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十三五规划工作思路

时间:2023-01-04 12:54:47

导语:在十三五规划工作思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十三五规划工作思路

第1篇

笔者认为,“十三五规划,绝非只是一个普通的“五年规划”,而是一个具有历史深远影响的“五年规划”,不仅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国家命运,并且关乎每一个中国人具体的梦想和福祉。中国铁路建设企业将在“十三五”规划中寻找什么方向,才能推动企业迈向新里程?

认清形势向新常态要经济活力

近期,一些地方的“十三五”规划相继出炉,铁路投资仍是亮点。河北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积极发展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建设京唐、京衡、石济等快速铁路,积极谋划通州至燕郊、亦庄至廊坊、房山至涿州、大兴至固安四条轻轨项目建设。陕西在“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2 500亿元完善铁路交通网络,建设铁路里程约4 600千米,将全面加快包头至西安、西安至成都、银川、武汉、重庆、南京等客运专线建设,完善陕西快速铁路网络,实现市市通快速铁路、西安与周边8个省会城市高铁联通。福建初步规划投资近1 600亿元,建设新线1 374千米,超过目前全省快速铁路里程的总和。北京计划到2020年建设市郊铁路超过800千米、城市轨道交通超过900千米、京津冀城际铁路超过1 300千米。另外,随着高铁项目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泛亚、欧亚和中亚高铁线将是中国高铁全产业链输出的重点,目前泛亚高铁和欧亚高铁国内段均已动工。

除了地方财政性资金向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倾斜外,“十三五”期间中央也将进一步加大预算内资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向中西部铁路、城际铁路。可以说,“十三五”将是中国铁路建设的黄金期,铁路产业链势必将迎来新一轮投资盛宴。

作为新常态时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铁路施工企业,我们要认清当下形势,做到提前谋划、蓄势而发。

中铁五局六公司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面对当前新形势新常态,中铁五局六公司积极转变思路,坚持“练内功、强管理、调结构”的工作思路不动摇,积极调整经营开发思路,加大从路内到路外市场的拓展。

公司领导首先是认真研究,着力思考,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其次,坚持把思路变成决策、把决策变成措施、把措施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成果。第三,持续推进标准化管理,实现标准化管理在公司项目的全覆盖,着力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集约化管理水平。第四,把调整市场结构放在重要位置,制订了铁路铺架、城市地铁、桥梁预制及其他工程的“四轮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围绕四大板块的发展战略,为公司进一步走向市场、开拓市场、赢得市场激发新活力。

大胆作为向国企深改要发展潜力

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亟须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发展潜能。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从客观环境看主要是结构问题,结构调整暴露出大量的产能过剩、无效投资或低效投资;从主观意愿看主要是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者不看好未来市场,即使有大量的社会资本,也不愿意投入,尤其是投入实业。要改变目前的局面,关键是放开市场,推动改革,让市场释放吸引力,让愿意投入的资本投入市场,并发芽生根,而国企改革正是提振市场信心的一大突破口。

此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其核心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从国家层面,需要解决国有企业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明确政府角色,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包括主要管理要素、方式和模式;从企业层面,需要解决企业竞争力、效率问题,其关键是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经营体制。国企改革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事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热情与发展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搞好国企改革具有“一箭多雕”的作用。

只有改革才有动力,只有创新才有出路。作为铁路施工企业,我们推进国企改革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制订好具体方案,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面对新挑战,中铁五局六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练内功、强管理、调结构”为主要举措,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上由投资型增长向增效型增长转变;在推进管理方式上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在推进目标定位上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同时,公司要积极发挥二次经营作用,着重加强经营网点建设,运用人脉力量,积极占领新市场,推动企业深化改革。例如:当前在建筑市场逐渐规范的情况下,在建项目其自身在安全、质量、信誉等方面的影响力对后期经营起着重要作用,中铁五局六公司深耕地方市场,以精品工程的信誉实现多次中标,赢得了地方的信赖。另外,公司对正常运转的项目亦采取超前意识管理,施工期间综合考虑各方面不利因素,及时化解不利因素,确保铺架、制梁施工稳步推进;暂时停工的项目,要确保人员能及时到位,项目领导与其管理者随时保持联络,及时整合力量,确保项目劳动力的需要;新开工项目努力通过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施工,争取多创造产值。

身体力行向提升领导力要持续动力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前,我们在各方面正处于非常时期,有来自施工生产滞后的压力、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压力、职工和民工工资需按时发放的压力、安全质量重任在肩的压力、施工一线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压力,等等,可以说这些都对我们全体领导干部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因此,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

