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6 05:59:57
导语: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创新教育首先要更新观念。从课型设置,课堂组织,教学方式和手段等多角度着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并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配合发展。针对语文教材的文章特点,内容范围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主动探求语文知识,并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的角色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调整并变化角色,重新确立目标。既要变“一言课堂”为“群言课堂”。即传统的教师一人独角戏,教与学分离,填鸭式灌输转变为启发式,诱发式教学方法,变单项传输为双向或者互换交流,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及时并保持课堂气氛活跃。又要变“传授知识”为“生产知识”,教育教学在基本课程内容学习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2、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融洽、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教育教学策略不仅是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是教学生如何主动去自我获取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思多虑多问多讨论,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挖掘素材,激励创新
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思维、德育、美育等创新因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凭借课文,紧扣语文,挖掘创新因素。譬如教学课文《司马光砸缸》,教育教学不仅要挖掘创新因素,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特殊时间救人的关键不仅要有勇气和胆量而且要有谋略,才能达到救人的目的。从而引发到培养学生灵活思考,创新实践。
4、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程应以学生思想教育发展为本质,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课程、确立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识字教学重要性成效
1了解识字教育重要性,明确工作重心
1.1分清先后顺序,理清思路
前文提及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主要路径和手段。大量的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量,使学生从阅读中得到启发,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的逐步提升,也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对课文以及课外读物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当今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所以,大多数语文老师将重心放在阅读与写作上,想要通过两者的相辅相成关系,帮助学生提升相关能力。因此大量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与教育工作,比如课外阅读活动、讲故事活动、分享生活活动、写小短文活动等,但成效却不甚理想。原因有两点:其一,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都需要长时间的锻炼与培养,短期内难以见效,需要循序渐进、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成效才会收到明显效果;其二,大多数语文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与写作上,忽视了对小学生识字的教学,较低的识字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表达范围,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了阅读难度。因此,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分清主次、分清先后顺序,重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从思想上重视识字教学,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更加明显。
1.2明确学科地位,注重基础
自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小学课程的设置中增加了一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相关课程,间接压缩了语文教学的时长与课时。但小学语文大纲中关于语文教学的部分要求,特别是对识字总量的要求保持不变,这就间接增大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小学阶段开展的诸多课程,无一能离开文字。语文作为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流、写作等诸多方面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是保证其他学科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前提。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对其他每门学科都有一定的助益作用,是其他学科开展的基础。因此,对语文学科以及小学生识字量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得到重视。综上所述,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识字教育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重视识字教育在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乃至小学全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3了解教学难度,加大力度
小学阶段的教材,其本身含有的识字量和识字特征呈现出鲜明的金字塔形。教材中非常用字大量存在,这些字不服务于其他学科,而是语文学科自身的培养要求,是提升学生语文功底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必要举措,从长远角度看,这对提升一个人的综合涵养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因此大力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便更为重要。
2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水平
小学生的识字量是小学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与写作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对小学生的识字量也有要求,大量的非常用字大大增加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在重要性与难度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开展识字教学,在教学中探索路径与方法,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2.1转变思维,明确教学思路
目前,小学语文课时量减少以及小学教师过多重视阅读与写作能力,而忽视识字教育的情况客观存在。教师开展识字教育也只是把识字教育放在和其他教学工作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并未更加注重识字教育。因此,提高小学识字教育成效首先需要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手段引导教师重视识字教育。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师队伍进行引导,向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解释识字教育的重要性,使小学语文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识字教育。其次是要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安排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与步骤,在教学目标中添加对学生识字量的要求,在教学安排中添加提升学生识字量的相关环节,在理论上重视识字教育。第三,将对学生的识字教育写进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中,让识字教育成为评价教师的依据之一,以期达到激励教师大力开展识字教育的目的。
2.2注重趣味引导,多渠道联合
在教师等各个层面都对学生识字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以后,此时就该探索开展学生识字教育的高效方法与路径,以更好地开展学生识字教育。
2.2.1字形
汉字中有一大部分是象形字,即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逐步演变而来,利用好这一特点将会给识字教育带来诸多的便利。比如“人”“水”“木”等基础字,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故事传说,并辅以象形字、甲骨文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由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思。
2.2.2读音
儿歌朗诵是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儿歌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利用构字法编辑成相关的儿歌,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简单的有“一、人、大、天、夫”,较难一点的有“横戌、戍点,戊中空”。通过简单的几句话让学生把握字形,进而达到理解和使用汉字的目的。
2.2.3理解
除了象形字,会意字在汉字中也占有较大比重。大多左右结构的汉字都是会意字,像与身体有关的汉字偏旁大都带“月”,如肝、肾、脾、胃等;与水有关的大都带“三点水”,如江、海、河、湖、流等;与树木有关的大都带“木”,如桃、李、杏、梅、柳等。因此,可以将学生学到的汉字进行分门别类,让学生理解汉字构字的含义,进而加深进对汉字的记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汉字本身的理解,有利于其以后更好、更正确地使用汉字。另外,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间接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有在陌生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意识,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也有一定的作用。
2.2.4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能开展趣味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变字魔术”的活动。以构字法为例,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一”字,然后问学生:“在这个字上加一笔可以变出什么字?”“十”就出来了。再问学生:“加两笔可以变出什么字?”“大”“士”“土”等就出来了。继续问学生:“加三笔可以变出什么字?”“天”“六”等就出来了。还可以让学生对一个字进行反复添加,从而引出一系列字。比如,让学生对“口”字添加笔画,看谁变出来的最多。这些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环节,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纷纷翻阅课本、查找字典,相互讨论,并积极举手发言,想要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口”字也逐渐变成了“日”“田”“旦”等字,积少成多,最终黑板上写得满满当当。学生们看见集体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了生字。
