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乡镇班子成员履职报告

时间:2022-07-02 13:28:32

导语:在乡镇班子成员履职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乡镇班子成员履职报告

第1篇

本文涉及到的杨集实验的主要人物有由县委选举工作指导组的实际负责人,县委组织部科长郭勇;既是杨集在任镇委书记,又是新一届镇委书记候选人,还是杨集实验具体实施者的晏涛;在任镇长万小平;在任镇委副书记童其忠、和陈维忠;在任人大专职副主席雷维斌等。其中,截至选举时的2002年9月,镇委书记晏涛和镇长万小平调到杨集任职时间为19个月,镇委副书记童其忠在杨集工作时间超过20年,镇委副书记陈维忠在杨集任现职已经6年。选举当年,晏涛39岁,万小平41岁,陈维忠40岁,童其忠45岁,雷维斌47岁。

在杨集实验前,杨集发生过一次“辞职风波”。那是在任镇委书记晏涛调到杨集来之前的2001年1月,县里调整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杨集镇领导班子成员已经多年没有得到提拔,杨集当时的书记镇长均被提拔调走。书记镇长同时调出杨集,以陈维忠为首的杨集镇领导班子成员都认为这次总该得到升迁机会了。陈维忠也有期待县里提拔自己担任更重要职务的理由。陈1993年就当上厂河镇委副书记,1996年到杨集任副书记,是全县任副书记时间最长的人之一。陈毕业于湖北农学院,在职获得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是乡镇一级并不多见的知识型人才。在1999年,时任县委书记找陈谈话,拟提拔陈到县局当副局长,后来安排他人任副局长,但暗示一年后提拔陈为镇长。

不幸的是,到2001年1月调整乡镇领导班子县委讨论人选时,有人认为陈维忠工作比较浮躁,反对由陈担任镇长职务。陈不能升任镇长,杨集镇其他干部也就没有升迁机会。县委决定不从杨集提拔书记镇长而从其他乡镇调来书记镇长。陈维忠满腔期待落空了。他当时正在县里参加政协会议,立即以杨集镇时任党政班子成员的名义向县委起草一份“辞职申请”,说“我们现任班子成员整体素质不高,工作动力不足,良策良计不多,实施措施不力,实属无能之辈,慎重向县委提出集体辞职”,以示抗议和发泄心中不满。写好辞职申请后,陈维忠立即回到杨集请班子成员签名。陈首先让副书记童其忠签字,童觉得事关重大,不肯签名,推辞说先让其他班子成员签名,陈拿给其他班子成员,其他班子成员一一签名(班子成员中只有童其忠未签名)。这时,有人向县委报告此事,县委很紧张,令已调任县民政局长的原镇委书记回来处理此事,并且明确说不处理好此事,不能再回民政局任局长。原书记回杨集软硬兼施,将陈维忠等人还未来得及交上去(陈后来对我们说本来就不打算交上去)的辞职申请要到手,然后交给县委,县委派一个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来杨集调查此事,一时间全县大哗。

辞职事件发生后,陈维忠的压力很大。杨集镇现任镇长万小平当时在宋河镇当镇委副书记,万小平知道陈维忠压力很大,打电话安慰陈,这是陈维忠收到的第二个安慰电话。万小平没有想到的是,他打电话给陈维忠三天以后,组织找他谈话,调他到杨集当镇长。在调万小平到杨集镇当镇长的同时,县委调时任新市镇镇长的晏涛到杨集当镇委书记。

以下以杨集实验为例,分五个方面讨论乡镇体制的常规与内部结构。

一、改革者利益优先原则

对于一场改革性的运动,最大难题恐怕就是改革者在面对自己利益可能受到损害时采取的态度和行动。杨集选举实验无疑是一场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最大困难就是如何让作为改革者的晏涛真正成为推动改革的内动力。来自县委的指导组牵头人郭勇估计了因为改革过程中晏涛利益受到不同影响而出现的四种可能:一是晏涛在第一轮推选即意外排到第三名以外,不能进入第二轮推选书记正式候选人的三人名单。晏涛不能进入前三名,他就在选举一开始的时候即成为杨集选举的牺牲者,但他仍然是镇委书记,仍然应该由他来主持接下来的选举。这个时候晏涛会认真负责地主持接下来的选举吗?既使晏涛会认真负责地主持选举,其他人会接受他这个失败者的权威吗?

郭勇担心出现的第二种可能是在第一轮推选中,晏涛虽然进入前三名,但得票率不高。以不高的得票率进入第二轮选举,晏涛就会以自己是选举主持人的便利强有力地为自己在第二轮的胜出进行灰色活动,而一旦晏这个主持选举的人开始灰色活动,选举就很难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各种因为程序和内容不公正而引起的麻烦就会到来,郭勇的压力就会激剧增加。

郭勇担心的第三种可能性是晏涛在第二轮推选中意外落选前二名,不能成为书记正式候选人,或得票率不高,虽然在第二轮胜出却无当选的绝对把握,而出现或第一种可能或第二种可能的问题。

第四种可能性是晏涛在镇党代会的书记选举中落选,这个时候,因为新的镇委书记已经选出,其传统的戴在书记头上的权威即刻产生,这个新书记应可以主持好接下来的镇长和人大选举。

晏涛自己心里当然也没有底细。他之所以极力推辞县委安排的试点,主要原因之一即是担心自己的落选。他说“所有人都希望民主,但很少有人愿意民主到自己的身上”,最典型地表达了晏涛推辞的自身理由。晏涛在选举结束后对我们说,在选举前,他认为自己只有60%的当选把握。是第一轮推选中的高得票率,才让他感到自己有了90%的当选把握,才可以有比较正常的心态来主持选举,才可以比较好地处理裁判、运动员和代表团团长三者之间的关系。晏涛在选举前认为自己只有60%的当把握的估计是有道理的,因为毕竟书记直选在全国也不多见,而乡镇是一个很大的范围,选民并不熟悉镇委书记这个相对于村民来说高高在上的权威。选民会如何行动,与选民不多的接触会导致选民的何种选择,特别是自己刚到杨集18个月,而杨集土生土长、工作数十年的干部比如童其忠等人与杨集几乎每一个人每一寸土地都至为熟悉的优劣对比,使晏涛心中无底。

转贴于

在第一轮推选前一天,本来已经作好安排,晏涛突然急匆匆找到郭勇说要研究第二天的推选工作,认为不能这么快就提名,他说担心推选的人太多,就不好把握。他实质上是担心自己在推选中意外得票不高。晏涛是这样,其他班子成员也是这样。最后达成妥协是将民主测评票与群众推荐票印在一张票上,这是对所有在任班子成员都有利,所有在任班子成员都赞同并默认的变通。二票合一在班子成员内部形成了高度共识,也是与选举试点精神相违背的一个共识。我们调查期间,没有一个原班子成员愿意谈及这个变通,这是他们共守的秘密。这是改革者在面对共同利益时通常会采取的第一个沉默。这个有益于所有班子成员的变通,对于班子成员是公平的,但扩大了班子内外的不公平。

在第一轮推选结果出来,晏涛得到80%以上推荐票,且得票排在第二、三、四位的三位被推荐人陆续写申请退出书记竞选后,晏涛作为被改革者的患得患失终于消除了:当选书记的路上,他确信没有人再可以挡住他最后的胜利,他因此可以作为一个改革者而不是被改革者,作为裁判而不是运动员的高姿态来说话办事。从郭勇方面说,晏涛的屁股终于与自己坐到了一起,晏涛开始不是从个人,而是从整个选举试点意义的高度,从选举后镇领导班子运作效果的高度,从班子每个成员当前及未来命运的高度,从乡镇体制常规的角度,来计算选举的收益,权衡选举的利弊,安排选举的细节和主持选举的进行。晏涛一旦感到安全,他就考虑杨集试点也许对杨集以及对自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他开始说大话,开始唱“成也英雄,败也英雄”的高调。他对我们说,他认为中国民主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个步伐是必然的,任何人都不可阻挡,只是步伐快慢的问题。他因此认为杨集选举试点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他甚至说“不在于我是否当选书记,而在于我参与了这个(民主化的)进程”。他又形容自己在发表竞选演说时的心情说,“我有一种使命感,认为我站在全省和全国最前列,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感觉,又有一种如履薄冰,诚惶诚恐的感觉。”晏涛还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对民主充满激情和向往。”不理解晏涛在书记竞选中的绝对优势,当不能真正理解他在选举中所表达出来的这些激情。

杨集选举试点的好处在于,作为改革者的晏涛虽然一度陷于“改革者与被改革者”的角色混乱,但他很快就从被改革者可能承担的代价中跳出,而回到改革者的角色上面。没有第一轮推选的高得票率以及具有竞争力者的退出,相信杨集选举会又是一个模样。

改革者利益优先原则应是或已是改革的常识。以此常识观之,虽然正如晏涛说他们一代人充满对民主的激情和向往,但我们不能只是从他事后所说的充满激情的话语来理解改革的动力,而要理解他所处的位置。晏涛与万小平,与童其忠,与陈维忠,以及与其他所有参加选举的杨集干部,他们表现出来的对民主偏向的不同,大多不是因为他们的民主素质或政治素质,而是他们的角色、位置,及这个角色和位置的安全程度。郭勇的情况乃至于我们这些旁观者的情况亦复如此。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在诸如乡镇选举的制度设计上,将改革者与被改革者的角色分开。不然,改革者就会利用手中的资源来弥补自己作为被改革者所可能受到的损失。

二、不触动基本利益预期原则(或深层共识原则)

若不能理解传统体制运作的深层共识原则,我们就很难理解2001年1月杨集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辞职或晏涛要求调出部分班子成员再进行选举试点的原因。传统体制运作的深层共识原则又可以称为不触动基本利益预期原则,其核心是在县乡体制的长期运作中,在县乡复杂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县乡默认的共识,这种默认的共识并不见诸文字,但具有约束力,县乡任何一方破坏了这个默认共识,都可能引起另一方情绪性反应从而导致危机的产生。深层共识原则或不触动基本利益预期原则因时而变,但其变化相对缓慢。当诸如选举试点这样的表面制度在快速变动的时候,深层共识因为变动缓慢,而可能产生碰撞。

展开深层共识,即不触动基本利益预期原则,首要的就是县要满足乡镇干部的升迁期待。以前述杨集干部2001年的辞职事件为例,因为杨集镇班子成员已有多年未被提拔(有两种提拔方式,一是通过交流提拔到另一个乡镇或县局机关工作,一是在本镇提拔担任更重要的职务),所有班子成员都期待通过书记镇长的调动,依次将班子成员担任多年的现职务向更重要一级调整(比如在班子内的排序,担任更高级的职务或更重要的职务),这种期待构成了杨集班子成员的一个共识,一个共通的基本利益预期。多年担任镇委副书记的陈维忠对得到提拔的期待尤其强烈。长达八年的副书记经历的确已大大超过了若干年得到一次提拔的乡镇干部的预期。重要的是,县乡为了满足乡镇干部不断得到提拔的预期,而在乡镇干部职位上设计了很多森严的等级。正如前述晏涛等人经历可以看到的,即便是一个人由一个普通的非班子成员(非领导干部)得到提拔成为班子成员,他也大多要经历副镇长(或党委委员)、副书记、镇长、镇委书记这样四级,才能到达乡镇权力的顶端,才有了进入更高层的资本,而这其中每一步的跨越难度都是非常大的。陈维忠仅仅在副书记职位上即工作八年,他就很难再有升上去的希望了。他在被提拔为副书记时只有31岁,是年轻干部,是县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八年后,他已经39岁,即将越过县里内定的不再提拔担任正职的40 岁的年龄界限。他还能不着急?

