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5 16:33:38
导语:在发展农村经济项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问题 策略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开始全面展开,其中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对于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本文主要针对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一、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并且也未严格执行目前的财务制度。有些村干部的自律意识不强,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办事,甚至会以招商引资为名挪用公款进行招待、旅游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些村干部会把招待费用替换为村办公室修缮费、养路沙石费进行报销,这非常不利于农村经济财务的规范管理。同时,农村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制度,也没有很好地执行预算、决算制度,财务开支随意性很强,导致基层经济发展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其次,落后的农业体制,劳动生产率难以有效提高,降低农业生产升本;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几千年来都是农民分散经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因这种制度极大了给调动了起来。但在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每块土地从事相同的工作的成本比协作劳动成本高的多,过于分散的土地,联合收割机和科学技术都有了限制,劳动生产率没有因为先进的技术而得到有效的提高。
最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一些农业地区的基础设施较差,没有形成系统规模的发展模式,抵御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的能力不如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还为完全改变“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形势。一直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尤其是在种植业上。一些农作物在遇到持续涝灾就会明显减产,从而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
二、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首先,要完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农村经济管理财务行为,提高理财能力。要加强民主理财,加强审计监督,在每个村可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小组成员由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选举,选出村中人品正直、做事公道、有威望的村民,禁止村干部不按照规定的程序选取理财小组成员;促使乡镇经管部门加强对村财务管理的监督,不断提高村会计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村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其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进而不断提升个人理财水平;推行财务公开制度,使村级的财务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到民主理财中来。农村经济发展财务公开争取做到及时公开、财务项目具体、公开内容真实,以切实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稳定发展主导产品的粮食产业。如优质小白,专用大米和高蛋白大豆。对农产品的区域规划就按照国家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品,重点提高品质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将生产目标定位以深加工原料为主。对专用品种的生产要大力重视。建设实施具有示范性的项目,如小麦高产攻关计划,玉米振兴计划等。种植技术要不断标准化,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同时,农业劳动我国有50%的人口都在从事,我国有着广阔的耕地面积和资源,有着十分大的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潜力。所以,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有效职能,根据我国的先有国情来不断调整发展策略,综合开发农业内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内部的劳动容量可以得到扩大,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此外,农业科技的推广网络要建立健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普及的步伐要加快,对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要做到合理分配,科学管理,精耕细作都可在不同层面拓宽了就业空间,提高农民整体收入。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双重并举态势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区域内部的非均衡性,农业发展水平呈现极大的差异性,呈现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双重并举的态势。一方面,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农业的发展水平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飞速提高,各种农业技术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现代农业的发展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另一方面,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二)非农产业发展缓慢、竞争力薄弱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中将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原先从事于农业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然而农村经济社会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相当有限。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在产业选择、资源利用、企业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乡镇企业发展的起点和标准更高,对依靠传统的资源支撑发展战略的企业提出新的挑战。而入世以后,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注重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的竞争,这给那些规模小、技术装备和工艺比较落后、管理方式粗放的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群体的弱势地位短期内难以改观
我国农村城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东部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都取得较大的进展,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农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而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养老、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环境因素
农业生产种植有一定的季节性,且对水、气候等自然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得自然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水源遭到严重污染,农业生产中所必须具备的光、热、水、气、土五大基本要素配比失衡。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的道路、电力、水利和人畜饮用水以及能源等方面的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虽然到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阶段,但基础还很薄弱[3]。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当前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薄弱,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配套不全,功能老化,一部分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各种保障制度缺失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的风险意识日益增强,逐渐形成了现代保险制度。当前城市地区的各种保障制度发展基本成熟,车辆保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以及城医疗、镇居民的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保障。然而在农村地区,各种保障制度缺失,现有保障制度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保障能力低下,不能很好的分担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风险。
