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06:29:30
导语:在社区工作意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通知》和省卫生厅、民政厅、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创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市)活动的通知》及省、市妇幼及基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目标、指标
(一)工作目标:20__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争创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为中心任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建设,全面推动“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基本建成“配套政策落实,服务网络科学,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满足社区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我区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活动一次性达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全面推进服务功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着力从“健全服务功能、完善队伍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和构建信息平台”四方面入手。全程规范提升社区卫生的服务内涵、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力求从改善服务方式上强化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连续服务和主动服务能力;为建设城市二级卫生服务体系作出应有的努力。[文秘站网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二)工作指标
1、建成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
2、全科医师配备率≥3/1万居民;
3、开展社区卫生诊断,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90;
4、35岁以上居民家庭保健合同签约率≥20。
5、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晓率和满意度≥90。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落实相关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已纳入区政府20__年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今年将以争创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为契机,合理调整财政公共卫生服务投入,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形成多元化投资发展格局。机构建设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协调落实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政策,区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切实发挥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政策,制定规划,并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任务,为创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创造必要条件。
(二)加快中心建设,完善中心功能
按照《××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建设标准》全面启动建设和完善设置,及时调整科室布局,制定工作规范和服务承诺。中心功能以社区卫生诊断为着手点,以老、弱、残、妇等弱势群体为工作重点,明确服务范围、服务重点,切实做到以健康教育为先导,预防保健为动力,社区医疗为支撑,社区康复为特色,信息管理为基础,计卫合一,全面实施“六位一体”功能。
(三)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已设置和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规划的社区为服务范围,继续开展60岁以上老人建档工作,以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指导标准进行改重建,按照行政区域设定的中心为上级业务指导中心,落实健康教育,计生技术指导和预防保健基本功能,功能调整以中心为主体,站为补充,实施区卫生局全行业监管,区疾控中心、监督所和妇保所提供技术指导,中心对站实行业务管理,站作为服务网底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本年度以××街道办事处为试点,上半年完成并示范推进,力争年内完成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一体化建设。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
根据创建标准,全科医师配备应占总人口数的3名/万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人员全科岗位培训率60,社区护士、防保和管理人员应完成专业培/:请记住我站域名/训80—100,结合××市卫生局统一安排,组织参加第三批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计划。我区以岗位培训为切入点,开展相关专业人员培训,首先落实2/10万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其他专业顺势而进,同时各机构加强“三基本”及院前急救技术学习考核,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力争与全省同步落实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全面打破人才瓶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健全制度,落实监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规范运行
