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习小组学习计划

时间:2022-02-03 09:09:35

导语:在学习小组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习小组学习计划

第1篇

“学讲计划”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学、合作学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入度,着力培训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学讲计划”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指学生个体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与一切其他个体进行交互式活动,课堂上包括与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合作。本论文主要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故围绕“合作学习的界定”、“合作学习的策略”这两个方面阐述。

一、合作学习的界定

合作学习起源于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的研究。在7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兴起,到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目前这一策略已广泛地应用于个各个国家的教学工作当中。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其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它通常不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社交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学讲计划”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开展,教师往往在此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合作学习的评价。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策略

学习小组成员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在选择小组成员时首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简单的来说就是,在一个小组中各个成员的水平或是素质要有所差别,各有所长不尽相同,从而能够达到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协作进步的目的。而不同组之间则要保证其水平大致相同,不能某组成员在一些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组。

一个小组规模如何,看似对合作学习影响不大,其实不然。根据调查发现,小组成员的数量直接影响到有多少人能有效的参与到讨论合作之中。当小组人数在3至6人时几乎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此时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好;当小组人数在7至10人时,绝大部分人说话,少部分安静的人发言较少;当人数大于11人时,随着人数的增多小组内发言讨论的人越来越少。可见,一个小组中成员数量控制在3到6人最为合理。其次,一个理想的合作团队中,每个成员应有其各自的分工。而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或长处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分工。如组织领导力强的学生可选作组长,能言善道的学生可以代表发言,对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强的则可以协助小组完成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等等。只有各尽其能才能将一个组所有人的能力发挥出来,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目的。

(二)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虽说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各组的成员,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任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完全放手”必将导致合作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在“学讲计划”中,小组讨论是始终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具体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对某一个专题各抒己见、促进发展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语文学讲课上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我们通过对视频课例的研究,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主要是进行口头的交流,因此在学生讨论的氛围显得课堂上非常浓烈,以四人为小组的合作中,一个学生在讲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其他三位同学应该做什么呢?要不要聆听、动笔记录?要不要及时补充?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引导。

因此,教师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同时,需要及时的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之后一系列教学活动展开的前提和保障;接下来要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有了任务,学生自然就有了探索的方向和目标,不至于偏离主要的学习轨道;除此之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课堂教学除了学生自主的学之外也离不开教师的教。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要能够合理的把握其合作学习的时间,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主动思考,并且又不过量的占用课堂教师教的时间。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学讲课”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难题。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评价的内容十分广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评价并重点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对情感的感悟体验的局限,强调学生合作技能技巧的掌握。除此之外合作学习的形式也十分多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小组互评。其中教师评价是一种最常见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不能仅仅关注小组整体的表现而要关注到每一个小组成员,达到“合作间实现人人进步”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多种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效,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提高当堂目标达成度。小组互评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优势和特色,在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中,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自评的过程,则是一个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批评从而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学讲课上是标志性的一个环节,其目标指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确实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新型教育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徐州“学讲计划”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广交流的合作学习平台,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讲计划”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仍有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索,这将对我们的教学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第2篇

一、小组合作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效进行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有效的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要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

二、学生方面,要合理分组,明确职责、优化组合

1、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一致同意在编组时采取将不同程度的同学分在一起,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使优生带动潜能生,共同进步。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2、小组内,职责明确:程度较好的同学为组长,专门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活动内容、发言顺序等;中等程度的同学,一名帮潜能生解决问题,一名注意收集本组同学的意见等。为了让合作学习迅速而有效,教师要长期培养小组成员的自觉和自主意识,教小组长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等。

3、自主感悟时能让组员做到边自学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和不会的问题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

4、小组汇报,尽量多给潜能生机会,安排他先发言,然后是潜能生的辅导者,另一名中等生,最后是组长。在全班汇报时,让组长指定小组里不爱说的学生发言,老师及时表扬激励,比一比哪个小组每个同学参与学习做得好。下一次轮换不同的人代表本组同学汇报发言。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二、教师方面,要作好合作学习的指导,培养方法和技巧

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要求人人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和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而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2、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3、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第3篇

【关键词】组织文化 计量成本 教师激励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55-02

【Abstract】Because the higher metering cost of teacher’ performance restricts matter inspiring and teacher has an especial fondness for professional nature, school culture plays a greater role in motivation for teacher, which includes equitable rewards, sharing responsibility, forming a frendly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realization of personal value.

