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大毕业个人总结

时间:2023-01-08 06:20:52

导语:在电大毕业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大毕业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电大开放教育,职业生涯管理,教学经验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组织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组织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组织创造价值,确保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并且正日益丰富和发展的课程。

1、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其根本任务是最大限度的管理与开发人力资源,激发人员潜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

2、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内容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3、人力资源管理学术流派思想很多,介绍的是多数人能接受的理论观点,绝非一家之言。

4、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虽早就有之,但真正如何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情的问题,目前许多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而内容的变动在所难免。

二、电大学习模式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中央电大为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我们根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要求,设计了以下几种学习方式和媒体供学员学习之用:第一种,面授辅导;第二种,网上辅导和答疑;第三种,学生自主学习。

面授辅导以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为主职业生涯管理,教师通过面授全面系统阐述了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指导给同学们布置作业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介绍实际案例,进一步深化理解书本知识,加深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VBI、BBS等形式。其内容是公布本课程的一些教学安排和解答教材中留给大家的练习题,并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本课程的有关知识性疑问等,用网上辅导的形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弥补其它媒体的不足。

学生自主学习主要采取文字教材、IP课件、音像教材以及网上辅导等,由于电大学生多是社会在职人员,工作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部分学生无法保证面授期间堂堂都在,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采取以上几种方式,既吻合电大开发教育的特点,也满足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电大教学经验的总结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作为成人教育的电大在人才培养模式几乎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之处,虽有多种学习方式和媒体供学员学习之用,但根本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在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大多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员,但电大学员来自不同行业,基础水平层次不齐,年龄需求又有较大差异,如果一味的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有可能会抹杀学员的个性和创造力,同时,有些聘用教师本身就缺乏必要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其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 严重影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满足学员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学习变成混文凭。

因此,根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要求,结合学员的多样性特点,我们提出借鉴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理论,以学员年龄层次的需要为主线,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使学员学以致用,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一、整合资源、构建教学模式

在满足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借鉴职业生涯的相关理论,以学员年龄层次的需要为主线,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内容中,我们设计以“工作分析和招聘”、“绩效考评和培训”、“薪酬管理与保障”、“职业生涯管理”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了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模式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员带着问题学习职业生涯管理,要求学员根据自己所在单位或预期就业的单位“工作分析和招聘”、“绩效考评和培训”、“薪酬管理与保障”、“职业生涯管理”的实际情况,用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并为学员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从而把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使教学更具应用性、实践性,同时引起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差异教学、构建教学目标

根据学员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实施差异性教学,学员成份的多样性和学习条件的差异性是电大学生的重要特征。电大的学员多为在职成人,但也有社会青年和应届毕业生,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职高毕业生、中专毕业生等,学习开放教育的学生都是不经过统一考试,而是凭学历证书验证后登记注册入学的学生;学员来源有来自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有工矿、基层和农村;学员人数众多,且分布极广,学员的学习时间、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学习条件很不相同,因此,根据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学员的年龄层次和学习能力,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学员的个性学习需求与发展。

第一层次:知识认知性教学,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第二层次:知识转化性教学,将所学知识能逐步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层次:知识创新性教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实用型人才。

第三、因材施教、构建教学方法

根据学员不同的年龄层次和社会阅历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由于学员自身条件的不同,例如学员是在职还是应届毕业生、工作时间多少、工作层次高低等因素,我们决定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借鉴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理论,针对学员不同的年龄层次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案例教学。

(1) 探索阶段(15岁到24岁)

这一阶段,个人将认真的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自己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业余工作等途径所获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资形成一种现实性的评价,所以,作为专业老师应结合相关知识和学员自身条件,更好的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认知和选择能力,更多的了解各种职业信息,即减少学员的盲目选择,又提高了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2)确立阶段(25岁到44岁)

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的核心部分,人们通常希望在这一阶段的早期能够找到合适的职业,然而,在这一阶段大多数人群可能会进入到职业中期的危机阶段(30多岁到40多岁),人们可能发现自己并没有朝着自己的梦想靠近,或者已经实现目标后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全部职业生涯管理,甚至还可能思考工作和职业在自己全部生活中到底占多大的重要性。通常处于这一阶段的人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即判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所以,作为老师应帮助学生,首先,对学生曾经选择并努力的工作进行梳理,找出其中的合理因素,并帮助学生判定曾经的努力是否正确或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其次,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员,有些正处于基层或中层管理岗位,但欠缺许多人员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老师应针对性的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当前先进的管理方式,帮助学员正确理解上级意图,合理挖掘下属才能,解决学员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

(3)维持阶段(45岁到65岁)

在这一阶段,我们的学员相对较少,他们一般都在自己的工作中有一席之地,因而这一阶段的重点就是保持这一位置。对于这部分学员,有许多优势和优点,他们上课认真刻苦,非常珍惜学习时光,拥有丰富的从业经历和人生阅历,所以,作为老师应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和优势,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阶段所面对的问题。首先,传授学员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将学员的工作和人生经历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帮助学员更好的融合相关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经历更好的进行转化,找到学习的兴趣,学以致用;其次,通过他们的学习精神来更好的影响和激励其他年轻的学员,引导并鼓励他们发言,运用相关知识来分析曾经工作经历中的得失,既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科学的梳理,为下一步发展找到途径,也对其他学员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老师的教学内容和经验。

第四、开展小组协作,充分利用电大网络开放模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教学成果,通过电大网络平台职业生涯管理,开展小组协作学习,为学员之间提供交流的机会。要求以学习小组的名义集体完成,每一学习小组对该案例或小专题最少要小组集体讨论一次,并要求做好讨论情况的原始记录,例如小组讨论的时间、地点、议题、参加者名字、发言内容、记录员姓名等,小组成员可以充分利用方式灵活的网上平台,将其讨论的内容进行公布,小组成员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及疑问与老师进行网上互动老师可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理论性或实践操作等疑问,用网上辅导的形式及时反馈,充分体现电大开放教育的优势。

通过网上讨论增强学员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加深知识的吸收,提高学员对不同行业的了解,也可为学员寻找下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五、实施 “创新能力”教学,培育学员创新能力

实施课堂以外的“创新能力”教学,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创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提高学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全面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著.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萧鸣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3]姜美.现代成人教育模式探析[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6).

