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7 00:05:25
导语:在人民币升值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引言:为了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人民币的发展态势,通过分析对内的CPI数据和对外的国际汇率关系来比较分析人民币的币值情况来达到充分认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实际情况。
一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资的热潮,并且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行业。随着经济长期过热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自从股市进入牛市以来,经济中的“泡沫”不断膨胀,趋势增强。07年底,随着股市由牛市逐渐过渡为熊市,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已经大量减少,虚假繁荣实质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见雪灾对全国南方地区造成大面积的重创,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国内通货膨胀率同时也持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疲软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美元,这一国际强势货币不断走软,相对中国07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来说更是如此。基于经济上的重大压力,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因中国长期以来出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和失去市场份额而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以美国,日本带头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顺差,借此方法来减缓国内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币在对美元的汇率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断加快。
二环境现状分析
1人民币对外升值。
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至06年以来就一直走低,从07年1月份的7.8到现在跌破7为止,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国在出口贸易上一直处于顺差,国际上给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软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相对原因。中国至05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之中储备的大部分货币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人民币造成影响。但仅仅从美元的走软这一固定标准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的绝对上涨是不够的,毕竟一国货币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任何因素对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人民币而言,导致其升值的主导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之所以说只从对美元的汇率来说明人民币升值是不客观的,是因为从其他国际货币来说也存在着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欧元。欧元对美元来说是在不断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欧元来说却是在贬值。在从汇率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任何一国汇率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说明只有参考的价值。尽管人民币在直观的汇率表中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很多。实际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只有5%—10%①。
2国内通货现况。
CPI,居民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指数,包括:居民消费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②。而在这三个因素之中,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个因素。从07年以来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08年一月CPI上涨7.1%,2月上涨8.7%,3月份也高达8.3%。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经过数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为4.14%③。通过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币值在以将近3.9%的速度对内贬值。而实际上,银行上调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几个季度总结出来的数据为依据的。这说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随时随地地按照国内CPI的变化一而变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基础,同时,这些政策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影响方面都具有滞后性。所以人民币实际对内贬值的比率还会多出一部分。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就具体的经济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基本上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的稀缺。08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雪灾是造成资源严重稀缺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方面这次雪灾造成雪灾地区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用于修复这些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木材等生产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也拉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成原料的紧张,由供求理论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着资源的紧张而上涨。再加上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大面积瘫痪,在国内就出现了最需要物资的地方迟迟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在当地市场供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同时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际方面,世界出口大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农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基础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市场对进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国内农产品稀缺,价格上涨。
2)国内货币流通量过剩。中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引进外资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注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也大大增加。这的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社会生产力总的生产速度并没有比货币增加的速度快。这就使得人民币的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总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币在有效市场上的流通量过大,直接导致对内贬值,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三结论
比较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实际情况。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国际上,6%以上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范围。中国07年最后一季的CPI为6.63%,08年第一季的CPI为8.03%。这虽然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难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并未恶化得那么快。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上升的这一部分币值足以抵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则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实际贡献,在半年内只有0.2—0.4个百分点(1)。如果说升值对抑制通货的作用是滞后的,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并未看到经济过热能被市场的自动调节所压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管制过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打压经济过热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并未对经济的过热起促进作用。根据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国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比调查的结果更高。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人民币实在贬值的。
四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时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的确应该在政策方面适当的参与经济的管理,以继续压制现阶段的经济出现过度的“泡沫”。
第一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通过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国际上公认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资者的融资成本,进而从投资的源头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后者则作用于货币的乘数效应上,通过减少货币扩张的乘数来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关系。通过发行国债,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和引导社会向公平化发展。对金融行业的从紧税收政策则有收缩和稳定投资过热的作用。价格是直接反映出来的对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社会的稳定必然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价格的变化也应该尊循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的这个平衡点,经济才能够又好又稳定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了“6时代”,相比多年之前的“8时代”,人民币已经在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下升值了许多。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人民币的汇率有着重要经济意义,因此人民币汇率剧烈上升这一变动会牵动全世界的神经。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也对我国的金融领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影响。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原因
考虑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原因,首先必须将我国政府近年来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有效抑制考虑在内,通胀率的相对稳定,与人民币升值有着相当直接的关系。所谓通货膨胀,就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大于其理论需求量,造成货币价值下跌,物价上涨。尽管自2003年以来,我国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涨价狂潮,在2010年的10月,CPI指数更是暴涨4.4%,创数年以来的新高,使得各类日用品物价全面上涨。然而也就是在CPI指数不断上涨的同时,我国中央政府不断打出“组合拳”,调控物价,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16项政策措施,力求稳定物价,而《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也不断消息稳定民心,这一系列措施都使中国的物价水平得到有效平抑,通货膨胀率也得到有效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人民币的购买力也得到了良好的保证,因此就给人民币的汇率的上升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条件。其次就是我国长期维持外汇储备的巨额规模。所谓的外汇储备,就是指外汇在一个国家所持有的国际资产中所占的储备,外汇储备的数量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掌控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与作用。通常来说,外币现钞,外国的有价证券以及国外银行的存款等都是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我国,外汇储备的拥有量独占鳌头,据有关数据显示,其余额业已超过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巨额拥有量对人民币的升值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巨额外汇储备的现状不断维持,所以流入我国的外汇不断增多,事实上就会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而造成人民币升值的现实。再次则因为我国偏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行。通常而言,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由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组成,是我国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与重要方式。为了应对一直以来不断上涨的物价与通货膨胀压力,我国政府近年来主要实行的是偏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的首要表现就是减少人民币的供应量,控制人民币的发行与政府贷款的数量,从而稳定物价,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进而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就业。我国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政府财政支出的减少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这使得银行利率上升,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的升值则会直接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二)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
从外部原因而言,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所谓贸易顺差,就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数量总额超过进口数量总额,即国际贸易上的“出超”,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的国家,通常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由于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性原因,一直以来,我国都处在贸易顺差地位,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这是由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供应能力比较强、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量比较大等多方原因共同造成的。然而也正因为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相关产业承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扶持本国相关产业发展以对抗中国产品与产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他们必将不断向中国施压,给人民币造成升值的压力,从而使中国的出口产品提高价格,减轻他们本国产业与产品所受到的压力。因此,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上升。
三、人民币升值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人民币对外升值导致热钱的流入
人民币升值后,将导致国际热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际热钱是一些国际投机商,为了追求高利润回报而让其资金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短期内迅速流动,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拉动就业与促进生产,而仅仅是为了短期盈利。国际热钱热衷的投资对象通常为房地产行业、证券市场等,因此,在国际热钱的大力注资下,使我国不少城市不断出现股市的“大牛市”与“地王”。这些国家游资一方面大肆炒作我国的股市与房地产,一方面又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中央乃至地方的决策,从而全面形成股市与房地产业的红火局面。当热钱的投资达到预期收益目标时,就会把其投资对象的价格捧到一个更高的价位,进而果断地撤资逃离,股市、房地产市场等的变化也会由于各种主力热钱退出方式和退出时间不同而表现为动荡起伏的趋势。在此情势下,甚至会导致我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与社会动荡,乃至造成整个国家发展脚步的全面受挫。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人民一方面不得不面对国际热钱炒作下的大牛市与天价房价,另一方面则又会承担着股市与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危机爆发的巨大风险,从而给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对于热钱的流入,当局首先要对这些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动的短期资本进行有效的监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引导。其次,当局要做好热钱流动的风险预警工作,防止国际热钱在短期内大规模流动,从而造成证券市场的动荡。再次,当局必须缓慢、稳健、有序地开放我国资本账户,从而有效地对热钱在证券市场的流动形成控制,进而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
