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交心谈心活动

时间:2022-09-10 15:13:46

导语:在交心谈心活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交心谈心活动

第1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教师分层建组活动

当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的过程中,为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讨论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越来越重视教育科研的作用,将其视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源。呼应着这样的课程改革形势,校本教研活动在各基层学校盛行起来了。

校本教研对于基层学校来说,是一种既恰当有效,又易于操作的教育科研方式,具有其他科研方式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纵观当前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基本停留在赛课准备、集体备课、专家讲座以及领导和骨干教师的现身说法上,缺少借鉴和开发创新的能力,教学研究的力度很弱。教师们都对学校的活动设计与安排总觉得单一、浅薄,缺乏多形式的综合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此导致教师参与不广,积极性不高,把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活动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

为此,我校对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立足实际,立足学校,以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为落脚点,建立了具有系统研究的四构校本教研模式。

一、同题同构校本教研模式

所谓同题同构校本教研就是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案、同一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备,由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风格、语言素养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进行上课。由此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能激发教师们进行积极思考,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反思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之外的其他因素,从而发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切实内涵。进而激发教师在业务上自觉继续调适自己所需要的教学内容。

二、同题异构校本教研模式

所谓同题异构校本教研是指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同台亮相,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内容讲授别样精彩,使授课老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充分展现了课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补共振效应”。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信息共振,激起与同伴的思维共振。

三、异题同构校本教研模式

所谓异题同构校本教研就是不同的教学内容,用同样一种教学模式,甚至同一种教学结构、同一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在品析“异题”的同时,比较“同构”,让老师们更关注教学的设计结构与教学理念,让我们的教学同归有效。

四、异题异构校本教研模式

所谓异题异构校本教研就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同一研究专题下,不同的教师,立足各自教学经验,遵循学科规律,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将构想、设计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异题异构校本教研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为了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又把在四构校本教研模式进行了分层建组,形成一个系列活动。学校根据教师的年龄特征和每位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分成若干个不同层次的小组,确定不同的校本教研,以满足教师个体的自身需要。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将教师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新教师,因其上岗不久,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可对其进行同题同构校本教研。我们实行师徒结对和新教师之间互动活动,这样的同题同构校本教研,能让新教师在有经验的教师带动下不断学习,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不断长善救失。还有新教师之间同题同构互动可以让他们竞争找差距,取长补短,从而迅速提升自己。而师傅也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实现新老教师先进理念与成型经验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第二个层面是中青年教师,因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多组织同题异构和异题同构的校本教研活动。如同题异构校本教研,可以使教师们在异构中相互学习,反思献策,经验分享。还可以引入竞赛制,让老师在比赛互动中,可以既欣赏又质疑,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新的教学思想,从而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有异题同构校本教研让老师们用相同的框架去构建课堂,熟练掌握某种教法,形成较为熟练的教学技能。可以先在一个学科里推广,可行性得到认可后再在其他学科里推广,这样也就探索出自己学校的一个教学特色,创出一个品牌。

第三个层面是有抱负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他们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可多方面参与各种校本教研。如可以聘其当新教师的师傅,师徒进行同题同构校本教研。又可以参与同题异构校本教研,聘其做组长帮助分析、评课、反思、总结。还可以参与异题同构的校本教研,进行示范展示推广教学经验。针对这一层面的教师最重点的是开展异题异构校本教研,在新的课程改革下,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审视、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分析、去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去建立、去养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的习惯;去张扬、去提升各自的教育教学专长和智慧。学校多方面组织、建设让这些教师相互切磋研究的教育教学交流平台。如对外展示课或到兄弟学校交流互动等等,把课堂变成课程改革的研究室,把学校变成课程改革的研究所,使这些教师不但能够成为教育教学第一线娴熟的操作者,而且要加速成为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思想者、研究者和改革家,成为学者型、专家型、创新型的优秀教师。

课程改革需要校本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持,校本教研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四构教研活动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学校规范教研活动过程,提高教研活动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也希望学校在实施这个模式时,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取得更好的成效……相信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新更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巧妙处理台词

人以语言进行交流,而语言则或多或少地显示人的某些意愿。在动画剧本中,角色心理活动的外化处理离不开台词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设置一些改写剧本的训练课,让学生明白剧本创作中应该根据角色的身份、经历、性格等方面进行台词语言处理,在描述角色心理活动时充分利用语调、气息、表情等要素,并且还要按照剧本的风格、体裁等方面确定台词内容。唯有如此,剧本角色在声音、造型、语言等要素中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个性化。在动画剧本台词处理中,“潜台词”和“画外音”相当重要。它们都可以表现角色的潜在内心情况,能够反映剧本角色在思想情感及精神上的立体性。说话技巧是潜台词最重要的特性,深刻反映了角色的真正意图。学生创作动画剧本不能想当然,要深入生活,对日常对话中潜在语言的运用进行准确掌握,要精准、传神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隐秘情感活动。必须贴近角色的真实内心,根据语言环境创作出贴切的思想情感,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作品的价值。而所谓“画外音”则道出了如何对影片中声音进行画外处理,“画外音”并非来自于角色或者物体发出的声音,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画面之外的解说、独白、旁白等。“画外音”对角色心理活动的表现有着重要作用。在影视动画中,“画外音”的出现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角色内心。所以,在动画剧本教学训练中,教师应该增加画外音设计训练,让学生注意角色内心的各种变化,并以此促进动画剧本的故事情节合理发展。

