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营运资金管理

时间:2022-02-10 13:23:17

导语:在营运资金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成为90年代以来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卓有成效的方法。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企业理财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因此,“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对我国企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营运资金的管理问题

营运资金,从会计的角度看,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会计上不强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而只是用它们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财务人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认识;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可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及未交利润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必须研究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营运资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周转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金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2 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3 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

4 来源具有多样性。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仅短期筹资就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

财务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着重于投资,即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要了解“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要首先了解营运资金的重要性。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二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零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极限式的管理,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的管理模式。“零营运资金管理”属于营运资金管理决策方法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能使企业处于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同时企业承受的风险也大,即所谓的高盈利、高风险。具体表现为:

1 丰富的收益。一般而言,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于固定资产,短期投资的盈利低于长期投资。如工业企业运用劳动资料(厂房、机器设备等)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通过销售转化为应收账款或现金,最终可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通常将固定资产称为盈利性资产。与此相比,流动资产虽然也是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除有价证券外,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只是为企业再生产活动正常提供必要的条件,它们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盈利性。又因为短期负债对债权人来说偿还的日期短、风险小,所以要求的利率就低,而债权人的利率就是债务人的成本,因此,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小于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

第2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低效;完善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075-02

营运资金是企业资金结构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营运资金的运转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会计角度讲,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构成要素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金。这些要素的周转速度及资金占有余额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又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营运资金主要在研究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时使用。如果营运资金过量,说明资产利用率不高,如果营运资金过少,说明固定资产投资依赖短期借款等流动性融资的程度较高,经营上会受到影响。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资金营运能力较低、资金短缺,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解决好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1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营运资金短缺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很多企业在经营策略上的失误,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进而造成了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例如固定资产比重过大,资产运营效率低;短期借款不断增加,形成高风险的资本结构。流动资产比重过小,或者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差,或者存在过量的不良资产,这些都造成了企业资金短缺。营运资金不足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如果企业要扩充规模,也会因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而搁浅。

1.2 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

1.2.1 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

存货在流动资金总额中约占一半左右,合理的存货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保证。但在企业实际经营中,企业出于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或者是出于价格的考虑,存货积压期比较长,存货资金占用过多,存货构成不合理,造成资金成本高、周转缓慢,再者很多企业缺少科学合理的存货储备和购买计划,缺乏对存货的有效的监督,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和生产经营活动。存货管理中存在控制薄弱,资产损失严重的问题。

1.2.2 应收账款控制不严

资金回收困难。许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认为销售才是硬道理,对赊销策略很不重视。大多数企业没有符合自己特点的信用政策,企业应收账款数量普遍较高,拖欠时间较长,相互拖欠情况比较严重,而且应收账款中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而且账龄结构越来越趋于恶化,经营净现金流量经常为负,而对于立即付款、延迟付款和超期付款没有具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企业常常会因为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陷入困境,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来扩大销售规模,及时收回货款,增加销售收入。

1.2.3 商业信用使用率低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帐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和商业汇票。在运营中,应付账款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应付账款周转速度慢,会降低企业信用等级。如果企业能有效地使用商业信用,会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但是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大企业信用度相对较高,过多的依赖应付账款融资,应付账款的周转率极低,而小企业由于信用度差,又较难获得商业信用,因而大多数企业营运资金的运营效率低下。

1.3 营运资金管理弱化

1.3.1 货币资金管理不善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货币资金过多或不足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编制货币资金预算,货币资金管理有很大的随意性,管理缺乏效率,对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及使用的风险考虑不多。货币资金循环周期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货币资金占用过少,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周转;占用过大,则产生较大的机会成本,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1.3.2 应收账款的管理比较薄弱

很多企业存在应收款项回收速度慢,部分款项无法收回的现象。企业现金回流不善,就无法给企业运营带来资金保证。

1.4 信贷资金比重较大

企业的营运资金要和企业总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除自身应该具备一定量的流动资金外,不足部分还可以通过上市融资、银行贷款等途径获取流动资金。然而,很多企业过分依赖银行满足资金需求,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结构的严重失衡,就会出现营运资金短缺的现象。为了保持正常经营,企业必须采取多元化融资,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融资期限、融资结构等问题,保障资金供给。

1.5 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

很多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囿于强调企业资金安全性,如何满足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要,降低资金占用等方面,而没有关注营运资金结构的管理,缺乏一个柔性的流动资金配置结构。资产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盈利性资产和安全性资产的配置,影响到企业对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也影响企业的绩效。

2 完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

由以上对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第二,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就是加快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利用商业信用,解决资金短期周转困难,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向银行借款,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权益资本报酬率。

2.1 完善金融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要想获得充裕的营运资金,要着力拓宽融资的渠道,这就需要政府支持,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应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着手,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着力发展票据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投资工具,创造一个运转良好的资本市场。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即可以解决周期较长的项目投资或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需求,也可以解决短期资金短缺的需要。

2.2 加强现金管理

企业保持足够的现金持有量,对降低或避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十分重要。但如果现金持有量过多,又会使企业面临较大的机会损失,降低资产获利能力。因此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控制标准,有利于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加强现金预算控制,强化现金成本管理。现金预算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规划,可以使企业把握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以便及时合理调度资金。持有现金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制定预算时,要考虑这三者的影响。

企业还要加强对现金缺口的控制。现金缺口是指从购买物资及服务而支付现金到因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而收回现金之间的时间间隔。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解决现金缺口问题。

2.3 加强应收账款全面的控制与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账款按时收回,使其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企业,满足企业现金的需要;如果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状况出现危机。因而,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要加强对应收账款形成的全过程管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企业要建立信用管理制度,重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等方面的定量计算。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等等。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要注意还要注意制定适当的信用标准,设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加强应收账款的监控,加强补救措施等等方面的措施。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强化对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的控制。

2.4 健全存货的控制与管理

合理的存货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存货管理对于提高资金流动性和资产使用效率非常重要。存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和再订货点的确定。企业的存货品种多、数量大,每种存货的数量及其所占用的资金也不相同,因此要对存货进行科学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控制。企业要降低存货资金的占有量,需要通过科学的测算方法来选择能够使得存货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以此来对存货的购进、储存进行控制。再者还要及时清理仓储,对积压存货进行质量分析和特别定价,及时处理积压的存货,这样即盘活了企业的资金,又减少储存费用,节约资金占用,从而提高企业获利水平。

2.5 优化企业资金结构

(1)企业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于固定资产占用资金量比较大,资金的收回又需要很长的周期,所以要避免出现企业过度追求投资规模,扩大生产能力,而影响营运资金的不足,企业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时要考虑留存适量的流动资金。另外,从企业资金运作角度考虑,不宜将流动负债用于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

(2)要科学安排自有资金与负债、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结构,充分灵活地利用各种流动负债来满足营运资金的需求。

(3)在流动资产中,各构成项目变现能力也不相同,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适当比例,能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能够保证营运资金的良性循环。企业应该按照债务偿还金额和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来安排流动资产存量,实现流动性与效益性最佳配置,一般来说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保持在2:1比较合适。假如遇到偿债能力不足时,可采取减少存货、清收应收账款等措施调整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来保证债务的清偿。

2.6 充分运用商业信用筹资

商业信用筹资是利用商业信用进行的融资行为。商业信用筹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卖方向买方提供赊销而形成的信用,从买方的角度看,是一种利用应付账款的筹资渠道;一是卖方给予现金折扣获取买方提前付款而形成的信用,从卖方的角度看,是一种减少应收账款的筹资渠道。商业信用容易获得,而且企业有较大的机动权,一般不用提供担保。但是商业信用筹资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筹资期限短,还款压力大,筹资风险难以控制,因此在采用商业信用融资时,需要注意防控这些不利因素。

总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处理好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加强对企业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保障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使企业的资金运用达到最佳状态,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9,(12).

