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9 07:21:07
导语:在大学生扶贫就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Abstract: With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ver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poor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become more and more evident. The financial conditions of family and other factors lead to employment plight of the poor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reform and improve the assistance system for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strengthen career planning and guidance to help students form a correct concept of choosing occupation. It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achieve employment successfully.
Key words: poor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service;guidance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259-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农业类高校贫困学生作为高校特殊群体的一部分,就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其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他们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信心,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高校的科学发展。因此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关注农业类院校贫困大学生,研究、探索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困难,制定科学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做好高校就业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农业类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据资料显示,目前在校贫困大学生总数高达400多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25%,其困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10%,我国每年将近有万名贫困大学出现就业困难,而在农业类院校中表现更加突出,面临一系列就业困境。
1.1 就业期望值与社会现实矛盾,农业类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率普遍不高 贫困学生大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或贫困山区,他们上大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走出农村,摆脱家庭困境。因此,贫困大学生迫切希望找到一份高收入、工资稳定、待遇优厚、工作环境好的工作,以此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华南农业大学的调查表明,56.8%的贫困生把工资收入作为择业的首选标准,73.5%的贫困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希望留在收入较高的省会、大城市工作,而只有6.8%的贫困生选择农村就业。[1]而就业现实是,工资水平高、待遇好的岗位,由于农业类院校贫困学生专业、自身能力所限,竞争的激烈而难以获得;而对于待遇相对较低、工作条件不好的岗位,他们又加以拒绝,难以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的科学就业策略。从而导致农业类院校贫困学生就业率普遍不高。
1.2 就业成本与薄弱的经济支付能力矛盾,农业类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机会丧失,就业质量下降 近几年,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就业成本也随之攀升。从制作简历、通信邮递、形象包装到招聘会门票、车费、食宿等花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讲,是一笔不菲的花销,家庭和自己难以承担。因此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多数选择放弃花费成本高的求职方式,一般不参加异地招聘会、放弃不能确定接受的异地面试、不制作精美的简历、不购置求职服装等,这样虽然降低了他们的就业成本,但是同时也减少了他们求职成功的机会。[2]就业成本的增加和薄弱的经济支付能力,导致贫困大学生不得不放弃可能好的就业机会,转而求其次,选择待遇、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等较差的岗位。
2 农业类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分析
农业类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产生,既有社会经济发展波动性的影响,也有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的影响;既有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既有用人单位的影响,也有贫困学生自身的原因。
近年来,xx县把统战工作与脱贫攻坚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通过调动非公经济人士、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知识分子等多方资源,突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持续发力,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统战+扶贫”工作新模式。
一、发挥非公经济人士力量,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万企帮万村”、省“千企帮千村”、市“百企帮百村”工作部署,动员全县广大民营企业家,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目前为止,我县共有40家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共计帮扶542个村、23331人。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帮扶、技能帮扶等多种形式,打造出1008个扶贫项目,合计帮扶金额152.58万元,参与帮扶的企业数量、帮扶总金额均位居全市前列。为更好地发挥全县非公经济人士力量,为脱贫摘帽再助力、脱贫成效再巩固,县委统战部和县工商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方案》从帮扶范围、帮扶力度、帮扶措施等方面对“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进一步细化,明确最低帮扶金额200元以上即可纳入省帮扶台账,作为将来企业评选推优的重要依据,为尚未加入“百企帮百村”行动中的企业明确目标,消除存疑。
