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特点管理论文

时间:2022-03-23 17:02:50

导语:在特点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特点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知识员工管理授权工作再设计企业文化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世界经济由主要依靠资源的工业经济向主要依靠知识的知识经济转变,作为知识主要载体的知识员工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知识员工具有不同于一般员工的特点,使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受到挑战。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识员工已成为许多企业管理者尤其是知识型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权威彼得﹒杜拉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提到的,“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会成为管理的重心,正如100年前(自泰勒以后),提高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是当时的管理重心一样。”

一、知识员工及特点

“知识员工”这一概念是由世界著名管理大师、美国学者彼得·杜拉克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用以称谓“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他们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一般认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都属于知识员工的范畴。与传统体力劳动者相比,知识员工具有以下特点:

1.较强的工作自主性。与流水线上被动适应机器设备运转的工人相比,知识员工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简单重复的程序化工作。其工作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工作说明书及固定的劳动规则对知识员工意义不大。因此知识员工的工作自主性较强。

2.较强的流动意愿。一方面,由于变革的加快,企业生命周期缩短,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很可能比雇佣他们的公司更长,组织难以对员工做出终生雇佣的承诺。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员工拥有主要的生产工具,即隐含于员工头脑中的知识,他们有能力接受新任务、新工作的挑战,因而拥有远远高于传统员工的职业选择权,对组织的依赖性相对较低。也就是说,一旦他们发现现有的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组织,寻求新的职业机会。而且知识员工的知识专长和社会对知识的广泛需求,为知识员工跨企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流动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3.较高的需求层次。一般地,知识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素质较高,同时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特长,其薪水和生活有保障,比一般员工更注重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并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4.工作过程难以实行监控。知识员工往往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从事创造性的知识工作,工作过程往往是无形的,传统的操作规程对他们没有意义,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甚至工作场所也与传统的固定生产车间、办公室环境迥然不同,灵感和创意可能发生在任意的工作外时间和地点。因此,对知识员工的工作过程很难实施监控。

5.工作成果评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知识员工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对结果难以预先设定评价标准。并且知识员工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因而往往不具有立竿见影、可以直接测量的经济形态。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完成复杂工作对知识的需要,许多知识创新和科研性成果的形成通常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比如微软公司设计的巨型软件程序往往是由近500名软件开发人员协同努力而开发出来的。这种通过跨越部门及组织界限的合作获得优势,导致劳动成果无法分割,个人绩效难以衡量。

二、立足于知识员工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要对知识员工实行有效的管理,必须立足于知识员工的特点,制定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新认识和界定知识员工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作为重要而又短缺的资源,使得企业家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资本与雇佣的关系。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与企业家之间的传统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知识员工不再是部属,而是合作伙伴。因为知识员工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存在于头脑中的知识,他们是知识资源的供应者,与资本的供应者一样,他们理应享有剩余索取权。

2.重造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存在模式单一化的弊端,仍有56.2%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即使是大型企业也有54.23%的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这种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在纵向上实行的是等级式管理,存在信息沟通不良、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在横向上按专业职能分工,使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成为竞争关系,导致严重的本位主义,影响了部门、员工间的合作。特别在管理边界相互交叉的地方,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责任。并且这种层级式组织往往使得许多杰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组织中关注的不是自己的专业,而是能够在组织中管理岗位上的进一步晋升。但是实践证明,不少杰出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管理者后,不仅给组织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而且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知识员工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员工的潜能。为此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应是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虚拟化。

3.充分授权。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级拥有相当的自和行动权。对知识员工实施充分的授权,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满足知识员工较强的自主需要。知识员工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过分的控制会扼杀知识员工的创造性。二是可以增强知识员工的责任心。在授予知识员工权力的同时,赋予知识员工相应的责任。权责对等是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三是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知识更新的加快,再加上今天的管理者往往未曾干过下属所干的工作,使管理者日益面临这样的挑战——如何管理比自己更专业的下属。将决策权转移给拥有相关知识的人,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决策的质量往往取决于知识与决策权的匹配。4.进行工作再设计。根据哈克曼和奥德海姆的工作特征模型(Hackman﹠Oldham’smodel),具有激励性的工作应具备以下5个特征:技能的多样性、工作的完整性、任务的重要性、自主性和反馈性。因此,可以通过对工作再设计,使工作更具挑战性来激励知识员工。具体可以通过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弹性工作制来实现。

工作扩大化是扩大工作范围以把一个或更多的相关任务增加到现有的工作中。通过工作扩大化,既减少了短期内工作的重复性,消除员工对单调乏味的工作的厌倦情绪,又使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员工所需技能多样化,增强了对知识员工的激励。

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的改变,使知识员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当知识员工觉得现有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时,管理者就可以把他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相近的另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岗位上去,这样由工作轮换所带来的丰富的工作内容,同样可以减少知识员工的枯燥感。

此外,由于知识员工更多从事思维性工作,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企业可以推行弹性工作制。允许知识员工在核心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以外,自主调整工作时间和地点以协调个人需要和工作需要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手段的完善,也为弹性工作制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互联网,知识员工可以随时在家中与公司联络,并传输信息和数据,公司管理者也可借此对员工进行指导与监控,从而避免了管理失控。

5.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理解并认同公司的价值趋向,增加归属感。尤其对易流动的知识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他们保持对组织忠诚的重要方面。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1)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应该不惩罚甚至奖励失败。由于知识员工的创造性工作没有现成的规章或经验可借鉴,其风险性极大。如果惩罚失败,势必扼制知识员工的创造性。(2)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工作与学习中由于共同的价值观或兴趣等而自发形成的一种非正式团体。非正式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既满足了组织成员在社会、心理、归属等方面的需要,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促进了知识的共享。调查发现,知识员工在工作场所获得的知识中,有70%来源于非正式沟通,他们的很多想法是在与同事、朋友、客户的聊天中产生的。但是,有的管理者却错误地将非正式组织等同于组织中的帮派、小团体而予以打击,实际上堵塞了知识员工的创造性源泉。(3)鼓励合作,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人们总是不太愿意将自己多年辛苦工作而获得的知识与他人分享,特别是当知识共享会带来裁员的结果或影响到其本人在企业中拥有的优势地位时。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鼓励知识员工间的知识共享。在一个鼓励员工知识共享的环境中,如果一个人能在企业内公开和广泛地传播自己的专业知识,他就会得到同事们极大的尊重,并因此获得重要的地位和他人的尊重,足以形成对其传播知识的有效回报。员工间的知识共享可以大大降低或避免组织的学习成本。如果每一个人都要去学习别人所掌握的知识,那么专业化所带来的好处就会消失。(4)重视员工培训。在当今变革迅速的年代,知识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而是终身就业的能力。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激励知识员工的前四个因素分别是:个体成长(33.74%)、工作自主(30.51%)、业务成就(约占26.69%)、金钱财富(约占7.07%)。为了满足员工不断成长的需要,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不断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参考文献:

第2篇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历来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而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能力培养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专家们的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只有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我就利用范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改编后的语文教材保留了传统的好文章,大都是经过精选的范文,都是思想性强、艺术特点比较突出、脍炙人口的好文章,为了激发兴趣,每讲一课,我都精心设计导言,制造悬念,造成渲染,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进行“读、说、听、写”训练,我的具体实施方法是:

1.培养阅读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中,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查字(词)典,记下关键词语勾画摘录理解词义;揣摩词义推断词义,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勾画关键词语,并用准备好的各种带颜色的笔,用不同符号画出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

讲记叙性的文章,就让学生标画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人物描写,让学生标画出人物肖象、动作语言等。散文则让学生标画出文章线索,好的精讲作品,情节结构和艺术网络别具特色的文章,叫他们仿照《教学参考》那样,在书旁边加以批注分析、评价。所以凡是预习提示中规定的生字、词、注音,完全由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评点查字典去解决,这样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培养朗读能力。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气连贯,在朗读中教给学生要领,标点符号的用法,掌握梗概,学生很快就会朗读、背诵。我规定,凡是课文后边习题规定的朗读、背诵部分,学生一律都要会,这样学生日积月累,名作家的名作品篇章都会背了,语言运用起来也丰富了。

如学《皇帝的新装》这课,我就根据学生特点,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排练,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老师点拨,演出效果很好,对课文理解也较深刻。学生们兴趣盎然,当堂讨论这篇课文出场人物,骗子为什么能行骗?小孩子为什么说真话?学生讨论兴致勃勃。

3.培养对重点语段分析能力。重点语段的分析,既是分析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考的重点、难点,它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理解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察。如何点拨教给学生划分语段,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个方法,教师要依据大纲,吃透教材,善于引导,在语文知识严格训练中,让学生抓准分析重点段的精髓,掌握分析重点段的钥匙。

何谓重点段,文章是由一个一个段落组成的,古人说:“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古人所说的“章”,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段,一般称之为段落。文章里的一个段落,一般都是由若干句话组成的,句与句之间合理关系,是段落构成的基础。每一段有一个中心,就是这个段的中心句,中心句可以放在段首(起句),可以放在段尾(结句),也可以出现在段中(腰句),也可以首尾呼应。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根据句与句之间关系来理解。②根据文章表现特点来理解。③根据段与段之间关系来理解。④根据作者思路来理解,重点词语的运用,关联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前边写的是植物,后边写的动物,用“单是”一转折,把动植物分开,前总后分,突出了静景和动景,描写了夏季百草园趣味无穷是“我的乐园”。那么这段分析显然是关联词语起的作用,看的很清楚是分两个层次,凡是讲读课文里的重点段都教给学生一个方法,这样不断练习,揣摩运用,如:《背影》、《咏柳》、《小桔灯》、《春》、《大自然的语言》、《纪念白求恩》等重点语段分析,基本上都在老师点拨、指导下分析的,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4.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现代社会的高社交化,要求学会文明社会的交际用语,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化,要求人们讲话清晰、简洁、易懂。现代社会的高信息化,要求人们讲话准确,有条理,语言规范(语音,语法)。而我们的学生正在面临现代社会生活的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良好说话能力,也正是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初一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然而求知欲强烈,又喜欢在人们面前表现自己,为适应新教材大纲的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就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开学初,我教新初一两个班,互相都不熟悉,我叫他们到讲台前进行“自我介绍”,有的同学介绍自己喜爱小动物,有的喜欢逗蛐蛐,捉蜻蜓,有的喜欢看故事书,看电视。有的同学口语表达的很好,就当众给打分,不太好的,也不全盘否定,而是因势利导,这样激发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还有课前一分钟小作文训练,动词的连用,联想等片段练习,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成语故事,每个同学都轮流讲,或者准备一个笑话。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除了传统的写作训练方式、方法外,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叫学生课外练笔,即写日记。日记可以锻炼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养成拿起笔就写的习惯,以及写真事、说真话的好习惯。叫学生一周两篇日记,多者不限。写日记前作了指导,念了很多有关日记的范文,使他们有材料可依,有范文可仿,学生也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学生都愿意写,经常检查,好的日记到班级念,及时反馈信息。在日记写作中能达到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练习写作。如:学《背影》一课,就作《背影》片断练习,抓住特定环境具有特征的地方,作剪影式的描述。在整个写作训练中搞了以下几种练习。

第3篇

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得到长足发展。电力行业自199年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实行了公司化体制的第一步改革,标志着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根本性转折。之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国家能源工程支柱产业的电力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几年来,我国电力行业顺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国有经济中的一个较好的行业。电力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电力产、供、销具有同时性;二是电力发展的先行性;三是电力生产供应的高度安全可靠性;四是电力生产的技术和资金具有密集性;五是电力发、供、用具有统一整体性;六是电力供应具有地方公益服务性;七是电价具备合理性和多样性;八是发电能源具有高效率性。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也还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当然有机遇就会有挑战。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创新也在不断开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创新的效果并不明显,电力企业的管理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电力企业管理的内容

生产力方面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也就是研究电力产、供、销全过程的生产力的合理组织,以此来确保为社会提供充足、可靠、廉价、合格的电力。生产关系方面除了研究如何正确地处理电力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外,还要研究如何正确的处理电力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以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经济责任制等方面,以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上层建筑方面研究如何结合电力企业实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相关的政策、方针、法令,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以维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电力企业管理的不足

电力企业员工的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改革和稳定,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胜负。当前,电力企业的员工普遍存在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不强的问题,对严峻形势认识的不足,加上劳动生产率低,发展后劲的储备不足使得电力企业无法适应当前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经济效益受制于供电量,供电量受制于地方经济地方经济的发展若是过多的依赖服务行业,虽然经济的发展能为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资本创造了条件,但相对而言,工业化水平低,不具有抵御国内外经济波动的能力。中小企业单一的生产难以长期维持,高能耗企业大多关停并转,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企业将占主导地位。“两改一同价”使电力企业的经营面临风险,给农电管理带来压力一是,农改工程导致电力企业生产成本增大、还贷压力突出,财务风险加大;网改工程中新增设备大量增加加大资金的投入,加上窃电行为的升级导致电力企业,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举步维艰。二是,农改虽然对国家拉动内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人们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但是电力企业的改造频繁,引起农户的不满。即使农改的大部分投资资金由国家提供,农户需要投入的材料费不多。但次数多了就会引起人们的质疑,使电力企业的形象受到损害。三是,农电管理难度加大。电力企业的改革力度要不断加大,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急需创新。

