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1 20:50:03

导语:在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第1篇

根据去年的工作室活动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现拟就xxxx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管理机制

科学规划是确保名师工作室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本年度的工作室在总结去年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管理规划:

一是在岗管理,激发自主、自觉参加工作室活动的热情和干劲。制定工作室活动章程,提出在岗研修学习要求,要求每位工作室成员都必须按时参加活动,因故不能按时参加的,应提出书面请假。连续三次以上未能参加本室活动的,视为自动退出本工作室。本工作室将根据需要补充新的成员。

二是组织管理,强化督促和检查。按照市县人事科的考核要求,本工作室出台相应的对成员的考核制度。年终,每一个工作室成员要接受考核。考核形式分书面与当面两种。书面是填写考核表,写好总结。当面考核结合具体教研活动进行。

二、丰富活动形式

1、读书学习依据市人事科考核细则,每位工作室成员每学年至少阅读两本以上的教育专著,并且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学习心得。经常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每位成员每学期不少于三篇。

2、主题研修每学期都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活动要求主题要鲜明,可以就名师阅读、课堂风格、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主张提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专题开展研修。要求人人参与,认真学习。

3、课题研究本工作室的市级课题“文体意识观照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已处于结题阶段,各工作室成员要继续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上好公开课,撰写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题研究论文。

4、会课活动作为教师,根基应该始终在课堂,名师培养最重要的活动是会课活动。为此,每学期都要组织一至两次集体会课活动。每次会课都要有研究的中心,要有明确的主题,还要组织相关的说课和评课活动,如有条件,将特聘一些外地的学科专家。

第2篇

以牧野区教文体局教研室工作要点和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锻炼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通过一系列活动地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步落实我校提出的“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教师快乐工作 优雅生活”的办学目标。

二、总体目标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我校的教研工作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力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主要任务

1.以《新乡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为依据,落实常规检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2.注重课堂教学管理,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学校要组织教师间相互听课,听课后要及时组织教师间的交流,反馈教学效果。 

3.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研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学科研究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继续开展好周四的教研活动,搜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让教师养成在教学中思考、总结、交流的习惯。

4.立足我校实际,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5.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6.做好特色课程的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问题研究等活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大局意识,教师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7.做好“青蓝工程”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尤其对新入职和交流教师要多关心、多指导,尽快让他们适应教学工作。

8.大力支持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活动,对于有思想、有行动的老师,学校要给予关心,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四、学校教研活动探索

1.改革“教学明白表”,让每堂课都有收获

我校自2015年9月开始使用“教学明白表”。我们本着课前充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的思想,让教师在课前用“教学明白表”明确自己一堂课或一天教学工作的重点,清楚自己每节课到底要交给学生什么内容以及如何去教,学生该得到什么收获,教师该反思什么。在过去一年的使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时不完整,缺少作文教学,重点不突出,反思不到位等问题。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 “课堂明白表”的使用上提出高要求,力争发挥好“明白”的作用。

2. 继续“教学沙龙”,让思考更加深入

“教学沙龙”是我校教研方面的又一改革,它继承了我校一直以来的每周教研活动,又创新于不同的形式。除了以前的课堂问题交流、看视频学名师、共同学习先进理论等,还聘请了专家来做系列讲座,开放的课堂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理论,让我们更加了解学生,认识自己。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培训,在面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时,我们的老师能更深入的想想为什么和怎么办。去年一年的培训,我们给老师做了心理沙龙活动,让老师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人交流。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就学生出现的问题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的老师能更深刻地去认识学生。

3.年级互听互评课,让合作交流成为共同进步的根基

上学期,我们开展了“我请你来听课” 的活动,70%的老师都主动邀请同学科教师去听课。这学期,我们除了进行优质课外,还将积极开展同年级、同学科教学伙伴的交流活动,在学科组、年级组内开展互听互评课活动,凝聚集体智慧,讨论教材教法,提高日常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3篇

【关键词】高考语文 试题比较 理性思考

冷静思考,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平均分明显下降,特别是2011高考,语文考分处于历史低谷,是高考试卷偏难,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弱化,还是语文教学出了偏差?专家命题,一线教师无法左右,只好被动接受考查;学生语文素养本身就先天营养不良,也不是短期内就能改变的;变数最大的是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语文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160分的试卷,阅读占75分,写作占70分,这两大板块决定了语文成绩的走向。和去年相比,今年试卷保持稳定,稳中有变,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考生,难度适中,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中学语文教学。试卷结构、题型、分值等都没有大的变动,变动最大的就是文学作品阅读由23分变成20分,意味着难度降低或持平;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由15分增加到18分,将选择题改成文字表达题,意味着难度加大,考生书写量增加!

2011年高考试卷真的很难吗?命题真的刁难考生吗?

