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市长寄语

时间:2022-05-10 20:06:19

导语:在市长寄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市长寄语

第1篇

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已成为理论界共识,但较少有文献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本研究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升通过技术效率的改善与技术进步路径能够抑制城市用地的扩张。技术进步通过改变要素间的替代弹性、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和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对城市用地扩张产生抑制作用,技术效率的改善通过规模经济效应、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合理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等途径抑制城市用地的扩张。研究利用辽宁省14市市辖区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抑制城市用地扩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辽宁省14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每增加1%,有利于减少城市用地规模0.19%,技术进步状况每提升1%,能够抑制城市用地扩张0.27%,技术效率指数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经济增长质量通过技术进步路径对城市用地扩张起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于沈阳经济区,研究结论与14市模型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而对于沿海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统计上并不显著,表明经济增长质量对区域内的城市用地扩张并无抑制作用。城市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在辽宁省14市、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3个空间区域内对城市用地扩张都有显著的正影响。针对不同区域,基于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视角提出不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用地扩张;辽宁省;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4)10-0076-09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10.012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成为近年来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土地利用变化形态。城市用地的快速扩张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有利于城市政府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城市政府通过实施低价土地政策招商引资,促进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但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生态问题,如影响社会安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破坏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主要关注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过程、驱动力、生态环境效应、管控政策等方面,关于经济增长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研究也多从前者是后者的驱动力、城市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者的动态关系等视角展开。经济增长包括数量与质量二个方面,且经济增长质量日益受到重视,仅从数量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具有片面性。本研究从质量视角分析经济增长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对于深化理解二者的关系,制定新型城市用地扩张管控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理论界在经济增长、人口增加是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如谈明洪认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更能解释中国1984-2000年内城市用地的扩张[1]。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因素是中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2]、辽宁省14市[3]、珠海市[4]、乌鲁木齐市[5]、天水市[6]等区域或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上述研究仅分析经济增长数量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机理。对江苏省的实证研究表明技术效率对建设用地扩张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或负影响[7]。技术进步对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有显著的正影响,且对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结构的正向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8]。第一类农业技术进步(即劳动生产率提高型技术进步)将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加,第二类农业技术进步(即土地承载力增加型技术进步)会减轻土地利

用强度[9],二者的共同作用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中国各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也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有利于控制城市用地的扩张[10]。此类研究从技术效率或技术进步角度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在影响机理方面的论证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在前述研究基础上,重点考察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机理,运用辽宁省14市市辖区2001-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包括多个维度,是一个复合概念,包括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稳定性、福利分配状况、生态环境代价、创新能力等内容[11]。钞小静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4个维度测度经济增长质量水平[12]。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指生产率、增加值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来源于投入要素的“量”与“质”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是“质”的部分,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13]。沈利生认为增加值率从总体上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是一个经济体增长质量的指标[14]。更多文献[15-17]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测度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较为成熟,用其测度经济增长质量得到理论界的普遍认可,因此,本研究选取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经济增长质量水平。

1.1 全要素生产率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机理

根据索洛模型,全要素生产率指扣除要素投入贡献后的余额部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决定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在投入要素数量保持不变条件下,产出水平越高,或在产出水平保持不变条件下,投入要素数量越少,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就越高。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高,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的贡献大,相同产出仅需投入较少的生产要素,有利于节约投入生产过程的土地数量。

假设研究期内,经济体保持规模报酬不变,且技术进步不改变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则地区生产方程如下:

其次,分析模型2。虽然理论认为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抑制城市用地向外扩张,但14市的实证检验并不支持该结论。模型中,技术效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

响,但这种影响即使在10%显著性水平下也不显著,因此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技术效率变化路径。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对城市用地扩

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路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推动城市用地向外扩张。

其次,分析模型7-9沿海经济带实证分析结果。模型7-9中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统计上并不显著。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显著的正影响,且这种影响显著区别于14市平均水平,也区别于沈阳经济区的实证分析结果。区别在于:一方面,模型7-9中人口变量的回归系数值均大于1,大于模型1-3(14市)与模型4-6(沈阳经济区)中城市人口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人口增长对沿海经济带的城市用地扩张作用非常明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城市用地扩张弹性系数低于全省及沈阳经济区水平,以模型7为例,该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13,城市产值每增长1%,推动城市用地扩张0.13%。

综上,对于辽宁省14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每增加1%,有利于减少城市用地规模0.19%,技术进步状况每提升1%,能够抑制城市用地扩张0.27%,技术效率指数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经济增长质量通过技术进步路径对城市用地扩张起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技术效率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并不明显。对于沈阳经济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回归系数为-0.232 3,其绝对值略大于辽宁省14市模型中回归系数的绝对值,技术进步状况每提升1%,有利于抑制城市用地扩张0.26%,技术效率指数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统计上不显著,表明沈阳经济区内,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路径实现,此研究结论与14市模型的结论基本一致。对于沿海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城市用地扩张均有负影响,但统计上并不显著,表明经济增长质量对沿海经济带的城市用地扩张并无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城市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二变量在辽宁省14市、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3个空间区域内对城市用地扩张都有显著的正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城市建设用地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用地扩张的重要驱动力,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机理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理论上,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升通过技术效率的改善与技术进步路径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即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有利于抑制城市用地的扩张。技术进步通过改变要素间的替代弹性、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和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对城市用地的扩张产生抑制作用,技术效率的改善通过规模经济效应、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合理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等途径抑制城市用地的扩张。

实证方面,辽宁省14市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技术进步路径实现,沈阳经济区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对于沈阳经济区8城市而言,技术进步不仅利于地区经济发展,还能抑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因此,第一,该地区应制定和完善政策,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鼓励技术创新,积极实施技术引进;第二,该地区应充分利用经济区内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加强校府合作,减少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时间,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第三,该地区应积极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消除投资的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对于沿海经济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城市用地扩张并没有影响,人口增加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力度较大。因此,第一,该地区应实施节地型的城市化战略,严格控制人均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该地区应努力提高区域管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土地市场化改革进程,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规模效应,提升技术效率水平;第三,该地区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提升技术进步水平。

上述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首先,研究测算辽宁省14市经济增长质量时的指标选取不够完善,应选取资本服务量表征资本要素,但因缺乏相关统计数据,且估算困难,因此最终选取资本存量指标测度。理论界在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价格指数选取、投资流量指标选取、折旧率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导致研究结果迥异。其次,研究考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而技术效率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围绕这二变量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展开。最后,实证研究仅选取辽宁省14市作为研究对象,结论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城市、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与土地利用的相关关系,为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谈明洪,李秀彬,吕昌河.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03,23(5):635-639.[Tan Minhong,Li Xiubin,Lu Changhe. An Analysis of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China[J].Economic Geography,2003,23(5): 635-639.]

[2]陈春,冯长春.中国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72-78.[Chen Chun,Feng Changchun. Driving Forces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20(10): 72-78.]

[14]沈利生,王恒.增加值率下降意味着什么[J].经济研究,2006,(3):59-66.[Shen Lisheng,Wang Heng. What Does It Mean That China’s Valueadded Rate Goes Down[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6,(3):59-66.]

