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时间:2023-01-05 08:02:21

导语: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微视频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革新一直是高职教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何将教学的重点由“教”向“学”转变等已经成为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环境。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教学模式源于美国,近几年在全球大受欢迎。其基本思路和做法是:借助于现达的网络信息技术环境,将传统“课堂教师讲授知识,课后学生复习、完成作业”的教学过程彻底翻转过来。课前,学生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与老师、同学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课中,教师则把主要的时间用于学生交流讨论、答疑、指导完成作业或者任务、组织并参与小组活动。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学习者构建个性化协作式的自主学习环境,以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促进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是一种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特点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课程教授学生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由于课程本身知识点多、内容繁杂。传统教学课堂内主要是教师讲解基本理论为主、学生完成少量的课堂任务,课后布置作业为辅。在之前的教学实践中,存在课堂教学的不可重复性,学生理解比较吃力。

2、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1)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学习内容枯燥的东西,则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要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

(2)学习自觉性和持久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外沉迷于网络游戏,靠抄袭和复制来完成课后作业。对于感兴趣的课程,也只能在课堂上随着老师的节奏学习,但这种兴趣不能坚持到课后,学习的持久性不高。

(3)拥有较充裕的课外时间。大部分高职学时在校期间是住校,课外时间充裕,在宿舍便于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较高,较利于翻转模式的实施。

3、C械设计基础课程课堂翻转教学实践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特点相结合,建立如表1所示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翻转教学模型。该模型将翻转课堂划分为两个阶段:课前和课中。其中,课前阶段包括观看教学视频、针对性的课前任务练习,遇到问题解决途径以及疑难问题的反馈;课中阶段包括快速少量测评、解决问题并促进知识内化、复杂任务完成和总结反馈。

2.3.1 课前

在机械设计基础翻转课堂上,知识的传授移到课前,因此,教师需要提前供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资料。课前,我们精心录制了三段视频:带传动的应用(3min),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5min),带传动基本参数的计算(8min)。虽然每一个微课视频的时间并不长,但这是结合教学目标、教师经验、学生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后所完成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工具。除此之外,还准备了相应的学案、重难点解析、任务示范、教师点评、练习分析以及与教学视频相关的三维模型包等资源。

学生登录网络平台,结合视频和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反复观看和练习来完成知识点的学习,通过习题分析和老师的点评来完成知识点的强化。学生在论坛区将疑难问题相互交流,老师时刻关注论坛,能即刻解决的个别问题尽量当场解决,不能即刻解决的问题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记录下来,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3.1 课中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前经过深度预先学习的学生对带传动的原理、类型、应用、特点及参数的计算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也通过了学案及时反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同时提出设计带传动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任务中来。在项目的进展中,如果小组内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直接咨询老师,老师巡视各组的项目进展,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

(1)集中答疑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重点讲解学生在课前预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比如如何区分平带和V带传动不同工作面的特点,带传动的工作应力分析,带传动的有效拉力的计算等问题。这些共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三维仿真软件分析讲解,解除疑惑。

(2)项目布置

解决学生的难点后,教师分发设计任务书,并提出设计项目:

设计一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中的高速级普通V带传动。电动机额定功率P=3 kw,转速n1=960 r/min,带的传动比i=2.5,工人双班制工作,工作机有轻微冲击,载荷变动小。

在任务开始前,教师对于任务作简单说明,并加以引导。

(3)分组实施

课前教师已经将不同层次和性格特点学生合理分成六组。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安排,自行分工。教师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巡视查看各组学生的情况,随时了解学生的项目进展,指正容易发生的错误,并对大多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4)成果评价

项目完成后,教师要求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汇报,谈谈自己及本组同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这样做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5)课后

教师将课堂上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将这些在课堂上实时生成的资源及学生完成的任务书整理后打包网络共享,这些资源可以被长期保存,学生如果遇到问题时可随时查阅。通过课后的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实现培优补差的教学目的。

3 翻转课堂实施中的反思

1、学生需要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已经不仅仅是预习,而是要深度学习。课前有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比较差,不提前观看视频和完成相应课前任务,这部分学生就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迷失。这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为了促进这种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过程考核,加强课堂外的考核,将考核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杠杆。

2、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极高。

对于课程内容、学生特点、课程特点等要全面透彻的掌握,不论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都要求教师为这一堂课付出的时间更长,需要的知识更丰富。