【Key words】Organizational Culture Metering Problem Motivation of Teacher

一、绩效度量成本和教师激励

激励,是一种员工与组织利益分享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员工具有采取行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动力。合理的物质激励必须通过对绩效的有效度量来实现。在员工“努力――绩效――物质报酬”的激励传达机制中,绩效的度量是努力和物质报酬有效联结的中间环节。只有对绩效的有效度量,才能建立起有效的物质激励机制;反之,如果对绩效的度量偏差明显,那么努力和物质报酬的联结就不可能紧密。因此,绩效度量的完全和精确,是物质激励合理的前提条件。

绩效度量是存在成本的。在现代组织中,普遍采用的是“团队生产”[2]的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产品是多个参与成员合作的结果,但是成员对产品的边际贡献(即绩效)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而是需要付出一定的的投入,包括监督、测算和比较,这就构成了绩效度量成本。教师工作的主要“产品”就是学生以技能为主的素质的提高,这些技能是多种复合知识的融合和积累。因此,学生这种特殊的产品,也是教师“团队生产”的结晶。但是,这种“产品”的生产模式和性质决定了教师比一般的企业员工需要更高的绩效度量成本。

1.学生的素质体现在多个维度

一个产品的价值源自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衡量其价值的维度能与人类相提并论。价值的多维度,决定了度量其价值的复杂性,也决定了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衡量一个学生素质的维度越多,度量成本也就越高。

2.学生的异质性

人是一个具有高智商和情感的活体,与物体和动物具有本质的区别。有效的教学,必须讲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手段,以达到不同的目标。教师作为目标制定者、过程实施者以及监督者,第三者是很难观察教师的努力和贡献,只有学生自己才能真正反馈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学生的异质性,也决定了对教师评价的非一致性。加总、分析这些不同的评价,费时耗力,造成对教师绩效衡量度量的成本加大。

3.以培养学生潜力为主

在企业中,通过衡量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是度量员工绩效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学生素质的提高多少,短期内却难以下定论。因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是一种潜力,而不是能力。这种潜力得到机会的配合和经验的积累才会变成能力。因此,这种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学校毕业时的成绩可以完全衡量的。

学生素质的多维度性、异质性和成长以潜力为主,决定了对教师绩效的衡量,既不能通过监督者对教师工作量的衡量,也难以通过学生成绩的衡量或者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衡量,因此教师的绩效衡量具有较高的度量成本。

物质激励手段包括工资、奖金、股权激励、延迟报酬等,都是通过对绩效的有效度量,并且给予相对应的报酬,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绩效度量成本的高昂,决定了绩效度量的非准确性,建立绩效基础上的报酬自然也难以与付出相匹配。这种努力和物质报酬之间松散的联系留下的“空隙”必然会让教师偷懒,这为组织文化发挥对教师的激励作用留下了空间。

在一个人力资源可以自由流动的市场中,教师的职业选择也面临“参与约束”的问题,即教师获得了效用不能低于从其它行业获得的“保留效用”水平。那么,在物质激励效果受限的条件下,是什么吸引了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天职,得到了普遍的尊重;教师作为学生们的“园丁”,受到普遍的爱戴;正是对其职业的认可,弥补了教师物质激励的不足。学校组织文化倡导尊师重教,这种价值观与教师对职业的认可相吻合。教师对学校组织文化的认可度高,说明他越虔诚,那么配置到虔诚上的时间边际效用高,他也会配置较多的时间来消费这种虔诚。[7]因此,对学校组织文化的这种虔诚消费带来的效用,弥补了物质激励的不足。这也说明了学校组织文化对于教师的激励作用要比一般的组织重要。

二、学校组织文化的特征

学校组织文化和组织文化一样,不同的学者给予不同的定义。但学者一致认同的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就是共享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生成的行为规范、组织传统、习惯等。[6]本文中,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在自己的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总和,其核心是共享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判别是非轻重,是教师和学生行为的价值导向。价值观念的外化就是受其影响的环境、仪式、习惯、和规章制度、行为等。

