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英文化学论文

时间:2022-10-31 16:47:50

导语:在英文化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英文化学论文

第1篇

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让学习者获得语言基础知识的课程,也是让学习者拓宽其他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习者在熟悉地掌握语言形式同时,学会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尤其涉及如年龄,政治信仰,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之类话题。所以我们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大学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课文均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虽然文字的材料和教师的讲解可以让学习者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自己并非是所处文化背景的国家,学生自然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西方文化和风俗。而运用英语原版影视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自然的语言,还可以让学习者获得更直观地面对人类情感、社会状况、地理面貌、城市风光、民族习惯、民俗风情、价值观念、歌曲、音乐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内容。

二.影视片段在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教学中的优势

1.综合性和高效性

巴甫洛夫提出具体事物作为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为第一信号系统,有语言符号作为刺激物形成的反射为第二信号系统。人脑右半球具有形象、图形等第一信号系统,主要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而左半球具有语言、逻辑等第二信号系统技能,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当两边大脑同时运作,感性认识就上升为理性认识。而影视片段教学就建立在这理论基础之上,影视片段综合了语言、文字、图象等进行文化背景的教学。首先在语言及文字的灌输下,学生对文化背景有初步的理解,然后通过图片和声音的刺激作出响应的反应,也就是是把外语单词、句子等概念和具体的表现结合起来,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文化背景的内涵。

2.直观性和丰富性

著名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出: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在有意义的实际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使用,自然获得使用语言的能力。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单个语言知识点,也包括的是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正确的交际的能力。而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得也是一种习得过程,需要外语教师进行教学时尽量向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为学生语言习得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教师需要采用一切手段来增加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而影视片段就是一种直观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观看影视片段,使不同的学习者置身子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人民在真实的英语交际中语言的运用,同时也提供了了解学习英语国家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因素和行为的机会。影视片段丰富多样的视听材料所提供的语言形式和社会文化语境可以培养学生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地学习并真正掌握该语言的使用。

3.生动性和趣味性

普通的英语学习者没有一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他们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方式获得文化知识,属于死记硬背,他们获得的也只是原始的信息,并不能完全自然地运用。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影视片段教学图、文、身、情并茂,能全面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系统,增强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对于枯燥抽象的语言和文字来比较而言,影视片段在文化背景的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4.完整性和先进性

传统观念上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依赖书本和粉笔黑板为教学工具,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方式,文化背景的讲授也是如此。但是即使教师能用语言清晰地讲授文化背景知识,而在学生的记忆中文化始终是抽象的,因此在记忆中难免出现不完整性。而采用影视片段配合教师语言授课来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保证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采用影视片段进行文化背景的教学势必要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剪辑、回放、定格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细微的文化差异进行捕捉、强调和分析,充分体现了采用影视片段进行教学的先进性。

三.影视片段在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教学的过程

1.教学预备阶段

在课前,做为教师首先根据要教学内容需要选择适当的影视片段,并且做好相应的剪辑工作。在播放影视片段之前,教师要向学生口头讲解课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针对性地讲解所选片段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在文字上首先接受文化背景的有关知识。同时在播放影视片段前,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与课文或者影视片段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进行思考。如全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第二单元讲授Women,HalftheSky时,可选用Mona LisaSmile作为背景教学。教师在课前把影片中最能表现50年代妇女特点的片段进行剪辑,同时熟悉影片的内容,并针对影片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上课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讨论关于中国的妇女地位的情况,然后讲述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的背景知识。然后提出如:Fromthe film,whatcanyou knowaboutthefemale’Srolesin USA?等问题。

2.影片播放过程

观看影视片段是我们作为文化背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预备阶段活动效果的体现过程。教师要根据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要求针对性地进行影片片段的首次播放,在观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问题的有关信息。遇到语言难点或者是背景难点时,教师可以适当中断影片,对学生进行难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影片主题的发展、重要概念。在学生理解影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观片,二次观片要求学生不间断再次观看影片,加强对影片的理解和记忆,并完整回答有关的问题。

3,影片播放结束阶段

影视片段播放结束后,可以由教师再次总结影片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的知识,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对影片中的文化背景进行复述,并就中西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作为教师也可以布置如观后感、文化对比等方面的小论文,通过课后的作业来巩固获得的文化知识的学习。

四.影视片段在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对教师的要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地位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文化背景的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特别是文化修养。教师应在提高自己语言素质的同时提高文化素质,即教师自身应对西方的地理概貌、风土人情、交际礼仪等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