[2]吴晓如.浅谈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09,(1).

[3]孟兆芹.浅谈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8,(12).

第3篇

摘要: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经营循环的效果。只有正确处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适度把握流动资产的规模,加速资金周转,才能使企业资金运用达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最佳状态,从而得使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营运资金流动性收益

营运资金运转是固定资产及整个资产周转的基础。固定资产周转是其价值分次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在销售收入实现后予以补偿的反复中实现的。只有营运资金才能带动固定资产周转,实现企业全部资金的良性循环。营运资金周转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只有营运资金正常运转,才能保证企业销各个阶段的维续,才能实现未来的发展。如营运资金不能良好运转,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各种目标也就无从实现。营运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和最终目标应该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即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保证企业资产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及目标

(一)现金管理

由于现金是企业中流通性最强的资产,因此现金管理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营运资金管理目标以及现金循环周转的特点,现金管理的目标可以确定为追求安全性和效益性。现金管理的安全性,首先,体现在数量的安全性,要保证现金安全完整,避免现金短缺。其次,体现在法律要求的安全性,现金管理应恪守有关法规和要求,避免任何形式的惩处,以免损害企业的利益。再次,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安全性,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需要以不断地购置材料、商品和发生各种费用支出为保障,为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企业要加强现金管理,以便能通过现金储备或加快现金收入来保证支付,否则便极易导致巨大的财务风险,影响到企业的后续融资能力,甚至危及到企业生存。现金管理的效益性要求通过现金管理的有效实施,降低现金持有的相关成本,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益。

(二)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方式的必然结果,应收账款多少直接决定了销售收入的规模。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负担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是应收管理的目标。其内容归纳如下:第一,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经济环境,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以此指导企业的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管理体制。第二,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使应收账款总额保持最佳水平,确保应收账款的及时足额收回。 第三,注重应收账款的日常监督与分析,以便随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基本情况,及时做出有关决策。第四,加强应收账款回收的管理,制定适当的收款政策,对不同时期欠账,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也可实行现金折扣政策。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客户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的目的在于吸引客户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对于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应建立坏账注销制度。

(三)存货管理

存货是联系企业产供销三个经营阶段的纽带。企业存货的变化同生产经营过程的递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保持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性,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存货的需要,将存货控制在最佳状态,是企业存货管理的目标。如果存货资金占用超过连续性和资金管理需要,就会降低存货周转率,增大成本。所以做好存货管理,就要以最小的存货资金占有(包括资金消耗),促进生产经营过程的递进,从而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短期筹资与流动负债的管理

企业之所以经常进行短期筹资,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负债,其主要原因是自有资金不足或企业实行负债经营策略。企业短期筹资与流动负债管理的目标应是:1、满足资金需要;2、降低成本;3、合理控制风险; 4、保持良好的筹资能力。短期筹资基本上体现为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最大的特点在于需要近期偿还,流动负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企业一系列流动性和偿付能力指标的高低,流动负债能否及时偿还也影响着企业的信誉。企业短期筹资与流动负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能否筹资,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筹资成本。因此,必须加强短期筹资与流动负债管理,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筹资能力。

二、提高营运资金效益的主要途径

(一)持有最佳现金持有量

现金周转期模式是从现金周转的角度出发的,根据现金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现金周转期会经历三个阶段:存货周转期,指库存产品转化为商品出售所需要的时间;应收账款周转期,指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即从商品销售到收回现金的期间;应付账款周转期,指从收到尚未付款的商品到支付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从公式可以看出,通过加快存货、应收帐款周转期、延长应付帐款的周转期,这种早收晚付的方式,达到最佳现金持有量。

(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赊销货物、供应劳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提供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是因为商业竟争扩大销售数量, 增强市场占有率, 而避免不了会发生赊销业务,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是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部分。应收账款是企业资金一项资金的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就肯定会发生成本,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与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时才能进行赊销,并根据赊销前景,适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应收账款管理的好坏依赖企业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现金折扣政策。

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缩短信用期限,并在信用期限内给予客户一定的现金折扣,促使买方早日付款, 一旦应收账款出现争议,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由信用控制部门认真分析原因,并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行政制度,合理解决。

(三)建立适时管理系统,实现“零存货”

适时制的核心思想是致力于减少企业存货,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最终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企业需要减少的存货不仅仅是产成品存货,还包括在产品存货和材料类存货, 根据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原理,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零存货。基于适时制系统的特点,企业的采购部门必须确保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首先,与供应商发展长期合作关系,当企业提出原材料需求时,采购部门直接与长期合作的供货商联系,缩短材料订货时间,同时也节约了订货成本。其次,在选择供货商时应主要考虑供货商服务的质量,即供货商供货的及时性和所供应原材料的质量。 再次,建立生产员工直接向经批准的供货商订购生产所需原材料的流程 ,可以要求供货商经常地运送小批量的产品,甚至做到每天一次, 企业可以与供货商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定期结算货款,这样节约了订货时间,降低了订货成本,增强了原材料供应的及时性。 最后,供货商将供货直接送至生产场所,缩短了从订购到投入生产的时间,增强了供货的及时性;生产工人直接从车间取得材料,缩短了搬运距离,节约了搬运成本。

(四)充分利用流动负债,延长资金占用时间

在零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中,流动负债的管理是研究的第二个核心问题,主要包括短期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即应付账款、应计款项的管理等。合理利用短期银行借款,在我国短期银行借款是绝大多数企业短期资金的主要来源,短期很行借款可以满足季节性和临时性的资金需求,而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可在资金需要增加时借入,在资金需要减少时还款,但是,短期银行借款资金成本较高、限制较多,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利用短期银行借款进行融资。

(五)充分运用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中,其具体形式主要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商业信用筹资使用方便、灵活、有弹性。企业可根据当时所需资金的多少灵活掌握,若有现金折扣且企业不放弃该现金折扣,或者使用不带息的应付票据,则企业利用商业信用筹资不会产生筹资成本,其缺点是商业信用期限较短(尤其对应付账款而言),在尽可能降低延期可能会为企业招致其他的隐含成本(如企业的信用级别恶化与供应商关系紧张等)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把支付时间推迟(以放弃现金折扣为代价)到信用期限末或者更晚时点,从而获得更长的资金占用期。

总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最佳模式,途径在于构建零营运资金的运作模式,确保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使企业达到营运资金最优化管理是企业长期追求的目标,而且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工作。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本着最小投入产出的原则,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量,同时提高其使用效率,为企业实现财富最大化和提高经济效益作出贡献。通过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实施对策,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力求达到零营运资金的目标,建立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应的绩效评价系统,确保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反馈,从而提高营运资金的运用效益,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