二、深挖派人士潜力,鼓励投身扶贫事业,为脱贫攻坚出计献力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派人士从未缺席。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民建党成员xxx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自负责xx县社会扶贫工作以来,xxx同志始终将“实”字作为工作守则。一是“干实事”。积极协调动员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及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认真推动全县扶贫微工厂的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分布在全县20个乡镇的262家扶贫微工厂共计带动从业人员25000多人,带动贫困户3100多户,实现年均增收20000余元。二是“抓落实”。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工作,全年累计培训干部、致富能手、贫困劳动力等6500余人。极大的激发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xx县脱贫摘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讲实效”。扶贫工作既要久久为功,更要讲究实效。xxx积极协商企业,按时督促完成贫困户资产收益工作,督促企业及时为贫困户分红,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已为贫困户追缴分红资金270万元,取消两家效益差的扶贫龙头企业,使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见真章、见效果。像xxx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他们借助自身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投身扶贫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扶贫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凝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智慧,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拔掉贫穷的病根。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他们都是所在行业的精英骨干,xxx县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汇聚到一起,成立新联会,积极鼓励新联会成员集思广益,各尽所能,为全县脱贫攻坚注入力量。新联会成员xxx是一名自媒体行业从事者,他创办的“xxx信息港”公众号将扶贫作为己任,及时传达我县扶贫工作成效、扶贫政策信息,同时他本人还积极筹办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行动,为贫困学生资助学习用品,为孤寡老人发放过冬装备,为深度贫困村提供资金、技术等帮扶措施。
新联会副会长xxx自加入新联会以来,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组织贫困户进行培训,目前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脱贫先立志,治穷先治愚。xxx积极关注教育扶贫事业,2016-2018年先后出资20余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2017年出资3.7万元帮助东关小学建设电教室,带领企业中层干部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难题。通过他们的带头作用,新联会成员踊跃参与扶贫,110名成员企业通过各种途径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41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帮助254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四、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以“泛海助学”为桥梁,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中国泛海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北省委统战部联合发起的河北省统一战线泛海助学行动已在我县实施两年,中国泛海集团出资2亿元,从2017年-2020年,每年资助1万名参加当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并被录取的贫困家庭本专科考生。两年以来,我县共资助贫困大学生275名,资助总金额达137.5万元,为众多贫困家庭学子圆了大学梦。泛海助学行动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资助对象主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残疾家庭等。通过泛海助学行动,全县因学致贫这一难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资助不是根本目的,为xx县发展留住人才才是应有之义。县委统战部通过泛海助学行动,将新联会成员企业与受助学生有机结合,建立长久联系、打造合作关系,学生与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在上学期间,将学校优秀科研成果项目,创新技术引进到xxx来,企业为这些科研成果提供孵化转化基地。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毕业后的就业提供岗位和机会,积极吸纳本县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双赢”,为大名脱贫攻坚,全面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输入更多新鲜血液。
五、建立多元化扶贫模式,点、线、面相结合,打好全面脱贫的翻身仗。
一、总体思路
以激情担当、奋进争先的新城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县下达我镇的脱贫攻坚及全民创业任务,以“三个落实”和“四个到位”为抓手,以全民创业园和村居创业示范点建设为重点,开展“四个带动”(三来一加带动、合作社带动、企业务工带动、公益性岗位带动),落实“四项举措”(结对帮扶、劳动技能培训、小额扶贫贷款、项目带动),全面实施“三个一”帮扶工程,实现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确保全面完成县下达我镇的脱贫攻坚和全民创业的各项任务。
二、主要目标任务
重点打造1个全民创业园,2个村居创业示范点,实现全民创业新增工业项目40个,其中入园项目26个,发放小额贷款2020万元,培训低收入劳动力2400人,新增三来一加就业20人以上企业42个,低收入户劳动力就业1950人,脱贫人口3586人,经济薄弱村新八有2个。
三、考核对象
全镇13个村居,村居包片领导、蹲点干部、发展书记、大学生村官,镇直各单位。
四、工作举措
围绕算好扶贫开发户增收脱贫一本账,深入开展四个带动,全面落实四项举措,促进低收入扶贫开发户的增收。
(一)算好扶贫开发户增收脱贫一本账
各村居要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一个低收入扶贫开发户建好家庭收入台账。由帮扶责任人和扶贫开发户共同制定脱贫目标,根据农户具体情况拟定脱贫措施,围绕目标和措施落实增收项目。
(二)深入开展“四个带动”工程
1、三来一加项目带动。大力引进和发展三来一加项目,利用三来一加项目带动一批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低收入扶贫开发户劳力就近就业,增加扶贫开发户收入。
