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0 15:47:36
导语:在创新创业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35-02
高职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充分体现其人才培养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电子商务专业融经济、管理、信息三大学科于一体,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今,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可以说突飞猛进,电子商务早已融合渗透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呈现倍数递增。但是,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市场的需求相差甚远。因此,高职院校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伴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知识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急速上涨,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但是,现实社会中出现企业高薪难以聘用到满意的电子商务人才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难以就业等现象,出现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创新创业等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技能具有强实践性和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创新创业能力是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创新创业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核心,电子商务行业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新兴行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创新创业能力,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是企业经济的核心,是提高电子商务学生就业率的有力保障。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教学质量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将枯燥的专业知识以充满趣味游戏式的方式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拓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技能,促进学生在教学实践体验过程中自我摸索、自我领悟,逐步形成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高职电子商务学生教育教学质量。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模糊。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经济、管理、营销、物流、信息、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知识,专业核心在于商务,加上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等特点,造成大多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明确,过于广泛或杂乱,没有针对电子商务行业需求、职业岗位技能、区域经济现状和电商发展趋势做综合研判,以致专业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目的,致使学生专业知识掌握过泛过杂,严重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技能,难以满足市场用人需求,导致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出现技术不如IT类专业毕业生、商务不如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尴尬局面。
(二)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以实践技能为主线,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依旧延续“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模式,课程设置上出现“拼凑”或重复现象,使得学生学而不专,难以学以致用,综合应用能力缺乏。专业课程体系没有形成职业能力并贯穿于体系中,进而没有真正体现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性特色。
(三)课程教学滞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要体现时效性和实践性,紧跟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以学生实践创新创业为主线,部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偏离实际或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层面,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也有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停留于原有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为主,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或直接通过模拟软件实现等,教条化严重,学生缺乏激情和求知欲望,实践操作和创新创业能力没有得到真正培养,造成学生难以受到企业青睐。
(四)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给学生做示范,在课堂理论教学过后更多的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离不开校内外实训、实习平台,但是,众所周知,部分高职院校受基础设施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等多方面因素约束,实践教学开展并不顺利。很多高职院校利用教学软件或者网上免费资源来开展实训教学,如店铺经营专题,大多数任课教师只是叫学生在网上开网店,进而经营网店,这种缺乏实际网络营销方法和没有形成真正交易的徒有虚名的网店,并不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真正店铺经营管理能力,更何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系自治区特色专业、学院重点专业,现有在校生500多人,专业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其具体措施为以下方面。
(一)构建电子商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方合作、四环相扣”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紧紧围绕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度结合电商岗位技能,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实践创新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本位的“四方合作、四环相扣”的人才培养模式,政、校、行、企“四方合作”,建立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校内实训、职业考证、技能竞赛、顶岗实习“四环相扣”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模式,校内实训通过专业基础实训、仿真实训、综合实训、生产性实训,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职业考证以工作岗位技能训练为主,重在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效果,进而促进教学改革;技能竞赛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竞赛知识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训;顶岗实习亲临真实岗位锻炼,积累职业经验,促进职业能力,四环环环相扣,共同服务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
(二)打造电子商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2532”课程体系。学院子商务教学团队通过对职业领域岗位进行分析,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主,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依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主抓职业发展能力核心要素,配以实训项目、实践平台、实习基地为载体,构建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职业能力发展的“2532”课程体系。2个基础性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和人文、科技、艺术素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5个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特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特别是特色课程以创业教育、移动电商、淘宝实战为主要内容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个实训项目模块:课程实训、学期实训、综合实训,以实训项目为主线,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能;2个实习项目模块:校内生产性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电子商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四融合”教学模式。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在于课堂教学,针对高职电子商务教学的特点,创新实施项目化“四融合”教学模式:一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性相融合,实践“研学讨论法”,以网络营销课程价格策略项目为例,教师主导项目、全程监控和协助学生完成项目,学生从项目调研开始一直到项目结束全程负责项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增强团队意识。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理论来源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理论教学融合于项目教学中,通过项目实施中讲解理论,项目实施总结理论知识。三是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职业考证相融合,针对电商岗位,制定岗位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设计职业素质能力对应具体课程知识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提高学生创业就业率。四是课赛融合,学院电子商务教学团队实践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课赛融合的教学思路,将大赛内容嵌入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考核中去,构建班赛、系赛、院赛、省赛、国赛五级体系,促使学生在竞赛中实践专业知识,锻炼学生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综合技能。
(四)搭建电子商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实践是培养电子商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和积累实战经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实施搭建4个实践平台。一是实践认知平台,通过职业岗位市场调研、校内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和校内外专家讲座等多形式结合,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二是工作室平台,电子商务团队教师成立工作室,工作室依托企业,承接企业项目,学生自愿报名加入并通过培训,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负责,双方共同完成项目。三是创业平台,注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学院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中心、技术指导、电脑软硬件资源等,鼓励学生创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学院为每个学生创业基地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如学生淘宝网店创业,让学生真正体验网店营销、网店支付、网店装修、客服服务等实践技能。四是校企平台。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基地专门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训、项目开发、毕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全方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学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电子商务,2017(1)
