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7:01:39
导语:在美术入门教学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标志;教学;思路
标志是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图文造型来表达含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的符号,是高度浓缩的图形艺术语言,审美标准崇尚高度简练和概括,故创作和设计的难度比其他图形艺术都要大得多。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装潢艺术设计、品牌设计等专业方向中的主干课程,学生们将从课中了解和学习标志的设计程序、形式法则、创意思路等。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意分析、草图表现、正稿绘制并撰写文案,在项目实训中培养学生分析、辨别事物的能力,为后继的企业形象设计(VI)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笔者曾在设计公司从事标志和企业形象设计工作,在成为院校教师并长期教授标志设计等课程后,结合自身设计经历和授课中所了解的学生总体状况,认为院校标志设计教学与实践有一定差异,总的说来是理论指导较完整,但在具体项目中无法全面实践。当然,这主要由院校与社会的固有差异所造成。现状难以改变,笔者认为标在志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应当紧密衔接前期课程、注重文化内涵建设、提倡设计与制作并重,并合理导入实训项目。
一、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应当紧密衔接前期课程
标志设计课程通常开设于大学三年级,在前期专业课程中学生们已经学过图形创意、字体设计及CorelDRAW、Illustrator软件等课程。有了这些课程的训练基础,学生绘制表现标志的效果不是问题,但难在如何将造型表现基础与标志创意的思路相结合。前期课程(如图形创意)往往是为了创意而创意,然标志的创意和图形表现必须结合实训主题的内容要求。标志设计当紧密衔接前期课程之所学,在理解设计要求和主题内涵的前提下运用图形和字体的创意方法进行造型表现,最后通过软件绘制成型。惟有紧密衔接前期课程,本课程实训才能在有限时间内集中精力,构思多个设计方案并择优完善。
二、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注重文化内涵建设
现代标志通常是高度简练和概括的图形,运用软件绘制或临摹完成只需很短时间,但标志设计项目的周期则常有数周,这是因为标志形态是项目主题内涵的图形化表现,其创作修改需要与客户或市场进行反复沟通。设计者基于对项目主题理念和设计表达需要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将标志以可视化的图形、字体等方式呈现并在与对方的沟通协调中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图形表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吃透主题,将主题的内涵和灵魂赋予标志图形,使之具有吉祥寓意,充满正能量,进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故标志设计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文史知识,资深设计师常说标志设计入门容易,但水平提升难度大,就是难在这里。因此,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注重文化内涵建设,数周课程中,教师除讲授基础理论外还要多引领学生欣赏标志作品,读懂中外著名品牌标志的内涵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典故,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文化内涵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作为专业课程教师,一定要督促学生多读经典好书,积累文化底蕴,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从而赋予作品以深度和生命力。
三、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当提倡设计与制作并重,同时应合理导入实训项目
在校学生通常以电子稿或纸质打印稿的形式交付标志作品,图形打印、喷绘在纸面的效果尚可,但有些材料和制作工艺可能会令标志的设计效果大打折扣,如使用渐变色彩的标志无法以塑胶、金属材料制作表现,图形细节丰富的标志难以用发泡材料切割制作等。因此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当提倡设计与制作并重。学校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让学生们实际接触各种制作工艺和材料,但教师应当展示相关图文视频资料和不同材质的标志实物,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特点,在实训指导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标志造型、色彩是否适合不同材料的制作输出。同时,教师授课还应合理导入实训项目,项目来源可以是教师自己课外所接的设计业务,也可以是网络竞标或设计大赛的题目,根据学情和项目复杂程度,合理安排、指导学生训练。
四、结语
标志设计对师生而言都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课程,画图易而构思难,入门易而提高难,教师需要在讲授基本理论之外花更多精力引导和鼓舞学生夯实文化底蕴,以利于创意和表现。本文所述的教学思路,正是笔者在课堂实训中引导学生的经验总结,尚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将进一步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珺.标志物语[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2]高林娟.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01).