3、教学资源制作要精细

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视频制作要精炼,微课视频的长度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且教学目的要明确,知识点针对性要强。创建视频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要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除此之外,通过网络的视频要具有暂停和回放等功能,能满足学生能反复观看和选择性观看的要求,教师也可利用网络共享优质精品课视频。

4、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要跟上

要顺利完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每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并且校园网络建设比较健全,网络交流比较方便,这些是能从事翻转课堂教学的硬件环境要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型城市的高职院校具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并且网络上具有丰富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为翻转课堂在高职学生中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视频化、资源数字化、交流网络化、考核过程化;通过任务驱动和过程考核,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彩华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机械CAD课程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中教育技术 2015

[2]金陵 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第2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智能化网络化

作为各行各业所需技术装备的主要来源,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更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制造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完善有着巨大的作用。虽然我国在工业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但在这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而我们要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相应的分析,以便更好促进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发展。

1 国内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最早兴起机械自动化技术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各行各业的机械自动化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不过当前我国依旧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初级操作阶段。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与发达国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1.1 对于机械设计制造的管理

在一些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其对于机械设计制造的管理大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重视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管理体制以及组织形式等的发展和创新。而且其在管理过程中还提出了许多诸如美国的CE(并行工程)技术以及日本的JIT(准时生产)技术等的全新管理技术和思想。可是在我国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只有少部分规模较大的公司才加以使用,经验管理仍是大部分小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

1.2 机械设计方法

设计准则和数据的不断更新是发达国家在机械设计方法方面所重点关注的,其往往注重对新型设计方法的采用,对于CAD(计算机辅助)技术等的应用也十分普遍,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型工业企业已经逐步进行无纸化的设计生产工作。而我们国内对于CAD技术的采用比例还是非常低的,而且大多数国内企业仍将人力生产作为主要的设计手段,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距离。

1.3 机械制造工艺

在机械设备的制造工艺方面,发达国家对于新型加工方法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因而其在机械制造工艺方面创造了很多科技水平和含量较高的生产技术,比如复合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纳米技术以及微细加工、高精密加工等技术。可是,这些技术和工艺手段在我们国家的普及覆盖率基本为零,我国机械制造工艺中的高科技技术仍然处于初步的开发和掌握过中。

1.4 机械自动化技术

在对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发达国家具有很高的集成化、智能化程度,其大都已经通过FMS(柔性制造系统)、数控机床等技术实现了机械制造的柔性自动化技术。可是当前我们国家的机械自动化依旧在刚性自动化、单机自动化的发展阶段,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才能够见到柔性制造系统和单元的身影,可见在机械自动化技术方面,我们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2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的逐步应用以及电子集成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机自动化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2.1 智能化

近年来,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所呈现出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主要针对的是机械设备自身行为而言的,将计算机技术、生理学、心理学、运筹学和人工智能的多学科知识在传统机械控制理论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就能够赋予机械设备一定得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人们就可以经由很简单的控制得到更好的操作体验和效果。

2.2 模块化

在传统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由于其具有非常多的自动化产品厂家和种类,因而实现其模块化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虽然说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开发研制具有标准接口(比如环境接口、电气接口、机械接口等)的产片单元也是非常复杂的,但是这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比如我们可以研制一个动力单元使电动机、只能减速、减速等功能集成于一体,研制具有测距识别、图像处理等功能的控制单元等等,新的产品可以通过这些标准的单元进行比较快速的开发,也有利于新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由此可见,机械设计制造的模块化发展将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便利。

2.3 网络化

当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网络化也日益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网络远程检测和监控技术仍在机械自动化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机械自动化产品作为利用网络远程技术控制的终端设备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创新。此外,家庭用电器通过家庭网络而组成的集成系统使得人们能够在家中即可享受高科技技术所带来的优越性。基于网络化所具有的优点和便利条件,其将会是机械设计制作及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4 微型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自动化也正在朝着微型化的方向迈进,微电子机械系统,主要指的是尺寸在一平方厘米之内的机械产品,是国外对于微型化的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称谓。灵活易携、能量耗费少、体积占用小是微机械自动化产品所具有的主要特效,所以其在一些高精尖企业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比如军事信息、生物医疗等领域。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械设计制造将会朝着更加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2.5 绿色化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绿色化发展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发展所不能忽视的问题,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企业来说,若其仍然采取将老旧机械设备直接扔掉的方式,就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和生产环境的破坏。机械制造企业应该加大再回收的力度,注重对于绿色化产品的追求,以便减轻重金属以及重型机械设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3 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发展是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当前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国家只有不断对机械设计制造进行创新,尽早实现其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等的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工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我们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实现机械制造企业利益和创新能力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程世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湖南农机,2012(03):220-221.

