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师读书汇报

时间:2022-04-04 10:27:21

导语:在教师读书汇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读书汇报

第1篇

走进新世纪,我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全社会也在积极提倡读书学习,我校跟随国家教育部正确指导,制定了“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特色规则。何谓“书香氛围”,笔者认为,图书的香气能像花香一样充满我们整个校园、教室的角角落落,让书——人类进步的阶梯,引导全校学生和教师学习知识,丰富古今中外的文化常识,从书本中吸取阳光和水分,提高自身全方位的能力。为此我校各年级教师积极带领班级学生构建教室文化,给学生提供读书、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说,我校以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氛围,来全面执行教育改革,构建充满智慧和生机的学习环境。“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提倡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

二、“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重要意义

按照我国传统习惯,我们一般称爱读书的人家为“书香门第”,把爱读书的个人称作“书香子弟”。充分体现了我国长期以来对读书学习的重视。然而,当前形势下,经济发展迅猛,拜金主义热潮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时常读书学习的人数急剧下降。最近经常会在网络看到这样的消息,“大学生参加就业招聘面试时,面试考官询问学生都看过那些书,有什么心得体会?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却得到了惊人的答案,多数参加应聘的大学生没有看过很多书籍,自身文化积累少之又少。这不禁使笔者心生感慨:大学生不爱读书,十几年寒窗苦读,只是学习课本知识,不能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学校缺少书香气的营造是其主要原因,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不具备书香氛围对此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信息通信更加便捷的背景下,读书既与提高我们个人的自身修养息息相关,同样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全体国民素质和与国家竞争力。不能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和力量,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极大地阻碍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而为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永葆青春和活力,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至关重要。

学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有浓郁书香气的学校是学生的希望。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小学教育时,必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创新性的继承和发扬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智慧。

三、“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具体实践

(一)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优质书源

营造书香氛围,帮助学生学习书籍知识,书源问题尤为重要。优质的书源能够帮助在校师生便利的获取精神食粮,是“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必要条件,我校主要在两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优质书源。

第一,完善学校图书收藏。首先,增加学校图书经费预算,定期购买小学生需要阅读的图书,以及国家的优秀期刊杂志,以新的优秀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书为主构建学校图书室,及时整理新旧图书,为学生借书提供方便。其次,积极与其他学校或者是各地区市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利用其他地方的优秀书籍来满足学生和教师对书籍的需要,弥补我校经费紧张的问题。

第二,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学生数量众多,只是依靠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肯定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每一个班级可以建立安置一个图书柜,由班级内的所有同学自主捐助自己的书籍,与其他同学交换阅读,资源共享,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班级图书漂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读书需求得到满足,学习更多的书籍知识。

(二)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共同为读书而努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技巧,营造书香氛围。

第一,以课本知识为基础,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现阶段,我国小学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其中包括:记叙文、简单议论文、科学小品文、诗歌、散文等等。教材内容提供了丰富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堂学习,教师必须利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做好课内阅读,掌握基本知识。

第二,以小学生课本为立足点,以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漂流为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尤其是在教师知道安排下的阅读是课内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只要教师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针对不同图书做出相应的读书要求,对学习成绩不通的学生因人而异制定粗读与精读标准。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养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

(三)学生分组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班级学生合理分组,培养小学生的的阅读兴趣。

第一,以因材施教原则,按学生的不同阅读爱好,分组阅读。笔者教学过程中,详细观察每一位同学的阅读兴趣,把学生分为时若干个阅读小组,主要包括:军事与科技小组、文学艺术小组、图片与画报小组等。每组设小组长一名,定期召集组员在小组内部交流阅读体会,并总结每一次的交流情况以文字形式刊登在班级小报《文化轩》上,全班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节省了学生阅读时间。

第二,开展 “我读我朗诵”活动。每一位学生在阅读中总会碰到一些非常好的精彩语句或者段落,甚至整篇文章都很优美。在每天早读时间结束前五分钟给学生轮流上讲台朗诵的机会,每次1~2人。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说是“奇文共欣赏”。

(四)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展示学生读书成果

读书汇报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丰富班级文化及课外生活,展示学生读书成果的最佳途径。