二、精准把握角色动态

作为影视艺术中的重要门类,动画艺术的虚构性极强,不管什么角色作者都能够利用拟人化的手法创作出来,并给予其生命特征以及丰富的人物内心活动。因此,学生对角色动态的把握不能只局限在动作方面,角色自身的面部、体态表情以及精神面貌等,都可以充分展示出人物的动态变化。形体动态以心理任务为基础,而心理动作通常也需要依靠形体动态来完成。所以,角色的行为会因为心理动作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形体动态受心理动作约束。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写作剧本故事时,要让他们知道角色在故事中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最终的结果,从而全面表现角色在故事环境中的心理动作。角色的动态效果支撑着其心理动作的完成,而且这些动态效果之间需要有协调性,必须看起来自然流畅。例如,可以让某个学生去表演自身或者其他学生的剧本作品,将角色心理活动外化作为检验重点,对学生的剧本创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判断,集中关注角色的神情、动作、精神面貌等因素影响下的心理特征,然后相互总结、交流创作得失。动画创作需要极其自由、大胆的幻想,创造者可以运用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处理角色动态。因为动画剧本中角色动态具有多元化的可塑性,角色的特点表现具有很好的张力,视觉冲击效果也较容易产生,能够细致、透彻地表现动画角色的心理情况。基于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告诫学生在动画剧本创作中应该大胆幻想、创新,以新颖的方式表现动画剧本中的角色心理活动,从而提高其外化效果。

三、认真设计剧情环境

人所处在的客观环境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因此导演通常会在角色心理细节的电影化处理中,运用客观环境反映角色的心理活动,并配以合理的视听语言,让角色心理活动外化更加明显。剧本故事的发生背景,包括社会、历史、自然等因素,对剧本环境描写影响重大。角色服饰、剧情道具、故事音乐、人物冲突、镜头特效等都能够对剧本环境特征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在动画教学中要合理设置课程,让学生熟悉动画设计基础理论、制作流程、基本软硬件创作技法之后,再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剧本创作中,通过大胆想象,让创作思路在视听效果中呈现出来,并体现在剧本文字表达中。例如,情与景是剧本中常用的元素,它们对角色的类型、心理等有重要的映衬作用,可以极好地反映剧本主题,让角色性格、心理活动变得更加鲜明,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教师还可以分析经典的动画作品,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影视动画中那些有着强烈象征意味的场景反映出角色怎样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导学生在经典影视动画作品的学习中,对角色心理活动通过环境外化描写有更好的认识。

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 独特性 活动性 敏捷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88-01

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以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活动性、敏捷性。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 创造和谐、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维能力的独立个体,不是教师控制下的附属品,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是课堂主人翁的作用,将课堂变成师生共同互动的阵地,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挖掘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在课堂内要保证学生有较多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消除紧张的畏惧心理,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受课本和教师传授内容的束缚,甚至要敢于否定课本中或教师传授的某些内容,教师不要打击学生敢想、敢问、敢讲、敢做的学习作风和精神,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要直接给予答案,要善于诱导或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培养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创造性人才。

二 激发联想,促成思维的活动性

联想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是促成学生思维活动性的基础,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扩大学生的思维,拓展思维的范围,因此,激发学生的联想,才能促成思维的活动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促使思维活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实践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实际应用于现实中,就能使主体的思维发生层次的飞跃。思维的独特性、活动性、敏捷性、求异性等都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中学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前后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的联想力,使学生感到知识内容新颖,引发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维上产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还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因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可以消除班级中后进生文不如人,技不如人、前途渺茫等自卑心理,增强学生努力树立弃其不足,扬其之长、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可以挖掘学生身心潜在的优势和强大的一面,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把教变为诱、变学为思、思中生疑,有了质疑才能激起联想,才能产生求知欲,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敢于假设,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取等以学生的发展和创新为出发点,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藏的创新智能,达到多类型、多层次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思维的活动性更上一个层次,达到新课程改变对人才需求的培养。

第4篇

1.前言

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前,应明确其关键要素,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以及科学行为与习惯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核心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为践行科技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行为与习惯是活动的外在标志,从而形成综合性的整体目标,贯穿与科技教育活动始终。选择汽车模型(车模)作为科技教育活动的载体,即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又满足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要素要求,是创新教育活动的最佳方案之一。青少年对枯燥的科技内容易产生学习疲劳,但车模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兴奋度,因此以车模作为科技教育活动的载体,用来开发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会更加便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汽车模型(车模)是什么