关键词:徐悲鸿 素描 美术教育
徐悲鸿(1895-1958)是我国现代受人尊敬的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于1928年至1946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主任,前后在该校工作任教了18年之久,他的大部分教育生涯也是在中大度过。在此期间,他为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徐悲鸿先生特别强调素描基础的重要性,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观点,1917就在《中央大学讲座演辞》中有:“素描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如同建造房屋打基础一样,房屋的基础打不好,房屋就砌不成,即使勉强砌成也不牢靠,支撑不久便倒坍。因此,学美术一定要从素描入手,否则是学不成功的,即使学会了画几笔,也非驴非马、面目全非。”十年后,1926在《中华艺术大学讲座演辞》中仍然说:“研究绘画者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每人基本之学问,并为绘画表现唯一值法门。素描拙劣在于物象都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谓颜色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几与无颜色等同。”这在民国时期的绘画教育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徐悲鸿的主要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 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教学。首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他认为“心手相应”的熟练技巧是以眼睛的训练即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始的。指出“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真正,此其首要也。”他所传授的观察方法是:“你要把看到的东西一丝不差的画出来,要把手和眼睛训练的很准确,要注意所画的东西,多看少画,看准了再下笔,手和眼要协调一致,手要能把眼看到的东西反映到画面上。……至于初学的人为什么要多看少画,因为要首先训练画家的眼睛,要在对象上看到更多的美。”接着就是从石膏造型和人体模特画起,所采用的石膏模型大都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名家经典之作,西方人体五官明显,相比东方的人体头像更便于让学生掌握形体黑白层次和调子的变化。石膏素描教室很大,在工字楼内底层容纳了100多件石膏模型,有些是在西洋艺术史上的着名雕塑,如阿波罗、奴隶、维纳斯坐像、摩西全身坐像等,都是徐悲鸿从国外专船运回的。
写实主义是徐悲鸿根据当时的中国画的弊端而提出的,认为即使是文人画,也要注重形体的准确性,而不能一笔概之。作为中国绘画教育的领航者,徐悲鸿将学生都带领到了世界绘画的高度上,使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走到一起。素描的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准确的造型能力,这在中国画中也是必需的。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虚的概括的特点。
徐悲鸿不仅在西画课上大力提倡素描的学习,在中国画课中也大力提倡素描,他以木炭素描为造型基础课,素描写生的对象是人;在三年的素描训练之后,进入国画的分科学习阶段,他的国画教法与传统的区别是改画谱素描为素描写生入门,在学生掌握一定写实技能后,再以老师的亲身示范教授国画的笔墨技法。在他的教学中,国画的作画步骤一般是先用木炭条勾好底稿,即准确地刻画好对象的形体,然后用毛笔上墨。上墨的原则是以明暗黑白体现对象的结构和透视,墨本画好后再上色,上色的用笔与画写实油画一样,也以体现对象的立体感为准则。他格外重视素描对国画的作用,此方法作为对中国画改良的一个突破口,进而使后期的中国画改良得以成功。同时徐悲鸿也从中国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改进在素描上的教学,徐悲鸿也讲究中国传统绘画线条中的圆、重、平、变、留等笔法变化。针对素描人体的写生,他还制定了“新七法”,以“新七法”为具体的教学法则教学生绘画。使素描更有本土性,更便于学生掌握与改进。
徐悲鸿先生的教育活动及思想对现代美术具有重大的影响,使中国美术届得到迅速发展,摆脱了明清颓败的一面。现代美术界所呈现的大好局面,正是得益于徐先生重写实重基础的美术教育思想,他拓展了现代美术的形态。若没有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观点手法和艺术教育体现,中国新当代绘画史会被大大改写,而一大批新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画家能否有今日之成就也便值得推敲。
注释:
[1] 杨惠东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探源,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2]卢开祥 求室学画记,徐悲鸿. [M]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第202页
[3]艾中信 徐悲鸿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10
[4]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5]王泽庆 《徐悲鸿评传》[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5.1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23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49
一、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意义
(一)对幼儿的意义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正如一个发育正常的3岁幼儿,便能从“涂鸦”这一美术活动的萌芽状态中体验到极大的乐趣,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投入一样,将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体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喜爱美术活动,乐于投入到艺术创作中。
(二)对教师的意义
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开发,必须要理解游戏的内涵,了解美术活动的分类,并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在活动内容的选取、活动的设计、环境的创设上,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以及观察能力、认知发展、手部精细动作等特点出发。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幼儿喜欢的方法、形式,让幼儿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同时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调整活动设计,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形成完善的游戏美术活动方案集以及配套的材料,并总结、提炼教育策略。整个美术活动完成后,教师对游戏美术教育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设计、实施、反思等能力都将得到明显提升。
