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本科医学论文

时间:2022-09-05 01:44:51

导语:在本科医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本科医学论文

第1篇

名古屋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性思考力和创造力”。在这基础上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制定了“培养富有科学理论性•伦理性•人性的、具有丰富创造力,独创性和使命感的,推动医学研究及医疗的人”的教育目标。本着此教育目标,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将本科课程体系分为全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阶段。

1.1全学教育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开设以教养教育为根本的普通课程及实习课程。全学教育课程由理科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研讨会(小组为单位的文献资料检索及讨论)、文科教养课程和理科教养课程、语言文化课程构成。与全学教育并进医学部在每周三下午开设了医学入门课程。该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英文版《人体医学生物学》(SylviaSMader,2002)为教材,学习医学生物学基础知识(23学时);(2)以临终医疗及心理关怀、医学伦理学等为内容,开设特别讲座,目的是让学生为将来作为医生做思想准备(16学时);(3)为了使学生早接触医学、体验医疗,利用残障者设施、老人公寓及附属医院,开设有临床看护实习课和体验医生一天工作的影子体验课(shadowing,10学时)。全学教育课程安排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上半年,医学入门课程由医学部施教外,其他课程由大学的教养部施教。

1.2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名古屋大学医学部按学科组织了专业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等。专业课程主要开始于第二学年,大多课程在第四学年结束。具体课程安排如下,第二学年下半年和第三年上半年开设基础医学课程;第三学年下半年开设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也称基础医学研讨会);第四学年开设社会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第五学年主要是临床实习和临床病理学实习课;第六学年则为选择性临床实习和毕业考试。

其中,基础医学将课程改革前的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科目统编成人体器官的构造、生物体功能、人体与药物、免疫与机体防御等科目,加强了基础科目之间相关知识点的结合。为培养本科生医学科研能力,开设了为期半年的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学生离开课堂实践实验为主的科研活动。社会医学课程包括环境劳动卫生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国际保健医疗学、医疗行政学及医学英语。医学英语主要目的是为本科生国外临床研修奠定语言基础、提供相关信息。临床医学课程包括脑外科学、老年科学、小儿科等19门临床科目。临床医学的教学多采用传授型教学模式结合以问题为主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除以上的必修课课程以外,学生需要完成2~3单位的选修科目课程。选修课程以特别讲座的方式开设,以当下医学前沿、学生高度关心的问题为主要内容开设34次特别讲座,分成A-I为标记的9类话题小组,话题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如2013年开设的特别讲座题目有:心血管外科中人工脏器的应用;救命救急医疗的最新前沿;死亡教育;多种职业协同作用的地区医疗等)。学生需要在9个不同的话题分组中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6次讲座,满出勤获2单位学分;选9次讲座并满出勤,获得3单位学分。

2特点与启示

2.1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名古屋大学医学教育注重通识教育,非常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医学教育中的渗透,着力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入人文社科教养课程和理工科教养等通识课程,增强了医学本科生人文社会基本素养,培养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基础研讨会课前指定讨论题目,通过训练学生利用图书馆查找、获取信息,学习处理和总结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利用能力。特别是医学入门课程,让医学专业的学生感受病人、感受医生、感受医院、感受社区医疗现状,促使学生树立将来作一个好医生的追求目标,加强了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的教育。

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高。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部制定了以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解决一定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医学教育目标[2],力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名古屋大学在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开设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的全学教育课程的做法值得借鉴。

2.2实施多样化教育模式

日本医学教育方式多样,努力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临床课程,教学授课方式多样化,内容灵活,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专题讨论会或与讲授相结合的PBL教学法注重培养临床思维,强调实用性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同时锻炼学生检索文献、逻辑推理、总结陈述、分析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开设多角度的特别讲座,以获取学分吸引和鼓励学生聆听讲座,促使学生了解当今医疗现状及最新发展,理解社会医疗中医生的作用和职责,触及临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医学伦理问题。这些专题讲座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利于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

而与日本学生相比,国内医学本科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课程安排和授课方式的单一,使我们的医学本科生在考进医学院校后容易孤立地看待各门课程。往往是备考阶段死记硬背,强行记忆理论知识,而考试结束就忘记多半,导致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脱钩。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促使其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3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日本医学院校十分重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以必修课形式开设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给本科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如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第三学年下半年停止所有其他课程,仅开设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一门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导师及研究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发表与答辩。该课程学生为主体,教师看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现问题及积极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并不注重最终实验结果。另外,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并细致的科研习惯,如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严格要求实验记录等。