(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首先是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撤并和职能的调整,从1997年起对县级机构的贷款权限上收,部分农村资金直接被抽走倒流入城市,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其次,农村信用社为了摆脱贫困,也开始了走撤并集中,规模经营之路,基层业务代办点大量撤并、人员清退,决策权限上收。而且农村信用社业务非农化严重,农村信用社存款远远大于贷款,其差额大部分投向了非农产业和城市。农村金融服务的城市化倾向使得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导致农村非正式借贷现象普遍。
四、繁荣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措施
(一)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情况迥异。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是村庄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其基本要求是,根据本村的物力和人力资源,交通和地理环境,以及原有经济基础等,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措施,做到扬长避短,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二)依托各种载体带动发展农村经济
所谓依托各种载体也就是“借势”发展、“借力”而为。农村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各种载体的拉动,可以依托的载体众多。像山川、道路、土地、矿产、项目、企业、市场、科技、园区、合作组织等都可成为载体。利用好任何一种载体,都能够拉动村庄经济迅速发展。依托载体带动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是依托企业发展农村经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市场瞬息万变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即使形成了规模生产,也因分散销售抢市场而出现互相压价、恶意竞争的现象,加剧了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增加了交易成本。二是依托土地发展农村经济。土地就是最大的资源优势,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村级集体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近几年,山东省各地农村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坚持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变、坚持土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并形成了一些成功模式,非常值得借鉴。三是依托园区、开发区等各种载体发展农村经济。目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聚集最集中的地方当属各类开发区、园区。无论是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还是其他各种特色行业园区,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园区的建设无论从资金投入、企业管理、招商引资、政府服务职能等方面都给我们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开辟了广阔前景,园区毋庸置疑的成为城乡经济发展最具生机活力的新板块,成为城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依托园区、开发区等各种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关键是要做好土地利用、劳动力转移和村庄规划这3篇文章。
一、精准乡村休闲旅游的涵义
精准乡村休闲旅游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即是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基础之上如何将休闲、娱乐、民族文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结合起来,以乡村旅游为纽带,将名族文化、人们的精神需求层面等融入到乡村休闲旅游的现代化旅游方式。
二、河北省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
目前,在河北省内共有400多个乡镇和1800多个村落开展乡村旅游业务,带动全省农民直接就业的人数达到15万人。2013年河北省28家企业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其中河北美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冀弘水产养殖观光有限公司2家评为五星级,张北佳圣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等15家评为四星级,河北丰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1家评为三星级。河北海路风情游首次入选十大精品线路。截至目前,河北省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五星级5家、四星级29家、三星级20家。这些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村餐饮、农产品销售、商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特色产品的开发,增加了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发展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
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可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助推农户增收。农业除了确保温饱问题,还具有观光、教育、休闲等多重功能,休闲农业是“绿色朝阳产业”,在大城市周边区域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种植业不足以带动当地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农村要想吸引城市人群到乡村旅游,就必须调整原有的农业产业结构,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作物,高的价格可以弥补产量低的不足。另外,开发可以让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参与种植和收割,休会农村生活的快乐。
四、发展精准乡村休闲旅游的策略
1.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农旅深度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规范旅游服务管理。充分利用河北省旅游市场优势和丰富文化底蕴,加大旅游食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支持农民创办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延长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径,推动河北省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2.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科学发展观。乡村旅游的主体是久居城市的人群。城市人民选择乡村旅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乡村有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新鲜的空气,蔚蓝色的天空。因此,农村在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时一定要兼顾环境保护,优质的环境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强动力,也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价值。因此,在开发乡村休闲旅游的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检查和监督。
1.1大力发展新农村经济,实现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均衡发展
金融和经济发展是离不开,是一个整体,经济决定金融,没有一个个的经济体,金融就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现象,只有不断地通过在供给中创造出更多的需求、在需求中提供更多的供给,才能真正的解决这一问题。