越是在困难时期,我们越要倍加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公司各级领导一定要身先士卒、廉洁勤政,带头抓好工作,带头解决问题,遇到矛盾不回避,遇到问题不推诿,并结合中铁五局总体思路,着重抓好经营开发,重点防控安全质量,超前考虑各项工作,严格进行资金预算管控,扎实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切实抓好过程控制,确保信用评价领先,切实加强领导作风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企业和谐稳定。

在中铁五局六公司的日常管理中,我们一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倡导和弘扬五局永争第一的志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是非分明的正气、团结和谐的心气、健康文明的习气,并充分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扎实践行,努力兑现承诺,要经受得起职工群众的评议。

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号角,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就要用改革激发活力、发展挖掘潜力、竞争释放动力,让新理念入脑入心、成为自觉,以“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忧患意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劲头,推动企业迈向新里程,奋力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来。

第2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以班子和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坚持“经济强镇,农业大镇,现代新镇,和谐村镇”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集中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克难攻坚,踏实苦干,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全镇经济总量、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条件、农民群众生活、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在富民强镇、构建和谐____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力争到2020年,实现GDP翻一番,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亿元,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亿元,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25%,粮食总产量突破6万吨,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8%,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大兴水利,搞好渠灌溉工程建设,尤其是提高三湾洼地防洪抗旱能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十三五末,新建生产桥70座、涵25座、节制闸17座,电灌站2座,机井170眼、排水渠9公里,清理塘坝43口。

加快镇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扶持发展农村沼气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加大实施危改工程,让贫困户住上安全房。抓好农电升级改造工程。完善村级公路建设,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修建公路120公里,加强断头公路的连接工程,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同时,推进文化设施建设,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利用与省体育局对接的有利时机,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协调,争取省体育局在资金筹措、项目规划、广场设计方面的支持,建成一座2万平方米综合健身广场,争取打造颍东区最大的农民健身广场。

(二)逐步完善集镇建设

通过五年时间建设,对集镇周边危房进行改造,完善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争取十三五末建成一座城镇综合体,对周边巷道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合理布局公厕,住宿、洗浴场所,使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完善其基本功能。并结合交通枢纽位置(连接着胡集、新乌江、杨楼孜),使之成为____对外宣传一张名牌名片。按照新一轮村镇建设规划确定的工业集中区、商贸物流区功能定位,采取招商引资等市场运作办法,有计划、按步骤、分期实施两大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 全力实施产业规划

1.搞好功能定位,充分依托我镇地缘优势,把发展工业、商贸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充分发挥好招商引资的作用,促进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

(1)打造工业发展高度。依托____镇工业园区,以新型建材产业园为带动,紧紧抓住工业发展方向,围绕投资8000万元的鑫巍建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打造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的新型建材业。利用招商引资与阜阳金盛铭建材有限公司在谈的投资项目,可年产20万吨干粉砂浆及2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总投资达到5126.7万元,年利税可达到2445万元。新增外贸服装厂正逐步投产使用,预计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到十三五期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零突破,力争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

(2)提升商贸业活跃度。规划以徽商超市、好又多超市、海量家具城和潮流服尚等为龙头的商场超市,以成强、恒发农机专业合作社乘用汽车等为农机专业市场,以____木头行为木材交易市场为核心,不断做大做强以木材深加工为龙头的家具业和以原料加工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加工业,把____木头行打造成颍东区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场。不断提高通讯、餐饮等现代服务业营业总额,

确保十三五末商贸零售业交易额在整体翻一番的基础上,寻求更大突破,对外贸易实现零突破。(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加快道路、围墙、绿化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建设,重点围绕优势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附加值高、财税贡献大的优质项目。采取“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的策略,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全力帮扶,加快落户,对其准备落户企业的资金筹集、工商注册、办理用地报批手续、进企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服务;对其在建企业的建设过程实行监管,保证企业的安全施工,促使企业尽快开工建设;对已落户的企业加大帮扶力度,落实专人,常驻化工园区,及时解决和处理各类纠纷矛盾,有效促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继续抓好“西兰花”主打品牌 ,争取土地整治、小农水治理、洼地治理等项目,立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1)围绕西兰花核心种植基地,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标准化建设为要求,以市场效应为带动,扎实推动万亩蔬菜基地建设进程。切实做好”政府促动、龙头带动、专业合作组织互动、基地市场联动“四篇文章。规划东片以马圩、马楼西兰花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打造8平方公里的西兰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同时不断向周边延伸,形成以____镇为龙头,覆盖周边乡镇的西兰花种植格局,在十三五末争取西兰花的种植面积在____镇达到2万亩,在全区范围内扩大到10万亩以上,逐步使颍东西兰花成为阜阳品牌、安徽品牌,甚至全国品牌,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颍东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三五期间计划投入400-800万元建立新型现代化的高科技恒温控温、架式连栋阳光育苗温室大棚,为育苗和保障散户种植提供种苗保障。争取与安农大农科所加强联系合作,引进现代化的深加工生产线,丰富西兰花产品,把西兰花做成速冻型、保鲜型成品,拓宽西兰花的销售渠道。