2.2.5与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推手,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视频、图片来进行识字教学,还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收集其中的错误写法,并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改变格式,然后用多媒体在课堂上集中展示。改变格式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改变格式却不改变所反映的问题,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改正在日常识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比如“仓颉造字”等传说故事,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提高了对课堂的注意力。
2.2.6与生活相结合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对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探索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识字渠道。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见的广告牌、电视节目、食品外包装、课外读物,以及交流中遇到的会说但不会写的字,教师可以从这些渠道出发,将生活与课堂学习紧密联系,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识字量的目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派发任务,让学生用小卡片记录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字与生词,让学生搜集整理后进行评比,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开展识字教育。小学本就是个人成长中知识储备快速上升的阶段,教师要注重平时的一言一行,将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在知识增长过程中获得人生的助益。以上六种教学方法,前三种是根据汉字本身的相关特点开展教学,第四和第五种是结合课堂及其他教学方式,最后一种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六种方法都以趣味引导为核心,分别从汉字的内视角和外视角出发,将多种方式充分结合,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同时从多个侧面提升学生的其他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趣味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实效性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能够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带动学生情感上的升华,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非常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为提高教学努力奋斗。
一、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意义研究
1、提升实效性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文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所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成果直接影响到实际生活,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学习知识,同时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起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接受信息,提高实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2、提升实效性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
小学语文课本的知识都是学者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语文书本与实际生活结合,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我们了解到提高实效性非常关键,因此为了更好的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互结合,提高实际意义,具体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策略,包括:
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课堂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并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在语文课堂伊始就采用笑话、故事或情景等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从学习到实践,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逐步推进语言词汇的积累,提高实效性。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推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要想学好语文,首先需要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法宝。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可以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不断的阅读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观察力和判断力。其次,要培养质疑的习惯,要能够不耻下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可以推进主动性的提高,也是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表现。
3、在小W语文教学中逐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散学生思维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学习与生活相互结合,教师要能够根据现有的书本知识,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大胆的进行想象,在现有知识的影响下,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重点问题;科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23-01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科学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科学的塑造。
1、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科学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2、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科学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科学也就无从展开。
二、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科学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科学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1、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2、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3、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科学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科学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科学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1、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 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1)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2)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3)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2、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阅读和写作语文核心教学体系中的最重要的两大知识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
(一)教师对文本解读浅显
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比较浅显,极易造成许多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小学教师一般都根据参考书去解读文本,不从学生的角度去细研文本。有的教师不能独立解读文本,要在参考书,网络的帮助下,才能解读文本。当文本不能被教师深入解读,那么教师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文本。最终导致读写结合的无法实现。
(二)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要想实现读写结合,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很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去指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就缺少了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个性化的阅读文本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理解、去思考文本,从而实现读写结合。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和对话,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但是,当下大部分教师尚未重视起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很少运用个性化阅读的方式要求学生。
(三)无必要的活动太多
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会设计很多活动来进行学习。当然,这些有趣新奇的活动是能吸引学生学习,可同时原本教学的意义被忽视了。在课堂中,仅40分钟的时间被多种多样的活动所分割,课堂变成了舞台,失去了原本的教学意义。这样的活动取代了原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学生无法实现读写结合。
二、从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写作
小学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由教育教学专家、教授精心选择安排的,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典的文章。这些文章中的用词非常的优美并且准确,句式也非常的丰富。它们是学生学习阅读与写作的第一手最好的材料,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文章中的内容,教会学生文章的基本知识、技巧,让学生学会欣赏这些优美的句子,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充分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