二、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主要措施
美术活动的游戏化,关键在于教师应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善于选择一种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去指导他们,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画氛围,使幼儿从小热爱绘画艺术,并在看看、想想、说说、画画中得到智力、个性的发展,获得成功的满足。
(一)创建“全程游戏教学法”
根据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种种行为表现,我们探寻出了一条幼儿喜爱的教与学的共同体,创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全程游戏教学法”。
1.美术材料游戏化。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多种美术材料,如各种质地、大小、形状、颜色的画纸,颜料、画笔(工具可以是自制的,还可以让幼儿在地上、可擦的墙壁上作画),让幼儿在自选材料、自由表达、自由张贴中产生新的感受,并向全班幼儿讲述自己想法,使幼儿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想象和情感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2.美术题材儿童化。幼儿喜欢小动物,教师就可以设计“小兔子的被子”“小鱼吐泡泡”“大象滑滑梯”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小朋友打电话”“漂亮的玩具”“捏糖葫芦”等。
3.美术活动引导情景化。即用情景引导幼儿把自己经历过的、想象的各种奇妙的事情表现出来。在整体教学设计游戏化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体现游戏性和趣味性,利用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易受情绪支配的特点,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4.绘画内容游戏化。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在美术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内容来设计合理的情节,并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幼儿一直置身于游戏之中。
(二)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进行指导
1.兴趣――入门的第一把钥匙。
2.观察与认知――步入智慧之门。
3.表现与表达――童心童趣的流“路”。
4.想象与创造――神奇的天使。
(三)体现因人施教的指导过程
在绘画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的性格和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有的画起画来夸张大胆,有的却畏手畏尾;有的画起画来兴致勃勃,画面越添越丰富,有的则草草几笔了事;有的用色鲜艳大胆,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有的却偏偏喜欢使用黑色和咖啡色……这些在绘画活动中的种种表现,都与幼儿自身的性格、认知水平、情感变化、兴趣需要等心理因素密不可分。通过“全程游戏教学法”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张开了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大胆地把各种奇思妙想落在了纸上,同时也让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
(四)园内美术文化建设
1.创设富有审美情趣的环境。幼儿园的外环境,可以选择色彩鲜艳、明亮的颜色,如橘红、淡黄、天蓝、淡绿等,给幼儿以温馨的视觉享受。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楼梯和走廊的墙面上可以利用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制作的装饰画、具有民族特色的十二生肖的壁挂等供幼儿欣赏。比如,大块面的具有抽象主义色彩的壁画赋予了幼儿想象的空间,而幼儿创作的一幅幅稚嫩而富有童趣的美术作品既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就感,又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2.创设体现互动性的环境。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在环境创设中应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参与环境的设计和布置,这样的环境才是幼儿所需要和喜爱的,才是真正具有教育价值的。
(五)家园合作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创新教学 自主练习
新课改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当做目前教育的重心,美术是一项极具美感而又异常抽象的艺术,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艺术修养的形成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积极影响。但是,虽然当前的科技与教育理念都在不断改善,中学美术教学仍然受设备条件、教学环境及学生的美术基础等条件局限,无法从深层次上唤醒学生的艺术细胞,让他们能够从善如流地学习美术,更无法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并自主探讨。当前的美术教学仍然以入门知识的相关理论为教学主要内容,缺乏相应的引导与动手实践,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也仅限于“画画”的浅层面,无法品味它的艺术魅力。面对这一困境,教师应该寻根究底,从课堂着手,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带领学生练习,帮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里感受美术,让美术课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本文以《画画你我他》为例,分析美术课堂艺术氛围的营造策略。
一、课前设疑,激起学生好奇心理
当前初中生对美术的认知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认为美术就是简单画画,就是练习一些笔触,直线要练习得很直,曲线要练习得圆润柔和,而另一个极端是认为美术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有着凡人不可读懂的高深艺术韵味,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这两个不同的极端都造成了同样一个结果――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没有那种一探究竟的心理。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从课程伊始便下工夫设计课堂,着力挑起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能够带着一颗平淡而又猎奇的心学习美术。
