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声乐考试总结

时间:2022-01-27 19:08:09

导语:在声乐考试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声乐考试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声乐 教学 艺考

随着我国高考人数的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艺术考试作为自己走进大学的途径,所以现在的高中音乐教育不仅仅承担着普及音乐知识、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发展音乐特长生,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发展优秀的音乐人才等。

一、基本定义

艺考就是艺术联考,是目前我国全国公认的艺术类考试。高三第一个学期结束艺术类考生就会在全国各个考点开始考试。国内各类艺术类院校和各大高校的艺术类院系跟根据这次考试的成绩来评判考生的艺术成绩。等到高考结束,考试的考试成绩下来后,学校就会将艺术成绩与高考成绩相结合,择优录取。它已经成为现在我国挑选艺术人才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声乐教育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科学。首先艺术性质是指学生学习的内容,声乐简而言之就是唱歌,现在声乐教学主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三个方向。学生通过学习演唱,来认识和学习音乐;通过演唱来感受和表达音乐。其次科学性是指教育的方法以及技术。教育是讲究方法的,教育也是讲究技术的。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演唱技巧,才能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促进声乐教育的发展。

二、艺考视域下高中声乐教学的原则

(一)直观性与形象性

教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系统,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方方面面。教师素质、学校氛围、学生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将知识形象化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得到直观化的认识是高中声乐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二)艺术性原则

高中声乐教学归根究底都是一个艺术传承的问题,它是上一代艺术工作者发掘和培养新一代艺术者的行为,所以艺术性原则是高中声乐教学的根本性原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开始的发音练习,还是后期经典歌曲的演唱,都要追求音乐的艺术美。

(三)启发式原则

新课改以后课堂教育已经不仅仅是老师的独角戏,它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的互动。特别针对高中声乐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要做的就更不仅仅是教学生唱歌而已,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演唱。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亲自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声乐教育的关键。

三、艺考视域下提高高中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良好的组织教学

高中声乐教学的组织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一样,不是每个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讲就可以,往往是所以人围绕着钢琴自由的展开,聆听教师的课程。这就使课堂的自由性增加,所以组织教学需要更多的组织性、个性化与人性化。教师要组织学生站立保存一定的距离,保证学生之间不会有过大的影响;教会学生正确的姿势,带领学生进入内心平静的状态,保证学生进入学习的理想状态;带领学生练习呼吸一段时间,使学生感受呼吸感受节奏,保证学生身心放松的进入学习。

(二)合适的练声曲目

高中声乐教学就专业声乐教学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专业的声乐知识,声线开发得不够透彻、节奏掌握的不够准确、乐理了解的不够充分等问题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慎重选择练习曲目,在保护学生声带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挖掘学生声带的潜力。特别是在教育出去,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音域在自然音域范围内的、对声带要求较低的歌曲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才能提高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保证高中声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情感的把握

音乐产生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感情,而现在的音乐也是如此。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歌曲表演者站在舞台上演唱,首先要打动的是自己,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所以高中声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音乐情感的理解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降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使学生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其次教师要分析歌曲情感在歌曲中的表达手法和表现技巧,使学生明白感情的表现方式。最后通过教学和学习,让学生分别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能力。

(四)完善课后监督机制

高中声乐教学在大部分学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面临着教育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配置,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学生水平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时,就更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由于课堂时间极为有限,再加上声乐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建立健全课后监督机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歌曲分节讲解,将学习的重点标明,使学生找到课下练习的重点。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让学生进行一次总结,指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平实应该适当的给学生鼓励与督促;设立小组学习制度,保持师生间的交流;组织定期的观摩、考试和艺术实践;组织学校内的艺术节、文艺汇演或合唱等。完善的课后监督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声乐教学的教学效率,保证高中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

声乐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情,用音乐诉说自己的心事;它也是音乐艺术传承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音乐人才的有效方法;同时它还是一种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有保证良好的组织教学、选择合适的练声曲目、注重情感的把握、完善课后监督机制,才能保证声乐教学的质量,促进高中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黎曼,孙文云.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7,(01).

[2]戴维扬.建构·建构主义[J].教育研究,2002,(93).

