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7 17:20:29
导语:在错题资源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 薪酬管理 科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国内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从越发严峻的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具备灵活、多元化的企业管理措施。而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而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企业科学的薪酬管理能够激励企业内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并能够为企业留着自身的优秀人才。但是,现今,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还是存在某些薄弱环节的,其与员工为企业所做贡献达不到合理的比例,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态度,甚至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消极作用。因此,要深层次地寻找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保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薪酬管理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
企业内部员工所处职位的职责、难易程度、具体要求、所需教育程度、资历等都是员工薪酬管理中所要考虑、注重的因素,其与员工的薪酬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现今,许多企业的薪酬管理没有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目标,只是将员工的薪酬与岗位的地位挂钩,层次单一,缺乏激励性。长期发展下去,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一直得不到有形的认可,严重的影响员工工作的热情与主动性。
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员工的心理也未加注重,只是为了发工资而进行不科学的薪酬管理,我们要明白,员工对于个人薪酬的追求并不只是单纯地对一个数据的追求,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发放、五险一金,甚至是员工的升职、培训都隶属于薪酬管理的范围。因此,企业要以自身的经营模式为基础,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的,并具有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的薪酬管理体系。
2、薪酬管理透明度不够。
现代企业在实行薪酬管理时,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为了避免企业内部的员工在薪资上相互比较,从而产生矛盾,在发放薪资时往往进行秘密地发放。但是,这样的薪资发放模式是建立在薪酬管理科学、完善,并极具公平公正性,且员工信服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公正性时,其才能发挥自身的有效性与积极作用。但是,现今,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历程都较短,没有足够深厚的内部企业文化积淀,这种秘密地薪资发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只会带来反效果。
我们可以想象到,一旦企业员工把精力放在猜忌上,没有心思去为企业效益做出自身的贡献,企业的效益将会大打折扣,这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极为不利的。
3、薪酬管理缺乏激励性。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是逐步递延的,不够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不够透明化的管理制度,逐步顺延,企业的薪酬管理将会对于员工失去最为重要的激励性。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薪酬管理没有信任,不能完全使自己为企业所做贡献得到相应的回报,员工的工作的热情就会减弱,效率也相应地下降,长此以往,最终的受害者就是企业自身。
另一方面,薪酬管理只注重员工的岗位地位,不注重员工工作的实际情况,会使得员工为了升迁、晋职,相互进行不正确的攀比方式,不仅不能有效发挥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还会使得企业内部的人才流失,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
(1)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首先要做到就是完善企业内部的薪酬管理体系。要以公平、公正为基本原则,完善自身的薪酬管理体系,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仅是对员工价值衡量的公平、公正性,还是企业内部考核过程,薪资发放、设计的公平、公正性。这样的薪酬管理体系不仅可以体现员工的价值,还能使得员工对企业的薪酬管理有一定的信服性,减少员工之间的猜忌,从而可以使得员工为企业发挥更大地价值,促进企业的发展。
(2)注重薪酬管理体系的灵活性、多元化。任何企业的薪酬管理不可能是一直地固定不变的,企业自身不同的发展时期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企业薪酬管理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要具有一定地灵活性与多元化,适应自身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
2、薪酬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透明性。
薪酬管理制度的透明性,并不是对于企业薪资保密制度的否定,其是这种薪资保密制度的基础与前提。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透明性具体表现为,对员工奖金、福利待遇的明文规定,并确保员工的薪酬一定是按照企业明确的条款计算所得的。这样的公开化、透明化,不仅会减少员工之间的猜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产生激励作用。
另一方面,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不能是针对员工岗位的地位,而进行的薪资的发放,要具体对员工职位的职责、难易程度、具体要求、所需教育程度、资历等进行实际考察,综合较量后,给予员工合理的薪资。
3、保证薪资管理制度的激励作用。
企业制度科学、合理的薪资管理制度,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对员工进行有效地激励,促进员工工作的热情与主动性。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注意员工薪资的合理性,还有给予员工可以得到自身职业发展的保证。这样的激励才具有长久性、持续性。
三、总结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是现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力资源作为一个企业最为灵活、最有力量的发展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各种不同的限制因素,使得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存在着某些薄弱环节与问题,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壮大。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针对这些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制度有效地解决措施,像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关系体系,使其具有透明性、激励性,从而可以从根源上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让企业能够真正地有所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燕,杨睿.浅析当前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人力资源管理,2013(10)
[2]吴晓斌.浅析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建设[J]商情,2013(46)
关键词:科学纠错;错题本;归类分
教学中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曾经做错过的题目,老师在课堂上分析、订正过了,我们都以为对于这些类似题目学生是绝对没问题了,但偏偏学生在考试时往往又会做错。怎样才能使学生对错题印象更加深刻、更加难忘,从而避免一错再错呢?其实错题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资源,下面笔者就错题方面如何科学纠错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一、科学纠错定义的界定
学生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背后都隐藏着自己在知识、能力、方法方面上的问题,如果有错不改,以后类似的错误就会重现,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对一些错题进行了典型分析、纠错,但效果还是不好,纠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参与还不够,是被动的,是应付式的。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只要是曾经做错过的题目,除了学生看错字、写错字之类低级错误外,一些知识型、运算型错误,都必须认认真真记下来或剪贴,并对错题进行分类研究。把做错的题目以及当时的错误解法抄在改错本上,再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或下面,这样一对比,薄弱环节就会一目了然。抓住薄弱环节就抓住了复习重点,到考前着重针对改错本上的题目查缺补漏,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对于科学试卷上的运算型选择题做错时,我们更应该详细地写出运算过程,以待复习迎考。如果只是把错题在试卷上标注,复习时随手翻看试卷,这种方法看上去很节省时间,但是拿着一大沓试卷翻看错误,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复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在学习中,如果每次练习后都伴随有反馈信息,就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而收集错题,找错因,再总结及时复习,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就会起到很好的强化和反馈作用。经过长期的坚持,习惯成自然,让学生建立错题本,让学生主动地纠错,并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有效地杜绝了一错再错。只要学生这样主动地把错题抄在错题本上,去分析总结错误的成因,对错误的成因有清晰深刻的认识,然后把错题订正,再一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就能举一反三、快速正确地解答,我们把这样的全过程定义为科学纠错。
二、科学纠错的重要意义
改错本就像一个储藏室,积累了学生的错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这些错误为戒,为以后不再犯这样类似的错误而提升自己的实力。让学生在科学纠错中扎扎实实地成长,其意义是非凡的。
1.能及时强化错误的成因归类及纠错的功效
在学习和做题的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错误,在及时改错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地琢磨、认真地改,不但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做到举一反三,从改错中得到提高。学生在错题纠错、摘抄分析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错误的成因归类及纠错的功效,强化了记忆,取得了老师在课堂上帮助他们分析、订正所永远达不到的功效。
