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4 22:25:01
导语: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实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特别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我们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乐而忘返;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
一、指导预习,诱发兴趣
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如在指导预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先到野外捕捉一些小蝌蚪,养在玻璃缸内,然后进行了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出示玻璃缸内的小蝌蚪)这是小蝌蚪,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小蝌蚪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它们要去找妈妈。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呢?回去后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求知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活泼、理解透彻。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兴趣
1.巧设悬念,课前激趣
在导入时,教师用巧妙的语言巧设悬念,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带你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问,小兴安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语:同学们,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香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许多人参和珍贵的药材,美丽的小鹿……要想领略小兴安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小兴安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2.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直观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先让学生边听古筝乐曲,边观赏西湖的美丽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这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古诗打下基础。
三、做游戏,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儿童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而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巩固和熟练。因此,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和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一字开花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朵花,再在花心里写上某一个生字,而后让小朋友口头扩词或板演。如果这个字的朋友多,就在花瓣外再画上一层花瓣,花儿越开越大,学生就越有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我教花这一字时,用花字就扩词二十多个,为了进一步巩固词语,一字开花后就进行开火车游戏。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帮助很大,教师就能达到较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
语文知识具有故事性,我在看图说话教学中常以故事进行教学,如教第二册基础训练与看图说话教学中《迷路和小白兔》,我先让学生看两幅图,看后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一幅图画的是:早晨,小白兔走出家T,擒着篮子去森林采蘑菇,找不到家了,第二幅图画的是:乌鸦与小白兔说话,乌鸦给小白兔指路。为了使学生能围绕故事中心有目的进行说话训练,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起个名字,有的学生起出了如《勤劳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小白兔》《找不到家的小白兔》等题目,最后我板书《迷路的小白兔》,当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后,我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音乐声中进行完整的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小白兔,有的扮演乌鸦,学生们声情并茂,兴趣盎然,这样教可使学生实践与表演相结合,以趣引思,知趣结合,掌握了辩别方向的知识,学生愉快地受到了观察、思维和语言训练。
四、结论
新课程的开发,还教育以它本来的面目:自由、开放、活泼、创新。教育已摆脱了戴着脚镣跳舞的束缚,现在是要求广大教师重抖擞,不拘一格教人才。所以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必须与时俱进,学习课程,深入生活,专心科研,及时反思,认识差异,开拓创新,继承发展,紧紧抓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个核心来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就会使学生“乐学”,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做到减负而不减质。也就是要努力求索,适应时代的呼唤,课改的潮流,真正成为育人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魏亚莉.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质量――小学语文教学体会[J].发展,2011(05).
活动背景:
提线木偶是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提线木偶已成为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提线木偶,可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教具,结合故事进行表演。木偶所穿衣服,除了在材料上体现废旧利用外,还设计成可穿脱的,木偶可根据故事情节自由更换所需服装。此外,木偶也可投放于区域活动中,给幼儿提供材料,给木偶自制服装,并操纵木偶进行角色表演。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接触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水平制作简单的提线木偶形象,并根据故事情节体验成功制作与表演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欣赏提线木偶的表演,了解提线木偶造型的可爱之处及运作原理。
2.尝试制作提线木偶,体验其趣味性。
3.观看课件“小蝌蚪找妈妈”,运用自制的提线木偶进行表演,体验成功制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提线木偶教具:投影仪、提线木偶视频、课件: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制作的提线木偶、背景区。
2.制作材料:彩色卡纸、剪刀、毛线、筷子、双面胶、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观看提线木偶视频(提线木偶大师黄奕缺先生表演的训猴),感受提线木偶,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我请小朋友看一段精彩的木偶戏,瞧!表演开始啦!
(2)在幼儿观看木偶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提线木偶运作的原理。
(3)向幼儿介绍提线木偶。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提线木偶。演员只要操纵木偶身上的线,木偶的身体就能动起来。
(4)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表演,我们先来看一段有趣的动画。(幼儿看课件)你想表演哪个小动物呢?你想不想也设计一只提线木偶呢?