一、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比重过大,资本结构失调,营运资金严重短缺

由于某些企业在经营策略上的失误,不考虑自己本身的投资能力而盲目投资建设,造成了大量的资产闲置,导致运营效率低,此外难以变现的固定资产以及长期资产急剧增加,流动资产和收益性资产不断减少,短期借款不断增加,形成了高风险的资本结构。这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造成了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差,企业的营运资金十分紧张。流动资产比重过小,还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都直接造成了企业资金短缺。营运资金作为维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循环密切相关,营运资金短缺将直接影响企业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企业要扩充规模或者转产经营,也会因得不到必要的资金而一筹莫展。

(二)营运资金低效运营

1.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流动资产质量差。应收账款数量普遍增高,且相互拖欠情况比较严重,平均拖欠时间增长,应收账款中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许多企业对市场认识不足,盲目进行生产,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差,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等存货不断积压,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此外,部分企业存货的账面价值大大高于其市价,高出部分并没有被及时摊入企业成本费用中,造成存货中包含大量水分。

2.应付账款使用率差距大。应付账款周转期越短,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无限制延长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会降低企业信用等级。企业若能在一定期限内有效地使用商业信用这种无息借款,必然会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增加收益。在我国,由于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部分大企业利用自身的信用优势,过分地依靠应付账款融资,造成应付账款的周转率极低;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较难获得商业信用;还有一些具备利用商业信用条件的企业却抱着“不欠债”的传统保守观念,放弃了这种无息的资金来源。应付账款融资方式在各企业中没有达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降低了营运资金的运营效率。

(三)营运资金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1.企业资金管理体制问题重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开始增大自身的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某些企业却对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缺乏全面的统筹和管理,计划与财务管理不统一。一方面企业在扩大再生产,增加库存的同时,不考虑资金占用;另一方面在对外投资建设时不考虑资金成本,缺乏资金运营的基本策略。

2.存货管理方法守旧,落后。某些大型企业的存货品种复杂,管理难度大。若不采用先进的方法,将会占用大量的资金,结果使资金周转陷入困难的局面。

3.营销策略中信用政策的不合理。很多企业认为自身经济实力雄厚,对赊销策略很不重视,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常常会因为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使企业陷入困境。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来扩大销售规模,增加销售收入,及时收回货款。

二、完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不良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是,一次性全部投入,且占用资金较大,资金的收回则是分次逐步实现。固定资产收回是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以折旧的形式使其价值脱离实物形态,转移到生产成本中,通过销售实现转化为货币资金,这种资金的回收往往是缓慢。由于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要求对固定资产投资,必须结合其回收情况进行科学规划,避免出现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过分追求投资规模,扩大生产能力,影响营运资金正常运作的情况。

不良流动资产主要是指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和不能按其价值变现的积压、变质和淘汰的存货,这些不良流动资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问题,并会直接导致营运资金的流失,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防止不良流动资产的产生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产品以销定产,确定货款回收责任制,与信誉好的用户制定回款周期,保证及时收回货款;在会计核算方面采取谨慎原则,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金,以防止坏账的发生;把好物资采购关,防止采购伪劣物资,并做好仓库物资保管工作,及时维护各类物资,防止变质和损坏;合理确定物资储备定额,防止过量储备,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对供大于求的物资,按月需求量订货结算,甚至采取无库存管理。

(二)完善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继续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改革银行服务质量和效率,创造一个良性运转的资本市场,丰富投资形式和工具,意味着企业短期筹资的能力将主要取决于金融市场的评价和判断,企业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采取果断的措施,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提高流动比率。根据国际经验,企业的短期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用以满足企业临时性、季节性、周转性需求,长期资金主要依靠发行企业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从资本市场上获得,用于企业周期较长的项目投资或固定资产投资。短期资金、长期资金来源多样化既可以降低企业因挪用短期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银行的潜在信贷风险。现阶段必须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企业筹资拓宽渠道。

(三)改变企业经营观念,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已即将进行完毕,初步改善了我国企业的资金结构,这也将有助于解决相关的营运资金问题,并非能够彻底解决。企业要想保持营运资金良性循环,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理念,增加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否则,通过发行新股募集的资金也只能维持短期的营运资金周转,无法经受长期考验。针对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应该首先从企业整体角度采取以下措施,达到改善营运资金的目的:

第一,认真做好营运资金计划,事先掌握各流动项目和资本支出的变动趋势,预先消除影响营运资金状况的消极因素。第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做到规范、合理和有序的管理,提高管理层次和水平。第三,建立营运资金管理考核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第四,加强企业财务预算,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通过制定预算,不仅有助于预测风险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风险,还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内部协作的效率。此外,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远未发挥出其实际作用。审计部门应该负责整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审计。

(四)注重调整资金结构

1.企业在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时,应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稳定落实一定量的流动资金,不可“盲目上马”。从企业资金运作角度考虑,应禁止将流动负债用于长期投资和构建固定资产。

第5篇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合理的管理企业营运资金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企业营运资金的合理管理有助于帮助企业安全度过经济危机,从而赢得各种挑战。文章结合现有资料和经验以及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办法以用来应对金融风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赢得更多经济效益,并且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营运资金;收益;风险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生产营运已经越来越艰难,其中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企业流动资金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融资环境不断变差、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个人薪资水平上涨等等。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资金

世界经济受到严重重创之后,社会经济下的企业开始面临日益艰难的生存局面。所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且度过经济危机,获得长足发展,首先必须要严格管理现金和应收款项,科学合理的配置现金流量来提升企业资金运用效果;其次,企业还应避免出现资金闲置的状况,以此来确保企业营运资金的正常运行。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周转资金不足,融资较困难

目前,国内的一些企业建立的融资体系还属于起步阶段。虽然地方政府和银行对部分民营企业分别给予财政方面和信贷方面的支持以缓解这些民营企业的困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提供信贷支持的一些机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总而言之,这些周转资金不足的企业还是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二)现金管理的不严格导致资金的闲置或者不足

首先,一些民营企业担心周转资金问题,导致了现金闲置问题的出现;其次,许多企业并没有闲置资金再利用的观念,也没有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

(三)只重视钱财导致资产浪费严重

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库房的管理,即使制定了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也只是摆设罢了,基本没有相应的执行力度,或者企业的库房管理制度本身就不完善。无人去追究库存数量是否对等,也无人去追究库房里的产品是否保存良好,这些现象导致资产浪费严重。

(四)不重视现金流量管理导致营运资金浮动大

目前,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管理好企业营运资金的流量依旧必不可少,因为这些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只重视企业产品的销售而不在乎企业资金的管理。这样的问题在经济繁荣时期不会对企业带来巨大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经营现金流入量的减少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资金营运短缺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资金营运短缺的原因