2.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犯错误的原因除了学生看错字、写错字之类低级的错误外,一些典型知识型、运算型错误就很有必要分析归类记入改错本,并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使学生避免重犯错误,逐渐养成认真听讲、记东西要实、遇到问题多换角度、仔细思考的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能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在教师指导纠正后的当天在错题本上备案,及时改错,不让错误过夜。对于错题,要培养自己急性子,在错题中淘“金”。每当遇到自己做错的题时,学生应马上去找寻错因,进行错误归类、错误分析,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选,为什么对正确的答案没有感应。在对犯的错误改正的同时又对知识及时地进行了记忆、复习、巩固。
4.能为总复习提供最便利的资料
建立起完整的错题本,不同于其他那些徒劳的劳动,具有实在的意义。“落实”是复习的生命,没有落实的复习是无效的劳动。另外,这种方法还能使我们较好地克服遗忘,适当地复习整理,会使我们把各种相关的知识关联起来,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印象,还增加了复习的次数。初中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改错本记录了学习以来的“足迹”,学生不可能把做过的题做到面面俱到、全面复习,这时的改错本就成了最便利的第一手资料,既省时又省力。
三、建立错题本科学纠错的一般方法
1.学生可以在每天中午或晚上,挤出一定的时间来,按自己的方法来分门归类,将最近老师讲过的错题进行整理。
2.学生对整理的错题进行分析,找出犯错的原因,看看是知识点的欠缺、解题方法的错误,还是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总之要找到犯错的根源,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
3.学生把做错的原题在错题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为了节省时间也可以把错题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要求学生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写在错题本上,而不要把原先错误答案涂掉,以便于“错”和“对”进行对比,突显纠错效果,并在下面留有一块空白,以便于写正确答案或写一些注意事项。
4.学生纠正错误。当老师讲解出正确答案时,同学们手里要用红色笔随着老师的讲解,在原题下面空白处记下自己没有做出来或做错的原因分析,最后按老师讲的正确思路,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
5.定期整理。初中学生一般每单元测试一次,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复习之前整理过的错题,以免同样的错误重复犯,对已经不会错的知识点可以标记下来,就不用重复记忆了。
6.错题本上也可以记载一些非常典型、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优秀习题。这些优秀习题几乎概括了学生平时看书做题的精华,等于有了学生平时所看的所有的书和习题的微缩本。用这些本子去复习,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疲劳和厌烦,相反会感到这是一种享受,这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比拟的。
四、让科学纠错成为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习惯
1.学生每天科学纠错、积累错题,一开始还需要教师或小组长督促,久而久之,同学们尝到了甜头,科学纠错就成了他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习惯了。为了发挥错题本的最大作用,是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下一次考试前,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不妨对错题再做一遍。
2.同学之间还要相互交流。很多同学特怕别人看到自己的错误和考试分数,对自己的错误藏着、掖着,这种思想很要不得。学生一定要解放思想,通过交流得益是很多的。比如,把自己的错误拿出来与同学一起探讨纠错,从错误当中不断总结,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让每一个学生都建立错题本,自觉科学地纠错,学生就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学生的成绩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一、推进课堂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
1 优化文本资源
法国哲学家利科尔把“文本”定义为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对历史课堂直接产生作用的文本资源包括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参考、教师的备课笔记、历史地图和图片等教学用具,以及学生的各类教辅用书和练习。这些都是历史课堂基本的资源。基于这些基本资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编制和使用教学案,实现了文本资源的优化使用。
优化蕴含着对文本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文本开发”是指为更好地解读教材,师生通过各种方法,自主发掘的除教材以外的文本材料。教学案就是师生自主开发的文本材料,但教学案不是简单的文本补充材料。教师可把教学案分成八个模块:基础目标、重点难点、前置作业、知识梳理、拓展延伸、课堂巩固、合作展示、总结反思。这八个模块实现了教材、课标、教参和各类教辅用书的整合。可以这么说,编制教学案是教师和教材的一次对话,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
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对文本材料产生的个性化理解。如确定的重难点是基于教师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细化为问题的形式表述。知识梳理并不是书本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拓展延伸或是通过补充史料,体验历史,提升解读历史的能力;或是通过小专题,回顾思考,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课堂巩固侧重于对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编制教学案即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次对话,也是老师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深度挖掘。
教学案是教师上课使用的简案,也是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南。通常,教师提前一天把教学案发下去,要求学生在提前看书的基础上完成前置作业和知识梳理部分。教师上课之前收上来批阅,根据存在问题可以在知识难点的审定和教学流程的处理方面修正自己的备课。所以,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是教师备课的自然延伸,是教师二次备课的主要形式。
2 激活学生资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生本教育理论进一步指出,学生既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个体作为资源,表现在具有学习动力和拥有学习基础这两个方面”。使用教学案,不仅使学生的预习有了具体的任务,还使教师的督促有了抓手;不仅使学生通过预习把握了目标方向,了解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通过提前发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当然,学生作为学习资源,更主要在于“学生用于学习的能量,不仅仅是用于信息的接收,更用于信息的创建”。使用教学案就是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课本知识的意义建构。
那么,如何利用教学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笔者在历史课堂上着重围绕设计教学情景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笔者利用教学案不仅实现了文本资源的重新建构,还以教学案为载体,多样化设计教学情景。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教学案上知识梳理部分建构的知识体系和相关思考题、拓展延伸部分的材料解析和专题归纳分析等是教学案直接提供的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消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或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即“生长”。消化一生长一消化一生长……循环往复、相互交替,正如事物发展的肯定否定规律一样,这是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次,教学案不仅是向学生提供的一份学习资料,笔者还将它作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抓手。学生在课堂上要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的个人思考为前提。只有当学生个人思考之后,有了发现的惊喜需要和同伴分享时,或者有了困惑需要向同伴寻求帮助时,合作学习才成为可能。笔者课前对课堂问题做好充分的预设,如教学案上的思考题、拓展延伸的能力应用题,还有在合作展示部分,针对那些能力应用题和前置作业中的错题设计的变式题。这样讨论的问题就来源于学生,又经过了课堂的提示,讨论就变得实在而有实效。所以,“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当然,笔者也注意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瞬间想法,并通过引导使其成为课堂探究的议题。在课堂小结中,笔者经常让学生合作,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理解,用图示法等形式建立教材知识结构,并进行交流点评。
3 开发特色资源
在尝试学案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按照“以学定教、讲练结合、合作展示、有效激励”的思路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形成课堂资源的特色亮点。
一、创新和谐人际关系,增强育人能力
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学校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因为它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学校是一群人的组合体,内部包含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外部涉及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社会(政府、企业、社区)等,人际关系相对复杂。作为学校领导,处理好领导班子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关系是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学校全面质量的提升。
1.优化校长与班子成员关系的和谐。
在学校工作中,行政人员就是校长的左右手,而且行政人员中每个人各有千秋,校长要用人之长,避人所短,人尽其才,量才使用。校长还要能与其他行政人员拧成一股绳,人员分工搭配互补,授权明确,责任清晰;行政人员才能自觉维护校长的核心地位,与校长形成互补性思考,主动揽事,发挥助手作用,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校长一般在工作分配之后,只询问进展情况,不过问如何做。做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胆用人,大胆授权。学校领导班子关系和谐,工作气氛融洽,配合默契。每个人都能从学校工作的大局出发,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互相支持,工作顺心,大家心情舒畅。这样,就不愁学校这列火车开错方向了。
2.优化学校领导和教师间的和谐。
校领导和普通教师同样是教育者,作为学校领导,要始终确立领导和教师是平等共事,应互相尊重的意识,要充分尊重教师业务上的成长,让教师在教坛上发挥自己的才干;校领导和教师间还应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想法,改进工作方法,关心教师,切实为教师服务。教师也应理解领导,全力支持领导的工作,共谋学校发展大计。
