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四年度总结

时间:2023-01-22 08:58:28

导语:在大四年度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四年度总结

第1篇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XX年的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XX年度总结表彰会大会。

XX年以来,我公司全体员工在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做精品,争第一”的企业目标和 “做精做强”的发展思路,励精图治,勇于进取,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公司XX年各项指标。今天我们召开总结表彰会,就是要更好地树立典型、激励先进,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团结和动员全体干部员工以更加崭新的思想观念、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XX年企业各项改革和实践中来,为实现企业全面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大会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公司总经理xxx同志宣布关于XX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大家欢迎。

…………………………

二、大会进行第二项议程,公司领导向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

1、首先请XX年先进集体的代表上台领奖,他们是:

……………………

2、下面请XX年度公司标兵上台领奖。他们是:

……………………

3、下面请XX年度先进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代表上台领奖;他们是:

………………

4、下面请XX年度精神文明标兵上台领奖,他们是

…………………

5、下面请XX年度先进纪检单位的代表上台领奖:

……

6、下面请XX年度工会先进单位上台领奖:

……

所有在会上发的奖项已经发完,其他奖项在会后领取。现在,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

………………

三、大会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xxx同志作工作报告。大家欢迎。

………………

会后,各单位要认真传达和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就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各单位要利用节前这段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传达学习安排。春节过后,公司有关部门将深入到各车间、部门听取各单位传达贯彻情况的汇报。

第二、在传达贯彻中,重点传达xxx的工作报告,注意引导员工正确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企业的发展、稳定、大局为重,用正确的思想舆论引导员工,用健康向上的活动陶冶员工,用先进的典型感召员工,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增强团队精神。

第三、在传达贯彻的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理顺自己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要谋划好XX的工作,确保我公司XX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2篇

某某街道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以冰山慧谷为载体,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工作,截止目前已成功签约落地项目四家。

1.九蝶文创园项目

九蝶文创园、**九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舰项目位于****区冰山慧谷园内C3#楼宇,建筑面积近6000平,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已于2020年5月15日完成备案手续,6月份提前完成全部投资,属老厂房升级改造,预计2020年12月完成改造并投入运营。

九蝶文化2019年同**市创新创业创投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并授牌,致力于打造多元化、专业化、一站式“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平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全生态建设,打造东北专业的文创产业基地,吸引和积聚国内外知名广告、品牌策划、设计、文化科技、新媒体和新商业企业入驻**,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地标性项目,成为**乃至东北的文化交流中心、创意展示中心;传媒领域大咖国域无疆、**市广告协会已提前签署入驻协议。

2.2020双创工坊项目

2020双创工坊项目由辽宁森平方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2019年原办公地位于冰山慧谷A9#梦想长廊,因业务拓展需要求,现承租冰山慧谷C4栋,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4000万元。项目已于2020年7月15日完成备案手续,入统工作已于9月1日完成,本月可实现固定投资。

项目整体改造工程预计2020年11月完成,项目将导入办公、科技、生活、社交、娱乐、学习等多个创意版块,满足办公、休闲、娱乐消费等多元化的需求。集休闲、社交、购物为一体。打造集创意办公、互动体验、运动健身、新媒体运营平台、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一体化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现已有樊登书店、优客工场、罗森等优质商户签署入驻协议。

3.星河中心体验馆项目

该项目由**探索创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运营,位于冰山慧谷C1和C2栋,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总投资为5000万元,项目已于2020年5月6日完成备案手续,前期进行部分小项施工,受疫情影响项目现处于停工状态。街道工作人员专程与公司有关负责人联系跟踪了解相关情况,因该项目建成后主要面向群体为儿童和在校中小学生,属人员聚集性活动场所,受疫情影响较为敏感,投资方担心疫情反复,建成后无法正常投产运营,所以暂时停工,街道将安排专人跟踪服务项目,做好后续固定资产投资入库工作。

该项目采用动静相宜的设计理念,重点打造“拓展运动区、儿童成长中心区、多媒体互动区、动物标本区、教育区”等五大区域,通过五大区域集中展现城市文化、冒险、娱乐、运动、体验、亲子、教育、科技于一体的主题乐园。

4.冰场项目

冰场项目位于**冰山慧谷D1栋部分和D2栋,场馆占地面积3463平,该项目为武汉无界冰雪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冰山慧谷共同建设运营,总投资额约3000万,主要运营体育服务、大众健身、娱乐、商品零售、培训、广告赛事、体育器材于一体的冰上主体乐园。

受武汉疫情和**“7.22”疫情影响,原定于5月份开工建设被迫延迟至8月份,现已完成屋顶棚架改造、地面硬化等工作,待基础施工全部完成后交付武汉投资方,预计2021年底投产运营。

第四季度主要洽谈推进位于冰山慧谷C5栋的网红直播带货基地项目,近期街道主要领导专程拜访北京圣泽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筹备处,该公司已承租冰山慧谷C5栋,预计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已于冰山慧谷签订15年合同,总租金7500万元。改造后面积近2万平,将要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网红直播带货基地,街道将安排专人持续跟踪,加强服务,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经过与公司负责人多次洽谈,对方表示我街道可派人赴北京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同时与北京**商会相关负责人、部分企业家召开专题招商会议,搭建项目引进推介落地平台。