企业内部营运资金管理不善。目前,大多数企业虽然有相应的营运资金管理计划,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些计划几乎都是关于销售或者利润的,关于系统资金的计划使用没有只言片语;或者令人忧心的是,部分企业根本就不存在相应的资金使用计划,这不得不让人忧心企业资金的利用率甚至是企业面临危机时能否有相应的承担能力。企业外部融资困难。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进行融资的途径就很少,一是中小型企业进行的内部融资,另一是即将上市公司进行的外部融资。这就使得企业营运资金不充足,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二)融资环境的恶化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了财政政策紧缩,这也就使得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毕竟,面临金融危机时,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发展肯定要采取相对谨慎的贷款政策以此来规避自身风险,若是企业无法满足相应要求,自然得不到贷款资金,这也就造成了企业资金短缺的现象出现。

(三)资金营运外部环境的恶化

对外贸易企业尤其缺乏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高利润的出口企业面临的损害是相当严重的。这些企业往往不进行风险评估,忽视了赊销策略所带来的弊端。

(四)企业资金营运管理的内部因素

首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肯定要关注的是利润是否增长、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是否上升,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企业都忽视了企业营运管理,使得营运资金的利用率低,进而造成了营运资金管理制度的落后;其次,在面临金融危机时,市场购买力不断下降,这就导致了企业产品的经销困难,产品大量积压,资金难以及时回转,也就无法保证有充足资金来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

(五)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低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很多客户都会延期付款,这就导致了企业的资金难以及时回转。大量的赊销以及盲目扩大销售市场会增加企业坏账损失的风险,资金周转日期无限期延长,也会导致企业资金的难以回转。据大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亟待完善,这就造成了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增加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债务和资产的关系以及资产结构等存在一些致命性问题,无法杜绝经济型犯罪的产生,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职权和管理漏洞来收贿受贿、营私舞弊,不顾及集体利益,造成应收账款错误,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致命性打击,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企业如果不想破产在危机中屹立不倒进而谋求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建立有效且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这就需要企业深入了解当前的社会环境,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有效的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会资源。

(一)积极创造融资渠道

良好的企业形象能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加不少分,这就需要企业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在市场竞争中不采用恶性竞争方式,与银行和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这样才能增加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的可能性。不局限于当前单一的融资方式,积极寻求更多更好的融资方式,例如股权投资和债券融资。对于股权投资,需要企业有优秀的销售业绩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注入新鲜的血液能给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和发展机会。而对于债券融资而言,这种新的融资方式有很多优势,金融市场日趋完善,不用担心会出现不可控的因素会导致融资失败。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更多金融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融资。首先,要重视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要重视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要重视资金管理中的现金流量管理。其次,企业要跟上时代脚步,运用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意识,企业领导要不断学习以拥有丰富的资金管理知识和经验。

(二)现金管理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资金链断裂会给企业造成致命性打击。在产品经营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提高资金利用率,缩短资金回转日期,这样才能增强现金流的管理,保障企业营运资金的安全。对于优秀的企业家和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而言,降低产品质量这种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但是可以通过创新来降低成本投入以期增加企业利润。由此,企业可以利用广大员工的好的想法来寻求创新的方式,并且可以通过相应的奖励措施来鼓励员工建言献策,以此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从而推动产品销量的增加,加快资金回转,进而让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屹立不倒,并且获得能长远发展的机会。

(三)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首先,企业应该对应收账款建立一个责任到人的制度,防止账款回收期无限延长和收贿受贿等现象的出现。其次,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延长应收账款信用期有利有弊,在增加销售额的同时也会增加坏账损失。因此,要提高资金利用率来防止坏账损失的增加。最后,面临金融危机时,为了获得更多的营运资金,可以加大折扣的力度。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首先要谋求生存的可能,进而再寻求发展的机会。因此,对于此时的企业而言,关乎生存的资金比关乎发展的利润更为重要。一直以来,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都是由营运资金的总量来反映的,而不是企业的账面利润,例如,许多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即使是企业的账面利润很高,也不能确保企业在面临金融危机时不会破产。

五、结论

为了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并在危机中屹立不倒寻求发展可能,进而在危机中谋求长足发展的机会,就必须做好相应的应对举措。这就要求企业在危机面前保证有充足的营运资金,建立相应的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来保障资金可以平稳有序的运转,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可能。若是企业能做到上述举措,那么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将大大降低,从而能确保在金融风暴来临之际可以大大提高生存几率。

参考文献:

[1]王贞洁,王竹泉.外向型水平与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基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4(09).

[2]杨雪.不同商业模式下纺织服装业营运资金管理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3]王璐.金融危机时期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第6篇

[关键词] 营运资金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风险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的资金正常周转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合理利用流动负债,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日常流动需要,还可充分利用信用进行经营。由此,营运资金的分析和管理越来越引起现代企业经营者的关注。通过合理结构的营业资金的使用,可以使企业在合理的财务风险范围内取得期望的赢利。

营运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资金,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流动资产净额。在数量上等于全部流动资产减去全部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是流动资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营运资金的特点就是流动资产的特点,即回收期短;具有流动性;多种形式上并存性和数量上波动性。

在流动资产中,来源于流动负债的部分由于受短期索求权的约束,因而企业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自由使用。相反,扣除流动负债后的流动资产,企业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自由使用。因为这部分流动资产净额是由长期筹资方式筹集的,它的偿债索求权时间压力小。

营运资金不仅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二者的差额,而且其规模受企业销的影响,同时又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所以,营运资金的管理不能单纯地考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较差异,而需要从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把握。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营运资金数额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小。因此,增加营运资金的规模,是降低企业偿债风险的重要保障。然而,营运资金规模的增加,必然要求企业利用长期筹资方式筹集更多的长期资金而占用在流动资产上,但长期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成本大,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此以往,最终因为盈利能力低下,影响偿债能力,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反之,营运资金规模小,企业财务风险高,而企业盈利能力大。同时,营运资金的结构不同,也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在盈利能力、财务风险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可见,要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必须从四个内容进行:

一、财务风险

从理论上说,只要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就具备了短期偿债能力。因此,企业营运资金的最低理论值为0。但这必须以流动资产的变现数量与期限结构同流动负债的偿还数量与期限结构完全吻合为前提,否则,企业就可能形成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时,可以将长期资产进行变现,来偿还到期的债务。然而,在实际中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不会动用长期资产来偿还流动负债。再者,由于流动资产的变现数量也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是应收账款坏账和库存商品削价的可能性存在,所以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数量必须大于流动负债,即营运资金的数量必须大于0。同时,由于各类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和变现数量不同,作为流动资产净额的营运资金的结构不同,它的偿债能力也不同,因此,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态度不同,要求营运资金的结构也不同。

二、盈利能力

如果企业单纯地考虑偿债而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势必会约束自己灵活、机动地运用营运资金,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因为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互为结果的,所以,如果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长期低下,最终会削弱自己的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自身带来财务风险。企业盈利能力是受收入和成本二个因素所决定,企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不同,收入和成本的水平也不同。假如一个企业营运资金的规模过大,就会增加营运资金中非盈利流动资产的规模和比例,相对减少了企业的收入,同时增加了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反过来讲,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利润目标,来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