(2)围绕西瓜种植发展,建设瓜果栽培示范园。

镇政府积极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致富能手、合作社负责人等带头建设西瓜基地,并给予适当奖励和扶持,西片以李土桥、赵庄、庙北为中心,以大棚西瓜种植为主导,不断扩大发展,力争3-5年内打造成为万亩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基地。

(3)建设畜牧养殖片区。积极围绕庙南、向阳、庙北等养殖场,发展特色养殖,加大对上级资金争取力度,缓解群众的资金难题,帮助群众将畜牧养殖产业做大做强,使我镇逐步形成以特种养殖、牛、羊、猪、蛋鸡等多种养殖共存发展的畜牧业,使之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又一途径。

(四)规范农村建房,抓好美好乡村建设

1.严格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以《____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2010--2030)》为基本遵循,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展开。充分发挥农村农民建房国土所规划、市容执法的作用规范农民建房,使农民建房按程序、步骤、要求进行逐级审批,到2020年,美好乡村建设推进村要覆盖到全镇9个行政村,确保“五通”(水、路、桥、电、因特网)全覆盖,“四化”(村庄绿化、广场硬化、照明亮化、环境美化)基本完成。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对偏远村庄的村级供水系统,按照标准进行改建,推进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全镇100%的农户用上自来水。

2.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深化改革,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一步巩固农户改厕、危房改造、棚舍整治、沟河清洁、庭园绿化等建设成果,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管理、协调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执法管理力度,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部门单位、商业门店“门前三包”责任制,坚决杜绝乱停乱放、乱写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按照市场代运作模式,引入保洁公司进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工作机制,在全镇形成主要路段专人专职保洁、各村属地管理维护的新格局,巩固和提高沟、河、路和农村生活垃圾的综合保洁质量。

(五)办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办好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深入基层调查走访、问需于民,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到最需要解决的群众身上,把农村合作医疗、小额保险、低保五保、粮食直补、家电补贴、科技下乡、助残抚恤、农机补贴、传染病防治等各项惠农资金、信息服务贯穿到改善民生的工作实际中。其中新医合参保率五年内要达到并稳定在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达到95%以上,已参保人员续保率达到100%,同时争取实现全镇范围内全覆盖。

2.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抓好计生工作,确保人口出生率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实现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争取2017年40%的村基本实现服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2020年最终全部实现;二是抓好国防教育,为国防事业提供合格的兵源,同时继续做好民兵训练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三是做好文教卫生工作。扎实推进教育工作,确保在稳定全区农村中学第一的基础上,能够走出去与其他县市区农村中学相比,甚至是与城区优质中学相比。完善医疗条件,杜绝疫情传染病的发生;四是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做好排查、预警等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完善消防队伍建设;五是持续抓好维稳工作。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六是抓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维护职工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继续关注“留守儿童”和

“空巢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六)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1.提升行政效能。实行项目细化、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的“三化”机制,将工作定责、定量、定质、定时,以目标引领,效率优先,以责任问效,步步紧跟,有序推进,重在实效。把求真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重大事项实行主要领导负责,班子成员领头,人大跟踪问效,抢抓机遇争分夺秒,用三步并作一步的赶超精神,卓有成效的完成任务。

2.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政府工作人员绩效评估体系和机制,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行政效能管理的重要标尺,强化服务岗位管理,规范服务人员行为,实行承办事项首办人员负责制,对工作不力,造成损失的要实行问责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要做好预防和应急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3篇

课题研究先行

为厘清思路,统筹谋划“十三五”温州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2016年我局启动了“温州‘互联网+’交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课题研究,结合温州交通运输现状,梳理出“互联网+”大环境下,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推进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增强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围绕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发改基础[2016]1681号)要求,为抓机制建设、破要素制约,促持续发展,编制了《关于加快温州智慧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十三五”我市智慧交通发展明确了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在这个意见的基础上启动“温州智慧交通近期重点应用及项目”课题研究,为明确近期主要应用和重点项目功能、计划,并匡算投资费用,指导信息化建设。