另外,经过与冰山慧谷沟通,与武汉方面洽谈,为进一步加快位于冰山慧谷D1栋部分和D2栋冰场项目建设,街道将同冰山慧谷一起赴武汉面对面沟通项目建设事宜。

二、招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我区配套细则的落地

2020年8月10日**公众号刊登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克服疫情影响支持招商项目落户若干政策措施》,在2020年12月31日前积极在**落户落地的内外资招商项目可享受相关政策支持,适用范围:1、**域外企业;2、实际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000万元以上;3、各县区引进、签约的所有外埠企业且年度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形成的新增地方级共享税收收入**市本级留成部分,2020年度100%返还企业所在地县区,“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度)90%(飞地经济项目100%)返还企业所在地县区,返还资金由各地区按规定统筹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我区相关扶持企业政策尚未出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企业多次询问无法解答,希望相关部门对协议文本制定、相关政策解答等专业知识加强指导。

2.“三个转变”政策的解读

2019年12月10日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区推进“三个转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街道提效增收、区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提效增收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规定新引办企业自实现区本级经济贡献量50万元的年度起,连续3年内依次按其当年对本级经济贡献量的60%、50%、40%给予扶持。

该政策的具体化解读需要进一步的明晰,应具体到贡献量的税种是否是全部税种还是主要税种。

三、明年招商工作目标

1.以沪连合作为契机,加强与上海市黄浦区的交流

按照辖区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精准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和舍艺术工厂、冰山慧谷、梧桐树院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推介力度,争取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业入驻我辖区,力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辖区产业转型升级。学习借鉴上海市黄浦区在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引导辖区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冰山慧谷、和舍艺术工厂、梧桐树院向黄浦区借鉴学习,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同时依托三合大厦开展招商,设立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新扶持等服务平台,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2.学习长三角地区在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方面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随着冰山慧谷园区、和舍艺术工厂的日渐成长,近几年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但先天条件制约某某辖区进一步发展,一直以来就有人口多、老旧房屋多、老厂房多和大企业少、学校少、商务楼宇少,这“三多”、“三少”的特点,如何保质保量改造老旧小区,为辖区群众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某某街道面临的重要课题,近期某某街道主要领导随区委主要领导赴上海、杭州进行学习,分别参观了以下两个区域,收获颇丰。上海长宁区上生新所尊重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脉络,保留老建筑的风格,融入全新设计理念,注入新的商业业态,建设成为多样共享共生的潮流街区,业已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杭州下城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流水西苑改造工作中采取EPC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改造的积极性,一体开展“美化建筑单体”“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小区绿化”等改造,使小区空间、服务、文化全面提升。

明年街道将组织城市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就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赴长三角地区进行专题招商,争取早日改进工作模式、改变辖区面貌、改善辖区环境。

第3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对于转正自我鉴定是不可少的,本文小编带来大四实习的转正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时间匆匆转走,现在的工作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是让我值得留恋的一段经历。一个多月的试用期下来,自己努力了,也进步了不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在各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做好统筹及上传下达工作,把工作想在前,做在前,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思想素质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公司宣传、人事管理、职工培训、档案管理、后勤服务及公司保卫等多方面的任务。为了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我完善了过去的各种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管理,严格照章办事,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完善了公章使用、纸张使用、电脑使用、请假、值班等各种常规管理,充分体现了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思想,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做好办公室工作,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为此各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利用网上资源学习与工作有关的知识,不断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增强能力,以便跟上形势的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工作上我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具有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

在Xx上班的日子里,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想在这里慢慢成长成材,成为一名合格的正式Xx里的职工,一个月的学习与工作,让我成长了很多,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优良的作风,不断地完善自己,作出一番成绩。

四年的大学学习,学到的更多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再就是一种自学能力,而实践经验、社会经验则十分匮乏。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初来公司,曾经很担心不知该怎么与人共处,该如何做好工作,但是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学习发展机遇,让我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能够正确面对挫折,辨证的看待问题。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开展工作。

第4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2011就成为了不可更改的历史。回首过去的一年,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记忆,仔细想来,却又有纷杂的思绪在脑海里转悠……上学时,我就坚称自己是中文系的“菜鸟”,要啥不会啥,字写不好,更不要提写文章了,由于我思想的粗浅,因而只能还是按照一贯的月小结套路来完成本年度的总结。

一、读书

从小学到中学,可以说我读的书真的很少,很多文学名著都没有认真读过,上了高中,更是觉得自己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以至于高考语文都没有考及格。上大学时,曾经想过,一定要在长长的四年里,多读优秀的书籍,用以充实自己单薄的脑袋。可是,到了大四,蓦然发现自己读的书依然还是少之又少,可是再想时间能够回到从前,那是绝对的不可能。工作后,为了准备“一桶水”上好课,也曾试着多去看书,不过更多的是带有功利性质的——为上课服务。最终我也没能逃脱这个浮躁社会带给我的虚浮,再加上网络的及时方便快捷,让我很少再会触碰相关书籍,甚至连《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都不想去翻阅。每次在课堂上却又对着学生不遗余力地“吹捧”读书的好处,说完之后,似乎心里会发慌,自己都没有认真阅读,能让学生依照执行?很多时候,知道自己读得太少,也想应该静下心来潜心阅读,可是一旦忙起来,似乎这样的想法也就挥之即去了。

来到校区之后,听了高校长的一席话,觉得是应该让自己飘荡的心降落下来,找找自己的“位置”。于是,慢慢拾起相关的书籍读起来。古今中外有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虽然略知其中内容一二,并没有从头至尾连贯阅读过,于是《窗边的小豆豆》、《简•爱》、《傅雷家书》等成为床边书;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学生第二》、《不跪着教书》、《成人之美兮》等让我看到教育的多面性;《明朝那些事儿》系列、《汉书。后汉书》等书籍填补历史的盲区。虽然有时工作忙起来,及个人事情多时,也会暂停阅读,却会在空闲时间尽量多读。说句实话,这一年我读的书并不是很多,较之于以前算是进步了,不过,重要的是要将这样的习惯坚持下去,这需要我的努力。