近年来,我国也在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但因多种原因,开展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学校并不多,提供给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很少[3]。多年的“探索性机能实验教学”中笔者体会到,多数本科生动手能力强,对科研活动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建议我国就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革,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和教学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条件,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利用和巩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利于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

2.4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建立开放性管理平台

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独立设置专门的教育教学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普通授课教师和学生组成,是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听取学生意见的重要场所。委员会鼓励学生经常思考医学课程如何能学得更好,根据提出意见,委员会做到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课程体系。另外,名古屋大学医学部面向学生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导读和课程安排介绍,并公开在学校网页,六学年中的课程安排及要求一目了然。其中,课程导读概括介绍了学生六年间每学年的课程、学分及升学年的必备条件。而课程安排介绍则更为详细,条目清晰地介绍每学年所要学习的课程和安排的特别讲座。课程安排介绍明确提出了课程学习内容、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成绩评定方法、教科书及参考书籍或材料、负责教师、教学日历等。

从让学生充分了解、参与课程安排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难看出,日本医学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做到了有准备的学习。

第2篇

《金属工艺学》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课,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或大学三年级上半学期学习,该课程包括的概念和理论内容很多,有铸造、锻造、焊接、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等常见金属成型工艺。《金属工艺学》是联系其他专业课程的纽带,其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具有指导作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矛盾,如学时数相应减少与知识信息量迅速增加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授课方法与多媒体创新教学之间的矛盾等。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改革教师的教书育人方法,提高课堂利用率已迫在眉睫,尤其是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与创新的思路,让学生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笔者经过几年来的教学积累与亲身体会,对《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了大胆尝试,下面略作介绍。

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分析

1.学生专业激情的激发。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报考专业时存在盲目性,不知道具体该报什么。大学学习阶段专业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这种求知的欲望一旦产生,对后续的课程学习起到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来激发学生的专业激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上好绪论课,让学生知道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结合身边实例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就学生宿舍中常见的暖气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暖气片使用金属材料而不用非金属材料?②为什么有的暖气片使用铸造方法而不使用压力加工方法?③为什么高档暖气片采用有色金属材料而常用暖气片采用铸铁材料?④复杂的暖气片系统是如何连接的?⑤如何优化暖气片的结构使其散热效果更佳?随着这些专业问题的提出,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很多学生求知心切,想马上知道答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结合《金属工艺学》的章节知识,通俗易懂的做出解释。相信大多数学生会茅塞顿开,感慨小小暖气片有这么多专业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随之产生。以上仅是生活方面的小常识,这个实例中涵盖了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金属材料的铸造与加工工艺、金属材料的导热效果及其腐蚀性能、材料的焊接工艺与方法、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知识,从而引出导热率、铸造、压力加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焊接、腐蚀性能及结构设计等重要专业术语,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学习《金属工艺学》的情趣。当然生活中还有许多生动的实例,我们不妨在绪论课上列举出来,让学生思考,如铸造应力引起的腐蚀问题、纯铜水管的优良性能、金属导热性能与导电性能的区别与联系、纯金属与合金的强韧性比较等,都将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启发,为《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教学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创新教育模式,它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如声音、模拟动画、图像视频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黑板+粉笔)相比,多媒体教学把枯燥无味的文字理论转变为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在讲述较为抽象的专业知识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本科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大多数课程教学中倍受青睐,但与传统教学模式并不矛盾,如果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结合《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在讲述砂型铸造、焊接过程、切削加工等知识点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加明了,可以直观的看到金属的流动或变形,最终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学生很容易接受。但在讲述铸件的特性及性能、合金热处理分析、各种公式推导等内容时,采用传统板书较为合理,通过环环紧扣的推导过程与分析,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容量大、课堂效率高,传统黑板模式几个小时讲述的内容,多媒体教学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原因在于传统板书占据了许多时间,而多媒体的图文切换几乎不占用时间。当今本科教学的任务较重、知识点丰富、教学信息量猛增,而课堂学时较少,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多媒体教学无疑让教师从烦琐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观点剖析上,更好地缓解了教学矛盾,但要切忌贪大求多、重点不突出、速度过快等现象的发生。就《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而言,提倡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排斥传统黑板模式,本着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改善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找到两种模式的最佳结合点,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相信教学效果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多角度解释抽象理论。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抽象的,能够合理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最终目的,也是检验学生基本功的根本途径。《金属工艺学》属于专业技能课程,相关章节的实践性较强,我们在讲述这些内容时不妨结合生产实例,列举一些技术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用间接的理论指导直接的生产,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例如讲述“热处理”章节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说明应力腐蚀的危害性,可列举一战时期弹壳开裂的例子,原来经过深冲成型的黄铜弹壳,放置一段时间后自动发生开裂(季裂),其原因在于残余内应力和外界腐蚀的联合作用,要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只需要将加工后弹壳进行260℃去应力退火,开裂现象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这个典型例子,我们可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加工应力及应力腐蚀讲解的明明白白,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冷加工产品容易产生残余应力,而且清楚了消除应力腐蚀的途径。再如讲解“物理化学性能”章节时,为了说明导电性与密度的问题,可举例说明空中输电一般使用铝线,而地下电缆输电则采用铜线,虽然铜的导电性能优于铝,并不是所有导线都使用铜,原因在于铜的密度较大(铝的三倍多),鉴于稳定性方面的考虑,只适合地下使用,不适合空中输电。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运用现场实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宽了专业知识范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运用具体实例说明抽象理论,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正确的分析,巧妙的运用。