2、合作社带动。引导和鼓励全镇各类合作社吸纳低收入扶贫开发户入社,通过低收入户劳务,土地等资源、资产投入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收入和分红,带动扶贫开发户增收。
3、企业务工带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对录用扶贫开发户劳动力的企业,在厂房租金、水电配套、纳税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动员和鼓励全镇所有工商企业排出一部分用工计划,降低门槛,尽量优先为扶贫开发户提供务工岗位,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
4、公益性岗位带动。全镇机关事业单位要认真编排本单位公益性岗位,如门卫、保洁员、保安、食堂后勤等,优先从各单位帮扶村居的扶贫开发户中择优录用。
(二)全面落实“四项举措”
1、继续全面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全镇乡村两级干部和各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每人结对帮扶三户低收入扶贫开发户,坚持定期走访慰问制度,每名帮扶责任人年内走访慰问帮扶户不低于3次,每户慰问帮扶物资不少于300元,每年为结对帮扶农户解决1-2个生产生活难题。
2、继续加大对低收入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对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低收入劳动力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年纪轻,文化相对高的低收入劳动力重点开展定向职业技能培训。为低收入户劳动力顺利就业提供技能保障支撑。
3、继续加强小额贷款投放力度。各村居要加强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宣传,各帮扶责任人要积极深入农户共商帮扶措施,帮助低收入农户加强风险控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积极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的担保。同时扶贫小额贷款投放的金融机构要深入研究简化贷款手续,创新扶贫小额贷款的担保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低收入农户联保、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担保、低收入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资产资源担保等形式,降低扶贫小额贷款发放门槛,通过小额扶贫贷款的支持帮助农户发展高效种养业,或者带资入股参加各种合作社增收脱贫。
4、继续实施项目带动重要举措。大力推进省级财政奖补项目、省定经济薄弱村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的实施,优化整合各类扶贫项目奖补资金实施标准化厂房、高效设施农业等,增加集体资产,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建立项目到村到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份资金量化分红增加低收入户收入。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一)、考核内容根据县有关考核指标,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确定脱贫攻坚暨全民创业工作考核项目(具体考核内容见附表1),考核采取百分制考核,针对项目性质分为基本分考核项、加分考核项、减分考核项,分别确定不同分值(具体内容见附表2)。
(二)、结合实际,分解任务,明确相关单位挂钩捆绑考核责任。
以村居为单位分解各项指标任务。村(居)支部书记(或主持工作人员,下同)对村(居)任务负总责。同时,对村(居)包片领导、蹲点干部、大学生村官、发展书记、镇直单位实行和相关村挂钩捆绑考核,具体办法是:
1、包片领导、蹲点干部、大学生村官、发展书记捆绑所在村进行考核;镇直机关负责人是蹲点干部的,所在单位捆绑到所蹲点村进行考核,镇直机关负责人不是蹲点干部的,所在单位捆绑到该单位分管领导包片村考核。
2、各个村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发展书记必须完成1个“三来一加”或1个入园项目,任务计入所在村总任务。
3、百分制基本分考核项目没有按序时完成任务的,所有包片领导、蹲点干部、捆绑考核的机关负责人和村(居)支部书记同奖同罚;大学生村官、发展书记没有完成自身任务的和村第一责任人同等处罚,完成任务的免于处罚,享受同等奖励。
4、对农经扶贫业务单位(扶贫办)和全民创业业务单位(创业办)根据全镇全年任务序时进度予以考核。
(三)双月观摩,半年考核,年终总评,兑现奖惩。
考核采取双月观摩,半年考核,年终总评的办法分别给予奖惩。
1、对全民创业新增工业项目和扶贫攻坚开发“四项带动”项目重点是“三来一加”项目采取双月观摩的方式,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项目质态,前三名给予村(居)支部书记800元、600元、400元奖励(发放流动红旗),对倒数一、二名给予村(居)支部书记300元和200元处罚,由村居支部书记在会上检讨(发流动黄旗),其他捆绑人按上述捆绑规定同奖同罚;
2、对半年考核结合双月观摩情况,前三名给予支部书记1000元、800元、500元奖励(发放流动红旗),对倒数第一、二名给予村居支部书记600元和400元处罚(发放流动黄旗),其他捆绑人按上述捆绑规定同奖同罚,业务主管部门正副职根据总任务完成是否达序时进度参照村居第一、二名和倒数第一、二名的标准给予奖惩;
3、年终总评对前三名支部书记给予1500、1000、500元奖励,其他捆绑人按上述规定同奖同罚;对倒数第一、二名给予支部书记800元、500元给予经济处罚,其他捆绑人按上述捆绑规定同奖同罚,业务主管部门正副职根据总任务完成是否达序时进度参照村居第一、二名和倒数第一、二名的标准给予奖惩。
其实早在大学里,宁伟就开始了创业和公益的尝试。临近毕业时,徒步、搭车、游学,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宁伟足迹遍布国内28个省市。最终,宁伟将旅行的终点放在了甘孜巴塘,将这里作为人生新的起点。
深入走访后,宁伟了解到,藏区虽有许多健康优质的农副产品,却缺乏市场观念、经营理念,许多农牧民生活仍然非常贫困。这不仅蕴含着商机,也是帮助当地发展的契机,于是宁伟成立了“族迹”大学生青年创业团队,创办巴塘县族迹农业公司,以“互联网+农业”模式来发展巴塘农业,希望为当地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团队现有核心成员5人,其中藏族青年大学生2人。团队在党巴村建立生产基地,同时与巴塘的十几个乡、村合作社以及巴塘的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巴塘农业发展。线上线下同步,线上与海伶山珍、尚作有机、川西黄甲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拓展销售市场,线下在锦里旅游区、双流区政府设立展销专柜。整合巴塘县优质农产品,先后参加四川省农博会、“香格里拉旅游区域合作会议”、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首届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中国青年电商群英会暨电商扶贫活动等,将巴塘农产品推广出去的同时,也不断推广着巴塘的文化和品牌。两年来,累计销售巴塘滞销农产品近500万元,先后带动10名青年就业,其中吸收本地青年5名,并帮助巴塘县几十户贫困农户增加了经济收入。
2016年12月4日,由、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联合举办的以“互联网+青春力量”为主题的中青年电商群英会暨电商扶贫周活动在丽水举行,“族迹”大学生创业团队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支推荐队伍参加此次大会,并受到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的亲切接见。
