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0 15:06:00
导语:在初一下册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模块之间的调整
模块之间的调整是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各模块的顺序进行调整。模块与模块之间有相关的内容,如家人、工作、喜好等,将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若教材中某个模块的内容恰巧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某些事情相关,在语言知识的衔接方面没有太大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提前教授这个模块。例如初一下学期刚过完春节回来,我就提前上了第二模块“Spring Festival”,符合生活实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二、模块内的调整
每个模块都有三个单元,模块内的调整指教师根据模块内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譬如初一下册Module4中Unit 3语言点中的Activity 4,这一部分跟Unit 2的阅读放在一起,作为阅读的又一任务来完成似乎会更好一些;Unit 2的Activity 7与Unit 1的Activity 8又可以结合在一起等等。
三、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单元内几个部分的顺序。上课时可以不按照教材上的Activity一步一步地走,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整个模块的Activity作些更改、取舍。比如初一下册Module 3的Unit 1, 我讲课时省略了Activity 5和Activity 6, 重点放在Activity 4, 让学生找出答案后,work in pairs将答案读出来。这样既能达到Activity 5的学习目的,又能够纠正Activity 5里词语的发音,避免由于太多的Activity而有零散之感。
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删减教材中难度大、无法学习掌握的内容,适当补充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适当缩小学生的学习范围,以求教学实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补充学习资料或教材,协调利用有效资源,拓展和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学习初二上册第五模块“Western Music”时,涉及到古典音乐、爵士音乐等知识,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我和备课组的同事寻找了有关资料、制作了CD给学生听,让学生对这些音乐有了充分的认识。
学生上初中后,面临着单词量突然加大、内容增多、难度加强等诸多问题。出于“温故而知新”“软着陆”的考虑,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学期有4个Module的Starter(小学该学的主要内容)和10个Module的初一(上)学习内容。第1和第2模块主要介绍自己及家人,我将这两个模块内容进行了整合,删减了一些学生熟知的Activities,将重点放在了口语训练和写作上。我非常重视每个Module 的Unit3中的“Around the World”部分,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信息,然后在课上一起分享,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每个Module都有写作任务,我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学习写一定字数的文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按课本的要求写句子。除了课本上的听力及阅读材料外,我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与教材同话题的阅读材料。
关键词:语法 原则 方法
如果英语表达的语言是一座高塔,那么语法就是高塔的基座,没有语法的英语句子就好比在空中修楼阁。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造就万丈高楼!英语的学习也如此。所以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不断借鉴学习并改进,力图将所授语法知识由繁变简、化难为易。
一、“公式”化记忆
将一些语法进行公式化归纳是我采用的方法之一,以下列举一二。
(一)现在进行时
look,listen, now, be doing. 在许多练习或考试中,经常会测试look,listen,now所在句子的时态。所以,我教会学生脱口而出这句话:look,listen, now, be doing。
(二)几个特殊词的将来时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几个词的进行时是表将来的。但学生趋向于把它们作为进行时对待。针对此。我简单的把几个常考词做了整理,形成“公式”:be going 要去.be coming 要来。 be leaving要走,be staying 要留。在一周内,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做到脱口而出,熟能生巧,学生就不会忘记了。
(三)动词 -ing形式的构成
初一下册涉及到现在进行时,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让学生迅速掌握动词 -ing的形式,我做了简单的归纳:直接-ing, 去e -ing, 双写-ing,特殊-ing(lielying).
