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6 15:33:33
导语:在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心理成长
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笔者深入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许多幼儿教师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但极大地危害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危及下一代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问题必须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内涵
1.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指心理健康的发展。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至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是一个协调内外统一并使之适应和发展的过程。从心理健康本身来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可能因为个体自身的发展而变化,也可能因为个体所处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看,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存在由健康向不健康转变的可能,也存在由不健康向健康转化的可能。从幼师毕业进入全新的人生,角色的巨变,工作生活的压力,加之现代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和幼儿园特殊的工作环境,幼儿教师必然遭遇到和普通人一样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这就需要重视幼儿教师健康心理的不断成长。
2.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也指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教育应该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对话——“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手段不是简单地应用教具组织一些活动,而是运用教师的语言、智慧、人格甚至整个心灵去工作。如何用一个心灵去影响另一个幼稚的心灵?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心理素质。幼儿教师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组织者、模范的公民、家长的人等诸种角色,必须具备仁慈、体谅、耐心、爱心、热情、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公正、民主、合作、开朗、守纪等一系列心理特征。因此,作为一名专职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专业心理素质的不断成长。
二、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
1.幼儿园教育效能受幼儿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的影响。第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情感的建立将显著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幼儿期儿童心理具有明显的无意性、情绪性、易受感染性等感性特征。儿童对学习、对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没有理性的价值判断。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是来源于活动本身的生动趣味性,一是来源于对教师的情感依赖。幼儿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愿意接受她们的教育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若具有热情和蔼、活泼好动、民主体谅、可亲可敬等性格特征,将会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
第二,幼儿教师良好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幼教工作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创造性和艰巨性。如何有效地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的可能性,并有效地组织适合幼儿特点,为幼儿喜闻乐见,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教育活动,从而有效促进每一个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思维创造力、生动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的组织沟通能力。研究证明,上述教师具备的心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成效。
第三,幼儿教师的价值观倾向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当幼儿教师认为教育工作有极大的价值,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成就感等时,才会对幼教工作尽已所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幼儿教师树立起什么样的价值观,关系到幼教工作的成败。不同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
2.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幼儿期儿童具有是非判断力差、好模仿、易受暗示等特点,这更加强了教师人格的影响作用。要幼儿好学,教师就应该有孜孜以求的精神;要幼儿赋有爱心,教师就必须关爱幼儿;要幼儿公正,教师就必须民主平等……教师的人格本身就是一部无言的教科书。
美国学者Witty指出: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人数也较多。如果教师性情古怪,脾气暴躁,情绪多变,固执偏激,动辄训斥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和无所适从,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是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义务。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态,重视心理健康成长。
3.心理成长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必然不例外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
三、促进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策略
1.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成长。专业成长是指幼儿园教师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常的专业成长途径一是通过幼儿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后者常采用的方法有观摩和分析优秀幼儿教师组织的幼儿教育活动、反思教学经验、行动研究等。而在这样的专业培训中,幼儿教师所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观察力、思维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公正民主、热情和蔼、进取上进等健全的人格特征也将会获得有效成长。因此,可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成长。
2.幼儿园构建教师心理健康的平台。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成长。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幼儿教师工作实际,以及众多理论工作者的观察研究,我们认识到形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由幼教工作的特点决定。幼儿年龄小独立性差,生活各方面都需要悉心照料,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大。另外幼儿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因而工作环境嘈杂。这些都极易造成幼儿教师身心疲惫。幼儿好动好奇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易造成幼儿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是由竞争压力所造成。课程改革的深入,幼教体制的转型,职称的晋升,家长不断提出的高要求都使幼教领域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稍稍放松自我成长就会带来下岗、失业等严重的生存压力和自尊压力。
三是由幼儿园管理体制所决定。对教师管理评价时缺乏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或是好教师差教师无法区别,只要带好幼儿不出安全事故就行,把教师当作“高级保姆”,教师缺乏成就感,没有上进心,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或是通过上课评比管理教师,幼儿教师常常处在比赛竞争的压力中,造成身心疲惫不堪。
因此,减轻幼儿教师心理压力,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成长,幼儿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幼儿园如何为幼儿教师构建一个心理健康的平台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情感管理。为幼儿教师创设一个心理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减轻工作量,提高教师待遇,给教师以人文关怀等都是有效措施。
二是赏识管理。支持、提升教师,促进幼儿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竞争能力,降低心理压力。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发展机会,增强其业务能力,培养她们的自信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园园内教育和娱乐活动(不仅是上课比赛),激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增强其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是评价管理。管理者与教师建立客观、公正、鼓励进取的评价机制来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对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并委婉善意地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师从评价中获得激励,及时调整工作进度、改变方法。
