时间:2022-02-28 22:38:34
导语:在就业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在十六大精神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高等教育法》和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精神,积极推进改革,加强管理,健全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继续坚持“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服务职能,加强就业指导,坚持政策导向,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36字方针以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继续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办法,提倡毕业生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3.毕业生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学院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促进学院稳步发展。
二、计划安排
1.筹备20xx届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有关材料和开设有关讲座;对20xx届毕业生资源信息材料进行采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毕业生求职技巧、就业政策讲座;指导毕业生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并收集盖章。(20xx年10月~11月)
2.随时配合院就业指导办接待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利用网站、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形式不定期向各毕业班就业信息、供需洽谈会信息,供广大毕业生应聘,建立健全我系就业网络。(20xx年12月~20xx年6月)
3.协助学院就业指导办做好20xx届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时间待定)
4.做好“专升本”学生的辅导及就业工作。(20xx年3月~5月)
5.调动全系教职工积极为未落实就业的学生收集、寻找就业机会。(20xx年3月~6月)
6.做好毕业生接收函、就业证明及《就业协议书》签章的初审工作。(20xx年5月~6月)
三、就业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认真学习xx大会议精神,以此为指导做好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就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通过大力开展失业人员的技能和创业培训增加他们的就业能力。今年我们社区就业再就业的工作目标是完成镇下发的就业再就业180人次,并努力超额完成。
二、我社区20xx年劳务输出工作目标
1、完成富余劳动力输出150人,输出370人次、又组织输出32人、转移就业人次76人。
2、输出培训人次360人次。我社区将百分百完成镇下发的输出转移任务做好劳动力输出转移工作。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xx大会议精神,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巩固学校招生成果,提升学生就业层次和质量,拓展对外合作企业,创新招生就业工作机制,求真务实,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二、工作目标:
以学校整体工作为核心,强化招生就业工作。通过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切实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效益。一是招生工作方面。针对20xx年的招生严峻形势,做好20xx年的招生准备工作,招就处要调动每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招生,全员招生,全程招生。注重学校形象宣传,创新招生宣传方式,邀请和吸引教育媒体、社会媒体更加关注我校的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做好20xx年招生筹备工作。二是就业工作方面。努力构建多渠道、立体化就业工作网络,在原有就业渠道基础上,充分挖掘潜能,进一步拓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开拓市场,多方、主动搭建与企业的互动合作平台,及时收集相关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加强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完善就业跟踪调研体系。
三、工作措施:
1、总结近几年招生工作经验教训,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招生工作,借鉴兄弟学校的有效经验和方法拓展生源空间,坚持宣传、定点联络、全员招生的方针,立足我县,再向外县扩充,建立相对稳定的招生网络,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源基地,全力做好招生工作。
(1)、精心组织,提前安排准备,切实做好20xx级高一新生的预录取、收费、报名、登记、信息汇总上报等工作。
(2)、加强市场调研,紧贴市场设置专业,开发具有前瞻性、市场需求大的特色专业。
(3)、借鉴兄弟学校的有效经验,并与各初级中学多方联系,深入沟通,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源基地。
(4)、早准备、早谋划、早安排,制定20xx年招生方案和招生计划。制作20xx年招生宣传简章,及早做好文字、照片充实、版面设计等工作。
(5)、建议学校及早召开招生工作动员会,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招生宣传队伍,落实招生指标和招生任务,形成群策群力,全员招生的工作机制。
(6)创新思路,多渠道探索开展招生工作。面对当前招生工作的严峻形势,根据今年招生工作的信息,我们了解到,全县及周边地区初级中学的领导、教师、考生及家长对我校的办学实力知之甚少,信息渠道依然不够畅通。对此,我们在采用常规模式招生的同时,积极探索招生工作的新模式,多渠道、多途径进行招生,形成招生工作的新格局。
2、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广开门路多渠道拓展就业途径,优质高效的做好实习生就业推荐工作。
(1)、摸清学校待就业学生人数,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重点考虑合作企业,为本学期的学生顶岗实习和学生安置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岗位和企业就业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切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指导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成才意识,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及今后的创业成才奠定基础。
(3)、强化就业制度,严格按就业程序操作,确保就业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4)、加强对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要与已就业学生
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通过QQ、电话等方式及时沟通,了解掌握企业的工作环境、用工信息、新上项目、薪水待遇以及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为学校下一步就业安置工作夯实基础,确保学生就业满意。
(5)、重视和加强实习工作。提前拿出实习方案,做好实习安排。本学期,招就处将会同教务处加大实习检查力度,对就业班学生的实习提早计划,提前联系实习单位,切实做好学生的实习准备工作。
四、工作安排:
现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3月份:
(1)制定部门工作计划;
(2)做好学生控流工作(3月20日前);
(3)协助会计室核准高三职高班缴费工作;
(4)做好江苏万宇鉴定考试工作;
(5)落实好高三职高实习工作。
(6)抓好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和就业 创业指导工作;
(7)多方联系企业,做好高三年级社会实践调研工作;
(8)分组到各生源校调研招生工作,摸准各生源校实际在校学生数;
2、4月份:
(1)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和深度;
加强校校合作,推行五年一贯制大专班,提高招生吸引力;
(2)积极开拓我校和西部招生,扩大生源市场;
学习外市县招生经验,起草县关于20xx年中职招生工作安排意见;安排好高三年级综合班社会实践工作;
(3)上报20xx年招生计划1200人(县内1100人,省外 100人)。
(4)做好江苏京一鉴定考试工作;