2.探索提线木偶的制作过程。
(1)第一步:设计图案。
(2)第二步:把控制杆和图案连接起来。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动脑筋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在创作的过程中,注意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帮助他选择适合的角色进行制作,让每位幼儿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提线木偶进行角色表演。
孩子们,我们的木偶表演团开始表演了,想参加的小演员们快来表演吧!
活动延伸:
将制作的提线木偶投放到表演区,让幼儿根据木偶创造性地表演;并可在手工区投放各种废旧材料,如棉花、碎布等,让幼儿尝试制作立体的木偶。
活动反思:
(一)充分体现幼儿年龄特点组织活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城乡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并呈急剧消失和边缘化的状态。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提线木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观察、讨论、琢磨、制作、表演中体验着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卡纸、筷子、毛线等生活材料是孩子们随处可见又感兴趣又易于操作的东西。在幼儿的兴趣点上,鼓励幼儿生成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丰富幼儿的内心创作激情。
(二)较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幼儿美术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学习的动机是从兴趣出发,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的动力,就会兴致勃勃,专心致志地把自己感受到的、想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否则,没有兴趣就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这次活动中,我除了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外,又在整个美术活动过程中注重贯彻兴趣性的原则。即开始部分的导言——观看表演——重点示范——幼儿参与示范——指导——幼儿操作——表演等,都让幼儿在有兴趣的氛围中进行美术活动,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活动愿望,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三)积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长期以来,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课上,教师忙于示范,完全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其实,孩子也是很好的老师,合作学习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合作中幼儿不仅能够充分体验到平等、民主、友情,也感受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许多经验都是在合作中成长。成成和文文是本次活动中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对,在合作中,成成学到文文的细致、装饰的对称,文文学到成成敢于展示,敢于积极运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孩子间的互相合作不光是社会性的发展,更多的是让孩子在最大范围内学到更多。
(四)能够把握好教师示范的尺度
发挥幼儿美术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在这次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运用范例,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但要突出重点,简介方法,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创作,多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没框死幼儿的思维,又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是较可取的。从孩子设计的作品成果看也没有雷同的现象。
修改后的教案及修改说明:
活动目标:
1.欣赏提线木偶的表演,了解提线木偶造型的可爱之处及运作原理。
2.尝试制作提线木偶,体验其趣味性。
3.观看课件,运用自制的提线木偶进行表演,体验成功制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提线木偶教具:投影仪、提线木偶视频、课件:小蝌蚪找妈妈、数码相机、教师制作的提线木偶、背景区。
2.制作材料:彩色卡纸、剪刀、回形针、毛线、筷子、双面胶、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观看提线木偶视频(提线木偶大师黄奕缺先生表演的训猴),感受提线木偶,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我请小朋友们看一段精彩的木偶戏,瞧,表演开始啦!
1.引导学生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心中的春天,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分享感受、想法和成果。
3.增强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一、课前准备
1.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歌,学唱有关春天的歌曲。
2.布置学生分组养殖某种动物或植物,观察它的生活习性并做好记录。
二、教学过程
(一)小百灵歌颂春天
1.播放课件,欣赏春天。课件播放:原野变绿,桃花盛开,树木发芽……配以《春之声》的音乐。此时此刻,你最想大声告诉大家什么?
2.各种方式赞美春天。是呀,春天是美好的,我们怎样赞美春天呢?
(1)学生思考交流
(2)学生各自准备作品(课件播放音乐《空山鸟语》)
(3)展示交流
① 歌舞展示《小树》、《蜗牛与黄鹂鸟》。
② 以绘画的方式来赞美春天。
③ 轮背春天的古诗,赞美春天。
④ 通过树叶贴画的方式来赞美春天。
(4)诵读《春风和春雨》
3.小结:春姑娘听到、看到小朋友们的称赞,可开心了。春姑娘运用她的神力,把世界打扮得更加五彩缤纷。
设计思路:只要给孩子们一片天空,你会看到他们是那么的快乐。背古诗、唱歌跳舞、贴树叶画等等,奉献了一席春天的盛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放飞了自己的想像,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把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用种种形式表现出来,在操作的过程中再次感受春天的美,感受生活的美。
(二)春天里的新发现
1.了解蝌蚪的变化。课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
讨论:孩子们,故事里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呢?
