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12:58:56
导语:在戏曲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案例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经过教师的引导,按照教学的目的,加强特殊案例的学习,以此巩固基础知识的,并且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的“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育形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处在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地位,引导学生逐步走向自主学习与解决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种教育的思想和观念的改革。
(二)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首先从教学目的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案例教学法注重的则是学生们学习的综合能力;其次从教学体裁来看,传统教学的工具就是课本,而案例教学法运用的则是实际、生动的案例进行教学,具有更加直观的教学效果;最后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渠道上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而案例教学法注重的启发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在曲式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的曲式分析,指的就是对乐曲进行和声上的、结构形式上的等方面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大量的实际案例,对各种乐曲总结归纳出其曲式、结构与规律,并举一反三的分析实践,进而能对各种纷繁复杂、变异万端的曲式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然后再运用所掌握的发展原则进行进一步的乐曲创作实践。
(一)课前准备
一般曲式分析的课程都是大学二、三年级音乐表演与音乐学的学生学习。这时的学生已经修过了《乐理》、《和声学》、《复调》等基础课程,具备了学习更复杂的理论知识的基本能力。作为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首先是教师要吃透教材,以教材中的二段体教学为例,将教材内的知识点,划分为再现二段体、无再现二段体以及这两种曲式结构有什么相同及不同之处三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中都要选择出两到三个具有典型特殊意义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分析;二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大概了解教授学生的基础情况,例如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水平程度等等,也就是说任课教师要对自己教授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预想到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况,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做出相适宜的教学安排。
在上曲式分析的课程之前学生也需要进行课前准备,例如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中各种曲式的结构,方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网络,以二段体为例,对再现式二段体、无再现的二段体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调查,了解其典型结构、创作手法等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堂的实施
以学生为主体是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的显著特征,它的实现是由教师来引导的。所以,在课堂中,良好的实施案例教学法,就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实施不同的课堂环节。
1.提出案例任务
首先教师提出一个案例总的任务:以教材中的二段体教学为例,辨析再现式二段体和无再现二段体。然后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再现式二段体的结构特征?什么是无再现式二段体的结构特征?再现式二段体与无再现式二段体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问题提出之后,鼓励学生对前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阅读,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在这个大的前提下,进一步讨论第三个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们提高取长补短的能力。在他们讨论一定程度后,教师再加以点通与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两者之间的不同,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两种曲式结构的辨析能力,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
2.案例讲解
首先提出问题,而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是案例讲解的最终目的。曲式作品的案例讲解,主要是通过对具体曲式结构的分析,进而使学生们能够比较深刻的掌握作品的内容以及表达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再现式二段体的代表作品《摇篮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作品的印象,为接下来的理性分析奠定基础,其次是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明确再现式二段体“a+a1+b+ a1”的结构特征。然后在通过分析无再现式二段体的典型乐曲《我的祖国》,让学生们了解无再现式二段体的最大特征就是“A+B”,没有再现的内容。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与分析,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主题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对于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启示
首先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其针对性。案例教学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教学实践,通过一种丰富、立体的表达方法向人们展示了包含了一些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行为与感情的故事。因此能不能选择一个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其次案例教学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案例教学不能仅仅是引导学生们去追求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追求任务完成的一个思维过程。最后案例教学要打破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几个学生发言包揽的现象,而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这种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的能力。
2.选一种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
重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
教学
难点
指导学生写出故事的趣味性、奇特之处。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鸡是不能在天上飞的,蚂蚁是渺小的,老鹰是凶猛无比的,蜗牛爬得非常慢。但是,如果,一切都反转过来,动物们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特征,或者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又会是怎么样呢?
这样想象会不会很有趣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这样想象很有趣)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话的学习中。】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
想象导入,明确内容
1.如果母鸡能在天空中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能健步如飞……它们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2.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图片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想象。
(课件出示2)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图片,大胆想象,学生练说。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任选一幅图,在展开想象在小组里说一说。
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
5.师生评议,纠正补充。
三、展开想象,说一说
你准备选择哪种动物去写,小组交流,选代表班内交流。
1.谁来说一说,展示一下?
(课件出示3)
假如蜗牛没有了壳,它一定能长出健壮的腿,生出有力的翅膀。它一定是能爬、能走、甚至能飞的动物,也就有可能变成无敌的、能与别的动物一决雌雄的强牛,或许还能变成飞牛,或者真正的天牛。到那个时候,它就会在辽阔的长天独自凌空起舞,拥有更丰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2.全班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她)说得怎么样?
3.同学们想象的真好,赶快顺着你的思路写下去吧!