由乡镇一般干部提升到乡镇班子成员,要走的路也十分地长。万小平的经历十分典型地反映了这个要慢长地走下去的路。万小平是顺利的,因为他在进入班子成员后连续得到了提拔,并最终爬到了陈维忠的前面。晏涛就更加顺利。晏涛回顾自己在乡镇每年得到一次提拔的经历,自己都认为是奇迹,他的同事和同龄人们也都羡慕得不得了。相比之下,杨集镇的童其忠和陈维忠也都是胸怀大志的人,他们在这个由一般工作人员沿着森严的等级向上升迁的时候,长期停留在某一等级上面,一再失望,眼看着没有了再进一步的希望。

2001年1月杨集镇书记镇长同时调走,不仅让陈维忠,而且让所有杨集镇班子成员看到了向上升的希望。每一个人向上升一级或一位,这是现行县乡体制专门设立的森严的等级,这个等级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乡镇干部的升迁预期而设立并因此不断强化着乡镇干部的升迁预期,这个等级应该不断地服务于乡镇干部的预期。每个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也生活在失望之中:因为这个体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升迁到最上面一级,其措施就是将一些人在某一级多留若干年,造成超过这个职位上可以提拔的年龄的客观界限,使这个人终止在多级而森严等级的某一级上面,被淘汰出进一步的序列竞争。运气好的人可能步步赶上升迁机会,而绝大多数人都因为一步未赶上,而步步赶不上。

残酷的淘汰机制使杨集干部对书记镇长调出后空缺下来的位置极其敏感,只要其中一个位置由杨集干部来补缺,其他杨集干部的职位应都可以向上移动至少一位。陈维忠对此就更为敏感了,因为他若由副书记升为镇长,就不只是职位向前移动普通的一位,而是决定性的性质不同了的一位。再不移动,陈维忠就会落入因为一步赶不上而步步赶不上的困局,他就会被淘汰出局。他因此焦虑万分。

陈想出写集体辞职信的下策。当他听说县委研究的杨集书记镇长人选均为从外镇调入的消息时,他感到是灭顶之灾,他奋笔疾书写下集体辞职申请。他在申请书上说“由于我们(班子成员)个人素质不高,能力水平有限,杨集镇的各项工作相处于全县中下游水平。……总结我们多年的工作却是成绩少、失误多。我们有愧于县委、县政府,有愧于1.5万杨集人民。我们已无能力胜任现任职务,特申请辞职”。他甚至在最后一句写道“以上申请望尽快批准。”陈维忠有苦不能说啊!这次再不提拔,就要被淘汰出局,而他还有满腔的热情和抱负未去实现啊!

除副书记童其忠未签名以外,其他杨集班子成员都在辞职书上签了名,所有杨集干部都对县委从外面调入书记镇长的做法有意见,因为县委的决定破坏了县乡共有的不触动基本利益的预期,这里是沿着多级的森严的等级台阶向上升迁的预期。

县委也知道这个预期,这是县乡之间的深层共识。县委或许感到理亏,一旦听说杨集干部写信集体辞职申请,便作出过度反应,不等辞职申请交上来,就迫不急待地让原镇委书记到杨集摆平此事,不然就“不要再到民政局上班了。”原镇委书记软硬兼施将辞职申请搞到手中,交给县委,县委立即派主管干部的县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到杨集来处理此事,安抚杨集干部。县委首先对此事作严厉定性,说是非组织活动,但很快便借新调来党委书记晏涛的口,从轻处理此事,县委借晏涛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下台阶,对一般班子成员未作任何处理,仅给领头人陈维忠一个党内警告处分。这个处分之轻和县委听说此事后反应之过度,形成鲜明对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县委首先破坏了县乡之间的深层共识。如前已述,这个共识是县为调动乡镇干部积极性而有意设置的多级的森严的等级升迁机制。他们必须消除此事可能造成的对县委的消极影响,对县委在干部升迁上面做得不公正的民众印象。

县委在对待杨集集体辞职事件上的软弱只是表现了县乡深层共识的一例。县乡深层共识的另外几例如,在前述晏涛由马店镇调任新市镇镇长时,县委本拟由晏涛升任马店镇书记,但马店镇委书记向县委提出条件,非新市镇委书记不走。以通常理解的县乡关系,县委决定调动一个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乡镇党委书记应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但马店镇委书记在县委决定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苛刻条件(新市镇是全县最好的镇),事实上是对县委拟调位置不满意,而采取的反制县委的办法。这一招,县委若硬性地调走马店镇委书记,不是调不动,但这样的调动会留下马店镇委书记对县委的积怨,这样的积怨仅是一个马店书镇委书记有,县委可能也不放在眼里,问题是,作为一种机制,县委每一次都以硬碰硬,就不只是一个马店书记,而是所有下级都会对县委留下积怨,最终,这个县委会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县委在决定调动一个人的时候,需要征求这个人的意见,一般是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调动,而不是不考虑被调动人的个人意愿及其要求的硬性调动,这是我们想象县乡关系中往往容易忽视的一面。

再如,晏涛在推辞杨集选举试点时,要求县委将自己或其他班子成员交流一些出去,以空出位置进行竞选,这样可以使原班子成员在竞选中实现向上的升迁,县委虽然最终并未同意晏涛的要求,但完全理解晏涛的要求,也主动地表达了县乡关于干部升迁期待必须满足的深层共识。

以上关于县乡深层共识原则主要讲了升迁预期原则发挥的作用。此外,还有诸多的县乡深层共识可以讨论。透过县乡深层共识,我们会发现,县乡关系远比我们通常理解的上下级关系来得复杂。《叫魂》透过上级决策权和下级信息权的博弈展现了另一重县乡关系,但这种博弈关系不属于本节所讲的深层共识原则。

三、最少不满意原则(最大共识原则)

杨集选举试点中最起着作用的一个因素是年龄。年龄在两个层次同时起着作用,一是要求有一位30岁以下年轻人进入领导班子,二是要求参加班子成员竞选,候选人不超过50岁(妇女不超过48岁),超过50岁就不再参加班子成员的竞选。在过去县乡体制互动中达成的共识是,县委一般不再提拔超过40岁的乡镇副职干部担任正职干部(主要指书记镇长),超过 45岁的班子成员一般或调到县局工作,或不再担任领导职务,而仅仅担任一般行政工作。40岁或45岁这两个默认的年龄界限在实际的选举操作中,不方便写在书面文件上,县委关于试点的文件规定,凡是不超过50 周岁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都有资格参加竞选。尽管试点文件的年龄规定为杨集原班子成员中年龄较大的几位成员(特别是童其忠、陈维忠和雷维斌等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县乡关于年龄的传统共识仍然发挥着作用,由此导致了杨集选举试点中不考虑关于年龄的传统共识就难以理解的一些现象。

回过头来看杨集选举,最难以理解的一个矛盾现象是,一方面,晏涛想尽一切办法让原班子成员继续当选班子成员,从而消除不安定因素(比如上访或不满);一方面,晏涛独独将雷维斌排斥在原班子成员的保护之外,或明或暗地造成对雷维斌当选不利的气氛,以至雷维斌次次失败。比如,在第一轮海推时,晏涛要求主持选举的镇干部将县委文件规定的候选人条件中年龄不超过50 周岁改为不超过45周岁,而原班子成员中除有一位副镇长因为年龄已有47周岁且无大专学历而不符合县委规定的候选人条件外,只有雷维斌一人超过45周岁。晏涛要求主持第一轮推选的镇干部反复宣传候选人条件包括年龄条件,这样的反复宣传对雷维斌当然是很不利的。雷维斌以及其他原班子成员都感到了这种宣传对雷的不公平。在选举镇委委员的时候,同样因为年龄因素,雷成为镇委委员选举中得票最少的原班子成员。而本来群众基础最差的熊炜和夏兰,因为年龄比较小,或是妇女,而被晏涛等人强调应进入领导班子,而得票很高。

按杨集选举试点的意图,选举前符合县委要求的原班子成员共有12人,县委规定新选出的镇领导班子成员名额为11人。换句话说,杨集选举若安排得好,晏涛书记可以将符合条件的12个原班子成员中的11个选为新的班子成员,而仅仅落选一个人。晏涛经过努力,几乎全部做到了这一点:一直到人大副主席选举前,没有一个非原班子成员当选新一届镇领导班子。晏涛在一开始就必须考虑谁会是12个符合条件的原班子成员中的被淘汰者,谁会是班子成员公认应该被淘汰者,谁被淘汰出班子成员会阻力最小。一句话,谁被淘汰出新的班子会产生最少不满意而有原班子成员的最大共识,从而可以最为平稳地将杨集选举进行到底。

先来看一看在常规体制下乡镇班子如何淘汰多出的一个人。要将多出的一个人淘汰出去,必须有一个客观的大家都承认的标准,不然这种淘汰就会引起巨大不满和反弹,主持改革的人被改革者所仇恨。构成客观标准的最方便指标一是年龄二是学历。其他诸如政绩、能力等等,都因为难以客观测量而引起争议。杨集的情况是所有12个班子成员都有大专以上学历,剩下的就只有年龄这个客观指标了。无论你能力和自身素质如何,你年龄最大,已超过县乡共识的45岁的退居二线的年龄线,你就应该退下去。来自县委组织部的郭勇也对我们说,在压缩乡镇班子成员时,一般将年龄最大的成员淘汰退居二线。他强调年龄指标使用起来比较容易,也少有争议。年龄最大者从班子中退居二线,不仅争议少,而且很安全、顺利、不破坏传统规则。这是一个客观的指标。