电力企业管理的相关建议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企业应该加强培养员工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充分认识电力企业的现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以便更好的迎接挑战。观念转变的快慢往往会决定我们发展的快慢。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创一流”工作为重点,巩固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创一流企业是电力行业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有利于提高竞争能力,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创一流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同时大量的创一流工作应当是长远的、深入的、潜移默化的。以城农网建设改造为契机,不失时机地建设一流供电网络电网建设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电网建设要超越经济发展速度,必须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同时应用新科技、新产品、新设备。要立足增大电网的科技含量,着眼于保持未来几十年的先进性,实施“一步到位”,不搞“穷将就”。只有抓住了时机,赢得了时间,才能为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4篇

【正文】

一、酒店面临新的经营理论的挑战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汉莫博士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概念。1993年汉莫博士与管理咨询专家JamesChampy合著《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一书,并以“管理革命的宣言”作为副标题,对企业再造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二位专家的倡导下,企业再造运动首先兴起于美国,并迅速波及全球,从而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管理革命浪潮。有人认为,该运动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有人甚至认为,这场管理革命对当今企业的影响可以与两个世纪前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对当时企业界的影响相提并论。企业再造理论是对分工理论、组织理论的否定,是对酒店经营管理长期实行的部门化、专业化管理的革命。

1.企业再造的含义

企业再造,也可称为企业再造工程或企业重新设计。汉莫等人在《再造企业》一书中作了十分清楚的定义:“企业再造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做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在成本、高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

根据汉莫的定义,再造企业是从根本上对企业原有的基本信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因此企业经营中一直遵循的基本信念,如分工思想、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岗位责任制等,都提出了质疑,认为应该对此进行全面的重新考虑。再造企业不是对组织进行修修补补,而是对企业运营方式的重大革命,它要触及到事情的根源,对企业进行彻底改造,而决非是一般的改善或提高。企业再造着眼于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汉莫等人之所以认为应从业务流程着手改造,是因为现行企业业务流程是分工理论的直接产物,不重造业务流程,就不可能实现绩效指标的显著提高。

2.对分工理论的挑战

两个世纪前由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分工理论,一直是企业组织建设的核心理论。一方面,企业制造产品的过程被分为一连串的简单动作,最后由生产线组装完成;另一方面,在组织机构上表现为金字塔式的官僚体制。这种劳动分工、专业化及金字塔式组织体制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当人类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后,价值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新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分工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企业经营与组织模式已不再是产生高效率的法宝,而已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枷锁,直接影响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员工在生产经营中的“只见树木(局部或自己岗位),不见森林(全局或最终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效果)”、管理者的“本位主义”、组织内部的“官僚习气”、轻视顾客与缺乏革新精神等,都使企业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动摇了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因此,企业再造理论大胆地向主宰了人类两个世纪之久的分工理论提出挑战,它否定专业分工论,主张工序合并,实行团队工作的“合工”业务流程工作方式;它否定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提倡“精兵简政”、组织结构“扁平化”;它实行分权管理,彻底消除官僚体制;它广泛、充分地发挥信息在生产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中的作用。

总之,企业再造理论与分工理论不同,其宗旨是通过一场彻底的经营管理革命,建立起高效率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绩效的飞跃式提高。

企业再造理论一经提出,便迅速风靡欧美,继而波及亚洲等其它地区,成为世界企业关注的热点。目前约有70~75%的欧美企业正计划进行企业再造,美国500家大企业中有70%不同程度地正实施着“企业再造计划”。一些企业通过企业再造,有效地创造了竞争优势,使企业再度迈向辉煌之路。例如,美国波音公司进入90年代后出现不景气,公司为了摆脱困境,决策者确立了以降低成本为突破口,以改革工作流程为出发点的“企业再造方案”。公司打破传统的分工专业化、顺序化及中央集权的经营管理方式,建立工作整合(进行工序合并,实行综合作业),打破组织界限及讲求平行作业的管理方式,使公司在成本、质量与顾客服务上取得了显著效果。如1996年生产一架737波音客机的生产周期由原来的13个月减少到6个月,经营成本也降低了20~30%,波音公司终于通过“再造”挽救了自己,重新走上了繁荣之路。

国外实施企业再造取得成功的经验有下列几点值得借鉴:(1)对企业的整体改造优于局部改造;(2)企业高层主管和各级主管重视并直接参与改造;(3)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4)变革的时机适宜,如选择企业面临困难、危机时期;(5)团队精神发挥得好;(6)对员工进行高素质的培训,拓开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作业技能。

世界酒店业也正酝酿着与旅行社、航空公司的结合,进行综合改造;根本改革市场调研、预定、交通、接待、服务的作业程序;酒店内部的作业程序合并、工序合并,实现对顾客的“一条龙”服务、跟踪服务,让顾客感到十分方便和满意。

二、酒店经营管理模式的两大转变

因特网对酒店经营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现代管理理论对酒店经营管理的理念、经营思路产生的支配作用,都导致了酒店经营管理模式必须来一个大的根本性的转变。

1.从制度型经营管理模式向人本型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

制度型模式主要是“以工作为中心”或“以岗位为中心”,通过各种规范、规章制度、标准等对酒店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形式,它提高了管理者的权威,有利于制度、法规的制定、执行和任务的完成,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工作方针、计划、经营目标,在世界酒店业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但它在强调管理者权威性及制度的强制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员工作为“人”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和潜能的发挥,缺乏对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引导,忽略了员工间的和谐团结对酒店经营的重大影响,制约了员工个性发挥。

人本型模式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员工自主管理、民主决策、确立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主人翁意识等观念,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潜能,管理者主要起宏观调控和监督作用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必然要引起酒店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工作程序等的重大变化,组织机构要更加精简,更有效能;对现代信息的传递与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2.从“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向“以现代营销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