(二)人民币对外升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对资本市场而言,汇率问题本质上是股票等资产价格重新估值的问题,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给中国股市的长期走势构成强力的支持。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并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从1996~2003年,中国的实际GDP每年平均增长8.2%,是世界先进国家平均2.7%增长率的三倍,或为全球其他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平均3.5%增长率的两倍多。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贸易收支顺差的不断加大,人民币问题日益成为世界的焦点。而与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联系紧密的就是股票等资产价格的重新估值问题,而这也将成为在国际化趋势下影响股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以及汇率制度的调整已成为影响我国股票市场长期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微观层面看,汇率变动可能对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及财务数据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记账货币的原因导致的账面数据变动。比如说,若人民币升值,则以美元表示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利润等均会上涨,从而改善财务数据状况。第二种情况涉及上市公司的进出口成本变动。若人民币升值,则以人民币计算的进口成本会下降;出口品外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以本币计算的收入也会减少。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长期利好,有助于改善经济结构、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促使产业升级,最终会促使上市公司提高竞争力,相信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能从不同行业中涌现出的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其次,从国外股市发展的经验中看,本币升值一般会推动外资大量流入,从而增加股市的资金量。汇率变化会对上市公司的盈利、业务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人民币对外升值对汇率市场的影响
1985年,美英德法等国与日本签署“广场协定”,在此之后,日元对美元升值迅猛,日本投资者在美国疯狂购置美国资产,而其中以三菱集团以13.73亿美元购置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最具代表性,半年后洛克菲勒中心半价卖回通用财团。在日元升值的那段时间,国际热钱流入,股市楼市堆高。当日元套利空间减少,国际资本财团撤离,日本股市,楼市的泡沫也因日元的升值过快,迅速破灭,日本金融机构大量倒闭,银行坏账丛生。日本经济陷入滞涨危机,日本人称之为失落的十年。目前,中国持有世界身上最多的外汇储备,巨额的外汇储备标志着我国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也保障着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对外经济活动的参与度。但是,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导致我国汇率市场激烈动荡,并且引发巨额外汇储备的缩水,这会使得我国的汇率市场极不稳定,甚至重蹈日本的覆辙。对此,由于人民币升值,外汇汇率上升,央行必须把控好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从而防范可能的金融风险。一方面,央行要把控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价格、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好汇率杠杆调节经济的作用,使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另一方面,央行要运用好利率手段,通过对利率的结构和结构进行调整,从而改革利率的管理体制,对可能的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进行有效的控制,既要防止经济过热,也要保证投资的规模。
(四)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外债偿付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浙江纺织业影响对策
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这一变化预示着:今后中国的汇率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有望继续升值。有业内人士估计,人民币将可能升值10%。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长期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对于纺织业,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可小视。据研究,如果人民币升值5%~10%,纺织业利润率将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更大。浙江作为一个纺织服装大省,其纺织行业在这次汇率升值调整中可谓影响甚大。
一、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未能打破,纺织品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趋势
一方面,将持续“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2006年1~4月,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有实绩的企业为5488家,比上年末增加394家。其中,私营企业2789家,外商投资企业1940家,集体企业411家,国有企业340家,个体工商户9家。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品服装22.47亿美元,增长35.4%,私营企业出口20.8亿美元,增长64.4%。但是,数量增长快于价格增长,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同期出口价格指数为1.05,数量指数为1.24,即出口平均价格增长5%,出口数量增长24%。征税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1.07,数量指数为1.15。
另一方面,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方式使浙江纺织企业出口额增速大为下降。2006年2月,浙江省共出口纺织品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7.8亿美元,下降2.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6.2亿美元,下降8.9%。据宁波海关统计,2月份,浙江省纺织品共出口143个国家,其中对67个国家的出口增长率是下降的,其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7.3%。浙江省对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出口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其中,对欧盟出口3.7亿美元、对美国出口2.5亿美元,分别下降11%和7.6%。
2.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和科技创新能力弱的缺点在短时间内难以克服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品种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只有国外先进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且创新品种少。像万事利、杉杉这样有独立品牌的企业极少,多以贴牌经营为主,企业利润非常微薄。据业内人事透露,生产一件服装获得的加工费在1至2个美元之间,其中还包括各种运营费用,平均利润率仅在3%-5%,即使当地的龙头企业如悦莱春、华诚茂麓,其利润率也不过10%。而大多数贴牌企业多以美元结算,如果人民币升值10%,则预计有50%的企业难以继续经营。
由于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也多采用借鉴和组合,导致产品缺乏个性,产品价格无法提升。大企业借鉴和组合欧、美、韩、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设计,中小型企业则多是盯着大企业新产品的出笼,进行模仿。人民币升值使中小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无力花大量财力和人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这势必导致大多数省内中小纺织企业的上述弱势将仍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3.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并没下降
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浙江省又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成本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低廉。人民币若持续升值,由于工资具有刚性,实际工资必然上升,势必引起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难以继续维持(目前劳动力成本约占出厂价的30%),迫使许多沿海纺织生产企业迁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从而将打破浙江省纺织业的优势格局。
原材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供需关系。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原料价格有影响,但长期看供需关系是原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中国进口了世界30%的纺织原材料,其中浙江省占绝大部分。因此人民币升值未必意味着纺织原材料进口成本的降低,相反可能引起美元计价的纺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4.增加了纺织出口合同签订的汇率风险
中国贸易促进会统计,全国最大的纺织重镇绍兴,目前已有20%纺织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他多数企业则勉强维持。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合同汇率风险激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项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8%;若人民币升值10%,则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0%。其实人民币升值2%,浙江的纺织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10%。如果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50%的纺织品生产企业都将遭遇经营困难。浙江有许多出口贸易依存度超过50%的小城,这种风险对于浙江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是无力承担的。
(二)积极影响
1.有利于纺织业的结构调整
浙江省一些纺织产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绍兴目前的放丝能力超过250万吨,织造能力50亿米以上。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限制。要继续发展,企业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提高产品科技水平,理性研究市场,生产市场所需的纺织品,从而加速浙江省纺织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此外,人民升值导致的进口成本降低,有利于省内纺织企业利用境外知识、技术、先进设备等,降低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
2.可缓解纺织品行业恶性竞争
在近一年的汇率调整后,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认识到,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国外客商报极低的成本价。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不单是汇率问题,更多的是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人民币升值后,很多外贸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方式,而是综合情况进行报价,将汇率、原材料上涨等不确定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另外,一些企业不再只生产出口量大、利润低的产品,不再盯住同样的客商,而是更多地考虑生产高端产品,寻找高端客户,做差异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浙江纺织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当前,浙江纺织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遭受倾销立案调查最多。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虽然会有所提高。但由于其出口价格已非常低,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即使适当提高价格,仍具极强的竞争力,这也有助于减少遭受低价倾销的诉讼。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调整逼近3%,说明人民币正在向真实汇率回归。对浙江纺织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销战略,以从提高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显然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二、应对升值影响的对策
(一)积极应对,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一些企业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既要考虑汇率调整带来的结汇损失因素,又得考虑为了保持出口量,在与客户谈判中暂时将其“忽略”掉,如果过分担心损失,企业将无法接单。
在这种压力下,浙江省纺织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摆正心态,减少低价出口的纺织品比例。应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纺织出口增长不利,但长期而言,对解决纺织出口产品结构失衡却是有益的。纺织出口企业应该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保证道路顺畅和纺织品的海外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又平稳地渡过这一调整时期。
(二)实施进口战略,加大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的力度
人民币升值给浙江省纺织企业带来了出口压力,但同时也降低了利用境外先进技术的成本。因此,要从“借力”发展和开放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像抓出口一样,研究和实施进口战略,要系统地扩大纺织科技设计人员出国留学培训的力度,引进专利、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等。通过利用境外先进知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升浙江纺织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冲出产业结构落后的现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此轮人民币升值,不管是国外企业设置的贸易壁垒还是美国、欧盟等玩的“把戏”,都应成为改变现状的动力,提高浙江纺织出口品的附加值和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措施是:1.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纺织业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2.推广建设纺织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为新产品研发能力弱、技术管理水平低的中小纺织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提升中小纺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和管理水平,加速纺织业集群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3.引导骨干纺织企业加大力度研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带头作用。
(四)加强品牌建设
纺织业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鼓励纺织各产业集群区打造行业品牌,争创自主品牌的市场环境,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使浙江省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对浙江省纺织企业施压,才能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完成由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过程。
(五)适当涨价,提高纺织企业的议价能力
议价能力强的纺织企业在谈判中可以适度提价,部分传递升值带来的压力,从而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浙江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好评,人民币升值引起纺织品价格的适当抬高,国外企业通常可以接受,但加价必须与国家汇率相匹配。这样既可适当地把部分风险转嫁给交易外商,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又能防止客户流失。但目前也有少数国外纺织品买家向印尼、越南、孟加拉国等国转移订单,由于劳动力廉价,这些国家一直与中国纺织业争夺客户。所以,浙江纺织企业在加价时应考虑客户的接受能力,在保证销量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提高产品外币标价。
(六)增加金融衍生避险工具品种,积极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据浙江省统计局消息,目前浙江纺织企业使用的汇率避险方式主要有: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其中约31%的浙江纺织企业使用贸易融资。另据调查显示,2005年运用金融衍生品的浙江纺织企业比2004年同期只提高约1个百分点,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高达91%。
企业利用金融衍生避险工具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弱;2.部分商业银行过分强调风险防范,推出较长期限(1年期以上)远期结售汇工具的积极性不足,工具品种单一,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不合理,难以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
因此,浙江纺织企业要增强避险的意识和能力,积极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向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金融衍生避险产品,拓宽企业避险渠道,使避险产品定价市场化。
[参考文献]
[1]裘明军,阮明锋.绍兴纺织业聚集效益分析[J].经济师,2005,(3).