[15]沈坤荣,傅元海.外资技术转移与内资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5-15.[Shen Kunrong,Fu Yuanhai.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f FDI on the Quality of Domestic Economic Growth:A Test Based on China’s Regional Panel Data[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010,(11):5-15.]

[16]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TFP贡献的考察[J].当代经济科学,2008,30(4): 23-29,124-125.[Chao Xiaojing,Ren Baoping.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Contribution Ratio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J]. Modern Economic Science,2008,30(4): 23-29,124-125.]

[17]刘丹鹤,唐诗磊,李杜.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分析(1978-2007)[J].经济问题,2009,(3):30-33.[Liu Danhe,Tang Shilei,Li Du. Technical Progress and Quality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1978-2007[J]. Economic Problems,2009,(3): 30-33.]

[18]姜海,夏燕榕,曲福田.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8): 4-8.[Jiang Hai,Xia Yanrong,Qu Futian. Study on Con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to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Regional Difference[J]. China Land Sciences,2009,23(8): 4-8.]

[19]张虹鸥,叶玉瑶,杨丽娟,等.广东30年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J].经济地理,2008,28(6): 904-908. [Zhang Hongou,Ye Yuyao,Yang Lijuan,et al.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Guangdong Province[J]. Economic Geography,2008,28(6): 904-908.]

[20]狄剑光,武康平.建设用地的扩张对我国非农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32(3):414-424. [Di Jianguang,Wu Kangping. The Research on the Con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to China’s Non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J]. 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 and Management,2013,32(3):414-424.]

[21]丰雷,魏丽,蒋妍.论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12):4-10.[Feng Lei,Wei Li,Jiang Yan.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Land Ele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China Land Sciences,2008,22(12): 4-10.]

[22]Fare R.,Grosskopf S, Norris M, et al. 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 66-83.

[23]Farrell M 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120(3): 253-290.

第2篇

【关键词】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分析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预应力筋:预应力工程用的热处理的钢筋、钢丝以及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还必须符合国家的要求标准,在出厂质量证明书上进行反复报告,冷却预应力用的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反复试报告。冷拉Ⅰ、Ⅱ、Ⅲ级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的规定进行验收和组装件的静载试验。灌浆用的水泥不得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单。主要机具有:液压拉伸机、电动高压油泵、灌浆机具、试模等。

2.作业条件

施加预应力的拉伸机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灌浆机具准备就绪。混凝土构件(或块体)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构件(或块体)的几个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经检查验收合格,要拼装的块体已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预应力筋或预应力钢丝束已制作完毕。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封端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张拉场地应平整、通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吨位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牌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

二、操作工艺

1.检查构件(或块体)

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其孔道必须保证尺寸与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局部弯曲;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漏浆,灌浆孔和排气孔应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孔道不符合要求时,要清理或作好处理。

2.穿预应力筋

穿筋前,应检查钢筋(或束)的规格、总长是否符合要求。穿筋时,带有瑞杆螺丝的预应力筋,应将丝扣保护好,以免损坏。钢筋束或钢丝束应将钢筋或钢丝顺序编号,并套上穿束器。先把钢筋或穿束器的引线由一端穿入孔道,在另一端穿出,然后逐渐将钢筋或钢丝束拉出到另一端。钢筋穿好后将束号在构件上注明,以便核对。

3.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

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在张拉过程中相互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相互重合。

4.张拉

预应力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采用分批张拉时,应计算分批张拉的预应力损失值,分别加到先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内,或采用同一张拉值逐根复位补足。单根预应力粗钢筋(采用拉伸机张拉螺丝端杆锚固)张拉时,应先少许加力,将垫板位置按设计规定找准,然后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张拉完毕,用板子拧紧螺母,将钢筋锚固,测出钢筋实际伸长值,并作好张拉记录。

预应力钢丝束采用双作用千斤顶张拉锥形锚楦锚固时,应按下列要求操作:预拉:将钢丝拉出一小段长度后,检查每根钢丝是否达到长度一致,如有不一致时,应退下楔块进行调整,然后再用力打紧楔块。张拉及顶压:预拉调整后方可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张拉完毕,测出钢丝伸长值,苦与规定符合,就可进行顶压锚塞。顶压锚塞时必须关闭大缸油路,给小缸进油,使小缸活塞猛顶锚塞。校核:将千斤顶装入未张拉的一端进行张拉,张拉到控制应力后,猛顶锚塞。当两端都张拉顶压完毕后,应测量钢丝滑入锚楦中的内缩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大于规定数值,必须再张拉,补回损失。钢筋断丝和滑脱的数量控制,还应该严禁超过构件的同一截面的钢丝总数的3%,并且针对同一束钢丝只能允许一根。若是超过上述规定的,还必须重新进行张拉,把钢丝拉倒原来的张拉的吨位,拉松锚塞,并用一根钢钎插入垫板槽口内,卡住锚塞,然后大缸回油,锚塞被拉出,取出整个锚楦。

5.孔道灌浆

灌浆孔道应压水清洗干净,并检查灌浆孔、出气孔是否与预应力筋孔道连通,否则,应事先处理。预应力筋张拉完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以减少预应为损失。灌浆压力一般为0.4~0.6MPa。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避免上层孔道漏浆把下层孔道堵住,待排气孔冒出浓浆后,即堵死排气孔,再压浆至0.6MPa,保持l~2min后,即可堵塞灌浆孔。

6.制作试块并注意养护

浇筑封端混凝土或端部防护处理,并注意混凝土养护。

三、质量检测标准

1.保证项目

预应力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和冷拉记录。预应力筋所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及专门规定。检查数量: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六章第6.2.12条的规定抽取试件。检验方法:检查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出厂合格证、硬度、静载锚固性能及外观尺寸检查报告。混凝土强度及块体立缝混凝土(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和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砂浆)试块的试验报告。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必须符合混凝土施工规范第6.3.9条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孔道水泥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检查和检查水泥浆试块的试验报告。

2.基本项目

在施工过程中实际建立出来的预应力值与设计规定的偏差进行综合性的调控,保证百分率不超过±5%。检查数量:按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同类型件数各抽查10%,但均不少于3种。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预应力筋(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结构同一截面预应力总根数的3%,且一束钢丝不超过一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全面观察和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

四、成品保护及注意事项

1.成品保护

构件起吊时不得发生扭曲和损坏。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垫块要上下一致。

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预应力张拉端的设置,还应该符合设计的要求,当在设计过程中无具体要求的时候,还应该符合下列的规定:抽芯成形孔道时的预应力张拉:对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在两端张拉;对长度不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预埋波纹管孔道时的预应力张拉:对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对长度不大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当针对同一截面中的多根一端张拉预应力筋的时候,张拉端还应该设置在结构的两端,当两端同时张拉一根预应力筋时,宜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

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为了减少上下层之间因摩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逐层加大张拉力。但底层张拉力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5%(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或9%(冷拉Ⅱ、Ⅲ、Ⅳ级钢筋),且最大张拉应力:冷拉Ⅱ、Ⅲ、Ⅳ级钢不得超过屈服强度的90%,钢丝、钢绞线不得超过屈服强度的75%,热处理钢筋不得超过标准强度的70%。张拉后的实际预应力值的偏差不得超过规定值的5%。