(四)几个常考介词的用法
在初中阶段,时间状语中几个介词的用法是考试的热点。如何让学生不易混淆,迅速掌握,且能举一反三,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我将常见的这几个介词in,on,at,for后接时间的用法进行了归纳:月in,日on,点at, for后时间段。
(五)关于“三类”词或“提前词”
在初中阶段,句型转换是各类大小考试的必考题型。其变化规律是显而易见的。在万变不离其宗的过程在,如何让学生寻“宗”而变、依“律”而行,我经过整合,让学生牢记一句话“一定要抓'三类词',或称'提前词'。”当然,这三类词我是要求学生脱口而出:一类be动词:am,is,are,was,were。 二类情态动词:can,may,must, would,should,could might,三类助动词do,does,did。 其用法总结为:变一般,提前词。特殊问,三类跟。否定句,not加。
二、幼儿式顺口溜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新生,对一个新阶段的知识的渴求是强烈的。在他们身上儿童的鲜嫩稚气还未完全褪去,所以儿歌似的顺口溜应该较适合他们。
(一)be动词的用法
be 动词的三种现在时形式am, is, are是初一乃至整个初中段的考试热点。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甄别并熟练掌握应用它们,也许每个老师的方法不一。笔者将一素材进行改进,并配以儿歌似的手势单数is ,复数are。我用am,你用are。is, is, 三个他(她,它。)。我们,你们,和他们,复数形式都用are。 学生们将其唱的朗朗上口。在以后的练习中 跟其有关的任何题型,他们都能熟练应用。初二段的过去式涉及的was 和were,学生自然就能套用。
(二)基数词变序数词
初一上册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第八单元(When was your birthday?)中,涉及到序数词的表达,乍一看,庞杂无序。若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事倍功半,徒增学生的负担,而且记忆的效果也是短期的。于是我经过查阅资料,整理收集,且尽量适合我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如下化难为易的处理:
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
一,二,三,特殊记,词尾字母-t,d,d。
八减-t, 九减-e, f要把-ve替。
整十变-y为-ie, 后加-th 别忘记。
若想表示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三、趣味记忆
学习语言有时是一件枯燥的事,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更是如此,所以,有时我会在教授单词方面找点小乐子。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hen is your birthday?)涉及到十二个月份的单词。记忆起来的确是件难事。于是我经过查阅资料、改编、自创,将十二个词进行了以下处理:
一月火箭,箭,箭,January;
二月起飞,飞,飞,February.
三月妇女节,妈妻节,妈妻,March.
四月吃苹果,apple,April.
五月劳动节,劳动光荣,劳动美,美,May.
六月儿童节,小朋友聚一聚,聚,June.
七月暑假就来,就来,July.
八月立秋,autumn, August.
九月开学了,Students (go to ) School, S,S, September.
十月国庆,气球庆,两个O,像气球,October.
十一月要降温,No温,No温,November.
十二月到年底,底,底,December.
四、总结
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只要用在了正确的地方和正确的时间,就能发挥正确的作用。以上只是我教学生涯中获得的一些浅悟,实践证明我的学生不仅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一、 掌握基本的词汇知识。词汇总复习主要分为单词拼写、词语释义和词形转换三个方面。既要掌握基本词汇知识,又要具有运用词汇的基本能力,养成根据单词的读音记单词的拼写形式的良好习惯,并用构词法、音形相同相似比较法、归类法等记住单词。
二、体会英语语法的实际应用。语法的复习要兼顾句法和词法。句法以掌握五种基本句型为核心,还要复习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在掌握句法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词法。词法以动词为重点,掌握正确的时态用法。在复习中要注意理清语法知识脉络,使之系统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语法规则,再以语法规则指导语言实践,从而提高理解语法概念和规则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则的能力。
三、正确使用交际用语。学习日常交际用语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具备与讲英语的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首先应能听懂别人所讲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还应在听别人讲英语时,结合自己所处的场合、情景等,理解对方的大意。在复习中,要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交际。
四、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对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要求,主要考查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和丰富扎实的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常识和其他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常识。这就需要同学们保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如精读、略读、选读、速读、带着问题读,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去领悟隐含的意思等。
五、抓好听力训练。要想具备良好的听力,必须靠平时反复训练。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性听力训练,熟悉测试题型。结合听课文原声带、听力训练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六、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典型的范文,大量的习作练习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组织文章的能力,运用已学词汇进行描写的能力。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阶段训练
