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5 15:58:17
导语:在长城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活动目的: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
2、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活动准备:
1、提供若干组成对的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的图片如:“用树枝打闹”、“投掷小石头”、“挥动小刀”等。
2、提供若干个安全品或危险物的实物与卡片,如:空药瓶、易碎物(卡片)、尖锐物(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分组感知讨论,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1)出示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图片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你觉得他们这样玩好吗?也许会发生什么事?(会摔跤、会打痛、会从玩具架上掉下来等等)那你觉得应该怎么玩,小朋友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2)帮助幼儿整理生活经验,了解避免危险的方法: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不玩危险物(如鞭炮、玻璃);正确使用玩具、工具(如剪刀);不追逐打闹等。
2、寻找教室里不安全的因素
(1)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小朋友在外面活动时的不安全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午睡室、卫生间都有许多不安全的地方,如教室里的黑板、桌椅等,装水的茶桶等等,如果……(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南阳理工学院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专项研究项目(编号:HXKC2016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23-02
案例教学法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的对话法,是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案例预设的问题为主题进行理解、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法学、医学、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酵工厂设计”是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典型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任务是在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工程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工厂工艺设计的能力,结合后续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工程师的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安排是以设计新建发酵工厂为主线,主要讲授基本建设程序、厂址选择、工厂总平面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等7个方面内容,其中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是重难点知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①学生已具备了生物工程专业尤其是发酵工程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习惯于设计已大量生产的、工艺成熟的大宗发酵产品的生产工厂,较少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②“发酵工厂设计”的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枯燥和刻板,主要介绍设计规范、标准、基本方法和步骤等,但学生难以掌握,实践能力更是不足,表现出“眼高手低”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发酵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一、课前精选案例
我国是发酵强国,传统发酵工业生产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和多元醇等多种产品。因此,“发酵工厂设计”课程的案例资源十分丰富,教师筛选的案例需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目标性。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教学案例,学生在对案例中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②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筛选的案例是源于实际生产,通过案例引导学生重视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③启发性。教师筛选的案例源于实际生产,又要高于实际情况。通过对实际生产的案例进行预设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所在院校地处河南省南阳市,建有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是国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年产8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国际上最大的日产50万m3生物天然气工程,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因此,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筛选的案例都源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产,题目有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物料衡算、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蒸煮糖化车间设计、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的发酵车间设计、年产10万m3生物天然气工程的工艺设计等。在这些案例的基础上,预设的问题有小麦秸秆为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工艺设计等等,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课堂实施案例教学
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导入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
1. 导入案例
教师首先介绍本次课程与已学知识的关联,教学目标和要求,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安排。然后导入案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案例产生兴趣。另外,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许多问题被预设在案例中,建立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介绍工艺流程图的教学内容中,导入的案例是10万吨燃料乙醇的蒸煮糖化车间设计,首先介绍蒸煮糖化车间的工艺流程,然后要求学生学习物料平衡图、物料流程图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三种不同图样,预设的问题是这些图样的异同点。
2. 呈现案例
根据案例形式和教学目标,呈现案例的方法多样。①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案例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解、分析和思考。②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用文字、视频、动画等信息载体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控制来表达信息,集成性高、表现力强和信息量大。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案例,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③自主学习法。案例可以在课前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课前对案例进行预先学习和思考分析。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不同学习方法、过程和形式,积极主动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案例呈现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酵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案例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呈现,教学效果较好。
3. 讨论案例
案例在已建立的问题情境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一般包括开始讨论、对问题的探讨、设计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实施策略4个部分,其中寻求解决问题方案和实施策略是讨论重点。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许多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见会被提出、讨论甚至互相否定和争论,教师需要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准备,保证讨论顺利进行,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大考验,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一个新的讨论往往始于一个沉默甚至沉闷的气氛,在讨论的开始,学生往往不会轻易发言,需要理清思路和组织语言,所以沉默是学生的一种正常反应。②教师主动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讨论氛围,要做到不偏不倚,热情倾听和积极维护不同的意见,不要轻易讲解或打断学生发言,让学生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③教师需要正确把握讨论方向、时间和步骤,讨论时需要围绕着案例的问题进行,不要陷入无休止且毫无意义的辩论中。
4. 总结案例
总结案例是对学生的讨论方式、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提升,通常由教师完成,包括三个主要部分:①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及讨论的优秀表现,激励同学在讨论中踊跃发言,准确表述自己的独特见解。②合理评述学生在分析案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思维逻辑能力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缺点,从案例教学中得到启发,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③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和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策略,对方案和策略进行再次调整和完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评价案例教学效果
“发酵工厂设计”课程内容相对简单,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差,表现在教学内容刻板、枯燥,课堂氛围不活跃,在后续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该课程的知识时,学生表现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案例教学法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法,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内容源于实际生产,又高于实际情况,更加生动和形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雅如.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人教版选修3生物科技专题[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 臧东娥.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8):156-157.