第2篇

“在电大能学到什么?”,真是个既好回答,又难以回答的问题。而且,这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期望和答案。不管怎样,它一定是一个电大学生尤其新生感兴趣的问题。

最近,我为新生们列出了在校期间的愿景,也就是未来的目标群。我们可以只实现其中的一个,也可以实现多个或多数目标。无论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些愿景,我们都有理由说,我们曾经奋斗过,经历过,收获过了。

这个愿景包括如下主要目标:

1、获得一定专业知识

报读电大后就加入了一个专业。假如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专业,学生的面前将打开一个新的窗口,见识到从未亲身体验的世界。假如是在同一个专业深造,那么原有知识将得到深化,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获得牢固专业知识

也许多数学生是现实主义者,对于本专业的课程,专挑那些对胃口或者感到实用的部分来学,那就获得了某个方面牢固的知识。如果学生中有完美主义者,决意要学好所有的课程,那就可以成为一个完全的专业人士。

3、获得多方面知识

如果学生对在电大的学习过程充满兴趣,强烈地渴望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老师的指点下,他们可以利用极为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学习了解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4、增加一定专业技能

来到电大,学生将不由自主地被要求学会熟练使用计算机,熟悉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方法。如果足够机灵,他们会发现网络是个知识和海洋,可以很轻易地找到各种问题的答案,甚至可以捕捉到事业发达的成功机会。当然,本专业的技能是一定要掌握的,如果足够聪明,在校期间这些技能就派上大用场了。

5、增加多方面的技能

如果愿意,学生还可以掌握一些本专业以外的技能,例如英语会话、律师实务、会计实务、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市场调研等。总之,没有谁会阻拦你成为一专多能的人。

6、掌握学习的方法

人与人的最大差别在于学习能力,一个不断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总能站在同伴的前面。对于电大学生而言,没有什么比改进学习方法更重要,因为事关长远。所以,我们要时时注意观察、体会和总结,找到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养成学习的习惯

没有一种习惯比学习习惯更有价值。数年的电大学习生活,如果还不足以培养一个人的学习习惯,那将是不可思议的,而且必会很辛苦地应付学校的管理和考试。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同学离校后的变化会如此之大,依我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是否延续学习习惯,保持不断学习和进步。

8、树立成功的信心

学校的教育虽说是短暂的,但却让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它所带来的变化可以有不同的程度,关键在于学生自己领悟。不管怎样,它都在暗示着学生,你已经摆出进取的姿态,成功离你越来越近。

9、掌握成功的诀窍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取得成功。重要的是如何准确把握自己的能力,准确认识面临的客观事物。这不仅是个道理,而且有可操作的方法。向大家推荐“第一成功网”,那里有许多实用讲座。哪怕挑感兴趣的认真听一讲,并且立即应用到现实中,你就掌握了至少一个成功的诀窍。

10、丰富自己的思想

大学不是克隆专业人员的地方,而是培养具有不同思想、风格、特点人才的地方。它把具有不同阅历和特点的人聚集到一起,把不同的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学生除了固执保守,没有办法不丰富和活跃自己的大脑。

11、交上一生需要的朋友

同学数年,只要不封闭自己,同学中的一部分必会成为朋友。他们可以成为事业上的好帮手,生活中的伙伴。这样,便成功有人庆贺,喜悦有人分享,逆境有人帮扶,困境有人援手,激进有人提醒,迷境有人点拨,烦恼有人倾听,消沉有人鼓励……。总之,同窗好友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关系资源。

12、获得领导的更加重视

谁也不愿成为单位里可有可无的人。只要我们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表现在会议发言甚至闲聊中,单位领导迟早会发现这种长进,以致刮目相看,自然给予更多地关注。假如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领导也会联想到与进修有关,从而更加重视我们所发挥的作用。

13、获得同事的更加尊重

如同上面的道理,我们在校真的学有所获,自然会有所表现,同事们不难发现这些变化。无论是好友还是竞争对手,他们都不会视而不见。我们提高了实力,提高了修养,提升了做人做事的水平,人们没有理由不尊重。

14、为即将到来的机会做好文凭的准备

勿庸讳言,文凭眼下对个人的影响还是大的。它是公务员、职务升迁、职称级别、经济待遇的“准入证件”,拿到电大这个至今没有效力疑问的文凭,就为前进道路铺上了地毯,需要操心的是其他条件。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你就专心于工作中的创造吧!

15、为即将到来的机会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仅仅做好文凭上的准备远远不够,工作上成效也不完全取决于主观努力。我们可以把握的,是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信息,掌握现代管理技巧,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心态,改变思维方式,提高表达和组织能力,等等。只要付出努力,一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为那个即将到来的机会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16、从此改变生活态度

第3篇

开展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应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要求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和各分部现有体系建设的特点,深入研究分部在学习中心与地方学院建设运行中的职责和体制机制问题,通过试点,探索国家开放大学在新的体系架构和体制机制下,总部和分部在支撑学习中心建设与运行方面的综合能力及提升这种能力的路径。

一、研究背景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办好开放大学后,在电大系统内外就开放大学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人们关注的是国家开放大学、省开放大学建设问题,而关于开放大学系统建设及学习中心建设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应当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并以此为基础,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办好开放大学,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通过试点和研究工作,在总结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对开放大学的宗旨、定位、功能及其对于质量和特色的研究,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探索和构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构成要素、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功能和作用、评价指标,增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自身实力和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能力,实现将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的发展目标,形成提升和显现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实体服务于地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作用。

2.实践意义

电大三十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县级电大能否快速而持续发展,与整个系统有着实现密切相关。学习中心建设在开放大学体系中的作用是电大向开放大学实现战略转型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辩的,所以,研究学习中心的功能与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一致认为,学习中心应该在电大基础上建立,这是因为“开放大学与电大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是传承什么,在什么地方创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关于学习中心的功能就是体系创新的一部分,与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有的学者提出了“五个提升”,即:一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支持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二是有效整合和应用总部、分部教学资源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三是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四是与总部和分部的协调运作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五是大学文化的传播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这些学者的观点对于我们的研究来说是有重要启示的。第一,学习中心的功能是多元的,学习中心建设要突破招生、管理的单一功能。第二,学习中心在办学上要实现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并举,是区域的终身教育中心。第三,学习中心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这种服务是多方面的,但是,核心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第四,学习中心在为学生学习服务上,在构建开放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上切实发挥作用。

四、研究的重点内容

1.学习中心的功能与作用的多元化问题。我们虽然叫肇东学习中心,但是,实际上所招的学生基本上是电大及其他大专学历教育,因此,在办学上要突破学历教育的单一性,实现办学的多元化。

2.学习中心是区域终身教育的中心,其辐射面要有所扩大,目前主要是利用网络向农村辐射;同时考虑如何为老年人服务,为社区服务。

3.学习中心是开放大学系统的办学终端,从办学网络来说也是结点,要向省校反馈功办学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4.影响学习中心功能与作用发挥的瓶颈问题。探索在国家开放大学新型体系架构和体制机制下,学习中心建设与运行方面的综合能力,在研究中发现并解决提升这种综合能力需要研究解决的瓶颈问题,找到提升这种能力的路径。