宁伟感慨,自创业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给了他们这一批踏出校园、弄潮创业的青年以无限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举国攻坚为他们扎根农村、电商富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共青团四川省委对口帮扶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党巴村的“青春扶贫”行动中,宁伟跟随驻村工作组一起扎根藏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田间地头、高原牧场、虫草药山遍布了他们的扶贫足迹,也把当地优质的生态特色农产品包装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肖国俊是江苏省滨海县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套稍村村民,今年58岁,常年患有脊椎炎和腰间盘突出,儿子15岁读初中。“家里只有3亩田,过去每年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净收入只有2400多元。大人看病,小孩上学、人情来往,每年支出不小。现在好了,看病、上学支出大幅减少,村里安排我在随耕生态园区做轻活,2016年纯收入超过1万元。”对比这两年的收入变化,肖国俊感叹不已。
所谓“支出型贫困”,是指因公共保障水平低而导致因病、因残、因学等支出困难造成的贫困。“而支出型贫困占全县总贫困人口的84.7%。去年以来,滨海县注重创新举措,探索建章立制,对症施策,集中精力解决支出型贫困问题。”滨海县县委书记钱武华说。
阻击因病致贫。农民因病产生的医疗费用,新农合按照不低于75%的比例报销;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经新农合补偿后,实施大病保险,个人年度累计负担超过2.2万元的,按86%赔付;经新农合补偿和大病保险赔付后,个人自付费用还在2万元以上的参合人员实行二次补偿,再剩余部分实行民政医疗救助。多管齐下,滨海县把农民看病自付费用降到最低。
把教育扶贫作为“断穷根”的重要支撑。建立贫困生信息库,每年根据省定贫困生评定标准和资助比例,由县财政下达指标到各学校,再由学校统一发到学生手中;同时,通过各类专项资金、奖学金、助学金形式实施慈善救助和社会救助。对考取全日制大专、本科的低收入农户子女,县里分别按3000元/人、5000元/人的标准实行一次性资助。“义务教育零负担、高中及中职教育零学费、大学教育零失学是我们的目标。”滨海县农办主任栾茂成说。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基层就业 教育体制
1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基本情况
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也包括自谋职业。目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基本情况如下:
1.1 大学生就业基层成效显著
2009年4月23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门联合召开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自2006年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以来,共招募8.80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9年8月,从教育部获悉,截至目前多数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选择到西部、基层就业的人数显著增加。2009年北京大学有157人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与去年同比增长30%,其中64人到基层单位、93人到西部地区就业。2009年清华大学有383名毕业生前往西部、东北地区就业,比去年同期增长25%以上,约占毕业生的13.7%,超过300人应聘各地基层选调生项目,大学生“村官”项目、征兵入伍项目、北京社区工作助理等项目。
据江苏省教育厅透露,截至2009年9月1日,江苏全省高校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达27.3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2.8%。2009年全省“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共招录5010人,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赴农村学校任教3000人,参加志愿服务西部和苏北计划,绵竹计划等项目1000余人。
1.2 大学生基层就业占比有限
目前到基层就业仍未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流。2007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18.7万人,年度就业率为90%,但到县以下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明显偏少,只有8248人,仅占毕业生总数的4.4%。沈阳、大连两市接收的毕业生人数占到总数的2/3,其他12市则不足1/3。全省44个县法院多年来没有新进一名法学类本科毕业生,1033个乡镇卫生院从业的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不到2%;农村初中、小学(含县、镇)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只占1/3。
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一些地区多数毕业生宁可不就业也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2009年河北人才市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单位依次是国企、民营、外企、分别占33%、18%和15%,10%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而首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则分别占5%和16%,其他单位3%。46%的大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就业,32%的毕业生希望留在中小城市就业,仅有4%选择在乡镇就业,1%愿意去边远地区就业,表示无所谓和其他的占17%。
2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
提倡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我国政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的举措之一。但这项利国利民的良策至今在一些地区还未见大的成效,基层人才的匮乏与都市人才的浪费并存。要真正让大学生顺利到达基层,特别是扎根农村安心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主客观方面面临一些新的现实问题,值得全社会重视。
2.1 主观上有思想障碍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主要思想障碍是嫌工资待遇低,嫌办公条件差、怕吃苦受累,做基层工作觉得不体面,看不见发展前途。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甚至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工资不及同龄农民工。在各高校的论坛上,不少刚刚工作的毕业生在发帖诉苦,称自己的工资远低于预期,扣除税费等,已经所剩无几。
许多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2009年8月,青岛市相关部门在街道,社区设置公益性岗位,原本是想让应届大学生在此积累工作经验,然而,在不到4天里,就有1/4的大学生不辞而别。