第2篇

一、声乐教学中的四种教学模式

第一种,大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适合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因为高一学生刚开始接触声乐,在声乐基础理论和发声方法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比较多,比较适合按照大课来上。在上课的过程中,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再逐一个别解决。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为:能够大面积地向学生传授歌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歌唱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具有普遍的实用性,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几个问题:①要让学生感受怎样去运用正确的气息来打开喉咙歌唱。②初步明确正确的歌唱声音概念。③以短小的练声曲进行练习,兼顾一些母音的练习。弊端为:由于教学面比较大,不可能把每位学生都照顾到,会使学生在歌唱上有一些小毛病。

第二种:小组教学模式。每组一般为3人~4人。这种教学形式适合于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在教学上,比较有针对性,因为教学对象少,可以为学生解决一些歌唱上的共性问题。

第三种:一对一教学模式。适合于高二下学期和高三年级的学生。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歌唱基础,学生之间的共性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我校的教学形式为一节课为两名学生,每名学生大概上半节课的时间。学生的排课,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编排的,一般是学情一样的两个学生,才安排在一节课。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比较具体地为学生解决歌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歌唱习惯。

第四种:多对一教学模式。这里的“多”是指教师多,而学生只有一个,也是教师集体为学生上课的教学形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考前两个月进行这种教学,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临场考试方面,使学生能够大胆表演,尽情发挥。

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1)艺术实践活动。从高一开始,每学期每个班举行一次艺术实践,全校一般每学期举行四次艺a术实践活动。我们每次都是在礼堂的舞台上进行演出,这种实践演出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表演能力,也为学生以后走上高考的考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专业汇报活动。一般是每月进行一次,按照年级来进行,活动基本都是在排练厅进行,主要是让学生把这一个月来学习的专业技能知识作一下总结,展现给老师和同学。

第3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声乐教育;教学评价

对于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来说,评估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判断、鉴定、改进等功能。以往的声乐教学太过于随意,盲目追求分数,使得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目标偏离了方向,目前这种状况正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本文力求以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评价为主,探索合理的评估模式,为改进声乐教育的“教”与“学”尽一份责任和义务。

一、声乐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对声乐教育的教学评价,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声乐教学始终都在“评价”中,声乐技术的训练与艺术的成熟始终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它与“评价”关系密切。什么是教育评价呢?

教育部组编的《现代教育评价》中指出“所谓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便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综合以上研究并结合声乐教育教学的规律,声乐教育家们认为声乐教育评价是针对声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采用相应的评价与方法,对声乐教育现象及效果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对声乐教学给予总结、反馈、交流、改进的过程。

二、声乐教学评价的意义

教学评价是稳定推动教学和改革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它的功能和意义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就声乐教育教学来说,教学评估是为了促进声乐学科的发展、培养目标的确立、社会需求和办学方向、培养方案的设置、教学改革的贯彻、教学大纲的修改等等,通过教学评估能够十分清楚地展示出它们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可行性。声乐教学评价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声乐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功能

评价结构要素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具有导向作用。这些要素对评价对象来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发挥着导向功能。他们必须按着这个方向努力,才能达标,否则就得不到好评。例如:我们要求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学生一年级要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歌唱状态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按着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规范教学,每学期自觉地按规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改进声乐教学的模式、优化声乐教学的过程。

2.声乐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规范功能

导向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声乐教学评价对教学的规范功能主要体现在:检验声乐教学效果的优劣和总结声乐教学经验的成效。随着声乐教学改革的逐步成熟,许多高等艺术院校在期终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都会在以往单纯的分数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给出点评,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思考与进步。教育部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实施,使得各种教学文档的规范性加强了,比如登分册上各种栏目的设置就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甚至给出措施和方案。因此,只有使用这些规范化的手段才能提高教学的评估质量。

3.声乐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改进功能

声乐教学评价对教学的改进功能主要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促进评价对象为实现理想歌唱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功能。就目前高等艺术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教学来说,改革的重点是对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因为从传统意义的声乐教学来看,一对多的声乐教学只可能是声乐教学某一阶段教学的一个步骤,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声乐教学。因此,近几年来,我们都在努力尝试从课程大纲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回应学生及社会的综合评价,并期待改进。

三、艺术院校声乐教育教学评价的内容

声乐教学评价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标准和要求对它进行分析。

第一,评价的范围。声乐教学评价的范围既有宏观,比如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也有中观,如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还有微观,如专业技能。传统的声乐教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微观进行评价,有“重技轻艺”的倾向。对声乐教育人才的不同的培养目标,就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从高等院校声乐教育的现状来看,专业院校、综合大学的院系与师范院校就有不同的培养规格和要求。专业院校以培养表演人才为目标,而师范院校以培养声乐教学人才为目标,综合大学是培养以两者为结合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课程设置就有了明显的差异,而教学要求和评价的标准就会有所不同。

第二,评价的标准。根据声乐教学特点,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制定用于指导评价活动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标准。如:培养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理论水平及声乐艺术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运用气息支持声音进行歌唱;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等等。制定了这些标准,然后具体到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把这些规格和要求贯穿在整个学制的教学计划内。

