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

时间:2022-12-25 13:57:52

导语:在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校园文化;媒体融合;信息安全

档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资源,对于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以档案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点为抓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取得些许成就,建设成果多以纸质化、具体化、实物化等固态化方式呈现,数字化成果、网上服务较少。5G时代,信息、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虚拟传播的手段与效果日益强化,高校档案工作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在师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拓展校史馆、档案馆的教育功能[1],提高档案在校园文化服务中的地位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拓宽档案文化价值

高校档案具有记录查考功能[2],是高校精神面貌变化史的真实写照,记录着先人为学校发展默默奉献的光辉事迹,记录着学校师生奋发图强、刻苦钻研的时代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3]。高校可以将折射学校发展沿革的素材运用于校园硬环境建设,赋予一景一物以文化底蕴;将冰冷的档案信息融入校园软环境建设,实现校园物质与精神文化传承。利用档案中生动鲜活的素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既生动又极具说服力,既直观又极富历史感,有助于加速校园文化的凝练,充分发挥档案的校园文化教育价值,有效平衡档案文化价值结构失衡问题。

(二)增强师生归属感

归属感是个人被所处环境接收、认同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既是衡量师生对学校满意度的指标,也是师生在工作、学校、生活中秉持的一种积极态度。[4]归属感与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呈现正相关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愈成功,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就愈加强烈。高校档案作为高校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借助档案进行校园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师生凝聚力,提升高校自身竞争力,扩大海内外影响力,深化大众认可度,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

(三)助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高校档案因具备直观性、历史性、知识性等特点,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部27号令第八条更加强调宣传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更加注重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并增设了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高校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衡量标准,有助于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和文化教育作用,让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落地生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5G时代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5G时代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

1.技术变革机遇。5G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高校应将档案工作重点转移到线上服务,对现有资源进行数据化,并借助5G技术对档案用户数据(包括用户利用需要、利用动机、利用行为数据等)进行快速采集、实时分析、深度挖掘、精确预测。2.人才结构调整机遇。在“5G+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档案部门对技术有灵敏的应对与接纳能力,应抓住技术机遇,用活档案信息资源;需借助5G的时代契机,优化档案部门人员结构,引进计算机、通信技术人才,合理调整人员结构,为档案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3.资源开放共享机遇。[6]5G技术可以有效实现线上不同档案管理系统间的对接,方便线上查档、异地查档、跨平台查档,为高校档案资源区域性开放共享提供机遇;有利于展现高校历史底蕴,实现高校档案文化教育功能,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

(二)5G时代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1.资金投入问题。高校档案部门的场馆建设、平台架构、具体服务等还未充分与新兴技术相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楼宇等技术在档案馆建设中应用也较少。档案部门,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以服务为主,具有非盈利性质。5G时代,现代化档案馆建设迫在眉睫,相互独立的不同管理平台的连接、数字展厅的建设、人才的引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7]2.信息安全威胁。5G时代,数据挖掘、用户画像等信息技术可能会未经用户允许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况且目前高校档案部门关于用户信息的管理与保护制度不健全,容易造成个人数据泄露,甚至危害档案用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3.资源开发类型转变。在网络环境下,档案用户需求呈现出移动化、碎片化、智慧化、个性化的特征。传统的图文结合形式已不太符合公众的喜好与习惯,与媒体影视平台融合,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宣传[8],可以有效提高用户利用率,扩大档案文化影响力。

三、5G时代高校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5G时代,高校档案部门要深化教育部门将档案管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点的理念,提高档案专业理论素养及将档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常态化意识,加大资金的投入比例,解决档案服务资金受限制的难题。同时,高校档案部门应从服务理念、信息化、人才队伍、媒体融合、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优化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转变档案服务理念

1.精准服务。精准服务包括档案内容精确性与档案服务及时性两方面。[9]对用户已明确表达的利用需求,高校档案部门应尽可能及时、准确地予以满足,提供精确的档案内容;对用户意识到但没有表达出的利用需求和潜在利用需求,应运用细粒度分析进行匹配,做好预测,实现全方位、超前式、创新式服务;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对未满足的信息需求做好记录台账,以便进一步完善。2.高效服务。信息具有时效性,提供的及时性可以决定信息价值的发挥程度,由于档案工作者数量有限、信息查找速度有限,往往存在回复不及时现象。在5G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回复、自动记录用户借阅信息,根据用户在其他平台的检索记录精准推送等功能加强,能够节省大量时间成本,确保主动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的实现。

(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管理方法更智能。对高校档案工作而言,发挥5G技术特性,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举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馆藏档案数字化,利用5G技术的高密度性促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提供海量云存储空间,丰富信息资源存储载体,有效实现档案云存储与云备份,进一步夯实数字资源,扩大开放利用。其次馆藏档案网络化,利用5G技术的高速率、低功耗、低延时特性将数字化档案信息置于网络,方便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挂接,在提升速度的同时控制成本,优化流量高峰期下载速度,给予用户人机交互快速回应。最后馆藏档案建设规范化,包括存储格式、著录规则、元数据方案、信息资源网络体系结构等的标准化,以方便不同软件与系统兼容,更好地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三)聚焦档案人才队伍转型