第一,明确读书汇报会目标:促进学生读好书,读益书,在书香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开展读书汇报会活动中,积极提倡小学生读好书,读益书,读经典名著,读优秀古诗词。

第二,丰富的读书汇报会的形式和内容。以交流汇报为主,其他汇报形式为辅,采取多变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这一阶段的读书成果。读书汇报会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内知识学后感汇报会、专著式汇报会、诗歌诵读汇报会等等。例如:在学习《全神贯注》一文后,要求学生汇报自己在奥地利雕塑家身上学到了什么,自己应该怎样以之为榜样;在课外学生读过“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后要求学生分析其中人物刻画特点等等;在研读过唐宋诗词后,要去学生汇报诗词的优美是如何通过短短几句话展现而来,或萧瑟,或欢快的情景如何描绘产生等等。

第2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应该从一年级抓起。我的做法是在拼音教学结束后,让学生阅读带拼音的儿童小读物。每周至少上两节阅读课。阅读课自完全交给学生,把他们带到学校的图书室,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读物。每节课腾出10分钟时间进行读书交流,让同学们说说读书的收获。通过互相交流进一步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我每天早晨都充分利用好晨读时间,让学生出声朗读与教材相应的自读课本。最少读20分钟。每篇课文尽量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我还规定学生每天睡前最少读10分钟自己的课外读物,并请家长做监督。每天给孩子的读书情况做一个简短的评价。定期对读书中表现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此外,我和家长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给孩子听,这样耳濡目染,学生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进而产生读书的冲动。这样通过老师、家长、学生的坚持不懈一定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诱导孩子读书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任何东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教师首先要做读书人,要重视自身的语言积累,提升个人素质,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才可以去感染学生,去教育学生。为此,我每天都坚持读书,常和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常给学生展示自己厚厚的读书积累本,常给学生讲自己读的有趣的故事。有的故事讲到精彩处便戛然而止,把故事的书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网络或是书店、图书馆等途径找到这个故事去读结局。用自己的读书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还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读书的重要性,并组织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活动。要求家长每周至少抽出两天时间与孩子共同读书一小时,并与孩子做读书交流。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积累。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为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

总之,教师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坚持,滴水可穿石,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读书兴趣日益增强,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面不断扩大,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很多精彩的词句,他们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通过各种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1.定期进行阅读成果展示

如“讲故事比赛”“朗诵PK”“美文欣赏会”“词语、成语接龙活动”等等。谁做得好,谁就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并能赢得全班同学最热烈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及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活动要多设擂台,多设奖项。让学生捧着“成果”回家,得到长辈的赞扬和笑声,学生的阅读欲望更强烈,将会更积极主动地到浩瀚的书海里去遨游,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享受语文,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2.定期上好阅读汇报课

“阅读汇报课”是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最好方式,也是让学生畅谈课外阅读收获、体会的一种课型。它不仅有利于巩固、提高课外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还有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第3篇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快乐读书屋《小动物过冬》。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7个生字。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文中三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前小研究:

1.你认识本课哪些生字宝宝?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课文主要写了( )、( )、( )三类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3.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过冬的方式?介绍给同学们。如果能向同学们推荐与冬天有关的小故事、小儿歌那就更好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猜谜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谜底:雪花)

一、揭题导入,读前质疑

1.师生问候

班级生本学习口号: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2.谈话导入

下雪了,冬天到了,人们都穿上厚厚的棉衣,小动物们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来了解一下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3.板书课题,对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读书才会有收获!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略)

三、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文,质疑

快速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尽量做到不动嘴唇不出声,边读边标出自然段。让认真读书成为习惯!

3.指几名学生朗读,师指导。

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看学生是否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

4.学生汇报

完成课前小研究第2题。

5.教师质疑

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四、小组学习,全班展示

1.结合读文,完成课前小研究第1题

学生说记字方法或自编儿歌。

出示词语幻灯:由难到易识记会认的新字。

2.默读课文,画出小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

通过刚才读文,你心中的疑问一定有了答案。

3.小组内汇报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文

教师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5.学生交流、点评读文

6.教师小结

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小动物根据自身的特征和生存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过冬方式。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搜集展示

完成课前小研究第3题:把你知道的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介绍给同学们,如果能向同学们推荐与冬天有关的小故事、小儿歌就更好了!