车模与真正的车辆有相同的外貌形状,但车模的大小为真正车辆的等比例缩小版,一般是真正车辆的八分之一左右。车模虽然小,却五脏俱全,其内外布局与结构与真正的车辆基本相同,动力传动系统、操纵和转向机构、几何悬挂装置、变速器齿轮箱、刹车系统等等,一应俱全。作为核心元件,动力系统按照动力种类可分为电动机和内燃机,这与真正的车辆也完全相同。青少年创新性教育的车模比赛通常以静态和遥控形式为主。静态车模比赛,顾名思义就是将各参赛选手制作的车模摆放在一起,评比最精良的制作工艺、最优美的造型、最惟妙惟肖的手工等;动态车模比赛就是在静态比赛的基础上,为车模安装动力系统和操纵系统,在某种长度和形状的赛道上,比赛车的速度和控制技巧。由于动态车模比赛,要求车模配备动力单元,而且还需要比较规范的场地,因此成本较高,在青少年创新教育中执行起来的难度相应大一些,需要学校或教育机构也进行相应的场地建设等投入。

3.车模创新教育中的知识与技能

3.1科学技术能力的培养。青少年车模创新教育活动中,应时刻注意渗透着车辆工程和现代遥感技术的知识,能够促使青少年在娱乐中学习,在竞赛中成长,建立踏实的科学技术基础。青少年处于争强好胜欲望较强的阶段,在车模创新教育和竞赛中,都想要争得第一,教师在传授车模制作技巧以及如何提高车模速度时,正好将车辆工程的科技知识渗透其中,青少年时期也是对新知识接受最快的时期,因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在为车模配置动力单元时,教师能够为青少年讲解内燃机或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其转速;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维护以提高动力单元的寿命;如何通过控制动力输出的大小来获得合理的车模入弯和出弯速度;动力单元如何影响车模的质心转移等等。在车模创新教育中,还可以用举一反三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比如在制作车模的外形时,教师能够通过车模的外形制作类推到飞机的机翼外形,因为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基础原理是相通的,车模是如何获得下压力的,反过来就是机翼如何获得起飞时的升力的。因此,车模创新教育中,教师需要过整个过程进行深刻思考,自然地将科学技术知识渗透到兴趣和创新教育中去,对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3.2团队配合能力的培养。车模创新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团队配合意识和能力。车模本身为一项复杂工程,车模的制作、试验、首航和操控无法由个体完成,需要青少年兴趣小组的团队配合完成。教师在辅导青少年创新教育中,可以基于项目制来引导青少年对项目的管理、协调能力,对进度和成本的掌控能力,对产品质量检验的能力等。例如,在创新教育中,筹建兴趣车模创作兴趣小组,基于青少年参与者的兴趣和能力,大家各自分担不同的角色,并且由其中的一名青少年进行统筹管理。各位参与者各自承担自己的制作责任分头行事,但同时又相互沟通相互搭建成有机整体。擅长美学与绘画的参与者可以负责车模的外形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能够着手车模框架的搭建,细心的同学可以协调项目的进度、成本和目标等等。通过车模创新教育,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起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这也是中国未来对人才基础能力的要求之一。

3.3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车模创新教育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今的传统以物质教育中,更多地是进行书面的理论教育,忽略了青少年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而车模创新教育恰能够通过制作、操控和解决问题为青少年提供动手能力训练,全面提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更让其意识到,真正的知识源于实际的生活,激发他们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兴趣,真真正正起到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的作用。

车模制作过程中,教师起着对青少年引导的作用,讲解制作车模的方法和基本原理,而关键的设计过程、制作过程和试验过程都应让青少年自己去思考、探索和完成。比如,什么样的悬挂几何角度可以帮助车模获得更好的抓地力并在颠簸的路面上提供缓冲;什么样的车模外形能够更好地降低风阻,并为车模提供更多的空气动力下压力。在设计和实践过程中,青少年可能会设计出新型的结构,此时教师应该由实际情况出发,为青少年讲解新结构的可行性。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培养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又一要点。在设计和制造车模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参与者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些是设计问题、有些是制造问题、又有些是时间问题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青少年去勇敢面对各自遇到的问题,让其自行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车模创新教育中提高青少年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4.车模创新教育对教学者的要求

4.1教师首先应与时俱进。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少年创新科技教育,教师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态度和知识方面都要与时俱进。由于车模也是新兴的教具,许多教师也是边学边教,但教师应先自己操作,查阅资料,学习汽车原理,实际进行操控等,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素养,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在必要时,还可以聘请组织外的专家进行相关教学与指导。

4.2注意以点带面,形成浓郁气氛。开展车模创新科技教育时,由于车模零件的设计与制作都离不开相关的原材料与器材,而这些原材料和器材都需要学生自行购买或教学组织进行购买,所以在开展初期,青少年参与者及家长们可能会比较犹豫。这就需要我们教学机构或组织能够从教育部门申请基金,并加强宣传,一方面让青少年了解创新科技教育的好处,另一方面,从经费上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随着青少年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渐渐取得成绩后,就容易打开局面,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参加到创新科技教育活动中来。

4.3创新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层次性原则要根据青少年参与者的个体差异,将要掌握的科技内容合理地分割成不同的难度和层次,并同时配有不同层次的车模教学素材,让基础不同的青少年都能够广泛地保持住兴趣,积极地动手操作、深入探索,有效地促使青少年参与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创新教学活动内容还应注意循序渐进,持续引发青少年的求知欲。

