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02:59:54
导语:在操作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284-02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和控制程序执行的一种系统软件,它直接扩充裸机,为程序执行、用户的使用提供良好的平台。《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学好操作系统课程对于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以及掌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就操作系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展开讨论。
一、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很多高校在制定操作系统教学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没有做充分的调研工作,一味照搬别的高校的教学计划,造成操作系统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以致产生教学效果差等严重后果[1]。
2.教学内容侧重理论,实践环节薄弱。操作系统课程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现一个具体操作系统实例。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就要掌握汇编语言、C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基础,而且还需要学生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该实验上。这样的要求学生不易做到。因此现有的教学过程往往重点偏向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环节不是很注重[2]。
3.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匮乏。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一种“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思考比较少,只是被动的接受。很多教师的电子教案也只是单纯地播放理论知识课件,教学内容不能做到与实践联系紧密,使得学生感觉到课程枯燥难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复杂计算问题求解过程或复杂逻辑推导过程,只是僵硬地采用电子教案讲解,并没有结合实例[3]。至于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得就更少。课上缺乏互动,课后缺乏实践。
二、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规范学习要求
为加快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步伐,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研究”课题项目。该课题项目共设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等八个核心课程研究组。其中操作系统课程研究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高校的实际,为应用型、工程型和科学型三种类型人才的培养确定了该课程的课程培养目标,规范这三类人才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目标和学习要求,同时在实验环节,对不同层次人才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技能要求[1]。依据该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适合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培养目标,同时规范了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了解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了解操作系统与其他软件的关系,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掌握它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为以后程序设计中如何优化使用系统资源、程序并发操作、进程间通信等软件编程和操作系统管理打下基础。
(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所有其他程序设计和实现的基础。程序员如果能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就能够编写出更好的中间件和应用程序。此外,无论是为新设备编写驱动程序、创建新的微内核服务器,还是提供能够高效处理发展需求的新系统等,都需要理解操作系统原理和技术。操作系统课程本身具有的理论抽象性和鲜明的应用性,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通过动手实验练习,把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现代操作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开始每一个实验之前,教师首先介绍一下各个实验的知识背景,知识背景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和实验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避免了理论和实践内容的脱节。完成实验后,要求学生把感受、认识、意见、建议等表达出来,这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和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现在实验的基础上,在程序设计方面做出一些要求和指导,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在形式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力争把课件做得新颖,可以方便地链接到各种图片及影音文件,并可自由往返以前所讲的章节进行巩固和复习。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对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很有帮助,能够避免以往课件只是单纯的教材内容的复制粘贴,单纯地播放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枯燥难学的现状。
2.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启发式、任务驱动式、讨论式教学成为常态。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时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排序,注重对各知识点进行重组和精练。对于课程中的抽象原理,我们利用“至顶向下”、“由外而内”的分析方法,使用案例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文件系统管理时,结合学生熟悉的Windows XP/7中的文件系统进行讲解;在讲进程同步问题时,我们利用分苹果等实例进行讲解。同时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把实例操作进行了屏幕录像,上课时给学生播放,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一个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网站,内容包括教师课件、屏幕录像、视频点播、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作业布置及提交、答疑、题库、通知等,同时同学们还可以利用QQ、电子邮件等和教师进行交流,将课程学习延续到了课堂之外,构建了一个良好与快捷的学习平台。并且将国内外操作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到网站上,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网站上给学生介绍一些文献读物,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文献,使他们时刻与前沿技术保持同步。
4.开展课后教学与讨论。鼓励基础好、有兴趣的同学成立操作系统学习小组,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并积极引导学生到企业进行实战演习,不仅为学生学习操作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提高了他们在科研开发方面的竞争力。
三、结语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高校操作系统课程改革应首先从高校本身及学生的特点入手,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特色的教学目标,不应盲目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目标。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改革教学方法,使用一切有益于教学及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手段,把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为适应新形势下信息社会加速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必须大胆创新、敢于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邓红卫,徐雨明,王樱,等.《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5-169.
[2]朱小军.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0,(28):164.