指导思想:按教材内容顺序,抓纲靠本,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
在材料的整体处理及时间分配上,我们拟订在三月初开始着手总复习,抓住课本,从初一开始,初一上下册花一个星期时间复习,从初二内容起两天复习一个单元,重要单词、词组、句子,让学生对照着去复习。同时在课上老师按时态等把语法总结复习一下,再由老师针对学生的一些薄弱知识分单元编写一些练习讲义给学生加以练习,每个单元出一份练习,主要题型为:词组翻译、选择题、首字母填词、词语释义、词形转换、翻译句子等。。由于针对四月底的口语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还要穿行口语的复习辅导,故大概在在四月底可以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坚持打破传统的复习模式,不搞填鸭式、满堂灌,而是利用提问式、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等方法让学生归纳、总结,群策群力,互相补充或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各个阶段的知识要点、难点及考点。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发言的权利,有查漏补缺的机会。
2.专项训练
指导思想:在阶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语法专项练习并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针对中考题形进行分项练习,因此,结合我市的中考题型,对阅读理解、翻译句子、单项选择、对话缺词填空和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
3.模拟训练
关键词:线索式教学;利用线索; 构建线索;总结线索
记得以前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经常会问:“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线索也是现在语文教学中剖析文章结构时经常性提到的。地理教学和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然而却可以触类旁通。一次准备地理赛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第十章《极地地区》,这部分内容上过了很多次,内容比较简单,大多采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对比的方式来上。由于是赛课,如何上出新意,与众不同?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在反复研读大纲、教材之下,决定从”极“字入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极”的意思是“顶点、尽头,程度上不能再超越。”,于是“醍醐灌顶”般联想到语文老师经常说的线索,确定了这节课的线索式教学法。我就带着学生从“极”字入手,突出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极”,自然环境的“极”(其中地形、气候中的气温、降水、风力都是“极”),自然资源的“极”(生物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都是“极”),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极”。就连板书设计也很有特色,不仅把“极”摆在了最中心的位置,突出了“极”,而且使板书的形状又看似南极轮廓的形状。从这次成功的使用线索教学以后,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我开始有意识的进行线索教学,大至整本书的结构梳理,小至某一章节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采用线索式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初中地理教学中线索式教学的细节。
一、利用教学线索,理清知识脉络
线索,是指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探求问题的途径。教学线索,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依照教学目标的要求,为达到教与学的双向目标服务而设置的贯穿教学进程的脉络或探求问题的途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体现了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的认知和学习行为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时常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一节课上下来自己都感觉乱七八糟的,可想而知学生更是云里雾里;有时候一节课上下来自己很高兴,学生也觉得学有所获。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除了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以外,重要的是教师有没有把本节地理课的内容梳理出一条合理的教学线索。而在日常评课中我们也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教学过程流畅,层次清楚。”实际上也是评价老师是否巧妙运用了一定的线索。在地理课堂中,有的时候是可以直接点出线索让学生跟着线索学习内容,如刚才提到的“极地地区”就是从头到尾围绕着一个“极”字;有的时候则是先按着线索的顺序上,在总结中点出线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美国》的时候,实际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内容就是美国自然条件优越,美国工农业经济发达,可以在按课本内容讲解完之后,提醒学生思考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America,我们把他翻译成美国,美在汉语当中是“好”的意思。你能说说美国有哪些“美”的地方呢?”于是学生记得了美国好,好在哪里。除了我们学的美国的自然环境和美国的经济发展以外,还可以再做相应的“美”的补充。
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线索,合理的教学线索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和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师本人的教学特长和教学风格提炼而成的,教学线索能使教师于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中找到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散乱之中显示出完整,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十分有效地突现文本内涵的最佳信息,帮助学生有效地理清知识网络。
二、构建合适线索,指导学生探究
