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沟通案例分析

时间:2022-08-15 04:21:01

导语:在沟通案例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沟通案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分析;构建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ve thriving, construction safety has been brought into public attention. But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in a faulty stat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and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establish and improve perfect construction safety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Security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Analysis; build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必须要解决难题[1]。笔者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主要含义,然后具体讲述了建筑安全管理系统设计原则,最后讲述了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设计步骤,具有一定实际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主要含义

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就是根据建筑日常运行情况制定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然后通过报警系统进行“计算”,确定建筑运行状态,比如“正常安全状态”或者“事故报警状态”,并且根据确定结果作出必要的管理。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建立起系统化标准化的预警管理体系,在建筑物出现安全隐患的时候及时作出报警,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建筑物“恢复”原有的正常运行状态[2]。

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一定要遵守一定的设计原则,要通过相应指标进行系统稳定性衡量。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将建筑安全管理系统设计原则分为三个方面:科学性和系统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动态性和健全性。主要的设计理念是: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分配指标权重,选择安全评价等级,建立综合评价系统等。

3.1 科学性和系统性

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和谐统一的[3]。科学性指的是建筑安全管理系统要体现客观事物的根本属性,要展现出影响建筑安全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每一项设计指标都应该清晰明确,不应该出现含糊不清的现象。另外,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评价指标不仅要科学,而且要系统,从建筑安全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指标所指向的目标一致,比如消防系统和监控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同时,建筑安全预警系统不同子系统之间要紧密联系,同时层次分明,反映的信息系统而且全面。

3.2 可行性和可比性

可行性指的是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每一项技术指标都应该有具体的实际意义,每一项数据都应该方便量化,与现实建筑安全的子方面相互对应。为了保证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时性和快速性,设计评价指标应该尽量简化,系统可操作性强。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指标数据不仅能够量化计算,而且应该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既要纵向比较,而且要横向比较,建立起数据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3.3 动态性和健全性

建筑安全管理系统在建筑物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技术指标和要求,各种安全系数也在改变着。所以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各项指标应该是连续动态变化的来适应实际工程的需要。健全性指的是系统设计不仅应该囊括建筑安全的各项动态指标,而且要包括指标变化规律,将所有能够涉及到的指标参数变化都归纳到整体系统中去。

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设计步骤

4.1 全面系统的收集工程安全信息

尽可能收集工程安全信息,将工程项目中的事件进行分析整理。当前建筑安全状态总是处于“非优”的概念范畴之内,所以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应该从非优的角度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非优事件和非优状态信息,罗列出信息状态整体分布,建立数据库存储数据。在科学原则基础上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必要分析整理,找出安全隐患主次矛盾和系统主要特征量,构建健全的预警体系,对系统安全状态作出科学合理的定性和定量估计。

4.2 确定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运行模式的主要任务是挖掘数据和融合数据,然后建立一个灵敏度和可靠性极高的系统,这个运行指标不仅包括检测数据和项目信息,而且要对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将融合的数据构建成一套系统,排除不安全因素。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整体运行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1 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运行模型

如上图所示对历史检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同时和存入数据库的检测数据进行融合,而输出数据由数据融合模板和数据库书输出,然后进行必要的数据和预警分析。通常情况下,预警分析主要包括检测识别和诊断等三个方面,最后对预警分析的结果作出预警控制。

4.3 正确评价当前工程状态,显示预警信息

按照必要原则和方法,对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正确评价和确定,同时预测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整体发展趋势,并且将这种变化趋势量化成数据与安全状态范围进行比较。如果量化信息超过了安全指标就应该发出报警信息。为了更好表现建筑安全等级,设计者可以参考气象台风等级的划分原则:双红色代表危险状态,单红色代表逆境状态,淡黄色代表准逆境状态,淡绿色代表顺境状态,然后将不同的状态进行预警分析,画出预警信号图。根据预警信号图中的不同分布对整个建筑安全情况进行预测分析。

4.4 实施预控对策,循环安全监控

根据预警信息,中央计算机能够做出判断,找到安全隐患的根源和主要原因,实行必要预警控制,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或者减少损失。实施预控对策以后,还应该对工程项目进行动态跟踪和实时监控,并且不断调整更新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状态,并且将信息反馈给预警处理部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再次进行预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继续扩大。相关计算机人员可以通过编程软件实现系统自动化控制。

5.结语

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建筑安全,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预防建筑隐患产生,实时监控建筑安全状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人民的生活提供可靠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佘廉,胡华夏,王超.企业预警管理实务[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011(23):12-13.

第2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设备监控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是最能体现建筑节能的系统,是和建筑环境联系最密切的系统,同时也是关联技术最多的系统。要设计一个先进合理,经济适用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需要设计人员对设备、工艺、机电系统十分熟悉,也需要设计人员与业主、物业管理公司和其他相关专业工程师做充分的沟通和需求分析。笔者有幸参与了深圳某国内著名品牌购物中心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该工程的BAS系统设计遵循了“面向用户、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原则,在对空调设备监控策略的设计上有自己的特色。

根据该项目机电系统的设计和业主的需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监控内容包含如下9个方面:

1、换热站系统监控

2、环境监测(温度、湿度、CO2浓度)检测

3、天面风井水位监测

4、给水,消防系统分区减压阀监测

5、商铺水阀监控

6、通风空调系统监控

7、送排风系统监控

8、给排水系统监控

9、扶梯、电梯系统监控

其中,换热站系统监控和扶梯、电梯系统监控由区域冷站设计单位和电梯厂家提供配套群控系统,并通过高阶接口接入本项目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笔者负责其余内容的设计。下面,笔者将结合工程实际和用户需求,与读者分享本项目BAS系统设计的一些特别之处。

一、通过优化AHU空调系统监控策略避免商业中庭送风冷热不均的问题

该购物中心共有五层,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内部通过中庭的大洞将建筑物内的公共空间连成一个整理,中庭的顶部设计了自然采光的玻璃顶棚。空调工程师在进行中庭空调系统的设计时,采用了全空气系统(AHU)+变风量末端的空调形式。这种空调形式上类似于变风量空调系统(VAV),如果BA监控策略采用VAV空调系统常用的定静压或者变静压控制――即通过风道压力来控制送风温度和冷水阀开度,通过送风温度控制末端VAV Box阀门开度,将会造成低层中庭中过冷而高层中庭过热的问题。因为,玻璃顶棚会造成中庭顶部的温度较高,顶层VAV Box阀门往往是开到最大,而冷气通过中庭的大洞流向底层,底层的VAV Box阀门因为温度过低而关闭。末端风阀的开度不均衡导致空调系统高低楼层送风量差别较大,从而造成了中庭送风冷热不均,顶层过热、底层过冷。这也是有中庭的购物中心项目常见的空调问题。