5.做好青少年创新科技教学活动的评价与总结

在青少年创新科技教学活动中,建立并健全评估制度也是提高素质教育和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展青少年科技教学评价方案研究,建立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评价指标和素质标准,明确其考评方法与表述方式,形成公平的群体评价方案;开展少年宫科技教育水平的评价系统与研究机制,开发更加科学的、实用的、便捷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便于在整个少年宫范围开展车模创新科技教育活动;探索构建以青少年宫为主题,各级学为推动,社会力量与家长支持为联合动力的机制,共同推进青少年车模科技教育活动及其评价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价值;美术欣赏

一、幼儿园美术欣赏的教育价值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美术欣赏活动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是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1.美术欣赏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审美心理的构建。

幼儿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只有经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才能逐步建立起来。而美术欣赏活动就是对幼儿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进行“再教育”的过程。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优秀美术作品,就能充分调动他们运用已学的色彩、线条、构图知识等对作品进行分析。这大大地丰富幼儿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对美的理解和认识。

2.美术欣赏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

幼儿园的美术学习包括创作活动和欣赏活动,创作固然是艺术实践活动,欣赏也是一种美术实践活动,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欣赏活动,能让幼儿接触到他们在创作中不曾遇到的问题,引发他们对美的多样性的思考,他们会从中学到许多表现方法和个性化的美术语言,这对幼儿美术创作活动是一个必要的补充,并有益于促进他们美术创作质量的提高。

3.美术欣赏活动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和艺术语言的发展。

在欣赏众多的美术作品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风格多样、形式丰富的艺术作品。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他们开阔了眼界,了解了许多新奇的知识。如:不同的画种、中外经典建筑、中外神话、民间艺术、美术家的故事、不同国家和地域儿童美术作品等。在欣赏过程中,幼儿会获得很多的信息,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学会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有助于幼儿对艺术语言的理解,拓宽了他们的语言范围。

二、幼儿园美术欣赏中存在的问题

1.把美术欣赏活动等同于美术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有些教师通常会仅仅介绍一些美术家的生平、趣闻轶事等,或是将历史事件以及作品中的特定情节介绍得头头是道,但未涉及到具体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忽略了美术作品自身的“艺术语言”特点。另外,教师的讲解对美术作品的讲解往往是对书本和他人评价的照本宣科,缺少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深入体验和理解,加之自己缺乏美术方面的素养,这使得有限的美术欣赏教育缺乏其独特的魅力,不能有效地吸引幼儿。

2.在欣赏过程中忽略与幼儿的互动。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内容的选择对幼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选择了一个幼儿不感兴趣或没有关系的题材,幼儿便不能体验它,更谈不上对其认知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有些教师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只顾自己沉醉于对艺术品的欣赏中,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无条件地灌输给幼儿,只把幼儿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与幼儿沟通,忽视幼儿领受的程度和内心感受。幼儿缺少参与欣赏、体验美术作品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没有自身的感知和体验,即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因而缺失自我感受、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其审美素质的下降。

3.把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相互割裂。

在进行美术欣赏教育时,把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相互割裂看成是一种单一的活动。美术欣赏教育对儿童综合美术素养的促进,对儿童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的结合,儿童能在不知不觉中把大师们对艺术语言的运用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来,从而丰富自身的艺术感觉,提高综合美术素养。

三、幼儿园美术欣赏的实施策略

1.创设宽松的环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宽松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可以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教师作为引导幼儿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桥梁,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引导者、帮助者、观察者和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感受美术作品,不把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强加于幼儿,尊重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由于幼儿经验、认识能力有限,他们对美术作品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喜欢或不喜欢。这些看法也许是十分幼稚的,但只要是他们在对作品感知和体验基础上产生的,教师都应予以尊重和认可。

2.学会提出问题,并教会幼儿提问题。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为了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教师可以采取对话法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中,从而挖掘幼儿的潜力。对话法是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它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互相交流”。由于幼儿欣赏经验的缺乏,需要教师做好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中介,引导幼儿与作品进行对话。其中,教师的提问是幼儿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之一。只要运用得当,提问题就能成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用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形式思考以后,还要帮助幼儿总结,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该是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要让幼儿听得懂。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实践活动;爱心教育;爱自己;爱校园;爱社会

中图分类号:G416;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21-02

21世纪的孩子们拥有充裕的物质生活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可这幸福的一代人,有的有时却不懂得关爱他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今天,不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自己的孩子;明天,何以去爱他人、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呢?”而如果生命中缺少了爱,人生的幸福又从何谈起呢?因此,广州市南沙区珠江小学坚持把“爱心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旋律,结合学校“珠水文化”的特色,以珠水润泽、柔和、向善、清静的水性比拟人性,阐释着深厚和像海一样博大精深的爱的文化内涵。同时,学校以少先队体验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爱自己、爱他人、爱校园、爱社会”等一系列特色爱心活动,奏响一曲以“让生命充满爱”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交响乐,促使广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第一乐章:爱自己