五、研究的进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肇东市被确定为哈尔滨都市圈的6个卫星城和12个产业基地之一,同时又规划为哈大齐经济走廊,肇东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我们肇东打造成哈尔滨后花园、经济建设的桥头堡,为成职教育建设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十二五期间,全市初中生人数,是逐年递增状态,2014年初中毕业生大约6,618人,其中农村毕业生有3512人,现高中只能录取农村毕业生1500人,其余的农村毕业生不能接受高中教育。随着市域经济发展,企业前期教育和培训人数可观,年需培训人数460人以上。肇东市初中毕业生年均在5000人以上,其余毕业生成为职业技术培训的对象。市政府明确要求肇东市综合职业教育中心要建设成一个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建设成一个大学生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成一个老年教育学习基地、建设成一个社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成一个继续教育学习基地,实现了学习中心作用的多元化。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定位不准,支持不足,致使招生竞争异常激烈,办学规模出现萎缩

长期以来,电大在许多人眼中都是可有可无的,及其不受重视,基层的成人继续教育机构林立,很多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比如说市党委办的党校,劳动局办的劳动技能培训学校、教体局办的教师进修学校、老干部局办的老年大学等等,各个部门都想从中分到一块蛋糕,其结果是各个部门都吃不饱。

2.社会上高等教育市场混乱,电大的办学声誉下降

近年来,高等教育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生存很多学校将招生放在第一位,为了吸引生源,很多学校降低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只要交钱报读,上不上课、做不做作业都无所谓,反正不管以什么方式通过考试一样能合格,高等学历文凭特别是成人高等学历文凭的含金量严重缩水,受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电大教育也未能独善其身,很多学生报读电大的目的就是能顺利拿到文凭。

3.教师队伍不稳定,后劲不足

由于地方主管部门对电大重视不够,因此基层电大教师编制很少,近几年肇东电大已经没有独立的电大教师编制,即使有一些在编教师,但是这些教师很多也是从中小学调过来的,各方面素养较差,基本上不能胜任电大教学工作,只能从事一些招生、教务、后勤等非教学工作,一线教学的专业教师力量薄弱,个别专业要依靠外聘教师。很久都没有正规对口毕业生加入到专业教师行列了,致使教学一线后劲不足。

七、研究的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的素质

要用发展的眼光,充分认识到学校教师的素质是可以通过学习提升的,因此我们要组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学习让老师增强工作的进取心、责任感,树立危机意识;通过学习让教师获取科学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2.积极开拓非学历教育市场

立足于本地区,主动适应日趋广泛和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需求以及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需求,发挥整体办学优势,进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充分发挥“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的历史使命,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充分利用整合后的开放大学优质资源,加强与企业、事业部门的联合办学,让更多的人获得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切实担负起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任,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兴趣学习、证书教育等。

3.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维护办学声誉

质量是远程教育的生命线,要依靠电大的“五统一”质量保证体系,抓好教学管理,完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建设,落实教学责任;做好教学支持服务,保证教材及时到位,充实网上教学资源,开展有效的面授辅导、网上导学、小组合格学习等;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突出远程开放教学的优点。

4.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构建数字化社区学习中心

在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开放大学将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基层电大要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大学和社区的密切关系。《发展纲要》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因此,电大应积极考虑把构建数字化社区学习中心作为发展目标,以网站为平台,通过互联网把“资源中心”的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社区和乡村居民中,最低限度地满足社区和乡村居民的学习需求,最终成为群众身边的多元开放型学习中心。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对市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为实现我市“四大一强”的战略目标,为富民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4篇

金鸡踏雪去,金猪迎春来,2007年的新春即将来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对光临我校团拜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电大、职校的全体教职工、离退休老同志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工作进步!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开拓拼搏,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2006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力量进一步加强,公开选拔配备了1名副校长,班子分工进一步明确。师资队伍进一步充实完善,加快了高层次人才和急需学科、新兴学科人才的引进,争取编制23名,引进、选聘了16名省内外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充实教学管理、技术、科研和专业辅导员版权所有版权所有队伍。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重新核定学校职称额定职数,为我校吸引和培养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狠抓四支队伍的培训,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教学的能力。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270多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多功能语音实验室、数字图书馆、教师课件制作室、教学资源陈列室、教学图书期刊室、电子阅览室、视听阅览室以及档案室、教师休息室、计算机实验室、双向视频会议室等,新购置了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一大批教学办公设备,实现oa办公自动化、无纸化考试和网上教务、教学监控功能,开放教育现代化水平迈上新高。对校内办公楼、校长、教职工办公室进行全面修葺完善,新综合楼前期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职校新建成了一间高配置的计算机实验室,进一步充实了物理、服装工艺和电子电器等实验设备,并对实训楼的水电和办公设施进行了全面修缮,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结构得到不断提升。电大本部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数量达20个,××电大工作站增设本科导学点,实现我市县区级电大本科导学点零的突破。高职单招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工程与管理专业实现首次对外招生。在全省电大普遍面临高职高专和高职单招招生困难的情况下,2006年电大本部共招高职高专、高职单招和开放教育学生共726人,开放教育在校生达3000余人,各类学历教育在册生近5000名(含职校),比较顺利完成了2006年招生工作任务。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非学历教育、考试认证项目也取得了新进展,举办两期社会工作者岗位班,培训规模位于全省地市级电大分校前列。举办保险资格考试、房地产管理系统培训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培训”等行业培训,为××市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一年来学校申报成立了××电大职业技能鉴定站,osta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设立了××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论证(福建)中心*中心,学校办学层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改革逐步深入,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教学资源建设取得新突破,应用多种媒体教学能力加强,教学支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制作开放教育助学公告栏,开通“手机助学短信通”手机短信平台,开通网上查询和电话查询系统,建立学习中心。加大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力度,已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法律专业实践基地、木兰溪防洪工程处水利水电专业实践基地、园林园艺专业实践基地等7个,校内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财会模拟实验室,电子电器实验室等4个。学校管理进一步完善,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完善校内规章制度管理,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制定出台首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岗位设置方案,改革学校机构设置,确定设立学校中层机构7个,从组织制度和干部配备上保证了开放教育试点在我校的顺利进行。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合理编制预决算,严格执行和控制经费支出,开源节流,科学合理使用资金,财务运转状况良好,2006年电大本部决算收入443.18万元,比去年增收147.86万元,增收50%;决算支出360.1万元,比去年增支51.94万元,增支22%。职校决算收入291.85万元,比上一年减收100万元,减收26%;决算支出290万元,比去年减支约100万元。2006年决算收入740万元,其中电大本部430万元,职校310万元;预算支出740万元,其中电大本部430万元,职校310万元。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以贯彻学习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党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做好学校的行风评议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切实提高电大行政工作效能。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今年新确定了2名发展对象,新培养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与××小学开展了挂钩帮扶工程,职校完成了支部换届工作,开展了“唱响德育主旋律、高扬民族精神魂”、“青年志愿者”、为印度洋海啸灾民“献爱心”等系列活动,给学校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师生员工精神状态展现出新风貌,学校党政班子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加强,2006年成功召开了全省招生暨就业工作会议,成功开展了建校25周年“十个一”系列庆祝活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自评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成绩伴着汗水,耕耘播种着收获。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有了新的提升,学校办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认可。电大本部被评为全省电大系统办学先进集体、财务收费工作先进单位、教材管理先进单位。并获得了中央电大“我与电大”英语演讲竞赛文艺节目类优胜奖,先后有8位同志被省电大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职校通过省级重点职校复评,通过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两个省级重点专业评审,通过“创安合格校”评估,获得了第八届市级文明单位称号。6名教师被授予省、市优秀教师、先进个人、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12名同学考上了本科院校,160多名同学考上专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幼师专业学生参加市级职校学生技能比赛,分别获得了总分第一名和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这些荣誉和成绩的取得,是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是电大、职校历任老领导、老教师、老同志和全体教职工艰苦创业,团结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谨让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再次向为电大教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电大、职校系统的全体教职员工、离退休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新春祝福。