[2]赵勇,李树平,赵丹.关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0):66.

第3篇

关键词:矿山作业装备;液压机构;故障判定;诊断处理

引言

在矿山生产的作业装备当中,液压机构的选用极为普遍,并且其故障出现情况亦是各式各样,正是因为相异型的原因而引发了相异型的故障情况。因为液压机构本身具备独特的运作机理,它本身操作问题的出现并不象其它类型机械运转故障问题那样直观,在设备故障的判定和检测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困难性,所以,需要紧密联系实际状况,对矿山装备液压机构的常出问题展开分析,给问题判断过程创造更多的条件。

1、常出的液压机构故障问题判定手段

1.1 液压油泵球头松动问题产生机理说明

矿山生产设备因为处于长时间的运转状态之中,极容易由于各相关零件之间连续不断地在进行着接触摩擦,进而形成机件表面的磨损情况,并由此造成了运转动作过程出现尺寸偏差,而且在液压油泵的运转环节中随时发生的应力型冲击,及可能引发柱塞部件的球头及球槽凹陷形态,进而导致球头和球槽之间的间隙尺寸变大,由此造成柱塞球头产生松脱的问题。

1.2 小波讯号降噪过程

液压油泵时常处在恶劣操作状态下,极其容易受到操作条件的负面干扰作用而导致生产装备的作业过程发生异常问题,并且极易发出噪声。一般条件下,压力型讯号及振动型讯号发生如下情况时,即可能成为液压机构动作过程引发很强噪音的主要原因:其一,讯号的频率范围很宽,并且不具备规则性,相当零乱;其二,时间变化和非平稳性能具备特别的显现。小波型故障分析是现阶段一则极为有效的讯号处置手段,它可以对时间变化区域及频率变化区域中一同发出的噪音讯息实施判定和处置,而且完整地予以区分,各自选用适当手段来减除噪声[1]。

1.3 讯息整合故障判定手段

讯息整合是指把多维讯息实施智能合并,而且造成一类较单一型讯息源更加可靠的判定讯息。液压机构内,因为液压油泵的出口端可以检查到的讯息相当微弱,并且极容易受到干扰讯息的作用而中断,所以一般条件下不能依托单线的感应装置来测试讯号并对所发生的故障实施科学的判定。讯息整合故障判定手段可把压力讯号和振动讯号利用小波讯息来降噪处置,选择专属的讯息特性,来判定液压体系的问题根源。

2、矿山生产装备常出液压故障问题的判定和处置

2.1 液压机构不可稳定供油

倘若液压功能机构出现不可稳定供油的问题,应立即查找造成故障问题的原因,且给予妥善处置。造成液压机构不可稳定供油的相关原因一般存在如下几种情况:①吸油通道不畅通,此时应对其吸油管路以及滤油装置展开全面性检查,把堵塞杂物彻底清除;②邮箱中油液面偏低,须查清邮箱内部的泄露情况,且把油料加到规定的容量;③油料的黏度偏大,需要将邮箱排空,然后使用黏度较低的油进行灌入。倘若液压系统中使用的是单项泵,则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泵的转向发生错误,所以应当马上进行调整。如果液压泵内头堆积的灰尘,要及时进行清理[2]。

2.2 系统压力过小或者没有压力

如果液压系统没有压力,则应当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①按照系统不供油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处理;②安全阀的动作发生失误,这时需要对压力值进行检查并且适当的调整;阀漏油,要对密封的泄漏点进行查找,并且及时进行修理或者是更换;③安全阀弹簧失效,这时需要更换弹簧;④由于阀门处堆积的杂质过多,导致阀门无法正常闭合,这时要对其进行清理;⑤如果阀门处于开启的状态,则要对电路进行检查,并且做好清洗工作,必要的情况下对阀进行修理或者是更换。

