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7 01:30:50
导语:在高中数学所有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策略
高中数学以其难度大、知识点多且课时量大的特点,在所有高中课程中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因此,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决定着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本质认知以及是否可以重拾或加深学习数学的兴趣,授课教师要怎样改变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如何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三种策略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兴趣创造知识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根基,尤其是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乏味的科学,如何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高中数学授课教师在准备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并且要将此问题融入到设计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中。授课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让填鸭式、题海式的教学模式远离高中数学课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适合高中生认知的方法开展教学。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改高中数学课堂压抑沉闷的教学氛围。第二,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加强调学生占据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体,但一直以来的高中数学课堂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而这种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会磨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只有变被动为主动的接受知识,才能意识到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乐于接受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综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不仅得益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及课后探究,更离不开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的动力——兴趣。
2不是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在升学考试中一直占据着较大比例,因此,很多一线数学教师急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采取大量的题海战术,长此以往,在教师的认知中,学生可以不断在做题解题的过程中意会数学这一学科的真正本质,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这是教师认知中普遍存在的错误。教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授予学生,不仅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扼杀了学生勇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教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拘泥于一种思维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试图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要知道,经验和教训是需要通过尝试和努力之后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行为或想法获取的。此时教师的角色便是积极引导,解答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疑惑。
3将科学技术融入高中数学课堂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要以其独到的形式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数学作为一门较抽象且枯燥乏味的学科,尤其是学生在接触更加抽象、复杂的领域时,多媒体教学以及其他科技手段的引入,将抽象又枯燥的数字及图形变得活灵活现。比如高中几何教学中涉及的图形,以及高中代数教学中涉及的函数教学,其中有众多的数量关系问题,图形结合问题,代数和几何综合性的应用题,传统的这些教学,教师借助传统教学用具,在黑板上体现不直观、不具体,学生理解困难,教学质量不佳,但是,这些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融入,都迎刃而解。多媒体对图像的表达更加直观,学生对知识点的明确更加清晰,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例如,在解决函数问题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动态函数图像,清晰的坐标图以及收缩可控的图像效果,都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黑板画图教学所达不到的。再比如空间立体几何教学,教师在黑板上很难体现出图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多媒体却可以弥补这一空缺。即使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效果,但多媒体只是填补传统教学漏洞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所以只有适度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形成。
4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化手段让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生动形象的记忆,改变高中数学课堂的枯燥氛围。这需要授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郝保奎.浅议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29.
关键词:高中数学 良好心理 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我们广大中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从短期来说,在高考的考试中,数学所占分值较高;从研究应用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来看,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心理和学习方法。
一、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主要表现为: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转变。初中数学为学生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内容的整体数量增多。高中数学课的设置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在高一、高二要学习完高中三年所有的知识内容,高三进行全面复习,并有数学“会考”和重要的“高考”。
二、学习高中数学的不良心理表现
1.松懈心理。高一阶段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不少学生进入高一后便认为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这样就导致数学学习松懈,成绩停滞不前或下滑,继而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
2.焦虑心理。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科目多,难度偏大,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怕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如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往往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
3.自卑心理。有的同学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同时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有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习自暴自弃。
4.畏惧心理。同学们对于高中数学的自卑心理进而可发展为对数学的畏惧,尤其表现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内心非常的紧张和恐惧,考试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不能集中,头脑模糊,有时一片空白,严重者还会出现大汗淋漓,头脑轰鸣,写不出字,甚至晕倒的现象。
5.应付心理。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搞数学专业,那么数学几乎是没用;持应付的态度学习,认为只要进了大学校门,数学对付着能够及格就行。
心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动上的错位,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同学们应该正确认识关于数学基础不好会影响高中学习的问题。如果数学基础不理想,千万不要泄气,更不能有应付和放弃的想法。数学学科系统性很强,各学科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这些,同学们应该把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作新的学科来学,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高中数学的正确心理和习惯
1.积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兴趣是无比重要的。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样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2.培养勤奋、坚韧的学习态度。中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数学题目浩若烟海,尤其是高中数学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要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勤奋坚强的品质。要吸收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体会这些数学思想给我们的启迪。