在市卫生局统一印发的各项
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本区卫生服务准入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并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标准,服务规范,通过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严把人员、技术、机构准入关和服务行为规范,严防责任性医疗事故发生,确保医疗卫生安全,区卫生局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对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单位随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不力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进能出的机制。四、工作进度安排
1、2月下旬召开20__年度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及工作会议,总结20__年度工作,布置20__年工作任务。安排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落实中心建设任务,研究争创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实施方案。
2、3月上旬,制定争创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实施方案,纳入区政府办公室议事日程并召开动员会议,分解任务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全面启动创建工作。
3、4月下旬—5月下旬,落实中心建设任务,同步完成“六位一体”功能调整,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一体化建设试点并评估。
4、6月上旬—7月下旬,参照标准,对争创示范区活动开展和完成情况自查自纠。
6、8-10月,在自查、整改、复查合格基础上,由区政府逐级申请示范区验收,并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
7、10—12月份,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机构及功能建设。
五、工作评估
随着*生态岛区功能定位的确立以及*总体规划的逐步落实,*生态岛区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民进*县委专门组织会员开展专题调研,对生态岛区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思考。下面,就*生态岛区建设中的若干关系及其对策,发表一些看法,供县委、县政府参考。
第一:正确处理*本岛与其他两岛在发展目标上的互补关系。建议:依照总体规划,使人力资源的配置尽快适应三岛发展的不同需要。
市委领导曾多次指出,横沙、长兴划入*行政辖区之后,“三岛”联动发展但功能定位不同,这一决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三岛”的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商业基础薄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绝对比率。现在,“三岛”不同的功能定位和错位发展,将使*单一的产业结构得以完善,也将为生态富民、生态强县提供更宽广的空间。长兴岛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洋装备生产基地,将大大改善*第二产业薄弱的局面,增加*财政的实力,为生态岛区建设积聚更多的财力。同时,海洋装备基地所需要的大量产业工人,将为*人口从业结构的调整创造有利机会。
但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对长兴岛工业发展可能对*本岛所产生的影响和价值,还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各类人力资源的准备上还缺少动作。据了解,落户*的*船厂新招的工人中,*本地劳动力只占到20%左右。由此推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长兴岛今后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从业岗位,也极有可能很快被外地民工占领,这样,我们将错失这次由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本县人口从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出台实质性政策,在工厂招工、用工方面,向本地区倾斜,促使一部分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用人的定点培养也要和龙头企业联合。同时,*的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单位,应加紧开设相关课程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我县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为*岛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更充足的人力资源。
第二,正确处理生态整治与生态富民的关系。建议:按照生态产业发展规律,加强农业和现代加工业、服务业的结合,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推进生态岛区建设,积极履行职责,狠抓组织领导,在舆论宣传、植树绿化、水环境治理以及环卫长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生态岛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整治和生态富民的矛盾关系将逐渐凸现。广大农民普遍赞同植树、开沟、修路等具体的工作,同样也急切期盼在生态整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为此建议:
1、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伸农业产业链,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目前,*米酒、白扁豆、白山羊、中华绒螯蟹等农副产品的加工,总体规模不大,科技含量少,市场占有率低。因此,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努力使农产品有出路、有销路。另外,建议在规划统筹植树造林时,既要布局好生态林、景观林,还要安置一定数量的经济林,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允许间伐、轮伐,培养发展木材加工业,形成新的产业链,促进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的更好结合。
2、促进传统农业与工厂化高科技农业相结合。在种植业方面,尝试并逐步推广工厂化无土栽培方式,打破必须依靠土壤种植作物的传统方式;在养殖业方面,可采用自动化生产技术。工厂化高效集约型种养业的发展,将彻底摆脱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的制约,有效增强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调控能力。要大力推广前卫村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成功经验,形成乡镇级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推进我县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3、促进农业与现代商业、服务业相结合。生态农业的农产品,可以进大卖场,可以进连锁店,可以让经营商直接进入生态农业园区进货,还可以通过订单方式直接给宾馆饭店供给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同时,要大力发展“田园农家乐”,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正确处理生态规划与生态评估的关系。建议:建立生态岛区建设的年度评估制度,提高生态岛区建设的科学性。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生态岛区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如果对照规划、指标,具体陈述一下目前的经验和教训,具体说明一下*各项生态指标现状和达成度,还缺少详实、科学的资料。
因此建议,政府要协调有关力量,建立专门机构,形成规范机制,根据生态规划对生态建设工作进行年度评估。要设立具体项目,分列数据指标,组织专业人员和社会人士参与过程督查,最终以年度“生态绿皮书”的形式,公布生态建设各方面的进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全面反映生态岛区建设的实情,帮助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群众清晰地看到生态岛区建设的发展轨迹和行进方向。
第四:正确处理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关系。建议:对全县干部群众进行更为全面的生态观念、生态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生态岛区建设,应该包括自然生态建设、经济生态建设和文化生态建设。三者既有互补性,又有独立性。目前,生态岛区建设关注的重点以及出台的政策,基本上都侧重在“自然生态”层面,“经济生态”有所考虑但还不够,“文化生态”建设更显薄弱。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观念和行为的现代化,才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外显标志。因此,只有人与自然、人与经济活动、人与自己的社会生活群落都处在良性发展水平上的地区,才真正算是现代生态建设的成功范例。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开展社区市民综合帮扶工作,进一步增强社区市民互助帮扶意识,调动社区综合帮扶资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最大限度地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努力实现社区市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
(一)社团运作的原则。综合帮扶工作实行“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社团运作”的工作原则,采用“一口上下”的运作机制,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充分调动社会积极因素,有效整合各种帮扶资源,根据镇域内社区群众的突出困难,以不同形式、不同途径,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缓解社区市民的实际困难。
(二)兜底帮扶的原则。综合帮扶的对象主要是本镇户籍人口中的低保、低收入群体中有特殊困难的家庭、人员以及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孤、老、病、残、学等享受不到政策救助或享受了各种救助帮困仍存在实际困难的人员。
(三)公开评议的原则。综合帮扶采用申请与主动关心相结合的受理方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坚持评议制度,坚持接受社会监督。
(四)个案为主的原则。帮扶方式以个案为主,项目为辅,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镇社区市民综合帮扶领导小组和评审小组。
领导小组由王国君任组长,施刚、黄铁红任副组长,组织科、工会、财经办、社区办、社会事业办、妇联、团委、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社会保障中心、、综治、司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评审小组由黄铁红任组长,施忠、朱建春、倪静珠、陈根旺、顾伟光、王忠、爱心超市负责人为成员。
(二)“镇爱心超市”是社区市民综合帮扶具体运作的社会组织。
“镇爱心超市”具体承担综合帮扶的申请受理,资料审核,组织村、居委评议,报镇评审小组评审,筹划项目帮扶,帮扶资金的管理和发放等工作,业务上受镇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指导。