换句话说,若没有杨集选举的试点,而按常规体制运作,雷维斌就是这个应被淘汰的原班子成员。雷自己当然也清楚这一点,因此他更愿意将参加竞选看作一次意外的机会,他若当选了当然好,不能当选也没有失去什么东西。从原班子成员的情况来看,雷维斌也就成为最可以被淘汰者,这与雷的能力无关,也与他和晏涛的关系无关,而仅与其年龄有关。

晏涛当然知道原班子成员中每个人的心态。他在镇党代会召开前和郭勇找每个原班子成员谈话时,要求每一个班子成员预测谁会落选,几乎所有原班子成员都提到雷维斌。这种预测并不是客观判断原班子成员的群众基础,而是认为谁应该落选。应该:这个奇怪的词汇。雷维斌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而作为年轻人的熊炜的群众基础比雷要差得多,夏兰的群众基础也很差。但熊炜和夏兰年轻着,他们有着强烈当选的冲动和欲望。当在第一轮推选前的谈话中熊炜几乎要崩溃地说晏涛最多也只有40%的当选把握时,熊炜明白地向晏涛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感情和期待。晏涛知道这一点,晏涛因此在镇党代会选举镇委委员时,借县委的要求,着重推荐两个实力最弱的原班子成员熊炜和夏兰,终于让他们当选了。

为了保证原班子成员当选,晏涛与县委商量,不惜将人代会一般先选人大主席、副主席的程序改为先选镇长副镇长,再选人大主席、副主席。先选镇长副镇长,就可以让四个副镇长候选人中落选的一位再参加与雷维斌对人大专职副主席的竞争。一般来说,在乡镇一级,副镇长一职比人大专职副主席的职位重要,让在副镇长竞选中落选的原班子成员竞选人大副主席,是一个符合乡镇体制常规的选择。晏涛对这些参加副镇长选举的原班子成员的关心有多么体贴啊!

不巧的是,在副镇长选举中,不是在镇委委员选举中落选的李章雄或詹家茂落选,而是高票当选镇委委员的周树斌落选。周树斌当选镇委委员,就已经成为班子成员,这样,不再经过人大副主席的选举,新的镇领导班子即有11人,达到了县委规定的班子成员数。这种情况下,应安排落选副镇长的周树斌竞选人大专职副主席。不过,乡镇体制的另一个常规是一般不由镇委委员兼任人大专职副主席。或者说,本来预计未当选镇委委员的李章雄或詹家茂落选副镇长后再与雷维斌竞选人大专职副主席的预计落了空,雷维斌意外有了再当人大副主席的机会。因为没有原班子成员来与雷竞争人大专职副主席一职了。

晏涛向县委汇报副镇长选举的情况及新班子成员将达12人时,县委同意了晏涛的汇报。原班子成员中刚好有12个符合条件的人选,选出12个新班子成员,晏涛不正可以实现他一开始就期待的最少阵痛的结果吗?

不,晏涛没有如对其他班子成员那样满腔爱护的热情对待雷维斌,他在安排人大专职副主席的竞选时,不再如过去习惯的那样操控选举过程,由人大代表推选出一个仅仅是陪选的人出来与雷维斌竞争人大专职副主席这个领导班子职务,而是真正实现由人大代表民主推选出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对手出来与雷竞争。雷最后一次失败了。雷终于没能把握杨集选举试点这个意外的机会,因为传统体制的常规让县乡两级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

晏涛对原班子成员中多数人的保护和对雷维斌的抛弃之所以并存不悖,是因为这种做合乎传统乡镇体制的常规,是传统乡镇体制在县乡两级形成的最大共识原则在发挥着作用。这种最大共识导致最少不满意。雷维斌即使落选了,他也不气愤难平。其他人当选了,也并不以为自己得到了多大特别的好处。正因为雷维斌本人的落选预期和落选后不会气愤难平,晏涛将最后的人大专职副主席的选举用于实现由他的另一个目标:提拔非班子成员中最优秀者进入班子,从而摆平原班子成员与非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另文分析了。

以上试图以年龄来说明乡镇体制内部结构中的最少不满意原则。除年龄之外,还可以找到其他的因素来说明之。

四、受环境制度决定原则(制度整体性原则)

所谓受环境制度决定原则,是说一个单兵突进的外来制度必须与仍在起着作用的其他制度协调,由制度整体而不是仅仅由外来的一个制度决定制度中人的行为。

在杨集的选举试点中,“两推一选”书记镇长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方案中有诸多与传统制度不一样的规定,这些不一样的规定为那些在传统制度中缺少机会的人们提供了行动的理由,但是,这些在传统制度中缺少机会的人们仍然受到制度整体的决定,仍然谨小慎微地协调着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童其忠的行动可以说是体现了制度整体性原则发挥作用的典型。

镇委副书记和镇长之间虽然职位排序很接近(镇长在镇领导班子中排序列第二,镇委副书记分列三、四位),但只有镇委书记和镇长是乡镇的领导正职,是由县委重点考虑安排退路的领导干部,而副书记仅是乡镇副职领导干部,是县委非重点考虑安排退路的一般干部,而具有极大的差异。能否由镇委副书记提拔为镇长,是一个沿着行政升迁之路向上走的人的人生关键一步,是一个极大的跨越。

童其忠今年45岁,45岁已经超出了由镇委副书记提拔为镇长的常规年龄界限,童其忠心平气和等着再过几年县委安排到县局作一个一般工作来安度晚年了。他对于自己一生能够上升到镇委副书记已经很知足了。他因此拒绝了2001年陈维忠领头集体辞职的政治冒险。童其忠因为在传统体制常规中有着清晰的命运,而心情宁静,宁静致远,他因此不会如陈维忠那样冲动。

问题是新来的“两推一选”试点方案中,参加书记镇长竞选候选人的条件与传统的常规条件大有不同,决定性的一条是方案明文规定,凡是年龄不超过50周岁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都可以作为候选人参选。45周岁离50周岁还有五年,这五年使童其忠有着足够运筹帷幄的时间。童其忠又刚好有竞选镇长甚至书记的绝好条件,这就是他在杨集工作20多年,是土生土长的杨集人,在杨集的人缘很好,杨集干部群众的评价较高。童其忠有着丰富的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具有担任镇长乃至书记所需要的几乎一切能力和条件。童其忠发现自己一生以为不再会有的机会突然间来到。童其忠宁静的心情被打破,他期待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是万事俱备啊!

万事俱备的童其忠首先构成了对晏涛威胁,晏涛焦虑的相当部分就来自童其忠的优势。晏必须将童排除出去。童因此感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或明或暗的压力,童对他的朋友说这简直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决策,他不得不选择退出。他第一步退出书记竞选,不然他就构成了与晏涛的激烈竞争,这个激烈竞争会深深伤害晏涛这个改革者与被改革者角色兼具者的感情。晏涛还通过县委给童打了招乎。童选上书记了当然好,选不上书记,童的日子还会好过吗?童难道不是希望通过担任乡镇正职来谋得一个更好的将来的退路吗?得罪了县委,既使当上书记,县委会安排一个好的退路吗?

童无奈地退出与晏涛的书记竞选。但他希望把握第二次机会。他在退出书记竞选的申请书中专门加上一句“退出书记竞选,但参加镇长竞选。”晏涛因为童其忠退出书记竞选而长舒一口气,万小平因为童其忠要竞选镇长而备受压力。

童其忠竞选镇长的优势是太明显了,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童的优势。按照“二推一选”的游戏规则,童占尽好处。但是,有人不愿意让童得到这些好处,因为童得到这些好处过于意外,而在任镇长万小平在新规则中的处境令人同情。童在新规则中失败了,他仅仅是没有得到好处,而万在新规则中失败了,他就失去了已经得到的好处。让已经得到的好处再失去掉,对人的心理打击该有多大!晏涛虽然因为童其忠退出书记竞选而感激童,晏涛又希望平衡万小平的压力,晏因此期待童在与万的竞争中是否再高风亮节一次。不仅晏涛这样希望,县委也这样希望。这是传统体制常规下最为完满的结局。虽然“两推一选”是新规则,作为规则可能受益人的童其忠尤其喜欢且拥护这个新规则,但他周边都是些满脑子旧思维的人,这些人仍然在传统规则中寻求平衡:有人通过各种渠道告诉童,是否可以再退一次。

再退一次等于拱手放弃千载难逢的机会,童痛苦啊。我们在与童的接触中感受到了他的这种痛苦。童一再说我一切服从组织安排。童的朋友说童一生中最艰难的决策是这次选举中进退的决策。童无疑是整个杨集选举试点中最痛苦的一个人。他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万小平当选后对童说,童书记,你是我的好大哥。晏涛也感激他。县委也认为童的组织原则性强。但是,童失去了向上升的机会,他在从镇委副书记位置上退下来的时候,他是否会如传统体制常规运作中仅在县局安排一个一般性职务?他能否因为这些选举中的高度自律表现而被县委安排到一个本来只是书记镇长才应该安排的重要位置上去?