[2]蔡晓洁.中国纺织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甘肃农业,2006,(3).
[3]陈立平.人民币新汇率下浙江纺织品出口之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
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5年7月21号汇改后,中国结束了1994年以来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转而实行更为灵活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而不是单单盯住美元。此后,人民币对美元在微幅波动中以每年约4.3%的幅度快速升值,并且呈加速趋势,至2008年2月21号已累计升值11.8%。
1.长期汇率的决定-购买力平价理论
要理解汇率的决定机制的出发点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即一价定律:如果两国生产的商品是同质的,并且运输成本和交易壁垒非常低,那么,无论商品由哪国生产,其在全世界的价格都应该是一样的。而把在一价定律中的单个商品换成国内物价水平就是购买力平价,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任何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都应当反应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
2.中短期汇率的均衡
对于中短期的汇率,本文认为是由市场对人民币的供需决定的,市场上的各种因素影响着对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着人民币的走势,下面通过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来分析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
(1)供给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出口额大幅增加,另外外商投资额也一直保持在高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净流入最多的国家。由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是双顺差,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11月,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到2007年12月,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一方面增强了我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过多的外汇储备也给我国的宏观调控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影响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需求方面
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言论先是由日美等国提出的,2003年2月,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七国财长会议上宣称,“不仅日本的通货紧缩是因为进口了太多的中国廉价商品,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也源于此”。6月和7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后表态,希望人民币更具有弹性,部分美国医院指责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廉价商品,致使美国贸易出现巨额逆差,抢走了美国国内的就业机会,使失业人数增加、经济萧条,其后,欧盟也加入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队伍中来。之后,国际金融界更是热炒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且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猛增,更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和压力。虽然中国政府在各种场合表示要维持人民币的稳定,不至于大幅升值,但是事实情况是自2006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的突破8.0∶1的大关后就呈较大幅度升值,并呈加速趋势这不但增加了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升值的进一步预期,而且也势必增加国内居民和企业的升值预期,从而导致对外汇需求的下降。
二、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和收益
1.人民币升值的成本
人民币升值可能面临的成本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能减少出口和国际收入;第二,可能增加国内的失业率,特别是跟人民币汇率联系紧密的出口企业;第三,可能增加国外直接投资成本,不利于吸引新的外商直接投资;第四,可能会引发投机资本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
从一般的经济学理论来看,以上提到的这些成本确实是往往会随着货币的升值而发生的,下面就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谈谈这些成本是不是会全部发生及其有多少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与出口
就中国的贸易结构而言,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汇率的调整不会给中国的整体出口量带来太大变化。目前,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出口中约占55%,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只赚取固定的公缴费,与汇率的变化基本上没有关系。进料加工贸易取决于进口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所占的比重,当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价格上升,这对部分的企业不利,但是其购买力提高,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进口品,两相权衡,汇率变动的净效应还有待观察。
(2)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就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几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在4%以上,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实在太大,所以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对那些生产低附加值、低效益的产品并且主要靠外贸出口的企业会形成很大压力,而这类中小企业在中国目前的数量很多,职工数量非常庞大。如果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使他们的产品出口成本升高,进而影响他们的出口,导致这些企业的失业率大幅上升,那么这会对本来就存在就业问题的中国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
(3)人民币升值与国外直接投资
就目前来看,很难说人民币升值会减少多少的FDI的流入。因为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FDI流入的动因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多的FDI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投资于中国的目的更倾向于瞄准中国广阔的市场,而不是以往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只要中国的整体宏观经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FDI的流入应该就不会有多少的减少,甚至有可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稳定持续的发展,FDI的流入会比以前增加。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流通的渠道越来越畅通,由于资本与生俱来的逐利性,有着广阔市场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国会是资本梦寐以求的狩猎场。
(4)人民币升值与投机资本
在汇率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国际热钱的冲击,这在当前缺乏完善金融机制的中国是个严重的考验。在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际投资资本会尽一切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流入,大炒人民币升值后再将资本抽逃出去。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最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疯狂暴涨是由于国际热钱引起的,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跟他们是密不可分的。
2.人民币升值的收益
人民币升值最直接收益就是提升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我国居民可以买到更多的外国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福利水平。而对企业来说可以进口到更多的原产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其次,人民币的升值将相对减少我国政府及企业的对外负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偿债能力;再者,适当的升值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进商品结构升级。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有弊,在权衡成本和收益后,本文认为人民币升值会使名义汇率逐步向真实的均衡汇率靠拢,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并不十分完善防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弱、庞大的就业人口及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的外贸导向型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等具体国情,这就要求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应对可能的风险。
1.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
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8.3亿美元,按1美元对7.5人民币的汇率计算,2007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6%,而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消费占GDP总量的比重则逐渐下滑。1992年的消费率为62.4%,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210亿元,消费率仅为36%。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我国消费率在61%-65%的区间是较为合理的。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我国目前的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而且过分的依赖出口,内需严重不足。鉴于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外贸带来的影响及实际情况,我国迫切需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率。对此,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居民的收入,进一步完善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消解百姓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有效的释放需求,扩大消费,不会因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出口的大幅减少,进而导致大幅的失业。
2.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
长期的名义汇率偏离实际汇率而造成的汇率失衡并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完善的均衡汇率形成机制是协调国际收支的根本措施,也是缓解“双顺差”的市场解决途径。对我国来说,短期内汇率完全浮动不现实,但汇率浮动区间的逐步扩大,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却是可以做到的。同时,根据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人民币汇率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成份可以适当减少,增加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比重,避免美元波动牵连我国货币大幅度波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陆前进: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货币和利率控制.上海金融,2007第5期
[2]吴信如:人民币与购买力平价的互动关系:一个VEC模型分析.财经研究,2007第8期
[3]王元龙: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当代财经,2007第3期
[4]曾铮张亚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世界经济,2007第5期
一.人民币升值可以节约国内进口商的成本?
