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会计服务论文

时间:2022-10-27 09:53:33

导语:在会计服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会计服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协调策略

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费用的除审计服务以外的多种服务的总称。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其内容会随着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的不断开拓而逐渐丰富。因此,对于非审计服务的范围究竟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我们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财务报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曾经一直是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主要服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审计市场的发展,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服务品种已经不仅仅限于财务报表审计了。同时审计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会计师事物所纷纷采取低价竞争策略,使得传统的审计服务进入微利时代,于是会计事物所采取新的策略,发展非审计业务,为客户创造价值。非审计服务收入的增加,加深了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客户的财务依存度。至此,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是否有影响尚无定论,这个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就此再作小议。

一、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的相互促进

现代非审计服务的产生是审计服务的一个自然衍生和拓展。非审计服务的出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作用,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各种新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的应用,以及社会分工的高度专业化,使很多企业面临生产经营过程的日益复杂;所以实施有效审计程序和出具审计报告有赖于多方专家的合理分工和集体合作。非审计服务的开展,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吸引并留住各类专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时可以充分利用本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的工作,有利于降低对外部专家工作的倚赖性,同时能丰富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制定和运用质量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因此,由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受到广大的企业经营者们的欢迎。

(二)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种信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膨胀和传播。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地获取信息或将信息向外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由专业的人员对某些信息进行验证并提供合理的保证,对于信息的方和收集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它可以增加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它减少了信息搜寻者的信息成本。鉴证正是为了满足这类需求而出现的。

另外,从注册会计师所处的环境来看,提供非审计服务又是一件必然的事情:首先,审计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对审计服务的监管也趋于严厉,造成了审计服务利润率的下降,同时使审计风险上升,这促使注册会计师不断寻求扩展执业的领域,而非审计服务的利润高,风险较小,大力发展非审计服务成为很多会计公司的发展策略;其次,长期从事审计使得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相关的法规较为熟悉,并且由于接触了大量的客户,可以从不同企业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可以向企业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这也是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的一个优势。

而向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商业计划和管理运作,这实质上会加强审计的有效性,对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2002年安然事件、世通(WorldCom)事件以及随后安达信的倒闭,再以后,普华永道、德勤会计师务所也相继被曝光舞弊,审计从业人员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安然事件中负责安然公司审计工作的原“五大”之一——安达信,就是兼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咨询服务的收入甚至高于审计收入,并且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如首席财务官等都曾经是安达信的前雇员。社会公众普遍认为,这些因素导致安达信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了损害。

从理论上进行分析,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对审计独立性及审计质量的影响,一直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部分学者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看法是: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向同一个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会提高注册会计师对该审计客户的经济依赖性,注册会计师会回避发表对自己不利的审计意见(但是非审计服务也可能造成客户对注册会计师的依赖,从而减少了其对审计独立性的不利影响);另一部分学者及业内人士则认为,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下,由于合伙制的事物所组织形式和沉重的民事责任条款等,使得注册会计师承担着相当严格的法律责任,非审计服务的提供不但不会影响审计独立性,反而由于在非审计服务提供过程中得以深入了解审计客户的实际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由此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将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Antle等,1997;Pitt和Birenbaum,1997)。也有学者认为,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将有利于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声誉资本投资,进而提升审计质量。

以上考虑的是实质上的独立,莫茨和夏拉夫在其著名的《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曾经论及管理咨询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当注册会计师参与了管理咨询,有关的委托人就会对他们的独立性抱有重大的怀疑。”也就是说非审计服务对形式上的审计独立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总而言之,审计独立性归根到底是一种精神状态,外界难以评价,因此同时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解决独立性问题时,也不可能完全不考虑非审计服务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利益。因此完全禁止注册会计师从事非审计服务,并不是最理想的措施。制定有效的独立性监管措施,应当是对这一领域进行规范和引导的一个可取的作法。

三、现时代非审计服务走向

在经历21世纪初期的会计舞弊案件频繁后,监管机构认为有必要对会计公司(事务所)同时向客户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作出一定的限制。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禁止注册会计师向上市公司客户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和审计服务,在安然事件后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of2002),禁止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客户提供大部分类型的非审计服务。在我国,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漏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漏》中则是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按照财务审计费用和财务审计以外的其他费用进行披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应对监管机构对同时审计和非审计服务这一做法的监管,近年来很多会计公司纷纷将非审计业务拆分,安永于2000年5月以124亿美元的价格将管理咨询业务卖给了法国的凯捷集团,组建了IT咨询公司捷安永;毕马威也于2000年成立了独立的管理咨询公司,并于20001年上市;普华永道也将管理咨询业务卖给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经过了IBM公司的经营,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

四、我国非审计服务市场的发展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具有百余年的民间审计历史相比,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服务品种单一,审计服务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少量的非审计服务中大部分也都是传统的服务,比如验资、资产评估等。鉴于这种原因,我国并没有明确出台准则禁止注册会计师从事非审计服务。我国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学历结构层次低,审计业务具有明显的淡旺季现象,资源浪费,这些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审计市场风险较高、竞争激烈、人才短缺,非审计服务在这时正是展露光芒、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开展非审计服务能够开拓市场、增加收入、缓和竞争、规避风险、吸引人才,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真正驶入良性的发展轨道。相反,如果我们采取限制或者禁止的策略,其结果将会使我国的审计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加激烈,执业风险也会随之加大,而事务所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则会受到消弱,人才也将会大量流失。因此,限制或者禁止的策略对于本就弱小的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无异于“雪上加霜”,限制或者禁止非审计服务与其说是要提高审计独立性,倒不如说是要限制或者禁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是要扼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本就脆弱的生命。所以与全球“禁非”热潮相比,我们是“逆流而上”的策略,是要鼓励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发展非审计服务的策略。但这里需要强调得是,鼓励与引导并不是意味着任其自然发展。任其发展,中国的“安然”迟早会出现,中国的股市崩溃甚至经济崩溃也并非危言耸听之辞。

在鼓励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非审计服务的同时,适当的规范与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在提供非审计服务必须确保审计独立性,对于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审计客户,审计和咨询应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进行;鉴于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来源主要以审计业务为主,管理咨询还属于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因此事务所在发展管理咨询业务时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冒进,以防资源分配失衡,既没有发展好管理咨询业务,又失去了审计业务方面的竞争力;会计师事务所还应妥善处理好从事审计与从事管理咨询的员工及合伙人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免产生内部矛盾;另外应加强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由于注册会计师向审计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可能会增大审计风险,甚至导致审计失败,因此事务所应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选派可以胜任两项服务的审计师,且执行严格的三级复核的质量控制制度,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大的审计失误。事务所亦可采用适当的风险控制,如在风险导向型审计中加大对业务风险估计,或是相应地提取更多的风险基金或投保责任险。

