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时间:2022-02-23 01:58:04

导语:在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题目】机电五金市场电商采购模式构建研究

【第一章】机电五金采购方式优化分析绪论

【第二章】采购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第三章】机电五金市场采购模式的现状

【4.1-4.2】采购流程不合理与供应链资金流不稳定

【4.3-4.5】采购需求分散、时效性不强及安全性不高

【5.1-5.3】电子商务采购模式的优化效果

第2篇

关键词:思维僵化;联想法;两极分化;因材施教;科学规划

高三的历史复习量大任务重,如何适应新高考模式,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每个高三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在经过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学生思维僵化,前后知识断链现象严重

一般而言,文科班女生偏多,纪律较好,但学习往往容易停留于表面。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背诵某一节内容,效果肯定很好,但如果是综合考核几章甚至几本书的内容,或者换一种问题提问时,效果就不太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通过联想法强化思维训练,效果很好。比如,我们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单纯地死记硬背那六部,很困难。但是,如果采用联想记忆法,效果立竿见影。首先我们把六部进行谐音,如下:“吏”“猎”,“户”“工”“礼”和“兵”不变,“刑”“行”;其次,我们再把它们进行串联并增减字,变为“猎户(遇见)工兵(要)行礼”,最后将这句话联想成“猎户向工兵行礼”的情景储存大脑即可。而六部的职能也可以通过联想法记住,如“吏”与“官吏的考核管理”挂钩,“工”与“重大工程建设”挂钩,“兵”与“军事管理”挂钩,“户”与“户籍管理、赋税征收”挂钩,“刑”与“刑事案件的审理”挂钩,“礼”与“礼仪制度和科举考试”挂钩,再将它们变成图像储存大脑即可。另外,联想学习法还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二、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进入高三下学期,特别是二轮复习期间,许多自认为学习无指望的学生基本就放弃了学习;而少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考个好点的大学,学习更努力了。面对这种状况,如果教师仍然因循守旧,继续采用同一个模式教学,学生学习状况不但不会改进,反而会更糟糕。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实行因材施教。

首先要把班级的整体状况和学生的个人状况向学生分析清楚,让他们有清醒的认识,从而确立自己的目标。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区别对待。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授课方式。我们不妨进行这样的设计:(1)准备好不同的教学方案;(2)按不同层次把一个班级分成甲乙两组,按不同的能力要求和方案轮流上课,各上20分钟;(3)轮空的班级明确任务;(4)在最后五分钟时间里,老师给予解答疑问或个别辅导。这样就能够解决学生因认知水平的差异和基础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问题,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三、学生不太重视“+2”科目的学习

由于高考录取依据发生了变化,“+2”科目不计入总分,只是作为“等级”进行参考,所以许多明知无望考上本科的学生,更是对“+2”科目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科学规划,强化感情投入。

(1)抓两头保中间,即保证优等生人数,减少后进生人数,提高中等生人数。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中间这一块。优等生人数现在基本定型,后进生和中等生仍有变化的余地。在剩余时间里,作为历史科任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指导和帮助,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其真正想学、愿学。

(2)复习中要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经过若干次考试后,学生很容易疲劳、厌烦。这个时候,历史教师有必要谈一些历史小常识、小故事,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进行阐述。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但不会耽误复习工作,反而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其搜集历史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如俗话所讲“磨刀不误砍柴工”。

(3)以历史教师的才学去感染学生,以历史名人去教育学生。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治史要有三种长处:一是史才,二是史学,三是史识。另外,教师还应通过讲述历史名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目标,燃起斗志,乘风破浪。

总之,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我认为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规划,积极利用好联想教学和因材施教等手段,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3篇