当今酒店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经营观念、经营方式等等方面来一个革新,必须把过去的“以理财”为重点的管理模式转到“以生财”为重点的经营管理模式上。“客源是酒店的衣食父母”。无客源酒店什么都谈不上,也没有财可以理。酒店要有持续的丰富的客源,必须要以现代营销学的理论与实践去开发客源,真正做到时时处处方便客人,处处时时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必须了解市场、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及时调整酒店产品与服务的组合,向公众不断沟通本酒店的服务特色、价格,以及做好即时的跟踪服务和各种信息反馈等等,使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都十分满意,起到良性循环的经营效果。要做到这些,最好的帮手就是借助于因特网与酒店企业内部网的有机结合,为四面八方的客人与酒店之间架起一座方便的桥梁。信息网络技术为现代营销提供了真正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因特网。目前,一般人都可以在公司、家庭、学校等轻易连接上因特网,进行通信,获取资料,消遣娱乐等。他们也希望差旅时可以方便地上网。至于租用酒店办公的商业客户,上网更加是工作和生意上的需要。所以一家没有因特网服务的酒店会减少吸引力,也显得不高档。网络酒店是当今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网络酒店就是已经连上因特网的酒店。在网络酒店里,无论是酒店本身,还是入住客户,都可以便捷地连上因特网,进行通信,获取信息等。也可以说网络酒店是酒店通过特有的系统联接上国际互联网,通过网上的主页向全球多姿多彩、声情并茂地展示自己的风貌、特色;向全球亿万的用户分销自己客房和各种服务的酒店;并可依此组成酒店连锁业,以强劲灵活的营销手段向广大市场进军;它可以向众多的客户提供面对面的营销方式;它开拓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平常方式下的人力、物力所无法与之比拟的。它代表了最新和最有效的营销方式,它为酒店开发客源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一般来说,网络酒店可以为世界各地的顾客或公众提供以下的因特功能:

(1)WWW(网站浏览);

(2)电子邮件收发;

(3)文件传输FTP;

(4)用因特网免费打长途电话;

(5)因特网视频会议;

(6)流动商务中心;

(7)网络打印(打印网上获取资料);

(8)因特网培训,等等。

网络酒店还可以为酒店带来新的收入,如:(1)记时上网服务;(2)电子信箱服务;(3)视频会议;(4)出租主机空间,出租PC笔记本电脑服务、(5)网上订房服务;(6)网上订餐、订花、订书等服务;(7)网上广告服务等等。

可以说,酒店经营进入网络营销时代,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科技进步的必然。

三、“以网络营销为核心”的酒店经营模式

具体在四个方面可以得到突破:

1.在实现新思维方面可以得到突破

当今酒店经营管理的新思维集中概括为社会营销观念;一切为了顾客,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为已任的酒店意识;全心全意任劳怨为顾客服务的精神。由于有了大容量、高速化、互动式信息互联网,为酒店按照新思维经营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条件。因特网的大容量、高速化、互动式,改变了我们过去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服务方式和较低的服务效率。过去许多服务需要有中间商诸如旅行社、航空公司的介入,才得以有效地完成,中间商成为信息的组织和传递者,并控制着酒店部分营销活动。如今使用信息互联网,一方面使顾客有了充分的信息来源,让客人选择酒店商品的范围和权利大大提高,真正做到“任君选择”;另一方面,酒店亦获得了更强大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使之对市场的调研和市场细分可更加深入与可靠,并可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及时满足消费的个性化、特殊化的需求,实现“一对一”的特定营销,从而摆脱“非得批量才予办理”的惯常做法,从而逐步摆脱中间商的控制,更加符合顾客的需求进行酒店商品的销售,达到更加有效的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酒店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强化,变得更自由更方便,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缩短,直销变得更为重要。网络营销可以改变过去被动反应性的营销方式,而成为主动性灵活性的营销方式。

因特网络将使酒店的组织结构职能化分工向一体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以顾客为中心、顾客为导向的新的组织结构体系(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酒店营销战略的时效性、灵活性随之增强,战略计划的调整将更为频繁。市场营销组合也由4PS(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转化为4CS组合(满足顾客欲望、满足欲望的成本、满足购买便利和满足沟通)。这是消费者参与信息控制之后的客观要求。

2.在信息海洋中,迅速、准确的解决供需双方“各取所需”的信息问题可以得到突破

酒店网络营销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快捷、准确的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服务,为此对网上供需两方的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十分重要。要有一目了然的方便查询和可利用的《信息目录总汇》、《信息目录检索》等等。商品经济最本质的表现形式就是“供”和“求”两个字。经济发展必然造成“供”的大量增加,而新的“求”一方面刺激着新的“供”,另一方面又淘汰着老的、旧的“供”。这两个字无休止不停的运动。谁真正能在若干具体的“供”与“求”之间架起桥梁,谁就是成功者。酒店营销工作的成功,关键也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上网的供方与需方的主页,实现全天候的供需双方信息的沟通。

3.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在酒店营销、公关广告宣传手段上取得突破

事实上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酒店利用因特网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关、广告宣传活动,并迅速获得了信息反馈和显著的经济效果。例如,杭州望湖宾馆通过我国因特网商业信息站“中国黄页”上网后,一周内就收到国外发来的电子邮件要求预订房间,此后预订房间的电子邮件、传真连接不断。酒店进行网络广告有着传统广告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是:(1)成本低、制作一个网络主页成本仅需几千元人民币;(2)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容易调整广告的信息内容;(3)酒店与顾客可双向交流。

4.建立面向顾客的服务体系,实现直销的突破

建立面向顾客的直销服务体系,包括:

(1)向顾客传递有关服务项目、服务特色、价格以及可为顾客带来独特利益的信息;

(2)利用电子邮件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减少顾客购买和查询信息的货币成本和精力、体力等非货币成本,从而提高顾客感觉中的价值。

(3)向顾客提供网上模拟服务,使顾客亲临其境感受服务,以降低其购买风险。

(4)根据有关顾客偏好等信息,事先准备好顾客所要求的“定制化服务”,以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5)减少旅行社、航空公司等中间环节下的直接营销渠道服务。

(6)为降低成本建立酒店与设备生产厂或原材料供应厂间的直接联系服务。

(7)为丰富顾客文化娱乐生活在客房内建立多媒体可放精密唱盘和游戏光盘的服务。

……

总之,今天的酒店已处于网络信息环境之中,谁能及早认识并采取网络营销手段,谁就会在酒店经营中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并具有更多更强的竞争优势。

世界最大的假日酒店集团建立了全球网络(WWW)的站点。无数的因特网入网者通过电脑上假日集团的主页,可获取其它各个酒店的信息,包括服务和房间种类等等。该公司的董事长和执行主席BrianLangton先生说:“客人可通过他们的私人电脑直接预定客房”。德国的假日酒店在客房内也设置了因特网站点,包括文字处理、平铺式窗口和传真设施。客房内还有多媒体可放精密唱盘和游戏光盘。另还推出新项目"Vidoondemand"顾客可以选择特定的时间看他们想看的电影,而不必按固定的电视节目表的顺序。

我国开发的千里马{图}酒店电脑管理系统(Intranet)为酒店与因特网(Internet)结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它把每间客房的PC工作站用网线连上因特网,然后通过专线把酒店企业内部网和因特网相连。或者是用专线把酒店企业内部网和国际互联网相连,这种方式成本较低,对酒店住客也十分方便。

【参考文献】

[1]MichaelHammer,ReengineeringWork:Don''''tAutomate,Obl:trate,HarvardBusinessReview,Jul-Aub.1990104-112.

