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时间:2023-01-04 05:37:13

导语:在经济形势分析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第1篇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个基本要素孤立存在在景观设计当中是很少见的,通常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场所+景观”,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用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一个不和谐的要素会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冲突,失去美感。过于繁杂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景观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因此,只有做到既多样又统一才能使景观达到和谐的境界。

2.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中的词汇。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景观要素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

同一种或同一组造型要素的连续反复或交替反复能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具有动势的丰富的秩序视觉效果,给节奏带来了多样性,使其具有视觉感强烈的韵律美。在单一造型要素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来寻找突破,可以产生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3.尺度与比利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任何物体,不论任何形状,必有3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都要研究双重的3个关系,一是景物本身的三维空间;二是整体与局部。园林中的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尺度可分为可变尺度和不可变尺度两种。不可变尺度是按一般人体的常规尺寸确定的尺度。可变尺度如建筑形体、雕像的大小、桥景的幅度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园林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4.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造型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调和是指保持差异的同时强调共性,一般来讲对比强调差异,而调合强调统一。对比与调和也就是美学上的“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样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缺少对比变化会使人感到单调、缺乏美感,可是过分的强调对比变化就会失去景观的协调一致性,会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正确运用对比与调和可以使各种要素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活泼生动,而又不失于完整。

在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我国造园艺术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对比手法的一种运用方法。西安盆景园中有一处大草坪,草坪上只有一株红枫,在绿色的草坪上红色的枫树纸条细柔斜出,使空间顿时明亮起来,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形成独特的意境,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在景观设计领域中,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单体还是群体,在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动与静、以及形状、色调、质地等等要素中都要巧妙的结合。

5、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一切设计艺术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之一。对称构成的造型要素具有稳定感、庄重感和整齐的美感,对称属于规则式的均衡的范畴;均衡也称平衡,它不受中轴线和中心点的限制,没有对称的结构,但有对称的重心,主要是指自然式均衡。在设计中,均衡不等于均等,而是根据景观要素的材质、色彩、大小、数量等来判断视觉上的平衡,这种平衡给视觉带来的是和谐。对称与均衡是把无序的、复杂的形态组构成秩序性的、视觉均衡的形式美。

西方古典园林及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也就是规则式均衡,一般是指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整个布局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以静感为主导,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中国皇家园林故宫也是典型的对称格局。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但是对称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处理不好就会显得呆滞、单调,均衡则弥补了对称状态的单一化,使景观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变化美。自然式均衡则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6、主从与重点

每个整体都由若干要素组成,每个要素有自己不同的重要性和地位,总有主角和配角,如果每个景观要素都突出,即便排列整齐,很有秩序,也不能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各种艺术创作中都有主与从的关系。

景观设计中,视觉中心是极其重要的,人所注意的范围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点,这样才能造成主次分明的层次美感,在设计时就要有意识的突出这个视觉中心重点,使它明显的处于从属地位。近年来艺术家经常提到“趣味中心”这样一个词汇,也就是指整体中最引人注意的重点,对这一部分重点可以打破全局的单调感,是景观整体有朝气,强调这个中心关系到能否让观看者的目光一下集中到景观的主题上来,但趣味中心有一个就足够了,如果没有,就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如果太多,就会显得过于松散,从而整体的统一性就会荡然无存

结语:

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形式美规律对景观设计一直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多样统一、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利、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主从与重点等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赋予自己的景观作品以灵魂,是景观作品在自然美、建筑美、环境美与使用功能上达到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周冰、许楗,设计基础之平面构成[M]。西安:陕西人民美书出版社,2005。

【2】姜桦,平面构成课题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O5。

【3】满懿,平面构成[M]。北京:人民关术出版社,2003。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创新,创新型经济,驱动,模式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及未来更长的时间内,创新型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1 创新型经济的概念

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是创新型经济理论的鼻祖,其在1912年出版的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将创新视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其中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生产函数的变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1]”,并给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包括发明、创新和创新的扩散二重含义,其中创新是指新发明(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或新制度)第一次运用到经济中去。熊彼特将企业家视为创新的主体,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并认为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而非古典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均衡和资源的最佳配置。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率经济学论文,而不是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在不同的群体中分配,并利用价格信号来扩大稀缺资源分配的效率。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创新是外生变量——黑箱,对价格信号单独起作用,不能被积极主动的经济政策所引导的。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描述了与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不同的经济学及经济制度,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应该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中心,制度、企业家和技术变革是这一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创新是市场的进化过程,创新、制度、文化、规范、法律等这些在以往的经济学中是难以模型化的因素皆是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2]。

基于熊彼特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型经济理论在最近15年才受到足够的重视,创新型经济(或新经济)提法也零星出现,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把经济发展分为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和富裕导向四个阶段[3]。创新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进行重新定义的经济规则。我国洪银兴教授认为创新型经济是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其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由主要靠物质投入(资本、劳动、土地)推动转向创新(知识、技术、制度)驱动,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介入技术创新体系[4]。

创新型经济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如何创造新形式的产品、服务及商业模式来扩大财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质量。知识、技术、企业家精神、创新是这一经济模式的核心,在创新型经济下,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和大量创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笔者认为:创新型经济是指经济增长主要由物资投入(资本、劳动、土地)驱动转向主要由创新(知识、技术、智力资源、企业家精神、制度)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在动态的、弹性的网络式创新系统之上,以灵活、快速、个性化的反应为基本特点,企业、大学、各类研发机构、政府、服务中介、顾客是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主体,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成为其主流产业。创新型经济意味着革新,决胜于不断地向前突破,经济增长不是来源于更多的投入及提供更多的同类产品,而是源于相对较少的投入,高效率的创新(新价值、新产品、新服务、新程序、新管理模式)。但创新也有负面作用,创新能力越强,知识不对称将一直存在,且会加速危机的爆发经济学论文,但同时,知识不对称将成为创新的最好来源。