2.进一步发现身边动植物的变化。播放课件:春笋拔节、花朵开放、小草发芽成长。
是呀,春天里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都有了变化,他们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孩子们,课前我们成立了访绿队、养蚕队、飞翔队、探春队,通过前一阶段的观察、养殖,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呢?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①访绿队:汇报通过自己的观察,看到哪些花儿开了,哪些植物返青、长新叶了。(一边课件出示访绿队队员寻访的照片)
②养蚕队:以图画展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实物呈现蚕茧和蚕蛾产的卵。
③飞翔队:通过自己的研究,说说怎样才能把风筝放上天空。
④探春队:交流自己观察到哪些小动物结束了冬眠又出来活动了。(出示小动物的照片)
结合本校的特点,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观察了池塘里成群结队的小蝌蚪和塘边草丛中的小蜗牛。
设计思路:课前让全体学生与春天亲密接触,有意识地让他们通过观察、记录、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去体验、探究,使他们对春天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我心中的疑问
1.春姑娘多么的慷慨大方,她把那么多美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了我们。在找春天的过程中,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提出疑问)
2.同学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解决?
3.总结:春天里万物的变化还有许多许多,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爱思考的头脑,就能探索出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设计思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此时的质疑无疑将这堂课又引入到了无尽的大自然中,激起学生由表象到实质的科学思考与探究中。
而在实际教育中,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认为只要练好专业技能就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而文化课程的好坏对其影响并不十分重要。尤其是科学类课程,学生普遍在初中的基础就不好,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普遍存在应付心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扎实。现在幼师院校的学生既是将来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老师,又是家庭科学教育的实施者。所以,随着各种科学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开始关注小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以及幼师院校科学师资的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反思。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基础,另一方面对这门学科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学生最初不能很好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向教务科老师请教,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点,使我茅塞顿开,职业教育有别于普教的应试模式,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文化课程,同样要从技能教育入手,结合幼儿园实际,在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使他们的所学能有效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比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为什么吃鸡蛋有营养等等这样的生活常识,都是幼儿园小朋友经常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用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去解释,既不能太抽象难懂又得让小朋友弄明白。所以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尽量避开生涩的方程式及元素符号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而多以实验,实例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能使他们更容易于接受和掌握,使其能够学以致用,用科学知识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问,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某幼儿园园长在谈到对新毕业幼师的印象时给我感触颇深,她认为现在的毕业生有两大优势:一是工作热情高,二是专业技能好。但欠缺的一点就是文化底蕴不够深。文化底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包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单单从文学修养一个角度来判断,而是对于一个人全方面的衡量:习惯养成,知识广博,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无时无刻都与自然打交道,观察,体验生活。尤其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见到的一切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他们身边需要一个百宝箱,打开来应有尽有,能够帮他们解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家长和老师们常常为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感到苦恼。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对诸多事物产生好奇心。能否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用科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将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能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难问题。如幼儿在玩耍和游戏中,常会提出一些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如在一次语言教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幼儿问:小蝌蚪为什么和青蛙妈妈长的不一样?青蛙在春天时产卵,卵又会长成小蝌蚪,小蝌蚪长大后又变成了小青蛙了吗?