[3]林欣.试谈操作系统教学改革[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24):151-152.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LI Dan,ZHAO Yan-qin,FAN Da-pe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7,China)
一、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
现代旅游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旅游管理问题,即具备旅游管理实践的能力或执行能力。而现有大多数旅游管理学生都缺乏来自管理实践积累的管理技能,仅仅通过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因而必须在课程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该校通过“3大课程模块”、“4大教学要素”的改革和“5大教学手段”的建立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从而构建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
(一)3大课程模块
建立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3大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标准化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精中间,延两边”,即适当精简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素质训练课程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课程系列模块,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3大课程模块:职业素质训练模块(包括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职业操守等培养)、管理知识学习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模块。
(二)4大教学要素
课程体系。针对标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增设实战技能强的课程,开发系列模块,以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管理职业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必备技能。
师资队伍。一方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提高研究能力,积极构建一支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两翼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通过承担旅游企业横向课题、从事旅游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多位具有丰富旅游管理实践经验和较高学历的“兼职教授”,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开设专家论坛、指导论文、参与论文评阅和答辩、接纳学生实习等,进一步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三)5大教学手段
旅游案例教学。强化课堂旅游案例教学,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提高旅游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旅游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旅游管理问题分析报告。为了加强学生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若干旅游管理技术并善于应用,增设10门应用性强的“旅游管理问题导向型”的课程模块:教师讲授1门实用性的旅游管理技术,解剖1个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和报告1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报告。
旅游管理决策模拟和竞赛。开设《旅游管理决策模拟》课程,建立学生参加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两大赛制度,将旅游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旅游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
二、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调整旅游管理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还应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每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差别,设立实践教学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不同模块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由较浅层次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到较高层次的服务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要兼顾到系统性和阶段性。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在实践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但在每个年级应根据其接受能力和教学计划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
(四)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地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
(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六)整合利用企业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办学平台,广泛建立实习基地
目前,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游船公司、导游服务公司、旅游人才培训中心等。
(七)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实行“双证制”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旅游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同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方能予以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学生;实习教学;示范操作;技能
示范操作是生产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形象直观,是教师传递信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操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它能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教师的示范是最形象生动的,它是实习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手段。
一、示范操作具有的特性
1.直观性
直观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一个鲜明有力的手势,能给人经久难忘的印象,一个寓意深刻的身姿能说明许多问题。把握好度和时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示范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表象知识。学生凭借示范操作得到印象,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步掌握生产操作技能。