回眸赞跨越,蓄势待腾飞。2006年是我校全面迎接总结性评估的关键年,是电大、职校并校改革、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紧紧抓住总结性评估的有利契机,以超前务实的态度,以创新发展的机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高昂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办好、办大、办强、办新、办实莆田电大,为把××早日办成建成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基地、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心而共同努力奋斗!

第5篇

本文以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数控专业学习模式创新与实践为例,研究工作本位学习理论在工科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学生工作岗位总结为四种典型职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找到相应技能和知识点,构建“校企无界”学习情境,以基于课程群的知识点为学习单元,设计“任务引领”的学习过程,制订符合个人工作实际的学习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增强企业满意度。

【关键词】 开放教育;工作本位学习;工科

【中图分类号】 G40-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12―0049―05

近年来,我国远程教育办学规模发展较快,但主要开办文、管类专业,较少开设工科专业。以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为例,2010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显示,工科在校生数仅占各学科在校生数的10.2%,而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1%。因此,加紧对工科专业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已成为远程教育迫切需要担负的责任。

一、工科远程教育的难点与现状

除了面临工学矛盾等成人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工科远程教育还因专业特殊性而存在四个方面的难点:一是工科核心课程前后、内外和理实关联性较强,知识点相互交叉,联系紧密,内容零散且繁多,学生很难通过自主学习完全掌握;二是实践应用能力在学习结果评价中所占比例高,实践环节硬件投入成本高、难度大;三是学生地域分散,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交流受时空限制,教师指导的示范性较低;四是学生的身份、价值取向、学习需求日趋多样化[1],学识背景差异大,专业学习能力不同,专业考核要求较高,考核形式单一,与企业实际要求脱节。

谷良等[2]参照英国开放大学工科教学模式,建议根据电大系统办学的特点,依托基层电大办学实体开展工科引领式学习与考试测评,但仅限理论论述,没有给出实施方案,也未见有效的经验或做法。孙志娟等[3]将工作过程与课程学习相融合,对机械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作了一般性描述,效果有待检验。陶水龙[4]就远程教育工科专业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内容层次化、技能目标化、形式多样化、过程情绪化和管理系统化的方案。历毅[5]在远程教育工科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呈现和概念间关系展示中引入概念图支架模式,用作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支持服务手段,应用于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小组协作学习和考核评价。

随着社会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提高,具有较好能力提升效果的工作本位学习理论与方法在职业教育界受到重视,产生了一些在全日制高职教育贯彻工作本位学习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有学者对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实施工作本位学习进行了理论研 究[6][7],但是没有成熟的做法和较好的实践应用成果。在职成人学习的特点是边工作边学习,工作本位学习理论与方法非常适合这一类人群,因此,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是有意义的。

二、工作本位学习的概念

工作本位学习(Work-based Learning)是一种能力培养型的学习理念和务实的学习模式,是学校与实践单位或企业共同开发的一种合作教育和学习行为。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课程”和近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较多采用的“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都可以认为是工作本位的教育和学习形式[8]。工作本位学习把工学结合起来,注意在工作现场创造学习机会,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这些与成人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非常吻合。

工作本位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工作与学习同时进行、知识与经验现场整合、各方参与人员相互配合。

工作本位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三个要素:一是企业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二是有进行高质量的工作场所学习的条件,能够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和引导性的学习策略;三是工作场所与学校课堂有顺畅有效的组织和衔接,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结果反馈和拓展知识的空间。

三、无锡电大开放教育数控

专业工作本位学习的实践

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无锡电大)是首批全国示范性市级电大,目前工科专业在校生4163人,在校生数和办学规模居全国市级电大首位。笔者以无锡电大工科在校生最多的数控专业为例,研究该校采用工作本位学习理论创新工科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做法。

1. 创建“校企无界”的学习情境

无锡电大提出了“校企无界”的理念,即创建一种新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校是生产型的学校,企业是学习型的企业。在学校中引进真实的生产型企业,企业的环境布局和建设以真实的生产线为基础,为学生营造出教学相长、理实一体的工科学习氛围,学生和教师在这种氛围中进行学习和辅导。为此,无锡电大按照生产型企业的标准,在分校建设了工科理实一体生产学习中心,引入两家数控行业的生产型企业,给学生营造观摩、参与和实境操控等多层次的学习情境,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由企业自主负责。

“校企无界”情境学习不同于学生在工作中纯粹自然的学习过程,工作中的学习和工作常常在同一地点同时发生,这种学习是工作本身的一个方面,达不到工作本位学习的目的[10]。“校企无界”情境使学生超越特定的工作任务,有更多思考问题的时间,可以在理论层面和专业领域更深入地与教师和学习团队探讨问题,掌握并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对于专业基础课的集中导学,学生认为通过自己亲手操作所获得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远比在课堂教学中靠教师讲授所获得的理解更深刻[11]。

怎样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是构建“校企无界”学习情境的重要问题。找到合作办学的共同利益点,是长期、稳定、健康地实施这一学习情景的基础。学校与企业间有内在关联性,例如企业人才供应与培养成本问题、校企合作科研攻关问题、劳动力合作问题、生产场地与生产方式问题等都存在很多可供校企合作开发的共同利益点,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开发和营造[12],另外,学校还可以采用针对企业的激励机制[13]或购入企业股权等方式。

2. 组建课程群进行知识综合导学

在无锡制造业企业中对数控技术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后发现,技术人员的组成比例为生产型60%、装配型20%、维修型10%、设计和管理型10%。学生群体的主要职业来源是数控机床操作(包括数控车、铣、加工中心以及柔性加工等)、数控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与实施、数控生产现场过程及质量管理等。可归纳成四个典型岗位: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员、数控设备维护员和数控加工现场生产与质量管理员。

针对这四类职业的岗位职责,构建基于工作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数控技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具体做法是:首先结合国家人保部对数控车工、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工艺员等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分析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获取工作内容,确定履行岗位职责应具备的综合能力,整合形成典型综合行动领域;其次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将其分解为可学习的36项专项职业能力;然后将这些职业能力映射到相对应的学习单元,以此为目标设计知识点以支撑各专项能力的养成;最后按照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单元,形成学习领域。典型职业岗位、典型任务和学习领域间的关系见图1。