第5篇

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兴起,让公众能够随时随地享有便捷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也使得文化批评权力不再限于主流媒体。在天涯论坛、豆瓣等网站上出现一个又一个文艺评论小组,这种小组的版主或者网络编辑成为新基层文化管理的“第一道门”。而在以前,这种“把关人”都由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专业人士组成,无论是审美鉴赏能力还是理论储备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但随着传播渠道的增多,这个主体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主体的专业身份也不再是衡量正确与否的标准。例如,尽管发表在传统报刊杂志的文艺评论也可以借助网络得以传播,也会起一定的引领作用,但互动媒体的发展使得主动搜索这类评论的受众越来越少,大部分真正能产生影响的文艺评论往往出现在社区论坛甚至是微博之上。

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已达5.64亿人,手机网民数量4.2亿人,微博用户3.09亿个,而曾经的大众杂志如《大众电影》的发行量现在已经不到3万份,这与网民基数甚至是单个明星千万粉丝量相比,谁的影响更广泛、更迅速不言而喻。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每个成为热点的文化事件的背后存在着大量普通观众的跟帖、投票、评论,在这个圈子里,主流评论或因为放不下身段,或因为“无暇”参与而往往显得无力,丧失了影响力。而就在这个传统管理主体“不在场”的领域里,意见表达渠道的变化使得“把关人”的作用大打折扣,许多出位的言论甚至来不及判断真实意图就在微博上迅速传播,这为今天的文化管理增添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2文化管理客体的新特点

门槛降低使得虚拟网络为现实社会提供了数量惊人的文化产品。在各种艺术网站、文学论坛、视频网站上,除了把传统意义上以具体物质媒介为载体的文化产品作为内容挂到网上,还有网络游戏、网友自己创作的小说、音乐甚至自己拍摄的电影。此类文化产品没有技术要求,创作成本极低,质量也是泥沙俱下,虽然偶尔会有佳作,但大量作品都是“快餐文化”,甚至连“文化”都算不上,如果想对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化具体内容有一个全面了解,也只有望洋兴叹了。这种文化管理客体还呈现越来越娱乐化的倾向,很难界定是不是属于文化管理的范畴。“文化祛魅”一方面使得大众品味走上前台,同时也带来了对正统文化的“恶搞”,如对《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评论已经和《无极》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关系。还有对韩寒创作水平质疑的各种“大战”,如本在“白韩”论战中各路批评声音还涉及艺术,但到了“方韩”论战那里焦点竟演变成韩寒的真实身高,韩寒的行为也几次上了娱乐版的头条。

一些对“80后”文学家作品解读的严肃批评被淹没在“倒韩”和“挺韩”的对骂声中,尽显错位的无聊。此外,新媒介技术还使得文化管理对象呈现出一个新特点,那就是网络上的一些艺术作品如果没有固化到物质媒介上(如印刷品、拷贝等),就会有变化或消失的可能。如一些网络小说如果出现有争议的情节,或受到负面评论过多时作者往往会主动修改原版,这给网络管理者也带来了很大的管理难度,像这种随情势变化而体现出来的“互动交流”成为新时代文化管理对象“易变性”的一种体现。

第6篇

[关健词]网格计算电子商务企业网格

一、引言

毫无疑问,电子商务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一道崭新的风景。新世纪里,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信息交流与沟通前所未有的频繁与顺畅,这不仅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企业的经营方式、商业模式产生根本性的冲击。在如此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必然将会发生巨大的发展、改变。被称为第三代互联网的网格技术的发展,为新世纪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与变革提供了巨大的契机和动力。网格技术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总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一种网格计算技术,网格技术为建立在互联网络基础平台上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在技术上有了保证。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网格的丰富思想对电子商务模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经营与管理的思想源泉。

二、网格和网格计算

1.网格和网格计算的基本概念

网格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是能够吸纳各种计算资源,并将它们转化成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经济的计算能力。广义上讲,网格计算就是基于网格的问题求解。狭义地说,网格计算就是一种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互联网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各种计算机组织起来构成一台“虚拟超级计算机”,协同解决复杂的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也就是说,利用网格技术,可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资源虚拟成为一个空前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还包括通信资源、信息资源、仪器设备、甚至是知识资源和专家资源等各种相关的资源。

2.网格的特征

网格的根本特征是资源共享,实现应用层面的资源共享。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的特征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网络所提供的资源共享是停留在数据文件传输层次上,仅仅允许网上用户部分或全部地享用互联网上提供的资源。而网格的资源共享则允许直接控制其他资源,通过直接访问和使用计算机、软件、数据和其他资源来协同解决问题,而且共享资源的各方在协作时可以以多种方式更广泛地交流信息,充分利用网格提供的各种能力。

3.网格体系结构

网格体系结构是网格的骨架和灵魂,目前一种影响十分广泛的结构是Foster等提出的五层沙漏结构,它是以“协议”为中心,强调服务与API和SDK的重要性。该结构根据结构中各组成部分与共享资源的距离,对共享资源进行操作、管理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五层,从下到上分别是: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聚层和应用层。越是下层越接近物理的共享资源,而越往上层越是对抽象共享资源进行操作。换句话说,上层不需要关心底层共享资源的细节特征和具体实现问题。下图为五层沙漏结构的典型结构图。在五层结构中,核心的瓶颈部分由资源层和连接层共同组成。

三、网格计算对电子商务影响

1.传统电子商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1)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成本问题。在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以信息为主。在第二阶段,因特网成为商业交易的媒介,IT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电子商务高级阶段即将到来,这就是“电子商务随需应变”的时代。

电子商务在增加贸易机会、提高生产效率、控制和降低交易费用和库存成本、提高企业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支出。如系统分析设计费用、实施费用、系统运行费用、管理费用和维护费用,特别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建立资源库需要巨大开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加剧了网络相关设备和软件的折旧速度,使企业的成本支出巨大;企业内部多个应用程序、数据库、组件之间,要么存在着信息孤岛问题,要么则依赖于紧藕合的方式实现集成,难以支持动态环境下的共享与协同;诸如ERP(企业系统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如ERP这样的单个系统内部库存、销售、生产等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协作,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信息技术难题。资源和体制难以支持信息的有效共享,同时计算资源的闲置又造成了巨大浪费,这些都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致命弱点。

