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机关能力素质培训方案

时间:2022-06-16 10:15:47

导语:在机关能力素质培训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机关能力素质培训方案

第1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行政能力提升工作落到实处

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是建设效能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强局机关自身建设,有力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能力。局领导高度重视把实施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进一步提升行政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分局、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确实加强对我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的领导。同时,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制定了单位效能政府总方案及各项制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贯彻落实目标,提出了保障措施,并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

(二)强化学习,加大宣传力度。一是组织科室进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州、县全面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文件精神实质,重点学习涉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把学习教育贯彻于各自工作中,并准确掌握行政能力提升制度的具体事项、方式方法和组织实施等内容,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接受部门监督。自觉接受县人事局的监督,并妥善处理好实施行政能力提升与推进业务工作的关系,精心部署,抓好结合,做到相互促进。三是按时上报情况。认真将行政能力提升制度的推进情况,报县人事局和州局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和报道本部门的做法和经验。

第2篇

一、学习内容

1、学业务。一是学习蓝色经济区有关知识;二是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学习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及开发区四大业务相关知识;三是学习公文写作,提升机关干部文字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

2、学外语。主要学习英语、日语和韩语三种语言,按年龄段分组分层次开设外语培训班,并印发《商务外语200句》发放到每人手中,确保学习效果。

二、责任分工

为使“双学”活动顺利有序进展,专门成立业务培训组、外语教学组和写作教学组,确保提高学习实效。

(一)业务培训组。由四个业务科(外资科、贸管科、合作科、开发区科)科长组成,结合各科工作职责,主要负责制定蓝色经济区有关知识及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开发区四大业务板块的具体学习内容,确定教学人员。

(二)外语教学组。分为英语组、日语组、韩语组三个教学组,组内分为初级、熟练两个层次组织学习。英语组由产业招商办主任宫本杲负责,日语组由投资促进科负责人孙华军负责,韩语组由外资科科长吕邵兵负责,各外语教学组分别制定出教学方案。

(三)写作教学组。由办公室主任李洪伟负责,具体制定公文写作培训方案并定期进行公文写作能力测试。

三、主要学习方法和步骤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家辅导、研讨交流相结合,坚持每周六集中学习培训,有利于排除干扰、集中人员、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具体如下:

(一)学外语活动:组织英语、日语、韩语互学会,结合《商务外语200句》,在自学基础上,每月集中学习两次,每次半天。根据不同层次,初级实行笔试,熟练人员每季度开展一次比赛活动(对抗赛、演讲比赛、模拟谈判等)。学习情况登记造册,年底根据平时成绩及内部评议,分层次选出优秀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二)学业务活动:以学习日为依托,组织学习相关材料。组织业务专题讲座,由局机关分管业务领导和主要业务科科长自定专题讲课。学习写作请市委办、市府办等有关部门人员授课,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写作比赛,组织交流学习心得。最终要通过在各级刊物、媒体等上面发表的调研报告、信息等情况对活动成功进行考核。

四、加强领导

为使“双学”活动取得实效,局成立“双学”活动领导小组,由王保华局长任组长,刘世果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工科,负责整个学习活动的综合协调、组织实施与督导检查。

五、有关要求

1、业务培训组、外语教学组、写作教学组负责制定的学习方案请于3月底前报局“双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3篇

关键词:审计机关;审计;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097-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中国现在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因此,审计工作正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问题。因为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关系到审计事业的发展。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如何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和审计工作质量,已成为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及表现

审计机关是一个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审计主体方面的,也有审计客体方面的;既有体制、制度方面的,也有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审计目标是否明确。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既定方向和预定结果,它不仅能体现审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时代要求,而且影响审计事业自身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政府审计的目标定位不同。审计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开展,目标的偏差,意味着审计内容、手段以及技术的偏差。如果审计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就会使审计监督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影响审计的质量和职能作用的发挥。

2.审前准备是否充分。审前准备是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收集审计资料、编制审计实施方案、选派审计人员等。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审计实施效果和质量。审前准备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为:审前调查不够深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与审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被审单位基本情况收集不够全面;没有开展有针对性地审前培训,以及审计技术方法准备不充分等。如果审前准备不充分,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审计实施中的盲目性,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3.审计实施是否彻底。审计实施是审计人员检查被审计单位账目、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实施中能否按审计方案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发现的问题线索是否及时查深查透,并取得完整合法、有效的审计证据,都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审计实施彻底与否,是决定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实际工作中导致审计实施不彻底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主体方面。如审计人员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审计抽样测试和判断,导致审计重点不突出;没有按方案要求对会计资料进行全面审计;审计证据收集不够全面、充分等。二是审计客体方面。如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复杂,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提供审计的会计资料不完整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4.审计处理是否公正。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审计事项,处理审计查明的问题,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在具体审计实践中,由于受主、客观方面原因的影响,有些审计处理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审计定性不准、审计处理适用法律、法规不当,处理处罚偏宽偏严等,而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导致审计风险。