课程和学习单元是不同概念。课程由若干个知识点有机组成,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征,但是以课程为单位的学习过程周期长、偏理论,技能养成不突出。导学教师在设计学习过程时打破课程间鸿沟,结合专业特色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按“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精心设计和组合学习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这些知识点可以在课程群中进行组合。例如按课程间先修、后续和并行关系,将“数控编程技术”、“数控机床”、“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组成课程群,综合各门课程学习内容,有机融合相关的知识点,形成具有内聚力的学习对象[14]。以课程群知识点为导学单位更切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掌握需求,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生生互动。图2是数控机床操作工典型岗位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的典型知识点在课程群中的分布情况。

3. 设计“任务引领”的学习过程

工作本位学习理念是把学习与工作紧密联系,学习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进行整合。在数控专业相关课程群学习过程中,以“校企无界”环境中的“教、学、做”一体活动为设计主线,形成以生产任务、工作任务、技术任务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按照学生所在企业的生产流程来组织学习活动。专业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研讨,解构其工作岗位典型工作过程,打破课程边界,以完成任务所需知识为粒度,定制学习引领任务,以任务为核心驱动力,将典型工作过程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按照应用顺序结构化,用任务引领的思想重构学习过程,基于网络和多媒体设备进行知识综合的学习和导学。图3是无锡电大学生与指导教师协商后,根据企业零件加工过程制订的部分数控技术专业任务引领式学习方案。

进行任务引领式学习的课程资源建设时,需要注意科学性与能力本位相结合[15],既要遵循新的课程理念,也要在电大开放教育框架内开展,同时要符合基层电大办学实际,以科学、务实的态度,边建设、边探索、边完善。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组成专业学习的主干技能课程群,在此基础上拓宽外延,安排适应若干个职业岗位需要的扩展课程。设计开发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职业技能的“定制”课程,压缩对学生职业发展意义不大的知识。在学习过程设计上体现“服务学生、服务企业”的理念,保持学校导学、工作实践、企业培训三者同向,遵循“在工作中完成学业,在工作中提高技能”的原则。

4. 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双渠道导学

在“校企无界”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指导与及时反馈非常重要,在无锡电大,这项工作由熟悉职业岗位的专家、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双师”素质经历、掌握新课程开发技术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大多来自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教师不需要在工作现场指导学生如何从事生产活动,导学的重点是如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许多学生也认为指导教师采用解决问题式的指导方式比较符合自己的需要。图4显示了专业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在整个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师生的参与度和修学方式。

教师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对工作过程的自我反思。教师在导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反馈。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一做就问,边做边问,做完还问”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把习得的理论同本人的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用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和概括,通过学习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于学生较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可以从中聘请具有丰富专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工作本位学习。来自企业的教师具有丰富且宝贵的专业实践经验,可以有针对性地高效完成导学工作。但是兼职教师大多是所在单位的骨干,日常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在聘请前一定要由学校出面与单位领导沟通,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去争取单位的支持,最后由双方人事部门签署相关合作文件,避免因工作和教学的矛盾而难以聘请到兼职教师。

5. 建立以职业能力养成为目标的形成性考核机制

成人教育的评价标准是面向应用、适应岗位、培养和提升职业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效的评价与考核将整个学业组成了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图5)。学生职业现状和期望目标是输入信号,经过前端处理装置(学校和企业的教师等)的分析处理,形成控制信号,控制对象(学生)在控制信号的驱动下发生预期的学习行为,通过评价和考核环节的定性定量分析,获取学习结果(学生职业能力增长度、期望目标完成度、乐趣和满足感等),并产生输出信号,在纠偏模块调整后反馈回系统,改善系统性能,最后达到提升能力的目标。

课程评价要以多样化为特征,兼顾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兼顾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考核的方式分为课程终结性考试和形成性考核。市级电大课程考核的自比较小,课程终结性考试必须按照中央电大、省级电大的要求执行。形成性考核在满足电大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采取总结(设计)式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考查基础理论的记忆和复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和岗位技能水平的考试,通过这些与实际工作岗位接轨的水平考试来检验学生掌握和运用技能的水平。两年来,已经有2630人次通过人事、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水平考试,并获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四、结论与反思

无锡电大从2008年秋季开始在工科数控专科的学生中试点采用工作本位学习模式,截止2011年春季,参加试点的学生共计3525人,其中2008级635名学生已经修满学分,按期毕业。这些学生大部分都采用了上文中描述的方式进行学习,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也执行了上述的导学、助学和管理形式。通过观察和走访学生本人及其工作单位,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习成绩较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有所提高,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学习目标逐步实现。对学生所在单位满意度调查显示,采用工作本位学习模式、校企教师合作指导后,学生对企业的主人翁态度明显增强,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小发明、小革新不断涌现,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学生与企业、学生与管理者、学生与技术主管的价值观也趋向一致。

在进行这一学习模式改革之初,最大的担忧是:作为市级电大,没有课程考试命题自,改变围绕考试教学的传统方式,万一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怎么办。所以这一改革试点是在充分征求学生和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先在有条件的学生中谨慎试行,然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随着试点的推进,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课程考试成绩都令人满意,毕业时往往是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一起获得,知识、能力、素质、学历和企业待遇共同提高。

在推行工科远程教育工作本位学习模式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一是如何构建工学一体的情景。学校投入资金建设校内工厂当然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要求高、投入多、见效慢,所以学校可以采用入股企业参与生产、或企业入股学校参与教育等多样化形式,在经济基础之上构建学习模式改革平台。

二是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有待提高。成人教育对象来源复杂,诉求多样,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间协作学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往往会导致较高的教学成本,可以按照某种规则(如同单位、同地区、同兴趣等)将学生组成协作学习小组,采用针对学习小组的个别服务方式,这样能较好地做到成本与效果的平衡。

三是充分考虑用人企业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作用。企业是学生的事业基础和收入来源,学生的社会角色与人生价值是在企业(而不是在学校)实现的,企业对学生所作评价的价值大大超过学校,所以学校要积极与学生所在企业沟通,用积极、正面的评价树立学生个人形象,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提升学习兴趣。

四是采用“延迟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立即作出评价,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反思,在实践中检验,给学生自我鉴定、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眼参考文献?演

[1] 梁九义. 基于远程学员个体需求的教学策略探究[J]. 中国远程教

育,2011,(2).

[2] 谷良,宁晨等. 远程开放教育工科课程的引领式学习与考试测评

新模式的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5).

[3] 孙志娟,李西平,郭鸿.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科远程教育课程设计

[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

[4] 陶水龙. 建构工科远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12).

[5] 厉毅. 工科远程教育中概念图支架的应用研究[J]. 山东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2010,(2).

[6] 路军,王立颖. 从学校本位学习到工作本位学习――成人高等教

育的模式选择[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4).

[7] 季敏. 职业导向成人高等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理论[J]. 成人教育,

2008,(11).

