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生学习方法介绍

时间:2022-10-25 04:55:42

导语:在小学生学习方法介绍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生学习方法介绍

第1篇

探究式学习旨在提倡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介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探究式学习

小学语文的探究式学习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围绕某一个课题去自主的学习,即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搜集资料等多种查询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对知识掌握的过程。探究式学习要注意的是,学习者均为小学生,自主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1.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较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1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开展的关键就是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2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性

探究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需要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或动手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性。

1.3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

探究式学习较传统的学习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探究式学习不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学生探索问题的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书籍、网络、电视等多种方法,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学习,可以有效地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才能。

1.4探究式学习的合作性

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由于学生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程度和水平不同,因此在解决问题时要强调合作,互利共赢,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取长补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共同进步,无论是在增长知识方面还是对自己个人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合作性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估,学生帮助老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

2.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由以上探究式学习的介绍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如何更好的实施探究式学习,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措施。

2.1营造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

探究式学习重点是自主学习,而前提是教师要营造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只有在一个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里,学生才能彻底放松,对语文这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才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开发,自主的进行探索,解出问题的答案。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是对小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习惯的良好培养,而且是现代社会的需求,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不断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可以在新课程学习前给同学们布置一些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不懂的地方通过自己探索去寻找答案;其次,在课堂进行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布置合适的作业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最好的评估手段。笔者认为,教师要布置合适的作业,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作业是探究性作业,可以是预习的方式,根据课本基础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小组讨论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种是验证性作业,这类作业可以在课后布置,为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既温习了所学知识,又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2.4确立正确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师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就是阶段性测验试卷的分数,分数知识一种检验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而探究性学习要求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拥有的知识面,所掌握的内容不同,所选择的学习方式不同,就会造成学习成果有所差异,这时,教师再用传统的评估方式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配合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制定正确的评价方式,要对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或是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做出客观的评价。

【结 语】

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不断探索发现,为实现探究式学习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哑巴英语;对策

当今中小学生的课业十分繁重,作业多负担重,在英语课堂上采取知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此就引发了学生会考不会说的奇怪学习现象――哑巴英语。这种现状在目前较为普遍,解决问题刻不容缓。为什么学生不会说,不能说,不想说英语?如何让学生正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本文就此两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小学生哑巴英语产生的成因

(一)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

在中国等非英语母语的国家,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场所。久而久之,学生不会说英语也恐惧说英语了。哑巴英语就是这样子产生的。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没有交际成为小学英语的荒谬现象。这一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不会用英语交流。

(二)没有运用英语思维学英语

著名学者克拉申提出了闻名于世的二语习得理论。在他的理论里,他主张所有的二语习得者要“入乡随俗”,用二语该有的思维学语。比如,六年级的学生要口语表达“我是生活在农村的”,往往会出现“I am live in countryside .”这类句子,这是中式英语的具体体现。但可惜的是这种中式英语无处不在,危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在丽贝沙的语言学习策略中,她指出,在二语习得里面,要强调可理解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比如在一节课上,老师说:“This is a cat。这是一(只)猫。分别介绍主语、谓语、数量、宾语、代词、系动词、不定冠词,说明这句话是一般现在时陈述句第三人称单数系表结构。为了应对考试,部分教师仍然过分注重学生语法的学习,但却不知道,翻译、语法不但不能帮助学生交流,反而会阻碍英语学习者的交流。

二、应对小学生哑巴英语的教育策略

哑巴英语与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不利于人才的塑造。但只要努力去落实,就会取得进步。我提出采取以下有效的应对教育策略。

(一)正确引导,克服畏惧心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有方向就会有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可能,正确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对其设计合理、稳妥、有效的学习计划,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从局部目标到整体目标一步步前进,一点点地品尝学习的成功,建立学习信心,建立人生的信心。此外,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而不是显得比他人聪明能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这在很多教师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淡化学生之间横向的比较,这样会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而不是在横向比较中担心、焦虑和自卑。

2.利用奖惩合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自觉性低,基础差,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又不能持之以恒,并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又如何能学习?