三、出示要求,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
(课件出示4)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2)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板书: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展示写作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润色修改,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说说自己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2.哪些同学的习作毛病多,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五、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准备誊写。
【设计意图:书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在修改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习作:奇妙的想象
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
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性问题
据调查统计,闽西山区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与器材,完全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只有15.6%,基本符合规范要求的有30.3%,高达54.1%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与国家规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中,13.1%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符合安全性要求,20.5%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基本符合安全性的要求,66.4%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在规范性与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导致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中小学生体育安全知识调查分析
体育教师“主动让课”的现象在中小学校中仍十分普遍。调查统计,73.5%的体育教师表示自己曾主动让过课。高达83.6%的中小学校甚至出现了停止上体育课的现象。另一方面,此次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中,高达90.5%的中小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是没有必要的。由此可见,闽西山区中小学生对体育安全知识的缺乏现象较为普遍。
3、中小学生运动损伤调查
据调查统计,2011年9月-2012年6月的2个学期中,闽西8县(市)的16所中小学中有23.4%的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发生过轻微的运动损伤(如肌肉轻度拉伤);9.3%的中小学生发生过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韧带拉伤,需治疗等);5.7%的中小学生发生过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骨折,需住院等)。上述数据显示,闽西8县(市)的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体育课上学生受伤人数较少,而课余体育活动中受伤人数更多,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学校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4、校领导与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调查
据调查统计,认为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属正常现象的体育教师占68.7%;23.8%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只有7.5%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活动过程,只要教师和学生都提高风险意识,运动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85.7%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运动损伤不负责任;9.4%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须承担一些责任;5.9%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教师应该承担完全的责任。另一方面,高达56.1%的体育教师表示,运动损伤事故发生后,校领导态度漠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26.3%的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相对还是比较重视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事故的;只有17.6%的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对此十分重视。
二、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安全应对措施
1、遵循教学规律,明确体育安全教育目标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指导学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亲自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同时,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务院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国家体育课程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一些避免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提高师生体育安全意识
体育安全教育要伴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活动存在较多的潜在危险,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按照国家相关制度要求进行教学,提高自身的体育安全意识与预见危险的能力,并且应掌握基本的意外运动损伤急救措施;另一方面,中小学生自身也应当提高预防伤害事故的意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安全教育方面的讲座,如常见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处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利用严谨的工作程序,确保学生的安全,将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3、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各级中小学校应加快体育场地与器材的更新,为中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在采购体育用品时,尽量购买质量好的品牌产品。其次,各级中小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维护与保养部门,并定期对学校所有的体育设施与体育用品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和器材要暂时停止使用,确保体育课上师生的人身安全。