参考文献

[1]张为国、邱呈芳.《后安然时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王光远、黄京菁.《审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

【摘要】基于云技术开发的在线会计服务实现多用户动态实时低成本共享资源,企业财务信息处理存储由建在云端的大型数据处理中心完成。本文通过调研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应用需求现状,分析典型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发现安全性、数据管理、个性化服务等是困扰在线会计服务前进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这些关键控制点,构建基于云环境适合浙江民营企业需求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以期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 SaaS 模式 在线会计服务 民营企业

一、引言

目前浙江省工商局统计在册企业数达110.8 万家,其中民营企业96.3 万家,占比86.9%,其中约85% 为中小微企业。资料显示浙江民营经济占GDP 比重达63.8%,中小型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显著特色及重要推动力。Amazon 的云服务(AWS)为全球190 多个国家地区的40 多万家商业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Google Apps 全球企业用户超400 万家,当今国际大企业运营网络化,借助互联网实现跨时空实时业务协同。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要与之同台竞技,必须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云计算环境下在线会计服务平台,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动态管理模式。

本文采用网站调查问卷、发送电邮、邮寄、企业座谈、专家访谈等方式发放问卷对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构建在线会计服务模式。

二、企业在线会计服务调查分析

(一)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基础信息分析

通过前期专家访谈、企业座谈、资料查阅等信息收集处理,本次调研对象基础信息主要区分不同调研对象是否使用在线会计服务及对此服务的了解情况。所有调研对象使用在线会计服务率为31.64%,其中大型、中小微民营企业占比分别为6.64%、22.66% ;使用者对云端记账、SaaS、PaaS、IaaS 等云计算模式均表示清楚了解,未使用者中仅有18.86% 对此清楚了解,65.14% 对此仅听说或一般了解,16% 对此不了解。由此可见,云计算环境在线会计服务的影响面还较小,55.47% 的受访者对此知之甚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采用在线会计服务的比例远高于大型企业,原因是大型企业自身财力物力人力充分,支持本地运行财务系统居多。

(二)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功能需求分析

调研显示,67% 的受访者认为基于云计算环境在线会计服务是有必要的,认同云平台按需使用、低成本、流程简洁,认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需要提供的功能主要包括:记账、应收应付、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80% 的受访者认同财务业务动态一体模式,绑定租用在线会计+ 进销存。民营中小企业还注重财务分析、咨询、预警等增值服务应用功能。

(三)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应用分析

调研显示,浙江民营企业已使用在线记账服务居多,部分实施在线记账+ 购销存(25%),认同在线会计云服务一次性投入低、多人异地协同,数据实时更新掌握等优势。但已使用在线会计云服务受访者(超70%)认为:数据安全防范、稳定性可靠性、稳私保护、服务质量、网络安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提及缺少政策监管(40%),个性化服务欠缺(38%)。未使用在线会计云服务的潜在用户主要对在线数据安全性,风险担忧(80%),及认为缺乏成功实施方案供参考(75%)。

三、企业在线会计云服务模式存在问题

(一)安全问题

针对目前市场上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功能调研,发现服务供应商提供用户登陆安全提示,但用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密码设置简单也没有强制修改措施,登陆安全存在隐患;目前在线会计支付服务数据自动存储云端,服务供应商采用加密技术对用户传输数据加密,用户只要能联上互联网,随时随地按需调用数据信息,但现实中互联网络的稳定性、持续性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用户数据存储在异地大型数据处理中心,服务供应商掌握用户最核心的商业数据,如何使商业数据不被恶意第三方窃取,供应商严禁除用户授权外的第三方实施对数据操作也是存在问题。

(二)数据管理问题

初次使用在线会计服务时,服务供应商提供标准模板导入财务数据,这对初次使用者存在难度。由于不同服务供应商为垄断资源,对用户数据转移接口的设置自成风格,没有统一标准,用户在日后选择其他服务供应商时转移数据埋下隐患。

(三)个性化服务问题

目前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模块功能相对简单,仅限于常见财务核算功能,但税务管理、薪酬管理、财务分析等功能尚未健全。对用户如自定义打印单据风格等部分个性化服务提供有偿增值服务,但仍有一定局限性,限制中小型企业财务业务决策有效性。

(四)动态财务预警问题

企业需实时掌握实际存货库存量,要求结合采购、销售订单能自动核算待采购各类存货数量,及时发出采购预警,实现存货可用量分析;企业要求服务供应商根据会计准则提供多种存货计价方法,自动核算各类存货发出成本,企业能即时计算毛利。但目前仍未做到。

(五)内部流程控制

在线会计服务使用户日常只要对发生业务填制凭证,无须审核,系统自动将凭证过账,账簿报表自动生成,流程简单的同时,也使传统会计内部稽查、多级牵制作用丧失,企业缩减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数量质量降低使企业的内部流程控制机制不健全。

(六)缺乏统一规范政策

起步阶段的在线会计服务,要得到社会认可必须要先获得使用者的信任。在线会计要得到社会公众信任,政府监管部门规范监管是必须的。而目前国内没有明确详细的关于在线会计服务、云计算应用规范作依据,监管部门有必要针对在线会计产品的监管政策、服务标准及权利义务界定等方面制定法规、政策。

四、企业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构建

(一)构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模式

通过企业调研,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功能实例分析,构建适应浙江中小微民营企业财务业务发展需求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见下图。

(二)搭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

云计算利用虚拟共享基础架构技术,集成各类工具,将会计系统布置到网络,动态多用户实时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数据计算存储由云端大型数据中心承担。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配备云端大型服务器;具有灵活的自扩展性、防拥堵能力的数据库;提供由两个不同运营商支持的网络传输线路,一条主线,一条备用,提高网络对服务支持;设置在线会计信息处理优先级别,确保在线会计用户对云端资源正常使用。

对典型在线会计服务平台跟踪发现,财务业务交叉点集成模块解决数据对接问题,节省单独运行成本,满足大多数用户需求。以友商为例,在线会计服务包括凭证管理、固定资产等辅助核算管理、期末处理、会计账簿管理、报表管理等,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包括资金管理、成本核算分析、财务分析,同时配套在线进销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服务。浙江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处于成长期,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有效提升企业管理决策有效性。