5.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审计监督的复杂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与恢复审计制度初期相比,有三个明显的不同:一是企业向集团化和行业向系统化发展。许多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形式,由零散的小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了集团公司。一些行政单位也由过去的块块管理,发展成为了系统的垂直管理,审计难度明显加大。二是审计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随着经济和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工作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和效益审计延伸,由单纯的审计处理发展为处理和服务并重。特别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后,审计工作已由对“事”的监督转向了对“人”的监督,审计监督的复杂性明显加大。三是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政府和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使审计监督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加大,进而对审计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6.审计人员素质及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人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人员素质的低劣和方法技术的落后,必然导致审计质量的低劣。人员素质和技术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少数审计干部特别是基层审计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从人员结构上看,复合型审计人才较少,知识和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在基层审计机关较为普遍,由于经验和能力均受到一定的局限,使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难以达到社会的预期要求;二是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对职业的关注状况。除了业务能力外,影响审计质量的还有职业精神。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就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甚至造成审计过失,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三是审计技术方法还比较落后。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知识的日新月异,一方面,对审计技术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使经济活动中的舞弊行为更加隐蔽,传统的手工查账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制约了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和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7.审计人员的非独立性。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开展审计工作,这是保障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主要是少数地方还存在行政干预以及审计活动受审计经费不足的制约,从而严重制约着审计职能的发挥,最终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关于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思考

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很多个方面,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如对审前调查控制、对审计实施方案的控制、对审计实施过程和对审计结果的控制。

为促进审计人员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绩效意识、大案要案线索意识、开放性意识和计算机审计意识,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省审计厅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审计机关倡导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争创一个精品审计项目、开展一个绩效审计项目、移送一起大案要案线索、公告一个审计项目结果、打造一个计算机审计示范项目。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厅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五个一”纳入年度总体工作安排,认真抓好落实,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强化精品意识。全体审计人员要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 努力推动审计业务质量上层次、上水平。一要注重挖掘审计深度。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务求突出审计重点,在审计的深度上做文章,紧紧围绕政府最关心的事情、群众最切身的利益、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展开审计,查深查透,这是保证质量、出精品的关键。要加大对侵吞国家资产、、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违法犯罪问题的审计力度,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移交案件线索。二要拓展审计广度。进一步开扩思路,拓展视野,将审计视角延伸到我市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发现新情况,反映新问题,打造新亮点。要跳出就审计论审计的思维定式,用心琢磨全局性、宏观性的问题,在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上狠下工夫,大力揭示和反映制度上的漏洞、机制上的缺陷、体制上的障碍和管理上的失控,努力在完善制度、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和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三要提高审计精度。这里要重点强调提高审计公文质量的问题。审计公文体现法定效力,是审计工作的“脸面”。当前审计公文中存在很多具体问题,虽是小节,但影响恶劣。全体人员都要进一步认识到规范公文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务必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发扬一丝不苟的求真精神,保证审计公文的质量,提高审计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约束力。

2.健全科学管理机制。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系统和规范的管理,是难以搞好的。尤其是当前审计任务繁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更要注重加强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今年要重点建立四个方面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审计组长责任制。一方面明确审计组长任职基本条件,实行审计组长任职资格管理,另一方面做到审计组长责、权、利三者统一,充分明确审计组长的职责,赋予审计组长相应的权限,并保障多次担任审计组长且绩效显著人员的权益。二是实行处长负责制。处长是处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处所有审计项目负责,并且每年至少担任本处室二至三个重点项目的审计组长。三是完善审计质量考核体系。对全市审计系统工作目标考评方案进行修订,使之进一步丰富和规范,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四是建立公文出错备案制度。提高审计业务公文规范化水平,规避疏漏和差错。市局公文拟文稿在审理会上发现错误的,由局法制处备案,纳入年度业务综合考核。各县(市)、区审计局也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进审计公文质量。

3.严格审计程序。首先,深化审前调查。目前审计业务工作中,审前调查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和成效,这一点在今年工作中要坚决予以扭转。每个审计项目都要深入、广泛地开展审前调查,在摸清情况、充分占有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经审计组全体人员认真讨论,形成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凝聚集体智慧的审前调查报告。其次,规范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要充分体现出被审计单位的个性特点,紧紧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重点,明确审前调查发现的问题线索以及查证落实问题线索找准的审计切入点,真正发挥审计实施方案的指导作用。要对审计实施方案认真审核把关,未经审核的方案审理会不予审议。第三,严格审计报告复核程序。要坚持“三级复核”制,从严格执行审计工作制度和准则着眼,切实履行好审计报告复核、审核职责,确保审计报告质量。

4.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审计项目时效管理办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整合审计资源,缩短审计实施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要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供技术保障。全市审计机关都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去认识、去要求、去落实,做到标准高、推动快、工作实、效果好。当前,重点推广应用审计管理和现场审计两大系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网上办公的覆盖面,认真挖掘和总结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经验和典型实例,有效提高审计业务的信息技术含量。