(5)做好江苏省高新技术考试工作。
3、5月份:
(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法;
通过电视招生广告等形式,宣传我校中职招生情况;
(2)准备20xx年招生工作的相关资料,完成20xx年中职招生简章;
(3)出台20xx年招生方案;
(4)配合县教育局召开20xx年招生工作总结暨20xx年中职招生工作会议;
(5)完成本县各生源学校两轮招生宣传工作;
组织全县初中学校部分初三年级班主任及部分学生和家长到我校参观和介绍我校办学情况。
4、6月份:
(1)全校教职工赴各生源校预录取工作;
(2)请电视台记者进行学校专题报道,介绍学校概要、招生计划等;
(3)录取考取本科的学生电视台点歌工作;
(4)县局实行预录取旬报制度。
5、7月份:
(1)全面招生,巩固、稳定生源,实施包校包组责任制对20xx年“未升学人员“一对一”上门招生宣传录取工作;
(2)做好新生报名接待工作;加强网络联系,加大跟踪服务力度;
(3)举办一期就业招聘会,提供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平台,参会企业主要是签订了联合办学的企业,采取多家企业与学生同时见面的策略,提高就业满意度;
(4)完成学校临时安排的工作。
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更好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高举人本服务旗帜,确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观念,提高社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城镇劳动者充分就业,为创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按照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推进"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进一步建立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措施和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进一步发展社区非正规就业组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增加城镇就业容量,通过开展有效的再就业援助,进一步把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到基层。提高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中的积极作用。
3、继续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解决社区劳动保障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确保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的稳定,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主要措施
1、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
一一各设区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总结重点和先进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和评估标准、办法。第一季度,各地评出和推荐20*年省级和设区市级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先进单位,分别由省级和市级劳动保障部门予以表彰和公示。
一一各地要根据国家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贯彻实施的需要,在县城城关和部分重点乡镇的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配备相应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并逐步将其纳入城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管理体系,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基层城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
2、按照"六个到位"的要求,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建设。
一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绩效考核考评标准,建立工作人员能进能出奖罚并举的用人机制。
一一加大对城镇就业经费的投入,进一步落实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人员工资与工作经费。实行职业介绍与补贴与免费服务绩效挂钩制度,对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开展免费就业服务的对象、项目、质量和效果进行定期考核,根据其开展免费服务和完成任务的绩效给予拨付就业服务补贴经费,并对其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的要给予适当的倾斜。保障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建设所需的经费。
一一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结合国家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可自行组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轮训,其中包括计算机操作技术培训,并定期组织有关业务考核。各地还要根据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招聘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中来,逐步提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强基础管理,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制度。
一一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服务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一一健全就业服务台帐,加强就业服务基础管理。继续建立和完善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台帐、"4*0"就业困难人员台帐、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台帐和社区非正规劳动组织台帐,做到辖区内的人员底数清、择业意向清、个人技能状况清、家庭就业人员情况清。
同时,要完善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要对社区内的"4*0"大龄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人一卡"或"一户一档",以便开展有针对性与就业服务,进一步夯实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
--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观念,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按照就业服务"新三化"的要求,不断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内容。当前,在主动开展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代办培训申请、社会保险接续、小额贷款申请等就业服务的同时,各社区都要普遍为高校毕业生、城镇残疾人、复员退役军人与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刑释解教人员等城镇其他特殊就业群体开设专门的就业服务窗口,扩大社区劳动保障服务范围,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促进城镇就业再就业的职能作用。
4、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
一一做好政策宣传。各社区都要设立劳动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栏,并且利用其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和咨询工作,使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家喻户晓。
一一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情况档案及其促进就业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把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在摸清下岗失业人员底数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符合享受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下岗失业人员的发证率,扩大政策落实的覆盖面。