所以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幼儿教师是必备的。同时幼师要用最新的科学知识武装幼儿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常常给幼儿讲一些寓言故事,如: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月亮里为什么有兔子和仙女?等等,看起来,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但有时却对幼儿智力发展产生负作用,以寓言故事为例:很早以前,有一位又饿又可怜的乞丐倒在路边,兔子什么也拿不出来就对乞丐说:请你把我烧一烧吃了吧!说罢,就自己跳到了火堆里去了。那位乞丐在啊的一刹那间,就变成了神仙,他抱起兔子跑到月亮上去了,从那以后月亮上就有了兔子。在登月活动已经实现的今天,还继续给幼儿讲这种故事显然是不科学的。要给幼儿讲清楚这是寓言故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如月亮是围绕地球转的球体,上面有丰富的矿藏,科学家正在努力把月球变成人类生活的空间站,最后可以启发幼儿:等你学到本领后,也可以到月球上去看看是什么样,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产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一、朗读教学法的基本优势分析
朗读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主体和人本为主的科学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它来落实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可塑性强。教师的语文教学可以结合朗读教学法,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锻炼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标要求的新策略,结合小学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件,才能进一步把学生的兴趣吸引住,才能让学生有参与学习、乐于合作、敢于探索的动力。同时朗读教学法的实施比较依赖教师在课上对于朗读环境和气氛的塑造,良好的朗读气氛才能使学生在朗读中集中注意力,能使学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朗读教学法在实施路径上有两方面的方向,其一是先进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其二是以阅读和能力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它在实施中还对学生合作交流有非常强的要求,这就和新课改口语表达和综合能力提升相吻合,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其显著优势在于:(1)使得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有学习、交流、合作、展示的空间;(2)从口语和表达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基础能力;(3)通过阅读增强了学生成就感和自尊心,学习的信心增强;(4)为教师教学减轻了负担,有益于教师对学生查漏补缺。正是因为朗读教学法有这么多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才越来越有成效。
二、朗读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与反思
朗读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以学生为根本,一方面把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统筹在课堂阅读活动(情境)中,这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方便地围绕学生小组、个人、班级等设置相互交流的朗读情景,在真实的朗读活动中教师又能通过指导和帮助等环节,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合作,教师在帮助学生补差培优的过程中也能让师生的关系更和谐。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的每一个阅读环节,把握课堂的进程。比如在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引导课代表布置《小蝌蚪找妈妈》课文的阅读任务:每个小组单独归纳小蝌蚪是如何找妈妈的。接着教师又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课文题目:小蝌蚪找妈妈,强调了学习这篇课文后大家要学会掌握观察、分析、对比等能力。在课上则设计了对话朗读,让一个小组读旁白,其他的小组分别读蝌蚪、鸭子等的角色,使得学生们敢于尝试有感情的朗读。对于小组的朗读该教师积极鼓励,点明某小组朗读整齐,某小组声音最大,等等,这就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脸上出现了笑容。
接着,教师继续根据生词教学任务提出让一些学生帮老师进行简要的教学活动,并说出了具体的奖励。这时很多学生的表现欲望都展示在了行动上,大部分学生都举手示意自己要代老师进行教学。最终全班26个学生,教读的做了教读任务,补充的做了补充发言,再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生词教读教学任务圆满地完成了。教师赞赏和表扬了每个学生,并作了简要的总结:生词读法和拼音的关系,发音要准确,等等。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被完全激发,这为教师进行小组间的对话比赛起了很好的开头作用,每个组的任务不需要教师再强调,他们能在合作中有效地贯彻执行,学生们由最初的参差不齐朗读变成郎朗顺口地齐读。整个课堂,教师做的事很少,主要是指点、各环节的衔接引导、简要的点评和纠错、最后的鼓励性总结,把各个教学目标串联起来。当小学语文课采用朗读教学法时,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动起来学习,以活跃的朗读气氛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使得学生能力和情感、师生关系等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在朗读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朗读素材和朗读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学生在操场空旷的地方进行朗读时,学生的心理是畏惧的,很多时候放不开身心,阅读时总会在脑海中想其他人来围观怎么办,感觉比较拘束;在楼道或者教室中进行朗读时,不少学生因为阅读环节的调整出现不适应,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说明阅读教学法的实施和阅读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状态适当调整。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阅读性材料很多,但却有很多是不适宜学生们阅读的,再加上当前课改对探究活动等的要求变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却没有被完全重视,因此可供小学学生阅读的材料除课本外就变得紧缺了,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及时添加和补充阅读材料,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语言、小说等材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我每周会在班会课上提出阅读材料收集的要求,让学生们找寻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或者提出自己想要阅读的小说、故事、寓言,等等,然后让学生分散收集,当学生没有找全的时候,我再帮他们找,这样锻炼了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到阅读材料时,我再进行朗读教学法的实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中。