2.3 工作机构动作不稳定

液压系统不稳定时,一般以动作缓慢、或者是突然增快发生跳动为主要的表现,这时需要检查的内容主要有:①情况,如果不好将会使摩擦阻力增强,这时就应该对条件进行改善,消除杂物;②如果有空气进入到油泵中,则造成油泵吸油情况的发生,这时应当对油位进行检查,保证油位的高度,同时对密封的完整性进行检查;③压力脉冲过大或者是系统压力过低,无法对外部阻力进行很好的克服,这时应当对溢流阀的调定制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检查,并进行合理调整[3]。

2.4 泄漏问题

泄漏是液压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故障,对于该现象检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阀表面的精度不高,而且同心力不够,这时应当对阀进行更换或是研磨;②铸造零件有砂眼、气孔、裂缝。此时应更换该零件;③油管接头松动,应拧紧并检查是否扣坏。④密封老化或损坏,应更换密封;⑤相对运动表面严重磨损,应研磨修复或更换。

2.5 系统过热

如果液压系统过热,就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①安全阀压力调定值是否存在故障,应对其进行合理检查;②是否存在着内部漏油情况,对液压泵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③油的粘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需要对油的粘度进行检查,并且及时更换[4]。

结语

对矿山生产装备的液压机构故障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有效的诊断,并且积极的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能够减少或者是避免矿山机电设备故障的产生,提高矿山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当然,在对矿山机械设备的液压故障进行分析时,应当以熟悉机械设备的基本构造以及动作原理为基础,并结合实际的情况,才能正确分析出故障的部位,以此来进行科学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浅谈矿山机械设备液压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J].邹忠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9).

[2]矿山工程机械设备液压系统故障的特点及维修体系[J].高秀艳.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8).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观察方法 工具材料 表现形式 联想创构

设计色彩风景写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各院校的设计专业均设有校外写生课程,沿袭着传统的绘画类写生模式,早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教学体系。随着后工业社会文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新兴设计专业不但需要扎实的造型基础,更需要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传统的绘画类风景写生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方式,已不适合设计专业的校外风景写生教学。笼统的教学大纲致使教学内容简单、概念,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动力不足,教学效果甚微。设计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的教学亟待改革。

一、设计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改革进程

在此背景下,笔者所在学校对本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包括设计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成果展示以及校外写生实训基地的选择和管理等。

2011年9月,我校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将原先笼统的写生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彻底的修改。由原先单一的传统绘画技法知识点扩展到与设计相关的方方面面,经过调研、论证、反复的实践性教学及不断调整,实施了结构性的系列改革,逐步形成以广告、景观专业为首的两大专业群课程教学模式。2012年2月,课题组对学校2010级广告和装饰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3月又对2010级环艺和装潢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普遍反映新的风景写生课内容比较有趣,特别是通过问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能将基础课与专业课更好地链接起来。经过系统的改革和优化,设计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的教学质量出现较显著的提高,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2011年被学校立项为校级课程改革建设项目,同年与本课程相关的科研论文《高职院校色彩课程重静物轻风景的结构弊端》获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二、两大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发

(一)、以广告专业为主的设计色彩风景写生

1、观察方法

要形成抽象的思维模式,首先要改变观察事物的方法。与传统绘画类色彩风景写生“客观真实”的观察方法不同,改革后的广告、装饰专业设计色彩风景写生:“不求模拟自然,面对自然要另眼相看,寻找景物形状、色彩的本质特征,抓住色彩美感,描绘时不计较条件色,不(注重)表现空间关系,只求有所发现,更多的从本质上、画面构成来考虑。”(陆琦《从色彩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序论)

训练方法:眼睛沿着物体外轮廓线走,即“剪影式”的感性观察,第一直觉最为重要。

2、工具材料

根据专业特点(设计中的装饰画、效果图、较多的图案设计、色彩肌理以及色彩的分解和归纳等),广告设计更适合使用水粉、色粉笔等工具表现。

训练方法:首先了解水粉的特性和主要的表现技法,如平涂法、干皴法、色点并置法、擦笔法、湿色并置法等;其次进行大量的装饰性风景画(水粉)临摹练习,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水粉的特性和绘画技法。