档案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临时团队,集各部门人员为一体,加强校史馆与学校自身专业的合作,如新闻出版学、档案学、历史学等,强化学生专业自信的同时锻炼他们的专业能力,有助于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多层次了解学校的艰辛发展历程,使得校园文化教育深入人心。其次需要抓住5G时代技术变革的机遇,优化档案部门人才队伍,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一方面鼓励他们利用移动终端跨越时空限制参与档案行业知识讲座和学术会议,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调整招聘计划,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扩大招聘范围,将计算机、通信类人才纳入招聘规划,增强对5G人才的吸引力,使得档案工作者具备拍摄视频、剪辑视频、短视频账号运营等能力。最后需要重视人才储备,5G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高校档案学专业需开设通信工程、计算机等相关课程,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信息素养,贯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型理念,加强学科交叉的深度与广度。

(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5G凭借超强移动宽带、超低时延通信和大容量网络连接等特点可以有效完善档案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及APP等新媒体建设[10],充分发挥响应式网站自主响应用户行为及设备环境的优势,实现不同终端兼容。媒体融合兼顾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和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有效实现数字信息传播的无边界化与去中心化。[11]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内容编辑需要在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上引入VR、AR、AI等技术,而5G技术数据传输高速率、低延时、数据容量高密度的特性刚好解决AR、VR、AI技术发展受限的难题,有助于提升用户沉浸体验层次,提高校园文化宣传效果,助力高校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网上虚拟档案馆(室)、网上校史馆、虚拟展览。数字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防火墙技术、加密算法、人脸识别、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而5G使技术响应时间缩短,加速平台上节点间的传输速率,提高数字信息的共享效率。5G+区块链更可以实现双赢,既提高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可靠性,增强档案信息一致性,使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成为校园文化服务和信息流转的管理者、监督者;又通过增加节点等减少堵塞时间,提高资源平台的可扩展性,实现校内相关部门间、跨校合作,在加强数字信息的安全防范,保障校园文化宣传内容的真实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5G技术加持下网络传输速度更快,档案数据和用户数据更容易被获取。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应树立档案整体安全风险意识,将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纳入高校信息管理部和网络监督检查部管理范略。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计算机管理体系应从整合化角度制定安全管理战略,通过建设高层次网络防护体系,在软件层面保障档案信息安全。5G时代,还需要注意防范档案利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加强档案安全顶层设计,加强异地查档维护工作,通过引入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档案信息在线监管,促进档案信息监管的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同时,高校还应利用5G时代档案数据标准化处理的优势,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和加密,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标准化建设,更好地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校园文化;作用;途径

高校是知识荟萃、多元文化汇集的智慧殿堂,在大学的校园里,档案作为古老而又新生的文化之花,一直以来给人们的感觉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但近年来,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档案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悄悄地走出了珍藏的“深宅”,并以各种方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呈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舞台上,以其厚重的文化神韵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1高校档案的文化属性

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每一个学校或长或短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而档案客观、真实地记载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全程,承载了学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传统、优良的学风、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是高校宝贵的文化财富。由于档案本身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和档案内容的知识性、传承性的特点,决定了档案的文化属性,形成了档案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沉淀,成为了校园文化的物化载体,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库

一直以来,高校档案馆通过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业务活动来实现档案的文化贮存功能,并通过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积累,形成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由于这些历史资源全方位客观、真实地记载了学校建设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实践过程,记录了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凝聚了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反映了学校特有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体现了学校独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因此,档案本身就是一座刻有历史烙印的文化宝库,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厚重的文化底蕴,能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是大学校园里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库。

2.2高校档案是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与校园的育人环境息息相关。校园文化是校园育人环境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所在,它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产生深刻影响。同时,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教育资源,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作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档案,蕴涵着师生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记载着革命前辈和名师学者献身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收藏着历届优秀学子和杰出校友们勤奋学习和成功创业取得的辉煌业绩。这些光荣的历史文化,具有榜样的力量和强大的正能量,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育目标所必不可少的激励素材,是学生接受爱国爱校教育的生动课程,是校园文化中独特的德育教育的范本。因此,充分利用档案为学生提供汲取历史文化知识和追溯历史过程的资源,让学生形成情感培育和人文精神熏陶的文化体验,同时,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学生真实感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热情,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3高校档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指南和风向标

在人才精英荟萃的大学校园里,浓郁的学术氛围使高校档案得天独厚地收藏了大量教学与科研的一手材料,如科研数据、文献手稿、著作论文、科技创新成果等内容丰富的档案,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历届师生在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宝贵成果和经验教训,凝聚了先进科学文化的精华和智慧的结晶。因此,当师生进行学术研究时,不但可以通过这些档案充分领略到前辈们坚忍不拔、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而且可以通过这些档案从中获得借鉴和启示,激发智慧的火花和创造的潜能。另外,这些档案具有引领、导航的作用,能引导师生确立正确的科研方向和研究课题,少走弯路,并在前人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高校档案已成为校园教学、科研的指南和风向标。