(三)建立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核心机制

(1)安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登陆安全设置。在线会计服务使企业关键数据存储在异地云端数据中心,因此用户登陆云端权限设置至关重要。目前在线会计服务平台登陆除简单的用户名、密码之外,对数据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客户,只有身份信息与证书符合一致才能访问资源,且按证书上规定权限执行操作,这与银行安全信息认证系统是一样的。

数据安全。目前服务供应商主要采用SSL 加密技术防止用户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采用数据库隔离、网络存储异地备份、URL 随机码、对云端SQL 数据库加密、客户端Cookies 加密技术确保会计信息存储安全。在现有数据安全防范机制下,提出开辟高速下载专用通道提高客户在线会计信息数据下载安全;数据库主机配置为双机系统,主机与存储连接采用双通道卡;编制严密备份时间表及偶发事故计划,遇突发事件能及时恢复备份文件,确保数据安全。

商业秘密安全。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掌握最核心会计数据信息。提出需综合考察服务供应商的规模、财力、技术水平、诚信等,确保企业商业秘密安全。另外浙江民营企业也可以选择保留部分关键数据控制权,如将关联客户信息存储本地主机。

(2)数据管理。根据会计法要求,会计档案存档一般3 ~ 25 年,有些甚至永久性保存,而当企业采用在线会计服务或变更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时,由于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接口不具有兼容性,企业就会面临会计档案数据有效转移问题。这就要求服务供应商遵循行业标准采用通用应用程序接口(API),使客户端具有一定开放性,便于用户将各类文档数据信息在不同服务端间迁移,使用不同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不同服务模块。另外,云端数据存储量随在线会计服务使用量增加而增加,服务供应商要根据企业用户意愿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存储管理,要利用数据冗余处理技术优化数据存储方式,及时清理无效、散乱数据,确保数据间的勾稽关系。

(3)个性化服务机制。浙江民营企业96.3 万家,企业规模、行业、地域差别决定各自不同的会计处理流程、商业运作模式,而目前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标准化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选择在线会计服务。为满足不同企业用户个性化需求,友商网提供主要税金明细、固定资产、安全防护工具、套打设计、账套异入、产品培训、专属顾问服务、初始化服务、自定义报表增值服务,每项服务标示50 ~ 800 元价格。但这些增值服务还是具有局限性,故此提出安装对口控件方法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需要服务供应商在服务研发阶段预留安装对口控件端口,再根据用户需求执行对口控件上的虚拟程序,启动在线会计服务相应功能模块,而这个行为仅对该用户端有效,不影响服务网站及其他用户。另外这个对口控件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运行。

(4)动态财务预警机制。浙江民营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举步维艰,若在线会计服务商向用户实时发出财务预警信号,使企业避免财务危机,定能使在线会计服务更受企业欢迎。“ 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模型研究”(2011)作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选取上市公司财务、经营质量指标,提出利用Kalman 滤波器模型和BP 神经网络模型编制动态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服务供应商可借鉴前期研究成果建立完善的动态财务预警机制。

(5)流程控制机制。用户登陆在线会计平台,实时操作各功能模块,数据计算传输存储到云端服务器,最后退出平台的全过程都由服务供应商全程掌控。服务供应商流程控制主要目的是保证并监测其提供的各项服务正常运作,进行合规性检查、风险管理,持续更新升级服务。调研发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得到企业认可,因此在线服务流程需满足大部分企业需要,但浙江民营企业规模、地域、经营范围又各不相同,建设服务供应商可以按不同行业类别、规模等预设服务流程,再根据不同企业要求做整体微调。

(四)制定在线会计服务标准

(1)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在线会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是对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核心机制作出评价标准,研究用户对在线会计服务的满意度、服务供应商对在线会计服务整体执行度、控制度、成效性评价,对企业贡献度评价。由此提出以用户满意度为核心,由监管部门作为独立第三方建立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性、成本效益性评价维度的在线会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见下表。

(2)在线会计服务权利义务界定。在线会计服务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应对云计算发展作出规范说明,制定云环境下在线会计服务接口标准及调试方法,规范供应商服务内容,检查其功能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检测服务稳定性,监督服务安全性,规范服务价格标准,提供参考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建立公众对在线会计服务信任。

(五)建立在线信息披露机制

供应商与用户通过协议建立双向合作关系,监管部门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企业付费给服务供应商获取对应服务,用户信息存储在云端数据库,服务供应商享有监管部门规定的对外披露企业会计信息权责。提议服务供应商只有对会计信息查询权,在未得到用户授权前提下不得对企业财务数据处理。供应商按国家标准统一对外披露企业会计信息,有效解决企业自愿信息披露不足问题。

基于云环境在线会计服务对浙江民营企业是一种全新模式,企业只需关注应用服务,底层技术层面软硬件设施购置维护全由服务供应商支持。通过云计算,互联网实时大数据商业分析,整合产业链资源,使民营企业业务信息及时传递到财务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实时全面准确反映业务情况,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率,支撑浙江民营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静. 云计算时代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3篇

关键词:会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一、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工作未得到重视

会计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财会方面的管理工作并没有融入到主体循环业务之中去,导致财会管理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管理人员没有做好从审批者往服务者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会计队伍的真题素质较低,导致了会计制度上存在漏洞。

2.隐瞒收入

由于部分单位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与“票款分离”制度,使得原本已经习惯于对资金进行随意支配的单位来说,不怎么适应,为了能够实现对资金的随意支配,便寻找各种理由将本应该上缴的预算收入转变为“往来款项”进行处理。

3.会计责任主体不明朗

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并没有将各个单位之中的会计主体资格加以改变,会计核算中心对各个单位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会计核算中心和各个单位的会计责任之间的界限不能做到明确。[1]

二、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形式

在会计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各个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具体说来,会计管理创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会计核算中心模式

会计核算中心模式,指的是在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与财务自主权,在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集中处理各个单位的会计监督与核算方面的业务,并且能够及时往各个部门提供会计方面的信息。这一模式是在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是财政部门所设立的会计核算中心,是属于行政部门或者是财政部门,在业务方面是属于财政部门或者是主管部门指导。在会计核算中心,分别再设立职能不同的科室,分别设置负责对其下属的各个单位的核算工作,但是各个单位则取消了相应的会计机构与银行账户,仅仅是保留了一名或者是多名报账员,按照本单位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获得平整并及时交到会计核算中心,然后再由会计核算中心的相关人员进行核算。

