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8 01:11:50
导语:在摄影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光伏技术应用》 信息化教学 教学设计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迅速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深层次变革。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2012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教学。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文件精神,自2010年起,教育部牵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各职业院校组织校级比赛,并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机制。大赛宗旨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赛项目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笔者本人参加了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具体赛项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1)的专业课程一组(能源与新能源类),并获得省赛一等奖。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赛作品――《光伏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块“太阳能路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并浅谈了大赛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学分析
1.1教学内容
所用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光伏技术应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太阳能光伏产业校企合作职教联盟、开昂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编写。“太阳能路灯”是第8章光伏技术应用实例的第二节内容,也是《光伏技术应用》课程的重要章节。为了让专业课更好地服务于岗位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中引进了企业项目:太阳能路灯设计。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太阳能技术利用专业中职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联系实际的知识感兴趣,伴随着信息时代成长,是信息技术的原居民,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喜欢借助各种平台沟通。这个班是校企合作冠名班,企业深度介入专业教学,学生的成绩将于其就业岗位挂钩。
1.3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确立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提升,情感目标是归宿,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层层递进、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知识目标。掌握太阳能路灯的结构和原理。
(2)能力目标。学会太阳能路灯设计的思路,掌握太阳能路灯各构件的匹配。
(3)情感目标。形成低碳理念,培养团队意识。
1.4重点难点
(1)重点。太阳能路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难点。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太阳能路灯构件。
2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指南。本次课以学情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项目完成为载体、以能力形成为根本,构建愿学、会学、乐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真正还课堂给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教学有效性。具体为:
2.1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感受太阳能路灯设计的真实性;
2.2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极域电子教室、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拉近了学生、教师、企业之间的距离;
2.3通过Flash索引、Flash演示、Flash游戏,把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符合学情分析,赋予知识新的生命。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本次课分为课前准备、任务引入、任务探究、任务实施以及任务评价五个环节。
3.1课前准备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导航,一周前,教师将学案上传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登录平台下载学案,学案要求学生收集传统路灯存在的问题,了解太阳能路灯构件及原理,了解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等。
根据学情,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带领学生,走访企业,让学生切实感受企业的设计、生产过程,了解产品结构、性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3.2任务引入
课堂上,为了迅速把学生调整到最佳求知状态,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传统路灯存在的问题,学生争先恐后用视频展示传统路灯存在着:维护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电缆易被盗、漏电等安全隐患,就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乘势抛出问题:能否让路灯规避上述不足呢?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期待进入主题。
3.3任务探究
太阳能路灯是综合结构,首先要了解各个构件及其工作原理。学生登录平台查看Flash索引,从能量转换的主线出发,了解到太阳能路灯有四大主要构件: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负载,其功能分别为:集能、控能、储能、耗能。这与太阳能路灯的工作原理一脉相承。
通过极域电子教室监控,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电池板集能原理难以理解,如此薄片,怎样实现光能向电能的转换?教师引导学生查看平台上的Flash演示,Flas把复杂的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特性,把光能转换为电能的神奇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学习平台的在线答题系统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帮手,结果统计:学生对太阳能路灯构件及原理的掌握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3.4任务实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太阳能路灯的相关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学生登录平台,查阅校企合作任务书,详细了解客户需求。谋定而后动,设计目标是否正确、设计思路是否准确、设计步骤是否合理,是设计前必须确定的内容。首先,学生讨论交流,进行需求分析;其次,给设计步骤排序,如果出错,软件会提示,直到排出正确的设计流程。这样教会了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选择合适的构件是设计中的难点,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确定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率、蓄电池的容量以及控制器的类型等。借助极域电子教室,教师远程监控学生的设计过程,将错误捕捉、汇总;学生可以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远程消息直接发送给教师机;完成设计的同学电子举手。取得理论数据后,学生通过光伏测试软件进行验证。
3.5任务评价
客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本次课的学习成绩由在线答题、设计思路、设计方案三部分组成,综合了主观和客观,结果和过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
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使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实现了信息反馈的快、细、准,便于教师宏观掌控教学进程;学生通过评价系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为今后更好地学指明了方向。
4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教学,延伸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展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校企交流的疆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四个转变是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最好诠释:第一,师生、生生通过平台相互交流的多了;第二,学生通过平台向企业技术人员请教的多了;第三,根据家长反馈,学生课后主动学习的多了;更为突出的是,有利于孩子们实现由学生到从业人员的转变,真正体现了专业教学为岗位服务的宗旨。
5大赛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作用突出
5.1增强了参赛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动机
在积极备赛的学习、研究和培训过程中,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诉求。
5.2提升了参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大赛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增强了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主动性增强、开拓了视野、促进了教学设计的规范化。
5.3促进了参赛教师个人的持续发展
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于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显著,参赛教师在经历了信息化教学大赛之后,信息技术应用的频次明显提升,持续发展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继续推广应用大赛作品及成果、继续开展信息化教学作品的开发、参与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课题或专项研究、拟定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论文等。
5.4促进了参赛教师引领团队的持续发展
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后,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通过多种教研活动形式积极带动周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以点带面,引导、指导其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参赛教师主要通过经验介绍、公开课形式、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方式发挥带动作用。
6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职业院校的全体教师,应以大赛为契机,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特别是要探索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支持下的新型学习活动,研究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市场,2015,(7):159-162.