人民币升值可以节约进口商的成本是显而易见的。国内生产商和进口商一般是以人民币核算成本,在人民币升值之后,用于购买同样数量的外汇的人民币成本降低了,即节约了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人民币升值对国际商品的美元价格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即使人民币升值一倍,国际石油的价格并不会降低一半,而美国或者日本的一辆汽车也不会随着人民币升值一倍而便宜一半,比如从10万美元降低到5万美元。因为国际商品多数是以美元标价的,而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不能对外直接进行支付。人民币升值并不会使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对于国际市场而言,人民币升值还仅仅是我国内部的事情。第二,人民币目前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并且在外汇管理方面实行结售汇制度,各种进口和出口都要通过国家指定的有外汇业务的银行进行。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进口商进行同样的商品所支付的人民币金额降低了,但是对外支付的外汇金额(如美元)在人民币升值前后是没有变化的。其实际效果是企业或者进口商节约了成本,而国家并没有节约外汇。
举个例子来说,我国在2004年石油和钢材的进口额分别为339亿美元和208亿美元,如果在2005年继续保持2004年石油和钢材的进口规模,即547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10%,即从8.27升值到7.443,此时购买547亿美元外汇需要4071.321亿元人民币,而原来需要4523.69亿元人民币,节约成本452.369亿元人民币,以升值前的汇率计算节约了54.7亿美元。对进口商来说,452.369亿元人民币是切切实实节约下来的资金,而对国家来说,切切实实地付出了547亿美元的外汇,收进的是4071.321亿元人民币,而547亿美元是国家以前以4523.69亿元人民币的成本结汇得到的(这里不考虑结售汇的汇率差),从这个角度说,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带来国家外汇储备的节约,以人民币衡量,企业节约了成本,而国家遭受了损失。所以说,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中国的外汇储备无论政府、企业或者个人持有,都会遭受以人民币衡量的损失。
此外,一国货币升值不能只计算进口的好处,也必须考虑出口的情况。本币升值使出口商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要保持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就需要保持以外币标价不变,即同样一条裤子原来在美国卖30美元,在人民币升值之后仍然卖30美元才能保持原来的竞争力,但这样做会使出口商结汇之后的人民币收入下降,降低该商品生产商的利润,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这样做可能使国内出口商陷入亏损状态而被淘汰出局。无奈之下,一部分出口商只能提高商品在国外以外币标价的价格,比如把上述的裤子提高到35美元,这样才能保持换回的人民币收入不变,但这样做无疑会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会使部分产品的价格高于其他国家(如印度、越南)的同类产品的价格。所以提高价格保持人民币收入不变就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在这样的两难选择之下,出口商是采取保持外币标价不变还是提高外币标价取决于几个因素:第一,出口商的利润空间多大,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人民币收入减少。如果利润空间比较大,那么可以采取保持商品的国外标价不变,以保持原有的竞争力。但从国内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年的供求态势和竞争态势看,象普通纺织品的利润空间不会很大。第二,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与我国相关企业的成本水平的差距多大。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在亚洲一些国家,如果越南和印度,劳动密集性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其成本水平和中国相比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比中国还低,即使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劳动力成本水平和中国相比差距也不是非常大。如果当前中国的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和定价水平都和中国相差不大的话,中国的出口商最好维持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不变;但如果成本优势和定价水平和竞争对手来说远低于它们,则可以采取提高出口商品的国外售价,保持利润原有利润水平的策略。如果有一定的成本和定价差距,但差距不大的话,中国出口商则只能小幅度提高售价,以弥补部分因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利润损失。
在出口利润受人民币升值打击而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一部分出口商会停止或者减少出口,很可能造成中国外汇收入的减少。如果出口换回的外汇不足以支持进口,则本币就会面临贬值压力,也就无所谓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成本节约了。
二.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
通常用到的贸易条件是指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近几年中国出口价格水平不断下降,而进口价格却有上涨趋势,因此许多学者通过计量方法计算指出,中国的纯贸易条件在近些年一直处于恶化状态。
钟伟教授在“新双轨制复归中国改革不能承受之重?”一文中指出,汇率的扭曲也正在给中国带来损失,仅以中日贸易而言,1990-2002年间,日本输华产品价格上涨了3%,而中国输日产品价格下跌了19%,中国每年损失的外汇高达1.9万亿日元,是2002年度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10倍。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美元急剧贬值,这给中国外贸商品的定价带来了影响,假定人民币跟随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等每年贬值5%左右,再假定加工贸易利益不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每年一般商品出口在2000-3000亿美元左右,那么目前中国外贸方面因汇率定值不当的损失,大致在1000亿人民币左右。
中国纯贸易条件恶化是一个明显的事实,这里不过多探讨。但人民币升值是否能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却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改善中国纯贸易条件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前面已经分析指出,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出口商品以外币标价的价格是否上涨将取决于多个因素。人民币升值带来贸易条件的改善,只能体现在人民币升值之后,导致国内出口商人民币收入减少利润下降,为了保持原有的利润水平而主动提高出口商品在国外的售价。但这种提高价格的行为受到国内出口商或者生产商的成本水平和国外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制约。
鉴于目前中国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了国外产品的激烈竞争,为了在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人民币升值之后提高出口商品售价的操作空间不大,很可能是人民币升值之后大幅度地降低了出口商的利润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而对于贸易条件的改善却并没有多大帮助。
第三,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活动?
关于这个问题,人民币升值确实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和兼并的成本,但是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以及维持结售汇制度的前提下,和节约进口商进口成本的情况类似,并不能节约国家的外汇支出,对外投资企业的节约体现为国家的亏损。
一、人民币升值预期产生的原因。美国深感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便以中国工人抢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巨额贸易顺差造成其损失为理由对中国进行经济“敲诈”,力主人民币升值。日本要对人民币施以“广场协议”,目的是阻止中国提高重要基础产业钢铁业和汽车业的竞争力。我国经常项目持续盈余和巨额外汇储备,直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再次,对中国人民币升值幅度预期指标的推进,心理预期对投机市场的客观影响早已成定论,人民币升值已非中国经济和政策调整意愿和需求的反应,一些外资金融机构不断调高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刺激和拉动了人们的心理预期。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对经济的现实影响。(一)人民币升值预期综合症。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国内投资者坚信人民币“守不住”,遂迅速开始投机金融资产,使资产价格与真实经济走势背离,货币政策进退两难、无能为力;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银行坏账堆积如山,失业问题雪上加霜,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都将陷入长期萧条。金融市场变化,有一个著名的“预期自我实现”现象:资产市场价格极易受各种消息的左右,如汇率、股价、期货等,其价格变动与真实经济几乎完全脱节。一些市场“大鳄”,一边消息,一边开始买卖,吸引其他资金进场,极易将股价、地产价、汇率推倒他们“精确预测”的水平。人民币升值预期,与美国总统、议员、财长、国际金融机构大有关系。升值预期一旦触发,各种资金就会跟进买卖,预期很快自我实现。我们真实地看到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给了国际黑钱以可趁之机,并以房地产为平台,掠夺中国民众的财富。(二)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外贸企业陷入危况。中国加工制造业企业正在经历汇改两年多来最困难的时刻,2008年一季度出口增长比去年同期下降6.4%,贸易顺差下降10.6%。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影响是利润下降,一部分企业已到生死边缘,服装纺织、鞋帽、玩具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三分之一企业面临倒闭之痛。当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达到6.5时,将有25%-30%的纺织企业被逼转型,在当前形势下,将有50%的企业在2010年前倒闭或转型。
三、政策着力点:打破夸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一)明确人民币年升值的上限,打消国际游资投机动机。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国际游资要通过迂回、隐蔽的渠道投机人民币,加上其损失的机会成本(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交易成本不会低于8%,只要我国政府以行动表明每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的上限(不应高于8%),就会有效的打消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动机,控制升值预期。(二)加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资金流入监管。人民币升值的强劲预期,使我国出口企业压低成本提高出口价,造成贸易顺差的“虚增”,增加了我国外汇的供给,故应加强对经常项目下外汇收入的真实性审核。同时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必要时可实施国际上的无息存款准备金措施,抑制短期投机性资本的进入。(三)实施“藏汇于民”,鼓励境外投资。目前巨额的外汇储备集中在中央银行,国家承担了主要的汇率风险。我国可在对适度外汇储备规模测算的基础上,考虑实施“藏汇于民”。到国外去投资是将来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时要重点考虑的。德国是世界上出口最多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但其境外投资是贸易顺差的几倍以上,故这方面的压力就很小。(四)完善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市场汇率的形成。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向均衡的调整,化解升值预期,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五)从出口主导转变为内需主导。运用一定的外汇储备改善目前并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体系,解决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逐步增加内需而且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来降低隐性的交易成本,解决巨额外汇储备与剩余劳动力共存的状况,使其转变为有效投资,而非大部分购买美国国债、甚至美国“次贷”。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并带来实际及名义汇率升值。(六)政策建议:可考虑采取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对策,打消升值预期。2008年5月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谭雅玲指出,政策管理层可考虑采取一次性贬值对策,打消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以维护中国经济调整和企业利益需求,保护中国金融、财富资源以及政策自主性。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差异化;品牌;产业升级