2 创新型经济的特征

创新型经济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重新定义,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明显的区别:

 

传统经济模式

创新驱动的经济模式

关注物质资源(资本、劳动、土地)和分配效率

注重无形资源(创新、知识、技术、智力资源)及长期的优质的经济增长

封闭的创新系统

开放的、网络式的创新系统

当地集聚

全球集聚[5]

追求成本最小化,通过纵向一体化来缩减成本

注重高价值的投入和生产效率的增加,通过灵活的外包减少成本

生产不同内容产品的企业间分界清晰

边界变得模糊,所有的企业联系在一起

被迫快速变化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足够应付快速变化

顾客接受标准化的商品、遵从大规模生产,非常有限、固定渠道的选择(注重顾客关系管理)。

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及附加价值,多渠道的选择,并获得授权,成为创新的主体之一(注重顾客知识管理)

个体重点关注技能、工作、职业

高质量的工作及可观的人均收入及学习和职业生涯的灵活性

关注大企业,注重经济发展的规模

关注企业家,人才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注重灵活的商业发展模式,

第3篇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高校经济学专业当中的重要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开展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于该方面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而英语应用能力在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复合型、实务型人才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需要,进而在中英双语教学当中,要将其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能够学以致用,将专业理论有效的应用于国际贸易活动当中,这就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双语课堂教学的目标,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

二、开展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要点

(一)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开展,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首先,学生要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对于国际贸易活动的内容和程序有着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不仅能够准确的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市场形势,还能够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路,具有创新意识。其次,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国际贸易的市场规则,以更好的参与到国际贸易的交流与合作当中去。第三,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能够严格遵守国际贸易的规则,拥护国家政策,才能更好的胜任国际贸易的工作。

(二)围绕学科专业建设。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围绕学科建设来进行。首先,构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将经济学、高等数学、管理学、投资学等一系列经济类学科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围绕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来展开。其次,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将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规则、国际经济法、对外贸易概论以及国际贸易市场形势分析等内容作为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纳入到基础课程教学当中。第三,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技能训练类课程,以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环节相适应,实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三、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活动频繁,英语应用能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当中,需要有效融入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根据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动向,合理的进行教学规划。在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当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组织和协调。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融入国际化的教学理念,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家贸易发展趋势相适应。构建国际贸易活动情景,模拟国际贸易活动情景,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开设专题进行讨论,开展英语讨论会和辩论会,专题论文、课题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都需要通过英语来撰写,以更加熟练的应用英语,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

当前的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拓展,以适应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双语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丰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双语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很好的补充。由于世界经济形势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国际贸易理论也随着做出适应性的转变,需要及时的更新与完善。在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体系当中,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适时更新国际贸易课程相关的教材,有效的开展信息化教学,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

构建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资源,有效协调中英双语教学。将双语教学与经济学、高等数学、管理学、投资学等一系列经济类基础学科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其中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环节都是服务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有效促进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协调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保证专业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能够同步进行,充分发挥双语教学体系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四、结论

第4篇

近几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会计工作人员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对策,并且充分结合相关的会计方法,以便于形成具有不同的会计方法。面对不同的会计方法,企业要科学、合理地选用,从而充分确保会计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公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 比较落后的会计实务

自从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以及会计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立了会计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学,并且在我国的会计工作计划中引入国外的会计理论以及会计方法。在1992年,我国将中外会计进行比较,并且比较中国与国际的会计准则,促使我国会计实务的顺利发展。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开始开设会计专业相关的课程,并且也翻译了国外的与会计相关的著作。在1993年,我国建立起会计平衡公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确立起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为根本的会计报告体系。在我国会计核算方法中,要引入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且充分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确保财务管理向着科学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这便使得我国的审计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大大加快了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虽然我国的会计理论比较超前,但是我国的会计实务是比较落后的。由于我国会计理论比较注重研究会计实务,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近几年来,我国企业改制以及重组的相关情况、兼并、破产等情况。由于在研究会计理论对一些特点问题比较重视,并且对会计实务操作的问题不够重视,例如:会计工作不够规范、监督力度比较小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

2.2 有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关会计实务法规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已经了30多项会计法规制度,并且这些法规制度不仅能够监管科学管理会计资料,而且能够使得会计工作人员的利益得到保护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接轨得以实现,以便我国的会计工作能够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在会计工作中,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大大推动我国经济体系的改革,促使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较快的发展。

现阶段,会计实务的法规比较落后,虽然一些纲领性的法规已经出台,但是一些配套的法规不能紧跟上法规的步伐,这就要加大会计具体操作的困难。从理论上来讲,会计法规应该与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等方面要统一起来,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律却不是这样的,在《会计法》中对会计法规的发展不够重视。由于我国的财务会计与所得税法存在不一致性,并且在会计法与审计法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致使会计实务工作无法得以顺利开展。

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选择会计政策的备选方案的机会相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实务工作的随意性。根据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并且在一致性原则的基础下,要选择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方案。比如:在进行存货计价工作的时候,要从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以及月末移动加权平均法中选择一种计价方法;然而在提取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时候,要从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中选择一种折旧方法;在选取方案的时候都没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在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这就要求企业要选择合理的、科学的方案,并且在选择方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统一性的原则。