2.会计委派模式

国家凭借其管理职能,对单位中的会计人员进行统一委派的会计管理体制。在这一管理体制之下,各级的相关政府应该设立会计管理的相关机构,主要是负责单位会计人员的考核、委派、任免、调遣、日常管理与任免。具体来说,需要建立会计工作站与服务所。会计工作站主要是指对县级之上的事业单位之中的出纳、主管会计,由当地的会计委派工作的小组代表政府来对其实行委派,并且是采取的“岗位定编、择优录用、人员流动、持证上岗、工资统管、奖优罚劣”的办法。而会计服务所,指的是需要以乡镇为基本的单位,将会计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和被服务的相关单位。在人事管理与经济利益等方面,具备的独立核算和独立地位的单位,主要是从事审计业务、企业管理咨询、会计服务等。

3.财政集中支付模式

财政集中支付模式,指的是统一办理并且能够承担整个预算单位的资金收付结算。对已经纳入到了管理的相关单位,支付中心要按照“集中支付、责权不变、封闭运行、分户核算”的办法,来进行统一管理。

4.零户统管模式

零户统管模式,指的是对乡这一级别的行政单位,在确保单位财务自主权与资金使用权,基本不变的情况之下,来提升管理效益作为根本的目的,并做到取消各个单位中的会计,采取报账制,由乡财政机构对各个单位的会计进行统一管理。各个乡镇需要委派单位的会计,由地方的政府来对各个单位的主管会计、财会负责人来进行委派。会计管理的体制要做到“会计地位不变、会计机构不变、会计职能不变”等的基本原则,对会计人员的职务晋升、事业职称、工资调动、工资奖金、福利等实行管理,并且建立与完善岗位轮换制度与奖惩制度等。

三、促进会计管理模式创新的措施

1.完善会计管理机构制度

在各级财政部门或者是相应的主管部门,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要求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并按照相关法律的基本要求建立并健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机构管理制度、核算与监督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等。设立在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要按照改革的具体措施与要求,健全并完善规章制度,并且还需要严格加以执行,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监督与核算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2.协调好会计主体与会计人员之间关系

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所服务的对象,会计人员由于其使用的是不同形式的会计管理的模式,会出现会计主体是外部人员或者是内部人员。假如会计人员是属于主管部门或者是财政部门,需要处理好会计主体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避免会计人员被单位架空,无从深入并细致的了解单位开展的业务活动,也就不能有效对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实现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假如是内部从事管理的人员,也要处理好单位主管人员与会计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会计人员被单位主管领导控制,没有办法独立行使其监督与核算职能。

3.提高会计人员各方面待遇

单位会计人员一般是从在岗的会计人员、主管部门或者是财政部门调入的会计人员和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的人员等,奖金、工资与福利等的待遇方面存在着差距,这不利于会计人员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从会计人员的相关隶属的关系上来看,虽然表面上是属于主管部门或者是财政部门,实际上存在着某些人的认识关系,仍然留在原来的工作单位,这样形成了多重管理的方式,并且会加重会计人员的经济方面与思想方面的负担。要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进行有效的统一,并将会计人员在薪酬方面的待遇也要做到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会计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实行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做好会计的监督与核算方面的工作。

总之,会计管理模式主要有会计核算中心模式、会计委派模式、财政集中支付模式和零户统管模式,各个单位要从实际出发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且需要采取完善会计管理机构制度、提高会计人员各方面待遇、协调好会计主体与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等措施,促进会计管理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刘立清.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创新模式[J].企业导报,2010(2):69~70.

第4篇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一般来说,会计基本假设具有客观性、难以正面证明和独立性等一些特征。离开了会计假设,其他会计理论都无从谈起。从实践中可以看出,会计基本假设只有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才有助于会计人员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实务环境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正确的处理。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假设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传统会计假设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以保证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正常发展。

一、信息化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不仅为会计信息的传播提供条件,同时也使企业的组织形态、经营方式等方面呈现外在虚拟化状态。企业外延不断变化使会计主体的概念呈现模糊性,这就需要重新认识和拓展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界限。但是,会计信息化只是将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范围进行了拓展,其内涵既包括原来意义上的会计实体,也包括各种虚拟的临时组织。会计信息化虽然极大的拓展了会计主体的外延,但是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无论会计主体的外部形式和存在介质如何变化,今后的会计服务对象仍旧为某一特定主体,并以其客观存在或发生的经营行为作为处理会计信息的唯一依据。因此,也就不可能动摇会计基本理论的根基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信息化依然要以这一特定主体所客观发生的经济活动为唯一依据。

二、信息化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会计期间的损益确认问题,一方面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描述。虽然各种新型媒介主体的诞生、发展、消失都难以判断,其经营活动又常呈现某种短期性,或者说是瞬时性,但是其设立目的始终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并不是为了破产。只有保证了这种稳定性,虚拟组织才能以相对不变的整体形式与外部进行合作,促进自身的发展。许多虚拟主体在成长过程中也在不断向实体企业转变,以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提高信誉或者降低风险,这也就要求其保持自身的持续经营。因此面对信息化进程带来的影响,持续经营应当被赋予更多的新内涵,在遵循的前提下更多的从动态上对其进行把握。

三、信息化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会计信息化不仅使企业与外部实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小,而且也为信息使用者适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提供了可能。因此会计期间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网络通讯在线、实时反馈的功能可以进一步细分。信息化提供了更为迅捷的方式以供决策者了解更为详细和全面的横纵向会计信息。另一方面,执行统一的会计期间核算为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客观可比的标准,有利于国家加强宏观管理,进行经济决策,信息相关者也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期间了解企业的经营和效益。所以坚持会计分期的假设和信息化的发展完全可以是相辅相成的。

四、信息化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进程,网络通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子货币的使用和电子数据的交易记录,丰富了货币计量的形式。例如,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经济业务和各项交易的实现更为便捷。然而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无论什么货币都需要计量单位,如此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价值。因此会计信息化带来的是对传统的货币计量的丰富和进一步发展。

五、总结

第5篇

论文摘要: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是对单位会计机构及人员管理体制、会计职能和部门之间利益的重大调整,如果不注意理顺关系,完善配套措施,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核算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其资金的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各项资金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实行集中核算后,有效地防止了资金相互挤占、挪用现象,加强了对核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是对单位会计机构及人员管理体制、会计职能和部门之间利益的重大调整,如果不注意理顺关系,完善配套措施,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对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核算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会计集中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 