统筹规划谋发展

数据分析支撑

我局建设完成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项目,建成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数据中心,每天接入行业数据量两千多万条;建成视频共享平台,整合接入包括铁路、民航、港口、高速、普通公路等1000多路交通视频;建成涵盖多种出行方式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体系,完善“温州交通出行”微信公众号、“温州行”移动端APP等服务,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每月近6万人次。对动车南站出发的出租车流量、流向进行分析,开展交通大数据分析示范应用。

监管应用保障

各直属局的行业监管系统应用初见成效。市港航局建设港航移动执法APP和诚信管理平台,整合业务信息和动态感知信息。市公路局完成国省道特大桥梁4座和15条长隧道视频监控建设,做好公路重点地段、桥隧、枢纽等物联网覆盖和监测数据采集。在主要气象灾害点分别布设结冰监测系统和能见度监测系统,全面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实时运行情况,提升公路突发事件的响应处理效率和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市运管局建成具有数据采集、应用整合、运行监测、执法协调、应急处置功能的道路运输综合监管平台,通过行业数据全面采集,数据的综合关联、比对、监测和分析,实施在信息科技主导下的运输管理新机制,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人力管控模式。交通工程质监局,^续推广工程现场视频监控,综合监督业务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完成。

第4篇

值此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我们谨向努力拼搏、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各条战线的全校教职员工,向青春昂扬、健康成长的同学们,向老有所为、关心学校发展建设的离退休老同志,向遍布各地、心系母校的广大校友,向关心、支持沈农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亲切问候!大家新年好!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牢牢把握建设发展这一主题,按照“一条主线、两个中心、三个重点、四项措施”的工作思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第一,在省委的关心支持下,配齐了学校领导班子,学校调整了中层领导班子;第二,完成了学校发展建设规划,明确了发展思路并开始实施,带动了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第三,学校基本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几代沈农人的夙愿正在变成现实、一一实现;第四,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学校发展根本,在人才引进、院士培养推荐、领军人物打造、创新团队建设上做了有效探索,其效果也正在显现;第五,学科数量增加、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第六,科研工作有新进展,特别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科研成果获奖方面进步明显;第七,教学科研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例如在**省首批立项建设的10个高校重大科技平台中我校有2个入选;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这在**省属高校中还是第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是**院士由于成绩突出,连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基金奖、**省科技功勋奖和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奖几项大奖,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为学校赢得荣誉,再一次为全校师生员工树立了学习的样板!

今年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师资队伍和硬件条件建设、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均有较大进展。成绩的取得,是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们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对每一位师生员工为学校发展建设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也由衷地感谢大家给我们领导班子每一位成员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有了大家的支持才让我们一路走来,有信心、有力量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回顾过去的一年,值得总结的经验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有两条。一是要打造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支好的干部队伍。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要想干事业、能干事业、干好事业,要学先进、支持先进,在学校发展建设的道路上人人一马当先。这也是2017年乃至今后长期要坚持努力下去的工作思路与重点。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时光承载新的梦想。“十三五”是我校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新的一年如何保持刚刚起步的良好发展势态、破解资金等一系列难题,成了我们必须直面的挑战!2017年我们有几大愿景:第一,办好建校60年庆典,让它真正成为学校建设历程中的一个跨越式发展的节点;第二,更好更快地推进校园基本建设,校庆前后要有一批项目完工,使我们与兄弟院校的差异尽快缩小,让学校旧貌变新颜;第三,学科建设上新台阶,在新的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被评上的学科数量、水平都能有突破、工作有亮点;第四,师资队伍建设进入快车道,培养和引进大师、骨干方面进入新的阶段;第五,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继续保持好的势头,各项工作走在省内高校的前面;第六,破解资金难题,顶住资金压力,保证职工生活待遇不降低,让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5篇

守住三条环保底线: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环境事件;确保不因对环境问题应对不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确保环保队伍不发生影响整体形象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

一、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确保水质达标

认真抓好“一号重点工程”。严格按照省政府和省环保厅的统一安排部署,根据省政府下发的湘江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积极对接国家即将下发的“水污染防治计划”和省厅要求,认真做好2015年目标任务的制定工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考核,牵头做好督查、协调、考核相关的基础工作,推动各类项目的实施,确保年度目标的完成。扎实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继续推进常宁水口山、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污染治理,加大重金属企业结构调整和整合入园力度,抓好涉重金属工业污染治理。要加强重金属治理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用到实处,督促好重金属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综合治理氨氮污染。要进一步做好全市范围内涉氨氮企业的排查,以区金甲岭和松木工业园涉氨氮企业为重点,严厉打击偷排、超排高浓度氨氮废水行为,采取综合措施,抓好我市涉氨氮重点区域的污染治理。加强技术攻关力度,推进高浓度氨氮废水综合利用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促进氨氮污染防治水平提升,确保我市境内湘江流域氨氮稳定达标。继续加强农村生态环保。创新营运模式,整合力量,加强教育引导,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抓好区整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落实生态环境监察,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要求,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加强区域、资源开发的规划审查。