第三,评价的对象。声乐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对声乐教师的艺术素质与教育水平的评价,可以针对声乐教师应具备的艺术素质标准作为衡量的条件。比如:声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教育学历,专业能力:演唱示范能力、嗓音听辨能力、钢琴伴奏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学生的音乐会、期考以及获奖情况等。

四、艺术院校声乐教学评价的方法

目前,在许多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中,任只停留在学生的演唱训练进行评价,而且大多只停留在对技术能力的评价上,导致学生在声乐领域的知识结构非常狭隘、单一。如果一直以这样一次期考来决定分数的话,就会让教师和学生失去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扩展教学内容和改善学习的机会,更为严重的是牺牲了很多基础较差、条件一般的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由此而来,实现教学目标就成了一句空话。

由于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是不容易衡量的,对艺术院校声乐学生的演唱和训练的评价不宜采用严格的量化评价方式,可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最合理的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无处不在,技能的学习,其过程重于结果。在一对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的发声状态作出评价,并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因人而异进行纠正。这是技能教学和常规的群体教学最根本的区别。音乐艺术是情感体验的艺术,要想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营造一种气氛去感染学生。下面针对声乐教学的评价提出几种方法:

1.整体评价法

评价教学效果由于目标不同,评价的目的也有所区别。所谓整体评价是全面衡量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声乐》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具有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声

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本科四年课程的具体目标大致归纳成以下这些:

(1)掌握声乐基础理论及声乐艺术的基本知识。

(2)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及基本技能技巧。

(3)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及辨别发声的基本能力。

(4)了解歌唱语言的规律。

(5)正确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及风格。

(6)培养正确的声乐审美与艺术修养。

(7)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8)能独立分析、处理、教唱歌曲。

教师根据以上这些具体目标深入落实,并且每个学期去分析和判断学生的专业水平,根据一定的考核检验教学效果的优劣。

2.调查问卷法

此方法为测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鉴赏能力及教师所关心的其他方面问题提供确实的资料依据。在声乐学习的开始,问卷法可用来鉴定学生的声乐认识水平,在设计问卷时,可多采用启发式问题,这样在开始上课时,每个老师就会大致了解学生对声乐的认知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问卷法也可以运用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这样既可调查学生声乐学习的收获情况,又提炼出对声乐教学实施过程的看法和意见,以便用来改进教学方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问卷法可以允许学生采用无记名形式,学生不能因为直言相告而受到任何处罚,这样才能得到真实有效的调查资料。

3.理论测试法

所谓理论效果并不仅仅是基本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应该呼吁在声乐学习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以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创作。比如:歌唱共鸣和姿势的关系、某某某毕业独唱音乐会的观后感、分析演唱作品的歌唱处理和音乐结构、评价总结自己的每次演出经历及感想等等。因为在课堂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如果把这些问题和声乐训练的内容结合起来适当地安排学生课后以论文的形式完成,作为学生评定声乐理论成绩的可靠资料,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科研能力。这样就会逐步改变声乐理论研究薄弱,以及得不到应有重视的现实。

总结

评价工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实施和教学系统中的其他环节密不可分。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评价模式的科学建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调整、修正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决策者和教师通力合作,参加研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整改方案。只有大家重视这些问题,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声乐教学工作才会大大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才能培养合格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2

第4篇

【关键词】艺术;考生;心态;选歌误区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包括器乐和声乐两种形式。就声乐而言,它是以歌曲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形式。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声乐艺术称为用人声唱出来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嗓子就是声乐的乐器,与其他乐器不同的是作为乐器的嗓子一旦唱坏了就很难弥补和恢复。所以在这方面,声乐训练是一项需要科学方法,循序渐进的活动。

对于现在声乐高考生在选曲上一味求大的现状笔者深表担心。很多考生以为在考试中飙几个高音就能得到理想的分数,这种想法是极为错误的。作为考试主体,笔者认为,考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准确的了解自我。

1 现象产生的背景

当前,“应试教育”、“升学第一”的观念长期固守在教育战线的各个领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桎梏。在各中学学期总结上也往往以升学率及获奖数目作为评判的标准。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化考生在自己文化成绩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想通过艺术高考这一“捷径”圆自己的大学梦。

2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考生没有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情感贯穿于音乐审美的全过程。柏拉图说,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并使“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乐记》也说“致乐以治心”,意思是说音乐可以陶冶性格,塑造心灵。笔者认为,音乐教育要发挥它特有的美育功能,运用情感渗透、潜移默化的特殊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操练、情感灌输。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和世界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观呢?