3.形成自我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数学不能盲目地在题海中遨游,更不能就题论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注重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1)课前计划和预习。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既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课堂听讲和笔记。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课后练习题。对于课后练习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效益要高。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决其他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这将大大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教育改革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逐渐从高端的科技,变成生活的必须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国都在谋求教育的改革,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国也不例外。2003年,我国《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简称为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制定,就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
2007年,《高中数学新课标》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并于2011年在全国进行推广。与旧课标相比,为新课标而编写的教材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区别。在课程体系上,新课标按模块分类进行教学,并且有选修、必修多种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原来的一些知识点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原本是大学课程的内容。可是,大学数学的教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很多大学数学教师还是按照自己读书时高中数学所学的内容而进行大学数学的准备教学。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数学的学习产生了脱节。若是在普通高校,由于学生自学能力强,这种缺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来弥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会很大。可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本就薄弱,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出若干建议。
二、新、旧课标对比与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新课标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学生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标》做出不同选择后完成学业,与按旧课标完成学业在课时上有比较大的变化。在新课标中,毕业的最低要求是只要完成必修课系列:数学1-5的学习就可以了,总课时为180课时。而在此之前,文、理科生毕业的最低课时要求分别为324课时和368课时。由于有些高职新生基础薄弱,以毕业为目的,仅进行了必修课的学习,学时严重减少,很多在旧课标中原本可以学到的知识,在新课标中由于是选学内容,并未学习,这就影响了高职高等数学的学习。由于各高中对教学层次要求并不统一,也有些高职新生对知识的学习很全面,很多新课标中新增的原本是高等数学的内容,他们都有所理解,这使得高职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更加大了教学难度。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标除了增加了算法初步(含程序框图)、推理与证明、框图(流程图、结构图)、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等内容之外,还新增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等内容,这些内容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中,并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并要求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活动。这样设计的本意是使得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增强,然而却让很多高职学生既忽略了理论的记忆,又未培养出数学思想,加大了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难度。
另外,新课标中调整了微积分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更加熟练,这就使得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初期,对于微分的学习,产生轻视的情绪,然而当进入积分、极限的学习时,一时间不能适应高强度的高等数学学习,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相对应的,新课标中删除了大学里应用比较多的反三角函数、排列组合等内容,而大学教师以为学生应该学习过,对这些概念的讲解不够细致,经常一带而过。这就使得学生在遇到这些概念时懵懵懂懂,无法掌握要领,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加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三、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面对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加快高等数学教材改革
在《高中数学新课标》全面推广的前提下,要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首先要对高等数学教材进行改革。我国的高等数学课程模式已经几十年没有发生变化,所有的教材都是基于这种模式下编写而成的。在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中,这种模式逐步落后,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代高等数学教育的需求,因此教材改革迫在眉睫。《高中数学新课标》为高等数学教材的改革提供了指导,针对新课标下的高中教材的内容,高等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应该对高中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延伸,在符号和概念上要更加的统一,在章节的编排上需要更加的合理。值得注意的是,要把以前高中数学没有介绍,而在高等数学中又有很多应用的这种知识进行重点的收录,使得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教学,避免“真空区域”的产生。
2、提高高等数学教师自身素质
高等数学教师应避免重科研轻教学,要注重对当前《高中数学新课标》的研究,了解基础数学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高等数学教师要时刻关注高中数学的课程改革成果,掌握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所有“不衔接”和“脱节”的章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加强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3、使用分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与数学基础强弱的差异性,实行分次层教学的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高中数学新课标》的体系下,各个高中的教学安排无法统一,致使高职新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减小这种差异,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四、总结
《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提出,使高职高等数学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高职高等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想加强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面对新课标下产生的高中和大学数学教材“脱节”、高职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高效性 更新观念 设计 质疑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01-01
1 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新起点
数学教学专家认为,教学效果=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这个公式中,“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是一个常量,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尽可能增加分子的值。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切教师活动必须为学生服务。一节课高效与否,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而不是教师教的完整不完整,讲得精彩不精彩。所以要实现高效必须摈弃守旧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有我们用新理念武装自己,转变角色,树立服务意识,才能为新课标的实施,课堂的高效打下基础,所以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是高效课堂的新起点。
2 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点
凡事预则立,备课无疑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点。应认真做好三备三设计:
2.1备教学资源
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参、备考纲。新课标和旧大纲、新教材体系和旧教材之间有明显的变化,也使得考试要求和趋向发生了变化,所以必须认真品味课标、研析教材、研读考纲为教学设计打好基础。
2.2备学生
课堂有效性的最终体现着是学生,所以课前了解学情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明确学生的起点在何处?有哪些已有的知识储备?有哪些已会的技能?本节课学生的疑点可能在哪里?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新生成”?只有准确地掌握了学情,才能更有效地教学,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2.3备目标
确定准确的教学与学习目标是高效课堂的标尺。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外显,要尽量使用可操作性和测控性强,意思明确的语句,如知道、记忆、理解、掌握、会用、灵活应用等词汇。
2.4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和课堂模式