二、学习

谈到这一年的学习,似乎绕不开“新基础”教育这个话题。在听了相关老师的语文课堂后,觉得这样的课堂的确是以学生为本,不再是简单地将一些零散琐碎的、所谓的考试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最大可能地得以发展。在评价上,也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老师评价机制,课堂上更多的是生生评价,一旦有了不同意见,就会进行思维碰撞,智慧的火花油然而生。这样的课堂更重视知识结构的不断重构或更新,与以往的教学注重知识的复制或再现,注重的是结果即知识的掌握情况完全不同,老师能依据不同文本的特色和学生的认知,从而不但授学生于“鱼”,更授之于“渔”。

学期中,参加过两次教研室组织的大教研活动,说句内心话,就我个人而言,更想听到专家们对课堂的优点及不足之处进行正面点拨,课堂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如何改进可能会更好等等,我想这样可能对于像我一样还是只会“看热闹”的门外老师会有更多帮助,或者说学到得更多。

三、工作

工作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历过最初的懵懂、不知所措,现在较之于最初,在班级管理方面应该说相对进步了不少。曾和苗老师同轨两年,很佩服苗老师的班级管理方式,特别是能在和风细雨的方式下进行有效班级管理,这一直是我学习的方向。或许由于自己天生的大嗓门,总是控制不住,有时也并不是真正的生气,就是音量比较高。因而在现在的工作中,总是提醒自己,降低分贝,试着用自己的表情去管理。另外建设好班级小岗位,更能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也都知道班主任工作的繁琐、零碎,特别是小学班主任。记得曾经听过老班主任说,班级工作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日常事务,智慧地做个“偷懒”的班主任,我想这和班级小岗位建设有着异曲同工的思想,想想我平时的工作中,牵引包办的成分还是较浓,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思考,努力做到班级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而本学期的班队课,上面已经提到,就不再赘述。

第5篇

我馆近几年来,每年的纸质过刊入藏量有4500册,迄今纸质过刊的品种达到了3000种,馆藏纸质过刊总册数近10万余册,纸质过刊收藏量的信息情报量甚是丰富,在参考咨询工作中发挥很大作用,如经常有读者要对区域性的经济发展进行论证,在理论上作前期准备工作。除查阅现刊、现报外都要查阅大量的地方性的过报、过刊,许多重要的信息情报基本上是从过刊、过报中挖掘出来的。因此,纸质过刊是高校从事专题、专业研究人员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源。

纸质过刊文献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虽然纸质过刊如此重要,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就图书馆本身分析而言,其一,表现在书库容积限制上。已建成的高校图书馆未充分认识到纸质过刊的价值,在面积与高度上未做到未雨绸缪,使得书架数量无法按现有状况增加。虽然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运行观念,使书库与阅览室合二为一,但读者对阅览空间的需求与逐年递增的纸质过刊册数对书架的需求之间相互限制,造成了纸质过刊的资源浪费。其二,纸质过刊管理重藏轻用、装订周期长等问题比较突出。多数高校图书馆出于对纸质过刊的“保护”,只对教职工和部分学生开外而且不外借,这极大限度地影响了纸质过刊作用的发挥。其三,纸质过刊的装订归库繁琐且时间长。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每年期初和期末都要将上一年度和本年度的纸质过刊进行装订,此时正值学生或教工读者借阅纸质过刊的高峰期,这无疑耽误了读者查阅文献,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读者的积极性。从学生与教工读者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读者对纸质过刊认识表层以及借阅读者范围较为狭窄等。如今学生的学习氛围稍差以及部分教工对教学与科研无暇顾及等等因素,可以归为读者对纸质过刊作用的认识不足。

从读者情况统计,一般借阅纸质过刊的读者为大四年级的毕业生为毕业设计(论文)查阅纸质过刊,此为阶段性;硕士博士研究生为课题借阅纸质过刊,具有持续性;广大教职工为科研而进过刊馆藏,具有间断性。但以上读者的借阅量都较小,且借阅的过刊种类也相对固定,也可归为图书馆对纸质过刊的管理宣传不力,都忽视了纸质过刊所蕴藏的文献价值,而导致大量纸质过刊资源闲置,造成了高校纸质过刊资源的极大浪费。

纸质过刊文献的管理与利用

过刊资源对于高校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学习、研究与人才培养有着丰富的文献价值,但纸质过刊文献在管理与发挥作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对纸质过刊文献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改进与管理。首先,需要在电子信息时代保护、宣传和发挥纸质过刊文献的信息价值。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铁化”进展,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电子文献资源,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网络信息平台。在此形式下,纸质过刊文献的作用、管理与认知度更加严峻。信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导致科学文献的“有效”期限日渐缩短,文献“更新”速度加快,而纸质过刊文献的“老化”也在加速。

