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广告设计教案

时间:2022-10-14 21:37:42

导语:在广告设计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广告设计教案

第1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备课 新思路

从转变教学方式入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走出中职英语教学困境的一条必由之路。其中,教师备好课就是一个重要环节。中职教师备课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以传授初步技能为重点

中职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相比,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确实,在早几年的时候,一些公办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到单位后,几年内就可以走上领导岗位和重要的技术岗位。但从目前的教育发展形势来看,中职学校的立足点在于培养各行各业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初级人才。为此,“教师需要确立服务意识,并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教材的选编应该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并注重普适性和专业性相结合”[1]。教师在备课中,要牢牢地抓住这个方向,做好教学定位,细化教学内容。如,在广告设计专业的备课中,教师不必准备设计原理之类的内容,重点在于如何将一个广告创意构思呈现在平面的报纸或海报上,其中的要点包括设计软件如何使用、色彩和光如何调配、线条如何布置等。又比如,在幼教专业的备课中,教师也不必在教案中大篇幅地分析幼儿的心理,而应当把重点放在教法上。通过这种方式教出来的中职学生,会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迅速地适应一线岗位的工作。这样,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高职院校毕业生相比中,中职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一线适应能力。

二、力求生动、形象

近年来,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学习兴趣淡化,毕业生合格率越来越低”[2]。中职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接受的是知识教育,对技能教育比较陌生,技能教育的形式也与知识教育有很大差异。中职老师要力求避免严肃、刻板,通过认真准备教案,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以形象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增进对技能的掌握。比如,在幼教专业的音乐课备课中,充分准备声律等理论内容,必然会使课堂非常枯燥、乏味,但如果老师在备课时以一首儿歌导入,并配合以舞蹈,借以分析声律,课堂就会生动起来,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也就更形象,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又比如,在广告设计专业,要讲解各种设计要素如何通过软件生成平面的样稿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但是,如果老师把一些优秀的广告设计成稿展示给学生看,再从一个一个点分析广告样稿是如何生成的,就会容易得多。机械、电子、机床等看似枯燥的专业,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课堂就会变得生动、形象。

三、多种形式的备课相结合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中职教学备课与普通高中、高职有很大差别。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有多种形式的备课。既要广义备课,又要狭义备课。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在教研组内对教学方法展开讨论也是一种广义的备课,观看一些优秀课堂CD也算是一种备课,这些都有益于狭义的备课。既要有学期备课,又要有课前备课。在每个学期的开学之初,教师要认真对本学期的教学进行准备,最好能按照教学规划设计出每节课的大致轮廓,然后课前根据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既要预设和生成,又要教学反思。每一次备课的教案在课堂上实施以后,都要在课后写出归纳总结,找出其中的不足,探索出改进的方法。台上一分钟,台下苦用功,只有加强备课环节,中职教师才能把课讲好。

四、结语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走出中职英语教学困境的一条必由之路,教师备好课就是一个重要环节。中职教师备课应以传授初步技能为重点,力求生动、形象,并把多种形式的备课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内容 实践能力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平面广告设计》实训课程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任务并获得其工作成果所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对某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将职业分析、工作分析、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化的分析,根据职业特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始终贯穿“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

对于《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来说,以广告设计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设计类软件操作技能训练;创新教学内容体系,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的切合性。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因此工作过程中的知识成为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在课程设计上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典型案例任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并“平面广告设计工作流程分析——平面广告设计工作任务驱动分析——平面广告设计工作过程学习任务设计”工作步骤,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分析及归纳,设计出其8大学情景,并对学习情境进一步进行学习性任务的划分和序化,划分为24项学习任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每个过程学习都已典型案例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理论与实践实施整合,以此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内容设计

改模式 、 从传统学科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到就业导向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基于对平面广告设计师工作过程的分析,高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可以设计为学习情境,包括了24项学习任务。

三、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课改中的三个转变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求。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我已看了新的变化,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1.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2.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习了。

3.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

四、锐意进取,应对挑战

课程改革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机遇。那么,面对课改洪流,我们应如何迎接挑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

1.更新观念,立志做“研究型与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发挥集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智慧,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有许多新内容、新目标、新理念、新教法,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政治、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等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时空跨度大。这些都给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带来了挑战。