2.针对性
示范操作中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实习老师通过讲中示范、示范中讲、边示范边讲、边讲边示范,讲和示范结合的形式,使学生把观察过的操作形象在头脑中重现,逐步掌握规范动作,减少多余动作,克服不良动作。通过实习老师的示范操作,使不良动作禁之于未发。
3.探究性
探究性示范是学生通过自由表达、质疑、主动探索,将平时所学与实际生活经验、实习操作相联系起来,寻找最佳(或最适合)方式。这种示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循序渐进性
生产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的进行示范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容易巩固,循序渐进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5.指示性
示范操作过程中,实习老师必须形象地讲明操作动作要领,必须注意什么问题,应避免出现哪些错误。否则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影响操作技能的形成。示范操作中的指示性语言,一定要像“军令”一样照办,绝不允许讨价还价。
二、示范操作的分类
1.完整示范
完整示范是指对单个动作、联合动作和成套动作从头到尾地进行示范,使学生对动作的整体有所了解,形成完整生动的动作表象。
2.慢速示范
实习老师采用慢镜头所显示的画面给人以出神入化、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对其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均有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模仿学习。
3.分解示范
对于结构和方向线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分成若干部分或小节进行动作示范,有利于学生了解动作细节,掌握动作的准确性。只有把复杂的操作动作先分解后复合,逐步做到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操作技能技巧。
4.重点示范
对动作的关键及难点部分,区别于其他部分进行示范,以增加其鲜明感,从而加强学生对不易掌握的操作动作,反复地进行重点示范,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有利于迅速掌握其操作技能。
5.对比示范
用正确的示范动作与错误动作相对比,引导学生对正误动作比较和鉴别,强化对正确动作的理解。
6.正常的示范操作
实习老师在开始示范和结束示范时,均要以正常的速度,将多个不同的部分操作动作进行有机地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印象,为随之而来的模仿练习确定目标。
以上六种示范操作在实习教学中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三、示范操作注意事项
1.精心设计好示范教案
示范操作目的要明确,与教学任务紧密相连,要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讲清难点,切忌脱离主题、偏离教学目的、喧宾夺主。要准备好指导语,使演示与语言指导紧密配合,才能组织好学生观察。指导语必须明白易懂、适时适度,善于诱导学生分析和研究现象所反映的本质。
2.教师做示范动作要正确
示范动作的正确性,是教师应特别注意的,要按照技术动作的规范进行示范,力求示范的动作做到准确、熟练、轻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看完示范后就产生一种跃跃欲试之感,不仅有助于学生自觉练习,掌握动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鼓舞动员的作用。
3.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是提高示范操作效果的重要保证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也是意识的集中,它是意识作用于认识过程的结果,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示范操作的效果。
4.要注意示范的位置、时间和方向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教师(或指定的学生)示范动作,达到示范的目的和要求,实习指导老师应注意示范的位置,有助于提高示范的效果。
5.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提高示范操作效果的有效措施
明晰、响亮、形象、富有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加深其理解。
【关键词】教师示范;操作技能;用品准备;语言诠释
在电子电工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总是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往往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教学示范效能低下的实际。众所周知,电子电工课程教学通常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文本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教学,其中教师操作技能教学规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往往能够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电子电工课程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教学示范的引领作用。
一、教师操作示范教学概述
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教师操作示范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与电子电工专业一贯坚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初衷相辅相成。诚然,教师操作示范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教师通过操作示范既可以将教材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转换为现实的可见行为,对电子专业课程概念的演绎更加具体,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又解决了学生文本知识学习的抽象性问题,对学生将来参与实践操作做好必要铺垫,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成功的操作示范还是减少学生操作心理负担的重要方法,它对于树立学生实践信心,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准确到位的操作示范对培养电子电工应用型人才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二、教师操作示范教学要领
电子电工专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在正式开始本专业学习之前就已经通过平时所见所闻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由于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学生基于中学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对某些器件的工作原理也有一定的感知,综合上述分析,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某些操作技能即使没有教师的示范,学生对此也未必全然陌生,因此,教师在操作示范之前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在学生面前要确保从容自如可能会底气不足,为了达到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教师要确保操作示范的科学性和观赏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佩服、使学生折腰,这也应该成为教师操作示范所追求的境界和目标。