因此,图书馆管理者与技术人员应更多听取读者的信息需求,到各个院系认真听取广大学生、教师对专业文献资源等方面的渴求,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了解读者在网络文献资源的冲击下,传统纸质文献的存在价值、不足和读者的期望,并进行阶段性的认真总结分析和改进。做到有计划地购进读者所需期刊文献,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的质量,保持文献资源的连续性,让纸质文献成为更多的读者查阅到更多资料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观念的改善。在高校图书馆部分工作人员中,服务思想观念难以彻底改变,抱着“来者不拒”甚至对读者服务态度淡漠的工作作风。尤其是纸质过刊图书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在过刊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度不够,步伐显然跟不上读者的需求和科技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管理和服务观念,充分学习认识过刊文献是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实践的重要信息源。尤其当前我校处于由教学型大学转变为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关键时期,过刊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和教师的教学需求,改型时期如何面对管理、服务模式,可向榜样兄弟院校学习,做好读者导读工作,帮助和引导读者找到所需资料,积极引导读者正确合理地搜索借阅过刊,并积极提供复印等服务。与此同时,优化藏刊结构体系、充分有效利用空间,避免乱架等不良现象,解决查找检索困难问题、做到要变重藏轻用为藏为所用、以用带藏,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树立以服务读者第一思想观念。最后,提高读者的借阅能力。高校图书馆是学生们获取各方面信息的主要信息源,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

因此,培养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情报意识和独立检索能力,加强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到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从根本上提高他们主动图书馆意识,从而促进馆藏文献的利用。因为期刊文献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信息源和参考文献。同时,对期刊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这对促进科研、教学的提高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结语

第6篇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存在问题;提高路径

一、引言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全球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家或地区都需要通过彼此的沟通来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互惠,因而之间的交流显得无比重要。然而由于客观现实的局限,各国各地区文化背景不同,尤其是语言的差别造成了极大的隔阂,所以语言的互通是国家间深入交流的基础,在交流沟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高校专门培养了英语专业的人才,但是,深入与全球交流合作还需要大量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口语人才,而在我国目前的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尚有很多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英语口语人才的需求。

基于此,笔者对陕西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借此寻找有效的解决路径,为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促进非英语专业应用型口语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沟通,使我国更适应全球化的趋势,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蓬勃发展。

二、调查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总结

在此项研究中,笔者随机选取陕西省某高校4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100名,力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比较全面而真实地反映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问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高达94.5%。问卷由25个调查问题组成,笔者从中选取了其中典型的18个问题进行着重分析研究。统计总结如下:

(1)到目前为止,44%的学生表明他们很少直接用英语和他人交流,47%的学生表明几乎没有和他人用英语交流过,只有9%的学生表明经常会用英语和他人交流。

(2)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英语口语不满意,75%的受调查者表露在日常生活中想用英语表达时只能说一点点,25%的学生承认几乎不能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关于英语口语水平较弱的原因,23%的受调查者认为是缺少认同与鼓励,39%认为性格因素(内外向)影响口语水平提高,49%认为课堂上锻炼机会较少,50%认为不当的口语学习策略制约口语的提升,而高达80%的受调查者则认为课后缺乏语言实践导致口语水平较低。

(3)45%的学生想尽快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且愿望十分迫切;但仍然有49%的学生想提高却愿望并不迫切,甚至有6%的学生对口语水平是否提升不以为意。

(4)88%的学生表明他们提高口语是通过在课堂内或课堂外与同学多说英语,10%的学生是通过与外国人交流来提升口语水平,只有2%的学生是通过经常参加英语角来提升口语水平。但61%的学生表露很少在课堂中锻炼自己的口语,19%的学生有时会进行练习,17%从不进行锻炼,而只有3%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练习自己的口语。

(5)66%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有足够或较多的机会说英语,24%的学生表明课堂上有机会但自己会放弃锻炼口语。58%的学生表示自己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说英语,例如老师点名要求,课外从未或者偶尔参加英语活动;33%的学生课堂上能够说英语但是不够积极,课外仅偶尔参加一些英语活动;6%的学生只在课堂上积极地说英语,课外很少参加活动;只有2%的学生表示会利用一切机会说英语,仍有1%的学生在任何场合都几乎不说英语,即使老师点名要求。

(6)43%的学生每周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不足2小时,32%的学生只有3-6小时,15%学生可达7-10小时,只有10%学生课外学习英语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

(7)39%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做英语练习上,31%的学生花费在写上,14%的学生花费在听上,13%的学生花费在读上,只有3%的学生花时间在说上。

(8)60%的学生表明在说英语时非常担心出错,30%的学生在说英语时有点担心出错,只有10%的学生在说英语时完全不担心会出错。

(9)41%的学生对某一问题或话题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述时一般情况下都存在自我抑制的心理(自我抑制是指一种保护自我,抵制外部威胁的心理屏障,表现为怯于开口尝试),40%的学生偶尔进行自我抑制,13%的学生总是存在自我抑制,6%的学生从来不存在自我抑制。

(10)72%的学生在他人面前说英语会有点紧张,18%的学生会很紧张,只有10%的学生一点都不紧张。

(11)80%的学生认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开设口语课程,且其中57%的学生认为口语课程应该贯穿整个四年的大学教学。

(12)76%的学生赞同设立英语寝室,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寝室对英语口语肯定能起积极作用。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不难看出,高校非英语专业口语水平不容乐观,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综合分析研究口语存在的问题,并追溯其形成的原因,以此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故笔者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应对措施的建议:

1.从主观情感上说,大学生应该树立自信心,改正自身性格存在的问题,克服胆怯、紧张等不良情绪,不惧犯错,敢于开口说英语,在课内外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口语。久而久之,学生既可以养成轻松自在地常说英语的好习惯,又在实践中使口语水平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巩固提高。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认同与鼓励,老师的认可会促使学生建立自信,鼓舞学生提升口语水平。

2.形成恰当适宜的学习策略。合理有益的学习策略对大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学习英语时间较少,且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做英语读写练习上,疏于听说的训练,因此大学生须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英语学习方法,在读写练习之外增强听说能力的锻炼,通过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来有效地提升口语。