3.优化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和谐。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学校教书育人的总体框架下,以专题讲座、家长会、座谈会、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教育内涵,拓展家长学校教育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宣传前瞻家教理念,交流先进家教信息,组织《给孩子成长的力量》报告会等系列家校活动等方式办好家长学校。面对日益纷繁复杂且难以调控的社会环境,追求优质教育已成为家长们的共同理想。真正构建起了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立体育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即创新教育目的,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全面学习“团队互动”课堂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重视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坚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规模教学优势。做到“四定”“四统一”“三步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落实每周的主备,教务处统筹安排各个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四统一”:授课进度、教学要求、校本作业、检测练习要统一。“三步走”:个人自备、集体复备、个人二次备课三个步骤。主备人提前一周将备课内容(包括教案、学案、课件)给组内成员讨论,同组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2.优化上课环节,突出主体参与。
认真执行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能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把握恰当,教学环节紧凑流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学有所获;强化实验教学,做好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
3.精心设计校本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遵循“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作业,做到难易适度,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负担。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配备好各科错题集,有针对性地强化错题订正,提高作业的效度。如有的老师在国庆节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逛书店2.玩;有的老师则依据文本教学,布置相应的阅读及社会实践或搜集资料等。打破了以前抄抄写写,天天计算的海量作业模式,大幅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创新轻松高效的作业模式。
4.实施科研兴校工程。
继续认真抓好以校本教研为主体、以教育反思为重点的教科研工作。抓好2-3个重点课题的研究,抓紧校本教材和校本作业的研究,广泛开展学科和个人课题研究,每一项研究都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继续搞好论文评比活动,争取在论文评比和发表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导处负责督促指导教研活动的开展,组织教师听课和开课。为确保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应确定教研日,有计划地开展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各级个人小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等。
三、创新和谐评价机制,强化导向功能
长期以来对基础教育领域评价方式是以学校的升学率评价学校,以平分评价班级,以考试的分数排名评价学生,产生大量的薄弱学校和后进生,这些孩子都得不到关注,成为被所谓的精英教育抛弃的对象,这样就谈不上和谐教育了。因此,必须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强化导向功能,还原学习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构建和谐校园生活。
1.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健康发展。
传统考试评价方式强化选拔和分等功能,“考试往往用来找出人的弱点而非长处”,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容易丧失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异,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应该着力于构建一种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的评价机制。设法让每一位学生发挥他们的长处、表现出自己最佳水平。我们希望通过新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优势,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通过这几种评价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健康发展。
2.正确评价教师工作,让教师关注学生健康发展。
学校要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奖惩措施和考核评优机制,保障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教师最终都能达到“融入教育、享受工作”的最高佳境。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再以成绩论英雄,给教师的改革营造氛围,让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情商的发展。学校要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3.全面评价学校工作,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评价学校,不能只看学校的考试成绩,我认为应看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效能。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社会、家长、学生还是教育主管部门等,他们评价的基点总离不开学校的“效能”。因此,作为管理层,应该全面评价学校工作,引导学校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四、创新建设和谐校园,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创建和谐校园是环境能真正体现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在和谐的校园中,学校的政策更加科学合理,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学校的组织效能更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品牌建立的理性认识,自觉遵循品牌建立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学会管理自己的品牌也是中国校长迈入市场经济必须要补修的一门功课。
创新和谐教育需要铁的制度和活的机制,实施和谐教育需要培养善于和别人和谐相处的人,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校长只有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宽容的民主作风,深切的人文关怀,公正的做人品格,才能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大力地推进和谐教育生态,加快学校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朱滇生主编.新课程教学实例丛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18-04案例教学法是将典型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面对复杂工程环境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案例信息和问题分析,提出见解与决策判断,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素养的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以师生主动参与、更多投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2],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全过程系统联动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等显著特征,是面向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与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内涵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旨在实现项目整体目标优化,是复杂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实践创新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工程管理学科的创建是工程实践驱动和工程科学创立与完善的结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传授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需要面向工程实践问题分析的实际针对性,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工程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和对工程具体实际问题解决的参与实践。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法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方法。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为背景,将反复循环参与工程实践问题分析贯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全过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活动[3]。其基本思路是多次循环运用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案例,概括起来,包括4个循环过程。第一个循环,选择典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课程网站平台,使学生全面感性认识与了解案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实施的全过程;以主要章节为切入点,构建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平台;以工程实践案例相应章节对应问题为导入,以学生参与讨论为主要方式,分析讨论与点评总结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4]。第二个循环,针对每章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所选课程教学完整案例难易程度,给学生布置查找和分析自选案例作业,使学生通过重复选择实践案例,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实践环境下深化与巩固所学知识。第三个循环,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选择与课程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相当的课程设计案例,基于工程实景按照模块化分工完成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检验与提升学生面向工程实践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第四个循环,基于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拓展,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延伸至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题真做,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综合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及特色