语文课中找出教学线索往往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地理课不是语文课,不需要学生自己辛苦的挖掘线索以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大;地理课的线索只是把地理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的途径,好比精美项链的绳子,我们的重点还是在地理知识获得上,所以地理课的教学线索主要是由教师找出来并指导给学生的。并不是每一堂地理课一定能有一个清晰地线索,也不一定每一堂课都去找一个“极”或“美”字这样的线索。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线索式教学法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思考运用合适的线索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增效”。 教学线索的运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教学内容原有的顺序为教学线索
教材的内容在呈现知识点的方式上有很多种,多数教材的内容在呈现时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线索,如果这种线索符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就可以直接采用教学内容原有的呈现顺序为教学线索。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内容较多,难度偏大,学生经常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所以要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教材编排的线索始终是“由近及远”。七年级下册的第六章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又分为两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七章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这一章分为四节,分别为: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这当中又是按照围绕中国周围从东亚到东南亚到南亚再到北亚(还有欧洲的一部分)的顺序;第八章的内容虽然还是在东半球,但是从空间上看离中国更远了,这是位于东半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这部分的四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也有一个空间线索,就是先介绍一部分在亚洲的位于亚欧非三洲交界处的中东,然后是欧洲,再是非洲,最后是大洋洲;第九章从空间线索上说到西半球了,又分别选取了北半球的代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南半球的代表也是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介绍;最后一章到了既在东半球又在西半球的极地地区。再如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有“中国的地理差异”、“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编排上也有相似之处。这种有着非常明显顺序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线索,要善于利用,不断强化,从而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课本的脉络,有利于知识前后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这样的线索,老师不难发现,但关键是在教学中要主动地运用。
2.以教学内容的核心为线索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些章节在编排上是突出了本节内容的核心,围绕核心编写的教材,教师也可以以核心为线索来组织教学,达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效果,也为学生的记忆提供了方便的途径。
例如七下第八章第一节中东地区,在课本中所占篇幅较大,如果单纯按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很可能让学生觉得内容多而记忆困难,这时候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核心内容“长期的热点地区”,然后围绕核心也就是线索“热点”,分析成为“热点”的原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石油资源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文化差异等都是原因,从而内容结构清新,层次清楚。再如八下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核心内容即线索就是“特色旅游”,围绕这一线索,让学生学习“特色植物”、“特色动物”、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是围绕“特色旅游”这一线索,提纲挈领,过程流畅,而且学生会牢牢记住。类似的可以采用以教学内容的核心为线索章节在初中地理中还有一些,如“欧洲西部“的教学时突出“发达”,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突出“因地制宜”等。
3.以学生认知过程为线索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认知规律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必需遵守的原则之一,人类的认识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只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置教学线索,实施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初中地理教材中不管是教材结构还是教学内容的编排,实际上也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为线索的,教师要善于理清教材的线索,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能力。例如在初中地理中公认的最难的内容是初一一开始学习的“地球和地图”的内容,和地球、地图两者都有关的就是经纬线和经纬度的认识、掌握和区分。虽然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教学历来都是对比着上的,也是注重两者之间的区别,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空间想象能力不够,总是会混淆经纬线和经纬度。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确立了以“横纬竖经”四个字为线索,在新课教学和练习、复习的过程中反复强调这一点,让学生牢固树立“横纬竖经”的观点,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了经纬度、经纬线混淆的难关,为学生初中地理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八上的中国自然环境的教学,我们首先不一定上来就按照课本内容来讲,可以先帮学生理清自然环境的要素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明确自然环境的学习通常包括的几个方面:地势地形、气候和河湖;气候中又具体分为气温、降水两个方面。学习任何地方的自然环境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然后再更深层次的研究各地区区别于其它地区的特点。