一是会计核算职能从单位转至会计核算中心后,由于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导致认识上的错位。 或有被核算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或放弃财务管理。甚至想方设法规避会计监督,导致被核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停留于简单的“报账与审核”关系,造成双方财务管理上的脱节;二是中心记账和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在时空上相脱离,中心核算会计承担了多套帐务,业务量大,任务繁重,不可能做到对每一笔会计事项都进行严格审查,基本上都是按照单位报账会计填写的收支报账汇总单的内容入账,容易造成单位的收入、支出、资产、往来等不实情况;三是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有些财务开支标准从市场要求来看,已远远背离市场供应价格,在执行中缺乏可行性,不能调动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单位的财务管理。这种会计核算与管理职能相互分离的状况,势必会导致单位管理弱化的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妥善解决,必将造成更大的财务管理漏洞。 

2.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低 

实行集中核算后,有的单位认为各项收支已由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把关,大可不必再实施内部监督检查。由于对单位资金支出疏于管理,导致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低,具体表现为:一是单位资金滥支乱用,资金支出随意性大,招待费、会议费、车辆维修费、燃油费、对人员的补贴等弹性支出呈非正常性增长,而且所占资金支出的比重较大,不仅加大单位的支出,甚至还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往来款项长期挂账,而且余额偏大,大量资金长期体外循环,不仅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容易形成呆账、滥帐,最终导致资金沉淀,国有资产流失。 

3.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负责人对支出审批把关不严,一些明显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凭证仍能通过审批。没有对单位内部容易发生徇私舞弊、虚假冒领等行为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二是单位财产管理混乱,实行集中核算后,单位仍负责财产物资管理,按规定应健全财产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实物保管登记卡(或备查记录),并及时与会计核算中心对帐,保证帐实相符;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单位没有按规定建立相应的财产管理制度,更没有设置专门的实物保管登记卡(或备查记录),财产的增减变动没有真实完整地反映在账册上,造成了单位财产管理的漏洞;三是内部监管执行弱化,有些往来业务发生较多的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对个别往来帐发生的时间和内容含糊不清,单位财务制度形同虚设,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4.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缺位 

实行集中核算之前,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单位会计、出纳具体组织实施,集中核算后单位的会计人员减少了,财务管理的衔接和研究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处理好。而单位报账会计的工作局限于办理本单位的日常的收入解缴、支出报账、备用金的管理等一般事物性的工作,有的还兼顾单位的其他工作。待遇地位的不予肯定,影响了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导致单位财务的预算、计划、分析、控制、监督等重要管理职能没有做到专人、专职、专管,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档”和“缺位”,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二、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完善协作机制,整合单位财务管理职能 

核算单位与会计中心要切实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切实解决会计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的问题。核算单位要主动接受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有关意见,及时进行沟通,使中心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更为有效的核算、监督和管理。 

会计中心要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沟通,切实为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会计服务,充分发挥好核算、监督、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正确执行批复的部门预算以及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办法、业务计划的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立足于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完善会计信息反馈制度,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将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反馈给单位领导,协助单位领导加强对资金收支的事前控制,防止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实行单位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切实加强对单位资金运行过程的控制和风险预警,使单位领导及时调整资金使用计划,把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 

低,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实行 

单位财务状况评价报告制度,要定期对单位资金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或应予重视的会计事项以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单位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搞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四要积极指导和帮助单位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五是上级部门要制定一系列可行的单位支出定额或开支标准,将其刚性与弹性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厉行节约的同时,确保单位工作及业务的正常开展和运转。总之,会计核算中心应是各核算单位会计核算的承担者,财务状况的管理者,资金运行的监控者,财务关系的协调者,即融核算、管理、监控、协调于一身,为此会计核算中心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为核算单位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将全部收入、支出列到具体项目,切实解决单位资金滥支乱用的问题,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有力保证;二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切实加强对单位政府采购支出的事前审核控制,防止单位盲目采购、重复采购和违规采购,防单位自行采购过程中的徇私舞弊行为,严格依法实施采购,不断规范单位的政府采购支出;三是核算单位要对往来款项全面清理,对属于呆账的及时核销,对属于能够收回或支付的,中心应发挥预警作用,及时提醒单位组织清收或支付,切实解决单位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特点和内部控制的弱点,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制度,如财务预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检查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对支出弹性大、容易发生舞弊行为的公务活动,要严格执行授权控制,加强实施过程监督;对一些不相容职务,要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分别设置,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要完善实物保管登记卡(或备查记录),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处置、对帐制度等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各单位应逐步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从制度上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滥支乱用、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等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发生,保证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第6篇

近年来余教授主要从事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中的财务会计问题、上市公司独立审计与企业管理审计等领域的研究。他已出版《审计比较研究》、《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史》等多部著作,公开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多次获得湖北省、武汉大学优秀学术成果奖和青年教师奖。

余教授认为,进行审计制度和实务的国际比较研究是丰富审计理论体系、探索审计发展内在规律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我国审计制度、改进我国审计工作的重要途径,因而他注重对审计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专著《审计比较研究》,对政府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民间审计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分别介绍各国审计制度的现状。《审计比较研究》被数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选为研究生参考教材。

上市公司独立审计一直是余教授的重点研究项目,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余教授明确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可靠性差的根源在于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间的审计关系失衡;首次系统地分析了造成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失衡的两大原因,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由此而来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严重)、审计市场结构不合理(集中度过低、地域性过浓);他还首次在我国提出了培育寡占型的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设想,分析了它对增强审计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审计声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为加快审计市场的结构调整,必须发挥政府宏观监管的作用,如由财政部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发文提高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准入标准,以促使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并或联合,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论述了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变更审计机构的监管的必要性,以及开放会计服务市场对改变我国审计市场的成份结构、增强对上市公司审计独立性的特殊意义;余教授在我国较早采用国际通行的市场结构测度方法,以A股公司年报审计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

第7篇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会计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和方法于一身的应用经济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系统的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提高会计教学质量非常有益。江西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专业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该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复合会计人才,重视会计实践教学是该校会计教学的特色。

一、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我国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然而当前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令人堪忧,其原因在于学生“高知识低能力”、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没有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各环节有机联系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二是会计课程实验、实训、模拟实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大多数院校对课程实验、实训、会计模拟实验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材内容过于简单或没有及时跟进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实验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节考核评价方法缺乏合理性。

三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没有抓紧,流于形式。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会计毕业实习为分散形式实习,教师对实习缺乏指导和监控,实习效果不明显。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大检验,但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毕业论文时间与就业、考研产生矛盾和冲突,导致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下降的状况,甚至在“拼凑论文”、“抄袭论文”。