3.进行大量的口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口语水平。口语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在生活中加强练习,将口语融入日常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通过老师提问回答问题、演讲、与同学对话等方式来锻炼口语,还应把练习方式延伸课堂之外,例如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参加英语角活动、与外教直接对话等等。只有拓宽练习口语的形式,增加讲英语的时间,才能切实提升口语水平。

4.开设贯穿大学四年的口语课程,设立英语寝室。依据笔者的调查,大多数学生支持开设四年的口语课,仅凭学生自身的练习难以全面、正确地提高口语,因而也突显出英语课程与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英语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当前大多高校没有英语寝室,但环境对于英语口语也起着一定作用,英语寝室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说英语的氛围,可以带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口语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英语口语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模式还有诸多漏洞与不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学生可以意识到口语的问题并渴望弥补不足是值得鼓励的。因此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探索中寻找一条正确、科学、高效的道路,使广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得到真正的提高,如此才能适应时代社会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全球化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晓民,刘金龙.对我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份实证报告[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4).

[2]彭新竹.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及其启示――基于197家机械装备制造类企业的问卷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

[3]郑艳婷.浅析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J].中国科技纵横,2010(7).

第7篇

关键词:湖南高校 女性本科生 导师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12-02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因此,导师制是师生交往的良好平台,作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业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完善学校素质教育体系,推进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一、当今湖南高校女性本科生导师制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目前,我们湖南省虽然有一些高校实施了导师制平台,但大多都流于形式,主要注重“开幕式”与“闭幕式”,“开幕式”搞得很隆重,有重量级的校、系领导亲临指导,全体导师与学生参加,并举行隆重的导师聘书颁发与结对(师生一一结对)仪式,场面热火朝天。但轰轰烈烈的仪式过后,几乎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师生很少见面交流指导,然后,到了临近毕业时,为了应付检查,“悲剧”重新上演,只是“开幕式”变成了“闭幕式”,同样的重要级领导亲临指导,同样的全体师生参加,隆重总结与表彰。

(二)没有针对性

1.没有针对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90后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多,体质弱,怕苦怕累,个性张扬,自我中心,思想活跃,知识丰富,信息化素养高(如互联网、QQ、微信、制作PPT等),而导师却不善于针对以上个性特点进行指导,不能对症下药。

2.不善于针对大学四年的阶段来指导,没有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有些导师没有针对学生帮其做职业规划。针对大一学生,没介绍大学与高中的区别,当地的人文习俗与气候地貌等自然环境,没有详细介绍本专业的情况,让学生一头雾水;针对大二、大三学生,没有重点强调学习专业知识,考资格证、考研准备等;针对大四学生,没有详细进行就业指导、论文指导、考研冲刺、创业指导等。

3.没有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达到知此知彼的指导。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则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与优劣势。如来自城市的学生,优势是自信开朗,见多识广,视野开阔;劣势是作风不踏实,狡猾有心计,不能吃苦耐劳。农村学生的优势是作风踏实,吃苦耐劳,朴实单纯;劣势是欠自信害羞,胆小、见闻少。而导师却不善于针对以上家庭背景特点进行指导。

(三)导师搭配存在问题,随机搭配

没有发挥导师的个性、特长,如有的老师是科研型,擅长指导学生考研,但搭配的学生都想创业,当“创客”一族;有的老师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具有创业实战经历,而搭配的学生却想考研。因此,不能发挥导师的个性、特长;学生也未得到相应的有效指导。

(四)没有实行双导师制,造成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差

在国外,许多高校都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有一名理论导师(注重理论素养的培养),校外有一名导师(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有实战经历的精英,注重实战能力的培养),这恰是湖南高校导师制的短板,大多数高校没有在校外聘用导师,而是单一的校内导师制,不利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五)重智商轻情商,重成才轻成人

在导师制平台中,大多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促其成才,但忽视了情商的培养与成人的教育、身心健康的教育。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

(六)注重知识的灌输,轻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师注重灌输式的传授知识,没有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中心。在导师制平台中未突出实施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创新设计等渐进式培养,这样,学术欠缺创新能力。

二、湖南高校女性本科生导师制平台的改进对策

(一)避免流于形式,加强实际内容的执行力度

高校一定要将导师制落到实处,如进行定期检查、学生反馈等措施,对导师进行淘汰制。对没按要求完成学生指导任务或学生不良反映较大等的导师,各系(部、中心)要及时、认真做好教育、协调工作,对经教育后仍没有改正的导师,各系(部、中心)要及时报教务处备案并更换导师,同时取消其担任导师时的所有待遇和年度评优资格。

(二)对学生要加强针对性指导

1.导师要针对90后个性特点进行指导。导师要了解90后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多,体质弱,怕苦怕累,个性张扬,自我中心,思想活跃,知识丰富,信息化素养高(如互联网、QQ、微信、制作PPT等),导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要善于针对以上个性特点进行指导,才能对症下药,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女性人才。

2.导师要针对大学4年的阶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1)针对大一学生:要做适应性介绍指导帮助其度过帮断奶期:学生刚刚远离家乡、父母亲友,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倍感孤独,属于断奶期,这时导师应热情关心与帮助学生,助其树立独立自理的人生观,介绍大学所在城市的人文习俗、气候等自然环境;要做专业介绍指导:介绍大学与高中的区别,本专业详细介绍,专业前景的展望,专业兴趣的培养,大一主要学习公共课、通识课。指导她们本科不要太看重专业,大学主要是培养思维能力,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而思维能力,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能力,任何专业都可以培养的。(2)针对大二、大三学生:要重点强调学习专业知识,考资格证、指导其主动参与社团活动,考研准备等。(3)针对大四学生:要详细进行就业指导、论文指导、考研冲刺、创业指导等。