预应力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锚具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如需长期外露,应采取措施防止锈蚀。预应力筋张拉之后,孔道还应尽快的灌浆,并用连接器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快灌浆。用连接器连接的多跨连续预应力筋的孔道灌浆,应张拉完一跨随即灌筑一跨,不应在各跨全部张拉完毕后一次连续灌浆。孔道灌浆应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水泥浆;对孔隙大的孔道,可采用砂浆灌浆。水泥浆及砂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均不应低于20N/mm2。灌浆水泥浆水灰比为0.4~0.45,搅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最大不得超过3%,水泥浆中可掺入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的外加剂。一般可掺入0.05%~0.1%的铝粉或0.25%的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当用冷拉粗钢筋作预应力筋时,必须先焊上端杆螺丝,然后再进行冷拉,使各对焊接头进行一次冷拉考验。

第3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预期;状态空间模型;季度预期通胀率;适应性通胀预期;理性通胀预期;通货膨胀惯性;贝叶斯Gibbs抽样;菲利普斯曲线

中图分类号:F822.5;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6-0052-09

一、引言

通货膨胀预期不是真实的通货膨胀,但它却是影响真实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会根据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调整消费、投资、储蓄等行为,从而导致市场供需状况改变并引发物价水平的变动。现阶段我国虽然通胀率较低,通胀风险不明显,但未来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国际经济复苏进而需求增加、地方债务危机的解决等,都可能形成放松货币供给的压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人们的通胀预期,进而导致下一轮真实通货膨胀的产生。因此,在现阶段,不论是预测通胀还是治理通胀预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然而通胀预期是经济主体对未来通货膨胀水平的一种估计或推断,是一种主观心理活动,难以直接观察或测量,只能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估计。目前估计通货膨胀预期的方法可分为三类:一是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转换测度。该类方法通常依据各国中央银行针对不同经济主体定期进行的问卷调查,利用差额统计法或概率法将调查得到的定性数据转化为定量的通胀预期。例如,张蓓(2009)利用改进的Carlson-Parkin概率法将通货膨胀预期的定性调查数据定量化,并计算出我国预期通货膨胀率。于光耀和范建伟(2012)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中关于物价预期的原始数据,在假定居民的物价判断服从不同分布的条件下,计算了不同分布下的通胀预期。二是利用金融市场的某些指标价格变化进行推断。如郭涛和宋德勇(2008)、李宏瑾(2010)等研究表明中国利率期限结构包含了未来通货膨胀变动的信息,可以作为判断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测变量。三是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进行估算,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有:赵留彦(2005)在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假设下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根据卡尔曼滤波算法推断预期通胀率;杨继生(2009)基于新凯恩斯混合Phillips曲线研究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性质,认为我国同时存在着向后看的适应性预期和向前看的理性预期。

对于第一类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估算,由于获取的有关数据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城镇储户进行抽样调查的数据,因此估算结果实际上是城市CPI预期估计值,而非整体的CPI预期估计值,其结论的稳健性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第二类运用利率期限结构等指标来预测未来宏观经济指标,必须要有运行良好的金融市场和足够的数据,以保证估算结果的可靠性。然而,我国成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时间较短,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未完全实现。因此,现有研究文献较多采用经济计量模型来估计我国通货膨胀预期,但该类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1)通胀预期过程的设定问题。赵留彦(2005)将通胀预期设定为向量自回归过程(VAR),这样设定能够体现相关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但由于VAR缺乏经济理论基础,因而难以反映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杨继生(2009)、孟蓼筠(2011)等将通胀的理性预期直接设定为下一时期实际通胀水平,这样处理虽然简单易行,也符合理性预期的含义,但忽略了理性预期的内生性。(2)对于估算通胀预期的状态空间模型,目前的研究还停留在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估计,而赵昕东和耿鹏(2009)已经验证了在估计状态空间模型时贝叶斯Gibbs 抽样方法比传统的卡尔曼滤波估计更为准确。

因此,本文以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为理论基础,将通胀预期设定为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综合,建立状态空间模型,采用贝叶斯Gibbs 抽样算法对其进行估计,进而基于实证结果研究我国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影响,以拓展和深化相关研究,并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祝 丹,赵昕东:中国通胀预期测度及其对实际通胀的影响二、理论与模型

菲利普斯曲线是研究通货膨胀的重要理论工具,随着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菲利普斯曲线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最早由Phillips(1958)提出,主要用来描述名义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之后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Phelps(1967)和Friedman(1968)引入预期和自然失业率,建立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然而,最初引入到菲利普斯曲线中的预期形式仅为适应性预期,即认为人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形成对未来的预期,因而通常用过去实际通胀率作为通胀预期的变量。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可以用产出缺口代替。因此,附加适应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可表示为:

其中πt和Δyt分别表示实际通胀率和产出缺口。附加适应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因为适应性预期机制受到了卢卡斯批判,Lucas(1973)提出了基于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Etπt+1表示理性通胀预期。由于附加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无法解释经济中存在的通胀惯性、货币政策滞后性与渐进性等现象,Gali和Gertler(1999)在借鉴Calvo等人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定价的“前视”和“后视”行为,赋予厂商重新定价的概率,并将重新设定的价格作为两种预期的线性组合,由此形成新凯恩斯混合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具体形式如下:

后续研究者对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仅包含通胀率的一阶滞后项提出了质疑:Roberts(2001)认为,为了体现公众非完全理性的预期影响,应引入滞后通胀率的更高阶形式;Gordon(1998)和杨继生(2009)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考虑通胀率的高阶滞后项的效果更好。因而本文将采用高阶滞后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此外,反映通胀压力的短期驱动变量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产出缺口,一种是真实边际成本偏差。但在粘性价格模型中,实际边际成本可能通过通胀预期的方式体现出来,不一定直接导致当期通货膨胀;而且胡军(2013)也证明了我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走势更为接近。因此,本文采用产出缺口反映短期通胀压力。

综上所述,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的高阶滞后形式可表示为:

其中,πt表示t期实际通胀率,Etπt+1表示基于t期信息对t+1期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Δyt表示t期的实际产出缺口;L为滞后算子,α(L)=α1L+α2L2+…+αpLp;参数β、iαi、γ分别表示理性通胀预期、适应性通胀预期及实际产出波动对当期通胀率的边际影响;ε1t是作用在当期通胀率上的随机扰动。

根据现有研究来看,理性通胀预期更可能为一般非平稳过程,为了估计模型方便,本文将其视为不可观测的状态变量,并假设其服从随机游走过程:

对于产出缺口的估计,国内目前最为流行的方法有SVAR方法、小波降噪法及UC卡尔曼滤波法。SVAR方法的优点是有经济理论的支持,但协方差不变的假设可能与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不一致,将会导致估计结果出现偏差;小波降噪方法能够精确地剔除时间序列中随机误差构成的高频成分,但对于小波基函数、小波分解的适当层数以及阈值的确定等缺乏客观的标准,因而会影响到模型的估计效果;UC卡尔曼滤波方法简单易行,且不需要假定协方差不变。故本文基于UC模型的思想,采用贝叶斯Gibbs抽样算法估计状态空间模型,进而得到潜在产出、产出缺口等不可观测变量的估计值。方程(6)将实际产出分解为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两部分,方程(7)中非平稳的潜在产出被设定为带漂移的随机游走过程,方程(8)以自回归的形式描述了产出缺口的波动特征。