2.3 不合理使得成本以及资本的管理

在公路整个项目中,由于涉及的资金较大,公路工程的生产周期较长,这就使得对成本和资金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公路工程中,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存货等材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料都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可以抑制公路工程的成本。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原材料等,这就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影响成本的因素除了成本的控制,还有工程款项是否能够及时收回,在公路工程行业中出现拖欠款项会使得企业所承担的利息增加。由于在公路工程行业中资金比较分散,这就使得公路工程行业对资金的管理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在公路工程企业中,会出现诸多无法收回的账,进而使得这些账目变成了坏账,导致公路工程行业中的资金外流。

3 解决公路施工企业会计失真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做好新旧衔接,从而能够顺利实现平稳过渡

对于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层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对新制度的认识,并且要充分发挥新制度在提高会计信息以及推动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发展发面的作用。与此同时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从而能够使得新制度在企业的日常会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新旧衔接的时候,①要全面清查公路施工企业的资产,并且要核算企业现有资产的原价以及其他方面;②按照新的制度建立新的账目,并且要原有账目的金额过渡到新账目中;③正确运用新会计科目,并且要按照新的会计制度来编制资产负债表,确保过渡工作的顺利完成。

3.2 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新的会计制度,并且要不断提高会计的电算化技术水平,从而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在管理学术参考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成本的时候要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并且要更新管理软件,从而能够使得企业的信息得以共享。除此之外,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要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并且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从而能够使得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变得更加清楚。

3.3 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对预算实施全面管理

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而且要不断降低由于业务活动而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除此之外,还要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员工对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从而能够使得预算管理得以完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公路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会计信息的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还应当强化监督职能,以便于确保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篇

营销策划是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营销策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应用市场营销原理解决企业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营销策划沿袭了市场营销的框架和方法(即“STP+4P”理论)以理论讲述为主的模式,缺乏与实践的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课程学习结束后很多学生认为市场营销概论与营销策划没有区别,企业也认为营销专业的学生因缺乏策划能力而不具备长期发展的潜力。然而,营销策划的实战性很强,富有创意性,如何体现出课程的特点,对学生实践有益,让企业满意,实施项目化课改也许是一种途径。

2课程改革思路

营销策划项目化课程改革思路基于以下步骤:首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对市场营销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即产品推销能力和销售管理能力),进而进行课程设计,要求每门专业课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与之相对应,最终确定营销策划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然后对营销策划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选择工作任务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行动完整性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归纳出学习项目(学习情境)。改革后课程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载体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笔者在企业有多年的营销实战经验,并且在高校营销专业从教5年,在此基础上经过与相关企业深入、细致、系统的讨论分析,确定本课程以营销策划的类型为载体的项目设计思路(见表1),通过对典型策划类型的提炼,学生可获得比较完整的营销策划能力,可以从事各种产品的营销策划工作。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销售产品种类繁多,所以策划内容也有所区别,不同产品策划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互补,也可能存在交叉,为使营销策划知识和技能融合到各个产品销售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典型策划类型的提炼,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营销策划能力来实现,以从事各种产品的营销策划工作。

3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内容组织与安排见表2,充分体现这样的思路:学生参与程度递增;工作内容、难度、综合度递增。考虑到学生对于产品的熟悉程度以及资料、数据搜集的方便性,围绕《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武汉市推广策划案》,分析营销策划书的各组成模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在无锡地区为某家电品牌企业撰写一份营销策划书。具体而言,在熟悉营销策划书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分析、SWOT分析、市场选择与定位、确定营销战略与目标、确定营销策略、组织与实施计划、费用预算、控制应变措施,最后形成营销策划书,并进行策划书的报告。项目一由9个模块组成,每一模块由教学目标、工作任务、活动设计、主要实践知识、主要理论知识、思考与练习等组成。这样,学生先分析成熟案例中与模块学习内容相应的部分,理论贯穿其中,然后分组讨论,形成自己的方案,从而获得训练,而且整个项目紧紧围绕家电企业进行,连贯性较强,所以学生能充分掌握每一模块的要求,进而掌握营销策划书的撰写与发表。项目一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边学边做,这样理论贯穿整个策划书的撰写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以教师提供的《松下冰箱杭州分公司销售资料》为分析对象,以小组为单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撰写一份营销诊断书。具体而言,在熟悉营销诊断书结构的基础上,明确销售资料中该公司营销现状与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同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措施,最后形成营销诊断书,并进行营销诊断书的报告。项目二的特点: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寻找合作企业相关资料,并撰写一份年度营销计划书。具体而言,在熟悉年度营销计划书结构的基础上,总结上年度营销工作,并进行本年度营销形势分析和预测,然后提出实施计划,最后形成年度营销计划书,并进行年度营销计划书的报告。项目三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充分检验学生在营销策划方面的综合能力。

4课改实施建议

为了顺利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专业的特点,以下几方面需要重视。

4.1课程资源

(1)课程标准和单元实施方案。课改前的教学文件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为主,更多地受制于理论。课改后的教学文件则主要以课程标准和单元实施方案的形式出现,来更好的体现项目化课改的要求。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要求(包括工作任务、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和参考学时)、课程目标、设计思路实施建议。单元实施方案包括:项目设计、模块划分、活动设计,这里特别强调活动设计的重要性,因为活动设计不理想将严重影响课改的实施。