四是实践教学保障不足。主要存在实践教学物质条件不达标、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雄厚等问题。有的投入了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有的没有投入或者投入不够,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激励机制不健全或贯彻落实不够,实践教学的师资没有工程实践背景和经历。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思路

(一)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校在构建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以应用能力培养和就业为导向,着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是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在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创新性。为适应就业的需要,我们针对就业市场反馈回来的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来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使之尽可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兼顾会计学科的理论性和整体性。加强实践教学并不等于我们不重视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既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拓展会计视野,又要让学生精于会计实践,具备上手快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计划上,我们安排了会计完整理论体系课程,并且还加了会计理论前沿、会计与财务专题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精髓,同时也有专门针对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强化环节,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能力上形成完整的受教育体系。

3、结合理工院校背景和特色,加强工程学科教育,拓展学生视野。做会计核算和管理必须先熟悉企业概况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才能提高会计服务和参与企业管理的质量。我校有色冶金、材料化学、工程力学、建筑测绘等理工科特色鲜明,学校地处江西赣州,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美誉。我们结合这些理工科的背景和特色,开设了冶金概论等公选课,安排学生到冶金企业进行生产认识实习,这样既能拓展学生视野,又为以后在这类企业就业奠定了上手快、能力强的基础。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会计实践教学目的是为了巩固会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践教学资源,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如图1所示。(图1)

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循序渐进的实验体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设置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单项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实验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实践,让学生的课程章节理论知识和每门课程理论、关联课程知识、会计专业理论体系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综合实验、实习使学生的知识、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我们的课程实验共有172学时,课程设计11周,综合实验4周,各类实习10周,毕业设计11周。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我校在理论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开设了重要实验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从第二学期开设会计学原理课程开始,接下来所有学期的课程实验与专业实训保持连续。专业课内实验172课时,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等会计核心课程均安排了课内实验,还安排了独立周的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会计信息化设计,各种专业独立集中性实践教学共安排34周。

(三)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督促实践教学实施。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出台了实践教学的管理文件,对实践教学的实验教材、大纲、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条件保障等作了规范,制定了《江西理工大学实习条例细则》和《江西理工大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规范指南》,学校定期对实验教学文档进行检查,不定期地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抽查,还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教学及管理人员组成督导组对实验教学进行督查和指导,每学年学校还举行教师实验课教学竞赛,组织青年教师观摩,让优秀实验课起示范作用。

(四)重视模拟实验,提高仿真效果。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是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非常重视会计模拟环节,安排了独立的4周时间进行实验,由高级职称老师进行辅导,实验经费充足,要求学生每人单独完成模拟实验的一整套流程,模拟实验内容紧跟会计准则的变化和相关税法内容的变化,模拟实验题量大,对模拟实验要求高,制定了严格的会计模拟实验考核方法。

(五)毕业实习不折不扣,毕业论文真题真做。我校有色、冶金专业特色明显,我们在深圳中金岭南股份公司等一些大中型有色冶金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加上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与我们专业的合作关系而形成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已有充分保障。我们要求学生毕业实习应不折不扣完成,保证5周实习时间不缩短,实习要求不降低,实习报告及实习考核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考核。为防止毕业论文出现“拼凑论文”、“抄袭论文”的不良现象,要求学生“应用选题、真题真做”,坚持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从选题、资料收集、开题报告、教师指导、论文写作、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毕业论文的综合检验效果。

(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近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会计知识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的省区决赛等活动都取得不俗的成绩。还安排学生有3周的会计、审计、税务相关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安排了2周时间的企业生产认识实习。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四、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一)改善实践教学物质条件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学校应对理工科系和管理科系同等重视,大力投入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等基础实验设施的建设,同时应积极开发和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借助实习基地这一平台,校企双方开展技术合作,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协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和管理问题,同时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双赢。

(二)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激励机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要制定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对选定指导教师、组织制定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学进程变更办理及手续审批、检查教案课件与实训用品、检查实践教学进度及实施情况等都要有严格的规范和认真的落实。要经常考评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组织实践教学座谈会,检查学生的实习、实训报告,检查指导教师的实训总结,组织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等。

(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实践教学的指导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应重视实验师资培养,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成立由学院教授和企业界人士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聘请企业财务总监作为专业建设顾问和兼职教授,让其在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给予指导。

五、会计实践教学效果

我们将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应用于会计教学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通过对所有在校的已接受会计实践教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学生普遍反映会计实践教学加深了他们对会计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调查显示,82.4%的学生认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会计不再枯燥了,会计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通过实施会计信息化、EXCEL在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的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操作技巧,使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期缩短,通过对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统计,接受过会计实践教学的同学,通过率达到93.2%,未接受会计实践教学的同学的通过率为69.3%。在近2年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西赛区决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

通过实践教学,课程理论教学也受益不少。会计核心课程的教学得到了学生和学校的广泛好评,《会计学原理》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成了双语教学课程,会计学专业成了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会计学专业被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江萍.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09.7.

[2]谢林海,赖丹.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

第8篇

【关键词】法务会计;财务会计;区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法制体系的逐步完善,法律案件中经济案例的比重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不断上升,且门类日益繁多、情况逐渐复杂、手段更加隐蔽。在处理具体的案件或纠纷等法律事项时,必须同时解决事实与法律两方面的问题,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受其专业知识、技术方法、业务手段的局限,只能处理法律问题和简单的事实问题,而一些较为复杂的专门性事实问题(如财务会计问题)则只能交由有特定专业资质的人员处理。于是,一种融合会计学与法学为一体、协助法律工作者查证案件或纠纷涉及的财会事实的新工具——法务会计应运而生。李若山教授认为,法务会计是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财务知识、审计技术与调查技术,针对经济纠纷中的法律问题,提出专家性意见作为法律鉴定或在法庭上作证的一门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法务会计是在社会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会计界对法律界的专业服务。法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与传统财务会计自然存在共同之处,关系比较密切,但其所服务领域、业务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它与传统财务会计存在区别。

一、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一)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属于应用会计学

会计学可分为理论会计学和应用会计学,其中理论会计学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史等;应用会计学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法务会计及成本会计等,可见法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与财务会计都属于应用会计学。

(二)财务会计是法务会计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财务会计为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服务,法务会计为法律工作者处理法律事项服务,因此它们都属于会计服务活动,其最终成果(财务报告与专家意见)所依据的事实材料都来自于各项经济活动。但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业务通常是由会计事项和会计活动组成,而法务会计活动本身是对案件涉及的会计事项或会计活动进行检查、验证和鉴定,并据此作出判断,发表专家意见,通常是在财务会计工作基础上开展的。因此,财务会计是法务会计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财务会计是为某一特定主体(会计实体)服务的,要对特定主体(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的经济过程和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法务会计的主体不是单一主体的单一会计,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会计,凡经济纠纷、诉讼案件中涉及到会计事项的认定、判别,均与法务会计有关。法务会计的空间范围主要存在于三大领域:一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二是社会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三是司法机关(检察、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等)以及政府审计部门、纪检部门。