4.合理拔高学科前沿知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应以教科书为主,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因为专业教材具有一定的出版周期,往往滞后于学科前沿知识。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注重积累各类教学素材,特别是注意吸收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例如在讲述《金属工艺学》课程“铁碳合金”章节时,要适当补充钢的热处理方面的知识,要让学生清楚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之间的关系,知道如何正确运用热处理工艺,告诉学生钢的热处理不仅适用于钢件,同样适用于其他金属材料,并告诉退火与正火的区别和材料淬火后回火的必要性。而回火又包括高温回火、中温回火、低温回火三种工艺,不同淬火制度的材料回火制度也不相同,关键在于根据性能要求合理制定淬火和回火工艺,力求材料经久耐用。要告诉学生材料组织性能的重要性,它是掌握这些知识的主线,例如退火后材料的强度降低,塑性增加,淬火后材料强硬度增加,而塑性降低,为了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淬火后的材料应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影响。相对于书本内容“,钢的热处理”章节讲解较为详细,并且有的地方提高了难度,这是机械类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部分求知欲旺盛的学生需要,相信不少学生就业后会有亲身体会。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拔高课本前沿知识要注意“度”的问题,既要注重吸收新知识,又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避免喧宾夺主。一方面,适当补充相关知识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做铺垫;另一方面,拔高教材知识,可以给精力充沛的学生留下思考余地,进一步激发他们向纵深发展的信心。

三、结语

第3篇

(一)亟待提升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活动来说,其也要发扬课堂民主,让学生独立思维、积极发言,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从现状来看,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教师工作辛苦,但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该积极找寻其中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升“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将“以生为本”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备课过程中,落实到课堂氛围的维护中,落实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发挥教师的教学魅力,让教师的教学素养也得到提升。目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亟待相关教师转变观念,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贯彻到教学中。

(二)亟待优化“以生为本”教学策略

我们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力求深入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策略,优化“以生为本”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之中学得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但就我国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往往课堂纪律不错,而学生的主动性不足。我们要积极优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以生为本”初中数学课程管理建议

(一)注重提升课程教学的效能

1.教师的课程准备要做到“以生为本”。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来说,首先要配备良好的教师资源,教师在教学活动准备中要想学生之所想,积极筹备教学活动。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细化,配合学生对新知识的接纳,制订好科学的备课方案。教师的备课活动,不能脱离实际的教学,要“以生为本”,杜绝教师只顾教学方便,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准备活动,让每一课的教学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方便快捷地习得新的数学知识。

2.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授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良好的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另外,我们的教学硬件环境也要为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服务,组建信息化的教学场所,让学生在舒适的课堂环境中,积极思索,认真学习,扩大他们的文化知识容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构建协调一致的课堂教学关系。教师要充分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构建协调一致的课堂教学关系。对于学生的不当课堂行为,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自行积极纠正。对于学生的良好课堂表现,教师要积极予以肯定,鼓励他们积极思维,认真学习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充满活跃的氛围,让学生放飞思维,开发思维,发散思维,师生和谐一致,共同实现数学课堂教与学的目标。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课堂约束

提高学生的课堂自我约束力,这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以充分落实,让办法落地,让措施用于实践。在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我们要倡导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让学生自主进行管理,既能够习得课堂教学的成果,又能够提升遵守规则规定的意识,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而且对学生毕业之后投入工作之后的长远发展有益,对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也是极有用处的。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课堂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全部的心智集中到科学文化的习得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维护严肃的课堂氛围

第4篇

[摘要]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确保医院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和机遇,医院能否恰当的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已成为医院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败的关键,这同时也是医院目前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就医院成本核算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成本核算医院成本