远程开放教育为由于多种原因不能进入普通高校进行学习的人们,提供了灵活便捷的一次学习机会,以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求。学习对象主要是在职在岗的成人,他们的学习方式会受到本职工作岗位和时间的限定,不能按照学校提供的课表参加面授学习,也不能完整进行系统视频资源的学习。为此,要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创新改革,以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资源为广大成人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本文以《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的碎片化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槔?,详细说明基于碎片化移动学习的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1 碎片化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
碎片化学习就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移动位置,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计,如手机,IPad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学习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把学习者从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诸多限制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基于碎片化移动学习的资源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1 访问便捷,获取容易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移动终端入网速度的提高和通信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基于智能手机等终端的移动学习访问方式越来越简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入移动网络,实现随时方位移动网络,方便快捷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
1.2 时间短,容量小
每一个移动学习资源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播放时间都在10分钟以内,移动学习资源中动画实现简单,各种类型的资源合理搭配,呈现形式简洁、表现直观、资源容量小,适宜于零碎学习时间。
1.3 内容精干,针对性强
每个学习内容都是由独立的模块组成,都是由若干个知识点构成,这些知识点之间相关关联,内容上连续。针对性很强,定位是重点难点的辅导,或者是知识的拓展。彰显知识点的短小精悍,提高了学习效率。
2 碎片化移动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
移动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时移动学习的核心问题,把握好移动资源设计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为满足碎片化学习的时间格局,实现可视化的学习需求,提高移动终端平台上的学习效率,在进行资源设计时,要根据学习者的行为习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在资源的粒度、参与度、便捷度、交互性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充分发挥学习资源在远程教育成人自主学习中的优势。
2.1 移动资源的定位
《网站规划与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发了本课程的网络课程,在西安电大教学平台中,其中包括了11章内容的系统讲授视频,这些视频是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对于章节知识内容进行了讲解,但由于这些视频时间比较长,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会造成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每一章的重难点及核心知识。
基于此,本课程的移动资源定位为:重、难点等核心知识的巩固,对课程11章内容系统讲授的补充;知识内容的拓展,对课程系统讲授内容的拓展。
2.2 移动资源的设计
移动资源主要通过系列微课程的形式来呈现,在设计要素包括:(1)系列微课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2)学习单: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每一个微课与系统讲授之间的互补关系,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微课资源,培养学生统一调度学习微课的习惯。(详见表1所示);(3)详细的教学设计:呈现其具体的教学设计。(详见表2所示)
通过系列微课程进行展示,每个微课程时间为5分钟左右,这种短小的课程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是重要内容的精炼,可以有效补充系统讲授达到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碎片化移动学习资源的应用
《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的碎片化移动学习资源使用者主要是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因此资源的应用途径要切合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与应用。
3.1 借助教学平台,学习资源
在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平台中,了《网站规划与设计》网络课程资源,在每一章的学习单元中,设立“重难点巩固”栏目,其中的内容为系列微课程资源,包括视频和脚本,可以方便远程教育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下载资源。
3.2 建立课程微信公众号,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在基于移动设备的基础上,为便于收集学生对于资源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建立了课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课程学习资源,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更新与补充。
[关键词] 对话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实例 交际能力
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有四课,每一课的侧重点不同,任务不同,它们分别是对话、阅读、语言学习、复习与写作。每个单元都紧紧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如:中外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卫生与体育、学习方法、行为规范、社会科学、环境保护、饮食习惯、人际关系等。对话课是高中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设计了丰富的情景,实用易学的句型,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也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对话课,教学方法呆板,没有很大的突破,一般采用下面的方式授课:
1.讲解式:教师在讲课,学生在听课,把对话当作阅读课文来教,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2.随意式:教师没有分析研究教材,方法随意,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完整性和规范性不够。
3.表演式:认为交际法就是表演法,重形式不重质量。每节课教师讲解后,让学生分组表演一下对话就了事。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老化,在教学技能与技巧上创新不够,对高中英语对话课的地位认识不足。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这并不是说对话课不重要。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也就是说,英语的交际性决定了对话课的地位,而且,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不能只重视阅读课,忽略了对话课,因为对话课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是相互作用的,听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对话课。
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方法。上对话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围绕对话的每个话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对话课的设计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对话课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不同话题的对话,学习日常交际用语,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
教具:实物、图片、挂图、幻灯、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等。
三、
教学重点: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兼顾读写能力。
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话题的知识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复习导入:根据话题的内容及学生原有的知识,以旧的知识引入新的知识,开始新课。
2)
看图讨论导入:根据每个对话的话题,讨论有关图片,让学生发表意见,引入正文。
3)
背景知识导入:介绍与话题有关英语国家风俗习惯和文化,渗透背景知识,为学生理解对话的情景打下基础。介绍背景知识的形式有多样,如:提问、游戏、示范、图片等。
4)
表演导入:让学生表演类似的对话,引入所学对话的话题。
2、听录音,回答问题。
录音机是我们最常用的教具。听录音在对话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能因为怕麻烦而直接叫学生打开书看对话。听录音有两个作用:一是训练学生的听力,二是学习和模仿录音上的正确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一般来说,一节对话课至少应播发两至三次录音。第一次和第二次听录音前教师先把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由浅入深理解对话的内容。听第一次录音后,学生回答的问题应该是简单的,紧扣对话的主题的。听第二次录音后,学生回答的问题应该增加难度,就对话的具体情况提问。第三次听录音是为了巩固知识,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听第三次录音的时候,学生应跟录音朗读对话,深入认识对话。
3、学习对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有机结合,不能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1)
理解对话。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目标是理解对话的每个细节的内容,为处理难点扫清路障。
2)
处理难点。难点是指对话里出现的新词语、新句型、新语法。在讲解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指出对话中的难点,并利用投影、图片、以及板书等形式呈现难点,并结合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4、
操练对话。
训练对话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体现学习对话的交际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每个人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在进行对话训练时,教师可以采取下面的几种形式:
1)朗读对话。它也有几种形式:A、学生听录音,跟着录音读。B、教师领读。C、学生分角色读。可以以男女生为单位,以两人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训练结束后,教师可以当堂检查朗读的效果。
2)表演对话。为了检查训练的成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堂表演对话,最好不要看书,只要学生表演出主要的内容,也就达到了训练的效果啦。
5、
巩固对话。
经过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比较熟悉对话里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教师就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达到学习对话的目的。下面有几种训练方式可供选择:
1)对话后的Practice和Workbook里的同步练习。
2)让学生以两个人或四个人为一组,根据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的情景,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编写对话,并且表演对话。
3)教师重复本节课的重点词组、句型和语法,补充适当的练习。
4)教师就对话的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然后教师听取一些小组的意见,最后归纳一下,师生达成共识。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既练习了口语,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其中操练对话和巩固对话这两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和时间分配选择其中的形式来训练学生,或者把一部分的训练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课后做,教师下一节课上课检查。
六、 对话课的教学实例。
下面我就以高中第一册(下)Unit 17 Nature Lesson 65 为例说明以上的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目的:通过Nature这一话题,学习日常交际用语:Why are you making this journey? We are trying to collect the money for a wildlife project. We want to… What is the purpose of your new project? That sounds a great idea. Good luck with your trip!
教学过程:
1、看图讨论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大自然美景的图片,提出下列问题:Do you love nature? Why? What can you see in nature? Can you find many wild animals now in nature? Why not? Do you know how to protect nature? Can you give me some suggestions?
