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指导老师实习工作报告

时间:2022-11-08 03:26:22

导语:在指导老师实习工作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指导老师实习工作报告

第1篇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他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学生班主任实习个人工作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班主任实习工作报告1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班主任工作。

在语文科任__老师和班主任__老师的耐心指导及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

现对我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在__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上了4节课,其中两节是新授课,两节是复习课。

在教学实习中,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详细规范。

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批改作业仔细认真,还经常请吴老师指出缺点和不足,不断地提升自己。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节精彩的课很难!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准备好详细教案交给吴老师修改,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在实习时间里,我听取指导教师的语文课,写听课记录。

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感,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语言是这种艺术的传达方式。

听课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

在了解教学流程的同时,也应注意教学方式和组织教学能力的积累。

实习期间我共完成了4个新课时的教案和课堂教学,得到指导教师、带队老师和实习小组的意见和建议。

平时,协助教师批改作业,对同学进行个别答疑。

了解教师的工作安排并参与集体备课。

熟悉了教学流程的之后,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开始进行备课。

备课不是简单地看教材,而是认真地梳理教材的内容和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单是这个重新复述的过程就已经很考验我们的能力。

以前作为学生听课,目的是学习知识;现在作为教师上课,是为了学生学习。

目的不一样,我们的注意点就不一样。

由于缺乏经验,我对教材的处理、对讲授内容的把握做得并不到位。

教师既要讲授知识,又要管理课堂纪律,并且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课堂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不够突出”等问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上课的节奏较快,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初一(2)班来说有点难接受。

另外,我没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某些知识点上讲解不够详细透彻,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

针对出现的问题,__老师会细心讲解哪些是重点,怎样突破难点,怎样自然过渡,并提议要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多研究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料,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

经过吴老师不断指导和我自己的反复揣摩,现在的我已经基本能够驾驭课堂了。

我想作为一名师范生,要真正走向了工作岗位,还需要自己以后不断地努力实践,追求进步。

虽然我还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但这次实习真的让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也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

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是改作业的情况,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弥补其中的不足,是非常重要的。

在批改之后,我都会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写上激励的评语,并且强调改正缺点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开导。

我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完善缺点的机会,身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用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真开展教学工作,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我在实习小组里也尽力尽责,与队友团结合作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一起探讨调研课题,一起研究调查问卷;与队友相互帮忙,相互听课,互相借鉴经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这一方面巩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给我的实习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不同的队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

这次实习体验使我受益颇多,也对自己做了一场绝好的检验。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基础知识要扎实,知识面要宽广,平时要做有心人,多多细心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事情,并将他们灵活的运用渗透于教学之中。

其实,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我们一起成长成熟。

虽说我们的实习已近尾声,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回顾过去两多月的实习工作,心中充满感激。

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快乐和对自己逐步建立的自信,是你们让我找到作为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支撑点——基于实践的学习与反思,是你们给予了我很多关于教育、关于人生、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的思考的火花。

我要感谢学校的老师们,是你们兢兢业业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我榜样的力量,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工作的重要与伟大。

实习尽管辛苦忙碌,但却是对我人生的一大有益的尝试和磨练。

班主任实习工作报告2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面临了如此大的压力,从自己知道自己的实习工作是一年级的班主任的时候,我也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大了一圈,但是我也还是认真的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尽管工作的过程是非常的辛苦和艰难的,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自己的实习工作也结束了,通过这次的实习也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对自己的未来的工作也奠定了很好的信心。

一年级的学生也是刚进入到校园,面对如此规矩的学习和生活,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适应,所以我倍感压力,当自己的知道实习的工作是需要面对一年级的学生的时候,我也感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张感扑面而来,我知道自己成为他们的班主任的时候,自己的责任是非常的重大的,尽管自己刚参加工作,但是我依旧是他们的启蒙老师,所以在工作的时候也要非常的注意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保证自己在他们面前的行为都是正确的,我也不会出现任何工作上的错误。