三、弹性

由于弹性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营运资金管理中要考虑自身变换的可能性,以便在需要时,调整营运资金的结构。实际管理中,弹性会影响营运资金的规模,如果现有营运资金的弹性不好,又需要对营运资金结构进行调整,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牺牲信用和收益,将弹性较小的营运资金强行转换其形态;第二个选择是增加具有弹性的营运资金的规模,用于准备短期债务的偿付和财务调整,这样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减少收益,维持企业现有的信用。

四、营运能力

营运就是经营运作,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运作能力。狭义的理解是企业经营运作的速度,主要表现为资产管理和运用的效率,即资产的周转速度,在财务分析中常用资产的周转率来表示,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指标。

第7篇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于1993年引入营运资金这一概念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才逐渐展开。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价值创造和财务管理目标紧密相关。因营运资金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破产倒闭案例已屡见不鲜,2003年美国有着100多年历史的Kmart申请了破产保护,2004年在我国运营8年之久的普尔斯马特轰然倒下。近年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正逐步成为国内外企业关注的重心之一。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研究,企业可以找出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判别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状况,进而对企业各环节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营运资金风险发出预警信号。然而,对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有涉及营运资金安全性的指标,但是较少的研究能够把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结合起来。显然,这不利于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规避。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应当能够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增加企业收益,最终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在梳理和把握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

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展开。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也由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逐步发展为较完整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单个组成项目上,并且侧重于流动资产项目的研究,相应的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应收、应付账款、存货周转率等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而这类指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这类指标忽略了流动资金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利用这类指标很难发现各流动资产项目的相互变动对营运资本的影响程度,继而无法对营运资金进行综合的评价。鉴于实践中出现的这类问题,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ConversionCycle)指标,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全貌。RichardV.D.等(1980)提出了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全貌的现金周转期指标,指出: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这个公式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之中。但该指标忽视了处于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的流动资产项目所占用营运资金在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考虑企业不同形态营运资金的占用情况,因而不利于企业全面、正确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由此,JamesA.Gentry等(1990)在现金周转期的基础上,引入了权重思想,通过对各阶段现金流量时间和数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权现金周期的概念。加权现金周期与现金周期相比,考虑了不同形态营运资金占用情况,加权现金周期融合了整个循环使用资金的时间和数量值,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营运资金绩效。但是上述营运资金绩效的研究都不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的具体研究。JosephCavinato(1990)则以制造业为例,细化了产品-现金周转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产品-现金周转期的方法。他提出了产品-现金周期指标来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同时,MartinGasmen等(2003)提出了衡量零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剩余日(Ex-cessdays)”指标。该指标可有效衡量零售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通过与具体行业的结合,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综上,上述评价指标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虽然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指标有所涉及,但是没有系统的展开研究,也就不能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在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郁国建(2000)指出,传统的评价缺乏战略性和集成性,通过建立一种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更有效管理,他创建了一个单一的集成指标购销周转率来考核营运资金的总体流转情况。然而,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上述各营运资金项目等信息需要进一步细化。由此,邵芬芬(2011)建议将存货周转天数进行细化,重新定义了“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以及“产成品周转天数”。建议将传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改为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并进一步细化为收回账龄为1年、2年等的应收账款金额。显然,细化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可见,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改进思路主要有:横向组合各单一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指标;纵向细化传统评价指标,从而划分不同项目进行考核,且改进了指标结构,使其更加科学。但上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研究仍囿于传统视角,往往只侧重于一个方面,难以正确、全面地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齐彩红等(201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和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价体系,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类标准,进而选择包括“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在内的14个关键指标作为第二层次指标。该体系给出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直观评价,但在指标选取、分数判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李争光等(2011)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选择涉及营运资金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的9项具体指标,建立营运资金绩效指标评价模型,同时选取三家家电企业2009年度财务数据,通过计算相应指标来评价三个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为企业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提供参考。该指标体系便于企业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易于找出管理重点,但在指标权重、指标得分确定方面较为主观。徐玮(2013)则从供应链资金管理特点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将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作为目标层指标,将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营运资金安全性和营运资金绩效作为准则层指标,并基于煤炭行业对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价验证。该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根据所得到的分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提高资源配置与经营效率,降低营运资金的风险,改善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可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重指标选取、权重及分值确定的合理性。

3.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针对已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对于营运资金的分类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提出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重新分类,并相应的提出了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即基于企业渠道管理理念的评价体系。与传统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相比,上述评价体系不仅涵盖的营运资金要素更为全面,而且体现了渠道管理的思想。但是上述指标体系仅考虑了营运资金的周转期,而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状况未纳入评价范畴,使得评价结果相对片面。同时,在指出现有的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体系未能评价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的同时,王竹泉(2012)设计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流动性指标和盈利性指标,增加了由各渠道营运资金利润率指标组成的盈利性评价部分,对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评价。可见,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已经从营运资金的创新分类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综上所述,基于渠道的评价体系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成果之一,并且从最初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体系发展到了涉及收益性和流动性评价的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此外,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中也可以明确地看出,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只是对营运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展开分析评价,并不能起到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目的。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

营运资金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的核心之一,虽然现阶段专门针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有关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已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可从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得到启发,参照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思路,初步建立起能够对营运资金风险进行预警的量化模型。蔡佳茹(2012)在借鉴较为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营运资金的行业特点,从对影响营运资金短缺风险因素的分析入手,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例,探索了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思路与方法,并尝试性的建立起以多元综合预测模型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刘震宇(2013)运用灰色预测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5个方面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指标变量进行设计,创新结合灰色点预测和区间预测,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结合案例企业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物流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过去5年的营运资金指标值,预测出未来5年的营运资金风险的大小。该结论能及时、准确发现物流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异常信号,降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但是由于灰色组合预测模型无法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企业根据自身风险预测进行管理。姚文伟(2014)同样运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选取能代表集团化企业营运能力的5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并选择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确定阀值的变量,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旨在通过对营运资金的风险预警,提高集团化企业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抵抗能力。但是本文只是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初步研究,没有尝试纵向设计更多的营运资金或者是财务指标进行研究。郑晨(2012)针对以往的研究都只是对营运资金的每个项目进行单独分析,却并未联系营运指标的项目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与营运资金为主要参数的综合模型,同时针对以往的研究从未涉及过风险管理,在模型中体现出风险因素,选取了自2007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的所有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营运资金与风险管理效果成正比例的关系。但是本文仅对在国内沪深两市上市的生物医药制造类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而未将所有的制造类上市企业纳入到本文的研究范围内。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指标的选取上,量化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同时可以将营运资金预警案例引入到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分析当中,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而构建出适合各行业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

四、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展望

(一)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

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现有研究表明,关于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但是实证研究较少。因此,从实证的角度展开分析,对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运用,可以弥补规范研究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加以运用。

(二)创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思路

第8篇

关键词:价值链;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方法策略

企业集团管理中,财务管理是其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营运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存在,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认识到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着手提出有力的改善措施,旨在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管理水平。价值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集团的认可和应用,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稳步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从价值链的角度强化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能够实现价值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的和谐统一,创造企业利润最大化。但是,当前我国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优势

(一)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营运资金的管理范畴

从价值链角度实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都有利于拓展企业的经营范畴和管理范围。基于价值链的营运资金管理,打破了空间限制,实现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营运资金管理优化。与此同时,还突破了传统的时间限制,对外部价值链施加压力,实现了战略规划和科学部署,达到了企业内部价值链与企业外部价值链的和谐统一,企业营运资金的布局和应用得到了优化和合理配置,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整体部署和战略规划。