2.2 客观条件制约
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限制因素除了来自自身的思想问题,还受外部的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基层普遍存在编制问题、经费紧张问题。专业不对口问题、住宿难和找对象难等问题。
在基层,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大量需要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水利和畜牧等行业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教师。按照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规定,城市、县镇和农村小学生师比为19:1、21:1和23:1,初中生师比为13.5:1。16:1和18:1。此标准致使我国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编制大幅减少,加剧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因为受编制限制,一些有心到基层从事教育事业的大学生,被挡在了门外。
在一些偏僻边远地区,即使来了大学生,也常因为交通、通信、生活等方面费用高,且岗位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而很快流失。山东桃园镇近几年先后有50多位教师离去,而新分配来的教师才20多个,全镇在职在岗的教师已经由2000年的500多人急剧下降到如今的320人。笔者曾调查过一个村联合小学,校长争取了三年,好不容易要来一名英语教师,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一个人要教三个年级8个班的英语,每天从上午到下午,一刻不停地讲。因为缺钱,学校没有录音机和播放设备,没有伙房和宿舍,女教师晚上一个人住在简陋的教室里,整天为生活和安全担忧。为此,校长天天担心“水浅养不住大鱼”。
3 如何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2009年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第一项就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这足以说明党和政府对促进就业的重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不仅考验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同时也在考验政府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不平衡现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仍需从多方面完善有关制度,有待各方面共同努力。
3.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在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要更多地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为此,高校应把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摆在做好就业工作的首位,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勇敢面对就业竞争,自觉将个人理想实现与奉献祖国建设结合起来。
3.2 采取经济鼓励措施
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布了50种享受国家补贴政策的大学生就业岗位目录。同时,人社部将继续对各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开发工作进行跟踪了解,适时推出新的岗位目录。
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统一部署,河南省加大了对“三支一扶”计划的财政保障力度。从2009年7月起,“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间的工作、生活补助标准,参照服务地乡镇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的标准。经测算确定,研究生不低于1000元/月、本科生不低于900元/月,大专生不低于800元/月。这一补助标准,平均比往年提高了300元/月。
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广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规定自2009年起,对毕业后自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3年以上(含3年)的高校毕业生,其学费由国家实行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代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
3.3 高教体制有待改革
关键词: 大学生基层工作 就业现状 态度
一、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加剧,凸显了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挤占效应”突出,就业成本增加等特点。
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逐步过渡到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每年毕业前后的就业率大概为72%。但是,城市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于是大学生就业就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方面城市等待就业的毕业生大量增加并长期滞留,而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中显示,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有约58位学生选取了上海、北京和广东三个地区中的两个作为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因此,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成了解决我国目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一个主要办法。
二、我国主要的大学生基层工作
我国大学生的基层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三支一扶计划。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二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六年前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三是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是指各地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秀、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四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由中央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五是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是指从2009年至2013年,每年选聘1500名热爱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六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计划。从两年前,国家征兵的重点转向各级各类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这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兵员结构,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科技强军、人才强军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大学生对基层工作的态度