4、提高家长的体育安全意识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与家长的运动习惯有着紧密的关联。现实情况表明,大多数家长虽然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其自身体育知识水平的限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也缺乏正确的运动损伤处理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督促孩子的体育锻炼。针对以上现象,学校和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可加强体育教育安全的宣传,向学生和家长传授一些简单的应急损伤事故处理方式。同时,使学生家长意识到运动损伤不仅仅只发生在校内,也可存在于学校以外的体育锻炼活动中。
5、了解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创建健康档案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创始人张道陵曾在华山等名山传道,广收信徒,势力扩展到长安及周边地区,凡入道者必须交纳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并以《老子》为经典。魏晋之际,一些修道者以《史记》中曾有老子去周至关为尹喜著书的记载,大肆渲染老子是道教的圣人和教祖。传说老子曾西游入秦,未到周至关即紫气东来,关令尹喜观星望气知有神人将至,迎进关内,老子授法道德五千言和种种水火秘诀。从此,周至终南山楼观台成为老子传教著书的象征圣地,并成为长安道教文化的标志。
北魏出于对中原统治的需要,自言其祖先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代,特崇道教,于天兴三年(400年)置“仙人博士”。从北魏太武帝始光(424―428年)年间开始,因楼观道士尹通师事名道马俭,其后道术精进,渐获令誉,“太武好道,钦闻其名,常遣使致香烛,俾之建斋行道,自是四方请谒不绝”(《道藏》第5册)。接着,道士牛文侯、尹法兴等人继踵而至,楼观道士增至40余人,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道士王道义携徒六七人来楼观,大修观宇,并令门人购集真经万余卷,使楼观面目一新。至西魏(都城长安)时,文帝元宝矩十分赏识道士陈宝炽,从太师安定公起,朝臣多人皆从而师之。北周(都城长安)时,道土王延居华山云台观,周武帝闻其名,将其请入京城长安问道,又诏增修该观。王延原为楼观道人,这样楼观道的影响就扩展到关中其他地方。建德三年(574年),武帝下诏禁佛毁道,焚佛经、烧佛像,逼使沙门(佛)、道士(道)200万人还俗遣散。周武帝原本是想存道而毁佛的,但诏令即出,又心存犹豫,他觉得佛道两教大道玄理殊途同归,虽然废其枝叶,还应维持其根本,于是在长安立通道观,把佛道二教中的名人普著衣冠为学士,共一百二十人,还派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等于成立了一个高级佛道研究机构。武帝令通道观讲《老子》、《庄子》、《周易》以及佛教经典,他有诏日:“今可立通道观,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赜玄文,可以济养黎元扶成教义者:并宜弘阐,一以贯之。”(《北史》卷十)这样,武帝在组织上灭佛毁道之后,又允许把佛道作为一种学问或理论来研究。周武帝命王延于通道观校勘三教图经,凡80余卷,又作《三洞珠囊》七卷贮于通道观。另有楼观道士严达,也深受武帝钦敬,当时通道观建在田谷,其中代表道教方面参加研究的主要是楼观道士,有严达、王延等十人,世号“田谷十考”。楼观道除组织发展外,也推出和传量著作。在教派思想上,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化胡思想,另一方面也同上清派比较接近,《上清经》始盛于北魏,对楼观道的形成似乎起了较大的作用。楼观道士的修炼方式,不像其他道派那样具有鲜明的特点,而是杂采诸家,符与丹鼎样样皆习,还兼习医学、占候等世俗方伎。唐代名医孙思邈生于北周时,他崇信道术,又精通医学,实际也属楼观一派。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道士焦子顺、张宾因曾说其有委命之符而被封官,并在关中建造道院三十六所,度道士一千人。杨坚还于长安内殿修黄道场,屡次向道教乞求庇,其年号“开皇”就是出自道教之神元始天尊的称号。杨坚后来还特意建五通观于皇宫侧近,供其下榻。当时的大臣们经常写颂词褒扬道门。隋炀帝杨广对佛教和道教并重,不仅造观二十四所,度道士一千一百人,还使很多道士以方术进用。
唐代都城长安道教兴盛。李渊起兵来到长安时,楼观道士岐辉曾资粮相助,道士王远知和薛颐都密传符命预祝李渊父子必得天下。因此唐王朝建立后,为回报道徒和借道教助力以巩固统治,宣布道先、儒次、佛末的次序,并声称道教教祖李耳是李唐帝室的远祖。唐高宗又追封老子(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下诏以《道德经》为上经,并亲自拜伏道士,并广征各地道士合炼黄白(炼丹化成金银的法术)。唐玄宗对道教更加崇奉,他一生交结了很多道士,不仅设道坛受符加人道士籍,而且礼遇道士探讨治国之道,亲注《道德经》令人诵习,一再给老子加封尊号升人上圣。正是在他的影响下,皇家公主和一些大臣相继度为道士、女冠,长安城内崇道活动非常盛行,全国各地的道士竞相汇集京畿以邀结欢心,其中有成玄英、孙思邈、潘师正、王玄览、李淳风、李筌、司马承祯、吴筠、张果、叶法善等闻名朝野的道士,这些人的著述和活动对当时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京城和各州均设置崇玄馆,甚至开科取士也将道举列为考试科目。
李渊起兵进入关中,道士们给李渊鼓吹,说其祖先是老子李聃。李世民借这个因由下诏说:老子是朕的祖宗,名称号宜在佛先。把道教排在了佛教之前。唐高宗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诸州置道观,上州三所,中州二所,下州一所,每观各七人。唐玄宗更尊玄元皇帝为大圣祖,把长安的玄元皇帝庙改为太清宫,各地的玄元皇帝庙改为紫极宫。在京师设立崇玄学,置博士、助教各一人,学生百人。开元时全国有道观一千六百八十七所,皇室的许多公主都作了女道士,如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睿宗女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玄宗之杨贵妃,玄宗女万安公主、新昌公主等均作过女道士。朝臣贺知章等也弃官人道。道教在普通百姓中也有许多信奉者,因为它的荒诞法术,使苦难的人们在熬煎中有所寄托。周至楼观台仍是当时的重要道观,李渊在此建宗圣宫,玄宗改为宗圣观,上有老子墓、说经台、系牛柏等,历代均有修葺。
唐长安道教的隆盛面貌直到穆宗时才逐渐衰退,但唐敬宗上台后又形成,道士赵归真赢得武宗信任后,纠合其他道士一起导演出“会昌灭佛”(《旧唐书》卷十八上)的重大事件。同时,长安道教形成了以吴筠(今陕西华阴人)、杜光庭(今长安人)为代表的流派,倡导“钟吕金丹道”的内丹学,改革传统的“外丹”学说,宣传借外丹炉鼎铅汞之名,以自身为炉鼎,以精、气、神为药物,进行自我修炼的长生成仙炼养术。钟吕金丹道为后世道教内丹理论和功法所遵循,唐代以后的一切内炼《丹经》皆是对钟吕金丹道的继承和阐发。五代宋初的华山道士陈抟,不但对内丹理论有精深阐明发微,而且创造出“无极图”,以图像《易》解释内丹理论。陈抟的《易》学为穆修、邹尧夫等所接受,传至周敦颐开创了宋代“理学”学派,流衍形成为宋代周、程、张、朱四大“理学”学派。
1应急通信指挥车
1•1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常见的应急通信指挥车一般采用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图像采集、处理和传输技术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组成一个功能较为完备的移动指挥中心.该系统在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如地震救援)中机动灵活、快速反应,把现场情况通过车载卫星系统传送到远程指挥中心,实现现场与指挥中枢之间的远程图像监控、语音调度和数据查询等,使得指挥中枢决策人员如临其境,及时获取现场信息,保证了决策的准确性.为实现事件现场与远程指挥中心联动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4].这种应急通信指挥车通常被称为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5].