一一开展再就业援助。进一步发展社区非正规就业组织,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就业困难对象买行专人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再就业援助。凡是由政府投资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要首先满足就业困难对象的需要,对愿意接受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就业困难对象,要优先得到公益性就业岗位的援助。鼓励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社区非正规就业组织提出具体服务和日常管理,协助下岗失业人员选择创业项目,帮助落实经营场所,协助申请贷款和申请享受减免税费优惠政策,营造"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社会帮扶、政府服务"的良好创业氛围,使国家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到实处。
5、推进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前台服务计算机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社区劳动保障机构配备计算机及其联网所需的主要硬件设备,配置安装必要的软件,实现社区与市、县(区)联网,进一步完善覆盖设区市、县(市、区)、街道、社区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在社区开展网上政策宣传和信息查询服务。同时,实现社区就业服务前台工作计算机化,努力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
四、组织实施
1、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咨询,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按照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20*年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和春风行动的通知》(劳社部函[20*]224号)和《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年"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和"春风行动"的通知(闽劳社文[20*]469号)有关要求精神,l~2月份,各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合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咨询活动,同时,大力开发社区岗位,千方百计收集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用工信息,为就业困难对象送岗位上门,在新年初,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20*年全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做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评估,以点带面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
--按照《福建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通知》(闽劳社文[20*]180号)和《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考核评估有关问题的通知》(闽劳社办[20*]22号)有关要求精神,2月中旬到3月中旬,组织县级市以上城市社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考核评估。
凡是已挂牌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可纳入省、市级20*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考核评估范围,其中省级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先进单位,可按上述机构数的10%比例推荐上报。斗月份省厅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上报评估结果情况进行抽查。5月份对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公示。6月底前召开全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暨先进单位表彰会议。
--在做好考核评估基础上,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扩大到县城城关和部分重点乡镇的社区,同时,按照"六个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网络。各级劳动保障机构要重视和加强对县城城关和部分重点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强化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基础管理,初步形成基层城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建立培训和学习制度,开展工作人员业务考核。
在年底前,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普遍进一次业务轮训。经考核合格领取国家规定的培训结业证书,实行持证上岗。每月应组织工作人员不少于半天的业务学习。试行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制度,对自愿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考试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给予安排相应的培训、复习时间。培训和学习情况应列入工作人员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年度工作绩效考核评分的内容。
一、建设两个平台。一是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登录平台。依托企业主管部门、街道办和各居委会,摸清全县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下岗失业人员个人再就业档案,动态管理再就业数据库,对填写《下岗失业人员认定审批表》的人员,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按照程序,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为他们在再就业期间尽早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二是拓展服务平台。今年我局将扩大再就业服务网络,完善基层组织,按照“统一机构、统一名称、统一规格”的要求,在县街道和各乡镇建立劳动保障事务站,每个服务站派驻x名专职工作人员,定岗位、定编制,同时在每个社区居委会聘用x名劳动保障协助员,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直接、更方便的零距离服务。
二、开展就业培训。按照多元投资,多股运行的方式,与社会上有办学能力的机构进行横向联合,利用他们的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免费对下岗失业人员中有学历、年纪轻、接受能力强的失业人员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的新行业、新技术的培训,对年龄偏大,技能水平低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术系数小、操作简单、收入稳定的保洁、绿化等社区综合项目的培训。下半年将举办x期各类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x人次以上。
三、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增加就业岗位。以街道和各乡镇为依托,努力开发一些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岗位,开拓社区服务就业新领域。二是积极扩大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我县劳务输出的优势,培养我县品牌,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对下岗失业人员免收各项职业介绍费用,鼓励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到县外就业,并优先安排他们到条件好、收入高、风险低的单位务工。三是推行以非固定单位、钟点工、临时工等为主的就业方式。
四、加强宣传。在大力开展再就业政策宣传的同时,以典型带动的宣传方式,努力发掘再就业的先进典型,对下岗失业人员中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成绩突出的人员,做为宣传重点,利用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树立灵活择业的新观念。