[2]林雯.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6(4)
[3]林雯.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3(1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两创’入课堂和‘三课’实战化的粮食类高职院校电商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B605)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国务院和教育部第一次出台指导性政策意见,提出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同年,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开赛,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始[5]。近年来我国的双创教育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制定了具体的要求,做了相应的详细部署,同时还创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单位,总结经验,逐步推广。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除了起步晚、起点低、资金和政策制度保障不力等共性问题[6],还有一些自身特点,比如,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传统精英式本科教育应对社会需求变化的转型定位,本身对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点、办学道路的就尚在探索当中,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之后,对双创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教育形式及内容流于表面,创新不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易不明确,容易造成人才培养模式不科学的后果。再有就是应用型本科“双师双能”型教师较多,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双创教育会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第三个,本身应用型本科有重实践的特点,实践平台、实习基地本应是其长处,但将这些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却做的不够,造成创新创业依然缺乏平台。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认为,要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除了要建立完善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的创业教育体系,还可以从优化专业结构、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项目、强调实践训练、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搭建校企联合平台、改革考核方式等具体方面来凸显其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创新性,从而促进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研究以应用型高校——西安航空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具体改革的专业方向,基于以上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的策略和构想,以期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前提下,优化当前课程系统设置,结合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现,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本研究在学校满足修改要求的前提下,在西安航空学院材科科学与工程2017版培养方案中,试点性开设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思维训练先导课程一门(《无机非金属材料创新研究方法导论》,24课时),开设创新综合实验一门(材料科学基础创新综合实验课),增加和改革课内创新综合实验8课时(《材料成形基础》、《金属材料》、《材料加工方法》、《航空材料概论》各2课时)。在2019版大纲中又增加校企合作的企业高工参与授课的《材料科学创新创业系列学术讲座》16课时;另外,原版培养方案中一直在实践教学板块包含《材料创新设计》、《材料创新实训》两个部分针对创新创业的环节,在新版培养方案中得用保留。至此已经形成了先有研究方法教育(创新研究方法导论),紧接理论课程中运用此方法的训练(课内创新实验),再联合贴近企业生产实操和生产需求的创新创业讲座,最后衔接实践环节的集中课设和实训,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部分的课程体系已经相对完整:有方法论教学,有对在理论知识中对方法论的运用训练,有贴合企业实操的讲座,最后再结合集中实践环节的夯实。
(二)改革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突出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培养方案中课内创新实验的设置与专业理论知识的结合最紧密,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很容易沦为单纯对理论知识的重复性验证,而丧失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改变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而体现对理论课学习的基本原理的应用,并突出对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聚焦复杂工程问题,同时也可以强化双创教育。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分小组进行,突出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可迁移能力的培养。相应的在集中实践环节中,改参观实习为动手操作加分组讨论加头脑风暴,针对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讨论并实地提出整改建议,这种“问题导向”的模式进行实训,并写入实习报告。除了授课方式,在考核的时候,突出能力目标导向,综合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理论课程考核时考试题目增加开放类、创新论述类、举一反三类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让学生现场发挥,根据思辨能力打分。实践类课程实行允许偏差的单一变量参数表征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任务,根据完成程度和创意效果打分,突出对创新和信息处理这两类可迁移能力的量化考核。以上所述的授课方式要求和考核要求改革已经写入新版课程大纲,并在其中有详细的量化型要求,对哪种授课方式支撑哪一个课程目标,哪种考核方式支撑哪一个课程目标都有清晰表述,深刻容易培养方案的量化产出体系当中。
(三)建立一支“数量足、理论精、实践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并将其与实践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相结合是本项目的一个研究重点。首先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人数比例,同时对全校教师进行双创培训,采用开交流报告、邀请校外专家谈创新方法做讲座、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创新心得、邀请教育学专家谈创新教育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双创和双创教育能力。近年来,西安航空学院在创新创业学院领导下,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级双创竞赛、学科竞赛为契机,开展各种大赛辅导培训会,不仅针对参赛学生,更主要正对指导教师的能力进行培训,以此将对双创教育有兴趣也有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集中起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此举不仅使提高了学生的竞赛成绩,更有形的提升了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四)切实利用好校企合作平台,夯实双创教育的“转化”环节
应用型本科有众多实习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平台等好的实践教学场所,但是如何真正用好这些平台,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却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传统教学中,学生仅仅能够在企业中进行参观、观摩、听讲解之类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便能够上手实操也仅仅是单一工位、单一设备的简单操作,如双创教学并没有任何联系。但其实,如果能够找到连接学生和企业需求的桥梁纽带,就可以深化与实践基地的交流合作,实现学校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与基地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有效对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性和常态化工作机制。在学校层面,西安航空学院西安航空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在航空基地科创大厦建设“筑梦蓝天创客汇”众创空间,帮助入驻的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的孵化,实现创业项目的产业化;在学院层面,材料工程学院有“材料创新创业学会”,召集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尤其是学院校企合作平台科研项目,帮助学习提供创新能力、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寻找创业契机。另外学校还有创新创业系列沙龙、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平台设置,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职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探索、深化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就更晚。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第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脱节。很多高职院校片面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没有将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定位,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学科渗透,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容易受到忽视。第二,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比较急功近利,只是开设一两门相关课程或举办一两次相关活动,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根本无法达到培养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第三,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实践载体。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也应如此。然而,多数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更多停留在书本知识讲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在推进专业建设过程中,结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构,提出了“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
