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

时间:2022-08-06 21:28:13

导语:在小学语文教师考核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

第1篇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百分之六七十,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优劣。阅读首先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是一种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同人的眼耳。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输灌给学生,但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自己能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阅读。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的能力。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另外,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水平。因此,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有利于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表达的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就说明读书与写作、表达的密切关系吗?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看多了、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务必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花大气力改进阅读教学,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会飞的蒲公英》这类涉及自然中的植物等的教学内容,我会创设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又如我在教《快乐王子》一文时,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王子和燕子在高空中对话的情境,王子后面藏着一些词语,接着小燕子答应了王子的请求,巧妙地引出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有力的佐证。

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语文课程新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这方面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自觉的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量直接影响到他对新知识的接受强度。其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阅读课中,教师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字、词、句到段到篇;由浅入深,从能回答问题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能思考“是什么”一类浅层问题,再到能思考“为什么”一类深层问题;由理解课文内容到掌握中心思想再到了解写作特点;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条理性和精确性,最后做到举一反三。培养自学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与培养。学法主要靠在学习中领悟,而不是靠灌输。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读书的方法,是可取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学法更牢固、更灵活,可以用来指导今后的阅读实践。

第2篇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巧妙地处理,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机整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这些材料,解决了学生在阅读与作文中“困惑”的问题。如教完《只有一个地球》后,我们让学生为当地的环保设计一个方案,学生通过查阅图书和浏览下载网络资料,结合自己平常对附近工厂的所闻所见,很快就写出了有理有据的作文。它既锻炼了学生查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写作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猜想、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信息技术与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的有机整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所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构建助学型和提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平台,实现了人性化、个性化、合作化的学习,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执教网络阅读课《爬山虎的脚》,凭借课件和网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教学资源设计,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本课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在校园网络的支持下,按照知识点编排为一个个块状,成为一个专题学习的“积件”。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可以任意选取、自由决定学习的先后顺序。课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视频资料和多样的探索题、生动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细化、形象化,突破教材难点,设计了一系列帮助学生攻克难点的策略和步骤。学生可看、可读、可听、可思、可练、可议、可画,完全自主地探究疑难问题,在创设的学习环境中释疑解难。

如此丰富的网络课件为学习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对学习内容决定孰轻孰重、或多或少。有的可多读一点,有的可多练一点,有的可多一点协作,有的可多一点自主。这样,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会得到发展。

第3篇

在教师多元角色中,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的语文阅读储备,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较单一的教学目标,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目标转变。变重视教师的教法为重视学生的学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法。所以,大多数教师就开始把目光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主体参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体现“学习者”这个教师角色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也把学习的重点对准理论的探讨,方法的学习,经验的借鉴,忽视了语文教师自身的特点,对语文阅读的储备不再重视了,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把有正常阅读储备的教师比作正常的人,把阅读储备欠缺的人比作身体条件较差的人,而把阅读储备较多的人比作身体条件较好的人。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场篮球运动,如果我们运动员自身素质不高,你就是把美国NBA的技术拿来使用,也无济于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自身语文素质不高,又不能及时进行阅读储备,那么,就是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再高超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弥补这个根本的不足。所谓的润物细无声,也是一句空话。所以,语文教师不应忽视语文阅读储备,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加强语文阅读储备,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对文章的感知大多在感性的层面。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吸收文章的精华,体会人文的影响,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语文驾御能力,这样才能把较深的道理用浅显的儿童化的语言表达。才能更好的体现教师的多元角色。

认识了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储备的重要性,就要变原来的“三多”(考核多、论文多、作业多)为“一勤”,即勤看书。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很多(如班主任、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微机、普通话、法律法规等),不能否定这些考核对教师素质提高的促动,但从其实质来看我们应该减少考核次数,精化考核内容,否则,反而使教师疲于应付,浪费了教师的精力。教师的论文评比也很多,我们不能否定一些评比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论文评比,主要目标不在教师的论文上,而在评比的费用上,或是完成上级的任务上。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对教育规律的探究的过程是艰巨的,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写出论文来的,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现在都强调质量意识,而衡量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教师的奖惩都与考试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拿起自己也不愿意的“法宝”——重复作业。作业多了,批改的时间也多了,学习的时间相应也就少了。如果把这“三多”去掉,让教师多学习,多看书,加强阅读储备,应该是大有益处的。

把三多的时间省下来,加强阅读储备,提高文学修养。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点子上,语文教师的阅读储备深了,相信一定会出口成章,相信语文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作为学校领导者来说,应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读书,把安排教研活动与安排读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出时间给语文老师读书,要开展有意义的读书活动,把与时俱进的思想真正体现到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修养上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来说,不能局限于学校的安排,更应主动地吸取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读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刻牢记自己语文教师这个角色,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125-01