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为此我们可以“低起点、多层次、勤交流、常总结”为原则设计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要注意:一个清晰地教学思路,体现数学的逻辑性;一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体现数学思维价值;一组递进性课堂练习,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小结,体现数学的规律性;一个和谐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体现数学学习的民主性。同时,要针对不同的课型设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如:较单纯的概念性新授课可采用自学辅导答疑法,即“情境导入――自学阅读――合作交流(学生)――答疑归纳――检测反馈”;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的新授课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情景(问题)导入――合作交流(生生,师生)――尝试练习――反思归纳――检测反馈”;复习课、习题课可采用练讲练教学模式,即“基础检测――点评纠错――拓展练习――反思归纳――检测反馈”;讲评课则可采用分析演绎教学,即“错题举例―错因分析―尝试练习―归纳点评―变式训练”。
2.5设计教学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学习数学也就没有了乐趣。适时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学习的渴望点和兴奋点,通过让学生相互合作地解决问题,可促使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景:①创设产生学习兴趣的情景;②创设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③创设产生发现乐趣的发现情景;④创设产生探索欲望的知识迁移情景;⑤创设产生成就感的成功情景。
2.6精心设计变式训练: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通过变式训练,可使学生迁移所学知识和方法,掌握“举一反三”和“反三归一”的数学学习方法,以实现熟练掌握的目标。变式训练的设计必须遵循易入手,小梯度,练思维的原则,切忌重变不重质的做法。
3 激情讲解,鼓励质疑是高效课堂的生长点
3.1鼓励质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加强合作学习,倡导探究式学习。所以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主动地参与学习,要彻底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面对学生的质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发问;②要直面学生的疑难问题;③要放下架子,平等地参加讨论;④不轻易否决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探究。有质疑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到处闪现智慧的火花,加以引导,不仅能更好的使学生理解所学,更能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产生新的生长点。
3.2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原来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平台就是黑板,有时候借助一些简单的教学模型。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多媒体技术逐步被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高中数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让那个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关系的逻辑推理和变化过程,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4 注重归纳,及时反思是高效课堂的深化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30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以及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专家的频频交流,教师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加。同时,有关专家对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也提出相应的改变。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老师曾说过:“科学需要实验。但实验不能绝对精确。如有数学理论,则全靠推论,就完全正确了。这是科学不能离开数学的原因。许多科学的基本观念,往往需要数学观念来表示。数学家有饭吃了,但不能得诺贝尔奖,是自然的”。根据陈省身老师所说,实际可以理解成为,这是一件好事,数学中没有了诺贝尔奖,数学家们就可以更加努力、专心地去研究数学领域的奥妙。我们欣赏数学,我们同时也需要数学。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尤其是概率、排练组合等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俩模块的知识点非常的难学,考试成绩提不上去,进而造成心理厌倦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实际上高中数学只是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起点。为大学时期所学习的高等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成为会思考的人
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是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同时学习数学是为了开发学生创造性,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始终保持着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尤其是高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学会更有效的利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这对后期步入大学十分重要,大家都明白,大学时代的学习都是靠自觉而来,没有老师催写作业,也没有老师过度的看管,凡事都靠着自己的自觉,也许大部分学生会这样说:“生活中大多都用不上较深的数学”,但是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从来不把数学有用没用作为衡量学习数学的标准,试想,没有高深的数学,身边的生活用品就没办法制造出来,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天早上起床,所有的家电,现代化电子设备都停止了工作,我们将如何的生活。学好数学,更重要的是学好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
(二)为上大学做铺垫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的世界也是非常美妙的。当你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者想了很长时间,哪怕是个小小的问题,你的心情就特别特别的好,很难有其他事情可以和它比。高中数学相对只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大学中的高等数学则是既抽象又艰难的学科。但是现在数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也就是说现代数学的发展带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如果没有数学可以说就没有这个世界!
高中阶段教师主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脑力,让学生更理性的去学习各科知识,不偏科;让学生更理性的认识数学、认识世界。同时也让教师明白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更注重的是教学的方式方法,注重为下一堂课做铺垫,注重为高中生上大学学习高等数学做铺垫。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老套的教学方法不断的被新课程数学教学所替换。新课程数学教学既以学生为主体,也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同时上课时教师也会应变不用的课时做最恰当的因材施教。总体来说,新课程数学教学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做了更多的修饰和改进。
(一)缺少学生主体化课堂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富含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如何让高中生更快更好的消化每节课的内容,掌握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不但要在上课的时候教会学生怎么使用,而且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在n间怎么主动去学习。
例如,高中数学第一册中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实际上,圆规和直尺作图的规则很简单,通过两点可以连一条线,两点之间可以作一个圆,两根线交在一起是有一点,两个圆在一起有一点,两根直线和圆交接在一起可以找到它们的交接点。利用以上五个点就可以试图做一些几何图形。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高中教师在讲台大挥手笔的演算一些定义、定理、公式,解题技巧,而忽略学生为课堂的主要接受体。这时学生不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不再是课堂中教授学生的主导教师,反而教师成为了主宰课堂的主体,用高强度的语言和演算技巧使学生记住背会,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同时学生在课堂中找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在高考强压的基础上,学生渐渐身心疲惫,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新课程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增多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为高中生枯燥无味的高中生活添加色彩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重中之重。
(二)摒弃僵化的思维模式
身边总有人问:你儿子这么优秀,你是怎么培养的?其实,用我儿子的话说,他不过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菜鸟。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经验,我觉得就是在他的中小学阶段,我针对他的自身情况,扬长避短,让他走出了一条适合他自己的道路而已。
了解儿子,我走了一步险棋
2005年,15岁的儿子张小林考进了南开中学理科实验班。
自从考进天津市这所最棒的中学后,他每天放学回家都兴奋地给我讲班里的见闻:谁谁中考时总分差两分满分,谁谁已经通过了英语托福考试,谁谁的钢琴已经达到了八级……语气里充满由衷的佩服和自愧弗如的羞惭。我静静听着,一边为儿子有这么多出色的同学而高兴,一边暗想:在这个优秀的新集体中,如何帮助儿子展示出他的优势,绽放出他独特的光彩呢?