教师在讲解每篇文章时,针对阅读的基础,不可避免地要讲解每篇文章的重点词句。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或句式,并且教会学生掌握该词语或句式,逐渐做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不断地积累各种优美的词语以及各种类型的句式,再加以练习,做到灵活运用。例如,教师在讲解的课文中有描写树叶落下时,要让学生体会文章中使用的形容词,以及各种的比喻。然后教师列举其他的事物,可以是雪花、花瓣,让学生使用这些形容词或比喻去造句。当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写到相关的事物时,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二)准确运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在写作中准确的运用,是每位学生都比较头疼的问题。用错标点符号常常会使整个句子的意思都改变。标点符号过少,句子太长,读起来又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课文中的经典句子时,要让学生不断地品味句子中标点的使用。要教会学生如何断句,如何使用各种标点符号。要安排学生多加练习,学生使用得不对,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直到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为止。
(三)用经典段落引导学生
在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读写结合。例如经典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段,虽然这段话只有4句话,第一句总写了西沙群岛鱼很多,然后介绍各种各样的鱼。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介绍的方法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笔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感受,并指出写得好的地方。有的学生说:“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让我们觉得鱼确实很多。”有的学生说:“课文里还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感觉鱼的样子就在我们面前。”于是笔者趁热打铁:“现在我也想请你们来试一试,当当小作家,观察一下我们学校中亭里的小,请同学们进校门注意观察,看看这些的花瓣、花蕾的形状、颜色、味道,再以‘小盛开了,多么美丽呀!’为总句,按照观察顺序把的形、色、味具体说一说。”学生有例子参照,模仿效果非常好,把这些小写得非常生动美丽。通过练习,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四)引导学生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在小学语文的课文里,有许多以物喻人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主人公通过事物的某些特点以比喻做人的道理。平时,教师也可以多与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思考从中领悟的感受,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感想通过文字写出来。
三、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读写能力
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在自己的“采蜜本”上,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且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子,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获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是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技巧,W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到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结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教学中、生活中涉取营养,借助学到的手段和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通过运用反过来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阅读,又有利于作文,读和写的能力便会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教师能力;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1. 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的统筹规划
1.1 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大纲的初步规划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为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可能比较严格,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稍微偏差,并且参差不齐,所以给教师的授课带来麻烦,于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大纲规划与对教学方式的融合方面需要在整体观念上做一个初步的统筹规划,不能仅仅面对大纲要求,而不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做好引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堂内容,基本上对教学大纲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最终达到能够符合大纲要求的目的。
1.2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的探索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尚且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缺乏耐心,所以学生在听课的过程容易分散精力,老师需要尽量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最有效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多的教学知识,还需要把课堂纪律与教学内容结合到一起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所学习的内容,不死板记忆,活学活用,更好的完成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同时还可以尽量做一些必要的延伸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教育方式上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
2. 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技巧
2.1 如果增进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对学生的课堂气氛调整方向是基于学习效率的保证,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个自控力比较弱的群体,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情感的重要性,用自己的教学态度作为铺垫,慢慢树立小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在理性角度对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再从感性的角度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汲取更广泛的文学奠基,注重思想感情的培养,对语文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语文课程是校园文化的奠基,校园里的文化基调是一种校园文化素质的象征,这种文化底蕴不仅仅洋溢着学生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展现这学生心理健康的情操,与此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也有着一定的指向性意义。良好的学校园环境濡染不仅仅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更能够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知书达理、明辨是非、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这种良好人格的锻造需要语文课堂遥相辉映。
每一个学校都有具有自己的文化基调,这种文化基调的体现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的象征,在校园里,学生追求的是科学真谛以及学术方式,也是道德培养和自身素养的历练,只有良好的导师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在上学期间对学生因势利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异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大学的很多习惯在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中都会受益匪浅,这种文化对学生潜意识的引导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影响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和应该赋予学生的良好品质。
2.2 如果引导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感兴趣
为了能让学生对课堂语文教学更加感兴趣,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比如在成语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益智心情的小游戏,像成语接龙比赛一类的,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态,对课堂内容记忆的更加深刻,同时促进了学生小组间相互配合相互的默契程度,还可以有利于小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或者让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一些比较趣味性的娱乐活动,以学习教学内容为主,娱乐为辅的教育方式,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完全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而且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日后的交流和教学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正面意义。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不能过于刻板,让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必须以引导为主,配合教育观点慢慢的对学生一步步的渗透,在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有效的促进了小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源于教师的指导,古而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是指这种潜意识的变化,只要可以在生活中不定量的去融会贯通就会有成绩和显著的效果,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引导是有水滴石穿的能力,不要只争朝夕,但求绵远流长。对于文化和修为是一种人格魅力的感召,是一种心理的文化底蕴,也是一个学校久而久之形成的风气,这种存在与灵魂中的精神境界是不能以分数来衡量水平的,这是一种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一种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在管理范畴之外的一种习惯的形成,在灵魂的升腾之间的道德修为,这不仅仅于外在形式的体现,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温婉的气质就是学校的心态,不仅阳光,而且崛起迅速,更可以源远流长。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大学里让学生们都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培养成一种温文尔雅的性格,最终营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命运,掌控自己的人生。
3. 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以及对小学生的作用和影响