5.发挥全市审计系统的整体效能。市局要进一步加强与县级审计机关的沟通和联系,通过交流、培训、以审代训、授权、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基层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抓好审计科研、审计学会的工作,切实加强审计理论研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应用,有效服务审计实践。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内部审计协会工作的指导,强化内审工作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各单位执行财经法规的自律性,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自身免疫的能力,促使全市的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6.努力建设学习型审计机关,为开展“五个一”活动提供人才保障和精神支撑。第一,以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为抓手,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素养。把党员个人自学与支部集体学习结合起来,确定共同学习目标,进一步完善党支部学习制度,抓好集中学习,适时开展理论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凝聚党员思想,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二,创新业务素质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实战能力。进一步增强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地开展培训,引导审计人员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模式,学以致用,使学习成为理清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技术,挖掘审计成果,提升审计质量的理论武器。第三,狠抓纪律约束,维护良好审计形象。加强对审计权力运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廉政建设机制,严格执行 “八不准”规定、审前承诺、审后回访、审计回避和年终考核一票否决等制度,筑牢思想、制度、责任、监督四道防线,着力解决好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审计机关。近年来,我市审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创建工作和巩固成果的艰巨性,把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深化创建内容,巩固创建成果。要不断推进以“文明、服务、依法、程序”的理念为核心的审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用先进审计文化感召人、凝聚人、激励人、约束人,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审计机关。

参考文献:

第4篇

推进基础司法行政队伍整体形象,为巩固和深化“三大主题”活动的效果。促进公正文明执法。根据县局《关于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落实“教育培训制度、技能练兵制度、作风建设制度”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所实际,制定贯彻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执法实践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全所司法行政干警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严格、公正、文明、廉洁的执法要求得到全面落实;要精通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适应岗位需要,提高执法公信力;严格执法执纪各项硬性规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减少群众投诉,工作作风、执法作风进一步转变;基层基础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建立长效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分类实施。抓住目前存在突出问题,1重点突出。立足岗位实际,科学制定实施细则,推进各项活动,做到有特色,出亮点,见成效。

扎实推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练兵、便民等活动,2丰富载体。探索司法行政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有效载体,增强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和宗旨意识。

注重长效。坚持“三项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建设,3着眼根本。实现素质培训、技能练兵、作风转变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提高全所司法干警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发展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三、主要内容

积极探索规范执法行为,1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公正执法。紧贴实际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和落实司法行政干警和人民调解员定期培训制度;紧贴实际全员开展技能练兵,把实战演练作为技能练兵的重要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置演练。每季度在全所进行一次考核评比

提高司法干警矛盾化解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维稳处突能力,2找准司法行政工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等。狠抓教育培训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

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3切实丰富和谐警民关系的感情线。紧贴群众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推行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执法办案告知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出台司法便民利民新举措,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法质量和服务效率,密切警民关系,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机关形象。

四、具体做法

不时提高基层司法干警的综合素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通过教育培训。坚持立足岗位,紧贴实战,开展练兵活动;通过认真扎实的学习讨论、查找问题、整改提高,努力构建“和谐东塔”法治东塔”

第5篇

一、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版权所有

自2002年以来,我们就按照厂党委建设学习型企业的要求,把建设学习型机关,提高机关人员的学习能力当作每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在几次汇报和经验介绍中专门提到了厂机关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在**文件下发后,我们抢前抓早,又进一步完善了《厂机关2004年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了各部室,由于学习型机关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多领域、高层次的系统工程,因此2004年我们初步按照五阶段认真组织了实施,并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学习理念,进一步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愿景目标。为了使机关在学习型采油厂建设中发挥主渠道的表率作用,我们充分利用机关的职能特点,构建出了以学习型系统为主干、学习型部室为枝干、学习型个人为茎叶的学习型机关树状结构,确定了“学习超越自我”的学习理念。各部室按照要求分别对有关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宣传,达到了人人皆知。同时围绕“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发展愿景,按照学习型采油厂对个人和组织的综合能力要求,制定出了部室和个人的发展规划和学习计划。

二是落实学习制度,拓展学习途径,搭建学习平台。为了促进学习机制的落实,形成团队学习氛围,我们建立了运行机制,拓展了9种学习途径,搭建了2个学习平台。分别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轮岗学习、导师带徒、深度会谈、网上论坛、成果;建立了培训平台和擂赛平台。并要求各部室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保证每周不少于1个小时的学习培训,并认真落实集中学习制度和自学学习制度。如油田管理部常年坚持集中学习制度,他们利用每天早班会的时间,采取工作交流、问题反思和专题辅导的方式,促进知识与经验的传播和学习,同时他们还认真开展实践学习,把落实“三项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到基层调研同实践学习紧密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基层学习,加强自身指导能力的提高。生产运行部为了突出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他们结合本部门倒班人员多,不便于集中学习的实际,一方面针对每个人的业务专长,制定学习内容和目标强化自主学习,一方面采取一人双岗制,要求值班调度必须掌握本系统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调度员的相关工作,达到本系统内人员各岗位的复合型。审计监察部针对部门内人员新的实际,重点推行“导师带徒”,安排了3名老同志分别带3名新同志,部室主任亲自给他们压担子、定目标,亲自听取学习汇报,使这6名同志产生了压力,进步非常快,3名新同志都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