3.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积极投身课改

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广告设计 广告学 视觉表现 教学方法

现代广告的直接目的是“广而告之”,广告的作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收到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信息,而更深层的意义则是通过广告这种传播与推广的有效方式树立企业或品牌的统一形象,增加商品的无形价值,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消费,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现代广告的传播载体新颖丰富,展示手段灵活多样,但从人类信息接受的途径来分类,广告的呈现主要集中在视听两大领域,曾经有人做过统计,人类信息总量的83%依靠视觉的方式进行传递,可见视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在现代系统的广告策划与设计中,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广告的视觉表现等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它们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其中广告策划的呈现,广告创意的表达,最终落脚点往往都会凝聚在视觉设计的表现领域,可以说视觉表现是广告创意的落脚点,是广告的视觉载体与视觉终端,直接体现广告创意的核心价值:另一个方面,广告作品的外在视觉部分往往直面广大受众,起到实现广告内在功能的外在公关作用,是广告主与广告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有效渠道和互动载体,正因为广告视觉设计作品必须与受众亲密接触,因此广告的视觉表现就必须接受广大受众严格的检验与挑剔的品评,它的有效性和视觉效果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广告的成败。可以说,不论广告前期的工作做得有多出色,如果广告最终的视觉效果表现不佳,则会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系统广告的质量与水平,也有可能令前期工作前功尽弃,付之东流。从某种程度而言,视觉表现是广告整体策划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视觉效果的好坏是衡量广告设计整体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现代广告策划与设计是严谨、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告人员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来实现,设计师必须严格按照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要求,将视觉表现建立在理性客观的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之上,实现视觉表现与广告创意的完美契合。征现代广告设计中,广告策划与创意往往是站在整体宏观的视角进行考量的,而艺术设计则是立足于具体而微观的视觉表现环节,事实上,如果设计作品不能够做到对核心信息有效传递,那么所谓的纯粹美感是不存在的,如果艺术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时忽略从市场营销的高度出发,从广告设计与策划的全局性角度进行思考,而完全以个人的感觉与喜好来开展工作,设计师就极容易钻入自娱自乐,自说白话的死胡同。由此可知,广告学相关知识对于设计师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而广告知识的贫乏必定会影响设计师对创意的理解与执行,制约他们创造性的设计工作,并最终反映到广告作品的视觉呈现上,因此目前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加强广告学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是极其必要与迫切的。

从学科发展的相互关系来讲,广告学是建立在传播学、营销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新兴学科,恰恰艺术设计学也是一门年轻的、边缘性的、交叉的学科,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同时在这两大学科间存在着一定的交集,在很多公共领域与共性问题中需要共同面对与解决,因此广告学与艺术设计学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从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主视角出发,根据目前各类学科大融合的现状和学科界限不断消解与模糊的趋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和审视艺术设计的发展,进而完善艺术设计课程的建设,特别是将广告学相关课程引入到艺术设计专业中来,必然能对艺术设计学科与专业的稳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直接开设的广告学相关课程有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概论、广告文案、广告市场调查、广告效果评测、广告媒体选择与购买、广告心理学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在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广告学课程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课程的说教层面,纯粹从理论到理论的直线式讲述,终究逃不出理论的窠臼,课程僵化、单调、生硬,学生往往对知识只是一知半解,难以形成实际操作和执行能力:或是教学知识陈旧过时,零落分散,不够系统严谨,不能适合目前本专业的实际发展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并迅速适时地进行调整与校正,进而不断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广告类课程的教学。特别在目前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广告策划与设计日益专业化的背景下,广告教学的目的绝不是培养包办一切,包打天下的全能人才,而是培养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一专多能的专门人才。事实上,从事广告某一个环节的专门人才也需要对广告系统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掌握,这些对于从事广告具体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建构系统的广告类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许多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对广告类课程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投入中,部分院校甚至没有清晰完整的广告类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再加之上课的教师前后更替,不同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由此不能形成持续有效的教学合力,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广告类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混乱与无序,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对广告学课程总体设置务必建立在整体性、系统性与连贯性基础之上,注重课程的前后条理性与层次性,并且务必要重视整个广告类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的不断完善与细化,使得不同教师能够清晰有效地掌握课程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法。在具体广告学课程的开设,应该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我们需要严格遵循广告学课程学习的内在规律,在不同的年级中有目的、有规划、有次序的设置广告学课程,务必使众多的广告类课程有一个清晰的前后衔接与平缓的知识过渡,使得之前学习的知识能够成为后面课程学习的坚实基础,进而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广告学学科的自身的发展与更新很快,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就需要广告学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必须及时调整,以适应广告自身的发展。

二、强调实例教学和实战性教学

广告是实践性极强的行业,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广告学课程在教学中则主要以理论讲述为主,这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矛盾,在以往常规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过于停留在纸面上的讲述与评析上,纯理论的罗列与归类,过于抽象而笼统,学生往往感觉这些东西不着边际l难以理解与掌握,同时加上广告学实 践性极强,学科理论发展却严重滞后,且不够系统与严谨,广告学的理论知识更多是广告从业人员个人的经验总结,只是“器”的层面,还远远没有上升到“道”的境界,因而学科理论呈现多样化与无序化,各位专家各执一词,其中更多是个人的成功哲学,却较难形成权威而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就使学生较难理清脉络,只能一直处在迷茫观望的状态下。因此现阶段,实例性的教学在广告理论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通过市场检验,在市场成功的广告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教材,可以通过对具体可知可感的最新实例以及具体广告的分析,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并进而把握现代广告发展的时代脉搏。同时,以往的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课程作业过于注重艺术表达,或者更多只是纸上谈兵和自娱自乐式的练习,因此没有真正的作业标准与杠杆,没法去衡量作品的真实质量,因此这类课程作业往往失去专业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务必将实际课题引入到课程中来,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结合,建立统一的课题标准。同时,将德国包豪斯教学中所提倡的“双轨制”引入广告教学中来,聘请第一线的广告设计师来校进行短期的实例教学,构建实战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虚无缥缈的抽象理论中走出来,进行实际操作,从而丰富与补充课堂理论教学的单一与局限。

