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6 03:44:50
导语:在美术师范生实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本月号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开始了为期六周的实习生活。我们实习的学校是现代中学。在学校领导和带队老师的关心和认真指导下,我们很快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角色。
第一周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听课,向任课班级的学生做自我介绍,和准备下周的上课教案。一周的实习下来,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老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因而初中美术教学应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师生间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喜欢学生,教学活动才能进行得顺利完满。
我利用课堂上观赏学生作业的机会和他们做了一点沟通发现他们大部分对美术是很感兴趣的,觉得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论注进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处理这些细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应准备好教案和教具。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美术教学,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次的实习机会令我彻底改变了很多死板,上美术课很轻松等观念,懂得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灵动性,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我的指导老师身上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们会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关健词:美术 教师 师范生 素质 途径
一.师大美术教师对美术师范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1.培养美术师范生学习能力
师大的美术师范生毕业之后主要做的工作是基础教育,面向未成年的学生进行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等,同时也包括推理想象能力。想要让美术师范生能够做好这些工作,作为师大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通过美术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美术师范生特色能力
美术师范生将来的就业要着重依靠其过硬的操作能力,学校在培养美术师范生的时候要更加注重提高其综合素质,让其具备特色的技能,增强动手能力。作为美术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引导者,需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这对培养出具有特色技能的人才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二.美术师范生素质、师大艺术教育工作现状
1.艺术修养与人文素质欠缺
一般来说,美术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比较欠缺。在教育方面,过分强调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培养综合素质,这是教育上的不足,造成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这就造成了美术师范生的素质不过硬,艺术修养也不达标。
2.对专业教育过度重视
对于美术师范生而言,技能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技能培养不能代替一切,其他的很多专业课程也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专业教育的问题比较严重,甚至很多美术教师认为其他专业课是负担,这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也很大。很多师范生会认为艺术素质并不重要,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素质。同时很多师范院校采用学分制的模式,高教资源十分有限,这样一来专业课程非常多,艺术课就比较少了,也不利于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3.师大艺术教育的资源不足
几年来,我国高校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大增,作为师范院校具备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师资资源,但是往往不能够跟上学校扩招的脚步。造成师生比例失调,教育资源短缺,在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术师范生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美术师范生素质的途径
1.美术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美术师范生一般来说都比较缺乏艺术基础,在美术课上,难免会有畏难情绪。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这种情绪是最佳选择。作为美术教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师范生往往有文理、专业的差别,相比较来说,文科生的艺术素养要高于理科生。如果美术教师只运用一种教学模式,就不能够适应不同学科的学生。这样一来,会造成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美术教师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其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条件。
2.结合当地美术资源,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素质
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当地的美术资源,将其运用到课堂中来,结合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素质。作为师范院校,也要充分了解当地特色,结合这些特色编写美术教材。这种教材是十分有个性的,具有地域性强的特点,不但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美术资源,更能够让学生了解本地特色,培养其独具一格的美术气质与艺术素质,克服同质化的现象。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素质内涵
在师范生的美术课堂上,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美术课堂内容与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将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变成光、影、声音,给学生制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让美术知识变得更加形象与生动,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的同时也更加愉快与轻松,感受课堂质感,实用性更强,学生的素质内涵得以拓展。
4.提高师大对美术课程的认识,发挥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素质的功能
美术课的课堂教育对于美术师范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提高师大对美术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发挥提升学生素质的功能十分重要。
首先,在对美术师范生培养的方案中需要重点强调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的运用等方面做到更加合理,保障教学的时间与教学资源的配置。
其次,在进行人才培养评估的时候,将美术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作为评估重点。这为美术教师和学生带去了更多的压力,教师才能够更尽心尽力地教学生知识,学生也能够更用功的学习。在效果评估方面,既要包括老师教学环节,也要包括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考试成绩评定等。让学生充分重视美术课程的学习,在思想上改变学生的认识,才能够与教师默契配合,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让美术课堂充分发挥提升学生素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宛俊勇.论高师美术师范生创造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34):118-119.