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再让学生看一些野生动物的图片,包括麋鹿,提出问题:Can you tell me what these animals are?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tigers, lions, bears, monkeys, pandas, milu deer.
然后教师引入话题说:The milu deer is one kind of deer. But there are not many milu deer in China now. What shall we do?
教师听取学生的意见,最后引入正文,说:We must protect nature so that more milu deer will live in China. Now we will see what some other people do to save milu deer.
2、
听录音,回答问题。
教师向学生交代对话的背景,提出问题:Today we are going to hear about a long journey. Now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 are the four people going to do? Why are they doing that?
教师放第一次录音,让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
教师放第二次录音,向学生提出下列要求: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try to write down all the questions you hear in the dialogue.
教师放第三次录音,让学生问答记录下来的问题。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力,也使学生了解了对话的主要内容。
3、
学习对话。
1)
理解对话。学生经过上面的训练,其实已经比较熟悉对话的内容,理解对话这个目的已成功了一半,这时候是处理对话细节的一个好机会。教师应抓紧时机作适度的讲解,指导学生划出重要的词组和句型,为下一个步骤做好准备。
处理难点。
新词组有:collect money for, make a journey/make a trip, wildlife(合成词的构成法)
新句型有: We want to …
What is the purpose of your new
project?
That sounds a great idea.
Good luck with your trip.
新语法有:用现在进行时表示一个最近按计划将要进行的动作,也就是说,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对话中的句子有:
Where are you traveling to, Gary?
How are you getting there?
How many of you are making the trip?
Why are you making the trip?
这种表达法可用于下列的动词:arrive, come, go, get, leave, make, return, sleep, start, stay, travel
教这个语法点的时候,老师叫学生把对话中的有关句子找出来,领悟当中现在进行时的用法,然后用上面的动词造句,练习这种表达法。
4、 操练对话。
以两人为一组,一个做Gary, 另一个做 a newspaper reporter, 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叫两组同学做朗读表演,对有能力的同学,教师要提高要求,合上书表演对话。
5.巩固对话。
首先,教师让学生进行对话后的Practice, 根据书上的提示,运用本对话所学的用语,编一个类似的对话,然后当堂表演。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对话里的问题,以记叙文的形式改写对话,复述对话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关键词:市场营销策划 流程化 任务化 教学管理系统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概述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荐组长,根据各自条件与资源合理分工。为了完成作业,每组学生要进行任务分工,如收集目标商业信息、方案设计和制作、PPT制作、成果展示、现场答辩等。学生全员参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成果展示中,学生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互相评比指点,提高了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市场营销策划》是在一般市场营销基础上的一门更高层次的艺术,课程的实际操作性更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在营销策划的实际活动中,让学生去调查、研究、探索和企业相关的商业信息,并根据一定的情景,对信息进行加工、再造,进行创造性的营销策划活动,撰写相关的策划文档。通过这些策划活动,可以更好地的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营销策划在企业商业活动中的作用,掌握营销策划的概念和方法。
本文设计一个系统,致力于将市场营销策划的各种环节流程化、任务化。
营销策划教学管理系统概述
(一)采用的技术
系统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开发,选择了B/S结构,采用技术开发,因为对数据的访问要求不是很高,后台数据库选择了ACCESS,对于系统的界面采用DIV+CSS来设计。
(二)整体设计
根据市场营销策划中的常见模块,分为如广告策划、促销策划、路演策划、危机公关策划等几个技能模块。教师登陆后台后,可以将一个营销策划活动分为几个步骤,实现策划活动的流程化,易于教师控制整个营销策划的活动,并且在营销策划实训的每个环节上,教师都可以给出参考的模板,如在广告策划的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市场分析,在学生提交的表单旁边,可以给出几个市场分析的参考模型,如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等;也可以给学生分组,分配给每个学生营销策划的任务,并且随时查看学生的任务进度,实现了小组式营销策划活动的任务化。学生登陆后,可以查看自己当前的任务以及任务进度,可以有序的进行营销策划活动。
营销策划教学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
(一)任务管理系统
将市场营销策划中常见的技能模块,如广告策划、促销策划、路演策划、危机公关策划几个典型的模块,添加到系统中来。教师登陆系统后,将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策划活动进行分解,分解成一个流程化的任务,然后可以选取学生的分组,对小组内学生的任务进行分配,学生用自己的账号登陆系统,查看自己在小组内所承担的任务,并及时完成任务。任务分为平行任务和有先后关系的任务,在实训环节中,如果是平行任务,则可以同时进行,如果是有先后关系的任务,则必须等前面的任务结束,才能开始下一步骤的任务。如图1所示,将广告策划分解成下面的流程来实现,教师可以分配学生进行不同的任务,学生根据系统的提示,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来实现营销策划的活动,并且在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参考资料和模型,在广告创意形式环节,还有创意训练题可以让学生练习。这样的设计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会牺牲灵活性,但对市场营销的学生来讲,属于市场营销策划初级阶段,可以帮助他们有序的进行市场营销策划的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营销策划的思路和方法。
(二)评分系统
评分系统是对学生的营销策划活动进行评价的一个体系,主要有教师评分、组长评分、合作企业评分、小组之间互评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比重不同,教师可以在后台设置每个部分的评分比重。其中合作企业评分和小组互评是针对整个学习小组的成绩,而教师评分和组长评分是针对个人。在评分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模块,设计一个评分指标,并指定每一个指标所占的分值比重,如目标合理、营销方式恰当、创意精彩、活动过程周密、预算精确等。基于四个部分的分数,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在营销策划活动中的成绩。
(三)广告策划模块
在广告策划模块中,第一,对广告策划活动的流程化。将广告策划活动分为有序的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紧密相扣,如首先选择行业、企业和产品,其次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最后确定广告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业务逻辑关系,必须先完成前面的环节,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实训活动。使得学生能在系统中实现实训过程的流程化,有助于学生形成市场营销广告策划的思维方式和思路。
第二,对广告策划活动各个环节的支持和参考信息。如图1所示,广告策划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选择行业与企业及产品、 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广告目标确定、诉求对象选择、诉求方式选择、广告创意形式、媒体选择、费用预算、文案形成。如在选择行业与企业及产品环节中,提供了大量企业、合作单位的产品LOGO、链接网站和相关资料,供学生查询参考;在市场调查环节,学生可以在线设计消费者调查问卷,然后将调查问卷链接发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提交后,系统自动根据所有被调查者选择的情况,生成分析图,同时提供一个数据输入的模板,学生在网上或其他途径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按照对应的项目输入到模板中;在市场分析环节,提供了几个常见的市场分析模型供学生使用,如分析整个市场的环境时,利用五力模型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时,可以利用SWOT分析模型,在页面中提供一个选择的表单;在创意形式环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链接,链接到创意训练题;在媒体选择环节,可以提供给学生各种主流媒体的介绍及特点分析等;在费用预算环节,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费用预算的模板和参考(见图2),使得学生的预算更为实际,因为学生在做费用预算时,经常脱离实际;在文案形成环节,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样例,撰写广告脚本,平面的广告可以自己利用软件设计一个图例,并上传。
第三,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输入的内容,生成一个完整的营销策划方案,整个营销策划的全程,首先是流程化的控制,使得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策划过程中,很容易监控学生的活动,并且随时帮助他们调整;其次是在营销策划活动中,各个环节都有参考的信息和相关的支持,对学生完成营销策划活动有较大的帮助,可以规范他们的营销策划活动。
(四)促销策划模块