(二)凸显了企业价值链管理的一体化

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打破传统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将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协调统一起来,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并将营运资金管理渗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实现了财务集成,该系统内的所有财务信息和营运资金数据都有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部署,实现了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和运作效率,水平更高,质量更优,符合时代的竞争压力和市场需求,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稳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观念和思路,而且能够实现企业集团价值利益最大化。

(三)稳定企业盈利,降低营运风险

从价值链角度科学规划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树立了以价值链为引导的管理模式,能够充分调动企业资金管理的一体化和一致性,将企业内外的资金链条协调统一起来,达到内外统一、高度统筹,并将价值链管理思路渗透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营运资金的应用效率和执行水平,而且能够真正提高企业的利益和盈利水平,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价值链管理的真正落地。

二、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

(一)负债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发展存在资金隐患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存在不合理的负债现象,负债结构的不合理给企业埋下了严重的资金隐患,导致短期偿债风险增高,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上面缺少宏观的整体规划,使得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负债结构的不合理,使得企业缺少相匹配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一旦企业面临资金风险就会瞬间分崩离析,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甚至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很多企业在营运资金的管理方面,过分依赖于外部盈利,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缺少必要的适应性和及时更新性,使得企业整体的发展和营运资金的规划比较被动,营运资金管理问题越积越多,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影响企业的长远规划。

(二)存货周转不畅导致货物积压问题严重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不重视,仍然局限于传统的采购和库存,思想陈旧,管理力度不足。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采用的存货信息处理系统不能很好地调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透明度不足,互动性不够,缺少密不可分的合作联系,供应商不知道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不知道供应商的具体实力,使得双方在真正的合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变数,导致存货成本支出不可控,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控制,信息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现象极为明显,货物的周转和应用不足,速度慢,效率低,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企业与合作的供应商之间也存在一些管理问题,供需不平衡,供应链管理系统不完善,导致信息资源得不到及时的共享,在信息传播速度和准确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漏洞。企业又缺少营运资金的高度统筹和合理安排,使得整个集团缺少科学规划和凝聚力,财务风险加大,营运资金效益逐步走低。

(三)营运资金账目管理不明晰带来财务安全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账目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特别是收账款环节缺少必要的资金管理,使得很多账目不清晰,很多应收账没有及时收回,项目进展受到阻碍,停滞过多,并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财务资金的利用率。很多企业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地位,盲目采用赊账的方式进行企业工作和日常支出,而缺少必要的收账管理条目,影响了企业的实际利润和价值最大化。此外,很多企业在收账的管理方面,监管不力,出现了很多坏账,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危害和损失。在资金周转时长方面也缺少有力的监督和督促,使得资金周转压力过大,埋下了极大的财务安全隐患。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仍然局限于单一的财务类目,系统性不足,一体化不明显,营运资金管理范围逐步缩小,不利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有力展开。

三、从价值链角度提高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更新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观念,完善价值链管理模式

提高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就要从实际情况和时代要求出发,将价值链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选择和思想引导,以树立符合企业集团时展的集团文化,并达到企业发展道路的科学合理规划,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以化工企业A集团为例,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A集团要想发展,就要从以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软实力和时代武器,并充分融合价值链管理模式和思路,合理规划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的各个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任务进程等,并促进各个环节的优化和资源配置,达到企业集团资金流的稳定发展,并协调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进而彻底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甚至整个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将价值链管理思路融入企业管理中,要将其与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相结合,将价值链管理思路深入贯彻到企业集团的每个经营管理环节,并对管理的每个流程和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做好备案和防御措施,以及时扼杀可能性风险,强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此外,企业要从上至下贯彻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价值,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的真正落实和企业价值利益的最大化。

(二)优化企业债务结构体系,实现资金流程的优化和升级

实现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优质高效,要从债务结构入手,充分利用价值链管理模式,实现资金管理的优化升级。当前市场竞争压力巨大,很多企业存在负债过高的情况,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是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一环。首先要从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关系出发,转移不合理的负债因素,排除可能性的负债风险。此外,对企业资金流程和资金应用要实行革新和改造,以从整体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价值链管理的优势,不断完善当前企业的资金管理,并在可行范围内深化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规范资金管理流程和模式,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营运资金的宏观控制和科学规划。与此同时,要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ERP,实现从营运资金到财务流程的再造。企业上下员工要积极配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形成统一的、有序的、全方面的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实现企业集团经营、销售、支出、采购、存储、收入一体化,达到价值链管理模式功能的最大化。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财务收账是极为必要的一环,也是扼杀财务风险的关键一环,要强化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警惕性,避免账目措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三)优化企业集团的采购渠道,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存储和管理模式

强化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就要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站在价值链管理的高度,从企业集团的采购环节入手,优化采购渠道,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实际需求,建立适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存储和库存模式,避免结构模式的不合理弱化企业的经济管理,带来难以遏制的财务风险。企业集团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化的存货控制提醒,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成本的支出,从存货的积压到资金的占用,都要做好应对策略,并有意识地加强与供应商的关系,减少资金占用,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的优质高效。从价值链角度优化采购渠道是时代的要求,企业集团可以尝试建立符合价值链管理模式的第三方物流库存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集团的库存管理成本支出,弥补当前存储模式的缺陷和弊端,提高采购效率和存储水平,降低可能存在的库存风险,转移库存压力,实现企业集团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和一致性,满足价值链模式的管理需求。第三方物流库存管理模式,是从价值链管理高度为企业定制的采购-存储一体化,实现了供应商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管理的专业度更高,设备设施更齐全,也能够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越性和优质服务的可行性。第三方库存管理模式,从价值链的角度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利用,服务成本更低、存储、采购、运输成本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实现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体性,并将企业集团的营运资金运作风险降低到最低,符合企业发展的整体方向和目标。

(四)加强企业集团生产活动的营运资金管理

首先要选择正确的业务流程,应该将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部分精力与人力放在对业务流程的选择上,对于一些不增值的作业应该最大程度的去缩减,尽量在保管时间上进行优化,特别是要针对那些产品以及半成品的运输及库存时间管理上,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生产物资转变成库存成品,并且降低在仓库的存放时间,尽快的销售出去,从而极大的提升企业资金的回收率与周转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还可以灵活选择应付职工的薪酬,这部分资金可以看做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一种短期负债,在将这部分资金发放到职工手中之前,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无偿使用,并且不存在资金成本,通过对这部分资金的合理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此外,企业对待摊费用以及预提费用等其他一些应付应收的费用可以进行灵活的安排,可以将这些资金纳入到企业生产活动营运资金的辅助款项,合理利用这部分资金,不使其形成闲置的状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从而降低企业资金的占用率。总之,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意义重大,甚至直接关乎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成果。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仍然局限于盲目追求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忽视了营运资金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价值链管理,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营运资金本质化的认知,将营运资金合理细分,应用于不同的企业集团管理环节,实现了企业集团利益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是符合当前市场竞争的资金管理模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集团的认可和接受。但是,当前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充分认识营运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即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竞争的必然要求。

作者:张东梅 单位: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丽芬.现代物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3).