(二)职能不同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财务会计有核算、监督两项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侧重对事实的描述,主要是对某一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对其结果进行报告。监督职能侧重于纠正偏差,主要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财务会计的这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法务会计职能的作用范围则远远超出了财务会计,不仅局限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且在解释财务问题、强化会计的控制职能、收集会计数据以提供诉讼支持、保护和惩戒会计职业人士以及其他有关人士等方面也能提供信息支持。

(三)目的不同

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都有“会计”二字,但二者的目的却有着天壤之别。财务会计的目的是着重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能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所提供信息具有公开性。而法务会计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完成受托责任,它是对经济活动(或者经济纠纷)中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调查、取证、提出专家性意见,为法庭、仲裁或鉴定机构提供相关证据。

(四)内容不同

财务会计的内容是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般会计事项,具体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法务会计的内容则取决于各国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及法律、法规对经济活动、经济行为、财产资源等规定的详细程度,因此,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法务会计的内容都有所不同。我国学者对当前法务会计内容的认识较为统一,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理算会计;(2)债权、债务理算会计;(3)保险赔偿理算会计;(4)社会公正会计;(5)物价会计;(6)基金会计;(7)司法会计;(8)海损事故理算会计;(9)社会保障会计。

(五)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同

在工作程序上,财务会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统一的、定型的会计处理程序。财务会计的工作程序即会计循环可概括为七个环节:(1)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2)过账;(3)结账前账项调整与结账分录;(4)对账;(5)试算平衡;(6)结账;(7)编制财务报告。各环节具有连续性和继起性,且凭证、账簿、报告的格式、内容、编报程序与要求多由国家统一规定。而法务会计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工作程序的特殊性,大多是从接受受托责任到事件结束工作报告的报出,不存在会计期间的连续性,更不需要继起性。一般来说,其工作程序应包括:(1)会见委托人,明确受托责任;(2)初步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对受托任务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3)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实施的策略、步骤、方案等;(4)获得证据材料;(5)计算、分析;(6)报告,即将法务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系统表达出来。

在工作方法上,财务会计大量使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法务会计作为一门复合性学科,不仅使用会计的方法,有时还大量使用审计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如抽样分析法等)及收集证据的方法等。常见的方法有:审阅查验法、关联核对法、座谈询问法、实物勘察法、分析比较法、综合计算法等。

(六)执业规范不同

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关键在于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会计规范。财务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守《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还要受到统一会计规范(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的约束,其中,企业会计准则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会计规范形式,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法务会计的执业活动涉及三个规范,即会计准则、法务会计准则和专家证据准则(谭立,2006),前两者为会计行业规范,后者为法律规范,三者关系密切,又相互区别。法务会计工作就是将会计语言记录的财会事实翻译成法律语言表述的案件事实,也就是说财会事实经由法务会计之手以专家意见形式送达法官手中,成为其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法务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与法律两个职业的联结纽带,起到了由会计准则通向专家证据规则的桥梁作用。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制定了有关法务会计准则外,许多国家的法务会计业务活动都是参照审计准则执行,但制定统一的法务会计准则仍是必然趋势。只有建立健全法务会计准则,才能使法务会计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才能保证执业质量,提升职业信誉,才能实现法务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准则和惯例的联系和沟通,指引法务会计健康发展。2006年初,我国财政部颁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一准则体系已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完成了48项审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标志着我国的企业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已基本建设完成,为建立法务会计准则提供了基础性框架。(七)报告不同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法务会计报告是法务会计工作者根据有关的财务会计资料、卷宗材料,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等,对案件或纠纷等法律事项所涉及的财务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并作出专业判断所形成的一种书面结论性文件。法务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有十分显著的区别:

1.用途和使用者不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用途在于为投资者、社会公众、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相关会计信息;而法务会计报告适用于诉讼实践,为法律事项承办人、当事人等提供认定相关财会事实的专家证据。

2.反映的范围不同。依据“会计主体假设”,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事实仅局限于某一会计主体的相关经济业务;而法务会计报告不存在“会计主体”的限制,它是依照法律事项来划定空间活动范围,凡是法律事项涉及的会计事实都必须查清、核实,并向委托人报告。可见,财务会计报告与法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事实范围差异较大。

3.内容和格式不同。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常见的财务会计报告是以格式报表为主题,表注及相关信息和资料作为辅助,其中每张报表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而法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反映了法律事项所涉及范围的财会事实,通常情况下,法务会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引言、对财务会计资料的分析论证过程和最终的结论等。如果报告人占有资料不充分或资料很少,也可发表“无法作出明确结论”的报告结果。不同经济纠纷或案件的性质、内容不同,所依据的法律规范不完全一致,因此,法务会计报告没有固定格式,通常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对象和使用对象,按委托人的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格式。

4.时间要求不同。依据“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财务会计报告作为对企业不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的分期综合反映,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而法务会计是在涉及会计领域的经济纠纷和诉讼发生时,对财务事项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解释与处理,着重于向法庭提供临时的审计证据。

(八)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不同

法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所有会计人员一样,应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道德素质方面与审计人员的要求基本相同,但在业务素质方面,法务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复合型边缘学科,对法务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较之一般会计人员更高,要求从业者不仅必须精通会计与审计知识,以便合理解释涉案对象的财务事实,甄别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提供有助于法庭判决的有效证据,而且必须熟悉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税法、诉讼法和证据规则等各种法律和相关规定,这样才能实现会计事实与法律程序的有效对接。此外,还需借助心理学中的相关知识来透析经济行为背后的欲念和动机。总之,法务会计人员的知识层面要远远高于传统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层面。

【主要参考文献】

[1]谭立.论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当代财经,2005,(8).

[2]成慕杰.法务会计及其人才培养初探.财会通讯,2005,(2).

[3]孟祥东.法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文杰.法务会计相关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5.

[5]李若山,谭菊芳,叶奕明,洪剑峭.论国际法务会计的需求与供给.会计研究,2000,(11).

[6]谭立.注册会计师提供法务会计服务五题.经济管理,2006,(13).

[7]李雪婷,王东清.论法务会计在司法诉讼中的信息支持.事业会计,2005,(5).

