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8 12:47:37
导语:在软件毕业设计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本科 毕业设计 工作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46-0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举世瞩目,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增长较快。我国现有的700多所本科院校中,约有600余所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上海电机学院自升本以来,一直提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在学生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实践课程的建设,学院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相当数量的课程设计与实训,单开的实践类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从实验设计,实施,编写实验报告以及最后答辩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践类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四年学习实践的最后一门课程,对于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这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完成。目前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也存在一些缺憾,例如学生完成实验所需的硬件条件不完善;毕业设计所涉及的软件项目非常的庞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效果;设计课题难度过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有些硬件的不足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而有些问题来自于毕业设计自身,并非通过技术升级可以解决。本文结合技术教育的特点,考虑学校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提出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以及技术的选用的总结。
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课题方向有如下几个:硬件课题,网络课题,软件信息系统课题,理论研究课题。前三者均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理论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软件过程方法与研究,密钥加解密算法研究,网络安全性的研究等,这一类课题需要比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实践性的活动也相对少,学生往往需要收集和阅读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完成课题内容。前三种课题有时需要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比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学会使用开发工具以及开发方法。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处于毕业班状态,学生的注意力不光集中在毕业设计课题上,也面临工作,考研等比较现实的问题。因此学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或者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些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活动,这些问题都对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完成质量带来的影响。考虑到学生的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结合近几年所带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总结了以下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方法。
(1)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比较完善的软件知识,对于学习和使用新的软件技术以及开发工具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毕业设计课题中让学生学习一些新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是一种提高。目前有几种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例如.NET,JAVA,PHP,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也相对稳定,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已经掌握了这些编程和SQL知识,因此学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对技术的熟悉。比较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借毕业设计课题的机会熟悉一些开发框架。例如.NET2010的MVC开发框架对学生会是一个很好的挑战,JAVA技术下很多的开源框架均使用了类似的技术,其它新技术如虚拟实现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些技术适用性比较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碰到。
(2)对于开发课题的规模,过大或者过小均不合适。有些学生为了参加考试和招聘面试经常需要在学校和外地来回跑,甚至为了考研而开夜车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原本相对学业压力的比较小的大四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一个合适大小的课题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任务。过大的课题规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最后毕业答辩无法通过。
(3)课题的内容应当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在这方面Web应用有比较多的课题选择的余地,目前web开发是一个很热门的领域,许多基于Web的应用层出不穷,博客应用系统,网盘技术,P2P技术等等。另外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小区三维立体介绍。这些课题既能让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用途。课题的新颖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4)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阅读英文材料,因此毕业设计课题的文献翻译应当与课题内容相关,或者涉及软件开发过程和框架,或者涉及软件技术。目前许多技术的文档资料均是英文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既提高了英文水平,同时学会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所带毕业设计的效果来看,学生比较喜欢课题的工作量适中,难度适中,在这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最高。通过实践发现,在课题工作量适中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比较好的与教师交流沟通,能够及时反馈课题进度,学生的这些态度能够保证课题及时完成,对学生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范铮.在大学计算机系中开设文献学课程的体会[J].情报科学,1982,5.
[2] 颜莉.课题研究在会计本科毕业设计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09,5.
[3] 马捷,田有庆.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应加强三个过程管理[C].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 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I),2004.
1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课题方向
目前与BIM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聚焦于基础应用、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等三个主要方向,如图1所示。1.1BIM基础应用方向。BIM基础应用多数是基于BIM软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是目前毕业设计的主流课题方向。如采用Revit软件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深化、碰撞监测、进度模拟、工程量统计、造价分析和三维动画展示等工作。早期的研究对象以房屋建筑为主,目前已拓展至桥梁、隧道、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在BIM应用软件方面,建模软件以Revit最为常用,碰撞检查和动画模拟多数采用Revisworks软件,工程算量和造价分析则常采用广联达和鲁班等国内软件。总体来看,该方向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应用为主,课题的完成情况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早期以多高层房屋为对象的“建模+动画+算量”的毕业设计课题已难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该类课题的研究对象正逐步拓展至超高层建筑、大跨空间建筑、钢木结构建筑、地铁隧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研究内容也延伸至进度控制、成本管理乃至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同时,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实际工程,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已成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1.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随着BIM技术的逐步普及,其应用和研究正在从传统的辅助设计施工向多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如BIM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BIM与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BIM与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BIM与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BIM与三维激光扫描、BIM与结构健康监测等前沿技术融合方向。以BIM与RFID技术融合为例,在传统的施工现场,大批量地进行构件验收、安装时,主要通过人工方式填写报告、录入数据,信息延误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人员常常无法判断构件的真实状况,很容易发生错误,导致各类问题频发。