作为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非智力因素,笔者认为,学习习惯影响细节,影响我们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妨以奖惩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口语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内化学生的语言建构

一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学习的方法更重要。没有方法,一切都是无用功。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胜于一个老师,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强调可理解输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听,先听后说,以听促说,有了听的语言氛围,在一定的语言输入于储存后,便会产生强烈的说话愿望,积极开口说话,表达思想。听说读写是一个连续性过程。以输入促进输出,以输出强化输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迎接社会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2.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活动,为学生口头输出提供条件

课堂应成为学生乐学的场所,大力开展有趣的课堂生活,为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提供机会,让他们紧张的神经能有机会得以松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说英语的氛围。如绕口令、单句接龙、英语歌曲、小品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生哑巴英语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哑巴英语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英语学习两级分化现象很严重。解决中小英语教学衔接难的问题,要从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两方面来探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习方式 研究与实践 衔接

1.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基础,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许多学生在小学对英语感兴趣,基础较好,成绩很突出。可上了初中,有部分学生单词、句子的记忆与课文的背诵以及简单的阅读、写作不成问题,能适应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预习(导学)任务完成地非常好,课前、课堂、课后各项任务都能顺利完成。可部分学生学起来困难,适应能力很差,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习内容不同于以前,学习方式更不同于过去,接受不了初中教师的题海大战,各项任务不能按要求顺利完成,渐渐地对英语有了反感,成绩越来越差,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地加大。还有部分学生小学英语基础就差(本地流动人口多,外地转入生数量大)每学期都有转入生,而且转来的学生有很多在小学未接触过英语,有的即使学过英语,也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在六年级一学年赶上来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上了初中学习英语就更困难了,适应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是难上加难。

2.切入点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小学英语教学中更应关注以下几点:将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衔接问题作为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调查研究、讨论总结,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教学中开展“上课、听课、评课、研讨”等教研活动,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探讨对策。

2.1 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作为英语任课老师,首先要了解甚至熟悉课标与教材,即小学高年级任课老师应了解初中相应学科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初一年级上学期的各项要求;初中任课老师也应了解小学相应学科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小学高年级的课标要求。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中还要抓好摸底,复习测验,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找出教材衔接点;在新生入学时可进行必要的摸底小测验,了解学生知识缺漏,还可向小学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以及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

2.2 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2.2.1 小学生学习心理和小学教师的一般教法。

2.2.1.1 小学生学习心理。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制力较差,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

2.2.1.2 小学教学方法。小学由于科目少,而且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也比中学少,所以课外课内的时间较充裕,教学方法上多数采用情景法、任务型教学法和TPR教学法,高年级有时采用讨论法,探究法。一般来说,小学老师教态较亲切,课内提问次数较多,有时一堂课内每位学生都可能有至少被问一次的机会,问题多半讲得较细,有时还可反复讲,反复练,尤其小学高年级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是基本可以掌握好小学的有关知识的。

但是,为了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小学高年级的教师也要了解初中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适当地使用一些初一教师的教法。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初中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小学生未进入初中之前就能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为中小学教法的衔接奠定基础。

2.2.2 初一新生的学习心理及初一教师应采取的教法。

2.2.2.1 初一新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心理基本上还具有小学学习心理。

2.2.2.2 初一教师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和每节课的授课内容都比小学多得多,课内外的时间都比较紧,课内提问、练习、辅导、讲解都不可能像小学那样频繁,那么多、那么细,但由于初一新生基本上还具有小学生的那种学习心理,所以初一教师教法一般来说,开始一段时间(前3个月)引导多一些,自主学习少一些,应多采用小学教师的教法,教学的内容少一些,进度慢一些,这种少与慢是为了今后的快。因此,初中老师应到小学高年级去听课,应虚心向小学老师学习,吸取小学教师教法的优点。在具体讲授每节课知识时,做到“八个字”,即形象,直观,对比,有趣等;做到“四个多”,即课堂上尽可能多提问、多启发、多表扬、多练习。当然在初一期中以后也可适当采用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甚至是单元教学法、课前导入法、课题研究法等,但不能操之过急。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启发式教学,特别要注意情感教学,还要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的个别辅导,使这部分学生不至于在初一就落伍,失去学习的信心。作业的检查和批改也要加强,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矫正.还应告诉学生,由于初中阶段科目更多,内容更深,时间更紧,所以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小学老师不可能完全一样,应该要求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地适应初中老师的教法。