通过和空调工程师与物业管理方的深入沟通,对AHU空调系统监控策略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在AHU送风主管上加装温度传感器,空调季节时,AHU冷水阀开度由原来的根据风道压力控制改为根据送风温度控制,保证AHU送风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而作为AHU冷水阀开度的控制依据,送风温度由物业根据运行经验和气温状况手动设定;

(二)AHU风量控制由原来的根据风道压力控制风机变频改为根据中庭顶部回风温度控制控制风机变频。

(三)其他监控策略不变。

商场中庭监控原理图

上述监控测策略对建筑中庭和采光顶棚对室温的影响提出了务实、创新的监控思路,通过将送风温度改为手动可调,避免了末端风阀的开度不均衡的问题。实际运行结果证明,该策略能够有效缓解中庭冷热不均的问题。

二、结合物业管理模式优化BA系统设计

BAS系统设计除了要考虑对常规机电设备的监控,还应该考虑通过BAS系统帮助物业管理公司解决一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该购物中心物业管理公司向我们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购物中心营业时间结束后,首层临街商铺和地下一层的超市还要继续营业一段时间,所以空调系统不能完全关闭,冷冻水泵还要继续运行。如果能关闭商场已经停止营业区域的空调冷冻水管,就能减少这部分冷冻水循环所需要的动能,从而节约冷冻水泵耗电量。

(二)购物中心天面有大量风井送排风口,这些风口考虑到美观往往被要求不能突出天面设置风口,所以建筑一般采用下沉风井侧面开百叶的做法,并在下沉风井内考虑排水措施。如何能有效预防雨水通过天面风井进入建筑屋内?

(三)商场结束营业后,有的商铺往往忘记关闭风机盘管,从而造成用电浪费。

(四)商场大卖场空调一般由卖场租户自己建设,空调形式一般为AHU。租户AHU与建筑其他区域共用新风竖井。如何防止租户出于减少AHU耗电量考虑,故意浪费新风?

针对物业管理公司提出的问题,对本项目BAS设计提出以下优化措施:

(一)通过与空调工程师深入配合,将商场首层临街商铺和地下一层商铺的支干管独立设置。由原设计分区域接入竖向水管改为支干管水平走管。这样一来,商场首层临街商铺区域和地下一层商铺区域冷冻水支干管和商场其他区域的冷冻水支干管相对独立,在商场其他区域的冷冻水支干管上装设电动水阀并由BAS按照商场营业时间自动控制开闭,就能满足物业管理公司提出的管理要求,可以节约冷冻水泵用电。

(二)在天面下沉风井内装设液位开关,当积水达到报警水位(低于潜污泵溢流水位)时报警,提醒物业管理人员注意,并采取相关措施。

(三)设计与电气工程师协商,优化入户电箱配电结线设计,在户内风机盘管配电回路加装接触器,BAS通过该接触器通断并监视该回路工作状态。同事,与空调工程师沟通,风机盘管水阀采用断电自动关闭的电动二通阀。这样一来,物业对商场租户空调便有了控制权,当营业时间结束后,物业可以考虑切断所有商铺的风机盘管配电。

(四)由于大卖场租户AHU和建筑其他区域共用新风竖井。而其他区域由于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的空调形式。在空调季,这部分新风已经经过一次空气处理。有的大卖场租户故意将AHU新风阀全开,以减少AHU空气处理耗电量。这样做对整个新风竖井而言,却增加了空气处理耗电量,而这部分电费往往是通过公摊电费包在物业管理费中。大卖场租户的行为无疑增加了物业的运营成本。设计在与暖通工程师充分沟通后,建议他们在大卖场租户的新风竖井接口处装设电动多叶调节阀。在空调季,电动多叶调节阀保证合理开度,即保证大卖场新风量满足设计要求,又防止租户自己将AHU新风阀全开;在过渡季节,电动多叶调节阀全开,租户AHU可以尽量使用未经空气处理的室外空气,从而节约建筑物空调耗能。

从上述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对空调通风系统、工艺的了解和熟悉对BAS系统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阀门、传感器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通过合理的监控策略可以起到节约能源、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相反,如果设置在错误的位置,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影响机电系统正常运行。

第3篇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口腔科实习的本科生、大专生和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住院医师共68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46人,平均年龄(22.8±2.5)岁。

1.2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学形式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录像观摩及现场实践。

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医患纠纷案例交给学生,同时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如该案例为何出现医患纠纷患者有何心理状态、医师有无失误、该矛盾应该如何沟通解决等问题,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开动脑筋,寻找解决该纠纷的方法。上课时抽取学生讲述自己的准备的答案,并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最后由老师分析总结。

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医患沟通技巧,设定好实际的医疗场景,学生分别扮演医师、患者、患者家属等角色。体验各方在医患矛盾中不同的心理历程,体会医师在医患沟通中使用的语言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得当。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思维训练。

录像观摩:请学生观看实际临床实践中,自己和病人医患交流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病史采集中技巧应用、如何有效建立医患关系、如何向患者解释病情和诊断、协商治疗的技巧等。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现场实践:组织学生到分诊台、门诊办公室等实践观摩,观察医患矛盾的处理实例,提高医患沟通的实践能力。

2结果

2.1教学效果评估

在临床实习或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判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强弱及获得实践课程设置的反馈。学生普遍能够积极参与医患沟通的实践课程,完成课前的案例准备。在教学中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学生全部参与调查问卷的填写,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2问卷调查结果

(1)对自身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中,住院医师的得分略高于临床实习的本科生或大专生,但差异无显著性。85.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用语言和患者沟通的能力,73.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控制问诊时间,58.8%的学生认为自己受情绪多变的患者影响较小。最有把握的沟通内容包括:用礼貌用语问候患者,询问就诊的原因,向患者交代治疗后可能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2)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收获:79.4%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实践课程提高了临床沟通意识,77.9%的学生认为掌握了医患沟通的技巧,52.9%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41.2%的学生认为促进了专业的学习。(3)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形式:当问及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形式时,95.6%的学生选择多种形式相结合,69.1%的学生选择角色扮演,64.7%的学生选择录像观摩,55.9%的学生选择案例分析,42.6%的学生选择现场实践。(4)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性质:对于本课程性质的看法,52.9%的学生希望是必修课程,42.6%的学生希望是选修课程,4.4%的学生表示均可以。(5)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2%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实践课程应安排在生产实习阶段。36.8%的学生认为应贯穿生产实习至住院医培训的整个阶段。