学生交流汇报。

2.教师推荐

请同学们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

3.教师解答疑难

回答学生的问题,比如北极熊冬眠吗?鸵鸟是候鸟吗?

第4篇

关键词:读书报告活动;城乡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45-02

一、“读书报告”活动的缘起

1.低年级专业教育的弊端。城乡规划专业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但创立城乡规划学科及专业教育,迄今不过百年。我国开办城乡规划专业的高等院校由1998年的不足30所猛增到2013年的近200所。其中,脱胎于建筑学专业的城乡规划较多,约占65%。而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恰恰就是在建筑学专业创办10年的基础上,于2008年开设了城乡规划专业。由于我校依托于建筑学而创办的城乡规划专业,在低年级(大学三年级之前)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几乎等同于建筑学专业,如《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及其设计》等,且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基本一致,即过于注重建筑设计功底与形体塑造能力。而面向城乡规划专业特点的训练缺失,规划专业中强调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洞察力以及规划专业知识较为欠缺。从而,造成学生重专业设计、轻背景知识,对城乡规划专业学习的迷茫和迷失,并有盲目和动力不足等问题,还有一部分同学总想放弃城乡规划专业而转向建筑学。

2.“读书报告”模式的提出。面对城乡规划专业越来越宽泛的研究领域,城乡规划专业人才需具备系统观与辩证观,能够立足于整体、系统全面把握所面对的规划问题,这与建筑学专业强调形象思维与个体创造大为不同。虽然城乡规划是从建筑学衍生而来,但它并不是建筑学专业的附属品,因而不应只在高年级的教学中体现出专业的侧重与不同。诚然,两个专业在1~2年级期间可进行相同的专业基本素质教育,但决不应等同视之。且1~2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学习中较为重要的时间段,除完成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之外,还需开始接触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由于在低年级教学体系中,城乡规划专业并没有像建筑初步课程中包含“建筑导论”,而设置城市导论之类的专业理论初步认知内容。基于目前低年级专业课程较为单一的培养模式以及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采用“读书报告”这一启发、开放、互动的模式,将其纳入城乡规划专业传统的培养体系中,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弥补专业、人文、社会知识的不足,消减由于课程体系的不完善而造成的上述一系列问题。

二、“读书报告”活动的实施

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为使读书报告能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落到实处,规定学生必须作读书报告,并列入教学计划。做读书报告的时间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即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建筑概论知识后进行,并要求每月至少举行一次,每学期至少完成3次。

读书报告模式并非一般书面意义上的读书报告,而是以一种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读书报告活动要求班级内所有学生共同参加,可划分成由4~5个学生组成的小组,由专业任课教师主持。该活动的实施共分4个阶段,即选题、撰写与制作、汇报与讨论、总结。

1.选题。学期之初,专业任课教师给出学生读书报告的内容、要求及形式,拟定读书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基于学生的兴趣、知识构成及知识点的缺漏等,确定本学期的必读和选读书目。其中,所读书面的内容即为读书报告的内容,即为学生感兴趣的专业书籍,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变化、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等;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可请图书馆老师讲述文献的检索方式和方法,以便更加充分地使用校园数据库及网络资源。

2.撰写与制作。在确定主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上述所读书目为基础,同时通过大量文献的查找和阅读,可将其中感兴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架构读书报告的框架,为读书报告做准备,并进行分工书写、制作及汇报。书写格式不做过于机械的要求,不拘泥于论文的形式,但必须明确报告的主题、关键词和参考文献(即阅读书目)。注重所选择的某一专题或某一内容在所读书目和查阅一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小组所有成员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并明确小组的观点和分歧。