3.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心理维护。人们在对挫折、焦虑、抑郁等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应对既与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有关,更与自身的人格特征及主动调整、改善的能力有关。心理学家指出,乐观主义人格之所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生命中的危机和挑战,主要是由于乐观主义者应对问题的策略是采用了主动解决问题和恰当的情绪应对等积极的应对策略。因此,在教师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问题,形成健全人格,加强自我心理维护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校企合作;视野;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146-02
一、幼儿教师的需求背景
新弗洛伊德主义认为,童年的经历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甚至于对人的一生都有深刻的意义,可见童年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举足轻重。当前,越来越多的家庭都热衷于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以期“赢在起跑线上”,毕竟学前教育不论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是对其将来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要求“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把普及学前教育作为了当前教育发展新任务。因此,可以预见到的是,学前教育事业将随着国家大力推动的契机,进入全面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样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对于幼儿教师,特别是具备娴熟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的需求将会与日俱增。近几年来,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使得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幼儿教师这一行业也一直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但中职学校和学生们因招生问题、就业困境、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幼儿教师培养的数量、质量难以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面对幼儿教师整体上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偏低的现实情况,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数量、质量以及培养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体现在这么一个新的矛盾上――幼教专业招生难、毕业找不到稳定合适的工作、幼儿园也招不到其需要的幼儿教师,而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幼儿教师则能够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一条方便的途径。
二、校企合作培养幼儿教师的可行性分析
校企合作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当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诸如工程、科研等领域开展的较多,但对于幼儿教师培养这个领域鲜有涉及。毕竟,在教育专业上用“校企合作”这样的术语似乎不甚恰当。然而事实正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幼儿教育得到人们的关注并越来越受重视,但政府统管运作下的幼儿教育事业经费投入不足而严重制约其发展,因此民间资本在社会需求的推动和政府的鼓励下进入了幼儿教育行业,公办的幼儿园数量减少,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开办,乃至出现了许多大型的企业化、集团化的幼儿教育机构,所以校企合作是符合目前的趋势的一种表述和方式。
对于校企合作培养幼儿教师是否可行,笔者是持肯定态度。中职院校和企业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这一点上既有相同的需要――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大幅改善幼儿教师队伍的质量,也有着优势的互补和资源的共享――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专业技能培训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理论能力在幼儿教师企业、幼儿园中通过实习转化为实践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实习空间和良好的实训条件。显而易见的是,当前大多中职院校的幼教专业都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工作的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实习的时间偏少,实习的内容单调,多数时候充当的是保育员的角色,难以对幼儿园的工作有生动全面的把握,因此不能达到实习所要求的目的,也难以对将来的幼儿教师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校企合作对于学生的实践意义可谓重大。
不仅如此,校企合作的意义还在于:
能够实现院校和企业供需双方的准确对接。院校根据企业对幼儿教师人才的不同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不同的培养规格要求融入院校的课程体系之中,使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同企业的现实需要相结合;在学生毕业后,按照用人协议直接进入特定的幼儿园工作,既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就业后可持续发展基础。
在降低办学成本的同时反而可以提升办学的质量。由于有了校企用人协议的保障,毕业生就业率很大提升,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进而能够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的主动性,很大程度的降低了院校的办学成本和风险,实现中职院校资源上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同样有利于中职院校幼教专业的教师教学经验的增长。幼教专业的教师可以借助于校企合作的机会切身深入到幼儿园中了解教育的实际,并实时关注幼儿园的情况和教学改革的前沿,根据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更新和充实幼教专业课程的各项内容,探讨幼教专业课程的发展,使其教学理论与实践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践和经验方面的不扎实能够得到很好的弥补,提高教学水平,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形。
三、校企合作的幼儿教师培养方式
第一,中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双方签订的用人协议合作办学,院校提供理论培养幼儿教师的能力和资源,企业提供学生实习的空间和资金,院校和企业共同分析、拟定幼教专业课程的方案,并在学生毕业之后保障其就业情况。这种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并按照现实的需求改善幼儿教育实践。事实上应该认识到这种校企的合作没有任何一方居于主导的地位,并不是一方提供资源、做出指导而由另一方接受并具体的实施各项要求,而是合作的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之间优势的互补,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习和工作的转换。根据这样一种认识,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就应当由双方共同地参与方案的制定,共同地确认教学的目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步骤以及各项经费的安排等。
第二,中职院校与企业共享师资力量。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并非抽象,而是有实体在运作和支撑,这种实体就是各自的教师团队。校企双方各有师资上的优势,因此能够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借鉴共同提升。所谓共享师资力量就是要过加强院校教师、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院校教师定期进入幼儿园了解情况,对幼儿教师进行系统地再培训,加强和深化其理论水平和执业能力;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也可以到院校对学生进行授课,向院校教师提出实际工作的反馈和教学的意见,从而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也提高幼教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中职院校教师和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不仅给其自身带来好处,还能够给幼教专业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环境、教学和实践的文化和理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专业化的价值和魅力,起到示范的作用。中职院校教师和幼儿教师要实现这些目标的达成,就必须加强相互间的协作和互动,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将两者间的合作关系贯穿于培养专业化幼教的整个教学过程。
第三,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和环境。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时间的实习关系,安排学生在学习期间进入企业下属的幼儿园进行实习,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业务丰富自身对幼教工作的了解,从而提升幼教课堂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效果;改变常见的形式主义的实习模式,相应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在实习同时穿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岗位要求的教学;在幼儿园中实际体验和开展模拟教学,由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对模拟教学的过程和方案进行反思,凭此有效地弥补院校专业课堂上实践教学的不足,增强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体验性和研讨性的感受;鼓励学生在不影响正常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到幼儿园见习、助教,消化其在课堂所学,使学生可以在助教过程中了解不同孩子的特点,培养其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能够尽快的适应幼儿教师这个角色,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到从容应对。