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时追踪、监控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和运维状态,并以无线网络即时传递信息到BIM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构件的实时追踪,解决信息错误和丢失等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该类毕业设计课题通常要求指导教师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有时采用校企联合指导方式,由企业导师制定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由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1.3BIM软件研发方向。BIM的核心思想是信息的集成、交互与共享,模型是载体,软件是工具。在BIM软件平台研发方面,国内外各大软件开发商已经开发了各类适用于建筑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功能的商业BIM软件。如,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Revit、Navisworks、Civil3D等BIM软件;美国Bentley公司推出的ABD(AECOsimBuildingDesigner)软件;此外还有Tekla公司开发的专用于钢结构设计的Xsteel软件,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软件等。国内也有广联达、鲁班、PKPM、3D3S等公司开发的相关BIM软件。虽然商用BIM软件已较为成熟,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功能、不同企业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定制研发。相比于BIM应用方向,软件研发类课题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有前期研究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更重要的是对软件编程有兴趣。此外,也有部分研发类课题不需要编写代码,只需要设计软件功能和操作界面等,具体编程工作由他人或企业来完成。
2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案例
2.1BIM基础应用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超高层建筑模架装备模块化仿真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为案例。该论文以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A5地块项目1号办公楼为实际工程背景,借助BIM工具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开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系统组成和工艺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对超高层结构核心筒使用钢平台模架装备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包括模架的现场安装、标准层施工、桁架层施工和墙体收分层施工等技术;(2)分析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初步确定模架标准构件库,根据模架装备标准构件创建Revit参数化族库,对标准构件和非标准构件进行组合,并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虚拟预拼装;(3)根据二维设计图纸建立该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模型,采用Navisworks进行整体钢平台模架模型和核心筒模型的合模,对钢平台模架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可视化施工模拟。毕业设计成果提出了一种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的模块化方案,借助BIM软件建立了模架标准模块构件族以及核心筒模型,完成了模架模块的组合与拼装,实现了模架装备和核心筒的合模,并对钢平台安装、标准层施工、收分层施工等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分析。该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对模架装备的模块化和BIM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2.2BIM与前沿技术融合方向毕业设计案例。目前,BIM与GIS、VR、RFID、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的融合交叉应用已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以三维激光扫描为例,该技术是测绘领域继GPS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的坐标、反射率、颜色等信息,基于这些大量、密集的点信息可快速复建出真彩色三维点云模型,为后续的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准确依据。该技术具有快速性、非接触性、穿透性、高密度、高精度、实时性强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实时性与准确性的颈瓶。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BIM技术对既有建筑快速建模方法的研究”为案例,该论文针对目前既有建筑建模时面临的竣工图纸无迹可寻、空间几何信息难以采集、建筑物细部特征难以捕捉、测量所需时间及金钱成本过高等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上海某演艺场所进行扫描,利用JRC3DReconstruction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降噪与配准,再采用ICP算法进行平滑操作,最后对该建筑进行整体建模,生成的三维模型见图3所示。该模型已用于其改造工程的后期设计与研究工作中。2.3BIM软件研发方向毕业设计案例。以同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研发”为案例,该论文从研究国内外钢结构BIM建造管理平台入手,分析了构件信息追踪管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将BIM技术与二维码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和界面,基于B/S架构,采用Html、JavaScript和Neo4j等语言初步实现了构件追踪和进度管理等基本功能。构件追踪界面见图4所示,软件对每一根构件生成唯一的二维码,支持单独或批量下载功能。二维码存储构件的编号、安装位置、尺寸、长度和质量等基础信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构件的报验和质量检验等详细信息。通过二维码功能,可追踪构件的生产、制作、运输和安装等全过程信息,实现对构件加工和安装中的质量监控信息以及构件安装进度信息的实时掌控,而这些信息直接反映到构件的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安装进度管理中,为这些管理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追溯到最上层则实现了加工制作计划的实时调整,而加工制作的调整又决定了现场施工情况。此外,通过二维码信息能够直观快速地发现现场质量问题,解决现场管理人员携带图纸及查询资料不方便等问题,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本软件的开发涉及BIM模型的解析、上传和显示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很难由一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周期内完成所有工作,因此,软件的前期开发工作已由指导教师团队完成,本论文主要是实现了基于二维码的钢结构构件追踪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3提升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效果建议
3.1增加前沿课题数量。目前,BIM方向的毕业设计仍然以“建模+动画+算量”的软件应用型课题为主导,虽然该类课题的实用性强,但往往工作量大而难度不大,特别是对一些研究型高校的学生,该类课题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提高了学生的BIM软件使用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增加BIM与物联网、大数据、VR、AR等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现有的主流BIM平台均被国外垄断,亟须发现和培养一批专注于软件研发的学科交叉类学生,可以通过增加平台研发类课题,锻炼学生的研发能力,为其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3.2加强校企合作。BIM技术无论是软件使用、平台研发,还是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很多土木建筑类大型企业均配备了BIM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BIM应用、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能力,而在国内高校中专职从事BIM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非常欠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BIM实践能力的不足,促进产、学、研全面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在BIM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6]。针对于此,同济大学与上海建工、华东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已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与BIM技术有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多数来自于企业,部分毕业设计成果已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3重构现有课程体系。近十年来,虽然BIM技术和软件已有长足的进步,正向设计已开始应用,但逆向建模仍是主流,在毕业设计中也最为常见,即学生根据二维CAD图纸创建其建筑、结构及机电等三维BIM模型。从已有的毕业设计效果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弱,特别是机电图纸的识图能力非常欠缺,需占用大量的毕业设计时间来提高识图能力;二是学生的BIM软件操作能力不足,很多时间被用于软件学习中,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被大量挤占。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单独设置BIM课程,或者虽然单独设置但将其作为选修课,普及面不广,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完善和重构。考虑到BIM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笔者建议将BIM技术的教学融入专业培养体系中,如:将BIM技术引入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中,特别在课程设计中,将其作为一项必修内容。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
BIM技术已被广泛视为改造建筑业这一传统产业的战略手段,正在导致建筑业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变革。从高校的实践课程教学来看,BIM技术相关课题已成为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归纳总结了与BIM技术相关的三大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基础应用、前沿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以同济大学为例展示了各方向的毕业设计案例,最后提出了增加前沿课题数量、加强校企合作、重构现有课程体系等用于提升毕业设计效果的建议,可以为BIM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东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学课程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343):51-52.