关键词:半身像素描 造型能力 现代艺术 综合能力
人物半身像素描写生教学是高校美术师范生素描基础训练的延续与提升,同时也是高校素描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有着丰富而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在满足学生对于素描问题深度探索的同时,还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积累和拓展自己的造型经验,并且实现了从基础训练模式向艺术创作模式的重要观念性的转变。由于大部分师范生以后从事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对于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训练的重点应有其独特的教学理念。
一、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应高度重视造型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多元化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师范生的绘画观念总是向绘画专业的学生看齐,对于造型能力较为轻视,有些学生甚至认为造型能力的欠缺是自己绘画特色的一种体现。这种对于艺术的肤浅理解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但使师范生在自己艺术的道路上走了不少的弯路,还给其未来的教学工作无形中造成了许多障碍。对于这些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言,艺术造型上的欠缺是其他任何能力所不能弥补的,因为中小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对教师的造型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以,对于造型能力重新给予高度重视,应是美术师范教育专业鲜明的特色之一。
有效解决师范生造型能力欠缺的主要途径就是素描教学,在素描教学中人物教学占有很大比例,半身像教学又是人物教学的基础学科。因此,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应重新确立其主导地位。
二、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人物素描教学及色彩人物教学的基础。在四年制高校美术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一般是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它上承素描头像教学、下启色彩半身像教学,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课程。学生如果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的造型和深入刻画能力无法深入,那么后面的全身像教学将无从谈起。因此可以说,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在师范生的专业课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造型能力的缺陷一直是师范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是由于在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中,学生所接受的造型训练的时间有限,加上一些师范生本身的绘画基础相对较弱。人物绘画相对于静物画来说,对学生在造型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师范生在人物绘画造型把握方面出现的问题就较多。因此在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中,解决学生造型能力是课程的重中之重。
三、在素描半身像教学中提高师范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经过头像素描教学训练后的学生,对于人物头部的比例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对于其他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前,应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上身骨骼、肌肉的解剖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之前对于人物绘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人物素描来说,人物的运动虽然有衣服的掩盖,但身体内部的基本体块结构以及相互的牵引变化却是表现人物半身像的基本依据。
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人体解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重点提高学生的造型表达能力。半身像的课堂教学应区别于画班式的训练模式,学生的作业应长期与短期交替进行。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深入刻画的能力,同时能够防止学生丧失对绘画对象的新鲜感受。
此外,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除了要解决课堂本身造型能力的培养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对于现代艺术的片面理解的这种普遍现象,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欣赏现代艺术家各个时期的作品,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现代艺术,更深切地体会到造型能力的培养是艺术创作的必经之路,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基础。这一点也是素描半身像教学对学生“隐性能力”的一种培养。例如,我们熟知的立体派大师毕加索,他早期的绘画体现出了对于造型能力很好的掌控性。他的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都是以写实绘画为主的,在1905年创作的成名作《拿烟斗的男孩》也是以写实手法为主的一幅作品。这幅画使毕加索在艺术界站稳脚跟,并逐步开始了他的立体主义时期。教师可以从毕加索或其他现代艺术家的不同时期的半身像作品入手,使学生理解造型对于半身像教学乃至于整个绘画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应以课堂写生为主,还应配合课后的速写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且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短这一不利因素。学生在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应掌握人体骨骼与形体的关系,以及人体肌肉与结构的联系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人物色彩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专业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化,师范教育的基础性趋势日益明显,对师范生的造型能力及对现代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美术教师在培养美术师范生造型能力的同时,更需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分析绘画作品的能力。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一个具有复合性的教学课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师范生的绘画水平,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和努力,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而且对于培养师范生的综合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学礼.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谢秀.全国高师美术教育实习优秀教案选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摘要:高师美术教育是美术专业的师范职业教育,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也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与职责所在。在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探究、更新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实现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化奠定基础。