三、朗读教学法的不足之以及应对办法介绍
在朗读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针对主要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教师方面,针对理论素养不够、教学组织水平不高、思想和新课改的差异等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的是定期的培训学习,以新课标研究、教学法探究、问题分析等形式进行重点突破,使得教师的成长非常迅速。另外也采取划拨专项资金,不定期委派优秀组长和优秀教师到山东等地学习的外派学习措施。(2)后进生学习态度、动力转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校采用的是单独培养的办法,每周一、三、五课外活动时间集中后进生,指派优秀教师近距离专项辅导。后进生在每个班级都有,很多教师忽视他们,没有对他们的能力进行引导,使得学生的兴趣、自信严重不足,这时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后进生进行加油鼓劲,同时结合他们的情况介绍学习方法,加强监督,促进其优化提升。(3)课堂上不利于朗读教法实施的行为问题。小学语文课堂上阻碍朗读教学法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的懒惰行为、教师教学活动组织不当等问题,为此本校定期召开讨论会,提出自己教学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进行突破。(4)朗读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制定发展目标。很多小学生的发展目标是不明确的,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完全跟上教师的朗读教学需要,制定合理的阅读发展目标则能很好地指引学生阅读的方向,从而帮助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5)朗读教学法实施细节处理问题。在朗读教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对朗读活动的构建,对于活动的流程的细节把握还不够充分,比如:在朗读教学法展示活动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强调应该如何落实这些目标,甚至没有让学生理解目标,就开始安排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在实施朗读教学法时还要注重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力求让学生在细节中发展能力,在细节中完善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前言
目前中国问题家庭增多,孩子与父母存在隔膜,更使这个难以启齿的“性”话题不能得到很好地交流,形成了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性教育的集体缺席。谈及性教育,学术界“刻不容缓”的呼声不绝于耳。本文将以快乐双语幼儿园3-6岁30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索游戏化教学在3-6岁幼儿性教育的应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使幼儿性教学活动游戏化,更是一个当今幼儿教师应当探索的迫切而棘手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幼儿性教育关系到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本研究的目的为:
1、让每个幼儿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有一个健康的性别观。逐步形成保护好自己隐私部位的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探索用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性教育的指导策略。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前期,研究人员对快乐双语幼儿园小、中、大班的95位家长进行了随机抽样式的问卷调查,中期根据调查的结果,研究人员筛选确定幼儿性教育的内容为:“我从哪里来”;“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何保护好自己隐私部位”三方面的内容。根据内容制定出小、中、大班的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计划并收集资料,撰写教案。每个年级选出一位老师,按教案进行试讲,全体老师进行听课、评课、并提出修改意见。之后,该老师上示范课,研究小组认可后,在全园各年级各班级铺开。如果发现计划不合理,还需再次修订计划,再次上示范课。后期,全体老师提交教案、随笔、反思、小结和研究总结。研究发现:
通过近一年多的实践研究,研究人员对3-6岁儿童性教育的内容、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性教学的研究有如下的发现:
1、通过课题研究,幼儿园老师对幼儿性教育有了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和新模式。新观点:研究开始之前,老师们都认为做课题太难,无从下手,特别是性教育课题,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孩子,更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入手。新策略:在集体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孩子讲解很多专有名词。在试讲时,有些老师语言过于成人化,专业化,重复了多遍,孩子都听不懂。最终,老师们采用绘本、图片、游戏的方法和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修改了教案。新模式:老师们的研究,归纳了孩子容易接受的性教育的内容;把抽象概念具体化,提炼出一套幼儿性教育的模式。
2.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1身体的秘密的游戏化教学
围绕主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分题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我的小”、“我是女生”“男生女生不一样”。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男孩、女孩是怎样区别的,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是隐私部位,隐私部位应该怎样保护。