1.精细设计示范教案,充分准备示范用品
教案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教师操作示范指导性文件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操作示范前必须精心设计教案,包括,明确示范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通过观察掌握操作要领,提高教师示范的实效性;包括,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选用合适的示范方法、明确示范步骤;包括,确定示范的最佳呈现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电子电工操作示范教学中,由于教师课前的预设总体现着一定的理想性,因此,教师对操作示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意外教学情形估计不足,从而造成示范教学效果并不如心愿的情形,为了确保类似情况的发生,教师在正式操作示范之前可以进行预备性操作,真到了在学生面前演绎时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各种问题的产生。事实上,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预案,眼中有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自如示范、从容应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诚然,教师操作示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娴熟的教学技能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还包括教师示范带给学生其他方面的好感,诸如,教师在操作示范前对教学用品的准备和安排。我们知道,用品是教师操作示范得以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是教师操作示范教学之前必须体现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电子材料的准备;电子设备的调试;必备辅助工具的收集;各种直观教具的整理等都是教师操作示范教学之前不可忽视的步骤,同时,教师操作示范之前还必须将所准备的各种用品按照操作要求放置在规定的位置,确保井井有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知用品准备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步骤。
2.明确操作示范方式,辅助必要语言诠释
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教师操作示范根据执行方式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示范动作。以教师手工操作为主的示范由于烦琐程度相对较小,操作过程简洁,教师喜好程度不言而喻,所以所占权重相对较大,但是,手工操作示范过程往往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学生稍不留神容易丧失对操作要领的掌握,从而降低观察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动作的分解,即,把一连串的动作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的细小环节进行分解示范。第二,以仪表操作为主的示范。以仪表为载体的操作就是依据仪表运行为特征的示范过程,操作者根据仪表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显操作过程的严谨、科学和规范,确保操作教学的示范性。电子电工操作示范教学中,无论是手工为主还是仪表为主的操作都无法保证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语言的诠释,诚然,电子电工专业是一门精细的学科,教师在进行任何形式的操作示范时,所配以的言语解释要同步而且准确,只有教师进行有效的讲解才能提高学生对教师示范动作的理解力,同时教师的讲解可以与教师对学生提问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得到同步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操作示范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可以把教师讲解方式转换成学生提问方式,避免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一般而言,教师操作示范结束之后的讲解带有总结的含义,教师要确保讲解的条理性和层次性,确保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巩固操作要领。
摘 要:操作系统原理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习操作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十分困难。本文主要从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形象直观的原理图来取代大段的文字叙述,揭示各复杂问题的内在联系等入手,探讨提高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操作系统;教学方法;探讨
一直以来,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都是从事该课教学的教师探讨的问题。笔者从事多年的操作系统教学工作,想就这些年来在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不知是否能对那些刚刚踏入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新人们有所帮助和启迪。
本文从如何根据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和内容,结合二本、三本学生的学习现状,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其中合理地、适当地讲究其教学艺术。
操作系统课程能作为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课程之一,其重要性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可见一斑。它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涉及面广,算法繁多,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等特点。因此,造成学生理解掌握困难,教师绞尽脑汁也很难取得理想地教学效果。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所采用的一些做法。
1 多变少 繁变简
针对操作系统概念多、算法繁多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们比较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
1.1 抓住重点,多就会变少
在操作系统概论一章中,诸如并行、并发、多道程序设计、系统调用、分时、实时、内核、虚拟、共享等概念多达几十个[1],铺天盖地而来,一下子就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了。还有在介绍各种资源管理时,分配算法繁多,学生们也经常搞错算法的适用范围。