2.影视材料的选择

影视片段的选择也是文化背景教学的重要一环。影片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比如说在讲授南北战争时,可组织学生观看《飘》讲述美国少数民族问题和种族关系时,让学生观看《根》;讲授宗教问题时,让学生看《埃及王子》。同时也要注意选择的影片要进行截选,要选择最能表现课文背景的片段,一般为3到5分钟。

3.处理好语言学习和文化背景学习的关系

影视片段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所以作为教师要处理好影片中的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关系。教师不应该把主要的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学生可以参照中文或者英文字幕了解片段的语言内容。作为教师和学生都要把重心放在文化背景的理解上,了解从语言或者画面所体现出的文化背景知识。但是也不能撇开语言的学习,离开了语言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交际能力就无从说起了。

第2篇

1.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我国与世界经贸往来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文化属于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之间在文化体系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内在冲突,可以有助于学生规避因为知识不足出现的沟通歧义,如国内文化中问到个人收入,很多时候更多的代表关心,而西方文化中则代表了对别人隐私的一种打探,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知识,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不同,就可以避免此类沟通不畅。

2.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需要

目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学习内容多是枯燥的语言知识,词汇以及语法点大都成为英语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英语学习成为一种应付四六级考试的行为。文化知识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学中如果引入文化知识,在充分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毕竟语言基础知识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文化凭借自身的魅力以及活力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遨游知识海洋,提升其文化敏感性,从而使英语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3.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国跨文化交际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学生在价值观层面这些年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增加中西文化的对比学习,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部分,利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对抗其不良部分,这对于我国的文化安全意义重大。通过中西优秀文化的熏陶,来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二、大学生英语教学中不同文化融合策略

1.加强西方文化批判的借鉴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交流观念,认识到介绍西方文化的必要性,在英语传统教学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之上,加大英语国家文化介绍。考虑到西方文化对于英语教学以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加强西方文化介绍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西方文化介绍中要遵循批判的借鉴这一理念,西方文化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内容,也有糟粕需要抛弃的内容,对于西方优秀的文化要注意引进发扬,对于西方国家文化中的糟粕要注意摒弃。当前的西方不良文化思潮对于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很多,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英语课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利与弊,这样既加强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又隔离了不良文化的影响。

2.加强中国文化的影响渗透

文化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英语课堂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从而确保核心价值观念不被西方不良文化侵蚀。从目前的英语教学来看,中国文化被忽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长此以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必然遭受到削弱,不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在西方文化介绍中,要注意中国文化渗透,注意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加以发扬光大,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感受到中国文化优越之处,从而增强爱国热情。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影响渗透一方面需要增加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强化引导,让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弥补学生中国文化掌握不足的缺憾,改变当前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尴尬现实。

3.培养大学生平等文化观念

从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同文化的碰撞情况来看,西方文化处于一个相对强势的地位,而中国文化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这种强弱失衡的情况,对于我国文化安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大学生平等的文化观念没有树立,对于西方文化有着盲目崇洋的心理,简单举例而言,这些年民族传统节日在大学生群体中失势,而西方文化节日大行其道,就是学生平等文化观念丧失的一个折射。针对这种情况,培养大学生平等的文化观念是改变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大学树立平等文化观念,既不对自己的文化进行贬低,又不对他人文化进行拔高,正确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以及差异。

第3篇

【关键词】影像;文学理论;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而影像与视觉文化密切相关。这样的趋势,促使我们对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进行变革与探索,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影像在文学概论教学中的可行性

文学理论在学科上归属于文艺学,关于文艺学的理解实际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研究文学、艺术及其规律的科学,从定义看,它包括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分支学科在内,故统称文艺学。从狭义上,是指研究文学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文艺学本来叫文学,但这三个字在中文里很拗口,所以从苏联翻译过来时,就干脆叫文艺学。叫文艺学有它的好处:这为我们跨越学科边界涉及绘画、电影等领域提供了合法性。

与视觉文化关系密切的影像文化的崛起,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大事件。丹尼尔·贝尔在论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和电视”为代表的“视觉文化”时曾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让·鲍德里亚也说道:“摄影是现代的驱妖术。原始社会有面具,资产阶级社会有镜子,而我们有影像。”影像世界“通过技术向我们强调它的存在。这个主客关系的反转发挥着惊人的、不可轻视的作用”。

