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作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22 20:10:48

导语:在工作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作调查报告

第1篇

我市现有流动儿童12570人。其中站前区有流动儿童 902,西市区有流动儿童935人,盖州有流动儿童238人,开发区有流动儿童10000人,老边区有流动儿童495人。

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市妇联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快乐成长计划——“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些孩子们学习、生活基本上得到了保障,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这一大家庭的温暖,和城里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在学习上得到优先辅导。很多老师无私奉献,利用早晨、午休时间为孩子们补习功课,学生采取互助的方式帮扶;在生活上得到特殊关怀。一些学校为其减免学杂费。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建立帮扶对子为其捐衣物、学习用品,扶助流动儿童。老师还通过电话联系、每周家访,经常与家长沟通情况;在管理上得到特殊照顾。

从__x8年开始,市妇联针对流动儿童放学后家里没人,也没有亲属在身边的特殊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投入,在流动儿童较集中23所小学建立流动儿童课后活动中心,并为每所“流动儿童课后活动中心”投入电脑、电视、录音机、书籍、桌椅、书柜、各种球类等学习、体育用品价值百万元。各学校为“流动儿童课后活动中心”提供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并针对流动儿童的特殊情况,在“活动中心”设立自学作业区、生活关爱区、文体活动区,学校安排老师专门看护。一方面保证流动儿童有学习场所,按时完成作业,有利于提升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保证必要的文体活动,解决放学后流动儿童失控不安全问题。这一举措使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上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和其它小朋友一样共享蓝天,健康快乐成长。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尽管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流动儿童的特殊性,以及对流动儿童关爱工作不平衡,受经济条件制约,流动儿童群体工作仍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学习成绩滑坡。在学习上,由于两地教材不同、教学进度不同,造成流动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而且父母外出打工早出晚归,在孩子学习上管理不到位,多数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

二是生活相对困难。由于父母多数从事刮大白、拾废品等力工低收入工作,生活比较困难。而且还存在“两不管”现象,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又不能享受城市特困家庭的低保待遇。仅靠学校、师生的救济帮助只是杯水车薪。

三是心理问题突出。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问题令人担忧,由于孩子的父母一年到头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难、需求、兴趣及道德养成无法关注,造成了流动儿童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上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逆反心理强,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

四是安全隐患多。由于放学后家中无人,又没有亲属在身边,多数流动儿童没人看护。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许多流动儿童不能到当地学生小餐桌那里写作业,教育部门在减负规定中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学校也怕承担安全责任等,所以流动儿童放学后存在失控现象,在管理上出现的空白地带,致使流动儿童安全得不到保证。

解决好流动儿童问题,是从根本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稳定农民工的生产生活,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对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把这项工作摆上位置,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正让流动儿童和其它小朋友一样共享蓝天,健康快乐成长。

1、强化政府行为,解决源头问题。制定政策,加强宏观指导,为流动儿童平等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建立教育、保护、救助等长效机制,特别是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对接纳流动儿童较多的学校给予支持。

2、发挥传媒优势,营造良好氛围。宣传党和政府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关爱流动儿童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努力营造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3、纳入教育规划,发挥主导作用。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要加强对流动儿童课后活动中心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真正解决放学后流动儿童失控不安全问题,有效利用这一阵地丰富流动儿童的文体生活,提升学习成绩,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第2篇

围绕车管中心工作,以“队伍能力、科技应用”为支撑,以“服务、监管”为重点,创新车辆检测模式,打造“专业型、创新性、服务型”的检测队伍,进一步提升检测工作水平。

(一)推进查验监管系统建设。

一是建设查验监管系统,加强重点车管理。规范我市机动车查验工作,通过建立机动车查验监管系统,实现机动车查验过程全程监控、车辆外观自动查验、查验数据实时传输等功能,重点对校车、中型(含)以上载客载货汽车、专项作业车、挂车、危险货物运输车等车型的现场查验进行严格管理。

二是建设机动车远程监销系统,加强监销监督。开展我市机动车远程监销系统软硬件运行支撑平台部署、监销业务系统软件改造、视频监管系统建设、数据采集系统建设等工作,使我市机动车监销工作转换到公安部机动车检验监管系统并投入运行。实现车辆报废信息提取,报废回收业务登记,车辆解体过程监督取证,报废档案审核与归档,省内异地报废机动车信息核对等功能。

(二)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车管服务水平。

检测科按照“一事一方案、一周两研判”工作模式,制定方案、明确专人,细化措施,全力推进,确保三项业务如期上线运行。目前已完成车辆查验、检验数据摸底、线上服务流程编制、功能需求完善等工作。

(三)完善对检验机构的监管机制。

积极协调市质监部门,拟于今年出台《武汉市检验机构考评管理办法》,通过联合考核的方式对检验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同时会同市质监部门加大对检验机构的监管力度和检查强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追究检验机构责任。

第3篇

文化是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存,国运兴则文运兴,文运昭示着国运,近几年,我县文化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对推动和谐祁东、小康祁东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正视文化工作的不足和问题,以战略的眼光和思维来抓好文化建设。

一、基本情况

XX县文化局下属6个局直单位(稽查队、文化馆、图书馆、文物所、电影公司、祁剧团),19个乡镇文化站,共有干部职工395人,其中行政编15人,事业编234人,财政全额拨款的68人,其余均为差额拨款,其中有6人财政未拨给一分钱工资。

二、近几年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县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文化亮点纷呈,连续三年获全市文化工作第一名,同时,荣获县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县文化馆、稽查大队、祁剧团、电影公司均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祁剧团被推荐为全国先进集体,乡镇文化站和民间艺人的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文化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文化异彩纷呈

我县文化工作者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第一目标,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一是繁荣文艺创作,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每年在中央、省、市各类专业刊物发表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作品近千件,年均有近百件作品在省级以上获奖。二是加大县城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推进基层文化网络建设,为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从20__年始每年与多家企业联合,采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在体育广场推出了“欢乐广场”月月演。广场文化系列主题活动,并把活动伸展至鼎山公园广场、交通岛广场,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并造就了一支基层文化队伍。卡拉OK比赛、少儿才艺展示、祁剧专场、露天电影、盘(腰)鼓竞赛……不断充实的活动内容,不时更新的活动形式,使广场文化活动成为全县人民愉悦身心的舞台,成为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成为祁东县新的城市名牌。几年来,我局共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近百场,参与观众近百万人。除举办普及性文化活动外,我局按县委县政府部署,应兄弟单位邀请,组织和协助十余次艺术活动和大型晚会:县四大家乔迁晚会《明天更美好》、全县第九次党代会《崛起的祁东》、全县经济文艺演出、《税务之歌》、《消费者之歌》……文化活动做到了既有“营养大餐”又有“风味小吃”。

(二)专业文化百花齐放

我县祁剧团多次荣获“全省好剧团”称号,团长邹高波被评为全省好团长。在全国戏剧不景气的大气候下,祁剧团一手抓演出,一手抓剧目创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年均下乡演出210天,演出场次430场,演出收入达22万元,同时,每年挖掘整理创新剧目4台以上。《电老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目获省以上奖项,今年又获省里奖励的流动舞台车一辆。电影公司面对种种困境,没有“等、靠、要”思想,而是创新举措,增加收入,采取影企姻,抓红白喜事电影放映,狠抓爱教片放映等措施,开辟主业收入;积极引进外地剧团来院演出和招商引资发展副业,通过多种形式,年均创收65万元以上,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工资。由于工作出色,去年获省里奖励的皮卡车一台。