1.2建立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根据农户和企业发展多层次性和多样化的要求,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竞争性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允许农发行逐步开展信贷以外的咨询、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金融业务,以增强其盈利水平,催进其可持续发展;开发适合新农村建设所需金融品种和服务,使农村金融资源总量平衡;建立和完善贷款的风险管控机制,遵循信贷资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协同运作,能够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1.3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为农村金融健康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强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为农村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依据,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更加灵活的担保机制,为贷款发展农村经济扫除障碍。
1.4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金融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性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其作用,同时要重视民间金融的规范和引导,加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放宽市场准入提交,杜绝非法操作,使其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2农村金融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2.1农村金融促进乡镇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通过农村金融信贷的支持,中小型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利用获取到的资金发展起了自己的业务。随着规模和业务扩大,以及为了满足适应市场化和国家化的需要,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小城镇建设,从而带动了企业产业的发展,这些都归功于农村金融的支持。
2.2农村金融带动了农村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在“三农”的开展过程中,引进农业所需要技术、购置优良品种和进行农用设施的改造以及聘用技术人员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随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将给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步伐。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农民需要农村金融来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生产
农民发展农业、养殖业以及扩大生产都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资金的来源就依靠农村金融来解决。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在仅仅满足于以往的贷款和还款业务,更加倾向于更丰富和方便的服务,比如:结算业务,投资业务等等。农民的生产生活、收入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农村金融有直接的关系。
3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的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和发展适合新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的为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满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雅丽.中国农村金融成长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娄迎春.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问题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李世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及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关键词: 新农村 体育 促进
一、经济发展是体育发展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生活宽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育有了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同时也将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为体育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必备的财务保证。经济对体育的发展制约是必然的,虽然社会其它因素也会对体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没有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他因素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决定人们的闲暇时间,消费结构的状态,从而影响群众体育的发展。要发展农村体育,农村经济就要首先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农民的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有了宽裕的收入和闲暇的时间,才有可能产生对体育的需求。当农民从事的主要劳动不再是体力劳动的时候,农民的体育意识自然会提高到一定的水平。目前经济实力薄弱是阻碍农村体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村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取决于经济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能否为农民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实力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中,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农村的体育发展必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全民健身体育,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树立“要小康,先健康”的思想观念,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加大农村体育开发的投入。
二、正确认识农民体育,摆正农民体育的历史地位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众,没有农民参与的群众体育,则无完整意义的群众体育;没有农民广泛参与健身,《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我国要成为体育强国,有赖于农民体育广泛深入的发展与繁荣。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到农民体育是农村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加油站,要注重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细节,明确农村在体育事业中的基础地位,把农民体育摆到与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地位。
三、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健身条例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村体育的资金投入,坚持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建设一批简易、实用、小型多样的农村健身园地,改善农民健身条例。第一,各级政府要实实在在地将农村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纳入专项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列入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注意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以多样、实用、就近、方便的原则加以建设。第二,要广泛动员和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投资、捐赠、赞助等形式支持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第三,将体育彩票收益金的投资重点较大幅度地向农村地区倾斜,提升农民的体育意识,形成“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理念,激发农民“花钱寻健康”热情,鼓励农民投资健身运动。
四、贴近农村实际,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和竞赛