4.以学生探究活动为线索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力求改变以往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情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探究活动为线索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了学生的探索精抻和创新能力。例如七年级下册《印度》的教学中,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给学生看了印度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泰姬陵,然后抛出参观泰姬陵的一个规矩“一年四季必须光脚参观泰姬陵”,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思考这个规矩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突出印度的气候在热带的特点,也对热带气候“全年高温”的特点有了更深的体会。再如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中,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将比较零散的铁路相关的知识和铁路干线的分布串联到一起呢?我设计了一个“招聘网管”的案例,由于设计比较新颖,学生一下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当知道这个“网管”是中国交通运输网络管理员时,便开始以此为线索,探究具备怎样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网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在活跃的氛围中完成了铁路相关知识的教学。
三、重视总结线索,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种子;结构;分类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鲁科版教材初一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的第三节是“种子植物”。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种子的结构,理解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采用了萌发的大豆和玉米种子,通过学生的解剖观察让学生掌握了幼苗和胚之间的关系,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转化成了学生通过感官直接获得的经验,大大降低了难度。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4)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活动,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及观察规律。
情感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2)强化学生爱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配以优美音乐的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视频,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出问题,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幼苗是由什么萌发来的吗?教师总结:能够产生种子的植物我们称为种子植物。教师引导:是什么力量使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成一棵完整的植株甚至是一棵参天大树呢?种子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今天让我们用观察的方法来揭开种子神秘的面纱!
2.探究新知
(1)观察菜豆种子。幻灯片出示注意事项:①清点实验器材:培养皿、小刀、小木板、碘液、滴管、放大镜、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萌发的大豆种子、萌发的玉米种子、盛杂物的小烧杯。②强调注意事项:观察要由外而内;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既要快速完成观察,又要注意保持安静有序。③观察顺序:观察外形;剥去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对照课本结构图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观察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对照课本上的种子结构,识记种子的结构。根据观察思考:①菜豆种子的子叶有几片?②剥掉种皮后的菜豆种子的各部分是各自独立的还是连在一起的?③你知道种皮内的结构名称是什么吗?
根据菜豆种子的结构引出问题:所有种子的结构都是这样的吗?
(2)观察玉米种子。幻灯片出示注意事项:①观察顺序:.观察外形;按照图示虚线的位置,用小刀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②注意事项:注意使用小刀的安全;注意切线的位置;切玉米种子时要放在小木板上。
对比菜豆种子的结构思考:①玉米种子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哪一结构?②胚乳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③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什么部位?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比如滴加碘液变蓝是哪种物质的特性呢?
(3)总结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了种子的结构,知道了各结构的作用,也明白了结构与功能间的适应关系,那么到底是哪一部分和萌发成新植物有关呢?
(4)进一步探究:观察萌发的大豆和玉米种子,将大豆的种皮剥掉,观察新植物幼体;剥离已经萌发的玉米幼苗,观察新植物幼体仅仅由胚发育而来。教师质疑:种子的结构中胚发育成了新植物幼体,种皮的作用是什么呢?