《画画你我他》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人脸的基本画法与特点。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没有立即给大家介绍人物肖像的画法,而是给大家看了两张画,让大家认一下画的都是谁。第一张是大家都熟悉的明星刘德华,第二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这两张画一张是我们现实中没有见过的,但是在荧屏上频频见到的,我们见到的刘德华可能是多样的、多种造型的,但是,他基本的特征是不变的;而班主任是与大家生活在一起的熟人,相对而言形象更加鲜活。学生很快认出了这两个人,我把画收起来,然后拿出另两副,是一双眼睛和一张嘴巴,我问大家,这双眼睛是刚才两幅画中谁的眼睛?大家很快认出来,眼睛是刘德华的,而嘴巴是班主任的。于是,我引出今天的课堂内容:大家为什么能够快速地认出他们是谁,还能认出眼睛嘴巴是谁的呢?这就是因为它们本身的独特性。
二、名作欣赏,带动学生仔细分析
伦勃朗说:“要学会真正的美术,必须先具备良好的欣赏能力。”欣赏一幅画,有多个层次,一是从大体上领略它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二是从细节上分析它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三是综合感知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具备很多类似的欣赏机会,而且学生从影视剧及社交媒体等多个方面,能够看到不少名作,在无意识中便完成了初步欣赏,只是,他们的欣赏没有形成一个美术系统性。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欣赏这些名作,能够从中发现艺术的真正价值,学到相应的绘画技巧与理念,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美术。
很多艺术家都给自己画过自画像,有些艺术家还会画多幅自画像。在《画画你我他》的教学过程中,我提前搜集了一些凡・高、徐悲鸿、鲁本斯的自画像让大家欣赏,然后引导大家分析:首先,这三幅自画像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分别是什么;其次,大家从哪些方面得到的这些特点;再次,在五官的处理上,画家各自采用什么方式展现自己的性格?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欣赏三幅自画像,对于第一点,大家很容易就得出结论:凡・高是阴郁晦暗的,徐悲鸿是沉稳奔放的,鲁本斯是灵魂而有艺术气息的。大家从人物的神情、服装、道具及整体画的背景等方面得出的结论,在五官的处理方法上,大家展开了讨论,我给大家预留了足够多的时间分析,并且给大家一定引导,最后,大家对这三幅画五官及神情的分析极为到位。对于名作的欣赏,就是这样从第一感觉继而层层深入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让学生真切感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自主练习,锻炼学生学以致用
艺术氛围的营造,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进入这种艺术氛围,进入所创设的意境,做到学以致用,用自己的笔完成独立作画。好奇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探索,正确欣赏能够带学生进入艺术的氛围中,有了前两个环节的良好铺垫,教师再对学生进行作画方面的相关指导,融入一些画画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作画,这样,让学生的即学内容能够实现成果化,让他们亲切地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够令学生从中体会美术的乐趣及艺术魅力,不仅能够为美术的长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能够增加学生本身的艺术气息,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画画你我他》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绘画人物的过程和重要点,在之前的两个环节中,我已经将画人物肖像的几个要点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在让学生自主练习之前,我又对这些重要的绘画注意点进行了总结,让学生能够牢记比例的把握、脸型的特点、五官对整体风格的体现等。然后,我让大家观察自己的同桌,并说出自己同桌的脸部特征: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属于哪种脸型,五官有什么特点,最能体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是什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又因为是平时经常在一起的人,所以,对性格等特点的分析能够对号入座。最后,我才让大家开始了今天的练习,今天的任务就是《我的同桌》,很多学生在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与引导之后,提笔便欲开动。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学生绘画过程才是课堂艺术氛围营造的阶段。
对于美术这个艺术感极强的学科,我们要学会营造课堂的艺术氛围,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一步步完成美术的学习与练习,达到新课改对美术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品质。
参考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更广泛应用。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等多种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小学生由于阅历少,理解力不足,想象力丰富,把他们的思维局限在课堂上实在残忍。众所周知,美术课堂需要许多感性的素材来支撑,看得见的图像、颜色、物体、形状,听得见的声音可以帮助他们去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传统小学美术教育单纯依靠老师讲解,每个孩子的理解力不同,注意力不同,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大多数孩子的需求。有人说多媒体教学就像是一扇窗,让井里的孩子看到了井外独特广阔的风景,许许多多的感性素材铺天盖地的袭来,老师有选择性的给他们演示,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呼吸到教室外的花香,听到山里杜鹃的歌声,最大化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带领学生进入大自然,感受身边的生活
现在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给孩子减负,但是学校不得不考虑升学率的问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也很迫切,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孩子们很早就开始被教识字,画画,弹琴,他们爱玩的天性被忽略了,因此,现在的孩子的压力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多,他们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要做,有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要上,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三点一线式的生活让他们几乎没有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间,更别说走入大自然,聆听自然了。孩子的天性就是游戏,玩耍让他们在游戏中释放自己,捕捉生活的美。因此,老师要适时带孩子们出去郊游,给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美的机会。岭南的雨水充沛,河流很多,大多孩子都很喜欢嬉水,可以适时的带他们出去玩水,不过要注意安全;带孩子们果去农场采摘果实,感受丰收的喜悦;带他们在校园的草地上做游戏,让他们想象关于大自然的歌,然后大家一起放声歌唱;大家一起做给树叶找妈妈的游戏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美的根源,一朵花,一片树叶,一只蝴蝶,潺潺的溪水,放声歌唱的麻雀都美得让人心醉。