农村有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多样、生活季节性强、农民闲暇时间较多的特点,开展农民体育活动有其自身的便利条件。因此,基层体育管理部门应根据农村和农民自身特点,切合实际、广泛动员,开展农民体育活动或竞赛活动,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使广大农民能充分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
首先,应根据季节性特点和利用传统节目组织体育活动,如雨季开展室内体育活动,夏季开展游泳、潜水运动、冬季开展冰雪运动。新年的龙灯狮舞,端午的龙舟竞流,重阳的登山……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
其次,活动内容应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符合农民消费水平,选择农民喜闻乐见,普及程度高,趣味性强,消费低的项目,如山地自行车、拔河、登山、跳绳、踢毯子、扭秧歌、长跑、足球等活动。
五、发挥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就是让农民生活富裕、愉快,身体健康。体育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活动,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增强体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健康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农民应该有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基本技能,同时还懂得经营,因此,农民们也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者。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朋友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现在很多农民朋友逐渐意识到了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体能,也能预防一些心理疾病。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如今,尽管空闲时间不断增多,但由于劳动性质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及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却导致现代文明病多有发生。基于这种现状,为了防止体力衰退,提高生活质量,人们急需选择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要将体育锻炼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中人们最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全面小康社会;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01
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产业结构虽然有了一定的调整,但主要的产业依然是传统的形式,基本上农村的住户多数是靠外出务工、种植粮食及饲养家禽牲畜等来赚取生活资金。有关数据表明,现今我国农村人口靠外出务工赚取家庭经济来源占总经济数目的40%,其中种植农作物所获得的资金占总资金的45%,而剩余的15%收入是来源于养殖家禽以及牲畜。总体来讲,农村在发展自身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依然把外出务工和传统的种植农作物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传统的农耕方式使得农作物增产较难,因此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导致大部分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动到城市中去,形成了农村缺失年轻劳动主力的不平衡现象。农村居民在饲养家禽方面所投入的技术以及精力不大。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对落后导致了农产品在市场所占劣势地位,受教育程度不高及思想理念的影响,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居民不愿走出农村,导致农产品难以得到很好的销售与推广效果,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时代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建设
2.1经营模式需转变,产业结构待调整
进一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规划要不断进行完善,这样有助于农村经济建设的产业结构达到多元化、立体化、系统化的目的。从农村的知识观念,乃至建设经济的管理模式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将小康社会全面而又系统地建设起来。
2.2基础设施要加强,经济发展要推动
农村想要发展经济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建设,基础设施的完整性与能否很好的发展农村经济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直接影响到经济建设,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与质量,这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并且可以使农村的各个产业得到更好的经营与发展。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一定的重视,这对更优秀的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农业方面工作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真正改革和进步。而且值得关注的是,不仅需要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精力与资金,还要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与经济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发展能够突出地方特色的农业生态,鼓励商业投标以及招商引资,使得r村特色得到更好发挥,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完善,到发展农村地方特色,进行招商引资的商业化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建设农村经济。
2.3不断强化农民思想方面的教育,提升农业产业的理念
就目前农民本身落后的思想和观念现状来讲,更需要各乡镇村的领导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宣传,从而使农民的思想和文化素质都能得以提高。例如:在村里的宣传板中展示农民大胆的创新和实践事例,引导农民改变落后思想,大力宣传农民生活当中的农业大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加强构建农村的文化站体系,更好地为科技兴农服务,并通过文化站为农民宣传和推广先进的生产和种植技术,真正达到农民增产农业增效的目标,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开发更多兴农的农业产业项目,多在农民致富的途径和渠道上出谋划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农村最基层的领导干部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多去为农产品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因地制宜的进行招商引资以及创建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来源,避免农村劳动人口的流失,达到从多个方面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
2.4努力创造发展机遇,鼓励大学生投身到农村建设当中
虽然现在农村的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没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强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实践。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总体来说,农村经济在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在继续增加。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和粮食补贴的发放到位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业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农业适用技术应用面扩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精播面积不断扩大;二是优质农产品的比重上升,种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的专用粮食基地,对农业产品的销售实施订单化管理,蔬菜、瓜类、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普通粮食作物继续萎缩;三是优质畜产品明显增加;四是林果业发展迅速,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的面积大幅度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在农村加快了其沼气养猪,乡村的道路,人畜饮水问题,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其结构趋于多元化。