(一)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教学改革
针对2006年提出的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构想,我们扎实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编写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开展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下师资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地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基于工程实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以自主命题、参与式讨论为主要内容,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环境下的考核方式革新。经过系统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基于完整案例教学法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显现出以下3个特征。
其一,面向复杂工程环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以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主线整合与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以复杂工程实践的完整案例为中心,面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管理创新意识。
其二,学生以多种方式全程参与教学,提升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采取案例讨论与评述、模块化综合性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社团、自主参与工程实践、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分析、课后练习作业、课程设计协作交流、实践实习反馈、毕业设计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传授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其三,密切与执业资格的联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招标师等就业岗位需求和考试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考核方式、规范考试题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未来执业的系统专业知识储备与职业修养训练,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
遴选典型案例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必须考虑案例实践的代表性、案例问题的真实性、案例资料的可靠性、案例过程的可提炼性[5]。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择以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工程管理实践为对象,保证案例资料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案例遴选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参与程度有所区别。第一阶段是课程教学引导案例遴选,以教师选择提炼为主,学生补充资料分析为辅,学生课前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讨论案例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案例背景资料,对案例系统剖析。第二阶段是课后案例练习,以学生独立选择案例为主要形式,教师仅提出案例选择的原则性要求,学生基于自我选择案例资料,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作业。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案例选择,师生共同遴选课程设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模块化要求完成基于工程实景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第四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毕业环节的工程案例选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引导为辅,选择实践单位和工程实践对象,围绕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对实践训练与分析的要求,开展工程实践体验和工程问题分析。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教材与规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要求学习为自我规划学习,提升主动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课前小组案例讨论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案例讨论教学。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章节[6],以完整案例为对象,由教师设计案例讨论问题,学生分4组课前组织讨论,选择或指定小组讨论召集人(或负责人),每次讨论各小组选一名陈述人和评述人,陈述人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陈述小组讨论结果;评述人对其他3组的陈述进行质疑与评述。课前小组案例讨论既拓展了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强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讨论评述与点评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每一小组由陈述人用3分钟时间概括陈述小组讨论结果,由评述人用2分钟时间对其他3组陈述内容进行评论并提出质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授知识点点评与总结讨论结果。课题讨论评述与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平台,又给他们提供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风采、显示应变能力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与演讲水平。
(四)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
结合未来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分章节或模块布置学生参与自主命题的课外作业,题型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自主命题恢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从被动考试变为自主考试,从被评者变为自评者,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实践能力和知识需求自我选择考核知识点,学生自主命题、自我考核,并将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参与式讨论考核也采取了学生自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式讨论满分10分,分4组(4组中排名第1基础权分得10分,排名2基础权分得9分,排名3基础权分得8分,排名4基础权分得7分),每组30%为优、40%为良、30%为中及其以下(优权重1,良权重0.8,中权重0.7,合格权重0.6,不合格权重0.3)。每个人参与式讨论得分为所在组排名权分与自己优良权分之积。每组排名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其他3组的排名顺序。教师根据每组讨论陈述与评述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排名顺序最后确定各组排名;组内考核由各小组自行确定。
(五)基于工程实例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大纲要求,师生共同选择课程设计工程实例。学生负责实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各自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分模块化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背景和实践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答辩,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自主实践,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体验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40%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主动联系工程实践单位,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办法。向工程实践工程师学习,深化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七)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拓展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以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纽带,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需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就业实践的社会适应性。70%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结合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从毕业实习开始,学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收集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全面把握论文选题背景,认真剖析论文选题的实践问题,创造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整体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不仅需要校内资源,而且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如案例资料的收集遴选必须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全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现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交融,专职、兼职两类教师互补。学习企业资源共享,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搭建广阔友好的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受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张剑峰,管理类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27-128.
[3]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4]郭汉丁,郭伟,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增刊):122-126.
[5]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6]孙承毅,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50-151.