很快机会来了。开学一周后,老师通知大家要进行摸底考试,并让大家报名竞聘班干部和课代表。儿子争强好胜,况且他向来是“数学王子”——以前获得过天津市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中考时更是以119分的好成绩成为当年天津市的数学冠军。这个理科尖子生,热切地想在新集体中展示自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欣赏。
我的儿子我了解。张小林喜欢戴高帽,别人一表扬就上劲儿,但是他不是一个越挫越勇的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老师一直反映他坐不住、贪玩,而他的各科成绩也就是中等而已。也许在学校挨的批评太多,无形中他形成了差生心理:平时考试只要不是倒数就很泰然,常说的一句话是:还有谁谁在我后面呢!我们当父母的听了非常痛心。我知道我儿子并不差,他天资聪颖,学习时非常专注,只是好动、粗心、懒散而已。现在他上高中了,最好有个小职务来约束他,让他在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中严格要求自己,阳光灿烂地开始高中生活,所以我比儿子更希望他能当上数学课代表。
但我低估了天性和习惯的力量。生性粗心大意、懒散贪玩的张小林,从小学到初中,考得最好的两次就是小升初和中考,他的平时成绩都是中等。所以,进入高中后的这第一场考试,虽然他自以为认真地检查了多遍,但成绩还是让人沮丧——全班45人,他的总分是全班第33名;数学平均分75分,他考了76分。数学课代表自然与他失之交臂。
这次考试让儿子大受打击,此后几天他一直情绪低落,连打篮球都懒洋洋的。同时,我发现,晚上该学习的时间他都在玩电脑游戏,起初说他他还关机,后来他似乎在其中找到了不可替代的乐趣,每天吃完晚饭后干脆躲在自己房间里,自顾自地沉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我好说歹说都不起作用,看他整晚沉浸在电脑游戏中,我非常着急。我想,我必须帮他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豪感,否则,他会被电脑游戏毁掉的!
要想帮助儿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就必须了解他学习上的长处。我总结了一下,发现儿子的优点是:理性思维好,有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知识的能力,解难题时优势明显,关键性大考不掉链子,沉着冷静;缺点是自控能力差,贪玩,粗心。
分析了儿子的优缺点后,我想不妨先强化孩子的理科,让他先在这些学科上脱颖而出,找回自信,然后带动其他学科。孩子在摸底考试中受到打击,以为自己不是学习的好材料,才有了放弃学习的想法。现在,他需要一个有更高难度的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正好一周后全区有个高一、高二年级的数学学科竞赛,难度相当于全国“希望杯”中学数学竞赛难度,而20天后天津市还有一个高中数学联赛预赛。这让我眼前一亮。
我故作轻松地对正忙着玩电脑游戏的儿子说,就像跳水比赛,咱挑难度系数高的参加吧,参加高二数学竞赛和高中数学联赛。我当时是这样想的:挑难的考,考好了是意外惊喜,考砸了也有理由,避免他因为失败再受打击。
儿子其实是心智成熟晚的孩子,听我这么一说,惊疑地停下游戏,问:“妈,你没病吧?就我?”
尽管我心里没底,但依然用充满信心的语气坚定地说:“对,妈看好你,你一定能行!今晚你赶快做完作业,咱们各做半套高一和高二的数学‘希望杯’竞赛题就知道了。”
这是一步险棋,我是利用了孩子在大事上对我的一贯信任!