首先,学生应该有感受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认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音乐的耳朵对美的感知能力是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

其次,要培养自己音乐鉴别能力,包括对音乐美丑的分辨能力和对音乐美的性质、类型、程度的识别能力等。

再次,要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当然,这种能力必须要以音乐审美鉴别能力为基础,能比较鉴别才能领悟和评价音乐作品,达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把握和审美判断,进入审美境界。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2.2 考生对自身能力的把握不够。

歌唱表演能否反映歌曲的丰富内容,是否能唱出人们的心声,取决于很多条件,首先要理解歌曲所展示的思想感情和内容,才能准确的掌握,其次歌唱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是刻画内容、书写感情的工具,歌唱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的艺术质量和实际效果。口齿不清,吐字咬字太生硬,语调太平淡,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容表达好的。对于声乐专业考生来说,歌声缺乏训练也将影响其艺术效果。例如一些难度大、音域宽、句式长、强弱变化大的歌曲,如果歌唱者缺乏自如地运用声音的能力,声音既弱不下去,又强不起来,声音的张力和灵活性不够,亦或是由于呼吸浅而把一个完整的长乐句切成几个小段来唱,这样的再创作必然有损原作的完整性,强烈的情感也就无法抒发出来。人声作为一种“乐器”,有着特殊的生理结构,因此,声音的训练必须具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长,这对提高歌唱水平,发展声乐艺术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2.3 考生急于求成的心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声乐艺术需要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基本功不扎实就不能完整表达作品的真是意境和创作者的真实意图,更不能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更没有可能在评委那得到高的评价了。声乐基础练习跟扬琴的击弦练习,钢琴的手指快速练习、小提琴的功法练习等等一样,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练习,从而才能为完美的演奏搭好坚实的第十台阶。所以,考生不能在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的情况下就去炫所谓的“技巧”。真正的技巧只有当演唱者充分利用扎实的基本功,表达出作品的感情内涵时才称为技巧。所以,只能唱到A音就不要去挤着嗓子唱升A,花腔不够干净就不要拖泥带水地唱花腔。要给别人感觉你拿下那个作品是游刃有余的。学习声乐如果受技巧的束缚就不能随心所欲,只有练好技巧后抛开技巧,才能没有负担地投入音乐表演中。只有娴熟地掌握了技巧才能给作品赋予生命,才能用心灵去唱歌。

2.4 应该采取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声音的训练。声音训练是歌唱的基础,正确的发声方法应该是符合生理条件,音响原理的方法。发声器官的各个部分有其各自的功能。如气息使声带振动,共鸣使声音宏亮。但任何声音都不是仅仅依靠个别的器官单独作用,它依靠声带的振动,也需要呼吸做基础,同时共鸣器官也不可缺少。在发声过程中,他们的活动是相互配合、彼此制约的。

在发声的过程中种种复杂的活动都离不开肌肉组织的机能作用。为了使发声器官各部分的机体活动逐渐适应歌唱的需要,就必须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声训练就是肌肉训练,发声时咽喉和口腔中的任何一个母音的产生,都是腔内肌肉活动的结果。根据发声器官的生理条件,既要使各个器官的机能得到发挥,又要使其适应整体活动的规律,就必须在发声练习过程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操之过急,过分强调音量,过早扩大音域就会过度加大肌肉的负担,对声乐的长远发展来讲是很有害的。

其次,重视音乐中非技巧因素的训练。很多演唱者嗓音条件很不错,也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但歌怎么唱就是觉得“不够味”,归其原因就是对音乐的领悟力不够。虽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是对音乐的领悟、感受、体验和表达能力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

第5篇

[关键词]声乐大课 必要性 可行性

一、声乐大课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声乐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它具有极强的个性,教学中的针对性很强的特点,所以长期以来声乐教学都沿袭了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高师音乐专业的招生数额不断增大,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大,学校教育成本增加,使高师声乐形成“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很好的体现师范特色,也不能很好的实现高师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提高声乐课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促进学生歌唱能力全面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声乐大课的授课模式无疑为声乐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

事实上,目前很多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进校时声乐底子都较弱,他们对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的的原理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声乐学习起步较晚声乐基础较差,这为声乐大课教学统一安排教材和掌握教学进度提供了可能,所以这是开设声乐大课得一个很好的条件,加之师范声乐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尖子生和歌唱人才,而是培养掌握声乐正确理念,为以后教育工作服务的人民教师,因此,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正确而有效地采用大课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和完全可能的。