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培训农民工的技能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的择业能力或水平。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的增收空间,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较大。农民的负担明显减轻。土地延包政策得到了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不断加大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加大了经费投入,这逐步缩小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了农村的医疗条件。开展的“文明村镇”“文明户”“科技下乡”等活动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三、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表现在:思想不解放、保守,当某些项目需要资金时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农产品种植结构单一,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幅较慢。第二,基层债务负担重。财政收入减少造成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减少。各村失去了原来的村提留收入,又没有创收渠道导致对发展经济投入资金减少,农村经济负重前行,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农资涨价过快。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第四,输出的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些地方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收效较大,但普遍存在文化差异大、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他们主要在建筑工地打工或从事于餐饮行业等,从整体队伍来看素质不高,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五,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不足。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不够,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作为农业乡,“民不富则乡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要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促进农产品种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业,增强企业辐射和带动能力。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和撑杆,“工业兴则乡兴,工业强则乡强”,这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而招商引资进行资源共享则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和放手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形式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立足做大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要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企业,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要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为核心,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其档次水平,尽快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使其形成优势企业,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强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其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三农”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的聚集,也有利于服务行业的成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将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其经济效益。
(四)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水平,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农村人员的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加强市场建设,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培训务工人员的技术,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加强教育引导,保证他们有序流动;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变无序输出为有序流动;对外出人员回乡创业进行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五)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其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相关部门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以保障社会大局的稳定。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村干部如何践行承诺争当带头人
村“两委”换届已经结束很久,相信各地的村干都已经进入工作角色,现在也该到践诺的时候了。那么村“两委”干部如何践行自己在竞选时所向群众许下的承诺呢?村“两委”干部应按照 “竞职承诺”开展赛作风、赛能力和赛业绩等践诺活动,以高昂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工作中,为实现自己的诺言,带动群众致富而努力奋斗。
一、赛作风,变群众“找上门”为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各村村干部当选后,要主动深入农户去调研,去倾听民声,去真正了解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村民最渴望新一届班子做的,哪些基础设施需要改进、修建,哪些举措需要进一步落实,哪些门路可以让村民尽快提高生活水平,哪些方式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切实改变以往一些村干部选举时“雷声大”,上任后“雨点小”,对村里的事不闻不问或一问三不知的不良现象。应该让群众发现这样的现象:村干部的脚印遍布各家各户,干部对群众的事更上心,对群众更贴心,转变作风不在只是坐在会议上和酒桌上“说”出来,而是真正在为民服务的脚印里体现出来。
二、赛能力,变行政、经济“难有为”为积极有为。村“两委”班子要经常积极深入到田间地头调研,谋划农业经济发展,通过整合本村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村干部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宣传方针政策上和作为一名“旁观者”、“指挥者”,而是作为一名“实践者”带头发展农村经济,个个争当带头致富示范户,突出“双带”能力。同时,还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道路、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村软环境和硬环境,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创优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把自己真正放到为群众服务的位置,正确树立自己的角色,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导向解决问题,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上来,把诺言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三、赛业绩,变上级“下任务”,群众“指挥人”为主动争任务,争当农民致富的“领雁人”。各村要结合“践诺”活动,利用村中的公开栏将新班子成员业绩和承诺一起“晒”出来,让党员群众监督和点评。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乡镇形成浓厚的比贡献、比业绩的氛围,不仅本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比,还村与村之间赛,这样就会涌现一批批致富能手,致富领雁人。
同志们:
县上举办这次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下面,我主要围绕“三农”问题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仅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如何利用区域优势和有利条件的问题