[3] 伍亚舟,易东,张彦琦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7):635-638.
[4] 王晓溪,宋美娟,杨峰等.案例教学法在材料成形工艺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9):110-112.
[5] 吴思方.生物工程工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 罗虎,周勇,俞建良等.我国传统工业生物发酵产业面临的挑战[J].生物产业技术,2016,(2):12-17.
保障交通安全,茁壮成长的一课
在09年3月27日,公安交警部门的阿姨给我们宣讲了学生道路交通安全须知,使我们明白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给我们上了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一课。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华民族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公安部的阿姨较系统的给我们介绍了有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介绍了行路、骑车的有关规定和常识。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交通流量迅猛增长,道路的扩宽和改善,给人们出行提供了畅通的的条件。有了便利的交通,相伴随的重要问题就是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世界上每一分钟都有人死于交通事故,这是文明世界的一大公害。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辆机动车,100多年来,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达3000多万人。现在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大约60万人,我国一年发生的交通事故达10万余人,每天死于车祸得人数相当于一天掉下一架大型波音飞机,令人触目惊心。道路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而且给活着的人留下思念亲人的长久痛苦和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在我们黑龙江省,每年都有一些青少年被车祸夺去了鲜活的生命,或成为终身残疾。一幕幕悲剧,一件件血的事实在警示着我们:必须重视交通安全,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通过这次讲座,进一步加深对道路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我们交通安全法治理念,养成知法、懂法、良好习惯,并掌握一些自护自救的知识,同时加强防范交通事故的能力。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交通安全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党和祖国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给我们制定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守则》,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安全守则,确保社会正常的交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做到:1、遵守交通规则,自觉听从交通警察指挥。2、外出时需紧靠路右侧行走,横过马路需走人行横道,不准横穿、猛跑。3、不准在马路上打球、嬉戏、互相追逐、打闹。4、未满十二岁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不准两人并排或扶身并行,不准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带人、双手离把及曲线骑行。5、爱护交通设施,不得有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6、搭乘摩托车,要带好安全头盔,不准侧坐或倒坐。7、未满十二岁儿童,不准乘坐摩托车。保障交通安全,茁壮成长,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在高职院校《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阐述了《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并分析了当前该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与实施该教学方法的条件和要求。
关键词:
高职;国际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
1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则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案例教学法将课堂视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通过互动、协商、合作来开展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积极进行探究和思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2)有效理解理论知识。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的基本素材来源于营销的实践活动,而且案例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的筛选和分析本身就是国际营销理论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对成功经验的总结或对失败教训的吸取。学生们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总是渴望结合实际。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的、浅显的案例中总结出本质的、普遍的、内在的规律,加深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3)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例讨论、练习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技能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运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案例教学法的定位缺乏准确性。《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他们更多地是把案例教学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噱头”和活跃课堂气氛的“调料”,没有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案例教学在国际营销教学中的关键地位和价值,更缺乏围绕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际举措。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来讲,案例教学法是增强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关键手段,它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对此,无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度安排、规则制定等方面,还是国际市场营销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缺乏足够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2)案例的选择与设计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既可以由教师亲自完成,也可以在教师的选题范围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实际中,常常出现案例选择与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有:案例选择脱离理论体系,不具有典型性;所选案例过于陈旧,现实意义不强;案例篇幅太长,重点不突出;案例设计缺乏针对性,问题不明确。由此,导致案例分析结束后,学生仍然对理论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