语言文字运用(15分),语音、成语、病句任选2题。今年选考了字形(成语字形)、病句,几乎所有考生都认为仍然考查语音,冷不防考查了字形,似乎命题者与中学语文老师,与广大考生捉迷藏。今年江苏改考成语为错别字,实在出人意料!但是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写错别字的现象太多――出发,使用此招,很有必要。单独考查字形,且是常用字形,比考查语音难度降低。病句题考查了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达歧义等常规病句,相比2004年江苏语病题,比较容易得分。

压缩语段或提取关键词,是江苏自主命题必考内容,2006年考查了扩展语句,这与压缩语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属于一个考点。今年考查了概括从哪些方面推导出结论,只要分析结论之前的几句话,分析语段结构层次:地形、水深、构造、历史,概括起来就是:海区特点、地质构造、历史记载。2010年考查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解题步骤一般是阅读原材料,分析语段,划分层次,概括内容,提取信息,找出关键词。

另一语言表达题,结合语言实际运用考查文学常识――考生的语文素养,题型、分值基本相同。2010年考查安徒生的小美人鱼出处《海的女儿》,以小美人鱼的口吻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今年考查鲁迅塑造的人物夏瑜及出处《药》,而《药》是苏教版必修二读本上选录的文章!至于按语(编者按)的写作,考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只要结合题干隐含信息,就会明白,实际上要考生写出增设此专栏的目的或意义,可以借助必修四教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相关语句,“继述先烈遗志且广大之”,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斗。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但是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2010年的“文学常识”题已经透露信号,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考查的重点,业内人士透露,虽然超纲了,但是是趋向、方向!2011年再次考查,有何不可?!从2010年起,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似乎已不言而喻地成为江苏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了,而且考查的形式也似乎固定了下来,从去年考查的美人鱼到今年考查的秋瑾,内容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不刁难考生。

文言文阅读2010年选文是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1年选文是苏轼的《陈公弼传》,所选人物传记叙事简约,并无曲折可言,虽然选文不再局限于史传类,而是古代散文,但是仍然是以写人物为主,实际上仍然是“记叙类”,考点、试题结构、分值都与去年一样,文言实词、信息筛选、对内容的概括分析、翻译句子,难度没有加大。

古诗鉴赏题,2010年选用了唐诗《送魏二》(王昌龄),2011年仍然选用唐诗《春日忆李白》(杜甫),李白与杜甫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们的友谊,考生并不陌生,对李白的才华、成就、风格,也都耳熟能详,对作品的思想感情,考生容易只从杜甫一方去思考,忽视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对作品思路的考查,去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6题“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所谓思路,就是“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阅读文学作品往往要以理清作品思路为抓手。八句古诗的构思脉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只要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都能答出的,此题根本没有为难考生。江苏古诗鉴赏题的分值与答案要点是对应的,一个要点1分。理解是古诗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文言文阅读水平制约了古诗鉴赏的理解。10分的古诗鉴赏题关乎19分的文言文阅读、20分的文学作品阅读、8分的古诗文名句默写,古诗鉴赏影响着47分的成绩,可以重点突破。根据平时的训练和学生高考信息反馈,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等原因,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偏低。古诗鉴赏的瓶颈,可以从紧扣原诗标题、充分利用注释、品味意象意境、把握情感主旨、鉴赏表现手法、强化书面表达等6个方面突破。

名句默写8分,考纲规定高中14处占4分,初中25处占2分,课外占2分。名句默写命题往往遵循这样的原则:写景名句、含有哲理的语句、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句,容易写错别字的语句。2011年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考生感到陌生,其实,这一课外名句,是时下报刊媒体经常引用的。

文学作品阅读,2010年23分,2011年20分,2010年考查了阿城的《溜索》,是散文化的小说。2011年考查了节选自宗璞长篇小说《西征记》的《这是你的战争!》,也是散文化的小说!具体4道题的设置是:

文学作品考查理解、分析、鉴赏、评价,选文越来越趋向于文学性,考点是鉴赏,理解是另一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2011年的探究题比2010年探究故事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要容易!

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3道全是表达题,意味着难度加大,答题容量加大。2011年选考了鲁迅的杂文,考生心理承受不了了,被唬住了。2010有关于鲁迅作品选读问题的误会这个背景,命题人通过命题重申教材编写意图只是调整结构,并不是削弱鲁迅作品的教学。其实鲁迅是写作议论文(杂文)的高手,他的杂文往往都是从批驳反面现象入手,列举其表现,分析其危害,剖析其实质,从而树立正面主张。第15题概括论述思路4分,稍有点文章学知识的人都知道,鲁迅批评“捧”,肯定“挖”,其思路无非是“捧”的种种表现,动机,危害和后果,最后强调“挖”。第16题概括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以及例证之间的递进关系(8分)。这一题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只是例证之间的递进关系考生可能感到无从下手,既然已经告诉了递进关系,还要答出例证之间的递进关系。其实通常情况下,递进有两种表现形式:递升和递降。即例证之间的关系是程度、范围的递升还是递降。第17题要求答出文章结尾“挖”的深意(6分)。文章主要批判了“捧”的表现、动机、危害、实质,对“挖”只有最后3小节才提到“挖”,且比较含蓄,考生不易发现。其实,只要认真分析最后一小节,分层次概括其内容,就是“挖”的深意!有人曾提出第17题答案有问题,建议答案补充为“对待贪图者,不要迎合投好,连最低的要求都不要满足他;对待廉洁者,不要讨好恭维,甚或腐化他,要廉洁自律;对待高高在上的人,要勤于监督,指出过失。”这是“挖”的深意吗?这是“捧”的否定做法,是“挖”的表现,不是深意。最后一小节“‘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自求多福之道;“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挖”与“捧”一样费力,但结果大不相同;“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人们习惯于“捧”的惰性,还不适应“挖”。