在各部室组织日常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学习角、学习阵地、学习网络的基础上,今年来,我们又从机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出发,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一方面加强了思想素质教育,以强化理论学习,签订廉政承诺,开展“六个一”活动为突破口,进一步教育引导机关干部自觉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言谈举止符合机关干部礼仪规范,言行相符,言出厉行,诚实守信;思想修养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相统一,做人与做官相统一,权利与责任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奉献精神相统一;谦虚谨慎,团结同志,处处体现和维护机关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加强了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训。为了鼓励读书自学,全年共下发各种学习书籍1000多册,选树了两名读书自学成材者典型,在全机关进行宣传;为了提高机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敬业精神,我们要求机关每名干部必须仔细阅读《细节决定成败》和《没有任何借口》两本书,写出读书心得,并在部室组织的学习中进行交流;为了增强办公能力,又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计算机应用和综合写作学习班;为了提高机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我们要求每名干部学习《安全生产法》,并组织机关兼职司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观看交通事故警示片,请厂内教师专门上冬季安全行车的培训课;为了发挥擂赛平台的作用,我们一是要求各部室年底进行内部工作成果交流,二是在12月份组织机关内部的计算机应用比赛、综合写作比赛和读书知识竞赛,以检验学习培训的效果;为了推进激励机制,我们还准备把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涌现出的学习典型和参与各种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进行奖励,并在“双争”活动中给予加分。

三是定期评价评估,进行横向交流,进一步督促检验学习效果。为推动学习型机关的建设,我们充分与部室结合,对学习型部室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总结好做法进行推广和借鉴。如财务资产部针对财务预算、成本分析要求的财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油田生产管理知识的实际,他们请油田管理部的同志上课,专门培训相关知识,并结合个人岗位工作制定相关的攻关题目,限期达标,这一做法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对此我们要求其他科室也借鉴财务资产部的做法,特别是对横向上有业务联系的、同部门的上下游岗位都要采取此办法,提供一切学习机会,让机关干部进一步拓宽知识结构,达到知识的复合型。

二、见到的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目前机关的已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了学习理念渐入人心,学习组织系统规范,学习载体丰富多彩,学习场所灵活多样,机关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建立了学习型部室和学习型系统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了8大系统、12个部室的学习型组织。

二是开辟了学习型组织的实现途径。实现了6个转变,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枯燥学习向快乐学习转变,个体学习向团队学习转变,肤浅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封闭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实用性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

三是机关干部的“四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一年的培训提高,机关干部具备学习能力、指导实践的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的达到了90%以上。

四是学习力进一步向创新力转化。全年实现人均创各类新成果一项以上,部室创工作创新成果1—3项。

五是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高。油田管理部在全厂推行了“知识管理”、“量化管理”和“文本管理”,使基层生产管理实现了知识先导、效益第一、系统规范。企管法规部在反复总结吸取历年的经营管理实施方案经验的基础上,又认真研讨规范出了全厂新的经营管理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新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习型机关建设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一些部室和系统工作主动,方法灵活,人员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强,见到的效果明显,也有一些部室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较肤浅,方法单一,只注重自主学习,把学习简单的认识为集中培训,而对探究学习、实践学习把握得不好,致使学习氛围不够浓。

第6篇

一、加拿大的审计体制

加拿大的国体由议会、政府和司法三部分组成,公众通过议会将权利和资源赋予政府,政府行使权力,利用资源,并向议会和公众负责。对加拿大政府的审计既涉及国家审计机关,也涉及内部审计和公共师的审计,国家审计机关包括联邦、省和市三级,相互之间是独立的,没有隶属关系。

联邦的审计机关称加拿大审计长公署,隶属于众议院,总部设在渥太华,它完全独立于政府,直接向议会负责。省级审计机关称XX省审计长公署、市级审计机关称XX市审计长公署,分别隶属于省议会和市议会。例如:安大略省和多伦多市审计长公署向同级议会负责,渥太华市也改革了过去既向市议会报告工作,又向市政府行政首长报告工作的做法,自2003年开始只对议会负责,完全独立于政府管理层。

审计长公署的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情况各不相同,安大略省审计长公署由审计长、副审计长和7个部门组成,每个部门有2个部门经理,每个部门负责审计若干个政府部门。多伦多市审计长公署的组织结构相比要复杂些,从上到下设有审计长、主任、高级审计经理、审计项目经理和审计师等多个层次的职位。

立公众和政府的有效责任关系这一最终目标,以其特殊的地位,对政府的责任和业绩作出独立的评价和建议。这是其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主要责任。

加拿大各级政府同时还设有内部审计部门,审计长公署与政府内审部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共同负责监督政府对公共财产的使用。作为内部审计,要为政府加强管理,提高运作效率服务,进行合规审计、内控审计、风险评估和咨询服务等,审计长公署履行为议会加强对政府监督的职能,进行绩效审计、财务报表审计、舞弊审计、IT审计等,而不为政府管理层提供咨询服务。对于政府的年度财务报表,有的是依法聘请独立的公共会计师来审计,这项审计由审计长公署负责管理和付费,公共会计师直接向议会提交审计报告。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由于两国之间所处的审计环境不同,加拿大整个国家已建立起政府、和个人的信用制度,诚信已成为衡量政府、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标准,因此决定了加拿大国家审计的重点必然与我国国家审计的目标和重点存在很大差异,加拿大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程序与我国基本相同,同样分为规划、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但质量控制的重点更多地在项目的“两头”,即规划阶段对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的控制以及报告阶段对审计报告的形成和落实的控制,由此形成了自身明显的质量控制特点。

(一)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制定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

加拿大审计机关高度重视审计计划的制定,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测评,进行风险评估,按照其风险大小确定审计的优先顺序,并据以制定中长期审计计划和年度审计计划,以此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