3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3.1加大收集力度,丰富档案馆藏

首先,要加强日常档案移交渠道的管理。其次,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赠、上门收集、代为保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对档案的收集、征集的力度与范围。同时,深度挖掘和开发现有的档案馆藏资源,编研和出版更多适合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的文化产品,丰富馆藏内容,优化馆藏结构,使档案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库,更好地满足校园文化发展的需要。

3.2拓展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

根据高校的特点,创建宣传教育平台。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和档案信息,利用校园的宣传栏、板报、社团活动等渠道进行档案文化传播,依靠档案资源建立校史馆,举办各种办学成就展、名人档案等专题展览,建立档案网站,开展网上档案远程查询和利用服务,举办网上展览、视频点播节目,扩大档案文化教育面和影响力,(上接第39页)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竞争力,开创档案文化建设新局面。

3.3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利用档案资源,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开设档案专业选修课,定期举办档案专题讲座、论坛、报告等文化活动,弘扬档案文化,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另外,组织学生到档案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参与档案日常工作,近距离了解档案,培育和普及档案文化,扩大档案影响力。

总之,把高校档案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适应时展和高校档案工作开拓创新的需要,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建议

在高校的各种教学资源中,以信息资源最为重要,因此信息化资源也倍受人们的关注。随着科学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这使得高校越来越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有的高校已将其列为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占首要地位,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成功的使纸质版档案转化为了数字化档案,并结合了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和实际需求,从而更科学、合理的进行高校档案信息化资源管理。所谓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从而致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由实体管理转化成数字化管理。进入21世纪以来,评价一个高校现代化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是通过比较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出,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体系并不完整,也可以说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萌芽状态,还需加强对其进行探索和总结,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创新上还需多加努力。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要想进行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必然需要先对馆藏档案进行实体化到数字化的转换,其次需进行档案工作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让档案信息资源高等共享的目的。所以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需要特别注意相关档案依据的标准和管理模式,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构架和渠道的正确性,并结合实际需求,更好的完成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目前为止,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对高价值的档案资源进行开拓,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还需做好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建设。通常情况下,对档案信息化资源的开发需要着重考虑该资源开发带来的远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等问题,并结合两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因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萌芽时期,所以该体系还不够完善,例如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从而导致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准确。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建设理论体系例如缺乏建设所需用到的具体实施细节和规范标准等,致使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得不到正确的理论引导,导致着重于信息化表面建设的情况出现,导致信息化建设出现徒有其表,内部却十分匮乏的现象,让人们把档案信息化建设误解为只是简单的将档案文献实体数字化的过程,从而忽略了对数字化信息的开拓和管理工作。也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误解成高校档案相关部门的信息化过程,从而忽略了整体合作意识,显得档案信息化建设观点单一片面。高校在档案信息建设管理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所以说还需加强高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推进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发展。有的高校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例如没有进行合理的管理规划,也缺乏相关的部门进行管理,若将其放到宏观调控的范围中去,则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将会没有政策、财力、物力、人力技术的支持,与此同时,高校在这种情况下的建设,必然没有方向性,并且其还具有重复性,这会阻碍信息资源的流通,从而造成信息失真和不平衡的现象,这样会使得信息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目标性,这使得各种多元化信息需求无法在高校档案建设过程及时得到补充,又因建设中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所以无法进行信息技术的全面建设,更不能提供信息技术的先关服务,加之忽略了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因素,让当代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失去了时代先进性和延伸性的特点。国内大多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只重视表明的发展,而忽略了该建设需要结合实际需求,从而让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也没有体现出其在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特征,事实证明,只有落实实际,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依照技术标准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使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可靠的发展。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未来趋势所向,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会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支持,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它的建设可以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种种局限,致使其已经在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档案信息的种类、载体和使用等都随着时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一种新型的、先进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显得极为重要,结合时代所需,这种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将散乱的信息资源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整理规划,可以优化信息资源,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要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其间必然需要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建设基础,这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将档案实体数字化的首要条件,可以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变得更合理,做到了科学管理,同时这些信息资源还打破了传统受到地域空间限制的难题,让高价值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共享。时展迅速,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本着以建立一个多样、完善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为目的,建设完成后还需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维护,积极创新多种应用系统,从而真正的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库共享化,进而达到提高人们工作效率的目的。受到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几乎所有高校都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在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下,让资源的管理变得井井有条,不光减少了传统档案管理所需的时间,还大大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信息资源共享化的实现还打破了领域的局限,并能配合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不但解决了档案信息化标准缺乏的难题,还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充分的展现了其功能的卓越性。