读不懂文本,问题回答不出来,根源在于游离于文本,阅读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深入文本。阅读题都是来自文本,都能在文本中找到答案依据。初中老师就强调现代文阅读题要到文章找答案,我们高三学生,经过了三年的语文学习,竟然连最基本的解题方法都丢掉了!究竟谁之过!

作文与去年一样,仍然是“提示语+命题”,审题难度降低。“拒绝平庸”表面上适合写作议论文,但是,提示语有三层意思:平庸的含义(不同于平凡);从为人处事两个方面指出为什么要拒绝平庸;最后是怎样拒绝平庸(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提示语把议论文的基本内容都提示尽了,“什么是平庸,为什么要拒绝平庸,怎样拒绝平庸”,考生很难跳出提示语的圈子,如“拒绝平庸,才能上进;拒绝平庸,才能发展;拒绝平庸,才能创新”,囿于提示语则会判为敷衍或放大原材料,最高不超过45分!难为江苏考生了。于是有人认为,写作议论文拿不到高分,是因为命题者喜欢记叙文,他们把持着话语权!事实并非如此,去年“绿色生活”,中心语是“生活”,适合于写作记叙文,不少考生把“绿色生活”当作一个无所不包的“筐”,没有联系地把“宽容”、“坚强”、“勇敢”、“奋斗”、“拼搏”、“爱国”、“父爱(母爱)”、“感恩”、“读书”、“自信”、“真诚”、“善良”、“科学”、“创造”之类生拉硬扯到文章中去,最高赋分不得超过41分,如果结构混乱、语言平淡等则不超过27分。有的考生写作议论文,又不能懂得“绿色”的含义,只好以“绿色生活”为主体,搭设了议论文的基本框架(只是框架而已),分解了3个小论点,而且似乎还有辩证分析,可惜,论证不充分,论据不充实,缺乏分析。没有构思,说理平淡,缺乏深度,不会反思。如“拥有绿色环境,让生活更美好;拥有绿色身体,让生活更精彩;拥有绿色心态,让生活更充实”,泛泛而谈,缺乏自己对绿色生活独特的思考,缺乏深刻的思想观点,45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忠于自然的生活态度;柳永“奉旨填词”,不惧命运的生活态度;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不阿权贵的生活态度。这是分解小论点吗?只能得28分。更有甚者,将分析说理变成了政治问答题!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分析说理,以理服人。“拒绝平庸”虽然倾向于议论文的写作,由于提示语的提示,考生反而无话可说,写不出自己的新意,只能滑向平庸之作。由于作文没有文体限制(除诗歌外),在议论文方面很难突破,为什么不再深入一步,写作记叙文(记叙散文或小说)呢?而且提示语中有“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必面面俱到”,选写记叙文,写一个拒绝平庸的人,只要写作选用2-3个场景描写,写作一个不甘于现状有内心追求的人,获得二类卷的判分是不难的。可惜,若干考生中考时记叙文写得还算可以,有的写得相当不错,经过三年的高中写作实践,高考时反而不会写作记叙文了,谁之过!何永康老师曾反复强调,审题构思时,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不要写,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肯定是大路货。稍加思索才想到的也不要写,一定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深入思考,辩证分析,“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大家都能看到。能否转到秃子的后面,发现秃子后面还飘着几根青丝。这几根青丝就是你独到的发现,只要合理,思路肯定就不一般。”为什么我们的考生不能深入思考呢?

无论是2010年的“绿色生活”,2009年的“品味时尚”,还是2008年的“好奇心”都引导人们回归生活,引导人们直接把脉时代,体察生活的原貌,而2011年的高考题显然更注重价值引领,启迪人们“不避平凡”但“不可平庸”,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要做到“拒绝平庸”。这样的命题思路,本身就体现着命题人“拒绝平庸”、敢于创新的精神。这真是平庸的作文题,不平庸的写作。

第4篇

   

工作目标:

继续加强常规管理,防止学生在初二年段出现分化的现象,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加强教学常规流程管理,突出教学研究,狠抓转化后进生工作,特别重视学科竞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来年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要点:

一、常规工作:

1、继续加强常规管理,防止初二出现断层分化的现象,促进良好的学习风气和习惯的形成。继续实行学生督查小组的检查,继续实行年段教师值日制,并将结果纳入班级常规工作考评。

2、加大常规教学的监控力度,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配合教务处加强课堂的检查。

3、执行教师“班级捆绑式”管理模式,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仍强化年段班级、各科任教师的工作考评,发展评价、过程评价、终结评价等结合。

5、加强劳动工作纪律的管理。

二、教学工作:

1、  新课标下的新一轮课改实验中,组织老师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启动教师个人发展计划,认真实施。

2、  认真落实教学中的备教批辅考流程,各备课组配合教研组认真抓好教学工作的月检查。特别注重教案的反思过程和学生作业的落实情况。

3、  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成员之间要密切合作。

4、  非常重视学科竞赛工作,加强年段内各学科的模拟竞赛,力争本学期内各类学科的竞赛全面丰收。特别是数学奥赛,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获奖的档次。

5、  在专家的指导下,继续实施初二年段转化后进生工作。在此工作的基础上,推出“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

6、  针对年段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非常重视英语科的教学,英语备课组应采取有力的措施改变现状。

三、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的基础上寓教于乐地开展德育主题教育。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系列教育活动。

2、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

3、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

4、  充分利用年段文化建设专栏、班级黑板报、年段广播、各种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

四、配合学部校本课程的开设,指导学生校本课程的选修,充实课余生活,丰富第二课堂。

五、开展初中研究性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各研究性学习负责人应扎实开展工作,各班主任要密切而积极的配合。

六、继续通过多途径加强家校联系。年段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学生全体家长会各一次。认真抓好每月一次的家长代表参与班级管理座谈会。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平时多与家长沟通联系,联络感情,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七、安全警钟长鸣,建设平安年段活动。继续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注重常规安全教育的督查力度,加强学生专项活动的安全的监控力度。

八、认真做好学生成长袋建档和填补内容的工作。

九、营造良好的年段工作氛围,着力建设年段文化。引导教师们调整好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加强沟通与合作,提倡正当的公平的竞争。加强师德修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十、密切教学区与生活区工作,加强合作,前后合力。着力于学生早恋、抽烟、重大违纪的防犯工作。

行事月历:

(见每月的具体工作要点安排。)

第5篇

作为高三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在考场上答题的真实情况,总结高考备考复习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和备课组的几位教师以及8位毕业学生一起在高考结束后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流。学生认为,选择题中第1~5题比较简单,第6题考查的是归纳能力,第8题是一个应用性问题,第9题是以新增的概率统计为素材的比较大小题,但要求学生熟悉公式的变形推导,方可解决。填空题考生容易下手,其中第15题延续了去年的模式,是对选修的考查,基本上是一学就会的题。而今年的填空题比选择题的第6题到第10题易拿分。只要大家细心,一般不容易失分。

解答题第16、17题只要运算细心,基本上能顺利拿下,第18题是以立体几何体积计算为背景的古典概型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计数能力。第19题立体几何题回归到往年的中档题位置,传统方法,向量法都容易解决。第20题解析几何第1问学生容易拿分,第2问是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和计算技巧及很强的推理能力才可得到最终结论。第21题是定义型的题,比较抽象,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相对较难一点,但没有偏难题。对整份试卷总体上感觉还是良好。

学生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观点一:方法想不起来

观点二:题型不是很适应

例如,理科卷的第18题:第18题是以立几体积计算为背景的古典概型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计数能力。考前训练概率解答题的时候,我们的一般步骤是:分析事件,确定概型,求概率,列分布列,求期望。而本题以立几体积计算为背景,很多学生一下子懵了,对这类题型不能很好地进行分析,而且做错的学生中不乏成绩优秀的学生。

观点三:考数学思维多,运算量少,一些题根本找不到思路

第21题是定义型的题,比较抽象,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很多学生看到这种题,直接题目都看不懂,更别提寻找解题的思路了。

调查结束后,我们几位教师都陷入了沉思中: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三复习以及高中数学教育到底让学生学会什么?我们前面所作的高三一轮复习周练的模式对学生起到了多大程度的帮助?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复习备考注重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甚至方法的传授。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学生遇到如第10题、第18题、第21题的情境,缺乏进行整合分析的调控意识,这些也是我们平时复习中做得不够的。

回顾我们高三一轮复习中探索实践的周练模式,我们也进行了深刻反思。高三数学复习的原则应该是:抓住核心,多角度创设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毅力和信心。通过周练的形式,我们一方面保证了学生数学复习所必需的训练量,另一方面强化了基础题型、基本方法的掌握与理解。例如解答题的第16题:这道题考查了函数思想,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与二次函数的关系。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公式及错位相减法。这在我们周练中也是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再例如立几的第19题,我们通过周练也进行了足量的训练,当然从学生的解题反馈来看效果也很不错。

第6篇

问题1:你能改掉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课相似的状况吗?