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是指在实训室或专业教室围绕特定商务项目开展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语言应用与商务操作相结合、素质养成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让学生在实施商务项目的过程中主动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1.商务项目的集成。商务项目分为教学演示项目与技能训练项目。其中,教学演示项目是指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解所得出的教学子集,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我们将该课程划分为商务接待、工作描述、商务办公、商务旅行、商务展销会、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职业规划等项目。技能训练项目主要来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的真实业务及校企合作单位所提供的项目案例。2.项目小组的组建。每一个项目小组实际上就是一个创业团队。由于国际贸易行业是商务英语专业面向的一个主要就业群,可以按照小型外贸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小组人员的编排与分工,设立财务部、行政部、储运部、市场部等部门,财务部与行政部分别只设一人,储运部与市场部则两到三人不等。同时,为了让所有成员全面掌握专业及创业相关知识与技能,定期进行轮岗。学生以创业团队的形式共同学习,共同开展项目实践,既可促进互助学习,也可帮助学生摸索、熟悉公司的运行与管理方式。3.教学模式的运用。根据各个商务项目的性质与内容,设定不同的工作任务,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老师讲解、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网络搜集等途径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并在运用所获知识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锻炼相关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待项目完成后,老师从语言知识、商务能力与综合能力方面对各个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点评。因此,在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商务项目的实施者,教师是学习活动(商务项目)的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与评估者。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是以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技能训练为依托,让学生深刻体会相关职业的性质与要求,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有效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二)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
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是指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积累后,选派学生参与到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选定的、由企业人员带头的实践项目中进行“真枪实弹”的商务训练,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监督与考核,实现对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的全程跟踪。1.项目定制。商务英语专业以英语为媒介,涵盖了商务活动诸多环节的知识与技能。在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时,校企双方围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共同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主题多样的项目。在设计实践项目时,做到“定人员、定时间、定目标、定岗位、定任务”。定人员是指选定学生、企业人员和校企双方的指导老师;定时间是指根据项目性质与任务,灵活采用集中式或分散式的实践安排;定目标是指明确学生完成项目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定岗位是指学生到企业实践时应安排到项目特定岗位;定任务是指学生应该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2.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熟悉专业相关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与要求,并在企业人员的带领下、在校企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完成特定岗位的相关工作任务。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学生在实践期间应撰写工作日记,记录每天的履职情况;学校指导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定期到企业考察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项目进展;企业指导老师应及时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知识去完成任务,并填写实践指导周记。3.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由校企双方以学生在企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为依据,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进行效果判断与信息反馈。首先由企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践纪律、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技能掌握情况、职业素养等进行考核认定,给出成绩并指出需改进或提高的地方;然后由学校指导老师根据企业认定,结合检查情况和学生的工作日记、实践总结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是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创业模拟实践,旨在让学生一方面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熟悉创业过程,了解创业任务及方法,从而增强职场竞争力,提高创业成功指数。
(三)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
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是指以创业项目为依托,鼓励学生将具有创新性和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带入创业孵化基地,在学校支持与创业导师指导下,进行市场化经营与管理,自负盈亏。进入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实战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学生选定创业项目,制作创业计划书,提出入孵申请,经校内外评审专家审核筛选后,参加学校组织的、由PPT展示与现场答辩两个环节组成的入孵答辩会。通过入孵答辩会的优秀创业团队即可进入创业孵化基地。第二是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各类创业大赛,并获得省级金奖或国家级奖项的创业团队可直接进驻创业孵化基地。进入创业孵化基地后,学校为学生提供经营与办公场所、基本办公设备以及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指导与培训等服务,学生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办理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等手续,所创办工作室或公司在创业导师团的指导下,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与管理,自负盈亏,优胜劣汰,另一方面按照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接受学校的管理与监督。
三、“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保障
实施“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一)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多元化教学团队。该团队应包括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其他专业教师。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同时积极报考创业咨询师,以便于在开展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一般性的指导;企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可以开展实训教学、指导竞赛,也可以指导企业实践及创业实战;其他专业教师则可以根据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供较为专业、深入的指导与培训。(二)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之一。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需要在校内实训室进行,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则离不开校外实训基地的支撑。因此,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应在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室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校企合作资源,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三)建设一个多功能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充分利用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的政策及资源优势。学校应为满足入孵条件的在校生提供人、财、物等多方面的支持,除了生产、办公场地及办公设备、通讯等设施,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政策解读、信息咨询、专业培训、融资等服务,降低学生的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
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意义与创新性
(一)“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该培养模式体现了项目驱动、能力导向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该模式全面嵌入了或虚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学生提前深刻感受职业氛围,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这些都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质量。2.有利于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的支撑,否则既浪费教学资源,也容易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3.有利于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优秀教学团队。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开展专业教育,需要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掌握宽泛的经管知识,具备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因此,该培养模式的实施将促进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职业能力,有利于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创业实战能力的师资队伍。4.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高职院校也十分重视校企合作,纷纷探索、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该模式突出体现了企业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参与性,有助于加强校企良性互动,拓宽校企合作广度,深化校企合作深度。