三、在广告类课程中,重视数理分析的教学与指导

正如前面所说,艺术设计本身的专业特色使得它更多的关注微观视觉表现层面的内容,而忽略从广告策划的全局出发去驾驭和调整设计,从事艺术设计的学生最擅长的是感性表达和形象思维能力,而最薄弱和最欠缺的就是理性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恰恰广告策划与设计的核心是广告市场的调查部分与广告效果的评估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建立在理性数理分析的基础之上,现代广告必须通过大量数据统计与逻辑评估,才能真正客观的了解与把握相关广告信息,并为广告的具体执行奠定基础,在学习中,这部分内容无疑是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最大的挑战,因此在广告学教学中各种数据、表格、统计图表、公式其实最需要我们去分类厘清的。重点强调,在具体教学中务必让每位学生对广告学相关公式与图表进行实例操作,通过切身的体认,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与认识,绝对不能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流于形式,只做引介性的讲述,学生将很难掌握这一核心知识,将会造成专业能力的极大缺陷。而只有真正掌握了这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借助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才能真正从逻辑和理性高度把握广告设计的内在核心,在随后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实现广告设计的精确定位。

四、课后学术交流对课堂教学的积极补充

在课堂教学之余,积极开展广告学课后学术交流与讲座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可以采用有别于课堂教学的方式,采用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探讨广告学相关的知识,如请每位学生每期介绍一位广告大师的生平和理论建树,或每期介绍一个国际知名的广告公司及其作品案例,或对某一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广告作品进行归纳与评析,大家围绕主题再进行集体讨论,在学术交流中教师应该起到数据导引和知识链接的作用,做更多的知识延展和深度推荐的工作,让学生们在课后的学习中迅速找到求知的方向,进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这些的灵活多样的学术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头脑风暴式的探讨必能使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通过对广告历史的梳理与总结,使学生对广告设计有更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帮助。

五、建设广告类综合课程,进行全案式的教学与指导

对单一的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严整精密,无缝链接的系统广告设计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高年级必须开设广告设计综合课程,将之前学习的分散广告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成为一门真正的广告类综合课程,并打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将之前学习到的一个个知识点,组合成统一的广告学知识体系,使得广告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得到有效的融合。在具体操作中,务必使得学生能够完整的参与从广告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与推广的全过程,使学生们在全盘操作的过程中对广告有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同时,可以鼓励设计团队在时间跨度最长的毕业设计课程中进行全案式的广告设计,完成系统的广告策划与设计作品,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4篇

1 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传播更加畅通。传播媒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广告的投放阵地由早期的纸质媒介转向新媒体,而大众传播媒介向自媒体时代的转变对广告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相应的,对于广告学课程的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高职院校的广告学培养目标在于使他们能够在适应传媒发展的新形势下,掌握广告策略,具备创意能力。

 

2 微课对《广告学原理》教学的意义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时间简短,一般固定在十分钟以内,内容精炼简短是依据了人类注意力以前10分钟为最佳的认知规律。我们能够通过微课的由来及发展对其普遍的教学意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为了帮助身在异地的表妹能够更好的学习,将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制作成短小的视频方便表妹学习,而后,他将这些视频发到社交网站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反响,这种灵活的学习模式广受追捧。如今,在网易公开课中单独设立的“可汗学院”一拦,可见这种教学模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由此可见,微课的优势在于其不仅短小精悍,还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学习,并且这种学习具有可重复性,传播性广等特点,对于比较艰深晦涩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其进行重点学习,而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实验型技能,学生则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和暂停模拟对某项技能进行一个直观、立体的学习。广告是广告主为了推销其商品、劳务或观念,在付费的基础上,通过传播媒体向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广告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对广告环境、广告行业、广告受众和广告管理等理论基础充分掌握,并能进行广告策划、广告文案的撰写、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广告创意又是赋予这一行业生命力的核心,创意的灵感来源于对社会本质、宇宙生命的深度关切和把握。广告学这一学科的灵活性、生动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必须多样性,微课的灵活性正好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以网络平台为载体,视频播放为工具的微课可以多种形式进行知识呈现:包括以语言信息为主的讲授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类,以实际训练为主的实训类,以欣赏为主的表演类,以引导探究为主的互动类。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实例作品进行赏析,微课这一模式正好适于根据一两部广告作品就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

 

3 微课在《广告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3.1 明确教学主题

 

主题的选择要小而精,每一个独立的微课应该针对某一具体的问题在纵向上延伸,这个主题的选择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加深与拓展,对课堂讲解中出现的疑难点、重要点进行提炼。例如在整合营销传播章节中,作为新的营销理念,4Cs理论是其中应重点把握的知识点,而学生往往对其中涉及到的消费者、成本、便利、沟通四个因素把握不到位,不知道该如何对其进行整合,进而形成体系。教师可据此作为一个知识点,就如何准确把握4Cs理论进行着重讲解。