言之凿凿,我赢得了儿子的信任
记得张小林在小学四年级时,我托人把他从普通小学转到市重点小学。虽然在转学考试中他成绩不错,但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的教学水平差距在短期内还是凸显出来,比如数学,他在原来学校只学过课本内容,而重点小学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同时学习一本数学发散思维方面的课外教材。
怎样帮孩子尽快缩小和新同学之间的差距?我还没来得及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被告知:下个礼拜六将有一场全区的小红花数学学科竞赛预赛,为增大参赛基数,老师建议同学们都参加。班主任询问后发现,全班只有我儿子一个是从没上过课外辅导班的。
全区进复赛名额有50个,我当然希望儿子能进复赛。但是临时找老师辅导已经来不及了,我仔细研究了近几年天津市小红花数学学科竞赛的试题难度和类型,然后去书店挑了一本竞赛教材。次日是星期六,早上八点,我叫醒儿子,用鼓动性的语气说:“儿子,快起来,咱们用这两天的时间做完这本竞赛教材,你肯定能进入复赛!”
10岁的孩子,正处在容易相信妈妈话的年龄。那两天,他真的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乖乖地和我一起看书做题:每一章节,我们都一起看例题,看书中讲解的方法,然后趴在床上消灭课后习题。基本上,不等我抄完下道题,他已经做完了上道题。每做完一章,我们都击掌庆贺。看到自己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听到妈妈的由衷赞美,儿子学得十分开心。
两天时间,他真的顺利吃掉了整本竞赛教材。结果他的预赛成绩全区第一,并获得特等奖。在此后的天津市小红花数学学科竞赛中,他以满分成绩获得了一等奖。
就这样,我以这种系统突击学习的方式,以一本合适的课外教材为老师,不但快速帮助儿子补齐了和新同学的差距,还让儿子一下子树立了强大的信心。
通过这次实践,儿子对我的预言深信不疑。
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他又连续4次获得天津市本年级和高一年级的数学学科竞赛一等奖,被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称为“数学大王”。
儿子再次被我的预言说中,是在2005年的春天。他那时上初三。因为他不喜欢化学,每次考试化学成绩都在六七十分徘徊,我很着急,化学老师也因此多次找我。在化学老师再一次找我之后,我决定动员儿子参加三天后的全区化学竞赛预赛——我是想以这种方式,促使儿子在短时间内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复习一遍。
但是儿子坚决不干,说自己化学基础差,而且预赛马上就到了,时间太紧。我黔驴技穷,只好妥协,并装出很有把握的样子告诉他:“这样吧,你只要把我挑出的20道题认真做了,我保证你能进复赛!”
20道题,题量不大,孩子想了想觉得能接受,就勉强答应了。但是为了挑这20道题,我翻了多本教材,用尽了心思。结果几天后,儿子高兴地告诉我:“妈,你真是个预言家!”他以全区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复赛。从那以后他对化学兴趣大增,成绩自然水涨船高。而我换来的是,儿子对我的顶礼膜拜和对我的预言深信不疑。
所以此次看我言之凿凿,他可以入围高二数学竞赛和天津市高中数学联赛预赛,儿子爽快答应,打完这局游戏就做题。
接连夺冠,儿子一路洒满阳光
让儿子选择高年级竞赛,我的设想是有现实基础的。像其他孩子一样,儿子中考后的那个暑假,也是在课外辅导班中度过的。不同的是,我给他报的班是名师讲授的高三复习班——高三复习班是从高一第一章第一节开始学习的,而且有各种深化内容的小综合专题。儿子性格中有种不畏难、喜欢挑战的特性,他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这个几乎全部来自天津知名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中,他每次做题都是第一,频频得到老师的表扬。短短一个暑假,他就学完了高二上学期的全部内容。
这天晚上,做完文科作业,还不到晚上9点。儿子去洗了个澡,然后郑重地坐在灯下,开始做高二年级往届的“希望杯”竞赛题。谢天谢地,我看到前面的题,儿子几乎都是在秒杀。40分钟后,他做完并检查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的整套试卷。几乎满分!我和儿子击掌庆贺。那一刻,我们都有点百感交集。
基于以往的经验,我知道要打赢一场竞赛,必须选一本适合的教材。现在教辅书鱼目混珠,如何分辨?我在网上搜索大量的相关信息,从数学吧到竞赛高手的博客,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搜到一本高中数学《奥赛兵法》。这本书被往届参加数学竞赛的高手称之为“武功秘籍”。
为了让儿子多点时间准备竞赛,我去学校和他的数学、物理老师沟通,得到了儿子可以暂时不做这两门功课的作业的允许。
从这天起,每天放学回家儿子都先玩一小会儿游戏,然后写校内作业,这之后就专注地自学《奥赛兵法》,一天两章,雷打不动。
每完成一章,儿子都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疲惫的脸上洋溢着快乐。我则会在他所学的章节目录前画上小红花,签上日期,和他一起分析此章中哪几道题解法精妙,并做上标注;他较薄弱的知识点,我也都一一记着,在闲聊时提醒他,起到复习作用。就这样,儿子每天进步一点点,顽强向前。
一周后,高一年级的张小林在全区高二年级的数学竞赛中成绩高居榜首,一时名声大振。
儿子大受鼓舞,满怀信心地迎接了不久之后的全市高中数学联赛预赛。那些日子,每天他在灯下飞速做题,一杯杯地喝咖啡,疲乏至极,放下书本,躺在床上瞬间入睡——我为孩子的坚忍而感动,也为他的进步和成长而欣慰。
在高中联赛预赛中,儿子顺利进入复赛。2005年10月,在进入高中一个月后,在和天津市高二、高三学长的激烈竞争中,他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天津市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取得了名牌大学的保送资格,并成为他们学校历史上第一个高一就拿到高中联赛一等奖的学生。
2006年10月,进入高二的儿子再次获得天津市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并以高一时参加高中数学联赛的方法,把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顺利学完,在和高二、高三学长的激烈竞争中,获得2006年天津市高中物理竞赛一等奖。
省市级高中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是含金量很高的奖项。而高中阶段,就能获得省市级高中数学、物理一等奖的,天津市不过两三人。正是这样的成绩,使儿子提前接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成为天津市保送生中唯一免笔试、免面试的学生。
进入清华大学后,儿子再次迎来新的机遇。世界著名科学家、图灵奖(相当于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得主姚期智先生亲自出题、面试,从当年清华大学所有新生中进行挑选,组建“软件科学实验班”,后更名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这个班也被清华师生亲切地称为“姚班”。“姚班”只有30人,致力于培养具有与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同等水平的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人才。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教学;课件;几何画板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4-0015-02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进入经了教育领域,使得教育由“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走向直观、生动的多媒休教学模式。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但事物总存在两面性,有其利必有其弊。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利与弊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数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利”是显而易见的
1.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一节优秀的数学课其开始阶段就要能够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平淡无奇,不如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更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一节中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与几何体相关的图片,从一些知名的建筑物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用具,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发现原来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快速地进入了角色。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1.2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特利是高中数学中很多理论知识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如在教学正余弦函数图象间的变化关系时,如果用理论来证明,那学生只会越听越糊涂,但是用多媒体一演示就一目了然了。这样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地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乐于接受,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3 运用多媒体教学使重难点知识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一节好课除了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能够在教学中把重难点知识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学生。如在高中数学“指对数函数”一节中,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重点,但同时也是难点。此时如果能用几何画板展示出指对数函数函数图象随着底数的变化而出现的不同图象,那么学生就会通过这个过程很轻松地总结出结论,不仅便于理解,更利于学生掌握,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节约上课时间