[2]王竹泉,高芳.基于业务流程的作业增值核算体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3]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02).

第9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要素 渠道

在2010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作为国家枢纽型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业也逐渐恢复。2009年《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以及2010年行业相关政策的密集为交通运输、仓储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加之世博会和亚运会等对地区客运、货运的拉动作用,2010年该行业整体经营状况有明显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是否也有所提升?为此本文针对该行业上市公司从要素和渠道两个角度分析其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一、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总体分析

尽管全年经济形势向好、《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以及行业相关政策的密集使得交通运输、仓储业整体处于回升状态,但是无论从按渠道还是从按要素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来看见表(1),该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均处于急剧下降状态,2010年较2009年的变化幅度达到30%以上。在满足市场旺盛需求的情况下,行业营运资金管理却变得薄弱。从地区细分来看,无论是按渠道还是按要素分析,2010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均是西部较差,中部较好,东部居中。从2008年至2010年的变化趋势来看,东部地区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严重下降 ;中部地区2010年比2009年缩短一天,但是从渠道角度来看,其管理绩效却是持续恶化的;西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差,但其周转期逐年缩短,绩效持续改善,这与我国加大西部扶持力度有关。从行业细分来看,按要素分析和按渠道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从要素角度分析,2010年公路运输业管理绩效较好,交通运输辅助业管理绩效较差。从渠道角度分析,铁路运输业管理绩效较好,仓储业管理绩效较差。虽然2010年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召开、高铁建设序幕拉开以及国家出台的仓储行业的利好政策促进了三个子行业的发展,但从2008年至2010年的变动趋势看,仓储业、铁路运输业的管理绩效持续恶化,航空运输业的管理绩效严重下降,公路运输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向好的方向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和地区不断推进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以及对高速公路投资开发、经营和权益转让等方面的规范。交通运输辅助业、水上运输业从要素角度看,其管理绩效得到了改善,但是从整个渠道来看,其管理绩效下降了,这说明这两个子行业只有部分营运资金项目管理较好,而整个营运资金的管理存在问题,这也与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国际航运的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油轮运输市场反弹缓慢有一定关系。从企业分析来看,在2010年75家上市公司中,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短于行业均值的企业有31家,占41.33%;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短于行业均值的企业共有33家,占44%,这说明过半数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从2008年至2010年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变化趋势来看,持续恶化和持续改善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多,约占19.23%和17.31%,企业绩效变化趋势分布呈现V字型,绩效管理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从2008年至2010年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变化趋势来看,管理绩效持续恶化的企业数量最多,为14家,占26.92%,基本稳定的企业数量最少,为3家,占5.77%;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略有下降、严重下降和持续恶化的企业数量总计超过可比企业数量的50%,企业绩效变化趋势分布整体呈现近似W型。

二、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要素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该行业存货周转期呈现逐年延长的趋势,管理绩效下降明显;应收账款周转期波动较大,2010年应收账款管理绩效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应付账款周转期总体是延长的,管理绩效呈改善趋势,但2010年应付账款管理绩效略有下降。由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是由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决定的,所以从要素角度来看,2010年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主要是受存货和应付账款管理绩效下降所影响,其中应付账款周转期的大幅缩短是主要影响因素。

从地区细分来看:(1)2010年存货周转期东部和中部相同,其管理绩效大大优于西部地区,但是从近三年变化趋势看,东部、中部地区存货管理绩效持续恶化,而西部地区存货管理绩效持续改善。(2)2010年应收账款管理绩效西部最差而东部最好,从近三年变化趋势看,东部地区管理绩效略有回升,中部地区管理绩效持续恶化,西部地区管理绩效持续改善。(3)2010年应付账款管理绩效中部地区最好而西部地区最差,从近三年变化趋势看东部地区管理绩效略有下降,中部地区管理绩效持续改善,西部地区管理绩效2010年和2009年持平,但与2008年相比显著下降。(4)2010年东部地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延长主要受存货周转期延长和应付账款周转期缩短所致;中部地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改善,主要得益于其应付账款管理绩效的提高弥补了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绩效的下降;西部地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改善,主要得益于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绩效的改善。因此东部地区应该重点加强存货和应付账款的管理;中部地区应该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虽然西部地区的绩效得到改善,但是应该逐步缩短同东部和中部的差距。从行业细分来看:(1)2010年存货管理绩效交通运输辅助业较差而航空运输业较好,从近三年变化趋势看,仓储业快速回升, 航空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略有回升,公路运输业略有下降, 交通运输辅助业与铁路运输业持续恶化。(2)2010年应收账款管理绩效交通运输辅助业较差而航空运输业较好,从近三年变化趋势看, 公路运输业基本稳定,航空运输业持续改善,其余四个子行业略有回升,2010年较2009年应收账款周转期缩短得益于所有子行业绩效的改善。(3)2010年应付账款管理绩效铁路运输业较差而公路运输业较好,从近三年变化趋势看, 公路运输业和交通运输辅助业应付账款管理绩效呈现快速回升趋势,仓储业、航空运输业严重下降,水上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略有下降。(4)2010年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要素)下降主要是受仓储业、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影响。进一步分析,三个子行业绩效下降均是受应付账款周转期缩短的影响,因此三个子行业需要加强应付账款的管理。此外,公路运输业、交通运输辅助业与铁路运输业应该加强存货管理,其中交通运输辅助业尤其应该重点加强存货的管理。从企业分析来看,2010年该行业有53家企业存货周转期短于行业均值,占70.67%;有38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期短于行业均值,占50.67%;有26家企业的应付账款周转期长于行业均值,占34.67%,这说明过半数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绩效优于行业均值,而大部分企业的应付账款管理绩效低于行业均值。从2008年至2010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存货管理绩效持续恶化的企业数量最多,占可比企业总数的26.92%,持续改善、快速回升和略有回升的企业数量大于持续恶化、严重下降和略有下降的企业数量,50%的企业绩效有改善趋势。应收账款管理绩效略有回升和持续恶化的企业数量最多,各占可比企业总数的26.92%,持续改善、略有回升和快速回升的企业数量显著大于持续恶化、略有下和严重下降的企业数量,大部分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绩效向好发展。应付账款管理绩效持续恶化、严重下降和略有下降的企业数量较多,高于持续改善企业数量总和,大部分企业管理绩效呈恶化趋势。