以渥太华市审计长公署为例,由于市议会是三年一届,所以审计计划的制定也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但每年要进行更新。制定计划的过程包括:第一是对审计对象进行确认。第二是对每个审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因素,加权打分、分类来确定风险,并按风险大小排序列表。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包括:是否为公众特别关注;上是否很敏感;是否存在书面的潜在风险;责任规定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是否经常有新的改变;是否很好地理解内控结构;资产的流动情况,是否被正常使用;最近一次审计时间,如果间隔五年没有审计,被认为是高风险的;是否需要法律顾问服务等等。第三是确定审计重点。过去三年,渥太华市由原来的12个行政区合并为6个,因此这三年重点是对政府机构合并标准、合并后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第四是收集相关信息,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计划、支出情况、预算情况及财务报表等。第五是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面谈,询问他们对审计的需求,从而补充对被审计单位的认识。第六是与副行政首长讨论,征求其对审计对象列表的意见。第七是按照风险排名从审计对象列表中选取被审计单位,起草审计计划。第八是将审计计划征求正副行政首长的意见,进一步调整、补充审计计划。第九是将审计计划报议会评审,先由议会审计委员会评估,再由议会批准。

多伦多市审计长公署的审计计划分为三至五年的中长期计划和年度审计计划。每年7至9月份编制年度审计计划,10月份交由各部门交换意见,11月份交审计委员会审核,12月份交议会审批 ,下一年1月份出台。年度审计计划一般安排17-20个审计项目,在计划中有20%是机动时间。

对于审计计划确定的每个审计项目,在规划阶段要制定审计方案。以安大略省审计长公署为例,审计方案要列出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由谁提出审计、审计的目标、标准、方法等,审计方案经副审计长、审计长审阅,审计长批准签发。

(二)重点把好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关

加拿大审计机关十分重视审计报告的编写,审计报告的编制和要求与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基本相同。以渥太华市审计长公署为例,他们的审计报告内容大致包括: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即为何审计,如何审计,所依据的审计标准是什么,审计的目标、范围,审计所受的限制等;第二部分:总体评估,即审计报告摘要;第三部分:具体审计发现的和结果,包括审计发现了什么,为何很重要,被审计单位采取了哪些纠正措施,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反馈意见,审计建议等;第四部分:附件,更详细的审计发现问题内容。

加拿大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据多伦多市审计长公署介绍,他们平均每个审计项目中约有40%的时间用于审计报告起草与审定,要求审计报告必须清晰、有意义、有重大问题的结论,审计意见客观公正、无偏见等。审计报告形成初稿后,不但审计项目经理、高级审计经理要审核,主任和审计长也要复核。这是对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主任复核的内容包括:审计报告的逻辑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否提出了相关建议;语言的通俗性;审计方案所规定的目标是否实现。对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将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时间约为二周,同时需将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列入审计报告。之后将审计报告交由行政秘书审核,由审计长批准签发。最后将审计报告送交被审计单位和议会审计委员会。

渥太华市审计长公署在审计报告形成过程中要由一位资深的质量保证经理专门来审核审计报告及相关的工作记录和审计证据。安大略省审计长公署则增加了类似于我国审计机关审计业务委员会或办公会的评审制度,通过由各个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评审组,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审核。非绩效审计项目结束后,则由各部门之间进行互查。

(三)加强审计后续调查和管理,跟踪落实审计建议

审计后续调查和管理主要包括四个质量控制点:一是建立审计报告所反映的问题与其相关审计证据之间的索引联系,便于检索;二是发放被审计单位意见调查表,为了让被审计单位充分发表意见,收回的调查表不反馈给审计项目经理,而是直接送交高级审计经理;三是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调查,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纠正方案,审计机关在小范围内再审计,检查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四是定期开展同业互查。按照IIA的标准,每三年请其他审计机关来进行一次同业互查。主要是针对已经完成的审计项目,重点在程序方面的检查,而不是实质性的检查,不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

(四)对现场审计的质量控制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素质、执业标准和信息沟通

对审计人员现场审计的质量控制更多地依赖于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同时辅以相关的业务培训,使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这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加拿大审计人员的专业认证程度很高,实行统一的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特许师(CA),或者注册会计师(CGA)、注册管理师(CMA)等其中至少一项资格。审计机关要求审计人员每年都要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培训、,并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种专业资格认证,在考试费用和时间上给予支持。

加拿大审计机关执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标准,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标准收集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和格式并无一定之规。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沟通,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以期得到很好的配合,并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审计人员之间、部门领导与审计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在审计现场召开工作例会和阶段性会议,及时沟通情况,控制审计进度,解决审计中遇到的。重视现场审计结束前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交换意见的环节,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异议要加以协调,这为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启示