1.医院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规范的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成本构成要素、成本资料收集方法、单位成本计算方法。其中成本构成要素的确定取决于研究目的、分析重点、分析时间和医院的情况等,单位成本的计算要考虑到项目的不同类型。在我国医院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中,管理费用的分摊问题、成本核算数据与财务数据间的匹配问题、内部定价规则的制定问题、间接费用分配的问题等都与经典理论不相符,从而导致了核算方法与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相差很远,成本核算结果说服力并不强。

1.2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原来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新成立的部门(成本核算部门)基本没有大的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相关数字之间的提供与合作关系。在医院的正常经营中,财务部门无形中充当了一个出纳的角色,医院两个经济管理部门的存在,矛盾就自然会产生。成本核算部门已经意识到自己应担当起医院经济管理的重任,但此时经济管理的基础数据、管理思路等都已被经济管理部门所掌握,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运行机制。于是,在医院的整体经济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部门之间合作困难的尴尬局面。

1.3缺乏医院成本会计制度的支撑

医院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成本核算项目众多,难度较大,过程繁多,并且这是手工操作不可能进行的。此外,成本核算所需数据只能从财务账目及报表上间接获取,甚至需要建立新帐、从头统计才能获得,这也恰是不利于成本核算在医院应用的重要因素。

2、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2.1成本核算原则

一贯性原则: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成本核算方法一经采用,中间不得变更。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1)卫生材料、其他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均按实际成本计价。(2)对制剂室加工的产品按实际成本计算。(3)固定资产折旧按历史成本和规定的使用年限计提。

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期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确认是否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

成本分期原则:按月、季、年核算。

配比性原则:(1)某科室收入必须与该科室成本费用相配比。(2)某会计期间收人必须与该期成本费用相配比。

2.2医疗成本主要是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可以直接计入医疗支出的费用,是科室自身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直接计入科室成本。间接成本是临床科室接受其他科室分摊的费用,按受益的原则,将行政、后勤等部门发生的费用向临床、医技科室分摊。

2.3医疗收入主要是指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

由于医疗服务项目的特殊性,有些病种的诊疗需要多个医疗科室相互合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病人及时、准确地治疗,所以最终出现收入成果的分成,按一定的比例分别计入相关科室。直接收入是执行科室直接为病人服务所收取的挂号费、诊疗费、治疗费、护理费、材料费、床位费等。间接收入是科室为临床科室病人提供的各项检查、治疗按一定的比例分成的收入。因为医疗服务不可能由一个科室单独完成,所以势必会出现最终分成问题。因此,检验、放射、B超、病理、手术和麻醉等科室的业务收入,按一定比例计入各科室收入。

3、医院成本核算的流程和对策

3.1前期调研阶段

首先医院成立成本核算实施小组,着手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对全院主要科室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从中我们应该了解到医院各科室的管理现状,对实施成本核算的想法以及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所面临的基础环境,然后召集物资、供应、采购、人事和财务科人员召开成本核算动员大会、接下来召开成本核算总结会议和成本核算工作的汇报会议,确立出成本核算的实施方案和原则。

3.2成立工作小组

为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核算系统,由财务科长、核算会计人员组成成本核算工作小组。对全院工作人员的工资、资金、物资、药材、低值易耗品、房屋设备折旧、维修、运输、差旅费和办公费用等进行全成本核算。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做好全员宣传动员工作,使成本管理工作成为广大职工的一种良好习惯。

3.3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是医院建立成本核算制度的保障。制定房屋设备折旧、药品试剂的使用、材料水电消耗和人员工资、奖金等一系列制度,并制定具体的成本管理实施办法和成本核算的方法,以便在具体实践中有据可依,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核算科室的统计汇总工作,根据汇总的基础资料,归集、计算、分析各科室的成本,每月产生各类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编制成本核算分析报告,找出专项治理的问题的在,制定专项管理考核制度,真正起到成本核算的作用。

3.4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和绩效考核体系

第5篇

关键词:军医大学;毕业论文;研究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需要完成的、与专业相关、合乎一定学术规范的文章或设计,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效果。它是学员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和集中体现。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专门通知强调:“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具体分析军医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策略措施,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军医院校学员创新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

一、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

我院系承担了我校大部分本科专业学员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系统完成了5届上千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拥有比较完善的检验和药学学科体系、先进的科研平台、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平台。