(三)各村、社区工作站成立评议小组。
评议小组由村民委员会主任、社区工作站长牵头,各村、社区工作站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为基本成员,其他成员由受助人员所在村民小组、楼道的党员、群众3人以上组成。
四、运作机制
(一)项目帮扶
由“爱心超市”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方案,报镇综合帮扶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二)个案帮扶
由受助人向“镇爱心超市”提出申请,也可由相关部门申报。“爱心超市”受理后,对申请人的困难情况进行调查,并组织所在村、居委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评议小组认为应予帮扶的,将评议意见经“爱心超市”报镇评审小组审批,“爱心超市”根据镇评审小组的评审结果,实施具体的帮扶工作。镇评审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评审例会,对当月的帮扶案例进行评审,各村、居委的评议小组对本单位的帮扶个案应及时组织评议。
五、帮扶内容
(一)项目帮扶
1、低保家庭中非本市户籍家庭人员的困难帮扶
本镇低保家庭中非本市户籍但在本镇居住满5年的家庭成员(配偶、直系亲属),可享受社区市民综合帮扶各项目及个案帮扶。
2、医疗帮扶
本镇低保家庭人员因病住院治疗,治疗费中自负部分经各种渠道的帮困后,剩余部分在5000元以下的,按50%予以一次性医疗补助,但每人每年累计不得超过1.5万元;剩余部分在5000—10000元的,按60%予以一次性医疗补助,但每人每年累计不得超过2万元;剩余部分在10000元以上的,按70%予以一次性医疗补助,但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2.5万元。
3、助学帮扶
本镇低保、低收入特困家庭中高中学生每人每学期300元,大学(专)学生每人每学期500元。
4、实物帮扶
对本镇既有高中以上学生,又有大重病或长期慢性病患者的低保、低收入特困家庭中的高中以上学生及大重病或长期慢性病患者,给予每人每月50元实物帮扶券,到“爱心超市”领取实物。
5、其他帮扶项目
针对本镇范围内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困难,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帮扶项目。
(二)个案帮扶
对特定困难家庭及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各种帮扶。
六、帮扶范围及标准
(一)对象范围
1、本镇低收入和特殊困难家庭中存在实际困难,但目前救助政策未覆盖的困难对象;
2、本镇低保及低收入家庭人员患大、重病,严重慢性病,在享受各项救助政策和其他医疗帮困措施后仍不能缓解其生活困难的特困对象;
3、本镇低保及低收入家庭因遇重大灾害或突发事故,造成家庭人员重大伤害及财产重大损失的特困对象;
4、本镇低保及低收入家庭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在享受政府助学政策,社会帮困措施后仍因学杂费负担较重而影响其就学、家庭基本生活的;
5、其他因各种客观原因造成临时性、阶段性生活困难的。
(二)帮扶标准
个案帮扶的全年帮扶额一般不超过1.5万元,确有特殊困难的,全年帮扶额一般不超过3万元。
七、帮扶资金
(一)资金来源
设立市民综合帮扶专项资金,资金筹集采取政府扶持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的办法来源主要为,一是镇财政列入预算,二是区爱心慈善服务社资助,三是社会募捐。
根据《市居住证暂行规定》、《市居住证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实施办法》以及闵人综【】6号《关于开展对本区来人员和人户分离人员巡查核对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居住证制度实施和实有人口综合信息资源库建设的要求,结合平安建设工作,经街道办事处研究,决定对本地区来人员和人户分离(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人员开展巡查核对工作,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巡查核对的目的
以全面推进居住证制度、房屋租赁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实有人口管理为契机,全面清理整合来人员、人户分离人员的信息资源,全面、准确掌握来人员、人户分离人员基本情况,统一数据标准,规范信息采集和录入,完善实有人口综合信息资源库,结合街道平安建设工作和公安“三基”工作,注重对高危人群的排摸管控,降低本地区发案率,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和完善地区实有人口综合管理新机制。
二、巡查核对的对象
在本地区范围内居住或逗留三天以上(含三天)的非本市户籍的境内人员(不包括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员、现役军人和武警)和本地区范围内人户分离人员。
三、巡查核对的内容
按照统一制定的《闵行区来人员登记表》、《人在户不在人员情况信息采集表》、《户在人不在人员情况信息采集表》设定的项目进行信息采集登记,并实行信息动态维护,确保信息的鲜活和准确。
四、巡查核对工作模式
在各居民区党支部领导下,在派出所、人口办的具体指导下,由各居委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由社区民警牵头,协调相关物业,由居委干部、社区综合协管员组成巡查核对小组,以划块包管的方式开展巡查核对工作。
五、具体实施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年3月1日—5月31日)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路街道巡查核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马佩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副组长:邱建兴路街道人口办常务副主任
庞晓冬闵行区公安分局碧江派出所副所长
翁卫国闵行区公安分局华坪派出所副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巡查核对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巡查核对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办公室主任由邱建兴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江巧花、潘佳杰。