如告诉学生概论中的概念,你只要有一点印象就行,不用急于弄明白,在概述中重点了解操作系统定义和功能。又如通过用Word中复制一个文件的全过程的介绍,将其中所涉及到的文件、设备、存储等许多细节上的管理一一指明,若这些工作完全由用户自己来实现,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而事实上现在的用户简单到点点鼠标就能实现,就是因为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存在。学生们听完课后,从总体上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有了初步地了解。采用资源管理的观点,把操作系统比作“管家”,它将计算机系统资源管理得井井有条,让“雇主”满意是操作系统的服务宗旨,这才是本章的重点。计算机系统资源有两类: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操作系统管理的对象,也就是这些资源。进一步引申到硬件资源主要有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软件资源包括以文件形式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因此,用资源管理的观点看待操作系统,它包括相应的四大管理,即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围绕着操作系统这个计算机系统的“管家”的职责,是什么?如何实现?最终“雇主”是否满意等问题,即是操作系统这门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至于那些概念的具体含义,在以后的各个章节中会不断地加以充实和完善的。学会不同的情况下做恰当地取舍,才能更好地理清思路,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另外,针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差的情况,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用形象直观的原理图来描述所讲授的内容,以取代大段的文字说明。采用这种方法后,学生们感到把书学薄了。
1.2 找出共性,繁就会变简
对于各种资源分配的方式,为了便于学生们掌握,归纳总结出四句话:资源分配先查“表”,依据“算法”来实现,出错/异常找“中断”,操作系统“来”解决。以内存中虚拟页式管理为例,请求分配页框时,首先通过查找位示图(可看作是记录内存分配情况的表格),若能满足需求的话,把分得的页框号填入页表(进行地址映射的表格)中所对应的表目里。否则,操作系统需要按照淘汰算法淘汰一页后,再把所需要的页装入内存。实际上在这里操作系统是利用缺页(也称之为页故障)中断处理程序完成淘汰和将其装入内存的。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在各种管理中所用到的主要数据结构“表”:PCB(进程控制块)、FCB(文件控制块)、DCB设备控制块)、PT(页表)、ST(段表)等。主要算法:处理机调度算法、淘汰算法、磁盘调度算法等。中断包括缺页(段)中断、地址越界中断、存储访问越权中断、I/O中断等。而中断服务处理程序就是操作系统中处理解决各类问题的主要系统程序。有了清晰的思路,繁杂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了。
2 抽象变具体
操作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内容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们学起来总觉得似懂非懂。
2.1 用生动形象的例子使抽象变具体
在讲授死锁避免中的银行家算法具有保守性时,说明不安全不一定死锁的道理。给学生举了利用过街天桥过马路的例子,在天桥上走路肯定不会发生交通事故,即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不会发生死锁;而穿行马路,也不一定发生交通事故,即系统不安全,也不一定会发生死锁的道理。银行不会明明知道你无能力归还贷款,还冒着风险向你发放贷款,这就是银行家算法的由来。还有对死锁的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以及死锁恢复之间的关系解释时,用“甲流”的例子打比方。死锁的预防好像打了“甲流”的疫苗,且不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肯定不会得病。死锁避免,去了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但已经打了经过证明百分之百有效的疫苗,也不会得“甲流”。而死锁检测是指疫苗也没注射,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也去了,没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恰有感冒的症状,这时就需要到医院化验确诊,看看是否得了“甲流”,若得了,就应该治疗。死锁的恢复就相当于检测出得了“甲流”要治疗一样。
2.2 用图示的形式来描述问题的内在联系
在讲述进程管理一章内容时,自始至终都用进程状态图来说明进程调度、进程控制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这样,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学生便可一目了然地、轻轻松松地掌握所学内容。利用作业状态转换图和带有就绪队列等待队列的进程状态转换图一起来解释高级调度、中级调度以及低级调度之间的关系,揭示得更加透彻。总之,在教学中只要能用图说明的尽可能地不用文字来解释。
3 复杂变简单
由于操作系统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时有一定困难。特别对于基础较差的三本学生来说,就更难了。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把那些较难理解的问题变得较为容易些。
3.1 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将难题变得容易
在讲述管程的结构时,为了说明入口队列、紧急队列与条件队列三者之间的进程内在联系时,形象地用到行政大厅办事的过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假定某市行政大厅,一次允许若干人进入大厅,那些未被允许进入的人就在大门外入口队列中排队等待。进入大厅办事的人,根据他(她)所要办的事情所属部门分别在不同的窗口前办理,若办理相同事件的人不止一人时,那就会有人在条件队列中排队。正在办事的人中,又可能有人需要去复印相关资料,暂时离开当前窗口,在他后面的人就可立刻得到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暂时离开去复印的人回来后,工作人员继续为其服务时,在他后面的那个人进入紧急队列等待。也就是说,当服务结束后,在紧急队列中的人享有优先权。当在大厅的人中有办完事情的了,先看紧急队列中有无等待者,有则为其服务。否则,从入口队列中放新人进入[2]。
还有,在讲授系统调用功能和实现过程时,同学们被一会儿是用户态一会儿是系统态给搞懵了。可以用储户到银行存钱、取钱的过程来说明系统调用中的处理机状态。储户到银行取钱时,在窗口外填写好取款单,相当于用系统调用提出资源请求,这时是用户态。把取款单从窗口递给银行工作人员后,经一系列地验证核实,所需要的取款从银行的服务窗口递出。尽管你把钱存入这家银行,你也不能直接从保险柜里拿走你的存款。整个取款验证核实工作是由系统完成的,所以是系统态。一旦储户从窗口得到钱款后,系统服务结束,又回到用户态,你可以随意花属于你自己的钱了。
3.2 交给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
针对学生自学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在每一章的小结过程中,对于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并指出与前后章的联系,使学过的内容更加巩固,为新的一章开始打下基础。比如:在讲完存储管理一章后,总结资源管理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分配和回收;共享和保护;逻辑到物理;虚拟和扩充。这是资源管理功能的共性,在不同的资源管理中,又赋予不同的含义,只要掌握特性,便可融会变通。让学生对设备管理功能,按上述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期末复习时用平时交给学生们的归纳总结方法,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3 分散难点循序渐进
在操作系统的教学中遇到几个难点问题,一是程序运行的并发性,由于学生们平时上机编程序都是在单机环境下顺序执行的,考虑问题时总是习惯于以往的思维模式,对于并发执行很难理解。通过详细分析了用软件方法和硬件方法实现进程互斥的过程,使学生建立起多道程序设计的思想。二是进程同步机制中的信号量和PV操作的设置问题,首先分别建立起互斥模型和同步模型,然后再讨论,不同情况下信号量初值的设定。最后交代在什么情况下采用P操作,什么情况下使用V操作。结合具体问题,如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加入有条件互斥,同种组合资源的管理,经过逐步分析,由浅入深,使得学生接受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4 结语
总之,在操作系统的教学中,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能把一门大家都认为难学难教的课程,变得较为轻松易学些。
参考文献:
[1] 孙钟秀,费翔林,骆斌. 操作系统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7.