五、重点帮扶。对男x周岁以上、女性x周岁以上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优先安置到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岗位上,对公益性单位安排原属于国有企业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还从再就业资金中将给予部分社会保险(养老、失业)补贴和岗位补贴;对夫妻双方全部下岗的家庭,最低限度的保证一方实现再就业。
一、工作目标
*年,我市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城镇从业人数净增2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70%以上,其困和“4050”人员再就业率50%以上,“零就业家庭”1人以上就业率95%以上(其中,*年登记的“零就业家庭”要在6月底前100%实现每户一人以上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本市户籍农村劳动力培训后转移就业5万人以上,确保全市就业形势长期稳定。
二、工作要点
*年,我市将按照*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继续实施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特色的就业援助和就业资助政策,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新三化”就业服务建设,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重点做好“4050”、“零就业家庭”和“城中村”转制人员的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就业并重,继续加大村(居)委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力度,加快镇级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要点如下:
(一)继续贯彻落实扩大与促进就业民心工程。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扩大与促进就业民心工程操作方案〉的通知》(穗办〔*〕5号)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再就业工作责任主体、工作机构、就业优惠政策、资金投入、服务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和完善各项管理,大力推进城乡就业并重,着力解决好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面完成*市扩大与促进就业民心工程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抓好就业服务体系“新三化”建设工作。
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年8月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建设要求,按照《*市就业服务体系“新三化”建设三年工作规划》(*-*年)中“整合资源、完善体系、健全机制、优化服务”的方针,以人本服务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全面推进本市就业服务体系“新三化”建设工作,稳定全市就业形势。
1、继续加强就业服务机构体系的建设工作,推进村(居)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建设,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使就业服务网络由街(镇)向村(居)延伸,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市、区(县级市)、街(镇)、村(居)“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系。
2、围绕全市城乡就业并重的工作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在城乡就业并重方面进行进一步调研论证,制定相关政策和办法,力争在*年组织实施,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实现本市就业工作的战略性转移。
3、建立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管理制度。借助制定《*市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管理办法》,统一和规范各区、县级市流动人员就业登记办法和流程,完善流动就业人员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全市用人单位招用工信息库和流动人员个人就业电子档案库,继续完善市、区(县级市)以及街(镇)流动人员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开展区、县级市以及街(镇)流动就业管理从业人员、企业劳资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流动就业管理从业人员;加大清理整治非法职业中介工作力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前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4、加快制定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相关配套文件,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完善本市就业岗位收集、制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通过规范的管理促进各劳动力市场广泛收集本市就业岗位信息,特别是适合就业困难群体实际需求的社区就业岗位。按照省的要求,确保今年信息收集量较去年递增15%。另一方面,要做好送岗位工作,收集的信息要实现全市共享,尤其要想方设法及时地将岗位信息送给信息相对滞后的农村劳动力、“4050”人员、“城中村”转制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通过信息的树立公益性就业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
5、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建立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就业服务队伍。*年底前,全市组织完成街(镇)以上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现职人员的培训,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令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共就业服务队伍。
(三)继续抓好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
1、继续发挥再就业专项资金对就业的激励作用,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资助制度,形成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成果的机制。继续保证和扩大落实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可享受的各项社会保险、岗位补贴、培训后成功就业的资助制度,鼓励就业培训机构提高培训就业率。建立健全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资助项目,积极推进统一的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资助项目、资助标准工作。
一、工作举措和进展
(一)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1.成立产学研委员会,形成全院校企合作工作合力
院党委、院长办公会每年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与协调产学研工作。为加强学院产学研工作领导、统筹与协调,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主管校企合作工作的副院长任常务副主任的产学研委员会,成员由工学服务中心、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团委、学工部、科研处及系部主要负责人组成。
2.强化制度建设,保障产学研工作扎实开展
为进一步落实产学研工作,学院专门制定了《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委员会章程》,明确了产学研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和学院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协调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及实际管理经验等优势,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学术优势、多学科综合优势和人才培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成员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