[2]许娟,鲁子良,侯超平,等.基于BIM平台的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更新教学实践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186:42-43.
[3]白泉,边晶梅,于贺.土木工程专业BIM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9(5):90-93.
[4]王婉,李怀健,刘匀.BIM技术在校企联合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和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61-166.
[5]张静晓,赵陈影,李慧,等.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学习效果测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71-176+183.
原有毕业设计环节管理由于参与指导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每名教师指导的学生也不多,而且所有教师均为本系教师,大家彼此非常熟悉,在一起教学研讨的时间也很多,所以大家对各环节的要求及约定比较容易统一,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也较多。但随着参与指导毕业设计教师数量的提升,指导学生数的增加,特别是聘请了外系教师的支援,原有会议讨论式、心理记忆式的约定及规则已经不能适应管理要求。这就必然要求规范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统一考核指标,让大家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实施毕业设计的指导与考核。
软件过程及评价主观性强
软件及开发是个主观性强,知识、劳动密集型工作,同一个项目或任务,由于每个人项目经历、经验的不同,不同的人所得出的满足需求的合格产品是肯定有区别的,但在质量、灵活性、可扩充性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别。同时,对于软件产品,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评价,具有强主观性的特点。这种强主观性使得对毕业设计的评价难以用客观的量化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进行度量,对教师间把握统一的考核尺度制造了困难。
师生面对面交流机会越来越少
由于就业形式的变化,各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也作了一定的改变,为了让学生能更方便的外出找工作,更早的接触社会,大部分高校第八学期除了毕业设计,基本上就没有其他的教学任务。重庆理工大学也存在类似情况,在第八学期,大部分学生没有待在学校,有的在外联系工作单位,有的提前到单位实习,甚至有的以在外找工作为借口待在家里,学生的分散性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给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选题类型趋于多样性
为了培养学生层次、方向的多样化,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不仅只有传统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类的题目,还涉及论文类及算法类等类别。根据对前几届毕业设计环节的综合统计,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类选题所占分量最多,占70以上。由于不同题型的毕业设计需要应用的知识、实施过程、考核重点都存在很大差异,不同题型之间的考核没有对比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选题类型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
现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是一次综合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综合分析,存在以下三个典型问题:
1历史题目重复率高,抄袭现象难以控制
每年都有几个班的学生毕业,毕业设计都要实施。在纸质时代,抄袭成本大,抄袭源也比较难找到,因此抄袭现象相对较少,不同届学生的题目相同并不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给广大民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偷懒提供了契机。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外实习,教师很难有效的监督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考虑到自己毕业后不从事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或工作比较忙,不愿意投入时间好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而是从互联网抄袭,甚至通过互联网购买。
2学生对考核的公正性存在质疑
由于参与综合实践环节的学生人数和指导教师规模越来越大,综合实践环节在进行质量考核时必然要进行分组。由于大家没有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及标准,同一水平的毕业设计处于不同考核小组,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成绩;甚至有指导教师认为较好的论文在答辩时被判为不及格现象。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学生对论文评审、答辩过程公平性的质疑,对学校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其原因是由于不同教师间、各不同小组之间缺乏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分组的不均匀分布而导致了评审的不公平性。
3学生难以获取实际需求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参与到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中,大部分学生只能以虚构的题目为背景,没有具体的企业为依托。因此,很获取项目的具体而详细的需求,学生所完成的也只能是一些通用功能的系统,系统业务逻辑比较简单,甚至基本没有业务逻辑,仅仅是简单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的拼凑,不能真正体会到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内涵。
软件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对策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是很多高校都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有不少教师已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策略。根据对多年毕业设计执行情况的分析与总结,作者认为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和考核中存在众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法;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管理过程不规范,随意性大。因此,本文主要从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规范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其他一些辅助策略进行探讨,如图1所示。
1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包括细化考核指标和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两部分。考核指标体系是一把双刃剑,它除了可以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外,也给学生提供了完成毕业设计目标的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将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从过程检查、评阅、答辩等几个环节进行考虑,各环节又有细分指标,如论文选题、工作量、分析设计,程序运行、系统界面、论文结构、熟悉程度等,用权重表示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每个指标有几个不同得分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可参考的评判标准,从而将以前的主观考核变为根据指标进行量化计算,有效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价的影响。