3讨论

3.1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的必要性

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需要,是医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顺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了医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真诚、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也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理论课相比,医患沟通技巧的实践课程更有针对性,能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医疗场景。通过具体的案例、扮演的角色或医疗现场真实的事件,增强医疗实践中和患者的沟通技巧,帮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2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的授课形式

本研究借鉴了89所院校采用的基本交流技能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开设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录像观摩及现场实践。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倾向于多种形式结合,其中角色扮演、录像观摩最受学生欢迎。91.2%的学生认为录像观摩有助于帮助发现被忽视的沟通细节问题。

3.3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的考核形式

本研究中,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主要依靠自己填写的调查问卷。虽然获得了一些有效的信息,但主观性较大。将来,建议增加客观性的评价。如李娟等翻译和引入国际上的SEGUE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进行评估,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还可考虑采用过程性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态度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录像纠错等)相结合的方式等。

4小结

第4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高年级课程;应用过程

市场营销是一个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用理论知识对营销现实进行分析,并能够做出相应的判断及决策。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了对营销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所以,在作为市场营销本科高年级专业的课程中,有必要通过案例教学法,以加强学生对现实营销问题的分析及决策能力,将理论与现实进行较好的衔接,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1 案例教学法及其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现代案例教学法是以大量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的, 学生站在案例角色的角度讨论分析, 发现案例隐含的管理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哈佛学派”在发达国家的MBA 当中占有相对优势,主要原因就是其实施了世界一流的案例教学。

在一些管理类课程中,已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然而,教学实践中存在对案例教学法的误解,认为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开展教学。其实,案例教学与讲课中的举例说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讲课中的举例说明一般是用来肯定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实践依据及其正确性,主要是为传授理论服务。而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讲课开始于实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规律,提炼理论,然后是理论回到实践,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所以,在许多课程中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皆是从课程的理论出发的,尚未能真正从企业的问题出发,而缺乏实际的训练价值。

有些老师也在课堂上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但仅达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思考的效果。学生从中得到了部分的思维锻炼,但还未能真正从更高的思维角度上去学习如何分析及解决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之前没有对每个案例的结构层次及对学生的考核方式等进行系统规划,导致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存在盲目性而最终收获甚少。

2 案例教学法在营销专业高年级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对于高年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经过多年的中等教育和大学几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沟通与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同时,报刊、杂志、互联网等信息渠道的发展及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逐年加剧,一方面使大学生知识信息量剧增,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使之学习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学习的需要呈多样化,既注重知识的掌握,又关注能力的培养。

然而由于他们对现实的实践问题缺乏介入度,使得他们在面临就业或在实际工作中就未能将理论知识与营销实践做出很好的衔接。部分学生也已经到社会上参加兼职或实习,但接触的业务内容非常有限,导致“盲人摸象”的类似后果,缺乏更高层面的思维训练。

真正的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下,将企业经营的实例引入课堂,经由学生个体阅读分析案例、分组讨论、课堂辩论、针对案例问题提出科学决策等过程,一方面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其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环节的开展,使得多种思想得以碰撞,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创新能力。所以,在营销专业高年级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进入现实问题的分析角色,而且又能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增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在营销专业高年级课程中的应用过程

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法课堂从案例适当选择开始,经由学生阅读案例、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或类似案例、分组讨论、组内决策、课堂展示等过程,最后以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及教师案例课后总结为结束。

3.1 案例适当选择。案例的适当选择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前提。教师可以从已有的教材或案例集中选取经典案例,也可以搜集报刊杂志或网络中即时发生的营销事件,经过甄别整理后作为案例素材。但是,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案例选择时应把握四个原则:时效性、真实性、可借鉴性、典型性。

时效性原则要求案例发生的时间不太久远, 案例发生所依托的营销环境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学习这类营销案例的操作手段及营销理念, 就会对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营销工作会有参考意义。真实性原则要求案例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 编写者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客观情况编写而成,写作过程中没有因为追求趣味性和理论性而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图, 或有意夸大或掩盖某些方面。可借鉴性原则要求选取的案例能够为参与者的未来工作提供参照,从中吸取丰富的经验或教训。典型性原则要求所选择的营销案例能反映中国营销环境的本质及变化规律, 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以期让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分析而能够做到触类旁通。

3.2 案例课前准备。在选择了适当的案例之后,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及观点外, 还要谙知案例所蕴涵的原理等, 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还要设想可能提出的问题, 提前查阅资料应对。然后,教师要对每个案例的层次进行分解,对学生应该解答的问题及预期结论进行规划,同时设计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具体考核方式。可将每次案例讨论的考核结果列入期末考评成绩。。

为使课堂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前分组,针对案例待决策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在此基础上准备小组课堂展示材料。在组内讨论时,应尽量达成组内一致认同的意见和观点。如果讨论之后还有较大分歧,应将认同的意见和有分歧的意见都列入课堂展示内容,以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3.3 案例课堂组织。案例课堂组织是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激发思维、做出科学决策的关键。在案例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精神愉悦,思维活跃,畅所欲言,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和收获。

案例课堂上,各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组内讨论的意见或分歧,其他成员予以补充。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对不同看法,应引导大家争辩,逐渐求得比较完整、统一的意见。在讨论时,教师对所争论的问题要心中有数,要引导学生,防止争论漫无边际。案例讨论结束后, 教师应及时总结, 总结不是给出案例正确的答案, 很多案例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而是指出本次案例所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难点、重点以及需要进一步思考解决的问题, 并指出本次讨论的亮点和不足。

3.4 案例课后总结。案例课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因其是经由案例教学达成教学目的的保证。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组内讨论、课堂辩论等可能会使同学们感到条理不清,而案例分析报告则要求学生抓住案例主要决策问题,由点及面对案例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案例分析报告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堂案例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应认真总结一下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比如考虑各环节是否都把握得很好,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有收获,案例本身还存在什么缺陷等。这些问题教师都要一一回顾,以便使下一次的案例教学更加完善。同时,教师也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对该次案例教学过程的看法,从而有助于案例教学的进一步深化,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4 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 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 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即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 其角色特点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需要这种角色转换。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以教师为主, 学生只需要听和记笔记。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是以学生为主, 教师只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一般的问题都要依靠学生自己分析解决, 只是对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 但注意把握提示的角度, 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避免学生的盲目分析, 又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使学生从更高层面上得到思维的锻炼。