Practice of ring-teaching with integrated cases
GUO Handing, GUO Wei, MA 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关键词:习题;有效;错题;优化;变式;思维
我们一直在提倡减负,初中每门功课作业量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这就决定发给学生的练习题必须经过教师的认真分析,筛选出精而简的习题。现状是市场上各种习题资料,有些教师对习题拿来就用――实施“题海战术”,没有针对知识点进行筛选,重点题型不突出;对待已有的习题资料要有层次地加以设置,不仅满足能力突出的学生对难题的挑战,并且还能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础题目,因此设置有效性的习题是实现学生轻负高质的首要前提。
一、挖掘习题功能,激发学习潜能
设置习题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培养兴趣两大原则,同时兼顾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考虑习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梯度分层,通过习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趣味性
学习新知或对未知世界探索都源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欲望获得灵感,同时兴趣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内驱力。在学习《遗传和进化》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教学时,结合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对于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学生理解两者概念时存在困难。为了解释“不可遗传的变异”,笔者引用了有“韩国第一美女”之称的著名演员金喜善和她的女儿的图片,借助外力如环境、食物、手术(如整容)而导致的个体变化是无法遗传给子代的。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并能遗传给子一代的就是可遗传变异,而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通过趣味的事例讲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新知,从而建构正确的概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习题设置,学生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2.实践性
纵观近五年的中考科学试题,出题背景资料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日常生活、实践活动、实验探索及成果等,非常注重学生的科学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实践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需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例1:在讲完《溶液的pH测定》后,作为课外作业:测量家中生活用品的pH值(提供pH试纸若干张和一张标准比色卡),并记录比对后的pH值,将显色的pH试纸粘贴在记录表中。学生所测物质五花八门,有牙膏、酱油、食醋、洗洁精、水、肥皂水、唾液、尿液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充分认识到了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然而当学生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pH试纸时,发现许多张pH试纸不是原来看到的颜色,比如醋显示的红色、牙膏显示的绿色、洗发水等显示的颜色都不是原来一开始看到的。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学习到课本中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还能有所发现,对文本知识的延伸和生成性内容的进一步探索。相比那些低水平、简单机械的习题训练,这样的习题设置既起到了落实新课标,又拓展了课堂教学。
3.探索性
精选好的习题,为学生营造“一题一世界”的观念,每一道好的习题都有其内涵隐藏的知识需要挖掘,并不是简单地对概念进行重复再现就可以解决的,它会引导学生去比较、深思、探索潜在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再创造”能力。
例2:在教学《重力》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习题:
①你能分享一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科学小故事吗?
②地球像一个转动着的巨球,为什么不会把人给甩出去?
③你觉得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实现日常的生活?(回答后观看视频资料)
④假如没有重力,我们生活的世界会怎么样?要求学生编抄报或撰写科学小论文。学生想象力之丰富、知识面之广都超乎你的想象,令你不得不佩服。
4.层次性
教师在设置习题时要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编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题目,获得成就感。当然,偶尔可以增加一些能力题,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设置: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
习题的设置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分类型安排,才能发挥习题的落实知识和提升能力的作用。a.新课结束后的习题需要落实新知识,以基础内容为主,如学习了化学基础知识后编写化学闯关题(元素符号书写、化合价标注、化学反应书写、化学计算等);b.完成一章内容教学之后,整章练习则更关注对学生关于各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内容的整合以及能力的提升;c.期中、期末A段复习应关注某一主题对本册内容知识的连贯、系统加以比较应用;d.中考复习题的设置可以从基础开始,错题整理到专题讲解,最后到综合拓展。
(2)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设置
制定丰富、灵活的分层次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减负空间,发展独特魅力。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后,要求学生设置相关知识,现选取其中一组(林同学编写)展示如下:
①二氧化碳是________;(选填“混合物”“化合物”“单质”)(基础题)
②物质A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A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提高题)
③15.2克A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只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14.4克水,则A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智能题)
学生进行解题可能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但由学生进行改编题目则是其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其参与学习、进行自主性学习的体现。
二、整理学生错题,优化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头脑中的学科知识结构越具有序性、系统性,解决科学问题时,科学知识就越便于提取与利用;反之,会发生提取困难或错误。如果我们平时坚持做到整理学生错题,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的错误,就可以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能设置相对应的习题,防患于未然。这样我们不仅能有效地减少错误,而且利于建构认知结构。
例3:在学习《电能》后,学生做了这样一道习题(来源于“多科联赛试卷”)。
一台电冰箱的功率为140瓦,这台电冰箱工作一整天消耗的电能约为( )
A.0.95焦 B.0.95千瓦时
C.3.36焦 D.3.36千瓦时
典型e误:学生认为,电冰箱工作一整天消耗的电能为
W=Pt=0.14kW×24h=3.36kWh
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解题时,受到题目中数据的干扰,直接应用了公式W=Pt求解,而没来有跳出题目去看问题,缺乏对生活经验的迁移。因为从电冰箱的工作特点来看,其工作状态是间歇性的,所以实际的耗电量应该比这个值要小,排除D,又考虑到焦的单位太小,所以排除A、C,应选B。
为避免以后出现同类错误,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前置这类习题:
实例:提供电冰箱的铭牌信息(如右图),计算该电冰箱工作一整天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本题可以让学生明白,若是结合公式W=Pt计算,可知该电冰箱工作一整天消耗的电能为3.12kWh,而结合铭牌中耗电量的数据,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冲突,通过生活经验学生自然能明白其中的奥秘。
通过上述分析,学生对这一知识结构有更完整的认识,基于这样分析问题的方法,其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就会更仔细、更全面地去思考问题,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三、编制变式习题,发展思维能力
当我们在菁优网中查询某一题的解析时,可以检索出许多类似的题目,这些题目考查的核心科学知识是一样的,但问题呈现的方式却各不相同;有文字描述、图表形式、答案相近的表达,选项或问题从不同角度加以变化。我们在解析习题时,目的不是传授给该点知识内容,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发展其发散性思维,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例4:已知铝的比热比铜大,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热量以后相互接触,则( )
A.温度从铝块传递到铜块
B.温度从铜块传递到铝块
C.热量从铝块传递到铜块
D.热量从铜块传递到铝块
变式1:上题中,相同条件下,放出相同热量以后相互接触,则( )(注:选项同上)
变式2:已知铝的比热比铜大,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热量以后相互接触,则( )
A.热量从铝块传递到铜块
B.热量从铜块传递到铝块
C.热量不会互相传递
D.无法判断
变式3:初温相同的两物体甲和乙,吸收相同热量后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比较甲和乙两物体的比热大小。
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变式训练,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分析、推理和归纳,既能促使学生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抓住问题本质,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效的习题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必将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应学会进行多样化的、有效性的习题设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又能内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习题的有效性设置是一门有艺术的学问,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坚持,相信我们的课堂定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郑青岳.郑青岳科学教育讲演录.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11.