人民币升值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外贸、消费、投资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进出口企业。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脚步有所加快,到9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升至7.51,累计升值10.11%,不少外贸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避险手段而遭受重大损失。本文拟就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外经贸发展有利有弊,总体来说,人民币年3%左右的小幅升值对中国外经贸整体发展的影响并不大,近两年的进出口增长形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1.人民币升值对外经贸发展的正面效应
第一,有利于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
第二,有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沿海地区投资成本升高以后,一些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转向内陆城市和地区发展。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完全可以承接这种产业转移。而这又必将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和经济增长。
第三,有利于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以人民币表示的我国稀缺的进口技术、设备、资本品及中间产品价格下降。在钢铁、石油等价格上涨10%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可以抵消这个上涨。消费者的实际财富和购买力因进口品价格下降而扩大。
第四,有利于加大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走出去”,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这有利于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长虹、海尔近年来纷纷加大了在海外建厂的速度,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人民币汇率问题。
第五,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压力。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2.人民币升值对外经贸发展的负面效应
第一,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中国出口减少及相当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严重影响我国的就业及经济增长,并进而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商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成本上升,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这很可能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第三,人民币升值如果大幅升值,有可能断送某些领域的工业化,造成大量资金不合理外流,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
第四,汇率波动幅度过大会造成不稳定的预期,影响投资者信心,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是一个重大利好。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因而将对进口替代性行业和国内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将影响其市场价格和市场份额,导致其盈利状况恶化。此类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由于人民币升值,老百姓能用同样的钱购买更多的东西和服务,使老百姓分享更便宜的出国旅行和进口车、珠宝、手表、电子产品等高档消费品,这对上述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商来说,是一个利空。对于那些使用了国外贷款来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如航空公司来说,人民币升值后债务由以外币计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有所下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债还本付息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意味着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而价格优势正是中国制造的真正生命力。另外,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而且,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增长故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行业的短期冲击将难以避免,尤其将严重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由于出口价格弹性的不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出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差异。我国的出口型行业主要有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50%左右,且附加值低,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出口价格弹性较低,降价空间很小。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3.19%、2.27%和6.18%。如果人民币升值3%,可能会抹平国内纺织服装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中国家电产品以低成本而在国际市场获得相对比较优势,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家电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故出口增长形势对家电行业的整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升值2%将造成家电出口中8%左右的利润损失,影响家电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损失将超过2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增速因此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对其他行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事实上,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7.3%,位于世界第三位,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的最高排名;即使是在升值影响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上,2006年1-7月出口额为778.04亿美元,同比上涨23.92%。2006年8月海关统计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188亿美元,全年为1019亿美元。而当时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涨幅已经达到3.8%。这一数据说明,从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并没有出现疲软。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与企业应共同配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各项对外贸易,在WTO规则准许的范围内辅之以多种经济政策。如运用计划、税收、价格、财政、信贷、利率等各种经济杠杆,通过经济、法律、行政各种手段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例如,通过关税政策、配额政策,使应该受促进的产品出口得到更多的保护和鼓励,而应该抑制的产品(非必需品)的进口受到更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利用WTO相关政策,在WTO协议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相关的产品出口补贴或者提高出口退税额以提高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弥补人民币升值所致的外贸行业收入的减少。从而达到既优化产品进出口结构,改善贸易收支,又达到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通货膨胀效应的目的。
外贸企业应深入研究、积极调整,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升值压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外贸企业要重视人民币升值问题,加强汇率机制研究。企业要把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作为经营管理的一项关键举措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尤其要关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本企业出口产品的影响程度,努力增强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出口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理念,以保值而非投机的心态对待汇率风险管理,并树立风险管理的成本意识。
第二,出口企业要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培养财务人员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财务人员必须明白每笔业务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应该找谁去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出口企业应该将风险成本打入业务预算,如出口谈判时使用远期汇率而非即期汇率核算成本。
第四,出口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依托银行专业的财务顾问和理财顾问来化解和规避市场风险,因为企业的核心应该是发展业务,而不是汇率走势分析,应善用银行的服务和产品。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是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根本之策。在人民币升值、出口价格优势弱化的背景下,出口企业特别是生产型出口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减少价低利薄的低档次产品出口,扩大质量效益好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综合竞争力。
3.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我国很多企业缺乏长远品牌规划。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是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市场。企业要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来给中国企业施压。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业只有提高自有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这样即使人民币升值到100元兑6美元,企业的竞争力将依然存在,就像目前的三星、索尼一样。
4.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巩固欧盟、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着力开拓南美、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出口市场,防范单一市场的不稳定风险。中东、欧洲地区的消费者消费能力强,对价格不是很敏感,企业应积极向这些地区推出优质优价的产品。同时要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政策规定,尽量选择多币种进行结算,规避单一货币的升贬值风险。
5.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进出口相结合的业务,进口一般占到出口的30%~70%,进口用汇可相应抵消出口收汇的人民币之损失,并且人民币升值以后,部分产品的料件进口价格已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因此,外贸企业应努力把握机遇,充分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型企业通过加大料件进口,外贸公司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进出口规模。
6.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外贸企业要切实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资金运筹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做好“节流”,间接扩大产品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7.加快出口变现,减少应收账款占用。外贸企业出口成交后,要加速单据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回笼有关出口单据,积极采取票据押汇、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据及时结汇变现,力争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运用这种方式实现货款变现。企业要多开展出口回收快的业务,适当控制出口回收期限长的业务,同时,要加大应收外汇账款催收力度,缩短结汇期限,尽快回笼货款,减少在途资金占用。