(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1.推行“三项融合”。该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学项目化、实践项目化、创业项目化为中心,三者有机融合,相辅相成,集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为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与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提供了知识与技能储备,项目跟踪的企业实践与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一方面可以检验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与案例,也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载体的问题。2.联通了竞赛平台与创业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与创业孵化基地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平台。该培养模式实现了两种平台的联通,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竞赛项目蕴含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价值和经济效益。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开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一次有益探索,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作者:王胜华 廖国臣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毕于建,丁国军.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三三制”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4):31-34
〔2〕戴裕崴等.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70-73
1 建立适合国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1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
在研究国外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之后,我们需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在学校的课堂安排中纳入创新创业课程,从而完善学校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学课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学校需要创建创新创业的氛围,并且组织学生创业的实践活动。创业课程不能一刀切,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色,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的差异性教学,将创新创业渗透到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培养。
1.2 教育体系建设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应该着重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不同专业学习特色,建立全面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模拟创业和创业实践二者相结合,建立跨专业、跨学科创业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秉持“一核心、三平台、九模块”理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改变就业观念,从而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1 一核心指的是教育体系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通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满足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2.2 三平台分别为创业教学基础平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和创业实战综合平台
(1)创业教学基础平台是学校创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基础,这一平台主要教授学生创业的基础知识。面向大一学生主要进行创业理论教育,通过宣扬创业成功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对于大二和大三学生,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对于大四学生就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的魄力。此平台主要为学生构建全面的创业知识,为后期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阶段打下理论基础。
(2)创业模拟实训平台是将学生的创业理论转变为实际行为的阶段,
是学生进行成功创业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要充分利用创业园区的条件,模拟市场,在学生中开展市场营销、市场竞争等实训,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创业训练,提高学生对市场的敏感度,为学生真正进入市场打下基础。
(3)创业实践综合平台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进行创业,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1.3 九模块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九大方面,主要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面对市场的敏感度。
2 保障教育体系的相关措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主要通过实践来进行的教育,需要得到学生、家长、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持续开展,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巩固:
2.1 在学校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通过权威的领导来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建立这一组织的目的就是在正确思想的领导之下,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被更大程度的被接受,并且更好的进行实施。所以学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进程中,需要建立由学校党领导的创新创业小组,在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建立相应的分支单位,从而促进学校创新创业的教育开展。
2.2 学校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应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将创新和创业教育明确纳入学校人才培训计划,尽快将创新创业课程确定为专业人员培训计划,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纳入学校教育和教学目标,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和整个普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并且在普通的公共共课程,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同时,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制度,在主修,选修制度,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带来宽松的空间。
2.3 以学生科技创业园为支撑,为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器。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园区,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找到支撑,进行孵化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在创业园区中,需要成立专业的管理机构,通过合理的管理来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市场信信息的咨询。而且学校需要积极联系风司,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注入鲜活的资金支持。学校还应该为创业的学习建议银行、税务等方面的单位,帮助学生获得创业小额贷款。并且学校作为科研的第一线,需要建立相应的孵化基地,尽快将科技成果投入市场,建立创业协会,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2.4 为学生提供创业创新辅导老师,组成导师团队的成员必须要具有深厚的创业理论,并且成功企业家有创新创业的实际经验,可以给予学生很大的帮助,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在培养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时,要引进相关方面的人才,对导师团队进行培训,从而建立一支专业性强、具有教学能力的师资团队。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物流对策
一、引言
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后2015年出现的井喷式增长的市场主体正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应。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的1年间,中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2016年政府进一步向市场放权,国务院各部门去年又取消和下放了行政审批事项246项,超额完成总理2015年在报告中承诺的200项的目标。仅用两年时间,中央政府兑现了5年任期内再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行政审批事项的承诺。总理说过,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是重要力量,要为他们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铺路搭桥”。就中国目前而言,物流(快递)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对其的要求也是不断上升,不仅要速度快,还要服务质量好。面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视,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如何培养专业性强,创新思维高的物流人才,就成为当前物流专业教育需要攻克的难题。
二、物流的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素质更高
首先是物流的操作型人才。随着我国物流专业化、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对这类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将十分巨大。我国目前已经有一千六百多所大、中专院校和中、高级职业技校开设了物流专业课程,主要培养上述物流操作型人才。如果再加上各培训机构、行业组织和国家劳动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机构组织的职业认证培训,我国拥有中等以上物流职业技术的人才正在以每年近百万的速度增加。这类人才的薪资水平同一般的职业技术人才没有太大的差别。
另一个则是物流的管理型人才。这种管理最终要通过具备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来实现,而我国物流业最紧缺的,就是这类人才。
中国近几年来物流产业的蓬勃兴起,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产业的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物流人才的教育培B更是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各地纷纷闹起了“物流人才荒”。有预测显示,中国的物流产业将会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增长,而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将达到600万人。我国仅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每年需求量就为三万到四万人;物流技术操作和营销人才每年需要三万人以上。以南京一地为例,南京市已形成龙潭港、王家湾、丁家庄、禄口机场、河西农副产品和六合化工园六大物流基地,每年有400亿的商贸流通量,但与之配套的人才非常紧缺,预计到2005年,南京地区物流人才的缺口将达10万人.这种需求将表现在各类职位上,无论是基础物流岗位,还是中高级岗位