促销策划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促销背景分析(包含促销时机、促销产品、促销时间、地点促销目标)。二是促销广告语设计(提供一个链接页面,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促销广告语作为参考)。三是促销活动前准备。包括:人员配备、物料准备(喷绘、条幅、传单、海报),系统会提供一些报价参考,如制作喷绘等需要多少费用;媒体配合(POP海报设计、其他广告媒体设计),会在系统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的典型设计模板,并提供一些教学视频。场地准备(展台、堆码、陈列);费用预算;活动方案的设计,提供一个标准的表单模板,按照模板规定的项目进行输入,规范促销活动方案的格式和内容;突发事件处理。四是促销活动中的流程控制、时间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一个类似于项目管理的功能,让学生可以对促销活动的过程进行时间和流程上的管理和控制。
(五)学生管理模块
在学生管理模块中,可以对注册的学生进行分组、制定小组组长、给学生分配任务、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查看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度等功能。教师可以比较有效地在学生营销策划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管理。并且学生可以登录系统,在策划过程中给老师提出一些反馈的意见,更好地促进教学过程。
营销策划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学的作用
(一)使得整个营销策划过程流程化、任务化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但是教师很难监控到每一个小组和小组成员的策划活动,无法使学生的策划活动规范化,按时按质完成。而营销策划教学管理系统使得整个策划都有一个标准的流程,分为若干个环节,然后给每一个学生都分配好任务,并且给定任务时间,使得整个营销策划的过程流程化、任务化、标准化,更容易监控和控制,从而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二)在营销策划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和支持
在整个营销策划的过程中,系统提供了很多参考和支持,学生有了参考的标准,并且提供了很多对应的教学资源库,如创意训练题、经典广告语、预算模板、相关视频等,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市场营销策划的支持。
(三)教师很容易对营销策划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在整个营销策划的过程中,教师对一个营销策划的任务进行分解,分解到每一个学生,并且可以随时监控他们的任务进度,更容易对小组的策划活动进行协调和管理,并且可以对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评价和考核。
(四)使营销策划过程更贴近实际
系统提供了一个营销策划的参考流程和参考标准,使得学生能在一个支持环境中完成营销策划活动,更容易规范学生的营销策划活动,使得学生有一个比较符合要求的营销策划活动,最后形成比较贴近实际的营销策划方案。
系统还在紧张的开发中,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点需要解决,如对系统各个模块间数据库的设计。随着开发的进行,整体的设计上也会不断调整。系统也存在很多不足,相信将来应用到教学上,会显现出一些问题,应该进一步研究探讨,改进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窦均林.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在营销策划实训课中的运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
近日,《中国教育报》刊登文章《课堂教学为何难让学生入迷》引起广大高校教师的关注。在这篇文章中,两位作者老师提出目前所有高校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在互联网便捷的今天,学生这边‘淘课’,那边‘逃课’,一边是千方百计的‘逃’,另一边又如饥似渴地‘淘’。课堂上隐性逃课现象比较严重,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做其他作业等现象屡见不鲜。我们的课堂教学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学生这么不待见?”剖析上述这个问题,不难解释为今天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收获学习的成功。作为95后的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求欲望,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愿意彰显个性的学生们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大一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进行后续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获得使用英语的体验,更无法获得使用英语经验的积累,所以,学生至始至终只重视英语的工具性,忽视英语的文化性,更无从感受英语语言源远流长的魅力。为此,如何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也成为每名英语教师努力去解决的问题。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放式的教学模与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的应用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通过为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是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进而实现英语知识经验的积累,同时上升为学生的生命体验。
2开放式教学的概念
开放式教学理论以科恩(1969)的“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和斯皮罗(1992)的“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该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里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开放式教学理论指出,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仅是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包括所学教材,也可以来源网络上、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等的自我学习;探索式、研究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关系,教师不再只局限于所教的内容,应与学生一样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心态变化,引领学生体验学习,收获知识的积累,获取成功的自信。为此,开放式教学营造的开放学习空间提升学生学习参与热情,让学生的思维甚至处于开放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及教学设计原则
教育变革和创新离不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够消除信息鸿沟,更能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特征的一种现代教学形式。“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现代的信息化教学发展经历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个阶段。信息化教学理论以建构学习理论和维果斯基的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强调建构学生“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维果斯基的学习理论指导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即“教学应该在发展的前面引导着学生发展”,“学生通过与老师之间相互作用,逐渐地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学必须是在知识经验存在着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亦即有某种知识经验的人与准备学习这种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信息化教学设计应遵循下面五个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4)强调“协作学习”;(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4基于开放式背景下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
2013年5月,刘黛琳教授在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中提出“英语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一方面丰富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优化了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纯正的英语发音和国外场景及演员,使学生强烈的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英语的兴趣。网络、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微信群及QQ群等多样化的聊天工具为学生学好英语提供有利条件,强化了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为了实现上述提及的教学理念,笔者以《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第二册第十单元sectionA《Howtogetthejobyouwant》为例,来阐述学习本课中应用开放式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
4.1教学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一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行后续的专业英语学习提供语言基础。学生经过10年左右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词汇量小,常用的表达方式掌握不好是他们的不足;作为95后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比较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追求更强烈;他们可以同一时间承受多重任务、喜欢感官式的学习、对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活动在心理上、行为上有认同;但是他们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方法欠妥、学习主动性差,因此学习上缺乏后劲。根据上述分析的学生特点,遵循职业院校的《教学大纲》,本单元学习设定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掌握和面试相关的词汇与短语;2)能力目标:通过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培养学生在面试中正确的英语表达能力;通过课文的阅读与理解,掌握面试中doanddon’t(禁忌),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通过观看和面试相关视频及课文理解,掌握面试情境中正确的职业交际能力;3)素质目标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语言交际素质;掌握面试中禁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人文素质;面试情境中正确职业礼仪,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掌握面试中相关的词汇与表达方式;教学难点即运用所学相关面试的词汇与表达方式完成一次模拟面试。