3.导师要针对家庭背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导师要了解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则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与优劣势。针对来自城市的学生,要培养其踏实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朴实单纯而不能玩小聪明。针对来自农村学生要培养其乐观自信,见多识广,视野开阔。导师要善于针对以上家庭背景特点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三)依据师生双方的特点、特长,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师生搭配

进行师生的双向选择,导师的选配原则上由教师和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在认真了解导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导师。可以由一名教师指导若干名学生,也可以由若干名教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

(四)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单一的校内导师制,这恰是湖南高校导师制的短板,大多数高校没有在校外聘用导师,因此,不利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要学习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外先进的方法,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有一名理论导师,校外有一名导师,因校外导师亲身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是有实战经历的精英,以便使学生了解本行业最新的动态,社会最真实的情况,注重实战能力的培养,有利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这样,在实行双导师制平台下,坚持“理论引路、实践为重”的原则。校内导师的理论教学内容强调“简、实、新”,即从简从实,注重知识更新;校外导师的实践教学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注重情商与身心健康全面的培养

学习英国牛津大学导师制,导师很像过去贵族家庭的家庭教师,每周与学生会面,不但负责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还关心学生品格、性情的培养和锻炼。如成立以导师为中心的科研小组、兴趣小组等,经常与学生交流、甚至一起旅游考察等。这样有利于以学生学业指导为核心,兼顾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引导,旨在建立以双向互动、平等合作、共同成长的民主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且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导师的专业特长,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达成“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的目标。在这样的导师制平台中,导师可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积极主动督促所指导的学生完善学业计划和活动开展;和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每月与被指导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一次;完成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商定的指导任务;还可对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校级和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准备考研的学生予以特别指导。

(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确定工作内容――确定工作性质――确定工作步骤)、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贯通能力、圆通能力)、学习能力(自学能力、自省能力、自牧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拓展创新内容、探索创新方法、检验创新)等。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创新设计等渐进式培养。

综上所述,导师制是培养我们湖南高校女性大学生的创新途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但由于大学教育的特点,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比较少,“良师益友”关系的普及尚需努力;在当前大学教育体制下,教师重科研轻教学,而在被轻视的教学中又重视知识的教授,而极大地忽视了师生的交流沟通,这也导致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师生关系出现严重的缺失。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智慧的撞击和思想的交锋,无法形成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同时由于教师队伍专业化不强,建设的步伐仍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致使师生关系进一步失调。我们湖南高校要解决的关键是如何以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交往平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身心健康,具有“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女性人才。

[基金项目:校级课题“我国女子高校师生的相互交往艺术――以本科生导师制交往平台为个案分析”(项目编号HNND12YBKT002)。]

参考方献:

[1] 陈超文.论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云梦学刊,2013(1)

[2] 秦泉.世界上下五千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 湖南长沙 410004)

第8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导师制 毕业论文 梯级培养

[作者简介]李强(1973- ),男,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专业科研和教学工作。(重庆 40216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建设重点项目“环境科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200825)、2009年重庆文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环境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编号:200904)、2010年重庆文理学院特色项目“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054-0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既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综合性创新实践活动,是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具体实践过程,是专业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的阶段①。近年来,高等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受到较多的质疑,甚至有部分教育专家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②。但是,这种观念与我国人才培养的规划和要求存在显著的矛盾。实际上,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不仅是大学教学的最终环节,还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阶段,这一特质决定了该教学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重新审视高等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现状,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毕业论文培养体系,不仅涉及对教育战略目标的认识,而且还关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课程支撑体系的构建

一般来说,毕业论文可分为选题、实验、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四个阶段,具体包括文献查阅、开题、实验设计、实验实施、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这其中就检验考查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资料收集整理、论文写作、答辩技巧等。虽然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质是对本科教育质量的考核和评价,但是并不意味着本科毕业论文能够独立承担系统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任务,实际上本科教育阶段的各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都是必要的④。因此,应跳出现有本科毕业论文的阶段局限,将培养学生相关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任务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一方面,开设有助于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性、工具性课程,如文献检索、调查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等;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等强化论文写作实训环节教学,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供基础性支撑,从而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组织教学,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供环境与思维保障。

二、运行体系的构建

1.建立学术导师制。目前,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行了选课导师制,着重于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的学习计划⑤,但是未涉及学生的专业学术指导。在毕业论文培养体系构建上,可以借鉴研究生导师制,融合选课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和全程导师制的优点,建立本科学术导师制。首先,学院根据教师的职称、科研经历、项目和论文的状况,选择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其次,每年定期安排指导教师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以便于学生了解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指导教师。最后,在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了解本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后,根据自愿和调配相结合的原则,于大一下学期组织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大一阶段,指导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阅读书籍,见习创新实践活动,做好人生规划,并结合学年论文的撰写,熟悉文献查阅。大二阶段,在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下参与教师或学生创新实践课题,进一步熟悉研究方向,通过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的撰写,掌握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研究内容,申报学生科研课题和创新课题。大三阶段,完成教师创新实践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或学生创新实践课题,结合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的撰写,完成毕业论文综述部分或研究论文的撰写,参与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大四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2.构建梯级培养机制。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没有硕士学位点,教师没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的任务。但是,可以借鉴研究生教育中的助教理念,形成以指导教师为龙头,高年级学生为骨干,低年级学生为辅助的团队,采用以老带新方式,实行梯级培养,使学生能尽快融入导师的科研工作中,经过系统、长期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科研态度与精神,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3.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制度。本科阶段,学生初次接触整体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毕业论文,需要一定时间适应,有效的沟通联系制度有利于发挥指导教师的导向作用。首先,应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讨论的例会制度,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例会,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科研氛围。其次,利用现代通信和教育技术手段,构建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平台。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指导方式外,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和QQ等通信工具进行交流。目前,部分学校也开始尝试建立多媒体联系平台,以进一步克服师生见面机会少的困局。