(二)努力提高空气质量

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根据《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要求,制定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实施计划。重点抓好燃煤锅炉淘汰、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加油储油设施油气回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等项目的实施。推进城市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污染综合治理。加强部门、区域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制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提高对重污染天气的预防、预警和应对能力,与气象局建立大气质量信息互联互动机制,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加快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成立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按市场化操作模式,分期分批推进机动车环检站和检测信息监控平台建设,全面实施机动车尾气检测和环保标志管理,提升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能力,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持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从源头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三)全面完成减排任务

要根据“十二五”减排任务,制定好2015年减排工作计划,要把减排任务具体化,项目化。加快推进国、省重点减排项目建设,特别是完善好污水管网建设。抓好建成污水处理厂等重要减排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发挥减排效益。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和总量前置审批政策,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过度建设,全面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加大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淘汰退出力度,推广先进污染治理技术,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有效控制新增量。完善减排监测体系,督促好辖区重点国控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并信息,做好监督性监测及信息;要加强对自动监控设备的维护和升级换代,确保数据传输有效,达到减排“三率”考核要求。

(四)加强环境执法监管

全面对接新环保法实施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把工作重心、主要精力集中到环境监管执法上来。加强新环保法宣传培训。抓好培训,为新环保法实施打好基础,使环保人员能熟练运用新法,依法保护环境;使各级各部门、企业负责人做到知法、敬法、守法。抓好宣传,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打击一家、震慑一片、教育一方;使社会各界和群众了解、熟知新法,并自觉遵守新法,不断增强参与、监督意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继续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各县市区要迅速出台环境保护大检查方案,全面排查企业环境安全隐患。制定执法计划,建立网格监管制度,使环境行政执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坚决按照新环保法要求,敢于亮剑,敢于执法,严格执法,真正使新法成为令污染者头疼的紧箍咒,成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利器,坚决纠正执法不到位、整改不到位问题。要高度重视固废与辐射监管,规范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等各环节。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监管力度,落实放射源全过程管理,确保辐射环境安全。抓好环境应急与管理。修订完善《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设备物资储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排查企业环境风险,加强预防,科学应对,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受理、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应对、正面回应、妥善处理网络、媒体等关注和反映的热点、焦点环境污染问题。

(五)科学谋划环保规划

开展好环境质量调查。要在做好“十二五”环保规划终期评估的基础上,开展全市环境质量调查,继续抓实工业源、畜禽养殖、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环境统计,掌握全市主要污染源排放情况。加强重点区域流域及农村水质、土壤及空气的环境质量调查,全面掌握全市环境质量状况,为“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编制好“十三五”环保规划。科学研判当前形势,创新思路、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编制“十三五”环保规划,同时,抓紧编制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完善的“十三五”环保规划体系。要与发改、住建、经信等其它规划衔接好,合理地确定“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建立全市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库,确保环保规划与经济、人口发展相适应。

(六)全面提升环保能力

加快监察监测能力建设。以提高环境监测执法能力为重点,加快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以“数字环保”为核心,建立和完善环保内外网,推进“一基础一中心四平台”建设。以“污染减排三率”考核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全市监测体系建设,推进县级空气自动监测站、饮用水水源地及湘江支流水质自动站建设工作,加大县级监测站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投入和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环保队伍建设。探索重点乡镇设置环保机构、重点流域行政村配备环保信息员。抓好环保队伍教育培训,提高环保队伍专业素质。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巩固实践教育活动成果,继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持之以恒纠正“”,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适应新常态,创新工作思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常态,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必须树立新思维,要有新举措。

(一)健全责任考核体系。主要是完善“两个体系”。一是根据《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和《省重大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完善责任体系。进一步理清市环保局与县区环保局、城(园)区分局以及内部机构的责权关系。二是完善考核体系,要建立以环境质量为导向的环保考核监督体制,将过去以空气质量达标率和地表水质达标率的考核细化,将流域交界断面水质、环境风险管理、投诉处理等全面纳入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运用到绩效考核、小康考核等综合考核体系中去,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第6篇