按一般规则,县委不可能将童在退下来时按书记镇长退下来的规格进行安排。但是,童若坚持自己竞选书记镇长的行动,他即使选上书记镇长,县委就一定会在将来按书记镇长的规格安排童退下来的待遇吗?若竞选下上,事情不是更加麻烦吗?童担心本来已经得到的,也可能在选举中失去。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童退出书记镇长的竞选是理性的,因为传统乡镇体制常规认为童竞选书记镇长具有不正义性,这种不正义地竞选当上书记镇长会被县委在后来的安排中不予考虑。而且选举本身仍然是有风险的。

换句话说,童的行为仅从“两推一选”的制度安排是难以理解的,但从“两推一选”制度是在传统体制中运行这一背景来看,又是完全合理的。

在“两推一选”尤其是在最后镇长竞选中,县委明显偏袒万小平时,陈维忠不仅不上访,而且很快就理解了县委的行动,就阻止了自己的震惊,就重建了与万小平的关系,其原因就是陈清楚“两推一选”只是一次乡镇体制常规的意外,意外之后,乡镇常规体制会仍然有力地运行下去。陈从辞职风波中吸取了从政的经验,变得成熟起来。成熟是指按照乡镇体制的常规出牌。成熟的人应该得到好处。我们在杨集选举试点结束一个月后再到杨集调查,就已经有了提拔陈维忠到另一个镇当镇长的消息。这是一个县乡体制常规有力运作的及时的消息。

转贴于 五、选择权越小自主性越低原则(选择权与自主性相匹配原则)

一个人所面临的选择机会越多,就越是具有选择的自主性,也就越是可以保持自己的选择个性。具体到杨集选举试点,缺少在体制外就业机会的竞争者更为关注竞选的可能结果。竞选的可能结果有二,一是落选,但仍然是乡镇公务员,在乡镇体制内就业。二是当选甚至在更高位置上当选。原班子成员的落选是他们福利的净损失,但他们仍然可以从体制内获得就业的好处;在更高位置当选则是他们福利的净收益。因为缺少其它获得福利的机会,原镇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强烈的抓住机会行动的动机,但因为行动受到环境制度的制约,这些行动者的实际行动会十分谨慎,而不超出一定界限,以免行动失败使本来在体制内可以获得的就业也不能再有。

换句话说,在杨集选举试点中,一方面参加竞选的原镇委领导班子成员因为缺乏在体制外选择就业的机会,而更加渴望从竞选中获得升迁这个净福利或避免落选这个福利的净损失。另一方面,也因为原领导班子成员缺乏在体制外选择就业的机会,而更加不敢于在竞选中不顾乡镇体制常规,仅凭借选举方案中有利于自己的制度作破斧沉舟的一击,而会为自己留下继续呆在体制内的空间。简单地说,镇班子成员因为缺少在体制外选择就业的机会,而具有强烈抓住于已有利规则的动机,却少有真正去抓住于己有利规则的胆量,更不用说行动。

尽管有各种传闻,几乎所有观察者都承认,杨集选举试点进行得相当有序。郭勇和晏涛一再在各种场合宣讲不能有任何贿选行为,一旦发现贿选,不仅取消参选资格,而且会作更为严厉的处理比如开除公职或党籍。晏涛为了防止镇长举中出现贿选以及其它拉票行为,在选举前十天,每天将几个主要竞选当事人召集在一起开会,有事没事也要坐到晚上十一点以后,从而使竞争当事人没有拉票活动的机会。在杨集选举中,没有人公开站出来为难县委工作组,为难作为主持人的镇委书记晏涛,有的只是各位参加竞选的原班子成员个人性地反复向郭勇和晏涛诉说自己的特殊境况。杨集选举不是向下动员选民而是向上活动领导,这是杨集选举有序进行的一个重要特点。不仅如此,在杨集镇党委委员选举和镇长副镇长选举中,县委有意识不公平的引导,比如在镇委委员选举中,强调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在镇长选举中明显袒护原镇长万小平等,虽然引起了利益受损者的不快,利益受到损害者并没有因此产生激烈情绪,而是默认了这些行为。杨集选举中,也很少有参加竞选的原班子成员利用贿选与一般竞选界限不清的边界来公开拉票活动(这些拉票活动与贿选有本质区别,无论是郭勇还是晏涛,事实上无法将一般性的公开拉票称作贿选,这也是他们自己承认的)。在整个杨集选举中,参加竞选的原班子成员尽管每个人都希望从这次选举中获得福利,起码不让己有的福利受到损害,而有各种各样或多或少的活动,但没有一个原班子成员采用了激烈的方式去活动,也没有一个原班子成员将试点方案中于己有利的方面充分展开,即使雷维斌这个选举中受损害最大的原班子成员也没有公开指责晏涛在年龄上对自己的不公平(如前已述,试点方案允许50岁以内的人参加竞选,而雷才47岁),而仅仅是在我们面前抱怨晏涛偏袒年轻人。

从理论上分析,在体制外缺乏就业机会的人,在乡镇选举中的第一要务是仍然保留在体制内的就业,不至于因为贿选等激烈参选导致开除党籍甚至公职的处分,这个机会成本实在太大。在保证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下,缺乏在体制外就业机会的竞争者会更急于把握竞选的机会,来获得选举产生的净福利。因此,这些体制内的缺乏体制外就业机会的人,是一群动机很强却胆子很少的人,是一群想法很多却行动很少的人。杨集选举正是如此。

杨集选举如此,并不代表其它乡镇选举也会如此。构成以上杨集选举有序进行的两个前提,一是体制内的原班子成员普遍缺乏在体制外就业的机会,他们不敢于越出乡镇体制的常规,来充分利用新规则中于己有利的方面展开竞争;二是体制外的竞争者没有参与进来。若杨集选举没有以上两个前提,杨集选举还会有序进行吗?郭勇和晏涛还有能力控制住杨集选举吗?

如果体制内的原班子成员中的一些人可以在体制外容易地获得就业,他们当然会充分利用选举试点的新规则来为自己获得选举的净福利而努力。他们会如村委会选举中通常出现的利用规则指责乡镇违法,指出选举某个环节违法,指责领导意图干扰选举等等。他们还会放手发动竞争,会利用一般竞选与贿选之间模糊不清的界限来广泛拉票从而服务于自己当选的目的。他们更倾向于去实践新规则,利用新规则去动员选民,让新规则服务于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向领导申述自己独特的遭遇。他们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在体制内获得升迁的机会,他们认为,与其在一个不重要的体制内职位上长期呆着,不如放手一搏,即便失败,也能够在体制外找到就业机会。因此,这些在体制外容易获得就业机会的竞争者是一群敢于行动的人,是一群愿意大胆利用机会置传统体制常规于尴尬处境的人。在这种容易获得体制外就业机会的地区进行乡镇选举,旧规则就更加容易被抛弃,新规则就更加容易引入并生长起来。

另一个如果是杨集选举中一开始即有非体制的成员进入到竞争中来,情况也会大不相同,非体制成员参加乡镇选举,他们当选就获得了极大的净福利,失败了福利也没有损失。他们当然会利用所有新规则中于己有利的方面来谋取当选,他们甚至会利用旧规则中于己有利的方面。体制外的竞争者利用一切机会来寻求当选,必然造成体制内规则的失效。晏涛可以在选举前将参加选举的体制内成员召集在一起每天开会到晚上11时,他却不能控制体制外的竞选者。他因此也应不再可能控制体制内的竞争者。如杨集目前一样有序的乡镇选举也就不再可能。体制内外不同竞争者的竞争,很快便将传统乡镇体制常规冲击得七零八落,再想恢复常规的努力就会相当艰难,新规则因此也就生长起来,新的乡镇体制常规迟早也会到来。

杨集选举试点是在一个中部地区进行的,具有特定民众基础的选举。中部地区乡镇体制内的官员普遍缺乏在体制外获得就业的机会,没有人或极少有人敢于冒着被清除体制的风险。杨集选举中之所以缺乏激烈的把握选举机会的竞争,原因即在于此。杨集选举又是在湖北荆门这类所谓“缺乏分层与缺失记忆”乡村进行的选举,体制外的具有竞争乡镇领导职位的高大威猛的精英人物太少,从而不能在新规则到来时把握住机会。杨集选举因此成为一些缺乏在体制外就业机会者的体制内成员之间的竞争,正是这种背景塑成了杨集选举的前述面貌。

主要参考文献:

孔飞力:《叫魂》,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三联书店2001年版。

徐勇主编:《杨集实验:两推一选书记镇长》,西北大学出版社即出。

第2篇

根据《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和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关于做好2011年全市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赣市人社字〔2011〕198号)精神,以及县委《关于建立“一述双评三争创”考核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全发〔2011〕14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县2011年科级领导班子、科级干部、干部职工“一述双评三争创”年度考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时间

2011年12月28日—2012年1月10日。具体考核时间由县委考核组与各单位商定。

二、考核对象

1.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由县委考核组组织实施考核,二级单位科级干部的考核纳入主管部门统一进行。换届待安排人员,到原单位考核。

2.一般干部职工的考核。由主管部门参照科级干部的考核办法组织实施。民主评议可同科级干部的评议一并进行。

3.借用、抽调人员的考核。工作满半年以上的,参加现单位年度考核;不到半年的回原单位参加年度考核。

4.事假、病假人员的考核。请事假、病假半年以上的,按规定不进行考核,县委考核组适当进行了解。不进行考核或参加年度考核不定等次的,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三、考核内容

1.科级领导班子考核内容。主要考核领导班子在2011年度发挥职能作用、完成目标任务等情况,重点考核贯彻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创造力,根据本部门单位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职推进各项工作情况和成效,以及群众的认可度。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建设、工作实绩、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2.科级干部、一般干部职工考核内容。主要考核科级干部、一般干部职工2011年履行岗位职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工作任务等情况,重点考核德能勤绩廉方面的现实表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四、考核程序

1.撰写述职报告

撰写2011年领导班子工作总结,3000字以内;干部职工撰写述德述职述廉报告,1500字以内。

2.召开述职会议

参加述职会议人员:(1)乡镇机关为全体干部职工、事业站所负责人、村(居)“两委”负责人及20—30名的乡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对象;(2)县直各单位为全体干部职工、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部分服务对象代表。

述职会议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主要有三项议程:

(1)带队县领导或考核组组长作考核动员讲话。

(2)科级干部进行口头述职(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其他干部由考核组视情况决定是否口头述职。

未进行口头述职的干部职工必须进行书面述职。述职后,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述职材料(各2份)交考核组,由考核组统一交县委组织部。

(3)参会人员对部门单位领导班子、科级干部、一般干部职工进行民主评议。

述职会议结束后,每个单位推荐1名群众满意干部。

3.进行个别谈话。谈话范围一般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其他干部,谈话人员控制在15人以内(单位人数较多的可视情适当增加)。谈话时,重点了解领导班子建设情况以及表现较优秀、较差的科级干部情况。谈话时,可采取口头或投票推荐方式,推选优秀等次人员。

一般干部职工民主评议同科级干部评议一并进行的,考核组成员在评议情况汇总表签署姓名后,及时将评议结果反馈到单位。

4.媒体述职。单位负责人代表领导班子在有线电视台进行述职述廉,限制在5分钟。述职时间为2012年1月4日至13日,具体时间由县电视台安排(附2:参加媒体述职单位及述职人员名单)。

五、考核等次评定、反馈及结果应用

1.评定考核等次。量化评议结果,撰写综合考核报告和科级干部年度考核材料,初评考核等次,填写《县科级干部“一述双评三争创”年度考核表》。领导班子考核结果分为好、较好、一般和差四个等次,科级干部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等次的确定,以《县2011年度一级单位政绩考评意见》为准。

一般干部职工的考核等次评定,由各单位考核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报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核。

2.掌握考核优秀率。科级干部优秀人数控制在本考核组参加考核科级干部总人数的25%以内。

3.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等次确定后,由考核组向考核单位反馈考核情况。反馈的内容主要是单位班子或科级干部民主评议的结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4.遴选群众满意干部。每个组选出表现优秀的5名科级干部、10名一般干部,作为群众满意干部初步人选。《群众满意干部推荐表》由单位填写,考核组签署意见,县委审定。