[8] 徐瑾. 解读工作本位学习视野下的职业教育课程[J]. 职教论

坛,2009,(8).

[9] 张彩芬. 关于创办工科类专业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J]. 职业教育

研究,2006,(11).

[10] 徐国庆. 工作本位学习初探[J]. 教育科学,2005,(8).

[11] 黄秋明. “工作本位学习”:抵及高职课程改革的核心[J]. 中国高

教研究,2007,(4).

[12] 栾向晶. 高职院校“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探讨――以秦

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10,(7).

[13] 李秀红,刘伦斌.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足的经济学探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14] 杨现民,余胜泉,王志军. 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

――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2010,16(6).

[15] 赵晓雨,刘朝禄,刘灿国. 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建设与思考[J]. 职

业技术教育,2009,(35).

收稿日期: 2011-05-15

作者简介:潘国清,副教授,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兼任江苏

第6篇

    时光飞逝,三年的大专学习即将结束。三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位老师的辛勤授课和耐心的指导下,我系统地学习了“大众传播学”、“摄影基础”、“录音基础”、“远程教育概论”、“摄影与照明”、“电视摄影造型”、“电视剪节艺术”、“电视专题片制作”、“非线分析”等十余门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掌握了基本的专业技能;了解了

    一些机器设备常识及性能。并可以独立制作个人网页。从理论到实践,使我受益匪浅。

    在没有进入电大学习以前,我一直在从事电视节目的拍摄,但是有很多的理论知识我并不具备,感觉从事这个行业很吃力。自从我考入电大以后,电大的领导和老师对我们这个专业很重视。所有的专业课老师都是从北京广播学院请来的,他们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操作经验,上课非常认真,让我受益非浅。特别是陈刚,任远两位老师,他们在电视行业中知名度很高。很多著名的编导,主持人都是他们的学生,能得到这两位老师的指导,我感觉到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编辑水平上有了长远的进步。在电大学习的三年中我还有一个感受,是我们经常小班上课,这使得我们有很多机会与老师面对面的讨论问题。有时老师还会给我们单独辅导,这让广播学院很多同专业的学生很羡慕。特别是在本学期任远老师的 《主持人艺术》这门课上,我们有机会亲自当主持人主持节目,这很大的调动了我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对主持人有了很大的了解。

    学校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得到实践机会,不惜花费巨资为我们购置了摄像机,安装了非线机房让我们有机会上机实际操作。学校还经常安排我们到外边去拍摄节目,回到学校后在非线机房内制作完成,请专业老师对我们的作业进行讲评,让我们认识到拍摄制作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再出错。我对学校的这种高度重视的精神感到很欣慰,能在这样的学校学习我很高兴。

    在学习“摄影基础”一课时,使我了解了在影视制作中必须掌握的摄影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在摄影中如何控制好画面的暴光;怎样把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在画面中得到客观的再现;对摄影中如何调节画面、色调、影调、光源、色温与画面色彩控制,镜头的性能、特点,造型功能等有了系统的了解。经过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后,使我从一个对机械相机的使用一点不会,到如今可以自由运用它拍摄美好的景物。同时使我的摄影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单位里我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工作中,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非典的幽灵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却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再现了"西南联大"时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阳光气氛。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在非典阴影渐散的时候,学习电视节目制作课的我们在班主任张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做论文展示和答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尽显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脚踏实地做研究的传统。

    答辩环节中,思想的火花更是不时迸射。负责专业管理的奚老师说:大多数同学在答辩时表现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比较强。有的组片子做得也不错,有些论文水平写得也还行,能够在我们学校的网站上发表。另外同学们的视角也比较广,三年的学习使我们不仅对电视节目制作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掌握了不少的实践经验。使我们深刻体到任何一种理论都是需要我们用实践来总结,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不断的更新与充实,不断的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7篇

一、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是保持奋发向上和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动力源泉。在工作期间,本人自觉提高学习积极性,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各项方针政策。树立了“讲工作、讲团结、讲奉献”,“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个人工作信念,成为自己“基础工作做牢、创新工作突破”的动力。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使自身在工作上有所提高。

二、恪尽职守,认真作好本职工作

1、开学。

①新生报到,答疑解惑。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都是新生报到领教材的日子,我们对学员们提出的关于考试和开放教育的情况等问题给予认真、详细的讲解,力求把最全面最详细的信息介绍给学员。

②往届学生看成绩,报补考。

2、学习、考试。

①网上答疑,教学值班。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多面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级学习平台,便于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最新的学校信息和课程信息。学生可以和老师面对面交流,也可以在网上学习。

②报考学位英语考试,教育部网络考试。在一年两次的学位英语考试报名、准考证发放和一年三次的教育部网络考试报名、准考证发放的时间,我们都会及时通知学员,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情况,报名考试。

③发放考试通知单。开放教育每年一月和七月两次考试,考试之前,核查各位学员学费,剪裁考试通知单,方便学员领取。

3、毕业。

①毕业数据的整理,上报及修正。每逢学期末,我们要整理各位学员毕业档案、毕业信息数据及毕业照片,组织学员填写毕业生登记表;登记申请学位人员名单,让学员按照学位要求计算学科分数,组织学员填写学位申请表,整理每位申请学位学生档案、数据及照片。

②毕业证的发放。

4、招生。

濒临期末的同时,我们也紧张有序地展开了招生工作。在秦院长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跑单位、划区域、做宣传、发简章,认真回答每一个咨询者的问题,真诚回答每一个咨询电话的提问。09年是开放教育直属学院自主招生的头一年,我们从挫折中找经验,从失败中找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更新。

第8篇

[论文摘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是摆在全国电大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开放大学的建设既需要充分借鉴国外开放大学在办学定位、服务对象、专业与课程建设、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对电大30多年办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质量保障、教学模式进行理性总结。在此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落实办学自主权,做好国家、省级开放大学的协作与分工。

[论文关键词]开放大学 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一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这为持续深入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标志着开放大学建设已经跨越电大系统创办以来的愿景描绘阶段,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日程。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已经通过周务院教育咨询委员会审批,上海、北京、广东、云南、江苏等省市政府均已向教育部提交了创建本地开放大学的报告及方案。然而,开放大学挂牌容易,如何建好办优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一般而言,事物的发展既有其内在的逻辑,又与所处的环境及其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因此开放大学的建设既需要充分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对电大30多年办学实践进行理性总结,在此基础上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

一、国外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值得重视

远程教育比较研究的一系列成果表明,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的同外开放大学的经验与教训,其中既包含了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因索,也包含了带有民族国家甚至校本特质的个性因素。其间的一些具体举措可以作为办学实践的参照系,那些带有共性的成分则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办学定位