4.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因为学生以后的工作环境也必然是一个工作团队,他们要学会接受别人好的建议和思想,也要学会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和思想。因此,应以案例小组为单位,明确组长,对组员加以适当的分工。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 小组的规模以5-8人为佳。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 供大家讨论、批评、补充。在互相讨论交流中掌握知识, 理解概念, 学习方法, 解决问题, 达到互相启发和提高的目的。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沟通, 在沟通中增进合作, 这一过程会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团队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和倾听别人意见的能力。

4.3 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以激发学生参与、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的结构中, 应从知识、态度、能力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生, 重点考核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获得以及实际动手和实践活动的能力都是要评价的内容, 包括参与案例教学、完成案例分析方案、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作业等, 其中案例分析与论述应加大分量。综合成绩要从学生分析步骤的恰当性、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结论推断过程的逻辑性、思维的创新性、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来评定。这样,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就可避免学生搭便车行为, 保证案例教学评估的公平性,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案例的讨论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 王秀芝. 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6,( 6)

第5篇

一、案例讨论的准备与组织

(一)案例知识点的讲解

在进行正式案例分析之前,首先对案例分析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了阐述和讲解,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盈利预测报告披露的基本动机和历史演进。

主要从信息观的视角分析了披露盈利预测的动机,并分析了赞成和反对强制披露盈利预测者的基本观点。分析了我国盈利预测披露的历史演进,让学生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披露的历史过程有深刻了解,既要了解不同历史阶段对盈利预测的要求,同时又要了解历史上盈利预测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盈利预测历史演进的分析中,具体给学生介绍了红光实业的盈利预测情况。该公司1997年5月23日,为扩建彩色显像管生产线项目,以每股60.5元的价格向社会公众发行7 000万股社会公众股,在发行A股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1997年盈利预测为净利润7 055万元(所得税税率15%),每股税后利润(全面摊薄)0.3063元/股,每股税后利润(加权平均)0.3515元。1998年4月30日,年报中披露1997年公司实际净利润为-19 840万元,每股收益-0.363元。这与盈利预测净利润7 055万元相距甚远。导致盈利预测与实际完成业绩产生重大差异的主要项目是“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成本”。原预计主营业务收入为59 326万元,但实际完成额为27 066万元,实际完成额仅为预计额的45.62%。而营业成本的实际发生额与预计额基本持平(实际发生额为36 476万元,预计额为39 184万元)。这样,主营业务利润与预测数之间形成很大的差异,导致实际实现净利润与预测净利润的巨大差异。并简要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净利润与预测净利润之间的重大差异的产生,能否用公司提出的下述两个理由予以解释:(1)由于近几年因电视大幅度降价导致行业内的竞争激烈,使公司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2)由于未能通过不断热修保证已超龄的彩管玻壳屏炉和锥炉维持正常生产状态,造成公司产品合格率降低,成本加大。如果不能用上述理由解释,那么重大差异产生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审计师未能关注到盈利预测审核中存在的问题,是过失还是合谋?

2.盈利预测编制的现行有关规定。

主要是证监会有关盈利预测披露的内容与格式要求,新股发行公司盈利预测报告编制指南等文件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盈利预测编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懂得盈利预测报告包括盈利预测基准、盈利预测基本假设、盈利预测表和盈利预测说明四个部分。并熟练掌握和理解盈利预测基准是公司盈利预测编制的基础,包括经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前三年经营业绩,预测期间公司的生产经营能力、投资计划、生产计划和营销计划和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等。盈利预测基本假设是公司根据经济形势和行业特点对预测期间的一般经济环境、经营条件、相关的金融与税收政策、市场情况等盈利预测的编制前提所作出的合理假设,盈利预测报告中应说明编制盈利预测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利率、汇率、税率、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产品价格等假定条件。盈利预测表是反映预测期间利润来源和构成的预测报表,凡有控股子公司并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应分别编制母公司盈利预测表与合并盈利预测表。盈利预测表各预测项目应分别编制解释性附表。盈利预测说明是对预测期间利润形成的原因、计算依据、计算方法所做出的详细分析。编制合并盈利预测表的新股发行公司,应着重对合并盈利预测进行详细说明,对母公司盈利预测所涉及的重要事项进行必要的说明。

这些有关盈利预测编制的现行规定是审计师判断盈利预测单位编制的盈利预测报告是否适当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作为案例分析者的学生要对此有完整的理解和把握。

3.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准则。

审计师对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必须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的要求,因此,案例分析前学生必须掌握此准则的相关内容,尽管在《审计学》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此内容有所掌握,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案例分析,对此做了重新讲解。讲解时着重强调了预测和规划的基本概念,充分、适当的证据、保证程度、了解被审核单位基本情况、涵盖期间、评价假设关注的重点、列报、审核报告的出具等内容。

(二)分组与案例资料发放

案例讨论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个人学习模式(individual study),即每个学习者单独就案例进行分析和发表见解;二是小组讨论(small-group study),由3~5个成员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相互之间可以沟通合作;三是大组讨论(large-group study),由比较多的成员,甚至是一个班,组成一个大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Graham和Cline,2001)。本人采用的是第二种案例讨论模式,即将全班按每组5人分组进行讨论。分组时主要考虑男女生搭配和平时学习成绩。

案例资料的发放是安排在讲解完案例相关知识点之后,案例分析报告前一周。发放给学生的案例资料包括:涉及与新能源所在行业相关的行业发展信息、新能源最近连续多年的年度报告、盈利预测报告、盈利预测审核报告。除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思考,还另外给学生提出了几个引导性的思考问题。本人结合新能源公司盈利预测报告的情况,给学生思考的问题有四个:(1)仔细阅读新能源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分析新能源盈利预测的基本假设的合理性;(2)分析合并新能源盈利预测的编制范围是否适当;(3)注册会计师在对新能源公司编制的盈利预测进行审核时需要关注哪些问题;(4)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分析审计报告与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在性质、格式、责任等诸方面的差异。