一、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的必然性

(一)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可以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如果教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就会在瞬间被激发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再现课文情境,化难为易。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进行艺术加工,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感性为理性,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荒岛余生》一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如能播放电影《荒岛余生》的片段,不仅还原出课文内容展现的一个个场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实现有效互动,因需促教。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是双向的,它既可以呈现教学信息,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应信息,及时地对反应信息进行诊断和评价。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教师可根据及时反馈的教学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练习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些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有拖拽式的、有文本输入式的、有单击选择式的,学生按设计的程序去做练习,做完一道电脑马上会给出相应的正误判断。这样练习课,既省时省力、高效快捷,又及时培养了让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不仅增加了知识容量,而且提升了练习效率。

(四)开拓学生思维,启迪创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教师呈现出的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能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如《展开想象,拓宽思路》的作文课,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希望工程”、“环境污染”、“战争”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三幅画,引导学生写作《假如我有七十二变》,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因而充满趣味。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五)增大课堂容量,拓宽视野。语文学科涉及范围广、信息内容大。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应把握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消费之上的经济形式,其发展动力不再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而是知识,特别是人的综合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的目的,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的关键。

(三)正确处理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识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出现语言贫乏和阅读和表达能力下降的现象。这与语文教学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四)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教师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的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正确地理解多媒体课件的用途,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搞好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

三、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的有益探索

(一)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形象生动,视听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时,运用《在水一方》的动画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优美意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倘若借助多媒体技术,就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有效整合,节省时间,拓展空间,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最终摆脱教师的依赖,成为在学习上独立自主的人。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最充分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教学法;有效性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前课程的开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规律,转变教学观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教师指导与学生合作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问题设计不合理,缺乏讨论价值

在应用合作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以提问为核心,因此,如果教师所设置的问题缺乏合理性,就容易导致在课堂中开展的合作学习偏向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理解不充分,所涉及的合作问题缺乏讨论价值,但是还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这就导致课堂时间被浪费,课堂效果得不到提高。例如:部分教师提出问题: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得到了什么启示?虽然这种问题开放性大,且学生容易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由于在讨论中学生难以达成共识,无法进行合作学习,因此,这类问题并不适用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中[1]。

2.过度追求形式化,合作实效不高

目前,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真正掌握合作学习的实质,因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活动时,往往更加注重合作的形式,即从文章重点句子的分析理解、文章段落划分、人物性格刻画等各个方面不断地进行合作学习。在这种教学活动环境下,学生一般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讨论,讨论就已经结束,因此,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也只停留于表面,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由此可见,频繁的开展合作活动,频繁的提问,时间一长都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学生合作学习的动力逐渐减轻,当学生无法进行讨论合作,则合作学习的效果就无法凸显,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效果也就难以得到提高。

二、提高合作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的策略

1.分工分组合理化,明确学习合作的内容

鉴于小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语文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应该注意合理分配学生,避免小组与小组之间存在较大的学习水平差异。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差异组合的方式,首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阅读学习能力强、阅读学习能力中等、阅读学习能力弱三个层次,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学生组成小组,以便实现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中等以及能力较弱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上进,从而使组内学生实力普遍提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中,使合作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注意,阅读材料繁多,信息量大,但小学生阶段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阅读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完成的教学内容和需要教师引导协助的教学内容区分开来,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学习。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解,学生只是单方面地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成为了任务的执行者,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先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也就是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对教师的依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成为了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按照前文中提到的分组方法,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以“带我参观小兴安岭”为主题,让学生扮演导游[2]。每个小组组员可以通过自由讨论,可以选取一个季节,带领其他组员游览小兴安岭。在小组间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选举的方式,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拼,并给与适量的奖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课文知识掌握程度均得到提高。且学生在介绍浏览景点时必然会对这个季节游览的理由进行阐述,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精心设计合作问题,抓住合作学习契机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开展适合学生学习和进步的教学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为学生精心设计合作问题,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过程中,文章结尾提到,什么都没有了,只有靠斧头才能得到一切,那些锋利的斧头也包含其中[3]。这段话出现在文章结尾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为学生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全文进行理解和阅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发表学生对课文理解。学生在讨论过后都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因此,往往在发表意见时都能够提出环保建议。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掌握课文知识,也能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除此以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要做到全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及教学过程评价有机统一,使合作学习充满活力,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4]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合理性,讨论价值不高,且还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化,合作学习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针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分工分组,明确学生学习合作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内容。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核和评价,鼓励学生,赋予合作学习活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佳.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法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5(12):108-108.

[2]陈建伟.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8):88-89.