2、落实人员经费
根据区统一要求,落实人员和相关经费,在各管理站信息录入网点配置工作基本硬件设施(身份证鉴别仪、扫描仪、数码照相机)。
3、加强业务培训
人口办会同派出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按照市公安局和区实有人口信息系统建设要求,组织落实人员培训工作。协调电脑公司做好各管理站信息录入网点电脑系统安装调试和对管理站信息录入员、居住证受理点工作人员电脑上机操作培训。培训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巡查核对员,使其政策明了、程序清楚、服务周到。
4、广泛宣传发动
发挥各方作用,做好宣传工作。来人员、人户分离人员巡查核对工作要求高、涉及面广,要加强舆论宣传发动,使巡查核对工作得到来人员、社区居民、企事业用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各居委、人口办要密切配合,以上门宣传、针对性宣传为主,立足38个居委,利用黑板报、宣传画廊宣传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对来人员较集中的居住区、聘用外劳力较多的企事业单位、人户分离人员较多的居民小区,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宣传。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6月1日—10月31日)
1、对来人员信息采集
统一使用《闵行区来人员居住登记表》,按表中设定的项目内容采集登记、注销、变更信息,信息录入员按要求及时将信息录入信息资源库。在对来人员信息采集登记的同时,要全力推进来人员居住证办证工作,督促其办理居住证,居住证受理窗口按程序做好受理、审验、申报、制发证及变更、续签工作。
第一阶段(从人到机6月1日—7月31日):对本地区现有来人员进行全面巡查核对和采集信息。以户为单位全面采集居住在本辖区内的所有来人员(含未成年人)信息,并逐一填写《闵行区来人员居住登记表》,然后通过来人员管理服务站电脑终端录入区信息资源库。
第二阶段(信息核对8月1日—8月10日):将新采集的信息与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中的暂住人口模块(即原“SPS”信息库)进行比对,从中发现信息库中未核对到的人员信息。
第三阶段(从机到人8月11日—8月31日):将原“SPS”信息库中未核对到的人员信息,按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原籍地址、现暂住地址等逐一打印,然后根据暂住地址逐一上门进行核对,填写《闵行区来人员居住登记表》或《来人员信息变更、注销表》,分别录入区信息资源库生成或“SPS”信息库注销。
2、对人户分离人员信息采集
统一使用《人在户不在人员情况信息采集表》或《户在人不在人员情况信息采集表》,按表中设定的项目内容进行信息采集。
第一阶段(从机到人9月1日—9月30日):打印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中人户分离人员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户口所在地址、现居住地址等)上门核对,对仍属人户分离的人员填写《人在户不在人员情况信息采集表》或《户在人不在人员情况信息采集表》,对已不属于人户分离的人员在核对表上注明,录入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进行比对后生成或注销。
第二阶段(从人到机10月1日—10月31日)对辖区内所有本市户籍人员进行全面巡查核对,对发现未登记的人户分离人员,逐一填写《人在户不在人员情况信息采集表》或《户在人不在人员情况信息采集表》,录入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生成。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11月1日—11月30日)
2014年,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扎实开展“教育矫正年”活动,以坚决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为首要标准,创新监管手段,严密监管措施,完善基础工作,努力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不断提升矫正工作水平。围绕以上目标任务的实现,重点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社区矫正网络监管系统,规范衔接管理,切实纠正脱、漏管现象
今年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将进行整体转换,司法所要做好系统的转接磨合,衔接好新旧社区矫正信息平台。对于以往的矫正资料要确保完整详细、正确无误,新录入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料要按要求完整、准确。
要运用风险评估系统梳理出重点严管对象,特别是对平时不遵守矫正规定,有重新犯罪可能的重点人员,选择部分重点对象,实施移动定位监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在年内实现对严管对象的全覆盖,以及时发现、掌握各种预警性情况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处置。
司法所在收到矫正对象的法律文书后,应初步核实相关情况,对确属我街道管辖的,在收到材料后,对于按规定日期报到的,应及时办理入矫手续。对矫正对象没有及时报到的,应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查找,并及时将矫正对象的情况书面通报公安派出所,请公安机关协助查找。司法所在收到矫正对象材料的15个工作日后仍查找不到的,应书面向区矫正办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二、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素质
根据矫正对象分类分级管理的需要,确保每个矫正对象都有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社区民警、志愿者、监督人组成的帮教小组。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要求志愿者全面掌握所联系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犯罪事实、家庭情况、就业状况、生活来源、体貌特征、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人际交往。协助司法所对本辖区的矫正对象进行管理监督、教育疏导、生活救助等日常事务。