 

3.2 设计教学方案

 

一部微课作品虽然时间不长,但它应当是具备完整性,对其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做到对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教学形式的细化考虑。教师首先应当考虑的是,针对所要阐述的知识点应该采取何种形式,此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微课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如在讲解广告创意过程中,教师可选取经典广告案例进行实例讲解,对其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垂直思考法可由教师提出一个关键词,引导学生通过垂直思考法引申出创意想法,经典广告视频的播放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就充分体现出微课在教学上的丰富性与互动性优势。

 

3.3 撰写微课脚本与拍摄剪辑

 

很多教师忽视微课脚本撰写的重要性,认为根据一个知识点的教案进行常规讲解,再录制下来就可以完成一个微课的制作。这样的方法的确能达到完成微课制作的目的,但是缺少前期对脚本的细致规划,会大大减少微课的观赏性,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脚本的撰写涉及到对景别、技巧、场景、动作、时长甚至音效的细致编排,通过此种方法制作出的微课会更加流畅、美观,同时大大提高其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呈现的清晰度。视频录制好后,后期的剪辑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剪辑是将录制好的原始素材进行提炼、精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可通过剪辑来改变单个环节的呈现顺序,使用蒙太奇等手法使课程更加生动,让人印象深刻,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映像,帮助他们更好的记忆。

 

3.4 完善配套资料

 

人们将微课形容为碎片化,但其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却是具有系统性的,因此一个完整的微课还应包括相关知识点的资源连接,如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以及点评等项目。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就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扩展,相关练习可帮助他们在掌握课程内容后进行自主检测,自主练习。而微点评则帮助对应微课教师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以便于日后对微课的改进,并帮助他们了解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需求进而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4 高职院校应用微课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应当注意微课在本质上是提供一种一对一教学的情景模式,因此在制作微课时,应该强调其互动性,给学生营造一种面对面一对一教学的氛围,它不是简单的对某一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片段式截取,应当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如果单纯的从课堂教学中选取一段5至10分钟的内容作为微课就完全失去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另外,微课虽然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但当把它放到对应的专业领域中时,应当体现出它与其他知识点的连贯性,前面我们讲到,微课所选取的主题应该能够使知识点在纵向上得到延伸,那么在其专业领域中,就应当能够在横向上与相关的其他知识点贯通。

 

5 结束语

 

微课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正在尝试采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其教学质量。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其重视度仍然不够,即便有个别教师在致力于微课教学的推广,但若要把这种教学模式全面铺开,还是需要学校乃至相关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提供人力和物力,在校园网中建立一个系统的微课平台,使教师上传微课和学生学习微课具有一个稳定的平台,这种平台的建设也将极大的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专业知识进行线上探讨和交流。

第5篇

现将我校教务处近阶段工作向您们汇报,我校围绕校长本学期初提出的“招进来的是学生、送出去的是人才”的办学新思路,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检查及大力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以培养技能性人才为教育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训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我校办学特色是学历教育加技能教育,我们把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和实践课程六大类。其中核心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课程,占总学时的85%以上。我校每周总课时为46节课,除文化课外,专业技能课都是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先在课堂上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后马上针对理论知识进行专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为1:2,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能马上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为职业技能。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备教批辅考改的教学环节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备教批辅改是搞好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务处一直非常重视这些环节,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1、抓备课,从规范教案入手。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案规范格式》,教务处每周一次全面检查教案,检查结果直接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

2、抓教学,向45分钟要效益。

我们不断深入课堂,并规定了讲课的大体时间配制,不得满堂灌,不得放羊教,教师上课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用良好的教态感染学生,用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用幽默、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不浪费课堂上一分一秒。

今年我校教务处在个别专业引入“35+10”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第一段35分钟,主要解决学生预习过的学案,以学生展示为主,老师主要是引导点拨。第二段为后10分钟,发下一课的预习学案,老师点拨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课后自我学习,为下一节课前35分钟的展示做准备。本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家长,延伸到网络。最大可能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即是教育资源最大化,每节课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连接构成一个链接,无限延伸......

3、抓好批辅考改

要求各科任老师成立班级学习小组,形成一帮一、一对红的良好班级学习氛围。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作业量适当。对学生辅导无论优差生都要热情耐心。学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各类考试,严抓考风考纪做到了出题严谨、紧贴统考;做题严肃、规范考试;改题苛刻、确保质量;析题严密、查漏补缺;规范监考、人性化监考。并要求老师对第次考试都做出试卷分析。