(5)观察种子的着生位置:老师提供松球果、苹果、桃子,学生观察它们的种子在哪里?学生能观察到着生于松球果鳞片叶基部的松子,但是不能观察到苹果和桃的种子,可能学生会说出苹果和桃的种子在里面。巧加点拨:像苹果和桃子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着,这样的植物我们称为被子植物。通过PPT给学生展示更多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6)种子植物和人类的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种子的结构,还认识了我们身边的种子植物,那么种子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能够说出种子植物的食用、药用功能。教师出示棉花、割胶图片,出示南方的小木屋,提出问题,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种子植物的哪些作用呢?引导学生归纳种子植物和我们的衣食住行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反思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能力,使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减少板书时间,有效利用时间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字词识记到阅读理解再到写作,从校园到社会、从古至今无所不包,这么丰厚的内容,我们在课堂上所能呈现给学生的有是微乎其微,再靠一支粉笔来书写更是杯水车薪,通过多媒体的准备,可以在短短40分钟内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比如:作者简介,在我们这闭塞的山区,学生又是住校,没有资料来源,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搜集整理展示,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更多信息量。学生的知识量很有限,我们有必要拓展一些类文阅读。比如:教学蒲松龄的《狼》可以拓展讲解《狼三则》原文的另外两则,使学生全面掌握文本,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全面分析,加大课堂信息量,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简便,节约教师课堂板书时间,让课堂更高效。
二、适时适量穿插音频视频,创设情境氛围
新课改以来的课程整合,曾一度使语文承载了太多不属于语文的东西,在多媒体时代,一节语文课中音频、视频的频繁出现让课堂热闹非凡,甚至政治说教、地理、历史都涌进了语文课堂,使语文老师无所适从,在这种喧嚣过去之后开始呼吁回归语文,又开始大谈“裸课”。 何为“裸课”?一人、一黑板、一粉笔、一群学生,仅此而已,别无他物。这又让课堂教学走上另一个极端,每一次的教学改革都是“矫枉过正”。我们为何非要不左即右、不右即左呢?完全可以在左右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穿插音频视频,创设情境氛围,让语文能够入情入境,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教学诗歌《观沧海》配以豪迈奔放的音乐、教学《安塞腰鼓》观看一段腰鼓视频、教学《观舞记》展示一些有关印度舞蹈动作服饰的图片都可以使课堂生动起来,否则,对学生讲一些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无异于对牛弹琴。有一个教学故事这样说:给一个生活在海边从来没有见过牛的人介绍牛――黄色、四只蹄子、两个角、浑身长毛。而在听者的心目中却想到的是一条黄色的长着四只蹄子和两个角还带毛的鱼。没有直观印象就会在脑海中孕育怪胎。所以,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是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一种方法,大大提升信息量、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利用是必要的。
三、加大复习容量,提高复习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下最难上好的课是复习课,除了一张又一张让学生头疼的卷子之外,别无他法。但在多媒体时代,这个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在每学期教学任务结束之后,有必要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阶段性总结,将所学内容按试卷结构分版块整理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不但提高了课堂容量,还能清楚地构建知识体系。再配以相关的习题,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复习效率。比如:初一下册语文可以根据试卷结构进行这样几个专题:字音字形汇总、成语解释集锦、古诗文积累、修改病句方法、名著阅读指导、综合性学习示例、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方法、诗歌赏析,这样把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汇总,从基础知识到阅读、从课内到课外,条理清楚、内涵丰富,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精研教材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适应将来的学习和生活。
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先来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一、教学中要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组织教学
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这些基础知识应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中逐步引导加以抽象弄清其含义。如七年级的第一节课《负数》中,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数学,然后由珠峰、吐鲁蕃盆地的海拨高度以及以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温度计引出负数,让学生自己得出负数的概念,这样效果就较好,即将复杂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式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有全面了解。
二、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相结合,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对枯燥无味的概念,法则和公式,这些空洞无物的知识,学生觉得学起来没劲,甚至很讨厌,教学中不与实践相结合,那么一节课效果相当差,所以教学中要做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以及其它科学中举出实际事例。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字概念和规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完成对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比如:我们八年级下册中一节学习的《反证法》完全可以从《王蓉吃梨》这个故事说起,旁征博引显而易见的说明了反证法的推理过程。