图博事业也屡创新高。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5万人次,借阅图书近7万册次,每年新办借书证200个以上,新购图书500册,完成课题服务10项,每年参加市里的“红读”活动都名列前茅。文物所狠抓文物保护和征集工作,20__年成功申报状元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我县无省保单位的空白。

(三)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我县文化市场坚持打击与扶持、整治与建设相结合,在培育市场、发展产业的同时,加强文化市场规范整治工作。每年,针对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适时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盗版教辅教材、非法印刷企业,不良“口袋本”图书等多种专项整治工作,真正做到了领导重视到位,查处力度对位,整治措施到位。我县文化市场也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每年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明查暗访,都未发现文化市场违规经营问题,多次得到了上级好评。

(四)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工作的载体,由于历史原因,我县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与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从20__年起,全局上下达成共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买下了县城中心地段原审计局办公大楼,总面积近900平方,改变了以前局

机关、稽查队、文物所等近50名工作人员挤在一栋不足200平方米的破旧楼房办公的窘况;购买了一台小车,极大地方便了公务用车。今年,又从局里极为有限的资金里挤出一部分来为稽查队配置了一台面包车,解决了稽查队无稽查车的矛盾,大大地提高了稽查能力,市场管理力度大大提高了。三、存在的问题

1、文化设施落后

一是县城虽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但馆舍老旧,面积离标准相差甚远。二是95的乡镇文化站无文化服务场所,基本设备几乎为零,除归阳、步云桥建有文化站外,其他乡镇只在镇政府内有一间办公房,有三个乡镇甚至处于四无状态;乡镇电影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2131”工程举步维艰。

2、文化经费缺乏

我县文化经费奇缺,每年财政只拨给人头经费,活动费用一分未付,全县乡镇文化站有18名文化干部财政只拨50的基本工资,另有6名文化专干分配岗位近5年时间还未落实财政拨款,工资待遇无着落;电影公司从今年7月起又取消了爱教片,这一项减少收入40多万元,电影公司职工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金因此影响而无法交齐。

3、文化队伍薄弱

文化队伍人员少,编制缺,作为群众文化的主要辅导力量县文化馆、乡文化站业务干部的力量也相对较弱,干部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现象;业务人员专业不齐,能独挡一面,挑大梁的业务人员很少,向外或内部调整人员又受编制、财政拨款等条件限制而难以实现。

四、思考与对策

解决我县文化系统的问题,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长远,从人员队伍上,基础设施上,经费保障上多管齐下,努力创新,实施好“五子登科”工程:

(一)摆上位子

1、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年初制定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时,要把文化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并且要占有相当的比例,要统一检查、统一验收、统一评比和表彰。

3、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年不少于四次听取文化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文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做到“两常、五有”。“两常”,一是“党委常议”,各级党委要把文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每月至少研究一次文化工作,精心给以指导和监督;二是“分管领导常抓”,分管领导对文化工作要有通盘规划,常抓不懈。“五有”就是:①有计划:党委对文化建设要有年度计划和月安排,实行目[:请记住我站域名/]标管理;②有布置:对文化工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布置任务,提出要求;③有检查,每年组织两次文化工作大检查,进行评比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④有交流:每年组织一次文化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⑤有评比:每年年底按进行综合评比,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指出路子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创造条件,采取倾斜政策多为文化单位提供资金等方便,并结合实际,协调好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当地文化投入的各种文化载体和经营实体实行免税优惠政策,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三)配齐班子

目前,文化队伍的主要问题是整体素质差,专业人员少。因此在乡镇机构改革时,要尽力争取一部分有专业水平、素质能力较好的干部分流到文化站工作,尽快调换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挂职不干的在编文化站干部。要采取超常规的做法,把干部的工作实绩与经济、奖励、提拔挂钩起来,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那些长期坚守文化站岗位,确有贡献者,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

(四)开些口子

调查表明,部分乡镇文化站人员长期以来未能列入财政全额拨款,有的甚至一分工资没有,文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由此受到了抑制。地方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通过一些灵活的办法去解决好当地文化部门的定性、定编问题。

(五)解决票子

第4篇

先后听取了县卫生局有关工作汇报,深入走访下各、福应等12个乡镇、街道,实地走访县人民医院等5家县级医疗机构和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分别召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3个相关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农村卫生工作情况调查报告由提供!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县政府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xxx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行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省、市、县重视农村卫生事业投入,XX年共投入445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895万元,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工作。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健康工程是XX年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服务,XX年为13万多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该工程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采访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转有序,三年来,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XX年,全县参保人数33万多人,参保率达78%,累计有近40万人次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

二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非典、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免疫规划,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

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工作, XX年孕产妇首次实现零死亡,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目前,全县共有560个自然村建起了自来水站,19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拆除露天粪坑8000多只,建成公厕349座,完成4.7万户厕所改造。五是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全县无偿献血工作6次被评为省、市无偿献血先进县。XX年10月,县政府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二是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行股份责任制改革,在中心卫生院全面实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进服务模式,乡镇(中心)卫生院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

三是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要求,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医疗机构。实施了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十佳驻村医生评选、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组织各类学历教育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制订了《仙居县医疗质量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医疗单位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等级评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

开展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争创百日无事故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制订完善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每月督查通报制度,抓好督查落实。五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大农村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

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我县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发展规划,经营场所十分紧张。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仅40亩,医疗用房十分拥挤,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XX年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项和土地报批,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动工,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医院、妇保院、精神病院等县级医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紧张、条件简陋,县疾控中心、城关医院至今还在租用房屋办公;多数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还没有配备救护车,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县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在全县1350名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仅占14.9%,高级职称只占6.8%;乡村卫生技术力量更加薄弱,514名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只有16人,高级职称仅有6人,中级职称也只有96人,人才问题严重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可信度;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差、压力大、工资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还未落实。

三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现象不少;医疗纠纷发生呈上升趋势,医~件时有发生,处理难度较大;个体医疗单位数量多,管理较难,打击非法行医难度大。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全县722个行政村只有42个村级服务站,群众就医不便反映较大。

(三)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缓慢。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各类传染病预防及重大疾病防治任务依然很重,群众疾病预防观念不强。

二是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反映较大。农产品调入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设施设备落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突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不够健全,药品监管相对薄弱,群众用药安全难以保障。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艰巨。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横溪、白塔等乡镇及周边平原村、城郊结合部等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直接饮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污染,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群众呼声较大;露天粪坑仍普遍存在,改厕任务较重,有的村虽然建了公共厕所,但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没有发挥作用;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缓慢,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环卫设施缺少,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排污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排污设施没有配套,地下污染严重。上述公共卫生问题的存在,致病返贫现象突出。

(四)农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县财政虽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卫生事业经费所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却不断下降。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渠道不宽,数量不多。由于投入不足,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影响了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

一是对农医保的政策宣传不够,部分农民对农医保的认识存在偏差,群众参保积极性还不高。

二是农医保政策还不够完善。群众对门诊报销、在外地看病报销手续、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等意见较多。

