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音乐教师学习材料

时间:2022-07-11 16:59:14

导语:在音乐教师学习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音乐教师学习材料

第1篇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感情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乐又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少年就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少年天生都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少年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相反传统小学音乐教育丢失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斯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建立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以前,我们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教师比较满足于唱歌与欣赏教学的标准化、模式化。教师教,学生学,要求规划统一,教师一遍一遍教,学生一遍一遍学,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自己动脑创造实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后我们还制订教学目标时遵循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原则,把音乐教学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向学生提出学习音乐的态度、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在保证达到基础目标的前提下,扩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而设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不乏音乐感觉一般的学生,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过分强调这方面的训练,可能会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热情耗尽,对音乐产生厌倦感。这时,教师就要努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同样的音乐往往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联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并且带有很强主观性。

但谁又能说“五音不全”的学生没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天空的云彩,是多姿多彩的。而音乐就具有这种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巨大“兼容”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欣赏《狼和小羊》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先打两个字谜,学生分别猜出是狼和小羊;然后让他们自己讲述《狼和小羊》的故事;在全班同学听完故事以后,我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居然连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欣赏完第二遍之后,我又让他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分组编小品表演。在编排小品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根据音乐情绪编排小品;有的同学借鉴童话故事编排小品;还有的同学很有自己的创新,在编排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跟着动起来。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一、创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的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不是提倡“微笑”教学吗?记得在上学期期末时学生在“写给音乐课的一句话”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到:“我觉得音乐课应该是很愉快的,但有时我们太不像话总要惹老师生气,但请老师不要生气,我们会改的,请你笑一笑,让我们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我想我们会更喜欢音乐课的!”。用轻松、活泼的节奏作为纽带,用甜美的微笑去迎接孩子们新的一节音乐课。能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音乐的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如:上课前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说出上课,学生立即用手打出上课使用的固定节奏:“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0”这种形式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他们疲备的身心得到很大的抚慰和放松,这样不仅把学生很快吸引到课堂中,而且,为上好每节课创设一个美好的开端,教学效果良好。

二、赏析,把学生带到艺术的境界

第2篇

关键词:个别化学习;生活情境;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生活世界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更有效。由此我以个别化学习活动为载体,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将生活情境置于其中,努力创设生活化的个别化学习内容与环境,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

一、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源于生活

1.幼儿自身的生活内容

教师应结合主题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和材料,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如,在“周围的人”主题下,我们利用教室储物柜创设了给朋友送“快递”的情境,关键经验是:感知空间方位概念,学习简单的推理判断。幼儿根据货物单上的提示,寻找朋友所在的柜子,并将朋友所需要的物品数量、类别正确放入。操作提示:层次一:根据提示卡的直接提示将货物分发到相应的“房间”里。层次二:根据提示卡间接提示分析其中线索将货物送进相应的“房间”。又如,“营养早餐”的区域,幼儿通过摆弄食物小样,体验制订早餐的乐趣,从而养成合理、科学的进餐习惯。中班后期的幼儿对自身的穿衣打扮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是幼儿生活中每天必须面对的最为密切的内容,为了让幼儿满足装扮的需求,在“时装会”区域里我们投放了各种男女不同季节的时装书籍让幼儿通过剪、贴、拼装等方法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时装。这些基于生活而设计的情境,可以将幼儿的学习、游戏与其生活紧密相连,这既是生活又是学习,二者融合的活动充满着人文关怀,不仅推进了儿童的个体建构,更为儿童的游戏注入了新的意义。

2.幼儿家庭的生活内容

家是幼儿最熟悉和喜爱的地方,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许多与家庭有关的生活内容都可成为个别化活动的内容。如,“装配电池”:家里的时钟没电了;淋浴器内电池没了;赛车、电动玩具内电池用完了;家里新买了几个搁物架……一系列的问题都会涉及幼儿,父母在更换电池、装配隔物架的过程中幼儿耳濡目染,通过主题“玩具总动员”“常用的工具”“周围的人”活动的开展幼儿更是产生了强烈的操作欲望,“装配电池”“装配笔”“装配架子”的活动油然而生。

3.社区中的生活内容

社区是幼儿天天可以接触到的外部环境,只要是与幼儿的生活有联系的,教师都可以从中选择有价值的内容作为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素材。如,去“点心店”买东西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其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本身需要借助一定的生活经验背景和问题情境,通过基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启发孩子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以本班数学区材料的投入,全都是围绕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开展的,比如,“调查和统计朋友的生日”“乘地铁”“点心外卖”“电影院”等这些内容全部围绕生活实践,将数学的知识隐含其中,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就自然而然地会迁移运用了,我想:也许这才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出发点和宗旨。