(2)教材编写。因为现行已经出版的教材并不能完全符合项目化课改的要求,所以根据课改思路的教材编写工作十分重要。教材的编写必须摒弃传统教材的编写思维,充分体现互动性、实战性、项目化的特点。具体而言,围绕《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武汉市推广策划案》展开项目一的教材编写,理论寓于案例中,以营销策划书的步骤为导向,项目内各个模块紧密联系;围绕《松下冰箱杭州分公司销售资料》展开项目二的教材编写,理论重点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项目三的理论重点为分析上年的工作总结、本年度销售形势分析与预测、本年度的实施计划。

(3)案例和学生阅读材料库。由于营销策划具有十分明显的实战性特点,大量案例及其评价的阅读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解决实际的营销问题。课改案例和学生阅读库要求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编写亲身营销经历来充实,所以对教师的企业实战经验要求很高。

4.2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程内容,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综合运用理论讲解、小组讨论、方案撰写与发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战训练等教学方法。其中理论讲解以具体任务为主线,首先由老师结合成熟案例进行模块理论讲解(包括案例分析),在教师提示与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撰写方案并发表,同时采用创新的考核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言堂”情况居多,学生学习无趣,课改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案例时,先介绍背景信息,然后询问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信息是否充足,如果学生反应不够可以提问,教师回答。学生在发表方案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发表内容提问,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过程,教师也能更清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4.3教学条件

专业教师要求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有扎实的营销策划理论基础以及实战经验。这里尤其强调“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学,因为课改后课程对教师的实战经验要求很高,研究型教师将很难应付课程的教学。比如,学生发表方案后要求教师进行评价,由于方案实战性较强,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多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以利于课改的实施和学生实战能力的提高。此外,多角度展示学习情境(如企业的环境、产品、竞争情况等)将有利于学生更多地获取信息,更好地开展策划书的撰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策划作品的发表,所以多媒体教室应充分利用。

4.4教学评价

改变传统的书面考核为主的方法,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采用创新的教学评价方法(见表3)。教学评价围绕三个课程项目,每个课程项目的考核分别由小组分工合作、小组策划书质量、小组报告水平、教师提问组成。

(1)小组分工合作。要求每个学生小组填写小组分工合作表,以明确每位学生在方案撰写和报告中对整个小组所作的贡献(即完成小组任务的权重),以此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利于小组团队精神的体现。教师据表评价学生该项目得分。

(2)教师提问。教师结合小组方案质量和小组分工合作表向小组每位成员分别提问。设置针对策划书的教师提问环节目的是为了减少小组成员中“东郭先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由5—6位学生组成的小组只有1—2位学生对方案的撰写付出较多,其他小组成员混在当中,很少付出,坐享其成)、增加小组成员保卫小组成果(小组撰写的策划书)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提问时,小组成员都可以进行解释)、增加学生对于关键问题的敏感性(教师的问题是精心思考后提出的,主要的目的是考察小组成员对于自己负责内容乃至整体方案的熟悉程度)。

(3)小组策划书质量。小组策划书质量由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提供的书面方案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为方案的结构、创新性、可操作性、经济性等。另外“小组整体报告水平”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对这样的考核非常投入,一方面学生是对自己成果和能力的展示,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为此可以这样安排:每小组至少由三位学生发言,一位学生介绍小组分工合作情况,一位学生介绍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另一位学生发表小组方案。发表结束,其他小组(包括教师)可以针对方案自由提问,发表小组当场回答。在项目三中引入企业专家对学生方案及发表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实战操作能力方面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6篇

摘要:结合行业实际,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煤炭;金融危机;影响;应对措施

1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

1.1对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目前,由于钢厂生产不景气大幅度减价,市场对冶金煤需求量大幅减少,市场销售形势不乐观。炼焦煤由于价格倒挂,一些焦化厂面临调整价格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市场销售回款很困难。因此可以预见,东北煤炭市场价格在年底前已涨势乏力,受供需关系变化,东北市场前景将不再乐观。

1.2对煤炭企业并购整合的影响

2008年是煤炭业异常活跃的一年,共有1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较重要的并购重组活动,其中围绕母公司资产注入的有11家,成为行业并购重组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煤炭整合出现了新特点,跨区域的整合较少出现,而以区域范围内整合的并购重组活动占据主体,2009年煤炭行业整合还将围绕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两条主线展开。

虽然上市公司收购煤炭资产溢价较高,但这是由于采矿权的历史增值所造成的,收购煤炭资产优良,能增厚上市公司EPS,吨煤收购价格较市场价格低,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作用。

1.3对煤炭产业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了《煤炭产业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对外的《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1.4对煤炭需求的影响

2008年10月27日从中国煤炭市场网获悉:国内最大的北煤南运港口秦皇岛港库存仍然在900万吨上下徘徊,疏港效果并不明显,港内存煤结构不合理,下海南运的煤炭交易需求减少。过去到这阶段,存量很少的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缺煤问题。而今年电厂存煤量达到15~17天,暂时看,电力对煤炭需求不会成为焦点问题。

然而,火电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等四方面因素,已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减缓。

1.5对煤炭产量的影响

据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第四季度煤炭供需形势将会发生变化,煤炭需求的增长幅度将低于煤炭产量的增长幅度。10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的这份报告称:”种种迹象表明,耗煤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煤炭需求增长速度进一步趋缓,甚至出现萎缩的可能。”

2我国煤炭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

2.1政策角度

2.1.1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

(1)整体经济政策。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之下,全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卫战。中国政府2008年11月公布的两年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在全球引起了热烈反应。此举将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有效扩大内需,弥补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足。