发放案例资料的时间之所以选择在案例分析报告前一周,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小组内的讨论又安排在课后,由各小组的组长组织完成,故提前一周发放材料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和研读案例,写出较好的小组案例分析报告。

二、案例讨论的实施

课堂案例讨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组发言。要求各小组推荐一个成员在讲台使用PPT进行讲解,时间在10~15分钟,当小组成员讲解完成后,其他小组成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可以继续补充;第二阶段是组间讨论。即其他组的成员对进行报告的小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讨论,分析其优缺点,并进行适当评论。

在学生完成了所有报告和讨论后,本人再结合各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和讨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点评。点评意见从层面上来说,既有针对某一具体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也有就整体案例分析情况的评价。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已经涉及的点,指出其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所指出的问题是否适当;(2)对案例背景资料的使用,分析其应用是否得当,有否正确理解盈利预测报告所依据的基本假设,盈利预测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相关政策的规定;(3)提醒学生案例中可能还存在的其他相关问题;(4)提醒学生案例讨论后,对《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准则及其指南的相关规定是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重要的体会应提炼总结;(5)肯定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突出表现。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每个班级总会有小组能够提出一些以前尚未关注到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教师的点评要适可而止,既要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不足,但也要让学生知道,教师给出的信息也是一己之见,案例讨论可能没有标准的答案;二是要控制好组间讨论,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引导,防止出现偏题,比如讨论新能源公司盈利预测审核,结果出现讨论新能源公司是否违规等问题。同时还要控制要讨论的时间,如果任由学生发言讨论,可能课堂上就无法完成案例讨论的任务,因此,还要艺术地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三、案例讨论后的总结、思考与完善

每当完成一次案例教学后,作为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思考是必要的,有助于改善未来的教学质量。每次案例讨论完毕后,我都要求各小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和讲演用的PPT,在案例讨论完毕后,对各小组的分析报告进行认真阅读,这不仅仅是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完善案例教学的手段。通过认真阅读案例分析报告,可以发现案例资料的准备是否充分。比如,为什么在案例资料中,发放给了学生公司连续多年的年报,原因就在于过去的案例讨论中发现,学生未能把握公司的经营环境、无法对假设的合理性做出判断,经分析和询问学生,发现是缺乏相关暗示性资料,而作为一名本科生缺乏检索资料的习惯,故而无法获知公司的历史信息,也难以分析哪些基本假设可能存在问题。

第6篇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学;临床实践;医学人文教学法;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38-01

当前我国现在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把患者视为单纯的生物学个体或加工对象,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情怀的塑造,这样的教学模式背离医学的人文本质,模式患者作为人的尊严[1]。此次研究通过对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心血管外科学临床实践护生210名,采用融入医学人文教学法的方式,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心血管外科学临床实践护生210名,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5名。融入医学人文教学法的是观察组,单纯应用传统教学法的是对照组。比较分析教学满意率、出科时考核成绩。其中观察组年龄为(19~23)岁,平均(21.2±0.1)岁,男25例,女80例,学制3~4年;对照组年龄为(19~24)岁,平均(21.8±0.3)岁,男27例,女78例,学制3~4年。对比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

单纯应用传统教學法。临床带教老师在护生进入科教育之前,应当让学生熟悉科室病区环境,告知给他们以临床实习教学的内容等,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习工作的同时,要进行自己的临床工作。

1.2.2观察组

融入医学人文教学法。经传帮带教师队伍,树立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学生人文关怀意识,设置课程理论讲座套系课程,适用于日后的医护生涯、护生轮转的任何一个科室,课程内容包含心血管外科学常见疾病沟通案例、实践中的医学伦理、医学专业特色与医学人文等,在护生中,经中高年资教师开展。另外,要安排课程让护生观看接诊录像,开展音像教学,其他医护工作者的沟通方式和行为方法,了解关于心血管外科学的沟通的特点与技巧,实现交流的目的。在临床实践中,还要开展翻转课堂,让护生学会和患者、老师的沟通,相互扮演患者、家属及护士等角色,教师逐步引导处理各种医患矛盾,护生、教师等开展多方位沟通。组织护生到心血管外科门诊、医患沟通科等观察学习,进行医患沟通实践,亲身体验医疗纠纷、医患矛盾,增加其直接和患者接触的机会,了解医患沟通能力关键作用。

1.3观察指标:比较分析教学满意率、出科时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评分[2]:满分100分,共10个小项,不满意:0~59分,一般满意:60~79分;非常满意:80~100分,总满意度=(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出科时考核成绩[3]:包含案例分析、出科病历、实际操作、笔试成绩、口试成绩等。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3.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分析,用均数±标准差(-x±s)代表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两组间出科时考核成绩情况;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教学满意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相较于对照组80例(76.19%),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为100例(95.24%)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比较: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案例分析、出科病历、实际操作、笔试成绩、口试成绩等均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第7篇

关键词: 案例 市场营销 案例教学

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市场营销学的概念、原理与策略是人们实践的结晶。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在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了解社会和企业的实际,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和增强学习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而独特的教学方法。

一、市场营销案例基本知识

1、由来

“案例”译自英语单词case,医学上译作“病例”;法学上译作“案例”或“判例”;在商业或企业管理的教学中,往往译作“个案”、“实例”、“案例”等。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有“总经理摇篮”美称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从1924年首开案例教学风气之先河。自此以后,哈佛MBA(工商和管理硕士)在学习期间必须修完800多个案例。通过这种将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来学习经营管理的方法,哈佛造就了一批美国有史以来最有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职业老板”,截至1974年,该院49届毕业生有1/5的人已经成为百万富翁,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各大公司担任总经理或首席业务主管的要职,目前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总经理,有1/5是从该院毕业的,《幸福》杂志称颂该学院为“豪富之班”。许多成功之士在回忆大学生活时,都认为案例教学使他们受益匪浅。由于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成功,使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生等美国著名大学纷纷仿效,案例教学法得到广泛的普及。我国案例教学的引进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案例教学学已经成为营销管理类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2、特征

市场营销案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营销案例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

这里所指教学目的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狭义的目的,指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验证、操习和运用营销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以达到学生能深刻领会、掌握、提高这些知识与技能的目的;第二层是广义的目的,这与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目标——重在能力培养——是密切联系的。这个“能力”概括了未来营销者应具备的主要能力:学习能力(快速阅读、做笔记、抓要点、列提纲、查资料、演绎与归纳等),人际交往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陈述见解与听取意见、小组交流沟通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抓住问题、分清轻重主次、分析原因、拟定各种解决问题的措施等)。