5.考核结果运用。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干部职工,当年给予嘉奖,享受一次性奖金800元;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享受一次性奖金1500元。一次性奖励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六、相关材料领取和报送要求

1.各乡(镇、场、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于2011年12月28日前,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到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取《科级干部“一述双评三争创”年度考核登记表》、《公务员年度考核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表》、《年度考核汇总表》、《2012年度考核手册》。并交考核表格、考核手册等材料费用15元/份。

科级干部年度考核使用《科级干部“一述双评三争创”年度考核登记表》,其他非科级干部的公务员使用《公务员年度考核表》。

2.各乡(镇、场、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不含科级干部)的《公务员年度考核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表》、《年度考核汇总表》,按干部管理权限于2012年1月20日前按干部管理权限报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备案。

3.各单位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待全县考核结果通知下发后,填报《年度考核奖励审批表》,按干部管理权限报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七、考核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场、公司)、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一述双评三争创”年度考核工作,要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由单位领导成员、部分相关股室负责人和一般干部代表组成。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对待考核,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思想稳定,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第3篇

一、做到干为重,扎实做好各项国土工作

一年来,全系统干部职工在局党组和局班子的带领下,凝心聚力、积极进取、务实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科学发展得到有效保障。全县建设用地上报审批9个批次,报批土地2621.89亩,用地难的问题基本得到破解;土地出让总价款超过3.988亿元,有力保障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征收土地18宗,面积2887.7亩,发放征地补偿款超6310万元,按时发放失地农民证,保证了我县重点项目的施工进度,进一步维护了农民权益。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利用1856.87亩存量土地抵押贷款4.83亿元,为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是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严格落实了耕地保护责任制,全县耕地保有量落实了规划目标,确保了全县耕地质量不降低,数量不减少。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坚持土地开发和整理项目“两手抓”,大力实施土地开发项目,申报土地开发项目3个,建设规模超7千亩,其中乡村等7个乡镇10个村小块土地开发项目已验收报部备案,新增耕地面积405亩;乡村等3个乡镇7个村项目已立项,预计可新增耕地891亩;20000亩项目完成清山工作5000亩;加快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万亩,投入规模3044万元,完成工作量90%。2010年增减挂钩项目市局已组织专家验收,并通过,面积600多亩,待省厅复核;2011年项目待2012年项目批复后,捆绑实施;2012年试点项目总建设规模4705.67亩,其中拆旧区2422.76亩,建新区2282.91亩,目前已全部通过省厅立项评审,批复了、、三个项目区,面积1500多亩。

三是执法工作得到不断加强。我县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经过整改,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比例由12%降为3%,不计入问责。并在2012年12月28日召开全国国土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电视电话会议后,及时召开了局务会和国土干部会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项部署,争取了早部署、早谋划、早落实。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初步建立,依法管地、依法用地意识进一步加强,土地违法违规形势逐步好转,违法用地案件逐步下降。

四是专项工作得到深入推进。我们一直坚持在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凝心聚力、扎实有序推进专项业务工作。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所有权外业调查工作全部完成,共调查面积310039.85公顷,进度并列全市第一。目前已完成宗地统一编码、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审核结果公告等工作,省质监站也已进行检测,现正在进行内业资料整理、土地权属审核和登记发证等工作;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我县已列为全市首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县,下达试点规模610亩,已完成项目设计专项规划和实施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经省厅专家组评审,目前正在认真配合做好地类变更、项目区土地勘测定界等基础工作;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稳步开展。已基本完成数据库建设、乡村两级责任书签订、基本农田标志牌选址等工作,正按要求申请市局进行初验;认真服务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争取市政府下达了农村土坯房改造专项用地计划538亩,地灾避灾指标53.15亩,农民建房审批60亩,多渠道保障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用地需求。同时利用274亩存量建设用地向银行抵押贷款1.5亿元用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以保障全县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

二、做到和为贵,着力建设和谐共事班子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局党组十分重视领导班子团结,积极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班子的团结,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打造“五好”班子集体。

一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局党组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坚持在每周二上午召开碰头会,互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增进理解,形成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局党组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关注的热点、难点都是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程序,召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进行充分讨论研究,作出决定决策,予以解决处理。如重要业务工作、干部推荐、人事调整任用、工作方案制定、重大开支、工程管理等事项都是通过会议确定,不搞临时动议,不搞个人说了算,有效地避免了工作中的矛盾,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在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下,局党组注意发扬班子成员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根据班子成员的专长和特点,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个人,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事实表明,我局整个班子是团结、协调、高效、务实、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集体。

三、做到廉为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局党组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国土资源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直大力提倡、认真践行清正廉洁的理念,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确保权力不受腐蚀,努力锻造一支廉洁高效的一流班子和干部队伍。一年来,局党组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规范管理国土队伍。为构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继续创新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党组会议等制度》、《印章管理制度》、《效能问责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19项制度和《公开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工作规程》等近23项工作规程,涵盖了国土资源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又有效杜绝了管理漏洞。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始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不放松,深入开展“作风集中整治”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力量,全面推行定岗定责定人,全面规范业务办理流程,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了覆盖全系统机关、股室、以及所有岗位的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强化了纪检督查工作职能,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营性土地出让、土地使用权交易和土地办证发证等进行效能和廉政监督,组织相关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业务工作进行抽查,并发出整改通知书。促使廉政工作走上了制度化、常态化、人文化轨道,全系统呈现“政风行风评议名次上升,违法违纪案件没有”的良好态势。

三是推进重要业务联审。针对土地登记发证和抵押、土地二次交易、土地价款收缴、违法用地处理、闲置土地查处等重要业务办理中可能存在的工作脱节和管理漏洞,实行了联审制度,明确了窗口办、执法大队、地籍股、土地交易所、法规监察股、土地利用股、纪检监察室七个股室的联审职责和分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成立个案调查小组。对在土地报批、交易、登记办证、批后监管、违法用地查处、历史遗留问题等可能存在的复杂情况,有针对性地成立个案调查小组,负责对个案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个案小组一般由相关分管领导牵头(或由其他班子成员交叉牵头),从相关股室抽调人员组成。重大个案的调查小组成员由局务会研究决定。个案小组对调查情况的真实性及处理建议的合法性负责,形成书面报告,并由小组全体成员签名后,提交局务会讨论通过。一年来,通过成立个案小组依法依规处理的重要业务问题共16个,大家普遍感到个案小组的成立,既整合了力量,做到联合把关,又分散了矛盾和风险,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效办法。

五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一是坚持每半月召开一次干部职工学习会,向干部职工培训国土业务、工作规程、规章制度等知识,真正让干部职工会有所学,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二是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干部职工会议,要求干部职工之间多开展谈心活动,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并遵守廉政规定,做到廉洁自律;三是为检验各基层所、业务股室的工作情况,今年元月份组织了11个小组对基层所、业务股室2012年工作情况进行了年终考核,并进行评先评优和表彰,通过比成绩、比业务、比能力,充分提高各基层所、业务股室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四是做好关心关爱干部职工的文章。对工作突出、德才兼备的干部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对家庭条件困难的干部在经济上给予照顾,多一些人文关怀,让干部职工在紧张工作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恢复了机关食堂,建立了食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走访慰问制度,对住房困难职工帮助落实廉租住房,认真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第4篇

一、积极开展面对面交流谈心,切实做到了沟通思想、增进团结、共同提高。

为将这次谈心活动搞的扎实有效,在谈心环节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上,我们细化了谈心内容,安排了谈心时间,印发了谈心表格(110份),认真听取意见(要求每人谈3—5人次),诚心诚意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对象不仅限于班子成员之间与党员干部之间相互谈心,还扩大到了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和群众。谈心活动做到了“四结合,四促进”,即:谈心活动与深化思想认识相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与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与整改提高相结合。“四促进”,即:通过谈心,促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促进思想作风进一步改进、促进领导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人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机关人员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联系县情,积极讨论,交流心得。

通过深入开展交流谈心,县人大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实现了“五个进一步”,即:通过开展谈心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党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了班子成员和党员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争先创优的自觉性,进一步掌握了党员的思想动态和了解了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谈心,机关党员干部之间增进了了解、消除了顾虑、统一了认识、改进了工作作风,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组织召开“三个”民主生活会,切实找准了存在问题。

召开民主生活会,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重要步骤。县人大高度重视,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交流谈心活动的基础上,于5月30日上午、6月1日下午和6月4日上午分别召开了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县人大机关科级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县人大机关党员民主生活会“三个会议”。

会前,机关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确定会议主题为“推进人大工作,促进××发展”,提出了要达到大局意识有新增强、监督工作有新成效、代表工作有新起色、自身建设有新加强的“四新”目标,要求查找问题要在“准”字上下功夫、析原因要在“深”字上下功夫、提出整改措施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具体做到“三查三对照”,即一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看是否牢固树立了“四个观念”(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和群众观念);二要对照人大工作的实际情况,看是否做到了“四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否有利于促进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三要对照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看是否实现了“四个改进”(是否加强了理论学习、改进了学风,是否严肃了组织纪律、改进了会风,是否提高了服务水平、改进了工作,是否突出了实践特色、改进了作风)。大家紧扣机关学习实践活动主题,紧密联系自己思想和工作实际精心准备发言稿,保证了“三个”民主生活会的顺利召开。会上,上至领导干部,下到普通党员,对个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深刻反思在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都能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寻找差距、推动工作的角度出发,积极认真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自我批评中,每名党员干部都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客观地评价自己,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观念、廉洁自律和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等方面查找了原因,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分析根源。在相互批评中,大家本着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和团结友爱的原则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对党、对同志、对人大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诚恳地为对方指出了存在主要问题和不足,谈到了实处,说到了深处,点到了痛处。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能虚心接受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大家就人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达成了共识。会后,机关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了民主生活情况报告,及时通报了专题民主生活会议情况和查找梳理出的突出问题,迅速制定了班子和个人的具体整改措施。(经梳理汇综,党组民主生活会共收集大家对常委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议4条、党组存在5个方面主要问题、党组成员存在4个方面主要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措施3大条。机关民主生活会共收集机关党支部存在3方面主要问题、班子成员4方面主要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措施3大条。)

通过开展“三个”民主生活会,机关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党性,增进了党组和机关党支部同志们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党组和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三、认真撰写“两个”分析检查报告,切实制定了科学合理化的整改措施。