(2)技术的问题。传统电子商务技术方面的挑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计算能力不够。传统的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信息、数据的处理、计算和交流。然而,在企业间合作程度大大加深的情况下,企业间复杂的协作关系所产生的数据计算与处理任务,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无法完成对信息、数据的计算能力不够。由于合作的增加.导致的信息超载,对数据集中的复杂任务,以及计算能力构成瓶颈。第二,未实现动态联盟的技术要求。动态联盟要求联盟成员不断变化,具有一定的弹性加入与退出机制,需要新的技术支撑。然而在传统的电子商务企业联盟中新的联盟加入带来的服务得不到应用共享,管理信息系统达不到要这个要求。现有技术还无法支持动态的合作企业选择,以及实时的联盟构造不能对虚拟组织的建立提供所需的资源类型并提供灵活可控的共享关系;无法根据企业的策略,从一系列关联企业中发现适当的合作者,并屏蔽不同组织之间的协议不一致、语义互异等问题,及时实现跨组织边界的应用系统的协同工作。

(3)反应速度的问题。由于随时会有大量的替代品信息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因此任何产品都面临着快速被消费者遗忘的命运,这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较之以往大大缩短。产品生命周期的大大缩短要求企业能快速地推出产品,快速地向消费者提供价值。传统电子商务在商业流程与运作速度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4)合作模式的问题。传统电子商务的合作模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下,竞争主题主导着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关系。电子商务企业与企业之间主要的关系模式是相互之间在销售、采购等环节上就商品与服务、原材料、人力资源工资等方面的价格竞争,相互之间合作程度不够;消费者之间也基本上处于分立的状态,个体消费仍然占据主流。第二.传统电子商务的合作停留在交易层面,而没有达到全方位、立体式的资源、知识、信息的共享与相互学习。例如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主要是围绕原材料或中间商品等的买卖交易,而没有达成在资源、能力上的动态配置,以及知识、信息等的共享与交互学习;消费者之间的偶然的联合购买,如团购,也停留在交易层面上,而没有就所拥有商品、服务进行动态共享,以及消费知识与经验的相互交流。第三,传统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供应链、战略联盟属于紧耦合状态的企业集成,这种集成是静态的、封闭的,不是动态地支持新联盟成员的加入、退出,以及应用服务的嵌入与共享。

2.第三代因特网下电子商务中的优势

在网格技术应用条件下,电子商务企业将会具有以下优势:

(1)将分散的功能整合起来,创建一个单一的系统,从而实现跨企业、行业或工作组的虚拟共享、管理和设备访问,实现协作,提高运营灵活性;(2)利用网格中提倡的协同,企业通过改善生产力和协作能力,将会缩短投资回报周期;(3)具有快速精确的计算能力,企业利用网格提供的计算力,解决复杂的业务难题,实现企业的快速应变,赢得竞争优势;(4)网格计算能够帮助企业避免供给过剩和基础设施成本超支;(5)网格计算可使网络实行自主管理,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和费用。(6)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通过网格技术,可以将大量的数据分布存储,从而提供无限的存储空间并且可以对分布的数据实现有效的管理,为应用提供统一的界面。(7)支持分析决策能力。由于网格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分布式资源,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从而使得原来难以进行的业务分析与决策成为可能。(8)提高资源利用率,打破信息孤岛。在网格环境下,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闲置的计算资源进行计算、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资。

3.展望

电子商务的未来也许会变成这样:企业不必再拥有并维护自己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网格计算将允许电子商务公用设施(e一utilities)出售或租赁计算资源和服务,企业把电子商务服务看作一种公用设施来进行访问。这种商业模式的最终效应将是把固定成本转化成可变的成本,从而使企业降低成本并更具灵活性。

参考文献:

[1]何莉许林英孟昭鹏等:计算机网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润彤樊宁:网络就是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社会化

一、当前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从高校物业的使用类别看,高校物业可以分为:教学办公科研型楼栋物业、学生公寓物业、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文化体育类物业、服务接待类物业等,除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外,其它物业产权基本上属于国家所有或极少数企业法人所有。高校物业的基本情况决定了高校物业的性质,与社会上一般物业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

(一)高校物业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政治任务

一般而言商住物业的管理主要是为住户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实现物业的保值和增值。高校物业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协助提升高校的对外形象。这样高校物业管理一定程度上就不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如学生吃及住的管理属于学生生活综合管理的范围,涉及社会安全稳定,其服务费用价格等有些由政府物价部门审批,不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校园治安维护、校园环境的综合管理涉及到校园的校风、学风等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稳定治理问题。

(二)高校物业管理具有育人功能

高校的活动主体是在校学生,校园环境的好坏,物业管理水平高低,承载着显性与隐性育人功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通过校园干净、宽敞、明亮、整齐、优美的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良好心理素质,培育丰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情趣。通过后勤物业人的热情主动、文明服务引发大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朴素感清。

(三)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以优质服务为最终目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改革的目标是依据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后勒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服务决定市场,只有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让师生员工满意,才能占领市场,高校物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取得师生员工的一致满意。

(四)高校物业服务费用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商住物业管理的资金来源包括管理服务费的收取、公共设施专用维护基金等,由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协商制定,资金的使用接受业主委员会、业主的监督;而高校物业管理服务费来源较为单一,与校方以合同契约形式确定资金数额和支付方式,完全市场化。全国高校后勤物业基本实现“拨改付”模式运作,对从事物业管理的后勤实体,其服务标准,支付费用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因各自不同的情况,标准很难一致,大多采用“成本倒推法”,而不是“市场计费标准”,因而与社会平均的同等档次的物业服务费用标准也不一致,不具有可比性。

(五)高校物业管理大多采用内部甲乙方管理体制

商住小区有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的共管模式、智能化管理模式等,而高校物业管理则是一种内部共管式的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的职能,乙方作为经济实体,按企业化运行,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与保障。这种机制下,甲乙方仍为高校的职工,其物业管理的规范化、行业化、市场竞争等方面,必然呈现着不完全的市场竟争,甚至没有市场竞争。虽然有极少数高校把一部分物业对社会招标,但更多高校其校内物业市场仍然是给后勤实体经营。

(六)教职工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未实行社会化方式运作

国务院已出台《物业管理条例》,各省市也出台了住宅小区实行社会化物业管理的措施和时间表,但推行起来实施进度不快,特别是高校教职工老住宅小区仍然是按过去的福利化服务模式运作。因原来学校教学科研等规划的不完整性,使这一区域较多与高校校园密切相连,基本上属于校园范围的一部分,因此其物业管理较难以按社会化方式运作,也会影响校园的综合管理及房屋产权的上市流转和教职工个人权益的保护。

二、高校物业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的物业管理随着社会上物业管理的发展应运而生,但管理方式相对滞后,阻碍了高校物业管理职能的发挥,近几年,各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物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也应该与社会物业管理同步。

(一)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在多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许多高校都做出过很多努力,但其成效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间的责、权、利不清,遇到问题和责任相互推委,而有利益时又相互争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实现高校物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首先,高校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可明晰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是实现高校社会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其次,高校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可明确资产管理和经营责任。实现政企分开,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保障。