第四,开展多样化的考核形式,遴选优秀的未来幼儿教师。院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通过专业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能力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对于幼教工作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其与岗位要求标准的相符程度。对于院校的整个培养过程,企业进行全程的监督,并在学生进行相当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之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合格的学生能够得到顶岗实习的机会,而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将留在学校继续培养。
四、应当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质量自然关系到了中职院校的利益,但其更贴合幼教企业的利益,最终的受益者是企业、是幼儿园。因此企业具有和中职院校合作的动因和必要性,这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双方应有的共识。然而,中职院校与幼教企业的合作与一般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又是不同的。一般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是以完整的经济利益链条为驱动,通过报酬、分红等方式维持的共同体,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对等;而中职院校与幼教企业的校企合作是以双方平等互利为前提的,双方合作的基础在于解决共同的问题、满足共同的需求,因此双方对于合作均有强烈的意愿和动机。不否认,其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利益――中职院校和幼教企业所从事的都是教书育人的行业。
校企合作是幼儿教师培养领域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目前幼教师资问题的重要途径,院校和企业双方的合作只要能够正常、健康、深入的开展,就一定会取得颇为良好的效果。然而当前的整个教育大环境是普遍的存在功利化倾向的,幼儿教师这个行业注定了其执业者应对于这份职业有所热爱,因此这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既存在希望,也存在挑战。如何实现院校、学生、企业的“三A”局面,乃至院校、学生、企业、幼儿家庭的“四赢”,依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带班压力的加重以及社会对教育高度关注等一系列现状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以及对班级幼儿的关心程度。本研究通过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原因,以此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以期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所谓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可见,教师职业倦怠包括生理机能的变化和心理状态的表现。
1.体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等机能变化
职业倦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日常工作,大多教师会产生头痛、高血压、失眠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职业倦怠产生的轻微症状表现为偏头痛、食欲不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喉咙沙哑、四肢酸痛;较严重的症状表现为耳鸣、厌食、消化道疾病、胸闷、眩晕;女性教师通常会有内分泌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症状。
2.缺乏工作动力和上进心,产生悲观情绪
生理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教师心理健康,使教师产生消极、焦虑、压抑的情绪状态。在认知方面,觉得教学工作枯燥繁琐,对自身前途感到渺茫;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感;在行为方面,对孩子关心程度减少,对教学也是得过且过,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由于长期存在职业倦怠的心理问题,少数教师还会对自身事业和人生产生悲观情绪。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教师职业倦怠是由长期工作压力引起的,这一心理问题并不是由单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渐进式或交叉式引起。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幼儿园和教师个人这三方面因素。
1.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
目前,社会各界对教育领域予以积极关注,教师不仅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而且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幼儿教师是启蒙教师,担负着儿童早期教育的重任。当幼儿园和教师没有达到社会所期望的水平时,人们会投向教师指责的目光,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孩子。这种无理由的怀疑和不信任,导致教师的成就感降低,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倦怠心理自然产生。
2.幼儿园对教师教学评价不全面
幼儿园教育评价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实施效果的指标,通过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评价,发现教师这一学期或一学年工作的进步与不足。但在实际评价中,幼儿园过于集体教学所达到的目标,忽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成果。多数幼儿教师花很多精力研究如何进行集体教学,而忽略了幼儿教育最基本的是学会观察孩子。幼儿园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导致部分教师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为教学而教学,因而产生倦怠心理。
3.教师个人对工作缺乏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教师类型分为新教师、成长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其中,新教师和成长型教师最容易对教学工作产生不自信的情绪倾向。当面对教学困难时,新教师会因经验不足而不知所措,成长型教师会因问题太棘手而退缩。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使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完成这项工作产生怀疑并逐渐失去信心,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当前,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造成教师身心不健康、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因而就社会、幼儿园以及教师个人三方面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1.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合理的社会期望是减轻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外部因素。教师的教学不能片面地以教学为衡量标准,要引导社会对教师职业形成合理的定位。社会属于幼儿园的外部环境,它对教师职业形成一种氛围。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是促进教师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信任、支持的公共氛围中,教师会产生高度的自信、自尊,将教育事业视为毕生奉献的事业。大环境的支持使教师职业倦怠自然消退,重新树立对教学工作的热情。
2.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是看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应考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幼儿园应以过程评价取代结果评价,既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效果,又关注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或其他活动时的能力表现,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专业发展。其次,幼儿园应建立良性竞争机制,使教师之间既存在一定竞争力,同时又具有凝聚力。幼儿园可开展年级组研讨会、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大赛、拜师结对等活动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惑,促进其他教师相互学习,分享教学经验。幼儿园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
积极的应对方式是摆脱消极情绪的最好方式。在教学工作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但心态是促使行为转变的重要因素。教师可运用积极、乐观的自我暗示来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工作压力,提高自信心,合理地控制各种应激情绪。应激研究者泰斗塞里曾说:“很多人停滞在一个阶段感到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改变现状。”因此,幼儿教师应学会适应,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变化与挑战,逐渐摆脱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6).