三、把作品引入欣赏课,让孩子在美的事物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美术课是小学生很容易入门的课程之一,在美术课上,学生学到的不光是美术知识,更多的是对于美的感受当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儿童的思维是相当敏锐的,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还能最大限度的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眼光。几乎没有人会拒绝一切美的事物,儿童也不例外,所以在美术课中,老师可以将美术作品带入课堂。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蓝天白云,成群结队的野鸭子在碧波荡漾的芦苇荡里捉鱼的视频。让孩子们欣赏60、70年代江南农村的画面。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如果你们现在可以去江南的芦苇荡,你们最想做什么呢?这时候,学生按耐不住了,肯定会积极发言,我要划船,我要逮野鸭子,我要拾野鸭蛋,我要游泳,我要戏水,我要用芦苇编成草帽戴在头上拍照留念等等。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就可以问他们,如果去了江南农村的芦苇荡做了刚才你们最想做的事情,会发生什么美好的故事呢?这样每个孩子心中都会有一个故事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在集中注意力感受美好的事物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想象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为他们的图画配上一首动听的背景音乐或者为他们喜欢的音乐配上一副自己创作的画。或者他们会把奔跑中的马画成小汽车的形状,或许他们会把西瓜画成粉红色,毕竟孩子的思维是活跃新奇的,老师在这时候,切记不可指责孩子,要给他们及时的鼓励和夸奖,充分尊重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或许下一个齐白石就在他们中间呢。学生的创作也许会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深意可言,或许还会有许多夸张怪异的想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爱上美术课,爱上思考,养成从生活中捕捉美的习惯。当然有条件的地区老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去历史博物馆和文化馆,让他们学习历史文化、了解名师作品、感受大师风采。
四、总结
【关键词】游戏 特效 3Dmax 教学方法 能力培养
一、游戏特效课程概述
游戏特效指的是在游戏中由电脑软件制作出的现实中一般不会出现的大量的光影特殊效果。如人物技能特效、场景中的风雨雷电、瀑布岩浆、落叶、UI特效等。特效设计是游戏美术设计制作流程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丰富整个游戏画面的软效果,烘托气氛,是提升画面效果和游戏感觉的直接因素,更直接影响到最终游戏可玩性以及画面的表现。华丽的特效表现往往是游戏画面中最抢眼的一部分。游戏特效制作所需要的软件主要有ps(主要用来绘制贴图)、3DMAX(用来制作三维特效)、AE(主要用来合成和制作二维特效)、游戏引擎(UDK、U3d等)。
二、游戏特效各教学阶段的任务
(一)初步了解游戏特效
游戏特效课程一般会安排在后期来上,之前学生会先学习原画、模型、动作等课程,通过对模型、动作的课程学习,对三维软件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入门,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为了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游戏特效,教师仍需要从认识特效并了解特效对游戏制作的重要性开始,了解特效的行业本质,并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正确的特效制作方式以及工具的运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特效制作。
(二)游戏特效基础
本阶段主要讲解特效制作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游戏特效特贴图的绘制方法与技巧,应用动画工具,理解模型与动作之间关联,学习3DMAX的粒子系统、力场动力学、流体特效贴图等模块制作特效元素。学习循环矩阵型序列帧的制作,并教会学生使用合成软件处理原始素材的瑕疵,UV循环无缝贴图。本阶段由于学生刚接触游戏特效,尤其面对粒子系统和力场动力学这些相对复杂而难于理解的知识,往往会产生恐惧和担忧,有的甚至会放弃学习游戏特效。因此,本阶段应循序渐进,把握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尽量找一些有意思的简单案例辅助学生理解粒子系统里各参数的含义,比如对于超级喷射的理解可以用一个石块爆炸或烟花爆破的案例来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创新。
(三)游戏特效进阶
本阶段主要讲解特效开发的高阶应用。按照游戏公司的标准开发流程,系统学习设计各种风格的技能特效等。常见的如风、水、雷电、火等各属性技能以及升级、传送门、武器人物发光特效的实际案例讲解,每一种类型特效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进行逐步实操,分析每一个环节应注意的关键地方,强调颜色的协调与整体打击的节奏感,逐步培养学生对颜色的审美和节奏的把控。这种逐步示范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学生没有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储备,难以创新和灵活运用,所以通过逐步示范,使学生积累制作技巧和各元素的制作方法,储备素材与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创作打下基础。
(四)游戏特效实战应用
本阶段主要讲解特效开发的实战应用。让学生制作出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特效,全面掌握特效创作的技巧和方法。给学生设定一个题目,严格要求学生把一个特效从前期构思设计草图绘制到演变过程图绘制并做颜色设定,并通过软件去实现设定预期效果。在规定的时期限内上交创作作品,然后逐一点评,指出每位学生的优缺点,鼓励相互学习,对于有明显不足之处的作品应及时指出,使其更正后再次上交。对于大范围犯错的问题应再次集中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最终能够达到公司要求的水平。
三、教师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由于游戏美术设计专业是非常新兴的专业加上高校教师本身的门槛,高校里的特效教师一般都是从别的专业转到的游戏专业,属于半路出家,面对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俗话说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可是,在当今信息发达、科技发达的社会,教师只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是“自来水”什么时候要,要多少,都可以随时随地流出来。那么,游戏特效教师应如何灌满这一桶水甚至变为自来水呢?