(一)完善审计立法,创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

总体而言,加拿大的审计环境要好于我国,一方面审计机关的地位比较超脱,独立于被审计的政府部门之外,向议会负责,审计独立性比较强;另一方面是诚信广泛建立,遵纪守法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财务违法、舞弊案件大为减少,被审计单位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的自觉性比较强。因此,审计工作受到的干扰比较小,基本不会发生拒绝和阻挠审计,或者拒不提供会计资料等情况。而我国宪法和审计法所确立的审计体制与之不同,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还不强,社会诚信缺失,法治观念淡薄,对阻碍审计执法的手段尚不健全,因此,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经常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干扰,阻挠和破坏审计工作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审计环境下,审计执法的难度加大,审计质量控制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审计质量控制办法》所确定的审计责任也难以落实。有必要以修改《审计法》为契机,在不违背宪法要求的前提下,力求进一步增强审计独立性,实现职、权、责的对等统一,为改善审计环境创造条件,为提高审计质量奠定基础。

(二)重视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

加拿大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之所以没有放在审计实施阶段,除了社会诚信度高,审计执法环境好之外,还由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较高,他们比较珍视自己的职业,遵守审计执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准则的自觉性比较高,因此审计人员徇私枉法、故意“放水”等舞弊行为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的审计质量问题多是由于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不足而造成的过失,或者由于审计事项本身的复杂性而引起的风险。这些问题大多可以通过事后的审核控制来发现并纠正。虽然我国审计机关在情况下加强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必需的,仍然需要通过实行“审计日记”等制度来加强对审计执法过程的监管,防止审计人员出现过失和舞弊,但我们也必须重视通过资格认证、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等手段,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风险意识,以此来减少审计过失,防止审计舞弊。

(三)充分运用风险评估和内控测评,提高审计工作的化水平

在加拿大,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公共会计师审计,都十分重视运用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科学的审计。从审计项目的选择上,通过严格的内控测评和风险评估,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使审计的对象始终是当前最需要审计的,这样就为保证审计质量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也要通过内控测评和风险评估,科学地选择审计策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行审计抽样。我们制定《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要提高审计项目的科学化水平,在编制审计方案,指导审计实施的过程中,要求运用内控测评和审计风险评估、抽样审计等科学的审计方法。通过考察学习,使我们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这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计划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四)大力开展绩效审计,充分履行审计职能

目前,加拿大审计机关开展的大量审计项目是绩效审计,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比如:关于政府部门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警察局如何管理犯案件;垃圾回收是否及时等等。类似这样的审计项目已经超出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经济效益的范畴,许多领域是审计人员所不熟悉的,需要与许多聘请的业内专家密切合作来完成审计项目。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审计不熟悉、不擅长的事情还要审计来做?既然要请业内专家来实施,为什么不直接交由业内有关部门去完成?这正是由于审计机关处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外,属于独立的第三方,能够得出更为客观公正的审计和调查结果,而且审计机关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能力、建议能力比较强。因此,议会希望审计机关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将审计机关的职能最大化,相应减少议会监督的成本。我国审计机关的职能也不应当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审计上,应当加大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力度,拓宽审计领域,充分履行审计机关的职责,发挥审计机关作用。

第7篇

    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就不能较好把握税法的立法精神,在对某些方面条款的理解和运用上就会出现偏差,即使主观上并无偷逃税款的意图,但仍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上升。另外,由于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较低,尤其是对税收政策的变动情况没有及时更新,则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因为违背新税法而少缴税或因为没有用好用足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多缴税。例如,税务人员在作税收筹划方案时,筛选出的方案就可能并不是最优方案。

    企业外部的原因

    1.税法自身不明确且多变

    税法自身具有不明确和多变的特性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外部原因。不明确性并不是我国税法的特性,而是世界各国税法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对某些模糊、不明确或易产生歧义的税法条款进行理解时,纳税人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而采用相应的税务处理办法。从字面意思分析来看,纳税人并未违背税收法律法规,但是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纳关系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权责关系并不完全对等,法律明确规定“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这就使得对于这些不明确的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的解释与税务机关的解释不一致,那么纳税人将只有听从税务机关的处理,从而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税收法律法规变化过快。有时一条规定刚出台,马上又补充附加条款,甚至朝令夕改,而新出台政策信息又未及时传达到企业,导致企业沿用旧规定,或面对频繁变动的税收规定无所适从,这也导致了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

    2.不规范的市场环境

    单个企业不可能独立开展业务,必然要与供应商、销售商等上、下游企业发生往来联系,这样各行业各企业就互相交织形成了一个社会关系环境即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在涉税方面的规范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但是目前看来,整个市场上不开发票、虚开发票、代开发票、不索取发票等现象层出不穷,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挫败竞争对手与税务机关勾结以偷逃税款。这些进行非规范操作的市场主体行为必然连带影响并加大其他相关企业的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全方位树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尽管税务风险是客观且普遍存在的,但它同时又是可防可控的,企业应该提高全员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正式下发了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其中就明确规定“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该内容的指示,税务风险的防范需要领导层起到带头作用。而且,这项工作的开展不能仅局限于财务部门进行财务、税务处理和制定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还要扩大到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过程和业务部门的业务开展过程。也就是说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凡是与税务有关的岗位和人员都要树立起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把不可避免的税务风险控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2.组建高素质的税务工作人员团队