[2]丘碧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
[3]蒋怀滨,林良章,吴雪梅.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归因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1).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由于其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在相似或相同的工作环境、条件下,为什么幼儿教师群体产生不同的职业体验?本文从个体背景性因素、人格特征、职业态度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了个人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幼儿教师的自预策略。
职业倦怠主要出现在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是从业人员因无法有效应对工作中持续的压力或现有工作状态无法实现个人价值感而产生的一种以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亦称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为主要特征的症状。幼儿教师由于其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更易出现职业倦怠。本,文主要探讨了个体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个体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个体背景性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教龄
国内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表明,从刚参加工作到有23年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分布比较广泛;在教龄为1}23年的幼儿教师中,8,9,16,19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比例较低,5,11,12,15年教师的倦怠比例较高,而这一情况在教龄超过23年的老教师身上则明显好转。丁海东、李春芳的调查研究认为,幼儿教师在参加教学工作的最初阶段里,基本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幼儿教师在参加工作后的5一10年里是职业倦怠感发展的高峰期,以后则缓慢减弱。在工作20年以后,幼儿教师的倦怠感最弱。刘丹通过调查发现,5年以下教龄的幼儿教师的情感枯竭现象相对最轻微,教龄I1-15年左右则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
通过国内外研究文献对比,我们可以肯定教龄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虽然具体多少年教龄是职业倦怠的高峰期还没有定论,但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教龄11-15年左右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对工作的新鲜感慢慢失去,面临着更多来自于工作、人际和家庭的压力。
2.年龄
国外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老教师容易倦怠。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这种差异,年龄分界约为40岁左右。刘丹、王欢的研究一致认为,幼儿职业倦怠随年龄由小到大呈现出倒U型,以31-40岁为最高峰。幼儿教师多为女性,处于31-40岁的幼儿教师生理开始发生变化,个人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都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承受着更多的来自教学、同事、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情感枯竭最为严重。
3.婚姻
刘丹、王欢的研究都认为未婚幼儿教师与已婚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已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未婚幼儿教师。因为已婚的教师相对于未婚幼儿教师来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家庭事务,面对更多的家庭压力,如果协调不善,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但仍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未婚教师比已婚教师更容易出现非人性化的现象,一些研究认为,婚姻能够使人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幼儿教师及时缓解消极情绪,减少职业倦怠感。
笔者认为,研究婚姻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不能仅仅停留在结婚与否的层面,而应该深人了解婚姻伴侣对幼教的认知、儿童观、教育观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影响,探讨婚姻质量、婚姻状况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4学历
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学历越高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程度越大。王欢的文章表明,随着幼儿教师学历的不断增加,情绪衰竭程度不断严重,学历为本科的幼儿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在所有教师群体中是最严重的。
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自我期望、社会期望程度也不相同。学历越高的幼儿教师自我期望及社会期望越高。当期望与现实冲突时,会产生较大压力和消极情绪,学历越高,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程度就越高,职业倦怠的水平也相对较高。
(二)人格特征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性格类型
一些研究发现,职业倦怠较容易发生在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身上。A型人格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极端的挑战性、好竞争、紧张、易急躁、喜怒无常、难以面对挫折、理想主义、易动情、专注、奉献。A型人格的个体往往自我期望值较高,事业心较强。当A型人格特质的幼儿教师工作受到挫折,或者由于外界影响而不得不做出让步时,很容易产生压力感进而产生倦怠感。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性格类型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关系,但是这一关系尚未得到广泛的经验性验证,性格类型并不必然导致职业倦怠。但作为一种“可能”出现的因素,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心理控制点
心理控制点指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分内控和外控两种,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如环境因素、运气、他人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控型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控制点类型”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外控型”教师的确比“内控型”教师更容易受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3.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情绪感知能力、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调控他人情绪的能力和运用情绪的能力。刘丹的研究情绪智力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的调查资料显示,情绪智力水平高的人,情感枯竭程度低。在情绪智力的四个等级中,只有第一等级情绪感知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情感枯竭维度有显著影响,而其他等级则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
(三)职业态度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择业动机
一些文献资料认为,幼儿教师的择业动机与职业倦怠存在一定关系。幼儿园教师的择业动机很多,真正热爱孩子,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的教师,其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则较少或倦怠程度较低;而被迫选择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其职业倦怠较为严重。
2.职业专长
莫源秋在研究中发现,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中的幼儿教师常抱怨“工作没劲”“工作单调乏味”“工作繁杂辛苦而毫无成就感”。而对那些工作总是充满热J清,并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的幼儿教师的调查则发现,有75.3%的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个人成就感比较高,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率相对较低。
3.自我效能感较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加强个体的动机水平。反之,则会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其职业倦怠程度有关。
国外研究指出,职业倦怠中成就感维度的降低伴随着降低的效能感和自尊。那些有强烈的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有更充分的准备去尝试新的试验和教育改革,这些教师不只在与工作相关的问题上是更好的计划者和组织者,而且他们对生活也有更大的热情。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有助干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获得较高的满足感。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表明,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的满足感越多,就越倾向于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工作,从而更倾向于认同该工作对于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几率。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自预策略
(一)教师个体努力及自我调节
应对职业倦怠,幼儿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提高自预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教师自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应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清醒认识到职业倦怠并不可怕。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症状时,要勇于面对现实,寻找自己的压力来源,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主动寻求帮助,加以化解。