(一)知识的积累
当前市面上讲游戏特效的书基本以建模或者动作技术为主,特效讲的过于浮浅,没有太大价值。因此没有好的书本学习资源。做好特效靠的是积累,学的东西要广。学PS是在学特效,学建模是在学特效,学动作也是在学特效,粒子系统是核心,3DMAX的粒子系统必须精通。除了以上这些,还要研究PS滤镜及插件,3DMAX的几大主流插件,AE 也必须掌握。还有illusion2D幻影粒子,这是个易学易懂的粒子软件、TEWture Maker(专业无缝贴图制作者)、Darktree(程序贴图制作者,max外接插件)等小软件掌握的越多越好。平时可以多看一些电影,多观察生活,多去了解各种视觉表现形式。教师可以不是正规美术专业出身,但是要从事游戏美术教育这行,就必须锻炼出优秀的美术感觉。
(二)摆正心态
做技术,往往很辛苦,教师当然不例外。需要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着学习和锻炼,手不能停,不管会不会做,做了再说。必须要有这种劲头才能不断的突破瓶颈,提高技术。然而相比其他,游戏特效的制作,又明显复杂一些。它需要你有美术感觉的同时,还需要大量涉猎软件技术。可以说选择了游戏特效,就是选择了游戏美术中最辛苦的一部分。
(三)广泛涉猎软件
对于PS,3d Max(或maya)这些基础软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对它们的掌握程度越高越好,它们的基础教程网络资源丰富,基本满足学习需求。其余的CG、后期软件,尽可能的去接触,有什么新鲜功多去体验。人的精力有限,自然不能把它们全部掌握,但是接触多了,会形成一种“软件意识”,再碰到新的软件,会很容易上手。
色彩是美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最敏感、最直接的美术表现语言。美术高考辅导中对色彩教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1.分步示范,增强直观。
分步演示法,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掌握作画的步骤,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和直接模仿的机会,领悟色彩造型的技巧,学会按照绘画规律表现物象。
教师可以用分步演示的方式将色彩写生的全过程向学生展示。首先,选择一个较完整的角度构图起稿,画出物体的轮廓,初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比例及透视关系。其次,观察物体的整体色调和物体间的色彩关系,用大笔触、大色块表现物体的明暗。再次,根据光源色与环境色捕捉各个物体的色彩,特别注意要根据物体的结构用笔,不能平涂,要从局部进行深入的刻画。最后,从主体物入手,进行深入调整,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体现物体的结构、质感和空间感。
2.分段教学,实现突破。
(1)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色彩变化的规律和色彩调色方法。
将色彩教学内容分阶段辅导,定期进行检查与小结,及时调整和改进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①色彩理论初识阶段
要求学生用三原色红黄蓝向亮暗冷暖纯灰变调练习,从亮到变亮再变白、暗到变暗再补色、冷到变冷向蓝色靠拢、暖到变暖向红色靠拢、纯色到三色再到色最纯保持不变、灰到变灰再补色最好变白色等进行理论观察。
②使用色彩的实验阶段
写生衬布要求调出的原色最大限度地接近实物本色,方法是学生用调好的原色向亮、暗、冷、暖、纯灰变调练习,纵横向16格训练,当然越多越好。要求横向保持色相不变,纵向对比呈渐变变化。
(2)学会大胆用笔和归纳色彩的表现
大色块平涂实验阶段:方法是学生写生几组简单的组合静物,用大色块大笔触归纳物体的表现方法,注意保持色彩的整体性。
专门的大色调练习或者侧重练习深入刻画,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性突破。
(3)阶段训练的意义
分段教学方法,可将问题细化,并在各个特定的阶段得以解决,让学生在具有一定的表现能力后,再综合处理整幅作品。要注重对学生的一段一查。及时纠正,掌握好各个阶段的技巧,使学生的作画更加规范有序,进而实现色彩辅导教学的总目标。
3.深入塑造,打破局。
深入塑造阶段是色彩教学中的重难点,针对学生薄弱环节专门训练。深入塑造物体时用笔与用色要准确,色彩层次的衔接要自然,物体的质感展现要充分。尤其是高光使用、衬布的调色作用。
避免描的现象,避免在局部色彩倾向上的绝对化,避免思维的局限性,根据色调分析选取适当的颜料进行调和。还应检查色彩、素描、冷暖、空间等角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二、素描教学
素描教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将所见到的客观物象在符合造型规律的前提下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素描造型艺术是创造不同类型的形体艺术,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1.培养良好的观察方法。
整体的观察事物,初学者要避免局部入手的错误。系统科学地培养学生的素描认知力、观察方法,明确素描表现的具体法度。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和结构问题。教学中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何构图,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增强画面的组织能力,避免学生见啥画啥,重点不突出的弊病。
2.研究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造型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结构素描研究和表现形体的结构,以线的形式表现形体的穿插及构成关系。明暗素描采用明暗法,依靠空间透视原理的近实远虚和近大远小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诸多因素,以明暗调子控制形体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结构是各种体系素描的命脉,点、线、面、质感、量感是素描的要素。内容有静物、几何形体、石膏分面像、石膏人像、真人肖像的练习;手段有写生、临摹和默写等训练。
