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地理学论文

时间:2022-02-19 10:06:57

导语:在中国地理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国地理学论文

第1篇

一、大赛内容

1.教学论文:展示地理课程改革创新、地理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文章。

2.教案学案:呈现地理新教材剖析研讨、地理课堂设计探究的课例课案。

3.教材教辅:交流校本与乡土教材开发利用、高考与中考复习指导编撰的研发成果。

4.教研课题:汇集各类型科研课题、各层次教研成果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著作。

5.学生论文:荟萃中学生、师范生、研究生学习历程、行动研究的心得体会。

二、大赛要求

1.教学成果应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有启发性和代表性;表达准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请在稿件中注明详细联系电话、地址及邮箱。

2.可寄纸质稿件也可寄电子稿件。纸质稿件请寄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收,邮编:400030,务请在信封正面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字样,以区别于其它稿件。电子稿件请寄至:,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

3.参评稿件每篇评审费为120.00元(中国地理学会正式会员凭会员证复印件,每篇稿件评审费100.00元)。若需刊有获奖名单的第9期杂志,请在评审费基础上加汇9元。寄出稿件时请一并从邮局汇款且在汇款单附言注明“评审费”字样。汇款人姓名、地址需与稿件作者的姓名、地址一致,以免出错。汇款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400030)。

4.大赛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6月30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5.欢迎参赛,具体事项请与大赛办公室联系:023-65362774。

6.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三、评奖办法

1.主办单位将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组成评选委员会,对稿件客观公正地评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2.获奖证书将加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公章。

3.获奖揭晓后,拟将在本刊2014年第9期公布获奖名单。

4.欢迎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及建议。

第2篇

京外地区获奖名单

一、先进学校名单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级中学

贵州省赤水市第二小学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三中学

二、先进个人名单

一等奖

安徽 徐晓玲 福建 林秀钦 广东 邓绍宏 广西 许媛 贵州 范本艳 河北 赵 欣 湖北 龚伦军 云南 杨红 浙江 范源清 顾俊芳

江苏 周国伟 王建忠 孟 军

二等奖

安徽 梁 好 福建 林 盛 廖友国 柯碧田 唐惠煌 庄春凤 陈建杰

广东 邓 旭 广西 许 媛 何 珍 冯 平 陈贺允

贵州 穆 菁 罗 艳 曾利和 河北 付会玉 赵 欣

河南 罗保爱 湖北 龚伦军 方莲英

湖南 王菊红 吉林 苏丽华 张 硕 李和义

江苏 陈 枫 束丽文 谢鸿瑾 山东 黄艳艳 程显龙 孙 娜

上海 刘金艳 四川 徐小琼 梁 岗

天津 刘 越 浙江 吴樟英 王军女

三等奖

福建 林 盛 肖婷婷 柯碧田 庄进平 杨苍洲 王建鹏 陈佳民 陈姗菁

康丽芳 许长安

甘肃 刘晓峰 王红萍 周根旺 广东 陈少贞 邓绍宏

广西 许 媛 陈贺允 冯 平 何 珍 贵州 王高良 陈 英 罗利琼

河北 郭海红 秦 梅 史建勋 河南 朱 丽 庄凤平 罗保爱

黑龙江 张雪梅 李翠敏 李 萍 湖北 万 晶 王凤英 张建新

湖南 黄明勋 吉林 李伟芳 王文娟

江苏 张 珊 辽宁 赵艳英

山东 陈立功 四川 梁 岗 徐小琼

云南 余晓洁 杨晓玉 重庆 卢 璐 唐 英

浙江 范源清 闻洪波 方祝发 宋伟仙 许伟泽

北京地区获奖名单

一等奖

白 敬 毕小芊 柴振荣 陈丽辉 程 芬 崔长友 崔 琳 邓丽群 范宝东 范秀清 冯 帆 高奇越 高 颖 龚学志 郭俊彬 韩沁彤 韩向华 郝梅梅 郝向荣 何丽芳 胡文杰 胡玉强 黄小梅 贾慧蓉 贾 婷 姜 畔 解 薇 康菁菁 亢学丽 李 超 李海燕 李海颖 李浩敬 李 婕 李 静 李 磊 李 晓 李学会 李永辉 刘海娜 刘 静 刘俊凤 刘 凯 刘 丽 刘 沙 刘 舒 刘学惠 刘一成 楼 桦 马文丽 潘雪飞 彭玉华 祁永博 秦山丹 任 荟 邵立平 沈景娟 宋 辉 宋子男 孙铁民 孙 薇 孙雪梅 孙雪巍 孙 艳 孙治英 唐 燕 陶小苏 田 虹 田 彤 佟会敏 王爱国 王长青 王东红 王建富 王 晶 王 静 王丽娜 王 楠 王荣海 王 瑞 王世华 王香玲 王晓菁 王晓菁 王晓静 王晓琼 王秀琴 王 艳 魏贺淼 魏 然 吴恭平 武 月 席蓉蓉 晏 洁 杨 洋 易 静 尹红芳 于淑敏 苑 静 张贝迪 张慧萍 张景芳 张留英 张伟华 张晓军 张彦华 张依雯 张玉梅 赵立伶 赵明勇 赵荣旺 赵鑫馨 赵 燕 朱 彤 庄春妹