3.汇报与讨论。根据计划要求,读书报告必须进行汇报与讨论,也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或者案例分析的形式,每次由小组中的一名同学介绍其报告主题的基本内容,并着重阐述小组观点,以及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解。其他同学则可对其提出个人见解,对其中有异议的部分展开讨论。同时,由2~3位专业任课教师组成评议小组,在听取并查阅该组报告后,评定成绩;每组报告时间为15~20分钟,教师和学生提问和讨论约5分钟。提出的问题,由小组其他成员给予回答,根据学习态度,报告内容;文献资料,检索能力,对文献资料综合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条理是否清楚,主题是否明确,回答问题时对问题的理解力及回答的正确性,思维是否敏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4.总结。在汇报与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需进一步撰写、整理并上交读书报告,这是该活动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收获读书成果的阶段。其内容必须包括所选主题或内容的全部资料,展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与思考,特别要对在汇报与讨论过程中同学及教师所提出的异议和观点,进行深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从而收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专业知识。最后由多名(2名以上)教师对报告内容进行评定,并列入期末考核。

三、开展“读书报告”活动的意义

1.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新平台”。城乡规划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环境建设的综合、交叉学科。其专业知识的范围广、内容多,需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使学生获得较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强化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的平衡,是全面提升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读书报告这一新颖、开放的活动,促使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通过对思维方式、知识积淀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等的融合和碰撞,拓展其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从而为专业思维、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形成,以及专业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新方法”。创新思维作为衡量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读书报告使学生能够在把握所读书目的脉络和核心之余,提出对该类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因此,学生在该活动中,需时刻保持专业的敏锐性,积极展现其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进而形成个人的专业意识和创新思维模式。

3.培养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新形式”。城乡规划已从物质形体规划扩展到社会、经济、环境规划;从孤立的城乡规划走向城市与区域融合的协调规划;从规划蓝图的制定走向图纸与规划政策、法规结合等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基础、敏锐的创新思维、健康的心理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读书报告既可拓展和更新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同时,该活动的定期举行,将有助于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并将读书纳为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挖掘学生智慧和潜力的“新途径”。读书报告活动要求学生从报告内容的确定、汇报的方式、多媒体的采用等方面,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中,报告活动内容的自行选定,可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主体性。学生通过对所读内容和多种汇报方式的选择,以及对于某一问题的探讨,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智慧和潜力。

5.完善专业教育与学科建设的“新契机”。读书报告活动的开展,在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体系、促进学科的建设。读书报告这一启发性的活动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更新、扩展和积累,并颠覆了以往以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模式。结合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对学生知识与技能、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的要求,通过读书报告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建立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并重的新型培养模式,有助于学习型学科组织的建立,有助于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开展读书报告活动的情况来看,这一启发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全面交流的机会,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思考,同时也开拓了视野,拓宽了阅读面,并从中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思考。该活动对于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城乡规划专业低年级传统培养体系的补充,可随时在专业培养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英伟.我国城乡规划教育体系创新构想[J].规划师,2004,(04):12-15.

[2]岳邦瑞,段德罡.城乡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09):71-73.

第5篇

时光匆匆,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流逝,本学期的学校语文条线工作即将画上句号,现向各位行政汇报本学期所做工作:

一、 踏踏实实,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作为一名行政,我能以学校大局为重,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加班加点,尽量做好每一件事。学期初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布置本学期语文条线主要工作,确定好骨干教师的语文预约课,召开语文教研组长工作会议,落实学校具体工作;督促各位教师及时完成暑期教师网上全员培训及考核工作。学期中段组织了精彩纷呈的“读书节”活动,准备了丹阳市对三年级语文的专项调研,完成陶研会献词《陶子诗情》的创作与修改,训练小讲解员,参与校庆活动的材料准备工作,特别是发言稿的润色;带领语文云学习实验班教师多次奔走于访仙、司徒,进行云学习课堂磨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配合第一党支部,完善活动记录本,撰写党建工作汇报稿,制作ppt,以及相关材料的整理归纳。学期结束阶段,落实丹阳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对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五认真工作进行了三轮检查,重点检查了手写教案六环节的整改情况,确保了语文备课和作业在市级检查中不出问题;短时间内完成了镇江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上培训报名工作,督促教师及时学习,并想方设法解决众多教师学习中出现的无法登陆的问题。最近又在忙着2016年度我校教师培训学时的认定和登记管理工作,利用元旦假期录入了大量的数据。