古人云:“乐己达人,爱己及人。”这句话告诉大家,一个人要先让自己愉悦才能使他人愉悦,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因而学校爱心活动的“第一乐章”是教育学生们学会爱自己,保护自己。

1. “快乐十分钟课间游戏”

校园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家园,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关系到每个队员的自身安全。而课间是最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时段。学校大队部开展的“快乐十分钟课间游戏”征集活动,就是让队员从关心大家的课间安全角度出发,创作有趣的课间游戏。这一活动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创编的热潮,特别是“亲子游戏创编”活动更是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队员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创编了许多新奇、好玩的游戏:如“全身漫游”“KITTY猜一猜”“猫捉老鼠”等。最后全校共有26个游戏被评为优秀课间游戏,并在各班级中大力推广。这样,就为师生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安全、快乐的课间环境,减少了追逐、打闹所产生的安全隐患,并且进一步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情谊。

2. 创作“爱心语录提示牌”

为了营造安全文明的校园氛围,队员们还进行了校园安全文明提示语的创作活动,通过自己创作的亲切、童真的话语来提示同学们爱惜自己,不受伤害,保护身体,保障安全。学校还把优秀的提示语制作成富有童趣的提示牌,让队员们的爱心语录时刻提醒大家注意校园安全。“爱心语录提示牌”遍布整个校园,每位走进校区的人,都能感受到同学们的爱心。例如,教学楼上的“珠小是我家,校园安全靠大家”、操场上的“嬉戏操场上,安全记心上”、走廊上的“生命无限好,请勿乱奔跑”等。

二、第二乐章:爱他人

“爱他人”是指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1. “爱心哥哥姐姐”

在珠江小学的校园里,有一群特别可爱的孩子,他们教弟弟妹妹攻克难题、做游戏;他们帮弟弟妹妹出墙报、大扫除;他们热心地协助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开展少先队活动。他们就是弟弟妹妹最喜欢的“爱心哥哥姐姐”。从2013年起,学校大队部制定了“爱心哥哥姐姐”制度,每学期都从高年级里招募一些乐于为低年级的弟弟妹妹服务的志愿者,他们的“爱心承诺”是关心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每到开学初,大队部都会举行隆重的“爱心哥哥姐姐”的聘任仪式。仪式上由校长颁发荣誉证书,弟弟妹妹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书签,让每一位“爱心哥哥姐姐”都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光荣和快乐。学校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在校园里为学生创设一个培养爱心的平台。一方面让高年级的学生学会关心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在帮助弟弟妹妹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爱心哥哥姐姐”的成长;另一方面“爱心哥哥姐姐”的关怀也在弟弟妹妹的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让孩子们进一步学会了关心彼此,关爱他人。这是一个双向的良性影响,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2. “大手牵小手”

俗话说得好:付出就是快乐。在社区离学校很近的地方有一所幼儿园,学校大队部充分利用社区这一资源,把珠江中心幼儿园作为学校学生“爱心体验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大队部组织六年级的学生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率先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的“爱心体验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们按各自的特长自由组合成5人一队的“爱心小队”,推选出“爱心队长”,同时每小队起个有特色的队名,再共同设计好30分钟的活动方案。“爱心小队”的成员自主策划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才艺展演、小知识传授和游戏同乐等项目。队员们亲手制作了小礼物(如小纸花、小星星等),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活动深受幼儿园师生的欢迎,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幼儿园小朋友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在组织“爱心活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自己的策划和组织能力,又提高了与人交往、关爱他人的能力。

三、第三乐章:爱校园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美丽的家园,校园的一草一木、建设与发展,都牵动着每一位同学的心。

1. “校长小助理”

为了让学校的校园更美丽、更出色,每学期大队部都会张贴“招贤榜”,从校园里招募关心学校发展和乐意为同学们服务的“校长小助理”。有志参与的学生可以向大队部递交应聘申请书,并要展示自己的任职设想和自身的特长优势,以此来获得聘任书。每学年的“校长小助理”是由校长直接聘请的,他们的作用是架起同学们与校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因为“校长小助理”非常关心学校的发展,而且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很了解大家的需求,所以每月的“校长小助理例会”中,他们会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同学们的意见和诉求,并且总能针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2. “沟通小使者”

学校还定期开展“校长小助理接待周”的活动,让校长小助理当好同学们的“沟通小使者”,鼓励全校的学生都对学校的发展和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写成提案转交给校长。校长也非常重视大家的意见,会根据学生们的提案进行梳理归类,然后认真地给予答复和处理。“校长小助理接待周”活动,能让全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校园自主管理中,培养了他们的民主意识。