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组织机构,各个院校因其不同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层次和办学品味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国际知名的开放大学从创办起就打破了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为社会大众接受高等教育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为一切有学习需求的国民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并通过政府顶层的法律制度安排得以确认,为开放大学的办学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英国皇家特许状规定,开放大学要毫无限制地为所有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机会。印度《大学法》明确指出,开放大学扩大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教育民主化的一种手段,并使教育成为一种终身学习的过程。泰国的开放大学坚持终身教育的原则,通过提高知识水平、扩大教育机会来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以色列开放大学则在发展中贯彻“增加平等,扩大开放”的根本原则。相同的定位构成了开放大学的明显特质,即对教育公平与民主的庄严承诺。

2.服务对象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开放大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教育与培训的多样化需求赋予开放大学更多的社会责任,开放大学纷纷拓展服务功能,把广大社会成员作为其服务对象。其组织形式、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也日益趋于完善化和多样化。各国开放大学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上有许多探索和实践,如: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积极致力于为社区服务;美国凤凰城大学和西部州长大学发展网络教育,服务于在职人员的能力提升;荷兰开放大学开设各种终身学习课程满足大众需求;德国开放大学主要承担了高水准、多形式的研究任务,并承担了教师职业培训和远距离函授任务;法国的开放大学为不能升入正规大学的青年开设不同程度的大学课程,如外语、教师资格备考课程以及在职培训课程,以缓解教师短缺的矛盾,等等。

3.专业与课程建设

英国开放大学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中,将学校融入英国高等教育的大系统,又形成了自身课程建设、多媒体一体化教学、学生支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特色。在开放大学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中,所需媒体的形式和性质既取决于教学需要,也取决于资金预算。其课程组结构保证了课程开发的高质量,基于教育技术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实现了课程多媒体教学包的有机组合,同时将教学过程寓于文字教材中,将教的过程融入学生学的过程,通过教材替代教师授课来优化教学效果,从而在远距离开放学习材料的设计开发方面成为世界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领跑者。

在课程教学方面,英国开放大学从建校之初就以课程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本科教学。学生有高度的选择权,根据其所得学分获得证书或本科学位。开放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自主组合相关科目而不受学科界限。从1998年起,其本科教育从以课程为单位转变为以专业或专业资格为单位组织教学。以纸质教材和音像制品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包有DVD、CD—ROM、计算机软件、网页等,还有一定的在线课程。所有课程都包含电子学习活动、网上辅导、合作学习、小组自评、电子图书馆资源查询、计算机视频会议等内容。

4.学历教育

国外开放大学大都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全面实现大学功能。其中,英国开放大学与其高等学历教育体系完全对接,分为本科、研究生、基础学位、学历文凭教育、证书教育等类型,颁发学士、硕士、博士和专科(协士)学位,其中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开放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人学资格要求和其他大学基本相同。课程型研究生学位包括人文硕士、理科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学位包括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及研究硕士和哲学硕士。职业教育性质的基础学位教育层次低于本科,其学分值是英国学分积累和转换机构所要求的240学分。参加基础学位学习的学生没有入学资格要求,完成基础学位学习后的学生再修120学分的三级课程即可获得学士学位。证书教育是单科教育,可以作为一种学业资格证明,也可以作为通向大专学习和本科学习的成绩基础。学历文凭教育比证书教育层次要高,其文凭可用于证明已获得一种专业范围的学历。

5.非学历继续教育

国外的开放大学一般都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英国开放大学素有提供非学历教育的传统,以修读单科课程的形式为希望拓宽或获取专业知识而不想读学位的成人提供社会教育课程。社会教育课程扩展到了父母教育、卫生与生活方式教育、消费者教育、一般从业者教育、社区成员教育,以及以个人的职业发展为中心的继续专业发展教育、雇员技能教育、全国职业资格教育等。

二、对电大30多年办学实践的理性总结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今,广播电视大学作为这个时期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一直都在面向在职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前一阶段主要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为社会提供高等学历补偿教育。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逐步转向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传统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开始向更具现代意义的开放教育转变。这期间,1000多万学员参加了电大学习,已毕业学员达700多万,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梦想。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辉煌,也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开放教育经验。

1.办学系统

成就中国广播电视大学30多年辉煌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运作有序的办学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运作,有效解决了我国高教资源总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从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到基层电大紧密联系,同时又都是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如何有效协调各层级之间的关系,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一直是电大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由于要担负服务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时代使命,开放大学对系统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脱离了系统,任何一所开放大学都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开放大学建设既要进一步优化系统运行结构,还要进行办学责权利的重新调整,促进电大系统各层级的和谐发展。

2.质量保障

质量问题历来是远程教育办学实践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样必定是开放大学建设所面临的一个核心课题。由于远程教育中学习者来源的复杂性和师生在空间上的“准永久性”分离,质量问题的解决比传统校园教育更复杂也更棘手。现实中,普通高等院校被社会视之为正规军,而广播电视大学和筹建中的开放大学则主要从事非正规、非正式教育。在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全国电大勠力同心,上下配合,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实施教学与管理,已形成较为严整、科学的教育体系、管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如学规制,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建设大协作,进行教学工作年报年审等。中央电大实施多年的“五统一”,对点多面广、学生人数众多的这所超巨型大学的教学质量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但是这种做法也对充分发挥基层电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产生了制约,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开放教育的本质特性。对此,我们应该遵循开放教育的规律,进行必要的调整。一方面,要通过对传统大学的仿效和靠拢以获得“体制内认同”;另一方面,要在认真总结前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多维互控、分层把关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提高开放教育的社会声誉,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3.教学模式

全国电大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长期艰苦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别是近些年由于广泛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模式更新换代,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观念被逐步接受,个别化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往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尝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反对简单采用技术灌输知识,主张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上的不断创新和完善,通过互联网、电话等信息手段进行学教沟通,开展实时和非实时交互,有效促进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发展。但在现实中,一些办学单位仍然按照传统教学的经验堆砌资料、灌输知识,网络教学的特质和学习者的需求得不到体现。同时,统一的考试制度也制约着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三、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电大形成了“一个系统、一座平台、一个品牌”的办学格局。脱离这一基本盘,从中央到地方的任何一所电大都不能成其为一个完整、自足的办学实体,也不具备与同层级的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竞争的实力。因此,开放大学建设应当是在电大系统现有基础上的改革创新,而非推倒重来、各自独立。为此,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式与任务要求,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责权利关系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增强系统办学的整体优势;二是落实办学自主权;三是做好系统内各层级尤其是国家、省级开放大学的合理分工。

1.整合教育资源

开放大学的建设必须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协同发展,促进开放大学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沟通、互补与融合的灵活有效的办学机制建设。比如,建立学分银行和学分互认机制,实现不同远程教育系统之间、开放教育与普通高校等其他教育形式之问学习成果的纵向贯通、横向衔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网络平台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机制,实现开放大学与各行业、企业和学习型社区的对接;建立休闲教育和文化教育等个性化学习的服务机制。促进社会成员学习的终生化。此外,还要促进电大与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的沟通,逐步实现三者联合,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教育体系。为此,可将专业、课程、文字教材、学分和考试的要求、标准统一起来,考试成绩和学分互通互认,增强开放大学考试的信度,确保生源和教育质量,为那些不在开放大学注册、不需助学辅导的完全自学者提供学历认证的机会,并有效解决长期以来三者各自为政、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效益不高的难题。所有这些都需要国家开放大学社计出整体框架与规范,并取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可,为开放大学的建设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