教学不是照本宣科,备课不是机械重复,今年的备课抄去年的备课,有时会不自觉受到教学参考书的影响,失去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机会。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数学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么指导作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用学生的思路教学,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备课基本要求:备课标,心中有准则;备教材,心中有课本;备学生,目中有人;备教法,心中有数:备学法,手中有法。教师备课时要常思考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要做些什么事?用哪些措施能实现这些目标?有哪些步骤?上完课后还要反思,哪些措施落实到位了,哪些还没能实现,以后要怎样改进。

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一个确定三个追问:一个确定是:按照单元或章节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三个追问是:问一问我在集体备课时,单元或章节的教学要求落实了没有?问一问我采取了什么措施、设计了什么教学环节来落实的?问一问学生在这方面的素养和技能形成了没有?只有做到这三个追问,备课,上课才有实效。再者,教学要有预见性,备课后,按照备课的思路进行教学,想象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会遇到什么困惑?会出现怎样的情节?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即使是作业,也要想象:这些作业会以怎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作业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是否存在作业作对了,但也有不理解的情况?然后结合实际教学验证自己的想法,思考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矫正?

例如教学线段垂直平分线后,很多学生不能走出全等的证题想法,难以放弃全等三角形的解题经验,因此,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如果遇到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时,既可以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也可以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让学生在新概念与原有经验的对比中感受新概念是基于原有经验的优化。又如笔者在教人教版九年级内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中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按照教材来教感到不自然,查阅了许多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借助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梯形中位线或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展开教学效果会更好。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莫基;问题解答要即时反馈,真正巩固。

问题2:您有一本教学心得吗?您经常写教学反思吗?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探寻学生的变化,关注学生是否理解,教学方式是否适应学生来进行反思。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很多人十分重视课前的备课却疏于课后的反思,认为只要把课堂教学组织好了,写不写反思无所谓。其实不然,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回顾与分析,可以使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经过多次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反思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反思,整个教学环节就会显得有始无终,大凡优秀的教师无一不写反思,他们在教学中能够灵活的驾驭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反思,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并非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如果不及时做反思,对。自己的教学不加反思,就算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不过是对一年工作的重复,不会增添新的知识,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多少帮助。

上完一节课后,教师应当抽出点时间,结合课前对自己教学思路的想象,对照实际教学,对本节课的教学认真反思,是否和课前想的一样?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成功之处,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分析学生的课堂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作为今后教学中的借鉴。教学反思主要记成功的经验:记下长子的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手段措施等;记学生的创造:记下学生的新方法、新思路、新见解等;记学生的问题:记下学生的疑问及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给予解疑、答难;记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记下事件应变处理的案例;记教案的修改:记下教案的成功与不足,弄清须改进的地方;记教材教法的处理:新授课是否突破重难点,效果如何;练习课学生是否具有将知识灵活地转化为技能的能力;复习课是否理清知识系统,是否根据学生实际突出复习重点,是否在复习课中注意发展学生能力等。

常写反思,有助于加深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做到查漏补缺,扬长避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使教学设计更合理,教学效果更佳。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地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问题3:您的学生有一本错题集吗?

学生的训练题、考试题,都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因此要求对做错的题认真订正,查找原因,是属于知识漏洞,还是审题、分析、运算等能力的缺陷,根据错误根源进行查漏补缺。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订正、整理错题只抓大题(计算题),而轻视小题(填空、选择题)的情况,提出要求,对小题目也要像大题一样,写出详细的分析过程,包括错解、错解原因分析、正确解法;错题的关键易错点:题目的变式训练等。对学生的错题集定期检查或面批,并给予评价或提出学习建议,还通过组织错题本展览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每到考试前,要求学生翻看自己整理的错题集作为考前复习的必修内容。为了检查学生的错题过关情况,经常对学生进行错题的二次训练。

问题4:您有一本收集学生的错题集吗?

比如把学生的所有错误收集起来,制定一个错误预防表,其中要点包括:对基本概念的模糊认识:对相关知识的混乱逻辑;对数形特征的直观错觉;对严谨命题的以偏概全;对题设条件的断章取义;对隐含条件的大意疏忽;对推理运算的草率马虎;等等,最好的办法是再把此类的问题设计在练习与模拟题中,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获得教训和反思。在练习中感悟。

研究试题,建立错题档案。很多教师十分注重对经典试题的研究、积累,并把它们进行分类,总结出规律,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把试题补充进去,这对提高教学成绩是非常有益的。我们认为,除了研究、积累经典性的题目外,还应建立一本错题档案,即把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归类。因为研究试题、积累错题才能对症下药,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教学。

错题档案不仅是出错率高的试题的记录,它还能反映出学生的解题思路,结合错题档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勤于归纳、善于整理、学会小结,使学生少走弯路。另外,建立错题档案时,最好按照教材内容的先后进行排序,或者按照知识块进行分类,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查找和更新。

问题5:您每道题目讲完之后,师生能共同探讨解题的启迪和感悟吗?为什么要讲这题?为什么要这样讲?换一种方法如何?