三、物流管理专业的跨学科性质对人才的综合性素质要求更加突出
从物流的学科性质来看,物流是一个囊括了采购、仓储、运输、包装、国际贸易、计算机等方方面面功能的管理性工作,高级的物流人才不但要懂得物流专业知识,还要对所在岗位所涉及到的其他专业技能有深刻的运用才能较好的胜任物流工作。物流在实际工作中跨域了商务贸易、企业管理、社会经济、地理信息、交通运输、计算机技术、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和部门,所以对于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综合性素质要求会更高。
一般而言,作为一名合格的高级物流人才最少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四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是熟练的物流管理知识。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要熟悉物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流程,掌握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布局、货物的运输与配送、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机械设备的基本运用原理、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特点等专业知识。能对物流活动的整个流程进行恰当的管理和监控。
二是随着物流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逐步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企业的物流运营对信息系统的要求相当高。高级物流人才除了能够熟练的掌握电脑使用技能和办公自动化工具,还必须对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能够熟练的设计和运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系统。
三是物流之所以被称作“第三方利润源”,就是通过节约成本的方式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高级物流人才,担任的是企业中高层岗位,只有精通财务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地为企业进行“物流诊断”,合理的对物流绩效进行评估,分析出物流成本并加以降低。
四是我国的物流行业也要走向全球,与世界接轨,高级物流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借鉴世界上最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财务、外贸、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是一切高级人才的必备技能。
四、创新创业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复合型的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
无论物流系统的改造和完善,还是城市物流系统规划,还有建立在行业基础上的供应链系统构建和物流信息综合平台的设计,都需要物流从业人员具备更高更完善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只有掌握了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才能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与建设创新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维,改变原有不合理的地方,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
(二)国际物流人才
伴随着国际供应链与采购而形成的国际物流系统,作为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国内市场,要走出国门,去了解并熟悉国外物流行业的状态,去迎接国际市场的考验。所以,对于精通国际贸易、国际货代、进出口报关、国际采购、国际销售等方面的跨国性人才的需求会越多越多。
(三)吃苦耐劳的
有着坚强意志的物流人员一直都是物流行业最需要的人才。无论在哪个国家,不管在什么时候,物流行业都算不上什么轻松的行业,从基层的操作人员到中层的技术骨干,乃至高层的管理策划人员,都需要具备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意识。而在物流行业中,不管是创新还是创业,也是一个艰难的工作,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以90后居多,从小娇生惯养,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这个方面的情况就比较差一些,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就是因为忍受不了工作的辛苦和枯燥而转投其他行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五、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培养体系
(一)营造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大环境
高校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塑造一个氛围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强化创新创业精神。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知识竞赛,创新课题小组等各种活动,将创新精神,创业理念灌输到学生生活中去。也可以通过比赛奖金设置、学分设置等方法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并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平台,通过资金支持,专业导师辅导和企业帮扶项目落地等措施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形成。
(二)立体化课程的改造
针对创新创业需要的专业素质,合理的改造和设置课题体系,实现专业教育模块化,将专业素质与创新素质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让大学生的知识能够和行业的发展与创新创业需求结合起来,塑造一支知识丰富、技能娴熟的专业化队伍,能应对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各项难题。
(三)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动实践操作性的顶岗实习
一方面邀请物流企业创业成功人士各级管理人员走进学校,为专业学生开设创业经历和管理经验讲座,使得专业学生能最近距离与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管理人员接触。同时组织专业学生进入物流企业参观见习实习,改变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蜻蜓点水式的实践操作。加大实践实习课程在课程培养体系中的比重,以集中性的实践实习方式完成企业的整个项目工作。让学生能了解整个物流项目整个的过程和重点,了解在工作中需要的R抵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该过程是塑造人生观和性格的重要经历,也是个人和社会融合的一个过程,更是物流专业学生创业实训活动的一种有效的形式。顶岗实习的经验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了专业学生的创业信心,为创业实训学生的创业之路积淀了宝贵的财富。
另外,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企业可以将公司的一些业务交给学校运营,并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由学校挑选物流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公司的项目运营中去,开展例如:物流线路规划、仓储设计、绩效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信息咨询等。这些业务的开展,一方面更加贴近实际,学生可以利用学到的综合性理论知识来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另外一方面,项目运营成功与否也关系着学生的切实利益,这样会给予他们更大的动力和压力。
(四)充分利用校内创业资源,开展物流专业创业实训
学校可提供开展创业实训教学的场地、设施、设备、现有经营主体等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训项目,如开展校园中小件快递收货点,校园配送点如桶装水配送、食品配送、生活用品配送,校园超市的仓储管理等等,同时由专业指导老师给予指导监督。开展这些创业实训项目既可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增强专业学生对物流创业项目经营的感性体验提高创业能力,又能降低学校开展创业实训成本。
六、总结
物流管理专业的跨学科性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对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培养更加具有目标性,能让学生切实掌握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在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大大的缩短,也能节约企业的人力培训成本。另外一方面,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化的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对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模式对于应用型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上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七、结束语
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属于初级起步阶段,专业人才培训和认证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薄弱,缺乏规划与管理!要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明确高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各自职能,相互间开展合作,才能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就我校而言,应该不断优化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为物流行的发展提供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辉.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反思[J].教育与培训,2016(6).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
引言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而高等职业院校具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独特优势,很多高职院校都积累了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院校特色,依托各级地方政府、各地产业经济,开展各项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活动,并积极构建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以创业促进毕业生就业,全方位引领和帮扶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年轻人。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任何一所大学的教育不可能做到使人人都去创业,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含量,这就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创新的意识和敢于承担、敢于冒风险的创业精神。从这一角度来讲,意识和精神的培育应先于方法和理论的教学。
一、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的意义
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有关创新创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保障大学生勇于创新,成功创业的有效手段。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如何认识创新创业,如何确定创业方向,如何做好创业准备,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技巧,需要哪些注意事项,国家目前的创新创业政策和规定等。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实用性的指导服务。