二等奖

艾天燕 爱 丹 安晶卉 安欣颖 安雪飞 白凤稳 白秀梅 白雪梅 鲍 玮 薄淑红 蔡明艳 曹冬生 陈彩霞 陈海芳 陈金成 陈 瑾 陈立娟 陈丽辉 陈丽娟 陈 雪 陈玉梅 程 旭 仇凤霞 崔婷婷 代 莹 邓 晶 邓科军 狄永杰 丁 燕 董金凤 董淑萍 窦长颖 杜艳艳 段海娟 方春梅 冯 琦 付海红 高贵平 高海伶 高 静 高 梅 郭春梅 郭海波 郭红兵 郭新刚 郭迎滨 郭 颖 韩春霞 韩 鹏 韩晓慧 郝婉华 何 淼 何 伟 胡秀杰 胡 燕 黄 杰 黄小梅 黄秀英 黄 英 霍永跃 纪爱朋 贾娜娣 金 迎 康梦兰 赖妙琼 郎海英 雷米新 雷米新 李宝兰 李赤瑜 李东颖 李 端 李方亮 李国青 李海波 李海霞 李 浩 李浩敬 李宏爽 李建敏 李金梅 李金荣 李 静 李 黎 李 同 李雪玲 李雪梅 李雅娟 李 岩 李艳辉 李艳军 李燕云 李一佳 李 影 李永莲 李子路 厉江南 梁 好 梁秀敏 林翔宇 蔺玉松 刘东芬 刘凤艳 刘 福 刘洪发 刘鸿雁 刘 辉 刘建萍 刘进波 刘 军 刘丽娜 刘 敏 刘 铭 刘守宏 刘 硕 刘艳萍 刘 颖 刘元元 刘 震 路凤敏 路 宁 吕 媛 马 芳 马加良子 马立红 马 蔷 马稳盼 马稳盼 门卫华 孟祥阳 孟雪莲 孟 灼 闵 敏 那 敏 牛卫忠 牛彦芳 牛 彦 庞 晖 祁金花 祁有娟 钱磊俊 邱立君 荣 旭 茹建伟 芮爱忠 沙 莎 邵立平 申秀红 沈嘉煜 沈金瑞 沈景娟 石京丽 史天慧 舒 芳 宋丽荣 宋应富 宋正红 苏 晶 苏 珂 苏 娜 孙 浩 孙红梅 孙乐芩 孙佩琴 孙 萍 孙婷婷 孙治英 孙 忠 谭 强 汤 平 唐凤萍 田光华 田亚军 脱国梅 万 静 王 哲 王彩莲 王长青 王 超 王 琛 王翠菊 王桂凤 王 涵 王好生 王会红 王建华 王 建 王 静 王 娟 王 蕾 王 丽 王丽娜 王连长 王琳娜 王 楠 王 琪 王 茜 王 清 王群英 王世强 王栓保 王 维 王香玲 王小平 王晓燕 王 新 王雪丽 王亚玫 王彦军 王 英 王园园 王月青 王跃梅 王 蕴 魏秀娟 文春宇 吴 然 吴 双 吴 思 吴雅丽 夏换龙 肖光耀 熊丽平 徐 静 徐 平 徐学宏 徐峪森 徐志钦 薛长浩 闫立娟 闫艳华 晏玉香 杨 斌 杨海涛 杨 洁 杨 静 杨丽苹 杨 敏 杨 铭 杨松珍 杨小丽 杨秀艳 杨云华 姚静薇 殷 毅 尤 飞 尤晓宏 于大哲 于 澜 于丽萍 于姗姗 苑 静 臧超英 曾 莉 张爱军 张春梅 张改莲 张海燕 张 健 张 杰 张金朋 张 昆 张莉萍 张 利 张 庆 张 蓉 张如燕 张升军 张素艳 张 威 张文娜 张小刚 张晓红 张亚坤 张 艳 张艳霞 张 燕 张倚天 张 颖 张 芸 赵海娜 赵继莲 赵丽华 赵 琼 赵 蕊 赵婉丽 赵万超 赵雪娇 赵 艳 赵艳梅 赵燕武 赵玉娟 赵云红 郑红丽 郑云杰 周 蕾 周苏平 周卫东 周宗文 朱 红 朱建玲 朱 莉 朱 迎

三等奖:(略)

关于获奖名单的说明:

1.获奖名单中省份、人名均按拼音顺序排列。

2.如发现有错、漏等问题请与组委会联系。组委会将陆续予以更正。电话:010-82563556,电邮: 。

第3篇

关键词小专题活动 实践 思考

现代地理教学观中核心理念之一:提倡开放型教学,反对封闭型教学。纵观实际教学现状,不少一线教师对教材中形式多样的活动要求熟视无睹,安全问题、条件受限、时间不足等原因让地理活动徒有虚名,流于形式。众所周知,开展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笔者设想,尽管开展地理活动有很多难处,但此事并非不可为。经常开展做不到,那就偶尔开展;大规模组织办不到,那就小范围组织;走出课堂不现实,那就在课内组织;平时时间紧,那就节假日组织。经过一年时间陆续探索和尝试,笔者发现有计划地开展地理小专题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以及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转变观念,立足现状,树立活动意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是高中地理新课标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之一。地理教师有责任去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师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即使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惯性依然很强,惯性不仅来自学校和社会对教育评价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教师意识上的惯性。如何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更多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应有大教育的意识,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教师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教师除了重视学生的成绩以外,还应该着眼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将来发展真正所需的能力,还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识地理教育。通过眼下较为传统的地理课堂能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吗?这样的反思应根植于每一位老师头脑当中。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出台后,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许多人会以“平稳过渡”作为地理课堂丝毫不作改变的理由,这与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初衷是相悖的,地理教师应该要基于眼前的实际做一些调整,微调胜过不作为。上学年,学校进行分类编班后,一个二类兼三类文科班“诞生”了,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真正需求,通过对意见粗略统计,约三分之二的学生提到应在地理课上增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提出建议,要继续做好课前五分钟地理知识介绍的活动(原来班级曾经组织过)。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及时向学生做了反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予以高度的肯定,班级的《地理学习公约》应运而生,《地理学习公约》明确了一学期地理科学习的任务,地理学习的规范要求和方法等。同时明确提出开展三项活动,这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学生所提意见被采纳后,情绪十分高涨,前期准备工作为小专题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意见的尊重,这就是最大的以人为本的体现。

开展活动的想法不谋而合,2008学年第一学期共策划了三项小专题活动。

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实施活动过程

(一)地理讲坛――让学生“讲”出来

地理讲坛,即每节课前五分钟,由学生提前一周时间准备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内容,并利用课前五分钟向其他同学介绍。此项活动原来曾经开展过,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进行了重新“包装”,向央视的百家讲坛看齐,品味得到了提升。由于原来的课前五分钟组织尚有较多的不足,如课前五分钟的主题与所要上的地理课内容偏离太远,甚至与地理学科毫无联系。为此,与学生协调对此做了调整,一是要求内容与上课内容尽可能的联系。比如在复习中国地理时,学生做了《美丽富饶的广东省》、《秦岭》、《天府之国》、《浙江地理知识》等主题;复习世界地理时,又出现了《马尔代夫》、《塞班岛》、《埋葬记忆里的土耳其》等;开设选修IB旅游地理模块的时,又有了《我曾去过的风景名胜》、《世界十大景区》、《玉环风俗》等。每次活动前,学生会事先做好PPT,事先拷贝到老师的电脑或通过E-mail发到老师的邮箱,课代表负责课前为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打分表,课后进行统计,每节课公布上次讲坛的大众评分结果。每次讲坛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要的小结,重点是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指出少许的不足。通过一个学期的活动,共收集了学生35个地理讲坛PPT。去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此时的教学进度刚好是复习世界地理,主讲学生征求老师的意见:是否可以改变他原来的话题来专门介绍汶川地震,他的这个要求不仅得到满足,而且还被特别表扬。该同学用了自己短短的五分钟时间第一时间向同学介绍了汶川的地震情况,他唤醒了大家的公民意识。之后,这个班级成了全校行动最迅速的捐款班级,并于第一时间交到了县民政局。这是地理讲坛的“额外收获”,也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德育。不少同学一开始上台表现的比较紧张,但经过几次的磨练,胆量越来越大,讲话时非常从容,从会紧张到不紧张这就是非常实在的能力提升。