2.陈通伟.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处理策略.中学物理,2013.8.
【关键词】移动教学平台 平板电脑 教与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被打破。2015年11月,学校免费引进了“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在我班使用平板电脑移动平台学习,引领师生走进了云课堂。自开展平板电脑授课以来,学生借助“互联网+”的移动学习,实现与当前社会生活特征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学生兴趣浓厚。课堂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快速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提升了教师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通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环境,让师生能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从而为学习提供最适宜的个性化服务,促进了教学过程的高效沟通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共享。那么,基于平板电脑的移动教学平台究竟如何有效应用到课堂中?它对教与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笔者将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研究。
一、移动学习平台在小学数学中的设计和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来获取教学资源和教育服务,它通过渗透、关联和混合传统学习方式,促进情境学习、社会性学习、非正式学习等学习理念的创新性实践。因此,从理论上讲,移动学习可以应用到任何学习模式中。但是目前将平板电脑真正应用到课堂上的案例并不多见,本文以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课程为例,将移动学习平台应用到课程的移动学习中,以期为移动学习的研究和探索提供案例和建议。
【课 题】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和作用,感受运用负数所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及其读法和写法。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准备】
教师端平板电脑、学生端平板电脑、大屏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预习
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将提前做好的微课和预习单推送到学生端,学生在家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并填写好预习单保存提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批改预习单,通过对完成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调整教学)
二、(课中)认识负数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将练习任务推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学生完成任务后提交,教师从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调出学生不同记录方式,并集体评议、分析、引导(充分利用了小蚂蚁移动学习平台的秒推功能、及时反馈和双向互动功能,教师可以通过上述功能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将不同的数逐一推送到学生端,学生点击平板举手功能进行抢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课中)达标反馈
教师端将练习题依次推送到学生端,学生完成后并提交(判断题、选择题系统会自动批改,教师可根据系统的自动统计功能,查看学生的正误率,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和知识点重点讲解,还可将优秀作业分享到蚁巢,供学生相互学习)
四、(课后)拓展延伸
学生课后可自行浏览讲义回顾、错题集等,也可在蚁巢中建立话题分组讨论、交流分享,遇到问题还可向老师、同伴求助,在线答疑(平板的蚁巢功能让孩子们的讨论、交流、分享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做到了时时学、处处学、互助互学)
五、优势分析
移动学习平台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使用,延伸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范围,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移动学习平台的优势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支持师生远程互动,协助学习
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该移动学习平台远程交流,组建小组,以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开展讨论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教师也能远程开课,话题,参与讨论,实时观察小组学习进展,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个性化辅导。
2、课堂互动及时,学习过程可视化
教师可将资料、视频等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分享给学生,使学生课前预习更加到位、有实效;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或需要展示的内容链接转移到大屏幕上,供大家分享与交流;同时,还可以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快速调研和作业评判。
3、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教师可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远程开课,答疑解惑;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不再被限制在教室或电脑桌前,只要随身携带平板电脑,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蚁巢发起话题并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进步。
六、结语与启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平台在数学课堂上的良好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提供了新途径,从某种意义上开辟了移动学习的新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诸如怎样评价Android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和效益性?如何真正有效地利用它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服务?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示范和参考?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在学校的支持下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在科技进步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广文,严佩宜.Android平板电脑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应用与未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4).
1.1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农村中学仍然延用单一、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语法教学、听力训练、单元测试等方法仍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刘妍, 2015) 部分英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影响而难以突破和改变较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课堂上老师满堂灌输知识点, 努力讲解考试技巧和应试技能, 对于听、说、读等相关技能不予关注。
1.2 现状分析
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原因,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家庭因素
农村家庭的父母进城打工, 将孩子的生活、学习交由祖父母辈监管, 祖父母辈往往对孩子的学习起不到有效的辅导、辅助的作用, 提不出有效的学习策略及方法;孩子有心理压力、学习困难时很少得到疏导、鼓励;孩子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 完全取决于老师的课堂解答, 且祖父母辈对于孩子的额外学习支出较为轻视, 很少花钱买额外的学习资料。