二、推进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素养

本学期,语文条线重点推进了课外阅读工作:制定了新区实小各年级学生必读书目,要求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一月读一本,做好特色作业——摘抄笔记;形成导读提纲,人手一份,月阶段练习中拿出5分进行阅读考查。此举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了读书的热潮,爱读书、读好书的现象蔚然成风。同时,第13届读书节活动如期开展,摘抄本展示、阅读指导课,特别是校园课本剧的精彩演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丹阳市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调研全市第4的成绩,给予了我们继续推进课外阅读工作的信心。

三、个人教学及成绩

第6篇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管、教导主任抓落实、年级组长做配合的上下贯通相连,横向辐射到面的工作格局。一是贴近实际抓学习。为凸显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使继续教育工作更贴近教师队伍实际,更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针对新教师较多,对课堂教学常规和学科知识掌握不够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专题学习,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针对部分教师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教师心理困扰的自测与调查》的学习活动,深受教师的欢迎。二是注重过程抓落实。在具体落实工作中,我们坚持月例会制度,每月都把继续教育活动向领导小组进行汇报,既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还要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想法。领导小组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任务进行相应的调整或加强,使继续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三是加大投入抓培训。每年,我校都要投资近十万元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奖励,通过外出培训、学访、专家引领、校本研训、师傅带徒、尖子引路等形式,促进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

二、多措并举,确保继续教育工作高质量

1.强化实践,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在培训的形式和方法上,我们改变传统的单一培训模式,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有效培训。一是“读”。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要读五本以上有关人格修养和学科专业方面的好书。通过读书,积淀底蕴,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理论水平。为了保证“读”的质量,我们还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交流和好书推荐活动。二是“看”。我们精选了一些师德典型案例和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在业务学习时观看,看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吸纳精华,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三是“听”。我们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报告,组织广大教师现场聆听专家的讲解,零距离接触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与专家进行现场互动,由此释疑解惑。四是“研”。学校在科研课题选择上,照顾到每一位教师,让每位教师都能参与进来,鼓励教师进行区域内小课题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五是“写”。就是撰写教学随笔和反思日记。通过上述各种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培养出了一大批能讲、能评、能导、能研、能写的“五能”教师。

2.突出重点,着力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大课题,针对社会上普遍反映的师德滑坡问题,我们常年开展“为人师表,争做魅力教师”活动。每年都举办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评选师德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让广大教师远有所学,近有所比。为了从制度层面上约束教师行为,我们研究制定了《师德师风八不准》《教师日常行为“十个一点”》。对教师接受礼品、有偿办班、体罚学生、乱订资料、酒后上课、擅离职守等问题下了严格的禁令。这些举措,从全方位、多渠道规范了全校的师德师风,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收到了实际效果。

第7篇

一、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地结合

阅读教学是习作教学的基础与前提。“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1.阅读教学紧扣板块主题,习作训练内容明确,为学生进行单元综合训练奠定基础

如,《小小的船》一课所在板块的主题是“有趣的夜空”。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补充句子“圆圆的月亮像……”这个比喻句,是修辞方法教学的渗透。在理解课文时,问“弯弯的月亮像……”,学生纷纷说出了“弯弯的月亮像香蕉、镰刀……”,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运用修辞方法,学会了表达。课后拓展延伸:“月亮并不只是圆圆的或弯弯,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呢?”补白“……的月亮像……”,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表达的愿望。

2.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兴趣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调动学生习作训练的积极性

如,教学《真美与真糟》一课,文中的母亲对孩子的表现总是赞美和鼓励,而父亲却不留情面地对不足之处给予批评和指正,文中父母对孩子的不同态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接近,学生急于向同学诉说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抓住这个学生感话兴趣的话题,安排小练笔,写写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是与非的认识,习作训练收到实效。可以通过日记等多种形式落实“写”的训练,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关的话题,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体验与理解去写,去再加工、创造。

二、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课标明确“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文材料。”习作目标中也有“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越强。

1.激发学生读书积累的兴趣

如,教学《武松打虎》一文后,让学生谈谈:“武松这个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进而提出:“你还了解武松哪些英雄事迹?”如果我们走入《水浒传》,你会认识更多的英雄,知道更多的英雄故事,这样会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可以用每堂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诗朗读、讲故事、演讲等活动,还可以开展读书汇报、古诗汇报、课本剧表演等大型的读书汇报活动。