大部分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往往只关心答案。有的教师的讲解或例题讲解,往往也是主要讲计算过程或答案。但是对整个解题思考过程,往往讲解的并不够清楚细致。只是让我们知道了计算过程,却不知道思考的过程而这才是解题最重要4的方面。记住:答案计算过程思考过程。解题教学不仅要获得答案,而且要从获得答案的过程中学会怎样解题,学会数学的思维,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弯路与曲折,因此,还应有解题困难的分析(知识因素、逻辑因素、策略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解题错误的分析(错误的内容、错误的性质和纠正错误的办法等),教师想方设法教会学生怎样从卡壳、无计可施的窘境中解脱出来显得十分重要,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怎么想的。做完一道题后,还应提醒学生做以下工作:(1)检验与改进:①能否一眼看出答案的正确性?②能否检验这个解答?③考虑解的细节,对于较冗长的部分,能否使它尽可能的短些?④能否用别的方法解出这个结果?(2)总结与应用:①总结本题应用了哪些知识?通过此题的解答,你对所学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②总结本题的解题方法,找出其规律性和一般性,并试图应用于其他问题。③此题的结论能否应用于解决其它问题?(3)引申与拓展:①能否将此题的所求加以改变?②能否将此题的条件加以变更得出新的问题?③能否将此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重新组合,得到新的问题?

问题6:您经常问学生:你还有其他想法吗?您的学生经常向你提出问题吗?

这就是引导学生不迷信老师和书本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不迷信教师的想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笔者在教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习题24。第6题:求证:圆内接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时,引导学生从矩形的判定来思考问题,学生的想法却出奇的多,得到6种不同的证法。教育的作用不是改造而是发现,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天分、自己的才能。成功的教育都有其共性,那就是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辩论。我们需要确立一种理念: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代替。例题的讲解怎样选择学生?根据例题的难度和学生的课堂反应,选择已理解、感悟的学生到台上讲解、展示,教者可与讲解的学生展开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中巩固新知、公式求定理。讲解完成之后再安排1-2名理解的慢一些的学生复述思路、解法。

问题7:您经常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鸣宁

关注学生,每一节课后找一两位学生谈谈课堂中的疑问,听取学生的意见;或针对学生作业、单元检测存在的问题,找1至2位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不但能使学生改正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也能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说明教师关心学生,教师的心目中有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管学生以后学习如何,教师教给他的知识可能忘记,但是教师给了他哪些鼓励,给了他哪些正面、积极的影响,是学生一辈子不能忘记的事情。笔者曾经因为一句话改变一位中等生由不爱学习数学到爱学习数学,那仅是一次课堂提问,当笔者问一位学生问题时,她没有回答出来,就说不会,笔者走近她身边轻轻的说:不要说不会,应该说还没有想出来,坐下再好好的想一想?就这一句话,使她产生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以后的一次语文作文中写到了笔者,写到笔者的这句话给了她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的心里不仅装着知识,更要装着学生,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心态。

问题8:您经常与你的同事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吗?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合作解决问题共同从事教学设计,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到教学重心、基本教学过程,甚至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要为其后的教学反思留下空间。要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听同行或专家的课,借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别人的教学机智、艺术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中,课后将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的知识。例如笔者参加县级课堂教学比赛前的试讲,同事们评课时真正做到了品头论足、各抒己见(说真话),包括每一个环节的处理,争取做到对课程标准的把握界定精准,重点突出;对教学内容的挖掘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对教学流程的设计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张弛有度,活泼有序;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体察入微,关怀备至;对学习效果的评测训练到位,达成有效。笔者感觉每参加一次课堂教学比赛,都是对自己教学的一次洗礼,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问题9:您告诉过学生,你的解题失败吗?

在教学中,你能否把自己解题失败的经历告诉学生,把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告诉学生,如何解决的?和同事探讨,还是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又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解题经历和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7篇

关于阅读能力的评价,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确定为:获取信息(包括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三项。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此,笔者根据阅读能力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结构设置阅读命题,让学生带着命题阅读文本,通过解决命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依据问题“获取信息”,捕捉初读感受

PISA项目要求学生要能够找到文本中直接陈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具体信息,还要把文章看成一个整体来全盘考虑,对字面信息加以分析,得到一些隐含在文章中的信息。这与教师通常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做法是一致的。

1.获取具体信息,理清文本思路

写人记事的文章要能捕捉文章的六要素。初读时,教师设问:“文章主要写的是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命题走进文本,快速而全面地把握住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景状物的文章则给学生这样的命题:“文章写的是什么?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或作用)?” 命题不纠缠于字词,不拔高难度,意在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的信息,理出文本思路,训练阅读的速度。