3.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不可一味地模仿,要勇于表达独特的感受。
高中美术教学要走写实的道路。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在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引导其自由发展。
要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采取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齐头并进、各光源前提下作业相互结合;在其间安排构图作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画面的构成,培养表现整个画面形的能力。
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审美能力,又要提高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现实的表现力,还要提高教师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融入到平时教学中提高艺术素养。
三、提高美术高考生的速写能力
速写是艺术工作者包括设计工作者深入生活、记录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和基本功。成功的美术作品,题材来源于生活,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提炼。速写可以让学生多感受生活,发掘生活中的美,加深对绘画的理解和认识。
基于传统的美术高考速写形式都是以人物动态速写为主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速写教学时,课堂的人物动态练习便成了速写训练的主流,学生都是从简单的人物动态入手,按照人物的比例、动态和线条的表现力循序渐进地提高人物的速写能力。面对高考速写的发展趋势从人物组合写生过渡到动态默写,乃至现在出现的创造性速写,无论是从难度和形式上还是在分数比重上都大大提高了要求。
1.课堂速写通过对人物动态、比例透视的加深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速写基本功。
2.掌握正确的速写学习方法。临摹是学习入门的最佳手段和途径,也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在写生训练中,把任何复杂的物体看成剪影,可分割成互相依存的小剪影。观察从大剪影入手,获得全局的整体形象。在试错过程中总结失败的经验,不断修整自己的行为和认识,克服心理障碍是关键。
3.速写训练要培养学生艺术素质。
速写是基础训练中贯穿始终的课题,也是造型艺术中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关键词:设计素描;绘画素描;创新思维;哺乳式教学;设计
现今的素描教学模式源于西方,起初它是作为绘画专业的入门训练,自20世纪初引入我国,成为高等美术院校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学模式。在近一个多世纪里没有多大的改变,坚持了模仿式的教学方法,作为设计院校也是一直沿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最终导致将艺术与实践需要脱轨,造成学生只会接受学习,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之设计专业与绘画专业教育需求的教育功能不分,缺乏对受教育对象和市场的调研分析,造成设计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绘画类院校区别不大,初到设计公司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弄明白一点,西方一百年前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是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为设计教学服务的,今天的设计师需要的是表现摄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去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创新。
设计一词意为有目的的策划,是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它与美术绘画不同,既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使用者设想,以实用为根本。因此它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之一的设计素描也就不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表现即创新。特别是对创新过程的注重,要求赋予作品以灵魂,这是上好设计素描的前提。
设计素描是从事设计工作的最初创意表现阶段,也可成为设计草图,它要符合实用的需要,因此设计素描在表现时除了要求具备绘画素描的准确性生动性外,还要强调严谨性。符合一定的“尺度”要求。设计师的工作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展开的,面对客户时间总是被要求的很紧,因此,快速表现成为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客户的要求转化成直观的设计意图及设计草图呈现出来,成为设计素描教学训练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针对设计素描在应用上的特点,我们在开展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现今的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这是今天的时代所要求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时代已经过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尹定邦曾说过:“如果十万个学生学成一个样,中国设计的死期已到。”因此,在教学目标中从开启创新思维出发才能避免死期的到来。