影像是以图像和声音为媒介的,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传达信息,创造形象,它“克服了文学的有意而无色、无画的缺陷,克服了绘画的有形而无声的缺陷,克服了音乐的有声而无形的缺陷,克服了舞蹈的舞台单一的缺陷,把图像、颜色、声音、文字等因素迭加起来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把文学的意义丰富性、绘画的图像直观性、音乐的曲调含蓄性、舞蹈的动作传神性等特点合成一体,创造出了以往任何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效果”。这种视听结合、时空并存的特点使它能够更精确、更逼真、更生动地表现各种复杂的内容和精彩的故事,同时也能够全方位地刺激观众的审美感官,使其产生多方面的美感享受。

发挥影像的独特优势,进行视觉教学的探索之路,势在必行。伴随视觉文化教育思潮的滥觞,利用电影、电视等媒介开展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中一项颇有现实意义的尝试。

二、影像与教学对象接受心理的契合

目前高校教学的对象,几乎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在影像文化熏陶下成长,热衷于看电影、看电视、看动漫、看广告、看绘本……他们对“视觉性”的敏感是以往时代的人无法比拟的,“看”成为他们阅读与吸纳知识的重要方式。

针对教学对象的接受心理,利用影像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接受心理与认知规律,利用视觉影像,更好地呈现文字无法传达的内容。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策略,利用生动立体的教学方式,为抽象的理论讲述寻找到生动的形象载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也会乐意接受。

三、影像有助于培养教学对象的审美能力

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文学属于艺术领域,因此,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也是文学理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过去的应试教育大多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美育的渗透;注重教学成绩,忽略育人的目的,使得学生越来越成为“单向度的人”,对属于文学语言的魅力越来越淡漠,对艺术形式感觉越来越丧失,对审美感知、直觉和情感体验的培养,往往流于形式。

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就说过:“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她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五四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先生强调:“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学生既要接受知识,有不能忽视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影像的教学方式,诉诸人的视听觉,图像与声音的空间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理解的角度,不必冗长表述,一组有感染力的镜头,不经意间就能触动他们的情感。假如我们选择好的影像作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赏,必然会在感性的、直观的、非功利的教学过程中,对他们有所启迪,去领悟影像中包含的哲理意蕴和人文关怀的意味。

影像的直观逼真,让学生感受色彩、光影和声音立体效果,体会人类情感的细微表达,洞烛人物幽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比如由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改变的电影《王子复仇记》,王子留学海外,父亲却遭暗杀,王位被夺,母亲别恋……一切都来得太突然,权力与亲情、光明与黑暗、磊落与奸诈、爱情与寡义等等,进行复杂的移形换位。王子、皇后、父亲、叔父、朋友、大臣和心爱的姑娘,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以及凝练优美的台词,强烈的抒彩,以艺术的方式,使得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然后在讨论和讲授中,将感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对人生、人性的各个层面进行历史内涵和哲学意蕴层面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教育的本义是要在精神愉悦,受教育者深刻领略,经久不忘。施教者应该深谙美的魅力和感染力,有效地作用于受教育者,以达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效果,起到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卡塔西斯”(净化)作用。

藉由影像符号进行文学理论教学,于娱乐和放松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分享丰富多样的生命体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开发独立思考的创意思维,引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抵御潜阅读,最终走回重归哈罗德·布鲁姆所推崇的“正典”或“经典”(Canon)文学阅读之路。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156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优化教育教学;PWP教学过程

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有助于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或使用英语所必需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能力两大基础,培养学生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英语素养。

高中英语教育本就应该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

而目前,结合当前新课改的教育形势,我们则要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首先,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应以教师思路的转变为起点。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的起点,但并非终点,学生自己才是他们探求知识以及磨练能力的终点。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强行的生搬硬套都不尽科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准确地说是语言习得的主体。以书为书,不问目的不加思考地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应该逐步改变甚至摒弃。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必须以充分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精髓为驾驭的基础,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会某人学会多少单词,多少句式,若能让他们学会自动学习,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并且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自我驾驭和评价,那么我觉得英语的教育才真正有了现实的味道。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思路转变的时候首先得考虑的问题。

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受到考试极大影响,应试教育在中国根深蒂固。相对来说,高中的英语教育更是因为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惨烈而紧缚于高考这根指挥棒,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为了高考能取得好的成绩。

为此,我们从相当程度上来说忽略了语言习得的自然过程,忽略了对青少年英语学习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实行满堂灌,死记硬背,以高考考点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神经。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单纯以考点强化为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教学可谓在目前的高中英语学习过程里面,在学生中间比比皆是。