2.获取整体信息,把握文本中心

有些文章隐含着丰富的阅读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让学生带着“蟋蟀的住宅选址多么” 的命题读课文。学生很容易把握住蟋蟀的选址多么“慎重”、“富有智慧”;再如《去年的树》一课,让学生用“鸟儿和树” 来谈谈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读全文后,便能体会到“鸟儿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鸟儿和树的感情多么深厚”。这样的命题指向文章的段落或整体,有助于学生初步把握文本的中心意思。

二、解析问题“形成解释”,把握语言意义

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形成意义联系,理解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内容,这是读书的第一层。此外,学生还要从中心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的。这一点与PISA项目关于“形成解释”的要求是一致的:关注文章的细节,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联系各个部分的相关信息,对文本进行逻辑方面的理解,即写人的文章要读出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特点,表现人品;写事的文章要了解作者如何描述事件,阐明道理;写景的文章要明白作者采用何种观察顺序,如何表现景物特点……

以下是学生解读《蟋蟀的住宅》的教学选录,从中可见一斑。

师: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蟋蟀的住宅选址”来说明你的阅读收获。

生:蟋蟀的住宅选址多么慎重呀!它不随遇而安,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生:蟋蟀的住宅选址多么富有智慧呀!它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它的洞穴是倾斜的,即使有骤雨,也会立刻干的……

师:怪不得人们夸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围绕“蟋蟀的住宅选址”这个句子,谁能把同学的汇报连起来说一说?

生:蟋蟀的住宅选址多么慎重呀,多么富有智慧呀!你瞧,它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

学生解析问题时,要把握语言的要义,从文本中寻找相应的词句,要把自己的读书感受说明白、说具体,显然就必须经受一次从文本获取信息,再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处理信息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三、“反思评价”促进迁移运用,学习表达技巧

PISA项目中“反思与评价”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评价,也包括对文章内容、文章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是手段,但不是终极目标。中年级学生处于习作起步阶段,一方面要初步感受文章在结构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感受。

1.评价内容或结构,规范运用语言

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当学生读到“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时,我先让学生用“上百万年前,人们生活。”来评价人们当时的生活,再引导学生想象练笔:“回到上百万年前,亲眼目睹,人们的生活多么!晚上,没有;炎热的夏天,没有 ; 寒冷的冬天,没有;时,也没有。”(学生练笔一例:上百万年前,人们生活多么不方便呀!晚上,没有电灯,到处漆黑一片,不能读书也不能写字 ;炎热的夏天,没有风扇,人们热得汗流浃背; 寒冷的冬天,没有暖气,人们冻得发抖;出远门时,也没有汽车,走得脚底起泡……)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模仿了文本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既运用文本中的语言材料,又迁移了排比句的写法。

2.评价表达特色,灵活运用语言

第8篇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在抓好全面教育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教育,不仅能提升幼儿认知兴趣,且能最大限度开发其心智潜能。纲要中将幼儿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为此,在教育实践中实施了以美术特色教育带动主题教学水平的工作思路,把美术特色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努力做到美术特色与主题教育相互渗透。通过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艺术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孩子各种感官系统,去看、去听、去摸、去尝试、去感知、去体验、去表现;在认知、社会、健康、艺术、科学、语言等多个领域充分探索和体验,丰富孩子的知识,为孩子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学上,顺应孩子的创作需要,适时对孩子进行智力技能训练,为拓展幼儿创造力提供坚实的基础。根据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的表面特征的特点,引导孩子感知、观察、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如,构成事物的线条、形状和色彩,孩子掌握这些内容后,在认识新鲜事物时,就可以通过形状和颜色认识、概括事物。环境是第三位教师,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他们努力构建具有艺术气息的育人环境,在幼儿园创建艺术长廊,张贴世界级艺术大师的名画,并加上欣赏提示,让孩子在走走看看中与大师零距离接触,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同时还创建了小画家俱乐部,展示孩子们的得意之作,为他们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展现个人绘画才能,树立自信心,感受艺术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

充分发挥师资优势,重点打造阳光美术工作室。2007年,把美术教学作为特色教学项目在全园推广,创立了专门的美术工作室,选派专业的美术教师负责教学工作。工作室提供了供幼儿欣赏的各种艺术品,购进了喷泵、电热棒、彩陶等多种工具器材。他们还打破以往在纸上作画的单一形式,让孩子在旧鞋子、废纸盒、瓶子、石头、贝壳上随心所欲地涂画,尽情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在园里和班里设置“百宝箱”,选择安全、卫生的废旧材料放到里面,并进行分类摆放。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把美术活动变成孩子自由想象、大胆创作、快乐体验的活动,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他们注重为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引导鼓励孩子学习泥塑、彩陶、水粉画、烙画、油画,为孩子们打开通向艺术殿堂的大门。在美术工作室里,可以自由自在地涂涂画画,酣畅淋漓地用画笔抒发内心感受,尝试运用各种各样的绘画工具与创作方式,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有效提高了孩子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孩子手脑并用、大胆表现,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孩子的内在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大力打造美术工作室的同时,进一步抓好班级美术教学,本着教研带教学的原则,开展了幼儿美术特色的实践研究。各班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美术教学特色,如,《日记画》《彩色世界》《诗配画》等。各班级和美术工作室对孩子开展并列的美术特色教学。通过鼓励孩子想画、绘画、说画来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把所想的说出来、画出来,把头脑中想象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象,通过画笔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通过语言再次整理、丰富自己的想象,最终促进孩子智力几个方面能力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及时反思教育行为是否有效,研讨美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研讨―再实践―总结”的过程中梳理工作思路,坚持“让艺术回归幼儿生活,让美育伴随幼儿成长”的教育理念,和家长携手同行,共同发现生活的美。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教育方法,让美育带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使美术特色办园之路越走越宽。