(二)野外考察――让学生“做”起来

峦岩山离学校只有不到四公里的车程,又名棋盘山,海拔140米,是一处完整的地层剖面。 峦岩山得名于“山愈秀而岩益奇,岩益奇而峦愈趣”。这么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地,许多学生并不知晓。到峦岩山做一次野外考察的设想,得到学生的普遍赞同。为了使这一项活动有别于学校的春游活动,老师事先进行了踩点,选择了考察路线,确定了考察主题,利用上课时间,选用视频资料进行介绍,让学生加深对该景点的了解。确定的考察内容包括:①土壤剖面制作;②学会识别火山凝灰岩;③何谓植物入侵;④野外如何根据植物长势判定盛行风向;⑤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看经济发展;⑥佛教文化初探。利用周六一个下午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由于天气炎热,为防止中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瓶的饮用水,一顶太阳帽,一些常备药品,以及制作土壤剖面的工具。活动中学生们汗流浃背,饶有兴致的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很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但能够产生问题就是一种成功。如峦岩山的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峦岩山开发为旅游地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有哪一些?当学生用相机拍那些形态奇特的岩石时,老师及时指导学生在岩石的边上放一些诸如钥匙、笔、数码相机皮套等参照物;当学生学着做土壤剖面时,现场可以教会学生在层与层之间插上小木条……预设无法全部预知所要发生的一切,野外考察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活动的全部细节。组织考察活动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当“不速之客”出现时,老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活动前的准备,恰恰有时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这样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地理论文――让学生“写”下来

一年一度的“地球小博士”的活动是中国地理学会针对小学生、中学生举办地理知识普及活动,2008年的小博士活动征文是有关于“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小论文评比。同样,前期做了发动,明确活动意义和组织程序。结合学分认定的要求(此时已经完成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学习),除了进行模块的知识测试之外,外加一项小论文写作。学生对撰写小论文,普遍感觉难度很大。为此,老师多次向学生介绍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如切入口要小,主题要鲜明,其中要渗透个人的想法,同时也有参照别人的论点,最后再用相对术语方法来表述。第一次上交的小论文质量不高,为了真正体现对学生的帮助,老师不止一次的修改学生的“小论文”,看到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大部分学生进行了二次修改。修改后的论文在老师要求下,每位同学要将自己的小论文输入到电脑,用邮件形式发送到老师的邮箱里。通过这一次小论文写作,学生撰写小论文的技巧得到锻炼,其次培养了学生上网查阅搜索资料的能力;再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成功体验非常明显,尤其看到小论文既将被“出版”(编订成册)时的那份成就感。他们写下的不仅仅是“节能减排”,他们也写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虽然笔法稚嫩,但撰写小论文的心理体验却不容忽视。撰写过程中,学生调动和运用了自己的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也提出了必要的论据,论证相关的地理问题。并尝试了运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及时总结,认真反思,提升活动内涵

小专题活动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小――生命力强

一学期安排三项小专题活动,并没有对地理教学造成冲击,这样的安排密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一种变化和创新。小专题活动之所以能够开展,一是因为占用的时间不多,可谓是细水长流,如地理讲坛,每节课的五分钟(有时要少)不影响课堂的整体进度,因为围绕的话题与上课有关,他成为了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论文的撰写没有在字数上具体要求,自然不会让学生有像写作文一样的压力,同时它培养了学生科学表述的能力,一方面不占课堂时间,同时也培养部分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减少用电脑聊天打游戏的时间,增加了用电脑学习的时间。

(二)专――地理性强

地理小专题活动无一例外都与地理学科紧密结合。由于地理学科的独特之处,上通天文,下达地理,包罗万象,因此可以联系的要素很多。在地理野外考察时,有一些环节的设计并非现行教材要求的,如简易的土壤剖面的制作、简易的岩石硬度测定方法、地理摄影等。但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却是在课堂所不能及的。小论文的撰写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事实上,对学生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三)活――操作性强

以上三项地理小专题活动的共同特点是能够随时开展,也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序列,可操作性很强。可以“嫁接移植”也比较方便,只要是拥有课堂的机会,就可以举行相类似的活动。许多时候不是根据地理学科要求设定活动,而是从实际条件出发来选定活动。如地理讲坛和小论文撰写,只要老师提出要求,稍作策划,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另外,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环境,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周围一定会有可供野外考察的地方。

通过尝试,小专题活动尚存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小专题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整体性不强,缺少统一的规划。今后应该旨在形成比较稳定的活动体系,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避免随机性,活动最好能够形成稳定的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

(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在活动组织中,由于个人的阅历,地理学科储备知识量的不同,总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导致时间的浪费。统一要求的活动,不能让每位学生有收获,个别学生总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三)活动组织与升学之间的潜在“矛盾”。进入高三以后,绝大多数学生对组织地理小专题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小专题活动对于学业成绩的提高不能起到一个立竿见影的作用,所以在进入高三的高考复习后,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一些做法回到课堂教学的老路;

地理小专题活动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实践性,类型多种多样。在我国的县级行政区一般都设有城建部门、旅游局及气象站等行政部门,这些部门都可以成为我们小专题活动的场所。地理活动的开展,可在校外,可以校内;可以室外,可在室内;可个别自愿参与,可全体学生参加;可集中时间进行,可持续长期活动,种类形式多样。除了上述活动之外,地理教师还可以组织地理观察观测,乡土地理调查,地理课外阅读和写作,以及地理竞技活动,地理专题讲座、地理墙报、地理网页设计、地理游戏等。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推动地理小专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学习也能够变的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陈澄等:《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第4篇