2.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在学生心灵播下热爱书籍的种子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学生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习惯的培养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比学生更有韧性,更有耐力,更有恒心。

3.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

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正确的方法有列提纲、抓重点词、熟读成诵、名言警句、诗歌等,可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

第8篇

一、渗透阅读技巧,在读懂的旅途中获取方法支撑

1.请教无声老师,让工具资料为课外阅读助力

与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文本不同,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没有了学生的交流与探讨,而只能依靠自身的能力与智慧。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层次不同的阅读困难。在感知理解层面,学生最大的障碍在于自身能力与课外读物言语表达之间的差异,学生可能会在生字的困扰下形成词语理解的困难,从而影响学生对课外读物的进一步感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随时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尤其是完全陌生的生字或者词语,学生借助上下文已经无法真正洞察与揣摩出意思。此时,作为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唯一能够信任的老师,就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的方法,提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书中出现了违莫如深这个词语,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师的日常的习惯培养下,很多学生都利用查阅工具书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成语词典的解释与文本内容的对接中,感知词语的大意,并在具体语境的浸润下,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2.对接教材文本,让课堂教学为课外阅读服务

在课外阅读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就必须要对阅读的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性的思考与感知。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所要表达的内容还不甚了了,对文本意欲表达的中心还模棱两可,学生的言语素养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打通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外,以课堂积累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为学生感知提炼课外读物形成方法的支撑。

而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读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的内容表达出来。如在故事书的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较为感性的故事文本讲述给自己的家长和好友听,教师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故事汇报,从而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有效提炼与感知;而在对于整本书的小说阅读,学生还未能形成把握如此篇幅的概括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以章节为单位,将长篇小说按照划分成为鲜明的故事情节,从而缩小相应的难度,提升学生组织语言进行概括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草房子》药寮这一部分时,教师依照其文本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深入书本中的世界,从桑桑得病的生活变化,到其他不同人物对桑桑的关心等,将这一章节的内容整合成为若干的小故事,不仅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把握了故事发展的细节,为深入细致地感知课文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3.培养良好习惯,让圈化批注为记录思维痕迹

俗话说得好: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跟随作者一起澎湃的过程,而这样的思维如何才能留得持久,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于动笔,在书本中进行及时地圈化,并适时进行富有见地的批注。这种读书方式避免了学生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方式,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深刻性的不断发展,对于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体效益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化即在文本的核心语言中做上标记,提醒自己驻足玩味品析,在涵咏与赏析中提升学生的表达空间;可以在阅读中进行摘录即将课外书籍中精彩的经典语言和句式进行研读,并在有所体悟的基础上进行摘录,在摘录的过程中再度进行深入品析,并促进学生的内在记忆;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即在情节发展的处、在文本意蕴的聚集处、在主题思想的凸显出,写出自己阅读的感受与体验,依托批注更加理性化和条理化的语言方式将促进学生对文本价值主旨的再度体悟,促进学生对文本世界的再度梳理。

以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为例,最后部分葵花要被接到城中,感情深厚的青铜与葵花之间深厚的情感注定了这将是一场难舍难分的场面。作者对这一内容进行浓墨重彩的刻画,而在阅读这一部分时,教师则运用课堂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圈化两人情感的语句,并对其中的典型语言进行积累与体悟,而学生在书本旁边进行的批注更是情感真挚,读来催人泪下。

这样的阅读,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文本的内容,同时也受到了较好的言语表达的历练,收到了较好的阅读效益。

二、丰富交流形式,在读深的历程中拥有展示舞台

1.建构小组网络,多维度交流汇报

自主性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依据自身的能力进行阅读。但自主性阅读绝对不是放任型阅读,学生各自阅读,而阅读的方式怎样、运用了怎样的策略、阅读的效益如何,这些关乎课外阅读的诸多元素切不可放任自流。教师应该积极创建各种网络组织形式,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公开、有效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才能在交流探讨中明确自身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个性特征的不同,为组织相应的阅读汇报小组,并在小组中成立设立相应的角色,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定时定点地进行小组的汇报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教师就定期组织学生在小组交流汇报,各个小组在征求小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交流计划,有的小组从某一个人物出发,整理出这一人物的所有时间,在小组共读、交流碰撞的过程过程中感受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有的小组从小说描写的角度出发,对某一个故事进行深入细读,体验作者在小说描写过程中的独特技法;有的小组,还拿出了不同版本对同一件事情的描写对比,在辨析反思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品析能力。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不再是单兵作战,不再是闭门造车,小组成员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不仅在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夯实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在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反思过程中,为自己的认知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建班级读书会,立体化展示探究