(2)煤炭行业固定投资减速。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煤矿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固定投资减速促进了行业向高端建设和产业链的深度发展,加大了行业的集中度,利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2.1.2煤炭产业政策调整

国家通过整合、淘汰中小煤矿落后产能,做大做强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方式来调整煤炭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效抑制无序竞争。调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产量,从而调节我国未来煤炭供需平衡状态,保证整个煤炭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2企业管理角度

2.2.1定价、成本策略

2007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于2006年12月27日在京召开,全国29个省市的分会场参加了电视电话会议。50年来一年一度的“赶集”式全国煤炭订货会结束,再度确认了煤价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政府需要煤炭资源价格变动这个市场化手段实现“节能减排”,达到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大型煤炭企业在具备充分市场供应能力的情况下,会与用煤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以防止煤炭价格的大起大落。煤炭资源加大集中的同时也强化了煤炭行业的定价权。因此,煤炭价格将高位稳定运行。

2.2.2并购重组策略

目前,包括神华、中煤、兖矿等在内的大型煤炭企业正在试图通过资源整合,垄断局部区域范围内的煤炭资源。这种垄断趋势的加剧将直接导致煤炭价格话语权的集中。煤炭业整合不仅强化了企业对供求、价格的控制力,同时消除了一些曾经一度扰乱市场秩序的小煤炭企业。整合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高,还为煤炭价格长期趋稳提供了保障。

2.3实施稳健的发展战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谋大局者就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备。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要考虑到发展。但发展是谨慎的、是审慎的。在发展问题上,焦煤集团的策略就是要保证关系安全生产、职工生活、战略规划的重点工程,要有序、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要抓住这个机遇,随时准备迎接市场好转的高峰来临。现在市场低迷,首先要稳住煤(机遇一直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其次要对非生产性的、非经营性的一些投资,该暂停的要暂停,该暂封的要暂封。

2.4实施灵活的生产策略

在抓安全的基础上,要抓龙头,抓生产,要有灵活的生产策略;要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处理好生产销售和扩张的关系,绝不能盲目生产,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销路、没有市场,卖不出去,放到库存那是最大的浪费。产品变不成商品,拿不回钱来,宁可不生产。为此,集团采取按计划该停产的停产,该限产的限产,该检修的检修,该培训的培训,该放假的放假措施,有张有弛。通过科学、灵活的生产策略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不盲目生产,不造成新的积压和浪费。

2.5实施稳健的营销策略

只有基础做好了,才能通过稳健的营销策略来防范金融危机,防范经营风险。煤炭营销部门要严格落实依法营销、以销定产的基本原则,保证企业资金链条在经济危机中不断裂。企业破产,实际是资金链条发生断链,断链就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甚至滑向破产的边缘。现金为王,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形势紧张的时候,越要保有足够的现金。危机既是困难也是机遇,现在好些产品价格基本都掉到最低位,这个时候很可能一元顶两三元;现在买进,将来肯定赚,但这需要现金,可以抓住一些机遇,但是要现金为王。

第7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083-02

引言

当前,大学生毕业人数急剧增加,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56万,2017年将会达到795万,学生的毕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高校的一次就业率并不高,特别是文科类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很少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职位。社会上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印象就是,可以到国企、银行等高收入行业工作,然而这只是少数,大部分都遇到了就业难的问题,急需解决。

1 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1)各专业之间差异较大,学生目标定位较高,就业指导难度大。在我国大多数的高校中,都将经济类和管理类相关专业并入一个系或学院,将此类专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管理,并进行统一的就业指导对待,然而实际上这些专业所面临的情况具有一定差异性。如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这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市场需求旺盛,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另有一些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由于专业定位不明确,或者国内相关行业发展滞后等原因,市场对口需求较少,就业比较困难,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就应该给予不同的就业指导策略。此外,相比理工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定位的较高,更加趋向于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学生和家长对于就业的期望值较高,这就致使学校难以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2)毕业生中女生较多,供需矛盾突出。在我国,除了专门的财经类高校培养大量的毕业生外,多数综合类高校甚至是理工类院校,也为社会上输送大批的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然而各企事业单位却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这就造成了非常突出的供需矛盾,产生了严重的失衡现象。另外,在这些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女生占据着更高的比例,但是很多用人单位处于自身效益的考虑,担忧女性生育问题造成工作的耽误,无形中增加了运行成本,因而就不喜欢去录用女毕业生,这也加剧了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专业市场需求分散,竞争压力大。与理工类专业不同,各企事业单位每年招聘经济管理学生的人数相对较少,想要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学生必须投入更多精力奔走于各类校内外招聘活动,应聘大量岗位,以提高求职命中率。大多数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潜在的竞争者很多,企业偏向招聘跟产品相关且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学生在找工作时,经常会遇到不同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即使与企业招聘的职位非常对口,但也很容易求职失败。

(4)学校急速扩招,相关资源不能同步跟进,没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许多高校盲目的扩大招生数量,但软件设施却难以跟进和更新,而且也不具备充足的师资储备,甚至是外聘教师,很难做好有效的管理。另外,当前大部分高校都与许多各类型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全方位的了解社会需求,建立起来了各种实验室,注重与企业携手合作来共同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大学生,但还是会受到许多其他方面的约束,比如一些高校由于受场地的约束,像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许多专业都缺乏实用型实验室,致使学生的能力难以符合社会的需求。