4.建立科技创新竞赛制度。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热情,营造创新实践氛围,首先,需要建立校级论文(设计)创新竞赛制度,每年组织二年级至四年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实践程序和方法,及早打好论文基础,早定研究方向,减轻对论文的畏惧心理,防止毕业论文东拼西凑。其次,通过校级竞赛活动,为更高层次的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提供人才和项目储备,以利于学生的分层培养。

三、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1.完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毕业论文工作是一项系统教学工作,必须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取得持久的效果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细则、成绩评定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责任,理顺关系,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特别是要建立选题限制制度、毕业论文抽查外审制度、匿名答辩和回避答辩制度,完善政府主导下的本科毕业论文复检制度。

2.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改革考核方式。相对于老牌院校的精英教育来说,新建本科院校更趋向于大众教育。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不应固守一定的模式,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唯一手段。实际上,虽然经过科研团队培训的学生能力均会有所提升,但是多数学生并不适于从事高水平的科研,特别是少数学生动手能力很差,因此应及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意愿调整培养目标,适当提高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的撰写要求,强化这部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将高水平的文献综述作为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另一手段。此外,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和市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奖的学生也无须撰写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分流部分学生,减轻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压力,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需要的学生,也可激励学生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科研、升学和就业,力争在大学四年及时完成学业,获得更多的升学或就业机会。

3.完善毕业论文质量跟踪机制。毕业论文程序性很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毕业论文质量跟踪机制,在各环节过程实行有效监控,从指导教师资格认定―论文选题―论文写作过程监控―评分标准确定―结果评价―总结分析等流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⑦。具体实施包含自检和抽检两种方式。自检为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检查和教研室对本系学生毕业论文情况的检查了解,抽检可以由学校、学院组织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机构成员分阶段进行检查等。全程跟踪管理应由学院主抓,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切合专业实际的毕业论文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并进行科学分工、跟踪管理。

4.构建奖惩制度。为激励师生将主要精力投入毕业论文,应制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实施办法及优秀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建立毕业论文评优制度。同时,建立导师考核制度。考核以导师自评、学生评议、学院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综合学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学术论文完成质量、科技竞赛获奖情况,以及毕业前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建立指导教师考核标准,考核导师的指导成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奖评优和津贴发放依据,与其岗位绩效挂钩,形成奖惩制度,促进教师加强过程管理。

四、条件保障体系的构建

1.时间保障。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不仅存在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复试冲突的问题,也存在毕业实习时间短、实习单位不愿接收的问题。结合前述的毕业论文梯级培养机制和考核方式改革,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将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从第八学期调到第七学期,并可以适当缩短后期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使学生能安心完成毕业论文和实习,保证毕业论文和实习的质量。

2.师资保障。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仅面临指导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也面临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能型”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大教师国内国外的培训和引进力度。特别是应用型学科专业,应采用重点引进、专业教师顶岗工作、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等办法大力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且需要建立“双能型”教师培训激励机制。

3.实验条件保障。毕业论文所需经费的投入,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必备条件。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应切实重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毕业论文所需的基本实验设备,以确保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应寻求国家、地方、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探索院院(科研院所)、院企、院地联合共建模式,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如中央和地方共建、各类发展援助项目等)和资源,完善教学和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此外,学校也可联合学院、教师,采用经费配比的方式,引导学院、教师将科研运行或配套经费用于实验条件的改善,共同参与科研实践平台建设。

[注释]

①韩润林,张龙龙.浅谈新建本科院校化工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2,40(3):133.

②④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52(4):85,85.

③张庆华.当前我国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为背景[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3):85.

⑤唐丹,肖毅,郭莉.提高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策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25(11):66.

第9篇

关键词:欧美高等工程教育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企业工程实践 人才培养体系 工程英才

国家教育部2010年5月在天津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公布了61所首批试点高校,标志着我国新一轮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

我校自1998年起在电气信息类试点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研究借鉴欧美工程教育改革成功经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工程实践为主线,探索产学研合作有效途径,经过12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教育成果,赢得了社会、家长、学生和 学校四方认可,也为开展“卓越计划”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总结实践体会、介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内容和工作思考,与同行探讨。

一、欧美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经验

为了培养21世纪合格的工程师,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制定了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11条评估标准[1],带动了美国各类工科院校积极探索特色发展的课程改革模式。哈佛工学院提出工程教育突出培养思维开阔的学生从事跨学科研究,在理论、实验和实践之间达到平衡[2];麻省理工学院(MIT)凭借其科研优势,提出70%-80%的本科生在教授指导下开展研究实验的“研究导向计划”(UROP)、30%的本科生参加与企业结合某项设计或工程实践的“实践导向计划”(UPOP)、少数优秀学生参与探索创新的技术创业计划;密歇根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改革课程体系,将大三大四15门课程56学分模块设置为:主干课6门24学分占42%,设计课3门12学分占21.5%,大实验课2门8学分占14%,其它4门占21.5%。各校的思路做法不同,但改革目标一致,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创新性[3]。