四、第四乐章:爱社会

“爱社会”,则体现在学生伸出友爱之手,多参加“社区爱心公益活动”。如社区里有一群弱势群体,他们是工疗站的智障残疾人,他们更需要大家的关爱。这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他们智力低于正常人,生活不能自理,非常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为此,学校大队部与街道、社区珠江人家联合主办了题为“‘手拉手,心连心,爱在蓝天下’与智障人士联谊的社区爱心公益活动”。学生们通过表演丰富精彩的节目(如相声、电子琴演奏、古筝演奏、长笛演奏及欢快的舞蹈),给工疗站的叔叔阿姨们带去了欢欣和喜悦。队员们还为工疗站的叔叔阿姨送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爱心小礼物”。学生们手中的“小纸鹤和小星星”都寄托着大家共同的心愿:“愿工疗站的叔叔阿姨们永远健康、快乐!”通过开展“社区爱心公益活动”,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关怀和照顾的弱势群体,真正懂得了“互相扶持、彼此P爱”这一爱的真谛。

五、结束语

总之,只要教师在学生的心灵里扬起一艘爱的风帆,让他们在少先队“爱心体验实践活动”中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校园、爱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王如才.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 教学设计 评价 情景 游戏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之所以速度慢,收效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厌烦了枯燥的单词背诵、语法理解,使好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在学习英语中越来越没有了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教学英语时就得想方设法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使教学活动变成生动、直观、兴奋的过程,这样才能有利于改变单调的教学格局,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一、情景设计

1.运用直观教具

在教授新单词时,最好多用图片、模型、实物等,以形象和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在直接接触中记忆单词。一个苹果、一瓶可乐都会让学生从渴望知道它们的名字,到记住它们的读音和拼写。由此可见,学生在一成不变的课堂环境中感到一丝新鲜味,能刺激他们的脑神经兴奋,调动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再比如,在教学国家名字的时候,我们可以出示相应的小国旗,让学生看国旗说国名,这样他们不但课堂上学会了国名,同时还能记住这些国家的国旗,形式上好像增加了要记的内容,但是这种方式更能使学生以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生动的多媒体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能实现英语教学中的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比如,在课件中设计问路内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以图中人物的身份去找前面某个指定的位置,先让学生依次在课堂上向不同位置的路人询问所去地方,口头描述所走路线,老师用鼠标点击图中的人物,按照学生描述的路线向前移动图中的人物。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随着学生问路次数的增多,常用的问路句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熟练起来,并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创设情景

情景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巧用情景教学法不失为一条锦囊妙计。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经学到的语言材料。如购物的交际用语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教学时用实物,如水果、衣物、学习用品等做道具,给学生在课堂中设置真实的场景,两名学生穿上超市的工作服,一名学生提着购物篮,依次在摆放实物的柜台(讲台)上买东西。在活动中,学生热情很高,踊跃参加,一部分对所学语句不熟悉的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忙着在请教同桌还没记住的句子,这样的活动可以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4.课堂角色扮演的灵活多样

在平时的教学中,Unit 1 是听说课,是新模块的开始,是新知识的输入,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型。在多样的对话内容上,我们老师都会安排小组之间扮演角色,然后展示。学生的表现一直都很积极,但是毕竟无法检查完所有的学生,于是我想出了一个新办法,收效还挺不错。比如说,对话中有Lingling , Betty和 Tony,先让小组分角色扮演,然后老师抽取全班每组里的所有Lingling,Betty和Tony,同学们所扮演的对应角色就站起来,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扮演的对话,气氛很活跃,人人得到了锻炼,这是我感悟挺深的一种教学设计。

二、游戏的设计

教育学家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每个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带他们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游戏教学的实质是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机械操练变成充满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从而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下面列举几种游戏方法:

1.接龙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如apple,从第一组一个学生开始接任何一个以e开头的单词,如easy,下面的学生接着说出一个以y开头的单词,在整个游戏中,不能重复说过的单词。这样的活动,能使每个学生全身心地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活动,努力回忆所学过的单词,既完成了课堂活动,也复习了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2.用动作提示单词

肢体语言是另一种无声语言,让人耳目一新。记得在我校一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赛课上,有位在教学与animal有关的新单词时,时而模仿动物的常见动作,时而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出相关动物的单词,学生得以在充满笑声的快乐中学习了新知识。

3.一些单词可以通过形体表现出来

比如教形体动作单词时,可以让学生边模仿动作边说单词,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所学单词;也可以用活动的方式,老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模仿做动作,或是一个学生做动作,让其他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或者词组。通过这样的形象记忆,学生对单词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记得会更牢,还不用花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单词的中文意思,这难道不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吗?

4.学唱英文歌曲

暑假期间,我会布置学生唱自己最喜欢的两首英文歌曲,开学后,每节英语课的课前5分钟就是同学们上讲台唱英文歌的时候,不仅能让唱的同学锻炼自己的胆量,听的同学也能从中学到新的单词。

三、评价的设计

1.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地依据他们所作出的回答正确与否,而要从他们积极举手、认真思考、清晰表达、思维独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侧重于以鼓励为主的课堂评价,能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不断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发言的信心,激发求胜的欲望。

2.处理好评价内容模糊度和精确之间的关系

评价的内容不能是笼统的甚至是不可捉摸的,要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例如,对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可以分解为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及时纠正错误等。这样的评价能使学生心中有底,因为不符合实事的评价,哪怕是对他的表扬也会让他觉得空洞。因此,如果不能概括出评价内容的主要指标,宁可模糊一些,也不要将其固定化,以避免最终的评价过于片面。