三、深入开展心理矫治,有效提高矫正质量
今年心理矫治工作,重点是要建立起正常的心理矫治机制。司法所要与心理矫治志愿者主动沟通,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把每月不少于4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落到实处。要做到每一个在册矫正对象年内至少接受一次个案心理咨询。每个在册矫正对象档案都要增加一份由心理矫治志愿者出具的心理评估报告。
司法所要做好心理矫治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登记表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对回收的登记表要按要求作出鉴定,并按要求上报区矫正办。
四、推广社区矫正协会,整合积聚社会资源
司法所要完成社区矫正协会的成立工作。社区矫正协会建立后,要积极探索协会的运作机制,拓展协会的功能,充分利用非政府的力量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满足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人性化的要求,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整体水平,使协会在社区矫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集中教育实效
集中教育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以往集中教育的效果来看,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比较普遍,集中教育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司法所在上半年要按规定认真组织每一次集中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要精心策划,切实提高集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完善解矫档案保管措施
社区矫正矫正对象档案属于国家秘密。矫正对象解矫后应按规定调出网络监管系统中矫正对象的电子档案,对档案不齐的应当查找补齐连同该对象的原始材料一并及时移交区矫正办保管。
一、精心策划,突出特色,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一)组织协调地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春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春节期间文化活动重点在基层,各单位、社区居委会要把安排好本单位、本地区春节文化活动做为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团拜会、联谊等各种文化活动营造出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以满足春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需要。
(二)创造条件,精心准备,搞好“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五月下旬以迎接会为主题,举办街道第二届社区群众歌会。
(三)广泛开展以“露天电影进社区”为主要形式的夏日群众文化广场活动。创办由企、事业单位参与或资助的电影广场,专题文艺演出广场。
二、贯彻政府工作重心下移方针,强化社区意识,突出特色,建立有效的社区文化发展模式
大力推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区协调,企业资助的社区文化建设基本模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通过社区文化“共建”,实现社区文化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共享,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一)倒计时天,实施计划提速发展为契机,推动地区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秋季适时举办社区蓝球联赛,百人秧歌、腰鼓、太极拳(剑)、木兰扇、球(操)等全民健身活动。
(二)拓宽思路,实现文化资源“跨社区”共享。
打破城乡界线,积极探索适合城乡结合部特色的城乡文体活动,丰富区域内广大居民和农民的文化生活。
三、加强社区教育,培育高素质文化骨干,以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凸现现代都市文化魅力
通过加强社区德育教育,普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优化育人环境,使社区、学校和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各自优势,齐抓共管,培养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文化内涵,以教育促进社区文化发展。重点扶持1—2个居委会文化室,拓宽教育面。
为扎实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根据<关于2010年县农村新社区建设政策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经研究,现就2010年农村新社区建设政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大力发展社区经济
1、鼓励加快土地流转。鼓励推进土地股份制、土地流转工作,经县验收通过的村,分别奖励8万元、2万元。
2、鼓励推进工业集聚。鼓励利用集体留用地,开发建设家庭工业集聚点,对建成的家庭工业集聚点5亩以上(含5亩),且厂房全部二层及以上、容积率达到1.0以上的,镇免收城建配套费,每个点补助10万元(与物业用房补助政策不重复享受)。对实施农民生活生产用房相分离中建成的农民生产用房,面积、层高、容积率达到上述要求的,比照享受家庭工业集聚点补助政策。
3、鼓励异地集中建物业。支持社区内相关村,依托农村新社区建设平台,以异地集中建物业的方式建设物业,总建筑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补助60元。对欠发达村集中异地建造物业的,给予每平方米100元的资金补助(补助面积限2500平方米以内)。