学校组织文化的培育必须服从于学校的目标。学校专职传播知识、创造知识,学校的组织文化也必须服务于这个目的。因此,学校组织文化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文化,其独特的个性体现在:

1.教育性

学校组织文化的教育性指学校文化中对教育价值的重视。教师以创造、传播知识为荣,学生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傲。教育性是由学校的功能和目标所决定的,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本质特征。学校物质环境建设、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要体现教育理念、教育思想。

2.客观评价

公平、公正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基本要求,这在学校中显得异常的重要。学校培养下一代,必须给予正确的观念,这是对未来美好期待的基础。一方面,老师要给予学生公平的学习机会、表现机会;另一方面,学校也对于老师的付出予以公正的评价,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认可以及老师之间的评价。

3.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地方,教师是知识传播和技能培养的主体。尊重知识和尊重教师与学校的目标是内在一致的,也体现了学校组织文化的价值导向。对知识的热爱,对传播知识主体的尊重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氛围学校的必备特征。

三、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在一个强文化中,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和深刻的认同,其独特的特征也愈发彰显。沐浴其中的教师也必然受其影响,改变行为,朝着与价值观相吻合的组织目标行进。学校组织文化对老师付出的激励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平的机会

斯达西•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表明,激励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也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4]如果教师觉得自己同样的付出,得到的却比别人少,虽然他本人对报酬满意,但是这种收入不公的待遇会降低他的努力水平。在一个倡导公平、公正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教师的付出得到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反馈,这有助于教师朝着学校的目标前进

2.增加责任感

在强文化中,教师对于学校期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十分清楚,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目标保持着高度的统一。也就是说,在强文化中,教师拥有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地思考学校的目标,自觉地完成教学任务。爱德温•洛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员工明确的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内在推动力。这种内在推动力可以带来更高的绩效,而且如果目标具有挑战性和给予参与者积极的回馈,则绩效会更高。[3]

3.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在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中,员工都有归属需要,期待建立友好而亲密的人际关系。[5]员工喜欢合作性而非竞争性的环境,渴望理解和关注。在强文化中,核心价值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认同,这种共享的价值观造就了内聚力、忠诚感和组织承诺。每个教师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校变成协调一致的整体。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中,容易形成互助、友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这种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之上,持久而稳固。

4.价值实现

这一点对教师的激励显得格外重要。组织文化通过判断组织内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现行制度的合理性来降低成员之间的分工摩擦,提高合作的效率,降低组织内部的管理成本。显然,一个与学校目标相一致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绩效。因此,学校组织文化利于提高学校的绩效与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是一致的,从而使教师的职业价值得到体现。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外部物质因素的激励不会影响内部本身的动机。但是,有证据表明,当组织采用外部激励作为良好工作绩效的回报时则内部动机可能就会降低。[1]虽然这个观点还存在争议,但至少可以说明,外部激励的作用是有限制的。这个观点强调:在中国目前以物质激励为导向的教师绩效改革中,更应该强化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

四、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建议

1.学校需要教育家来办学

教师对教书育人职业的价值认可和学校组织文化的定位重合,是激励作用发挥的前提。教育家办学,才能保证学校功能的单纯性,从而维护组织文化的特征。目前,学校行政化趋势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模糊了学校的功能,限制了学校组织文化的激励作用。

2.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校正式的规章制度与学校组织文化虽然二者在功能上有重叠之处,但是不能忽视任何一方独特的作用。只有二者的统一,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厚此薄彼,只会导致事倍功半。

3.学校组织文化培养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铸就的。

学校组织文化是由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仪式和行为方式组成的,内容复杂,交互作用,具有强大的传承能力,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价值观的改变需要设计、碰撞、认可、吸收和历史的沉淀。目前,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存在急功近利的行为,靠打标语、喊口号,这种做法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所获。

参考文献

1 R.de Charms.Personal Causation: The Internal Effetive Determinants of Behavior[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68

2 A.A.阿尔钦、H.德姆塞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斯蒂芬•P•罗宾斯、大卫•A•德森佐.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 黄鸣奋.需要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第4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重大意义;课堂主体;教师定位;教学任务