方程(4)~(8)即为估算我国居民通胀预期的理论模型,由于包含不可观测变量,我们将其转化为状态空间形式。为了简化状态空间形式,借鉴杨继生(2009)的研究,将方程(4)中滞后阶数初步设定为2,后续分析中再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对滞后阶数进行调整。将方程(4)和(6)视为观测方程,方程(5)、(7)和(8)视为状态方程,上述理论模型系统可表示为如下状态空间形式:

三、模型的贝叶斯估计

1.估算方法描述

对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传统方法首先用数值方法获得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然后假定这些参数是非随机的,再通过卡尔曼滤波估计状态向量。可见,传统方法中状态向量的估计依赖于超参数,为了克服这种缺陷,本文采用贝叶斯Gibbs抽样算法估计状态空间模型。贝叶斯方法与传统的卡尔曼滤波方法不同,将所有的参数当作随机变量处理,不仅利用似然函数体现来自样本数据的客观信息,而且结合先验分布体现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因而大大提高了估计的准确度。由于后验分布的形式一般很复杂,通常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来估计;吉伯斯样本生成器(Gibbs Sampler,简称GS)是由Geman(1984)、Gelfand和Smith(1990)等提出和发展起来的最常用也最具代表性的MCMC方法,现在已成为计量经济分析中通用的工具。

假设我们需要从一个多维分布f(X1,X2,…,Xn)中生成随机样本,如果已知所有的条件分布f(X1X2,…,Xn)、f(X2X1,…,Xn)、…、f(XnX1,…,Xn-1),且这些条件分布容易模拟,那么Gibbs抽样过程可以表述为:首先任意给定初始值x(0)1,x(0)2,…,x(0)n;然后依次迭代,随机生成x(k)1~f(X1x(k-1)2,…,x(k-1)n)、x(k)2~f(X2x(k)1,…,x(k-1)n)、…、x(k)n~f(Xnx(k)1,…,x(k)n-1),其中,迭代次数k=1,…,N;根据上一次的迭代结果,在条件分布已知的情况下,从条件分布中生成下一次的随机数。根据马尔科夫链的性质,当k足够大时,(x(k)1,x(k)2,…,x(k)n)趋近于服从多维分布f(X1,X2,…,Xn)。

用贝叶斯吉伯斯样本生成器(Bayesian Gibbs Sampler, 简称BGS)估计上述状态空间模型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步骤:第一步,在观测数据及超参数已知的条件下,生成状态向量T=(ξ1,ξ2,…,ξT)′的样本;第二步,在观测数据、状态向量已知的条件下,根据各参数的后验分布生成参数的随机样本。

其中,第二步的具体过程又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在状态向量及β、α1、α2、γ已知的条件下,由σ21的后验条件分布生成σ21的样本;然后在σ21已知的条件下,由λ*=(β,α1,α2,γ)′的后验条件分布生成λ*的样本。(2)在状态向量已知的条件下,由式(5)生成σ22的样本。(3)在状态向量及参数c已知的条件下,根据σ23的后验条件分布生成σ23的样本;然后在σ23已知的条件下,根据c*=(c,1)的后验条件分布生成c的样本。(4)在状态向量及δ1、δ2已知的条件下,由σ24的后验条件分布生成σ24的样本;然后在σ24已知的条件下,由δ*=(δ1,δ2)′的后验条件分布生成δ*的样本。

给定所有超参数初始值,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收敛,得到状态向量及各个参数足够多的样本,再根据这些样本得到状态向量及参数的经验分布、均值和标准差。

2.数据说明与模型估计

根据上述理论模型的设定,我们需要的观测变量数据包括:实际通胀率(πt)及实际产出增长率(yt)。利用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估计和检验,时间跨度为2001年1季度至2013年4季度,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代表一般价格水平,将每个季度内三个月环比指数连乘即得到季度环比指数,并用季度环比指数的增长率作为实际通胀率的变量。由于环比数据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运用×12方法进行季节调整。将名义GDP转化为以2001年第1季度为基期的实际GDP,经过季节调整后取自然对数,作差分处理得到GDP实际增长率,产出缺口即为GDP实际增长率对潜在增长率的偏离。

在估计状态空间模型之前,首先利用实际通货膨胀的AR(p)经验度量模型中的滞后阶数,初步确定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中通胀滞后的阶数。对实际通胀率进行自回归发现,在99%的置信水平下我国通胀惯性仅存在滞后一期的影响,在90%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我国通胀惯性在样本期内滞后阶数为两个季度(见表1)。

由于无信息先验分布对后验分布只有很小的影响,很少出现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的情况,因此,利用贝叶斯Gibbs抽样算法估计状态空间模型时,参数的先验分布均采用无信息的均匀分布。实际计算中生成了6 000个样本,由于选择不同的初始值对MCMC算法预热期的长短有影响,本文舍去前1 000个样本,使得初始值的选择不会影响最终结果。为了避免计算机生成的伪随机数可能包含的“后效性”,根据参数的相关系数图(限于篇幅,图略),每隔5个单位取1个样本,因此每个参数有1 000个样本。利用R3.0.0得到各个参数的经验分布图(图1)。

从各参数的经验分布图来看,所有参数几乎都是非对称分布,根据BGS估计的思想,用各参数的均值作为它们的估计值。如表2所示,参数估计值均为正值,符合相应的经济理论,方差也较小,说明用均值作为各参数的估计值代表性较好。

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中滞后通胀率反映了适应性预期的影响,从各参数估计结果来看(见表2),适应性预期系数 (0.373+0.103=0476)大于理性预期系数(0.144),说明样本期间内我国通胀预期具有更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且随着滞后阶数增加,适应性预期的影响逐渐减弱。模型估计结果显示,适应性预期对当期实际通胀存在两期滞后影响:滞后一期通胀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实际通胀平均变动0.373个百分点;滞后两期通胀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实际通胀平均变动0.103个百分点。同时,理性预期每变动1 个百分点,实际通胀平均变动0.144个百分点,说明理性通胀预期因素对实际通胀也有一定影响,微观主体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通胀趋势的判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从表3可以看出,ADF单位根检验表明,产出增长率缺口(Δyt)为平稳序列,而潜在产出增长率(t)及理性预期(Etπt+1)一阶差分才平稳,说明理论模型中将产出增长率缺口设定为AR过程、潜在产出增长率(t)及理性预期(Etπt+1)分别设定为带漂移和不带漂移的随机游走过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上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为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的综合,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系数分别为0.476和0.144,两者之和小于1,说明我国厂商的主观贴现因子小于1,样本分析结果不支持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了进一步分析样本期间适应性通胀预期与理性通胀预期的动态变化,将(4)式的估计结果表示为:

根据上式可计算出适应性预期的估计值。如图2所示,我国居民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波动性较大:经过2001年小幅下降后,从2002年3季度至2008年2季度一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受2007年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实际通胀率自2008年开始大幅下降,适应性通胀预期也随之从2008年3季度开始加速回落;2009年适应性通胀预期又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2011年达到峰值;之后虽有所下降,但季度通胀率仍保持在0.4%左右,且有上翘的迹象。这表明近期我国通胀率大幅上涨的概率不大,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系列推动物价上升的压力。