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师范教育其师范职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任务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等有了全新定位,其中体现教师素质核心的师范职业素质极其重要。师范职业素质蕴涵以教师职业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学技能、教学素质等,其能力提升是教师职业素质形成的根本手段与价值观体现,是搞好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高师美术院校的教育教学应定位在师范教育为主的师范特色上,凸显其美术教育功能;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教师技能和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上;应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探究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
高师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的美术专业教育,从属于美术专业教育的师范职业性教育,在教育性质上更加具备美术专业性与学科教育性,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具体体现在师范职业教育和美术学科专业教育的双重特性上。其培养目标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的教育人才而非艺术家,这个定位是师范教育意义下的高师美术教育特色的体现。
从教育实践过程看,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职业性专业教育,这种专业特性是由受教育者未来的教育实践所决定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以师范教育为目的,突出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体现和职责所在。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形成了适应性、教育性、专业性相统一的教学格局:适应性规定了高师美术教育必须以基础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和教学,否则怎样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无从谈起;教育性确立了高师美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专业性则是高师美术教育特有的面向基础教育素质培养需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为主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是专业美术教育向教育性专业美术教育的改变和美术学科教育性功能的全面凸显。
二、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的根本手段
师范教育是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教育,其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劳动特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和发展。进人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教师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的职业,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问题,原国家教委曾经先后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稿)。其中规定将教学表达能力(普通话和三笔字)、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但是,我国的师范教育特别是师范美术教育,由于受过去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缺乏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和目标体系,在贯彻这些要求时,教师职业技能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实施,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未步人正轨,严重影响了学生师范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师美术教育格局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努力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不断更新学生师范职业技能培养。在有限的三四年学习时间里,高师美术教育的学生不但要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一样学习丰厚的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更要具有综合性大学不要求学生掌握的从师任教之职业技能。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练习完成并掌握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比较稳定而系统的教师教育技术。随着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就业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师美术教育只有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加大力度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范围,才能有力地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目标。
三、高师美术教育学生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一)开展“教育性教学”,构建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训练课程体系
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高级人才,需要学生在教育技术方面有所把握,首先是师范教育方面的培养,然后是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理解是以教师为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建构在美术专业教育下的师范职业教育,要把美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科教育功能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是构成课程任务的核心,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穷出师范特色,强化师范性课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是体现高师美术教育师范性的课程,其课程培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还应进行教师素质与技能的历练。因此,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科教育功能,挖掘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这三门课程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因素,制定完备的、可操作的训练方案,突出每一门课的训练重点。心理学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坦然登上讲台。教育学课程以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环节训练为重点,让学生依据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反馈的能力。美术教学法则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通过说课、微格教学、模拟试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完整进行一堂美术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能否系统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教学计划设置上应以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实施合格证书制度,以教师职业技能必备的硬件指标来要求学生。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仅要渗透于各科教育课程,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美术学科教学应在每一门专业课中都渗透美术教法的内容,以使学生在掌握该门学科技能、理论的同时了解该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画”,还要教会学生“教画”,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向教师角色逐步转化。以“教育性”教学观念来开展高师美术教学工作,才有助于学生师范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多渠道开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师范职业素质