为考而学,为考而教,甚至是为考而生,可悲!在2009年暑期高中新课程培训中,再三强调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根据学生的其起始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设计从感知到学习到实践和评价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相应的促进学习的教学活动。依据学习过程设计,实现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可以保证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展,从而促进习,也达到了优化教育方式的目的。

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特别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来优化。我们可以把学习过程划分prlearning,while-learning,post-learning三个阶段,这就是pwp教学过程。Pre-learning(学习前)阶段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学生自我准备,教师激活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其目的是为新语言内容的学习进行准备。这一阶段包括课堂教学之前的一切准备活动,也包括课堂教学开始学习新的语言内容之前的导入,启动,复习,激活等活动。While-learning(学习中)阶段当然就是学习新语言的阶段,一般是在课堂进行,但也可以是学习在课堂之外的自我学习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进行知识呈现,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内容,形成运用能力。Post-learning(学习后)阶段是学习新语言之后的评价,运用阶段,这一阶段应该是课堂之外的运用活动阶段,因为课堂内的活动本质上都属于学习阶段的活动,即使是课堂内的运用也是促进学习的运用活动。PWP教学过程可以用以听、说、读、写各种技能教学过程,也可以用于词汇、语法、课文等学习过程,其核心就在于是否以学生的语言学习为过程的中心。PWP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优化,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时候,明白教师的作用是指点和引路,学生的语言习得需要自己去揣摩和训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者是看法:

1.学会控制授课时间。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的英语教育基础设施都还不是很完备,但是就是不用电教,课堂时间合理的控制仍是很有必要的。

在进入正式的授课之前,我们需要导入和铺垫,而学生也需要有准备和预热。而在一定的讲授和点拨之后,我们更需要给他们缓冲,思考,理解乃至运用实践的空间。

2.学会分层授课。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应该有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我们得明白,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一下子把你所指点的东西弄明白搞透彻,也并非高一的学生就应该一下把某个词的高考考点掌握。

3.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

高中的教育应该是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阶段,高中英语更是首当其冲。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太过于形式,就是为了考试,与实际运用相差很远。

要引导学生明白,高中的英语学习里面,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的起点,学生自己才是他们探求知识以及磨练能力的终点。高中的学习就是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评价,为终身学习打下最实在的基础。:

4.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加强。

教师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总的来说,高中英语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注重高中英语教育的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师的教学得法,方法得当,指挥合理,就会促进学生好学、会学,在课堂内外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也会将学生的一些不利于语言学习的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学习的中心。

第5篇

一、多重保障的安全之旅

1. 所有学员入住的英国家庭,均经过英国政府严格甄选;

2. 专业游学老师带队,全程陪同;

3. 与英国当地公司签订24小时应急保障方案,确保每一位学员的安全;

4. 我们为每位学员,制作应急通讯卡片,紧急情况,随时取得联系;

5. 我们为每一位学员提供全程的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网络直播的互动之旅

1. 网络直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家长了第一时间掌握孩子动态;

2. 通过网络直播,让父母远在万里之外,与孩子一起参与游学过程。

三、知名学府的学习之旅

1. 本次游学之旅由牛津豪斯学院承接;

2. 牛津豪斯学院设施一流,并为本行程提供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保障。

四、知名艺术家的授课之旅

游学过程中,将安排英国当代知名艺术家为学员亲自授课。

五、深度的英伦文化之旅

1. 除周末外,每日均安排半天开放式场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艺术品味,培养审美情趣,深度体验英伦文化;

2. 互动式授课,轻松高效,寓教于乐,在充满趣味的过程中,品味英伦文化。

六、亮点多多的快乐之旅

1. 英国贵族出席的开课仪式;

2. 国际学生的知识PK竞赛;

3. 团队之间的活动对抗赛;

4. 欢送PARTY+文艺汇演的晚会。

七、沉甸甸的收获之旅

1. 游学结束,可获颁英联邦国家均认可的“牛津豪斯学院游学证书”;

2. 牛津豪斯学院游学证书,在学员以后的留学、签证等方面,具备重要用途。

行程安排DAY1:入住英国寄宿家庭,感受英伦学生日常生活。

DAY2:英国贵族出席开课仪式;老师根据学员水平分班测试。

DAY3:英语课+历史文化课

上午:由专业英语老师进行英语教学;

下午:走进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学员感受西方历史文化同时,进行互动教学。

DAY4:英语课+艺术课

上午:由专业英语老师进行英语教学;