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的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的时间,为进一步的巩固和练习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型,这对于想学好高中数学的学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
2 数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弊”是不容忽视的
2.1 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合理,重“表”轻“里”
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过分追求视听效果的课件,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教学主题。事实上,由于教师的课件设计缺乏科学性,其结果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需要关注的对象上,当过于追求视听效果的课件突然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更多的是充满新鲜感、好奇感,而将学习任务抛于脑后。
2.2 多媒体教学速度快,使得学生思维时间不足
传统的教学依靠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和绘图,讲授的节奏致使课程教学容量不大,学生相对容易接受。而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课件教学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效率高,多媒体教学具有的这种强大的直观显示功能,使得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大量的教学内容成为可能。一方面,教师用课件上课,其讲课速度不知不觉中就会加快;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中不断变化的文字、图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来不及反应”或根本不去反应,而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这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2.3 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上课的时候只是将提前设计好的课件单方面地一味播放、讲课,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听课反应,疏远了师生距离,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其实,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进行对症教学。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才能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将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作用。
3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反思与建议
多媒体教学既有利又有弊,关键是怎样趋利避弊。在使用课件时,教师必须坚持知识性、科学性、严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信息化条件下,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媒体教学的情境创设,在形式上、内容上都应该有不同的安排。这需要广大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多媒体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规律及特点
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讨论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合作与充分的讨论,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知识能力的升华。
3.2 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如在几种初等函数一节中,笔者用多媒体把几种图象作出来,又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通过图象来总结它们的性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3.3 避免出现以次代主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忽略学生的注意规律,不要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地选用多媒体的功能。
总之,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切忌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失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核心位置,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样,高中数学教学才能走上良性的、健康的、积极的发展道路,圆满完成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和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毕渔民,孙文英.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椭圆的几何性质 椭圆方程 兴趣 问题 多元评价
本节课是笔者于2013年11月与兄弟学校的老师共同开设的一节同课异构公开课。本节课内容为苏教版教材《数学(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椭圆的几何性质”是学生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图形和标准方程之后,学习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本节课的核心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笔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动手实践、直观感知、类比联想,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知识应用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发现椭圆的几何性质,并由学生自己证明,使学生亲身体会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的这一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下面笔者谈谈对本堂课的感想和思考,与同行磋商。
一、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某一知识,首先要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则只能被动接受。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南艺附中是一个专业艺术学校,学生的精力主要放在专业上,文化基础较差。于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别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并逐步掌握知识。本节课笔者突出了“三个想”。
1.思想。用代数的思想研究探讨几何问题的思想,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方程去研究几何性质,要让学生感兴趣,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椭圆形成的动画,学生轻松地复习了椭圆的定义。然后笔者提出问题:你能画一画椭圆■+y■=1的草图吗?学生画得不是很标准,笔者继续发问:我们画图需要做什么?学生:描点。教师:很好,光描点就可以了吗?学生:不行,还要知道它有哪些性质。教师: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利用方程研究椭圆有哪些几何性质?于是教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方程研究几何性质?