第9篇

【论文摘要】当前,反倾销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方、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使用频率最高的贸易保护武器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反倾销的头号目标。从财税角度看。我国在积极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诉讼中,应通过采取会计核算制度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出口企业按国际惯例进行独立审计、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建立应对反倾销的会计信息系统与竞争对手会计、建立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等一系列对策,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提升我国的经济竞争力。

一、反倾销案件中所涉及的财税问题

1.低于成本销售问题。《反倾销守贝对倾销的认定有两种标准:即价格倾销和成本倾销。从1980年以来,几乎60%的美国反倾销案件都涉及到低于成本销售问题。低于成本销售已成为美国等国家反倾销法的主要特点。《反倾销守贝IJ》中明确地将低于成本销售视为倾销。但是,在国际反倾销法中,对低于成本销售的确认,应具备三个条件:(1)产品在出口国或向第三国出口销售的价格低于成本,即出口平均销售价格低于加权平均的单位成本。(2)产品在长时间内大量低于成本销售,其销量超过在调查期间总销售量的20%。(3)按正常的贸易做法和在合理的时间内不能收回总成本。

2.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财税问题。我国企业要取得正常调查待遇,必须满足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要求”。儆盟384/96号规则》规定,对我国和俄罗斯的部分企业有条件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但必须符合五个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要求“企业有一套清晰的基本会计账簿,该账簿须按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独立审计并具有通用性”。

3.反倾销中的成本认定问题。会计学上的成本核算和反倾销中的成本认定是有一定区别的。根据WTO《反倾销协定》和欢盟384/96号规则》,反倾销中的成本确定可以有条件地接受企业的会计数据。但其认定的产品成本除包括生产成本外还包括“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简称SG&A)”。由于生产成本是按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核算的,在反倾销实践中,关键在于会计准则是否完全与国际接轨。在反倾销成本确定过程中,时常引起争议的焦点是SG&A。成本中包括的SC&A,会计学上称之为与生产成本相对应的期间成本。在会计核算中,期间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而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并从收入中得到补偿。

二、企业国际市场竞争手段和会计工作在反倾销中的缺陷分析

1.企业国际市场竞争手段的成本缺陷。国际市场的竞争手段,可以概括地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主要是指企业通过降低成本,以低于国际市场或其他企业同类商品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产品,打击和排挤竞争对手,扩大商品销路。它是一种传统的竞争手段,也称为“价格差别战略”或“价格歧视战略”。从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角度分析。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适宜采用价格竞争的策略。但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倾销被认为是价格歧视的一种表现。根据WTO的公平交易原则,倾销属于一种不公平贸易行为。进口国反倾销机构一般均是以价格倾销标准为基础,只有当出口自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不存在该产品的销售,或由于出口国国内是特殊市场情况或销售量较低,不允许对此销售进行适当比较时,才考虑成本倾销问题。美国反倾销法规定。如果出口国国内市场的累计销售量小于向美国出口的累计出口量(或出口金额)的5%时。则认为国内销售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涉案商品,相当一部分是由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的。这与中小企业普遍推行价格竞争策略,并在价格策略的运用时不考虑反倾销中成本认定有直接的关系。

2.企业会计核算的缺陷。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往往存在主体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等问题,使企业会计核算存在以下缺陷:(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些独资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有些企业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有些企业根本不建账,以票代账,或者账目混乱。还有一部分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3)会计核算违规操作情况严重。主要表现为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方法记账等等。(4)内部会计监督缺位。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致使会计监督缺位。(5)缺乏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约束。企业内部稽核、定额管理、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残缺不全,或者有制度不执行,使制度流于形式。

3.反倾销诉讼中的成本缺陷。我国企业在一些反倾销诉讼中败诉,其原因往往是财税因素。其中关键的问题是产品成本的核算。例如彩电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做账,因为只要一提起诉讼。国际贸易委员会就会抽查多个国内彩电企业,有关国的商务部门也要派人到我国进行实地核查,调查项目十分详细。包括成本、进口价格、税收等等,而且数据必须涵盖以往3年。这需要有关生产单位及出口公司提供账本、生产记录、购销合同、发票、运输、保险等单据,同时这些企业要自始至终保持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档案,如财务、税务、报关资料等。否则,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例如5%标准适用于出口美国的某种产品,如果出口的商品是彩电,则商务部门并不看彩电生产商在其国内市场所有彩电的总销量是否达到其对美国出口彩电总出口量(额)的5%。而是将彩电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看是否每一类彩电的销售满足5%标准。商务部可能会对某一类产品适用于国内市场,对另一类产品适用于向第三国出口销售,而其他则适用于推定价值计算正常价格。在反倾销实践中,因为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成本核算不规范,无法进行有效的会计举证而最终选择放弃应诉的企业并不鲜见。

三、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的财税对策研究

1.会计核算制度应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2001年所进行的会计改革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多方面的协调。但从反倾销所涉及的产品成本框架中,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没有采用SG&A这一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术语。通常所说的三项费用,在我国是指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显然不同于“一般费用”,即使同为“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阿容与其他国家也不尽相同。国际社会对出口企业会计核算是有要求的。如欧盟《:384/96号规则》第2条第5款要求,被调查企业所保留的记载须符合有关国家普遍接受的会计原则,而且表明这些记载合理地反映被审议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关的成本时,才能根据这些记载计算成本。1998年84/96号规则》修正案更明确地提出“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对我国企业来说,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准则是在反倾销诉讼中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最重要一环。

2.出口企业按国际惯例进行独立审计。目前,欧美国家常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诉讼时所提供的成本资料提出质疑,原因是没有经过独立审计。有的企业为了应付申诉国的核查而请注册会计师进行突击审计,其可信度大打折扣。按国际惯例,企业的财务报表每年都要进行独立审计,而不是在诉讼时突击进行独立审计。出71企业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时,最好是委托有影响的、知名度高的会计师事务所。

3.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正确核算成本,以便在反倾销诉讼时提供各种数据,充分为自己辩护。在反倾销诉讼过程中,要求会计举证所涉及有关生产企业及出71公司的账簿、购销合同、发票等资料必须可靠,成本核算方法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能在相关的会计资料之间具有可验证性,否则会导致会计举证无效。例如,在1999年欧盟对进口钢铁反倾销案中,我国有一家企业错误地对一小部分无形资产采用了加速折旧,虽然这个错误只占该企业整个销售成本的0.004%,对整个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没有影响。但是,欧盟调查官员还是以此为由,否定了该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