2.落实办学自主权

电大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系统平台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作为系统龙头的中央电大,其更大意义上是个教学管理机构,没有独立授予学位的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办学自主权是大学发展的关键要素。开放大学建设要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取得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办学自主权必不可少。为了进一步做强做精远程开放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开放大学办学应该构建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等阶段的学历教育体系,独立自主地授予学位。同时,在系统内部必须赋予省级开放大学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加强其办学实体建设,如将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设置、毕业证发放与学位授予、教学点和考点设置调整等权力下放给省市开放大学,以增强其办学活力。

3.国家、省级开放大学的协作与分工

第9篇

汇文学校办学初期,培训项目只有一个24台电脑的单一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汇文培训学校也发展壮大。学校现有1300平方米具有现代气息的高端英语培训,中心拥有计算机156台,设有多媒体(英语语软系统)室,影视厅等各类教室;现有教学管理人员共41人,其中专职教学21人(有6个外教)。由于学校注重在教学培训中理论和技能相结合,注重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因而受到社会好评。8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7500多人,其中取得各类证书的有4500多人,培养了NIIT软件工程师260多名,推荐就业的有2000多人。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型多牌学校(一套班子,多块牌子),其中包括职业培训部、纳斯达克国际英语培训部、市电大教学点等部门,已形成了以职业培训为主、学历教育为辅的技能和文化互为促进、互为发展的格局。

市场引导培训,培训服务社会

我校一直遵循学校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设计方面立足于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各类技术型人才。90年代,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方面用人单位急需此类专业技能人员,另一方面社会上有众多的学习需求。于是,我们顺应市场的需要,办学起初,举办了“计算机操作员”培训,当年为社会培养了300多人。这些人员经学习培训后,有的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有的在原岗位上得到了晋升,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鉴于此,为了学员未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推出了劳动部的计算机初、中级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NIIT软件工程师培训以及微软MLC课程+信息产业部NCNE网络水平证书、微软MLC课程+网页制作+秘书资格培训与鉴定、Adobe AutoDesk1图形设计结合学历教育的双证教育模式,还增设了就业指导等课程,把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为了提高学员的就业率,我们在培训同时,还采取了多种方式来为学员就业服务、开拓学员就业的渠道。首先,我们通过网上人才市场,对学员进行介绍推荐,扩大其就业范围,其次,我们还通过各种行业协会寻求信息,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的学员。除此之外,我们又成立了汇文就业推荐小组,专门跑就业市场,与商店、厂家联系,介绍学员学习等情况,建立培训与厂家就业一条龙服务。经我校推荐的学员,由于技能扎实实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尤其是学校开办的双证班学员凭着既有学历、又有技能,更是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开展学历教育,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从单一的学职业技能转为同时有较高文化层次的需求,据我们在200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90%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我们认为这是学员走向就业的一道门槛,也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利用“南京汇文文化信息培训学校”这块牌子向市电大和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申请开办电大开放教育学历教育。2001年秋,经市电大批准成为南京市电大汇文教学点,开设专业有电子商务、秘书、物业管理、财务会计、广告、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等专业,面向基层在职人员招生,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共享社会资源,就近为在职人员提供支持服务。同时,在电子商务专业的284名学生中开办了NIIT计算机软件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生毕业时既能拿到学生向往的大学文凭(毕业证书),又能领到上岗就业的通行证――职业资格证书。

截止2009年秋,学校已向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电大专科毕业生2092人,其中,大部分学员都有双证,即既有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证),又有大专毕业证书,为走向社会就业创造了条件,这样的办学受到了社会的欢迎。

创新教学模式,受到社会欢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活方式、管理方法不断运用,这些都将促进从业者的职业内容趋于国际化。据有关统计,世界1/3的人讲英语,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达,几乎100%的软件源代码用英文写成。这也给英语培训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于是,我校在2002年上半年投资300余万元,在鼓楼的江苏商厦建成一所极具现代气息的英语培训教学场地,开创了南京市英语培训的新模式。短短两年时间内,有在校大学生、出国留学人员、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包括西门子数控公司、工商银行江苏分行、LG电子、国家电网南瑞集团、长安福特汽车公司等40多个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人员2000多人报名参加了学习。05年3月5日,我们在总结这独特的英语培训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在新街口商茂广场18楼重新推出全新的自己的品牌――“纳斯达克”国际英语,受到社会各类人员的欢迎。

我们的英语口语技能培训为什么受到如此多的蓝领、白领的欢迎,关键是我们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与创新适应了他们的需要,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1.教学模式的创新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纳斯达克国际英语的教学是高科技与外教相结合,用最先进的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和资深的外籍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母语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如同置身境外的纯正英语氛围。通过4-8人小班、演练课、英语角、沙龙课和课外一系列大型活动来提高学员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全面提高语言、语法、会话沟通能力,改变了“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的传统教学方法。

2.教学服务的创新体现了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我们为每个学生配置了私人课程顾问,为学员设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系统课程,并在将来的时间督促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预定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时间上,学员根据自己喜欢安排学习内容或娱乐活动,同时,根据自己的情况等,随时变更学习时间表,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服务。

3.招生工作的创新。招生工作是一个培训机构的关键程序,招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它的生存的发展。为此我们在招生部设立TMK,把调查问卷收集到的的打进的电话,通过TMK告诉想要学习的人员,并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解除他们的一些困惑。

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和谐校园

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民办学校为生存、发展,更加注重规范办学,诚信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人为本,创建“保障、服务、协调、监控”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1.抓“保障”建设

(1)依靠制度。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各类教学管理制度,如我们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教务员工作职责》、《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网络维护办法》、《学生管理员工作规定》、《外聘教师工作职责》、《社会保险管理办法》、《绩效管理制度》等。依靠制度做到办事有依据、做事有标准、管理有章程,使我们的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和执行习惯,规范了活动行为。

(2)依靠健全组织构建。我们教学点的教学管理机构有教务组、学籍组、市场部、客服部、人事组、计算机机房组、班主任组、学校办公室等。学生从招生――进校――毕业(结业),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保证了教学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的教育,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服务就是围绕主要的教学环节,为教师、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要定期进行培训;对学生,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网络辅导,特别对经常在外出差的学生,通过电话、网络、E-mail等交流情况,指导学习。

3.做好协调工作

经过几年的教学管理,我们取得了一个共识:社会办学、职业培训等形式的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大,要做好定一工作,要求各职能部门、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要衔接好,有意见、有矛盾,要及时做好协调工作,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方面我们深有体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一由校办公室牵头,召集各部门人员的会议,各负责人介绍本周的工作情况、下周的任务,有什么难点,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或希望学校为他们做些什么。

4.实施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