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研究人员尝试游戏化课程教学,如:我的小,首先研究人员利用绘本让孩子们了解男孩子的特征,知道“小”是男孩子的隐私部位,和应该怎样保护“小”的方法;然后设置游戏情景表演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对自己的认识。在“男生女生不一样”这个活动中,研究人员也采用了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从谈话游戏中让孩子说一说男孩女孩不一样的地方,明确隐私部位,然后通过操作游戏“粘贴隐私部位”来巩固对隐私部位的认知。最后采用游戏“找朋友”男孩找男孩,女孩找女孩巩固孩子对男女特征区别。通过各种活动方式,让幼儿更多地了解自己身体的秘密。
2.2“不要随便摸我”环节的游戏化教学
在“不要随便摸我”环节中,研究人员不仅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区域活动,在集中教学活动中,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
比如在设计“如何保护隐私部位”活动时,首先,?奶富坝蜗分醒芯咳嗽比糜锥?观看《不要随便摸我》的绘本或视频,然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探讨故事情节,老师会提问:“陌生人要抱你能不能让他抱?陌生人要摸你的隐私部位让不让他摸?为什么?”等,让幼儿初步认识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接下来会通过游戏让幼儿清晰地知道不能让陌生人摸自己的隐私部位。部分老师带领幼儿玩角色扮演游戏:“狼来了”。有的老师引用竞争机制,在“狼来了”游戏中,比谁最先逃开,逃得最快的幼儿得到小贴心。
2.3“我从哪里来?”环节的游戏化教学
围绕主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分题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成长足迹”;“我们结婚吧!”;“小威向前冲”和“我在妈妈的肚子里”。首先,在家园共育中幼儿把爸爸妈妈小学,中学,大学或工作时的照片和老师、其他幼儿分享,了解爸爸妈妈的成长足迹。在“我们结婚吧!”的活动中,让两位幼儿扮演“新郎”和“新娘”,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扮演来宾,模仿婚礼现场。在“小威向前冲”的活动中,老师先让幼儿观看视频,描绘子宫像一座房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像小蝌蚪住在爸爸的身体里,它们抱在一起,就变成胎儿。让一个小女生扮演子宫,所有小男生扮演蝌蚪,进行游泳比赛,看谁第一个到终点,住进“小房子”里。在“我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活动中,老师先让幼儿观看胎儿在妈妈肚子生长过程的视频,然后让幼儿模仿胎儿的动作。把游戏化教学应用在幼儿性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使难以理解的性科学术语得以很好地传授,让幼儿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学。
误区一:语文课堂──“问题得到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考,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需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一些肤浅的表面问题,根本不谈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也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课堂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笔者曾听了一节《小蝌蚪找妈妈》的课,课后学生说全读懂了。我问:“小蝌蚪游啊游,到底游了几天它们长出了后腿?”学生哑然。其实,通过这节课,本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思考,以激发他们对青蛙的观察热情,贴近大自然,使他们依据所见所闻所感,充分地表达。那样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探索到获得知识的方法。但遗憾的是,老师却照搬教参,失掉绝好的机会。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一节关于“鱼”的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起来问:“老师,鱼怎样辨认公母呢?”教师先是一愣,但接着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细节,她说:“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但我想鱼的公母对研究鱼是重要的。这个问题留作我们以后去做专门研究。这位同学善于思考,能提出问题,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咱们接下去继续讨论……”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应走出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放飞希望。
误区二:作文──生搬硬套,缺乏真情实感
通过对小学生的作文内容进行调查,得知他们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他们几乎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故事。“这些调查表明,某班对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格式都一样,都是在遇到某情况后,先作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几句口号。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套题,程式化,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很严重。小学虽无升学压力,但对教师的评估主要还是要通过考试。老师便把一些《儿童作文经典》之类的程式塞给学生去套,去抄,去代替学生的真实感受。这确是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要走出这一误区,寻找良好的改革途径,笔者认为,一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二是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联系,讲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课文中的情景或事件。
误区三:语文作业──数量大,效果差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孩子都爱听故事,故事是伴随着儿童成长的,利用故事来让学生学习英语,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枯燥单调的,一味的听说读写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幽默、有趣的故事,学生会很想去理解其意思,便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当他们听懂一个故事后,也会非常有成就感。小学英语教师把这种讲故事的形式运用到教学中,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故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爱玩爱闹的小孩子,他们的思维尚未发育成熟,他们无法理解深奥复杂的英语知识,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可他们又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于是学习就成了负担。但是每个孩子都爱故事,如果让他们整天看故事听故事,我相信他们也相当乐意并且非常开心,而为了能听懂故事,孩子会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学,读懂了就有满足感,并有兴趣进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