关键词:智能制造;人才需求变化;职业教育

智能制造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品研制的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智能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和最主要攻克的方向,也是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以及地方政府一直将大力发展制造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政策导向的重点。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到2025年实现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聊城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要大幅度的发展智能制造,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行业产业现状

(一)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业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为我们的国民经济提供必要技术装备的基础产业,关联度相当高、吸收就业的能力强、集聚技术和资金,是其他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强有力保证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经过六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的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已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的首位。但是装备制造产业目前整体上仍处于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例如国产机器人的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还是需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占到总生产成本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没有实际掌握核心技术,对外依赖性强,重要零部件受制于国外。2015年以来,我国在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加大智能制造推进力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12月15日,在云栖大会上华中数控与阿里云宣布,双方要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方面达成合作,联合推动制造装备从“数控一代”向“智能一代”升级。《中国制造2025》已经正式拉开中国工业转型的大幕。《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强调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指出“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种种这些意味着智能制造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

(二)山东省智能制造行业产业现状

“十三五”时期是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历史时期。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计划中指出,把握装备制造世界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立足我省良好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技术和智慧工厂支撑技术、典型行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动装备制造向柔性、绿色、智能、精细转变,提升我省装备制造和智能化生产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在高端智能制造和智能化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变。

(三)聊城地区智能制造行业产业现状

作为整体发展水平欠发达的聊城,工业发展正进入转型阶段。怎样抓住产业转型机遇,智能制造产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聊城作为济南都市圈副城市、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中心城市,对加快推进实现“一圈一带”发展战略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聊城地区新能源和智能环保产业共有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家,主要集中在循环经济和智能产品制造两大领域。从企业整体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一是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为代表的机电类行业,其智能化设备应用比较广泛。二是以日发织机为代表的纺织机械行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三是以东阿阿胶为代表的食品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但是一些关键参数的控制侧重于专家经验。四是以鑫亚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企业设备均已实现自动化。聊城地区大部分规模企业已经实现设备自动化,但还未实现智能化管控。聊城工业发展正在进入迅速转型阶段,聊城产业的转型升级亟需大批量的智能制造、精密制造方面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

二发展趋势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先进制造的总体目标是:强化制造业核心基础能力,构建企业业务系统及创新应用模式,推进制造过程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提升装备智能制造水平。“十三五”规划中先进制造的重点任务是:制造资源数字化管控、智能工厂、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务、智能机器人、3D打印、激光制造、高端成套装备、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业由大走向强,工匠型人才紧缺成为软肋。同时,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企业“走出去”背景下,急需培养能对接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技术服务标准、管理手段与方法的人才。作为中原经济区东部核心城市,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该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包括山东省的聊城市和菏泽市。聊城作为服务一带一路重要战略城市,加快聊城企业融入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增加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此聊城市政府紧跟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确立了“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鲁西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的工作思路。以构建聊城现代职业教育区、实训实习产业区、产业服务区为核心内容,打造聊城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平台、新高地,从而带动优质企业入驻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与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聊城地区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区域提供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持重任,也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机遇。

三人才需求变化

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与制造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正在酝酿着新的产业变革,逐渐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圈模式,塑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智能制造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专业知识分布零散,涉及了高职不同的专业,这也对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提出的了更高的挑战。

(一)人才需求数量分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中提到: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2015年增加近32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增加约990万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根据教育部官网2012-2015年统计数据表明,十大重点领域年度人才总缺口最大的就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年度最大缺口20万人左右。根据人才需求数量分析,智能制造业的人才供需状况仍为供不应求。

(二)人才需求质量分析

智能制造所需的专业知识分散在高职不同的专业中,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复合型人才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产业转型升级还对不同工作岗位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有所变化。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给出的相关政策,规划中明确了技术改造的时间表,2017年将迎来大范围的设备改造,制造类规模生产企业将有一半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技术工人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随着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传统制造企业数控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装备的普及,员工还要具备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分析能力。

(三)人才培养对策

①适应产业新形态,打造专业特色中国制造面临新产业形态挑战,智能制造专业群应围绕聊城有色金属及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生态造纸、纺织服装、轴承加工、食品加工8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专业群。

②紧跟行业新技术,升级开发课程成立或加入工业机器人、3D/VR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了解新技术新进展新资讯,紧跟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开发特色课程。

③提升国际新视野,建构师资团队打造一支具有国际水准、对接国际行业标准、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对接国际先进标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基础。

④借鉴国际化标准,持续改进质量打通学分互认,增加专业选修课比例,形成技术复合,适应智能制造产业机构的调整。

四结语

智慧制造的理念还在萌芽阶段,职业教育要做的是充分了解智能制造企业,用典型的智能装备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前言科技和企业实际所需,开发专业的模块教学课程,和企业接轨,培养专业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左世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4,(3):36-41.