2.3 做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2.3.1 学习习惯方面。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了不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认真,字迹工整、坐姿端正、提问大胆、踊跃,这些好习惯在进入初一后,就要求学生继续保持,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又如:作业的规范化问题,应在入学后的一至二个月内达到要求,还应要求学生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要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探究的好习惯。

2.3.2 学习方法方面。小学和初中应有所区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差异,小学生通常是老师课一讲完就可以动手做作业,即使有些课外作业遇到难题,大部分家长可以帮助解决。因此,学生往往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学习就是背书,做习题,从而养成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看书的不良习惯,这对学好初中课程是很不利的。作为初中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当告诉学生,必须改变小学的学习方法,而要养成课前自觉预习,可采用导学法,教师应给出提纲,指明预习的范围和任务要求,独立地去思考,课堂上要学会去解决问题,课后学会小结归纳等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些习惯和方法一定要在初一新生入学时就开始抓。

3.研究与实践

当前,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研究“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衔接主要是指知识体系的衔接,如:语言、词汇、语法等教学内容的衔接。只要小学英语教材没有统一,甚至在统一的情况下,已学内容的不同或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衔接问题必然存在。目前,我们应更多地从广义角度去理解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从上述的现状分析来看,它不仅仅是知识体系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衔接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衔接正确的语音、语调、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从初中英语教师的角度来看,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做好衔接,必须了解学生。在小学生进入初中时,初一接班教师应该向小学教师了解小学的英语教学情况,并要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调查和评价,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以使学生逐步适应初中的教学要求。

3.1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彻底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学多媒体幻灯、投影、电影、录像、电脑等,运用了现代化科技成果,发挥了声、光、电、形、色等多重元素的功能,充分调动了视、听、说、手、脑等多种官能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维、记忆、联想和反馈,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3.2 增加英美文化背景教学。新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认识世界,增强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材,还要仔细琢磨课文所反映的英美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3 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材料。在课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文体增加类似的材料,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英文广告、报刊文摘、歌曲欣赏、人文地理、名著欣赏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精选各种体裁的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名人逸事、广告文艺等,学生对内容新颖、可读性强的文章兴趣非常浓厚,英语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3.4 增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形式有话剧、小品;值日、演讲与辩论;朗读、背诵;学唱英文歌;英语角;影视欣赏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把趣味、游戏、音乐、美育和情感带进课堂,达到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第4篇

一、激趣生欲

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总是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索,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则课堂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力求在刚上课的短短几分钟内,就以充满爱的感情和蔼可亲的语言感召学生,以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创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教学中再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生活实际出发,从而也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便让学生学为学生自己想要学。

如:我在讲“圆柱体积”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水桶,并算出水桶的表面积,然后用带着夸奖的口气说:大家都会算出这个水桶用的铁皮,那这桶大约能容多少水,你会计算吗?望着学生那“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神情,我又顺势引题:要想算出水桶能装多少水,必须学会如何计算圆柱体积。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对圆柱体积的学习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参与的空间。

课堂上力求直观操作,儿童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耳,充分调动其多种感官的参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创设了良好的“我要学、我爱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小学数学《角和直角》时,让每个学生带两个硬纸条,做成活动角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分别是顶点、边和角,再让学生用活动角来改变角的大小,加深理解角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和直角,学生通过演示操作,不仅掌握了文化知识,而且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

以上简单介绍了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几种方法,其实方法还很多,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注意致力于使学生的兴趣,有较高层次的发展和提高,以培养起符合社会需要的,积极向上的学数学的兴趣。