(3)案例教学的过程缺乏互动性。从小学教育开始便逐渐习惯“填鸭式”被动学习方法的当代大学生,在案例教学的参与意愿和水平方面存在极大不足。由于教师对理论知识与案例情景缺乏足够的贯通、未能全面掌握案例教学法技巧,学生能动性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在实际的案例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师对案例教学把握不当、学生参与水平有限,教师的总结性点评不足、甚至缺失的问题,降低了案例教学过程的互动方性院校来说,信息来源不畅更为突出,仅局限于网络、报刊等传统媒介,案例库建设严重滞后。另一方面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案例背景、内容、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积极参与的成果也能通过多媒体手段得以具体表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中,多媒体应用还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3案例教学法顺利实施的条件
(1)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任课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功底要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主体。
(3)学校信息渠道要畅通,能及时与外界沟通,获取相应教学信息。专业图书资料必须充实丰富且方便师生查阅。
(4)案例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最好是生动鲜活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案例。
(5)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应该打破常规,更多地体现高职的特色———能力的培养,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
4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要求
(1)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搞好教学的首要环节。对于教师来说,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选择案例。教师对于案例的储备要充足,并且对案例非常熟悉。教师对案例材料越熟悉,分析越透彻,也就越能在课堂教学中驾轻就熟。通过教学可以发现比较重要的营销理论和策略都与传统典型的案例相关联,教师要做的就是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这种关联性来帮助学生分析、讨论并掌握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还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比如选择一些学生可能听说过的案例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学生会很好奇案例中成与败的原因,相关公司运用了什么样的营销策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等。
(2)组织课堂教学和过程控制是案例教学的保证。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每一具体事件或活动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案例教学中过程控制非常重要。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应当考虑施教对象的特定条件。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高职学生,照搬一些大型案例未必有效。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运用案例法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控制采用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围绕特定的案例来进行某些章节讲授,学生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对教学内容会有较实际和深刻的熟悉,易于把握市场营销理论、原理、方法、策略,对如何分析同类问题触类旁通;将选编好的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做好参与讨论的预备,可采取先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全班发言的结合方式;将营销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针对案例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和判定,最后写出书面分析报告。教师通过分析报告了解并评判学生把握市场营销学知识的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搞好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成功实践案例教学的关键。实施案例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应避免成为讨论的中心。教师的评论应该是简短的,不进行判定,通常是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讨论继续。因此,教师的角色应当是介绍案例的背景资料,进行必要的引导,有时要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小结。
首先,市场营销课程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本门课程更需要对课程内容实用性、经验性和批判性的理解和应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这种教学方式即能将各种经验性的、实用性的事例赋予原理性的解读,又可以为原理性知识找到现实中的实践出口,从而提高了理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再有,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多元化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变换莫测的市场环境,企业要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才能不断的发展与创新,这些营销案例都为市场营销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料,让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各类市场环境中得以解读,这为学生的原理学习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视角。第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案例教学是传统授课方式的必要补充,将课堂上的由教师主导讲授的单一传播方式,转化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参与式授课方式。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感,正如梅塞思(K.Mesreth)博士提出的关于案例教学“需要形成一个学习者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分担着学习的责任。”
2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与方法
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中包含很多专业术语,其中很多的基础原理和理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或社会环境中也会有不同的诠释,这就对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引入到理论的讲授中,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更容易被理解,正如梅塞思(K.Mesreth)博士所说“案例教学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教学形式,它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有机的结合了理论与实践。