1•2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通信指挥车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通信指挥车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有所不同,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典型的事故场景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应用场景不尽相同.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主要用于地震救援、科学考察等没有基础通信网络可以利用的情况.因此它的远程通信主要依靠卫星链路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则不同,这里我们把毁灭性地震造成的灾害排除在外,而将典型的救援场景设定为在轨道交通地下隧道中发生列车脱轨、相撞、火灾和爆炸等突发事件时的紧急救援.这也是轨道交通最困难的救援场景.假设当事故发生时,应急通信指挥车迅速开赴现场,停靠在事故发生隧道的相邻地下车站的出入口,通过单兵背负的音视频信号采集设备将现场情况发回应急通信指挥车,并由指挥车上传至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不同的是:此时不必使用成本高昂的卫星通信.因为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必定存在各个移动通信运营商网络信号的良好覆盖.因此借助3G公网实现现场音、视频信息的上传及指挥中心调度指令的下达是一个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要求车载通信系统的制式及设备与轨道交通原有的通信系统相互兼容,实现互联互通,这也是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不同于通用型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当地铁隧道发生事故时,其相邻车站的通信设备有可能并未毁坏,这种情况下应急通信指挥车就可以通过光缆迅速便捷地接入轨道交通专用传输系统从而实现与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传输.此外,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采用800MHz频段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各车站设两载频基站,能够提供一个控制信道和7个通话信道.当隧道中发生事故时,相邻车站基站即使还能正常工作,也没有能力承载因事故救援而突发的巨大话务量.因此,要求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配备车载TETRA基站,至少以单站集群的方式来补充原系统信道的不足(视车载TETRA基站与原系统设备的兼容程度,有可能通过专用传输系统提供的传输通道接入原轨道交通TETRA交换控制中心,从而提供更多的系统功能),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原有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使其在应急救援中尽可能发挥作用.尤其是重庆轨道交通警用无线通信也纳入800MHz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为警用通信设置专门的虚拟用户群组)的情况下,让既有的TE-TRA终端设备可以在应急救援中加入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通信系统构成与功能及技术指标
2•1系统构成能够满足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功能需求的应急通信指挥车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轨道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车系统由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设备和车载设备两部分组成.其中车载设备又分为5个子系统:视频通信、公网/专网通信接入、TETRA数字集群通信、广播及供电子系统.
2•2系统功能
2•2•1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设备应急指挥中心设备应能通过有线和无线链路与应急通信指挥车之间实现语音、图像、数据通信.可动态监控现场情况,指挥和部署各种救援力量.中心的设备由可视化调度设备、解码单元、综合控制管理平台(含软件)及用户终端组成,应能实现与轨道交通控制中心既有专用电话系统及视频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应急指挥中心设备采用平台化理念进行设计,内部结构实现层次化、模块化和标准化.系统软件采用NGN体系架构,具有高度可靠性、良好兼容性和灵活的扩展能力.
2•2.2应急通信指挥车车载设备1)视频通信子系统.系统由单兵摄像机、发射机和接收机,车载3G视频服务器、硬盘录像机、头枕显示器及野战光缆等组成.系统通过单兵摄像机实时采集现场图像并经单兵发射机采用无线(COFDM)方式传到接收机.为保证单兵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可靠的无线通信,本方案采用野战光缆将接收机引至现场附近区域,野战光缆另一端连接车载3G视频服务器.接收机将视频图像信息上传至应急通信指挥车存储和显示,并经编码压缩后通过3G公网发送到应急指挥中心.接收机与应急通信指挥车间除具备视频传输功能外,还可以进行话音通信.2)公网/专网通信接入子系统.应急通信指挥车与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传输通道主要依靠3G无线公网.通过车载3G视频服务器,除能将现场实时图像上传至应急指挥中心外,还能与应急指挥中心建立语音通话,确保应急指挥中心对现场的指挥调度.车载3G无线视频服务器选用双网多卡无线视频服务器.采用多信道捆绑技术、网络编码自适应技术等,支持双向语音传输,支持高清图片的实时抓拍,支持本地音、视频实时存储,支持GPS轨迹定位,可解决超远距离图像传输.在邻近地铁车站通信设施正常时,可通过野战光缆,直接将车载通信网络接入到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网络中,实现与应急指挥中心、各车站之间的语音、数据和视频通信.3)TETRA数字集群通信子系统.应急通信指挥车配备具有单节点工作能力的便携式800MHz频段TETRA数字集群基站,可为指挥车及周边的TETRA终端提供无线调度通信服务.该基站兼容地铁既有的TETRA数字集群终端,无论事故隧道相邻车站的TETRA基站是否损坏,均可使用野战光缆将车载基站提供施主信号的便携式光纤直放站部署在事故隧道口或隧道中.在相邻车站基站损坏的情况下,为事故现场的TETRA终端提供TETRA入网通信的条件;在相邻车站基站未损坏的情况下,可以扩充信道数量,提高呼叫的接通率,改善服务质量.当应急通信指挥车车载TETRA基站与原轨道交通TETRA系统达到最理想的兼容状态(同一厂商生产的设备并采用相同的软件版本)且事故隧道相邻车站的专用通信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传输通道将车载TETRA基站接入原轨道交通TETRA中心交换控制设备,以提供更加完备的系统功能.4)广播子系统.系统主要由功放、喇叭和有线话筒等组成.可将车上所有音源根据需要在车内和车外播放,还可实现车内监听、车外广播.5)供电子系统.为保证应急通信指挥车在复杂条件下的可靠供电,采用市电、取力发电机、UPS逆变等3种供电方式.各种供电方式都要求进行电源净化和稳压处理.供电系统应具有防雷击功能、漏电保护功能.同时还具有过、欠压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确保电源系统和用电设备的安全.市电供电拥有最高优先级.供电系统除为应急通信指挥车供电外,还应配备便携式发电机,为无线视频接收机、光纤直放站远端机等前端设备供电.