第6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96-01

审美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精神体验,还是一种具有可塑性的社会实践。审美教育是审美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审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生动体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积极渗透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和现代急功近利式教育理念的戕害,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向往和追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项重要标志。审美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相关的美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将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等作为审美对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中不知不觉提升对美的体验、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进而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语文是小学学科门类中审美教育元素和资源最为丰富的学科,它同时具有人文性、思想性、审美性与工具性等多种特点。小学生心理具有迅速、协调、开放、可塑等特点,正是开展审美教育的关键和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什么教育,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念,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操,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此外,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还要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入审美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所存在的不足

1、忽视审美教育

由于受到几十年应试教育和传统“识文断字”思想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些教师将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立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生字、新词,背诵了多少课文,片面强调小学语文识文断字的工具,而对审美教育的渗透问题重视不够,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侧重文字知识而忽视审美教育的现象。

2、学生主体性未突出

教学是教与学的关系,其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不太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不深入了解小学生的阶段特点、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完全以“我”为主,对审美知识进行灌输式的传播,使得审美教育难以真正达到切实效果。例如,在讲解古诗《画》时,教师先阅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然后讲解出现“山”无色、“水”无声、“花”还在、“鸟”不惊的原因在于这是画上的,不是真实的,但是却常常忽视进一步挖掘审美:这幅画美在什么地方?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巧妙之处?从而对小学生进行审美引导和教育。

3、缺乏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考量标准和“指挥棒”。而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审美教育是一项很难量化的工作,使得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审美教育的渗透问题还停留在倡导和时刻安排上,而缺乏科学有效考核评价体系,难以对审美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和监督。

二、实现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渗透的途径探索

1、积极创设良好审美的学习情景

学习情景是开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境与氛围,对审美教育的渗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教学情景意识,积极营造真切、形象、生动的审美情景,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欲望。例如,在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中,有许多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绝句》、贺知章的《咏柳》等描写美景的名诗名句,在讲授这些美学诗文时,不能够停留在对课文生字和意思的简单理解上,而要结合小学生周围的自然美景和生活体验,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学会感受美和欣赏美。

2、积极引导小学生感受汉语的美

汉字是一种具有特殊美感的文字。汉字具有书法美、音乐美、建筑美等多种美学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与汉字“亲密接触”,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感受和领略汉字汉语文化的美妙。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针对刚开始学习点横竖撇捺等汉字的一、二年级学生,要努力让他们从汉字基本笔画中感受汉字的方正美;对于有一点汉字基础,正处于写字练字关键时期的三、四年级学生,要努力让他们领略汉字的结构美;针对五、六年级具有相对较强的汉字学习基础的学生,则要在汉字的表意和情感上进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音乐美和气韵美。

3、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和表达美

世界上美无处不在,但美不仅需要被发现,还需要被“创造”。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发现美和表达美。例如,在讲解《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以将课文内容与小学生身边的建筑物观察实践相结合,然后鼓励小学生积极寻找周边自己认为“最漂亮”的建筑,努力寻找出“漂亮点”,然后进行简单的作文写作,写出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房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小学生的寻美、审美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是审美教育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必须具备较好的审美能力与素质,才能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促进审美教育的积极渗透。因此,加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过程中,除了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进行积极探索外,还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审美能力和水平的培育和提升,通过自主学习、教育培训、集中研讨等方式和手段,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 侯 敏.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第7篇

一、有效教学及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概述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所谓的有效教学,实质上指的是实现教学理论认知、教学实践活动为一体,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有效教学就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突出教学成效。教师能够通过测试、考核学生,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掌握情况有所了解,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同时,有效教学要控制好教学时间,突出教学的时效性,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和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之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持续、稳固提升的目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能够科学引导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概述

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较大。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价值、情感、文化素养,并且能够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重要工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认知、实践等综合能力,进而起到提高小学整体教学成效的目的[1]。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注重理论和实践综合教学,以此为小学生知识体系完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途径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需要从提高有效教学层面入手,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有效教学的经验和方法,笔者通过概括、?结,提出以下几点可行策略:

(一)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根据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在满足学生学习、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言交际能力提供基础保障。同时,科学、合理设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目标,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勇于探索、努力创新,实现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小学生语言、道德素养及感恩、爱国等良好品质。

(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勤学思考、实践运用,改变传统以教师、书本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型为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求知欲[2]。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课程内容,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而且要达到培养学生完全掌握方法和技能的目的。同时,改变传统的“学会”“要我学”为新型的“会学”“我要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为主,多采取“满堂灌 ”的方式,学生扮演的角色为“聆听者”,其地位十分被动。如此一来,教师所讲的课本内容及知识,学生只能通过被动的“听”来掌握,这种教学模式下,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成效不显著。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大教学模式、方法创新力度,运用多元化、多样性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混合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环节要丰富多彩,突出针对性、特色化和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得到提高,才能认真学习、积极探索,领会学习要点、掌握重点知识。同时,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思维能够得以扩散,想象力得以激发,进而会作用到学习效率之上。比如: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操作、智能化平台,教师利用投影仪、幻灯片、ppt课件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认真解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探索能力的目的[3]。