下午:安排当代英国知名画家,现场讲述西方油画鉴赏知识。

DAY5:英语课+知识竞赛

上午:由专业英语老师进行英语教学;

下午:在校园内,进行知识竞赛。

DAY6:英语课+自然科学课

上午:由专业英语老师进行英语教学;

下午:走进自然历史博物馆,现场互动教学。

DAY7:人生理想课

全天:进入剑桥大学城,感受世界顶级名校的学习氛围与人文环境,在带队老师讲解剑桥培养出来的世界伟人故事中,树立人生远大理想。

DAY8:西方建筑艺术美学课

全天:互动教学,由专业老师带队游览圣保罗大教堂及国家美术馆,感受西方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DAY9:英语课+活动课

上午:由专业英语老师进行英语教学;

下午:分组进行活动对抗比赛,西餐制作,书法比赛等。

DAY10:英语课+历史文化课

上午:由专业英语老师进行英语教学;

下午:互动教学,乘泰晤士河游船到达伦敦塔,体味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历史。

DAY11:英语课+西方礼仪文化课

上午:由专业英语老师进行英语教学;

下午:游览白金汉宫同时,带队老师为学员讲解西方礼仪文化知识。

DAY12:颁发游学证书+举办欢送PARTY+文艺汇演的晚会。

第6篇

考试乃是比速度、比灵活、比知识掌握程度及智能高低的过程。由于化学科的考试多是在其它学科的后面进行,因而前面所考任一科的失利都直接影响考生应考化学时能力的正常发挥。试想,进入考场之后思虑万千,患得患失,想着那些不该想的问题,怎会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呢?因此,希望大家进入考场之后一定要稳定情绪,放下包袱,振奋精神,以顽强的意志、毅力去努力拼搏。

二、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做题前,一定要认真读题。如选择题,命题者常在其后面说明每一小题有一个还是有一至两个正确选项,千万不能凭想当然地都选一个选项了之。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但也有要求选择错误答案的。例如,下列玻璃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①试管②量筒③烧杯④漏斗,如果忽略了题中的“不”字,选出的答案就会定错无疑。认真审题的另一层意思还在于要求大家一定要按题目的要求去做。如填空题及推断题,到底是要求填序号、填名称,还是用化学用语去表示等。此外,常见的含有装置图的实验题,本来只要求指出错误,你却偏偏答如何如何改正,这也是答非所问。

三、由易到难,珍惜时间

考场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拿到试卷之后,通篇浏览后,一般即可按试卷的先后顺序做题,可有些同学却上来就做计算题或占分多的题目,这样做实在是不可取的。正因为这些内容占分多,因而难度也就大,一旦做不出来,必定影响情绪。

甚至造成简单题的失分。所以希望大家要先做那些易答、易得分的题目。对于难题,可冷静地分析、审清题目的条件及要求,找出解题的关键,顺藤摸瓜,逐步攻克,若实在攻克不下,千万不可花去过多的时间,以免影响后面题目的解答。

对已答出来但无十分把握的题目,要留出些时间去检查,必要时可换换思路另解验证。

四、书写规范,步骤完整

第7篇

自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西方哲学的研究重心逐步的转移到了方法论上。此时的哲学家们开始强调知识的确定性与可验证性。他们对形而上学开始排斥,并试图将哲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语言哲学也应运而生。语言哲学所关心的范畴主要包括了:指称、意义、真值、言语行为等等。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为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话语隐含理论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Grice)对语言使用与会话逻辑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最终提出了话语隐含理论。格莱斯认为会话双方能够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并进行交流是因为会话时双方都遵循了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就是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存在让会话的双方能够在会话的过程中有默契的相互配合,并能够相互理解对方话语中所蕴含的意思。合作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以及方式准则。数量准则要求话语内在能够包含交谈所需要的信息的同时又不能够拥有超出所需信息的内容。质量准则要求讲话的人所讲的话中不能够包含自知是虚假的内容,同时也不能够包含没有足够证据的信息。关系准则要求所讲内容必须要与会话的主题相关,不能够偏移主题。方式准则要求语言内容必须要清晰明了,防止歧义的产生。然而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采用一些特色的语言技巧或者策略来故意违反合作准则中的一个或多个准则,让谈话者自己的真实意图能够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在会话的过程中,当会话的话语在表面上违背了合作原则时,会话的另一方就需要根据当时的语境等一些内容来推断出会话所隐含的意义。而格莱斯则称这种在会话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信息为“会话含义”。