2•3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3•1通信指挥车与指挥中心间的视频传输本方案利用移动通信公网作为应急通信指挥车与应急中心之间视频图像的主要传输途径.因此其传输质量指标主要依赖公网的服务质量指标.此外,本方案选用的3G视频服务器采用双通道集群捆绑技术、网络带宽自适应技术和H.264+视频压缩编码优化技术,可以提升传输通道的带宽并根据网络参数的变化自动调整视频帧率(最高可达25帧/s),使数据流控技术更适合低带宽网络传输专业的图像,色彩还原度高.其具体指标如下.1)视频输入:1路~4路(可选同传);传输分辨率:D1,PAL制704×576;NTSC制704×480;Hafe-D1,PAL制704×288;NTSC制704×240;CIF,PAL制352×288;NTSC制320×240.2)帧率:CIF帧率1~25帧/s可调(实际帧率视3G网络状况而定).3)码率:码率可调,视3G网络带宽而定(支持EVDO、WCDMA通信模式);典型码率420kbps左右(2路CDMA2000带宽情况下);典型码率700kbps左右(2路WCDMA带宽情况下);自动调整图像组(GOP)长度,自适应网络带宽.2•3•2视频图像采集终端与指挥车端接收机之间的视频传输传输方式:采用双向IP型TDMA-OFDM全双工体制;数据速率:1~3•5Mbit/s(视调制方式而定);接收门限电平:灵敏度-97dBm(10-6BER@8MHz信道宽度);工作频率:325MHz;信道带宽:8MHz;OFDM子载波数:4096;调制方式:QPSK/16QAM;视频接口:1路复合视频(PAL制);音频接口:1路音频输入/输出.
2•3•3TETRA数字集群通信子系统本方案车载TETRA数字集群通信子系统从系统功能到技术指标,与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通常采用的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并无本质区别.且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在业界早已成为常识,因此这里不再赘述.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设备选型时一定要考虑与原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设备达到最深层次的兼容.
3无线移动视频传输采用的关键技术
本方案在无线移动视频传输中采用了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ded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COFDM)技术.COFDM是目前世界最先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分配到传输速率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进行传输.COFDM技术属于多载波调制技术,它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使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以相互重叠,从而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COFDM技术使用了自适应调制,根据信道条件的好坏来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COFDM还采用了功率控制和自适应调制相协调的工作方式.信道好的时候,发射功率不变,可以增强调制方式,或者在低调制方式时降低发射功率.由于这种技术具有在杂波干扰下传送信号的能力,因此常被利用在容易受外界干扰或者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的传输介质中.它的实用价值就在于支持突破视距限制的应用,是一种对无线电频率资源充分利用的技术,可以对噪声和干扰有很好的免疫力,绕射和穿透遮挡物是COFDM技术的核心[6],其在无线图像传输方面的应用有以下独特的优势:1)卓越的“绕射”与“穿透”能力,使得其适合在非可视和有阻挡的环境中实现无线图像的实时稳定传输,受环境影响小.2)适合于高速移动中进行实时图像的无线传输.可在车辆、船舶和直升机等平台上使用,传输可靠性高.3)传输带宽高,适合高码流、高画质的音、视频传输,图像码流一般可大于4Mbps.接收后的图像质量接近DVD画质,完全可以满足接收端后期音、视频分析、存储和编辑等具体要求.4)在复杂电磁环境中,COFDM具备优异的抗干扰性能.其抗多径干扰、窄带干扰及信号波形间干扰性能优越.通过各个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对高度的追求,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在中国,建筑规范规定100米以上高度的属于超高层建筑。有资料显示,当前中国正在建设的超高大楼总数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而对于给排水专业来说,在设计中,超高层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的主要设计难点在于给水及消防系统的分区设计。现结合具体工程,鼎和大厦,来共同探讨给水系统中分区的问题。
1 工程概况
鼎和大厦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福华三路与金田路交汇处,东侧为财富大厦,北侧为金中环国际商务大厦,西侧为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南侧面对深圳市会展中心。总用地面积:8205,总建筑面积:134544,办公建筑面积: 96716.14,商业建筑面积:6670,地下室建筑面积: 28395.22,避难层建筑面积: 2761.51。
总体布局沿街呈“L”型布置,场地西北边形成一开阔广场。副楼部分共6层,一层层高6米,功能为办公入口、商业。二层至四层层高5.5米,功能为商业、办公。五至六层层高4.5米,功能为办公。七层层高4.5米,功能为屋顶花园、避难区。八、二十一、三十四层层高4.8米,功能为数据中心。九至十九层、二十二至三十二、三十五至四十六层层高4.2米,功能为办公。二十、三十三层层高4.5米,功能为设备房、避难区。地下室共4层。地下一层层高5.2米,功能为车库、自行车库。地下二层层高5.2米,功能为车库和设备机房;地下三层层高3.8米,功能为车库;地下四层层高3.8米,功能为车库和人防工程。
本项目水源为城市自来水,市政供水水压约0.30Mpa。由地块东侧金田路DN1000及南侧福华三路DN500市政给水管道上分别引入一路DN200给水接口,并在建筑物地下一层形成DN200环状给水管网,供本工程生活、消防用水。接口处设水表计量,并于水表后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市政管道被倒流污染。
2 给水系统供水方式
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供水方式一般采用分区串联供水方式,按以下四种方案进行讨论: 2.1 方案一:在33F避难层设置生活中转水箱,33F以上采用变频加压水泵供水,4-7层采用变频加压水泵供水
用水按高度及功能共分为四大区。生活水池及转输水泵设于地下四层,33F避难层设二次加压泵房及中转水箱。一区(-4F~3F) 生活用水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给;二区(4F~7F)生活用水由设于地下室的变频加压水泵供水;三区(8F~29F)生活用水由设于33F避难层的生活水箱供水,其中(8F~24F)生活用水由设于33F避难层生活水箱减压后供水;四区(30F~46F)生活用水由设于33F避难层的变频加压水泵供水, 其中(30F~38F)生活用水由变频加压水泵减压阀供水。33F避难层的生活水箱由地下四层的一组生活转输泵供水。各分区用水压力超过0.35Mpa的楼层支管设减压阀减压。
此方案的特点是:只在33F避难层设置中转水箱及变频加压水泵供四区生活用水,地下四层设置一组生活转输泵供33F避难层水箱供水和一组变频加压水泵供二区用水。
各分区设计秒流量计算如(表一)
表1 设计秒流量计算表
各水泵流量扬程:
传输泵:Q=39.66 m3/h=0.0110 m3/s(3、4区最大时流量),H=185m
②变频加压水泵:Q=4.23*3.6=15.23 m3/h=0.00423 m3/s(2区秒流量),H=75m
③变频加压水泵:Q=6.15*3.6=22.14 m3/h=0.00615 m3/s(4区秒流量),H=92m
2.2 方案二:在20避难层设置生活水箱、33F避难层设置生活中转水箱,33F以上采用变频加压水泵供水
用水按高度及功能共分为四大区。生活水池及转输水泵设于地下四层,20F避难层设生活水箱、33F避难层设二次加压泵房及中转水箱。一区(-4F~3F) 生活用水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给;二区(4F~16F)生活用水由由设于20F避难层的生活水箱供水,其中(4F~11F)生活用水由设于20F避难层生活水箱减压后供水;三区(17F~29F)生活用水由设于33F避难层的生活水箱供水,其中(17F~24F)生活用水由设于33F避难层生活水箱减压后供水;四区(30F~46F)生活用水由设于33F避难层的变频加压水泵供水, 其中(30F~44F)生活用水由变频加压水泵减压阀供水。各分区用水压力超过0.35Mpa的楼层支管设减压阀减压。