三、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强化策略

由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如资源分散、管理系统不完善、标准的缺乏、管理与维护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加上馆藏中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这些因素的存在都阻碍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此,我们需要不断的摸索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处理。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技术方面也存在着非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两种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就技术难题来说,如信息化建设中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而非技术方面则涉及到相关制度、政策、规范、资金、人才等问题。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以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将信息资源数字化作为建设目标,加强数据资源的收集,从而建设更完善的数据库和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高校首先要进行相关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其次需要对相关档案信息资源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和管理,在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实体档案建设作为基础,进行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并将这些电子信息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分类和管理,特别是在重点档案文件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中,更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较好的进行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从而为使用者们提供一个高效、高价值、高水平的信息共享环境。)在档案信息建设过程中,需要多加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也可以联合相关教师进行信息管理系统或者软件的开发,从而建立起以学校档案馆为中心的信息化体系,并让这样的应用系统在校园中得到广泛使用,此外,还需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为了营造更好的共享体系,学校还需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体系,让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统一化,并不断摸索新型服务模式,结合现代化网络技术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创新,还可以和其他高校相互合作,将档案信息资源集合到一起,从而建设出一套完善的资源共享体系,同时也满足了社会高效率的需求,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性,使信息的接收变得更及时,从而不断的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体制,促进高校人才管理模式的发展。

四、结语

总结以上内容,高校要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则需要本着适度超前、开放、动态性、系统性的原则,严格按照高校档案信息化体系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知识的宣传,从而提升其在高校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安全建设。结合实际需求,做好信息化目标的规划,从而建设高素质水平的信息化团队,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完善整个信息资源体系,开发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建设出以高校信息资源为中心的档案馆,从而更好地为各大高校服务。

作者:李小芳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情报,2007,06:63-64+67.

[2]李建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1,02:76-79.

[3]李建英.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338-339.

[4]赵文玲.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03:147-149.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

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生活状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对学生以后就业和升学都是比较重要的证明,所以加强对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就很重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其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比较关键,从而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效率。

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及主要特征

1.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分析

对高校学籍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劳动的投入。由于高校学生学籍档案中存有学生比较丰富化的信息,加上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自然在学籍档案管理上带来很大麻烦,而数字化管理下能将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不仅如此,在数字化管理方式下对学生学籍档案在信息的完善性层面得到增强,数字化管理将不同学习信息内容进行集中呈现,让学生的档案信息更完整。另外,学生的学籍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实现对档案的科学化管理,让学生的学籍档案为学生和学校及社会服务。

1.2高校学籍档案主要特征分析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有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首先是在学生学籍档案形成过程中较分散化,是从各项活动及教务处和学生处等层面进行收集的,材料的分散性在具体搜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在人工劳动上的付出相对较多。再者就是学籍档案内容较广泛,从学生学籍档案的内容层面看,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奖惩情况等[2],而电子学籍信息则包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所有基本信息内容。基于学籍档案的内容广泛性及材料搜集的困难性,使得档案形成在周期性问题上比较突出。

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2.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分析

从实际发展情况看,我国高校学生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及通信网络的传输数据在速度上达不到标准要求,存在安全性问题,数字化程度还不是很充足,当前高校使用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步伐无法紧密结合。学校对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存在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现象,这些方面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再者,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在对学生的学籍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不积极,在信息上没有完善化,尤其在时间编排和材料分类层面较混乱,以及在组卷装订方面没有得到规范化。另外,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系统层面没有得到完善,以及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对计算机操作的水平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为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化,工作内容不容易量化,造成档案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管理队伍不稳定等[3]。除此之外,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保密性及安全性需得到加强。

2.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针对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要从多方面考虑,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将协调统一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学籍和成绩管理是重点管理内容,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建立独立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学籍档案的科学收集及管理和共享[4]。另外,还要遵循学籍档案数字化的标准规范管理原则,确保数据格式及数据库建立的规范统一,在兼容扩展的原则层面得到显著体现。第二,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加强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着手,从具体措施实施来看要配置高容量及高服务器和刻录机、扫描仪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并要对学籍档案的资源网站等服务系统的建设进行完善化。还要将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及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在相关制度建立上进行加强和完善,使电子文件的归档安全性得到保障。第三,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要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人员及学校学籍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开发出适合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软件,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字化效果良好呈现[5]。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高水平的学籍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层面要加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在专业化培训及考核层面严格按照要求,培养适合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人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目标实现。

总而言之,针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策略实施,要和实际相结合,不断增强管理人员在这一领域的管理能力,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发展趋势,所以要充分重视。

作者:戴雷雷 单位: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秦芳远,刘环琼.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法研究[J].兰台世界,2015(23).