如何使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发挥到极致,而不是成为课堂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个教学环节,仅仅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值得深刻探讨的课题。我想把我对小组合作的一点不成熟的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充分认识小组合作的重大意义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在讨论、比较、重新整合过程中获得新的收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等,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它是对过去教师占主导,师授生学的填鸭式教学的彻底颠覆,将成为拉动现代课程教学的新引擎。

二、小组合作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始终贯穿整个课堂,始终以小组合作为主导,以协作、讨论、归纳、总结为主线,以学生的小组合作为主体,始终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和局外人。让他们在愉悦的讨论中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在激烈的辩论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共同的协作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在彼此激励中建立起友谊,在相互的评价中定位自己的角色,从而共享研究成果,体会小组合作的本质所在。

三、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所处的角色

教师要当好配角,所谓配角并不是不重要,要把自身定位成引路人、方向盘、指南针的角色,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成为课堂的主阵地,而不是束之高阁,成为镜中花、水中月。那么,小组合作研究什么?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精心的设计,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谈。每一个问题的设计符不符合现在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值得学生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是不是学生通过讨论能够总结出的问题的实质,是不是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老师在课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

四、小组合作最后必须要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掌握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这也是衡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最后要让学生能够独自思考,独自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只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中间环节,所以,教师在小组讨论中,也要适度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要有独立的观点,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至于弄成个个都是“墙头草,随风倒”的尴尬。

总之,小组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第5篇

关键词: 导学式 小组合作学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构成,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但这一部分知识涉及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知识杂乱,虽然课堂上热热闹闹,但课后学生容易忘光,学生的思维潜力无法得到发挥,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我运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深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心理感受,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教师导学、分组自学、学生展示、总结提升”四个有机联系的环节组成。我从这四个环节谈谈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导学――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该环节中,教师课前发给学生优质导学案,并指导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需要自主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合作展示的问题。“学案”较之于“教案”,着眼于学生的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侧重于学生的主动“获取”,让学生“会学”。导学案需要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精心编制,下面以苏教版高中《化学1》中的一节内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为例加以阐释。

(一)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是导向,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进度和学情合理确定学习目标。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课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

(1)了解铜的有关性质,系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掌握Fe和Fe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途径;(3)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和Fe,从中获取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二)设计预习自测题

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几道预习自测题,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可通过预习自测题,自检自测,分析目标的实现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课设计了下面预习自测题:

1.在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中( )

A.铁被还原,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铜被还原,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铁被氧化,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铜被氧化,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与铁反应后的生成物,能与KSCN溶液作用生成红色溶液的是( )

A.盐酸 B.氯气 C.CuSO溶液 D.稀硫酸

3.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该化合物可能是( )

A.FeO B.FeCl C.FeSO D.FeO

(三)预设课堂探究问题

课堂探究的问题预设是关键。在自主预习中,学生初步掌握基础化学知识,同时存在一些疑惑,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同。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围绕三维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巧妙地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相关问题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要循序渐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问题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中等生受到激励,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课需要着重探究的问题主要有如下:

提供药品:FeCl溶液、氯水、双氧水、KSCN溶液、铁粉、铜片、高锰酸钾溶液、NaOH溶液。

探究问题一:某久置的FeCl溶液,猜测FeCl溶液变质,变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体现原离子的什么性质?生成什么离子,如何检验?请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问题二:为了消除这种变质,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探究问题三:FeCl溶液是否完全变质?你的猜想是什么,如何证明?请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问题四:溶液中Fe的检验都有什么方法?Fe的检验方法又都有哪些呢?

探究问题五:Fe、Fe、Cu氧化性强弱顺序如何?将铁粉加入含有Fe、Cu的溶液中,铁粉先和哪种离子反应?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教师要多留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存在的困惑和反思,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和学生一起改进并优化导学案设计,让导学案更适合学生。

二、分组自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答疑。

在该环节中,各学习小组针对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然后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并积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工作。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班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6人,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整体的学习和常规工作。教师要多和各组的组长进行交流,了解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动态;同时加强组长的责任心,鼓励各个小组创造性地开展合作,对于各小组的情况要及时地点评和总结,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对于问题较多的小组,应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要充分调动小组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质疑、善于探究。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借助实验的验证,会得到很深刻的印象,受课堂时间所限,更需要小组的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才可以完成实验探究活动。