此方案的特点是:分别在20F设置生活水箱、33F避难层设置中转水箱。地下四层设置一组生活供水泵供20F避难层水箱供水和一组生活转输泵供33F避难层水箱供水;33F避难层的变频加压水泵供四区生活用水。各水泵流量扬程:
传输泵:Q=30.34 m3/h=0.00843 m3/s(3、4区最大时流量),H=185m
②供水泵:Q=25.24 m3/h=0.00701 m3/s(2区最大时流量),H=127m
③变频加压水泵:Q=6.15*3.6=22.14 m3/h=0.00615 m3/s(4区秒流量),H=92m
2.3 方案三:在20F避难层设置生活水箱、33F避难层设置生活中转水箱、屋顶机房层设置生活水箱
用水按高度及功能共分为四大区。生活水池及转输水泵设于地下四层,20F避难层设生活水箱、33F避难层设二次加压泵房及中转水箱、屋顶机房层设备区设生活水箱。一区(-4F~3F) 生活用水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给;二区(4F~16F)生活用水由由设于20F避难层的生活水箱供水,其中(4F~11F)生活用水由设于20F避难层生活水箱减压后供水;三区(17F~29F)生活用水由设于33F避难层的生活水箱供水,其中(17F~24F)生活用水由设于33F避难层生活水箱减压后供水;四区(30F~46F)生活用水由设于屋顶机房层生活水箱供水, 其中(30F~41F)生活用水由屋顶机房层生活水箱减压阀供水。各分区用水压力超过0.35Mpa的楼层支管设减压阀减压。
此方案的特点是:分别在20F设置生活水箱、33F避难层设置中转水箱、屋顶机房层设置生活水箱。地下四层设置一组生活供水泵供20F避难层水箱供水和一组生活转输泵供33F避难层水箱供水;33F避难层设置一组生活供水泵供屋顶机房水箱供水。各水泵流量扬程:
传输泵:Q=30.34 m3/h=0.00843 m3/s(3、4区最大时流量),H=185m
②供水泵:Q=28.84 m3/h=0.00811 m3/s(2区最大时流量),H=130m
③变频加压水泵:Q=17.12 m3/h=0.00476 m3/s(4区最大时流量),H=95m
2.4 方案四:在20F避难层设置生活水箱、33F避难层设置生活中转水箱、屋顶机房层设置生活水箱,4-7层采用变频加压水泵供水
用水按高度及功能共分为五大区。生活水池及转输水泵设于地下四层,20F避难层设生活水箱、33F避难层设二次加压泵房及中转水箱、屋顶机房层设备区设生活水箱。一区(-4F~3F) 生活用水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给;二区(4F~7F)生活用水由设于地下室的变频加压水泵供水;三区(8F~16F)生活用水由由设于20F避难层的生活水箱供水,其中(8F~11F)生活用水由设于20F避难层生活水箱减压后供水;四区(17F~29F)生活用水由设于33F避难层的生活水箱供水,其中(17F~24F)生活用水由设于33F避难层生活水箱减压后供水;五区(30F~46F)生活用水由设于屋顶机房层生活水箱供水, 其中(30F~41F)生活用水由屋顶机房层生活水箱减压阀供水。各分区用水压力超过0.35Mpa的楼层支管设减压阀减压。
此方案的特点是:分别在20F设置生活水箱、33F避难层设置中转水箱、屋顶机房层设置生活水箱。地下四层设置一组生活供水泵供20F避难层水箱供水和一组生活转输泵供33F避难层水箱供水、一组变频加压水泵供二区用水;33F避难层设置一组生活供水泵供屋顶机房水箱供水。各水泵流量扬程:
①传输泵:Q=30.34 m3/h=0.00843 m3/s(4、5区最大时流量),H=185m
②供水泵:Q=9.62 m3/h=0.00267 m3/s(3区最大时流量),H=130m
③变频加压水泵:Q=4.23*3.6=15.23 m3/h=0.00423 m3/s(2区秒流量),H=75m
④供水泵:Q=17.12 m3/h=0.00476 m3/s(4区最大时流量),H=95m
生活给水系统能耗计算:计算公式按E=γ・Q・H
3 几种方案能耗对比(表2)
综合以上各项分析表明:
分区越多,越节能(如方案四);但是设备增加,造价也相应增加。
水箱个数的增加,虽然增加了部分土建费用,带来的好处是供水的安全性增加和超压楼层数的减少,减少了减压阀的设置个数(如方案一则超压层数过多,需二级甚至三级减压)。
4 结语
考虑到本项目为办公性质,用水点主要是公厕,因此选择水箱-水泵联合供水的方案三,既相对来说比较节能,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供水安全,且水压稳定。
参考文献
[1]张玉先.给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案例一:(投影)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景观图(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6页图5,4)及简介
我国的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那里建有许多国营农场,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主要种植小麦等(图A)。青藏高原地势寒冷,山地草场广布,人们从事粗放的放牧业,主要放牧藏绵羊、藏山羊和牦牛等(图B)。
一组问题:(略)。
案例二:(投影)香港高榕公司西兰花基地分布示意图(下图)及情况简介
基地主要种植西兰花,西兰花种子全部由日本提供,成品主要销往日本、东南亚。种西兰花所用的肥料全部由高榕公司根据土壤性能配制提供,生产过程中所用农药全部由高榕公司根据日本对13种农药的壁垒提供。基地按纬度确定各基地出菜时间错开,此经营方式为候鸟式经营。
一组问题:(略)。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
案例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运用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学习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碰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既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案例一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6页的两幅农业景观图(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通过对这两幅图的挖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下列几点:(1)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2)农业生产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3)农业的主要区位不同是因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4)可以改造不适宜欲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使之适宜农业的发展。(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在减少,市场的影响力在加强,国际市场的变化正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农业布局和农业结构。
案例二是我自编的一个案例,也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这个案例来自我们身边的生活,学习这一段内容时,我校附近正好有一大型蔬菜基地(香港高榕公司)落户,蔬菜基地的建立使当地许多种粮地变成种菜地,许多粮农变成菜农,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这个蔬菜基地为何建在徐州?它是一个独立机构,还是一个分公司?它的经营理念是什么?其蔬菜销往何处?可否把它作为一个鲜活的教学素材?基于这些思考,我有目的地走访了这个蔬菜基地及其负责人,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并把它编成了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挖掘,学生们感觉到学习地理很有用,热情很高,使用效果非常好。