第5篇

关键词:高校 档案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16-01

高校档案客观反映和记录着高校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发展过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飞速发展,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采用什么样的改进措施,来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水平,为学校、教师及学生更好的服务,是档案信息化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 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以高性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来保证。目前网上的档案机构主要用于宣传档案法律法规,以扩大档案业务信息交流,网上档案业务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档案网站存在许多技术上的缺陷和不足。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计算机、扫描仪、路由器、复印机、缩微器等设备,连接内外部网络,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等,后期档案软硬件设备的维修、更换、升级也需大量资金的支持,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由于高校更看重教学及科研,无暇顾及档案软硬件的配置及更新,学校大量经费多数都用于科研项目的支出,有时经费还会被一些紧急的工作临时挪用,因此无法配置好的档案软硬件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

1.2 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不够健全

档案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文件异构性、信息高度分散性等特征。高校档案馆接收的纸质及电子档案来自学校不同的学院及部门,相关资料也在各单位间共享,比如研究生部有学生处理文件,学生部也有学生处理文件,这样移交入馆时出现了重复的无差异化文件,档案馆面对巨大的信息量,需要迅速的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信息花标准规范体系。目前虽然已有一些规章制度出台,但还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快速、有效的进行及发展。如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共用的标准,电子档案具体操作规范亦处在起步阶段,针对各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体系也需依据具体管理情况建设。

1.3 建设任务繁重,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现存档案进行数据化处理,通过缩微、扫描等手段,将照片、音像、文书、书籍等转换成电子文件。然后根据档案管理规范,便于检索利用,对其归类,并根据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更新软件,设置防火墙,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加密等防范措施。信息化时代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档案管理员需熟练使用计算机同时又精通档案业务知识。但在目前高校重视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学校很少会把档案管理视为重点,去培育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2 对策及措施

2.1 加快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推行

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否正常发挥其功能离不开档案管理部门规章制度的建立。制定出符合档案信息化运行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重点,指导高校档案管理规范的建设、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使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有规可守,有章可循,保障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朝着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一般包括:保密制度、查阅利用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随着工作实践不断完善,以保证档案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2.2 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

高校档案业务要正常运行需要配置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复印机及扫描仪等设备,这是一项投入大,累积长、见效晚的工作。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是实现、加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证。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法增加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使高校有可靠的资金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其次,高校自身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以此提高档案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最后,档案管理部门自身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增加收入,坚持争取财政支持与积极自筹相结合,使高校数据库资源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加强档案信息源建设,完善档案管理应用系统

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在档案管理应用系统中给与各部门权限,使全校各部门可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在应用系统中分类传阅相关文件,并注明处理意见,只需在年终归档时向档案馆移交一份归档清单,从而减少了档案馆数据录入工作。或者档案管理部门组织大量人力,以人工输入的方式录入档案数据,有重点、分步骤地将现有档案信息数字化,保证所有保存的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加强档案信息源建库入网工作,把档案数据库作为学校重要信息资源,构建全校档案文献数据库。同时充分利用并发挥网站的作用,使档案部门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业务的服务窗口。

2.4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档案管理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既要熟练掌握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包括档案数据的录入、校内外网络的连接、图像处理、数据库使用、网页制作等。另一方面,引进既具备档案业务能力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选送档案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档案业务培训,通过继续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巩固管理人员的档案知识,使其不断更新、扩展档案业务知识,提高管理人员档案业务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

(湖北医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地方高校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地方高校应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制定适合本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使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科学快速发展,对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作者简介:肖永菊(1961—),女,汉族,湖北十堰人,本科,湖北医药学院,副研究馆员,从事档案管理学研究。

1 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档案主要记录的就是一种历史的信息,它属于原始记录。而我们应明确的是档案信息化里的信息的涵义,不应将其局限在档案中所记录的信息,还应处理后的原始信息及其他社会信息融合的广泛信息。档案信息化具体可总结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信息与档案信息融合处理,就是常说的广义信息化;档案内容信息化就是狭义的信息化。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地方高校更应加速档案信息至社会交流系统的融入速度,使其广为流传于社会中;另外,融合其他社会信息的形式与档案信息,促进地方高校档案信息的社会化传播,这两点就是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联系的。因此,必须加快对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刻不容缓,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高校档案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地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使有用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的现状

2.1 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

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基础设施的配置、应用系统的使用,还是档案资源数字化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由于不少地方高校的重点在学校建设与教学、科研紧密相关的项目,没有真正重视档案工作,只是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日常馆库建设以及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等环节之中。经费投入不足已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突出的问题。

2.2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缺少标准和规范

从地方高校档案管理系统中看,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领导,大家各自为政、各取所需,未形成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的局面,许多地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更缺乏长远规划或近期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现成的标准和规范可以借鉴。由于缺少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档案信息流瓶颈,也使高校档案信息的公共服务范围小、利用率低。因而造成现在地方高校档案信息管理是各搞一套的局面。

2.3 电子文件的归档缺乏规范性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高校的普及,地方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地方高等院校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地方高校对文件和信息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对于如何实现地方高等院校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尚没有推行与实施完善的统一的标准,各地方高等院校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存在问题较多。

2.4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阻止高校档案事业要发展

目前,高校档案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根本不能适应当前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从专业结构看,档案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极少,既熟悉档案业务,又精通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要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信息化人才缺乏已成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复合型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制约了发展的步伐。