90年代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启动了H3E、E4、TREE三大工程教育改革创新计划,被视为欧洲工程教育再造的三部曲 [4][5],为欧洲高等工程教育根本性改革发挥了巨大作用。创新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课程模块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产学教育等。值得思考的是在解决“专家型”和“通用型”两种人才培养目标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上,E4课程改革专题站在高等工程教育以“科学主导”引领未来、以“回归工程”适应需要,提出整合型创新课程体系结构[6],即科学基础课30%、工程基础课30%、商务技能15%、工程应用与系统解决方案25%。TREE在研究工程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了实践性研究设计内容,包括基于工程项目的专项设计活动等。

我国改革开放30年,高等工程教育伴随着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阶段,全面研究和规划高等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创新课程体系已迫在眉睫。

二、“3+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基础

河海大学自1998年开始在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实施“3+1”学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班,该模式以“产学教育”为主线,教育过程强调“高起点、快节奏、强基础、重实践、高素质”。学生前三年在校内进行系统学习,第四年在企业结合生产、工程、科研实践进行学习研究,完成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从2002年起,“3+1”模式得到推广,从最初试点1个班32人,推广到每届“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共5个班近160人,与学校合作的IT企业和科研院所遍及国内各省市达20余家,与此同时依托“3+1”模式,多途径实施产学教育,一方面,根据行业需求,实施校企“双向定课”,聘请企业家授课,增强了专业实践性课程更加“鲜活”,更加具有行业针对性;另一方面,在课外依托校企基地,组成若干集企业家、教授、研究生、本科生为一体的“校企联合科技团队”,企业提供项目,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拓宽了视野,增长实践才干。例如: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校企基地承接大型体育赛事科技开发项目,每年本科学生约60余人参与到项目开发和现场实施全过程中,先后参与了2007亚洲室内运动会、全国城运会、2009济南全运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赛事信息化项目累计本科生达400余人。

实践证明:该模式对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经历的积累、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均具有益处,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升学及创业就业核心竞争力,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型人才。“3+1”人才模式改革成果2004年度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模式改革为学校2010年成功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首批试点学校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卓越计划”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培养目标

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教育理念,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以工程技术实践为主线,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地掌握理工科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具有系统的工程训练背景,具备从事系统设计开发和产品生产、营销或服务、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等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视野开阔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结构

总体方案分为五个教育层次---公共基础教育、工程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企业工程实践、课外素质能力拓展,课内总学分为180,课外素质能力拓展10学分,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其课程体系#p#分页标题#e#

培养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知识学习和素质、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将校内实践与企业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可操作性。

3、课程体系的“工程型”特点

培养方案实施“3+1”模式,前3年在校系统学习,后1年进企业基地工程实践。培养方案的特点之一是将专业课程整体前移,解决好整体专业课程前移最关键的 “开门锁”是《电路》课程,安排到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电路”课程承担着本课部分内容与《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的衔接,该课程教师担当了重任。培养方案的 特点之二是坚持“工程性”四年不断线,突出“工程文化”引领、“项目型”课程群导向和“企业工程实践”的支撑作用。

(1)“工程文化”等课程的引领

第一学年率先开设《工程文化》、《创新学》等课程作为“工程教育”引领课。在《工程文化》中纳入环境文化、设计文化、电子工程文化、信息工程文化、管理工程文化、企业工程文化、商务工程文化、公益工程文化等内容,聘请部分企业家、教授分工联合讲授,提升学生工程文化素质,把握文化工程规律、树立文化工程理念;《创新学》课程讲授创新思维基本方法、技法、理论、发明与创新等内容,增强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技法、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2)“项目型“课程群的导向

围绕各学科方向研究主线,组建“项目型”课程群,建立教学团队。突出课程群的三层次教学建设,体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元”教学理念,以项目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营造团队协作“做中学”和“学中做”教与学的氛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型人才。图1是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介绍“项目型”课程群的组织。

(3)“企业工程实践”的支撑

依托产学研合作,冲破传统的高等教育封闭模式,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 “企业工程实践”设置三个模块:形势政策教育与企业文化、工程技术综合实践、毕业、毕业设计。

方案明确提出了三个模块的目标任务、内容及评价要求,供校企联合制定详细“企业培养计划”时参考使用,专业企业工程实践模块体系。

企业工程实践是“卓越计划”重要的教育环节,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校企共建共管,共同探讨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这一教育环节学生有机会到工程的真实世界中去感受和认识,真正认识到获取专业体验和视野的重要性。学生深入企业,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强化了学生三个“链”的能力培养[7],即:技术链——具备系统设计、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等能力,工程链——具备生产、运行、营销和管理等能力,职业链——具备工程师基本素养和工程职业实习经历,有效地提升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四、有效实施“卓越计划”的进一步思考

1、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是有效实施“卓越计划”的前提条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教学团队,增设工程类教授等岗位、制订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入职标准、考核等相关政策、派遣教师到国内企业短期工作或到国外企业、高校培训,建立工程类教师培训及考核制度都是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2、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工程师能力培养的需求逐步完善培养体系,遵循“CDIO(构想、设计、实现和运行)工程教育理念,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组织探索“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研究型教学模式,组织编写出版一批具有鲜明工程实践教育特色的系列教材等都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3、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与管理

重点建设若干个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产学研基地,接纳学生完成1年企业工程实践,也可以引进著名行业企业建立若干校内实践基地,增加经费投入,整合学科、科研、教学与产业资源,建立教学与科研,教学与产业优质平台,实现工程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双赢”机制。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8],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人才培养三方协议,明确三方在职称、学生管理、学生安全、知识产权、培养经费、考核等职责,确保校企联合培养目标得到具体落实。

4、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制定符合工程型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教学规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在企业工程实践过程评价与考核体系;制定面向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教师教学考评与激励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教体系;确保“卓越计划”实施质量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