二、话语隐含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想要利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就必须要能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讲话者所表明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对讲话者的话语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

(一)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自2005年2月以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100分制改为710分制,其中听力所占比例大大增加。这充分的证明,大学英语将更加的重视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将话语隐含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去,能够有效的引导确实去正确的理解会话语的言外之意。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有选择性的避免通过语言来直接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意图,而是会采用比较委婉间接话语来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达到自己的意图。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就能够在交际的过程中了解到对方的弦外之意,而学生在听力考试时更是能够“知己知彼”,有技巧的捕获各种话语发出者的弦外之音,进而能够正确的解题。由此可知,大学英语教师与高校学生如果能在听力的教与学中高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听力理解的教学工作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是教完音标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这就直接使得很多学生到大学后在学习英语时不能够通过语音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味深长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这样的后果就使得很多学生即使是过了四级、六级也很难在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时通过发音来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其实就如我们的母语——汉语一样,通过不同的发音方式往往能起到表达言外之意。在实际交际过程红能够表达出会话隐含的言外之意的有语音因素、知识因素。其中语音因素主要包括了重音(stress)、音长(length)、停顿(pause)和语调(intonation),知识因素主要包括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相互理解这几方面。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重音、音长、停顿、语调可以让一句话表现出不同的意思。例如“Sheisyourgirlfriend.”这一句话,如果是重读主语“she”,那么就能够表达出一种疑惑的语气,表示质疑;如果是均衡重读,那么就表达一般陈述,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如果是重读宾语“girlfriend”,那么就包含了肯定、欣赏或惊喜的态度在里面。知识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话语之中的隐含之意十分重要。学生要掌握英语就必须要了解其背景文化,缺乏背景文化的支持,在理解言外之意方面就会存在严重的缺陷。会话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之上的,情境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言外之意十分重要,不论是在听力考试中还是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对产生会话的情境有充分的了解。而相互理解则是指的会话的双方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话能够被对方所理解。

三、会话隐含理论所带来的英语教学启示

在任何一门非母语的语言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理解其所包含的隐含信息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过程,而能否正确的领会话语中的隐含信息则直接的关系到能否正常的使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英语作为一门学生们学习的第二语言,如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讲话人的话语中的隐含意义,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难题。通过话语隐含理论的运用笔者认为要帮助学生学会领会英语会话中的言外之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材料,为学生播放不同场景中的对话,引导学生们去对其中的谈话者的方式、语气、语音语调等与所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语境意识;

第8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美文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对于英国以及美国的文学评论来说,受到的影响有多方面的。比如说,文化的氛围、环境因素以及评论家自身的素质与水平、兴趣、专业等等。以上因素会对英国以及美国的文学评论内容和风格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作品是否会受到关注。

一、英国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以及特征

对于英国以及美国的文学作品来说,是当地的人民使用英语进行情感、思想表达的重要工具。英语本身具有比较强的表达的能力,使用英语能够很好地将作者的情感以及思想表达出来。

(一)英国文学历史及其特征

在英美文学的体系之中,英国的文学能够使用源远流长来进行形容,其发展也是经历了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等多个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发展的时期以及发展的阶段都会有自身的特征和独特之处,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国的文学不仅经历了写实主义,还经历了实验主义,当前正在迈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二)美国文学历史及其特征

对于美国的文学来说,受到英国文学的影响比较大。一开始,美国的文学只是在一味的对英国的文学进行模仿。可是由于美国的独立意识以及自主意识的出现和不断增强,在十九世纪后半夜的时候美国的文学已经摆脱了英国的文学成立了一个单独的分支,当前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国开始在多个方面摆脱英国的影响,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是皇后,有较多的文学作品以及学者开始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文学的大力繁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使得美国的文学和英国的文学开始出现对抗,真正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体系,在二战之后,美国的文学在经历了实验主义以及斗争影响之后,在当前美国的文学中,不再受限于主义,更多的是向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迈进。

二、语言上的差异对英国以及美国文学造成的影响

对于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来说,语言使其文化的传播渠道,没有了语言,那么当地的民族以及国家的文化也就会小时,在这一程度上说,语言上所存在的不同给文学造成的影响与给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几乎没有两样。在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语言,往往都是经过仔细的提炼或者是加工而成的,因此也就更能凸显出其中的文化不同,使得文化更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英国的英语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以及文化,其传承的作用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就已经有所展现。但是因为该国的评论家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往往会有比较多的顾及,在文学评论中所展现出来的风格就是规规整整的。