三、学生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

该环节中,各学习小组在分组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问题,分别安排一名学生进行展示、讲解,随后由学生和教师点评和修改。

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习小组展示、讲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和表现意识,学生对来自学生的鼓励和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

四、总结提升――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

该环节中,各学习小组在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上需要总结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专题发言,随后教师跟上点评、补充,并组织各学习小组对拓展应用题进行操练。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有些学生的畏难情绪主要源于知识的“零乱分散”,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知识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第6篇

关键词: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消化系统;组织学;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Q959.46+9;S9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7-3804-05

Morphology and Histology Studies on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SUN Yuan,CHEN Zhen-fe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The morphology and histology structur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anatomy and light microscop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digestive tract in A. japonica was composed of buccal-pharynx cavity, esophagus, stomach, small intestine and rectum. The buccal-pharynx cavity was large, and its mucosa was composed of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s with some goblet cells. The esophagus, stomach and intestine were composed of the mucosa, submucosa, muscularis and serosa layers. The esophagus was short, and stratified and simple columnar squamous epitheliums were identified. The stomach was expanded, Y-shaped, and composed of cardia, body of stomach and pylorus, and the gastric caecum was conspicuous. The stomach mucosa was comprised of simple columnar squamous epitheliums and the stomach gland was located in the body of the stomach. The intestines was short and included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the rectum. From foregut to hindgut, the number of goblet cells and intestinal villus reduced gradually. The digestive glands were composed of the liver and the pancreas. The liver lobule was inconspicuous, but its hepatic cells were rich in fat. The pancreas was divided into the exocrine section and the endocrine section. The exocrine section of the pancreas was consisted of many pancreatic acinar cells. The pancreas islets were located in the exocrine section.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素质教育 化学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目前来看,对于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通过对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提出一些实效性的观点,希望这些观点能更好地促进高中化学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一、科学进行小组划分是合作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是有目的、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规律分成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每组通常由6人组成,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各2名,尽量使各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在分组时应注意:分组与任务性质相结合,避免组太大,各个小组活动的目的,步骤,时限、角色分工都要明确。另外,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还可以在所授课程允许条件下学生自由结组,或按观点、兴趣临时组合。总而言之,一切都以学生能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为准绳,师生在这种环境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为了便于“合作学习”,小组编排应以有利于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为原则。课桌可摆成有利于讨论的“圆桌式”,有利于辩论的“长桌式”,也可以随时前后桌搭配,甚至不需要课桌以便更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分组满足了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

二、确定好学习目标,并给学生呈现

在课堂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设计学习问题/任务(或课堂上激励学生的生成性问题),从而触发学生进行合作。有些学习内容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有些不能。

首先,教师应筛选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如果教学任务(或学习内容)中蕴含了下列因素,应该优先考虑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时,有多角度、多种决策路径可供选择。例如Al(OH)3沉淀及溶解典型图像问题解决时,数学和化学2种角度都可以解决问题。再例如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方法很多,①金属+水;②金属+酸;③金属+金属溶液;等等。不局限于一种解题的方案。学习者相互的合作激发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新奇。

其次,教师进行内容的整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进而可以培养学生连贯性的思维。笔者认为可以把内容整合成3种关系的问题:

存在递进关系,上一问的结论可以成为下一问的条件。例如,我们经常接触到海带,学生对海带比较熟悉,多吃含碘食品对抵抗甲状腺病有好处。但是如何检验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却需要解决3个主要问题。碘单质用怎样检验怎样制备碘单质海带燃烧后溶液中碘元素以I2、I-、IO3-,哪一个或哪几个形式存在。虽然学生都清楚碘单质的检测方法,却不清楚存在形式,利用生活情景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失衡,通过合作小组内学生集思广益,想出更好的方案解决当前问题。

三、合作学习前的独立思考

教师在合作交流前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教师的质疑去独立思考、释疑,形成较深层次的认识,或让学生独立的去看、去想、去做,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观点,只有这样,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的将自己的思维、观点、见解、方法、感受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比较、辩别、取舍,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不能出现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的思考时间就宣布:“下面开始小组讨论交流。” 三、五分钟就草草收场,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大效果,对所学的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的现象。