在小组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当学生在读完同一本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整班读书会,教师在交流汇报之前进行统一的规划,提出相应的要求。特级教师岳乃红在总结自己创建班级读书会的经验时提出了这样的原则:读书交流会的问题宜大不宜小,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的空间驰骋学生的内在心灵;交流探讨的核心问题不能从文本中直接寻求到答案,而要学生依据书本内容进行整合性的思维探究加以阐释;要少提问体认性问题,而更多地提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文本内容特质的基础上,找准两者之间的有效联系点,从而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完王安梅所写的《鼹鼠的月亮河》这本书后,教师就在全班进行了班级读书会,事前教师就布置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最后的结果对于鼹鼠算不算得上是一种成功呢?从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发现身边的鼹鼠吗?两个问题首先具有鲜明的指向性,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书本内容出发,感受人物的基本特性,并在主题内涵的关照下,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文本核心取向上;而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将文本的阅读反刍到现实生活中,以书本的力量和智慧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社会和生活。学生在读书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研讨,两个问题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深入。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阅读出发,经历了思维感知、价值提炼、反观生活的路径,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入有效地感知书本内容,丰盈现实生活的心灵内涵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链接现实生活,在读活的范畴中汲取源头活水

1.让阅读与其他艺术联姻,丰富展现形式

艺术是一种纯粹的美,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只有表现形式的不同,却在人性揭示与凸显美感的追求中并不存在其他不同。因此,当学生在充分阅读、形成体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将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链接,借助其他艺术形式丰富学生的表现手段,从而为阅读交流、展示阅读成果奠定开创出独到的方式和策略。这样的结合方式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与维度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共鸣,对于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阅读了《伊索寓言》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连环画的方式,让学生尝试以阅读的方式悦纳,而语用线条画面的途径倾吐,实现艺术方式的交互;而在阅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教师则组织学生对自己最感性的篇章和回目进行角色的表演。在实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阅读选择、剧本创编、导演排练的过程,实现了对阅读书本的深度感悟和有效表达;而在阅读了《草房子》《夏洛特的网》等书籍后,教师则与学生共同观看相关的影片,不仅让学生在影音艺术形式下强化学生对书本故事的感知,更为学生提供了多维的视角,拓展了对文本价值的另类吸收。

2.让阅读与实践操作合拍,强化体悟层次

陶行知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范畴,只有与现实生活实现高效联姻,才能真正唤醒学生阅读的勃发生机。学生由作品中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命运、内涵的体悟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学生的阅读才不会滞留于僵硬机械的纸面上。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特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进行采访实践、调查走访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丰富起来。

例如在引导整班阅读《爱的教育》时,教师就在班级创设了爱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爱的温情,更在活动中寻找歌颂身边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向自己最亲的人送去一句问候,和自己的小伙伴们组织一次爱心活动,并将自己在活动中拍摄的图片制作成为幻灯片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汇报。

第9篇

根据标题关键词“万方多难”“成就”“诗圣”,我们已商定读完本文后汇报6个方面的内容:风雨飘摇的唐王朝、坎坷铸就不朽人生、沉郁顿挫终成诗史、人格魅力光照千古、生命姿态凄美史册、深情回眸再诵经典。

一、风雨飘摇的唐王朝

1、教师导语:你是史册里深藏的墨迹,带给炎黄子孙无法言说的美丽与哀愁;开元盛世的光芒照亮了云彩的记忆,是安史之乱惊醒了你繁华的美梦,敲响大唐盛世的丧钟。听,咸阳桥的铮铮马蹄和冲天哭泣;看,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携一路风尘蹒跚走来。有请1、2组和3、4组PK读书笔记:风雨飘摇的唐王朝。

2、小组成果展示:(略)