在美国,英语是外来品,尽管有保有一定的关键性内容,但是作为一个新诞生的国家,美国的政治、国家以及文化等都是崭新的,这样就会有一定的创新和叛逆的成分。由于美国没有久远的历史和文化,在对语言的使用上也就显得更加的随意和张狂,这样就会有比较多的创新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精神也是相契合的。对于美国的文学评论来说,其对语言的使用上就能体现出来。

三、文化差异的背景下人道主义的见解

不管是美国的文学还是英国的文学,对人道主义的坚持是其典型的特征之一。对于美国以及英国的文学来说,人道主义由来已久,和人文主义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是和神权主义以及禁欲主义相对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英国的文学对人道主义的涉及一般都比较保守,但是美国正好相反,就相对具有比较强的创新性。

对于英国的文学作品来说,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典型和代表。其对英国文学乃至整个世界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由于收到他人文主义的影响,整个英国的文学对于社会革命,尤其是对于暴力革命,都有一种否定和怀疑的态度,这样的一种思想也使得其他的欧洲国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说歌德是比较倾向于使用改良的方式而不是使用革命的形式,狄更斯同样对暴力型的革命有反对的态度,在其小说中曾经对进行了批判,对暴力的批判以及对宽恕的提倡是当时人道主义一个非常主要的核心内容。

英国的文学评论相对保守一些,在受到英国文学评论影响的文学者看来,人道主义一个重要的级别就是要对全世界的有爱以及和平进行积极的倡导,突破阶级的束缚以及等级观念的束缚。很多人对以上的观点都有反对的态度,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的完善以及改革是需要社会的革命进行推动的,当时必须要意识到革命的性质以及必要性。由于所有的被革命者都不会情愿的把政权叫出来。第二,改造人的思想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充分的认识,要承认人自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第三,很难去对道德的约束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衡量,所以说,也就会对别人的自律缺少相应的信心。

对于美国的文学评论来说,因为其没有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那么久远的历史文化,进而也就没有了历史的包袱,因此也就能够比较轻松地避开革命与道德的问题。总的来说,美国的文学在遇到人道主义的时候,就会显得更加的有创造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英国和美国文化以及历史中存在的差异和不同之处,会对其文学评论产生较为重要以及深远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其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灵魂都有比较强的差异性,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当前的世界文化格局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当地的文化的氛围、环境因素以及评论家自身的素质与水平、兴趣、专业等等都会对英国以及美国的文学评论内容和风格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作品是否会受到关注。在创新性的表现方面,美国的文学评论会在一定程度上远远优于英国的文学评论作品,但是就传统性来说的话,英国的文学评论作品是远远超过美国的文学评论作品的。

参考文献:

[1] 肖思新.伦理建构与神性启示――论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中基督人道主义的内涵[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9)

第9篇

首先,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离不开文化单独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的基石,是依靠语言来传播的,学习语言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导入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良好交际能力的过程。而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文化知识的输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其次,英语语言结构不但包括单词、短句,还包括词组、句型以及语法等。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用记笔记、背笔记等学习方法,比较枯燥,从而极其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文化导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如果把相关的历史、地理、价值观念以及人文风俗等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西方的文化知识,将中西方文化精髓结合起来,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就业打下基础,还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能够使学生掌握了一种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掌握了一种技能,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的自身发展。如:翻译、接待、对外汉语教学、对外贸易等只要与西方人交际有关的工作,学生都可以大胆的尝试,从而在择业的时候,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

2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

2.1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拓宽教学渠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资源的稀缺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指出了:“由于我国可利用教育资源相对有限,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等原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契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获得结果,因此,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校应该拓宽教学渠道,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普及多媒体应用,以多媒体传播西方文化为主,不断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际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设多种西方文化课程,如:经济、军事、信仰、礼仪等方面,涉及面要有广度,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来学习西方文化,要有计划性、阶段性、重点性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如:鼓励学生听一些英语广播,看一些影视资料等。通过绕口令、猜谜语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外语,并且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英语讲座、小品演出等活动,从而为学生学习好语言打好文化基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2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加强教学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作为语言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具有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和较高的教学素养,才能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课堂上,把西方文化准确的传授给学生,才能基于文化差异下,因材施教,把中西文化导入到教学过程中。另外,大学英语教师要具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才能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通过校与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交换引用中西文化差异教学意见,不断沟通大学英语教学的经验,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学校之间的学习交流,不但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还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提高,使学生从中也感受到了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实用性和乐趣。