三是筹资难度较大。我县外出人口较多,以户为单位收取难度较大,部分乡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有集体经济的村由集体支付,影响村经济发展,干部反响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保健康促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一件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县政府要从落实执政为民的职责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综合领导。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制订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落实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重视和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主体意识,增强预防保健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营造保健康、促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要对各医疗机构发展作出统筹规划,明确发展规模。要高度重视县人民医院建设,尽快研究,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加快解决目前县人民医院用房紧张的突出问题。重视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发展,抓紧县疾控中心、城关医院的迁建工程建设,积极帮助解决县中医院、妇保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扩建问题,重视解决县精神病院用房紧缺、医疗条件落后、经费缺少等实际问题和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危房问题。更新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提高医疗检查可信度,适应医疗发展需求。

二要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决定着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大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和考录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加强在职医务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中、高级医师及执业医师的从业比例,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重视解决医疗卫生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三要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规范医疗秩序。县人民医院要培养和集聚高、精、尖医疗专家,不断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上新台阶,减少病人外流。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挖掘、收集和整理民间医药技术及祖传秘方。要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抓好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职业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体医疗单位管理,发挥个体医疗单位方便山区群众就医的积极作用,坚决打击各类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医疗秩序。

四要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要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革,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效率。加强村级卫生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担负常见病初诊治及预防保健任务。发挥社会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作用,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整体效能。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

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重点传染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要认真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重视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础素质。

三要加强药品、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大药品购销监管力度,组织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质量、期限及药价的检查,保证农民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县药品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

四要进一步重视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加快横溪水厂建设,及早解决横溪、白塔等乡镇的饮用水问题,加强城郊结合部的自来水管网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城郊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要加强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公共厕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发挥已建公共厕所的作用。要抓紧县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力争如期建成使用。改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分级处理运作机制。要重视乡村排污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充分发挥居民、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保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及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

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典型引导,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互相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减轻村级经济负担。

第5篇

xx县地处四川重庆两省市结合处,与xxxxxxx三市交界。目前,全县人口总数逾80万,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9.07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1%以上,并正以年均4.5%的速度急剧增长,已跨入了人口老龄化县的行列。由于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家居农村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80%。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社会保障的不断深化,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水平遂步得到了提高。但农村老年人在养老、医疗、生活、赡养等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关注农村老年人,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之路,对于农村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党和政府及老龄工作部门当前亟待研究、探讨并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县一直把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和老龄工作部门都很重视农村老龄工作,关注农村老年人,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工作实绩及基本经验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大力强化宣传,普遍提高农村老龄意识。一是把宣传贯彻《老年法》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县乡政府都召开动员大会及座谈会,将《老年法》列入"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社区居委会把宣传贯彻《老年法》纳入当年的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老年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把中青年及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大力宣扬子女孝顺父母、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事业、基层老年协会开展活动,以及党政领导重视老龄工作等方面的典型。

(二)以“老有所养”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同时继续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倡导个人的自我养老,走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我县在开展农保工作中,主要采取储蓄式积累方式,其经费来源由村组和个人共同负担,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个人缴费和村组补助部分,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属投保人的私人财产。在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具体操作上,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因户、因人制宜,坚持自愿投保原则,并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搞摊派,不强迫命令。承保机构在资金的管理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搞好基金的营运,千方百计保证基金增值。并强化监督机制,由审计、财政和监察部门定期对“农保”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确保了基金的安全营运。自1995年至今,全县参保人数达6000多人,共筹集保费140多万元,累计积累基金190万元,现已有420多人开始领取养老金,共计支付4万余元。

(三)进一步抓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五保老人是农村老年人中最脆弱的一部分,他们无儿无女,其生活保障,也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提供。2003年广安市委、政府把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加大了对农村五保老人的关怀程度。随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农村敬老院暂行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广大农村的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得到了落实,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改善,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日渐完善。近年来,我县通过转移支付和村、组供给等方式,保证了全县3100名五保供养对象每人每年672元生活费和350公斤口粮的补给标准。另外,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敬老院31所,共有床位561张,已收养了五保供养对象441人,占全县五保供养对象的11.3%。

(四)落实“双签”工作,促进家庭养老。开展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和“家庭敬老保证书”的“双签”工作,是贯彻落实《老年法》,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我国尊老、敬老、养老优良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县在巩固“双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广、完善“双签”工作,把重点转移到建立跟踪回访监督机制方面,把家庭养老落到实处。目前,我县已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24274份,签定“家庭敬老保证书”20081份。

(五)以老协为载体,促进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我县老年人协会在各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作为社会与老人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经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调解家庭纠纷、解决村民生活困难、破除迷信、移风移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4月23日晚,我县金牛镇一带突遭特大暴雨袭击,洪水来势凶猛,位于金牛镇二村的孙家平桥被洪水冲毁。次日清晨,100余名去河对岸学校上学的中、小学学生及相邻几个村的过往村民站在被冲毁的桥边因无法过河而急得团团转。这一情景恰被该镇老年人协会二分会负责人孙平阳等人看见了,望着河岸人群中那一张张焦急又无奈的面孔,老人们庚即组织分会会员及村民商量、研究,决定马上搭建一座临时竹桥,以解决两岸村民过往难题。他们砍来自已家的树木、竹子(共约2000多斤),并买来大量铁丝,组织人员削竹、排竹、捆绑固定,孙会长还带领会员们涉水冒险架桥。在他们的精心指挥下,不多时一座长15米、宽2米的临时竹桥便架起在洪水滔滔的河面上。竹桥建成后,孙平阳又组织青年村民将被洪水阻隔的那100余名学生和村民安全护送过河,保证了孩子们正常上课和村民的正常过往,受到当地百姓的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养老发展缓慢。我县农村的社会养老虽然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农业条件的限制和我国城乡"二元"政策体制的管理模式,使社会养老这种方式基本处于一种低水平、缓慢发展的层次上。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养老投入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目前全县只有五保老人能够得到较为固定的社会救济性保障,其余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社会保障。

第二,保障水平低,不能真正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

第三,农村的社会化养老缺乏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特别是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以及社会救济具体实施,缺乏规范的法制化措施,某些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或者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实际工作中漏洞很多,导致某些社会养老保障措施不能得到落实,部分社会养老保障金不能真正用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多数老年人还不能实现共享社会救济发展的成果,甚至落后于平均生活水平。

(二)老年需求得不到满足。党的以来,从农村开始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给广大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多数农民已告别贫困走向富裕,但在老年需求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第一、农村老年人经济自养的能力不足甚至低下,其他亲属在家庭养老中的作用很小。