二、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方案设计
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全方位引领和帮扶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确保建立一支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的建立,更是重中之重。鉴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目前高职院校还十分缺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数量稀缺,结构不合理;二是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不足、理念不清;三是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四是教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为此,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管理干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指导的教师等人员进行创新创业普适性教育十分必要。以师资互训的方式,打开校际合作通道,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指导师队伍建设,以“理论+实践+证书”的方式,帮助创新创业指导老师掌握最新的创新创业指导技术,提升创新创业指导专业性和敏锐度。下面将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为例,设计培训方案如下:(一)培训指导思想以《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实施高校创业导师培育工程的通知》(浙教办学〔2016〕50号)精神为培训指导思想。(二)培训目标通过组织开展创业导师培训活动,为我省高校高质量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好坚实的基础;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满足相关学生日益增长的创业指导需求,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三)培训对象1.全省各级各类高校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管理干部;2.全省各级各类高校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3.全省各级各类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指导教师; 4.培训人数:每期40人。(四)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创业文化伦理、创新思维与创业、创业企业政策法规等。培训以体验式互动教学方式进行,结合沙盘演练、案例分析、工作坊、情景模拟、创业实训等培训手段,注重实践操作性环节,确保学员能够学以致用。具体教学计划及学时如下表1所示:(五)培训时间与培训地点1.培训时间: x年x月x日—x月x日(x月x日全天报到);2.培训地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汇丰大厦。(六)培训考核方式学员完成相关培训课程共计40课时,学员对授课教师和培训管理服务进行评价;授课教师对学员培训考核材料进行评价,合格的学员获得培训证书。(七)培训课程介绍1.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该学院以《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改革为依托,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适当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效果的保障性、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课程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学生团队的创业企业为载体组织实施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模拟实际创业的过程中学习。创业小组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逐步由虚拟向实体转变,前期的课程教学以创业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如设计企业的名称、企业经营计划、组织结构、产品服务、目标市场、分析经营环境等。最终这些项目的成果作为创业计划书内容主体,汇总成为一份完善的创业计划书。而课程更是建立了以创业计划书为主要形式的考试体系,以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代替单一的卷面考试。一方面通过自主学习平台、实训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种形式、分阶段的考核,另一方面以各创业小组模拟创业企业的实际绩效来评价。2.创业文化伦理。课程第一部分,提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道德冲突与道德选择的命题;第二部分,从分析东西方文化对商业伦理形成的影响入手,研究各时期商业伦理的内容和特征;第三部分,介绍中国近代与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晋商、徽商、粤商的发展历史与文化精神,进而全面解读中国商帮文化的特质;第四部分,阐述商业企业的营销伦理和管理伦理。3.创新思维与创业。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创新思维与创业理念相结合。课程融创新、创业知识于一体,厘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创新创业经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成功创新创业方法与步骤。 (2)案例引导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课程重点放在创新创业的思维拓展、技法应用、技能训练的内容上,均以开篇案例引导相关知识点,在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为知识拓展和实践训练指引了方向。(3)素质拓展与技能提升相结合。课程突出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重点放在创新创业的训练上,从应用的角度锻炼和提高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4.创业企业政策法规简介。创业相关政策法规介绍:包括新创企业注册和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涉及新创企业及特定行业管理的相关条例和许可证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的介绍;税法介绍;政府对新创企业的扶持政策:包括党和政府的长远发展规划与导向政策;支持和鼓励就业、再就业及福利企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退伍军人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出口的优惠政策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等等。5.典型浙商创业案例分析。浙商是四维一体的复合式概念:既是自然人,也是法人;既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既在本土创业,更活跃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既有历史渊源,更在改革开放后崛起成为当代中国商帮群体。全国大多数城市都有“浙江村”或者“温州村”。全国500强企业中,浙江企业总是位居前列;每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浙商总有一席之地。据专业人士估算,目前有超过500万名浙商在全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创造着财富。充满活力的“浙商”,已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一部鲜活教材。作为民间资本最活跃的群体、自我创业最频繁的人群、中国最创富的商帮,浙商的成功经验,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最值得学习和研究。课程中将重点介绍浙商的发展历史;浙商文化的含义、渊源与特征;浙江各地的商帮以及当代典型浙商。6.创业企业升级与转型。邀请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友中的知名企业家,通过授课,讲述亲身创业经历和故事,与学员分享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策略。7.互联网+创业。通过授课教师亲身创业经历和故事,与学员分享创业的心得,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找到创业的核心优势突破现状,并且少走弯路错路,创业经验丰富,方法实用。
三、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的激励与考核
(一)强化激励1.设立创新创业奖。在高职院校教学部门的评优评奖中,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名师(团队)”奖项;在招生就业部门的评优评奖中,设置“就业创业先进个人”奖项,鼓励教师带领或指导学生创新创业。2.创新创业教育计入教学工作量。依据学校创新创业相关考核评价标准,根据主管创新创业职能部门认定,创新创业教育课时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任务和业绩作为教师任期考核、岗位聘用的重要考察指标,纳入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3.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给予科研支持。支持其院级科研项目的立项,鼓励并向上推荐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给予晋升支持,同等条件下,学院将在专业进修、外出考察、职称评聘等予以优先考虑。4.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主要用于:(1)竞赛支持。每年安排资金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举办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对竞赛指导教师给予奖励。(2)经费支持。每位指导教师每年给予一定的创业基金,用于教创业项目评估、对接、运行等。(二)管理考核1.创新创业师资培养过程中实行师德教风“一票否决制”,凡有悖师德规范的,取消培养资格。2.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创新创业工作整体规划,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每年对创新创业团队与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和表彰。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的部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3.高职院校安排专人负责部门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与“创新创业实践团队”的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门每学年检查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情况及组织考核,并上报学院备案。
结语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学校整体工作的突出位置,很多高校都纷纷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而首当其冲的,应是组建一支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团队。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以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培养既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又具有实战经验的专职教师队伍,开展理论及实践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以专业群为基础,每个专业至少引进一名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校友、志愿者作为兼职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社会各界人才作为创新创业的兼职教师。
参考文献
[1]姜进.创新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柳文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育人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47-47.