以我校2011年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我校2011届医学检验专业有33名学员,药学专业有62名学员,实验技术专业19名学员,生物技术专业41名学员,共155名学员完成了毕业论文。其中论文成绩优秀者47名,占31%;良好者95名,占61%;及格者10名,占6%;不及格者3名,占2%。其具体专业分布见下表:

从调查结果发现,2011年我校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有所提高,毕业论文优秀率较2007届(优秀率14%)、2008届(优秀率15%)、2009届(优秀率17%)有了一定提升。为进一步推进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我们对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改进的客观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校2011届医学检验专业、药学专业、实验技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共155名学员,论文完成时间为16周。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下表: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选取“政策了解”“选题情况”“资料获取”“老师指导”“时间安

排”以及“重视程度”6个维度自编《军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调查问卷》,共20个条目,开放性问题2个。对我校2011届毕业学员发放问卷155份,回收147份,回收率为95%。

1.政策了解

主要设置了“是否了解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文件要求”

“了解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以及“对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3.6%的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清楚或非常清楚,主要信息渠道来自导师指导。

2.选题情况

选题情况包括“选题来源”“选题难度”“选题意愿”三个项目,其中79.6%的学生由导师制订研究方向,其余学生为自己选题、参考他人选题或其他。

3.资料获取

资料获取主要包括“获取文献资料的方式”“阅读外文文献的数量”“论文写作学习情况”以及“专业学术期刊阅读情况”,结果显示72.8%的学生会使用各类专业数据库或杂志期刊查阅文献,64%的学生阅读了5篇以上外文文献。

4.老师指导

老师指导包括“与导师交流次数”“导师指导情况”以及“对导师的评价”,其中92%的学生肯定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能与导师及时交流讨论,认为导师认真负责,严格监督。

5.时间安排

67%的学生认为整个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太短,考研、公务员考试、就业面试等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6.重视程度

62%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成绩好坏对自己不重要,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发展没有多大影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过多,内力不足

部分文献报道:“教员不具备论文指导资格,缺乏带教经验,是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但与地方院校不同,近年来军医大学教师学历逐渐博士化,而生源相对不足,绝大多数老师非常乐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带教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加之学校、院系、教研室对带教老师资格的严格把关,确保“一对一”指导,使指导老师的数量、质量并不构成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优劣的主要因素。而我们调查发现:相对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内在动力不足,大多数学员认为毕业论文成绩好坏与自己未来的前途发展没有必然联系,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的精力和花费的时间远远不够。

(二)时间过短,彼此冲突

多数院校在学员大四专业课程学习或毕业实习阶段才启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对学员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培训不够,根据我们对我校2011届毕业学员调研结果:52.3%的学员认为欠缺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68.7%和68%的学员认为缺乏搜索查阅文献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53.7%的学员觉得自己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较差,在较短时间内需学习多种科研方法和技术,显得力不从心。另外,近年来本科生规模持续扩张,就业与升学压力空前增加,必将挤占学生大部分时间,这都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

第6篇

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一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长期关注的焦点,作为民办院校的一名一线教师,我和我们的课题组历时1年时间对西安欧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意义 首先,传统教育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互不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其次,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学习有自身的特点。

(1)广博性。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普遍觉得知识浩瀚如海,他们渴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2)专精性。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征的社会活动,围绕着如何使大学生尽快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而进行。(3)自主性。大学生的学习虽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但是不像中学生那样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决定了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计划能力。(4)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钻研。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 最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贸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外贸公司、跨国公司及各类企业的相关部门,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业务管理、市场推广和营销策划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今后的工作环境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二、生本教育的方法 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大学生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我们提出了生本教育观。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好具体环节,把教转化为学,以学定教,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先做后学,先学后教 此法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预学、尝试练习等途径,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内、外部联系产生直觉地、感性地、综合地认识或疑惑,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达到对知识感悟深刻、易于内化、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如“国际商务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在课前先给学生设置一些商务情景,学生在课下准备。在课堂上采取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通过学生讲解、角色表演、作业互改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口讲英语,提高英语会话水平[ 1 ] 。

为了避免学生准备不充分、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还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例如,在《公司及产品介绍》一章中,教师先讲授一些常用句型、接待礼仪等理论,然后,通过幻灯片给出一条英语新闻———2008年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配额增加,并补充过去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政策。学生通读后,给出讨论话题, Do the trade between EUand China’s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s have a p ros2perous future? (中国与欧盟外贸公司之间的贸易有好的前景吗?) ,用20min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老师讲授,结合课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至少一个理由。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各组中进行引导及答疑。最后每组找1~2位同学将各组观点陈述,教师对其发音、观点等给予纠正和点评。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给学生做出示范。这样,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多,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其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小结。又如“外贸单证”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外贸单证系统,给学生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制作单证的理论知识在模拟机上检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单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当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真正掌握了外贸制单的技能,为成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 。