4、鼓励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通过出让、转让、出租、转租方式有偿使用和流转集体建设用地。鼓励村集体以使用权入股、联营、租赁等形式,参与开发经营。置换集聚集体建设用地达到5亩以上的,给予每亩1万元的奖励。
5、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经县验收通过的村,补助1万元;建立育秧中心经验收合格的,每方补助1万元;实施粮食高产攻关经验收合格的,奖5000元;对当年完成订单早稻粮食2万公斤及以上的,奖800元/万公斤(取前十位),早稻连片百亩以上的,奖2000元(取前五位)。
6、鼓励畜牧业排泄物治理。畜牧业规模养殖场实施治理工程建设并通过验收的,每家补助3000元;动物防疫任务完成好,无疫情发生的,奖1000元(取前3位)。
7、鼓励农产品认证。当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或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每只分别补助1万元、5000元。
8、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当年新建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家补助2000元;当年评为国家、省、市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分别补助1万元、8000元、3000元。
9、鼓励水利工程建设。当年通过水利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机耕路补助20元/米,渠及喷管补助15元/米(100米以上起奖,政府性投资的低产畈改造项目除外)。
二、着力推进人口集中居住
1、鼓励建设农民公寓。对在农村新社区规划居住点建造农民公寓的,按照“一户一宅”标准,在拆除农户原有全部住房(或农户原有住房经批准调剂给住房困难户)的前提下,分四种情况奖励。利用留用地建造多层农村公寓的,按每户2000元奖励到村;利用留用地建造高层农民公寓的,按每户3000元奖励到村;属通过宅基地整治的新增地块建造多层农村公寓的,按每户3000元奖励到村;属通过宅基地整治的新增地块建造高层农民公寓的按每户4000元奖励到村。
2、鼓励实施自然村撤并。对居住分散的自然村完成整体撤并(以房屋拆除为标准)的,按每户6000元的标准奖励到村。
3、鼓励跨区域集中安置。对跨村安置到社区范围内统一建造的农民公寓,对安置地所在村按每户3000元。
4、加快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对当年新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室内农贸市场和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符合规划的,镇免收城建配套费,经立项并通过验收的,给予每个项目10万元补助,县财政返回给镇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全部奖励给村。对当年新建水冲式公厕,经立项并验收通过的,给予每只补助5000元,如属于原小型集中改建成水冲式公厕的,追加补助5000元。
三、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
1、开展综合性示范创建活动。对农村新社区建设中发展经济、规范建房和优化环境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效的新社区,经考核,确定为全县示范农村新社区,给予每个社区15万元的奖励。
2、开展单项性达标创建活动。
1)、对当年创建为省、市、县级卫生村的,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1000元。
2)、对当年创建为“县报村”的,奖励15000元。
3)、对当年创建市、县级水利示范村、科普示范村、农机安全村,经验收合格的,分别奖励3000元、1000元。
4)、对当年创建为“三资”管理规范化示范村的,奖励5000元。
5)、对当年创建为消防安全达标村的,奖励3000元。,创建为市级消防安全示范村的,追加奖励5000元。
6)、对当年全面完成年度整治建设任务,并通过省考核验收的待整治村,奖励5万元;对当年创建为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环境整治示范村的,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
四、推进奔小康工程
1、鼓励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对经济薄弱村(指小库、张家沥村,下同)利用各类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常性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按当年新增经常性收入的15%予以奖励,最高奖励1.5万元;对利用贷款建购物业用房的,其当年所支付的贷款利息,给予贴息扶持,最高补助1.5万元。
2、加大经济薄弱村项目补助。对经济薄弱村投资购买资产属于集体且具有稳定长期收益的物业项目,按项目投资额的三分之一予以补助,补助额最高限20万元。对当年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的,再给予每只项目3万元的补助;对当年实施生活污水处理的,在基础上再给予每户100元的补助。
一、班子团结有力工作成效显著
大家知道,社区工作在我县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社区情况杂,工作基础差,居民意识不高,社区观念淡薄,加之我们各社区组织际怯谌ツ昴甑撞胖鸩阶榻ㄆ鹄吹模构ぷ骷让挥泄娣兜恼吖娑梢谰荩裁挥谐晒Φ淖龇ň榭山杓荒芸课颐亲约翰欢系拿骱吞教郑栽诰咛宓墓ぷ髦杏龅搅瞬簧倮押臀侍猓娑灾疃嗟睦押臀侍猓颐侨匀荒芄豢戳己玫木置妫〉媒虾玫某杉ǎ庥胛颐歉骶游岬男燎诠ぷ魇怯涝斗植豢模币渤浞炙得髁宋颐歉魃缜牧斓及嘧佣际欠浅S判愕模颐堑墓芾矶游槭歉挥屑崆空蕉妨Φ模杉颐蔷游岬墓ぷ魇谴笥邢M模颐巧缜芾淼拿魈焓敲篮玫摹?BR>二、制度措施有效,管理运作规范
今年,各社区都能严格按照我们年初下达的工作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不论是软件建设还是硬件设施,都花费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建立健全了必要的内设机构和相应的工作制度,并规范成册,制版上墙,实行公开监督;其次是工作扎实,运作规范,无论什么工作都能按照职责和制度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组织活动和工作档案,都有完整的原始资料和文字记载,这对以后逐步完善和促进我们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是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各居委会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基本落实,为今后开展工作打好了基础。