2.猜想。笔者让学生放开说并展开讨论。教师问:要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我们首先想想圆x■+y■=4有哪些几何性质?于是学生开始讨论,并说出:圆半径相等,圆有对称性,圆是封闭的……教师:非常好,从图形上看,圆有范围,圆有对称性,当然圆还与坐标轴有交点。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从方程的角度看圆的范围?对称性如何研究?交点怎么求?学生又讨论起来。在本节课中,教师多处让学生猜想,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充分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生成过程。
3.联想。笔者考虑学生基础差的特点,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尝试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学生讨论得出圆x■+y■=4的范围:x■≤4,y■≤4;即|x|≤2,|y|≤2。教师问: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算出椭圆■+y■=1的范围吗?于是学生很熟练地写出:■≤1,y■≤1;即|x|≤2,|y|≤1。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说:范围知道了,同学们知道范围表示什么样的区域?学生:椭圆在由x=±2,y=±1表示的矩形框内。学生知道要画的椭圆在矩形框内。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从方程的角度研究圆x■+y■=4的对称性及交点,然后学生自己类比得出椭圆■+y■=1的对称性及交点。然后教师总结:得到椭圆■+y■=1的范围,对称性,交点后,你能规范地画出这个椭圆的草图吗?随后教师让某个学生在数字展板上修改之前画的草图。教师:很好,这样画的草图就规范了许多。但是从一般的椭圆方程怎样研究它的几何性质呢?于是学生继续类比联想得到一般的椭圆的几何性质。通过这样的类比,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学生很轻松地接受了这些性质,本来很枯燥的性质课变成很生动的讨论类比交流课,由此知识就自然生成了。
二、问题是主动探究的动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教育,而学生在学校只能获得其需要的部分知识和初步能力,更多地必须在其未来的人生历程中依靠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不断地充实自我,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
主动探究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呢?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一个好的问题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动力。所谓好的问题是指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有探究价值。问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目标性原则:针对学生实际,针对课堂教学所要构建的知识结构,针对教学目标;(2)启发性原则: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最近发展区原则:所选问题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是科学思维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动力。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
本节课,笔者设计了四个大问题串:问题1:圆x■+y■=4有哪些几何性质?对比圆,椭圆■+y■=1有哪些几何性质?问题2:对于一般椭圆的标准方程■+■=1(a>b>0)研究x,y的取值范围,想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推导?问题3:借助椭圆的图形容易发现椭圆的对称性,能否借助标准方程用代数方法推导?问题4:若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椭圆的几何性质又如何?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自己努力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方法。
三、多元评价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加油站
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不能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就是测验、考试,课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就是看学生的解题的正确率。这种单一的课堂评价方式会导致课堂教学忽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一味地讲题做练习,把一节课变成解题训练课。课堂评价的形式应多元化,课堂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要灵活多样,教师将表现性评价(如学生的表情、发言、课堂问答等)、交流式评价(如师生、生生之间讨论、互动等)和检测性评价(如课堂练习板演、课外作业等)相结合,将师生互评与生生互评相结合。评价是获得设计、调整教学所必需的手段,是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数学课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如本节课是新授课教学,重点应放在数学知识(用方程研究几何性质)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可采用表现性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学生的表情、发言、回答问题的程度)情况判断他的学习情况,也可以采用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如表扬、赞美等),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兴奋的状态中,使课堂评价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加油站。当然,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弄清解题思路。学生对知识的把握需要一个过程,不要因为他们是艺术生而降低题目的难度。
四、结语
课堂教学行为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转变。但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实际上是教师的控制)。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的观念没有改变.怕学生讲不清楚,不让学生讲;怕学生讲了,教学任务完不成,不让学生讲;怕学生活动了,课堂无法驾驭,不让学生活动;怕学生提出不着边际的问题,不让学生问……像这样的顾虑太多太多,以至于束缚课堂教学行为。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讲,让他们问,让他们释疑。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学堂。判断一堂课是否是好课,不是看这位教师是否将所有预设的内容全部讲完,而是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夯实基础,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会学习。当学生在课堂上有想法,特别是与教师的课前预设不一致时,教师应停下来与学生一起讨论,不要轻易否定,要知道一个小问题可能带出几个好问题。一堂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争论,有许多生成的课才是好课。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育;内容衔接;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54-02
高等数学或微积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大一年级必开的课。大多数学校有学进度、统一课后作业、统一试卷及统一批阅等要求,可见此课程的重要性。但目前高等数学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来解决。