教研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加强实践性教学,比如:在教授“报关实务”、“国际货运”课程时,授课教师与西安海关联系,安排学生去西安海关观摩,并邀请西安海关报关科科长就报关程序和海关法规等知识进行专题辅导。活动过后让学生对此次活动进行小结,并就学生认为的实践和理论脱节的部分进行讨论,以增学生生的操作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各组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个人解决;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合作解决。教师起着启发、引导、帮助的作用,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思维互启,创新灵感增强。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自学得到的知识是无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时间。(2)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3)组织课外学生学习互助组, 如“一帮一”等。

三、结果分析 开展“生本教育下教学方式研究”1年余,体会如下:

(一)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实践表明:实施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普遍要求老师继续举行生本教学,要求教师多布置任务。

(二)学生从苦学转变到乐学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睡觉也多。由于生本教育体现了为学生为本而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所以,他们学习的热情高、主动性强,创新意识强,维特别活跃,学习效率高。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他们欢迎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分组讨论在课堂上的使用。

第7篇

关键词 医药营销专业 论文质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59

Medicine Marketing Undergraduate Thesis

Quality Analysis and Teaching Reform

YANG Lin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thesis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graduate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important practical aspects, to fully reflect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but also improve an important teaching graduates overal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chool student thesis, analysis of nearly 153 graduates three basic conditions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and quality factors papers, thesis writing and defense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s, enhance substantive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graduate thesis quality feasibility strategy.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thesis quality; teaching reform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调查论文质量及发现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抽取近三届153篇毕业论文进行回顾性分析。大多数学生实习都集中于医药经营企业,论文选题与医药营销实践的相关度较高,论文的完成能够体现医药营销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通过对该专业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分析,探讨对本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影响的因素,通过加强对毕业论文写作各环节的指导与控制,提高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1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基本情况

近三届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153篇,其中2008级35篇,2009级36篇,2010级82篇。调查内容包括医药营销专业153篇论文的总体评分情况,毕业论文的三种主要类型,毕业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同毕业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基本情况。2012、2013、2014届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分别为8.6%、13.9%、13.4%,良好率分别是85.7%、69.4%、76.8%,合格率占5.7%、16.7%、9.8%。综合来看学生写作流程基本规范,但是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类型分为理论研究型、市场调查型和理论应用型。这三种类型在2012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分别占8.6%、2.8%、88.6%,在2013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为11.1%、2.7%、86.2%,在2014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占7.3%、3.6%、89.1%。总体来看,近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以结合医药市场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运用营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为主。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单位分为医药外资企业、国内医药经营企业、连锁药店和非医药企业这四种类型。综合近三届毕业论文总体成绩来看,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59.3%、33.3%、7.4%,在国内医药经营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2.7%、90.5%、6.8%,在连锁药店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2.6%、82.0%、15.4%。在非医药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没有成绩优秀的,良好与合格比率是76.9%、23.1%。显然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质量最优。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结合专业的实践与应用特性,近三届毕业生中111人由医药企业工作人员带教,论文考评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11.7%、73.9%、14.4%,一些在连锁药店和非医药企业实习的学生因缺乏指导老师而由校内专业课老师带教,论文考评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14.3%、61.9%、23.8%。

2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已经毕业的近三届医药营销毕业论文的回顾性整理发现,影响论文质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实习单位与指导老师这几个主要的方面。

2.1 毕业生对待论文的态度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学生大都在医药企业实习,实习单位对学生有着较为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学生不能像在校期间学习一样静下心来写论文。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面临实习、考研及找工作等问题,往往忽视了毕业论文写作。对2010级学生采用访谈法收集毕业生对于毕业论文的看法和投入精力后发现,只有26%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很重要,47%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27%的学生认为写论文纯属完成任务。整体而言,学生在论文选题、开题、资料收集、论文撰写、论文修改、毕业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2.2 论文选题与论文质量

从毕业论文总体来看,在论文选题方面大都集中于医药市场领域,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与营销工作联系紧密并且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论文的选题难度与论文完成的工作量较为适中。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以理论应用型为主,高达88.9%,市场调查型最少只占论文总量的2.6%。通过对2010级毕业生的抽查结果显示,其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在完成论文时,既查阅了文献又进行了实际的市场调研。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设在最后一个学期,很多同学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实习和找工作上,在写作时忽略了原始资料的获取,只进行了二手文献的查阅,影响了论文的说服力。核查得分较低的论文后发现,个别学生论文选题过大,没有针对本专业的具体情况,致使完成论文难度倍增,加之实习过程缺少必要的实践训练环节,导致论文内容空洞质量不高。