四、建立技能大赛制度,让学生体验成功

全面建立技能大赛制度,要求将技能大赛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转变,真正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面。我校每学期末举办一次大型的技能大赛,由各个学科带头人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进行策划组织,大赛当天邀请用人单位、学生家长、行业专家进行验收评比,这种技能大阅兵不仅能检验学生在本学期的专业技能拿握情况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认真教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教务处经过反复调研,全新推出SSRE模式,SSRE为四个英文的缩写,即stage(阶段性教学计划)我们把学生在校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入门阶段、提高阶段、发挥阶段和实践阶段,step(循序渐进学习步骤)我们把学生都放在同一起跑线进行教学,由浅至深,由基础到拓展,real(全真项目演练)我们的实训采取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提前进入工作状态,employment(100%保障就业)。我们在学期结束前学生会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作业,并装订成册做为学生去用人单位的应聘材料,我们还请资深专家为学生讲解应聘技巧和从业后的知识培训这样能使我们的学生不管从技能还是从综合素质上都强于其它竞争者。

四、将课堂搬出教室,将课堂延伸到单位

由专业老师带队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如建筑施工专业我们根据课程的进度让实训老师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工地并根据课程现场进行授课。广告设计专业我们利用周六日让学生进入广告公司进行实际操作有学生实操后回来深有感触的说:“在广告公司待一天学到的东西比在课堂上五天的还多”我们还利用五一、十一等大型节假日时间把旅游班学生直接送到旅行社里顶岗实习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校企合作、全面促进就业

第6篇

1 分层教学法的定义

分层教学法,又叫分层目标教学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原有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规划出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分层教学法是一个理论成熟、用之有效的教学方法。3DSMAX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学习的重点是不但要掌握理论,而且要掌握技能,强调操作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3DSMAX课程中更有必要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并加以实践。

2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2.1 根据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法首先要确认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原有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接受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必须对学生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

可以根据一些基础训练来检验学生的操作能力,如:(1)进入3DSMAX设计界面,画一茶壶,将其保存至E:/班级+姓名/练习1.max;(2)在上图形界面上再画一球形,将其另存为E:/班级+姓名/练习2.max。可以多制定一些类似的练习,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主动学习知识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具体情况,将学生按三个小组来划分:第一组: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接受、理解能力强。第二组:基础一般,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应用能力一般。第三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差,缺乏学习信心,基础、理解能力较差。

2.2 制定合理教学预期,使不同层次学生达标

按照学生分层的情况,教师根据3DSMAX课程的应用型特点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计划。首先对第一类学生,对他们要有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要尽量挖掘潜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并且要提升其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对第二类学生,相对于第一类学生主要对能力的提高,第二类学生要更加实际,要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同时进行一些基本命令使用及操作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3DSMAX课程正确、有效学习方法;第三类学生,除了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要产生厌学外,还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3DSMAX这门课的正确方法,重点强化对基础知识的使用,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深入研究教材,按学生的分层情况准备课程

学生在一个很长的学习周期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操作能力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要达到使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培养到位的教学效果,需要精心设计分层教学法教案。在授课准备中,要细致全面,确保与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好的衔接,这需要教师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分配、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详细备课。要突出各类学生的特点,不但要保证总体教学目标的完成,还要注意特殊学生的差异,力求教师在教学的不同方面满足三类学生的需求。保证让每个学生尽快实现自己的预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始终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

2.4 不同类型学生分层设置不同训练项目

在教大一学生《3DMAX建模》课程中的桌布建模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很快就做完了,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干。因此在设计训练项目时,就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出不同的子任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办法是:对于一些能力差的同学就仅仅把桌布做出来就可以了,任务相对容易些。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快的学生,难度就稍微大一些,把桌布做出来后,同时要在桌子上摆放物体,这样就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桌子,不仅要求高了,同时又把以前学的知识串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和想象力,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设置不同训练项目需要有大量的、难易程度不同、有针对性的练习做支持,能够与《3DSMAX建模》课程有效衔接,保证任课教师能够根据授课进度选择相应的训练项目。

2.5 考核分层

考核是对分层教学效果的检验,非常重要,考核分层与训练项目分层相对应。

(1)3DSMAX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说考核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训练项目都可以作为一次简单的考核。教师在上机批改和点评作业过程中,不能以是否完成练习、做的对还是错来简单衡量,着重要指出具体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办法,从而使学生尽快改正。

(2)高职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特征,考核评分应该抛弃统一标准答案的做法,采用因层次不同而不同的方法,只要学生相对于自身有所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都要给予积极的奖励,并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具体方法有:与训练分层相对应,将训练项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与计时排名相对应,区分设计速度和熟练程度;对于比较差的同学,可以给予多次的考试机会,甚至教师给予关键性的辅导。方法很多,目的只有一个,教师不是把学生考死,而是在考核过程中让他们有所收获和进步。

(3)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激发学习主动性。3DSMAX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在上机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 情况、灵活应用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加以掌握,通过上机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学生上机时一定要做到“眼勤、脑勤、口勤、手勤”。给学生布置上机作业后,教师要留意学生的操作过程是否正确,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要给予充分的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对于学生出错之处,教师应该及时提醒,教会学生3DSMAX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思维。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教师通过观察分析确认学生是基本操作没有掌握,还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不够熟练?是应该做示范讲解还是告诉学生做题思路?不同问题不同对待,着重挖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层教学法应用的教学成效

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是学好功课的前提。通过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尝试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4 使用分层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在3DSMAX授课中使用分层教学法的优势很多,集中体现于不会使有些学生因为练习难、听不懂而放弃练习或者能力强的同学做完练习后无所事事,分层教学让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感觉到参与感,很好的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体验到学有所成。