2.认知改变
幼儿教师个体要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从而使自我期望与个体能力水平相符合。不因为不适当的自我期望而产生挫败感,导致职业倦怠。
3.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
幼儿教师对问题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手段,而不是逃避。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使自己坚定职业信念,有效地面对压力、树立信心和勇气,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力、法。
4.归因训练
幼儿教师要加强归因训练,正确分析问题,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而不是怨天尤人。
5.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
心理暗示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个体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因此幼儿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自己树立信心、提高适应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6.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Cherniss和Krantz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因此,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幼儿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幼儿园要给予恰当的配合
1.对进人或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进行严格的人职筛选
幼儿园可以在招聘幼儿教师时,引人心理测评机制,即对幼儿教师进行人格测评。招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用具有谦虚顺从、轻松兴奋、信赖随和、安详沉着等人格特征的教师,在源头上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可能。
2.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要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帮助其形成专业特长,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个人成就感。
3.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1.教育公平信任危机
在我国,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较少,幼儿园以民办为主,为数较少的公办幼儿园的门槛也比较高。因此,孩子能不能上幼儿园、能不能上一所好一点的幼儿园,实际上成了家长间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自然处于下风。于是有些孩子上了贵族式的幼儿园,普通家庭的孩子上了条件一般的幼儿园,而许多农村孩子连上幼儿园的机会都没有。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幼儿教育阶段的不公平现象更甚。普通民众想让孩子在学前阶段接受公平教育的愿望破灭了,幼儿教育公平信任危机凸显。
2.教育安全信任危机
目前频发的虐童事件导致民众对幼儿在园期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担忧,使得幼儿教育安全信任危机凸显。尤其是最近浙江温岭女教师虐童照片的曝光,把这一问题推向了舆论的焦点。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的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幼儿园、甚至整个幼儿教育体系就会失去公众的信任。曾有报道指出,有些家长为了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将录音笔装在孩子的口袋内。目前,有条件的幼儿园流行在教室里安装监控的做法,家长可以随时在互联网上查看孩子的一日活动情况。从表面上看,这种方式能使家长放心,但从实质上讲,视频监控体现的正是教育信任危机问题。只有在不信任的情况下,人们才会盯住某件事、某个人不放。生活在监控之下,一举一动都会被无数只眼睛监视,无论对教师还是幼儿,都是一件令人不舒服的事情。也许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的行为会更规范,但其心理也会变得越来越恐惧,不利于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监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任危机问题,并且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3.教育内容信任危机
幼儿期是神经系统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认知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如果此时能给予他们适当的刺激和训练,将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其一生成长奠定基础。国家规定幼儿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大活动领域。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很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侧重于知识学习,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大多出于知识学习的角度,而不是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教学内容偏重于读、写、算,有的幼儿园甚至直接使用小学教材,为了让孩子多学文化知识,而挤占了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目前,社会上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批判不绝于耳。幼儿园盲目传授小学内容、甚至让幼儿写家庭作业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幼儿教育内容信任危机弥漫。对人的一生发展来说,知识固然重要,但良好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价值观念的树立等亦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成人”和“成才”并行的过程,仅仅关注文化知识的传授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必将贻误孩子的一生。
4.教育方式信任危机
幼儿有独特的心理发展特征,幼儿教育要与幼儿的天性相契合,应以游戏为主线展开。目前,许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游戏成分偏少,在游戏的组织形式上,表现为自由游戏多,益智游戏少。上课时幼儿要统一坐端正,手背后,不准随便离开座位,教师提问时要先举手后回答,教师讲课不准随便插话,俨然一副小学生的模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倾向于将自己的所知灌输给幼儿,不重视让孩子在玩中学,没有充分发挥自主探索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这种注入式的教育训练方式,将会使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磨灭殆尽,也使得应试教育正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生根、发芽。
二、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根源
1.政府责任虚化
在我国,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国家对幼儿教育投入甚少,多数幼儿园由私人经营,幼儿教育市场化现象比较普遍。市场化使幼儿教育带上了浓厚的利益色彩,对于大部分民办幼儿园举办者来说,利益是他们追逐的主要目标。幼儿教育的成本由家长支付,其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家庭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可能性和质量。目前,“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贵”已成为社会共识,而收费低的幼儿园必定以降低保教质量为前提,政府责任的虚化导致幼儿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公平现象。另外,很多地方政府不重视幼儿教育,有的地区在教育发展规划中对幼儿教育只字不提,这使得幼儿教育的发展缺乏制度和政策的保障,导致了幼儿教育质量的下滑,幼儿教育市场混乱成为必然的结果。
2.教育目标偏差
教育的目标指引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如果人们对教育目标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必然会导致教育实践领域出现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幼儿的特点,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主的原则,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看到的是政策规定的目的被遮蔽和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功利性和管理性的目的。比如,对很多幼儿教师来说,教幼儿识字和学习英语单词,与其说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不如说是为了在评比中拿到较好的名次。在教师的严格管制下记住了某个知识点,对于幼儿来说未必是件好事情,但如果幼儿没有记住教学内容,教师就会对其进行责罚甚至打骂,这样做虽然是违背教育的初衷的,但这样的事情却屡屡发生。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幼儿教育目标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了偏差,以知识目标取代了全面发展目标,以管理目标取代了身心发展目标。幼儿教育目标是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的,离开了幼儿的快乐和发展,教育目标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3.教师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这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专业师资缺乏。现任幼儿教师中幼师毕业的只占少数,未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大量存在。第二,学历层次不高。幼儿教师中有许多人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还有不少教师虽然达标了,但其学历属于函授、进修所得。第三,师资来源质量较差。受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待遇不高、职称晋升无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相对较低,条件优秀者不愿从事该项工作,导致幼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难以胜任幼教工作。