在自己成为实习班主任的这段时间里,我也跟着一年级的学生一起共同的成长,尽可能的去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想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很注意他们思想和身体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我也会监督他们养成自己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的一些好习惯,对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也会及时的去帮助他们进行改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进入校园也会养成很多的习惯,而一个好的习惯和坏习惯往往就是在一念之间,所以我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也要去认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监督他们的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也让自己的学生更好的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对我也产生了足够的信任和依赖。

短暂的实习工作也已经结束了,但是自己的教学生涯还刚刚开始,我也会坚守在自己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尽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也会肩负起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把学生的成长看成是自己最重要的、首要的任务,我也会肩负起学校和学生家长对我的期待,学生对我的信任,稳扎稳打的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未来不久之后,成为一名优秀、出色、合格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努力去教育好我们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

实习工作的结束也代表了自己正式的工作的开启,我也会谨记所有人的教诲,将自己这段时间的经验牢记于心,去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份工作。

班主任实习工作报告3本学年我担任了0403班的见习班主任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这一年学习和实践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那里面包括我的指导老师田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忙.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班主任工作的烦琐,细碎,当然更主要的是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帮忙这个班级构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是一门学问,这需要班主任老师具有相当大的耐心,细心和爱心.个性是对于我们校园的学生,讲究特色,因人施教更为重要.但大致说来,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点做好德育工作.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校园固然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一个人是否成人更为重要.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几个大人宠爱一个孩子的现实,德育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会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反复讲做人的道理,为加深学生的印象,还用讲故事,演节目的形式把道理形象化.平时更是要利用一切机会渗透德育教育.

二,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安全是保证教学工作稳步进行的前提.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除利用班会课,队日课进行讲解,学习外,还采取了许多安全措施:每一天到校后都要对教室进行检查,提前排除安全隐患,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必须的约束,针对上下楼梯易出现事故这一状况,禁止追逐打闹,教育学生上,放学路上注意交通安全,时刻注意学生的言行,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管理,促进学习.学生以学为主,学生只有学好知识,长大才能报效祖国,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有了良好的纪律,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因此要在开学之初,就要狠抓班风班纪,对违纪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每周利用必须的时间,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奖惩制度.

四,搞好卫生,关心学生健康.优美的环境使人情绪舒畅.搞好班级卫生,能够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少生疾病.

此外,还注重做好个别学生的工作,努力转化后进生,多次与家长沟通,做到真正了解学生,上班从不迟到,早退,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以上几点是我这段时间以来担任这个工作的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学习的经验总结,当然更期望以后能有机会把这些心得体会和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实践当中去.

班主任实习工作报告4为扎实做好我校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各类活动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力争本学年教育教学质量有大的突破。但这段时间的见习工作,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信心,为此,详细规划了见习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班级状况分析

5班是高一年级的重点班,共有学生59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8人。

思想道德状况: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用心健康,学生团结向上,大部分同学已具备了较佳的思想品德,能做到尊敬老师,对待老师讲礼貌,遇到问题愿意跟老师沟通,虚心地向老师学习。同学之间互帮互爱,相处融洽,但由于学生入校时间不长,同学之间不够熟悉,从而凝聚力不强。这是以后班主任工作要注意处理协调好的问题。

学习状况:我们班是重点班,学生比较自觉,作业能认真完成,有必须的互相竞争意识,据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反映,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的胆子较大,敢于发言、质疑。在用心健康班风下,学生勤奋好学,并且愿意互相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学生自控力较差,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刚进入高中,在学习竞争下,感觉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方法不得当,一旦受到考试成绩的打击,很容易变成自馁。因此,我班本学期学习工作的重点就应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宜的学习方法,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不致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丧失斗志。

班级纪律状况:班级纪律整体较好,学生时间观念强,一般都比学校要求的时间早到几分钟,只有少数迟到现象。能够保证课堂安静有序,按质按量地完成课室和公共卫生的打扫。

班干部工作状况:大部分班干部的用心性很高,工作主动,工作潜力较强,有职责心,能够团结同学,在做好自己分内事的同时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有问题能及时向班主任反映,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共同搞好班群众。