一、高等数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内容衔接问题。中学所学的数学知识应该是大学学习的基础,但有些内容出现重叠或脱节现象,大致分四种情况:(1)有些知识点的讲解和教学要求相同。[1]例如函数的集合、导数的引例、定积分的引例等,这样进行重复工作,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2)中学有些试题难于大学数学相同部分的试题。例如,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参数的讨论,是高考必考的一道大题。(3)有些要求不一样,例如求分段函数分段点处的导数问题、极限的精确定义问题,在教学上有差异,这些差异使学生产生迷惑。(4)还有某些知识点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没有讲授,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却把这些知识点当作已讲解过的内容进行直接使用。例如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反三角函数、极坐标等。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高等数学教材[2]与中学数学的改革没同步,给我们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困扰,例如在讲导数定义时,推导一些导数公式时,学生不愿听课,因为公式的结果已知道,但做稍复杂一些题时,问题就出现了。
2.大学与中学学习环境的变化影响高等数学教学。高中数学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高中生的学习目的是为升学做准备。为了高考,高中教师要求严格,督促严厉,家长全力以赴配合,造成学生的依赖性严重。大学数学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认为大学生主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大学的目标已经实现,一时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造成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并认为在大学是自由王国,一些学生慢慢就跟不上教学进度了。大学生到大学都有手机、笔记本电脑,每天忙于上网。还有参加各种社团,忙得不亦乐乎,忙得无时间学习,甚至无时间上课。另外,大学学习时间宽裕,生活轻松自在,助长了大学生的惰性,有的学生学习松散,成绩出现大幅下滑。家长也认为孩子考上大学了,该解放了,不再为孩子的学习操心。
3.授课方法、目标不同。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试教育(主要在高考)占主流,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很多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一遍遍地重复“基本训练”,学生习惯于题海战术,被动地由教师支配着进行紧张而低效的学习。而高等数学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学期开设的必修课,这是因为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普及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继课服务,并使大学生能得到基本的数学素质培养,即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主要是对学生的进行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高中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已不再适应大学学习,教师应主要在知识的深度和扩展上下功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及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这样势必会给很多学生带来许多学习上的压力,学习高等数学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困难。
4.学习态度不正确。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于是,高考结束,学习变得不再重要。学生对所学课程无动力,缺乏兴趣。我们知道,学习不都是有兴趣的,必须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掌握了所学的基础知识,达到课程基本要求,这时也许你才能感到兴趣。哈佛大学告诉它的学生们:“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二、面对现存问题,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1.做好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大学的高等数学教师应该全面了解高中数学新课标与中学数学教材,通过对大学教材与中学教材的细致比较,确定出我们大学的高等数学大纲要求,明确哪些内容是重点掌握,哪些是简单介绍,哪些必备的知识点没有学,我们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对相同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怎样把握,更应突出引申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高的认识,帮助他们正确认知大学数学,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中学数学知识到大学数学知识的过渡。
2.改变教学环境,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大多数同学上大学的目的,大概都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专业人才,既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可以报效父母。但上大学后,环境发生变化,对大学生活期望过高,导致不知道学习是他的主业。学校要加强人文科学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大学可采取举办名师讲座、大学生辩论会、英语演讲比赛等进行学风与思想道德教育,陶冶性情,铸炼性格,在发展个人爱好、兴趣中充实与发展个性,提高精神境界,懂生活的道理,形成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风气。同时,加强学生的作息时间管理,杜绝夜不归宿的学生。班级可上晚自习、学习小组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本身就是痛苦的差事,没有舒舒服服的日子,要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3.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注重更改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先不要赶进度,根据学生的情况,可放慢速度,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概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将自学方法和研究兴趣传授给学生。在介绍数学理论时,不要局限于“定理—证明”的单一模式,也不要简单地删去证明或推导,适当用几何图形、多媒体等突出数学的形象化和直观化,尽可能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交代来龙去脉,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避免过分追求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索、启发、归纳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课堂上应遵循“淡化严密形式,关注应用思维”的原则,在介绍概念时,不以严格“定义”的形式出现,而是结合自然的叙述,辅以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入概念,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
4.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师除了自己精心准备上课内容外,还应参加定期的教学研讨会。定期的教学研讨会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研讨,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能够据此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任课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进行总结推广,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学教师,大多数是数学专业的教师,对其他专业不了解,不知道在哪方面用到数学,所以应让承担某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到相应的专业教研室进行调研,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定位、就业去向、专业特设、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等内容。教师能有效地加强应用部分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数学应用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