2.5 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保密意识淡薄,体系不完善

档案员对档案的数据缺乏安全性和保密性意识有的档案馆(室)的机读目录有几千甚至几万条,可是却从来未做备份处理,有的甚至不知道数据的备份。档案馆(室)的电脑随意让人开启,只要登录口令正确,任何人可以增加、删除、修改记录,数据库本身的安全性、保密性很差,容易丢失和泄密。许多档案馆(室)已经进人到全文管理,可是“开放”目录与“控制”目录数据混合存放在一个数据库,有的在档案信息著录项目中没有“控制”项目,把原始目录数据直接提供检索利用,操作频繁,使用率高,档案机读信息容易泄露,安全性差。有的档案馆(室)直接联在公众网上,数据的安全更没有保障。

3 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3.1 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首先加大对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应用软件建设,如:文档一体化、馆藏数字化、数据存储迁移转换及备份、网络服务等功能软件。其次共同开发具有地方高校特色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软件的运行及配套硬件设备。其三领导要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淘汰配置较低设施,建立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解决档案管理系统专门的终端接口,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

3.2 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是实现地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前提

首先,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则,是做好地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基本条件。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要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使电子文件的归档、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采集、保管、存储、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规范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其次,制订符合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电子信息采集、管理、存储格式标准执行细则,提出归档电子文件存储要求。收集、接受的电子文件与归档的纸质文件内容一致、版式一致;应用通用工具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电子文件存储格式、处理工具、版本等电子文件生成环境信息。

3.3 完善电子文件的归档制度建设,是做好地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地方高校按照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结合实际加快研究和制订适合地方高校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等方面的行政规章,建立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合作互助,加快本校部门的基础网、数据库建设,实现电子文件在网络环境下的实时接收、归档、管理、利用等,确保重要电子文件归档完整、真实、有效,为推动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3.4 加快档案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地方高校档案化建设的保障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人才除了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网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档案部门应尽快建立起一支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同时,重点、定向培养网页制作、软件指导、硬件维护、资源加工、电子档案(文件)管理等各方面人才,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3.5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做好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档案数据的安全、保密档案工作人员在自己数据库的安全方面应加以高度重视,注重做好数据库本身的安全和机读目录的保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遵守我国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加强档案信息库未开放数据的保密工作,特别是已链接公众网、公共网的档案馆(室),必须严格管理计算机设备、网络、数据磁盘等载体。根据规定要求真正做到物理隔绝,严防严密。建立健全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数据库质量控制体系,把好数据质量关,指定专门设置访问权限和密钥认证体系,不达标准的数据不宜提供利用,要建立档案信息备份、异地备份系统,确保档案信息万无一失。

总之,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地方高校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实用有效的原则,用信息建设思想统揽全局,实现档案管理历史性的跨越,从而保证地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会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海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崔丽君.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J].当代经理人,2006(6).

第7篇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档案界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上世纪90年代,开展对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方法及标准的研究;2000年底,《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对全国档案部门提出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2002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正式,标志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系统推进三个发展阶段。2010年,《河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到档案工作重要日程,给我省高校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2 河南省内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办学规模、层次及发展水平,笔者选取省内一些有代表性的高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其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调查情况看,河南省内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情况良好,规模较大、实力较雄厚的高校走在了前列,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成为其他高校学习借鉴的先进典型。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2.1.1 信息化管理设施配备薄弱。由于不少高校建设的重点是与教学、科研紧密相关的项目,很少有资金投入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很多高校档案设施设备相当落后和简陋。档案室没有计算机,档案数字化管理一片空白;有计算机的档案室,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也较低。同时,有的高校档案室虽实现了内部数字化管理,但未与外界联网,谈不上真正的数字化管理。服务效果不好,效率低,信息资源共享不能全面实现,给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增加了难度。

2.1.2 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落后。目前,我省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接收程序建设落后:一是数据不完整,一些高校只录入一些基本数据;二是数据不准确,数据输入时只图简单、省事,不加以核对检查,造成有的数据不准确;三是数据失真,对更新数据没有及时修改补充,造成数据不能反映现实情况,失真情况严重;四是档案目录建设不完善,影响了数据库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降低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率和可信度。

2.1.3 发展不平衡。由于学校发展历程不同,高校档案馆的发展十分不平衡。与同级档案馆对比,在基础设施、基础业务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譬如,同为省一级档案馆的不同高校,有的高校库房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而有的高校仅200多平方米,相差五六倍;在馆藏档案数量上,有的高校多达十几万卷(册),有的高校仅一万余卷(册),相差近10倍;在档案人员编制上,有的近20人,有的只有五六人。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教育部直属高校已经领先其他高校一步。部分部属高校2002年就已利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档案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档案信息化不断升级。而有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起步慢,且不连续,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

2.2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方面

2.2.1 档案管理软件品种过多。可能是因为早期缺乏系统的规划,不同高校使用了不同的档案管理软件。品种过多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仅不利于统一管理和使用培训,更可能影响将来的信息资源开发与档案信息共享。甚至有些早期的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商已退出档案管理软件研发市场,这无疑会给已购买该软件的档案馆造成软件升级等诸多困难。