个性状况: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活泼的,但也有少数学生比较沉默,在座位安排上已经交错个性活泼与不活泼的学生,使学生不至于性格走向极端。

其他状况: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虽然是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但并没有受到“追赶潮”等不良习气的影响。

二、工作目标

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泰日学校校规校级,继续引导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儿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有进取心、潜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构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构成团结、活泼、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1、抓好班级一日常规工作,处理好突发事件,确保班级每日都井然有序。

2、注重人文素养,落实每月一次的黑板报宣传工作,布置好班级环境。

3、贯彻落实我校的德育特色工作,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4、建立起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制度规范,培养学生的群众观念。

5、用心在班内推进“两纲”教育。

6、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7、切实抓好班级小干部队伍建设。

8、努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9、组织学生用心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力争在各项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10、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三、具体措施

1、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抓好班级一日常规工作,组织好学生参加升旗和做操;确保每日的保洁工作,每周的卫生清洁工作到位;落实值日组长制度,职责到人;杜绝迟到、旷课现象,抓好自习课纪律,提高学习效率;组织好上学、放学。

2、落实好德育工作计划

贯彻落实我校的德育特色工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透过说教、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等多种方法,注重潜移默化,注重全方位教育,从而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工作,建立起贴合班级特色的班级制度规范;透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群众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作为毕业班的职责教育目标,提出要成为一名合格毕业生的要求。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认真布置好班级环境,创设温馨教室;提高板报,墙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文化。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纪律,构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小组,建立互帮互学的学习机制。

4、加强班级小干部队伍建设。

根据小干部实际状况,建设小干部队伍,使中队委员、小队干部及各科课代表相互协作,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班级管理工作。

5、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养成礼貌的卫生习惯,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用心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促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用心开展心理教育,透过观察、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潜力和适应社会的潜力。关心学生,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上问题,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透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

班主任实习工作报告5对于“班主任”这个概念,自己一直都是很模糊的。实习之前,已从师兄师姐口中了解到,班主任工作“最苦”,回想起以前教自己的班主任,他们的工作的确是繁重而且枯燥。因此,和大多数实习生一样——还没有去实习之前,就对班主任工作产生惧怕感。

在实习的六个星期中,我担任了高一463班的班主任,虽然其中充满忙碌与艰辛,但是,这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使我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我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得到了欢乐和欣慰。

下面,是我在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一、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做到繁而不乱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说明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我在实习的第一天接手班主任工作,就马上意识到班主任工作繁重异常。因此,在开展班主任繁重的工作之前,我便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试想一下,面对一个庞大的班集体,如果没有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跟着感觉走,就会使工作显得被动,而且繁重的工作就会显得更凌乱,以至工作难以开展,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将来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因此,开展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先作好计划。只有制定了详尽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才能真正做到繁而不乱。

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班底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作为一个实习班主任,刚开始对

学生的基本情况不了解,于是我利用见习的前三天,通过找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开班干部会议,找学生个别谈话,悉心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习现状,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同时,还通过批改周记、作文,中下午有空找学生聊天,晚自习随堂自修或备课,深入班级,广泛接触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另外,我还到男生女生宿舍和他们沟通聊天。

通过以上方法,不到一个星期,我逐步了解了班内每一个学生,为做好班级辅助管理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综合素质趋于成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具有了自己一定的判断能力,也有了自己一定的看法。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里,

第2篇

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性人才。随着现在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如何更好的将人才培养与就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我们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高职药学专业采取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问题写入了政府和高校工作报告,在就业理念、制度、体系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就业理念上,大学生从传统的“等待分配”的就业理念向“自主选择”就业理念转变;在制度上,有要求学校一次性就业率转向经常性就业指导、跟踪就业制度化;在体系上,大学生就业从单一的实习就业培训迈向多样化的实习就业指导、就业跟踪,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纽带,大学生和就业单位共同参与的自主选择的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体系,以实习指导、实习教育、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就业跟踪等专项就业制度为支撑的制度体系框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就业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的不同,先建立单项实习、就业制度,逐渐覆盖全面,再衔接整合各个单项制度,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就业制度[2]。