4.2教学策略
为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以信息化教学为手段,应用视频、音频、多媒体课件、网络、微信及人机对话软件等,依照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语境与情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交际互动教学法,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4.3教学过程
古人云:“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起-课前自学、承-课上讨论、转-课堂展示、合-课后拓展。据此四个步骤,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向成功的阶梯。(1)起-课前自学在这个阶段,提前一周把本次课的任务通过该班的微信群给学生,学生将以寝室为小组进行自学。Task1Learnthevocabulariesandphrasesbythemselves;这个任务需要学生通过观看与教材配套的光盘,利用有道词典来完成词汇和词组的自主学习。Task2Whatshouldapersondoduringaninterviewbywatchingavideo?这个任务,学生观看班级微信群共享中视频,总结出面试中的禁忌。(2)承-课上讨论(3)转-课堂展示为课堂教学环节。整个教学环节为90分钟:warming-up5分钟、discussingandpresenting35分钟、self-practicingandrole-play40分钟、assessment10分钟。Warming-up利用bingo游戏,检测学生课前词汇自我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性。对学生难理解的词汇进一步详细解释,巧妙过渡到今天的课堂主题。Discussingandpresenting:Task1Discusswordsandexpressionwhicharedifficulttobeunderstood;Task2SearchinginformationfromTextA,这个任务需要全班同学一起阅读本单元文章,寻找面试中禁忌及正确回答面试的问题等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精确阅读能力及正确的语言交际能力。Task3Askthestudentshowtogetthejobandgivesuggestions,通过观看视频及网络查询,由学生总结出找工作的步骤、个人简历的写法、准备充分的面试。这个任务需要各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展示答案;至此,学生学会了和面试相关的词汇及表达方式,了解面试中的禁忌和面试中的职业礼仪等,下面为实际操练阶段,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Self-practicingandRole-playTask1Self-practice:PracticeyouroralEnglishdealingwithinterview课堂上,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一纠正学生的发音。学生应用智能手机中的英语流利说软件,进行人机对话,反复练习面试相关的词汇和短语。本软件有智能语音打分功能,学生可以将练习成绩直接分享到本班级学习小组中,进行对比。Task2Role-play:Makeaninterviewinagroup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参加美国花旗银行组织的校园招聘。利用所学的词汇及礼仪等,学生自己编写对话脚本,完成一次面试的展示。Assessment课堂教学最后环节,教师点评,既鼓励学生还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互评,增加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生之间的竞争性;智能语音打分软件,更能体现测评的公正性。三方互评的多元化评价手段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更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枯燥的英语课堂充满了活力。(4)合---课后拓展本单元的作业,需要课后学生登录到校园网的英语学习网站,自我观看和面试相关的英语视频,拓展自己的知识,重点学习“面试官想听到的答案”的视频,完成视频中设定的作业。至此,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已经完成课前预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教学重点已经掌握,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4.4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本单元英语学习中的应用,学生有效地掌握了和面试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培养了学生实际使用英语技能;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以学生为主的课堂,通过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及交际互动教学的应用,实现了课堂翻转,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及职业素养。三方互评的多元化评价手段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意识;不足之处: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继续培养、信息处理能力还有待提升;学生课后的延伸学习无法及时掌握。
5结语
【摘 要】游戏化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本文讨论了《C程序设计》教学和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引入游戏化学习进行改善的方法,最后具体阐述游戏案例的设计和游戏化学习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 游戏化学习;C程序设计;游戏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76-02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国计量学院教改项目“游戏化学习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编号:HEX2014037)资助。
《C程序设计》课程是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入校后最先接触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其重要性和基础性不言而喻。这门课程学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和对后续语言课学习的信心。
笔者从事C程序设计教学多年,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讲授语法规则,讲解例题的方式,会导致课堂呆板枯燥,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分散,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改进目前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结合学生普遍爱玩游戏的现状,考虑采用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游戏案例作为载体,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学习自信心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实现“寓教于乐”。
本文探讨如何将游戏化学习引入《C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并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实例来分析游戏案例的设计和应用方法。
一、游戏化教学在C程序设计中应用的基本方法
将游戏化学习引入到《C程序设计》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确定每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以此目标为前提选择或者设计适用于该内容的游戏案例,如在讲解双重循环结构时引入邮票组合游戏,在讲解递归时引入汉诺塔游戏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并观察学生对每个游戏案例的接受程度,对于学生接受度和参与度都不高的案例要重新进行选择和设计,争取通过好的游戏案例达到理论教学中的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2.分析每部分教学内容的实验题目,除布置基本的训练学生掌握语法或者算法的题目外,设计1~2个有趣味性的游戏程序设计,如在选择结构编程练习中简易计算器的开发,在循环结构编程练习中加入猜数字游戏设计,在一维数组编程练习中加入猜牌术游戏等。这些游戏程序设计的开发有一定的难度,鼓励学生结成兴趣小组,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团队协作精神都得到大幅提高。
3.设计与C程序设计相关的课程实践的任务,针对学生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等特点,设计出包含基础型、提高型、设计型等三种课程设计的任务,力求做到覆盖知识点,切合实际、生动有趣。在设计型的设计中可以加入贪吃蛇、五子棋、打字游戏等,这些任务有一定难度,可以给出基本的设计思路以及使用到的库函数,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基础型+提高型”或设计型的题目,有目的、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考核方式的设计: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计算采用游戏化积分制,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出勤、回答问题、作业、网上互动等方式赚取积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度。
二、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案例设计与分析
双重循环是程序结构与语句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单重循环的基础知识不牢,导致对带有双重循环的程序理解困难。因此,在课堂上讲解双重循环的内容时,可以设计如下游戏:
【案例1】:邮票组合游戏
游戏内容:老师手中有四张8角的邮票和三张1.2元的邮票,想得到3.6元的邮资,有几种组合方案?