二、主动获取

(一)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动机已被激发起来,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时,我尽量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材料,给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条件和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学生很快就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时候,我除了肯定他们的推导正确外还带着略有疑虑的口气问:大家都能通过“合并法”求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你们能不能利用学具采用“割补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呢?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也随之特别高涨,纷纷动手操作。接下来我又顺势引导,最后学生想出了三种“割补”方法,而且还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探索到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趣味无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次质的飞跃。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兴趣只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古代哲学家曾说过:“授之以渔胜于授之以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适时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突破口”。

如:我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时,(学生从学具和线段图上已感知:6/7÷2=6÷2/7=3/7)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用整数去除分子的商做分子,分线不变。随后让学生计算6/7÷4时,学生思维出现“中断”,此时我顺势点拨:把号米平均分成2段,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计算方法?比如可以看作求6/7米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句话,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接下来我又鼓励学生把“转化”思维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自觉运用于学习中。

三、精练趣练

(一)练习内容要精练

一直以来,大多数教师都在给学生安排大量的、重复的、机械的练习内容来提高所谓的好成绩。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由动态转为静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技能的形成,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力求内容精练,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渐进性,要符合知识本身的规律和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层层深入的内容牢牢吸引住全体学生,引导学生“拾级而登”。再有,当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后,形成技能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体验成功的欢乐。如自己动手测量、进行数据整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二)练习形式要有趣味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练习形式单调或只运用呆板的语言灌输给学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练习形式要有趣味。

如: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特点,我在授新课前经常会设计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游戏,像“打擂台”“争上游”等,在游戏中完成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教学探究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改革过于注重接受性的学习,机械性的学习模式,应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显得单一和被动,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以及独立获得知识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留守儿童约占48%,这些小学生由于缺乏兴趣,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知识感觉十分吃力。为此,有必要对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进行探究。

一、巧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

要先让小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动手操作便是一个重要方面。动手操作实际上是使小学生能够以更为科学的手段来进行学习,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较多的班级而言,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注重对小学生的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留守儿童本身所受到的来自于家庭的教育要比非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少一点,因此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自觉性等方面的培养力度应该要加大,而要达到好的效果,就必须强调学生在动手与动脑上的同步进行,方能更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时候,可设置以下开放性学习环节,使学生能够借助这样的教学环节主动思考,轻松互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1.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数学概念。对新课进行学习以前,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都有哪些形状,哪些物品的形状相似。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收集一些形状不同的物品(比如小瓶子、小盒子、小球等)。学生通过亲自收集,可以明白这些具有不同形状的物体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和使用的,促使他们更快地感知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知道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这样也就有效拓展了学生自觉参加实践的空间,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

2.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数学实践中去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在课堂上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物品按小组放到一起,之后请各组成员将全部物品根据不同形状进行分类。接着教师再提出这样的问题:“请问你是如何分类的?”“这样分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纷纷讲述他们分类的原因。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用手去摸摸和滚滚每一种物品,感受各种物品的不同特征。最后教师再展示相应的每一类的立体图形的模型与图片,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与强化。这种学习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倡导合作学习,开展小课题研究

长期以来,数学教师总在埋头苦教,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好像和研究没有产生多大的关联,所以我们的学生总是缺少独立自主学习与创造的能力。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有非常多的版块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而学生进行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又可以展开适当的合作和交流,这也是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孤僻的留守儿童来说,这一方法还能促进他们的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展开数学小课题探索、研究的时候,在内容方面应该着重凸显出应用性和探索性。一般可由数学教师提出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思路来处理问题;数学教师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尝试着发现、提出相应的问题并且进行研究。教师可提供一些较为开放性的材料,启发学生自主去探索。在选材上应该突出其实践性、运用性、创造性以及发展性。

数学小课题的探索研究主题应该和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引导、启发学生从生活当中进行提炼。而学生提炼小课题的前提一定得是学生在实施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慢慢地具备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的思维习惯方可展开的。小学生看待生活的视角和成人不大相同,而来自于他们的体验更为鲜活,学生在生活当中的思考都将有可能变成小课题研究的目标。