二、坎坷铸就不朽人生

1、教师导语:即使登临所有的名楼,拍遍天下的栏杆,为苍生掬尽眼泪的还是老杜,当雪山隐去英姿,当江流不再澎湃,当生命化为沉寂,你站成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山,挺立在中华五千年的青史里。有请5、6组和7、8组PK读书笔记:坎坷铸就不朽人生。

2、小组成果展示:(略)

3、教师总结:不朽的杜甫,永远活在诗意的汉字里,活在后人虔诚的缅怀中。

三、沉郁顿挫终成诗史

1、教师导语:你是一片忧伤的云朵,飘荡在战火纷飞的大唐天空,看浮华衰败,听民生哀号,叹生之艰难,你把悲苦婉转成一部绝美的诗集。“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有请晓笛组汇报读书笔记:沉郁顿挫终成诗史

2、小组成果展示:(略)

3、教师总结:“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尤劳车马驻江干。”

四、人格魅力光照千古

1、教师导语:沉郁如黄钟大吕的音符直贯苍穹,顿挫如冷涩冰泉的幽咽直抵心灵。你宛若宝剑上镶刻的星辰,或如皇冠上烘托的太阳,或如晨曦的露珠,而照耀、滋润、支持所有的生命。有请晨曦组汇报读书笔记:人格魅力光照千古

2、小组成果展示:(略)

五、生命姿态凄美史册

1、教师导语:生命可以是壮怀激烈的翱翔,也可以是憔悴颓废的寂静。生命的姿势或优雅,或猥琐,或柔美,或阳刚,或从容,或拘谨,或顺从,或横行……东篱采菊,荷锄而归,是一种淡雅的姿态;纵马疆场,舌战群儒,是一种激昂的姿态;易水悲歌,英雄末路,是一种苍凉的姿态……剑阁细雨,白驴踟蹰,且歌且行,是旷达者的姿态;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杜鹃啼血是悲壮者的姿态……有请晨曦组和晓笛组进行今天最激烈的决斗,以“生命的姿态”为题,PK你们妙笔下的“生命姿态”。要求是晨曦组写散文式议论文,晓笛组写记叙文。巅峰对决,鹿死谁手?值得期待。

2、小组成果选展:

生命的姿态

时光荏苒,岁月沉淀,那些或柔美或铿锵或悲怆或欢乐的生命姿态,那些如江河奔流如高山挺拔如冰原圣洁如秋雨悲鸣的生命印象,熠熠于浩瀚史册,引领我们将生命站成最美的姿态。

生命的姿态是斑斓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昂扬的姿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宽容的姿态;“遇风雨而穿行,濯沙浪而排空”是勇敢的姿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一种向上的姿态……烛之武以巧舌劝退百万秦师铸就智者的姿态,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诠释生命温暖而悲壮的姿态,荆轲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演绎出英雄末路的凄美姿态……

先贤圣哲生命姿态如同璀璨的群星,引领我们在风雨人生路上一边忧伤挥泪一边勇敢前行。

生命的姿态是不朽。

掬尽苍生之泪是他的梦想,可逐梦路上风雨飘摇,荆棘密布。“致君尧舜上”却遭不屑,“再使风俗淳”却饱受冷遇,感念苍生无能为力。他似麦粒流放在大地,备感世间冷暖,饱尝人间疾苦。但他依然睥睨朱门的歌舞升平,用坚毅的步伐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为黎民的歌唱,铸就生命傲然不朽的姿态。

生命的姿态当如老杜,用悲天悯人的布衣情怀成就不朽。

生命的姿态是屈伸有致。

铁骨铮铮的西楚霸王,纵马疆场,令敌望风而靡。生命灿若流星,却在垓下之围后,意气于乌江自刎,终结了英雄的驰骋。是四面楚歌过于悲伤,还是参不透屈伸有致的人生之道?君不闻卧薪尝胆的勾践,在江山美人沦落之际,却含羞忍辱,十年磨剑,出鞘雪耻,光耀史册。

人生非坦途,当能屈能伸,方可别样美丽。

羽扇纶巾,舌战群儒,是智者的姿态;采菊东篱,悠然南山,是淡泊者的姿态;举杯邀月,影成三人,是浪漫者的姿态;缟绫飞扬,易水诀别,是悲壮者的姿态……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