自古以来,"为人师表、无上光荣"就是一句妇孺皆知的至理名言,那么,作为学生的间接启蒙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自身素质,所以作为教师的自身素养需要全面加强,才能水满杯溢,带给学生更好的教育效果,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小学生由于生理年龄尚小,还处在一个对于自己敬佩的人慢慢模仿的层面上,所以,家长和教师都是学生模仿的首要对象,尤其是老师,在小学生心中有着十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时时刻刻都是关注并且模仿的表率,那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带给学生楷模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在根本上对自己的素质进行全面提高,以保证能够对学生一言一行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注意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引导,更要为学生提供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让学生在小学时期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取向,在语文课堂上更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采取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徐晓思;;教育叙事,一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成长的行知行(十)徐晓思说:八方佳音--甜美今生的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6期
[2]:郭月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张红培;;小学语文教学点滴谈[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角国庆;;浅谈汉语拼音教学[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1.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1.1 因材施教理念。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这语文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学生的语言能力素养,采用有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首先,应当打破千遍一律的应试教育思维,注重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切实吸引学生走进语文世界,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需要,开发风格多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其次,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语文知识,重点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注重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不同语文学习需求。第四,注重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主导下,自主开发语文学习能力。
1.2 合作探究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在课堂上注重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教师应当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开展合作探究教学的要求,组织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形成语文实践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负责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力求通过教师营造的游戏、竞争或情境性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语文教学中来。其次,由教师给学生布置有合作探究性质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各自的任务中进行自主开展语文知识探究活动。第三,教师在合作探究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必要指导,在关键时刻点拨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语文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第四,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得到成就感,这样才能促进合作探究持续进行。
1.3 突出学生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现代小学教育规律,在课堂上全面促进小学生自由有效的成长。首先,从小学生的能力水平出发,合理确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把握课堂教学的难度与复杂度。其次,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需要,科学的设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内容反映目标要求,同时又与学生的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第三,科学的组织教学,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进程,注重根据学生的状态变换使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语文知识。
2.新课标下具体语文教学策略
2.1 情境教学策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氛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领悟语文知识。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重运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在课堂上呈现丰富的教学素材,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竞赛和互助活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活动,把枯燥的语文练习变成有趣味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2.2 生活化教学策略。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文需求,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就感,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课程的价值,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可供语文教学的内容,注重结合生活内容提出语文教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文字方面的困惑。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围绕着生活谈感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素材进行语文教学,例如,在《鲸》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自由畅谈参观海洋馆感受,这样有助于在真实的情境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三,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自觉的体会修辞、句式、关联词使用有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素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核心品质,语文素质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为了能够使学生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思想进行革新,并创新出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德智体美综合能力,在时代的背景下,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的进行引导和锻炼,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知识内涵,从而实现情感的共融。
一、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语思想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意识与能力的关键时期,启蒙教育质量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在启蒙任务完成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思想,能够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发育。语文是一门注重文化和品质的学科,语文有多种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人文思想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方式实现[1]。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提高,要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化,善于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挖掘课文核心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站在多种角度理解和分析课文表述的内容,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学会和作者进行情感的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中德语思想渗透的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在品味语句时渗透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情感是贯穿于字里行间的。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对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文章的重点也就是德育渗透点。
(二)在指导朗读时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层次,在朗读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就能在阅读中感悟到文章的内涵,了解人物的品质,从而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宪兵闯进院子时“我”和父亲不同反应的那两个句子:“‘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应该用紧张的语气读;“没什么,不用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应该用沉着的、冷静的语气读。通过对比阅读,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种沉着、镇定、临危不乱的高大形象,就会产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从而学习人物临危不乱的品质。
二、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挖掘这些审美因素,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随处可见,主要表现在:
(一)高尚的道德情操美据初步统计,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上百篇课文是表现人物高尚情操的。这些人物,以其特有的魅力陶冶着儿童的情操,净化着儿童的心灵[2]。比如《丰碑》歌颂了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穷人》赞颂了渔夫和桑娜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赞颂了中国工农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夜的工作》歌颂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用心灵倾听》赞扬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帮助孩子的美好品质;《唯一的听众》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青年成长的美德。这些真、善、美的榜样,以无穷的力量激发着学生对美感的追求。