在开展问卷调查、深入调查研究、召开“三个”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讨论后,由机关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起草了县人大常委会和县人大机关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认真回顾了十六大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和人大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人大工作的成效和体会,深入查摆和找准了人大工作在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制度机制、领导能力、发扬民主、改善民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了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科学制定出了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和人大机关实践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加强班子建设的具体措施。

四、广泛开展评审评议,切实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两个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我们以文件形式制定印发了评议工作方案。机关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两个报告进行了多次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全面修改和完善,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科级领导班子会议进行了评审。从6月5日至15日,我们以座谈征求意见的形式,对两个报告进行了评议和修改完善。一是召开了县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的分析检查报告评议大会,并邀请县委督导组成员和人大机关退休老干部参加,坚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简便易行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大会评议,共发放评议表38份,收回38份。二是召开部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乡镇人大主席座谈会,进行了评议,共发放评议表26份,收回26份。三是召开了部分市、县代表座谈会,进行评议,共发放评议表21份,收回21份。从而确保了参加评议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深度和广度上为评议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体现了学习实践活动评议环节的系统性、规范性和严肃性。

第5篇

一、加强思想建设,领导班子“一线指挥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局领导班子由5名成员组成。局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干事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注重自身的

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认真学习审计业务知识,努力提高领导本局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己任,以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审计工作之中。坚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高质量地开好每年不少于1次的民主生活会。凡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都落实了对“三重一大”事项须经党组成员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的规定,严格按照各项组织程序和规章制度办事,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在职责履行上分工不分家,积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其位,谋其正,思其职,尽其责,坚强领导,理性思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上有新的成就。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贵武同志因年龄到杠改任调研员后,积极协助新任局长的工作,不计得失,不讲价钱,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现任党组书记、局长卢佳林同志到任后,刻苦钻研审计业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加班加点,勤奋工作,被机关人员称为“我们的好带头人”。

二、注重队伍建设,为首府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作用明显发挥。

审计工作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和形象良好的审计队伍,我们把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引导审计干部积极开展学政治理论、学业务技能、学科学文化、学实践与管理的活动,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勇于创新”的奋发进取精神,按照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广泛深入地开展“守法、文明、诚信”活动,倡导自觉履职尽责,树立法律与公德意识,自觉养成讲道德、讲秩序、讲文明的行为习惯;倡导在社会做一名守法公民,在单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在家庭中做一名模范成员;倡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廉洁从审意识、以人为本意识。坚持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坚持自身行业的文明执法,始终围绕“擦亮服务窗口,争创文明行业”这—主题,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切实在提高各项工作的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出实招、求实效。坚持廉政勤政,我们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二条生命线,为廉洁从审提供可靠的组织纪律保证,相继制定了《审计组廉政纪律公示制度》、《科级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廉政建设审计组长负责制》、《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度》、《审计纪律监督卡反馈制度》、《礼品上缴登记制度》、审计组长执行审计廉政纪律报告制度》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捐赠活动。近年来,为清水河县、武川县的贫困乡镇村投入扶贫资金15万元,为土左旗把什乡民族小学捐赠桌椅20套,清水河县暖泉村委会捐赠桌椅、沙发10套(件),号召全局党员干部职工为灾区、红十字会、捐款3200元,捐献衣物1485套(件),在与土左旗察素旗镇水泥厂社区的“访民情、解民难”活动中捐献款物3000元,与锡林南路电前居委会的结对共建活动中,资助电脑、打印机款8000元,慰问贫困户和贫困党员款7000元,特别是在这次5·12地震发生后,局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积极为灾区捐款18820元、交纳“特殊党费”35500元。

我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十分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牢固确立“文明树形象,文明出效益、文明促繁荣”的全新观念,按照市文明办《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实施意见》,切实夯实文明创建的基础,努力建设“学习型”、“道德型”、“文化型”、“服务型”的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建设“法治、诚信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适合审计工作特点、行业条件的规范化服务标准和具体可行的措施,广泛开展诚信单位、诚信行业争创评比活动,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首府环境献计献策,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大力推进首府文化事业发展发挥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快审计转型,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新的提高。

去年以来,局党组按照上级要求加快审计转型步伐,认真践行审计厅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在全局上下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使全局人员的审计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家自觉围绕中心,强化服务树形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在抓好审计监督的同时,建立了全新的服务机制,努力提高参与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第6篇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良好环境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人格化的审计工作,涉及到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层次高、敏感性强、磨擦力大,工作难度和阻力不但来自领导干部本人,有时甚至发生在高层领导内部,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审计机关和领导班子要形成了统一认识--要以宣传铺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任期审计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健康的开展。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机遇广泛宣传开展任期审计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关审计事项,争取各界理解支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注意把握好两个环节。

1、抓住各种机会多请示,勤汇报,争取领导有效支持,增强审计后盾。首先,印发《两办暂行规定》小册子,直接呈送五套班了,供领导参阅,并向领导具体解释重要条款规定,增强领导干部对任期审计的理性认识。二是定期汇报和信息反馈。利用半年、全年工作总结,同级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阶段任期经济审计情况等综合性材料,定期向领导反馈汇报任期审计开展情况,使五套班子了解和掌握审计动态。三是采取见缝插针,迂回战术向领导汇报宣传。我们利用领导交办事项审计情况反馈或重大审计事项审计情况汇报等机会,见缝插针汇报任期审计发现问题、案件线索,或遇到困难,以引起领导重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范文中心:/如20*年对残联理事会董事长任期审计中,一个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不显眼的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父子兼任同一单位财务工作,涉嫌贪污公款的案例"借题发挥"作宣讲,增强领导对任网期审计的感性认识,引起高度重视支持,促使有关部门提前介入、联合办案,迅速打开了审计局面。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为任期审计健康发展铺奠路基,提供了坚强审计后盾。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一是借助舆论与媒介作用,通过《霞浦报》分期全文刊登《两个暂行规定》,同时利用政府政务公开栏,分期分批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对象等内容进行公开,向社会广泛宣传。二是以县委办名义转发霞浦县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五家关于做好科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审计通知,下发到全县科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副科级企业单位,使审计对象和部门单位进一步明确审计内容与要求。三是举办了科级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审计法规知识讲座。四是利用召开领导干部审计进点述职报告会机会,向审计对象及班子成员,财务等机关人员,专题宣讲开展任期责任审计的目的意义,任期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联系与区别、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要求、法律责任等,进一步加深被审单位对有关任期审计工作了解,提高了认识,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我局的大力宣传下,我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得到广大审计对象的支持和配合,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赢得了良好的审计环境。

二、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审计任务。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具有政策性、要求高、任务集中、时间紧、任期跨度长、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联度高等特点,针对审计资源相对不足难以应对的矛盾,要采取二结合一统一措施,调动一切力量,整合各种审计资源,形成合力,保质保量完成审计任务,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事项,为领导决策服务。

1、手工操作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缓解审计时间压力。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为审计工作提供辅助支持。一是建立科局级领导干部审计台帐。按照财政预算级次进行分类,将政府各部门、各乡镇、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情况相关信息、审计信息等资料输入电脑建立领导干部任期档案,做到应审单位、对象情况明,已实施审计情况及存在问题情况清晰,为审计人员做好审前准备工作打下基础,从而减少查阅资料时间。二是利用计算机当秘书,审计组审计工作底稿直接一次输入计算机存入档案,多次利用,直接生成审计报告,达到审计资料美观整洁,减少人工操作书写耗时劳作,节省无效劳动,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进而增大了审计组审计空间。

2、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缓解任期审计工作量,进而保证适时完成任务。领导干部任期一般三至五年,长的达十几年。为了缓解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的矛盾,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等常规审计相结合。一是充分利用以往的审计成果,直接从电脑审计文件库中调出已发出的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摘录所需材料,生成工作底稿,减少了所需审计的年份,从而节约了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审计时间资源,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年度常规审计计划实施期中审计,减少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效。在每年自定的审计项目计划任务时,将所辖审计对象情况按年龄、岗位、任职情况等干部静态管理信息划分成:即将退职、同一岗位任期较长、政绩突出三种类型,实行动态管理审计,在年度审计计划中有目的预先安排常规审计项目,优先组织实施,一旦接受组织部门的任期经济审计委托通知,即可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任务。如20*年乡镇换届,在组织部门一次就成批量委托的26名乡镇书记、乡镇长、县直机关科局长的审计任务中,有14人次已在我们预先实施的年度常规计划中,从而为我们实施任期审计赢得宝贵时间,取得主动权,缓解一次集中委托所带来工作量大、人力少、时间紧的矛盾,保证了任期审计工作忙而不乱,有序开展,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得到组织部门高度赞扬。

3、统一调配审计力量。由于人事工作的保密性和敏感性,组织部门委托的任期审计项目往往集中成批量,时间紧、工作量大,审计机关力量明显不足,反差大。为化解审计力量不足矛盾,审计机关应实行全局一盘棋,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调配,形成整体合力。一是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深入一线协调各方关系,为审计人员排忧解难,保证审计人员有足够宽裕审计时间。同时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重大项目亲自参与审计。二是突破行业与股室职能分工,统一调配审计干部,能够上一线干部都要到一线,确保一线审计力量,三是合理安排审计任务。即一是根据委托的项目重要性原则,优先安排审计骨干,组成审计组,确保委托预期目的的实现;二是统筹兼顾原则,即对一般性委托项目,根据各审计对象任职时间长短,已审计情况和审计资金量情况、项目难易程度,统筹兼顾合理搭配安排审计任务,确保各审计组工作量相对平衡和工作进度平衡。实现在预期的时限内共同完成审计任务。

三、严格把关,防患审计风险

任期审计作为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较常规审计而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更具挑战性和风险性,为防患审计风险,审计机关应组织全体审计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两办"的"两个暂行规定"以及审计署颁布的"实施细则",认真执行审计准则,严格审计执法,从审计源头上控制风险,针对关键或薄弱环节,着重把好"四关"。

1、把好审计程序关,堵住简化程序造成的违法运作。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是控制审计执法风险中心环节。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最容易被审计组所忽视,采取简单做法替代。如:审计通知书,边制发边进点审计,没有达到规定时限介入审计;征求审计结果报告意见通知,按工作需要要求对方回函,而不是按审计程序规定时限等,造成违规操作。严把审计程序关口,加强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督查,要求每个审计组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审计。遇有特殊情况,在符合程序规定前提下与被审计对象和部门单位具体协商取得被审对象支持配合,赢得审计时空。