2.1问答式案例教学法:
问答式案例教学法操作相对简单。首先,案例的选择要与本节课所涉及的原理结合紧密,能为学生理解原理提供替代性的经验;再有,案例的选择要短小精炼,不能喧宾夺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对基础原理和知识的讲授,案例是辅助手段,所以,在问答式的案例教学中的对案例的讲授时间长度加以控制,也就是案例要精短;另一方面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课堂学生学习的兴趣。
2.2课堂讨论式案例教学法:
课堂讨论式案例教学法相对于问答式案例教学方法要更为复杂,主要应用于课程讲授一段时间后,以对前期学习的知识进行汇总为目标,由教师提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操作课堂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法时,案例要选择综合性较强、辩论性较强的案例,尤其是要能够对前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性的案例,使得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整合,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3分组案例教学法:
分组案例教学法是对市场营销整体课程内容的总结性案例,在课程主体内容讲授完成后,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组,每一组都分配一个典型的市场营销案例,然后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团队自主研究案例,并根据所学的内容,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多视角的分析,并准备进行小组报告。
3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3.1课程所需高质量案例的编制问题及对策:
丰富的案例储备是案例教学法得以顺利施行的有效保障。对于高质量的案例的储备,最为有效的方式是由课程小组进行案例库的编制,并且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再有,对案例库进行相应的分类,具体的分类方法按照案例教学法的分类进,而课堂讨论型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可以引起学生之间的辩论,分组案例教学法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既包含过往的经典案例,也要包括具有时代性的、贴近现代市场环境的案例,这都对课程小组的案例库建立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2课程中讲授的内容与案例有机的结合问题:
1、识记世界市场的定义和主要类型
2、了解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
3、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也与世界市场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树立整体观念。
教学重点:世界市场的新特点
教学方法:自学解疑,老师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日美两国有关人士预言:21世纪经济将来没有国界。他们认为当今世界企业经营将寻求超越国界的最佳生产方式和资金的最佳运行方式。资金、技术和产品很容易越过国界在国家之间流动,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只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有目共睹的例证就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二次大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这就是世界市场呈现的一个新特点之一。那么什么是世界市场呢?它是怎样形成的?呈现出一些什么新的特点?请大家自读教材第一框。
教师用投影展示导学提纲:
1、什么是世界市场?它有哪些类型?
2、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世界市场有哪些新特点?
(讲授新课)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板书)
1、世界市场的定义、类型(板书)
由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即可:
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
世界市场分为商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服务市场等类型。
2、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板书)
这个问题由学生自学后回答,老师归纳为三句话:
(1)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2)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后形成的。(直接原因)
(3)产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
3、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板书)
由学生归纳为五个方面,教师逐一分析:
(1)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板书)
教师举例:美国波音747型飞机约有450万个不同零部件,全部自己生产是不合算的,因此波音公司把占飞机重量70%、造价50%的零部件承包给了美国和其他六个国家的16000多公司生产。这个例子说明国际间在资金、技术、劳务等方面的经济合作方式的加强,出现了许多国际贸易的新形式(如补偿贸易、租赁贸易、加工贸易等)。
(2)商品结构复杂化(板书)
投影材料,指导学生思考回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市场疲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动荡性加大,竞争更趋激烈。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渐加大,正成为最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贸易规模最大和最有发展后劲的商品。
问: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的是什么?什么叫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并划书。
(3)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板书)
所谓区域集团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形成贸易集团。目的是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对外部世界的竞争。目前,世界有三个较大的区域性集团:
第一,欧洲区
第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第三,东亚经济圈
(4)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指导学生讨论分析热点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大拼争——全球500强跨国公司中,有400余家已在中国落户,这些跨国公司中的多数都已在中国盈利甚至是利润丰厚;这些庞然大物不仅与中国的企业展开竞争,而且它们之间也在不同的行业中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寡头竞争”是当今国际经济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随着WTO的日益逼近,跨国公司在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中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分析点拨: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它使我国得到了税收,部分劳动者得到了就业,消费者得到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学会了如何强化管理和采用新技术。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企业失去了部分市场,利润和发展机会,导致部分劳动者失业。