3.创造条件引进企业为产学研工作提供载体
与邯郸银行、万合集团、美食林等邯郸知名企业签订校区合作协议并聘请行业专家为我院客座教授,为加强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并与多家中小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均为科技创新类实体或者项目,具有学院和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学院专业,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为产学研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学院为加强产学研工作的落实和开展,更加学院专业、人才特色及地方企业的需求成立了了9个教师工作室全部,包括吴立波工作室、烘焙食品工作室、电子商务工作室、物联网智能信息工作室等。
(二)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有100人左右,其中邯郸市创业师资库人员有54人。我院从2017年起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全院学生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总课时52学时。课程包含创新和创业两个部分,其中,《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安排第二学期开设,1-10周,20学时;《创新创业课程(创业)》安排第三学期开设,1-16周,32学时。
现有校内创业导师36名,还积极从合作企业以及创业成功校友中聘请创业兼职指导教师29人。形成一只既有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能够担当起我院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服务的团队,为我院师生自主创业提供经常性的咨询、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
二、工作成效
1.学院科技创新成果初现
今年以来,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科技创新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研究,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指导,完善机制,出台政策,统筹推进,切实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张安兵院长提出的“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导向开展科研创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注重培养师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张长声副院长会同科技研发管理中心以科研项目为抓手,以搭建创新平台为导向,以科研制度建设为保障,坚持开好局、起好步,精心组织,协调推进,成效初步显现。一是设立邯郸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按照省市场监管局的要求,经过市市场监管局与市编办协调沟通,拟依托邯郸知识产权学院设立邯郸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该中心的职能主要是开展知识产权社会服务、运用促进和维权援助等工作。二是筹备召开河北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现场会。按照省市场监管局的安排部署,总结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和人才培养经验,形成邯郸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三是2020年度创新平台和科普基地市级后补助资金申领成功。依据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关于下达2020年度创新平台和科普基地市级后补助资金的通知》(邯财教〔2021〕12号),拨付我院10万元补助资金,专门用于我院市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四是2021年省级支持市县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专项资金榜上有名。按照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关于确认下达2021年省级支持市县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专项资金的通知》(邯财教〔2021〕8号)精神,大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专项对下补助中,我院承担创新项目7项,专项资金补助14万元。五是补助我院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资金26万元。按照《邯郸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我院积极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被省科技厅认定科技特派员16名,并依托邯郸知识产权学院设立学院科技特派员工作室。
2.参加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上半年,学院师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1)在2021年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电商营销策划与运营大赛,荣获省级一等奖佳绩,为学院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光添彩。(2)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文件精神,5月26日和27日,我院和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工作。学院顺利完成此次考评工作,强力推进了“1+X”证书制度的落实,全面提升了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3)2021年“中检邦迪杯”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在河北化工医药职业学院举行。食品系荣获团体三等奖,为我院争得了荣誉。2021年5月7-10日,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在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我校取得河北省第三名、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3、企业(项目)入驻情况
目前,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实体)已有27个,均为科技创新类实体或者项目,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学院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方向的9个教师工作室全部入驻创意园,包括吴立波工作室、烘焙食品工作室、电子商务工作室、物联网智能信息工作室等。入驻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有6个,学生注册企业5个。
三、工作亮点
1.邯郸市“双创”创意园,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学院设邯郸市“双创”创意园,作为我院“众创空间”建设的牵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院“众创空间”的制度建设和指导工作,与教务处和各系合作对我院师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和指导,负责全院“众创空间”的管理、宣传和市场推广。各系部建设分园,具体负责本部门“众创空间”的项目建设。通过建设创意园,推动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教育、教师科研及其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健全我院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切实服务于我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举办创新创业大赛
邯郸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联合举办邯郸市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目前正在进行初选。每年学院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2021年举行的“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赛已经结束,从中选出三个优秀团队推荐参加省赛。首届河北省脱贫地区消费帮扶大学生创业营销大赛、“建行杯”第七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个创新创业类比赛分别正在筹备和初赛阶段。