2.2.2 以单机版软件的使用为主。目前,市场上推广和使用的档案业务管理软件,大多仍以“单机版”为主。虽“单机版”价格较“网络版”便宜,也可满足档案业务管理工作需要,却并不适应今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尤其是早期推广的一些软件,缺少与OA系统互通数据的网络接口,不具备网络使用的拓展功能。随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深入,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和其他数据信息要求在网络环境中及时流转和处理,若“单机版”档案管理软件不能随着这种工作需求及时升级,必将不利于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2.3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2.3.1 档案网站建设水平不高。从档案网站的质量上来看,一是,档案网站内容空洞、功能单调,没有真正地站在用户角度去安排栏目内容。网站虽然设置了档案机构概况、馆藏介绍、规章制度等栏目,但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介绍说明性质的文字材料。二是,网站中,可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内容、信息媒体类型和档案门类都比较单一。三是,网页制作粗糙,缺乏技术创新。四是,界面缺少特色与文化内涵。五是,普遍忽视与读者沟通的途径。

2.3.2 信息资源开发“表层化”。我省部分高校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过于“表层化”,仍停留在目录录入、数字化扫描上。目录数据库建设、档案数字化虽然是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光“建”不“用”,只能为信息资源利用奠定基础,不能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真正作用。若开发工作中只注重改变档案信息的存储方式——从传统保管转化为数字化、网络化保管,而非寻求转变带来的信息利用方式的改变——从手工检索查阅转变为随时随地网络检索查阅,信息资源建设就成了摆设,失去其真正意义。

2.4 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方面。“技术型”人才严重不足。技术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十分严重的障碍。目前,档案从业者中,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还不到5%。因为没能拥有自己的技术人才,很多档案馆在开展与技术有关的信息化工程时,不可避免地使用外包策略,在方案论证和工程设计过程中被边缘化,对工程的进度和效果缺乏必要的技术监控,其结果是受制于人,影响到信息化的整体效果。

3 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发展对策

3.1 优化档案信息设施配置。由于高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限,档案部门在选购信息设备时,必须考虑周全,让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一方面,档案部门在购置新的信息基础设备时,一定要高瞻远瞩,集思广益,根据单位整体信息化建设需求和支付能力,合理购置适合本单位的、性价比最优的信息设施。争取让每样入馆信息设施都得到高效利用,而非闲置的“面子工程”或因不适用而浪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旧机器,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购置其他更急需的信息设备上,不失为一种克服短期设备缺乏的过渡办法。

3.2 推广符合规范的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选择档案管理软件不像采购其他信息产品,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淘汰更新。软件要有地区适应性和市场稳定性,且能随着工作需要不断升级。在一定范围内统一使用同种软件,有助于当地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定期的软件使用培训和售后服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要求档案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管理上,而是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单机版”档案管理软件使档案管理实现了计算机化,而“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却能在网络环境中对大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随着馆内局域网、政务网、Internet的迅速发展,档案管理软件越来越需要能够适应网络化操作。为了顺利开展今后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推广“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势在必行。

3.3 提高档案网站的建设水平。高校档案网站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门户,能反映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而信息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档案网站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出档案部门的信息服务功能。档案网站的作用不能只停留在档案宣传和馆藏建设上,应向综合服务功能转变。除了开通档案检索、在线展览、档案编研、档案教育外,还可提供一些现行文件阅览服务、网上预约查档服务、在线互动服务、地方特色服务、爱国主义教育服务等。网站设计也要从“以我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改变以往的呆板空泛的语言表达形式,针对网站不同的访问人群,设计不同的栏目和语言表达方式。网站管理也应从以往的简单、粗放型向科学、专业化转变。

3.4 建立“需求-开发-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科学开发机制。首先,立足自身馆藏,增加传统编研力度,建立地方特色数据库,开展定向专题信息服务。其次,信息资源开发应充分分析并满足用户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反映出档案信息由保管向利用的一种高层次转化,这是一项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的信息服务工作。档案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开发时,必须处理好“需求”、“开发”、“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应积极开展网络服务,发展网络信息用户,利用网络优势,方便、快捷地同信息用户建立点对点联系,随时向用户提供特定需求信息。

第8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 校园文化 建设 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TP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6301

引言

一所高等院校的教学培养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正面熏陶,更离不开各种各样有效的管理方式,校园文化利用和整合校内外各种形式资源,防止出现资源浪费和闲置,对高校建设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档案作为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程度地放大了文化教育的功能,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力工具。为此,要充分完善对高校档案的建设工作,才能更好的提高校园文化的服务功能。

一、高校档案和校园文化的关系

所谓的高校档案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缩影,是高校人物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载体。它蕴涵着高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以及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出现的重要人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文字类、图表、声像等不同方式将高校历史进行记录,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

校园文化是一个高校自身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环境等内容上,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发展的精神灵魂,能够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方向,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都是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教育的指导理念,为社会培养四有青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无论是高校档案还是校园文化都可以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现,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但高校档案和校园文化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虽然他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是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但是两者达到的目标方式方法却有很大的区别。高校档案是通过对档案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熏陶;校园文化是通过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表达出高等院校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高校档案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特色产物,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也能为高档档案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