2规范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传统的考评方式重视对结果的考核,缺少对过程的考核,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实践环节任务时,没有一个良好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习惯,完全是“灵感触发”式的完成的,因此最终提交的往往是低劣的文档或代码。软件产品是知识密集性产品,实践证明,有效的过程管理是生产出好产品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规范毕业设计的课程管理,借助于3.1节建立的考核体系,对过程中的开题、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等关键环节进行考核,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每一步时有明确目标的指导,通过过程的管理促使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成果。为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必要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控制系统,用管理信息系统规范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3采用团队培养模式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一项最主要能力,而简单的系统开发或项目由于功能简单、业务单一,对锻炼学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作用不大。因此,可以采用多名学生组团共同完成一项较复杂系统的方式,每名学生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之间通过对复杂点的业务逻辑的讨论来提高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来了解项目管理与软件工程方法的精髓。
4与企业合作指导
由于企业面对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项目,有自我学习的环境氛围和压力,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企业,每天都有相应的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类型的问题,会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和实际项目环境下的压力在学校是很难提供的。近些年来,学院也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派学生深入到公司、企业进行实习,已签约的学生也可以提前到签约企业工作,以企业的项目来完成其毕业设计环节,实现企业、学校共同指导的方式。
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一)
通过这三个月来的忙碌和学习,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这里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给我悉心的帮助和对我耐心而细致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较为复杂烦琐,但是xxx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中的错误。除了敬佩xxx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才得以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感谢我院、系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注;感谢大学三年传授我们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他们是xxx、xxx、xxx、xxx、xxx……谢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还有谢谢我周围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他们在我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感谢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谢谢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爱,为我求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二)
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之下,学生对于道路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对路基路面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整体脉络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彻。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毕业设计,帮助我们总结大学四年收获、认清自我。同时,还帮助我们改变一些处理事情时懒散的习惯。从最开始时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再到着手开始进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线排水的设计,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产生遗漏或者疏忽,就会对以后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在设计中也得到提升。毕业设计中很多数值、公式、计算方法都需要我们去耐心地查阅书籍,浏览资料,设计中需要用到辅助设计软件的地方,也需要我们耐心的学习。掌握其使用的要领,运用到设计当中去。最后汇总的时候,需要将前期各个阶段的工作认真整理。
毕业设计结束了,通过设计,学生深刻领会到基础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检验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更多的是毕业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磨练学生的意志与耐性,这会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三)
关键词:桥梁工程;教学改革;工程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04-02
一、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工程能力是现代工程师应该具备的重要和基本素质之一,其主要内涵为对现代工程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团队能力、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和道德能力等诸多方面。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水平发展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需要适应国际化的就业环境,需要具备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等现代工程能力。
但是,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重视培养个人的学术研究能力而轻视个体在团队中的协作精神,重视对已有科技的应用而轻视对科技的创新。因此,如何在大学学习期间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成为高等工科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结合我校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实践课程,深入分析和探讨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途径和方法,可为国内其他高校类似专业或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二、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和道桥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也是培养和发掘学生创新性思维最关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笔者基于多年指导桥梁毕业设计的经历,认为在以往的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教学中尚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大四学生最后学习阶段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桥梁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内容,包括从设计方案的选取、结构的设计计算以及施工图的绘制等,均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近几年毕业设计的现状来看,由于就业形势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纪律涣散,自主学习意识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要求的内容,成为影响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到最后并不是出于自身的设计成果,甚至存在完全抄袭毕业设计的现象,这就很难能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