四、存在问题
1.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提高。
2.产学研融合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和紧密。
3.创业创业资金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借鉴传统榫卯结构原理,按照“政校企”三方嵌接、互为依托、紧密结合的架构思路,建立了院系及专业政校企合作办学三级组织体系,由学校理事会、系理事分会及专业(行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组成,三个层面成员单位包括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市教育局、人社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地税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学院政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主导、指导和协调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深度合作,为产教融合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与签订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包括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来院进行讲座、和学院相应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学院派相应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参观学习,学院与企业专家共同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创新创业与学生实习实训相结合,拓展师生创新创业渠道。
对“双创园”新址进行装修布置,结合我院邯郸市“双创”创意园,利用学院设施、设备、场地等条件开展自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师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提供场地和条件,创造产教融合平台。并从参与比赛的项目中遴选出具有发展前景,操作性强的项目入驻创意园。
一、我市旧货调剂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㈠我市旧货市场潜力巨大
西安作为北方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发展旧货调剂行业的条件已经成熟。1996年底,西安市人口655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较上年增长23.9%,职工人均收入4712元,较上年增长20.4%。城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94.7台,电冰箱82台,电视机104.17台,家具115套件。这些物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前些年购置的,因生产发展,科技进步,产品市场寿命周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将被性能好、设计新颖、功能完善的新产品所置换。同时西安市每年竣工的住房面积156万平方米,搬迁居民2万余户。加上居室装修家庭越来越多,使用多年的家具留着占地方,有碍观瞻,也使得新颖美观的家具无法"登堂入室"。另外宾馆、饭店因其对铺陈设备的特殊要求,一般三年左右需要更新一次设备,有大量的家具用具需要处理。因此,有相当丰富的旧货来源。从农村来看,西安市农村人口394万,1996年人均纯收入1586元,每百户农村家庭有洗衣机40台,电冰箱12台,黑白电视机68台,彩色电视机33台。在一些偏僻农村拥有数量更少。在农民温饱得到解决,但生活尚不富裕的情况下,对现代生活又日益渴求,所以选择购买有相当使用价值、既实惠又便宜的旧货无疑是上策。旧货在农村有很大的市场,必然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旧生活资料是这样,旧生产资料更是如此。西安有众多的工业企业,起步早,基础好。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在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造新产品。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又加速了工业自身生产技术、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更新换代的速度,大量的旧材料、旧设备需要更新。而一些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其他企业淘汰的旧设备,价格低廉,又能满足生产需要。旧生产资料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总之,我市的旧货无论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无论是城市市场还是农村市场,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㈡我市旧货调剂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996年底,我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旧货市场只有l家--西安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营业面积4万多平方米,年成交额2.2亿元,从业人员38人,从事旧汽车和摩托车的交易。而面向居民以生活资料消费品为主的旧货市场基本没有。一些民间自发形成的五金、百货、家具、自行车等旧货市场,未经注册,无人管理,很不规范,不但影响市容和交通,还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原有的十几家寄卖行和信托贸易商店,因经营观念陈旧、转机建制步伐缓慢、历史包袱沉重等原因,也很少开展此项业务,使这一行业萎缩。
目前我市旧货调剂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旧货调剂行业发展严重滞后,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经营网点稀少,分布很不合理,广大人民群众"卖旧货难"、"买旧货难"。
二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旧货交易市场,规模小,交易方式落后,无人管理,很不规范。
三是旧货的收购大多为个体商贩,国有企业无一涉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
四是目前的旧货交易仅限于部分居民间的调剂余缺,旧货在城乡之间以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流通还远未形成,停留在低层次、原始的交易水平上。
五是旧货的加工修理、改制翻新、整理包装等深加工的工作尚未开展,交易方式落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六是对旧货调剂行业缺乏管理,没有专门的法规,货交易行为不规范,宰客、销赃等问题比较突出。
七是人们对旧货流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对旧货调制没有达成共识,只注重新商品的销售,忽视旧货的流通,没有用抓新商品销售的精力来抓旧货调剂工作。
八是旧货交易自发形成,缺乏组织领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管理水平低下。培育和发展旧货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重要事情,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应大力扶持和发展旧货调剂行业。
二、发展旧货调剂行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发展西安旧货调剂行业要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遵循方便群众、活跃流通、促进生产、培育市场、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稳步发展;建管并重,规范有序;正确引导,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把政府引导与企业自愿相结合,充分发挥两几积极;把国有企业与其他经济成份的企业相结合,形成多轨运行和多轮驱动的格局;把旧货经营企业与其他商业、工业企业相结合,实现旧货购销、加工修理、翻新改制等社会化分工协作关系;把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相结合,以旧换新,旧货下乡,开拓两个市场。推动旧货调剂行业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三、我市发展旧货调剂业的总体目标和步骤:
按照我市旧货调剂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我市商品流通工作的实际,我市旧货调剂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用5-10年的时间,建成三个层次的旧货流通网络:
一是以市区及城郊为第一个层次,重点建设4-5个有一定规模、挡次较高、服务功能完善的旧货市场,发展旧货连锁店,形成旧货调剂的物流、信息流和维修服务中心网络。
二是在郊县建设区县级旧货交易市场,发挥旧货集散作用,构成西安市旧货流通的卫星网络,形成第二个层次。
三是以中心网络和卫星网络向陕南、陕北、宁夏、甘肃、青海等邻近省市的交界地区辐射,形成第三个层次。最终实现旧货在城市内部不同需求层次之间的交流,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交流,初步实现旧货调剂行业的产业化。
为了实现发展旧货调剂的总体目标,确定发展我市旧货调剂业的工作分三步走:
㈠1997-1998年,抓好旧货调剂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为以点带面打好基础。在市内繁华大街解放路和东西南北的城乡结合部选择4-5家积极性高、经济实力雄厚、人员素质高、条件好的企业,做为西安市的旧货调剂试点单位。上半年两个全国旧货调剂试点单位-西安旧货调剂中心和西安旧货交易中心建成开业,其余的力争下半年营业。构成城内城外旧货交易市场的点状分布,满足居民调剂余缺的需要。在运作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旧货流通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发展一批旧货收购和销售网点,扩大旧货经营范围。协调解决有关政策问题,扶持试点企业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六月底前拟定出我市旧货调剂行业管理办法试行稿,规范旧货交易行为。1998年末旧货经营企业达到5-6家,网点30-50个,营业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成交额达到2-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00-400人。
㈡1999-2001年,旧货调剂试点经验全面推广,旧货流通设施和信息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形成辐射陕南、陕北、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市交界地区的能力。除市内和城郊的试点单位外,再建立2-1个专业旧货交易市场,6-8家旧货经营企业,逐步发展旧货连锁店,深入居民区,形成城区和城郊旧货交易市场有机联系的中心网络。在阎良区和长安、蓝田、临潼、商陵、周至、户县分别建立1-2个区县级旧货交易市场,可办成长期的、定期的或者赶集式的旧货市场,发挥旧货集散地的作用,构成西安市旧货调剂的卫星网络。中心网络和卫星网络互相依托,共同开拓陕南、陕北、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市交界地区的旧货市场,根据货源情况和旧货的合理流向,建立销售基地,下伸销售渠道,实现旧货异地销售,发挥辐射作用。沟通旧货信息,建立信息网络,运用计算机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建立旧货综合信息中心,吸收具备条件的会员入网,逐步形成全市的旧货流通信息服务网,为旧货经营企业提供快捷、及时、系统的信息服务。完善服务功能,开展电话预约、上门收购,提供代购代销、代办结算、代储代运的一条龙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把方便让给群众。建立旧货维修部,对收购采的旧货进行整洁、检测和加工修理。同时,设立卫生防疫设施,对有关旧货进行防疫消毒,保证消费者的健康,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西安的旧货市场办成开放型、服务型和多功能的市场,使旧货调剂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到2001年末全市旧货经营企业达到20-25家,网点200-300个,营业面积15-20万平方米,成交额10-20亿元,从业人员1500-2000人。
㈢2002-2006年,旧货行业得到全面发展,旧货产业基本形成。旧货经营业务向纵深发展,商店、工厂、街道办事处等共同参与旧货调剂工作。旧货经营企业与商店联手开展"以旧换新"服务活动;工厂为旧货提供翻新改制、分装包装、加工修理等深加工业务。形成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关系,使旧货调剂业组织结构得到合理调整,通过合并、兼并、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旧货经营企业。旧货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流通渠道畅通,交易规范健康,服务功能完备,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经济成份多轮驱动,协调发展。旧货调剂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末旧货经营企业达到15-20家,网点300-500个,营业面积20-25万平方米,成交额15-25亿元,从业人员2000-2500人。
四、我市发展旧货调剂业的主要措施
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主动配合,积极支持,促进旧货调剂业的健康发展。开拓旧货市场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市商贸委要责无旁贷的认真抓好,把发展旧货调剂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具体研究旧货调剂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管理规章,协调旧货经营的有关政策,帮助旧货经营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公安、工商等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为我市旧货调剂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㈡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抓好内贸部旧货调剂试点单位和我市试点单位,由市商贸委社会商业处具体负责,着重抓好旧货购销网络的建立,规范交易行为,帮助企业制定、完善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交易规则。探索旧货经营的新路子,不断总结试点单位经验,逐步推广,带动其他企业开展旧货经营,促进旧货调剂行业积极稳妥地向前发展。
㈢加强旧货调剂业的法规建设和监督管理。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旧货经营政策的基础上,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制定西安市旧货调剂行业管理办法,对旧货经营企业的设立条件、交易规则、交易行为等进行规范。与各有关部门组成旧货市场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督管理,促进旧货经营企业守法经营,公平交易,平等竞争。成立西安市旧货调剂业协会,发挥协会的自律作用。
㈣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旧货调剂是一个技术性强,业务构成复杂的行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旧货调剂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旧货经营人员分期分批培训,先培训后上岗,无培训合格证的一律不得从事旧货经营。通过培训造就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经营、会管理的旧货经营队伍,为旧货调剂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关键词:党建思想工作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1、前言
现如今我国国企将工作重心渐渐转移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党建工作中。受企业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面临企业党建工作难开展、工作方式落后的困境。目前我国历经改革开放,思想大碰撞,价值取向多元化,陈旧的党建工作方式就出现了同当今社会发展节奏脱节的现象,落后的方面主要表现就是缺乏企业个性色彩,为了党建而党建。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弥补传统党建工作的不足,而党建工作的政治性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
2、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2.1企业文化建设同党建中的辨证法
在从辩证法的观念来看,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是有联系,他们相互联系,同时互相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中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对企业的发展也就奠定了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员工素质和思想的引导,因此高素质的人才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他们反映着管理着的意识,贯穿了整个企业的建设,在企业的各个环节提想出来。党建工作也是一样的,只要做好企业文化工作,思想工作的开展就顺利的多。