不可观测的理性预期Etπt+1估计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我国居民对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大致在3.38%~4.65%之间变动;自2001年以来一直持续上升,到2007年第3季度达到最大值,随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缓慢下降;经过2008年短暂的回落之后,实体经济出现了好转,而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胀理性预期也在2009年第2季度开始再度上升;随着通胀压力明显增加,2011年政府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打消居民对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因此,2011年第1季度理性通胀预期又开始缓慢下降,一直延续至2013年第4季度。此外,我国理性通胀预期较实际通胀率明显偏大,说明我国居民的理性通胀预期估计过高,需要正确引导和调整。

四、我国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影响的动态过程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依靠变量本身及其他相关变量的历史数据来解释变量当期的变化,利用VAR模型可以对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进行预测,并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进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利用实际通胀率、理性通胀预期及产出缺口三变量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可以进一步研究通货膨胀预期对实际通胀影响的动态过程。由于适应性通胀预期可以由滞后通胀来体现,而模型中已经包含了实际通胀率的滞后值,因此,实际通胀率对适应性通胀预期冲击的响应可以由实际通胀冲击导致的后续通胀率变动来反映。

由表3可知,实际通胀率和产出增长率均为平稳序列,而理性通胀预期一阶差分才平稳,故理性通胀预期以一阶差分的形式出现在模型中。使用Eviews6.0对建立的VAR模型进行OLS估计,其结果如表4。虽然有些系数不够显著,但通过检验模型是平稳的(所有AR根的模的倒数都位于单位圆内),可进一步对其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

图4为实际通胀率对理性通胀预期冲击的响应函数及累积响应函数。如图4(左)所示,正向的理性通胀预期冲击导致实际通胀率在第1季度开始加速上升,在第2季度达到最大值后,一直在高位持续了两个季度左右,之后影响效果逐步减弱,在近9个季度后影响几乎消失。从图4(右)中可以看出此期间的累积影响:实际通胀率先加速上升,后减速上升,最后停留在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图5为实际通胀率对适应性通胀预期冲击的响应函数及累积响应函数。如图5(左)所示,正向的适应性通胀预期冲击导致当期通胀率上升幅度达到最大,第2季度大幅回落,到第4季度成为负向影响,随后缓慢回升直到消失。其累积过程可以从图5(右)中看出:实际通胀率先加速上升,之后稳定了一个季度,然后开始回落,9个季度之后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五、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框架,建立包含通胀预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利用我国2001年1季度至2013年4季度的实际数据,通过贝叶斯Gibbs抽样算法估计得到不可观测的通胀预期;在此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影响的动态过程。主要结论如下:(1)状态空间模型的贝叶斯Gibbs估计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预期是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综合,且适应性预期特征强于理性预期特征;两者均对我国实际通胀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其中适应性预期的影响更大;此外,产出增长率缺口对实际通胀也具有较小的正向影响。(2)脉冲响应函数表明:适应性通胀预期冲击在短期(大约3个季度)对实际通胀会产生较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小,累积效应在9个季度后消失,这一结论与张成思(2009)的基本一致;理性通胀预期冲击对实际通胀的正向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并最终会将实际通胀推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货币政策应从降低适应性通胀惯性和管理理性通胀预期两个方面来调控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影响。虽然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较为温和,但是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系列推动物价上升的压力。因此,一方面,为了应对高通胀惯性下的政策滞后效应,货币当局应在形成通胀压力之前采取适当措施,明确公布并执行有效的货币政策,以防范通货膨胀再度上升。另一方面,长期来看,理性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影响更大,且我国居民现阶段的理性通胀预期存在高估趋势,因此需要长期重视对通胀预期的管理,调整人们对未来通胀的理性预期,必要时可以公开设定通货膨胀率目标区来正确引导通胀预期。此外,模型结果表明,虽然产出增长率缺口对实际通胀有正向拉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很小,远不及通胀预期的影响,这意味着现阶段如果能够实现对通胀预期的正确引导,将能以较小的代价推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郭涛,宋德勇.2008.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货币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3):39-47.

胡军,郭峰,龙硕.2013.通胀惯性、通胀预期与我国通货膨胀的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1):57-80.

李宏瑾,钟正生,李晓嘉.2010.利率期限结构、通货膨胀预测与实际利率[J].世界经济(10):120-138.

孟蓼筠,赵庆光.2011.关于我国通胀预期和动态通胀机制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11):58-62.

杨继生.2009.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J].经济研究(1):106-117.

于光耀,范建伟.2012.中国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的探析[J].经济经纬(3):12-16.

张蓓.2009.我国居民通胀预期的性质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J].金融研究(9):40-54.

第4篇

在提高坏账准备率后,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小,但其坏账对利润的影响则较大,其影响对前、后任期的经营者以及经营者的前期和后期都是公平的,都有一种压力和动力来加强对应收款的管理、追收。因为后期的经营者在收回前期经营者所发生的应收款时,实际收到的应收款在扣除各种追收费用后一般都不少于提了坏账准备后的应收款,即使小于后者也不至于过大,从而增加或不至于较大幅度减少考核利润,提高追收货款的积极性。对经营者的前后期考核也是如此。另外,坏账准备率提高后,虽然在短期内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有影响,但对企业的实际资产没有影响,不会造成资产流失;相反,从长远看,可以大大减少应收款坏账的可能性。

是不是坏账率越高越好呢?显然不是。因为过高的坏账率,对当期的利润影响过大,加重了经营者的负担,也不利于应收款的管理。在确定应收款坏账率时不能简单地以年末应收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来确定,而应该考虑各方面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我们认可有以下二点:

1.往来应收款的账龄及分析

根据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账龄分半年期、一年内、二年内、二年以上期四种为宜,坏账率定在10―40%之间较合适。以下是根据账龄确定的坏账准备率:

可能有人会认为40%的坏账率高了,其实二年以上期的坏账准备率不算高。因为新《民法》规定的诉讼期只有二年,账龄超过二年的应收款收回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即使能收回,其费用也很大。当前,国内国际上的收账公司代企业追讨账龄二年以上的应收款,其佣金就高达40%。

2.单位应收款的计算

一般来说,追收金额小的应收款所花费用应收款的比例较大,而追收金额大的应收款所花的费用占应收款的比例小些。因此,在根据单位金额大小来确定坏账比率时,应按照这样的原则:对单位应收款金额大的,应收款坏账率宜定低些;单位应收款金额小的,坏账率宜定高些。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坏账率定在10-30%之间比较合适。

由于每单位应收款都涉及金额的大小以及账龄的长短两个因素,因此在确定应收款的坏账比率时,应同时考虑应收款的账龄和金额。在考虑账龄时,应以考虑期末(如年末、任期末)为考核截止时点。此外,在确定企业的坏账比率时,应将单位内以及关联企业的应收款剔除。在根据账龄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因素来确定坏账率时,其原则是:金额小的应收款,坏账率往高档靠;一年以下的应收款往低靠,一年以上的应收款往高靠,二年以上的应收款往最高靠。在确定具体的坏账准备率时,还应参考其业务性质,看是否还有业务往来。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可以得到以下参考的综合坏账率:

10-15% 、 半年

内:15-30% 15-25% 15-20% 10-15% 10%;

15-20% 、 一年

内:20-30% 20-25% 20% 15-20% 10-15%;

25-30% 、 二年

内:30% 25-30% 20-25% 15-25% 10-25%;

40% 、 二年上:40%。

提高企业应收款的坏账准备率,初看起来好象增加了坏账费用,减少了企业利润,给企业造成损失。其实,无论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都不会给企业造成实际上的损失,相反,还会促使企业加强对应收款的管理,加速货款回收,减少烂账。举例如下:

设定某企业在现销情况下,第一年可以销80个单位,第二年销了70个单位,而在赊销的情况下,第一年可以销100个单位,第二年销90个单位,单位售价为8万元(净价),单位成本为6万元,财务、销售、管理费用固定部分合计为15万元。在未提高坏账率的情况下,第一年有20个销售单位应收款未收回,其中,12个销售单位在半年内,8个单位在一年内;第二年收回上年度的半年内和一年内各2个单位,并发生新的应收款,半年内12个单位,一年内8个单位。在提高坏账准备率的情况下,第一年共有11个销售单位的货款未收回,其中,半年内6个单位,一

年内

5个单位,增加应收款管理追收费用5万元;第二年收回上年的一年内5个单位,半年内3个单位,增加管理追收费用10万元,新发生9个销售单位的应收款,其中,半年内6个单位,一年内3个单位。则在赊销情况下两种坏账处理方法的损益情况如下(为计算简便,不考虑增值税财务处理带来的损益及收回旧账的机会成本):

1.年末按应收款余额的3%计提坏账额:

第一年账面利润 = 100×(8-6)-15-20×8×3%×1.17

= 179.384(万元);

第二年账面利润 = 90×(8-6)-15-36×8×3%×1.17

= 154.8912(万元);

第二年考核利润 = 第二年账面利润 + 收旧账收益

= 154.8912 + 2×2×8×1.17×(1-3%)

= 191.208(万元)。

2.在提高坏账率情况下:

第一年账面 利润 = 100×(8-6)-15-(6×8×15% + 5×8×20%)×1.17-15 = 167.216(万元);

第二年账面 利润 = 90×(8-6)-15-(6×8×15% + 3×8×20% + 3×8×25%)×1.17-10 = 133.94(万元);

第二年考核利润 = 第二年账面利润 + 收旧账收益

= 133.94 + [5×8×(1-20%)+ 3×8×(1-15%)] ×1.17

= 195.248(万元)。

第5篇

由于农村小企业是在地缘和亲缘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所以,即使是聘用一名或数名专职会计人员,但要保证会计人员操守执业水平,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职能,对农村小企业来说,都是很头疼的事情。聘用的会计人员一旦出现技术失误或违规操作,造成的损失只能由农村小企业自身来承担;反之,聘用记账机构专业人员,是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双方权责明确,如因出现差错,给农村小企业造成损失,则是由记账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财务风险转移给记账机构,解除了农村小企业的后顾之忧。

会计工作的不间断,更好地体现了记账的独立性、专业性和公正性,维护了出资人及各方的权益专业记账机构是依法成立的,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密的操作规程,尽管农村小企业的经营活动连续不断,记账机构的专业人员都会遵循所签合同,与经营过程同步,提供连续的会计服务。同时,农村小企业委托的记账机构,不隶属于任何一方,只是依照法律、规章和契约,从事记账业务,既能避免出资人之间可能出现的猜忌和纠纷,又能维护利益有关各方的权益。

农村小企业记账的弊端分析

农村小企业因所有制结构复杂、观念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管理中家族化明显及计较成本核算,其自身财务意识较薄弱,并对记账认识存在偏差,即使委托记账也具有“特殊”的目的。记账的弊端逐渐浮现出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记账难以做大做强原因是:其机构数量少,分布不均匀(城区多,乡下少);机构规模偏小(一般不超过10人),抗风险能力不足,这些严重制约了机构的发展壮大。

记账机构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农村小企业之所以选择记账机构,主要是因为记账收费低,能为企业节约成本。而记账机构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导致准入门槛低,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无证上岗,人员身份非常混乱,少有注册会计师,中级职称就算得上是高水平的专业人员了。有些记账机构为了拉拢客户,不拒绝或主动为委托人制造虚假会计资料,并且帮助记账,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产生了信任危机。

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记账机构发展不平衡。记账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其成长的重要时期,由于政府对记账业务重视不够,缺乏立法监督和政策引导,专门针对记账的法律、法规更少,导致记账发展不平衡。尽管在2005年出台了《记账管理办法》,推出一些对记账有利的规定,但仍存在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使记账缺乏合理的监管。另外,记账属于税费较高的行业,又很少享有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及扶持政策,这些都导致机构发展不平衡。

模式单一,缺乏社会认知度。人们普遍认为,记账就是帮企业记账、报税,对其它财务咨询服务和记账的优势知之甚少。机构只从事单一的记账,又由于机构自身人员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无序的管理状态,记账机构的信誉问题存在严重危机。很多农村小企业对记账不信任,甚至产生排斥情绪,这些都给记账业务带来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记账业务与农村小企业经营活动脱节。农村小企业在不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情况下,无法依据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为企业服务,甚至会出现决策失误。记账人员很少深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也不能随时待命,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履行与农村小企业所签合同中规定的任务,不能为农村小企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针对农村小企业记账的弊端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注重机构文化建设,强化自身服务意识。首先,加强“以人为本”的机构文化建设,关注从业人员的个人发展,建立优秀人才资源储备库。目前,由于多种因素,一些记账机构的从业人员薪酬待遇仍比较低,致使记账机构的从业人员人心惶惶、跳槽频繁,不利于记账业务的顺利发展与机构自身的良性循环。机构应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机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机构应合理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技术,提高记账的工作效率。记账机构应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网上报税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同时应用必要的办公设备和财务软件,为农村小企业提供高效、低耗、便捷的会计服务。

抬高记账机构的准入门槛,注重后续教育。记账从业人员的状况直接影响到记账的工作质量。为此,首先,要注重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并开展多元化教育,使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及知识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其次,要加强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知识,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教育,提高会计队伍的道德、业务和整体素质。

第6篇

2、通向成绩和成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一定会加倍努力,加倍勤奋,一定会不断的超越别人,超越自己。

3、拼搏十载,志在今朝一试锋芒!心平气和,金榜题名不是梦!爸/妈 相信你!

4、继续努力,认真学习!

5、希望言行一致,保证尽心努力,一定会达到目标。

6、希望你在拿到试卷的时候认真审题,保持卷子整洁尽力就行了。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学的路是漫长的;路途中的坎坷,希望能够让你增强承受风雨的能力,过去的已成为过去,汲取经验教训,努力让自己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努力不让自己在考后后悔!

第7篇

关键词:预应力施工;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of post-tension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roject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focusing on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post-tensioned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which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on purposes.