4.幼儿生活中兴趣点内容

幼儿的生活内容取之不尽,重要的是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融入个别化活动中,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及求知欲。如,幼儿在生活中都喜欢气球,喜欢拿着气球抛接;喜欢吹气球;喜欢打气球的各种工具;喜欢它的爆炸声等,于是在科学区我们投放了各种打气球的工具、气球、扎结的绳子等,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打气用具、练习绕扎的技能,并能用气球美化环境。

5.满足幼儿个性需求的内容

现有的个别化游戏活动中,女生总显得很出挑,专门针对男孩子设计的,能让男孩引以为豪的却很少,针对班中男孩的表现,我开设了“玩具设计师”,这一区域,男孩非常喜欢。在这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完成自己的作品,“玩具设计师”共分三个区域:加工、维修、展示。女孩遇到玩具损坏的情况,男孩就会很有底气地说:“这是我们男生干的事情,放心交给我吧!”于是,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工作。随着活动时间、经验的不断扩展;随着展示材料的不断成熟,男孩都有了一种自豪感:看我们男孩多聪明,能设计出这么多高超的玩具来。这个在生活中形成的区域活动,也让孩子真正融入到了生活中,让他们体会到了在生活实际中工作的分配和不同工种的作用,也让很多男孩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二、个别化学习材料取自生活

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投放个别化学习材料时,教师尽量寻找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材料,从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我们创设了生活区,将生活中幼儿想操作而又没机会操作的东西搬进了区角,让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操作和体验。如,在生活坊中,我们投放了“钉纽扣”“钉珠片”“十字绣”“给动物喂食”“建造小区”等材料供幼儿操作,既满足了幼儿乐意模仿成人劳作的愿望又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音乐区中,我们投放了椰奶罐、矿泉水瓶、筷子、豆子等,让幼儿随音乐节拍敲打、感受音乐节奏,根据歌曲内容进行伴奏。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幼儿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学习,获得愉快及成功的体验。

第3篇

根据体育与健康的课改精神,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在教学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学练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设疑等,让学生来尝试、体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运动兴趣,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和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认识情感上、合作精神上都积极发展,构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兴趣是培养出来的,但要给它一个环境。田径是枯燥无味的,这是学生的普遍观点。如何把一节快速跑课上好,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跑,让学生在跑中感受快乐,在思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快速跑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

本课以多种形式的快速跑为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快速跑,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发展协调能力,提高速度和表演才能。

三、教学目标

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跑的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发扬团队精神,提高展现自我的勇气和能力。

四、教学片段

体育委员组织整队集合,报告人数。

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在音乐伴奏下学习快速跑,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响起:教师按音乐节奏活动肢体,给学生美感。

音乐结束。

教师:这段音乐明快吗?

同学们兴奋地回答:明快。

教师: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做协调跑,好吗?

同学:好。

有好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了。

音乐起,师生共做热身操。

结束后,教师问:“累吗?”

同学:有点累。

教师:还跑吗?

同学:跑。

教师:下面我们就展开各种快速跑的比赛,有信心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有。

比赛开始,采取三种形式的快速跑:

1.夹球协调跑

这项跑主要锻炼学生快速跑的协调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比赛结束,第二组获胜,其他组不甘心,说再来。

2.“爬雪山,过草地”

这项跑主要锻炼学生快速跑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要求同学们注意安全,同学们个个信心十足,比赛开始,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最后,第一组获胜。同学们说,再来。

3.摘红旗

这项跑主要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同学们又以小组为单位,你追我赶地跑着。看到他们红扑扑的脸,我及时地说,你们这才是健康的美。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教师也被这种气氛感染着,笑着说:“还跑吗?”学生说:“跑!”

教师说:“刚才跑的形式多样,都是老师想出来的,你们愿意创新跑的形式吗?”“愿意。”学生说。接着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新。然后各小组展示,评出最好的,教师及时给予了表扬。接着师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身心。

下课铃声响起。

同学:老师,下节课还这样上吗?老师高兴地笑了。

五、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兴趣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和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关键。要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挖掘学习内容中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和形式

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找寻激发学生兴趣的结合点和线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就是调动兴趣的添加剂,有了音乐,学生就会兴奋,当然,音乐要配得恰如其分。

2.保持对学习过程的快乐

动作的单一性,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有一种新奇感,能够激发学习热情,保持过程的吸引力,体验过程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去锻炼身体,培养技能。