实践证明,营销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2)营销案例具有高度的拟真性

高度拟真性是指案例接近营销的真实情况,案例中主要事实必须来源于营销实践;为保密或其他目的,允许对名称和某些数据加以掩饰,必要时允许对素材删减合并,但案例基本上是对事实的白描式记录。其目的是要使学生身临其境,被带入一种高度拟真情景之中。高度拟真也反映出它所提供的信息是零乱的、含蓄的,甚至是不完全的或多余的。因为现实的企业营销决策,往往就是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作出的。营销者应具备估计风险与收益的可能性、权衡利弊和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正是培养这种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迫使学生透过看似颠三倒四、有虚有实、一团乱麻的企业营销状况的描写,学会观察、思考、分析、整理、加工、演算、假设、判断、比较和决策。这种情景教学正是案例学习的特点和优点。

3)营销案例具有相当的随机性

营销案例与其他领域的案例不同。如在医学上案例称为病例,在军事上案例称为战例,在法律上称为判例,等等。这些案例的共同特征是应用大量对以往实际情况和经历的介绍材料,来训练学生,以期学习前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并不要求学针对这些材料,独立地提出解决办法。而营销案例的侧重点是介绍真实的营销情形,这情形中就包含了许多已经或待解决的问题。案例所提供的营销问题,或者虽在案例中已得到解决,但要求对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办法加以评论;或者案例对问题的解决只字不提,由学生去观察、挖掘、分析、提出自已认为合适的、满意的解决办法和方案。

3、作用

案例教学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却是一种独特的、重要的且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工商管理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1)有助于丰富学科理论知识和加深对学科理论的理解

案例具有提供知识的功能,能使学生了解到某一国家、地区、行业及某类组织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任何案例都或多或少地蕴藏着学科思想,因此,案例分析可以通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揭示隐含在案例中的学科思想,寻求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案例分析与一般教学中以抽象理论框架为依托、以具体事例为佐证的方法正好相反。所以,相对来说,案例教学使问题更容易理解,更具有思辨性和启发性。

2)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仅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训练,而且可以从中总结出处事的原则与方法、经验与教训。这些原则、方法、经验和教训能反映出特定时代某种活动的内在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此作为参考和借鉴,触类旁通,应付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增强社会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3)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案例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分析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采用大量的真实事例作为分析的对象和内容。优秀的案例往往以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事实为依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中。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大量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4)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其理论往往会掌握得比较全面,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往往导致能力的欠缺。案例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的情景,迫使他去思考,去分析,去处理问题,从而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案例教学本身也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析与研讨,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共事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适应工商管理教育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技能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以下技巧问题。

1、案例分析的角度、过程、方法

1)案例分析的基本角度

案例学习者面对的是已发生的人和事。案例分析的有效途径是将自己置于案例涉及的组织中,是当事人而不是局外人。因此案例分析有两个基本角度:一是当事者的角度。在案例分析时,有意将自己融会于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之中,站在案例中主要角色的立场去观察思考,才能有真实感、压力感和紧迫感。二是主管者的角度。这是为了使案例分析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学习者应直接把自己当作主管者,站在此高度去观察、分析、处理问题。2)案例分析的一般过程

转贴于

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找出案例的主要矛盾,即关键问题是什么。

(2)找出与关键问题相关的背景、内容与重点。

(3)选择适合本案例的一般分析方法。

(4)有明确分析的系统及主次关系,并找出建构自己分析逻辑的依据。

(5)从案例提供的大量而杂乱的信息中,归纳出条理与顺序,并提出初步解决思路。

3)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1)系统法。

系统法将案例中的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用系统的观点去分析这个组织及某个工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有关行动和更清楚地看出问题,这是系统法的思维模式。系统法的模式则多采用图示工具,因为用图能帮助人们理清系统的有关过程、各有关因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决策树形图、因果关系图等。

(2)行为法。

着眼于分析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和人际关系,因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有关的组织因素和技术也是由人的行为来体现的。人们的认识、信念、态度、个性等心理因素,人在群体中的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冲突和协调,组织中的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他们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结构等,都是行为法所要关注的。

(3)决策法。

对于用系统法分析的结论,向已构成的决策树提出多种备选方案,采用一些规范化、程式化的模型和工具,进行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进行对比和评价,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2、案例分析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案例分析中有两种主要的角色: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教师是导演,负责提供教学案例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学生是演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对案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案例分析效果的好坏与导演的导技、演员的演技都有重要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教师在整个案例分析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此处只做简单介绍)。

1)教学准备。这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选择恰当的案例、拟订思考题或讨论题、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

2)主持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不是讲授,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案例分析课开始,教师用几分钟简要介绍一下案情,布置讨论思考题。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对照讨论题,反复思考,推敲案情;待学生基本熟悉案情,得出基本结论时,再组织讨论。

3)讨论后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一般要作一个总结。总结的目的主要是肯定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符合逻辑的分析,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当然也要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3、案例分析中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是案例分析的主体,案例分析的过程基本上是学生通过自已努力来逐步领悟的过程。换句话说,案例分析过程,对学生来讲既是一种收集分辨信息、分析查找问题、拟订备选方案和作出决策的纵深演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从个人阅读分析到小组学习讨论,再到全班交流,形成共识的过程。

从总体上讲,学生在整个案例分析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学习准备

(1)案例阅读。这一步骤是在课外完成的。先由教师指定某一案例,并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围绕特定案例布置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读”案例。

(2)课堂预备讨论。在学生个人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划分或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进行全班课堂讨论的准备工作。

2)课堂讨论

这个环节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师生教与学所作努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以发挥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这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是:

(1)课堂讨论包括的步骤。首先是“摆事实”,由学生简要回忆案例中的主要情节;然后是“找问题”,问题可能不止一个,这就要在各组讨论发言中罗列并分清主次。下一步就是“查原因”,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于是便可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每一小组所列对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权衡比较后就可“作决策”了。

(2)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课堂讨论是学习案例的极好机会,而“听”正是讨论中学习的重要的方式。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课堂讨论的好坏不仅决定于每一个人的努力,而且也取决于全班的整体表现。集体的分析能力是因全班而定的,它的提高不仅靠个人的经验的积累,也要靠全班整体的提高。重要的是要使全班同学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自己掌握好讨论,不要离题万里,将讨论引入歧途。