[2] 左万历,周长林.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4-92.
An Exploration for Teaching Course of Operating System
HU Yizh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Anshan 114051, China)
一、教育教学方面
从开学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套严谨的工作计划,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需要自己去努力的,就是本学期内一定要把七年级的课程备好,并制作课件以便上课的时候能更直观形象的将每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操作步骤完整的展示给学生看,让教学过程更直观更简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确实,这个学期我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七年级学生大部份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当然还是有少数几个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似乎有些惧怕去驾驭这些电脑,这点在下学期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二、管理工作方面
作为学校唯一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都需要我一个人自己亲历亲为,再加上这个学期正好赶上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检查,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三年来的各种使用,维护记录材料的完善,更是让我忙得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不过,凭着我对这些设备的了解以及几年来所做的一些工作,我还是按时按量地完成了任务。这些年来我的努力工作还真的是没有白费,值了。
三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它的更新速度快得实在让人不敢怠慢,只要你有稍微的不留神,你绝对被抛得远远的,而且你永远无法追赶上它的脚步,所以对于我来说,不断地接受新知识,不断地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中积累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论是看电脑杂志,还是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我都非常认真,更甚者,我会不断地去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或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掌握它们的操作方法,使用技巧。这对于平时的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对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今后,我还将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经验,努力在业务水平上能不断进步,不断更新。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努力学习更多新知识,并传授给学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数学;教学;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83-01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优势,启迪抽象思维,是近几年来一线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一、操作中营造氛围
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发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数学眼光,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有一个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对于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在智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都很有帮助。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营造这种氛围呢?比如在复习百以内的加法时,先在上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上课时把物品名称与物价写在小纸条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请一位同学当营业员,其他三人当购物的顾客,请他们购买最喜欢的两样商品,算一算它们共要付多少钱?算式又该怎么列?这样的操作,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具体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一下子拉近了两者的距离,使数学走近了生活。使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学生在这样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就不会感到厌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操作中得出结论
数感的培养,最重要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的生活之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动手操作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是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注重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直接地告诉学生书上所给的结论,让学生去记去背,往往是结论记住了,但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怎样去应用、去解决实际问题。假如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自己概括出结论,就会加深对结论的理解和运用。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让学生掌握“余数”的概念,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拿出19个小圆片,平均分成2堆应怎样分?想一想、看一看每堆有几个圆片?用算式记下分的结果。如果平均分成4堆、6堆、7堆呢?小圆片总数平均分成堆数每堆个数手中还剩个数
19÷2=9……1 19÷4=4……3
19÷6=3……1 19÷7=2……5
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总结归纳:每次分后,手中总有剩余的,不能再平均分,我们把分后还有剩余的那个数叫“余数”。
三、操作中优化思维
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拓展思维,丰富对数的认识,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指导学生书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估计、想像、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样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思维品格得到提升,进一步优化了数感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此学生对于大量的感性知识,都是经过操作、从实践中得出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操作,凡是学生可以自己通过操作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只作适当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思考作出判断,找出规律。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
四、操作中巩固知识