第二、农村老年人身体不健康的比例高,感到生活无人照料的比例高。

第三、在农村,仍有一定数量的因种种情况时常感孤独,无处无人诉说心事。

(三)医疗困难、医疗水平低。与城市不同,我县农村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全由自己掏腰包,而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看病的钱由子女(主要是儿子)负担,而多数子女经济收入低,无法全力承受其高额的医疗费用。因此,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老人生病后,只要进医院看病时,如果医生说治不好,大部分老人及家人也就不再坚持医治了。对老年人来说已经完成了人生的任务:传宗接代、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对子女来说已经尽了自己的一定责任,无论从道义上还是舆论上都不会受到多大的谴责。这就出现了有病难医、或不医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县农村长期处在较落后的阶段,医疗机构设施比较落后,技术水平比较低,合格医生比例不高,因此老年人一旦生重病后,对痊愈所抱的希望不大,这也是老年人就诊率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生活质量低下。在我县农村,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传统责任,但是赡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也即是说,给什么样的伙食、住什么样的房子没有标准,只能以儿女的孝心来保障,但相当一部分儿女养老意识不强,因此,尽管儿子生活越来越好,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却变化不大,甚至随着物价的上涨,老年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更不用说照顾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同时,我县大多数家庭、子女外出务工,留下老年人在家带管孙子、上学等,老人不但生活无人照料,还要管教孙子,很难安度晚年。

(五)部分农村家庭赡养形式简单,子女负担加重。虽然说老年人在家庭就可以完成养老,但实际上农村的老年人传统的养老形式是非常简单的。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农村家庭子女数逐步减少,过去由几兄弟共同承担的对父母的赡养变成了由两个子女或一个儿子承担,这样,在家庭规模小型化之后,同样赡养形式简单的完全家庭养老却加重了子女的负担。特别是儿子外出打工后,儿媳妇既要承担农活、家务活、照料下一代,又要承担对老年人的赡养责任,家庭负担加重。

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一方面制约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过分的依赖家庭养老所造成的结果易导致养儿防老的陋习难以剔除,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出现困难。因此,设法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解决农村老年人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农村老年人的主要问题,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已刻不容缓,建立主要包括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加强老年人自我保障为重点,提倡集体助养和建立社会共养为保障的养老体系。

(一)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建立家庭养老体系。中华民族历来有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老人不仅仅是子女应尽的职责,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在《婚姻法》和《继承法》的相关条款中分别将这一义务用法律的形式给予了确定。因此赡养老人是一项法定的社会职责。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子女赡养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农村老龄工作者应当通过宣传、监督,强化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农村倡导、推行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规定赡养标准和子女的责任,确保老年人的家庭赡养,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体系。

(二)鼓励老年人自养。老年人的自养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年轻时的收入积蓄,二是在老年时仍然有劳动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所得。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具体措施,鼓励老年人自养。如协助地方建立老年人储蓄机构,帮助老年人制定养老计划,发展第三产业,制定优惠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增强老年人的自养能力。

(三)集体助养。集体助养的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敬老院是解决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护理的主要场所。而我县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可以用集体经济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也可由集体经济和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共同出资。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对有较大经济开支需要的老人给以适当的帮助,以弥补家庭养老、社保养老和自我保障的不足。同时,建立邻里互助小组,充分发挥邻里功能。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这一初级社会群体在传统的农村担负着“守望、共生”的重要功能,邻里之间的相互照顾包括家务劳动,老人小孩的照看等。各乡镇党委、政府以及老龄工作者要发挥农村邻里互助的作用,组织农村老人自愿组成的邻里互助小组,就近开展邻里互助服务,给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小孩的照看、老人的看护,充分调动社区老人的积极性,强化邻里的互助功能。邻里互助的另一形式是家庭之间互相协调,例如张家的劳动力帮李家耕种农田,李家的老太太帮助张家照顾小孩等等。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强调子女赡养和集体助养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供养,培养通过社会保险养老的习惯。建立基层生活保障制度,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发展相应的养老形式,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的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五)建立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老年人看病难主要是经济困难和交通不便。因此,今后农村的老年人社会工作方面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在农村建立和添加便利医疗点,发动一些城镇的医疗组织机构志愿定时定点的去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为老年人提供义诊和体检,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面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医”。

四、兴建适当的老年文化生活设施版权所有

建立老年文化设施,如健身房、图书室、兴趣活动室;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他们喜爱的文娱活动,如老年健身操、太极拳表演等。对落后地区应实行送文化下乡的办法,将一些新人新事新变化通过演出的形式送到农村,使一些从未走出过家门的老年人感受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生活的幸福。

第6篇

关键词:校园安全 保卫工作 调研

2014年3月19日,云南一幼儿园32名学生食物中毒。其中2人抢救无效死亡。昆明学校发生踩踏事故,6名小学生遇难,26人受伤。山西平遥6名儿童放学后结伴滑冰玩耍时,不慎落水溺亡。面对诸多安全事件在校园中的频频发生,笔者对我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全状况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不怕千日无患,就怕一日不防。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希望通过这次调研,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把校园安全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调研方式

我们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和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调研,设置了“你认为学校食堂如何,有什么要求”“你认为在学校有安全感吗”等问题。请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男女生各20人进行了座谈,各50人进行了试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我们对校园安全工作有了更具体,直接,客观的了解。

二、调研结果

我校是住宿制学校。实行上课期间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外来人员登记制度。每周学生上下学期间由校级领导、教师、校园保安等组成保卫力量,共同维护学生安全;在校园内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学校的监控设备与旅顺口区110实现实时联网,按规定配备安全防范器械装备,提高了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为了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逃生避险、防空、防火、防震演练和安全知识教育活动。注重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做到了每天晨会上讲安全,每个月有主题班会。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密切家校配合。聘请了警务人员做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

总之,在调研工作中我们看到了管理上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校园门口安保制度落实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校园还存在保安未核实清楚外来人员身份的情况下,先打开校门让其进入的现象;以至于有个别商贩进入到教学楼向教师兜售新疆大枣及各种洗涤用品,安保人员有时有饮酒现象等。

2.校园内饮食安全

学生反应的主要问题是饮食比较单一,品种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还有部分不法商贩通过个别学生私定未经卫生检验检疫部门批准的盒饭,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3.校园运动场的使用和管理

校园操场在晚上有附近的个别居民未经学校允许私自进入校园进行健身活动。由于此现象长期存在,保安对此也熟视无睹。

4.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校园的大门在小区内,学生上下学时段家长接送车辆无序停放,导致道路拥堵;路窄车多,人车混杂,交通堵塞,喇叭乱鸣,群众意见较大。尤其是校园西大门面临交通主干道,而又没有交通信号灯,是我校目前存在的最大交通隐患。

5.学生接送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我区还没有高中学校的校车,部分家长雇用没有正规客运资质的个体车辆接送学生。这种现象学校也曾强调过,但还是屡禁不止。

6.公安、交警和监控设施问题

负责校园周边安全工作的公安派出所、交警中队、警力不足,不能按要求做到定时定点对我校周边派出有效警力。监控、报警、消防设施和应急处置器械数量配备不足存在校园监控盲区,导致班级和寝室有学生财务丢失现象。

7.教学楼内的安全问题

教学楼内卫生间不够,尤其是女卫生间问题严重,造成下课争抢卫生间的现象或上课不能按时进教室,上课时间去卫生间,影响教学的情况。楼道的扶手坚固程度不够,容易出项危险。

三、调研结果的对策和建议

1.继续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

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常规安全工作,不断创新安全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成效。

2.继续加大学校安全监管和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水平

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深入进行排查整治,加大投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宣传工作,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安全工作良性互动、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强化安全知识教育。