3、表现形式

自然界的景致是培养学生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最好媒介。 以康定斯基的《有树干的风景》为例,画家对于景物的描绘并不十分在意,而更关注于画面本身的表现力,关注色彩、块面、线条的组构秩序。设计色彩写生正是通过对客观事物造型上的多种性质的观察,即点、线、面、形状、色彩、肌理等元素,对所观察和感知的对象进行积极建构、统一秩序、整体有机组合的主观绘画表现形式。

训练方法:教学中要多启发学生,多看范画。例如装饰性的色点(可参考新印象派作品)、色线(可参考梵高作品)、平面色块(可参考更高作品)、图案纹样(可参考马蒂斯作品)等多种元素都是很好的表现形式,这种以形状和色彩为主的设计色彩风景写生训练,能促使学生变被动松散的具象思维模式为主动严谨的抽象思维模式。

训练步骤:先临摹不同表现形式的水粉风景画或景物画;再将写实的水粉风景画进行色彩分解和归纳;然后分别以色点、色线、色面、色肌理、图案及综合方式进行设计色彩风景写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4、联想创构

人思考问题时通常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即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如果说上述表现形式是一种聚合思维训练方式,那么联想创构则是一种很好的发散思维训练方式。对于广告专业等平面设计者来说,敏锐的形状、色彩感知力是联想创构教学模式很好的媒介。

“形状是眼睛所把握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是除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那种外部形象。”(【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即点形、线形、面形。形状可以是合围封闭的实形,也可以是未封闭的虚形;可以是画面中的正形,也可以是组成封闭物体之外的那部分负形;可以是抽象的几何形,也可以是有机的任意形。

以往的教学都将形状(造型)和色彩分开教授。设计色彩风景写生课程里,“色彩不再是素描(单色造型)之外的独立因素,而是造型表达的有机成分。”(《艺术与视知觉》,第454页)例如,一个圆形和蓝色结合会让人联想到地球,一个圆形和红色结合会让人联想到太阳。相同形状加不同色彩、不同形状加不同色彩、不同形状加相同色彩等,不同方式的结合,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和视觉意象。

第5篇

[关键词]尼莫地平注射液;继发性脑室出血;疗效

继发性脑室出血是脑实质内出血破脑室所致,占脑出血的3%-5%,因脑室系统借脑脊液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继发性脑室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常常会并发脑血管痉挛,严重的会导致脑梗塞,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尼莫地平注射液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具有选择性扩张脑部血管作用,可缓解脑血管痉挛。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90例继发性脑室出血住院患者,部分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及排除标准

90例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继发性脑室出血,并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1〕。同时符合以下标准1)发病在24h以内;2)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未留下后遗症的再次发病者。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3)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4)脑室出血量大,病情危重,表现为昏迷。

1.2一般资料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尼莫地平组(治疗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52~90(74.83±7.32)岁。维生素C组(对照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51~89(74.75±7.4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发病距开始用药时间及临床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50ml缓慢静滴8h以上,1次/d,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3.0静脉滴注,1次/d,2周为一疗程。两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降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1.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标准进行了评分〔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1.5检测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所有患者用药前后检测血糖、肝肾功能、三大常规、头颅CT或MRI。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了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_)±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见表1和表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CT或MRI复查病例未发现颅内再出血或脑梗塞。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且临床观察粪便隐血试验阴性,未见皮肤黏膜及其他部位自发性出血等现象。

3.讨论

急性继发性脑室出血是神经系统内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是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所致,常见的是壳核出血破入侧脑室、丘脑出血破入第3脑室或侧脑室,脑桥或小脑出血破入第四脑室。脑出血病例主要机制是出血对脑组织的刺激、压迫和继发性脑水肿的影响,因而治疗原则是阻止继续出血及稳定出血导致的急性脑功能障碍,主要治疗有保持安静、控制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处理并发症等。因脑室系统借脑脊液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继发性脑室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常常会并发脑血管痉挛,严重的会导致脑梗塞,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

第6篇

机械设计具有自身的程序,图1为设计的基本程序。图1机械设计的基本程序目前,机械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内容过于防范

目前,机械设计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有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包括材料、力学、热处理、机械原理、公差与配合、机械零件、机械CAD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层面较广,教学内容较散,且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多重复,如机械设计学科中有一项螺纹连接的相关教学内容。可见,教学范围与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学习原则不相符合。又如,减速器的类型、样式和设计参数要求,和机械制图中的减速器设计相关知识存在较高重复率,不仅在学科的学习层次上造成混乱,还浪费了学生的学习精力。