比如,大商场经常开展促销活动,学生随家长在购物中就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商场的促销活动,我们真能占到便宜吗?当学生提出这个疑问后,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和学生经过推敲,形成专题:《买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并以这个为主题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学生的兴趣浓厚,并且操作性强。还有的学生发现有一些大型的超市免费提供巴士,接送顾客,这样超市还能获利吗?学生把这个问题带来,经过大家的归纳,形成研究课题:《超市商品小调查》。在学生的慧眼观察下,小课题研究的范围开阔了,如:《运动与身高》《植物园里的数学问题》等成果显著的小课题涌现了出来。

小课题的调查研究在进行方式上,应该突出其灵活性这一特点。比如有年级性的活动、班级性的活动、小组性的活动等。在小学生对数学小课题展开研究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多个方面:

1.应该有一个比较大化的问题,让学生有展开探究的余地和考虑的空间;2.小课题的调查和研究实践是一项研究性的学习,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着重使学生掌握一些探索研究问题的办法;3.对数学小课题进行评价时不应只看结果,更应该看过程。

总之,只有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小学生自身特点,创造性地改变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芳丽,《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11.04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更新观念 培养学生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鱼”代表着现成的知识;“渔”代表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那么,应如何“授人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改革。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从自己的主管愿望出发,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书中的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学生靠机械地重复进行学习。教学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具体到数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讲例题,学生靠题海战术,来消化掉课堂上教师通过例题需要记住的知识点。现在发展到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小学模式教学,没完没了的习题练习,把幼儿的学习兴趣过早地就扼杀在摇篮里。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依旧还在采取这种教学模式。笔者发现很多小学生出现了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逃课逃学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兴趣的缺失。现在虽然我们的教学手段已经提高了很多,运用上了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手段,如幻灯片、投影片、计算机课件、光盘等,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有形、声、色的变化和发展了,并且通过这些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教学难度已经有所降低了。可是时间一长,这些所谓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对它们又失去了兴趣。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只是治标了,根本就没治本。就像在教学小学六年级数学单位“1”时,现在用课件,把单位“1”对应的量,换颜色、不停地闪烁,目的其实还是让xues记住这个量对应的就是单位“1”。不论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用彩色笔在黑板上标示出来,还是利用计算机课件让它闪烁,变换的是手段,而根本的教学模式却根本没有变化。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随着社会知识总量的不断增加,仅仅定位于传授固定知识和现有知识技能的教学观已经不适于社会的需求。以授“渔”为导向的教学观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只有掌握了学习知识、获得技能的方法,才能适应社会多元、不间断地进步与更新。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恰恰适应现代这种多元化的教学。

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传给学生什么?不是看给学生做了多少题,也不是让学生背了多少条数学概念,还不是在小学阶段就把高中的排列组合学完,更不是天天捣鼓奥赛数学题。而是为学生培养出正确的学习习惯,教授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人如果一旦目的达到后,往往就会放弃实现目的的手段,也就是说会放弃学习。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努力做到让学生学会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做边思考,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几何图形对于小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因为他们数学知识结构中虽然已经有了边和角的概念,但是头脑中的几何图形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如果一上来就让他们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点,是很难和学生已有的几何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也就很难准确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点。如果,我们先给学生介绍四边形的概念,让学生对四边形有了清楚的了解后,再去认识平行四边形就变得容易了,四边形就可以使平行四边形和小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起联系。这个教学过程,就是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学习,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培养了小学生一种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逐渐改变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学生们的创造性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质疑和探索的余地,使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避免了数学教学中的疲劳轰炸、题海战术,让学生在悟中学、学中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兴趣,善于思考和创新。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源泉,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有趣的内容,新意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前的教学模式,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一堂好课,是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教学氛围中去,这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互动。

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单位“1”的认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可是单位“1”却是分数教学中一个必须清晰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干巴巴的让学生理解单位“1”,固然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明白,但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不妨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来完成对单位“1”的寻找,笔者在教学中就常采用“找朋友”的游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的枯燥和无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对单位“1”的寻找。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根据课程类型与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真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究奥秘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感受,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主动的发展。

总之,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必须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置,实现“因材施教”,避免流水线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一曼.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J].学周刊,2012(7).