3.让评价发挥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

在评价中,要对学生多一点表扬和鼓励。我们很多老师工作很认真,只要学生一出现口误就马上帮他们改正错误,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以保证他们正确掌握知识,但是这种方法常常会使本来心中没底的学生觉得又失败了,对下一次的参与产生了忧虑和恐惧。其实有时候你需要换成另外一种方式,先不急于改正错误,针对他们已经说对的部分,给予正面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大家面前有成就感,不失面子,然后再用正确的说法重复一遍,这样,学生同样会明白,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不至于使他们在下一次的参与中产生胆怯的心理,并且也会很感激你的纠错方式,对你会由感激转变为喜爱,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四、小结

总之,只要我们能对自己的每节课能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上进行精心地准备和合理地设计,我们的课堂就是高效、生动、有效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就能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程晓棠,郑敏编.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金莺,宋桂月.英语课程标准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林红.在交际学中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J]辽宁:大连教育出版社,2014.

第8篇

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标准的要求了,探究性学习就一改以往学生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人脑最主要的功能是思维,而数学恰好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

1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初中数学以概念与公式为基础,首先要熟悉记忆基本概念公式,然后加强训练。练习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很多完全掌握的题目,还要不断地做,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练习的时候,按章节或学期做综合试卷,记录下做错误的题目,等到题目达到一定量,综合分析,发现错误题目所在的知识点一般会重复出现。先解决错误题目,保证错误的题目都会做,然后加强学习错误题目知识点的学习,再进行巩固训练,保证掌握错题包含的知识点。这样复习的时候针对性强,节省时间精力,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需要授课老师讲课有吸引性,趣味性,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对于贪玩的学生,要让他对这门课感兴趣,老师的知识,和讲课方式很重要(1)先做一些简单的他能做对的题目。量要少,培养自信心。(2)有一点信心的时候再做大量的简单题,培养耐性,能静下心来去做,去思考,题目不要太难,但也不要很容易就能全对。(3)加大难度同时减量,但难度要适中,量中等。(4)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吧。另外就是要他多问,凡是有疑问的不管什么样的问题一定要问,问老师也行,问同学也行,必须问。

2 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1)先做一些简单的他能做对的题目。量要少,培养自信心。最好多做基础题,连基础都不会的话,难题就更麻烦了。多看看考纲,毕竟是要应试的。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搞明白,不求甚解是很好但是不要一知半解,不然大量习题每个只会做一点,不能拿全分啦,因为数学题目有的会把两种或多种学习要点放在一起让你求解的。(2)有一点信心的时候再做大量的简单题,培养耐性,能静下心来去做,去思考,题目不要太难,但也不要很容易就能全对。不要小看任何一点小知识。(3)加大难度同时减量,但难度要适中,量中等。(4)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差生的学习情绪,差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积极进入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个问题往往不是只有一种解答方案,尝试用已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或者选择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学到的知识,简单的让他们对这个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他们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

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

3 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的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善于挖掘闪光点。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只要发愤图强,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取得进步,取得成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最好的方法是多做题,函数和计算要一步一步来,图好不图快,不要跳过。而对于图形计算,要找到技巧,及如何做辅助线,比如锐角三角形函数,要构造直角三角形;垂径定理要把已知量套进去;全等三角形要找角和边。不论什么题,只要做就会有灵感。上课听讲固然关键,但多做题才能生巧。最后,不要什么题都问老师,即使一道题抠一个小时,也会因此获得经验。上课听课并不关键,但老师讲题时应定要认真。这才是主要的。

4 记住必要的基础知识是熟练解题的关键

第9篇

关键词:原创音乐活动;重置;优化

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惟有自身的参与和亲身的经历才能使幼儿真正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为此,我们尝试开展能激发幼儿内源性学习动机的体验式音乐教学活动。在新纲要艺术领域目标的引领下,对音乐作品本身所蕴含的音乐元素进行挖掘,从中寻找孩子喜欢、适宜的音乐内容,探究有效的组织形式,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体验场”,充分发挥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动作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多渠道地让幼儿自主地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富有个性和创造地表现。从而使幼儿在自主的参与过程中,获得经验的提升,增进对音乐的感知和感受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活动中自发地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围绕这种理念现结合我们开展的原创音乐活动《来和小猫一起玩》来谈一谈为开展好音乐教学活动自己在实践研究中感悟到的三点想法。

一、探索新模式,重置适合幼儿发展的音乐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对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结合孩子的音乐现状进行分析和挖掘,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创设多渠道的体验活动,重设音乐活动的新模式。