二、如何上好声乐大课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从学生刚进校就开始采用每课时3人的形式,事实上,这只是上课人数的改变,而教师的上课模式依然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每个学生来说还是各上各的课,各用各的教材,结果每个人的时间缩短了,效率降低了。由于时间紧张学生只是囫囵吞枣,教师手忙脚乱,造成教学、学习效果不佳。

通过参阅资料,学习先进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逐渐确定了声乐大课的授课模式,我认为声乐大课一般情况下学生在12人以内比较合适,主要从基础的、共性的方面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水平。那么如何上好声乐大课,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很好的开展理论教学

声乐理论是声乐技能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唱歌和将来从事教学的依据,在声乐理论教学中,一方面加强理论课程的实践性,要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利用实物标本、生理解剖图、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示范不同的用嗓或用气的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和辨别、理解发声技巧,然后教师当场指点,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理论课生动、真实、有趣、有触摸感,以此激发并推动学生理论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也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定期选看国内外声乐作品和歌剧等相关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专业修养,提高学音乐素质。

2.声乐大课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教学的个性是强烈的,因此它无法像其他学科那样规范、严谨、也无法像数理化那样得出一个永恒的公式,编出一套适合同龄同水平的材。声乐大课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能力、生理,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步骤的,全面而科学的安排教学。费郎琦斯科。蓝佩尔蒂是意大利美声学派在教学上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在学唱初期,应先建立一个悦耳动听的中声区,不要过早的练最高或最低地音,尤其是女高音和男高音,在中声区还不稳的时候,就超大限度去追求扩大音域,对嗓音是有害的”,因此,声乐教师需要注意训练声区的步骤,声区包括自然声区、中声区、换声区和高声区。同时,声乐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和能力而行,学习由浅入深;方法由易到难;内容由简到繁;技巧由少到多;能力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

3.教师的要求

声乐大课的教学能极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及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品和教学水平,才能上好声乐大课。

三、具体做法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专业摸底,将程度、方法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由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教学经验、学风正派、责任心强在学生中有一定威望的教师担任授课,每周上课一次,连续四课时,上课的基本环节是大约用两课时检查学生演唱情况,一课时总结汇课情况并进行新课讲授,一课时用来辅导。

汇课时采取小型演唱会的形式,全体学生自始至终都要参加,每个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教师在此时不进行辅导,学生进行完整演唱,以增强音乐会的气氛,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的效果,但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记录并评分,在统一的点评表上写上简短的评语,指出主要的有缺点,成绩则作为下次布置作业的参考,70分以下的继续此前的曲目,70分以上则布置新的曲目,对平时的这种检查评分总和的平均分在本学期结束时站本学期总分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这样可以有效的督促学生自觉练习,避免了平时不练一学期只会唱一首歌的情况。

作业检查完后,教师要对学生演唱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总结的方式除了教师分析、示范演唱外,更多的是要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总结时教师可选出2―3个典型的优缺点,让典型的学生在演唱一遍,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讨论,找出优点和缺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注意的是教师每次总结时尽量不要重复选人。

总结完后就是开始讲授新课,新课的讲授在最初前七周都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在此基础上加以实践进行与理论相结合的发声练习,但要注意音域要窄,不能够急功近利,老师应当堂示范,并找勇敢的会唱的学生试唱,针对学生试唱时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指导和讲授。

在声乐大课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声乐进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一定要注意为有潜力的学生准备一些补充歌曲。只有学曲目演唱得很好评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才能做补充歌曲的演唱。

最后一步则是辅导疑问,这并不是让全体学生都留下,而是教师有选择的为问题较大,要领掌握过慢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以帮助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声乐技术

四、实践后的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是我们认识到声乐大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它有着声乐小课不能替代的优势。

首先,声乐大课更能体现师范性。在大课的教授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有着很好的交流,同学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观摩教学与交流,。如声乐演唱的观摩、鉴赏水平的提高,由于互相之间能进行有效地探讨,所以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则充分利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声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声乐大课每次汇课总以音乐会的形式出现,这就强化了课堂的艺术实践气氛,增强了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声乐的实际演唱能力,这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轻松自如的完美的将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展现出来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大课引进了一定的竞争机制,为学生的声乐学习注入了活力,增强了竞争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声乐大课在进行中,教师必须同时面对许多学生,这种课堂气氛和小课完全不同,个别课时教师也要认真备课,但由于课堂气氛比较随便,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的功底,讲授时也多是有感而发,因此即兴和随意的东西就比较多。而在大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则要做出精准而生动的示范状态,对歌曲要进行严格系统透彻的分析和讲解,因此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对声乐技术的讲解更充分更具逻辑性,这就是学生的声乐学习具有了系统性、深入性。因此讲授大课的优势是小课望尘莫及的。

当然了,由于声乐学习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它具有强烈的个性,所以只依靠大课是不能够满足声乐学习的需求的,我们应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声乐学习,使声乐大课与声乐小课声乐一对一的课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高师声乐教学逐渐成为以声乐大课为基础,兼声乐小课,一对一课这样一种灵活有效的、既有浓厚师范特色、有助于培养高师培养目标,又符合声乐教学特点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4.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7.