(3)要积极参与、主动进取。足球界有句名言:“一次良好的进攻就是最佳的防守。”这话对案例讨论完全适用。要在讨论中收到理想的结果,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有所收益,需要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要努力做到敢于发言、善于发言和不怕发言不当。你不敢发言,无非怕出了差错,丢了面子。你总想等到万无一失、绝对有把握时再发言,可惜这种机会是极为罕见或根本没有的。积极参与的精神能使学生勇于承担风险,而做好营销工作是不能不承担风险的,这种精神正是优秀营销主管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4)记录学习心得。养成记录学习心得的习惯,对于案例学习研究乃至以后实际工作至关重要。如此聚沙成塔,持之以恒,即会收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心得既有个人阅读中的体会,也有课堂讨论中别人发言的新颖观点和独到之处。

3)撰写书面分析报告

经过阅读分析、小组研究和课堂讨论几个阶段后,案例学习的认识、收获由浅入深,由少到多,这时教师会要求每个人上交书面报告。

三、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范例

为了进一步深化与提高市场营销案例的教与学,帮助学生提高案例阅读、个人分析与准备、分组预备讨论等学习效率,特提供一个案例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参考。

案例:洁丽日用化工公司

十几年前,洁丽公司与日本丽斯公司技术合作,往国内引进该公司丽斯品牌的化妆品,双方各投资40%,另有20%由当地建厂的乡镇个体户出资。日本丽斯品牌在日本不出名,但由于中国当时开放不久,日用化学品和化妆品缺乏,大家也不在乎品牌。十几年间,合资生产的丽斯牌化妆品,在江南一带颇具知名度,有数百个专柜遍布城乡各地的小百货商店,并有几百位化妆师(销售与推广)和美容店。近几年,由于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缘故,以及不少欧美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丽斯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下降,销路萎缩。此时那几个占20%份额的小股东希望让出股份。假使你是洁丽公司的负责人,你有哪些应对策略和方案?

(1)有三种可能方案:

方案1:品牌重新定位。

方法2:收购散户小股东的股份,使洁丽公司控超过50%,然后找一流的厂商技术合作,或一流产品。

方法3:寻找机会脱售持股。

(2)方案的分析:

方案一:

利:可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服务人员以及与经销商的良好关系、化妆品本身的价值较难衡量的较高的附加值,重新定位锁住目标市场。

弊:因为市场变化快,进口关税逐渐降低,会使整个企业转型有较高的风险。

方案二:

利:Ⅰ.可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与服务人员。

Ⅱ.除可重新定位外,还可与其他知名品牌厂商合作,进入其他市场。

Ⅲ.控股权扩大,经营方式较有弹性。

弊:Ⅰ.投资金额较大。ⅠⅡⅢ

Ⅱ.日方态度不易掌握。

方案三:

利:避免激烈竞争,可将资金转作他用。

弊:原有的渠道和人员、队伍全部放弃相当可惜。

(3)建议:

采用方案二,接受小股东的退股请求。

本题的关键点是:

1、想要放弃原有的市场或产品,而进入全新的陌生领域,即仅靠创造新产品,而放弃原有产品来改善公司目前的状况,都可能使企业受到更大的损伤。

2、产品的创新或多角度经营,也有可能为公司创造更好的将来,成败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搜集是否齐全、利弊评估是否准确。

参考文献:

(1)杨明刚,市场营销100个案与点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林军,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3

(3)姜元桥,推销技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第8篇

【关键词】 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销售道场模拟;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我国高校逐年扩招,在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使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大,造成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难度。汽车营销实训模块教学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为汽车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汽车销售应用型人才,能够使学生、学校、汽车企业都成为该教学模式受益者。

1.汽车营销实训教学的意义

《汽车营销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本专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汽车技术服务与汽车销售的技能,在汽车售后技术服务领域、汽车销售等行业从事汽车销售、营销策划与管理方面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汽车营销专业课程必须以学生主体,教学过程性中理论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2.实训模块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汽车营销实训模块教学体系应以汽车营销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根据。高等汽车营销职业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汽车营销专业能力、汽车营销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汽车营销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汽车营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常见汽车营销基本技能有:较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汽车销售能力等。汽车营销方法能力是指从事汽车营销职业活动应掌握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能力,例如开发客户、发现客户需求、进行客户跟进促成等。社会能力主要指从事汽车营销职业活动所需的人际交往能力。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课程以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借鉴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能力导向、任务驱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设计学习情境,以完成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为目标来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3.实训模块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考试中对问题解决不设标准答案。案例分析法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分析法,多由是由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只是点拔评价,指导学生围绕中心观点发表意见,因此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煅炼。课堂的案例讨论是培养学生这些最基本技能的最主要的实训方式。在精品销售、车辆定价、保险推销、车辆信贷、汽车维修服务及品牌管理上都可运用案例分析法,组织学生讨论并由各小组共同来完成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案例的选编、问题的设置、活动的进行需要精心的准备,妥善的协调,及时的归纳,促使教师更多地查找信息,对案例有更透彻的理解,促进了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

2、职业化训练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销售人员友好相处尊重他人,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使凝聚情感的作用发挥,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良好的仪容仪态及口头表达、沟通及协调能力,是汽车营销职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销售人员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赢得客户的好感,建立信任度。让学生扮演接待人员和客户,对学生在接待过程中的站姿、走姿、行姿、握手、交换名片、指引、面部表情、微笑等方面进行训练,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接待礼仪的专业素质。

3、销售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指教师模拟真实的市场营销环境中,让学生在这种场景和环境下担任不同的角色,运用所学知识在模拟场景中开展各种相关业务操作,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分析,并作出最后总结的教学方法。销售道场模拟实际汽车销售情景,按照标准汽车销售流程对汽车销售进行实训,从形式到内容应尽可能模仿真实汽车4S店销售情景。场景模拟顾客的需求、顾客沟通、顾客接待、产品展示、异议处理能力及谈判能力等,最能体现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逐渐形成销售能力。每个单项模块的实训活动,把抽象的专业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或操作,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汽车营销基本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汽车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顶岗实习