4.教育监管乏力
教育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出现信任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幼儿园的办学规模、人员配备、基础设施、教育安全等指标,国家政策虽有规定,但并未统一严格执行。目前,我国民办幼儿园较多,加之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幼儿教育市场混乱。首先,幼儿园审批制度不规范,导致非法办园现象大量存在。教育行政机构中缺乏专门的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和人员,同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没有行政执法权,对于非法办园、非法办班现象难以治理,存在很多办学风险和隐患。其次,对幼儿园师资准入监督不力。政府对于民办幼儿园聘请教师没有实施严格的监管,导致大量不合格人员进入到幼儿教师队伍中,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第三,幼儿园收费不规范。目前,我国实施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主要针对的是公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收费主要采取成本核算的方式,难以遵循统一的收费管理规定,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导致了幼儿教育的不公平。
三、破解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策略
1.完善立法,加强管理作保障
如果教育者创建的制度环境存在缺陷,那么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就不是个体性的,而是群体性的信任危机。因此,加强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建设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现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政策法规,如《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都属于教育法律体系的第四个层次,所具有的法律效力较低,而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都有着层次较高的全国性法律。由于缺少强有力的全国性幼儿教育法律规范,不少地方的幼儿教育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收费管理、保育教学、教师队伍、幼儿权利等方面尚存在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制约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从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管理的实际状况看,出台专门的《幼儿教育法》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地方要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制定地方性的幼儿教育法规。有了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才能够完善幼儿教育的管理体系,规范办园行为,加强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监管力度,保障幼儿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
2.增加投入,经费筹措是关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经费作保障,幼儿教育的发展必然受限。目前,幼儿教育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说到底是经费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都有所增加,但唯独没有增加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因此,国家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幼儿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领域,这一性质决定了其经费投入应采取国家、社会、个人共同负担的形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希望可以将学前三年的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这将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3.打造队伍,教师素质是重点
目前,幼儿教师存在待遇偏低、培训不足、地位不高等问题,导致我国幼儿教师队伍极其不稳定,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笔者认为,要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加大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力度。国家要鼓励师范大学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同时要给予人力、物力、政策上的扶持,缓解我国幼儿教师稀缺的问题。其次,加强对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目前实行的幼儿教师“国培计划”,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国培计划由国家出资,由师范院校的相关教育教学机构承担培训任务,通过短期培训和长期置换研修的方式,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第三,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仅仅是集中看管孩子,大家都能做,这种片面认识是导致我国幼儿教师待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生存状态差导致很多幼儿教师不安心工作,优秀师资大量流失。因此,应将幼儿教师纳入到小学教师管理体系中,明确幼儿教师的身份,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让所有幼儿教师都能愉快而有希望地工作,做到安心从教、乐于从教。
4.改进教法,提高质量为目标
应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开展幼儿教育,将幼儿视为“小大人”,一味进行知识灌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儿教育“小学化”从短期效果看,也许确实会令教师和家长感到欣慰,但这种暂时的成绩是以牺牲幼儿的习惯和品格的养成为代价的,最终会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园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主的原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从事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活动。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5.注重沟通,家园共育为途径
关键词:中班幼儿 健康教学活动 教师指导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64-01
顺利开展幼儿园的保护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科学有效的进行幼儿园的健康教学活动。幼儿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幼儿园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教学活动行为,通过教师在健康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加以适当指导,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工作质量、还能帮助幼儿培养和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如何正确的在健康教学活动指导幼儿也是广大幼儿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的。
1 现阶段教师在中班幼儿健康教学活动的指导现状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幼儿健康教学活动,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但是大部分幼儿教师对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进行指导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教学方法不当
在目前我国的中班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整体性、统一性,因此为了方便幼儿教师进行教学,整个健康教学活动还是以幼儿教师为中心。尤其是在学习教学上表现更为突出,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心智正在形成,在此过程中对事物的求知欲也愈发的浓厚,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在目前的中班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中班幼儿的这一特性,反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对中班幼儿强行灌输知识,忽中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1.2 提问有效性过少
有的时候,在中班幼儿健康教学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互动较少,过于注重幼儿技能的习得,幼儿教师的教学指导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仅有的指导环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中班幼儿进行提问,幼儿来进行回答。教师的提问有效性过少,比如在提问时教师多以“是不是”“对不对”等形式来提问,幼儿只是下意识地给出一个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并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2 在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有效策略
2.1 理论支撑,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专业的幼儿教师是实现健康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专业的幼儿教师也是实现健康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人才保障。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平时教学工作的参考,指导健康教学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平时,幼儿园也要定期组织和领导园内的幼儿教师专业培训和知识讲座,让优秀的幼儿教师分享他们的教学方法,通过幼儿教师在互相讨论和交流中完成学习和进修,从而更好的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2.2 合理安排,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