树立大教师职业技能观,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大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作为显性技能的教师口语、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学科专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还包括作为隐性技能的教师心理素质、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学科教学技能。为了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我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了“四个一”工程(一份标准文档教案、一个电子课件制作、一段5分钟说课录像、一个体现自身素质的才艺展示),并设立了素质专项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确保一定的锻炼时间和机会,以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研究,突出师范性,达到促进师范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目的。
构建多元化教育内容与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要求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环境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教学内容多元化包括: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业竟聘常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教育实习指导教育。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以优秀教师报告会、就业竞聘讲座、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教学实习等方式进行。另外,开发、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聘请中小学美术教育界特别是本校毕业生中的优秀教师、教研员为客座教师,与地方美术教研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教师可根据地方教研活动计划随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参与一些教学教研讲座、现场教学观摩、少儿美术作品展览等;鼓励、推荐师范生业余参与社会美术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视美术教育实习环节教师教育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指向性,强化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教育理论的指导,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高师美术教育重专业学科教学轻师范教育,而师范教育又重教育理论轻教育实践。临毕业才开展教育实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基础教育的新形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师美术教育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与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学校要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投人,把教育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放在一起建设。大力加强美术教育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根本上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注重高师美术教育与基拙教育双边“对话’,活动,实施‘。双实”、“双比”、“双进”工程一是成立实践教学中心,把实践课教学与教育实习结合起来,让高师美术教育实践与基础教育实际切实融合;二是开展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和学生教学技能比武的“双比”活动,比出成绩、比出差距,对“双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和补训。三是进行“中小学名师进大学讲堂,大学教师进中小学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双进”活动,实施名师互聘、科研互动、资源互通。“双实”、“双比”、“双进”工程的实施,能使高师美术教育师生在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双边“对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他们的从教能力。
我省中等师范教育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和加强,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实行省地分管的领导管理体制
为切实解决师资严重不足,校舍、教学设备严重缺乏等重重困难,以加强中师建设步伐,1979年秋省人民政府批准,全省中师实行省地分管的领导管理体制。中师的事业发展规划、学制、招生、教学、编制、基建、设备和财务经费等,由省教育厅负责管理;中师领导班子的配备、教职工的调配、生源的提供、毕业分配、办好附小等,由地、市教育局负责管理。1984年9月省六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福建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暂行条例》中,又明确规定:省人民政府要办好中等师范学校。
实行这一领导管理体制之后,有效地加强了对中师的领导,促进了中师的建设步伐。
突出中师特点,改革教学工作
1980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厅明确提出中师的培养目标是为小学(含幼儿园)培养合格的师资,要求各校努力把自己办成有特色、有较高质量的本地区小学(含幼儿园)师资培养、培训和教育科研的中心。几年来,全省中师努力改变”中学化”、“大专化”的倾向,坚持面向小学、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普遍加强了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师德教育。全省有五所中师被省府表彰为“文明单位”或“先进单位”,有六所中师被地区行署(市政府)授予“文明学校”称号。在教学方面,对中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教育实习、考试办法等方面都作了初步改革。从前年开始,四年制中师教学计划,每周课时控制在二十九节以内:从三年级起,每周安排五节选修课,让学生选修体、音、美或自然等学科中的一门,发展学生专长:增设了《写字》、《口语训练》、《电子计算机基础》和《电化教育基础》课;统一制定了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并作为毕业时考核的内容。还制订了《中师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明确规定:教育学、心理学以开卷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于教育I作实践的能力。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成绩各占50%。语文科采取笔试与口试结合的办法,以考核能力为主要目的。体育、音乐、美术以面试为主,面试成绩占70%。规定理、化、生各学科的实验操作成绩应占30%。此外,还规定师范生的普通话,写字达不到“过关”要求的不予毕业。