第6篇

关键词:声乐;有效教学;传授知识

Contentabstract:Sincelong,ourcountryvocalmusicteachinghashadtheteachingideatobeobsolete,theteachingmethodissimple,teachingmediabackwardness,teacherslevelirregularandsoonmanyquestions,causesthevocalmusicclassroominstructionefficiencytobelow,thepersonneltrainingcycleislong,evenmatureswithdifficultyfinally,hashinderedourcountrylargequantitiesofvocalmusictalentedperson’sbloomingseriously.Therefore,mustpromotewithgreateffortandimplementtheeffectiveteaching.

keyword:Vocalmusic;Effectiveteaching;Instructionknowledge

前言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控掘出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

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效教学。

我认为,实施声乐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声乐“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

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盲目扩招,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鱼目混珠进入校园,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第三,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我国的沈湘、周小燕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料”大师。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与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在他的教学环节中就会因为缺少这一环,令人感到遗憾。

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第四,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第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和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他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关心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学生很好地了解一些教师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追求,鼓励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和未来进行思考。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

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大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强,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大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当好他们的参谋。

第7篇

关键词:声乐;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控掘出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

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效教学。

我认为,实施声乐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声乐“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

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盲目扩招,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鱼目混珠进入校园,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第四,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我国的沈湘、周小燕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料”大师。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与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在他的教学环节中就会因为缺少这一环,令人感到遗憾。

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第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和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他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关心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学生很好地了解一些教师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追求,鼓励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和未来进行思考。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

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大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强,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大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当好他们的参谋。

第8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教改尝试

随着近几年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的增多,在中等职业学校里也兴起了一股“幼教专业热”。幼教专业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多能”,要会唱、会跳、会弹、会说、会画的五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会唱 、会弹”就是幼师音乐课教学中的重要项目。

音乐教学是幼教艺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存在着分支教学的特点,教学分工又可细化多元,包括音乐理论(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音乐欣赏等课程,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但又独立性很强,另外音乐课还和键盘课、舞蹈课、幼儿活动教程都有着丝丝关联,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1.课程设置与师资的矛盾

现在,每个省除了几所老牌幼儿师范学校、师专外,其他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时间与师资的矛盾。在专业幼师学校,音乐课往往又被分支为4~5门专业课,每门课都有几位专业教师,如有乐理老师、视唱练耳老师、声乐老师、音乐欣赏老师等等,这些老师专心上好一门课,有单独的教材和各自的教研室。而有些学校由于专业设置时间短、班级较少等原因,音乐课往往由一名老师上,虽然在能力上是对音乐教师的全面锻炼,但也存在着备课、教学任务繁重,专业学习连续性较差等问题。

笔者就是这样一个在教学实践中“奋斗”了十几年的“老”教师。现在自我总结的经验是,在熟悉教材、详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提前详细地规划出两年音乐课(我校第三年安排为幼儿园实习)的教学计划: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为音乐“扫盲阶段”,乐理、视唱为主要课程,中间调剂儿歌和简单的声乐歌曲;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为音乐“提高阶段”,乐理、视唱难度稍有增加,进行初步的练耳,不断增强声乐理论学习 、声乐集体大课教唱和大量的儿歌学习;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为音乐“提升阶段”,乐理、视唱的学习到了最后关键的时候,声乐小组课、个别课和歌曲的演唱及音乐五项专业汇报也全面展开;最后一学期为音乐“实践阶段”,自学自唱、自弹自唱儿歌成了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演唱中外优秀声乐曲目也成了重要的学习项目,还有模拟一堂幼儿园音乐课、写音乐教案也是每位学生必过的“关卡”,当然还少不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音乐欣赏课,在这里每学年的幼教各年级的音乐五项专业汇报是检验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很重要的方式。