分层教学法可以很好的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应充分探究:

4.1 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教案的书写,授课方法的运用有更高的要求

教学模式的改变,授课方法的改进对授课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要角色,老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现在要把这种传统模式倒过来,学生变为主角。对于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能再按照以往的做法:“一个教案用到底”,“一种方法教到底”。学生的想法很多,非常活跃,做练习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有关于操作命令和技巧的,还有很多关于动画制作、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软件发展等许多问题。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有非常广博的知识,还要熟悉3DSMAX软件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繁杂度。

4.2 分层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联合使用

项目教学法也是3DSMAX授课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可以与分层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项目教学法强调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法强调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创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益探索。

总之,通过实践应用,分层目标教学法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自己更有自信,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优差生之间的差距缩小,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参与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吴宏霞.分层目标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M].2006.

[3]张二峰.3DSMAX入门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7篇

【关键词】模拟工作室;Photoshop;工学结合;教学做

1.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是以Photoshop软件为载体,主要讲述了软件的各项功能及操作,包括图形图像基础理论知识、创建与编辑图像选区、绘图工具及图像编辑、图层、路径、通道和蒙版的应用、滤镜的特殊效果、扫描和修饰图像等内容。图形图像技术的行业范围广泛,如广告公司、影楼、动画公司、印刷公司、媒体公司、事业单位等等,只要有图像存在,就必然需要该技术。图形图像图形图像处理与制作是IT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技术,宣传画、广告牌、产品或大型活动标志、商品展示与包装、图书和报刊版面、动画或卡通、数码照片与数字影视、网站页面、视频演示与多媒体展示等等都离不开。其应用的行业范围广泛,如下图所示,只要有图像存在,就必然需要图像处理技术。目前,我国对的图形图像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在百万人以上,人才缺口大,人才提升空间大。所以,学生如能灵活掌握,不但丰富其自身的专业结构,而且能增强职业适应性,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2.课程改革的背景

2.1 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目前,由于岗位的需求量较大及应用广泛,全国高职院校在艺术类、计算机相关专业、建筑类等多个专业都开设了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但是并没有详细的定制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其课程的设置内容及课程标准均类似。

2.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现今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仍以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按照教材章节的先后顺序,以依样画葫芦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不同工具的用途,虽然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对所有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依然没有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各种工具来进行自主设计,甚至在需要创新制作时无从下手。虽然有些学生对软件操作熟练,但不能综合应用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团队合作意识不强。不积极思考,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沟通能力不强,除了课堂内容外很少学生钻研课外知识,没有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所以这种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只具有模仿能力, 而丧失了极为重要的创造能力,走出校园的学生并不被企业所认可。构建基于工作化过程为导向,依托校企合作工作室,采用企业真实项目案例,结合校外指导教师提供的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CDIO教学体系,探究如何建立“三交叉”的教学构架,设计教学方法。

3.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3.1 正确引导学生

首先要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感兴趣,只有变成学生自己具有求知欲,才能学好、学精这门课程。那么如何进行引导,老师可以在课前精心搜集很多涉及各行业的优秀作品, 比如应用在照片处理、动漫制作、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欣赏这些作品,并且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评价,并说出自己的观点。另外,一些课堂上使用的素材,例如照片处理方面的,不需要由老师提供,而是要求学生自己采集,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喜欢的,这样在编辑操作时就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在拥有浓厚的兴趣和十足的信心前提下,以后的教学就可以”趁热打铁”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形图像处理涉及的知识面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多涉猎文学、绘画、摄影、印刷、广告、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

3.2 选取企业真实案例整合教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技术是各个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图形图像技术亦是如此。选择单一的一本教材作为授课内容,并不能满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理念。由于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实践性、艺术性、就业导向性都非常强,必须过对企业岗位的调研,确定专业岗位需求,积极联系校外指导教师,和他们一起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项目式的课程内容,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制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模拟企业的环境,进行岗位的角色扮演,各自发挥其职,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就业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3.3 改革考核形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并不再适用该门课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考核的形式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占有大比例,这样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不再仅仅放在期末,而是从平时就需要努力认真的完成各个项目。在项目设计上,教师可以给出选题的范围,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题目完成设计。按情况可以分组来完成,分组时可以随机组合,让学生锻炼合作能力。学生提交作业后,评定成绩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三部分组成。学生互评中可以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把自己的设计思路、主要操作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在答辩中既可以评价作品的成绩,同时也是给其他同学上了一次综合实例课,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此外,还可以引入考证评价体系,要求学生参加Adobe 公司的在线考试,即可获得Adobe Photoshop CS 科目的中国产品专家证书(ACPE),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和择业。