Key words: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post-tensioned; prestressed tension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3

一、概述

预应力混凝土能充分发挥高强度钢材的作用,即在外荷载作用于构件之前,利用钢筋张拉后的弹性回缩,对构件受拉区的混凝土预先施加压力,产生预压应力,使混凝土结构在作用状态下充分发挥钢筋抗拉强度高和混凝土抗压能力强的特点,可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当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拉应力时,首先抵消预应力,然后随着荷载不断增加,受拉区混凝土才受拉开裂,从而延迟了构件裂缝的出现和限制了裂缝的开展,提高了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这种利用钢筋对受拉区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的钢筋混凝土,称为预应力混凝土。

二、预应力混凝土分类

按照施工工艺的不同,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类。先张法是先张拉钢筋,后浇筑混凝土。后张法是先浇筑混凝土并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张拉钢筋,预应力靠锚具传递给混凝土。

后张法施工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并在预应力筋的位置预留出相应孔道,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数值后,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预应力筋锚固,最后进行孔道灌浆。后张法施工由于直接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所以不需要固定台座设备,不受地点限制,它既适用于预制构件生产,也适用于现场施工大型预应力构件,而且后张法又是预制构件拼装的手段。

后张法施工工艺与预应力施工有关的是孔道留设、预应力筋张拉和孔道灌浆三部分。

三、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过程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3.1 后张法基本要求

后张法预应力构件施工基本要求:

施加预应力前,应对混凝土构件外观和尺寸进行检验,张拉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仪表,应定期维护校验。

检查预留孔道尺寸和位置是否准确,孔道直径应保证预应力筋能顺利穿过。孔道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尺寸埋设准确、固定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较大移位和变形。在设计规定位置上留设灌浆孔。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管。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端部预埋钢板应符合设计要求;遇曲线时,固定钢筋应适当加密;从而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曲线,满足结构使用阶段合理受力要求。安装波纹管后检查,波纹管是否漏浆、堵塞;检查确定锚具质量后,进行张拉,后张法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3.2 预应力钢铰线的基本要求

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铰线抽检其性能,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伸长量作修正;钢绞线的切割面为一平面,以便在张拉时检查断丝。

3.3 锚具和垫板基本要求

应抽样检查锚环、工作夹片洛氏硬度、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同时进行金属探伤检测,所有锚具均应采用整体式锚头,不允许采用分离式锚头。

3.4 张拉要求

张拉前确保钢铰线在管内能自由滑动,构件可自由适应预应力引起的变形,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定要求,气温不宜低于-15℃;根据设计张拉顺序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一般应两端同时张拉,当一端张拉时,应精确量测另一端的回缩量,并从千斤顶量测的伸长值中适当给以扣除。张拉时无特殊情况尽量采用双控方式;即伸长量控制和拉力控制。并做好张拉记录。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预应力筋需超张拉,可比设计要求提高3%-5%。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

张拉程序:

a.对于夹片式等具有自锚性能的锚具:

(1)普通松驰力筋0初应力1.03σcon (锚固)

(2)低松驰力筋0初应力σcon (持荷2min锚固)

b.其它锚具:0初应力1.05σcon (持荷2min) σcon (锚固)

伸长值:

(1)理论伸长值L=PPL/APEP

式中:PP为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KN/mm);L为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为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为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实际伸长值L=L1+L2

式中:L1为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2为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用超张拉方法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时,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宜为:

对于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25 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采用两端同时张拉的方法;长度小于25 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一端张拉;但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构件两端。对预埋波纹管孔道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30 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小于30 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安装张拉设备时,对于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对于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末端的切线方向重合。

平卧重叠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预应力筋的顺序是先上后下,逐层进行。

3.5 断丝、滑丝处理及预防措施

断丝、滑丝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可能,一旦产生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故张拉时注意预防及检查,如有断丝、滑丝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见下表

(1)断丝预应力钢丝材质不均,操作失误导致预应力钢丝受力不均提高其余钢束张力,换束重张;启用备用束张拉设备规格要配套;

(2)注意控制钢束张力;

(3)冬季施工预防脆断,做好张拉记录;

(4)滑丝锚具质量问题卸载,更换锚具重张;

3.6 孔道压浆施工注意事项

(1)水泥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2)控制压浆时间,压浆由最低压浆孔压浆,最高排气孔排气,一般先压下层孔道;

(3)压浆过程及48h内,结构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采取保温措施,而当气温高于35℃时,宜晚上压浆。

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快地用灰浆泵将水泥浆压灌到预应力孔道中去。灌浆用水泥浆应有足够的粘结力,且应有较大的流动性,较小的干缩性和泌水性。灌浆前用压力水冲洗和湿润孔道。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以免上层孔道漏浆把下层孔道堵塞。灌浆工作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3.7 预应力施工注意事项

所用张拉设备仪事先应校核,且必须与所张拉的钢束配套,张拉时统一指挥,如发现异常,须停止并查明原因,首次张拉应实测管道摩阻损失,孔道压浆时,外界气温不能低于规定的限值,张拉操作人员注意安全。

第8篇

知道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吗?这是一个盛大的展览会。

我想那一定会特别有趣!

当我得知2010年要举行上海世博会时,真的很高兴!

2010年世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文明和和谐的呼唤更是犹在耳边。世博会世博会将是世界的盛会,是展现上海风采和形象的大好机遇。作为一名上海的小主人,我的心里洋溢着一个想法——我要为世博会植树,让上海充满绿色。

说干就干,3月的一天,我们全家买了几棵树苗,一起到 公园植树。天下着毛毛细雨,我们来到小河附近,河旁的几棵树已经吐出嫩绿的树叶,美丽极了!我们拿着铁锹分头干了起来。爸爸一铲一铲地挖了个土坑,妈妈小心翼翼地把小树苗放进坑里,扶正。然后我们一起用铁锹把坑旁的泥土慢慢填进坑里,用脚踩实。可是因为我的力气太小了,铁锹有太重,我飞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坑边的泥土填进坑里。我们不断的往坑里填土,一直道把肯填满。最后我给小树苗浇上一些水,这样,一棵树就种好了。我们种了一棵又一棵。

此时,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微笑地在说:“这的树越来越多了,空气真好。很感谢你们又为世博做出了一份贡献!”

看着一棵棵小树苗将会快乐地,无忧无虑地成长,我开心的笑了!眼前是我和家人的劳动成果,想一想,觉得好有成就感!

第9篇

[关键词] 中国股市;经济增长;银行;宏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149-03

[作者简介] 刘建和,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证券市场;(浙江 杭州 310018)

曹建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学理论。(浙江 杭州31002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中极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以及银行发展由此引申的股市对经济增长和银行发展的影响;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也是最近研究的热点。

国外学者对股票市场的表现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这些结论大多证明了股票市场和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相互的关系,但结论并不是完全一致。如Levine(1991)得出结论,认为股市流动性与银行促进长期的经济发展。而Binswanger(2002)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用子样本滚动回归方法研究发现股票收益率和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成立。国内学者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如于长秋(2003)选取了美国战后1948年6月至1981年1月股市波动与经济波动的数据,用布兰查德模型理论分析,得出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存在相关性;王志扬、马理(2004)选取了1994年至2002年我国GDP增长率与股票市场流动性增长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数据回归检验论证了当前股票市场与经济的增长并不存在强关联。

从股票市场和经济形势各变量的研究结果来看,虽然我国股市只有短短的10多年时间,而且表面上经济增长变化与股市行情变化各阶段并不相符合,这也导致了中国股市并非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一般论断。但是我们发现上证指数和经济变量绝对值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性(刘建和、李涛,2006)。因此我们认为,中国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必要继续进行实证研究。