健康教学活动应该是合理、科学、妥善的。中班幼儿由于年龄偏小,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因此认识能力仍处于较差水平,知识结构也比较简单。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安排健康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全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考量,并且结合中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来进行活动分配与安排。要让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最后还能再回到生活。让幼儿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获取知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班幼儿的注意力非常短暂,因此,幼儿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分配健康教学活动的时间,做到张弛有度,尽可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中班幼儿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
2.3 有效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事实证明,幼儿教师的有效提问在健康教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和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比如在健康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通过有效提问,让幼儿自由探索,这样启发式的提问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探索中。同时要注意教师的提问类型和提问设计不能过于单一,少用“对不对”“是不是”来提问,多用“为什么”来提问,尽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探索答案。
例如,在《救小羊》中,教师通过提问“不能碰到山洞(橡皮筋)救出小羊,等会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成功通过的?”来激发幼儿探索钻过60cm高的障碍物,掌握正面钻的动作要领。在这样开放式的提问和探索中,幼儿能够较好地掌握技能,积极参与活动。
2.4 反思总结,提升教学的质量
对开展的健康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明确在健康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且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使得健康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能够在不断调整中得到进步与提升。园部,会开展针对健康教学活动的一课三研活动,所谓一课三研,就是由一位教师设计好教案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由其他评课教师提出活动中的不足与调整,可以是教学目标方面,也可以是教学策略方面,更可以是幼儿的接受情
【关键词】 新幼儿教师 教育理想 自我学习 挫折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1-01
教师专业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起点是教师的初任阶段,幼儿教师在初任阶段的适应状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 幼儿园新教师面临的三种困惑
结合对新幼儿教师的了解和调查,我们发现她们在幼教工作的自我成长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的困惑和挣扎:
现象一:对幼教这份工作,想放弃了。陈老师在体验了初为人师的喜悦和自豪之余,便开始觉得每天是在孩子的吵闹声中度过的,头痛,烦琐的事情特别多,感觉像个陀螺,永远不停地转,且转的没有方向。她觉得自己可能,会在吵闹重复、烦琐重复的某一天放弃这份工作。
现象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王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曾筹躇满志、雄心勃勃的,自信地认为自己在学校学了那么多的幼教理论知识,也有一些实习的实践经验了,工作会很快上手,她也要求自己要尽快做出一些成绩。但几次公开课下来,与她预想的结果和效果相差甚远。她开始对自己感到灰心、失意,以前工作的激情和自信也不复存在,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二、幼儿园新教师自我成长中应具备的三种个人素质
(一)增加个人教育理想上的动力
现象一中陈老师的经历使我们看到,幼儿教师的工作非常辛苦,完成这份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体力、心力和智力。但现实中我们却发现,大多数成熟的幼儿教师那么诗意、快乐地栖居在教育的一番领域里。这是因为成熟的幼儿教师有着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从中得到了无穷的动力,坚定了自己从事幼教事业的决心和方向。
1. 坚定的幼儿教育信念。幼儿教育信念具体表现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态度科学的幼儿教育信念不仅影响教学、教育行为,而且对教师自己的学习和自我的成长也有重大的影响,拥有坚定的幼儿教师教育信念系统是往较深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2. 坚定的幼教事业心。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更需要教师有一颗坚定的事业心。坚定的幼教事业心具体表现为对幼教事业的爱、对幼儿的爱和对工作积极主动的态度。
简而言之,树立坚定的幼儿教育信念和拥有执着的事业心是新幼儿教师个人教育理想上的强大动力。
(二)增强个人自我学习的能力
1. 积累经验和积极反思能力。美国学者波斯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刘焱,2002)。经验积累的关键在于做生活和学习上的有心人,并随时记录孩子提的问题、活动开展的情况,经过整理后成资料集。
因为只有在不断地积累、反思、实践、调整,这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新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才能快速地成长起来。
2. 参与幼儿教育科研的意识。新幼儿教师在注重积累经验,通过不断反思来快速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的同时,还要有参与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幼儿教育科研能力,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已经成为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3.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是当今尤幼儿教师的紧迫任务,新幼儿教师刚踏出校门,学习能力和效率都较强,应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劲头,且时刻紧记着自己的角色――既是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时刻掌握着最前沿的幼教信息,用最科学与人性化的教育方法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学习。
(三)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然而新幼儿教师在个人成长中容易产生挫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 新幼儿教师产生挫折的客观原因。(1)人际关系紧张。 幼儿教师大多为女性,女性的性格特点是从众心理强、情绪容易波动、心胸不宽广、爱斤斤计较等等,而新幼儿教师刚踏进社会,对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关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接受和处理。(2)面对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压力大。 感觉幼儿园工作做也做不完,压力大是新幼儿教师的普遍心声。
以上两方面为新幼儿教师心理挫折产生的客观原因。
2. 新幼儿教师产生挫折的主观原因。(1)自我发展的压力。 幼儿教师职业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增强,新幼儿教师对实现个人价值的期望一般都处于较高水平,所以对自身成长有较强烈的忧患意识。(2)抱负水平。 新幼儿教师学历越高对自身的期望越高、要求越高,好高骛远的心态是产生心理挫折主观因素中的主要原因。以上这两方面是心理挫折产生的主观原因。
3. 应对挫折的策略。(1)面对困难挫折不要过分紧张、担心、沮丧,适当的情绪不安是正常的,但不能过度。(2)了解自我,积极面对。(3)适当的自我缓解压力,对于一些已经造成的错误,不要过于自责造成心理压力。(4)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新幼儿教师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依赖性,告诉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培养越挫越勇的健康积极心态。
总上所述,文章通过对新幼儿教师需具备的最基本的个人素质的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促进新幼儿教师尽快地明确自身对这份职业的定位与理想、自身现有的优势与不足,从中能有所启示,进而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的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新幼儿教师尽快成为一个具有自己教育思想、自己教育风格、自己教育魅力的出色的幼教工作者。
参考文献:
高尔基说过:“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要做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
1 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善于捕捉孩子的信息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的意识,观察幼儿需要什么,这样才能避免教育工作的盲目性。教师应和孩子一起投入到每一个活动中去,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要善于倾听孩子、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如:在一些活动中,常常会有部分幼儿情绪不好,教师必须注意,这是幼儿在给你传递信息,也许是对这个活动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可征求孩子的意见(目的是了解孩子的兴趣),这样也会大大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建议,帮助孩子达成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用“命令”的口气的让幼儿接受这一活动。
2 教师应积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作为一个好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明确教育目标,以及班级、幼儿园、家长中可利用的资源,而且应该善于运用社会、社区中的各种不同资源来共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本班级QQ群,及时将每周孩子的情况QQ群,定期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给家长。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尽可能地扩展儿童的学习资源与空间。