三、要在教法和教学艺术上下功夫
教学中我们一贯坚持启发、诱导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反对呆板教条主义。利用教条主义教学生只能照猫画虎,简单模仿,不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或讨论理解后获得知识,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和灵活应用。从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新课的导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一节新课,引人入胜的导入是成功的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入课堂。比如七年级上册《抽样调查举例》这节课中,课前可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人力的条件下,估计出一袋黄豆的数量吗?能在有限的人力、财力情况下估计出一池塘中有多少条鱼吗?”这样带着问题来学习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带着疑问探索新知。还有《4.3怎样处理废旧电池》这节课,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北京某小区居民集体中毒事件说起,来说明废旧电池的危害性,不但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习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平时学习知识的一点一滴要的是扎实,但善于总结与归纳知识才算学的完整,才算知识更高了一个层次。比如:在初一几何中有几个相同的数量关系:■。它包括:过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n个点最多可构成几条直线;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能形成几条线段;从一个点引 n条射线可形成几个角;它们的答案都是■。平时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那么所学知识就更扎实、更系统、更完善。
下面再谈一谈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数学学习方法,是在数学学习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反映着数学学习的特点和一般规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根据自身学习数学的过程和经验,以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有意或无意地,或多或少地概括和总结出用以指导自己学习数学的某种方法。从分析数学学习的特点和过程可知,学生除了要有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外,还要具备志、趣、苦。
一、要立志
要立志,就要先了解数学这门学科在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学习数学的益处还有: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等等。有了这些能力在学生今后乃至一生中都会受益匪浅。以前曾经有人说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这里我们不敢完全赞同,但从中可以看出学习数学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知道,世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了完成相对论,不得不用好几年的时间来学习数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数学作为前提,那么就没有今天的相对论,可见数学是多么的重要。了解这些,对学生立“志”可能有一定的帮助,思想上必须立“志”,没有“志”作为基础,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会退缩。
二、要培养兴趣
一、课堂导入,一个亟须重视的教学环节
导入,作为一堂新课的切入点,很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有句古话讲,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其实也是这样,导入这个教学环节上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所以,课堂导入是一个亟须重视的教学环节。导入有好多种方法,如活动导入、课件导入、作业评价导入、设疑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等等,我平时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糅合在一起,以增加导入的力度,像设疑导入与作业评价导入两者结合,在作业评价中以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思考对比收获教训和经验,这就比单纯的评价导入更会引起大家的兴趣。比如学习了《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后的一堂课上,我首先针对好的作业进行了表扬,再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这样说:“部分学生的作业存在着可以改正的问题,像看题不够仔细,数字抄错;分析不到位,问题变量间的关系模糊;粗枝大叶依然存在,计算错误。”最后,我这样设疑:“现在,如果让我们这些有错误的同学参加神舟十号的设计与计算,还让神舟九号的三名宇航员乘坐神舟十号,去完成新的科学探测任务,大家想一想会出现怎样可怕的结果?”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相信这样的评价中有设疑,设疑又针对了评价这一导入方法已经深深地留在了学生的印象之中了。
导入,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导入的设计由教师完成,但设计时就可以考虑到让学生参与,因为学生参与,他们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还以作业评价导入来说,教师不一定非得去做这个“判官”,学生作业完成得好与差,哪些知识已经掌握,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巩固,有什么问题大家还可以再讨论,可以让学生去做“结论”,当“判官”。学生总结,大家的兴趣会更浓更高。我的方法较为灵活,这次请这两个学生当“判官”,下一次是另外三个;这次是两个成绩中等的学生来总结,下次可以由两个成绩后进生去总结,目的就是调动兴趣。对于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可以再探讨,甚至辩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真正动了起来,学习质量怎么会上不去?