一、检验指标

我们根据Levine等(1997、1998)形成了检验指标体系,再根据我国内地股市自身的数据指标特点,在本次实证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大类测算指标:

1.增长指标

(1)人均实际GDP增长指标(Output Growth):该指标(简称OG)通过对人均实际GDP值的计算得到,而实际GDP则是名义GDP值除以物价指数得到。在这里的物价指数我们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替代,并以1985年为基期,基期数为100。

(2)人均市值增长指标(Capital Stock Growth):该指标(简称CSG)通过对人均市值进行计算得到。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内地股市中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非流通股,从而总市值与流通市值相当悬殊。由于实际股市中成交价往往只代表流通股股价,所以本文该指标中的市值即为流通市值。

(3)储蓄存款增长指标(Saving):这一指标(简称SAV)指的是储蓄存款占GDP值的百分数。储蓄存款一般指私人储蓄存款,在这里笔者以我国统计指标中的银行城乡储蓄存款来代替。

2.股市指标

股市指标主要指股票市场流动性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指标,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流动性指标,另一类则是容量指标。前者主要包括成交金额比率和换手率指标,后者在本文中主要选取了资本化比率指标。

(1)成交金额比率(Value Traded Ratio):VT=总成交金额/GDP值。

(2)换手率(Turnover Ratio):TO=成交量/流通股本。

(3)资本化比率(Capitalization):Cap=流通市值(或市价总值)/GDP。和人均市值增长率指标一样,在这里因为考虑到一方面,股市行情主要反映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价,而另一方面非流通股主要只以转让等方式进行流动,难以体现资本化状态。因此资本化指标只考虑流通股市值,即流通市值。

3.金融发展水平指标

由于本文重点在于分析股市行情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问题,而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主要与银行等金融中介相关,在这里由于数据的时间问题,笔者只选取了部分指标进行对比综合。

(1)金融深度指标(DEPTH):DEPTH=金融体系流动负债/GDP。由于国内统计口径与国际上并不一致,在这里笔者借用谈儒勇(1999)的方法,以M2来代替金融体系流动负债,也即DEPTH=M2/GDP。

(2)贷款率指标(Bank Credit,也即PRIVY):Bank Credit=私人企业贷款/GDP。与国际情况并不相同,到目前为止,虽然大陆民营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都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事实上,就国内银行而言,更倾向于向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进行贷款,民营企业贷款老大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正是如此,笔者以国内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中的各项贷款项目来代替国外的私人企业贷款项目,也即Bank Credit=各项贷款/GDP。

二、计算结果及分析

我们利用1992年至200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各类数据分别来自相应的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所得拟合结果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正如我们曾提到过的那样,Levine(1991)曾认为股市流动性与银行促进长期的经济发展。从表1的拟合结果来看,我国银行发展水平如DEPTH指标和贷款率指标对于人均实际的GDP增长(回归系数在0.1的水平下有效)具有一定的正向关系,而且检验结果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尤其是对于银行贷款率指标而言。但在股市流动性方面与Levine他们所得出的结果并不相同,我国股市换手率、成交金额比率和资本化比率并没有与人均实际GDP的增长呈现出绝对的正向推动关系。这比较符合冉茂盛,张宗益,陈梅(2003)的观点,即中国股票市场规模扩张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十分微弱。我们认为这里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是对于大陆股市的发展情况来看,相对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流通市值占GDP比重的增长速度;另一种可能是大陆股市的发展规模与GDP发展的规模不相符合,远小于GDP发展的规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才有可能会出现这种计算结果。

人均市值增长指标的拟合结果明显弱于人均实际GDP增长指标的拟合结果。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贷款率指标的增长与人均市值增长指标呈反向关系,说明间接融资的增长可能会抑制直接融资的增长幅度。这一现象也可能说明直接融资难度增大时(可能受股市低迷的影响),企业转而寻求间接融资手段,造成两个指标呈现出反向关系;另一方面,虽然资本化比率的提高直接推动人均市值增长率的提高,但是我们却发现成交金额比率和换手率的提高却对人均市值增长率的提高呈抑制作用。可见股市流动性的提高可能只是增加了短期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额,但并不能保证人均市值的长期增长。当然这也可能与大陆股市规模扩张速度弱于人口增长速度有关。这种规模扩张存在两种可能,一是股价水平的上扬;二则是证券数量上的扩张。

储蓄存款增长指标的拟合结果表现较为理想。其中金融深度指标和贷款率指标的提高都对储蓄存款的增长有着正向推动作用。但是,股市指标与银行指标的表现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虽然资本化比率对储蓄存款的增长表现出正向推动作用,但是成交金额比率和换手率等股市流动性指标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储蓄存款的增长有着负向作用。而且股市流动性指标中换手率指标的表现更为显著,换手率较高往往反映出股市成交比较活跃,也就是说这一现象反应出在股市活跃时储蓄存款增长会下降,即股市流动性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储蓄资金流入股市。

三、结论

总体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我国银行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强于股市。从人均实际GDP增长指票的拟合结果来看,我国银行发展水平如DEPTH指标和贷款率指标对于人均实际的GDP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推动关系,而股市指标却并不表现出这种特征。战明华、王忠锐和许月丽(2003)的结论也说明了这一点。他们通过实证认为,一方面,因果关系检验表明金融中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的确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另一方面,相比较而言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当然Harris(1997)曾指出,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人均实际GDP的增长,但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效应却较弱。由此,本文的实证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这一结论。

2.我国股市发展的规模和层次尚有不足。从人均市值增长指标的拟合结果来看,一方面规模不足影响了人均市值增长指标的发展,使得股市流动性的提高反而影响到人均市值的增长;另一方面,间接融资抑制了我国股市发展的规模。银行指标与人均市增长指标呈现反向关系,这一现象也可能说明直接融资难度增大时(可能受股市低迷的影响),企业转而寻求间接融资手段。但就目前来看,间接融资仍是国内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由此可见,我国股市发展的规模并不足以支持宏观经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未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已经不多,但非流通限售股的完全流通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近几年内中国股市发展规模依然存在着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

3.股市的活跃有助于吸引储蓄资金。从储蓄存款增长指标的拟合结果来看,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和资本化比率指标都对储蓄存款的增长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但是,股市流动性指标却与储蓄存款增长指标呈现反向变动关系,说明股市的活跃有利于吸引储蓄资金流入股市。郑江淮、袁国良和胡志乾(2000)在实证中得出结论,随着股票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储蓄越来越多,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将不断显现,贡献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的实证从另一方面说明发展我国股市规模和层次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冉茂盛,张宗益,陈梅.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2]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3]王志扬,马理.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财贸研究,2005,(1).

[4]于长秋.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J].辽宁财专学报,2003,(2).

[5]战明华,王忠锐,许月丽.金融中介、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J].预测,2003,(1).

[6]郑江淮,袁国良,胡志乾.中国转型期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0,(6).

[7]Binswanger. The Impact of Formal Finance on The Rural Economy of Indi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y, 2002(2):234-262.

[8]Ross Levine. Stock Markets, 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J]. 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91(J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