这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我选取的案例主要从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利用教材,努力挖掘生活中鲜活的内容,并且采用了“提供背景材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拓展延伸”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激活内在需求并主动进入“调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认知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强化,探究欲望空前高涨,他们感觉到自己不是在学教材给定的知识,而是在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而教师也不是在教“地理知识”,而是在就“农业生产的安排”与学生作一次深入的交流。
关键词:系统分析与设计;双向驱动;案例教学法;实践能力
0.引言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软件工程的专业骨干课程,该课程面向已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软件开发基本技术的高年级学生,因此该课程通常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该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序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综合能力,同时培养比代码编写人员更高层次的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人员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在培养学生软件工程应用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在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计算机科学基础类课程、程序设计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讲授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工具,为软件工程开发高级类课程奠定基础。该课程的主要先修专业课程有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Web程序设计基础、Windows程序设计基础、Java EE架构与程序设计/.Net架构与程序设计、高级C#开发技术/移动开发技术等。后续或同步开设的课程有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设计模式、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Web软件应用案例分析等。
1.课程特点与问题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同时又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课程,学生在理解理论、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解决具体问题方面感到困难。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较强。该课程主要培养软件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具备对中小型系统进行需求收集、分析、规约、建模、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详细设计的能力。
(2)理论性较高。虽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性较强,但是实践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软件系统需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及规律、原则、模式等知识。
(3)理论不成熟。软件工程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虽然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积累,但总体来说,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仍然不系统、不完备,其正确性、有效性仍然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在理论不成熟的领域,经验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经验知识传授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师带徒”,但当前大学教育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这是培养学生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面临的难题。
(4)抽象性较强。系统分析与设计完全是基于概念基础上的逻辑模型的建立与优化,这些逻辑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从无到有的抽象创造过程,是完全在逻辑空间中的演化。软件系统逻辑模型的复杂度往往较高,这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又是一个长期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过程。
(5)综合能力培养。系统分析与设计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既包括理论知识、方法、技术、工具等工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包括交流、沟通、演讲、辩论、写作、创新等文科方面的能力。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以理科生为主,文科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而这些能力对需求的收集、确认、规约以及设计方案的讲解、交流、说服显得特别重要。这一特点常常被忽略,一些教师经常误认为学生学会面向对象、面向过程的方法以及UML、数据流图、ER图,就学会了系统分析与设计。
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实践不能验证和提升理论;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抽象的理论;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理论以及在何种场景中运用理论;学生掌握了工具的使用,但不知道怎么用工具解决系统分析与设计问题;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不能独立地完成一个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案例引导教学法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以致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鸿沟,经常出现学生已经掌握理论原理,但不能在合适的场景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分析与设计问题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课程采用案例引导教学法,即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是直接讲授理论知识,而是先给出实际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在案例中植入理论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讲解案例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引出相关知识,然后再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案例引导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理论知识适用于何种场景以及解决何种问题,从而提高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案例引导教学法由“案例引导-理论讲解-案例剖析-项目实践-项目评讲”五步构成。案例引导教学法的第一步即在进行理论讲解之前先讲解案例,在案例中植入理论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讲解案例时明确提出这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引出相关的理论知识;第二步就是正式讲解理论,系统讲解理论中的概念、方法、原理、规则、约束,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步――案例剖析;案例剖析需要学生结合理论深入地剖析案例,讲解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并且把理论知识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泛化,即讲解理论知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优缺点等。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参与项目实践,真正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的实际问题,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于实践教学的方法参考下一节的“五步实践教学法”)。