3.对调研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具体落实解决

一是加强校园食堂安全管理。增加食品多样性,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学生的监督机制。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会同班主任,安保人员一起杜绝订购不卫生盒饭行为,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校园运动场地及安全安全管理,加强学校保安及相关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管理机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及人员联系和同意,任何人不得进入校园,确保校园安全。

三是完善交通设施,科学组织交通。要及时协调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尽快按规定设置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并抓好落实。合理安排学生接送车辆的停放;在学生上学、放学容易造成人车拥堵的路段,加派学校领导会同安保人员进行疏导,效缓解交通压力,消除交通隐患。

四是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联合家长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共同教育学生不雇佣私家违法交通运输车辆,不追赶公共汽车,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是继续深入加强警民共建活动。加强和法制副校长的沟通与协调,争取做到五分钟内报警必到。落实维护校园安全必要的技术装备配备和定期更新,保障已安装的监控设备正常使用,不留安全死角和盲区,避免财物丢失。

六是继续加强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上下楼梯不快跑、不拥挤,两个楼梯分班通行,上下各走一边,集会后分班依次进教室。课间安排领导值班监督检查,正确疏导,避免发生踩踏事故的发生。会同上级领导申报建设资金,加固楼道扶手,增设女生卫生间,最大限度满足需求。

四、结论

1.学校必须将校园安全放在教育的首位,做到心中记安全,脑中装安全,口中讲安全,行动保安全。把保护好学生的安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2.我们必须重视校园安全问题。出现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否则必然会造成更多的财产和人员损失,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第7篇

一、存在问题

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自从征管软件查字典上线后,凡是纳税人到国税机关办理的涉税事项,都是在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统一办结,内部流转。这就对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但是,由于部分人员业务素质比较差、计算机水平不高,在日常工作中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时不时出错和办理时间过长;特别是办理涉税事项时没有按规定一次性告知纳税人所需资料,造成纳税人来回跑,给纳税人带来诸多不便,也增加了自身和查字典其他部门的工作量,增大了征税成本。

2、征收、管理脱节相互之间信息传递不畅。由于征、管分离,办税服务厅与管理分局之间协作不够,互相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办税服务厅发现的征管问题无法及时反馈到管理部门,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不利于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不利于查字典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3、纳税服务意识淡薄。部分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服务理解不够深,甚至有的认为纳税服务可有可无,对优化纳税服务缺乏必要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一是责任心不强,没有大局观念,缺乏使命感,责任感,服务水平不高,态度不好,服务不到位;二是服务认识不清,一谈到服务就觉得态度热情,礼貌待人就行了,没有把优化服务与收好税密切结合起来。

4、纳税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普及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计算机依托功能没能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纳税服务的程度还比较低,税务干部的信息化观念和数据管理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影响了纳税服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一是计算机使用水平低,大多数仅限于以电脑代替手工劳动,发挥其数据输入及表证单据的生成功能,而其信息共享、管理监控、决策分析功能却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二是基层税务机关信息采集重复,准确性不高,建设质量、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仍然较低,税收管理行为仍然较多地依赖于手工信息和人工干预;三是硬件设施尚不健全,计算机网络不畅。一些基层单位受办公条件和资金短缺的制约,办税服务厅尚未达到标准,配置较高的微机数量不足,设备陈旧老化,信息传递缓慢,税务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不能很好的为优化服务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持。

5、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压力大。由于办税服务厅的工作大多是重复、机械操作,长期座姿与计算机、数字打交道,容易产生疲劳、厌倦、消极等情绪,从而导致效率降低、服务质量不高,甚或与纳税人时有不快等不良行为发生。加之是窗口单位检查多、考核多、要求高,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压力很大。

二、几点建议

1、提高税务干部的整体素质。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对税务干部的素质、税收征管的方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思想文化教育,增强干部职工文化素养和纳税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办税服务厅人员业务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其税收业务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使其胜任综合办税工作。

2、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理念。树立积极的、从“心”开始的现代税收服务理念,“视纳税人为顾客”,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以纳税人满意为目标,积极拓展对纳税人服务的范围和空间,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始终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全过程中,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纳税服务。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主阵地作用,针对纳税人性质不同,开展个性化、多元化服务,搭建与纳税人沟通平台,为纳税人营造良好的办税环境,拓展服务内容,实行人性化服务,在现有首问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导税制度,设立专职导税员,负责引导服务、现场审核纳税人涉税事项、解答纳税人的政策咨询、辅导帮助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有条件、适宜的地方,可办起“纳税人之家”,设立税收宣传栏、资料箱、触摸屏、电脑等设备,为纳税人提供阅、看、问、查的全方位税收咨询条件。公布办税指南,公开岗位职责,公开工作纪律等。

3.建立规范和完善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根据税收工作实际和需要出发建立规范、系统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明确各级、各职能部门的纳税服务职责,统一规范纳税服务的部门责任、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业务关系、责任追究、考核监督等内容, 并界定纳税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每一项工作的细化标准,每一项工作的操作规范。

(1)整合资源,推行“一窗式”服务。一是整合简并窗口,因地制宜,根据工作和业务量,将单设窗口适时的整合为全职能综合窗口,变“多环节”服务为“一窗式”服务;二是整合人力资源,根据办税厅的工作需要和干部的素质、业务水平,进行整合优化,使每位窗口人员由原来的单一型过渡到全能型,全面受理各项业务,切实改善办税厅工作效率,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三是归并办税业务。将相同相近的业务归并,简化办税环节,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的服务模式,解决纳税人“多头找、多次跑”的问题。四是规范内部业务流程。

(2)推行“一窗式”服务,做到内部业务流程设计科学流畅。一是压缩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改进审批办法;二是下放审批权限,取消审批过程中同一机关层层签字的做法,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实现窗口功能合理最大化;三是实行权力与责任挂钩,办理每一项业务时,窗口人员在享有处理权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第8篇

(一)全市文明财产重点行业近况

1、文明财产(含新闻出书)开展根本状况。至2010岁尾,市拥有演艺业运营单元91个,文明文娱业运营单元802个,文明旅行业运营单元11个,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运营单元263个,艺术构思和设计运营单元376个,收集文明运营单元757个,文明产物数字制造与相关效劳844个。新闻出书行业有印刷企业205家,打字复印单元300余家,出书物刊行单元513家,公开拓行的报刊21家,驻绵记者站9家,发行报型内部材料31家。

2、重点行业完成添加值

3、文明财产抓住时机,做大做强。2010年,市委市当局抓住灾后重建时机,积极招商引资,新上了一多量严重工业项目,我们抓住这个时机,以“节制总量,注重质量,培养一批亿元企业,在现有的根底上,做大做强”的指点思维,新审批设立了4家大型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家出书物印刷企业,2011年悉数正式投产运营后,将会完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盈,有用促进我市印刷业开展。

4、文明财产行业构造剖析。从全市文明财产重点行业根本概略和添加值状况不难看出,市文明财产开展进程中,传统行业依然为市文明财产开展首要力气,而新兴文明财产开展滞后,文明财产构造散布不平衡。据计算,演艺业,文明旅行、新闻出书、文明文娱业等传统文明财产占有市文明财产总收入的88.84%。而新兴行业开展滞后,尤其是高科技文明财产的开展严峻缺乏,市动漫业开展才方才起步。