实施方法:
请学生A先取0张8角邮票,1.2元的邮票分别取0、1、2、3张,形成了四种组合,接下来,取1张8角邮票,1.2元的邮票分别取0、1、2、3张,形成了四种组合,再取2张8角邮票,1.2元的邮票分别取0、1、2、3张,形成四种组合,接下来取3张8角邮票,1.2元的邮票分别取0、1、2、3张,形成四种组合,最后取4张8角邮票,1.2元的邮票分别取0、1、2、3张,形成四种组合,共计20种组合,计算每种组合的邮资,如为3.6元,就是解。得到的解是0张8角邮票和3张1.2元邮票或者3张8角邮票和1张1.2元邮票。
请学生B先取0张1.2角邮票,0.8元的邮票分别取0、1、2、3、4张,形成了五种组合,接下来,取1张1.2角邮票,0.8元的邮票分别取0、1、2、3、4张,形成了五种组合,再取2张1.2角邮票,0.8元的邮票分别取0、1、2、3、4张,形成了五种组合,最后取3张1.2角邮票,0.8元的邮票分别取0、1、2、3、4张,形成了五种组合,共计20种组合,得到的解是1张1.2元邮票和3张3张8角邮票或者3张1.2元邮票和0张8角邮票。
分析方法:游戏结束之后,对该游戏的过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出编程的思路。
不同张数和面值的邮票组成的邮资可用公式计算:w=0.8*m+1.2*n其中m为8角的邮票张数,n为1.2元的邮票张数。由游戏内容可知,8角的邮票可以分别取0、1、2、3、4张,1.2元的邮票可以分别取0、1、2、3张。学生A的游戏过程用8角邮票的张数控制外循环,1.2元邮票的张数控制内循环。学生B的游戏过程用1.2元邮票的张数控制外循环,8角邮票的张数控制内循环,同一个游戏,不同的解法,可以用不同的程序完成,得到解的次序也不同。
分析完毕,请学生完成两种不同方案的代码。由于学生参与了游戏的实施过程,对双循环的执行步骤理解得更加深入,增加了趣味性,触类旁通,对于其他双循环的程序能够更好的分析和理解。
代码清单:
解法一: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m,n,w;
for(m=0;m<=4;m++)
for(n=0;n<=3;n++)
{ w=m*0.8+n*1.2;
If(w==3.6) printf(“8角邮票%d张1.2元邮票%d张”,m,n);}
}
解法二: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m,n,w;
for(m=0;m<=3;m++)
for(n=0;n<=4;n++)
{ w=m*1.2+n*0.8;
If(w==3.6) printf(“1.2元邮票%d张8角邮票%d张”,m,n);}
}
三、实践教学中的游戏案例设计与分析
在一维数组的实验环节,对应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可以考虑布置如下基础题目:
1. 一维数组的排序。
2.在一组数中查找某一个数。
3.选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除此之外,可以设计如下游戏,让学生尝试编程,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游戏案例】:猜牌游戏
游戏内容:魔术师手中有一叠预先排好顺序的13张红桃,牌面朝下。他对观众说:我可以不看牌,通过数数猜出牌面的数字,你们相信么?然后,魔术师将最上面的那张牌数为1,把它翻过来正好是红桃A,将红桃A放在桌子上。第二次数1、2,按顺序从上到下数手上剩余的纸牌,并把第一张牌放在这叠牌的下面,第二张牌翻开恰好是红桃2,也将它放在桌子上。第三次数1、2、3,把前面两张依次放在这叠牌的下面,再翻第三张牌恰好是红桃3。这样依次将13张牌翻出来,全部正确。请推出原来牌面的顺序。
案例分析:可以利用倒推的方法:在桌上放13个空箱子围成一圈,从1开始顺序编号,将红桃A放入1号盒子中,从下一个空箱子开始对空的箱子进行计数,当数到第二个空箱子时,将红桃2放入空箱子中,然后再从下一个空箱子开始对空箱子计数,顺序放入红桃3、4、5…,直到13张牌都放完。计数的过程中需要跳过非空的箱子,只对空箱子计数。最终箱子中的纸牌的顺序,就是魔术师手中原来的牌面顺序。
实施方法:该游戏案例考察选择结构、双重循环、一维数组的使用,覆盖的知识点全面,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实践题目。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分组实际玩一下这个游戏,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一起讨论找出求解的方法,最后编程实现。这个游戏案例可以最为附加题目,完成的学生将在本次实验中得到10分的附加分,通过类似的鼓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接受挑战的勇气。
综上所述,通过在14级计算机专业两个班和电信专业两个班的《C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游戏化学习方法,这些班级在课堂学习态度、实验任务的自主完成率、期中调查问卷对课程的满意度、期末考试成绩等四个方面均有大幅提高。实践表明:把游戏案例加入到抽象的理论讲解中,打破了课堂的沉闷氛围,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实践环节加入与该节教学目标相关的游戏程序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肖红玉,孙玮,黄静.游戏化学习在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 [J].价值工程,2011,(1).
[2]张逸琴.游戏引入策略在C 语言算法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4).