三、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分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从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来看见表(3):(1)2010年采购渠道单位上市公司营运资金占用额为-9.12亿元,比2009年减少5.47%。2010年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资金占用额较2009年增长幅度分别为49.64%、43.42%、6.27%、58.37%。其中材料存货和预付账款增幅较大,均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应付账款增幅不大,而应付票据却大幅增加,总的应付项增加15.71%,增幅不是较大。2010年该行业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38天。从近三年的变化趋势来看,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有较为明显的波动,且2010年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管理绩效仍有下降,这主要源于材料存货的大幅上升。(2)2010年生产渠道单位上市公司营运资金占用额为-2.79亿元,比2009年增加29.22%,增长幅度较大。2010年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资金占用额较2009年增长幅度分别为62.69%、20.78%、12.60%、-2.46%。其中,在产品存货增幅最大;其他应收款略有增加,但增幅较小,说明在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应收款项方面行业水平基本稳定;应付职工薪酬也有小幅增加,在全社会人工成本普遍增加的影响下也属正常。 2010年该行业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12天。从近三年的变化趋势来看,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绩效持续恶化。交通运输、仓储业作为枢纽型产业逐渐复苏,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此过程中行业规模和生产规模随之扩大,尤其是在产品存货2010年比2009年的增幅达到62.69%。(3)2010年营销渠道单位上市公司营运资金占用额为3.05亿,比2009年增加13.97%。2010年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缴税费资金占用额较2009年增长幅度分别为76.22%、14.28%、90.96%、35.09%、34.75%。成品存货和应收票据的金额增幅较大。在存货方面,与上文两渠道情况相同,从数值上可以认为其管理绩效明显下降,尤其是营销渠道的存货管理,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应收票据的大幅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但若其占用金额过大则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应收账款的增幅较小,综合考虑整个应收款项的增长幅度不是太大,应收账款的管理较好。预收账款和应交税费的增幅与行业营业收入增幅基本相当,说明在预收款和税收方面的管理手段和相关政策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只是随行业复苏规模有所增大。2010年该行业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13天。从近三年的变化趋势来看,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绩效略有回升。在资金占用额增加的情况下,周转绩效略有回升,说明行业在营销渠道上的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在市场回暖环境下,一方面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回款速度加快,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促进了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绩效的提高。从地区细分来看:(1)2010年西部地区三个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均较差,东部地区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好,而中部地区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好。(2)从管理绩效近三年的变动趋势看,西部地区在持续改善;中部地区均在持续恶化;东部地区除营销渠道略有回升外,其他两个渠道均在下降。(3)2010年东部地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管理绩效下降主要受其采购渠道和生产渠道影响,中部地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管理绩效下降主要由其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大幅度上升所致,西部地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管理绩效上升主要受益于三个渠道周转期大幅度的缩短。从行业细分来看:(1)2010年航空运输业在各个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均处于较高水平;铁路运输业除在采购渠道表现较差外,在其他渠道的绩效也较高;交通运输辅助业在生产和营销渠道表现最差,仓储业在采购渠道绩效较差。(2)从近三年变化趋势看,仓储业营销渠道管理绩效快速回升,采购渠道严重下降,生产渠道持续恶化;公路运输业发展趋势向好,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均略有回升,而采购渠道持续改善;航空运输业除营销渠道管理绩效持续改善外,采购渠道严重下降,生产渠道持续恶化;交通运输辅助业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持续恶化,而采购渠道管理绩效快速回升;水上运输业采购渠道略有下降,生产渠道持续恶化,营销渠道快速回升;铁路运输业营销渠道略有回升,采购渠道略有下降,而生产渠道持续恶化。(3)2010年只有公路运输业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向好发展,这和前面提到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推进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以及对高速公路投资开发、经营和权益转让等方面的规范有关;铁路运输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幅度最大,主要受其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恶化的影响;航空运输业管理绩效整体下降,主要由其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所致,这与原油价格上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企业分析来看,在2010年该行业75家上市公司中,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比行业平均值长的有51家,占68%;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比行业平均值长的有37家,占49.33%;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比行业平均值长的有39家,占52.00%。从2008年至2010年绩效变动趋势看,近三年大部分上市公司绩效波动较大,在采购和营销渠道均没有上市公司的管理绩效处于稳定状态。采购渠道中略有下降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持续改善和持续恶化公司数量相同,均占可比上市公司总量的21.15%,说明近三年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整体恶化,且大部分公司情况波动很大;生产渠道近三年绩效持续恶化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高达22家,占总量的42.31%,整体情况与采购渠道相似,大部分上市公司近三年绩效处于恶化状态且波动较大;营销渠道情况略好,绩效回升与改善的上市公司较多,但从波动情况来看,绩效稳定的上市公司仍不多,持续恶化的上市公司占28.85%,持续改善的占9.62%,快速回升的占26.92%,总体分布仍呈两头多中间少的情形。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总体下降。在外部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总体向好的情况下,无论从按要素还是按渠道分析来看,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均处于下降状态。该行业在满足市场旺盛需求的情况下,营运资金管理却变得薄弱。(2)存货和应付账款管理绩效下降。从要素分析来看,2010年该行业绩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存货管理绩效和应付账款管理绩效的下降,尤其是因为应付账款周转期缩短天数较大。从渠道分析来看,采购渠道和生产渠道管理绩效下降均与存货占用资金过多有关。因此存货和应付账款管理绩效下降是影响该行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的重要因素。(3)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升,采购和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2010年除营销渠道周转期为正外,其他渠道均为负。绩效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采购渠道和生产渠道。2010年国内宏观经济复苏,交通运输、仓储业的下游行业经营情况有所好转,销售款回款速度加快,有利于本行业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的管理。上游由于成品油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偏紧的信用政策,使得本行业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略有下降。生产渠道的持续恶化应该引起行业的密切关注,如果不加强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营运资金的管理,很容易使流动资金沉积于生产环节中,造成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绩效下降。(4)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差距较大。无论是按渠道还是按要素分析该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均是西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差,中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好,东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居中,地区之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差距较大。(5)各子行业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动趋势不同。除公路运输业绩效改善非常明显外,其余5个子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下降趋势。(6)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近三年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化趋势呈现近似V型,即基本稳定的企业数量较少,而持续恶化和持续改善的企业数量较多,整个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波动较大。

(二)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存货管理,优化业务流程。2010年该行业采购渠道和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究其原因是采购渠道存货资金占用量增多以及生产渠道存货增长幅度较大,造成绩效持续恶化。因此,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加强采购渠道和生产渠道存货的管理应成为该行业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的重点。在行业经营环境好转的情况下,企业业务量增加,规模扩大,上市公司若想求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理顺业务流程,实现内部产业链的无缝衔接。流程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只有先进高效的流程才会有良好的资金管理效率,因此该行业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一方面同上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减少燃料、材料和备品配件的储存数量,降低采购渠道的存货资金占用;另一方面,企业优化内部流程,对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减少生产渠道存货的积压以及资金的占用,将企业的存货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各地区发挥优势,缩小地区间差异。纵观三渠道,西部地区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绩效均不如中部和东部,但近三年有所改善。说明西部地区上市公司虽然在市场环境、交通便利程度和内部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均不如中东部上市公司,但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西部地区应该抓住国家战略西移的契机,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缩小同中部、东部地区的差异。相反东部地区上市公司表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生产和营销渠道。因此建议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并且应当积极利用大型上市公司的优势,在销售政策的制定和客户的选择上主动出击,减少客户资金占用量,加快生产和营销渠道的资金周转速度。(3)进一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交通运输、仓储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大力推进其信息化,对于实现该行业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是实现交通运输、仓储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对该行业信息化的积极引导该行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仓储业应该进一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优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更加畅通,减少由于业务量大而信息混乱造成的货物和资金的积压。完善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互信合作及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整个供应链上企业间信息的共享进一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