2.学生设计的桥型过于单一化。毕业设计中,虽然学过的桥梁形式有很多,但是学生在选择设计方案时,一般是反向思维,即觉得哪个桥型好做,能方便找到参考示例,就以哪个桥型作为重点设计对象。而对各类拱桥、连续刚构桥、T型刚构桥、斜腿刚构桥、悬索桥等很多具有结构创新特点的,并且在实际工程中使用得也较多的桥型却很少甚至没有学生选择,最终导致毕业设计成果雷同化的现象很严重,也使优秀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和锻炼。
3.毕业设计过多依赖设计软件,忽视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桥梁设计软件为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更多种形式的桥梁创造了条件,也为解决复杂的结构分析计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一些突出问题也随之而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在短期内熟悉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理论,在毕业设计初期,忽略了对桥梁基本知识的学习,而只是埋头于对设计软件的操作练习,影响了设计质量和效果;二是有的学生虽然能够使用软件进行设计计算,但是对结构设计相关概念模糊、计算原理不清楚,使得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了限制。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创新能力,需要对现有的桥梁毕业设计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三、桥梁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针对桥梁毕业设计现状,课题组人员从2012年开始对其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探索尝试,至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采取严格的教学监管措施,督促学生自主学习。①提前拟定思考题,定期汇报讨论。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后,针对每个阶段的设计内容,提前拟定一些思考的题目,采取每周定期汇报、定期集中讨论的形式,督促学生真正深入自己的设计任务进行研究和思考,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方案比选阶段,要求每个学生结合拟定的思考题,把自己比选的方案逐一论述清楚,包括:桥梁结构常用的上下部结构形式的优缺点分析;不同的桥梁结构适用的跨径范围;主梁截面形式如何选择等等。论述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基本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以督促引导他们自行学习和研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②严格控制阶段性成果。毕业设计系统中要定期提交阶段性成果,需严把质量关。对那些不合格的设计结果或抄袭设计的成果,采取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设计、退回修改或延迟提交,必要时增加中期答辩、推迟毕业答辩、毕业设计不予通过等处理。这些措施不应只流于表面,而是要切实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激励督促学生重视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意识和主动性。
2.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在于对学生,指导教师应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指导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实施创新设计的前提。两年的实践表明,举办各类专题学术报告,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实施如下:首先,在毕业设计正式开始前,邀请了天津城建设计院的总工为所有师生做了专题报告,就城市景观桥梁(包括天津大沽桥、赤峰桥、进步桥等新型城市桥梁)的设计理念、设计计算、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进一步拓展了广大师生的知识面,极大地增进了师生进行创新桥梁设计的意识和兴趣。除此之外,还邀请了同济大学等名校的教授,进行了桥梁抗震新理念、桥梁冲刷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报告,这些都快速引导师生进入学科最前沿,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和研究动力。另外,还多次邀请高校及设计院技术人员就桥梁博士、Midas等桥梁设计软件的应用进行培训讲座,这些都为创新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工具,也使创新设计成为可能,避免了前期占用大量的时间学习软件操作。
3.设计选题中鼓励创新设计。毕业设计中具有创新性的题目有两类:一是来自于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科研项目,二是自拟设计选题,包括复杂桥型(如拱式桥、斜拉桥、悬索桥、连续刚构桥等)或传统桥型的部分创新性的研究内容(如不同施工方法、抗风抗震、优化设计、拱轴线型确定及各类专题研究)。其中科研性的题目,一般要由师生团体合作完成,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更能锻炼他们的沟通和团体协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重要的途径。尤其对于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并把是否有创新作为毕业设计最终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随着计算手段的先进化和师生创新意识的提高,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桥梁毕业设计向着多样化、创新型方向积极发展,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气象。我校桥梁毕业设计除了常规的梁式桥设计外,更增添了多方面的创新型研究内容,其中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科研选题包括体外预应力或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设计、倒T梁体系设计研究、既有桥梁检测与荷载试验、斜拉桥的设计优化研究、轻质混凝土梁桥设计,等等;复杂桥型的创新性设计包括自锚式梁拱组合体系拱桥设计、无背索斜塔式部分斜拉桥设计、波形钢腹板PC梁矮塔斜拉桥设计、大跨径组合体系拱桥设计、无桥台斜腿刚构桥设计、采用悬浇法施工的连续刚构桥或连续梁桥设计、斜拉桥设计,等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影响下,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热情和信心逐年上升,连续几届的毕业生的工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其就业水平逐步提升,也体现了毕业设计创新性选题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桥梁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具有创新性的题目作为主要设计内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工程能力的提高也成为他们个人的需求和努力的目标。在每年的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中,大约80%左右的优秀毕业设计均来自于他们的设计成果,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及实践表明,桥梁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方面取得日益显著的成效,基本达到了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逐年提高,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扭转了以往毕业设计教学的不足之处,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受广大师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孙立山,姚丽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浅析[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9):107-108.
[2]刘小燕,涂光亚,徐晓霞.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107-108.
[3]黄明奎.加强过程控制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21-124.
[4]雷学文,龚建伍.毕业设计多元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135-138.