二、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一)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理念

高校是一个教育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完善的校园文化理念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高校档案记录了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高校档案所收藏的珍贵文化资料,不仅可以为同学展示出高校建校以来的历史,创业的艰辛,同时还能给以一直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大学生能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理念。

(二)树立名人档案,促进校园价值文化的形成

高校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很多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等均都来自于高校,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生产出许多的著作、研究成果、创新项目等等,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可以详细的记载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业绩,为高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榜样,同时这种名人档案,还会对学生正确的理想、道德、人格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对一个高尚校园价值文化的形成及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起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作用

高校档案里蕴涵着高校内在文化品味和校园精神,并较为全面地体现着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同时具备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独特优势,更加方便促进推动校园环境建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高校档案通过参与学校环境建设,成为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道校园文化风景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广大师生创造优雅环境浓郁的知识文化气息。

(四)促进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现阶段的教育方式仍就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由于人才培养周期有限,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很难完全地表达和囊括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所有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所学的不足,会对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弊端,而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教育方面提供了便利,它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对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开展补充的第二课堂,利用档案对学生进行知识创新教育,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

结语

通过对档案管理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关系及其作用的发挥进行分析,可见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需要不断的完善高校档案建设,将高校人物档案引入信念教育、校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从而更好的发挥出校园文化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感染、启迪、熏陶的育人功能,为高校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更是为培养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玉梅;;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22-23

[2] 吴慧红;许洁;;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史志;2008;(05):12-13

[3] 王冬梅;;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及其开发[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01):10-11

[4] 陈娜;;论高校档案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25-26

[5] 陈永强;;试论高校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08):49-50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 社区建设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37-01

社区建设最早出现于欧美国家。而我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社区建设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从以往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构建和谐社区,加强社区建设,离不开档案工作,尤其是离不开高校档案工作。因为,高校档案馆(室)保存了高校党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诸多资源,它们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等特点。通过档案这种最为原始的信息资源,高校档案部门不仅可以面向社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而且可以通过对馆藏资源的有效开发,对社区居民进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宣传教育,从而极大地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实现服务功能和自身价值的同步增值。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国家信息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同其他信息资源一起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社区建设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是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逐步由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进行转变,信息一时间成为社会各领域最为活跃、最具贡献力的资源。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及手段,给社会诸多领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高校档案工作领域在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也产生了较为显著地变化,如:(1)高校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已不能局限于仅为高校党政宏观决策服务、为高校历届毕业生服务,还应进一步扩展到为现代各类企业、每一位普通公民服务,努力构建能够满足公众需求的社会化档案利用服务模式;(2)随着信息社会这一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程度与日俱增。而高校档案作为一种记录高等院校在党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的原始记录,其在各领域中的价值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为推崇,而且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利用空间等。

2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是高校档案部门创新的主要渠道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档案部门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而只有勇于创新,才能真正满足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开发和利用所面临的客观需要。但是,如果不积极寻求创新,就会导致高校档案工作落后于当前形势的发展。从高校档案部门自身来讲,高校档案馆(室)要想发展,就必须改革和创新,同时在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更要有勇于冒进的思想,努力探索出一条更加有效的模式和方法,以求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而为社区建设服务也就成为了高校档案部门创新服务的一个重要渠道。高校档案部门通过向社区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方面可以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有效地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价值增值;另一方面还可以从这一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馆藏结构和管理方法,更好地提升自己。可以说,为社区建设服务是高校档案部门创新思想的集中体现。

2.2 社区经济建设急需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拉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各项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来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统管的各项社会职能已逐步向人类共同生活的表现形式—— 社会和社区发生了转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而言还比较低,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也不尽合理,这样就给我国的社区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对此,我国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因为信息资源是国家各项事业中最具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投入,不仅可以辅助领导决策、降低物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发展的目的。而这也就成为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在社区建设中的立足所在。

高校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档案的形式而存在。这些档案真实地记录了高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而高校的档案部门如果能够合理地对这些成果进行开发和利用,服务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对社区的经济建设起到较好地促进作用。如各类高等院校作为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每年进行的科研课题、取得的科研成果不胜枚举,而且还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而这些科研档案作为新时期较具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够被社区企业有效利用,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必将极大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整个社区的建设也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社区的经济建设需要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拉动和引导。

2.3 社区文化建设需要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支持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社区文化既包括建筑、风貌等有形的实体,也包括价值观、信仰等无形的意识形态。社区的文化建设需要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支持。因为,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积累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的档案工作是传承高校文化记忆,再现历史面貌的重要文化事业。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高校档案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和稀缺性是高校档案部门能够在城市文化领域内大展身手的依托和后盾。为此,高校档案部门在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时,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并以实力通过打造高校档案文化精品为社区开展科普教育、群众娱乐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从而有效引导社区居民在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方面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从更高层面帮助社区居民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并指导他们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最终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发挥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社区文化建设需要高校档案信息资源。

综上所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升高校档案部门的服务质量,有利用推动社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社区文化的构建,更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