3.体验成功的快乐

鼓励和表扬是促进学生兴趣的方法手段之一,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及时赞扬。

第4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 小学英语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89-03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专家指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目前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急需一定的理论与政策的指导。”[1]因此,将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认知方式,每个人的智能都是多元的,世界上没有哪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组合,“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每种智能的数量各不相同,并且我们每个人都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多种智能”。[2]

从学生生理发展的角度看,要全面开发其各项智能,使其均衡发展,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目标。在众多的改革尝试和研究中,课堂教学始终是关注的中心。本文探讨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在多元智能指导下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应用,使“课堂为学生服务,教学为学生设计”的意识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加强,从而改进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改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基础外语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含义与其基本结构

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3]它包括教学前的准备策略,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教学后的评价策略。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对课堂教学的程序以及方法进行指向性调节和控制操作,以逐步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其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在一定理论框架指导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教育实践工作者通过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生动丰富的创造,这是课堂教学策略的生命力所在。

“多元智能教学就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以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5]多元智能开启了一扇教学方法之门,它认为无固定的教学方法将会对所有学生发挥最佳作用,所有的孩子在八个智能方面都有不同的强势,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活动可能对某一组学生起到较成功的作用,而用在其他组身上,成功性则较低。教师在指导和协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不同智能活动的各自作用,使用多种多样的指导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Linda Campbell等人通过多元智能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多元智能开发的教学策略的基本结构,大致分八个维度:[6]言语――语言策略;逻辑――数理策略、动觉策略;视觉――空间策略、音乐策略、人际交往策略、自知自省策略、自然观察策略。

三、基于多元智能开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挑选出许多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理论,要有意识地针对各项智能提出问题设计活动,从而使自己的课堂尽可能多地包含体现多元智能、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活动。以下是一些可供借鉴的以多元智能为思考主线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促进语言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让学生学会倾听

以语言智能为指导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与课型,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且每种训练形式不宜太长,如听音会意、听音跟读、听音画图连线、听音指图涂色、听音标号、听音表演、听音说唱、听故事等等。

(2)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中,除了模仿性的机械练习外,在交际性的活用练习中,要培养学生在不同情景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如情景会话、交际性会话、故事接龙、自编自演小短剧、英语演讲等等。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才能在发表见解时用自己的语言说话。

(3)让写作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

学生的语言智能一方面表现为使用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运用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要让写作成为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可以使用多种形式,比如配词成句、看图写话、编英语谜语、头脑风暴与诗歌创作等。

2.促进数学逻辑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鼓励学生提问,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向学生提出问题后,暂缓10秒以上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更能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回答问题也会更有新意或更完善。

(2)组织学生辩论,进行研究性学习。

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或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争论。同时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简单的研究课题,以调查的方式主动获取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就会成为学习和思维的主人。

3.促进空间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将学习材料视觉化,开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这种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内在视觉,要求学生开启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把书本和讲课的材料变成内心的形象。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学习材料也是很好的视觉空间学习方法,包括看图说话、看图讲英语故事、想象性口头作文等。

(2)运用图画比喻画出学习内容,建立文字与画面的联系。

图画比喻是用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的,其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在抽象和具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这种策略对那些弱于口头表达而善于空间想象或擅长绘画的学生尤其适用。如可以根据英文天气预报画出各地天气图标,制作一本图文并茂的英文小故事书,制作心情日历等。

(3)运用多种多样的视觉材料,给予学生丰富和充分的刺激。

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视觉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充分和深入的理解,把文字学习和空间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供教师选择的视觉材料范围很广,包括图片、绘画、摄影和影视作品等。

4.促进身体运动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创意动作来进行学习

这个策略要求学生以身体活动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投入到创意想象的活动过程中去。学生可以用各种动作学习字母、单词和短语,在表演英语对话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动作表达意思。

(2)通过教室剧场的表演,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

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地根据英语课上正在学习的课文或故事创作表演剧本,在语言的基础上添加动作,这是发展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首先教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给学生规定要获得的学习效果,设计剧情,表演结束后教师应让学生讲述他们的体验并进行评价。

(3)展开教室游戏,强化巩固学习内容。

游戏使学生进入富有想象力和挑战性的情境中,当通过游戏学习时,大多数学生是充满好奇地、热切地探究他们学习的内容。游戏可以采取许多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特别适用的应该是全身反应(TPR)游戏和能在教室里进行的参与者较多的游戏。

5.促进音乐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把学习材料变成可以说唱的形式以增进理解与记忆