关键词: CDIO工程教育模式 毕业设计 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阶段的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反映了高校教学的整体水平。然而,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虽然试图开展多种方式与社会上的企业需求相结合,但是由于教学体制、师资、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仍然造成高校的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不相适应,从而造成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企业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满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以上问题,采用新的教育模式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可以通过主动地、实践地、深入地了解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工程。CDIO框架提供了面向学生的教育体育,强调在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现实世界的系统和产品过程中学习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笔者尝试探索了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本科毕业设计培养模式。
二、高校毕业设计工作现状
1.毕业设计在选题上存在的问题。高校的毕业设计课题来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毕业设计选题环节中,仍采用约束性选题方式,大多题目都由指导老师拟定,再由学生在此范围内选择,选题缺乏创新,并且课题多为模拟课题,与工程实践脱节。对学生进行训练的综合性不足,较多地侧重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忽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有许多新知识、新方法的传授。
2.毕业设计在过程上存在的问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一般遵循“一人一课题”的原则,在设计方法方面仍然以传统的设计方法为主体,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只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巩固,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选用生产实践中前沿的、实际的、最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或设计手段的学习、缺乏对学生进行工程思想的锻炼和提高实践设计能力的主动性,另外毕业设计中的抄袭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甚至照搬以往学生的论文、数据或者程序代码,使得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失去了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有的培养作用。
三、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毕业设计环节应用研究
1.拓宽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和方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其创新能力。在选题方面应拓宽毕业设计选题的范围和方式,课题来源可以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自身承担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来自企业的实际课题;各类学科竞赛,例如浙江省软件外包服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大赛等;学生在实习单位工作中的相关课题等等。真正做到“真题真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另外,毕业设计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一人一题”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完成,每个人各司其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2.以CDIO为基础,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的思想规范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毕业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就业范围,模拟企业工程开发流程,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在毕业设计的不同阶段总结项目的开发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明确课题任务后,要结合实际企业的情况,构思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和最优的结构设计来完成课题任务。通过调研分析和文献检索获得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考虑能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比如采用新方法、新技术,需求分析方法的改进、系统结构的更新、测试方法和测试途径的选择等。学生进行开发实施后,结合企业实际应用情况,最后通过答辩、测试、试用等手段对毕业设计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3.基于CDIO模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毕业设计环节里多层次多渠道的学习方式,可以来自于师生间、学生之间、师生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实时交流与互动。同时采用咨询、查阅参考文献、网络检索等方式开展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但包括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如何综合分析所遇到的问题等,还包括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积极思考不断创新,这是学生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过程。通过对整个毕业设计课题的领悟、开发、应用,培养学生工程化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可以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融入到工程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在学生毕业设计环节将教学、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等各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模式,这将有利于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满足社会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师知识储备和精力投入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学生过多而教师不足、师生比不合理的现象。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每个教师需要指导8个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而教育部本科评价指标中横向要求学生一人一题,纵向要求所有毕业设计题目三年内不重复,使得部分教师在知识储备和精力投入上很难满足要求。
(2)教师在选题上与学生沟通不足
学生选题时往往没有清楚认识课题研究的侧重点而凭主观猜想去选择题目。选题结束后,教师又未能及时与学生沟通,没有主动了解学生的理论技术基础或动手能力就开始进行设计,等到发现学生并不适合该题目时再思考对策,为时已晚。
(3)教师指导监督工作不到位
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指导职责,没有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工作或没有定时验收学生的设计进度,导致学生尤其是自学能力和自律性差的学生找不准设计方向,逐渐丧失信心、消极怠工。
2.其他问题
某些高校的硬件配备量和先进程度已然跟不上工科毕业设计要求,同时学生人数的增加也使得学校不得不削减每个学生的材料和实验经费。实验设备的落后和不足以及设计费的缺乏,是指导教师难以结合当前研究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去拟定题目的首要原因。另外,某些学校对于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松懈也是造成学生和教师态度不积极、工作懈怠的一个原因。
二、改变毕业设计不良现状的建议
1.适时做好毕业设计动员工作
做好动员工作是保证毕业设计顺利进行的基础。选题之前开“毕业设计动员会”,由专业系领导和资深教授向学生阐述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并给出具体要求同时说明选题方式;指导教师应介绍自己的专业特长及课题任务,避免学生错误理解;针对学生所选题目不理想的情况,应给学生打好预防针,指出凡事都有两面性,并适当放大其正面积极作用。
2.提前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环节
毕业实习是占用学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国内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八学期进行。一个学期的时间,学生既要撰写前期各项报告,又要分心去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很难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设计。而国外大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学校在多个学期大量投入实习课时来完成,动手比较早、效果很好,这种安排非常值得国内高校借鉴。笔者所在高校的毕业设计时间就提前到第七学期的期中,学生此时已完成所有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学习,两门课程设计也即将完成,因此有较多的时间进行选题后的准备工作。指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第七学期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英文文献翻译的撰写工作,这样在最后一学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也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去找工作。
3.确保学生合理选题
工科类专业知识更新快,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常高,而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立项工作更是要规范合理,才能保证后期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教师出题时应给出详尽的课题任务书,注明需要完成的任务要求和时间安排,选题前让学生充分了解每个课题的侧重点和难易程度,以便学生有把握去选择题目。选题方式应由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此外,为避免学生所选题目重合,教师们应提供足够多备选题目。选题结束后,每个指导教师都应及时召集学生开会,对所有题目的难度、知识储备要求、设计方案、必要的软硬件条件、设计时间安排等给出具体解释。同时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和个人擅长,根据学生特点适当修改课题任务要求。有志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其设计题目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注重培养其科研技能、习惯及科研态度;有志从事生产实践的学生,其题目应联系实际,最好是企事业单位的课题。对于未选到理想题目的学生,教师也应尽量考虑其兴趣所在和个人意愿因人出题。
4.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管理
工科毕业设计内容与实践联系紧密、常要求学生做出实物,而周例会很难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此,除了在周例会上面对面检查学生设计的硬件实物、软件程序或图纸、总结每阶段的设计完成情况外,指导教师还可安排学生在其实验室“坐班”或者通过网络来保持与学生及时沟通、进行答疑解惑。毕业设计过程中严格要求,能够督促学生按任务安排一步步完成目标,避免学生拖到最后再“临阵磨刀”,同时也可逐渐消除个别学生抱有找“”的“作弊”心理。笔者在多年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看到过一些基础差、能力差的学生在教师的严格管理和悉心指导下,获得不错的成绩;也有一些成绩中等或偏上的学生,由于教师没有正确引导或疏于管理,最后成绩在及格上下徘徊。说明教师的严格监督管理是学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