8.增加外汇负债,平衡外汇收支。外贸企业要通过申请外汇贷款,将人民币贷款置换为外汇贷款,延缓进口付汇等方式,适当增加外汇负债,抵消外汇资产的贬值风险。要充分利用现汇账户,衔接好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减少结售汇之间的手续费支出。
9.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目前国内企业可以使用的汇率避险工具主要有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出口押汇、福费廷及结构性存款等。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回报率对各种产品进行选择,注意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通过外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10.采取更有利的结算方式和币种
(1)出口业务尽量采用即期结算方式,如即期L/C或D/P,如果采用T/T方式结算的,应尽量提高预收款比例。而进口业务应尽量采用远期结算方式。
(2)逐步改变目前出口贸易中以美元为主要结算币种,灵活选择其他非美元硬通货币种进行结算;而对于进口贸易,继续选择美元为结算币种,不失为比较明智的选择。
11.通过提高出口报价、压低采购价格向客户或供货商转嫁或共同分担汇兑损失风险。
(1)对于自营出口业务,外贸企业应根据新的汇率调整出口报价,尽快加强与外商沟通,并做好与供货商的沟通,订立新的协议,在商业合同中,要考虑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2)对于出口业务,改变按固定换汇成本结算的方式,应与委托方签订新的出口协议,明确按固定费率收取费,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12.政策上支持进口。在防范进口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进口业务,对冲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业务的不利影响。对于委托进口业务,在合约中,应明确按实际支付国外供货商货款的付款日的汇率与委托方结算,这样除了可获得费收益外,由于人民币升值,还可以获得因进口押汇而“推迟付汇”产生的汇兑收益。
13.综合运筹外汇现汇账户。衔接好出口收汇和进口用汇,减少外汇资金占用,减少汇差损失和手续费开支。
另外还可运用和保险公司签定汇率风险保险合同等方法。面对人民币升值的新形势,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组合运用以上策略,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宏观经济和外贸企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政府部门需加强宏观调控,为外贸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外贸企业则应主动面对挑战,根据自身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主动及时进行调整,把握机遇,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进一步持续升值的预期下,稳步发展,实现企业经营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旭伟,曾秋根.人民币汇率挑战与变革选择[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2]王奇松.思考金融问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理论分析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资产市场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国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当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大于求,因而汇率下降;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汇率上升;如果外汇收支相等,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资产市场理论认为各国货币的比价决定于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是由于投资者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关系造成的,这种调整往往引起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对汇率发生影响,而相对利率水平是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的原因。我们用上述理论对人民币汇率予以分析如下:
首先,从购买力平价看,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就一直钉住美元,兑美元汇率在8.3人民币元/美元上下小幅波动。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是美国的3倍,通货膨胀率和美国基本一致,工资和生产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国,这意味着和美元相比,人民币的购买力已大大提高,中美之间的相对购买力需要调整,尽管去年7月人民币汇率已经调整,但迄今(2006-7-26)仅升值了1.6%左右,还远没有达到均衡汇率的水平,中国社科院赵志君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金森俊树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2000年以来按名义有效汇率计算的人民币币值低估了7%到25%,平均低估了17%.这个低估幅度与2005年7月21日对人民币做的2%的向上调整相比,显然2%的向上调整不足以消除进一步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渐进的升值过程。
其次,从资产市场理论看,美国已进入一轮加息周期之中,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压力有所缓解。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和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促使美联储坚定地执行稳步小幅升息的政策。今年6月29日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5.25%.这是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17次加息,考虑到经济增速放慢与潜在通胀压力加大两种现象并存,此轮持续了近两年的加息周期有望终结。美国升息,美元和人民币的利差加大,对短期资本流入我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压力。美元对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的弱势地位会有所改善,在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以及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幅度内浮动的机制下,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升值的幅度可能加大。如果美元加息周期结束,那人民币升值压力会重新加大。
第三,从国际收支看,国内外汇明显供大于求,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从出口方面看,全球经济稳步发展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依然强劲,国内经济高增长推动跨国集团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下国内企业的对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外贸经营权完全放开和配套政策逐步落实。虽然,去年7月21日汇率调整会消弱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贸易摩擦更加频繁和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国外企业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的调查和诉讼增多,对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贸出口,但总体来看,由于世界经济稳步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4.9%)、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出口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从进口方面看,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必然刺激进口需求;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关税将进一步削减,而且逐步调整到位;利用外资的快速发展和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进口增加。但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设备的出口限制将继续存在,国内以抑制投资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维持,进口增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增长势头不减。此外,随着中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虽然印度、越南等国家利用外资的发展势头良好,直接投资分流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直接投资流入难于实现快速增长,但伴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外资流入中国的趋势将依然十分强劲。当然,由于中国投资政策和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和配套措施开始落实,国内企业的境外投资也将会出现一定的增长,所以中国直接投资项目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较大顺差。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预计中国外汇储备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可见,上述三种汇率决定理论的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存在,人民币仍将维持升值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为1.8%,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2.7%,按照购买力评价模型,我国人民币有约10%的升值空间。又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我国当前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为2.7961%(2006年7月26日),而美联储最新的基准利率为5.25%,根据资产市场理论,今年人民币约有2.5%的升值空间。因此,从汇率决定的中长期模型和短期影响模型来分析,考虑到我国在人民币升值上会吸收日元升值过快的教训,会采取台湾式的渐进升值方式(1986-1992年平均每年升6%),剔除今年以来已有的1.6%升幅,预计今年人民币还会有2%左右的升值空间,全年升值幅度在4%左右,上限为10%.
二、人民币升值的背后推动力量
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主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特别是替代“金本位”的“美元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创造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推动过剩流动性向中国流入。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2100亿美元,是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其中350亿美元来自贸易顺差,其余1750亿美元都是资本流入。资本流入中500亿来自外国直接投资,200亿来自外债增加和海外证券投资,剩下1050亿美元可能来自各种名目的寻找投资机会的国际资本。
流动性过剩的输入不能等同于正常的由于需求引进的资本输入。最关键的是这种输入是强行的推门而入,本国被动地没有独立性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特别是对中国目前的过度的投资更是火上浇油。中国外汇积累的大幅增加,全球过剩的流动性的输入占到半壁江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由于9.11事件和科技股泡沫破灭,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1%低利率政策。2001年,中国资本账户开始从逆差变成顺差并持续增长,2004年达到高峰,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也从2001年开始。这些事情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应该不是巧合。
8月8日,美联储决定暂停加息,仍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5.25%的水平。美国基准利率维持不变,极可能导致美元走弱。若人民币兑美元不能进一步大幅上升,人民币兑一篮子挂钩货币将持续走弱。这将导致贸易盈余进一步扩大以及投机性资本大量涌入,从而令货币环境更加宽松,同时亦将限制中国通过货币政策解决流动资金过剩问题的能力。