一、课程学分安排

本研究所选取的学校与地理科学专业的总学分和各模块的学分比例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差异。在对各种不同类别的课程所占学分进行比较时,将各个学校的课程经过重新分类组合,主要有4类,即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结果如表1。

[学分(比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实践课程\&总学分\&北京师范大学\&44(27%)\&81(49%)\&10(10%)\&15(14%)\&166\&华东师范大学\&44(28%)\&74(47%)\&24(15%)\&16(10%)\&158\&东北师范大学\&51(33%)\&75(48%)\&25(16%)\&14(9%)\&155\&四川师范大学\&55(32%)\&73(43%)\&30(18%)\&12(7%)\&170\&湖南师范大学\&55(33%)\&79(48%)\&20(12%)\&12(7%)\&166\&徐州师范大学\&54(32%)\&78(45%)\&18(10%)\&22(13%)\&172\&长春师范学院\&60(34%)\&61.5(35%)\&21.5(12%)\&33(19%)\&176\&宁波大学\&50.5(30%)\&66.5(41%)\&33(20%)\&14(9%)\&164\&安庆师范学院\&57.5(31%)\&69(37%)\&24(12%)\&37.5(20%)\&188\&][表1][大学本科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学分安排]

从表1可以看出,各学校的总学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本科地理科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专业课程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公共课程、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教育部重点高校――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这三所学校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较大;教育课程也占有一定比例,均在10%~20%。宁波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课程学分及其所占比例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两所学校比较注重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开设得较多。

二、专业特色课程

在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以及实践课程中,各学校的公共课程和实践课程基本相同,而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都有特色课程。研究所选取的各学校公共课程基本相同,大致包括政治、历史、数学、外语、体育、计算机;而实践课程则几乎完全一致,包括部门地理野外实习、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专业课程可以概括为“大同小异”,“大同”指这些学校都开设的专业课程,大致包括引入性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引入性课程主要是《地理科学导论》。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相关学科基础课程、部门地理课程、区域地理课程以及技术性课程。相关学科基础课程主要为物理、化学方面的课程。部门地理课程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自然地理包括《地质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等,也包括环境方面的一些课程,如《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影响评价》等;人文地理包括《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区域地理课程主要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技术性课程分为地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方面的课程,如《测量与地图学》、《GIS概论与应用》、《遥感概论》等。专业课程中的“小异”主要是各个学校的专业拓展课程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的特色课程。如表2所示,北京师范大学的专业特色课程最多,主要集中在遥感方向。在乡土地理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有《乡土地理》,但湖南师范大学和徐州师范大学则有较为具体的乡土地理课程,分别为《湖南地理》和《江苏地理》。华东师范大学较为明显的专业特色课程主要是《河口与海岸》、《现代沉积学》、《环境考古》。笔者认为各所学校的专业特色课程一般与学校的优势专业方向以及该方向的教师有关。如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李小文院士的研究方向为遥感;而华东师范大学有河口海岸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研究该方向的陈吉余院士。另外,其余学校也有相应的专业特色课程,如湖南师范大学的《天体观测》和长春师范学院的《地球与宇宙》。

[学 校\&特 色 课 程\&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乡土地理》《GPS原理与应用》《地表水热平衡》《流域管理》《数字地面模型》《微波遥感》《遥感影像地学分析》《海洋遥感》《3S综合实习》\&华东师范大学\&《河口与海岸》《现代沉积学》《环境考古》《最新地理文献阅读》《软件工程与GIS设计》\&东北师范大学\&《湿地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四川师范大学\&《灾害学原理与减灾》\&湖南师范大学\&《天体观测》《城市气候学》《矿产资源学》《湖南地理》\&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地理》《海洋学》《工业地理学》\&长春师范学院\&《地球与宇宙》《可持续发展研究》\&宁波大学\&无\&安庆师范学院\&《地理调查研究方法》\&][地理科学专业特色课程][表2]

三、教师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师范院校的特色课程,也是培养师范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意识的主要途径。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学校均开设教育、心理和教育技术方面的教育基础课程。与地理专业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地理教学、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方面的课程,如《地理教学论》、《中学地理教学分析》、《地理新课程研究》等。各学校都有教师教育类的特色课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高中必修课程模块研究》、《高中选修课程模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的《管理学》、《国外地理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较多,而且比较有特色,如《地理教育研究方法》、《地理直观教学》;长春师范学院的教育课程开设较为全面且独具特色,如《地理三板教学》、《中学地理活动设计》、《中学地理习题解答》、《中学地理教研论文写作》,笔者认为这对培养大学毕业后的地理教师有很大帮助;而安庆师范学院的《中学地理科技活动》是其它学校都没有开设的,值得借鉴。