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知识,不但能促使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活跃思维,还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教学9以内的口算加法后,设计分点子图的操作练习题。先让学生看9个点子,接着启发提问:“这9个点子可分成哪两部分?”(让学生动手分)并把分成的两部分点子依次用线连起来,看变成什么图形,再看图列算式。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1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2 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l)。得到并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5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似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1,4)、(2,3)、(3,2)、(4,1)。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四种,谁有本领能把这四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摆摆弄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5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l个到右边,就(4,l)、(3,2)、(2,3)、(1,4);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4)、(2,3)、(3,2)、(4,l)。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同学们得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3 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低年级学生认知的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就必须从表象认识开始,逐步过渡到抽象概念的感知,并通过反复验证、反馈,发现规律,最后形成牢固的概念。但单凭教师的演示和反复的讲解,或单靠学生反复运算,是远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的。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下面谈谈本人如何运用学具进行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一、借助直观演示和学具操作活动,帮助儿童建立清晰准确的概念
应用题与概念教学的关系是相依相存的。概念教学的成败与否直接对应用题的理解、解答能力产生影响。要使儿童形成知识概念,很有必要借助实物、模型、生动的画面等直观手段,使学生在比较丰富色彩的学习环境中,在头脑意识中对知识逐渐形成丰富的情绪记忆。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具操作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恰当地运用学具,可激发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规律,理解数量关系,建立概念,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例如教学除法的两种意义,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收集和准备一些学具,如火柴棒、小纽扣、硬币、瓶子盖、塑料废品和厚纸张剪出的简单几何图形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比较两种东西的不同分法。如个圆圈,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等分除法),8个圆圈,每个小朋友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通过学生自己的口述,已经渗透了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雏形。学生由于有机会独立操作独立思考,边操作边口述,左右半脑同时开动,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再不是老师强加给的了,其效果比起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来得更实在有效。
二、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在学具操作活动中培养对应用题的初步理解、分析和解答能力
数与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魂,应用题使数量关系具体化。简单应用题体现了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的应用,因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解答方法,还必须借助于这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直观演示和学具操作等实践活动在此时还须扮演重要角色,让学生懂得解答应用题并不神秘。可从比较小的数字运算(便于理解和操作),如在乘法应用题“小方家有3个笼子,每个笼子放2只鸽子,小方家几只鸽子?”教学时,用大圆圈表示笼子单位个,用三角形代表鸽子,(单位只让学生明确操作目标)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儿童理解,求3个(笼子)有几只(鸽子),可用连加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使比较简便数与量的关系非常自然地融合在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操作过程本身就是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更加形象,有意义。如教师在巡视指导时多加以肯定表扬,这些小朋友还会为自己的成功受鼓舞呢。在这以后,逐渐提高操作难度,引导儿童自己学会实践,自己动脑分析和判断、解决问题,形成独立分析问题和思维的习惯。教学中由浅人深,由直观形象到相对的抽象,可见,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就再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了。
三、学具操作的引导方式要注意以下三点:
l_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学具的操作是为了帮助儿童弄清数量关系,理解计算意义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分析、思维,学会解题方法。因此,学具操作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如交给学生操作意图,知道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数与量在应用题中各扮演什么角色,不能盲目地让学生把学具变成玩具。
2.学具操作必须有序。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操作中结合思维活动。了解概念的整体,掌握操作的完整过程(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等分包含除法,合理的操作程序为儿童认识两种意义,理解两种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扫除了障碍。“12个五角星,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几个?”知道总数和分的份数,第一次分1份、2份、3份、4份,第二次分1份、2份……第三次……刚好分完,得出每份分3个。用除法计算,即等分除法;“12个五角星,平均每个同学分3个,可以分几个同学?”要使学生明白3个五角星可作为一个小整体,分时就不必一个一个地摆。第一份分3个,第二份分3,第3份……第4份……刚好分完,可以看出分了4个同学。也用除法计算。不同的操作程序,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同样是除法,却有不同的分法,是有所区别,让学生产生疑问,引起进一步的思维和探索。这样,两种应用题的区别难点在操作与思维活动中就不难突破了。
3.要注意知识的反馈和操作,及时地合理调控。有序的操作不但可帮助儿童建立清晰的概念,发现规律,理解数量关系,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及追求完美的意识。在教学中,还要时时注意受控方面(学生的信息反馈,肯定有独创见解的思维方式。通过学生的表述操作过程及课堂巡视,及时地进行合理的调控,纠正知识的偏差,避免思维产生混乱,形成错误的定向信号。如等分除法“同学们种4行树共8棵,平均每行种几棵?”包括老师也可能以为2棵2棵地摆比较快,错误的操作方法要及时地给予纠正,否则,使学生刚建立起来的两种除法概念更加含混、模糊,前功尽弃。因此,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方式,应及时地进行调控、纠正,避免对教学活动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