1.2与时俱进能力不强

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实用性较强,同时其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传统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进行更新,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机械设计教学应当满足工程性和技术性需求,同时也应当具备系统性。因此,现代机械设计学科紧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将传统的设计技术进行时代元素的融入。如今,很多相关院校对机械设计教学中的设备结构、设备强度和运动学等技术的教学比较注重,教学力度也较大,使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教学很少涉及。尤其是安全、人机关系、美学等社会因素和价值工程、周期费用分析等经济因素,导致机械设计教学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产需求。

1.3教学方式落后

很多相关院校对机械设计的教学仍然采用讲学通用的原则,对于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让学生采取理论知识记忆的灌输性传统学习方法,而对这门学科的实际应用教学涉及较少,仅仅加深了学生的相关知识或原理的理解。同时,缺乏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以及讨论启发式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严重阻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应当对机械设计教学体系进行创新。

2创新机械设计教学体系措施

2.1调整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的学科教学内容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如今,很多学生对于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明确。所以,机械设计教学中应当遵循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学习原则,可采取重点学习、部分理解等方式。首先,教学内容要清晰精简,要精简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产生知识重复。同时,在学生的实际应用教学中,如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注重实践运用的教学环节,不但要适度融入相关基础知识,还要增加其课程。其次,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在机械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将其中关联性与联系性较大的知识急性整合学习。最后,在机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增设。不仅要注重知识的重点性,还要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可以增设以电、液为动力的机构组合,结合实际的典型机械等新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现代机械,以适当前生产实际需要,方便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和推广。

2.2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设计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同时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时,注重培养学生总结结论的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或原理的讲解时,融入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体现机械设计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以及现代性。

2.3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相关院校的招生多是面向全国,导致各种学生的机械设计学习基础不一。因此,要不断创新如今的机械设计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直观教学,在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各类种机械、机构、零件、部件、图纸,提高学生相关知识或原理的实践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以及录像等现代教学技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软件系统,开展机械设计的现代化、立体式教学。此外,教师在机械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应当尽量减少相关知识或原理的理论推导,运用例证讲清思路,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增加教学实践

机械设计是一门较注重实践运用的学科,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如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图2为机构简图的绘制步骤。以四杆机构为例,结合日常见到的筛东西、磨豆腐等,布置设计任务。在四杆机构的讲解过程中,不断提醒双曲柄机构、曲柄摇杆、双摇杆机构分别有什么运动特性,能转化为什么样的运动形式,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到了这些机构,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任务。一个机器少不了动力,因此课程中增加电动机的选用环节。学生设定自己运动机构的各种参数后,按部就班选用电动机,由此掌握效率等概念,并对整体的机器建立一个大概的认识。电动机选好后,考虑减速的问题。这时,可以引进齿轮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机构重点讲传动比的分配、计算及选用,对于渐开线的形成等和现场应用联系不密切的内容可忽略不讲。带传动、链传动重点讲传动特点和应用。此外,学习过程中要加入查手册选材料环节,把时间用到应用实践上。

3结语

目前,我国机械设计教学体系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庞杂、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和落后等问题。因此,在机械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机械设计创新性人才。

作者:李爱军 徐红芹 王红梅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京,罗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6):534-536,539.

[2]钱抗抗.创新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浅谈机械设计基础的微课开发与实践应用[J].职业,2016,(11):45.

第7篇

造机器人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介绍: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3、学科背景: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使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质的飞跃。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为了满足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高校的机械教学方法出发,介绍高校在机械制造教学上进行创新的意义,提出在高校教育中引进新的教学思想,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全能型人才等具体措施,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机械设计制造人才。

关键词:

创新;机械设计制造;高校;人才培养

机械设计制造是培养相关基础知识储备较强、基础扎实、具有优良实践能力的人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可以投身到工业生产的第一线,独立或合作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业的科技开发、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经营销售以及运营管理等方向的工作。高校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教育的最佳场所,所以要在高校内实行创新教学,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增加以后工作的筹码,获得竞争优势。

1高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教学现状

人才的培养是在学校,但是人才的应用是在企业。然而,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并不接轨。下面将主要从高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面说明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教学现状。