一、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探索

高职药学专业采取的是“2+1”的培养模式,即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一年时间在企业实习,学习实践知识[1]。通过一年的实习,学生在实习中掌握技术,为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实习单位提供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可以更好地选拔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优秀员工。进入企业的优秀员工作为学校的一员可以更好的宣传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校。学校为学生、为企业提供双向选择的平台,这种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习、就业的相互脱节与矛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更方便有效的选择优秀员工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同时,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3]。

二、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实践

1.实行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促进药学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实施,药学系通过调查问卷,征求广大学生的工作意向,并联系相应的实习单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将来工作意向主要有医院、药厂、药店等,学校邀请各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探讨,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共同制定出突出职业能力、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3]。实行“三段式”实习[1],第一阶段是学生在企业见习,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设施、企业的基本情况;第二阶段是学生在企业“顶岗”,“轮岗”实习,通过实际操作,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能够很快掌握技术及操作要领;第三阶段是学生实习就业,实行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达成共识的可以签订协议,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拿到薪水,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通过三阶段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且可以减免试用期,企业也可以找到出色的员工。这种新模式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共同发展[4]。

2.实习基地有专人指导

根据学生的实习意愿,以人为本,合理分配学生去相应的实习地点实习[5]。为保证实习的质量,促进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顺利实施,实习的企业安排有专人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老师是企业挑选出来的思想品质好且具有丰富经验和操作技能的优秀员工。

3.实习中专人监督

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实习动员工作,做好实习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4]。学生实习后,要求教师不定时的去企业走访,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向企业咨询学生的实习情况,了解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4.实习后考核

实习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以保证实习质量。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实习企业考核占70%,学校考核占30%,实习企业考核包括:考勤、岗位操作技能的掌握、职业态度以及技术创新情况等,由企业带教老师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打分。学校考核主要包括论文答辩以及学生纪律的考核[1,4,5]。

三、讨论

第3篇

Abstract: Based on occupational positions, the internship involves students in the real working process. It’s quite meaningful for upgrad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qualities, improving the practic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andenabling students to achieve a job successfully. For the current problems which appeared in students’ internship, the writer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em and offered suggestions.

关键词: 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Key words: internship;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205-02

0引言

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教育产生于企业,初期就是企业的组成部分。教育专家认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有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2006年十一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在意见的指导下,近几年高职院校积极的探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法,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学生顶岗实习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1.1 企业参入热情不高企业由于受到国家政策、传统观念和竞争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空闲的资源承担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即使有部分企业愿意承担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也存在着指导教师不足,工作任务不规范、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工作岗位不对口等现象。

1.2 学生管理难度大

1.2.1 师生沟通难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需要承担一部分的工作任务,指导老师也往往需要承担其他班级的教学任务。传统的师生交流的工具一般为电话、email、QQ、MSN等工具。这些工具一个普遍的特点是只能进行单对单的交流,当一位教师面对若干同学时,工作量很大,影响交流沟通的效果。

1.2.2 信息不通畅现在较多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几乎和学校脱离关系,学校的一些新闻和事件很难快速有效的传达到每位同学。造成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提交作业、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工作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1.2.3 心理问题发现不及时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①心理不适应:新环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难没有不及时疏导,导致挫败感和无助感增强。②工作不适应: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厌恶眼前的工作。③人际环境不适应:与工人师父们和管理人员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④身体不适应: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疾病症状。⑤公司企业待遇不平衡,双方满意度不一样。

1.3 管理不够精细化学生顶岗实习的三个主体分别是学生、指导教师(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在顶岗实习期间,每个参入的主体必须非常清楚的了解各自的分工、工作步骤以及工作目标和工作所要达到的效果。而现在在顶岗实习期间,①学生比较盲目,目的性不明确,一般是老师怎么要求怎么做。②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时随意性较大,没有明确详细的工作规范,这一点在兼职教师指导时更为突出。③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所要完成的技能训练和教学要求不明确,导致岗位安排不合理。