(二)物业管理的市场化

高校物业管理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建立自身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脱离原来的行政管理模式,实行有偿服务,从职能型管理转到经营型管理,走市场化道路。根据高校物业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的要求,以及师生的消费层次,开展多元化、专业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只有按照企业化运转模式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为高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物业管理社会化

高校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扩大规模,逐步走向社会。首先要稳固自身发展的基础——高校,学校市场是高校后勤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切实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优价和良好的服务,才能扩大规模,谋求更大的发展。开拓市场时要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抓住时机,大胆走向社会参与社区物业管理,努力壮大实力,为自己争取和创造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高校物业管理企业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注意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物业管理的专业化

社会大分工中剥离出来的物业管理是一项专业化极强的行业,高校物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有许多项目专业性很强。高校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和高科技爆发的集中地,其办公教学用房内的各种设备、设施日益先进,这些设备和设施维修难度大,需要专业的管理维护人员和必要的工具设备。因此,要想做好高校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就必须引进一批专业化物业管理企业招收一批专业人员进行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专业化也是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一个趋势。

(五)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作为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要依法经营,要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接受审核;其次高校物业管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服务程序,以确保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各项服务是否制度化是管理水平高低的体现;再其次高校物业管理要主动接受学校相关部门包括纪检、审计、财务部门的监督,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最后高校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尽快同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接轨,制定具体的适合高校自身物业管理发展的《高校物业管理办法》,使高校物业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候光明,冯序鹏.中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论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专业教材,编写,团队,作用

 

中职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定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材,便成为体现课程理念、提高课程质量的重要方面,教材编写团队的课程思想、人员组成、作用发挥等是教材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

中职“专业课程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材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是跨学科的,一个项目总需要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能教育管理论文,因此,开发专业项目课程、编写项目教材需要优选多学科、多类型人才,包括学科专家、技术专家、实训教学研究人员、课程专家、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人员等,集各位专家的长处,各类专家各负其责,共同编写每个项目及其中的每个工作任务,打破一本教材几个人编写、每位编写人员各编若干章节的传统编模式。无论是编写成套教材,还是编写单本教材,都要组成一个团队,其中,有一位领衔人和若干名成员。

一、领衔人

领衔人应是具有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专业知识的职业教育课程专家。领衔人从学术和理念上把握教材的方向,要将先进的、切实可行的职教理念和涉及教材编写的各类信息与教材编写团队共享,带领大家共同提高,建立起高效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评估诊断系统和反馈系统教育管理论文,有效地组织教材培训和教材使用实验论文服务。可聘请全国职业教育著名专家对教材的编写理念、研制方法与程序等进行指导,使教材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和学习理论,提高教材质量和可信度。

领衔人既要领导编写团队认真研读专业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更要基本统一团队编写中职专业教材的指导思想。中职专业教材除具有学术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生活性、工具性、权威性外,更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的项目课程,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教材要充分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以能力为线索,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以科学的行动过程呈现项目,由实践整合理论,切实落实“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在结构体系上,由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课程方案和设计教材框架。

企业的产品和设备是各种各样的,企业的实际工作也是庞杂的。在企业某一职业的林林总总的工作任务中,总包括若干项基本操作要素,把这些要素提炼出来教育管理论文,进行科学地优化组合,便成为该职业的基本工作项目。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综合职业素质,完成从学生到生产一线技能性人才的转变,还应有一些实际工作项目。基本工作项目和实际工作项目组成该职业的项目系统,如果掌握了这些项目就能胜任该职业的工作论文服务。由此产生的面向工作领域的项目课程的工作项目,多数并不是真实工作中的工作项目,而是加工后的工作项目。工作项目多数源于职业工作,又高于职业工作。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中,还可以有若干个工作任务或训练课题,其中,既包含工作技能与技术要领,又蕴含相关知识。

项目课程教材中的知识负载,其实是工作任务选择设计的自然结果。要全面分析本专业工作领域需要哪些系统的理论知识,将现实工作需要的知识教育管理论文,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编入相关课程相关项目的相关工作任务;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打基础、添后劲的知识,也应根据其与工作任务的关联性有机地编进相应工作任务。这两类知识,都要科学地、系统地融入项目课程系统的各个工作任务中。

2、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教材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编写教材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自主、自觉、更快、更好地发展。要注重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研究性,一是教材内容的呈现要逐步过渡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项目式研究性学习,二是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授课教师进行二次开发。教材不仅“导”学生,还要“导”教师,让教师更好地“导”学生。

教材要把握中职生的特点论文服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各种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教育管理论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形式多趋于表象性,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中职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他们的技能与心智发展规律,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发地掌握技能、学习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实践证明,直观性强的教材受到中职学生的欢迎。教材的直观性表现在:第一,使用形象化的文字来描述事物,注意回避难以理解的理论阐述,对于以定义形式出现的概念,尽可能用经验(实例)加以验证式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教育管理论文,使用图表、图象、录象、计算机模拟、字体变化、纸张色彩和底纹的变化等直观表现形式。第三,内容编排的艺术性,材料呈现的艺术性。

3、提供多种教学媒体

教材一般要提供以下教学媒体:(1)纸质教材,(2)电子光盘,(3)专题网页资源,(4)供编写人员及学科专家、技术专家与教材使用者互动的网站或网页,(5)与使用者交流的专用电子邮箱等。

领衔人在编写团队集中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教材编写提纲与教材体例,并组织研制教材样章,供编写人员模仿与参考。

二、专业骨干教师

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是构建品牌教材的基础论文服务。中职教材具体的编写工作应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教科研基本功扎实的专业骨干教师来做。专业骨干教师包括专业课教研人员、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实训指导教师等,大量的教材文本编写任务应由其中的“双师型”教师承担,他们的文字功底应较强。有创新之师才能造就创新之生,所以参编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

专业骨干教师,尤其是在相关课程中有多轮授课经历的优秀教师教育管理论文,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掌握专业课程教学规律、教学特点及本专业领域的教学现状、教学动态,能够把握学生的需要、感受、兴趣以及接受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过程性,能够从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和能力提升的角度对教材的编写提出构想。在这方面,无论是课程专家还是企业专家都是无法替代的。参编教师要到生产一线进修和岗位实践,摸清生产实践的岗位群分布情况,弄清生产实践的工作过程和技术要领、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规范,使专业教材达到企业要求,还要认真研究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使教材能够兼顾职业技能鉴定。参编教师应不受原有课程的影响,抛开个人的利益关系,严格依据工作任务组织课程。专业课教研人员还要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对教材提供中观的意见。