三、工作责任心强,管理服务到位
社区工作涉及面广,管理内容多,服务性强,对此我们各社区居委会成员都能本着为社区事业高度负责,为广大居民热情服务的原则,走访住户,调查登记,不分白天黑夜,不辞千辛万苦,风雨无阻,排难而进,长期奔波于本辖区的居民小区和住户院所,特别是对居民区的公益性事业和公众性设施,总是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想方设法搞好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来服务于广大居民,从而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确实为我县的城区居民做出了无私奉献,为我们的社区管理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充分体现了我们小巷总理的高尚情操和大公无私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 社区 计划免疫 管理 建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80
计划免疫管理依据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之规定,结合计划免疫工作实践,逐步形成社区计划免疫管理方法。
计划免疫的组织管理
管理体系:计划免疫是国家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贯彻落实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向导,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即“六位一体”工作的重点之一。按照主管部门部署,接受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双重管理指导,建立、健全、完善计划免疫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目标管理,建设规范化门诊,实行计划免疫质量监控以及统计(人口资料、接种资料、疫情资料);资料档案化、信息化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内感染的监控。接受上级疾控中心的检查、督导、考核和评估,保障和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进行。
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中,计划免疫是预防工作的重点,是直接关系到婴幼儿疾病预防和健康成长的关键。主要流程是妇幼医生到新生儿家访视时发放预防接种告知单,预约满月时到社区医院预防接种和体检,并通知计免医生,计免医生及时掌握新生儿的本底资料,及时建证、上册、输入电脑,并按计划免疫程序预约、告知,接种,从而保证儿童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无论在何地都能准确接种,流动儿童也同样对待,保障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一样的权益。
存在的问题
缺乏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计划免疫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工作,以社会效益为先导,基本无经济效益可言,工作经费不足,保障不力,信息不畅通,工作中有时需借助各职能部门,如公安、街道办事处等,但出于多种原因,很难给予基层卫生工作方便和信息。
计划免疫专业人员缺乏、部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计划免疫专业人员缺乏,学历层次低,待遇也偏低,故专业队伍不稳定,很多医务人员是在无从选择的情况下,才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由于业务素质低下,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知识和计免人员应具有的人际交流能力,不能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接种反应等事件,主观能动性不强,处于被动工作局面,得过且过,而业务是多部门指导,任务重叠,工作疲于应付,计划免疫不能落到实处。
流动儿童管理成难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儿童越来越多,其家长的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均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疾病预防缺乏认识,而基层卫生单位很难掌握其动向,因而流动儿童是计划免疫的一个“瓶颈”。
建 议
政府重视:政府应重视计划免疫工作,是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强国民体质的一项基本措施,加强对基层计划免疫的经费投入,改善基层计划免疫医生的待遇,稳定计划免疫专业队伍,解除后顾之忧,利于计划免疫工作全方位的展开。
完善管理、横向联合、资源共享:社区预防保健应当是一个多学科、多部门通力合作的新模式,而计划免疫是预防疾病造福于下一代的重要工作,政府如何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建立网络平台,逐步形成系统内、外的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如医院内局域网,可从孕妇建卡时就能全面掌握基本情况,从围产期到婴儿期以致人生成长的全过程都能得到服务,各部门互通信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开展健康教育、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计划免疫乃至扩大免疫规划关系到千家万户,必须经常、反复、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的管理体系,多部门合作,跟踪服务,形成区域一体化,实现准确、快捷、高效的特点,利于各方面的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