民办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其思想、心理与行为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殊性。以往理论界对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较多,而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研究偏少,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就更少,因而结合民办高职院校实际和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对于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特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当前高职高专学生思想、学习、心理、生活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总结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政工作的经验,掌握高职学生成长与进步的规律,我们课题组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参考了闫献伟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的重要数据与结果,以及毛伟雄的《当前民办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分析》,内容涵盖泉州中营职业学院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心理4个方面,共计发卷1000份,收回684份。另外,为得到更加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民办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我和课题组成员在对《辽宁省高职高专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问卷调查(2011.11)》调查问卷到我校的1000份进行了详实的统计,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回率100%。问卷内容涉及政治观;择业观、职业观;道德观;心理健康与学习观;恋爱婚姻家庭与消费观5个方面共计50个问题。调查结果与以上结果更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民办高职类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今后如何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健康的个性,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综合数据分析可得:

第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征。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思想活跃,积极进取,有比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其思想开放,有些偏激,思想的状态不稳定,政治意识较薄弱。尤其是在今天知识经济、网络普及以及教育民主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当代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前辈,信息获取更快捷,相关知识了解更宽泛,见解更广阔。这样的成长背景使得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上比较独立,行动上不会随意跟从,不盲目认同某种价值,遇到问题一般会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因为他们社会经验不足,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与公办高校大学生相比,更易受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看问题做事比较偏激[1]。有些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政治兴趣不浓,加之政治理论基础比较弱,缺乏一定政治鉴别力和敏感性,对一些深层次问题认识不够,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存在某种模糊认识,比如“末日说”“涉日保钓”等问题看法偏激。而且,价值观多元化,更强调实用主义,责任意识弱化,虽然仍在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和督促下,但对学校和社会一切规章制度却明知故犯。

第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民办高职学生入学普遍存在自卑感。由于没考上理想大学,而是就读最后批次录取的民办院校,学生会产生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其它院校的学生,感觉自己能力不如别人,逐渐形成思想上的压力。强烈的自卑导致他们较为敏感而脆弱,这种错误认识如果得不到矫正,就会导致思想的禁锢和心理障碍,从而产生很大的自卑心理。另外,还有些学生进入民办院校后发现学校与最初高中毕业时来校招生宣传的情况有很大的出入,加之民办学校本身社会地位比较低,使一些学生觉得自身地位很低,原本成长很顺利的他们远离父母、亲人的环境下产生很强的挫折感,自卑感加重,而导致部分学生生活态度消极,自暴自弃。逆反心理比较重,主要表现在盲目排斥正面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认为这些内容“无用”或“与己无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排斥先进典型和个人,表现出冷漠态度,不屑一顾,而且自我约束能力弱,我行我素,对于重修、挂科等事情全热无动于衷。

第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特征。民办高职学生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但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专业不了解,缺乏学习动力,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职业观念强,其行为表现出很强的务实性,行为盲目随意。但也意识到与公办学校学生相比,他们在社会和就业中处于劣势。因此,他们适应社会的职业观相当的明确,给自己将来定位的职业范围比较宽。另外,在校期间,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休闲和学习关系,大部分精力投放到上网、娱乐,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认真完成,虚度光阴。还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抱负毅力,懒散、追求享乐现象日渐明显,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日益增加,男女不正常交往现象严重。在学习行为中,个别学生迟到、早退情况严重,他们甚至不在乎学校纪律处分,直接影响班风、学风,愿意参加实践类活动,对理论学科不感兴趣。另外,由于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溺爱,普遍没有经过挫折教育,贪图安逸、怕吃苦。他们进入大学后,不少人自我意识膨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淡薄。

第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特征。我们培养人才是要为社会服务的,但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知道如何去适应市场,一切都怨天尤人。据权威人才资源机构调查统计,对企业而言,在招聘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许多企业强调的是一种对职业的操守,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否能够尽快的适应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转变,并认同企业文化。而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会大量出现不认同企业文化的现象,经常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不顾忌他人感受,只凭自己的喜好做事,把企业理解为学校、把领导当作老师、依旧我行我素,遇到社会问题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所以,很多未被录用的大学毕业生不是输在专业技术上,而是思想与态度上,关键是他们没有被录用之后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总是以为都是社会和企业的挑剔,而为自己找诸多借口,最终的结果就是待业。这就暴露了我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点与不足,虽然也有思想政治与就业方面的教育,但毕竟教材是死的,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之中,所以教师都很难扑捉到社会大方向的变化,更何况是学生,所以,我们的就业教育对于社会与学生个人来说,都略显幼稚化,没能达到成熟模式。