(二)全市文明财产开展成效

为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市“当局主导、市场运作”准则,积极接纳政策搀扶,加大公共文明投入,积极指导民营本钱进入,构建优越市场监管系统等多种办法,全力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近10年,市市级财务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立了市藏书楼、市文明馆、绵州大剧院、市艺术中间等市级公共文明设备。还,市各级财务先后还投入2亿多元资金用于县(市、区)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根本完成了县县有“两馆”,乡乡有文明站的目的,初步树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文明设备收集,为文明财产开展奠基了坚实根底。经由多年起劲,市文明财产开展迅猛,据计算,截止2010年岁尾,市共有文明财产运营单元6267个(含新闻、出书),从业人员35373人,完成出产总值26.13亿元,占全市GDP2.72%,具体完成年度目的义务。

(三)首要经历

1、进步看法、增强指导是要害。市文明财产开展遭到市委、市当局高度注重,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鼎力搀扶文明财产开展。还,市委、市当局历届首要指导屡次作出主要指示,要求各级文明部分增强指导,全力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为市文明财产开展供应了思维支撑和组织保证。

2、深化调研、科学规划、合理结构是根底。为了具体摸清市文明财产开展状况,市先后于2007年,2010年两次对市文明财产进行具体调研,摸清市文明财产根本状况。并先后制订了包罗“十二五”规划在内的多项开展规划,为市文明财产疾速开展奠基了坚实根底。

3、增强文明财产政策研讨,进步政策搀扶力度是前提。为了加速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市组织精壮力气,对文明财产政策进行专题研讨,市文明局编制了《文明财产政策汇编》,为研讨规划市文明财产供应了政策平台,为文明等部分展开文明财产任务指点供应了便利,为文明财产运营企业进行运营治理、应用政策优惠拓展开展空间供应了政策根据。

4、增强市场监管,构建优越市场监管系统是保证。市在积极推进文明财产疾速开展的还,昌盛与治理并举。经过健全各级文明行政法律机构和步队,进步文明行政部分依法行政的程度,加速文明市场综合法律体系体例建立,增强对文明市场的指导,加大文明市场法律力度等行动积极构建优越市场治理体系体例,保证文明财产有序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1、文明财产总量偏小,竞争力衰。因为文明经济政策落实不敷,文明财产开展总体规划性不强,招致市现有文明财产主体规划偏小,力气涣散,短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首要显示为运营单元财产化、集约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和规划没有真正上去;文明企业融资才能弱,贸易运作水平较低,市场综合竞争力不敷强,有规划效应的大型文明财产项目较少。开展相对掉衡,事业开展较快,财产开展较慢,与市拥有的文明资本和经济社会开展的情况很不相当。

2、新兴文明财产开展滞后。市现有文明财产在整个文明财产分类系统中侧重于“传统型”,财产主体在运营上根本上局限于本人的传统主业,在开展上首要靠内容的复制、模拟与传达,短少构思型、带头型文明资本装备特征,短少有才能进行跨行业、多范畴运营的企业,高科技动漫财产更是一片空白。

3、区域开展不平衡。文明财产项目标根本近况是“弱、小、散”,一些县级城市文明标识和人文形象不敷分明,文明财产堆积才能较弱。文明财产的开展与相关财产开展连系不敷,凸起显示为与非物质文明遗产、少量民族文明财产以及现有文明事业单元财产局部的连系不敷。稍有规划的文明企业首要集中在城区,周边区市县除江油、梓潼、安县、平武外,其它区县文明财产机构数目较少,总量规划很小,文明财产空间结构不服衡的情况比拟分明。

(五)对文明财产开展的建议

1、确定文明财产支柱位置。固然文明财产获得疾速开展,对GDP的奉献率有所进步,但离真正的支柱位置还有一段间隔,这就形成了文明财产在全体经济开展所遭到的注重水平和投入力度偏小,制约了文明财产的开展。因而,积极推进文明财产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位置,将有利于文明财产疾速开展。

2、加速文明财产政策配套办法。当前,我市还没有一套完好的文明财产支撑和配套政策,与财产政策配套的保证系统也有待树立。文明财产作为新兴行业,市场系统的构建尚未完成,形成了良多文明财产融资渠道不畅,文明财产运营主体后续投入乏力。建议积极推进文明财产政策及配套办法的出台,为文明财产开展供应政策保证。设立文明财产专项资金,搀扶文明财产开展。

3、制订文明财产计算口径。因为文明财产开展不久,文明财产界定较为恍惚,特殊是跨行业运营项目标定位尤为坚苦,地域间文明财产计算口径存在差别,这对文明财产政策的制订和文明财产的开展发生不良的影响。建议增强与上级主管部分的沟通和联络,为企业当好政策参谋和信息顾问,科学指导,营建宽松情况,做好后勤保证效劳任务,促进财产晋级;制订文明财产计算口径,促进文明财产的开展。

4、充沛发扬文明财产协会的效果,指导企业相互监视,标准治理,协调提高。加速推进网吧连锁企业的开展,积极搀扶动漫财产,加大对无证运营、违法违规运营行为的查处和袭击力度。在“十二五”时期,要进步微小企业的审批门槛,促使其天然裁减,确保“高、精、尖”企业的市场据有率。

二、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建立的状况

公共文明设备是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建立的根底平台,是展现文明建立效果、展开群众文明运动的主要阵地。变革开放以来,跟着我市经济社会的疾速开展,我市公共文明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开展,城乡文明根底设备不时更新,文艺人才步队不时开展强大,公共文明效劳程度取得了极大提拔,较好地知足了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进的精力文明生涯需求,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具体开展发扬了积极效果。

(一)、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根本状况

1、地动前后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的根本数据比照。开国以来,文明建立有了长足的开展,公共文明设备逐渐改善。市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立了藏书楼、文明馆、绵州大剧院、博物馆、艺术中间等市级公共文明设备和农家信屋建立。各县(市、区)“两馆一站”等底层文明根底设备建立也大大增强。根本完成了县县有“两馆”,乡乡有文明站,村村有农家信屋的目的,初步树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文明设备收集,为广阔人民群众就近、便当、有选择地享用文明效果、参加文明生涯供应了便当前提。我市截止上一年12月,共建农家信屋1257个。

“5·12”特大地动的发作对我市公共文明根底设备形成极大毁坏,大都文明设备损失了效劳功用。据计算,大地动对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形成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损掉,严峻制约了我市文明开展和文明效劳的展开。

2、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灾后具体恢复重建的根本状况。地动发作后,为了实时恢复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的效劳功用,知足灾区人民精力需求,我市积极展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时机,施行项目带动计谋,进一步完美公共文明效劳收集,方案投资74141.3万元,经中期调整及再评价调整,重建250个公共文明设备项目,建立面积222783平方米。当前我市文明重建项目具体启动,全市公共文明项目曾经开工250个,竣工220个,完成投资近70000万元,全市文明重建任务已逐步接近尾声,掩盖全市的四级公共文明效劳收集系统获得了具体恢复。

(二)我市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的成效

1、指导注重,公共文明设备工程建立获得强力推进。我市高度注重公共文明设备工程建立。2007年,市委、市当局就把乡镇综合文明站、农家信屋文明信息资本共享等工程建立归入全市民生工程同摆设、同审核。上一年,我市展开了第一批“优异农家信屋”评选运动,并在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买卖博览会分会场揭幕式长进行表扬。本年,我局和市财务局先后2次到各县(市、区)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农人群众对农家信屋建立治理的定见和建议。在此根底上,对积年建成的农家信屋进行了标准治理,实时增补了价值80余万元新书。