2.3 指导老师与论文质量

因为扩招本校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内指导老师无法完成全部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因此从学生实习的医药企业聘请责任心强、与营销实践工作相关的人员作为校外指导老师。由医药企业人员和校内专业课老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优秀率分别为11.7%和14.3%,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校内教师对于营销理论非常了解,但对具体操作却不十分清楚,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会出现仅仅靠理论指导,而难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情况。医药企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市场销售经验,能够指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从学生论文中可以发现与具体实习企业的紧密联系,但是校外老师在论文格式规范、参考文献等方面有待改进。

2.4 实习单位与论文质量

实习单位对于毕业论文的优良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论文统计中可以发现,医药外资企业、国内医药企业、连锁药店实习的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分别为 59.3%、2.7%、2.6%,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优良率远高于其他三类企业,说明实习单位与毕业论文成绩之间存在关联。从论文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医药外资企业拥有良好的资金、技术等竞争优势,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投入力度大,在此实习的学生在市场销售中得到了较好锻炼,同时论文质量整体较好。

3 提高医药营销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对策

3.1 加强对毕业生论文写作前的指导

针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的调研问卷显示63%学生和47%指导教师认为影响论文质量的最主要问题是缺少论文规范性写作的指导和训练。83%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在实习前,给学生提供一些从开题报告到毕业论文的范文并加以讲解,使学生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和水平。虽然历届学生在毕业论文前都会安排有实习动员,但由于时间紧,实习动员更多的是强调实习注意事项和对论文基本要求,没有对论文写作安排专门时间来指导和训练。因此,毕业论文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逐步实现。

可行的方法是将论文写作专项训练课程的内容划分为课堂讲授及写作训练两部分。论文指导教师用5学时讲完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以综述、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和论文写作进行讲授。核心内容的讲授采用案例式教学,以往届毕业生中的优秀论文为范文进行分析说明。剩余的时间通过给出学习要点及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作业结合拟完成毕业论文题目,逐项提交与之有关的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和论文等。

3.2 论文写作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

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撰写论文是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论文反映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实习企业应该为学生指派一位实践指导教师,由校外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营销实践环节,并为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校内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表格填写工作。这样学生在收集数据、调查资料等方面就能从企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程度,保证了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此同时,这也将有利于加强校内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向医药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

3.3 论文答辩方式的改革

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答辩形式是人人参与答辩,答辩成绩占最终论文总成绩的40%,查阅总成绩不高的学生论文后发现,答辩成绩也往往偏低。学院选择在医药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校内专业课老师共同组成医药营销论文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由5名教师组成,每个答辩的学生需要回答2~3个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后,答辩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撰写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如果成绩不合格需要进行二次答辩。为了避免这种效率不高的重复劳动,本专业将在下一届毕业生中推行预答辩制度,即在正式答辩之前先组织学生预演全过程,帮助学生及时找到不足加以完善,以期在正式答辩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仅能反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还能反映一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的合理性。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通过校外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实施论文写作的综合实训指导,完善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和严格地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措施,将实质性提高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

项目:西安医学院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资助项目(XYZL2014-13)

参考文献

[1] 钟其鹏.近三十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研究述评[J].钦州学院学报,2010(2):79-83.

第8篇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27.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63.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科技论文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与思考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第9篇

【摘要】中医院校本科生同样也需要较高的科研素质来适应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但目前普遍地存在缺乏基本科研素质的现状。中医院校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教育不同于临床医学技能教育,不能要求掌握太多的学习内容,而应该在基本科研思维、基本科研技能和基本科学态度上加强“三基”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或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等方法来逐步提高中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使之具备未来从事科研的可能性,从而逐步提高中医科研水平。

【关键词】科研素质 本科生教育 中医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52

21世纪是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竞争的世纪。《高等教育法》指出:“本科教育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在给学生传授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基本科研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中医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在我国目前的高等医学教育体制下,不管是西医院校,还是中医院校,医学本科毕业生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科研意识不强,对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必要性认识不足。200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1],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科研的过程和方法,不懂得怎样撰写医学论文,80%以上的学生对科研重要性缺乏认识,很少到图书馆阅读医学文献,搞科研积极性很低,甚至错误地认为当医生给病人看好病就行了,没有必要搞科研,只有5.6%的学生毕业后发表过论文[2]。2010年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只有36.02%的医学生表示对科研活动感兴趣,70%以上的学生对科研重要性缺乏认识,很少到图书馆阅读医学文献,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科研的过程和方法,不懂得怎样撰写医学论文,大多数学生对于科研设计、论文写作技巧等与科研相关的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较少,只有4.84%的学生参加过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绝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科研素质现状表示不满意。对比以上调查数字,我们发现,10多年来,虽然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医学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但是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仍然是医学教育中的重大问题。