(5)市场竞争激烈化(板书)
跨国公司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投资的重点转向第三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各国为了争夺世界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例如:日本由“产在日本,卖在欧洲”转向“产在欧美,卖在欧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A、产业革命、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
D、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2、2000年12月25日出版的《瞭望》周刊载文指出,经济全球化有许多突出表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跨国公司的运行超越了国界。这表明跨国公司()
A、是在本国拥有一个基地,并在每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大企业
B、在世界贸易中和各国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D、是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的大企业
二、辩析:
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已有400家进驻中国。有人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一、1、D2、D
二、
(1)二战后,世界各国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资金、技术、人员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加自由,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就是在这种趋势下进入中国的。
关键词:梯度;产业转移;企业迁移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无论是国际产业转移还是区域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移的主体始终只能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或者其他机构,离开企业空讲产业转移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产业转移的微观实践主体。产业转移与企业迁移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产业转移推动企业迁移。产业转移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由之路,转出地为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必然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动企业迁移,而转入地为了经济的发展也会对产业转移推动的企业迁移敞开大门。其次,企业迁移带动产业转移。企业迁移就是指企业将其部分或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从一个地区移到另一个地区,其实就是企业的区位再选择过程。先迁移的企业会对后迁移企业产生示范作用,尤其是龙头企业的迁移,会带动相关配套企业的整体迁移,大量的企业迁移就会促进两个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影响企业迁移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和阻力因素,长三角企业向安徽迁移也不例外。
一、长三角企业向安徽迁移的推力因素
(一)产业结构升级
根据苏浙沪2009年统计年鉴计算得出:2008年苏浙沪的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6.9︰55︰38.1;5.1︰53.9︰41;0.8︰45.5︰53.7。可以看出苏浙沪三个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都较小,尤其是上海仅为0.8%,而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其中上海第三产业比重高达53.7%,可见苏浙沪基本进入后工业化时期,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转出技术水平差、附加值低、资源能耗高的劳动密集型与能源密集型产业,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腾笼换鸟”。
(二)生产成本上升
伴随着企业和生产要素持续的向长三角地区集聚,这些地区传统行业的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土地、劳动力和环境等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先后出现了“民工荒”、“地荒”、“电荒”、“水荒”和“油荒”等。
1、土地成本
根据中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网的监测,2010年第二季度南京、杭州、上海、合肥和全国的综合地价水平分别为:6194元/平方米、20802元/平方米、11086元/平方米、2338元/平方米和2756元/平方米。可见,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综合地价水平高出安徽城市很多倍,合肥甚至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出418元/平方米,加上房价的不断攀升使得一些企业在寸土寸金的长三角地区难以立足,一定程度上也促使长三角地区企业向安徽迁移。
2、劳动力成本
根据苏浙沪皖与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苏浙沪皖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1667、34146、56565、26363,全国平均为29229元。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的职工年平均工资明显高出安徽很多,尤其是上海高出30202元,安徽的职工年平均工资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2866元,由此可以得出长三角地区企业向安徽迁移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工资成本。
3、环境成本
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带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给自然与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目前长三角大部分地区的环境容量相对较小,节能减排压力相对较大,居民对城市环境、市容市貌的要求逐渐提高。政府顺应经济形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求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加大排污治理力度,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成本。
(三)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占有率,进行企业的扩张。企业扩张通常可以从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从部门领域来看,企业发展初期一般都将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种产品上,然后通过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最终将经营活动扩张到多个部门,形成多样化。二是从地理范围来看,企业一般在建立初期集中在某一个地区,然后向其他地区扩张,最后走入国门成为跨国大公司。在第二种扩张途径中,就必然会引起企业迁移,形成扩张性产业转移。长三角地区企业在其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建立生产和研发基地,进行企业迁移,很多都是为了占领当地的市场(原材料市场和消费市场),提高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以便企业发展壮大。
二、东部企业向安徽迁移的拉力因素
(一)地理位置