无论教的是音标、单词还是对话,教师可以先把学习材料变成可以说唱的形式,因为童谣和儿歌这种说唱的形式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把想强调的讲课重点变成说唱形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这有利于学生较为迅速地增进理解与记忆。

(2)寻找适合教材的情感气氛的音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领悟。

为某个话题和具体课文寻找适合情感气氛的音乐,如果学生听讲时有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领悟和记忆。比如在教学“My Pen Pal”这个话题时,组织学生给Pen Pal写信时播放歌曲“Big big world”效果相当不错。

(3)通过英语歌曲的学习,激发语言技巧。

在帮助小学英语学习者提高他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技巧时,音乐可以成为很好的服务工具。除了课本上的英语歌曲外,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也使用了交际性的语言,重复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学生可以听一首歌,教师向学生提供有关这首歌的主题摘要。然后学生可以口述歌词并大声地朗读歌词。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将歌词打乱顺序并让学生重新排列。

6.促进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创设积极的课堂人际交往环境

当班级课堂发挥着关怀性的功能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更高效。英语教学的语言性、交际性、应用性都很强,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英语课堂学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通过培养学生与人分享、资料交流、讲解沟通、反思等能力,来创设英语课堂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2)通过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彼此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良好机会,为学生创造了更多交往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英语课堂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如小组学习、跨小组互助式学习、小型团体学习等。

(3)通过团体游戏,促进学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在团体竞争的条件下,因为有共同的目标,所以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很及时,互相理解,效率明显提高。英语课堂中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智能发展的团体游戏非常多,游戏可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尤其是低、中年级,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猜谜、转盘、开火车、图板游戏等等。

7.促进自我认识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表现自我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自我观察、自我肯定,并在英语学习中自我指导,具有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获得英语学习的目的感与方向感。可以让学生自学英语或者制定英语学习计划等。

(2)利用小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内在感受与体验

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想象力,去鼓励他们内在的感受与体验。要让学生感受、体验,需要他们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赋予英语课堂学习以个人意义。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编结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等。

(3)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调控能力。

多元智能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对自己一个阶段英语学习的自我观察和反思,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提供动力。

8.促进自然观察智能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新奇的、开放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就英语语言观察力而言,它表现为语言的发现能力,目的明确且有针对性的寻找练习是有效的途径。如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英语文章、段落或句子中,寻找近义词或反义词、主题句、以及各种时态等多种多样的语法手段等。

(2)通过对文本的对比分类等方式提高学生分辨事物关系的能力

学生分辨相互关系的能力基于三个基本的认识过程:区别异同;根据不同标准对物体分类;察觉相互关系。自然观察智能强的学生非常擅长于这些思维过程。下列活动可以使学生进入比较、对比、分类以及察觉依赖关系等自然观察的思考过程:指出相似物体间的不同,如英语名词和动词;单词分类;判断与改错练习;识别词句中的核心成分、篇章中的主题句等。

(3)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以自然观察为主题的英语活动或作业

来自于自然科学的概念能够支持和丰富英语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同时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也经常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通过在英语课中探讨学习相关自然科学主题,设计相应的英语活动或者作业,学生就能够体验到与更广阔的环境相联系的博大感,也可以和教师一样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

我们可以这样说,学生的智能发展的方向有赖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影响,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我们有责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运用,对我们学生的智能起到激活和促进其有效发展的作用。

〖注 释〗

1 吕良环主编.外语课程与教学论[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1

2 [美] 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著.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霍力岩、沙 莉等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