    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企业应组建一个高素质的税务工作人员团队。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对现有税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比如,委托高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税务工作人员设计财务、会计、税务相关理论和实务能力提升的短期课程,或为税务工作人员交费报名参加社会中介机构开办的短期培训班,还可以跟税务机关申请让其委派工作人员利用周末时间到企业进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宣讲培训。其次,制定既合理又诱人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水平的税务人才,并提供其施展才华的空间。高水平的税务人才不仅可以为企业税收筹划等重大方案的制定掌舵,还能在普通涉税业务处理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尽量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第8篇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弘扬城市精神、建设美丽家园”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推进我区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全区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人事局《关于在全市公务员队伍中开展读书活动的通知》(蚌人培[2008]4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活动,旨在推动全区学习型机关建设,促进全区机关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发奋工作,不断开创机关工作新局面。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促使机关人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培育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使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中展现精神追求,升华思想境界,提升学习能力,创建学习型机关。

二、学习内容和形式:

机关工作人员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本职工作,每年至少系统认真地研读3本(部)书,所读书目原则上在推荐书目中选择。读书活动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同时将采取收看录像片、聆听专家讲座、座谈交流心得等形式,进一步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推动读书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三、活动步骤

从今年7月份起到2010年底,以年度为单位开展读书活动具体实施工作。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8年6月)

转发《关于在全市公务员队伍中开展读书活动的通知》(蚌人培[2008]4号)文件,制定《经济开发区公务员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同时,根据读书活动推荐书目,购置图书,为读书活动的全面启动做好准备。

(二)实施阶段(2008年7月—2010年12月)

全体工作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读书计划,每年精心研读至少3本书,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读书笔记不拘形式,可以是系统地综合评述,可以是精华部分的要点摘录,也可以是一得之见或某种感悟的记载,读书笔记的字数不少于三千字,多则不限。每年将适当开展读书心得体会座谈交流,提高学习成果。各部门、各单位今年个人读书计划和所选定的书目于7月底前报区读书活动指导小组备案,以后每年于1月底前报区读书活动指导小组备案。

(三)总结评价阶段(每年12月)

管委会机关、社区中心、街道每年年底前对年度读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至少推荐三篇优秀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参与区读书活动指导小组组织的评选,对优秀作品将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推荐参加市里的评选。区读书活动指导小组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检查,对没有按照计划完成读书任务的人员,年终考评中取消评优资格。对于完成较好的,将按相关规定按不同层次在本人公务员培训证书上登记相应完成学时。

四、活动保障和有关要求

(一)成立区读书活动指导小组

组长:乔桂元

副组长:卢丙宏、柴学恒、张施奇、吕家雨、柏京

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徐国顺同志为办公室主任。指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读书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评比工作。

第9篇

【关键词】 税务筹划 风险 成因 防范

一、税务筹划风险内涵

税务筹划(tax―planning)又称“纳税筹划”,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理财目标,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拟定纳税方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涉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事前设计、选择和运筹,使得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或者延缓纳税时间的行为。税务筹划是合法前提下的筹划,有利于企业降低税收负担,但筹划也会带来风险,人们对于税务筹划风险内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起初认为税务筹划风险是筹划带来的“危险”,是纳税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获取与预期一致的结果,导致筹划失败而付出的代价。随着风险内涵的丰富,人们对税务筹划的风险有了更为正式的定义: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纳税人对纳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筹划,但筹划偏离预期带来的结果的不确定性。这个定义表明,税务筹划风险具有两方面的含义,机会和危险并存,企业要抓住和利用机会,避免筹划带来的损失。

二、税务筹划风险的类型

1、政策性风险。税务筹划的前提是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企业利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税务筹划带来的风险统称为政策性风险。国家税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内容庞杂,有些内容相互交叉,甚至矛盾和冲突。而且,法律法规和政策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等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该风险是由于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认识不到位,把握不准确或者是没有及时关注政策的变化带来的。

2、操作性风险。企业税务筹划作为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活动,需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边缘上进行操作。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某些涉税交易事项的规定不详细,再加上税务筹划人员能力的限制,在实务操作中,纳税人无所适从,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税收筹划人员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欠妥当,有时为了享受某个优惠政策而失去其他方面的优惠。还有些企业在筹划过程中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整体把握不准,造成因小失大,顾此失彼的现象。

3、经营性风险。税务筹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需要日后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配合,有些方案的选用会对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限制和约束,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比如,企业为了达到某些税收优惠的条件,有些投资项目会偏离原有的风险和收益标准,造成项目的失败,税收筹划得不偿失。另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进而影响着税务筹划方案的实施,企业要承担因税务筹划带来的生产经营上的风险。

4、成本性风险。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要衡量成本与效益,税务筹划也要坚持成本与效益原则。企业在税收筹划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这些代价日后可能会面临着筹划失败的风险。企业为了税务筹划需要对筹划人员进行培训,发生研究和学习费用,有时还要支付给中介机构费用等等一系列费用。有时为了达到某些筹划的条件,需要通过设立机构、增加人员等方式,会产生较多的成本费用,如果税收筹划的失败或者收益不能弥补这些费用,便造成了成本性的风险。

5、执法性风险。税收筹划方案由企业自行设计,但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的认定。在我国,税务机关对于某些税收的事项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税务筹划行为是否真正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还需要执法人员的最终确认。但是,由于执法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税务执法偏差产生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有时税务筹划被误认为是偷税漏税而受到严厉的处罚,不但得不到节税的好处,还加重企业的负担,造成名誉损失。