2 促进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现更加就业的应对措施

要充分解决上述就业中所出现的矛盾问题,高校应以从提高学生求职能力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根本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学生求职技巧培训,提升整体就业质量。

(1)打造完备的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平台。要想实现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更好的就业,高校就必须充分做好就业前期的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就业动向,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制度政策措施,进行就业工作战略布置。1)调查研究与指导方案的制定。调查了解学生就业意向、性格、家庭背景情况,制作学生就业档案,并做出学生就业能力评价,制定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案;通过对往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分析,结合当年经济形势分析,明确各专业就业目标单位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制定分专业就业单位类型指南,做出切合各专业实际的就业指导方案。2)制度建设。在院级单位建立“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指导机制,组成以院长为首的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系主任为组长、专业教师为成员的系级就业规划指导小组,以辅导员为组长、兼职辅导员为成员的年级就业行动指导小组,以班长为组长,班级干部为成员的班级就业互助小组,确保就业工作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动员到位、信息到位、组织执行到位。3)提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高校要积极做好就业准备工作,从大三学年开始培养学生职业认知及规划能力,开展系列职业指导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模拟招聘会、简历制作大赛、就业心理讲座等措施,帮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大三暑期,指导学生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深入企业上岗实习,使同学们加深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认识,为毕业班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抓住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环节,注重过程控制。根据经管专业市场需求分散,就I周期长的特点,采取分阶段过程控制策略:一方面把握最佳招聘时机,另一方面在大四抓住不同阶段招聘重点开展工作。1)指导学生采取分阶段的具体求职策略。根据经管类专业就业周期长的特点,制定分阶段指导计划。大四上学期,初期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招聘会,积累求职经验,遇到适合的岗位尽快签约;中期守住校内招聘机会,积极沟通来校招聘企业,积极推荐与学生自荐相结合,提高中签率。下学期指导学生采取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足够的招聘信息,制定符合实际的求职标准,有选择的应聘适合的岗位,提高求职成功率;临近毕业还没有落实单位的学生,指导其广撒网、多应聘,先就业再择业。2)依托校内招聘会,积极推荐学生就业。高校要主动联系单位到校招聘并建立长期的用人合作关系,实现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到中西部等人才短缺的地区就业,同时拓展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联系;积极加强与校友企业的合作,邀请各类企事业单位到校招聘,积极推荐学生前往实习,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3)响应政府实施的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指导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寻找新的就业突破点。针对党和国家政府近期出台了多项面向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村官、自愿服务西部等的优惠政策,收集相关招考信息向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开展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技巧培训系列讲座,让学生有充分把握备考应聘,提高成功几率。

(3)发挥学生求职的能动性,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从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力求构建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并通过多样化的培训、个性差异化的指导,提高学生求职能力。1)通过有效渠道为学生提供大量优质的就业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利用好校内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外界信息,例如一些重点高校的就业网、著名的求职招聘网站、各级政府人才信息网上的信息以及学院老师、校友渠道获取的招聘信息,辅导员应通过筛选整理,定期通过信息渠道向学生,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机会。指导学生正确辨别信息质量与真伪、主动寻找适合自己就业信息。2)加强求职前与求职过程中的专门技巧培训,提高应聘成功率。邀请人力资源的专业老师对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对学生的制作的简历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了解企业在招聘时不同的考核考试方法。收集各类企业的招聘考试资料、笔试面试常见题型,分类集中起来向学生,使学生在每次求职应聘前做到胸中有数。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班级求职互助小组帮带作用,引导同学间开展求职心得交流。少数学生生活习惯差、行为懒散、找工作不积极,一些同学频繁碰壁,丧失了自信心和积极性,这时教师就要跟学生谈话鼓劲,帮助其认清形势,还要督促其勤跑招聘会,以积极的心态应聘,并动员已就业学生到招聘会上积极推荐班级同学,让拥有笔试或面试经验的同学介绍经验,共同提高求职能力。4)掌握每个学生特点,制定最适合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跟踪学生就业状况,加强对学生的个案辅导,做到对学生情况有数,有的放矢的开展指导工作。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就业计划,指导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工作。有一定家庭条件的学生,及时跟家长联系,利用家庭资源寻找工作;对于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一部分就业困难学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培训,并在招聘会上有针对性地向适合的单位推荐。

(4)教学相长,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培育优秀的经管类人才应突出理论教学的导向性与应用性,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1)因此施教,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强调课程的多样化与应用化,注重课程的国际化,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民俗特点、经济发展特点、校内资源特点、经管类专业特点以及培养个体自身特点,进行灵活多样的个性化课程设置,凸显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要积极与国外优秀大学开展合作培训。2)寓教于乐,改革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培养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就要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和创造。比如可以把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融入到教学中,广泛应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既强调规范性,如在备课、板、语言使用等方面,又强调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师生互动等,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对于那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课程论文、读书报告、开卷考试、口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此外,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还可以通过网络、电子邮件与学生在课外进行沟通,解答学生的具体学习问题和学生个体职业发展问题。

结语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优秀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巨大需求下,高等院校应坚持加大对经管类相关专业的建设和投入,优化经管类人才的培养体系,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搭建多种实践实训平台,通过“多平台、多环节、多渠道”协同创新,持续探索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育人的新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 施福新.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4):49-50.

[2] 胡娇,胡艳秋.文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解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 (7、8):69-71.

[3] 张金芳.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4):113-115.

[4] 肖红艳.湖南省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9).

[5] 裴九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9, (26):171-173.