(二)壮观的自然景色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五光十色的、生机盎然的美丽世界。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爱畅游山河,欣赏自然的美景,寻找美的源泉,写下了美的诗篇。这些美景,经过文人的艺术加工,更能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三)丰富的艺术形式美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语言文字材料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还综合了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美。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的审美因素还有很多,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
三、在教材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内容的特点―丰富的思想素质因素和道德素质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这些潜在的思想素质因素,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与“渗透”。一是从情感目标和“文以载道”的角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每组课文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思想素质因素。例如课文《桂林山水》,文章描绘出了一幅秀丽多姿的桂林山水画卷,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欢愉的心情。细品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该文所蕴涵的思想素质因素: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审美教育因素和身心健康教育因素[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充分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还要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用健康向上的心理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挖掘。儿童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素质因素时应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一般地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还处在“感性”阶段,教师挖掘的思想因素应浅显易懂。如《小马过河》一文,我们挖掘的思想素质因素可以是“小马为什么能过河?你从小马身上学到了什么?”中年级的学生,处于“感性”向“理性”发展的阶段,教师挖掘的思想素质因素宜适中。如《倔强的小》一文,我们要让学生在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战士“自我牺牲”、“互相关爱”的精神。高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处于“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作为教师在挖掘教材中的思想素质因素时,应充分考虑,尽量把思想素质因素挖掘得深入一些。在挖掘好教材思想素质因素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机的训练与“渗透”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训练应抱着“务实”的态度,切忌离开内容空洞说教,还要结合身边的实例,用讲故事、打比方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训练,使其训练更加到位,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积累经验与教训,大胆进行教学规律的深入摸索,为了使学生能够走上全面发展道路,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祖国的人才培养计划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韩雨芬.略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S石教育学院学报,2017(02)33-3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环境教育;渗透融合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因而加强环境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于小学教育来说,由于具有很强的基础上,因而加强环境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这就需要在开展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环境教育的渗透和融合,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具有很强的优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要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出发,积极探索环境教育与语文教育渗透融合的有效模式,着力提升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小学语文教育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这就需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将环境教育渗透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主要是由于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能力是当前人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强对小学生的环境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进而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引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因而必须重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促进语文教育模式创新,在“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环境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环境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要想将环境教育更好的渗透到语文教育当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学语文教育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二、小学语文教育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措施
环境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如何更好地开展环境教育,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的渗透环境教育,一定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使环境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一是改进语文教育理念。理念至关重要,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想使环境教育更好的渗透其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一定要将环境教育与语文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教育渗透、融合模式的探索,进而才能更好地促进环境教育取得成效。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环境教育上升到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把环境教育与语文教育进行深度整合,只要与环境有关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拓展和渗透。比如在对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拓展教育,说明环境与人的关系,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人的发展等等。二是加强环境文化教育。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性作用,特别是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来说,都必须以文化为载体,要想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大力推动小学生环境文化的教育。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对环境理念、环境道德、环境规范等进行渗透,让小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环境保护在小学生内兴起,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教师还要重视“绿色课堂”建设,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师的环境进行分析,引导小学生保护环境。还要积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在讲解有一些消费内容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绿色消费。三是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将小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提升环境教育的“渗透性”,还必须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创新,最从重要的就是要做“两个结合”:一方面,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环境好的地方以及环境遭受破坏的地方去实践,并且让学小学去感悟,要求小学生写一些与环境有关的小作文或者日记等等;另一方面,要将课堂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既要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又要让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观察环境、保护环境,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小学生“知行合一”。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语文教育渗透环境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环境保护的新形势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以及综合素质,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机制的改进和创新,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特别是要在改进语文教育理念、加强环境文化教育、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使环境教育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逐步渗透到小学生的内心当中,使小学生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小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这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样都具有重要价值,各级各类小学以及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芳珍.对小学环境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
[2]陈继红.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