(四)构建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否有效,需要运用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指标予以检验和衡量。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评价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之后,而且要贯穿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始终。也就是说,教学评价不能局限在教学活动之后,还需要在教学之前、教学当中有效评价。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完善和科学、可行,直接关系到有效教学的检验成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除了需要开展有效教学评价工作之外,还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互动反思,以此确保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第8篇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标新立异的形式、活跃的课堂气氛背后,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不明显。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上下足功夫,要么是将细致的讲解做的很多,要么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以议代读,要么就是将表演、情境创设等新颖的手段过多地引入课堂,从而偏离了教学目标和本质,走上了追求表面热闹而忽略语文实质的错误轨道,忽略了让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淡化了让学生自己读书的体验。事实上,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牢牢抓住读书训练不放松,让学生“我心入书,书入我心”,通过自读感知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二是阶段性不清,学段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对朗读感悟、词句理解、积累迁移运用等,缺乏不同的年级的不同侧重,眉毛胡子一把抓。事实上,不同年级的阅读教学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从整个小学过程来看,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比如就读的要求来说,低年级主要是朗读,而到了中年级除了要朗读,还要注重对学生阅读、默读能力的培养,到了高年级还有浏览、速读的要求。就词句理解来说,低年级主要是理解词句意思,而到了中年级就要求把握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到了高年级要求就更加高了,要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意思、感彩等等。在教学中,既要有看到前后的联系,又要考虑学段的差别,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螺旋式地一步步提升。

三是拓展、综合过度,削弱基础能力培养。一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课上一味地拓展、综合、延伸,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准确,语言积累贫乏,对情感的体验表达不准确等,学生的理解、体验、积累、表达能力亟待提升。事实上,教师应该在严格遵守《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各阶段字词语句、理解感悟表达等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拓展延伸,从而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领悟其中的思想情感,学习表达的技巧方法,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各取所用,各尽其能。一方面,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根据学段目标,创设合理、正确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地做好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工作,完成不同学段的教学任务。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不是要一味的讲解,而是要通过设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民主、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把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兴趣激发出来,给足他们阅读、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主性,去阅读、理解、品味、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在关键处点拨、启发他们的思维。另一方面,从学生方面来讲,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其主体性。要重视让学生朗读、默读,多读、多思,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边读边想,通过读、想,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谋篇布局,学习表达方法等。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现状

语文是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开设口语交际课。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形式比较陈旧,教师的口语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等,总体来看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堪忧。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现状调查与问题提出

通过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卷调查和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后,笔者总结出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形式陈旧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形式主要还是按照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备课,讲课,学生听课,完成课后作业。传统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置于较低地位,学生难以在实践中操作所学到的实际技能,简单来说,学生没有锻炼口语交际的平台,这对于口语教学来说是重大失误,口语是需要不断训练的。

2.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从调查情况来看,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按照书本上的规定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较远,自然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场景,学生觉得这样的学习对于日常生活是有用的,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3.学生参与度不够

这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形式陈旧有密切关系,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不断的讲授,学生难以有效接收,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舞台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在课堂上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学生参与度不够。

二、归因分析

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的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的并不明显。教师坚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尊重。另外对于口语交际教学不够重视,因为口语交际不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口语交际上,而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尽快适应。

2.教材内容没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

从目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来看,以教科书的内容为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环境脱节,学生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纯粹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操作性不强,加之不纳入学生成绩考核,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一直上不去。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实际用途,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持续的语文学习兴趣,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如此。

3.新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没有运用到实际中

新课程改革以来,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法等方法逐渐被一线教师采纳使用,这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有帮助的,而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操作你能力。而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较好的理解其基本内涵,即使有部分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1.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师尝试将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到口语交际教学当中,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讲授基本的技巧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及时的训练所学的新方法和新技巧,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学生之间的交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生关系,帮助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占据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学习。

2.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教学方式单一,形式单一是制约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学生也认为如果口语交际教学能够活泼一些,更愿意去学习。因此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是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最佳方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尊重小学的个性发展特点,尊重学生兴趣发展特点,例如课堂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带领孩子走向课外,在课外帮助学生以实际的生活场景训练口语交际技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

口语交际教学不是教师的独奏,学生应该更广泛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被彰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口语需要不断的训练,纸上谈兵是难以收获实效的,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在选择适当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导到学生的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教学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