3 施良方、崔允t.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前言P2

4 魏礼飞.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33~36

第5篇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进行结合,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下面就来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结合的问题进行分析。教师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让其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过大。教师利用网络去搜集相关内容,在课堂中展示多媒体资源以及网络资源,这是十分可取的教学行为。但过多的展示,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得不到体现,也无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师的语言与行为都被多媒体代替,教师成为课堂中的课件播放者,没有创新性与独立性。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反而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无法体现。小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影响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成长阶段,受到年龄以及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他们的认知还处于形象阶段,对于一切生动的事物有着强大的追求欲望。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资源的展示,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但是,一些小学生往往会沉浸在多媒体课件中不能自拔,在关注多媒体课件内容的同时,忽视了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内容,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过于丰富与鲜活的课外材料会导致小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而要再次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则是十分困难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指导不足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结合,不仅仅是教师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更要让小学生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者。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自主利用网络或者其他现代技术去搜集自己喜欢的课外资源,从更多角度去学习音乐知识。但是,教师很少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去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在课下,小学生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进行资料的查找,也不知道如何去选择音乐知识,还有可能会沉迷于网络中。因此,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方法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2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结合的方法分析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结合,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升级的重要手段。开发正确且丰富的结合方法,对于小学生音乐学习快乐感的提高十分重要。下面就来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结合方法进行分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在过去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一直被动地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当代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多地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小学生音乐技能的形成,审美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全面提高,加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素质的提高,需要建立在小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基础之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使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给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音乐学习材料,小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满足自己胃口的音乐作品,从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音乐学习、欣赏以及交流。在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视频与动画,促进画面与音乐的结合,让音乐学习内容可以在动静结合、声像结合中得以表达,会让学生享受音乐学习。比如在讲解《玩具兵进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玩具的图片或者播放《玩具总动员》的片段,让小学生关注音乐作品描述的主体。之后,让学生聆听音乐,在有效的情感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这样一来,小学生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音乐教学方法完善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提供丰富的资源的同时,也给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很多便利之处。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如果已快速地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家及其作品,更能从音乐主题出发进行相关视频或者动画的搜集。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活泼生动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更多的小学生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欣赏他们喜爱的音乐作品,也能通过这些资源的欣赏去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促进小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加强教学方法的完善,会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更加充实。像在引导学生学习《闪烁的小星星》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小星星的图片,最好是星星闪烁的动态图片,让学生去模仿小星星。之后,为学生播放一个相关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进行律动,在课堂中动起来,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作者的背景知识,利用竞赛活动去考察,促进课堂质量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音乐教学活动针对性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对于教学活动的全面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在小学音乐学习方面的不同需求,利用分层教学去促进全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一起提出三个层次性问题,会让学生觉得迷惑。而教师如果利用课件提出三个问题,并将三个问题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则会显得更加清晰。比如在讲解《过新年》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根据难度分给学习能力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习得歌曲,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加强课堂参与度。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创新精神 提高 探究 教学效率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课堂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讲《木兰诗》时,首先,备课时根据学生和本课文的特点,教师只需做好指导、点拨和引导学习即可。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花木兰故事,让学生点击课文出现花木兰像。让学生共同点击课文朗读,读准生字词音,并给生字词注音,二读课文是学生跟读,三读是有课文,无读音,学生自己准确朗读课文。最后,利用课件中的“古代诵读”课文欣赏让学生欣赏古文朗读。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深受学生欢迎。在这类学习中,教师的讲解只需较短的时间,教师控制的教学资源从讲台上来到学生的座位前的计算机上,学生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动手在计算机上使用课件提供的素材资源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参与性强,主动性高,学习效果也较好。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与认识过程紧密联系,具有组织人们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作用,是人们进行学习、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新颖巧妙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第一桥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场景,从而达到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的目的。例如,在上《黄河颂》一文时,笔者在课前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同时利用电子白板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色图片。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很容易就进入了课文。这种设计以一种轻松、抒情的方式创造出优美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便于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便于学生观察、比较,从而能促进和启发学生思考,一些教学的重难点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认识、理解。如讲授《看云识天气》一文时,用制作的课件先展示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云;有的象羽毛,轻轻的飘在空中;有的象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的排列着……课件通过教师熟练的操作现代化教学仪器,大屏幕上显示了各种各样的云,教师导入新课:“看云识天气,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学生的感官和思想都被美丽多变的云吸引了,注意力自然高度集中。教师再分别从屏幕显示“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这种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学生功能如象亲眼看到色彩逼真的天气。是传统教学一支粉笔加教师的讲解无法比拟的。这种根据教材进行选择、制作课件进行讲解的模式,较为广泛和普及。可以迅速使学生进入课文情景,感受课文内容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课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容易突破重难点。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再配以适当的音乐,使学生看得直观、听得悦耳,得到一种美好的视听享受,就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紫藤萝瀑布》为例,笔者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再配以适当的《命运》作为背景音乐。在让学生仔细观看紫藤萝图片的时候,利用音乐的起伏,结合当时作者的心境,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此有何感悟?通过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了紫藤萝花的旺盛与作者内心凄凉的矛盾,进而理解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这一难点,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下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诱、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下动力,并在漫长下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下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首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Do you like baozi?”这一内容时,就运用实物展示,辅助教学办法,让学生利用因生活中常见下事物进行操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第8篇

关键词 教学 学生 态度 策略

Abstract Student’s attitude affects a lot on his study. Changing the student’s attitude to make him be vigorous in study is the problem which the teacher has to face and try to manage. The passage discussed some strategy for teacher to change student’s attitude on study.