第8篇

这次全市农业形势分析会,主要是回顾总结上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着重研究和部署下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刚才,各有关部门回顾分析了上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安排,我完全赞同。

今年以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省委8号文件和市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扣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突出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发展和扩大粮食生产,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继续抓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认真落实农业农村工作各项政策,克服了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开局良好,呈现出三大特点: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具体表现为“六增”:一是全市粮棉油恢复性增长。早稻预计总产量16.8万吨,较上年增长21.7%;油菜总产6.25万吨,较上年增长14.9%;棉花种植面积23.4万亩,比去年增加2.54万亩。

论文百事通二是经济作物增效显著。全市茶叶总产值1.13亿元,较上年增长9%;蔬菜预计总产量16.4万吨,较上年增长3.1%;蚕茧产量1510吨,较上年增长7.4%。三是畜牧水产业增势平稳。全市肉类总产4.24万吨,同比持平,禽蛋总产1.78万吨,同比减少6%;水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1—6月份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10.6%。四是乡镇企业增速较快。实现增加值6.98亿元,同比增长30.29%,劳务收入增长18%。五是农民收入增幅较大。据统计局抽样调查,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98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2元,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据市农委系统抽样则增长18%,总之增收成效明显。六是劳务经济增长较快。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6.9%,平均工资水平为485.92元,同比增长6.2%。但是,应该看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上仍然存在着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小、比较效益低、抗灾能力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下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围绕全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着力解决新时期“三农”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主要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粮食是保稳定、促增收的基础性农产品,抓好粮食生产不仅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各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政策,强化措施,千方百计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1、抓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兑现。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方式改革,落实好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使种粮农民得到实惠,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前要搞好中稻面积的核实和上报,按照省里部署落实兑现。

2、加强在田作物的管理。根据农业部预测,下半年农业自然灾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重大病虫害呈偏重趋势,对秋粮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各地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盲目乐观,在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松懈,要对在田作物的苗情和病虫情进行监测,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指导农民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和田管活动。

3、落实晚稻播种面积。在抓好“双抢”的同时,要引导农民扩大晚稻种植面积,做到能插的地方都要插下去,确保晚稻种植面积计划的落实。

4、认真组织好粮食收购。粮食、工商、物价、农发行等部门要做好落实工作。一要按照省里要求确认收购主体;二要落实收购资金、收购网点;三要落实收购保护价;四要抓好粮食流通秩序管理。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业和农村工作永恒的主题。各地、各部门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事来抓。要通过科学测算,摸清本地粮食需求底数,在确保本地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市政府今年出台了《*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0*年)》、《*市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市建设规划》,即将出台《*市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本行业实际,研究、制定和完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要以加工业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三次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资源开发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打破城乡壁垒、统筹城乡经济,加快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一体化进程。要以养殖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来抓。

(1)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市级龙头企业,争取较多的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业,并着眼长远,加快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扶持引导资金今年将集中扶持5—10个市级龙头企业,各地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从现在起就可以组织申报。要注意盘活、利用乡镇企业存量资产,大力搞好农业招商引资。

(2)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围绕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要抓好已成立的30个合作社,要完善棉花、茶叶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项目)技术规范,并逐步推广到水稻和蔬菜,扩大覆盖面,使之成为发展有机食品,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抓手。粮食部门负责抓粮食生产合作社,市内每个县区至少要先搞一至两个粮食生产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供应生产资料,组织订单生产。农业部门负责抓蔬菜合作社。工商部门负责抓农民经济人队伍建设。

(3)实施品牌战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开发潜力,*是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我们要立足自身优势,把创建品牌作为重要抓手,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积极开拓两个市场,打造一流的农产品品牌。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当务之急是大力加快建设畜禽防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监督体系,搞好特色农产品质量认证。

(4)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组织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拓宽眼界,用开放型农业的思维来发展农业。要大力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在超市找差距,在超市找市场,在超市找思路,在超市找出路。要主攻以上海为重点的“*”市场,开拓“*”和*市场,积极组织营销大户、龙头企业走进超市,利用超市品牌管理优势、质量管理体系和方便、快捷、廉价的购销系统,推广我市的优势农产品和土特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切实抓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去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在工程配套、工程质量、管理服务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抓好今年任务的落实。根据年初下达的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任务分解,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督促检查,狠抓任务落实;对工作滞后、工程进度缓慢的,要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加强调度,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2、抓好整改。对已建和在建项目要认真来个“回头看”,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要限期整改。对已建成的沼气池,要对照标准,逐个补缺补差,确保达标,发挥效益。

3、抓好示范点建设。各地、各部门要从示范点建设入手,充分利用典型来引导农民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要高度重视乡镇敬老院、农村中小学校和乡镇政府机关、村部等重点单位的沼气池建设,发挥沼气池环境净化作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抓好跟踪服务。组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与服务体系,以县为单位组建农村能源技术服务公司,开展沼气池配件采购供应及设备安装、维修、咨询等服务工作;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乡村能源服务站,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突出抓好“百池村”的沼气协会建设,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一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防汛抗旱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今年的汛期尚未过去,长江堤防虽经加固,但没有经受高水位考验;我市病险水库较多,有的仍存在安全隐患。对此,各地、各有关部门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度讯。同时要密切注视,切实做好抗旱准备。二要抓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市、县两级重点水利工程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确保按期发挥效益。同时各地要重视项目编制和申报,抓住江堤建设结束后,国家重视重点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用水、小流域治理、长江支流治理的机遇,争取更多的投入。三要以落实“一事一议”政策,组织农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加强堤防、病险水库除险保安、涵闸泵站、城市防洪设施、人畜饮水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建设,做到乡乡有规划、村村有项目。除了重点工程外,面上兴修都要通过引导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水务局就如何运用好“一事一议”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一次调研,提出今冬明春的兴修意见。