2.3重视英语语言的教学,注重文化的导入,改革英语教学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片面的而理解某一个单词、句子的含义。而引入中西文化差异教学,是对学生加深学习语言的记忆,是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避免学生语言错误,规范学生跨文化交际用语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避免语言的错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重视英语的应用技巧,也应该注重文化的导入。近几年来,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加强了考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理解能力的考核,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为了准确分析中西文化差异,要将西方文化和中方文化结合起来,改革英语教学方法,加深对语言的掌握,加深对目标英语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点,巧妙地借助汉文化为整书添色不少。

3《源氏物语》与《红楼梦》

3.1取材相似

参照史实,两部作品讲述的对象都是宫廷上层人。《源氏物语》描述的是平安王朝时期的贵族社会,当时是日本的全盛时期,上层大官贵族奢靡之风严重,整个社会太平和混乱参半,复杂而且矛盾。藤原依靠皇室外戚,逐渐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并开始干涉政事,掀起了同族间的争权大战,皇室为了保全政权,通过大寺院设置了“院政”,极力抵抗藤原的反派势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中下层贵族几乎没有任何晋升的机会,从而在其他地方找寻突破口,促使不少地方贵族势力云集,庄园百姓此时也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激起了老百姓的反抗的热潮,激化了社会矛盾,太平盛世面临了空前的危机。《源氏物语》选取这段历史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主人翁源氏的生活和爱情经历,从侧门反映了当时贵族社会的骄奢逸,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极度不满。

3.2表达了对妇女的同情

《源氏物语》中虽然作者着重向读者描绘了源氏的爱情故事,但是并没有局限于描述爱情故事本身,而是借助对源氏爱情和婚姻的描写,展现出当时一夫多妻制度下妇女的惨痛经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男女的婚姻经常伴随着政治色彩,很多政治上的明枪暗斗都通过男女的婚嫁来解决,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妇女担任了政治交易的工具,也成了这场交易下的牺牲者,紫式部对该现象毫无遮掩地描写,勇气可嘉。紫式部笔下的女子社会地位不尽相同,有的身份高贵,有的则低贱到微不足道,虽然如此,这些女子却遭受着同样的处境,都充当了政治交易的有效工具,最终沦为贵族男人手中的棋子,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饱受欺凌。《红楼梦》同样借助凄美的爱情故事表现出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在故事中表现出的是男人对女人的残酷,但是追根溯源,摧残妇女的不是男人,而是封建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决定了男人就是拥有大男子主义,男人高于女人的思想根深蒂固,男人很自然地会把女人当作手中的,这点和《源氏物语》不谋而合,女性的卑微在两部作品中都有大量的文字体现。决定男人对女人看法的是制度,是社会风气,从中日文学在这一观点上的高度一致可以推断出中日文化的高度相似性。毫无疑问,《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受到她所处时代的束缚,通过文字表达出她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感慨贵族阶级的衰亡,但是并没有从根本去否定社会和阶级制度。紫式部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妇女命运的凄凉,表现出对妇女的同情,但是另一方面却认为源氏是妇女的坚实庇护者,将源氏高度美化,也表现出对源氏的同情以及肯定。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将封建社会里公子哥对女性的玩弄表现得生动形象,突出表现公子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但是却把贾宝玉的形象不断美化,并从全书的视角表达了对这个善良、慈善化身的公子哥的歌颂。《源氏物语》中还植入不少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这一点和曹雪芹的作品又一次不谋而言。

3.3艺术表达形式的一致

上一节已经详细说明了《源氏物语》中和歌受中国诗词的影响,和歌包含了各类日本古典诗歌。日本文学中的诗词源于中国,所以当时的诗多由汉字组成,代表的意义也大多可以用汉字的意思来解释。但是这种文学上的借鉴并不是抄袭,日本人写完诗之后十分注重吟唱,所以把这种充满了日本特点的诗称为和歌。和歌与我国的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众多相似之处,无论节奏还是格律都和唐诗类似。众所周知《红楼梦》中出现了至今流传甚广的诗词猜谜酒令,通过大量的诗词对细节部分进行描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阶级的精神面貌,这点在《源氏物语》中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红楼梦》中作者通过采用不同的预测形式,大多以隐写的方式,描绘主人公的未来命运,这一点在《源氏物语》的文字里也能发现类似之处。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