1.4 学校投入不大与校内理论教学以及校内实训课相比,校外顶岗实习投入较少。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投入主要包括:校内指导教师的兼课费、路费和误餐补贴,校外兼职教师少量的指导费。对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一般不派专职的指导教师,因为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到企业专职指导学生。主要原因是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对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高、责任大而报酬还没有校内的老师高。

2有效解决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解决,既需要高职院校不断的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又需要在现有的水平下不断的研究新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辅助实施。

2.1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目前许多企业对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①企业确实用人比较少,没有需求。②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意接受毕业生。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深化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体系。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作过程对职业人的需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综合性教学设计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预期学习结果的内涵分成不同的教学单元;②围绕某个教学活动或工作任务设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2 加强与企业的耦合深度,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建设了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真正能用的却少的可怜。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宽松的合作,没有真正的利益冲突,往往是合作容易而深入很难。因此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合作企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真正目的是培养适合自己企业需要的员工,而学校寻找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目的是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找到合作的共赢点之后,拟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设深度耦合的校外实习基地。

2.3 划拨专用资金,加大校外顶岗实习的投入高职院校的校外顶岗实习教学是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标准要求应该相当高,其特殊的教学手段也决定着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投入,这主要包括校内教师的差旅费、误餐费、课时费、以及出差补贴等,激发教师参入工作的积极性。校外兼职教师也应制定合理的绩效发放标准。

2.4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高职院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标准、教师指导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教师指导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等等规章制度。明确学生、教师、企业三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责任和任务,确保整个教学任务有效、顺利、安全的实施。

2.5 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顶岗实习这加大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主要表现在师生的交流沟通难、信息不通畅、实训目的不明确等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建设顶岗实习管理资源平台,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B/S管理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学生、教师、系统管理三个模块。

2.5.1 学生模块功能学生模块中保存着完善的学生个人信息,必填信息主要有姓名、专业班级、实习单位、联系电话、QQ号、Email、电子照片等,方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撰写工作日志、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给指导老师留言,查询老师的回复和老师给出的成绩。记录整个三年的顶岗实习全部成果。

2.5.2 教师模块功能教师模块中需要完善教师的基本信息,必填内容有姓名、联系电话、QQ号、Email、电子照片等。教师在平台中可以查询到自己所指导学生的全部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平台和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2.5.3 系统管理模块功能该模块除了拥有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的功能外,还有信息,提供下载、添加学生、教师信息、修改密码、分配指导教师、统计成绩、监督留言等功能。

2.6 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这样既保证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真正使校企实现双赢、共赢,提高了企业参入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的热情。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顶岗实习岗位,丰富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资源。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本身对学生的顶岗实践问题都高度重视,只要政府制度保障有力,校企实训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高效、有前瞻性,高职院校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规格。三方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就一定能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1]高树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5):31-33.

[2]刘捷.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23.

[3]谭辉平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中国高教研究,2008,(1):69-70.

第4篇

【关键词】环境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解决措施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总理专门提到大学生就业问题,表示要把大学生就业作为当年工作的重点;2011年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这充分体现了解决该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一、当前环境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近年来毕业生人数骤增,2002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达历史高峰,为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增幅为32%,到2011年有660余万大学应届毕业生。据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将突破700万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

2、环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对于环境类专业毕业生来说,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虽然人事部曾在2004年做出权威预测:环境工程师(环保类)将是今后几年需求最大的热门人才之一。然而,在目前红红火火的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却倍受冷落。对于目前的这种状况,我们对环境类专业的供求状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主持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于1998年提交的研究报告来看,该报告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2000-2010年,我国环保局系统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年均需求量为0.36万人,环保产业需求量为0.76万人,各行业,特别是冶金、化工、建材、医药、轻工、纺织、印染等行业,预计需求量为0.35万人。综合上述三方面社会对境工程专业人才预测结果,我国2000-2010年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年均需求量为1.47万人。假设以预测结果作为现在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那么目前的人才培养是否与其匹配呢?全国2001-2008年环境类专业毕业生人数:2001年0.822万;2002年0.882万;2003年1.1385万;2004年1.1805万;2005年1.1955万,2006年1.5542万,2007年2.0204,2008年2.6万。2001~2005年,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虽然尚不足以满足需求,但就业形势就已经比较严峻了。到2008年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已大于设定的实际需求数目量的1.77倍,市场已趋于饱和。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环境类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形势已成定局。