五、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来抓。要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和职介服务网络,规范职业中介组织行为,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当年培训的农民工80%得到转移。要强化劳务输出的职业技能培训,认真组织实施《20*—2010年全市农民工培训规划》,提高我市农民工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劳务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用工信息、法律援助、风险救助、就业指导服务,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9篇

推进产教科研一体化 增强发展原动力

作为内蒙地区一所知名的高职教育单位,学院领导时刻着眼于未来发展,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推进产教科研一体化上,将其作为学院发展的原动力。

全面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实践中,学院在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上狠下工夫,设立了严格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考核制度,激发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热情。在制度上,不以学术论文作为教师科研能力的唯一考核标准,提倡多元的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方式。学院采用竞聘方式选任专业带头人,在聘任期内定期对其进行考核,施行“滚动任命,末位淘汰”。对于被聘教师提出相应的科研任务,加强考核力度,确保科研成果的产生。同时,学院为教师提供系统性的科研培训,坚持“走出来,请进来”的原则,从行业中、企业内邀请专家学者从事教学及科研活动的指导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学院制定了系统性的人才培养规划,为科研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为他们创造更为优越的学习条件。

全面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在科研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充分认识到任何缺乏制度保障的工作都不可能深入地推进下去。只有不断健全科研工作机制,才能够不断规范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活动的质量及效率。因此,学院先后出台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院长科研基金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规范了科研活动的基本程序,明确了科研成果、科研业绩的奖励及考核办法。此外,根据“级别有序、差距明显、总体提高、激励为本”工作原则,对一些具有重大推广价值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应用性显著的科研成果采取奖励的办法,从而激励科研工作者继续创新。同时,鼓励科研团队活动,尊重团队中每一个人在科研上所作出的贡献。

全面创新科研活动考评制度。在科研人才的选聘问题上,坚持以科研能力为评价的首要指标。在其他岗位的用人上,也要重视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学院建立了管理人员科研业绩考核制度,将教师的科研业绩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体系之中,促进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其次,学院建立了严格的专家资格评审制度,以此增强科研评价的公正性。院级以上的课题,必须根据进度,安排阶段性的自我评价以及组织评价。对于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学院会组织专家予以解决和指导。同时,学院采用第三方评价机制,聘请专家参与评价活动。评价过程中,采用当事人回避制度,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

近年来,学院始终将自身教科研活动与国家、自治区的发展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健全科研机制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学院先后组织了数次国内外学习、进修、考察等活动,积极打造高效科研团队,全面提升了学院的内涵发展水平。

加强校企合作深度 打造核心竞争力

学院领导认为,在新形势下,一定要充分发挥学院智力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与企业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社会生产力,将学院打造成企业人才的集训地、产品创新的制造地,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共赢。

为此,学院在实践中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渠道,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大大增强了自身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一是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学院专门成立了负责产学研工作的组织机构,例如科技处、校企合作办公室等,负责与自治区内的企业,以及全国范围内的高新科技企业洽谈合作项目;二是加强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据统计,目前学院图书馆藏书60万册,电子类图书10万册,为科技开发提供了大量资料。

同时,学院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产学研实践基地,基地内设有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备,为科研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技术开发、技能鉴定和学生综合实训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还建立了4个科技研究所,为科研的开展、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平台。

在对当前区域市场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学院充分结合企业需求,积极寻求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以项目为核心,配备高校教师、企业科研人员、科研设备、科研基地、科研资金等,将一切有利因素集结在项目上,开展项目合作,实现项目突破、科技创新。目前,学院已经和中国二冶、内蒙古第二建设、鄂尔多斯东方路桥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实习平台。

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创新校企人才交流模式,在现有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加强了科研人才的培养。学院先后建立了16个科研创新团队,其中包括绿色住宅建造技术集成与应用、地域性建筑设计技术等专业性、规范化的科研团队。各团队遴选出优秀的负责人,确定科研方向和任务,建立严格的科研程序,密切团队合作,合理分工,促进项目开展。

为了激励优秀教师,学院还进行了配套的人事制度改革,重视教师的科研业绩,并将其与津贴发放、评选先进和评定职称挂钩,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对科研业绩出色的教师予以奖励,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实践中,学院以科研人员互相交流为主,倡导“专业教师到企业、企业员工到高校”的交流模式,使教师得以在一线体会技术应用和产品生产过程,带回市场信息。企业员工则掌握了专业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技术,将此带到一线生产中,促进了生产工艺的进步,从而实现了校企双赢。

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提升学生创新实践力

实践中,学院领导深刻意识到,教学工作的成与败,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高素质的学生才是学院最好的名片。为此,学院的所有工作都围绕学生培养展开,在教科研及产学研一体化基础上,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创新实践平台,为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在此过程中,学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借助自身科研仪器设备和企业的优质技术指导,实现了资源优化整合。同时,考虑到企业的生产需求,学院还邀请企业参与平台的设计规划,使其更具创新实践价值。

结合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学院在实践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采用全真模型法,将建筑教学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模型设备,以1∶1的方式建造出来,将其安置在学校的各个位置,直接推动了专业教学活动的创新。目前,建筑专业所有的教学活动紧密地围绕该模型展开,让原本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简易,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确保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