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华东、长江三角洲的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横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与长三角山水相连,地域相近,文化相通,以上海为中心的500公里经济辐射圈能够覆盖安徽大部,而南京与杭州的辐射作用更加显着。
(二)交通便利
1、水路交通
安徽坐拥长江、淮河两条“黄金水道”,加之河汊密布,湖泊众多,水运优势可谓得天独厚。2008年,安徽全省航道总里程达到6507公里,通航里程5596公里。长江、淮河、沙颍河、合裕线、芜申运河被国务院列入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122公里,占全省通航里程的五分之一。2008年底,安徽完成水运建设投资23.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港口吞吐量达到2.7亿吨,列全国内河水运第三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2、陆路交通
2008年底,安徽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4882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6.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境内南北纵向的国道分别有:104、205、206和105国道,东西横向的国道分别有:310、311、312、318国道,加上省道以及县乡以下公路,形成了以国道为主的四横四纵的公路交通网,路网结构不断提升,通行能力显着增强,并且与长三角地区的公路对接建设逐步加强。
2008年低,安徽全省铁路总里程达到2871公里,复线里程比重达50.6%,位于华东地区前列。境内拥有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宁西线、津浦线等铁路干线,安徽是中国最早开通高速铁路的省份之一,基本实现了合肥一小时到南京、两小时到武汉、三小时到上海、四小时到北京的“1234”计划。
3、航空运输
2008年底,安徽全省民航总里程达到97638公里,其中国际航线25555公里。目前省内有合肥骆岗机场和黄山机场,合肥新桥机场迁建工程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前期各项迁建筹备工作已经逐步展开。两大机场目前都开通了国内各大航线,并积极拓展国际航线。 转贴于
(三)资源丰富
1、自然资源丰富。2008年底,安徽全省耕地面积为414498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615公顷,水资源总量699.2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139.8万立方米,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2009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18种(含普通建筑用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9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2种。开发规模较大的矿产有煤、铁、铜、水泥、石灰岩、硫铁矿,已形成能源、建筑、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础产业,是国家级的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的能源供应基地。
2、劳动力资源丰富。安徽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接近1000万,拥有大量的熟练产业工人,劳动力平均成本只相当于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可以有效吸引并承接来自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2008年底,安徽拥有普通高等院校93所,在校研究生34982人,全省科技机构1533个,完成重大科学技术成果668项,安徽不但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本优势也不容忽视,在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中占得先机。
(四)政策因素
安徽省一直以来都积极推行东向发展战略,1988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远学粤闽,近学苏浙”,参照长三角的政策发展沿江地区,1990年,又适时提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主动张开双臂,接受长三角的经济辐射。2008年,******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安徽的东向发展战略面临着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契机。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安徽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安徽省将以皖江城市带为平台,根据实际情况对长三角地区迁移来的企业给予税收和财政上的一定优惠,这无疑对长三角企业的加速迁移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三、东部企业向安徽迁移的阻力因素
(一)员工因素
企业在迁移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劳资关系,员工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员工为企业卖命,整个企业就会变成一个无人车间,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很多老员工都不希望企业进行迁移,因为企业一旦迁移他们就必须离开自己现在熟悉的环境、城市和家庭,同时还要对另外一个环境进行适应,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处理不当还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长三角企业向安徽迁移,如果员工因素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给企业和员工自身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最终可能导致迁移的失败。
(二)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SunkCost)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企业在迁移中的沉没成本通常有机器、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同时还有企业与企业、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企业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很多的固定资产是无法移动的,只能进行套现,但往往贬值很多,即使运输到迁入地,企业也要付出巨大的物流成本,而上述企业的无形资产将彻底埋葬。
(三)政府因素
大量的企业迁移肯定会给迁出地的就业、税收和财政收入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新产业没有及时补充进入,可能导致当地的“产业空心化”,给迁出地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后果。基于这点当地政府为了就业的稳定,财政收入和GDP的增长,会适时出台一些不利于向安徽转移的政策,引导企业向区域内的其他地区迁移。以江苏为例,江苏一直存在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苏南的现象,而江苏省政府一直致力于加速苏北崛起,2008年,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苏北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类似政策的出台必然会促使江苏的企业由苏南向苏北迁移,而不是向安徽迁移。
:
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荣兆梓,胡艳.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4、李慧,刘志迎,周彬.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差异及产业梯度系数比较分析[J].江淮论坛,2009(6).
5、林斐.泛长三角承接长三角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9(12).