第5篇

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地理课程标准规定:“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1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发育,课外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这正适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经常为他们开展形象化的课外活动、并加以启发引导,就是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经常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符合他们这一心理愿望。

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2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造就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堂知识得以验证和运用。并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地理知识竞赛、进行气象观测、地理小制作、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接触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行为素质;另一方面,努力做出成绩,创出地理课外活动的新路,赢得人们对地理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最终能更好地发挥地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3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阵地。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广为分布的名山大川,秀丽多姿的湖光山色,是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可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观看录像片“长江三峡”“长白山风光”“井冈山风光”等,组织“中国地理知识竞赛”,出版“中国地理”手抄报专辑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指导和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教师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师生情谊,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他们的真实思想、情绪、观点、行为,更便于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思想、言行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在课外活动中接触学生、关心学生、诱导学生,有助于建立一种稳固的、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5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开拓学生视野

中学生的求知欲非常旺盛,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地理课外活动是一个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在内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投入其中,既可开拓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又可让他们的意志得以锻炼,才干得以增长。如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学生能观察到各种地理现象,并搜集与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6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同时也是对知识的运用和提高过程。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能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每一次失败,又能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震动和启发。在这样不断地接触矛盾和问题,又不断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了“地图”一章后,组织学生测量学校,运用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中去。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改三大板块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着眼点必须从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高度,从地理教育担当的历史责任,要十分重视沉重的素质教育和储能教育,要把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动脑与动手,自觉与自理,智能与个性特长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统筹考虑,使地理教育培养出更多的有时代特色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段爱琼.东莞市中学生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德育天地,2010.

[2] 吴国强.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3] 赵华.中学地理课堂活动的思考[J].观察思考,2009.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学科;历史地理知识;运用

一、历史地理学的涵义及其重要地位

1.历史地理学的涵义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既具有地理学科的特点,又具有历史学科的特征,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2.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地位

历史地理学和地理学科一样,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地理学在很多省份的高考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在高考文科综合中,历史地理知识的份量也较大。文科综合地理试卷中渗透的历史地理知识主要有:中国季风气候与历代水利建设;经济结构战略调整;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势力侵略等。尤其是气候与历史、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等内容都是重点考查的历史地理知识。

例1:当时(北宋)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汉平原

分析:本题的题干是历史知识而选项是明显的地理术语,同时题干又强调了“水路”运输,所以学生既要根据一定的历史事实(如京杭运河连通淮河与长江、宋代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最高),又要熟悉地理因素中的河网水系(汴河经运河与淮河、长江联连,又经运河中的江南河与太湖流域联通) ,才能正确得出正确选项为 C。

例2:北宋后,黄河多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渐至涸废。试分析黄河该河段(黄河中游地区)经常泛滥的原因( )。

分析:本题设问在历史教材中是没有丝毫讲述的,但如用历史地理知识或方法进行分析,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挟大量的泥沙,进入中游,由于水势减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且黄河所经地区,降水集中,多有暴雨,易成泛滥。古今黄河流经地区的地理环境的主体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现代的原因也应是古代的原因,所以这一原因也正是北宋后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

例3:宋代海上(贸易)往来大多是三、四月从日本驶往中国的江浙沿海,五、六月从江浙沿海驶向日本。这样选择航行的时间主要是为了( )

A.避开倭寇的活动 B.遵守朝廷有关海禁的规定

C.利用海洋回流 D.利用季风

分析:该题题干是典型的历史情景,而备选项则是以历史情景与地理情景相混杂或单一的地理情景方式来迷惑考生,是一种较好的史地综合题。由于时间季节的变化,区域地理自然现象的特性也随之而变,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是根据这些特性的变化,或躲避或利用。因此,宋代海上贸易的往返时间正是利用了区域地理因素中,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的东亚地区,随季节变化而风向变化的自然规律,以便于以风力作为动力的帆船航行来选择时间的。故正确答案为D。

分析现有教材,历史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非常欠缺。所以,文科综合考试地理科的复习,不但要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的发展,也要从历史地理知识中吸取营养,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为现实发展提供借鉴。不仅在文科综合中如此,在一些地理单科试题中,也出现了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因此,无论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来看,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增添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内容都是必须的。

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历史地理知识

(一)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建立史理知识的有机联系

1.在学习我国六大古都的地理知识中渗入其悠久的历史

六大古都至少都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北京始于西周蓟城、春秋时代即成为燕国的国都,以后成为金、元、明、清各朝代的首都。西安始于西周的镐京,以后成为秦、汉、隋、唐各朝首都。洛阳始建于西周初期,自东周以来,先后有东汉、曹魏 、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后周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开封在战国时代是魏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朝代的首都。南京始于战国金陵邑 ,以后成为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首都,此外,明朝初年、和中华民国也定都于此。杭州始于秦钱唐县,到五代成为吴越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南宋的首都。