[2]严友华.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突出合作: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考[J].数学大世界,2012(5).

[3]邢美.小学教学“反思性学习”的体会[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2).

第7篇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也需要要教会学生数学思路,数学学习的方法,以便于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在这样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并且也需要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改进。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反思教学的方法,从而能够起到让自己反思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剖析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反思教学的概念

反思教学又叫反思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法的总体思路是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将这些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以及做的好的地方进行总结,从而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发扬自己优秀的教学方法,改进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进步。反思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教师也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能够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反思教学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反思教学对于教师的意义。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水平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为了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能力,就需要采取反思教学的方法。在采用了反思教学方法以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能够总结出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中的必要经验,也可以将一些不足进行总结和更改,从而能够达到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目的,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例如在进行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不能很好的理解字母与数字的关系。但是通过反思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掌握到能够让学生最有效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反思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在小学生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巩固自己优秀的学习经验,对于学生在日后更加高级的数学学习中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反思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学。例如学生在进行统计的学习时,通过反思的学习方法就能够更好地将统计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到统计的知识,为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

(一)在教师方面需要进行的反思。在教师需要进行反思的方面,首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设计工作进行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设计的工作应该高效率,并且教学要合理。如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发现自己设计出了这样的课堂,那么就应该及时的记录下来,并且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总结,从而得到设计出合理并且有效率的课堂的经验,也就能够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容易的进行优质的课堂设计。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从而可以得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取得的效果,因此就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不断的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让教师的教学盲点以及教学缺陷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进。不仅要进行这些反思,在教学日志方面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注意反思工作,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教学缺陷等等。例如在进行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于百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百分数的使用会出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进行讲解,也就能够增加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好的进行问题的处理,让学习效果更好。

(二)学生方面应该进行的反思。在对于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方面,应该进行的反思工作主要包括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反思。在学习态度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随时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将自己积极的,向上的学习态度进行发扬,让学生能够使自己对于小学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在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数学学习上较为有效率,质量较高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发扬,让学生在数学上取得较大的进步。而且学生在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后,也可以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使用这些方法,对学生十分有帮助。例如在进行圆的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圆的各种知识都较为抽象,因此在进行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缺点进行反思,并且教师可以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使用的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进行介绍,也可以将教师自己总结出的学习方法进行介绍,从而可以让学生使用更好的方法进行圆的知识的学习,从而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误区及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而的读书之法为:“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彪悍,所向无前。”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注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教授其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使语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效率的几点对策

1.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进行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名人读书的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或者对自己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进行介绍,通过榜样激励以身作则的方法,结合小学生具有向师性特点,来激发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方面的兴趣,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开设了相关兴趣启发课,在对学生的读书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通过介绍相关名人传记,典故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看。

2.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引导,有计划的对课堂教学时间内容的不足进行有效补偿。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穿插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如作者事迹或者格言警句等,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引导有力地将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上,并引导学生主观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吸引力,激发了他们对于课外知识的渴望。而教师通过课堂上风趣灵活的补充,实现了将课外阅读渗透进课堂教学的良好目标。

3.运用科学教学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而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小学语文教育中想要达到好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教师还应该在激发其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教授学生“会读”课外书,即教给学生正确月的课外书籍的方法。而对正确阅读方法的教授,是一把由教师交给学生,用来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4.保证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书籍质量和阅读环境

学校和学生家长应该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保证学生得到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提高学生课外读书籍的质量。

5.提高家长认识

由于目前一部分的家长对于孩子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就造成了一些小学生课外月的书记质量不高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用和带来的的好处,使学生家长应该观念。同时教师可以多鼓励家长带孩子去书店或者图书馆购买和月的合适的图书,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书籍,最好能做到学生的课外月的书籍类型多样,涵盖知识面广。对于古诗,儿歌,童话和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方面,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都应涉及,这样有利于小学生扩展阅读面,增长知识。这是家长给孩子创造的良好阅读环境。