论文摘要:简要阐述了案例教学的由来和三个基本特点;重点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实际教学组织过程;最后根据多年的教学心得总结了案例教学取得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与特点
1.案例教学法的由来。案例是把实际经验引入课堂的一种有效工具,英文叫做“case”,案例教学法叫“case study”。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案例教学法就有了最早的雏形,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哲学家苏格拉底所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案例在法律和医学领域中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
19世纪80年代,北美涌现了第一批商学院,哈佛即在其列。第一任哈佛商学院院长盖伊认为,法学院中法律案件的分析式教学方式效果出色而明显,于是策划了商学院最早的案例教学法。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由案例法培养出来的律师华莱士·b.汤哈姆任哈佛商学院第二任院长,他看到了在工商管理领域中使用案例的重要性并极力推动全院投身于案例教学法。在他的敦促下,科波·蓝德博士于1921看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此后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中开始广泛流行起来。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一是基于事实。在工商管理领域,一个案例是关于管理问题和管理决策的描述。二是与决策相关。它通常是从所涉及的决策人的角度来描写的。案例作者必须提供与问题存在时或需要作出决策时的情景有关的各种事实。二是基于决策者的角度。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育工具,使学生有机会处于决策者的地位来解决问题。通过个人分析和他人讨论,学生不断地针对案例中的情景定义问题、找出各种可选择方案、提出目标和决策标准、作出决策和制订实施计划。他们得到机会在一种实验环境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分析和计划能力。三是基于事实,作出决策。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对一个工商管理人员曾经面对过的实务问题的记录,还包括该管理者作出决策必须依据的那些事实、观点和偏见。把这些真实的和特别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让他们考虑进行分析、自由讨论并最终对应该采取的行动作出决策。
3.特色与关键。首先,案例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学生充满激情,主动参与,讨论本身无标准答案。简单来说是一种具有魅力和诱惑力的教学方法。其次,高度注重过程。对于案例分析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出一个结论的过程而不是答案本身;要以提高技能为出发点,同学们的技能应得到提高,这里的技能包括:作出各项决策;以变化的、适应性的分析支持某些决策;学习用口头和笔头来表达观点,同学们要做到既要找到问题所在又要给出解决方案,加强责任感,投入大量课外时间。
二、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我运用案例教学,辅以学生积极尝试相结合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设置如下实施过程:
1.教师提出预习任务,学生课前预习。课本中规定学习内容和目标,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学生自学课本,让他们寻找解决尝试题的办法,可以起到开发智慧潜能的作用。
2.引入案例(准备题)。以一个具体案例为准备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他们巩固理论知识,并掌握相关知识在贸易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为解次尝试题作好准备。如在讲解定价方法和价格策略时,以“已知企业的固定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商品的销售成本也是既定的,企业应该如何定价才能实现日标利润”为准备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计算,以巩固知识并建立信心。
3.出示案例。下面以笔者多年教学组织的案例来源为例。其一,关于营销环境篇。组织俩“都是ppa惹的祸”、“铱星为何陨落”、“灿坤集团”、“长城”油构筑国货长城等经典案例。其二,关于企业战略篇。组织了“江苏江奎集团市场战略选择”、“巨人集团的沉浮”、“由多元化到专业化的万科集团”、“所向披靡的英特尔”等题材。其三,市场细分篇。组织了“可口可乐细分新市场”、“喜力”啤酒的市场策略、“摩托罗拉”的品牌细分、“追求差异的斯沃琪”等题材。其四,市场调研篇。组织了“康师傅”——成功看得见、“丰田车”——车到美国也有路、“雅虎”的网上调研等素材。
4.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结果,为解决下一尝试问题做好准备。
5.教师讲评、总结。学生经过第一次案例分析尝试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教师的讲解保证了成功的概率。教师可在讲评过程中适当对同学进行鼓励,使尝试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喜悦,尝试成功的同学也能受到启迪。
6.教师第二次出示案例型尝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三、案例教学取得成效的体会
笔者在师范院校从事《市场营销学》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是案例教学法要以基本的营销学理论为基础,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案例教学法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争取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其中;四是教学内容需要难易适度,发挥教材的吸引力;五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发挥班级学生骨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耿凯燕.根抓学生学习特征探讨教学方法改革[j].教学艺术,2004,(11):23-24.