四、合作学习中的交流、倾听与操作

合作学习中的交流、倾听与操作,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效果。一在交流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充满自信,防止学生出现七嘴八舌、大声喧哗、语无论次的现象。二学生交流要按顺序逐一发表个人的见解和感受,防止出现七嘴八舌,结果谁也不知道谁在说什么,似乎声音越大,才越热闹,越有讨论的氛围,效果才越好,讨论结束了谁也没有听明白。三是某一学生在发表个人见解和感受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要认真的倾听,同时考虑别人的观点和见解,感受正确与否,给别人的见解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和评判,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扬长避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有合作学习的理念特征,又有其可以模仿的实践特性,是合作学习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或结晶。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只是众多模式的一种,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选择与运用,既要讲科学与规范,又要重艺术与创新 ,因此每一位教师不应简单地套用某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调整,并与其它模式结合运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长春蒙邦药业有限公司,商品名丽邦)为高效选择性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使用和不使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66例,比较其疗效,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6例均为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4例,男58例,女26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62.68岁,对照组82例与治疗组病例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患者为首次发病或曾发病无后遗症,起病72 h内均经过脑CT扫描(或MRl)排除颅内出血,瘫痪肢肌力≥Ⅳ级,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诊断,分轻、中、重型,轻0~15分,中16~30分,重31~45分;其中治疗组轻型36例,重型18例;对照组轻型32例,中型36例,重型1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三七总皂苷(血栓通)注射液加能量合剂作为基础治疗,即三七总皂苷3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再加上能量合剂、1次/d连用10 d。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100 ml(80 mg) 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 d;对照组不使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

1.3 疗效评定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合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将疗效分为六类,即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内;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死亡。实验室指标: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天采血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Pc),出血时间(BT),测定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KPTT)测定,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分析均作χ2检验

2 结果

注: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不良反应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是安全的。治疗组84例除1例死亡和1例出现恶心、呕吐外,无一例患者出现过敏、上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等不良反应,无一例在用药期间出现肝肾功能损害,1例有皮下出血倾向,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 见表3。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风的类型,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3]。奥扎格雷钠氯主要是有效地抑制血栓素合成酶,减少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前列环素(PGI2)的产生,使血栓形成过程受到有效的抑制,TXA2起收缩血管、强烈促进血小板凝聚、促进血栓的作用,PGI2则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两者互相制约形成平衡。澳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还有扩张脑微小血管、增加血流作用,有利于栓塞的血管再灌注,加速缺血病变的恢复,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缺血性血管疾病。本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病情轻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有出血倾向,本研究发现1例皮肤出血,停药后症状慢慢消失,所以临床使用时应仔细观察,严格控制疗程和剂量,尽量避免与其他抗血小板聚集剂,血栓溶解剂及其他抗凝药合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方便,疗效显著,但仍需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发显示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381.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

3 陈清堂.临床神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8.

4 罗德成,赵登峰,安平顺,等.丹奥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1998,2(6):56.

第9篇

你们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隆重举行“**希望学校”揭碑仪式,这是我们尊重劳模、宣传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进一步弘杨劳模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我们奋力推进城乡一体、和谐人居的有效载体。我受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同志,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同志、四川省劳动模范**同志的委托,向学校的全体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慰问,向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以及大力宣传劳模精神的新闻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

同志们,自建国以来,我市先后涌现出来的1000多名劳动模范,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着时展的步伐,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两次荣获四川省慈善之星的四川省劳动模范**同志,就是他们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多年来,他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用节省的钱帮助贫困学生,先后出资100多万元资助近300名学生。今天,他因病住院不能来看望同学们,但他时刻牵挂着你们。前几天,他还问:“学校的电通了没有?孩子们冷不冷?”我们今天来这里,看到了学校窗明几净,孩子们生动活泼,我们将把这里的一切摄下来,带给他看,让他放心养病。我们也一起祝愿他早日康复。

同志们,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希望学校”揭碑仪,就是要把劳动模范无私奉献崇高精神和优良品质,播种在这片沃土这中,扎根在同学们的心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用劳模精神鼓舞同学们好好学习,不断进取。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地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在党的阳光雨露的哺育下,在全社会的关爱这中,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市总工会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和同志们表示新春的祝福,祝你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