就拿原创音乐活动《来和小猫一起玩》举例,选择音乐素材时一定要适宜孩子,从中挖掘有价值的元素来设计活动。设计活动时要把握两点:必须是孩子喜欢的内容。其次活动是有价值的,可以让孩子们的某些音乐素养得到提升,不能脱离音乐活动这一本体。歌曲“小花猫”这首乐曲节奏欢快清晰,歌词也简单形象,琅琅上口,三段体的重复着,比较适合中班的孩子,应该是他们喜欢的。以往象这类歌曲的教学,教师通畅会把设计重点放在理解、熟悉歌词的形式上,对作品本身所蕴含的音乐元素往往不够重视,对运用音乐作品提高幼儿音乐素养的意识还不够强,活动单板无趣比较老调。这一次,在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我试图打破新授歌曲的常规模式,围绕歌曲重复的三段体,通过让孩子们感知三种不同节奏,尝试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节奏型表现这首乐曲,在一系列创设的情境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对不同节奏的感知、看节奏图谱的能力、以及进一步按节奏自主表现等音乐素养。学会歌曲不是目的,但往往孩子们就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增添了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升了全方位的音乐素养、增强了同伴互学的能力,同时,歌词也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设计孩子们喜欢的形式是很必要的,在活动中围绕三种节奏的不同快慢的特点创设小猫、慢和快三种形象,让孩子们对应相应的节奏型来表现,表现的形式也有趣变化,比如小猫(四分音符节奏)首先介入,用接小球的游戏形式来开展,期间在孩子们接小球的动作能准确表现四分节奏时便可运用不同方向、不同动作接球来增加趣味和难度,也可巩固孩子们对四分节奏的掌握。爱美慢(二分音符节奏)不同造型的表现,恰恰好地让孩子们在每一乐句起点摆放出造型动作,也是孩子们有经验并喜欢的,为合拍地随节奏表现降低了难度,而且孩子们的创意动作也会随之呈现。快(八分音符节奏)扭扭舞的情景创设适合孩子用八分音符节奏来表现,不同部位的扭动也会进一步增加乐趣、增强孩子节奏与动作配合的协调些以及创意性。孩子们在这样喜欢的形式渠道下更好地感知理解了乐曲。

二、创设体验场,发挥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我发展的能动作用

设计环节时必须时时围绕孩子的需要来设想,设计活动的视角站点要高,不要只拘泥于形式,要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种种体验,利用好策略,为孩子们搭建平台,避免不必要的兜圈环节,激发幼儿自发音乐行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提问及导语也要在实践中验证是不是真的适宜孩子,有没有能激发孩子的兴趣点,有没有发挥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动作用,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如《来和小猫一起玩》的活动,在和小猫接小球这一环节中,老师和孩子们用四分音符的节奏玩了接球之后,会展示三种不同节奏型的图谱,想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后自发找到相应的四分音符节奏型。起初的设计――老师会提问:“这三种图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刚才猫妈妈和小猫是按哪张图听音乐玩的?”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孩子能够观察到三张图的区别,并理解对应正确,可还是会有一部分孩子比较迷惘,随意猜测。此时老师进一步和孩子的探讨也会显得教师过于致前,急于确定答案,而非幼儿自己所发现和理解的。反思这一过程,虽然孩子们可以用动作准确的表现四分音符节奏,但进一步来理解直接对应图谱对一些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这里急需要我们为孩子搭建更好的平台。

在活动爱美猫摆造型以及快跳扭扭舞这两个环节中,为了让孩子们用和形象匹配的节奏来表现,设想了两个策略。第一个策略:在尝试学慢摆造型前,要让孩子们比较出二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节奏两张猫爪图谁是慢的,有了之前小猫四分音符节奏的铺垫,孩子们对图谱有了一定认识,孩子们会一致认为走得慢,爪印少而大的是慢,教师随即带着孩子们用双手跟着图谱来学慢的节奏走一走,这样的环节设计让孩子们对图谱对应动作又多了经验和提升,为之后孩子们自主按二分音符节奏摆造型降低了难度,孩子们可以更多地将关注度放在造型摆放的创意性上。第二个策略:在快跳扭扭舞这一环节中,八分音符节奏的难度相应会大些,这里提问:“小猫会用这样的节奏来走路”(师轻哼乐曲击掌四分音符节奏)“慢会怎样走路?”(幼儿尝试击出二分音符的节奏)“那快呢?”(邀请个别孩子上前示范八分音符的节奏,集体再尝试),为孩子搭建这样的台阶,一来帮助幼儿用动作更好地掌握之前的一些节奏型,也为孩子用八分音符节奏型对应图谱来击掌降低了难度。实践证明就在这样的情景策略游戏中孩子们潜移默化、自主乐趣地学会看节奏图谱表现了。

三、优化活动过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音乐活动的效果最终要在孩子身上体现。音乐活动的实践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设计中好教案的理念想法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机智有效地开展并实现,教学方案只是一个教师根据目标和学生实际的预设,预设和结果并不一定是必然关系,要想得到预期的结果,生成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教案不同老师执教,效果也会截然不同,问题就出在教师的理念有没有真正体落实在行动上,这很重要,是需要经验的累积。教师要积累每一次执教获得的新的体验和感悟,要学会自我挑战,不断调整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优化活动,包括从方案到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为孩子创建他们喜欢、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好活动。在这样的师幼互动的积极探究、实践过程中,才可以实现两者共同成长,最终受益的还是孩子。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