2、把好制定审计方案和实施审计关。审计方案是落实和实现审计目标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到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果。是审计人员组织实施审计"纲",把好审计方案制定关和实施审计关,是规避审计质量风险核心环节。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实施分级管理,即分管领导、审计组长、审计员三级质量负责制,严格把关,做到四查四看:一查是否进行必要的审前调查,看制定的审计方案内容是否符合"准则"要求;二查方案审计重点是否突出,看审计时间与人员分工是否符合局总体安排或审计目标要求;三查是否依照审计方案或依法调整的方案组织实施,看是否依法收集和编制审计取证记录;四查审计工作底稿是否符合审计准则要求,看审计目标是否全面实现。

3、把好经济责任认定和综合评价关。经济责任界定和评价是领导任期经济责任的核心内容,是县委组织部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最关注、最敏感的事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之一。把好经济责任界定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范文中心:/和综合评价关是控制审计评价风险重要环节,为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服务。审计机关应坚持合法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历史性原则。谨慎恰当评价,防范风险,才能取得组织部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认同。

(1)坚持合法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准确把握尺度实事求是,公正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以事实为基础、法规为准绳,即严格依据"审办发*号"文的相关条款规定对审计查出违规违纪或损失浪费问题无特殊情况都应作出主管责任或直接责任界定;客观性即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量化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如会计人员素质低、技术差错或人为因素,前者则披露不界定责任;同时考虑背景分清是否属于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法律法规滞后性问题,作出客观、实事求是恰当界定。如接待费,依据财政部文件规定标准为单位公务费支出2%,对保工资保运转的科级单位,每年可支配的接待费总额微不足道,实际支出虽然突破法规规定,只要审计组在审计过程未发现有虚假支出,其审计风险率较低的情况下,不予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充分体现客观性原则,做到宽严相济。

(2)以合法、全面、客观、历史为原则,做好任期经济责任综合评价,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紧密围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载体列示的经济运行指标,审什么、评什么,特别注意有的指标虽然是经济指标,但依靠审计手段无法核实或由于有效审计时间限制,没有核实的经济指标不予评价,如工农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不能照搬述职报告或被审单位工作总结,否则,就会引发审计评价质量风险。二是把握合法性原则,认真考核领导干部任期内取得的各项经济指标,是否依法取得,有无寅吃卯粮,以牺牲环境、土地资源为代价等,如财政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规模产生的经济效益等,要以合法性为前提,认真把关谨慎评价。三是把握全面,客观、历史原则。在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评价中不但要从定量上考虑--即"操作规程"例举的违纪违规资金比率,还要从历史角度、客观的原则,在违纪违规的构成上作定性考量,这对保工资保运转"吃饭财政"县、乡一级政府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尤其重要,为了"吃饭",历任以来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维持过日子,在违纪资金总额中占有一定比例,并已作了责任认定,收支合法性评价应从定性上对所挪用挤占专项资金性质作进一步考量,看是属于救灾怃恤、防洪抗旱、疫病防治等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应急救助资金还是乡村统筹资金等一般性专项资金,若属一般专项资金,则按所占比例在考察中适度予以放宽或剔除,客观、历史地作出评价。

4、把好廉政关,俗话说"病从口入,病从手触"。审计干部在执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中若不廉洁从审,一方面直接影响审计结果报告客观公正性,增大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影响社会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正确判断力,产生异议,损害审计机关形象。宜采取三条措施严格把关,严肃监督。一是严格执行审前公示制度和审计干部廉政征询反馈制度。首先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时,随带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名义制作的"审前公示"在被审计单位所在地的明显位置张贴,公开审计人员名单、审计人员应遵守的7项廉政纪律,纪检、监察、审计三部门接受社会举报的电话号码,公开接受社会对审计组廉政情况的监督,其次是向被审计单位发放"审计人员廉政征徇表"。审计实施结束后由被审单位对审计人员遵守纪律情况出具意见直接寄达审计局纪检组。二是利用由联席会议主持召开的有被审单位班子成员、中层领导干部、财会人员参加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述职报告会机会,局分管领导再次重申审计组在审计过程在要严格遵守廉政纪律,并要求被审计对象(单位和领导者)支持关心理解审计组廉政工作,并真诚欢迎参会人员共同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人员也对审计组和被审单位廉政工作提出希望,为审计组营造廉政从审的氛围。三是廉政监督关口前移。首先局班子成员不定期深入审计现场,一方面了解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和协调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走访审计对象征询审计组廉政工作情况,进行事中监督;其次执行审计廉政工作回访制度,由局纪检组在审计任务结束后定期进行审计回访,一方面监督审计决定、意见的执行,另一方面再次征询审计组廉政从审情况,强化了审计组廉政监督。

四、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整体作用是搞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保证。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审计自身力量是难以胜任的,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注意发挥组织、纪检、监察、人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整体作用,变审计一家独轮转动为多轮共同驱动。一是共同组织主持召开被审计对象个人述职报告会,听取领导干部任期履职情况报告,会议期间,各部门从自身职责角度强调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工作必要性或目的意义,对审计组审计工作和被审计部门单位及领导者如何支持审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方面为审计组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变单一审计部门具体承担的审计行为为联席会议成员集体行动,增强了感召力。另一方面共同听取述职报告增强述职报告的公开性,克服了领导者个人独自向审计组提交报告隐藏性可能产生不良缺陷,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政绩虽然会点滴不漏全盘说出,但在有众多人员,众多不同部门领导参加会议上是会有所收敛,不敢毫不遮掩夸大其词,扩展了所在单位干部职工参与监督的渠道。述职报告会同时增大了述职内容的可信度,为审计组铺奠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考核目标与方向,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组织、纪检、监察、人事部门要按照联席会议组织办法确定的职责,各司其职,组织部门负责年度审计计划建议名单,提供干部任职基本情况,出据正式立项审计通知书,纪检部门负责牵头,协调各方并及时查处审计过程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审计机关具体组织实施审计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审计任务,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开展审计工作中,成员单位做到分工不分家,密切协作,共同搞好这项工作,审前阶段,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监督部门及时向审计组通报沟通各自掌握干部管理和监督中收集的信息,以便为审计组实施审计参考或核实取证,审计过程中发现违纪线索或遇到阻力,纪检、组织部门及时介入。如20*年在残疾人联合会任期审计中,发现涉嫌贪污的违法案源,纪检、检察事中介入与审计密切协作,审计组负责帐内审计查证,深化和扩大线索,检察、纪检负责外调核实取证,通过内查外调案件迅速明朗,检察机关快速,既保存了国有资产,又惩处了犯罪分子,引起社会极大反响,起到了警示作用。

五、强化队伍建设是搞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

作为新时期党和政府使用管理和监督干部的重要手段之一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标志这项工作含金量高、任务重、审计工作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完成上级党委政府重托,没有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双过硬的审计队伍,是难以胜任的。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1、抓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培训,提高审计干部实战水平。一是以会代训。审计机关应立足县情,以各种学习会形式,集中时间对干部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可由办公室组织干部集体集中学习"两办"通知精神,领读相关文件;也可以举办专题知识讲座,由分管领导或业务主干分若干专题负责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知识、审计业务讲座;还可以组织各种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全体干部参于讨论交流,互学互帮达到共同提高、形成共识、充实干部任期审计的理论与政策法规水平,增强对任期审计的理论认识。二是以审代训,锻炼审计骨干,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各业务股长,组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组开展试审,探索审计方法、重点内容以及审计评价等关键审计实务,总结初步经验,以点带面推而广之,先从干中学,再从学中干,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以最小投入获得实战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组织经验交流,丰富干部审计知识。采取局内股室、内部观模和走出去学习取经办法,集它人之长克已之短,增长了审计干部才干,增强了业务素质。

第7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不断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确责、履责、问责”的要求,建立健全政府机关责任体系和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强化政府机关及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贯彻执行意识、“能力席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努力建设学习型、法治型、廉洁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府执行力和行政效能保证。

二、目标任务

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履职尽责能力,加快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活动主题,坚持学习调研贯穿始终、分析检查贯穿始终、整改落实贯穿始终,以岗位为基础,以推进依法行政为核心,通过开展比学习、提素质,比服务、树形象,比能力、看实绩等实践活动,着力解决政府机关和公务员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岗位能力明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一)解决“能力席位”意识淡薄的问题,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开展政府机关“能力建设年”活动,深入研究解决“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谋政不到位”、责任心缺失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增强“岗位就是能力席位”的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明确每个岗位的能力席位标准,加强实践锻炼和培训工作,使每名机关公务员都成为行家里手,做到正确、出色履行职责。

(二)解决思想解放不够的问题,着力提高开拓创新能力。通过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深入研究解决部分干部思想保守僵化的问题,切实在制度、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打破条条框框,把上级精神决策转化为符合我镇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开拓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

(三)应对困难束手无策和解决问题措施不力、点子不多等问题,重点围绕办事、办文、办会,在学、写、讲、干等方面,通过开展专业能力培训、争先创优等活动,着力提高机关干部尤其是班子成员统筹兼顾、驾驭全局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应对困难、应急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强化应急管理培训,健全应急机制,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团结协作的素质和能力,做到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整体战斗力和活力。

(四)解决乡镇干部机关化的问题,确实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通过开展政府机关“能力建设年”活动,加强优良革命传统教育,深入研究解决少数干部恋机关、怕下乡的问题,培养干部艰苦奋斗精神。

(五)解决政令不畅的问题,着力提高工作落实能力。通过开展政府机关“能力建设年”活动,深入研究解决少数干部执行不力、执行乏力、执行不到位或走样等问题,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能力建设考评机制、群众评价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以工作实绩检验行政效能;严格执行行政领导问责制,加强政务督查、限时督办和效能监察,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参加对象