作为一个好的幼儿教师,要时刻与家长密切的合作,利用家长开放日、家访、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一些育儿常识,让家长和教师一起走出教育幼儿的五个误区:第一是期望虚高,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第二是学习成绩至上,忽略孩子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养成。第三是唠叨、抱怨多于倾听和表扬,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第四是只顾言传要求孩子,忽视律己及身教。第五是强迫孩子学习,久而久之,令孩子厌倦学习。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在与家长关系中应更处于主动、积极的位置,教师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广大家长对幼儿园工作、对儿童教育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另一方面要以专业化的知识、判断和反应积极地支持和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增进亲子间的积极互动,提高教育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 教师应多了解关注幼儿的能力 、促使幼儿得到个性发展
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间隙时间和幼儿交流。在交流的同时,你既了解了幼儿的基本情况,又了解了幼儿的喜好。幼儿的基本情况,你要做到心里有数。比如:哪个幼儿比较调皮,哪个幼儿家里有特殊情况,哪个幼儿有哪方面的障碍等等。如果是小班幼儿,那就要和他们的父母多交流了。如果是中、大班幼儿,可以去问问他们原任老师。多了解一些幼儿的发展状况及特殊表现。这样,你就可以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幼儿的管理方式,更好的适应他们的特点,更好的教育他们。教师还可建立幼儿的成长档案,为每一个幼儿都建立一个成长档案,以记录每位幼儿的成长历程,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承认幼儿的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喜好,教师还可以开设班级或园有特色的课程,如剪纸、讲故事、唱歌比赛等让幼儿有自主的选择喜欢的活动,我们还可以利用广播、宣传窗等展示幼儿素质发展的情况,给幼儿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职后培训;幼儿教师;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027-01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幼儿教师在教师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等的集合[1]。在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民办幼儿教育正在蓬勃发展,民办教师比重在不断增加,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职后培训,是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提高民办幼儿教育质量的意义
1.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育是奠基性事业,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极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
1.2 民办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基础还很薄弱,普及率较低。2009年,全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只有50.9%,学前1年毛入园率也只有74%。而现在,民办幼儿园正在蓬勃发展,民办幼儿园增加了学前教育的资本投入,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提升了入园率,民办幼儿教育己成为了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弥补了我国幼教事业资金与教育资源薄弱的缺口,同时也满足了社会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幼儿教育的需求。因此,民办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对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意义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优质的幼儿教育质量是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前提,而幼儿教育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能力等,而教师的价值取向和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素质培养,影响着保教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
3.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民办幼儿园要得以发展,保证其教育质量是关键,而保证民办幼儿教育质量的前提是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调查研究表明,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热情和奉献精神还有待提高;专业学习的自我意识较差;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较欠缺[2]。幼儿教师与一般教师职业不同的是,幼儿教师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师,而是担负着幼儿全面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内容涉及到社会、语言、自然、健康、艺术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比较广阔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王颖和杨润勇(2009)对某师院师范专业2007届和2008届毕业班学生各500名(范围涉及文理各专业)进行了"关于职前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现状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76.27%的学生认为缺乏必要的从教技能将是自己为师的最大障碍,表现为(1)课堂教学基本功欠缺,其中讲课的基本功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讲、写、作、画、演;(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的能力低;(3)创新与科研能力不足;(4)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差 。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
4.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幼教师资培养是一项基础工作,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教师经常参加培训有助于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自我学习习惯,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加强对民办幼儿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及教学相关能力的培训,以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势在必行。
4.1 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可建立相应培训制度,高度重视民办幼儿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论可知,不同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可据此建立培训体系,比如新手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认证、专家型教师培训制度等,根据不同类型幼儿教师分类培训,以保证各类幼儿教师在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方面取得进步和提高。
4.2 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网。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机会少,加之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组织外出培训。根据民办幼儿园的师资情况,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民办幼教师资培训,可建立以某区域为资源中心的骨干幼儿教师培训网,培训出来的骨干教师又去培训本园的教师,这样,骨干教师既是被培训者,也是培训者,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4.3 应积极开展园际交流。可以采取园际互动和园际交流的形式来弥补"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的不足。园际交流,既可以密切教师间的关系,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使民办幼儿园之间达到优势互补,扩充可利用资源,借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素养。
4.4 有效开展园本培训。有效开展园本培训可以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园本培训可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制定一系列培训方案,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园本培训在克服经费困难、解决交通不便、缓和师资紧缺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园本培训,可以加强教师的幼教专业基础知识,提高教师学习能力、反思能力与教研能力。通过园本培训,幼儿园利用较低的成本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园本培训具有经济性、实践性、针对性等特点,是幼儿园进行教师培训的良好选择。
幼儿教师的素质提高是时代的要求,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既需要培训机构的有效培训策略,更需要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幼儿园和教师群体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继续进行,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兵.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 王颖,杨润勇.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1):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