1.1学校教学安排不合理

想要达到往企业输送高校人才的目的,学校首先要密切和企业联系。然而,我国大部分机械设计制造的院校跟企业联系不密切,导致设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脱节,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或者忽略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追随,使学生丧失了接受最前沿技术的机会。另外,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还要求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辅助技术。但是,学校在这些课程的制定上并没有考虑企业的真正诉求,导致开设的教学课程不尽合理。

1.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实践相脱节,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对新技术的应用也不了解。所以,在知识的讲授中,大都教师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实践操作,导致教师的教课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节,不符合当代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古板单一,缺乏课堂活力和实践演示,使课堂气氛尴尬,学习内容枯燥,最终使学生失去兴趣。

1.3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

高校中,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意味着学生将步入专业性更强的学习。但是,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和目标并不明确,并不重视对专业知识的摄取,也略显盲目。一方面,学生自身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与以后工作并无帮助,课堂上上网、聊天、玩游戏;另一方面,教师讲课内容单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能掌握相关知识的核心内容。

2在高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中实行创新教学的途径

2.1创新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制造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时,尤其要注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大对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视。在课程设计上,高校机械设计制造的教研室应该组成考察班子,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互相商量讲授的课程内容,并把课程设计反馈给企业,吸取企业的意见,并和企业相关人员一起商讨,最后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课程。针对这些课程,要购置最先进的教材,并引进计算机软件、实际操控的设备等器材,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减少一些理论传授,增加一些实践的操作机会。

2.2课堂氛围的创新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要求动手能力强,而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会带学生融入自己动手制造的环境中。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时,要注重结合相关案例进行运用,促使学生融入到案例中。可以让学生模拟案例的主人,思考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处理思路。不管结果与否,教师要鼓励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想法,共同讨论,促进彼此的进步。此外,教师针对学生的思路,要进行适当的延伸。如果学生的回答正确,就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如果学生的思路错误,不要立即及时纠正,可让学生按照错误的思路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错误原因的寻找,以期最终掌握知识点和操作的规范性,最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担负着向学生直接传输知识的工作,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校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汲取。因此,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教师在具备非常强的专业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必须要具备非常优秀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给学生上课时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所以,要对教师的教学力量进行培养。要和企业合作,形成一个互动的体系,如安排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人取经、研讨,等等。如果有机会,可让教师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是最好不过,充分使其把讲课内容和工作经验结合,以更好地抓住以后课堂讲授和强调的重点;请企业中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中造诣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开讲座,让学生学习专业人员的从业经验和工作经验,掌握最前沿、最新的行业动态,从而紧跟时代对本专业需求的步伐,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2.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学得好不好,专业掌握得够不够,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如果学生自身不学习,再好的创新教学方法也没有用。所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让自己的课堂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探讨。所以,教师要进行多元化教学,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上课前,可先播放一些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取得高水平成果的作品和技术,如德国的精益制造。通过视频或照片的形式把这些技术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对自己专业的重视和兴趣,从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创造。

3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业在未来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高校要担负起往企业输送全能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责任,实施合适的创新教学方法,针对院校和全体师生的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针和教学策略。同时,要紧跟行业和技术的时代步伐,不断根据最前沿的技术发展调整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提高学习氛围和课堂效率,力求把每一位在校生打造成全能型人才。

作者:鲁娣 单位: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

1 机械设计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

以机械设计理论教学为指导,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结构,压缩验证性实验教学学时,增加综合性、创新型和研究型实验内容,对不同的实验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变单一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具体执行方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制定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和相应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以激励不同基础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根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构建以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创新型实验模块和科研创新型实验模块等不同层次内容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实验模块侧重于机械设计课程基本内容的实验技能训练,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课程和完成学业考核的基本内容。综合创新型实验模块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综合型创新实验项目,侧重于对多个基础知识点的创新结合与综合运用,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型实验模块侧重于实验内容的研究性和创新性,强化对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创新实践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1.2 开展多元化的实验教学形式

机械设计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多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为主,实验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创新性及研究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知识点的联系和交叉,导致实验教学内容专业面较窄、层次偏低。针对这些情况,我院实施了多元化实验教学形式[3,5]。