论文内容提要: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足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针时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人才的应用性这一角度出发,除了向学生传授薪酬管理的知识外,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从案例教学法在《薪酬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着手,详细描述了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实施条件及具体的实施措施。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对实证的描述引入情境,引起分析、演绎、推断、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本身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的陈述、分析和对事实综合比较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实行案例教学法,体现教师和学生二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平等的地位,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独由教师唱主角的现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课程特点及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条件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现代薪酬概念,了解薪酬与战略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薪酬管理原理、奖金管理原理、福利管理原理和薪酬制度设计原理,要提高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在薪酬管理领域实践操作的能力。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案例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人才的应用性。在薪酬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宣讲解释某一工资理论或规范时,采取结合较为典型的事例加以剖析,从而加深对该理论的认识及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向学生阐明了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而且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没有唯一答案的教学方法。但恰是这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案例教学法,迫使学生去独立思考,而不是强记内容,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力资源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采取案例教学法,不管是以教师讲解案例为主,还是以学生讨论案例、独立分析思考案例或是观看媒体案例为主,都应该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因为案例数学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还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薪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1、案例的选用
案例的选择,即要有理论的现实的意义,又要富于启发性、生动性,即要以反映当前成功经验和改革成果为主,又要适当反映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要有针对性地反映所要讲授或是复习的课程内容。所以在选编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薪酬管理实践中的最新案例,最好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企业成功或是失败的实例,好的案例应该具有真实性,且生动鲜活。或者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有生动的情节。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更符合现实生活。第二,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当然,可以是正面成功范例,也可以是反面失败的典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的目的。第三,复杂性。即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案例的复杂性并不在于案例有多长,而在于案例反映出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这样能够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使案例的分析研究更有实际意义。第四,答案的多样性。由于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价值观不同,对同一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好的案例能引发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去思考,去寻求各种各样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从而改变现实,使事情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答案不能唯一,要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形式的选择
案例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准备是基础。除了选择合适的案例外,还要选择恰当的形式,案例教学的形式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形式。
(1)讲解案例与讲授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在正式讲授理论知识前,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或实例(与理论知识相关的)进行分析,然后慢慢把话题引入到要讲授的课程内容中去。当然选择的现象或是实例一般都是学生熟悉的或是感兴趣的,可以产生共鸣的。也可以在讲解某一理论知识或法规后,举出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实例对理论进行补充,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授最低薪酬制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江苏省不同地区职工最低薪酬标准,重点介绍当地的情况,包括目前的标准,以往的发展历程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因为这和学生的联系比较紧密,也是他们比较关心的内容,所以都比较感兴趣,然后再弓}出最低薪酬的相关知识,包括它的定义、意义、适用范围及确定方法,讲解起来学生容易理解,因为在介绍当地的最低薪酬状况时,大部分概念都已有所涉及了。
(2)课堂讨论的形式。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讲完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之后,选择较为典型的案例(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几个案例的集合)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其目的在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使学生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所学习的薪酬理论和方法来处理薪酬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比如在讲授薪酬体系设计这章内容时,先用四个课时的时间对薪酬体系的内容,设计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着用两个课时的时间为同学介绍了目前企业采用的薪酬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的一个课时给出某个公司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个公司的薪酬制度进行改进设计,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小组讨论在课堂上进行,一方面希望提高讨论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对学生讨论的方法及过程有大概的了解并进行及时的指导,最后利用两个课时的时间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为大家介绍他们的设计方案,虽然占用了课堂时间,但这样做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3)独立思考分析案例的形式。这种模式不可缺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课堂讨论形式中有学生“搭便车”的现象,促使他们独立分析思考。在每章内容结束后,为巩固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处理教材上或是补充的个案,个案的选择一方面要与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吻合,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常是一些知名企业所遇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工资管理方面的问题或是经验,让学生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对经验进行总结。对学生来说,不仅理论知识得到加深,将来在工作中遇到相似的问题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多媒体教学的形式。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优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薪酬制度方面的短片或讲座,结束后可适当要求学生谈谈观感体会,进行总结点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知识面得以扩充的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的形式可以不是单一的,可以将多种形式结合起来灵活应用。案例教学的形式还可以进行变通扩展,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教学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