2.2党建工作的创新理念
在企业的党建工作中,党政关系融洽,团队协作能力高。因此,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就是凝聚人心支持行政,完成下年度考核任务,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对企业中党建队伍中,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强化党建工作的工作理念,用具体的实例开展感恩教育,运用严格制度和科学管理方式,实事求是地建设企业文化。认真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群组织作用,及时掌握、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及时为职工解决疑难问题,促进公司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保持队伍稳定,公司党支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收到良好效果,受到上级表彰。
3、企业文化与党建思想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木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党建思想工作是要对广大员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激发员工投身企业发展改革的积极性。企业党建思想工作一方面要对员工进行详尽的思想工作,另一点要结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企业而临的形势及员工的思想状况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工作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企业文化通过文化活动方式,把党建思想工作更容易的让群众接受,在企业开展各项工作中员工把自己对生活目标的追求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斗志,为企业文化发展做贡献。企业文化与党建思想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可以在大的领域里为党建思想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党建思想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方式,可以不断丰富工作内容、深化工作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措施
4.1构建企业文化同党建互通平台
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能极大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途径就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如开展各类活动,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员工之问的团结友谊、沟通合作和团队意识,从而为员工创造和谐的人H关系与人文环境,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共担使命、精诚合作”的团队观就是对这种文化的诊释。在这种氛围下,员工互帮互助、关系融洽,工作效率白然会大大提升。此外,企业文化建设还可以创新激励机制,从物质、精神及个人价值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鼓励员工“不断在岗位上取得优秀业绩”,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信心和斗志,让他们更好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总之,企业文化建设能促进员工在本职岗位上人尽其才、爱岗敬业,形成一个风气正、人心齐、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企业文化氛围。
党建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引导员工行为、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的实践活动。国有企业因其性质使然,党建工作尤为重要,必须通过多方位、深层次的各类活动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从而为国家建设建功立业。
4.2二者有机统一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都是以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强调企业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重视培养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企业运营中,两者都力求通过激发“人”、改善“人”来促进企业提质升级。党建工作能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这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完全一致,因此,党建能够顺利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
将党建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后,企业文化建设既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又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不但要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既要有理论的宣讲,又要有形象的感染;既要有精神的褒奖,也要有物质的激励。
4.3大力发展廉政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惩防体系、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注重反腐倡廉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努力构建良好的廉洁从业内外部环境。找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廉洁文化价值观和廉洁文化愿景、廉洁从业的行为准则,促进员工树立廉洁理念。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首先以干部员工为重点,干部的一举一动对底层群众有重要的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上层抓好了,底层自然就没那么多歪风邪气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开展党纪条规教育有多种力-法,如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开展先进典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高度。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党建工作同企业文化二者关系密切,党建工作的完美开展能够推动企业文化的建立。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在此基础上大力创新党建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完美融合的方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新时期的大潮流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糜青于. 借力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J]. 中国石化, 2012(5):80-81.
[2]李文庆. 浅析借力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J]. 管理学家, 2013(5).
[3]李贞. 新时期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关联发展探讨[J]. 现代企业文化, 2011(32):20-20.
[4]李仁军. 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的关系机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6):44-44.
[5]应立慧. 借力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J]. 大观周刊, 2013(4):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