6.学校积极创造条件

学校应该通过多方面来筹集经费,加强学校图书室的建设,将此建设作为重要的学校建设项目之一。应该做到最大限度上将学校现有图书室的图书充分利用起来,通过长期开展的图书借阅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校还应该将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纳入教师的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7.建立班级读书角

各班班主任应该积极动员班级力量,以加强全班同学课外阅读量为目标,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原则,建立属于班级的课外月的图书角。图书角通过每人购买一本书的形式建立起来,可以保证班上每位同学都能够有一本质量好,知识广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通过互相传阅,相互学习的方式,保证了学习的经济性,拉动了学习的互也解决了一些同学读书量不够,读完手头自己的书就无书可读的难题。

8.利用网络拓展阅读空间

近年来网络资源以其涵盖量大,操作方便被广大教师和家长所接受。由于网上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在当前不少学校和家庭普遍缺乏课外阅读书籍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的优势来鼓励教师帮助小学生增加课外月的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按照教学要求和阅读计划来搜寻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和图画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阅读,以此拓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同时因为有教师的监督,还可以避免网络上不良信息对学生幼小的心灵侵害,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应该注意对学生网络的教育引导,规范其上网的时间和阅读范围,在及时督促与控制的基础上确保网络阅读资源为学生所用,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成长。

二、结论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是竞争的根本。由此对学生学习中的阅读信息量,阅读学习方法和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的重要阶段,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利于其思维的锻炼发展和其人格的成长完善。在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重视的加强,不仅体现了新课程中对语文教学要求的变化,更体现出我国语文教育实施和素质教育观念的结合。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而教师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书籍质量和阅读量的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小学生课外阅读一定会在量的积累上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潘亚聪.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探索. 语文教学通讯, 2009,(09)

[2] 余文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拱宸桥小学课外阅读考级的初步成效[J]. 语文教学通讯, 2009,(06)

[3] 胡晓旺.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9,(16)

第9篇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小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他们学好英语的动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他们的兴趣点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被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所吸引。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说英语的环境,让他们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对知识理解地更透彻,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二、指导学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还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限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他们遇到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对英语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者转变成主动学习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从主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才能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介绍一些具体有效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1.记忆单词。在进行单词记忆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把同音词放到一起记忆,如two,to和too;可以通过反义词进行记忆,如tall--short;还可以通过分音节记忆,如com-pu-ter,computer;还可以通过构词法进行记忆,如egg-plant。通过这些方法的指导,学生能很快地记忆单词,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2.记忆课文。在记忆英语课文时,由于内容比较多,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会有很多遗漏,枯燥的记忆也会使他们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生进行课文记忆时,我采用的方法是给他们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对话过程中来进行记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能使他们记忆深刻。如特殊疑问句: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I’d like some ...?教学时,我在黑板上画了Food shop,画面是美食节的情景,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回答正确的给他相应的食物。在发展部分还让学生四人小组到别人家做客,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图示进行课文记忆,能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3.找规律。教师在让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型的过程中,还要让他们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到规律,促进他们英语的综合能力发展。如be动词的用法,我会引导学生把该知识点编成小口诀:I是am,you是are,she he it后面is,复数句子都用are。

三、培养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把好习惯坚持下来,并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每天听30分钟的英语听力,每天在学校创办的英语角进行英语交流,并把听、说作为每天坚持的学习任务,长久下去,就养成了学习英语的好习惯。通过英语听说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轻松地听懂教师讲授的内容,并能流利地和教师进行英语交流,在运用英语的同时,学生通过听和说能积累更多的英语句型和词汇,并能纠正理解错误的地方,使他们英语能力能快速提高,提高对英语知识的主动探究和理解能力。

四、注重交流,促进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

小学生掌握英语和运用英语的主要途径是说英语,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英语句子运用的情境,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和学生进行英语语言交流,让学生在一个英语的氛围中去接触和了解知识,同时为他们创设一切可以运用英语说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英语说出来。通过对话方式来学习英语,让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他们在互相交流中体会说英语的乐趣,使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不断提高。

五、优化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传统教学中的评价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评价也发生了改变,采用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剖析自己的不足,在英语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获得他人肯定的同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也树立起来,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的氛围,能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