3.4 依托校企合作的“模拟工作室”为学生承接社会服务项目

模拟工作室给学生寻找广泛的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了与广告实业界的沟通。通过与广告公司联手建立模拟工作室是双赢的策略。从教学来说,强化和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从广告行业来说,可以通过实习来选拔有能力的学生服务于现有广告公司,壮大公司实力。随着“模拟工作室”的展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一个个技能过硬、思维活跃、灵感勃发的广告设计能手不断涌现,这是高职学校从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的一个转变。同时,通过工学结合,学生在课堂中有了“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学校“模拟工作室”的一名设计人员,创作的作品符合要求还能领到实习补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工作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双向协作,广告公司也会加大对学校技术设备的投入和支持,高职学校的实训条件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变。学校可以与实践基地签订协议,共同培养学生。到岗位实践,一是检测学生对存校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企业先进的设备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实训条件;三是能够让学生体验生产环境。学校可以通过“模拟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在教学阶段,可以由校外指导教师精心选取广告公司的真实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采用分组并角色扮演的方法实现。每组一个广告案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提供的要求,参加讨论,各抒己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对于好的构思给予肯定,并定期要求小组长进行作品的进度汇报。如果学生完成的作品被公司采纳,学生将获得奖金。利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依托校企合作模式,结合多名资深的校外指导教师的辅导,为在校学生承接图形处理的社会项目,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4.结束语

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和专业的特点,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活动(环节)的一边连接着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另一边连接着(未来的)工作(岗位技能)。因此,我们要加强实践操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选取项目(或内容),使它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切不可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操作而操作。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应该努力渗透职业素养、团结合作能力、和谐人际关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吴进.基于图形图像处理与制作课程项目教学的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3.

[2]韩立.以行业需求为依据、就业为导向,培养可持续发展高职人才——静态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04.

[3]芮晨.浅析《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方法[J].教育论坛,2010,11.

[4]何钧,叶青青,吴友娟.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第8篇

放眼于现阶段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不再是单单关注知识的授受和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是更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能否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因此,教师要想上好中职计算机这门课程,就必须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学过程开放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生硬难懂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在诸多教学模式中,笔者认为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最佳,如能将其运用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教育技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教育技术 中职计算机专业 专业型人才

由于之前应试教育的扭曲使我国的中职教育形成了一种封闭系统,加上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忽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仍然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在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中存在一种现象,即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几乎失去了兴趣,长期以往便会导致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活力。因此,在课堂中如何通过教育技术来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应成为每位教师所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为社会培养专业计算机人才的需要。

1.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教育技术即通过创造、采用及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及和资源来实现提高绩效和促进学习的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符合的实践。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意义:可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技术强调是的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强实践操作。因此,在此背景下,教师更多的时候会转变自身的定位,从学生学习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一旦形成,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可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⑵可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网络上有多种资源库,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目标在资源库中搜索教学素材进行编排而组成自己的教案,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进而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

2.教育技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1转变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往往有部分教师仍然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即使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常常会以CAI课件代替板书。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可能一开始的兴趣较高,但往往会有部分学生不能抓住教学重点,参透难点,更多是被那些过多的声音和动画所吸引,有时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便可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如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3ds、AutoCAD等教学工具和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例,其可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于一体,具有诸多功能,如遮挡功能、文字拉幕、探照灯、拖放、涂色等。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应用借助白板的这些功能来为教学工作服务,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有所用。如在进行《word艺术字》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利用白板将未经加工的字遮挡起来,再用探照灯突出加工过艺术的颜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用白板的前后置、对象移动、翻转等功能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随后,针对学校里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教师可提出班级内的文明广告语的设计比赛,比赛内容是让学生以一个广告设计师的身份设计出文明广告,并通过word技术字对广告进行加工,时间为30分钟。教师作为评委对所有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分,并通过学生们自选出一批优秀作业,对优秀设计者进行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且学生还可在观察、分析、探讨中促进理解,打破他们原有的认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归纳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2加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因此,教师可在完成一定的课程教学后开展一些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如学生分组合作制造一些使用小软件。但值得注意的是,应在分组前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及性别等方面最大程度将互补型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目的是利用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促进学生间的共同进步。活动开展时,教师应积极参与每一组的软件制作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全组学生的参与欲望,给基础较差、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加强对每组软件制作方法的指导。同时,在合作方法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其他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判断、善于选择、善于恰当补充其他成员意见的技能,做到共同进步。此外,除了在校园中开展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一些软件公司参加义务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前适应社会的计算机岗位环境,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游刃有余。

3.小结

第9篇

预设精彩细节

有教师以为课前预设架构的是一堂课的“骨架”,几个大的环节把握住即可,至于血肉筋脉,就全靠随机应变即时生成了。其实不然,课堂上的血肉筋脉—教学细节亦应注重精心打造。

在《下载文字》一课中,教师先完成了知识点“复制文件夹”、“保存网页中的文字”的教授,安排学生进行开放环节“节日大搜索”,最后提出“我们已经下载了那么多资料,请同学们按节日将资料进行有序整理”。

在评课过程中即有教师提出“为什么不在一开始下载的时候就提醒学生保存至相应目录”,而这恰恰正是教者的意图所在:所有人一开始接触电脑下载资料都是盲目的、杂乱的,而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这种寻找资料的冗繁,才会产生整理资料的需要。而只有让学生产生内需,他才会有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课堂最后,有的学生平时就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便无需操作,通过对比一是完成了信息搜索、下载、整理的整个过程,更是凸显了“养成整理文件习惯”的重要性。