金本位时代,货币供给受到相应的制约,其多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黄金的采掘数量。而今天美元本位时代,货币过量供给成为可能。本轮美元升息前,利率降到了40多年的新低,美元供给因而过剩;而大量国家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机制,则作为杠杆进一步放大了相关国家的货币供给。以中国为例,外汇占款成为我国货币供给的主渠道。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国利率、汇率机制高度不均衡,借入低利率、弱势货币,投资高利率、强势货币表示的资产成为多数对冲基金的基本操作手法,助推了全球货币泛滥。如果各国机会均等,人民币升值压力还不是很大,当别国机会减少,而中国机会凸显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是持续的、巨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升值是不可避免的。拒绝升值将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大规模的对冲是难以长期维持的,对冲将使银行体系的运转发生严重问题。看来,逐渐升值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在目前,由于中美之间仍存在3%左右的利差,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具有双向浮动性,中国的资本管制也并非完全无效。因而,渐进性升值下,投机资本流入和套汇活动所造成的损失可以控制在最低限度。
中国的经济、贸易结构决定了人民币升值属于结构性问题。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占总的出口贸易额的一半以上。而加工贸易天然地会产生顺差。贸易的顺差又往往引致资本项目的顺差。因此,升值并不一定会减少顺差。换言之,汇率变化对于贸易的调整矫正效应在我国不会太明显。事实上,日元持续升值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其贸易顺差的基本态势。
升值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可怕。升值并不一定导致大量企业倒闭,相反,由于升值,高价值增值企业得到长足进步,国际竞争力得到大大提升。从根本上说,决策者须在长痛和短痛之间做出选择。
三、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助推并演绎一轮比较大的牛市
研究经济发展史发现,股市的大牛市,往往产生于技术革命,或者因本币升值等因素提振国民自信心、自豪感,并吸引国际资本之时。尽管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然而,技术创新断非朝夕,缺乏创新土壤,就很难产生系统性的技术革命。换言之,技术革命很难在当前成为推升股市大牛市的基础。相反,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则可能助推并演绎一轮比较大的牛市。
1、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股票市场较长时期内处于良好的低利率环境中,因为国内的高储蓄率以及赌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资金不断进入我国,使得国内资金充裕,而国内普遍的生产能力过剩又使国内物价上涨不具备可持续性,此外,人民银行为防止更多的投机资金进入国内,也会倾向于保持低利率。因此,可以推断,我国在较长时期内仍将维持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上。这种低利率环境的存在,将为我国股市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的坏境。
2、人民币升值会通过影响国内外资本的流动,影响股票价格。外汇市场对人民币形成升值预期,将在短期内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以获得以人民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就会导致相关资产价格上涨,并通过预期的增强,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推动股价上涨。
3、人民币升值会影响上市公司进出口及收益水平,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及价格构成。人民币升值可提高本币购买力,降低进口成本,可以较低价格收购国外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同时,也会抑制出口。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因此受到影响,资产价值会发生变化,投资者会相应调整投资策略,从而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及其构成。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时期内,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发生变化,国际资本持续流入我国股票市场的动力就不会减小,它对于股市的影响就会大于经济增长与公司业绩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对我国证券市场走强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
从我国的实际情
况看,本轮行情上涨的主因在人民币升值。早期地产股、银行股大幅上涨就是明证。从资金角度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推动股指上涨的资金来源,显然不是国内基金,也绝非券商,这些机构在本轮上涨之前并没有足够的闲余资金;真正的资金力量可能来源于国际资本,在这些资本的诱导下,国内私募资金、普通投资者,以及国内基金蜂拥而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之快令人瞠目,而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配置全球化,交通和通信的改善,使得中国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了全球化输出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于是,技术、劳动力、土地均对全球资本产生了替代作用,资本的稀缺性弱化,资本的实际利率相应降低。由于货币过量供给,名义利率可能更低。尽管美国、欧洲,甚至于日本均酝酿升息,然而,在经济增长要素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化前,全球的资本价格就不可能有大的上涨。作为金融资产最终价值参照坐标的利率低企,意味着全球资产价格可能一直处于高位。
当前推动中国股市上涨的真正动力是人民币升值,加之人民币过量供给,而相关市场对于资金的吸引力下降,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未来两到三年内中国股市有可能演绎像样的行情。此间,决定上涨幅度和上涨速度的有可能是中国汇率机制的改革进程。这一进程高度影响外资涌入的程度。
四、人民币升值对指数推动的弹性分析
由于我国人民币升值与日元和台币的升值具有大相似性,因此,日元台币升值与股市的关系可以作为我国人民币升值对指数作用的参考。
由于人民币升值对指数的影响力取决于人民币要升值的幅度,因此,人民币均衡汇率应该多少是问题的关键。但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应为多少没有定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博士认为:没有人知道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因为谁都不能预测资金供求的变化。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2004年G20国财长会议上专门强调这一观点。
事实上,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结果,2005年人民币升值前,根据一些均衡汇率根据的计算,包括一般均衡或局部均衡,美国政府认为人民币人为贬值了30%,其他一些机构也认为人民币低估了15%到20%左右。2006年5月8日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彼得。莫里奇认为,人民币贬值了40%,我国社科院赵志君与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金森俊树先生所做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按名义有效汇率计算的人民币币值低估了7%到25%,平均低估了17%.
综合判断,我们认为,人民币可能低估了20%左右。结合台湾经验,以人民币升值20%估计,每年升幅4%,以复利公式(其中m为本金,a为年利率,n为年数)计算,我国人民币升值时长约为5年左右,期间估计有3年左右的牛市和2年左右的调整,根据台币1989年升值34%时指数达9624.2点推算,人民币升值18%左右时指数将达高点,以上证指数度量,上证指数可达6900点左右,考虑今年股改等因素,上证指数有望达7000多点。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40%,每年升幅4%,那么,估计人民币升值时长约为10年左右,上证指数可达15000多点左右。目前人民币升值基本上处于类似于日元和台币货币升值的第一阶段末第二阶段初。
根据计算(见表1、表2),台币在升值的第一阶段末第二阶段初即1986年,台币升值5%,指数对汇率的弹性系数为4.89,相应地,日本在第一阶段,升值了16.88%,指数对汇率的弹性系数为2.53,当然如果我国采取日本式大幅升值的方式,那么日本指数弹性系数更适合我们参考。但我国采取的是台湾式的渐进升值方式,台湾的指数弹性系数更适合我们参照。因此,本文采用台湾的指数弹性系数推算。基于以下事实: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升为8.11,当日上证指数为1020.63点,2006年7月26日,人民币汇率7.9877,升值1.5%,当日上证指数为1686.65点,按照4.89的弹性进行推算,汇率导致的指数上升值约为75点,股权分置等其它因素导致的指数上涨值约为591点,两者比例为1:7.88.因此,若今年人民币汇率在8.11的基础上升4%,那么将推动上证指数上升约200点,加上股权分置等其它因素对指数的推动,上证指数可达2700多点。但值得关注的是,股市的不断扩容不可避免地会压制指数的上涨速度和上涨幅度,从而会使上述指数点位打折。
五、结论与建议
日元台币升值的经验表明,货币升值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改革开放后借鉴了它们的做法,采用了相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因而不可避免地也会产生相似的结果:经济在低通货膨胀下高速发展,外贸顺差持续扩大,贸易摩擦加剧,最终货币升值、股市走牛。因此,人民币升值、股市走牛是必然现象。
当前,我国人民币正步入中长期的升值轨道,股市也正处于牛市的初级阶段。因此,投资者应积极投资股市,根据上市公司产品的是否可贸易性及产品的进出口汇率弹性,选取相关的行业和公司进行投资。另外,对外摩擦的加剧和升值压力的存在,也将迫使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从“出口导向”向“扩大内需”转变,与消费需求相关的行业和公司将从中受益,这些行业和公司也同样值得关注。具体而言,在人民币升值下值得关注的行业主要有:
1、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类行业:属非贸易的不动产行业,升值将全面提升国内地产资产价值,同时提高具有资源有限、垄断性或建设周期较长而供给弹性较小的特点的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这类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价值;
2、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因此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从而受益;
3、航空、电力、炼油、造纸、工程机械等行业:这些行业收益于原材料或设备依赖外国采购为主而导致的成本降低,或大额外债而导致的还本付息所产生的汇兑损益方面的收益,对国内市场拥有垄断优势的航空业更为明显;
4、技术进口依赖型的高科技类行业,在关键科技知识产权上还不具有优势,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保持着大量进口的势头,在汇率升值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在成本方面的优势。
5、采掘业、石化业、有色金属行业:理论而言,该行业由于产品定价的国际化将受到人民币升值的一定冲击,但由于其国际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其产品的国际价格的上涨速度高于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因此,近期也值得关注。
南通的纺织业发展由来已久差不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今南通更是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纺织工业的销售占全国纺织工业销售的3.5%左右,纺织业已成为南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经济支柱产业。据统计,南通有出口企业650多家,共10大类100多个具体纺织品种类出口,产品已走向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当中纺织服装出口量最大。2002年,纺织服装出口达11.6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6%;2003年纺织原料及其制品出口创汇14.44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3.96%;其中服装出口就达到9.9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9%;2004年纺织品出口创汇18.9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43.6%;2005年纺织品出品22.32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43%。2006年纺织品出口24.5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2.8%。可见南通的纺织业是南通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的成败对南通的国际贸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在南通纺织业繁荣发展的水面之下,也存在着严峻的总问题。近来物价指数的上涨导致纺织原料价格上涨、纺织工价提升、纺织设备维护成本上扬、运输等成本也不断上涨;特别是近来国家对出口退税的调整使得纺织业的总体利润下滑。在南通,纺织业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5%左右。南通的纺织出口中小企业众多,它们的利润水平基本上是出口商品中最低的。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首先是加工贸易为主,自主生产出口为辅。加工贸易只能收取工缴费,而没有附加经济价值,难以提高企业产能和技术,更不能创建自己的品牌特色。这些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年出口额多在200万美元以下,有时为了争夺订单许多企业相互压价,使得本来就狭小的利润空间更加窄。