Key words teaching student attitude the strategy

在教学中,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该课程。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前提;学生已有的态度,对于学习与他的态度相一致的材料有助益,而对于学习同他的态度相矛盾的材料则有阻碍;学生具有积极态度时,学习材料通常不会同他的已有观念发生对抗,有可能同认知结构中的相应观念形成更清晰、更牢固地联系,因而学习以后不易遗忘。因此,形成和改变学生的态度,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持积极态度,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面对并试图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态度结构的态度策略

社会心理学把态度视为对任何给定的客观对象、思想或人,都具有认知的成分、表达情感的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并认为人们努力在各种态度之间、特定态度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成分之间保持一致。特定态度的三个组成成分倾向于一致,这意味着某个成分的变化将导致其他成分的相应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影响学生态度的某一成分而使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1、认知改变策略。学生对学习材料或某一课程,会在心理产生许多与此相关的认识和信念。这些认识和信念可能是关于该课程内容的,可能是关于该课程形式的,也可能是关于该课程结果的,还可能关于该课程与其他人或物的关系的,每种认识和信念在重要性上和在其效价的强度上是有差异的,它们的综合就形成了学生对该课程的不同的态度。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学生对该学习材料或课程的认知来影响学生的态度,致使学生对学习该学习材料或课程形成积极态度,这就是认知改变策略。学生对该学习材料或课程的认知的改变可导致对该学习材料或课程的喜爱,也可直接导致学生投入到该学习材料或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去。

多属性态度模式提供了改变态度认知成分的策略基础。运用多属性态度模式,认知改变策略的具体方法有:

改变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这种方法就是改变学生对课程某方面或几方面的信念。由于受先验经验或态度的影响,部分学生会认为学习没多大意思、知识没多大用处、上课很无聊等。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信念,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讲授不断提醒学生该课程对其在某方面是 “更好的”或“最好的”,如,对高职生来说,教师可以在课程开端介绍课程体系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或未来职业相关度讲解;在开始讲授课程中某部分内容时,提示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在某方面的意义或作用;案例选择时,贴近学生的实际。改变评价的关键是课程表现出对学生的意义。

改变学生对课程的相对评价。学生对课程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认识或重视程度,常常会看重某方面而认为这方面更重要,改变学生对这些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是认知改变策略的另一种方法。在高职中,有些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有些是专业课,还有些是通识课;有些是侧重学习职业知识,有些是倾向培养职业能力,有些是增加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强调这方面,说服学生更重视这方面。

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新认识。这种方法就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增加新的概念。可以增加一个以前被学生忽视的方面。例如,对高职学生,告知课程成绩40%~60%取决于学生的课堂或平时表现;考试内容着重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或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等,以强化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也可以增加课程与众不同的方面,例如,告知学生本课程是精品课程;课程内容的许多方面是教师的研究成果或观点看法等,以增加学生对课程的积极评价。

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课程。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看课程,如把课程看成是学生自己的某种资源,怎样拥有它、怎样有效利用它;从职业生涯角度看课程;从经济角度、消费角度看课程;从时间利用率上看课堂学习,等等。如果学生认同,就会改变学生对课程的观点。

2、情感迁移策略。教师利用学生对某事某物某人的积极情感并把他们迁移到对于课程内容的好感上来,这就是情感迁移策略。这种策略,从原理上看,是建立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利用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来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在教学中,可用的方法有:

给予学生不同的肯定。对于学生的进步、与众不同的回答、个性的作业、闪光点等,予以积极的反馈,形成学生积极情感,这会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喜爱,进而就会增加对课程学习的投入。

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喜欢的刺激。课件制作与呈现中,对于色彩、图案、动慢或音乐的选择,结构的编排,考虑学生的喜好或赏心悦目,逐渐地学生就会把与该课件形式联系的正面情感就会转移到课程学习上。

激发学生对课程本身的情感。上课时,使用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课的激情与热情,以增加学生对上课的喜爱。上课所举的案例或例子与学生所关注或喜爱的对象、事物结合,使学生对该对象或事物的积极情感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也产生同样的情感。

师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有效管理,以增加自身对学生的吸引度,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情感,进而学生就会把这种情感扩展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中去。

学生对课程的喜爱会增加他对课程的正面认识与评价,进而增加他们对课程学习的投入度。

3、行为参与策略。行为参与策略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其他需要,如好奇、表现、成就等等,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对课程形成积极态度或改变学生的消极态度。因为,学习行为可以先于认知和情感而发展,导致认知或情感的形成,促使积极态度形成;也可以与认知和情感相对立的形式发生,导致认知或情感的转变,也促使积极态度形成。如一些实训类课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就在于学生的行为参与。