而在《初识SCRATCH》这课的教学中,我也在课前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每组分别写一张纸条,分别是人物、时间、做什么。学生们写出了各个稀奇古怪的句子,玩得不亦乐乎。而这个游戏即暗示了SCRATCH的设计过程“对象—时间—动作”。这样一个小小的铺垫,将学生对于脚本的理解难度大大降低。

事实告诉我们,许多精彩课例的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捕捉生成细节

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互动中,往往会闪现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细节。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

在“画线”这一课例中,在教授直线后教师出示了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用直线完成“小鸟连连看”。在学生汇报演示中,恰好有一个学生已经用粗线及水平线来完成练习,这也是接下来即将解决的知识点。可惜,这个颇具价值的学生个例教师没有顺势抓住,仍然机械地背诵教案,按部就班地演示选择线条粗细。就这样,一个绝好的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的契机就被放过了,与有望生成的精彩擦肩而过。这样的课堂虽然看似完美,但总有些许僵硬刻板的感觉。

反之,另一位教师在执教资源管理器中“复制、移动文件”的内容时,当教师演示完整个过程,并提醒学生复制与移动文件的区别后,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有学生出错了。原来,班上的一个小男孩没有通过菜单复制、剪切,而是按住鼠标胡乱在拖。

此时,该教师并没有马上批评出错的小男孩,而是鼓励他拿起鼠标,将刚才的操作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请其他同学再次仔细观察。这时,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该同学出错的具体原因。而教师也立刻抓住时机,顺势补充到:这位同学很细心,发现了利用拖曳只能完成移动部分作业,而不能完成复制部分作业。请大家尝试利用“shift+鼠标操作”、“ctrl+鼠标操作”方法,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有疑惑可以同桌讨论。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他们又惊喜地发现复制、移动文件有很多方法。

学生在寻找、思考和交流的过程,正是他们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误操作是一个意外,更是一个机会。而第二位教师的高明之处就是他没有马上更正学生的“意外”,而尝试转化“意外”,使“意外”为我所用。通过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分析、讨论这个过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把这个“意外”转化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课堂上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教学才那样激情跌宕,那样隽永俊秀。捕捉好细节,便营造了一份美丽,生成了一份精彩,让课堂因此而熠熠生辉。

把握关键细节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个个都紧抓不放,只需抓住“关键细节”去突破生成。“关键细节”,或是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或是易错之处,或是学习重点、精华所在,抓住这些关键,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与理解。

在《修饰文字》这一课中,教师选择了广告公司作为情境背景设置每个教学环节,“根据简历招聘广告设计人员”、“游戏——文字填色”、“广告企划文案润色”、“修饰美化宣传画报”,无一不紧扣“修饰”二字。在最后的开放环节点评过程中,“你觉得这位同学的作品如何?”“你能从今天的知识角度提点建议吗?”“你觉得可以怎么修改?”教师的引导始终立足本课的教学内容“修饰文字”,让学生从掌握技能到自主运用,而从“修饰”到“再修饰”要求的不断提高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不知不觉中将“修饰”这一技能技巧渗透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养。

“关键细节”存乎整体,体小身微,却如同一个强大的引擎能推动整节课的持续前进,发现细节是一种智慧,发现系统中真正影响整体的细节,就是发现了“撬动地球的支点”。

改造“惯常”细节

许多教师在数年、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有意无意形成了许多“惯常”的细节,然而,在我们这些自以为“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我们忽略和漠视的地方,常常隐藏着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

由于学校搬迁,我所任教的学生中多了很多外地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个体差异很大,有很多五年级的学生连开机、关机都不会,讲解的时候不听或者听不懂。在教学一段时间后,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冥思苦想中,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沿用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呢?

于是我对学生们提出了新的常规要求:①准备笔记本,每节课需要做操作笔记(开机后的等待时间完成笔记)。②每节课考核过关在该课笔记后敲上印章,期末作为平时成绩。如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将不予考核。③每次选取先完成考核过关的组长若干名,组长第一职责:教授其他同学;第二职责:考核组内其他同学。④工作认真的组长本节课考核可以多敲一枚印章。

在宣布常规之后,第一节课后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以为然,随便拿张草稿纸做笔记,课堂上依然我行我素。当第二、第三节课很多同学的笔记本都整齐地敲上了可爱的印章,这些同学也不由得紧张起来,课堂上开小差、随意讲话的现象渐渐少了,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每节课的组长教授成为常规后大大解决了许多孩子基础薄弱的难题,而笔记本上鲜红可爱的卡通印章更成为了每个学生每节课的学习动力,组长的奖励制度也解决了信息技术课堂中“剩余劳动力”的纪律问题。

“信息技术课为什么不能做笔记?”“信息技术课为什么不能像数学课当场反馈?”“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什么不可以当成课堂常规来执行?”“高年级学生也可以敲小红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