为了加强和改进教育实习工作,我们I研究并制定了中师教育实习教学大纲,对各年级、各学科教育实习,从目的、任务、内容到组织形式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时,增加教育实习时间,强调结合教学,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下小学、幼儿园见习,以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并要求所有帅范,每周都要组织收看《教育之窗》(小学教育教学电视节目),及时了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几年来,中师毕业生的质量逐年得到提高,不少已成为小学的骨干。
加强中师教师队伍建设
期间,我省中师的教师队伍遭到严重摧残。党的之后,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调查摸底,坚决把下放、受迫害的中师老教师调回中师任教。为补充新的合格师资,从1982年开始,我厅连续几年从师范大学本科中挑选了六百名毕业生,直接”戴帽”分配到各中师任教,使全省中师专任教师学历达到本科毕业程度的比例从27%提高到70%。为了提高中师的教学水平,1980年底,相继成立了全省中师十八个学科校际中心教研组,由四十多名事业心强、熟悉中师教师工作、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学骨干,担任正副组长。根据学科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学术交流活动(活动经费每年由教育厅直接拨给)。针对青年教师缺乏师范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几年来,先后举办了全省中师教师语音、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儿童文字、微电脑、儿童舞蹈、童声合唱训练、艺术体操、电教等二十多期培训班,有七百多人次参加学习。先后挑选了近百名教师到省外高等院校进修语音、儿童文字、音乐等课程。
此外,我们还强调中师教师要了解小学、熟悉小学、研究小学。明确规定:每个中师教师在每五年内,要有累计半年以上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并把它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在评定讲师职称时,要求每个中师讲师,都必须掌握和胜任本学科小学教材教法课的教学工作,并能指导教育实习。
改革中师招生办法,保证新生质量
几年来,我们把改革中师招生办法,保证中师新生质量作为办好中师的一项大事来抓。由于初中毕业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专业思想较巩固,有利于培养“多能一专”的小学、幼儿园教师。从1982年起,全省中师停止招收高中毕业生,改招初中毕业生。为了逐步实现小学教师的地方化,我们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把中师招生指标直接下达到县、市。明文规定,各县、市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不能低于85%。对教育基础薄弱的老、少、边、岛地区还划出一定比例,给予适当照顾。为解决这些地区生源学业成绩偏低的矛盾,去年以来,在长汀、宁化、福安等七所师范学校开办中师预备班,共招收了老区师范预备班学生四百多名,学习一年,让他们系统补习初中文化课程,使之达到中师招生入学水平,再升入中师学习,毕业后回本村任教。
为了保证中师新生的质量,这几年我们除了动员、鼓励和推荐品学兼优、素质较好的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中师外,还不断改革中师招生面试办法,把面试成绩(包括语音、音乐、美术、体育和身体外貌观察等)记入总分,作为中师录取新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从经费上优先保证师范学校的投资
实行省、地分管领导管理体制之后,各中等师范学校的办学经费,作为普教事业重点优先保证,列入省级预算,每年由省教育厅直接拨给各校。从1980年至1985年的六年间,我厅安排给中师的基建投资共达一千五百多万元,相当于1972年至1979年八年全省中师基建投资的五倍多(不包括厦1门特区和华侨捐资办师范的四百多万元),同时还安排了修缮、设备费一千五百多万元,各种教学实验,电化教学,体、音美设备都得到较大的充实。每个师范生平均正常经费提高到八百多元。使中师的办学费用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
积极开展中师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工作
我省现有小学专任教师十三万八千六百多人,其中中师毕业的仅占30%左右,连同高中、中专毕业的在内约占63%。为使在职小学教师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水平,1982年以来,在九个地(市)所在地的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师函授部;在福州师范建立了省中师中心函授部,具体指导全省中师函授业务工作,在78个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函授站,配备函授教师三百七十六人,形成了全省中师函授教育网。目前,全省中师函授学员已达一万五千六百多人,中师函授已开始成为全省小学教师系统进修中师课程的重要形式。1984年秋,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省中等师范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中师自学考试工作。并规定,凡获得中师自学考试毕业证朽者,承认其中师学历。各地(市)、县(区)相应成立中师自学考试领导小组。自学考委会下设办公室,与省中师中心函授部合署办公,负责处理日常工作。我厅先后制定了“福建省中等师范自学考试暂行办法”和”1985年省中师自学考试开考计划”。1985年8月对全省1966届以前高中毕业的在职小学公、民办教师首次开考《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省一万千五百三十三人报考,九千八百八十人考试合格。
实践证明,开展中师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是多快好省地培训小学教师的办法,是建设稳定和合格的小学教师队伍,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受到广大小学教师的欢迎。
在教学安排上,素描和油画是主课,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一般是早上9点至11点画素描,中午11点半至下午2点半画油画,下午3点至5点又是画素描。素描以灯光为主,因为在冬日的彼得堡,早上11点天才亮,下午3点多天又黑了,俄国素描的灯光效果是自然环境造成的。解剖课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安排在一张纸上画同一个人头部的正面、侧面和3/4面,或者在一张头像边上画骨骼和肌肉。学校有一个专门的解剖教室,陈列着人体骨骼的各个部分以及一部分动物骨骼,学生可以随时来此写生,有专门的教师指导,素描作业一般都用“缩思”做底子,做成各种深度的灰调子,人像与环境融为一体,空间感极强,这也是为了与油画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美术教学对构图课极为重视,构图要符合美的规范,反复权衡修改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创作课从大一开始设置,方式是课上辅导、课下画构图、期末总评,手法要求用现实主义方法,题材范围是现实生活、个人生存体验、普希金诗歌、卫国战争、俄罗斯历史与宗教,绝对不允许进行现代艺术尝试。
教学大纲是高师美术教学的“宪法”,教学中出现偏差,马上就由教学大纲来纠正,学生学习也有矩可循,老老实实按教学大纲学就是了,可叹的是这种大纲几十年不变。
学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美术系设有工业造型、陶艺、雕塑、木工等实习车间,从图纸设计到制作完成都一丝不苟,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这种对学生严肃认真作风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两件作品,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品质与生活品质。
美术学院的目标是培养艺术家,而师范院校美术系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培养美的传播者,所以除了对学生的绘画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外,非常注重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1~5年级都开设艺术史课程,课堂不局限于教室,经常去博物馆直接面对大师原作讲解。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力量非常强,像莫斯科国立师大的美术史教授薇拉博士,就是卓有成就的艺术理论家,她同时还是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研究员,与众多知名艺术家保持着密切联系,这样学生不但了解熟悉艺术史上的大师,还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当代艺术家,对艺术、艺术家能够得到切身的体会和了解。一名美术师范生不一定要画得非常好,但他要能真正了解什么是好的艺术,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会误导孩子。