2010年,我市按方案建成农家信屋600个,还还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312个农家信屋建立义务。在建立进程中,我们严厉按“科学选址,面积达标,设备完全、准则完美,编目陈列,情况整洁”的规范建立每个农家信屋,一切农家信屋都配有专职(兼职)治理员。按《四川省农家信屋工程专项资金治理方法》要求,连系我市财务实践,市当局决议,非扩权县新建农家信屋市县配套资金,由县级财务悉数承当,市级财务用“以奖代补”的方法,按1000元/个对已建立验收及格的予以补助,个中,600元用于增补新书,400元用于添加书屋设备。上一年,市财务拨付专项资金6万元,用于全市农家信屋治理员营业培训,全市县级财务应配资金77.4万元,实践到位69.1万元。2010年农家信屋验收任务,我局严厉按30%的抽检比例对各县市区进行了反省验收,各县市区新闻出书局对属地所建成的农家信屋按100%的比例进行了反省验收。还,圆满完成了2010年度农家信屋工程信息治理系统反省验收填报任务。

2011年度农家信屋建立信息治理系统申报任务已完成。本年,市财务将拨付专项资金10万元,作为全市农家信屋任务治理经费;拨付专项资金26.8万元,对涪城、游仙、平武、北川4个非扩权县(区)积年建成的农家信屋予以补助,个中,涪城、游仙按1000元/个规范补助,平武、北川按1200元/个规范补助。2011年度全市县级财务应配资金170万元,已到位77.18万元,余额暂由各县市区新闻出书部分垫付,验收及格后,县级财务将一并拨付;市级财务仍按1000元/个的规范,对非扩权县(区)拨付补助经费。

2、立异机制,农家信屋工程获得继续开展

依照省委、省当局关于加速农家信屋工程建立,提早完成掩盖每个行政村的要求,到2012年,我市将建成3301个农家信屋。要使这项重大的“文明惠民”工程长时间生活和继续开展,就必需要有一个长效的治理、效劳机制。2009年1月,经市委、市当局指导赞同,我市成立了“市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农家信屋治理效劳中间成立以来,先后举行了6期共500余人参与的农家信屋治理员培训班,向全市各农家信屋配送社会捐赠图书10万余册,音像成品1.5万余张。农家信屋治理效劳中间的树立,为我市农家信屋工程“长效、稳步、顺畅、良性”开展供应了效劳保证。当前,市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已列入新闻出书灾后重建项目,与市博物馆、市非物质文明遗产博物馆打捆建立,该项目共投资2.3亿元,个中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投资600万元,估计2013年投入运用。

(三)我市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短少特征,标记性元素不敷明白。近年来,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获得了极大开展,建起了科技博物馆等一些具有较高层次的文明设备。但是,作为中国独一的科技城,还缺乏一批独具特征、设备进步前辈、档次典雅、功用完美、可以表现城市文明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文明设备。

2、公共文明设备的建立与治理力度有待增强。虽然这些年来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与治理力度有所增强,用于文明事业的经费总量逐年在增进,但与财力增进速度及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投入增进幅度比拟较,公共文明设备建立和治理的经费增幅分明偏低。还,用于公共文明事业的经费投入缺乏刚性目标,加上当地财务的坚苦,一些当地财务根本上只能包管人员工资和文明事业单元的根本运转,使得不少当地公共文明设备根底单薄、设备老化、人员和运动经费缺乏保证,公共文明效劳功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扬。

3、公共文明设备结构不敷合理、城乡开展不协调。首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当地:一是城区公共文明设备结构较为涣散,文明设备大都零星、孤立,之间缺乏需要照应,晦气于城市文明全体形象的树立。二是城乡之间、镇村之间、社区之间文明开展不敷均衡,资本装备不敷合理。城区公共文明设备、公共文明运动、文明传达渠道、文明传达伎俩、公共文明气氛等都要优于乡村。局部底层公共文明效劳在经费投入、公共设备、人员组成、文明运动等方面碰到不少坚苦和问题。招致一些当地底层文明运动比拟穷困,进步前辈文明阵田主导效果发扬不敷,单个当地甚至封建迷信运动昂首,俗气丑恶景象时有发作。

4、公共文明设备运用效率有待进步。跟着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深化展开,全市的公共文明设备总量在不时增大,但因为一些当地指导对文明在新乡村建立中的效果看法缺乏,加之经费严重,对公共文明设备建立和治理支撑力度不敷,人才步队建立跟不上,招致治理和相关配套办法滞后,严峻影响公共文明设备应用效率。

(四)增强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几点建议

1、一致思维,进步对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注重水平。公共文明设备的建立和治理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文明权益的完成和文明开展效果的共享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文明大开展大昌盛”指点方针,我们必需高度注重、深入体会其精力本质,充沛看法到文明在经济社会开展中的主要性,具体了解公共文明效劳在进步公众文明本质和促进社会调和中所发扬的主要功用,树立抓文明建立就是抓综合竞争力的认识。还,要在充沛调研,普遍寻求定见的根底上不时完美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审核评价准则,依照政治、经济、文明、社会四位一体的计谋结构,恰当进步综合审核中的比例,从财务投入、义务目标、效劳质量等方面临指导干部进行严厉审核,使文明建立的软目的成为推进公共文明效劳系统的硬抓手。

2、科学规划,综合统筹,具体推进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我们在持续促进城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还,应该统筹村庄普及性公共文明事业的开展,加速规划并具体建立掩盖城乡的公共文明设备收集。一是科学规划、综合统筹,进一步完美公共文明设备建立规划。使城区公共文明设备修建成为地区的标记和人民群众文明生涯的集聚地,完成更大局限的共建共享。二是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底层优先、城乡统筹推进的准则,执行向乡村倾斜的政策,合理调整公共文明资本,逐渐改动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子之间不服衡的问题,进而具体推进我市公共文明全体效劳程度。

特殊是在灾后重建进程中,我们建议,要着重完美现有公共文明设备及其效劳功用。此次市藏书楼被归入全市灾后重建方案,依照规划将搬家至园艺山建筑新馆,旧址抛弃。因为涪城区、游仙区均没有公共藏书楼,假如市藏书楼搬家,就将形成主城区、七十多万常住居民没有一家公共藏书楼的为难场面。因而,我们建议,市藏书楼应在旧址恢复重建或是主城区贱内口密集、交通便当的当地异地重建,还可以思索在游仙区和高新区兴修分馆,更好地知足广阔群众对科学常识的渴求,以及从事进修、研讨和文明文娱运动的需求。

3、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公共文明设备的建立项目如期完成。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各级当局应充沛发扬主导效果,加大财务对文明事业的投入力度,树立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刚性投入机制,将公共文明建立经费归入到财务预算傍边,严厉执行,为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供应需要的经费保证。还,逐渐树立开放式的融资渠道,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舞、吸引社会本钱和财产本钱进入公共文明设备建立范畴,完成公共文明投资供应系统多元化。