(一)*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是产业开发。马铃薯产业,*县种植马铃薯52.6万亩,调运陇薯6号、3号、新大坪等品种697.4吨,发动群众串换优质种薯3万吨,良种面积达到25万亩;突出推广机耕机播技术,完成机播面积3万亩。草畜产业,新建10个种草养畜示范村,实施圈舍改建830户,发展规模养殖户320户;种植优质牧草16.6万亩。小杂粮产业,已种植小杂粮22.4万亩。中药材产业,种植中药材6.5万亩,建立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万亩。
二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根本性措施,*县共投入资金136万元,新修梯田3800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6.8平方公里。认真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建成沼气池759口,完成“一池三改”181户。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建设沙棘产业基地1.47万亩,历年退耕补植9.5万亩,荒山补造1.2万亩,公益林补造1400亩,实施公路林带改造3条62公里;建立义务植树基地21个5240亩,*县城四山补栽各类苗木85.7万株。
三是扶贫开发。*年安排的10个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1980.9万元,修建村社道路158公里,发展节灌面积4300亩,建成暖棚圈舍1415间,发展养牛户1425户;年内安排的12个项目村全面启动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从种植业来讲,*县绝大部分土地种植小麦等传统作物,甚至条件较好的水川区也大面积种植小麦。马铃薯种植总量相对很低,规模优势不明显,乡镇之间、区域之间极不平衡,目前只有几个重点乡镇在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其他一些有发展优势的乡镇,不注重产业布局调整,而使自然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农业内部讲,养殖业这一块也是滞后的,所占的比重很低。
二是梯田建设任务艰巨。*县实施了退耕还林、流域治理、梯田建设等工程,但生态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梯田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科技推广水平很低。科技推广应用停留在低层次,渠道不畅,覆盖面不广,耕作和管理方式粗放;就马铃薯来讲,没有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出现年年调种、年年缺良种的局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良种推广的问题。
四是农民增收难度大。市场体系不健全,营销网络呈“软、散、弱”的状态,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致使增收困难。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从自然条件来看,*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区,土地面积广阔,土层疏松深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特别是土壤富含钾素,保水保肥和透气性较好,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正好与马铃薯生长期相吻合,是马铃薯生产的最佳地域。
二是从宏观政策来看,*省上的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省上都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增加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三是从我们自身的发展来看,*县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实际的路子,马铃薯、草畜等产业已初具规模,这为做好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怎样理思路、找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
*县18个乡镇332个村,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实际,若用同一种模式指导工作,既不科学,也不现实。首先要把每个乡镇、每个村组的优势找准,按照不同类型、不同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分类指导,找准主导产业,力求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
(一)坚持不懈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遵循“顺应天时、压夏扩秋;*市场,压粮扩经;遵循自然规律,让农业增产;*市场规律,让农民增收”的原则,按照“山区洋芋和草畜,城郊和川区果菜”的区域布局原则,重点压小麦增马铃薯、增草畜,发展马铃薯和草畜两大产业。
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主导业来抓,以块带经济为突破口,*市场的有效运作下,所有适宜区域都要种植马铃薯,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一要着手研究明年的马铃薯种植。县上总的要求是,重点区域人均2.5亩以上,浅山区人均1.5亩以上,常河、李店2乡镇人均1亩以上。要广泛宣传,预留地块,把产业发展目标规划到地块,把发展计划落实到农户,为明年产业开发争得主动。*市场,*市场,扶持培育协会组织和营销队伍,保证今年马铃薯能卖个好价钱。三要下决心建立脱毒种薯扩繁基地,解决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的问题。四要加快适用技术推广,特别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下功夫推广适合于山区的小型深松、机播、机收等农机具,改变粗放作业模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
草畜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是坚持封山禁牧和发展舍饲养殖相结合,扩大规模和畜种改良相协调,引导千家万户种草养畜,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二是结合退耕还林,大力扩大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优质牧草种植,坚定不移地走好草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三是大力组织实施农作物秸杆青贮、氨化工程,促进秸杆资源的转化利用,实现草畜对接。退一步讲,如果不发展舍饲养殖,就是青贮后卖饲草,也能增加一笔不少的收入。
另外,我再讲一下川区结构调整的问题。*县光、热、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等乡镇的个别村组,这些地方的关键是发展果菜产业。
(二)全力以赴抓好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不懈地走好梯田建设、流域治理的路子不动摇,坚持不懈地走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路子不动摇,借助实施西部大开战略的机遇,*县各方面的资源,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运作,高标准建设。一要认真组织开展“三清五改一池一灶”工程,即清理村庄垃圾、渠道淤泥和道路障碍,改水、改圈、改路、改宅、改厕,推广沼气池和太阳灶。二要下决心抓好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要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根本性措施来抓,坚持对象就是任务,按照“三高(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要求、高质量落实)二大(大手笔谋划、大规模实施)一强(强力度推进)”的要求,采用“人机结合、机修为主”办法,打破地界、组界、村界,整山整流域推进,确保完成5万亩建设任务。小流域治理要树立“水保经济”理念,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要求,以整村推进、沼气建设、坝系工程、退耕还林、安全饮水等项目为支撑,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力量,集中资金,拼盘匹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三要突出抓好沼气建设。要把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来抓,广泛宣传,提高标准,大力普及。特别要加强“三改”配套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改变生活方式。四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整修拓宽乡村道路、田间农路。
(三)千方百计发展劳务经济。把发展劳务经济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对农民群众和“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的较大转变。按照“政府组织、能人带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强宣传动员,组织好赴疆拾花工作。要大力宣传“一人赴疆拾花两个月,全家一年实现梯田化”的口号,把劳务输出和梯田建设结合起来,以梯田促劳务、以劳务带梯田,使这两项工作同步推进。21写作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