行为参与策略,主要是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为基础的。与经典条件反射一样,操作条件反射也需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联结,但它强调强化物的功能和强化的时间。例如,如果学生出现积极的课堂行为时,立即给与鼓励性言语的强化,对课堂的积极态度就会发生。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了批评或时间浪费或痛苦,则会对课堂产生否定态度。因此,行为参与策略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或发生学习行为并同时确保学生感到这种参与或行为是值得的。

行为参与策略的具体做法除了实训类课程的实训法实验法演练法外,还可以是: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并予以检查;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来讲解;让学生举出与概念相关的案例或例子;给学生案例,让学生分析;让学生对某内容提问,并奖励问题提得最多的或最具特色的或最深刻的学生;促使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回答课堂提问,并给于不同的奖励,如主动发言(不考虑正确与否)给予最高等级、被动而正确回答了问题给予第二等次成绩、被动而不太正确的回答给予第三等次成绩、被动又错误回答记为差,导致学生积极发言;布置多种形式的课外作业,并给予及时反馈。

可以运用逐步升级技术促使学生发生学习行为、一步步进入学习状态。

转贴于 二、源于态度条件的态度策略

学生的态度是习得的,是各种主客观因素不断作用影响的结果。态度形成与改变过程的多元变量研究表明,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有关,也受外界情境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施加对态度形成与改变因素的影响,来改变学生对课程的态度。

1、动机唤醒策略。学生对课程的态度主要取决于该课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改变态度的一种有效的策略就是唤醒学生的动机,使他们的特定的需要显性化,导致态度改变。

心理学研究表示,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课堂学习有关的动机主要有认知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附属需要等三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这些动机,使学生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

认知需要,就是想了解与理解要掌握的知识、要阐明与解决问题的欲望。这种需要,一般来说,主要是从好奇心与探究环境等的心理素质中派生出来的。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相关知识,尝试解决问题,经历学习情景。

自我提高的需要,就是个体的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在学习中表现为,一方面,学生力图用学习成绩来取得名次或等第。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学习行为的赞许,促进学生努力取得更好成绩,来唤醒或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另一方面,同学业上的失败相联系的那些可能导致丧失自尊的威胁,也促使学生发生学习行为,努力学习。因此,失败的威胁也是教师用来形成与改变学生的态度的一种方法。但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不能让学生一直遭到学业上的失败,一直得低分,那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将引起学生的回避和退缩反应,导致对学习的消极态度。

附属需要,指的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对高职生来说,来自同学(特别是异性)的赞许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因素。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积极评价,学生对某教学活动结果的个人或小组评优,来唤醒与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使学生更积极投入学习。

2、归因引导策略。归因理论认为,态度形成和改变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自我知觉)和经验进行思辨的产物。学生对他们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完成得好坏及其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或信念,这些看法或信念影响或构成他们对课程的态度。这些对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看法或信念也就是归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归因进行引导,使学生做出合理、积极的归因,就是归因引导策略。

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外在归因就是把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归因于对学习者来说是外在的东西,内在归因则归因于包括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努力以及其他一些个人所具有的东西。归因研究(Weiner等,1978;Sohn,1977)指出,当把成功与失败归之于内部原因时,会引起最强烈的情绪反应;当把成功与失败归之于外部原因时,则引起最微弱的情绪反应。不同的原因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因努力而取得成功,导致极度的兴奋、非常高兴和狂喜的情绪;因幸运得到成功,会引起意外和惊讶;因能力而成功,导致胜任和自信的情绪;失败则导致无能和无望的情绪。当把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时,会引起最严重的不快;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会感到比归因于能力更严重的羞愧。

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原因的稳定与否是指,原因是不是学习者内在素质或外在客体比较持久的特征。有些外在因素相当稳定,如某些任务的难易程度等,而有些外在因素相当不稳定,如运气等。同样有些内在原因相当稳定,如能力等,有些则不稳定,如努力等。原因的稳定与否的归因结果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产生影响。把学习成绩归于努力的学生比把学习成绩归于能力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坚持的时间更长,把失败归于能力的学生比把失败归于努力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花的时间更少。因此,努力这种归因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习行为或学习成绩以恰当的评价,帮助学生分析成败的真正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使学生乐意努力学习该课程。

3、认知失调策略。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当一个学生对某个信念或态度对象持有相互冲突的想法时,会产生不愉快地感觉或失调,这将驱使他设法减轻或消除失调的状态,使相关的态度之间或相关的态度与行为之间变得比较协调。对于对学习或课程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教师可以使他们产生认知失调,从而使学生的行为或态度发生变化。