2.教育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单一化给教学带来的问题

来自不同地区的幼教学生,其音乐基础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来源广泛,而且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的音乐课有的学生说他们只在小学三年级上过音乐课,以后的音乐课就被各种文化课占用了,还有少数学生甚至从没上过音乐课或是没有完整地唱过一首歌,而她们却在同一个班、按统一的教学模式、使用同一种教材;可想而知按照同一要求授课时,条件差的同学很难接受和消化同一标准的授课内容,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对音乐课逐渐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不断下降,学习成绩也难有较大的突破,甚至厌学或退学,而各方面条件好的同学却因每节课“吃不饱”,讲授知识少而单调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这种长期的教学矛盾的存在,使幼教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偏低。

笔者建议学校和教师要不怕麻烦,对学生实行分学期、分层次教学,不仅是音乐课,键盘课和舞蹈课等专业性强的课程,都可以实行此法。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新生入校分班之初,就要进行特长面试,学校就能够较好的进行编班,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能班级层次的变化不会太大。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面试分班,就可在第一学期先自由组班、共同学习;但在第二学期就要根据上学期的各科(不仅是专业课,还有基础文化课)考试成绩,在综合各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后,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

最好是相关课程一起改革,如音乐、键盘、舞蹈这三门课程看似差别很大,其实在艺术基础素养、音乐节奏感知等方面都有共同的要求。排除特殊情况,我们发现一般某位学生音乐好、弹琴和舞蹈课也不会太差,反之也一样;这是我们音乐专业老师共同之见解。

具体方法可以是,不再分班,但班里学生在上某些专业课时要分层次。

如我校的幼教班级,音乐、键盘、舞蹈老师共同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A、B、C3个层次(可以各班、各层次比例不一样),然后进行分层次教学。例如,某天1、2节课,三位教师同时上课,不过一个人上、另一个上,还有一个人上;而3、4节课则是、、; 下午5、6节,又成了、、。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课时量不变,老师只是在教学进度、内容、侧重点上进行分层次教学而已;结果肯定会使教与学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后每学期考试以后,老师都要根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再进行分层次教学。可能有的学生努力、开窍了,也有的学生不学习、跟不上了,她们就会换到其它层次去学习,这也是激励机制的体现。

而且我们还通过音乐各科考试的形式和评价机制的改变来进行教改尝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我校每学期期末把音乐分成说(普通话)、唱、弹、跳、视唱五个考试项目进行考试,分成五个音乐考场,由各科专业教研组做考官进行考试,改变由音乐各科任课老师随堂自主考试的形式,避免了以往专业技能评价考试的单调、随意、学生重视度不够、补考不规范的情况。考试机制的改变,调动和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巩固,每次考试前的近一两个月里,琴房、舞蹈排练厅都是满满的,学生既紧张又积极的做着考前的准备,而且考试的学分和毕业证相联系,考试不及格就要缓发毕业证,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机制,我校每年市里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学生都是100%的合格率。

3.重专业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国民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幼儿园抓起,从建立一支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抓起。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影响,在一些幼师(包括中师)中普遍存在着重音乐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

比如,有的音乐老师对幼教学生教唱许多声乐曲,强调正确发声训练;键盘老师要求学生多进行手指音阶训练、弹奏一些中外名曲;舞蹈老师天天催着压腿练功,练习各种集体舞。诚然,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专业学习中必须的,而且可能有的学生在一些比赛和表演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和良好的评价。但这些学生中,有的唱歌很好听,但是可能还不会自己识谱;有的会弹世界名曲,但却不会即兴为儿歌伴奏;有的就爱跳舞,而其它科目都基本荒废。

笔者认为,幼教专业的音乐教育一定要突出“师范性”的特点。因为在每年毕业实习的学生中,幼儿园反映较好的,不都是那些在学校某些专业成绩突出的学生,而有不少都是一些有良好教师素质、各种专业课都能教学的普通的好学生。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幼教学制短、教学任务重、学生生源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不单单强调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明确幼师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去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素质,使幼儿能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她们个个成为音乐家。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是我校又是“河南省音乐类教研中心”主任单位,在音乐专业的设置和教学与就业、教育与教学等方面积极地进行着教改探索,随着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学生多了,音乐专业的教师没有增加多少,所以我们在保证学生学到专业技能的同时,又要让学生进得来出的去,而且作为音乐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尝试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中职幼教专业教学的层次性、人本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正是具备了这种积极探索的师资队伍,我校的幼教音乐专业教学一直在郑州市中职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参加河南省及郑州市的各种音乐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和多个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校每年春季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汇报演出,毕业生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全省几百家用人单位的光临,市内许多幼儿园园长都亲自来校挑选我们的毕业生,学生供不应求,场面气氛很是热烈。

现在我国教育界正在广泛地进行着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笔者这里只是在多年幼教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可能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仍需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探索提高。希望通过幼教音乐课的教改尝试,为进一步提高幼教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戴寿美.幼师音乐教育探讨.青海师专学报〔J〕,2006(3)