第9篇

我是今年三月份开始分管学校教学、招生和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近一年来,我认真学习、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廉洁自律,始终以健康的心态、饱满的热情、积极的行动面对各项工作,在校长的带领和教职工的关心、支持下,如期完成了我所分管的年度工作任务,并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将个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是以常规管理为抓手,有效促进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通过教学各环节的细节管理,保证了良好的教学常规;目前,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教师精神状态良好、工作作风务实、工作纪律严明。

二是以课堂研究为基础,深入教学一线全面了解教学情况。一年来我严格坚持值班检查制度,早晚深入教室课堂,认真听了每位教师的课,并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评议,掌握了较为准确的教学情况。

三是以思想工作为先导,有效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先后开展谈心活动40多人次,召开学生座谈会三次,科室交流活动四次,准确掌握了教师的思想状况。理顺了工作情绪,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以课题研究为重点,推动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先后组织了6次校内“公开课”、68人次参加校外观摩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十二五”教育科学课题申报立项五项(其中省级两项,市级三项),填补了我校课题研究的空白。课题研究教师参与率达60%。同时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开发也进入试验阶段。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五是以招生工作为突破,推进了学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出台了一系列招生激励政策,采取联合招生办法,发挥个人人力资源优势,出色完成了2011年招生工作任务,使中一招生数较去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招生人数和在校生总数均再创历史新高;

六是以个人带动引领为示范,强化了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进一步转变。我通过带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影响和带动了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

七是以公平公正解决问题为契机,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以人为本、以诚待人、以理服人等理念的实践,职工的工作状态与和谐度得到了明显改善。

八是完成了“双基迎国检”“省田径运动会”“国家体育总局文化课教学情况调查”等重大临时性工作,效果显著。

二、取得成绩的原因

一是正确的领导和团队的力量是取得成绩的根本保证。

工作取得成绩的首要原因是主要领导的正确领导和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但重要原因是团队集体力量的发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合作精神大于个人努力的时代,我从来都不认为个人能力或一个人的能力能够解决多么深远的问题。因此,工作中我特别注重调动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大家的潜能,凝聚大家的力量,推动整体工作。

二是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提高工作成效的重要条件。

和谐的工作氛围是责任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提升的重要标志。我始终认为和谐的工作氛围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教师教育智慧、发掘教师教育潜能的最佳土壤。因此,我特别关注和谐人文环境的创设与团队精神的打造,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重视激发大家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采取的办法:一是真诚对待职工;二是广泛听取意见;三是严格执行制度;四是公平处理事务。我也可喜地看到,一年来教学人员的和谐度和责任意识在逐步攀升,这也是我最大的安慰和收获。

三是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是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个人认为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招生工作,二是教研工作,三是课题立项工作,四是和谐团队建设和工作作风转变。工作之所以有突破的关键原因之一是面对困难问题和崭新问题时要多动脑、勤思考,不推诿、不扯皮,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要把开拓创新意识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要把实际工作的困境作为考验自身能力的平台,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挑战、解决问题。

四是善于学习勤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丰富的教育实践使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管理理论,注重理论素养提升与管理水平提高的融合,倡导“关注细节、提倡反思”,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高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也换来了沉甸甸的果实。今年4月份我所撰写的“中国教育改革的行动思考”一文发表于《酒泉教育》杂志;8月份我所独著的《为了理想的教育》一书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0月份我所主持申报的“酒泉市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课题通过酒泉市教育科学课题领导小组批准立项,11月份我所主持开展的甘肃省“十一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各种社会问题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也顺利结题,并通过省级鉴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沟通协调不畅

与各位领导的主动交流沟通不够,缺乏深层交流,还局限于工作所迫情况下的事务性协调。

二是开拓精神不够

有些工作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定式和惯性之中,不能和学校的实际相结合,还存在按惯例和理论角度思考问题的现象。

三是大局意识不强

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一些问题的处理仍然停留在本职工作和本部门工作的层面,缺乏全局意识。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探讨更加适合我校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有效办法,探寻具有造血功能和体校特色的招生渠道,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要深入实际,强化管理,有力有效开展工作。既要强化开拓意识,又要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既要体现制度管理,又要展现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