2.在讲解中国地理中渗透历史地理知识

如讲到黄河流域的城市西安时,可介绍西安坐落在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上,平原周围群山环绕,形势险要;河水(黄河)的支流渭水(渭河)横贯关中平原,且流经西安城北,为西安提供了灌溉和舟楫之利,并通过河水、渭水向长安城北运送漕粮。因此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现在又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3.在地理教学中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话题

如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存在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又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历史地理学等人文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诸如历史上黄河的决溢改道、经济中心的南移、古都名城的兴废等等案例,均可成为揭示人地关系的极好例证,都可成为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运用历史地图

历史教学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其载负的图形信息能收到文字表达难以实现的直观效果,与课本紧密结合,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之一。历史地图的重点不在于表现静态的地理学信息,而在于表现动态的、发展的历史学信息。在地理地图教学中,教师可配合历史地图,设计有情有味的读图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如讲到我国的行政区划时,可结合地名的由来讲授历史上我国政区的演变,使学生能理解政区演变与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再如讲授鄱阳湖与洞庭湖时,可运用它们的变迁图,通过湖泊面积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洪涝灾害的原因。总之,让历史地理地图走进地理课堂,符合时代的要求及考试方式的改革,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是历史地理学渗透进中学地理课的有效途径。

三、史地结合教学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历史地理知识,对地理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提高对跨学科教学的认识

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虽分属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但它们间的联系十分广泛。地理学科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地理现象,着重探索地理现象的现状和特点。而今天的地理实际上是过去地理的延续,了解历史上的地理情况,有助于探究地理现象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历史地理知识。

2.要努力学习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

由于中学教材中历史地理学知识还不成体系,文字与地图尚没很好的配合,加上相关教师中大多数缺少历史地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教学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勤奋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努力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地理知识。要在教学实践中,掌握一些学科交叉的知识,了解其发展趋势,要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与相关学科间的指示交叉点,并且能够融会贯通。

3.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主次关系

虽然历史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师在补充、充实教学内容时,必须摆正教学内容的主次关系。必须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有科学依据,史料真实,观点正确;地理教师要把握好历史地理知识渗透的合适时机和恰当的数量,千万不要喧宾夺主。

4.要进行一些边缘学科的教学法研究

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要搞一些学术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撰写发表一些教学法研究论文,为成为学者型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要关注国际、国内的时事动态,了解社会热点问题,以充实教材相关内容,丰富教学;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要研究文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寻求教学的最佳方案,实现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7篇

一,思想政治

作为一名党员,时刻认识到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实践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为灾区来的学生排忧解难.

二,工作情况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开拓进取,使我系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理清思路,明确工作重点.

根据学校的有关要求,密切结合我系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我系的工作计划.计划重点突出,围绕教学条件的改善,重点搞好五项建设,即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围绕迎评工作,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考试工作,教风学风工作.

(二),真抓实干,具体落实

1,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引进计划,引进博士1名,硕士1名.在职教师中,有1名同志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成归来,有5名同志获得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有1名同志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有1名同志转为硕博连读.

2,专业建设.在坚持稳定发展现有专业基础上,成立了新上专业调研小组,特别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专业进行了调研,为新上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按照学校部署,作为我校特色专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积极申报了省级特色专业.

3,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旅游管理优势学科三年建设期满,顺利通过学校评估验收.组织老师们积极参与上级( )科研项目的申报,共申报国家社科,省软科学,省教育厅,泰安市科技局,泰安市社科等项目12项,有2项获得立项.有3项科研成果获__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组织了地理学一级学科及旅游管理学科硕士点的申报材料.组织旅游管理团队申报了泰安市委组织部立项的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4,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通过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了国家级精品课;有3门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其中1门榜上有名.

5,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了地理科学教育实习基地和旅游管理宾馆实习基地建设,3个教育实习基地在新泰相继挂牌,江苏一家五星级酒店成为我系新的实习基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辟了野外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上,旅游管理实验室及天象馆等获准立项.

6,课堂教学.配合学校中青年教学竞赛,积极组织教师加强训练,参与竞赛,我系取得了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的较好成绩.

7,实践教学.地理专业完成教育实习与野外实习.旅游专业学生于7月,拟于1月奔赴东莞和杭州,常熟等地进行宾馆实习.该专业学生的野外实习得到了切实落实,组织了省内外两条线路的野外实习.

8,毕业论文.按照教务处的总体要求,对于届毕业生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学生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比往年明显提高.届毕业生论文工作也已进行了具体部署.

9,考试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我校考试工作有关规定,从考试动员到监考,从命题到阅卷各个环节规范程序,切实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责任心,落 实责任追究制.在学校组织的试卷检查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10,教风学风建设.鼓励支持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爱岗敬业.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强学生考勤,强化班主任职能,加强考风考纪,表彰考研同学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学风建设.