1.2.1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模块的实验教学,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内容为主,虽缺乏多学科交叉综合知识内容,但能够满足低层次知识水平学生或低年级学生的实验教学需要。在实验指导教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学生在实验室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填写实验结果,最后将相应的实验目的、仪器设备、操作过程、实验结果以及统计分析等写入实验报告中,从而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为实践技能与研究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1.2.2 综合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我院在传统基础实验模块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机械设计机构创意组合实验台进行改造,融合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原理等课程内容,搭建综合创新实验系统平台,增加多学科知识交叉型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创新实验系统平台包括钳工台、砂轮机、车床、钻床、铣床、机构创新组合实验台、计算机以及各种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等。学生可以在系统平台上搭建各种综合创新性实验项目,并且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自己加工实验系统平台配套零件中没有的特殊零件。通过综合创新性实验系统平台,学生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的能力,拓展了综合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乃至理论教学效果。

1.2.3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学生在掌握基础实验模块和具备综合创新型实验的知识及能力后,会提出一些符合生活需要的设计方案。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动手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我院设立了机械设计开放式实验室,由学生自主提出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价值的实验项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最终完成实验报告撰写等工作。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由于完成类似实验项目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这些项目多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同时学生还可以以机械设计开放式实验室为平台,参与如机械创新大赛、电子科技大赛、挑战杯等各类科技活动。另外,开放式实验室的设立,提高了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打破了教学大纲和实验学时对实验教学内容的限制,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思维能力[6]。

1.2.4 虚拟实验教学模式

由于实验场地限制、资金相对短缺等原因,学院实验室不能购买较多先进昂贵的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但虚拟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虚拟实验教学提供了机遇。虚拟实验教学模式以微型计算机为系统支撑,充分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等软件技术构建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在我院CAD/CAM/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在PC客户端进行操作,可以直接调用服务器端实验模块程序进行相关仿真实验操作,甚至可以完成一些在实验设备上难以完成和无法完成的实验项目。虚拟实验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有效解决实验设备匮乏、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3]。

1.2.5 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目前机械设计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大多以理解课本基础知识、验证基本原理为目标,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密切,学生难以学以致用。为改变这一现状,我院创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际生产应用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多个理论知识点内容,精心优选与科学研究课题联系密切的科研创新型项目,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项目协作完成中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实验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在培养学生实践 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其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切实锻炼[7]。

1.3 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考核手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结合我院实验教学条件,丰富多元化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考核手段[8],将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分为三大类:

1.3.1 基础实验成绩考核

基础实验成绩考核从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目的明确程度、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实验结果正确率、实验报告完成等多方面情况按照百分制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1.3.2 综合创新型实验成绩考核

综合创新型实验成绩考核方式与基本型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基本相同,但二者占有不同的比重,基础实验成绩占60%,综合创新型实验成绩占40%,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

1.3.3 科研创新型实验成绩考核

对于科研创新型实验项目,则采取实验综合成绩加分和考核激励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科研创新型实验成绩从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总结报告和方案的创新性、方法的突破性、结果的实用性、报告的规范性进行综合考核。对完成科研创新项目的学生计科研创新分,并以一定权重计入实验综合成绩,但综合成绩不能超过100分。对于在科研创新型项目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各类评先评优以及研究生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根据在科研项目中承担研究内容的重要性和工作量,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报酬。

2 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自推行机械设计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以来,我院已在2007级~2012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中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2.1 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考核手段

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和要求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相应选择,以激励不同基础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考核手段,转变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态度,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增强了实验教学的灵活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2.2 综合创新型、开放式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综合创新型实验模式变知识点单一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为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综合创新实验,提升了实验的趣味性,拓展了知识点的涵盖范围。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对知识探求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的灵活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综合创新、开放式和虚拟仿真实验室资源条件,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多次参与机械创新大赛、仿生机器人大赛和挑战杯等全国性比赛,近三年来获得全国性奖项11项。

2.3 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验模式

促进学生由被动完成实验教学内容转变为主动完成实验项目,激发了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实验项目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自2009年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验模式以来,基于该实验模式的学生完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含2篇EI检索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2项。

3 结束语

机械设计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整合实验教学资源,解决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能够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单调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综合科研创新设计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教师的实验教学授课强度,更加专注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的个性学习发展以及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使整个实验教学模式得到充分优化,使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