5.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教师以周或月为单位,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度进行书面总结和小答辩,通过每期总结和答辩循序渐进的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毕业论文写作上,教师应抽出时间严格把关,以不改动学生个人写作风格为前提,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设计思路、分析设计结果,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对于那些“有口难言”的学生,要更加注重小答辩时的引导和鼓励。在正式答辩前,指导教师要按照答辩步骤组织学生进行预答辩,帮助学生熟悉答辩过程,减弱学生因“第一次”上台演讲而产生的紧张感,保证学生完整清楚的表述设计思路。
6.实行校内外“双导师”指导制
在校内教师精力投入不足以及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情况下,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应引导学生到企业单位实习,在毕业设计上实行校内外“双导师”指导制。在校外,用人单位向学生提供符合专业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以丰富的企业硬件资源为支持,由具备实践经验的员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工作,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在校内,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提高学生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模式既解决了教师课题资源和校内硬件资源紧缺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企业、学校双方教师的专长,又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缩短了毕业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从事技术工作的适应期。该方法已在笔者所在学校得到较广泛应用。以笔者所在系为例,该系每年都要实施“毕业设计反馈方案”,即指导教师与自己前三年指导的毕业生联系,统计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收获对于他们工作、深造等情况有怎样的帮助。从学生毕业后的反馈信息来看,“双导师”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快融入社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7.强化学校毕业设计管理机制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生源质量下降。
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骤增,生源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学生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较薄弱。
2.受就业、考研影响。
由扩招影响,近年来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异常严峻,而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与部分学生找工作及考研的时间段相冲突,自然把毕业设计放在了从属地位。
3.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毕业设计对人才培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设计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答辩前三四周加班加点,东拼西凑,更有甚者在网上购买毕业设计,准备敷衍过关。
(二)指导教师方面的原因
1.部分教师业精力和实践经验不足。
近年来,由于扩招导致师生比不足,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对毕业设计指导投入精力不足;还有一些教师缺乏现场经验,缺乏科研与实践背景,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2.选题方面原因。
选题的质量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部分毕业设计题目与实际项目及学生就业去向脱钩较严重,内容空洞,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部分题目过于陈旧,因该类型课题网上资料齐全,从而导致作弊现象较严重。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毕业设计经费投入不足。
一方面,配套实验设施建设不够。随着学校的扩招,实验资源不足,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在教师的进修及企业挂职锻炼方面投入不够,导致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
2.毕业设计监督管理不完善。
对毕业设计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是保证其顺利的前提基础。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制订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在具体实施上多数流于形式,缺乏管理力度,导致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二、加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新指导模式
(一)完善相关课程改革,调整毕业设计时间
到一些知名企业充分调研,了解企业、社会对人才及相关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更新,整合一些有相互重合部分的专业课程,多增设一些基础实验及综合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可将毕业设计调整到第七学期第十周开始,以缓解学生精力不足。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完成文献检索、相关计算机应用软件及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相关讲座,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二)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
加强学校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多购置一些综合性试验设备,提高试验的开出率。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室,使学生和教师有机会到生产一线实习及毕业设计,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现场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指导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三)加强毕业设计的监督管理及奖惩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对毕业设计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该与二级院系及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相关的工作。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开展毕业设计讲座,让学生以更加严肃的态度去完成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选题严格把关,根据过程检查结果评定平时成绩,公平合理地对待最后的答辩及成绩评定。对于学术不端,抄袭及造假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及延期毕业等处分;对毕业论文优秀的学生和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将此项内容和教师的职称评定、奖励挂钩,以提高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为毕业设计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探索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
1.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改革。
“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一到大三,在此期间学生在学校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门课程,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第二阶段为第四年,学生在企业结合生产和科研开发实际,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及毕业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进行生产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这种毕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及动手能力,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2.基于创新竞赛毕业设计改革。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创新竞赛尤其是国家级、省级大赛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如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竞赛从大二、大三开始,毕业设计与创新竞赛相结合,避免了学生与大四的找工作、考研等相冲突,同时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可将大赛内容分成几部分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增加了学生的分工和合作,大赛获得省级或国家级奖可代替毕业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基于实物模型、科研立项等的毕业设计改革。
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毕业设计的选题应鼓励实践性、多样化的选题模式。根据学生的基础及综合能力,选一部分学生参与实物模型制作,以机电专业为例,如结合单片机、PLC及基于三维软件的装置部件设计等的设计题目,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硬件调试的实践能力及软件应用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完成实物制作或模型的装配仿真即可代替毕业设计;对于部分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的同学,内容符合本专业方向,完成立项的结题答辩经审定通过可代替毕业设计。
三、总结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77-04 中图分类号:064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个全新课题,相对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经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更强的工程实践和管理素质,将成为网络工程领域的佼佼者。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对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也是网络工程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毕业成绩以及学生能否获得学位,而且对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具有较大影响。同时,毕业设计质量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矛盾、毕业设计选题的局限性、毕业设计师资不足以及过程管理与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网络工程专业对于毕业设计的要求。如何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改进和提高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真正达到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目标,需要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3方面的共同努力。