第9篇

一、声乐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关系

(一)声乐教学对舞台表演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舞台表演可以客观地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情况。表演者以自身的真实生活经历以及情感为基础,结合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在舞台上所表现出的一招一式,都是把生活中的体验经过加工、改编、创作后,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舞台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配合,呆板的演唱以及过多的繁琐动作都不合适,“神形兼备”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动作与歌声要实现相互匹配,使之浑然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把歌声的内涵完美的传递给观众。在舞台上演员要融入到歌声当中,动作由心而发,切不可只追求其形态美而忽略其内在含义。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注重平时的训练,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专业的表演能力。

(二)舞台表演实践是声乐教学的体现

没有舞台实践的声乐教学课堂是不完整的,如果缺少了艺术实践,那么声乐教学将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除了正常的课堂教育,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可以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质量是否得当反过来影响实践产生的效果。想要使音乐感染更多的观众,就要求表演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高超的音乐技巧,而艺术实践正是课堂知识所能体现的形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的缺点,从而进行有效的改正,并在改正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加以提高,同时也完成了声乐技能的练习。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声乐专业水平更是加大了实践的环节。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有利于将来声乐教学的良好发展。

二、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多变的教学形式,多元的教学内容

我国目前声乐的教学形式都是采用一对一的小课授课模式,我们可以采用更多、更有效的形式来丰富我们的教学模式,比如小组课形式、集体课形式。将小课、小组课、音乐理论课、表演课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加多元化、系统化,实用性更强。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可以选用一些表演性较强的曲目,先给学生讲述曲目要表达的内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有感而发,尽量释放自己的感情,大胆的进行表演。通过教、学、演,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增强实践经验,提高舞台表现力。同时要使学生树立信心战胜怯场的情绪。课堂上,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授科学适宜的发声技巧,以将其变通地使用到声乐演唱中去,达到发声技巧灵活应用的目的。在这一前提的支持下,便能够一定程度上尽可能解除演唱技巧对于自身的束缚,使得自身能够凌驾于演唱技巧使用层面上,不断使自身演唱向声乐艺术表现最高境界升华。声乐教授期间,在对演唱技巧进行长时间勤学苦练,使得自身演唱技艺不断增进,演唱技术问题的消除,有效缓解自身思想负担,树立信心战胜怯场情绪。

(二)努力创造舞台实践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笔者教过的很多学生都有舞台上表现得不如课堂上好的问题。平时,上课的时候唱得很好,表演得很到位的学生,一考试,或者人多的时候就大打折扣,出现忘词、声音发抖、身体不由自主的抖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上台的机会太少,缺乏锻炼和舞台经验。然而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它的最终目的是表演,是舞台实践,因此舞台实践是检验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各种演出、各种比赛,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上台锻炼的机会,通过多种多样的舞台实践,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更加灵活的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声乐技巧。演出或者考试之后,教师要多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进行舞台表演的根本。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声乐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舞台表现力,把自己的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做到舞台上和舞台下表现得一样好。要想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表现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发掘学生的表演才能,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对于学生比较熟识的作品,可以让他们进行二度创作,自己设计表演的情绪和动作,通过语言和肢体来更好的表达作品。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来体验舞台的感觉,把课堂当作舞台,找其他的同学来观摩,练习上下台、演唱、表演。当然最好能够把学生的表演录下来,让他自己观看,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锻炼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二)克服舞台恐惧心理的训练

学生在舞台上表演时,由于地点、灯光、观众等多方面都与练习时有所不同,所以加深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和恐惧的心理。在考试和比赛中渴望高分,渴望成功的心理加深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导致学生情绪激动,身心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要解决这种心理问题,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克服舞台恐惧心理的素质。然而这种毅力与心态在平时的练习中并不能得到加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要想取得成功,信心是必不可少的,而想要获得信心就必须具有熟练的基本功。因此,学生在演出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歌曲和平时所练习的内容,好好地走台、熟悉场地,暗示自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自己是舞台的主人等等,缓缓吸气,徐徐呼出,用以达到心态平和的效果。通过心理暗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处于最佳的状态。

(三)为学生选择适合舞台实践的曲目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身的技巧水平,对乐曲的把握能力,心理状态等因素为学生选择难易程度相当的曲目。从实际问题出发,根据学生的音色、唱法、声部等方面的不同,选取适当合理的曲目。在初级阶段曲目的选择,总体上应略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不仅可以充分的发挥实践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注重生活经验累积,增强艺术创新意识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