认知失调的研究(J.Brehm,1956;L.Festinger,1957)表明,当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之后,他就会倾向于为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辩护。因此,当学生的态度与他的学习行为不一致时,当他们不得不做着相对无趣的作业时,就会产生失调。因为行为本身是难以收回的,所以通常只能改变态度以消除失调。教师可以利用正面诱因如奖励,吸引学生去做与他的态度不一致的学习行为,也可以用负面诱因如惩罚,来威胁他,让他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在这里,改变态度的诱因水平有一定的限度。一般地,过高或过强力的外部奖励,会降低学习的内在价值,并且也降低了学生对这一学习活动的感兴趣而体验到的愉快程度。

4、榜样提供策略。学生的态度形成与改变受其周围的人影响,其中榜样的影响是较大的。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程内容与教师自身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榜样。

就课程内容而言,只要涉及到人就可能提供榜样。教师在讲解内容或案例与例子时,选择一些学生关注或喜欢或仰慕或崇拜的人物,有意识地把这些人物与学习材料联系起来,如这些人物如何看待这些知识、如何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这些知识给这些人物带来了什么益处、没有相应知识给这些人物造成的遗憾,等等,向学生传达这些人物对这些知识的积极态度,引导学生形成对课程的积极态度。

就教师而言,教师对课程的态度,是认真负责还是敷衍了事,是热爱教学还是完成任务,是喜欢课程内容还是程序化讲授内容,等等,影响并形成了学生对这课程的不同态度。因此,教师要控制与设计自己的教学行为,用自己对课程内容的专业与权威、热爱和激情来为学生树立榜样,产生正面、积极的榜样力量。

总之,影响态度的许多因素是可能由教师操纵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一些态度策略使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更为积极。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H·麦克米伦,何立婴译.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3.[美]J.L.费里德曼,D.O.西尔斯,J.M.卡尔史密斯著,高地等译.社会心理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第9篇

    一、有效地利用文本资源

    除传统的教材、教辅教材、学生作业、练习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个人自身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英语报纸杂志,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英语口笔头表达、交流能力。同时,要注意收集身边的英语,学英语的一个最重要方法就是“PICK一UP”。笔者组织学生展开竞赛,收集、交流身边的英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了许多单词、名言,词汇量在扩大。与此同时,还可利用学习园地开展英语编报比赛活动。英语编报是一种综合开发利用文本资源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定期开展英语编报比赛活动,开发利用了已有的文本资源,又为学生提供用英语的机会,实现了资源公享,循环利用。

    二、合理地使用影音资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影音资源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笔者鼓励学生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学唱英语歌曲,如希望英语、CCTV 一5 的体育英语、电影频道的英语等节目。这些电视节目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听力、扩大词汇量都大有好处。而众多耳熟能详的英语歌曲更是音乐爱好者乐意接受的课程资源。如西城男孩的Mandy,My love,后街男孩的I want it that way,Never disappear. 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学生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强,在这样一种没有压力、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英语学习演变为一种乐趣,因为有趣,很多蕴含在歌词中的语法现象、知识点学生都会主动去解决。此外,可让学生合理使用复读机跟读、复读,纠正错误读音,说出纯正流利的英语。

    三、恰当地运用课件资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CAI 课件及多媒体组合进行教学,可以得到很多启示。笔者运用媒体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了多种特定的情景和提供了大量英语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了说用英语说、想用英语想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课文computer 时,一开始,通过微机屏幕展示CAI 课件中的一幅立体电脑图形,图象在屏幕上旋转着,由大变小,由小变大,渐渐地演变成一个由若干电脑组合的电脑球体。教师还没来得及提问,学生便纷纷嚷道:全世界都在使用电脑,电脑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作用越来越大。随即,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要求找出答案,自然而然引出了新课。又如,在学习Country Music 时,借助录音机播放一首美国乡村音乐,同时在大屏幕上,一位美国流行歌手跃入学生眼帘,手弹吉它,昂首高歌。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左右晃动着,挥动手臂,跟着歌手唱了起来。音乐一停,当教师问学生们听的是什么音乐时,全班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美国乡村音乐。教师以此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英语说出其他音乐的名称。然后将学生们熟悉的popular music、classical music、light music 、rock and roll等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补充后引出新课。

    四、运用信息网络资源拓展课程资源

    现代的教材资源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几本教科书、教师用书和练习册等,而是能够充分体现现阶段教育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科学体系。因此,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并在英语课程标准目标总体描述中明确要求,“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新教材的话题天南地北、包罗万象,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对教师及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五、校内外各种场馆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