(2) 学校因素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 学校都开始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 国内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也普及了多媒体教室, 提倡信息化教学。然而, 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以传统的黑板为主要的教学阵地, 虽然也有个别多媒体教室或电子教学设备, 但很多老教师不习惯、甚至不会使用多媒体和电子设备。
而且, 农村中学更加注重升学率, 以学会考试为主要教学目的, 多样化的教学会被认为是耽误时间, 影响教授知识点。如此一来, 很多老师固守陈旧的教学方式, 以题海为战术, 以试卷为武器, 完全弃用信息化教学设施。
(3) 社会因素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贫乏, 学生接触英语机会较少, 即使是学习英语的资料也很难获得, 多数乡镇甚至没有一家书店。而且, 由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办公环境、生活质量相较于城市学校较低, 大部分高学历、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更愿意去城市中学教学, 以至于农村学校教师的质量整体不如城市学校, 甚至农村中学还有部分老教师英语发音还带有方言。
2 英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语言的学习过程与收音机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具有相同的原理, 有了信号输入, 经过一定的解码程序并加工, 才会有信号输出。如果把学习英语比作一台电视, 只有把积极有效的英语信号, 不断地输入给大脑, 通过加工解码, 才会保证有英语输出。
通过以上类比, 笔者总结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3大因素:英语信息的来源、英语信息的输入以及英语信息的加工。
2.1 英语信息的来源
农村中学信息相对闭塞, 英语信息的来源主要为英语课本, 即使语法学得再好, 单词背得再熟, 英语的知识量、词汇量也仅仅局限于课本范围内。在考试中遇到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等新的短文或文章, 必然会出现陌生的词汇、短句以及正宗的美式或英式口语短语, 此时便无法自主理解。可见英语信息的来源是制约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源头。
2.2 英语信息的输入
实际英语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英语发音基本都是read after teacher, 课堂上老师也是用中文教学, 学生极少有接收纯正英语的机会, 有的也只是听英语磁带朗读课文和单词, 有些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甚至不听磁带, 以至于绝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 包括部分英语教师的口音都是中文式的, 一旦遇到纯正的美式或英式发音的英语便一头雾水, 只能听懂个别简单的词汇。所以英语保质保量的输入是提高英语听力的重要前提。
2.3 英语信息的加工
生活中儿童无论智商高低, 只要跟人互动, 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 便可学会接触到的语言, 学母语是如此, 学外语也一样。
儿童与成人相比拥有超强的模仿能力, 将儿童置身于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 保证了语言信息的来源及输入后, 儿童通过不断的模仿, 将其加工成自己可懂的意思, 一旦遇到相同的情景便立刻拿出来用, 这样很快便可用新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因此, 模仿是语言信息的重要加工程序。
学英语是学习别人的语言去交流, 不可能自己创造另一种说法, 发明另一种写法。否则, 说出来的使人无法理解, 写出来的使人无法识读, 其中缘由不言而喻。 (王初明, 2014)
3 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分析, 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地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方法。
3.1 英语信息来源
为了保证农村中学的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信息, 需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材料, 比如平时作业的习题册、大小考试的试卷等, 这些宝贵的英语资源在现实英语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作业做完, 习题册即被抛弃;试卷评讲后, 最多也就做个错题集, 如理科一般记下题型, 错误原因等, 不会再去利用, 甚至连教师也不会去多理会这些抛弃的资源。
通常这些材料中包含了大量的英语词汇、短语、正宗的口语表达等, 尤其是大型考试的试卷中, 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文章都是选自正宗的英语期刊, 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平时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评讲完作业、试卷后, 应精选出一些习题、文章, 并鼓励学生进行利用。教师精选出的文章要以课文的标准去反复朗读, 选择题等简单的句子应尽量做到背诵。如是, 既不增加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去额外购买英语资料, 也能重点提高学生对考试点的记忆, 旧题利用, 不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
3.2 英语信息的输入
在农村中学, 获得英语的主要输入还是集中在英语课堂上, 短短的45分钟课堂, 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有效的英语输入。英语教师应多将英语输入置于教学首位。听必须成为英语课堂的必要环节, 听力不能成为考试的枷锁, 尤其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 简单的词汇、语句、语感都是通过听来获得的。
课堂上教师应重视现有的英语语言输入, 尤其是教材中的单词、词汇首次学习时就应由磁带来带读, 教师更多负责纠正;英语课文的朗读应多听, 做到不看课文能听懂。只有这样反复地获得输入才能保证听力的提高, 而不是反反复复地做听力习题, 求量不求质。
3.3 英语信息的加工
课堂英语教学时间有限, 听、说、读、写都要来一遍几乎不能保证质量, 若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加工质量, 必须充分保证学生的模仿空间, 完全通过课堂完成几乎不可能。
这里教师应重视利用早读时间, 让学生朗读出声, 利用课堂的输入, 反复大声地朗读。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接触英语少, 在出声朗读英语方面普遍比城市中学的学生害羞, 教师应采取奖励的措施鼓励学生们出声, 一定要出声朗读, 不要学哑巴英语。只有出声朗读, 才能谈得上加工, 才能读出语感,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条件的话, 可用课余时间对录音机朗读, 再与标准磁带作比较, 找出其中的差距, 尤其是课堂时间, 任课老师要纠正学生的发音, 只有模仿得像了, 才有可能听懂。 (李艳蕾, 2017)
当然, 在强调上述教学方法的同时, 也不能忽略语法、知识点的讲授。通过笔者近两年的教学尝试, 上述方法对于提高英语成绩具有明显效果, 笔者近两年的班级英语成绩都占据年级第一, 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明显好于其他班级的学生。
4 结语
通过上述英语教学方法的实施, 可以培养学生超强的英语语感, 获得稳定的英语输出, 再辅之以语法教学,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 顺便考取高分。然而, 由于笔者能力及教学经验有限, 本文提出的相关教学方法, 还有待进一步教学尝试及方法完善, 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崔寿梅.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策略[J].学周刊, 2017 (18) :173-174.
[2]何建兰.利用有效教学, 让初中英语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 2012 (2) :138-139.
[3]李艳蕾.浅谈农村中学英语晨读策略[J].英语广场, 2017 (6) :144-145.
[4]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基于跨文化的视角[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 2013.
[5]刘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5.
[6]谭松萍.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激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7]王初明.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J].外语界, 2014 (2) :42-48.