(三)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成功举行了建系20周年的庆典工作

第8篇

1.培养目标

浙江农林大学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坚持依靠自身优势和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为浙江农业、农村、农民服务[7]。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抓住此发展契机,以面向浙江省“三农”作为发展的着力点与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的独特优势。地理信息系统在数字林业建设中应用广泛,我国林业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南林学院等都开设了GIS本科专业,共同的特点就是依托农林等学科的优势,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和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林业、农业、地籍、环境、规划设计、森林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相关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4]。因此,毕业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工作,全面发展与鲜明个性相结合,具有进一步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设置

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如测量学、地图制图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等,它综合应用这些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8]。因此,要求农林院校的学生既要学习这些相关课程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掌握院校特色的农科和林科的行业知识。根据我校“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及以后深造需要,构建了“平台+模块”的“3+1”培养模式。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和方向模块四个层次构成。同时,综合考虑到学校特色及本省就业需求,开设林学林学相关课程,较好地解决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厚基础与强应用之间的矛盾。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农、林、水、土管、城建、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在四年八个学期内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完成学业,课时的安排设计为“钟”型。

3.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加强GIS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我校GIS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总计37.5周学时。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习、毕业设计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从GIS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应用,形成实践内容的衔接,由浅至深,贯穿四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些以培养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课程实验课以林业生产实验、GIS应用开发技术基础实验训练等为主。综合专业实习主要以GIS行业应用软件开发、3S技术应用、野外测绘实习、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开展相关森林资源调查等综合性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减少与生产单位的差距。

毕业设计是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设计毕业论文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程开发,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与教师科研、相关的GIS公司、林业与土地有关部门的生产科研课题结合,学校与生产单位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为毕业后较早进入状态奠定基础。

4.学科竞赛

我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全国性的大学生专业竞赛。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地缩短与应用生产单位的差距;积极主动与国内外知名世界一流的GIS软件企业、著名的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参与他们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大赛。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已参加的比赛活动有中国地理学会和ESRI中国有限公司举办的全国大学生GIS竞赛•ESRI杯、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和北京超图公司举办的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开发大赛,且与北京超图公司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同时,成立了以浙江农林大学森林经理学科教师为主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的指导小组和团队,采用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组队、生手和新手组队、3人组队的“阶梯层次式”学科竞赛模式,利用暑假期间指导学生主攻全国性的GIS专业竞赛,培养可持续参赛的人才,连续四年取得不菲的成绩。《浙江日报》《中国绿色时报》《浙江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我校GIS专业学生予以关注和肯定。

第9篇

鄱阳湖湿地区内有湿地高等植物约600种,已查明有水生维管束植物102种,植被面积达2 262km2,占全湖总面积的80.8%,总生物量达431.76×104t。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从岸边向湖心随水深的变化呈不规则的4个带状分布,即湿生植物带、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湿生植物有苔草、稗草、蓼子草、牛毛毡、芦、荻等,挺水植物有芦苇、菰、水蓼、旱苗蓼、白茅、莲、白昌蒲等,浮叶植物有菱、荇菜、金银莲花、芡实等,沉水植物有马来眼子菜、黑藻、苦草、聚草、金鱼藻等。有浮游植物达8门54科154属,以蓝藻、硅藻和绿藻为主。

鄱阳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浮游动物12科207种;鱼类21科138种,其它水生动物有鲟类、软体类、甲壳类、腹足类、瓣腮类、头足类、爬行类计144种,列入我国重点保护的水生动物有:一类保护种中华鲟、白鲟和白暨豚;二类保护种胭脂鱼,江豚等;还有一批本地的特有种,如长吻鲍、月鳢等。鄱阳湖天然湿地每年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人工湿地则提供了大量的粮、棉、麻、~产品。

鄱阳湖湿地的江西省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鹤类、鹳类、大毕鸟、天鹅等珍禽和众多水禽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也是鹭类、燕类、八色东鸟等夏候鸟的繁殖地,又是候鸟南来北往的主要迁徒通道和中途食物补给地。目前共记录鸟类310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等10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琶鹭、大天鹅等41种。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多达60~70万只。越冬白鹤最高数量达4 000余只,占全球98%以上。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种群越冬地(数量达6万多只),也是中国最大的小天鹅种群越冬地(最高数量达7万多只)。

近年来,由于鄱阳湖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加大,使得区内处于开发过度和被破坏的状态。森林采育失调,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泥沙淤积和围垦造田,湖泊库容减少,减少了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降低了其调蓄洪水的能力;同时,工农业污染源增多,水污染加重,影响了湿地的生产水平和功能;再加上鄱阳湖区过度捕捞,鄱阳湖湿地资源逐渐衰退,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