其次是市场开拓能力薄弱,出口方式简单低级。受观念、资金、地域、技术管理以及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南通纺织业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从国内或国外的外贸中间商接单,而缺乏主动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力和胆识,很多企业一旦失去中间商就陷入经营困境。
最后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纺织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距离,就是与国内的苏南和浙江及山东相比也相距较大。以棉纺织业为例,发达国家清梳联合机占有率达50%以上,江苏为30%,而南通不足20%;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占有率为90%以上,江苏为33%,而南通仅为20%。装备水平造成产能和生产效率低下,甚至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越性。自主创新能力低,在国际国内买方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除了南通的萝莱家纺,基本上还没有一个有特色的品牌,对新技术、新理念接受慢,把握市场机会能力慢反应不快,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人民币升值对南通纺织业的影响
人民币的升值给国内出口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成本导向型产品受到的影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著。而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成本导向的出口,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其受到的影响是很多的。南通作为全国的纺织基地之一,而其纺织品的出口也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也占一席之地。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南通的纺织业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具体表现为:
1.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纺织业产品出口价格相对提高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纺织业产品出口价格相对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降低了出口纺织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优势,南通的纺织出口企业正在经受着这样的冲击;同时纺织业出口还会受到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也就是所谓的汇兑损失。举个例子,如果原来100元出口的商品,当汇率上升5%后,其在国外的价格就相应上升5%,这对纺织业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有较明显的影响,因为价格相对提高了;但如果保持外币表示的价格不变,那么出口利润就得相应减少。据有关部门测算,当人民币升值1%,纺织行业利润将减少2%,2006年南通的纺织品出口额约为24.58亿美元,如果按照利润率为5%来算,当人民币升值1%,那么南通纺织业出口利润损失就会越过亿元了。而人民币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就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还将一直保持,其稳定期也难以估算和预期。可见人民币升值给南通纺织业的压力是巨大的。而且纺织业作为南通的主打出口行业,这对南通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和压力。
2.人民币升值导致纺织业外贸资转移
南通作为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市场,其吸引外资的力度很大,在南通经济中也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外资中,很大一部分是集中在纺织项目的投资上,这些纺织在中国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而这当中,尤以纺织工业吸引的外资的规模和金额最大。仅日本就有150多家纺织企业在南通兴业,如著名的东丽、帝人等日本公司在南通投资都是过百亿人民币。这些外资纺织企业都是用美元标价原料而用人民币支付当地职工工资和当地费用的,工资及费用占成本的比例很大(纺织业都是劳动密集型)随着人民币的增值,南通的外资企业生产成本必然加重;另外,外资企业的产品一般都出口,人民币的升值必将提升出口产品的价格,从而与外商当时投资利用中国低价劳动力形成的出口低价商品的初衷相背,进而增加出口压力。这些都将使得外资纺织企业面临利润减少,而可能转移投资到成本更低的如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来规避风险。可见,人民币的升值必将降低外资纺织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如是人民币值进一步上升,很难预计会有多少外贸会发生转移。
3.人民币升值还将导致国内纺织企业竞争
在外销产品国外市场压力不断加大时,不少出口型企业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来求得生存和发展。2005年开始,南通很多纺织企业迫于人民币升值的形势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这必将使国内的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到2007年南通有70%的纺织生产企业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开发和产品销售,而这此企业大都是出口导向型企业。而国内市场的纺织品早已处于饱和状态,如果原来重点出口纺织品的企业转而加入国内纺织品市场,这必然会造成国内企业间的纺织产品恶性竞争,而价格战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而价格的竞争必将榨尽参与企业的利润。由此可见,对于南通的纺织业来说,今后的国内纺织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种现象和趋势还会进一步恶化。
4.影响行业就业情况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南通的纺织企业吸收了南通及周边的大量的劳动力。这为南通的就业减少了很多压力。而人民币不断的升值会使纺织业出口成本越来越高,出口价格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必然使部分利润小、经营管理不当的中小企业面临经营的困境,不得不大量裁减用工,从而使部分工人下岗别求职位。另一方面,纺织业要能应付人民币升值就不得不进行管理革新、技术改造,而新技术和新管理经验的改造与推广,必然能带动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以降低成本应付人民币升值。但是这又会使得纺织业对纺织职工的需求减少,从而对就业的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据南通政府部门统计,南通有近三成的企业正在进行技术和管理的革新,引进新的效率更快,更节省成本的先进的纺织机台。而这正让一些企业在计划载减员工。三、南通纺织业应对的措施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存在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南通纺织业的企业不能轻易退缩,要迎难而上。多方共同出力,共同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法,以此来化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求将来更好地发展。
1.积极规避汇率风险
人民币升值的最直接影响也就是在收汇时由于币值增加而导致的收汇损失。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改变这种状态,以使影响和损失低到最低。首先,要保证及时结汇,减少结汇时间夸度,这就要求我们订立外贸合同时,注重结算方式的合理应用,尽量多选择即期付汇方式,以减少结汇的时间跨度;其次,注重与外商进行价格谈判,把今后人民币升值后提升的成本通过协商提高产品价格消化之或争取与外商共同分担或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担;再次,建立外汇收汇台账,及时催收货款,减少汇率损失,因为收汇时间越长,其导致的外汇结算损失将会更大;接下来,要注意能过合理贸易操作来分解风险,如采取低风险的贸易方式、灵活多变的结算方式、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来分散外贸风险;最后,对于新合同必须考虑汇率变动因素,通过增设附加条款来回避和降低汇率风险以及引进或培养国际金融及外贸专业人才。
2.积极实施出口扩张战略
南通的纺织业发展离不开向国外扩张市,因为国内纺织品市场趋于饱和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南通纺织品出口量很大,但市场相对很集中,而日本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不利于纺织品出口风险的防范,特别有专家指出当前日本和美国出现经济衰退。而作为劳动密集型和低成本导向型的纺织品在非洲和拉美等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市场对南通纺织业来说还大都是未开发的或开发初期的市场。资料显示,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对南通的中低档产品有很高的需求量,相信只要合理开发,南通纺织业一定能占领这些海外市场。为此,南通纺织业企业除了要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创设产品品牌开拓和维护日本、欧美市场外,还应大力拓展其他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在努力保持传统的日美市场的基本上,要力争开发新市,以此来取出口多元化发展,分散风险。
3.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南通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出口的产品大都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经别人做贴牌、定牌生产。而这类产品除了正常利润外没有经济附加值,而大量的利润被客户所得,这样使得相应的生产企业不仅不能创立自己的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而且由于在利润空上很少有回转的余地,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企业将处于很艰难的境地。而当前,欧美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正风头正劲,所以纺织品以低价位和高数量来竞争只会给欧美国家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提供有力借口。而品牌、高附加值、高科技对是今后纺织服装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增加纺织品经济附加值的最有力的方法。品牌纺织品的出口价格往往是加工生产的无牌产品的几倍到几十倍,可以发展自主品牌不仅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能使企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研究,国内企业只有当年利润越过2000万元时,才具备创立自主品牌和自我设计能力的资金基础,所以南通有一定实力的大型企业应加强自主研究开发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在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以创立自己的品牌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加快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高层次的质量和品牌竞争转变。此外,中小纺织企业可以考虑走创特色之路,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档次,在不断细分的纺织品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4.政府应给予纺织业适当的支持
政府部门应是南通纺织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其可以给出这样的支持:组织培训纺织企业和纺织品进出口相关人员参加出口关税、汇率知识和实务知识的专题培训班,总结一些企业在规避设限和汇率风险上的成功给验并加以推广;加强自律,通过牵头组织进出口商会、协会等组织,促进纺织行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避免无序竞争,集约利用资源;加强服务,在当前纺织行业非常时期,政府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支持力度上不减,优质服务上加码,多听取纺织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出台相应政策支持,鼓励纺织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发展战略,促进纺织企业实现从贴牌加工到自创品牌的飞速发展,选择确定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品牌,集中力量重点培养,争取培育出一批南通纺织品牌,积极应对纺织品出口在国际复杂环境中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黄先海:纺织产业升级的特征及启示[M].中国工业经济,1998(7):30~33
[2]刘强:南通纺织工业的战略抉择[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0
[3]南通海关数据(2005到2007的部分数据)
[4]南通对外贸易促进委员会数据
[5]林素钢:人民币升值对南通纺织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江办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