1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不够规范,在一些主要环节上存在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问题。学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不予监控或监管不严,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报酬又很低,加上学生由于忙着找工作和考公务员等,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不主动联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不经常联系甚至联系不到学生,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指导不够,最后只是在设计质量和论文写作上把关,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2)指导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指导不到位和放松要求的问题。在分配毕业设计任务时,每名教师一般会指导3~5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学生通常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或设计内容的难易程度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还存在过宽、过大、过难、过虚、工作量不足、与专业方向不一致、应用性不强、重复率高、更新率低等问题。
在论文评阅和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有时指导教师出于不影响学生就业的考虑,加之毕业生数量多、答辩任务重、学校在制度上对答辩的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就会对学生放松要求,以致出现答辩流于形式、走过场以及评分结果不客观等现象。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生的侥幸心理,认为不好好作毕业设计也能蒙混过关。
3)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不了解,导致主观思想上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个时间段也是学生就业的高峰期。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市场和各类招聘会上,对毕业设计没有很上心;更有甚者,有少数学生对于毕业设计敷衍了事,采取网上下载、改头换面、抄袭甚至雇佣“”等方式,以达到顺利毕业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校教学管理不严、教师指导不认真、学生主观不努力等原因,导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低下,从而影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2 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改革思路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采用“3+1”的培养方式。具体来说,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大学前3年在学校集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学校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后期发展潜力;最后1年在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学校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顺利工作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始在2008级学生中开展试点,在其大学本科阶段的第6个学期末组建“卓越计划”试点班,挑选约一半的学生参加“卓越计划”培养,另一半学生则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在“卓越计划”培养过程中,教师除了改革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外,还对实践教学尤其是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实践。
由于参加“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就采取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合作的方式,对毕业设计一些关键过程进行改革并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包括选题、开题、项目设计、答辩、毕业设计总结与反馈阶段。
1)选题阶段。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既要考虑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和企业对于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学校落实参与合作培养的企业,与合作企业一起确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校企双方共同把关,保证毕业设计课题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企业导师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通过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彼此对于毕业设计的意见和设想,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以企业工程实践案例为背景,共同为学生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
2)开题阶段。
学生在选定毕业设计题目以后,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了解项目的背景和需求。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并设计资料和项目信息,按照学校的规范共同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任务书,引导学生认识毕业设计的基本过程,指导学生理解毕业设计题目的含义及具体的设计内容。
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检索与搜集相关文献,向学生布置任务并定期检查。企业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工程项目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让学生熟悉企业工程项目开发的规范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帮助其积累工作经验;让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和相关要求,独立完成包括文献综述及方案论证等内容的开题报告,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设计开题答辩。
3)项目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实现、测试与维护等环节。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指导任务由企业指导教师承担,院系要组织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到企业监管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检查学生前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检查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进程是否与开题报告规定的一致、毕业设计内容是否充实以及文档的完成情况等;同时,学校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给每个学生评分,评分结果按照10%的权重计入毕业设计的总成绩。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将毕业设计论文发给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就论文的内容和格式及时向学生反馈,以便学生在返校之前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
4)答辩阶段。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给出毕业设计成绩和参考意见。对于参加“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由学校专家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学生在进行正式答辩前,其毕业设计成果必须经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审核,若有任何一方不通过,该学生就不能参加答辩。
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通过PPT和现场演示方式汇报其在企业实习阶段进行毕业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成果,答辩委员会审查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是否完成、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以及毕业论文是否符合学校规范和相关要求等,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企业评价、总结报告与毕业论文的质量等分别给学生打分,最后按照加权方式计算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
5)毕业设计总结与反馈阶段。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逐步改进和完善的工程,对于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改革过程,学校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发现的问题及不足,吸取企业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改进毕业设计培养方案。
3 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实施案例
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目前学校已与哈尔滨、大连等地的多家知名IT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10余个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覆盖网络工程系统设计、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等多个专业方向,为实施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企业名单见表1。
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2008级和2009级部分学生为对象进行毕业设计改革。试点学生在大四进入企业实习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及企业招聘的有机结合。
4 结语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坚持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软件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以企业中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研发人员和学校专职教师为联合指导教师,他们根据关键技术凝练出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在企业中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项目。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达到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业化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01-08]http:///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3860/201 102/115066,html
[2]苗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5):15-17
[3]朱玲,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140-142
[4]龚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造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