案例引导教学法实际上坚持的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原则以及“思维培养、知识传授、技术训练、工具指导、能力提升”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采用案例引导教学法给学生授课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有软件项目开发背景,亲自参与过软件项目开发(该课程要求主讲教师至少全程主持或参与过3个以上的软件开发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讲授时将理论知识融入真实的案例,避免空洞的理论知识讲解,不仅要讲透理论知识的原理,还要讲解理论知识的使用场景、使用方法以及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3.五步实践教学法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教学的特点是验证性实验较少,主要是分析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目标是训练学生使用软件工程理论、方法、技术、工具,分析和解决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过程相比实验结果更重要。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与课程同步的分阶段项目实验和独立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同步的分阶段项目实验主要分为4类实验:软件系统业务背景与需求理解、系统业务建模、系统需求分析与需求表示、系统设计与设计规约。这4类实验基于同一个领域背景,针对开发同一个软件系统过程中的各个子问题进行能力训练。该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系统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课程各个知识点进行软件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完成实验内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无从下手,不知道系统分析应该从何开始,过程如何展开,结果如何表示,设计方案如何形成、选择和评价。我们针对此问题提出五步实践教学法。在五步实践教学法中,每一类实验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讲解实验要求、教师示范、学生实验、教师考核和评讲。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先以实验的部分内容作为示例,向学生示范实验的具体过程和主要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如果存在共性问题,就进行集中讲解。
实践教学按照项目组的方式进行管理,将4~6名学生分为一组并设立小组长,学生以某种实际角色参与到项目中,小组长(作为项目经理)直接向教师汇报项目进展(包括组员的完成情况),教师通过随机抽取组员询问的方式,考查小组长汇报情况的真实性。教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实践成果的考核主要分为3个部分:文档质量、答辩情况、过程参与积极性(成绩主要由小组长分级评价给出)。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介绍了广州创新公共传媒文化服务方式的做法及成效,总结了广州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探讨了公共传媒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作用。指出要以公益性传媒服务为依托,发挥公共传媒在实现维护文化传承、促进民族认同、保障社会民主等方面作用,以增强文化竞争力。
【关键词】
广州市;公共传媒;社区文化;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本文探讨面临机遇的公共传媒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作用。
一、先行先试――创新公共传媒文化服务方式
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称《纲要》),明确把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赋予“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按照构建“数字珠江三角洲”的总体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区提出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珠江三角洲信息网络,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
在数字化时代,媒体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数字化传媒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了公共服务传媒的数字化进程,以促进公共服务传媒处于技术制高点上,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实施基础文化设施覆盖工程,构建完善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到2020年,形成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创新公共传媒文化服务方式,建立健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服务体系,并以公益性传媒服务为依托,实现公共传媒在维护文化传承、促进民族认同、保障社会民主等方面作用。广东省提出建设幸福广东,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为老百姓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的文化产品,让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在政府和公共传媒的合力下,通过建立文化广场的形式,定期举办导向性、示范性、制度化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利用基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文化室)等方式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创新文化服务形式,在全国首创的以“广东流动图书馆”、“广东流动博物馆”和“广东流动演出服务网”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网络,盘活了文化资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欠发达地区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展览难等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在推进实施重点文化工程方面,大力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扩大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范围。
二、幸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