[2] 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40.

第7篇

 

近年来,县交通运输局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揽,秉承“党建引交运、交运映党建”的工作思路,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强力实施引擎工程、堡垒工程、先锋工程,奋力锻造廉洁之师、钢铁之师、战斗之师,推进交运工作跨越发展。

    一、实施“引擎”工程,提升党建引领力

一是筑牢“引擎”基础。每年年初召开一次党建专题会议,讨论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情况。今年,我们又增加预算15万元,将高标准打造一间党建活动室,进一步强化党员活动阵地。

二是增强“引擎”动能。通过开设“党建大课堂”,建立QQ、微信群等方式,强化党建理论学习和党员思想引领;落实“”制度,形成理论引领和思想净化常态化。

三是扩展“引擎”张力。以“五连五共”和“五进五看”为载体,积极开展精准扶贫,进社区、进工地、进车船和结远亲、结穷亲、结留守活动。2015年以来,局党组和机关党委开展“三进三结”活动80余次,其中进社区9次;帮扶鲢鱼、木瓜等4个贫困村改善办公阵地4个,实施人饮工程12处,硬化道路4公里,为1名鳏寡老人新建房屋1套,帮助规划花椒、核桃、木瓜等产业项目9个。

二、实施“先锋”工程,升华队伍拼搏力

一是强化思想引导。以学习、谈话等有声模式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核心价值观。依托院坝、楼道、走廊、电脑屏等阵地,打造100米党建文化墙1道,专设党建书屋1间,张贴名人名言30余幅,设置专题屏保12帧,以无声模式熏陶和警醒大家。

二是强化行为规范。坚持权力协调分解制衡,按照法律法规及“三定”方案,对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进行改革调整,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学习制度、管理制度等;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对“三重一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确保决策科学,行动高效。

三是强化动能激发。积极开展“送温暖”、“争先创优”和“党员示范岗”行动,以关怀之情和榜样力量激发整体奋进。每年,通过“七一”表彰大会,对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进行集中表彰。去年5月,系统各党支部普遍开展了一次“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

四是强化“排毒养颜”。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置 “流动意见箱”,从社区聘请党风监督员、邀请社区干部参与局机关双诺双述双评活动等方式,促进队伍纯洁度和战斗力不断提升。

三、实施“堡垒”工程,激发班子攻坚力

    一是突出项目攻坚。由局党组成员带队,成立项目规划小组,深入乡镇、村社实地走访调研,精心编制“十三五”交通规划和精准扶贫交通专项规划;组建“尖刀队”,强化同省厅市局对接,积极争取上级补助。2016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95亿元。

第8篇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本人始终把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摆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学习的重要性,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互联网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1)工程方面:

2008年至2009年,重点参加对三娘庙、明新村、塔房、辛庄、夏辉、琵琶山等险工进行治理,共完成险工护砌8986米,加固明新村挑流坝2座,张侯防汛桥1座,改建新刘防洪闸1座,堵复涵洞9处。2009年至2016年,重点参加汇河治理工程、汇河泰安段(肥城)治理工程、康王河石横、桃园段治理工程、康王河新城至老城段治理工程、小汇河安庄段治理工程、漕浊河汶阳段治理工程、东金线河王庄段治理工程。其中:康王河石横、桃园段治理工程、漕浊河汶阳段治理工程被省水利厅评为“鲁水杯”优质工程,小汇河安庄段治理工程被省水文明委命名表彰为第一批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以上7个项目总投资18471万元,治理河道57.45公里。完成河道清淤57.45公里、河道堤防加固114.9公里、新修防汛路23.42公里等。以上7个项目累计拦蓄水源1700万方,增加灌溉面积近10万亩,改善排涝面积6万亩,涉及石横、桃园、新城等10个镇街76个行政村,惠及群众50余万。2016年至今,重点参加大汶河安庄段防汛路标准化建设、大汶河孙伯段两期防汛路标准化建设,总投资610万元,新修防汛路8.9公里。近期参加的大汶河汶阳段防汛路标准化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10月初完工,该项目投资300.17万元,新修防汛路2.5公里。工程施工中,自己虚心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时工作中盯靠工地一线,严把工程质量关,按时完成任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2016年获得泰安河道管理局表彰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先进个人。