[3]杨雪萍. 职业学校《C语言编程》游戏化展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 板块式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的去完成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现在的高中化学课程设计了各种的课程板块。这样的设计也为老师教学形式上更加的丰富提供了条件。实效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在学习上的目标方针,也是老师在教学上的方法,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进步与发展,就需要老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思考,运用符合学生习惯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将板块式教学设计运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可以将教学内容和过程分为几个有鲜明特点的教学板块,教学板块的设计可以在教学内容进行层层深入,在课堂过程中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让课堂节奏非常有逻辑性,这样最终会达到教学效率上的提升。
板块式教学设计的含义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备课方法,是指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教学内容整体性上得到加强,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整体化。将课程的内容分为不同的的板块,根据不同板块设计科学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板块化教学设计可以让老师更加系统的研究教材、更加整体的把握教材、更加明确的领会编者的意图,能够避免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主次不分的盲目感。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板块化让化学知识系统化,化学认知能力科学化。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有序的思考。
板块式教学设计特点:
1、 教学思路上清晰,板块鲜活,给人的感觉一目了然。
2、 依据板块的设计内容,将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3、 每个板块都有一个核心知识点,将问题集中进行研究。
4、 每个教学板块间衔接自然,在知识内容上符合逻辑,使课堂能和谐有序的进行。
5、 在教学的目标上和教学内容上都非常的明确。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目前我们就以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教学过程分为6个板块,让学生在自己了解的知识中发现未知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结论汇报上彰显现代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概念,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板块一:情景带入主题,将以学生喜欢的“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为背景材料,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就它们构件上的太阳电池帆板、应急电池、镉镍蓄电池三种电源的基础上提出电池工作原理的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板块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首先进行两种实验,第一种是将铜棒和锌棒分别插入稀硫酸中,观察有何现象?第二种就是让铜棒和锌棒接触再同时插入稀硫酸,观察有何现象?在学生观察实验反应现象的时候引导学生在氧化还原的知识点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而锌棒和铜棒靠在一起在稀硫酸中又会产生异常的实验现象,这样的现象又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追问,从而使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在将假设进行证明。
可能是锌表面的电子流到了铜片上被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后产生氢气。怎样验证?让后根据这个猜想让学生讨论得出论证的方法,最终得出方案是,将锌棒和铜棒用导线连接,在导线之间加电流表,将两个金属棒不接触的插入稀硫酸,观察电流表的摆动,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猜想得到了证实,会有满足感,老师之后可以再通过讲解将实验的原理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白能量的转化,从而明白原电池的原理。
板块三: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研究方案,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从电极、电路、溶液三个因素来改变影响实验的一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根据三个因素进行分组实验进行研究。
板块四:成果汇报,学生通过分析图表,了解我国目前发电量的构成,再以课本上的格林太太两颗假牙生病的例子,让学生分析病情的来源,并去寻找药方,在学生的讨论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并在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知识点上得到巩固。
板块五:就围绕学生在本堂课中学习到了什么知识,本节课中有没有发现新的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
板块六:在课外将课程进行延伸,利用苹果尝试制作原电池,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查询更多关于化学电池的运用。
结束语:通过板块式教学设计的案例,将有序的教学思路在各个教学的环节中得到体现,构建了,即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历史思路,让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上不仅收获到了知识,还收获到了分析问题的顺序逻辑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对知识进行掌握,让化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个性化推荐 移动学习 混合式推荐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大班教学的现状却始终未能改变。在大班条件下,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师只能讲授语言知识,而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料和运用英语的机会,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移动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利用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然而,网上海量的资源却容易造成“网络迷航”和注意力分散现象。在这种情势下,个性化推荐技术应运而生。
一、个性化学习理论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可以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是在多元智能理论和元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多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习者之间个体差异巨大,因此,教师应了解并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元认知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独特的认知风格和认知方式,因此,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的认知需求。个性化学习具有学习资源的多维性、学习价值追求的多重性、学习风格的独特性、学习过程的终身性和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特征[1]。
二、个性化推荐
个性化推荐是指利用用户以往的选择或相似性关系发掘用户潜在的兴趣对象,通过过滤信息为用户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个性化推荐系统通常由3部分组成:用户行为记录模块、用户偏好模块和推荐算法模块。推荐算法主要包括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基于网络结构的推荐、基于知识的推荐、混合推荐等。
三、移动英语学习平台设计
设计移动英语学习平台是为了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首先要分析用户的特点和用户的偏好以及用户间的相似关系。其次要对学习资源进行分析,包括资源的类型、特征、属性等。在此基础上利用混合式推荐,为学习者提供需要的学习材料。
3.1 平台总体结构
个性化移动英语学习平台主要由服务器和移动终端两部分组成。服务器端包括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和学习资源,Web服务器用于上传资源和修改数据库。移动终端是指接入互联网,可以向Web服务器提出学习请求或接收资源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个性化移动英语学习平台架构分为三层:数据层、业务层和表现层。具体如下图所示:
数据层采集、存储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和学习行为信息以及学习资源信息,并通过预加工为业务层提供信息。业务层是整个平台最核心的一层,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对数据层传递来的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加工、建模以建立用户偏好模型。应用层接受用户偏好模型,并为学习者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3.2用户偏好模块
要建立用户偏好模型首先要采集和整理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学习行为信息。基本信息是指用户在注册时填写的个人信息,学习行为信息是通过用户的各种学习行为采集的信息,如点击、浏览、搜索、下载、收藏、分享、评价等行为数据。服务器端对用户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对于新用户基本信息的简单处理可采用决策树算法。该算法不需要了解用户背景知识,只需要对用户进行分类就可以初步预测用户对学习材料的态度。例如,儿童可能对英语儿歌感兴趣,高中生可能对语法知识感兴趣。利用决策树进行数据分类首先需用一组训练数据集来训练分类器,然后用已建好的分类器对真实用户数据进行分类。在对用户基本信息简单处理后,通过对用户的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来建立用户偏好模型。具体方法是用关键词和相应的权值来表示偏好,对关键词权值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其中TF-IDF(词频-逆文档频率)算法简单且容易实现。
3. 3学习资源分析模块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基本技能,其中说、写属于输出性技能,听、读属于输入性技能,译则是各种技能实现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推荐,主要是推荐输入性的语言材料,即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同时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作文的范文。在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和作文范文前,教师首先要了解材料中词汇的难度。词汇的难度取决于词汇的长度、音节数和使用频率。Chin-Ming Chen总结了词汇难度公式[2]:
bj =( Lj×0.7+Pj×0.3) ×Gj
其中, bj表示第j个词汇的难度, Lj表示第j个词汇的长度系数, Pj表示第j个词汇的音节长度系数, Gj表示根据词频确定的第j个词汇的难度系数。
词汇的难度对文章难度有影响,文章的类别、主题对文章的难度也有影响。最常用的文本表示方法是向量空间模型。在向量空间模型中,每个特征项对分类有不同的贡献,因此需要进行权重计算。为了使用户描述文件和学习资源描述文件的表达方式一致,对学习资源文件也采用TF-IDF算法来计算。
同样,在向学生推荐写作范文时,也需要了解文档的相似度,也可采用TF-IDF算法来进行相似度判断[3]。为学习者提供听力材料的过程较为复杂,由于计算机不具备人脑的智能,因此难以分析音、视频材料的难度和主题。因此需要教师为听力材料标注难度、主题、类型等,系统在结合用户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听力材料。