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向很弱,人才感觉特别强。有的大学生认为,他们不应该到基层去,而是应该到大单位、到指挥或领导岗位上去;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既然是人才,就应该有相应的待遇,所以在择业时,首先关心的是:收入如何和住房条件如何等;也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既然是个人才,那么就应该得到重视,不能去也不愿去做默默无闻的工作。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基层、西部走出来的孩子背负家人的期望,渴望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因此希望在外面打拼出一片天下,不愿回到家乡,更不愿辜负家人的期望。
现在毕业生大都比较务实,考虑到读大学所花费的成本不菲,都希望找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而基层工作因为待遇不高,条件艰苦,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往往难以吸引毕业生,所以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基层的工作态度不是很好。
四、致使大学生对待基层工作态度不端的原因
大学生基层工作态度不端的原因有:
1.大学生自身原因。主要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出来都自视过高了,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了,也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的金钱和时间去读大学,那么毕业了就应该有一个跟自身价值相匹配的工作,不然就是贬低了自己的创造价值。
2.能选择的基层岗位太有限。由于所属的地区财政收入紧张,部分基层单位造成连基本工资的发放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现有编制下人员的基本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这就导致了某些基层单位即使有空缺岗位编制也不愿接收大学毕业生。另外,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原有的能够接收大学毕业生的大批基层事业单位被合并或撤消,就业单位的减少也直接影响到了有意向去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3.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太薄弱。一直以来,国家对西部的投入远远少于东部地区。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多年来采取了许多宏观调控措施,但是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仍然稀少。再者,政府对基层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有些基层单位甚至连基本的工作都难以开展。多年来,国家和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够,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缺乏,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政府政策导向的滞后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基层就业。因此,国家和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和实施一些政策,如在高校毕业生中选调优秀学生到基层工作、西部支援者计划等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总体情况看,这些项目规模小、资金投入少、政策偏移力度不够,满足不了志愿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的需要,阻碍了有志于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的热情。
五、如何鼓励大学生从事基层工作
1.拓宽就业岗位的选择范围。加大对基层工作资金的投入,充分让绝大部分的基础工作单位能够按时发放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保住一些基层岗位,吸纳更多的应届或者是往届毕业生去从事基层工作。另外,也要多设置一些有吸引大学生魅力的基层工作,从而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创造价值。
2.政府应该多为基层工作多设立一些政策。加大政府对鼓励大学生进入基层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作用,要时不时地考察基层工作人员的情况,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情绪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控政策。
3.建立完善信息平台,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应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专业优势,利用政府网强大的信息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建成一个从大学教育到农民工培训,从高端人才引进到普通劳动者求职,从公务员招考到个体私营企业招聘,涵盖所有就业人群的综合网络平台,集中统一“人才预报”,让各类求职者能及时看到最新、最真、最准、最明白的就业信息,从而准确地评价和定位自己,选准、选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不走冤枉路,不被虚假广告欺骗。
4.优化就业政策,拓宽人才入口。要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充实和增加基层用人编制问题。目前,在许多地区的基层,不但缺资金,而且严重地缺老师、缺技术员、缺医生等各类专业高级人才,如果政策完善,让更多的人才服务基层,那么国家就可以减低就业压力,放宽对这些地方的编制限制,允许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这不但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有志于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只要有专长,符合农村需要,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减少考核程序,简化录用手续,取消可有可无的公式化、机械化的套路,尽可能多地吸收过来。
参考文献:
[1]杨兆敏.大学生的就业观超前了吗[N].工人日报,2000.
[2]邓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情商运用[N].甘肃经济日报,2000.
[3]史稼轩.大学生就业方式完成一大改革[N].河南日报,2000.