中医院校的本科生也普遍地存在缺乏基本科研素质的现状。目前有关中医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科研素质调查与研究的文献资料还不太多,2011年一次在中医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的调查中[4],有35%明确表示具有中医科研的相关知识技能,37%表示没有获得,另有 28%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具有中医的科研知识。在明确表示具有中医科研知识的学生中,94%的学生认为自己仅仅是略知一二。在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中所做的小样本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46%认为自己在本科阶段获得了中医科研的知识,38%的人表示没有获得过中医科研的有关知识,其他18%的人难以确认是否获得过相关知识,且绝大部分的研究生只能用“略知一二”来描述本科阶段获得中医科研知识的程度。可见,从总体上来说,中医高等院校本科生也比较缺乏中医科研方面的知识。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必需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济医科大学在规范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由于科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肯定[5-6]。中医院校本科生同样也需要较高的科研素质来适应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

2中医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要重视加强“三基”教育

中医院校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教育不同于临床医学技能教育,不能要求掌握太多的学习内容,而应该在基本科研思维、基本科研技能和基本科学态度上加强“三基”教育。也就是说,不以要求提出“高、精、尖”的科研思路为目标,而是要求中医院校本科生基本具备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来思考、讨论和探索有关中医药理论、临床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不以掌握具体的实验技术为目的,而是要求中医院校本科生了解基本实验技术原理与应用范围;也不是以要求全面培养科研素质为方向,而是要求中医院校本科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态度来处理理论、临床或数据资料。通过基本科研思维、基本科研技能和基本科学态度的“三基”学习,提高中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具备未来从事科研的可能性,逐步提高中医科研水平。

有调查研究发现[4],学生们认为科研基本理论知识应该是基础,认为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较实验技术的掌握更为重要。如果在本科阶段开设“科研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术”和“科研创新思维”三门课程,要求学生们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结果表明,学生认为科研基本理论知识最重要,其次是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最后是实验技术。这项调查研究反映了中医院校本科生对科研素质培养的需求,希望能掌握相关的科研基本理论,培养科研创新思维,对科研素质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反映出中医院校本科生重理论、轻技术的思维模式。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实验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也提出“中医理论是根本,现代技术为我用”,中医科研也必须重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当然,熟练掌握现代实验技术是对研究生而不是本科生的基本要求。

3中医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穿行科研素质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本科生的教科书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在随着研究发现不断增补,“十二五”规划教材也都非常重视在教科书中向学生提示、标示出目前的研究情况或进展,这些内容是扩展学生思路、锻炼学生科研思维和科学态度的重要素材。

第二,中医院校本科生学习任务重,精力不足,限制了科研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因此中医院校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或者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课外科研活动,尤其是各大院校用于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选修课程,是开展本科生科研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在本校的《神经科学基础》选修课教学过程中,介绍目前神经科学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要求学生们查阅医学期刊,以课题设计汇报作为考核指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很多课题设计经过修改,申报了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第三,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7],将本科生象研究生一样培养,熟悉一些力所能及的基本实验技术。当然,本科生的时间和精力还有知识背景都与研究生有较大差距,不能象研究生一样要求,但是与研究生的科研实验工作接触对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非常重要。

我国当前的医学教育体制改革,除了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转变教育观念。中医院校本科生为适应未来高科技发展的需要,在本科教育阶段也应重视科研素质的培养[8],利用各种方法或途径开展科研素质“三基”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时间上,给本科生更多的培养空间,这对于培养中医本科生生综合素质,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承堂, 黄祥成, 孙大成. 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调查与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3): 35-36.

[2]吴乃利. 我校1994~1998年五届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与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 1999, 17(3): 168.

[3]张作鹏, 梁子敬. 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调研及对策[J]. 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4): 139-140.

[4]杨海燕, 王萍. 中医药本科生科研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19): 27-28.

[5]刘振中, 彭厚鹏, 文历阳, 等. 面向21世纪加强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9, (2): 48.

[6]余珊燕, 杨锦华. 以“挑战杯”为龙头深化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 (3):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