倡导教师与时俱进。在特定的时代和背景下学习和改革教学思想。不同的时代对艺术家有不同的要求,20世纪的教育是知识教育,而21世纪则是创新教育。作为设计院校的基础课教师不能无视这些。要不断更新,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基础教师要不断了解专业课程,使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从实际应用出发,实施教学计划。在技能训练阶段,以往的设计素描教学十分注重光影表现,学生的写实能力都很强,做了很多照相机式的绘画训练,线描和线面表现的训练非常少。为适应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应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快速表现的训练课题,这样学生能够掌握多种素描表现手法,并且养成画速写的习惯,做到提笔就能快速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设计素描的创意训练阶段是我们以往教学的最艰难阶段。教师无论如何启发,范例无论带了多少,到了提笔画的阶段总是很难,针对这种情况将以往的训练课题重新汇总分类,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从小的点开始训练。
1. 物的联想训练。先以最基本的几何形为训练元素,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展开联想,最初从形的相似角度入手逐渐到意的联系性,最终又回归为开始时的几何形。用简单的线条形式来表现。然后进入课题性联想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个小故事,用素描的形式将故事的内容绘制下来。
关键词:美术兴趣;美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80-01
一、对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剖析
新课标所追求的设计理念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那么是什么是学生的美术素养呢?经过小组讨论研究我们一致认为美术素养不仅仅指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技法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一种艺术的态度。
二、训练方法
速写一般指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或神态、速写大体上可以分二类:一是资料性速写。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这类速写要求作者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准确的把握对象的外部特征,同时加深对描绘对象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及内部结构的理解,运用简练的笔法,抓取对象的本质特征,记录形体结构和相互关系。表现方法不必考究,以清晰、准确的记录对象为目的。二是练习性速写。目的是通过练习,培养小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描绘对象的能力。这是绘画者的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初学者的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总结了一些速写训练的方法。
速写训练还应该掌握一些规律。慢――快――慢――快的法则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小学生有一段入门过程,这时还谈不上规律性的东西。入了门,有了基本的速写能力,以后的训练就要做到心中有数了。例如画一般较静止的人物速写,只要坚持画的多,不用很长一个时期,就能画得较熟练了,速度也会随着快起来,动态也能把握得教准,开始进入一个相对自如的阶段。由于兴趣浓,画起来十分顺手,并能画出得意之作,此时情绪高昂,信心十足。这个阶段可以持续一个时期,但是当他画了一大批这样的速写之后,会觉得腻烦起来,兴趣渐减,画起来也不顺手,这是一个进程的结束。这种反复并不是坏事,恰恰说明这时思路的活跃。遇到这种情况是可以暂时放下原来的办法,换换工具和表现方法,选择一些相对静止的对象,不受约束地深入刻画。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在这暂时的屏障前打开缺口,到时便会豁然开朗。发现了在同样的描绘对象身上过去未曾发现的东西,并开始驾驭它。这些发现和提高,形成一种强烈的兴趣支配这你的画笔,也是另一个飞跃阶段就这样开始了。应该能动地抓住这一机会,顺着这种新鲜感受画下去。在不断的练习中,过去已经掌握的方法会自然而然地渗化进来,于是画得顺手了,速度也快起来。这时也进入一个新的自如时期,作品远比上一个时期成熟。这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又爬上一个台阶。训练就这样往复地进行着。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即画大人与画一些小的人物动态相结合。画的人物形象大,这对研究结构、形象、衣纹规律等是有好处的,但对不断变化着的人物动态,用此法较难表现。提倡把人物画得小一些,头部不画五官,只抓取动态,全身只用简练的线条来画,这样便不得不舍去许多的细节。虽然画的人小,而获得的却是能训练抓取动态和整体效果的能力。
三、方法与经验
多想,就是多思考,多理解。这里包括对描绘对象的有规律的认识。如人体结构特征,运动规律,大自然的万千气象变化,甚至一花一叶的生态特点;也包括对表现技巧的研究,对描绘对象的节奏、韵律、力量等美的因素的发掘和对各种表现手法的借鉴及自己学习经验的总结等。总之不要把速写当成一种漫不经心的纯技术训练,象纺织女工接线头那样,越熟越快越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是练习性速写,也是一种自觉的创造性艺术实践。
多看,在这里指的是养成观察的习惯。要练成一双敏锐的眼睛,从稍纵即逝的运动中,捕捉最美的一瞬间。养成多看、会看的习惯,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基础。我们对生活周围的一切,应该用职业的眼光来看,碰到生动感人的形象或景物,不能象平常人那样看呆了,而是应该分辨和抓取感人的实质所在,用速写或默画记录下来。对于平淡的事物,也要善于思索,只有勤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