二、尊重主体,潜力充分发挥的首要一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经这样说:“请你任何时候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他还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苏氏的话至少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尊重学习主体,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是学生内在潜力充分发挥的首要一步。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或者说在语言上伤害了学生,那么,即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再精彩,即使其他学生都能兴高采烈地参加到极有吸引力的活动中来,受到伤害的学生也不可能积极地投身其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确实是高瞻远瞩、很有见地。曾经有这么一堂课,教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同上,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我出了一道题让大家讨论,讨论中,有个学生明明已经错了,但还是固执己见,到最后甚至怒目相向于跟他辩论的另一同学。我知道,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但是,问题总得收场,我打断了他们的争论,说:“刚才我发现双方非常认真,尽管还没有结果,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对学习的态度。这道题我想留到课后再讨论,下一堂课一开始请告诉我你们新的解题方法。”我这样说既表扬了争论的双方,也没有伤害谁。果然,在后来的教学环节中,那位坚持错误的同学学习兴致一直很高。而到了第二堂课,还是这位学生高高兴兴地承认了错误。假如我当初一下子批评了他,他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刺激和影响。
三、兴趣教学,永远不能忘却的成功经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教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是一条永远新鲜的成功经验。兴趣教学有许多方法,教师的幽默语言、不断鼓励、师生互动等都是不错的方法,我看凡是能让学生主体踊跃参与的就是最好的教学法。比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同上,见《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采用了课件呈现题目的方式,课件呈现,方式上较为新颖,而且问题是什么、关键在哪里,我都用了闪烁的汉字以引起学生高度注意。接着,采用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一道题还让学生上黑板练习,做完后由做题学生讲述为什么这么做,由大家评议。课堂结尾,学生自己总结本堂课的得失,以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节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化的交流语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掌握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也是提高阅读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好阅读理解,加强语言训练,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正确使用教材,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针对初中英语课本知识,教师要有目的地将已有的英语阅读资料合理地运用,在教学中使用正确的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理解英语课文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带背景去略读课文,对于难以理解的词汇查找字典加以理解。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听课,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而更加深层地去揣摩和推敲文章的关键词和段落,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和重点。归纳和总结获取的信息,巩固与强化已学到的内容,通过熟读课文在每一次的读中都能够有不同的体会,训练学生加快阅读理解的速度,从而更加流畅地阅读课文。
例如,在讲解初一下册I’m watching TV一课中,主要围绕着“What are you doing?”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活动,并且以这一主题引起各种语境,学生通过提前预习了解西方人是如何表达和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训练能够准确地观察他人的行动,运用现代进行时准确地表达出所发生或进行的动作。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课文知识,在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中有意识地渗透到课文阅读中,在略读、精读、熟读中逐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精心设计阅读环节,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好的英语阅读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愉快、欢快的心情,能激发学生更加大胆地开口阅读,充分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场景和语言环境,在学生阅读环境中融入情感交流,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阅读中找出“闪光点”,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下更好地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课时,通过学习询问对方生日以及回答句型,扩展性地学习各个月份的英文名称,学会如何用英语说生日时的一些常用语言。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播放“生日快乐”英文歌曲,引出今天课文的主题,带动学生一起唱生日快乐歌曲。接下来老师询问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学生回答:It’s in+月份+日期。老师把教师设计成一个生日Party,假设今天是A同学的生日,我们全班同学为他庆祝生日,那么如何用英文来介绍呢?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表演对话,带动学生快速地进入场景,在场景中了解课文的意思,从中提取主要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英语阅读课程充满无穷的想象和乐趣。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改掉学生在阅读中的错误,有的学生喜欢大声阅读;有的学生在阅读中针对个别词语咬文嚼字;有的学生读了之后总看上一段内容,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分心,不仅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全文的意思。因此,教师要逐步地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在默读中快速浏览整篇课文,扩大学生的视力范围,指点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对于课文中的生词,尽量做到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熟练的阅读者能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调节阅读速度,在阅读中不能单纯地只靠读,而且要学会在读中思考问题,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发挥想象力。经常阅读大量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将所学的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运用于英语写作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而且在写作和词汇上都有很大的提高。阅读能力训练针对不同的文章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方法,在做课后练习题的时候对课文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地阅读。有效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包括:快速寻找课文的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段落分析段落大意,通过上下文猜测词语,能够举一反三,扩大词汇量,在阅读中逐渐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只有掌握了更多学习英语的技巧,才能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学好英语阅读的前提,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和创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下学习。教师要加强学生长期地坚持词汇积累和阅读练习,多练习、多读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