3.4个性化推荐模块
由于移动终端数据存储、处理能力有限,因此本平台的个性化推荐模块在服务器端实现。推荐算法选择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该算法对用户和学习资料分别建立配置文件,通过分析用户浏览的内容,建立用户的配置文件,通过比较用户与学习资料的相似度,向用户推荐与其最匹配的学习资料。基于内容的推荐可以处理冷启动问题,而且本平台的学习资料多为文本资料,多媒体资料经过标识,已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因此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更为适用。
本文将个性化推荐技术应用于移动英语学习中。通过对学习者基本信息和学习行为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建立用户偏好模型,通过对学习资料的分析建立学习资料模型,运用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将用户信息与学习资料信息相匹配,并将最匹配的材料发送至用户的移动设备上。本平台节约了学习者大量的资料搜索和选择时间,缓解了“网络迷航”状况,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
参 考 文 献
[1]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3):15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本实训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联系纽带,它通过学习任务、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教学过程,学生反馈等一系列形式来展现。信息化教学设计增加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力量。我国学者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有诸多论述和研究。祝智庭教授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1]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遵循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借助现代化信息资源和信息手段,将学生放于“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人的主动建构,通过教师引导,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学生对知识可以形成主动性建构,并在现实经验和信息资源中调整和丰富新的知识认知。
(二)多元智能理论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观点。这一理论启发教师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存在,一样的教学内容应该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搜索问题或任务,利用信息资源,探讨和深究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时间外,另外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同质学习,并且与同伴线下或线上协作。
(三)系统科学理论
在信息技术日益提高与普及的形势下,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中得到探索答案。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更需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方式变化和课堂传授形式的变化,探索更系统、更宽泛、更科学化的知识传送方式。用开放性的思维看待学习方式与传授方式的变化,更客观、冷静地关注教学组织与问题情境设置,关注学生个人体验。综合发挥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和有机联系,综合考虑影响“教”与“学”的各种因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封闭式思维。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征
(一)信息技术的支撑性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教学思维,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呈现,可以让复杂、抽象性知识更直观、易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个体努力或团队协作的方式课前探索,课中提问,课后呈现学习作品,利用信息资源丰富、发展“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主动构建和完善知识。
(二)学习的自主性
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教师的地位由传统型“教”转变为“导”,督促个别,察看全体,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教授专家型,而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向学生学习,从学生的优秀层面中寻找知识的不同呈现方式和教学的不同过程安排。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延伸课前和课下时间,激发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探究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在教师传授的基础上和自己的经验背景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理解现实和构建现实。
(三)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模式存在一定差别,信息化教学更侧重于学习者的主体性,强调对学习者的开发,根据教师对学习者专业水平、计算机技术掌握程度、学习方式、智能组合情况、综合能力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了解,安排教学计划,设定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的变化对原先的目标进行调整,达成原来的目标后,重新向新的目标奋进,在不断的循环中得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自我的不断成长。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成本会计实训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具体课程中的应用,最大的改变是教师的传授地位,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唯一的知识“专家”,学生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和问题答案。但是信息化资源本身并不能独立完成对知识的顺利输出,教师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过程能产生更有效率的知识传递作用。所以这要求教师自身对信息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删选,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先删选与设计查找,有目的地安排问题任务设置,进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设定、教学过程的巧妙安排、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展示、课上与课前、课下的有效衔接与安排、学习成果的范例演示、成绩考核的多元化设计等多方面工作。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了解学生,恰当分组
任何一次有效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对班级、对学情的了解。教师首先用一部分时间观察全体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训结合一体,利用理论课时间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知识认知度,对班级学生群体层次有清楚的把握,认识清会计基础非常好的群体和厌学情绪强的学生群体,了解协作意愿强烈的学生个体和性格孤僻的学生个体,为实训分组提供顺利保障。在实训开始前,给定分组原则,跨寝室,看综合,男女搭配,让学生先自行分组,教师根据学生自行分组名单再进行统筹调配,保障每小组搭配合理,协作有力,实力均衡,活跃相当。
(二)设定学习目标,回馈成就感
在成本实训教学设计中,给定小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目标的完成不单单在课堂内,延伸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付出中,不仅仅依靠个体的力量,还可以依赖小组团队协助力量,学习的目标可以是某一个具体问题答案,还可以是对问题的阐述水平、对知识的剖析视角,展示的成员可以是小组内代表也可以为整个团队,展示的方式可以通过课堂内现场演示,或者小组巧妙应对老师的提问,或者应对其他小组的挑战,或者开展对实训中有些问题的讨论或辩论,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PPT、视频内容来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和阶段性目标。
(三)设定学习任务,激发协助热情
有效而成功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在设计环节的主导性地位依然很重要。教师有目的地进行信息资源的删选,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班级活跃程度,设定适应学生情况的知识目标和成长目标,或者倡导“重在小组讨论,重在成员参与”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索,探讨无法唯一性的答案;或者引导学生提高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激发探索欲望;或者引导学生加强个体认知的探索,增强自己与他人差异性的了解,增强团结协作能力,或者引导学生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教师设定的“任务”,应是真实而有力的,真正能产生对学生的触动,激发个体内在的潜能。并且“任务”要有韧性,既要给予学生成就感,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保证高水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学习任务既可以在课堂内,还可以延伸在课前、课后,提高教学效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合理安排信息化的教学情境,提供各种资源、设施与终身体验,以利于学生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与发展。[2]
(四)巧设考核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资源的遍及让学生也处于信息化协作的网络下,这样的方式可以提供不同的沟通方式和小组互动类型、师生互动类型。教学的课堂既在现实世界中,也在虚拟世界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处时间延伸在课堂45分钟之外。学生的实训考核目标包括:认知能力的拓展程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动手操作能力的大小、团队意识的强弱程度、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信息技术的演示水平,小组成员协作效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弱等等。通过学生代表或小组对实训任务的演示,对信息的搜素、收集、处理,对团队成员的带动与组织,对学习方式、学习途径的探索和成果展示,都可以给出一定的实训考核成绩。这些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懈探索和修正,离不开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各项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由于学科差异、教师的不同个人教学习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也因课程之间的差异而不同。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根据现实情况,遵循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选择适当的教学信息资源,不断探索和追寻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著).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