在编写的过程中,应穿插集中培训、集体讨论、自我学习、企业调研、学生问卷调查等工作教育管理论文,这样不仅可以使参编教师开阔思路,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还可以使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也会在教师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包括技师、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基层部门负责人等论文服务。他们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深切地了解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他们来自实践,精于实践,是实践专家。应召开有代表性的实践专家研讨会,请他们对相关职业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分析具体岗位的职责任务,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由实践专家和教师,共同归纳每一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综合设计课程项目教育管理论文,确定教材的编写内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对工作的要求”等。按照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组织教材内容,由实践整合理论,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有了相关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的参与和支持,才能使教材的开发能够真正做到以职业实践为导向,使课程教材内容来自企业实际,符合行业企业生产流程,反映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体现新标准、新规范、新能源、新材料、新知识、新技术及企业管理新理念,渗透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才能编写出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学以致用的好教材;才能解决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为学校最大限度地利用行业企业的各种职教资源提供可能。

四、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

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在教材编写前及其过程中,要指导编写人员深入掌握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中职学生的教育规律,使编写人员在编写中应用和遵循教育管理论文,并对教材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要与团队其他人员共同研究,很好地处理企业需求、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教材既符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要求和相关专业岗位资格技术等级的要求,又符合职校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掌握技能与知识的规律,还体现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达到中职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最好应了解中职的相关专业,以提高指导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五、教材编制技术人员

教材编制技术人员要进行排版、制图、多媒体制作,包括动漫制作、影像录制与处理和教材的形象化、艺术化处理等论文服务。教材编制技术人员也应了解中职的相关专业,以提高编制技术的有效性。

编写中职专业教材的过程实质是研制过程,研制教材也是工作项目。教材文本初稿完成后,要集中编写团队全体人员,进一步研讨教材的框架、编写体例等,在此基础上,逐项、逐条乃至逐句、逐图对教材进行仔细推敲教育管理论文,发挥各类专家的特长,集中大家的智慧,修改定稿。此举工作量虽然较大,但能大大提高教材质量。如此开发的教材,还要进行一轮小范围实验,实验成功后才能推广。为持续提高教材质量,在教材实验和推广过程中要建立教材使用的反馈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和教师使用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系统收集学生、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各方面对教材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与不足,对教材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形成教材滚动开发机制。

中职教材研制团队的所有人员,必须认真研究职教课程理论、教材理论,研究中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差异,遵照中职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的职教教材建设经验,研究如何把最新的技术信息和科研成果引入教材,才能为适应职业教育教材多元化、多变化、多媒体,研制出反映行业和区域特色、紧贴社会和市场、符合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中职好教材。

第9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教师,作用

 

一、引言

作为人类社会的交流形式、管理手段和思维载体,英语应用文在涉外经济、行政、司法、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根据岗位需要撰写相应的英语应用文是高职高专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高专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典型模式,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丰富的学习机会,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学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改进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对教学中的角色重新定位。本文在阐述项目化教学的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学实例来探讨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

二、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项目化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团队合作为基础教育管理论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通过构建真实任务情境,围绕具体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际训练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实践能力发展与提高的教学过程。具体来说,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三、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

从教学目标来看,项目化教学突出实践性。传统教学是知识和技能的单纯传授,而项目化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合于项目实施过程,教师不再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项目实施过程,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与新的知识融会贯通。

从教学内容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跨学科性。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涉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社会的综合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信息来源(如书籍、网络资料等)来理解和分析所遇到的问题。

从教学形式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主动性和互动合作性。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中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育管理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和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学生需要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项目化教学强调学习活动中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学生以及涉及该项活动的所有人员相互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共享资源和智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合作完成项目。

从教学手段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先进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化教学中,师生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学习信息,利用PPT、网页、动画、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进行成果展示。

从评估手段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多样性。传统教学评估手段单一,多采用终结性方式。而项目化教学评估手段多元化,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四、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与评价。

(一)准备阶段——项目设计、指导的作用

根据英语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学生生活、职业岗位的需求,教师设计开发出与各项内容相适应的实践项目,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个人事务写作、文秘事务写作和商务事务写作”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构成教学内容。个人事务写作包括个人简历、申请信、求职信、求学信、名片、演讲稿等;文秘事务写作包括通知、公告、海报、总结、会议纪录、传真、电子邮件、备忘录、邀请函、致辞等;商务事务写作包括广告、建立业务关系、推销信、投诉及理赔信、询(报)盘、支付条款等。教师提出项目任务设想教育管理论文,与学生讨论并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以“个人事务写作”这个项目下属的子项目“求职信”为例,确定的项目任务是了解求职信的内容与特点,掌握求职信的写作格式、基本结构和典型词汇和句型。确定项目训练形式(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以及实训实施步骤。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和讨论与此项目相关的知识,词汇,句型,范文;准备图书、PPT、VCD、视频等工具,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课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二)实施阶段——组织、引导的作用

课堂实训分为三个环节:案例讨论、错例修改、情景模拟训练。教师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实践教学环境,按既定的实施步骤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首先由学生展示准备的案例,师生讨论引出第一个知识点:求职信的概念和特点。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引出第二个知识点:求职信的组成部分及写作格式。然后由教师展示错误案例,提出问题,比如该求职信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得体,应如何修改?师生共同讨论问题,修改错例。演示范文,讨论总结求职信的写作要点和技巧以及常用词汇和句型。最后,进行模拟写作训练,以PPT文件、纸质作业、角色扮演、讲述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课外实训包括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相关案例,进行评析,仿写;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实战训练;结合专业学习、毕业求职或社会调查活动进行实战训练。教师提出目标,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教育管理论文,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定期检查、督促,实行过程指导。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均由学生唱主角,采用“交互式”学习模式,教师当好“导演”。从主讲人转变为协调者;从教学生转变为帮学生;从一言堂转变为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在项目化教学情境下,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加综合和复杂。教师需要在心理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勇于尝试、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善于合作的素质。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中国。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评价阶段——检测评估的作用

评价阶段是对整个项目活动的检查评估和总结。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主要对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写作资料的收集准备情况、学习态度、参与实践、作业完成质量等)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位一体使评价更深入,更全面。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体验。终结性评价主要对学生的本课程期末考试情况作出评价。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教学的评估者。

五、结语

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重视自我发展,树立实践和终生学习的观念。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和跨学科性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较高英语语言水平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要了解涉外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以及对人才的要求教育管理论文,才能够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组织、实施项目活动。不仅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商务、外贸、文秘、旅游、物流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名终生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并通过专题培训、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等方式,积累教学所需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此外,在项目化教学中,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评估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师还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会用研究理论来指导、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最后,由于项目化教学强调团队协作性,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仅要善于与学生互动,还要与同事,甚至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2]雷术海.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3]方义桂.高职院校实施英语项目课程的师资要求及其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2009,3.

[4]李卫星.项目管理实践精要[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