关键词:创新创业理念;项目化教学;培养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为基本价值追求。而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实践”的教育方式,是高职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是理论结合实践,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
1 创新创业理念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展的要求。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艺术设计本身是具有创造性的专业。因此,教学目标上应立足于艺术教育特色,研究艺术规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性的艺术表现。
自 1953年美国纽约大学开设“创业与革新”课程以来,以培养学生自我创业能力为目的创业教育,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洞察力和行动力。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所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展望与行动》中写道:“高等教育应该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但创新与创业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则是创新的重要体现形式,我们将创新与创业理念加以融合,可培养出综合型的优秀艺术人才。
2 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教育方式
2.1 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实践理念相结合
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实践”的教育方式,能否对学生今后创新创业有指导意义呢。以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展示设计为例,在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展示设计师成长项目训练,通过将专业课程项目化融入“创新实践”教育方式,以本校每年召开的工商模拟活动展示摊位设计为载体进行,让学生进行“真枪实弹”式的实践。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分析一些优秀的展示设计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激发学生浓厚的设计兴趣。其次,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设计师工作实践经验,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设计,开发一些“兴奋点”,慢慢开启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理解设计的创新理念。再次,项目化教学,主要通过将学院的工商模拟市场活动展示摊位设计项目作为研讨与学习的主题,结合本学院的整体形象设计不同方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主动地研讨专业课的基本内容,获取知识、训练技能,从而形成能力。课后,要求每个学生给学院提供展示摊位设计稿,由学生互评,然后老师点评修改,学院相关部门给出反馈意见,学生还需按照学院要求进行设计作品完善。最后,设计整理出一套展示设计方案并写出设计总结。这种根据一个真实项目为主的教学方式,被称为项目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展示设计要与企业的品牌文化、企业的风格定位、价格定位、销售渠道、市场进行有目的的结合,使艺术性和实用性能够很好地融合,提升设计能力,这也是培养展示设计师的快捷通道。
2.2 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与创业理念相结合
专业教育渗透创业理念。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创业思想,形成创业思维,树立创业意识。再以展示设计课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展示策划和市场定位,添入校园创业者的内容。以本院工商模拟活动展示摊位为载体,让学生以创业者的角色来做出展示策划和创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从“市场――价格――活动详情――盈利模式”等内容上,大家都提出了详细的方案,与学生互动中教师简要讲述规避风险达到创业成功率的知识,并评出优秀方案。以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同时也让专业教学充满创新性和灵活性。
2.3 考核模式的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可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同样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技能的能力。例如,展示设计专业课就是以大作业的形式进行期末考核,通过完成整套设计项目,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核心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
3 “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训教学的结合
主要是以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形式实践,“真题实做”项目化实训教学方式,来培养创新人才。艺术设计工作室是“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是一种双赢模式。工作室联系合作企业,并签订合作协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将设计业务外包给工作室,工作室像小型的设计公司,有教师指导完整的组织系统,接到设计任务后分工合作,按要求按时间完成任务。大三学生还可以结合毕业设计承接完成中小企业的设计项目,学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研讨与学习的主题,根据企业的需求设计不同方案,被选中的设计稿由企业加工制作,进入流通环节。通过工作室的形式实践,使学生有了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
总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文海.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J].河南农业,2007(4).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cro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Shao Wei, Feng Cheng(School of Economic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cro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and tries to find out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innovation of macroeconomics education at present, and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acroeconomics, in order to promot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of students.
Key words:macroeconomics; reform in education; innovative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1.引言
?S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在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又提出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些意见都提出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经济学专业分析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阶段高等教育中宏观经济学的教授多以理论传输为主,使得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分析问题思路狭隘。因此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到宏观经济学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本文基于“创新导向―项目核心―创业目标”这一理论,希望可以总结出更加适合本科生的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方式。
2.宏观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
2.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乏
创新创业理念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近几年在我国高校也逐步引进这一先进教育理念,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许多高校只是照搬发达国家,不能结合我国自身实际,导致项目成果与我国现实不符;而一些普通高校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发展滞后。创新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结合不紧,高校中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普遍以理论为主,忽略了实践及创新的重要性。
2.2 教师缺乏“多样性”
我国高校教师的来源组成单一,通常是在高校学习毕业后留校,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缺乏创业就业经历。即使部分高校会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但仍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教师在教授宏观经济学时,常常只有对课本的讲解,或者偶尔结合实际问题,但往往只有教师“讲”,学生的参与很少,在期末考试时,经常可以发现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很好地解答,而与现实相结合的灵活的解答题,学生们就会乱答,失分严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装备理论知识,更要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3 经济实训平台不足
高校经常在进行宏观经济学教学时只注重理论,忽略实践教学。高校中拥有经济实训场所的学校较少,有些学校即使拥有实训场所,可能也只是一些被淘汰的老旧设备,无法进行操作。学校对校内经济实训资金人力时间投入不足,对校外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学生们只有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理论,实践活动大多成为一种“形式主义”,阻碍了学生和教师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4 人才培养方案有待改进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进行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好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多是已经沿袭多年,学生们不能得到个性发展,也就无法达到当前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有些高校培养方案的要求比较全面,但由于多数没有评价标准,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技术手段国内外经济现状”,其实施成果究竟是好是坏就难以判断,学生们也很可能浑水摸鱼仅仅为了达成学分目标。这样就很难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等人才。
3.解决宏观经济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点学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拓展学生们创新思维,用全新的视角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使得同学们无论是在就业还是创业中都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出以下建议。