[4]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面对国家的号召,每年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加入创业的大潮,但是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
1. 理论的体系不够完善
关于大学生创业,这是一个听起来很响亮的名词,但是实际做起来,确实充满艰辛和辛苦的,很多大学生由于人生经验少,创业经验不足,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风险。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虽然多数开设了创业教育的选修课,但是学校没有真正的重视这门课程,没有将这门课程纳入教学的计划,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更没有配套的实践和实习的机会,这样就使得大学生创业的课程如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师资队伍不专业
创业是一个很广泛的社会话题,涉及到多个学科、多种能力,对师资力量的素质要求很高,老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创业经历或者实践的指导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对具体问题的细节学会如何处理。而现在高效的创业课老师,大多都是兼职老师或者辅导员什么的,这些老师既没有专业知识有没有实战经验,所讲的课程还不是纸上谈兵,占本宣科。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自我反贫
本文为吉首大学校级课题,课题名称:“落后地区贫困大学生自我反贫探究”(项目编号:11JDX02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1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贫困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方面,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进展,贫困大学生的绝对数量将进一步扩大,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每一个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对于落后地区的高校来说,这个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吉首大学地处偏远山区,办学已逾50年,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性大学。湘西地区偏僻落后、交通不便,落实扶植贫困大学生的政策更为困难。“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大学生数量每年剧升,国家补助、社会救助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贫困大学生自我反贫问题是一个非常切合实际的研究方面。只有尽力做好贫困生工作,把扶贫和育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增强反贫意识,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学生工作才能更成功。
二、探究贫困大学生自我反贫路径与模式的重大价值
(一)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大学生自我反贫,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技巧的提高。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有经济来源上的困难,生活费不够、学费欠缺等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自我反贫找到解决办法,通过自我反贫,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能锻炼加强自己的自立意识,能够提高独立能力、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意识地提升自我能力并改变自身现状,为将来回报社会打下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贫困生的实践能力。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反贫,无论是哪一种路径,都能让自己在进入社会之前先于其他同学积累工作经验、社会生存技巧,为自己以后的工作能力加码。而且,如今社会就业压力剧增,社会需求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不仅要看求职者的文凭和学历,更要看其能力,看其是否有真才实学。而现在大学教育相对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持怀疑态度。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反贫就正好弥补了自身实践能力欠缺这一方面,无论是勤工助学、兼职,亦或是自我创业都能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事业打下基础。
(三)有利于弥补输血式扶贫的固有缺陷。目前,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奖、助、贷、补、减为主体,多元化的救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国家助学贷款面临制度,勤工俭学的渠道还不够宽泛,勤工俭学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困生补助和减免学费政策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些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都还存在一定的固有缺陷,这就需要贫困大学生不要过度依赖于国家的资助,树立正确积极的自我反贫意识和改善自身现状的强烈愿望,无论是助学贷款是否按时到位,勤工助学渠道是否足够宽泛,自己都能通过努力找到解决途径。只有国家政策和自身努力相结合才是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现状的有效路径。
三、贫困大学生在自我反贫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因素分析
(一)信息闭塞,阻断了贫困生反贫的机会,扼杀了贫困生反贫的灵感。现代社会需要面面俱到的人才,不仅指专业学习上,同时也指社会接触方面。类似于吉首这样的落后地区,教育往往不能与时俱进,外面很多时新的观点与思想不能及时传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见识短浅,信息缺乏。贫困生是这个校园里的弱势群体,很少走出自己狭小的生活圈,见闻少于其他同学,而其他方面的反贫信息来源不足,学校也很少组织专业老师为贫困生讲座,这就使得贫困生的反贫思想难以跟上时代潮流,更难以在生活中得到反贫的机会,找到反贫的灵感。为此,他们甚至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对自身的就业前途没有明确的认识。
(二)平台缺乏,使贫困生有才难以施展,有反贫愿望难以实现。吉首的城市规模小,经济不发达,能提供的兼职岗位有限;大学生想要创业获得赞助基金的几率小;当地的媒体缺乏影响力,即使关注了这一层次的大学生也不能引发较大的影响力;湘西地区的过于落后也使得国家相关资助培养贫困生的政策在吉首大学不能很及时地落实。这样的社会条件无法满足那些希望靠自己努力过好大学生活的贫困生的需求,给大学生的自我反贫之路极大的不便。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吉首大学在校贫困大学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千方百计寻找打工机会,同时拼命学习,以期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打工跟学习争时间、争精力,也承受着比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很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长此以往,人格容易发生变化,甚至还会引发精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