全体机关干部。

四、活动安排

政府机关“能力建设年”活动从2012年5月开始,到2012年12月基本结束,共分宣传发动、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从2012年5月)。一是制定方案。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力建设年”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学习动员。及时召开全体公务员动员大会,广泛动员,确保全员参与。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匹配为原则,以思想水平、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为基本内容,组织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讨论交流、案例分析、业务辅导、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开展能力席位标准大讨论。在学习培训阶段,除个人自学外,每周要安排一定时间集中学习,每个参加对象的集中学习和自学时间不得少于40个小时。三是强化宣传。通过县广播电视台、三峡长阳网、长阳政务网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向群众、向服务对象通报活动开展情况,取得他们的关心、关注、支持;要深入企业、村,主动征求群众意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使“能力建设年”活动成为一个开放工程;同时,采取办专栏、编简报等形式,积极展示活动成果。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从2012年6月至2012年7月)。对照“能力建设年”活动的具体要求,广泛征求意见,结合个人岗位职责,通过自查、互查和上下征求意见等方式,认真查找在业务水平、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履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检查自身能力是否适应岗位的要求、是否正确履行了职责、是否尽到了责任,充分分析主客观原因,撰写有观点、有分析、有依据、针对性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能力分析检查报告和提升计划,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坚持开门搞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台、网站、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扩大群众参与面。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对领导班子力分析检查报告和提升计划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和提升计划。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从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围绕“确责、履责、问责”,针对分析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整改措施要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和制度化,建立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能力建设考评机制。把能力建设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范围,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完善责任追究和奖惩措施,建立健全本地本部门行政问责制度。二是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律立健全政务值班、重点工作督办等制度,完善应急和快速反应机制;大力推行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朋角工作制、决策责任追究制、接待、政务公开等制度以及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用管理制度巩固和规范能力建设。三是建立健全群众评价机制。把能力建设成效的评判权交给社会,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能力建设的最终评价标准,提高群众对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行政效能的满意度。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健全政府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热线和多种媒体联动的政风行风建设监督长效机制。五是建设政府机关执行文化。全县政府系统“能力建设年”活动要着眼于建设先进的政府机关执行文化。在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基础上,强化抓落实、抓执行意识,大力推行“马上就办’’的办事理念和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的执行理念,倡导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的执行作风,着力改变被动执行、选择执行、机械执行、盲目执行等执行不力的现象,坚决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虚假执行等行为,切实做到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一抓到底,并力争创造性地执行,在行政机关和广大公务员中倡导先进的执行文化。各级各部门在集中活动结束时,要认真进行总结,并报告全县政府系统“能力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组织领导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七届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决策部署,围绕管理规范、绿色生态、推动发展要求,把管理细起来、执法硬起来、服务优起来,切实提高矿产开发利用质效,为加快建成“三市三区”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以压减矿山总量、优化矿山布局、提高准入门槛、推进扩能升级、限期排污达标为目的,着力加强矿山企业生产过程监管,通过实行科学规范、细致有效管理,推进矿山“五化”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科学化),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确保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三、工作措施

(一)细化管理,执行矿山新标准。

1.科学编制矿山规划,优化空间布局。落实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坚持生态开发、保护优先、节约利用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方向,实现矿产资源规划与相关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不断调整和优化矿产资源开局与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全市矿产资源。充分发挥我市优势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提高深加工能力,拓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2.严格矿山准入标准,推动提档升级。矿山开采规模不得小于以下标准:露天采石场30万吨/年、饰面石材1万立方米/年、重晶石矿3万吨/年、方解石矿3万吨/年、硫铁矿9万吨/年;其它地下开采矿山不得小于3万吨/年。矿山开采最低服务年限原则上不得少于5年。除各类石灰岩、化工用灰岩、饰面石材以外的其它甲类矿产必须采用井工开采。建筑石料及其它露天开采矿山应该埋设明显界址标识桩。凡达不到新标准的矿山一律实施关闭。同时,对所有矿山企业试行质效管理评价机制,评价结果与矿山企业年审和扩能等审核审批直接挂钩。

3.规范审核审批程序,细化流程管理。

(1)建立部门联合踏勘制度。对拟新设非煤矿山采矿权和调整矿区范围,联合安监、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现场踏勘,并书面征求意见;局矿管科、耕保科、规划科、利用科、地灾防治中心、乡所要联合参与踏勘会审。

(2)严格各类方案核准备案。矿山办证应提供完整的审批资料,包括国土、安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林业等相关部门前置要件,涉及公路、电力设施的同时应提供主管部门允许开采证明。

(3)实行净矿权出让。在采矿权出让前,由矿山所在乡镇、村民代表,对拟出让采矿权项目的环境评价、林地占用、水土保持、征地拆迁等进行论证和风险评估,形成一致意见,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方可实施出让。

4.强化生态环境整治,建设绿色矿山。

(1)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措施。要求矿山开采企业必须做到生产性、过程性恢复治理,做到“边开采、边保护、边治理、边复绿”;排土场必须有专项设计并及时复垦恢复植被;矿山开采形成采坑应及时充填,无法充填的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栏;造成地面变形、地下水位下降、矿震等地质环境问题,影响居民住房及其他设施安全的,督促矿山企业进行恢复治理或补偿安置。

(2)强力推行采石场防尘降噪设备。督促露天采石场全部采用带稳压收尘装置湿式凿岩机、机械铲装、封闭破碎及封闭加工车间。设施设备及排放不达标的矿山不予通过年审并限期整改。

(二)强化执法,构建矿业新秩序。

1.明确执法监管责任。各国土资源所、矿管科、执法监察局和全员监管小组主要对矿山是否存在无证开采、开采矿种不符、越界越层开采及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的破坏性采矿、粉尘污染、排土场安全隐患、防尘降燥设备更新不到位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等问题进行检查。

2.建立执法检查机制。实行月查季巡随机抽查制度。即国土所每月到矿山检查1次以上,矿管科每季度检查1次以上,全员监管小组全年随机抽查15次以上。每次每项检查均实行填表记分,纳入矿山企业质效评价。实行执法检查信息互通机制,通报执法检查工作情况,对发现的重大隐患问题即时移送相关单位处理。

3.加强违法预警处置。对矿山检查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实行预警提醒、限期整改。屡查不改的依法处理,记入黑名单,停止证件审核审批,直至问题得到彻底整改;严重问题立案严肃查处,查处结果及时通报公示。

(三)优化服务,塑造矿管新形象。

1.加强业务培训。针对矿山企业技术力量缺乏问题,定期组织矿山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宣传矿产资源管理相关政策,学习开采技术规范、矿山生态复绿、矿产资源补偿费在线申报、采矿权年审等基本知识,全面提高矿山企业管理水平。

2.实施全员管理。建立全系统全员联系矿山企业制度,实行局班子成员联乡镇、中层干部联矿山、系统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矿产开发利用质效监管模式。监管小组主要检查矿山证照,开采和地质环境恢复情况,检查国土所、矿管科、执法局履职情况,加强与企业沟通,帮助解决生产、办证中的困难。

3.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窗口统一受理,一站式服务,限时承办。涉及市内重要矿政项目申办审批需要到市局、省厅办理的,可安排矿管科人员引导、协同办理。

4.推进审批改革。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相关规定,由企业自行按要求组织编制或委托中介机构编制矿山储量核实、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等报告。同时根据省政府规定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合并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凡通过评审后均予认可。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国土资源所、局属相关单位、机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质效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产资源管理科,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

第9篇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存储风险抵押金,依法为企业全部职工参加工伤保险,鼓励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企业分类分级,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二)强化乡镇(场、区)安全监管责任。各乡镇(场、区)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并对本地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控制负重要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负责本地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协调指导,对分管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其他分管负责人是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分管领域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负重要领导责任。各乡镇(场、区)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乡镇(场、区)安委会主任要由行政正职领导担任。各乡镇(场、区)要健全完善履职报告、工作约谈、预警通报、黄牌警告和点评等制度;坚持半年、全年考核,兑现奖惩,赏罚严明,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优评先、奖惩挂钩,推动履职到位。

(三)强化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应严把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加强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行政审批管理,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严格监管和有效指导,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负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抓生产经营必须抓安全”的原则,把安全生产纳入行业管理的内容,监督指导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各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原则上必须由班子成员担任,具体负责抓好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落实;分管其他工作的副职,对分管领域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责任。各县直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都要成立本部门本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要不断探索创新与经济运行、社会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与项目核准、用地审批、银行贷款等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二、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四)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强化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制度。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备。

(五)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各乡镇(场、区)对重大隐患要提请县政府实行挂牌督办,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全程监控。

(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各类企业、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有条件的乡镇整体达标。对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企业,依据有关规定暂扣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审、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七)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切实抓好热害、粉尘、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的防治,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落实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强化职业危害申报,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三、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八)加大交通运输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营运车辆安全管理,严格驾驶人资格准入,禁止客运车辆挂靠或变相挂靠运营。规范机动车辆驾驶员培训考核、机动车辆维修企业的管理,严格落实机动车辆登记检验、强制报废、回收管理等制度。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变道、违规停车等违法行为。完善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违法行为通报、客运驾驶员“黑名单”公布制度。认真开展道路、桥梁、隧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管理。继续强化农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强化校车安全监管。

(九)加强消防领域的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加强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持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工业集中区火灾隐患。

(十)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城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加快城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搬迁。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开展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继续推进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改造。

(十一)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实施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落实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全面加强矿井安全“六大系统”建设,推行尾矿库一次性筑坝、在线监测技术。严格落实环保、安全论证作为新建尾矿库建设项目审批前置条件的有关规定,建立尾矿库闭库保证金制度和尾矿库安全与乡镇(场、区)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挂钩责任制度。国土、安监、电力、监察、公安、环保、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切实规范全县非煤矿山开采秩序。

(十二)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落实建筑工程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参建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持续开展起重机械、高大模板、深基坑、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重点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十三)强化其他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切实加强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教育、旅游、特种设备、电力等行业领域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安全责任制。

四、大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十四)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乡镇(场、区)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大事故预防、先进技术推广、宣传教育、监管能力等投入。企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储备金按当年实际征收基金总额的5%提取,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较多的要从结余中提留部分作为储备金。同时,按当年实际征收基金总额5%提取工伤保险基金专项用于工伤事故预防。

(十五)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十六)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遏制安全水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的建设和延续。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对技术设备落后、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

五、不断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十七)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应急救援台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事故发生时得到及时有效救援处置。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及装备、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发挥消防综合应急救援中心的作用,整合资源运用,积极配合政府及部门举办的各种综合及专项应急救援演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落实预案报备制度,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推动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十八)提高事故防控能力。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完善应急救援数据库。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快“金安工程”建设步伐,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促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改造与升级,引导高危行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增强事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和安全文化建设

(十九)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督促检查、行政问责、区域联动等制度。县安监部门2012年要成立法制机构,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加强日常执法、重点执法、跟踪执法和联合执法。强化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责任,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惩治措施。

(二十)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新闻媒体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中小学要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各乡镇(场、区)、村(居)要设立常年安全生产广告栏,每月要有安全生产宣传专刊。加快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完善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机制。按照“试点先行、分级创建、逐步推广”的原则,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2012年底前要启动创建1个以上安全社区。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发展示范乡镇创建活动。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

(二十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充实基层监管力量,落实监管人员、设施、装备和经费。重点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建设,各乡镇(场、区)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与监管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监管人员。村(居、社区)安全监管任务可由农村“六大员”和社区服务相关人员承担。

(二十二)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