(2)规划方面

2016年以来,陆续重点编制河道工程 “十三五”等规划,其中:肥城市河道工程“十三五”规划内4个项目已列入灾后水利薄弱环节河流治理项目,该规划内的汇河(康王河)衡鱼至国华段治理工程已于2018年8月10日开工建设,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60%,计划12月底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竣工验收。

(3)防汛方面

汛期防汛抗洪抢险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防汛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立足于“防”,着眼于“抢”,修订了肥城市大汶河《防洪预案》、《中小洪水防洪预案》,制定了泰安市康汇河、漕浊河《防洪预案》。为确保大汶河发生洪水灾害能够可靠、应急、高效、有序地做好抗洪抢险工作,制定了肥城市大汶河《防汛抢险预案》、《迁安救护预案》。根据各险工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险工防汛抢险预案。作为漕浊河防汛指挥部技术负责人,在漕浊河汛期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新办法,新方法,使水利工程管理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证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确保防汛抢险,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2年1月被泰安市河道管理局给予河道治理优质施工工程奖奖励。2013年2月被肥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14年2月被肥城市委市政府荣记三等功;2016年2月被泰安市河道局评为先进个人。

第9篇

“农民脱贫,关键还是得靠产业带动!”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吴井光表示。“十二五”期间,海南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82.9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54.6万人,年均减少7.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6.3%下降到10.2%,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特色农业产业 助力农民增收

“接天胶林无穷碧,雪白胶水富生活。”用这句改编诗来形容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远近闻名的“橡胶村”――打安镇合水村委会的地宝村10年来的致富之路再贴切不过了。早在2012年,地宝村的符焕明一家便靠种橡胶年收入就达40余万元,盖起了近700平方米的小洋房。这是27年前时任白沙县副县长的吴井光想都不敢想的!

“那时候老乡们根本不敢种橡胶,怕没收益,我们只得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吴井光回忆,在白沙任职期间,他亲眼目睹了种植橡胶给村民们带来的变化,感慨颇深,“农村里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年入4万,这是什么概念?老乡们富起来了啊!”

靠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走上致富路的,当然不止白沙一个。近年来,五指山的花卉、琼中的南药、昌江的橡胶、屯昌的特色养殖等都成了海南全力推进贫困地区热带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吴井光介绍,“十二五”期间,海南共扶持贫困农户种植和管理各种热带经济作物及热带水果瓜菜等55万亩,扶持饲养家禽900万只、家畜8万头(只)、蜜蜂2.5万箱、海淡水养殖3900多万尾等,使得海南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精准滴灌 乡村游开辟扶贫新路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雨林岛屿,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热带滨海度假胜地,而其中70%的旅游资源更是集聚在农村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巨大。截至2014年底,旅游业直接带动海南3万多人脱贫,占总脱贫人口的15%;间接带动脱贫人口4万多人,占总脱贫人口的20%以上。

刚刚荣膺中国首家民俗文化型5A级旅游景区的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便是海南探索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和“旅游+富农”的标杆。“村民们平时在景区可以养养家禽补贴家用,织好的黎锦卖给游客有提成,而且每月还有固定工资。”槟榔谷景区副总经理陈国东透露,早在2010年,槟榔谷周边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4585元,比保亭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3453元还高出1132元!

“海南将制定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同时引导旅游经营企业帮助周边贫困村编制规划。”据吴井光介绍,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将优先支持试点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同时,开展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和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对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后继续到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学习的贫困家庭学生,按每人最高3500元的标准,直接补助到贫困家庭。

扶贫先扶智 立志拔穷根

“政府今天给多少,他转身立马就花多少,这哪行!”在走访中,吴井光发现不少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对此,海南省扶贫办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扶贫载体,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扶贫”工作,不仅在各市县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春蕾工程等培训,还与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海南省商业学校合作开展雨露计划,开设职业中专班及短期引导性培训,帮助贫困地区学子就业。

“我省扶贫开发实践表明,‘雨露计划’中专班培训是帮助贫困农户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问题的重要举措!”说这话时,吴井光既兴奋又自豪。2009年,海南省妇联提出“万名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将学历教育引入妇联教育培训机制中,主动联合教育、财政和扶贫部门,在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计划用10年时间招收1万名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孩,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并以此帮助家庭脱贫。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海南共招收“雨露计划”中专学历教育630个班,定向招收贫困家庭子女1.23万人;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159期20.8万人次;举办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班727期3.64万人次;举办村干部培训班334期1.7万人次。“这几年,全省雨露学员的转移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稳定就业率逐年提高!”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