第9篇

一、我区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基本现状

我区城郊结合部(主要包括城厢、北干、蜀山、新塘街道,宁围、新街镇,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目前约有常住人口39万,占全区人口的三分之一。流动人口42.7万,占全区流动人口的52.8%。近年来,区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重点治乱,把城郊结合部部分治安混乱的区域列入市、区级重点整治区域,强化控制与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街面路面巡逻力度,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有效遏制了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城郊结合部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但是,与创建平安、打造品质之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刑事案件居高不下,治安形势复杂。据区公安分局提供数据显示,近3年来,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刑事案发数量始终在高位运行。2012年“四街两镇一区”共受理刑事案件7163起,占全区刑事案件的52.4%。其中命案13起、两抢案件823起、入室盗窃案件3110起,分别占全区的50%、53.95%和48.62%。毋庸置疑,城郊结合部已成为关系到我区治安状况好坏的重点区域。

2.社会丑恶现象依然存在,群众反响较大。城郊结合部是低档录像放映室、卡拉OK室、酒吧、发廊、桑拿等公共娱乐场所最为集中的区域,不少经营者唯利是图,利用合法外衣掩护进行赌博、、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部分人群相互勾连、欺行霸市、制造事端,凶恶势力活动猖獗,直接危及当地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据区公安分局提供数据显示,近3年来,在这些区域查处案件占全区总数的52.3%;查处吸毒贩毒案件占全区总数的56.6%。2011至2012年查处的涉恶涉赌团伙人员占全区总数的50.4%。这些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冲击着社会道德的堤坝,吞噬着人们的精神家园,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3.城中村消防设施建设滞后,事故隐患突出。一是消防车通道不畅,消防水源缺乏而且水量不足;二是建筑物耐火等级低,消防器材设施严重缺乏;三是电气线路老化、乱拉乱接,加之小企业较多,存在生产、仓储、居住混杂在一起的现象。据调查,城郊结合部现有出租私房主4万多个,出租房屋24万多间,平均每户出租6间。北干街道兴议村某出租户有50间出租房,居住着80多名的流动人口。据统计,去年底以来,已发生出租私房火灾事故2起,死亡4人。其中发生在新塘街道井头王村的火灾事故中,3人因逃生不当,跳楼身亡。

二、我区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情况复杂的主要原因

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问题是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城郊结合部存在突出治安问题,受历史原因、地理环境和社会管理机制等主、客观因素多重影响。从我区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情况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1.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配套管理相对滞后。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城郊结合部地区形成了城乡交错、村企交错、农民与居民混居的复杂局面。区域内违章搭建现象严重,防火间距不足,灭火器材设施匮乏,消防隐患重重。基层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一些村、社区居委会事务繁杂、琐碎,有责任而无权力,发挥不出应有作用。一些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交付多年,至今未建立相应管理机构,给治安管理带来难度。

2.流动人口量多变化大,服务管理相对不足。经济发达,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遍布的商机和四通八达的交通,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员。但是,由于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相对滞后,大量人口分散居住,流动性大,管理起来十分困难。部分出租户贪图方便,不及时申报租赁人员的基本信息,甚至根本不辨房客身份,使得出租房屋成为犯罪分子的落脚点。

3.防控体系尚不完善,治安管理存在漏洞。城郊一带存在民警责任区面积大、防控设施不完善和治安经费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卡口布局、街面巡逻、社区警务服务等工作,并制约着整个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与整体作战能力。城郊结合部的治安防范能力相对较弱,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漏洞。

4.职能部门缺乏协作,影响综合治理效果。城郊结合部普遍存在“一地多主”的现象。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环保等各部门由于职权和信息限制,不能对这一区域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联合执法虽然可以解决执法主体问题,但涉及多个部门,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三、加大我区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工作力度的建议

面对城郊结合部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必须明确目标,完善考核;增加投入,强化保障;堵疏结合,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力争在改善城郊结合部治安环境上取得新的成效。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刑事案件发生的防范力度。一是合理制订考核目标。要改变传统的“重破案、轻预防”的考核模式,把预防刑事犯罪案件发生尤其是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当作重要的考核内容。既要量化“控”的指标,更要激励“防”的实绩,防止考核导向上的偏差。二是适当调整警力配置。公安部门应当明确整治重点、制定整治标准,加大对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的工作力度,遏制刑事案件的高发势头,有效打击黑恶势力和丑恶现象。在现有警力配置上,对城郊结合部作适当倾斜,确保重点治安区域警力到位,改变警务室“有室无人”的现象。三是完善监控网络设施。完善监控设施,确保监控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加快二期监控规划的实施,有效震慑犯罪分子。同时,发动各派出所、社区、村委、企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黑板报、社区之窗等媒介,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与安全防范意识,力求避免发生重特大、恶性的案件。

2.加大公安队伍建设的保障力度。一是提升队伍素质,发挥表率作用。要充分发挥公安干警的主力军作用,认真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坚持从优待警和从严治警的有机结合,抓好警风建设,强化执法为民的宗旨,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纪律,进一步规范民警行为,努力从源头上杜绝违纪违法问题,不断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合理增加警力编制,扩大治安队伍规模。我区公安机关作为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最主要力量,存在着严重的警力不足。因此在警力配备上既要考虑常住人口的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庞大的流动人口因素,建议区委、区政府能积极争取用警指标,适当增加警力配置。三是采取激励措施,提升协警(辅警)的整体素质。当前,公安的协警(辅警)队伍是一支重要的治安力量,但由于待遇偏低、职业危险性较大、看不到前途等原因,队伍很不稳定,积极性难以调动,高素质人员留不住。针对当前我区专业警力严重不足的实际,建议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在适当提高协警(辅警)工资、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可在公安系统的公务员招聘中,适当留出一定的数量与比例从协警(辅警)中招考。同时,加强对协警(辅警)业绩的考核,不搞“大锅饭”式的平均分配,实行“奖优罚劣”,切实提升协警(辅警)的整体素质。对财政下拨的人头经费,不得移用于交通、办公、装备等其他项目,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为公安干警切实履行职能提供良好的政治和物质保证。

3.加大消防隐患区域的整治力度。一是开展消防重点整治。要把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由政府挂帅,筑牢公安、消防、房管、安监、工商、督违办等部门与镇街、社区广泛参与的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对城郊结合部出租房屋开展拉网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严格依法督促整改,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二是落实“以房管人”制度。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落实房东的责任,改变房东“只管收钱不管人”的现象。按照《市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技术标准》规定,出租房承租的人员不应少于6平方米/人,一间居住出租房内承租的人员不应超过10人或3户人家。同时,动员每家每户的房东至少配备一只灭火器,配备必要的逃生设施,疏通房屋内的逃生通道。对不符合出租条件的房东,有关部门应依法取消其出租资格。

4.加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力度。大量流动人口是我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绝大部分脏、累、重的工作,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以新成立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为契机,切实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力度。要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管区民警、治安信息员的作用,对各种可供外来人口落脚的地方进行彻底摸排,家家见底,弄清房主以及居住人口情况,逐个采集信息,做到来有登记,走有注销,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的死角并落实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此同时,要在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子女就学、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住房租赁等方面,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尤其是提供就业指引,帮助更多的人就业,以有利于减少偷、抢、盗案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