二、故事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他们脑中经常会有许多大人无法理解的想法。而故事也是想象力的产物,尤其是孩子钟爱的童话故事。让孩子徜徉在故事中,更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在学习的同时,打开想象的翅膀,编织更多他们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单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故事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1.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英语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英文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英语的言语技能。通过故事学英语,学生边听边思考,期待着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结局又会是怎样,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学生在听老师、磁带或其他声音媒体的范读后,也会想要那样流利的讲故事,于是会更认真的听,同时对比着听同学、自己的读音与范读的异同。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听课本上的单词句型,其效果必然不会很明显,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比如,在教学3bunit10《doyouplay…》时,如果简单地呈现单词教授运动类单词:football/baseball/vollyball/basketball等,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体会不到这些单词的生动性,于是我自编了一个动画故事,森林里要召开运动会了,小动物们纷纷积极参加各项比赛,让学生结合图来感受这些单词意思,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致。
2.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听了别人读之后,学生经过自己理解,再模仿或者用自己组织的话说出来,这才是学习英语的一大目的。故事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发展语言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应该让他们自己来编故事,讲故事了,也就是该孩子们输出的时间了。如教学4aunit7《where》时,当我将本课的句子whereis/are…?教完以后,我利用电脑创设了有趣的情景。将经典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进行了适当地改编:《whereareyou,mom?》
整个表演过程,学生们积极参与,注意力高度集中,热情高涨,在不知不觉中操练和巩固了所学句型。让学生运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改编、续编或重编故事,既提高学生听和读的熟练度,又培养了他们说和写的流利度。当学生在聆听和阅读故事时,不可能一下子理解所有的内容,因此也得到了猜测字义方面的训练。这样,学生的才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学生编去某地郊游的故事。学了shopping的对话,可以编写和妈妈购物的故事。学了动物类的单词可以编写动物之间的趣味故事。
5.培养学生演的能力
表演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最愿意做的事情。但是不能让学生枯燥的表演句子和单词,我们首先要挖掘词汇和句子的“可表演点”,然后在设计故事。故事教学可
以利用自然场景或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使学生置于近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这样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教学3aunit9《onandoff》时,我运用《小兔子乖乖》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会了本课的新单词和句子。兔子妈妈拿着篮子出门,将basket一词引出教学,妈妈关照小兔子,引出don’topenthedoor/window.的教学。狼来了,狼叫门,再次练习说openthedoor/window.的话。小兔子说closethedoor/window.妈妈回来,让小兔子开门。妈妈奖励小兔子一盒子礼物,引出box的教学。这一故事中,学生轻轻松松中学会了新词,并且在积极的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复习和巩固了本课的重点句子:open/close….如果故事表演涉及多个角色,在设计时应让角色有主由次,语言又难有易,以满足不同性格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故事表演中来。教师在设计故事时,要充分考虑故事的情境、角色和语言;同时还要设计一些声音和动作。
四、故事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
小学生不可能像大人一样长时间集中注意,在英语的学习和语言的接受过程中容易分散精神,产生疲劳,影响学习效率。当课堂上的内容是学生喜爱的故事,而不再只是机械重复词句时,学生会更集中注意力来配合老师上课,而不是昏昏沉沉,开小差。把课文融入故事中,学生会对后面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既激发了思维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如:讲解“christmasday”时,问学生有没有听过圣诞老人的故事,听过的同学,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听。圣诞老人最喜欢听话的小孩,每年圣诞节,他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从烟囱里下来,送给孩子们最喜欢的礼物。然后又用大屏幕显示情境,学生们热情高涨,很快从大屏幕上学会了这一课的单词、短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让他们不知不觉而又自学自愿地去体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英语好学,让学生乐学,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它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努力,尽自己所能去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无愧了。
参考文献
[1]包天仁.《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反思》.英语教育教学研究,2006,(3).