三、税务筹划风险的成因

1、我国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善。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税制改革,开始了税收法制化进程。但税收法律体系的建设进程比较缓慢,税收基本法至今没有出台。当前,我国税收立法层次低,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不完善,有些缺少具体的细则和标准,使纳税人无所适从,也使得征管工作随意性较强。税收无偿性的特点决定了国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权责关系不完全对等,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法律地位的不平等,税务机关拥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很多交易和事项的解释权属于税务机关,还有些法律法规朝令夕改,缺少应有的权威性,这些因素都加大了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

2、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有些企业一味地追求税务筹划带来的节税效益,但忽视了风险的存在。企业的管理者对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管理理念不强。有些企业认为税务筹划是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的,不会产生风险。有些企业在发生税务筹划风险时,只去关注某个风险发生的原因,很少会采用科学的风险度量方法对风险进行全面的量化分析。很多企业也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没有对筹划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的监控,只是等到风险发生时再研究对策,很容易对企业造成损失。

3、税务筹划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税务筹划需要发挥企业办税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税务筹划能否成功,税额节约的数额、纳税时间的延迟都与办税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由于税务筹划需要对税收、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知识非常熟悉,对办税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企业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对本专业的知识更新的速度慢,对税收法律法规了解不深,掌握不准,虽然有税务筹划的愿望,但很难做出实施方案,或者虽然做出的方案,但实施的效果不好,形成税务筹划风险。

4、税收筹划实施过程中环境的变化。税务筹划方案是在一系列假设条件和环境下做出的,其实施也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和环境。税务筹划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众所周知,环境是时时变化的,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发生变化影响着企业纳税的数额和时间,特别是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需要满足苛刻的条件,这些条件一旦变化,企业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成本增加。另外,企业外部的环境更是企业难以决定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税收政策的改变,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就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5、征纳双方对税务筹划事项认定的差异。固定性是税收的一大特征,但当前税收法律在立法和执法上都存在着灵活性。有些法律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缺少操作细则;有些新经济活动的出现,原有法律中没有规定;有些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法律没有及时的修正。这些因素都为税收执法留下了余地,纳税人和执法者对同样的法律规定有着不同理解,但执法者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再加之,执法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执法者执行中的偏差,纳税人认为是合理的税务筹划,但执法者会认为是偷税漏税,企业就会遭到处罚。

四、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策略

1、树立税务筹划风险管理意识。税务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不仅要重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要对从税务筹划风险保持足够的警惕,特别是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税务筹划,积极地采取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企业要确立法制观念,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依法筹划。管理者要放眼长远,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不能一味追求短期目标或者某个事项带来的税额的降低而进行错误的选择。企业还要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站在战略高度,整体上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税收筹划,将风险降至最低。此外,企业还要积极的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税务筹划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的控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

2、保持税务筹划资料的真实完整。涉税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基础,是企业税务筹划的首要环节,也是控制税务筹划风险的重要内容。税务筹划资料主要包括会计资料,经济合同,票据,政策法规等。保证资料的真实和完整,一方面,企业在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税收优惠的享受、进行税务筹划时依据这些资料。另一方面,在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检查不认可税务筹划时,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凭据。企业要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系统,及时、完整、真实的反映经济活动,否则,税务筹划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3、寻求税务机构的帮助。为了降低税务筹划的风险,企业可以积极寻求税务机构的帮助。税务机构具备专业的人员,对相关的涉税处理比较熟悉,能为企业及时提供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筹划水平和技巧更高。他们在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筹划方案的同时,还能代替内部审计部门部分职责,充当企业外部监控人的角色,更加专业的监督税收筹划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另外,企业寻求税务机构的进行税务筹划,由税务筹划为企业带来的损失,如果是机构的责任,机构必须进行赔偿,企业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筹划风险,有效减轻了税务筹划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4、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税务机关作为税收的征管机关,对纳税人有义务提供相关的服务。因此,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交流,处理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防范税务筹划风险的重要手段。由于征管方式的差异和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企业的税务筹划往往被认为是偷税漏税行为。因此,企业的税务筹划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十分重要。企业与税务机关增进沟通和交流,主动去适应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和方式,或者将税务筹划方案与税务机关商讨,避免在实施过程中风险的发生。企业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对生产经营活动及时的调整,为税务筹划的顺利进行不断创造条件。

5、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素质。税务筹划是一项较高水平的理财活动,对筹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不断的提升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企业要与时俱进,对税务筹划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税收政策的最新动向,深度挖掘筹划空间,拓展筹划手段。同时,让税务筹划人员学习纳税相关学科的知识,成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企业还可以从企业外部聘用专业化的筹划团队,丰富和优化筹划队伍的结构。企业还要加强税务筹划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不仅仅能制定出良好的方案,也能在筹划执行过程中正确组织和实施,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五、结束语

税务筹划可以给纳税人带来节税收益,有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理财目标。但是,税务筹划在为企业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蕴含着风险,企业要注重对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筹划风险存在于企业的不同部门和不同生产经营环节,企业要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全面掌握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树立风险意识,在税务筹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识别和防范风险,将税务筹划带来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诗悦:企业税务筹划的局限性与前瞻性[J].商场现代化,2011(11).

[2] 尹淑平:有效控制税务筹划风险[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