一、“三独一广+交流”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三独一广+交流”,是指高效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五个基本步骤,即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广学;第三步,交流;第四步,独授;第五步,独练。
“三独一广+交流”模式强调了“交流”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重要意义。狭义上说,“交流”是指第三步中的“交流”,即学生之间的“思维对话”。广义上“交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和“文本”之间的“思维对话”,即教师之间的校本教研和教师的课前备课,教师需要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参考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
二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思维对话”,即在“独学、广学”环节学生需要和“文本”之间展开“思维对话”。“文本”包括课本、导学简案、至少一种精选的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文字方面的资料。
三是在“交流”环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对话”、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维对话”。
四是在“独授”、“独练”环节分别侧重于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导学简案的“思维对话”。
毋庸置疑,“交流”的意义重大并且对老师和学生的影响深远,因此,该模式单独把“交流”提出来,以示强调。
二 、“三独一广+交流”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
(一)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的个体性学习,相当于“自学”,但是更多地强调了学生自己的单独学习。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分发导学简案。简案就是学生独学的“指南针”。简案的编辑依据是学生的教材和某种精选的参考资料。新课的导入要注重激励和鼓舞功能。
独学时,学生之间不能交谈和高声喧哗。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教材和某种精选的参考资料为载体,以教师精心编制的“导学简案”为抓手,突出问题主线,并让学生运用铅笔、黑色笔和红色笔对独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者重点问题进行分别标注,带入“交流”中解决。
1.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独学是在课中进行,而不是在课前。笔者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课前预习的学生比率不到15%。当前的行课安排和教学实际情况,并不适合学生的课前自习。因此,课中预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强化学生的预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2)独学中,要控制好时间,灵活对待时间预设和把握自学进度。(3)运用好“导学简案”,学生研读教材,研读某种精选的参考资料,自己解决导学简案中的问题。
2.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导学简案”或者课件。参考资料要少而精。(2)搞好分层次教学,不搞“一刀切”。学生的水平可以分为基础层次、发展层次和创新层次。层次划分的标准是:学校学生总数的30%以内(含30%)是创新层次,总数的30%(不含)~60%(含)是发展层次,总数的60%(不含)~100%是基础层次。各个班级根据此数据标准确定自己班级的各个层次人数,从而确定培养方案。在独学阶段,这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注重“双基”知识的训练,不要好高骛远。(3)学生独学中,教师要在教室内走动,并注意学生的学习动向。
(二)第二步:广学
广学区别于对学和群学,并不是针对参与学生的个体数量多寡而言,它侧重于学生学习范围的广度和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指出,“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者具体“学习对子”间的帮扶学习。广学是指学生个体性的学习行为,而非群体性的学习行为,它是以个人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线,只不过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究性要求不一样罢了。
1.广学对学生的要求。(1)属于创新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广学,从而对独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他们可以参考第二种精选的参考资料,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加深和加宽。(2)属于基础层次、发展层次的学生不必进行广学,而是夯实基础,继续进行独学,对第一步独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究,再次熟悉“双基”知识。
2.广学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积极跟踪调查各个学习小组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做好详细记载,为后来的“交流”和“独授”环节做准备。广学阶段,对教师的要求同独学阶段类似。在“独学”和“广学”阶段,学生和教师都要管住自己的嘴,少说话,甚至不说话,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静谧”氛围。
(三)第三步:交流
1.对学生的要求。(1)小组内同一层次的学生对学。重点解决独学和广学中出现的问题。(2)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间群学,特别是对子间的帮扶学习。(3)小组内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不同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重点交流学习中的重难点、易错点、新旧知识的链接点、新的生成点等问题。(5)教室内至少配备5个流动的扩音器,以增强交流的效果。发言学生要大方地拿取扩音器来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流畅富于逻辑性,动作端庄大方。学生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和积极发言。笔者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因为班级过大,学生的发言声音太小,严重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思维对话”。
2.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灵活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做好学情调查,为下一个教学环节&ldq uo;独授”做准备。(3)在交流环节,教师应该变“说教者”和“表演者”为“倾听者”和“欣赏者”。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才能“倾听”到最理想的声音和“欣赏”到学生最美好的形象。(4)“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姆语)教师要乐观地对待这种“错误”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四)第四步:独授
赵徽、荆秀红的《解密高效课堂》指出,教师要落实课堂教学“四讲、四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好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以及学生讲不透的问题点。在独授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起主导甚至是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解密高效课堂》指出,教师语言的精辟、生动、形象、概括对构建高效课堂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第五步:独练
独练可以分为两种:即时性独练和周独练。前者指当堂训练的作业,可以直接布置精选的参考资料或者教材中的课后作业。独练的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拓展创新题三类。基础层次的学生和发展层次的学生做完必做题即可。创新层次的学生要做完三种类型题目作业。周独练指每周每门学科要进行一次周练,做好近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复习工作。
1.对学生的要求。(1)独练体现一个“独”字,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进行达标训练。(2)准备一个改错本,做好错题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2.对教师的要求。(1)注意练习的层次性,不搞“一刀切”。(2)即时性独练和周独练要有明确的分工,前者强调“双基”,后者强调“深度和广度”,以体现学习的渐进性原则。(3)独练必须全批全改。周独练要做好试卷研制、考试监考、批阅、登分和讲授等工作。(4)指导学生做好“导学简案”的整理工作和错题收集整理工作。
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导学简案”和“导学案”的区别和联系
现在四川省内外很多学校都在学习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大都是要求教师编制“导学案”,学生利用“导学案”。然而,达川中学却采用“导学简案”,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呢?
“导学案”和“导学简案”两者的性质大体上是一样的,都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是提高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但是,达川中学的“导学简案”更具有当地教育的特点,是学校学习高效课堂并使之本土化的产物,更是课题组广大组员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该课题遵循的教学理念是:学生在课堂上而不是课后,按照教师备课的方式进行备课(即备学)。这一做法的理论根据是“善假于物”的思想。导学简案就是学生独学的“指南针”。简案的编辑依据是学生的教材和某种精选的参考资料。学生也可以看教师精心编制的课件。“课件”和“导学简案”的内容大同小异,可以互相补充。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引领作用有限,理由如下:
1.教师的教学负担很重,编制一份好的导学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弊端,因为教师的教学负担重,学生管理负担重,导致少数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与其说是“编制”导学案,不如说是“编造”导学案。这些文本大都是从网上下载,其中错误很多,以致在上课前后都在不断地勘误、订正,浪费了师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网上导学案编制水平良莠不齐,一些内容乏善可陈,甚至漏洞百出。笔[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者认为这就是在外省市很多学校推行编制导学案过程中遭到抵制的根本原因。
2.导学案编制、印制等环节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如直接精选出一些好的参考资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参考资料的成本更低,当然,要少而精。
3.精选的参考资料大都经过编辑的精心校勘、审定,其错误率要远远小于网上的导学案的错误率。
4.在独练环节,可以从网站下载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应该精选择精校勘。导学简案可以规避导学案的很多弊端。可以说,导学简案完全可以替代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