[2]晁霞.《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初探》.中小学英语教育,2006,(6).
在我国的现代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模式一直为世人所诟病。要提高学生素质,就要转变以分为纲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肩负着德育的历史使命,更不能忽视人文关怀。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学科,也是增强学生人文修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文化科目。语文教学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挖掘学科内部的人文精神,并将之施与学生。
小学生教育是人生的启蒙阶段,也是其人格塑造的黄金期,良好的教育会对人生产生深远影响。当今我国小学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日益突显,呼吁人文关怀的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在人文关怀的指导下,能使学生更好的受到具有人文气息的,人性的、人情的教化。所以,将人文关怀纳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策略分析
孔子的教育观中强调“因材施教”,对于小学生教育,我们也要注意到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开发期,针对其自身特点,使用合适的方式加强人文关怀尤为重要。同时,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体现人文关怀。笔者拟从教学内容的解读、教学方式的实行以及课外教学的深化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人文关怀。
(一)在教学内容上突显人文关怀。韩愈在他的名篇《师说》一文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这里,人文关怀其实也是韩愈的“传道”的一种。教学内容可以包含两个方面,教材的内容与教师所解读的内容。如何统筹这两部分,体现人文关怀,是教师首先要考虑到的。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体现人文关怀的课文,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亲情,《伟大的友谊》中的友情等等,这些是体现人间真情的故事。面对驳杂的课文,语文教师就必须谨慎而又灵活地授课,在课文精神的取舍上下足功夫。这些亲情、友情等体现人文关怀的,要充分的解读,给他们以人文精神的熏陶。对于那些传统的宣扬牺牲甚至较为残忍的课文,教师不可盲目为课文所“诱导”。在解读其内涵精神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批评分析,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转变传统思维,培养其人文精神。
(二)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如果说课文中的人文关怀主要是精神层面的话,那么在授课的方式上,人文关怀体现在行为层面。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是观念上的传授,而授课方式则是具体的操作。随着我国教育学的发达,林林总总的教学法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不管哪种教学法,其核心都是处理教学与学生的关系。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
在授课方式上运用人文关怀的方法是最理想的模式。表现人文关怀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摒弃“师者为上”的心态。教师应以人格平等的姿态,来与学生交流,尊重孩子们。在讲授上,不能只对课本进行教条化处理,将课文变成八股文,扼杀学生的自由思想。如在讲解课文时,对课文过分的肢解分析,忽视语文的美感;把课文变成死的字句,强调标准答案而反对自由的发挥。所以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得以更好地发展。人文关怀核心在于认识并尊重人的价值,这也需要付诸课堂的其他活动中。比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心学生生活,拉近师生距离,以展现师长的爱心。
(三)在课堂之外深化人文关怀。课堂上的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学习的内容也会在课外的生活中自然延伸。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课堂上讲授了多少知识,讲通了多少道理,关键在于它们能否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精神,影响他们的生活。所以,加强教学活动人文关怀也要注意课堂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