二、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举措

实效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实际的效果”。他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张力关系,即实践活动结果对于目的是否实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具体实现程度。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工作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效果的可靠性。

(一)“大思政”育人模式

确立“大思政”实践理念,合力育人、全方位“立体化”教学考核模式,即“课上—课下—网络”立体化,不要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进行思政教育,而是要充分的发挥、利用教育资源,全方位立体化育人。

搞好“课前一刻钟”(课上)。这是针对每位教学老师的特点量身定做推出课前一刻钟的活动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锻炼自我的平台,例如,说天下,新闻大视野,我秀我行,时事开讲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样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其在整个过程中增强体验。具体的做法是在大一新生入学时上好第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课,将“课前一刻钟”的实施要领给学生讲清楚,并且由课代表将全班同学按照本学期课时数分组,每次课一组,进行“每课一秀”活动,内容贯穿思想政治、法律案例、历史文学等多个环节,每节课下课前留下一次课的内容,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安排,由学生自己回去找资料,下载视频、新闻动态、社会热点、自编小品、制作PPT等多种方式,在下次课课上展示给教师和全体同学,然后逐一演讲选题的理由以及教育意义,由学生当老师,进行模拟人生讲解,之后由其他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每课一秀后教师再根据今天每课一秀的内容讲解今天的课程,形成统一内容模式的教学,力求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

指导社团活动(课下)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学校将大学生校内理论社团活动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加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深入家乡、厂矿企业、历史名胜古迹等参观,去敬老院服务、组织无偿献血、捐献骨髓等活动,组织点评大学生辩论赛。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向农民提供文化、科技、卫生服务,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向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活动。各院系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利用自己的休息闲暇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无偿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提供帮助或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实践活动。

思政博客和学生QQ群(网络)将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供一个师生分享思想和知识的平台。由于思政博客和QQ群“自由、开放、共享”的精神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预期及心理特征,成为大学生新的网络家园。使育人从传统的“面对面”到现在的“键对键”,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成为新形势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亮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大学生了解信息、发表言论、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思政博客和QQ群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的效果。学生QQ群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在课下成为朋友,答疑解惑的方式更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心态。

(二)“德育答辩”考核模式

德育答辩是最有效的实效性举措。他是应届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就业、人文等方面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的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方面的表现做出评价的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对应届毕业生的思想状况、行为规范、礼仪举止、沟通表达等素质的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

他的总体考核思路与方法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从入学军训开始,就进行毕业德育答辩的引导与渗透,将整个德育答辩考核的过程向学生说明。在大一第一学期期末前将上交德育答辩的开题报告,列出未来三年“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四个大方面的规划,由思政教师进行审核与反馈评分,并最终上交各个院系保管与监督,与学生处、各个院系辅导员联合进行,定期跟踪考核与纠正。而学生也将根据自己开题报告的规划进行大学三年的奋斗与努力,并随时收集各种素材,包括奖学金、证书、奖状等,并在大三德育答辩到来之时,在大三的“德育答辩会”之前根据自己的素材撰写德育论文和PPT。最终在德育答辩会上向老师与同学们展示自己大学三年的思想、道德、情感等等变化、进步与领悟,取得德育答辩的通过。如果未能通过者,将进行德育答辩的补考,通过这一系列的三年规划与考核,彻底将一个大学新生改造成为适应社会大发展的高素质型的技术型真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娟,王慧.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J].科学时代,2011,(12).

[2]谢锦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学风建设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20).

[3]程芳.创新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时代要求[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