组织学生到汽车经销商4S店进行实地参观,了解汽车商品知识,观看汽车销售的全过程。走访汽车4S店的销售部、售后部、物流等部门,让学生了解汽车经销商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汽车营销顶岗实习由汽车4S店有经验的销售人员直接指导,实习实训时间较长,一般在三个月以上。学习一线的汽车销售技能,以及销售顾问、服务顾问在销售或服务过程中展现的汽车营销技能。汽车4S店顶岗实习和汽车销售场景模拟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营销技能。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都是在逆境中磨练人的意志,扬鞭催人走向成熟,具备这种品质的员工,才能走向成功。只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辛勤耕耘的员工,才能成为企业骨干,才能得到企业重用。

4.结束语

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环节在于提高学生实战能力,更好适应工作岗位,有效资源整合能为学校和合作企业节省大量的培训成本。教学中采结合多种实践性教学方式,通过顶岗实习,加强校企联合,走特色高职教育教学之路,培育汽车企业所需要的实用性、应用型汽车销售之才。

参考文献

[1]马数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9篇

管理学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必然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首选。近些年来,管理学在各个大学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已成为基础必修课,授课人员对案例教学法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使我国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因为发展时间还较短,管理学案例教学法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

1案例教学法概述

1.1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事实展开相互作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以求解决疑难问题,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倡导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推广,至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我国的重视。

1.2案例教学法的特色

案例教学法的第一个特色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因为该方法没有人告诉你具体怎么样做是对的,解决方法来源于自己的思考和摸索,所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非常有效;案例教学法的第二个特色是把课堂授课的重心从知识的传递变为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和实际应用结合比较好的一种授课方法;第三个特色是变传统的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迫使教师从主导角色转变为引导角色,学生从从属角色变为主导角色,也对两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当前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合适的案例比较匮乏

合适的案例对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掌握相应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因为我国的案例教学发展时间比较短,提炼出的适合中国教育情况的案例还比较少,所以我国大部分关于管理学案例的教材采用的都是国外的案例。然而,国外的很多案例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是有局限性的,学生熟悉程度较低,这也降低了学生对案例的兴趣;仅有的本土的案例也因为主要来源于新闻、报纸或者一些杂志的简单加工,没有经过系统的汇编和思想的提炼,缺乏课堂的针对性,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缺乏推动案例教学法发展的激励机制

案例教学法激励机制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的职称评审体制不健全。我国的职称评审的标准可以量化的只有教师的科研成果,而教学成果因为难以量化常常在评审时被忽略,这就造成很多老师宁愿在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上花大量的时间,却不愿意在教学效果的改进上投入相应的精力。二是教学奖项评比体制不健全。高校里也有很多的精品课程或者是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但是因为大部分的评选还是以旧的课堂知识传输为标准,虽然也强调课堂互动,但是仅仅是简单的课堂问答,所以,高校教师们为了获取相应的荣誉,会投评审所好,不会在案例分析这样的双向沟通实践中花费时间来探索研究。

2.3缺乏针对案例分析有效进行的课时安排

大学的管理学课程常常是在大一上学期进行的,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一般一周有四个课时,而大一因为军训等原因,课程开始时已经是在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候了,所以一学期下来,真正上课的时间大概只有64个课时,这64个课时也就是刚刚够把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给讲完,如果加上案例分析时间,一般情况下课时是不够用的。如果只是把案例简单地穿插到课堂知识的讲述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应的案例准备时间、分组讨论时间、情景模拟时间、双向互动时间等,案例分析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的案例分析甚至都不能被称之为科学意义上的案例分析,而只能叫做举例子。学生也完全体会不到案例分析的魅力,还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信息。

2.4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意识没有建立

相比传统教学来说,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偏重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方式。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就与传统教学有了很大区别。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一定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一个主动的指挥角色,而学生是一个被动的从属角色;但是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中,教师要从指挥角色转变为引导角色,而学生也要从从属角色转变为主导角色。而只有角色意识真正建立起来了,案例分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双方都不能安全摆脱传统角色意识的束缚,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就想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自己设置的知识点,于是在自己的引导过程中,渐渐又控制了案例分析的过程,重新扮演了指挥的角色;而因为学生一直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一旦让其突然处于主动地位,常常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时时都要咨询教师,寻求帮助,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回到了从属的角色。因为角色意识的缺失,最后的案例分析常常又回归成一场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课堂。

3改进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对策建议

3.1严格挑选、科学制作案例

在案例的选择和制作方面,首先要求案例分析相关书目的编者和所有管理学的授课教师都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选择案例,并且要始终贯彻案例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宗旨,从各种可能合适的案例中挑选出既涉及到相关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愿意进行深入思考的案例。其次是要保证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多国外组织的案例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因为学生对企业的产品或者名称比较陌生,不能产生强烈的情境感,而如果我们选择时能够从学生的毕业的师兄师姐的工作单位管理事件中组织成合适的案例,或者捕捉社会热点,将相关组织的管理案例拿来进行使用的话,学生的兴趣程度会提高很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选择后要进行科学制作,科学制作是保证案例分析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刚入学时很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匮乏,这时的案例应该是简单的、理论深度浅的,随着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和能力的增长,案例也应该是较以前有挑战性的、理论深度高的。这就要求每个授课教师在选择出合适的案例后更要进行科学制作,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分析难度逐渐增加,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并保持对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和管理学课程的兴趣。

3.2理顺机制,打造有利于案例分析教学的大环境

一是要打破原有的职称评审体制,重新注入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投入的评审要素,而针对管理学授课教师来说,或者可以把教师编写的案例也认可为科研成果,并根据案例被其他院校采用的次数也给予相应的科研奖励;二是要在教学奖项的评比中注重创新精神,鼓励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比赛中仍然大胆地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在案例分析中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给予包容,让授课教师有不怕错、敢在犯错后继续摸索前进的精神后盾;三是建立课堂双向互动机制,改变原有的课堂互动只是课堂问答的现状。教育系统如果能建立起这种长效的课堂互动机制,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的课堂环境就会比较有激励作用,让教师更有信心将案例分析进行下去。

3.3合理安排培养方案中管理学的课时

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科的性质,比如,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性很强的学科,那么在培养方案的制定时就要给予管理学相应的实践课时。虽然在国家新一轮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科的实践性,要求各个高校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但是因为在操作中什么算实践、什么不算实践的界定不清,加上实践课程的考核标准难以量化等原因,大部分高校的实践课时还是按照教学课时来要求了。建议教育部门在颁布指导意见的同时也给予实施的相应指导方案,只有这样,包括管理学授课教师内的所有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才真正能够有效安排课时进行案例分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