每年6月,是毕业生的答辩时间,学生作品分成两部分:一是自己的毕业创作;二是在教学实习中收集的中小学生完成的作业。这是对创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
国立师大还与各地中小学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中小学的教学需求,反馈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和调整。
二、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现状
我国的高师院校从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师范大学到省属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美术课程的设置基本类似,主要开设美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外美术史、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装潢设计、环艺设计、广告设计、计算机设计软件应用等课程。
如前所述,写实的技术训练依然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安排上,前两个学年主要是基础课,以素描、色彩为主,同时开设国画、油画、设计普修,意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后两个学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一般分为国画、油画、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能力自主选择。
创作课设有系统安排,只是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搞毕业创作,日常教学活动很少进行创作练习,创作形式完全自由。古典、现代、抽象、具象乃至装置、影像可以自由运用,这种创作方式优点是灵活多样、自由自在,不足之处是缺乏明确的审美规范。
在课程设置上,高师院校的美术课程主要是绘画课和计算机设计课,基本没有手工制作课,所以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美术理论课程普遍开设,但时间过短,一般每门课程只开一个学期,学生浅尝辄止,仅仅记住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的名字,对艺术品的美学内涵和文化脉络缺乏明确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深刻领会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所以面对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再加上国内缺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艺术品原作。缺乏文化内涵与缺失艺术标准是美术理论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实习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前几年实行分散实习,流于形式,形同放羊,实习失去了意义。近年有关部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重新安排集中实习,但由于师范院校与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沟通不畅,实习学校很少,实习学生过多,很多实习生没有机会上课,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设想
了解俄罗斯高师美术教育现状,目的在于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完善我们自己的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当前高师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思想史、文化史,尤其是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让学生对人类各种视觉艺术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仅是记住一些画家和作品的名字,而是深入了解它的社会背景,分析它的构图特点、造型特点,分析画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懂得这些造型语言在表达现代人的精神感受上的潜在价值。应该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修养,经常阅读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理解并欣赏音乐。&p;
“画什么”不是指具体的题材、内容,而是指画面所应达到的精神高度,人类艺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风格手法层出不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根本的东西没变,那就是质朴、大方、纯正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体现,每一种形式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迹。
2.美术基础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把视觉艺术史上的一切经验和创造全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造型艺术的多元性。现行的考试制度,使学生过早地陷入单一的教学规范中,他们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常常是封闭的,视野过于狭窄。写实造型训练依然是今日大学美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这种严格的规范性教学是必要的,通过写实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制造型语言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今天应该用更宽泛的眼光审视油画基础教学,把注意力从准确地再现转移到现代造型语言的认识和掌握上去。就素描而言,就是构图、体积、空间、结构、黑白灰处理以及线面关系;就色彩来说,就是色彩的对比、调和、空间、层次和色彩的心理与情感表现;就材料和媒介来说,是肌理、色层和各种材质的精神表达。这些应该是在大学低年级反复强化训练的东西,抛开很具象的形,训练造型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基本功训练不仅仅是能够准确地再现物象,还应包括结构画面、结构色彩、经营材料的能力,这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当然,作为油画专业的学生,坦培拉技法、古典油画技法、直接画法等专业语言更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自由开放的造型训练,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逐步摸索适合个人精神表达的语言手段,把学生潜在的艺术想象力诱发出来。
总的来说,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三种能力:(1)一般具象造型能力,这是指有价值的具象——真正能反映当代生活的鲜活性。(2)对绘画中的抽象规律的掌握,严谨、准确地抽出最基本的绘画语言规律。(3)认识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了解艺术家如何认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表现那个时代的生活的,并把这种规律运用到认识当代生活中去。
3.应把手工制作列入必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生产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使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中小学的教学需求,相应调整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孙韬,叶南.涅瓦回望[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