3.1 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想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人才,拥有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关键。高校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时,要充分与院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宏观经济学充分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突出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这样无论是教导还是学习,都可以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教师可以精心准备一些能用已经教授的经济理论解释的我国当前发生的经济现象,分小组让学生自主分析,并选取适当课时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听讲并进行评价,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甚至可以将此作为学生期中考试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更加重视运用理论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3.2 培养全方位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团体,高校为招收多层次的教师可以提高工资水平,并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参与社会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拓宽教师创新创业教学的视野。同时从教学评定、经费赞助等方面提供支持,使得老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创业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前选取与将要授课的内容相关的网络热点热词,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3.3 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仅仅只有书本教学已经不适合现如今对多元化的人才的需要了,高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多层次人才为目标,创造良好的平台。一方面,高校可以在学校内进行创新创业中心的建设,条件更好的学校可以设立专业实验室,打造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使同学们可以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宏观经济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学校能够多邀请一些知名学者、企业高管、创业杰出代表等向学生们分享自身事迹,将高校与行业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校内平台,也为其创造良好的校外平台,多方位地向同学们提供服务,科学合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学人。
3.4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创新创业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并在授课时充分挖掘宏观经济学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使同学们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到其中的研究方法。不仅要将实践经验与成果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考试考核方面,也不应局限于课本习题,可以选取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定学分与奖学金时,可以将同学们的专利、创业、论文等纳入其中,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
4.结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紧密围绕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以进一步健全完善“333”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主题,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为基础,实现专业与通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三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树规矩,创新创业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完善建章立制树规矩。一方面协助西安市教育局起草创新创业方面文件。另一方面内部修订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协助市教育局起草相关文件,提升工作影响力。起草《三明市关于深化市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三明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高校版)。加强内部管理,修订出台管理文件。修订印发三明学院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试行)》文件,从政策方面加强引导。
二、明方向,创新创业调研开展扎实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走出去,迎进来”开学初我们从内到外开展了扎实调研,做到了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前沿,明确了我们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和未来努力方向。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大创、学科竞赛、互联网+、激励措施等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校内各二级学院和市级主管部门开展了调研。同时对校内各二级学院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开展调研,把需求和问题一一梳理反馈,做好全校双创工作的管理及服务。接待了区雁塔区科创中心、教育厅及其他兄弟院校的来访,共同探讨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也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
围绕众创空间管理运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学科竞赛管理方法,激励措施、创新创业类竞赛,特别是互联网+大赛辅导机制,辅导机构,支持方式,激励措施等调研主题,我们选取了中国创新创业TOP100的北京和江浙一带同类型高校,赴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地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前沿,明确了我们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和未来努力方向。
三、突重点,高层次创新创业成果显著
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计划,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校级立项111 项,省级立项85 项,国家级立项27 项,均比2018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全年学生获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学科竞赛成果较上年增长10%。2018年全年学生获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学科竞赛成果共计175项。2019年度全年学生获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学科竞赛成果共计225项(2018、2019年数据统计不含团委第二课堂部分)。比2018年增长28.6%,每百名学生有 项高层次成果,超额完成2019年目标任务。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白皮书》统计,我校在2014-2018年大学生竞赛状态数据排行榜(本科)榜单中平均排名553位,2018年在榜单中排名407位,在整体榜单(1118所)中属于中游位置,位居省内同类院校第一名。我校竞赛贡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赛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在我校学科竞赛A类目录中的竞赛。
互联网+大赛。我校共有280项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参加校赛,参与人次达到1298人次。学校推荐7个项目参加省赛,最终《钢琴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梦之园儿童剧》《三明曲艺》获得省赛铜奖。
四、抓课程,专创融合成效初现
进一步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94门创新创业试点课程。根据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年初每个学院专业都报了各自的试点课程。目前94门试点课程都完成了教学大纲。
启动专创融合试点教程编写工作。按照学校学科门类,分师范教育、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智能制造、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社会治理、康养服务等八个专业集群研发创新实训教程。同时编写创新创业实训教程,最终完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1+X”。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地方高校“三递进、三融合、三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为题申报了2019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五、办活动,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业能力,弘扬和传播校园文化精神,展示学校形象,打造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产品,从而开发出系列拥有学校自主知识产权、体现我校文化发展底蕴、表达文理情愫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形成学校名片,展示学校风采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我们举办了西安文理学院首届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原创设计大赛。围绕大赛我们安排了三场专题报告《文创的破逼思维》《无创意,不生活,创意源于生活,生活享受创意》《短视频创新趋势及大学生原创视频市场潜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文化沙龙和圆桌探讨活动,不仅有大咖的专题讲堂,还有校友讲堂,以文理学院校友亲身的创业的经历,进校园分享给在校的有创业想法的学弟学妹们。
开发校园纪念品。从设计到开发再到生产销售全由我校在校学生和校友完成。目前已开发出茶具礼盒、抱枕T恤系列,融入了校园的文化元素和创新理念,相继投入校园市场,备受学院及全校师生的欢迎和认可。
主办了2019 全国高校行暨青年电竞论坛活动的第四站竞赛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六、谈合作,创新创业资源有效拓展
与千里马伯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千里马创投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与相关政府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几年,三方将从空间打造、运营服务、创业支持、人才交流、项目孵化、创业学院、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共同打造校园文创科教空间。目前三方正在协商正式协议的签订。
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由学校主办,通道教育(新安新区) 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举办了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与专创融合金课建设
师资培训。
邀请董国华教授开展“商业计划书撰写”专题培训,我校100名师生参与了培训,为2020年互联网+大赛打下了基础。
七、精孵化,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开花
开展了项目遴选,共有39个团队进行了项目路演,通过5位校内外创业导师对项目进行评审,10个项目团队成功入孵。并且均已注册成立公司,法人均是我校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