笔者就最近几年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以来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增幅不大,但就业率却只基本维持在70-85%之间,其中环境工程专业较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率略高5%左右。

桂林理工大学的环境类专业自1995年开始招生以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近年来我校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及初次就业率统显示,2009年外,我校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均维持在90%以上,2010年达到最高,为97.5%。到2011年,尽管我校的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达到历年最高,为69名,且近一半是女生,90%为广西生源,但就业率仍达到92.8%。

关于影响环境类专业就业的原因,除了扩招因素以外,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本身的原因,部分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学习成绩差,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因受传统就业思想影响,许多同学想在政府机关谋职,报考公务员考试;有些学生不愿轻易与用人单位签约,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部分当年没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希望再次报考,这部分毕业生不愿意找工作。二是企业单位的原因,许多环保公司和企业需要有经验的环境类专业学生,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最缺少的就是社会和工作经验;一些国际公司需要“复合型”人才,但不少环境类本科生知识面不够宽,理、工科知识缺乏融合,中文写作水平不够,英语水平较低,从而影响了其与一些国际公司的交流和合作;极个别本科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不思进取,缺乏应有的业务素质,给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影响,极大损害了环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声誉,影响了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三是高校就业指导滞后,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在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二、解决环境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认为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及学生本身各方面都需要努力。其中政府要着力把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扩大就业岗位,加大就业的公共服务,为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目前较好的措施有: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地区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等;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我校环境类毕业生之所以一直能保持较高的就业率,除了以上所述外,主要是采取了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1、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市场

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是专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不断开拓学生就业市场是搞好就业工作的核心,我们采取了(1)让学生自主选择毕业实习单位,带着就业目的选择毕业实习单位是目前拓展就业市场的主要办法,有约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毕业生是通过该方式找到工作的;(2)指导老师推荐就业,利用专业教师的社会关系为学生开拓就业市场;(3)通过建设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作用拓展就业市场,我们在深圳、宜兴建立了实习基地,每年都有同学在当地找到工作;(4)利用校友拓展就业市场。

2、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辅导工作

作为桂林理工大学环科07级的班主任,从大三开始,我一边动员学生考研,一边敦促学生写求职简历,请一些成功的企业人士作讲座,介绍企业用人需求情况,让学生了解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同时,还请学院主管就业领导作就业形势分析和介绍面试的一些技巧,疏导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困惑。为了便于女生找工作,还请有关老师开展环境评价短期培训班。这些辅导措施为学生从容面对就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就业服务和帮扶工作

每一届毕业生中,总有那么几个既不出去实习、联系工作单位,也不和老师联系,整天呆在宿舍的“闷学生”,对这些学生,必须耐心地和他(她)们谈心,了解其想法,然后对症下药,提供合适的帮助;有的毕业生死抱着考公务员一条道走到黑,考了一次又一次,对这种情况,我们与学院领导及时汇报沟通并召开教研室专题会议讨论工作方法,利用全体教师的智慧把就业工作做好;还有个别毕业生因经济困难不愿去较远的地方找工作,我们采取适当给予经济补助,如报路费等,支持和鼓励他们去落实工作。

4、做好离校毕业生的就业签约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单位,特别是事业单位,需要毕业生拿到学位或毕业证才会签约。对这种特殊情况,建议在发放学位和毕业证时,让毕业生留下较固定的联系方式,督促其与辅导员或班主任保持联系。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就有6名毕业生是离校后寄回协议书的。

第5篇

关键词:高校;创业;改进

2016届大学生就业人数只增不减,竞争压力更大,预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同时,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将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就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高校“双创”教育日益重要。

一、高校创新创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现在,特别是总理提出“两创”之后,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已经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比赛,举行各种创业讲座。在过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般开设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帮助商科学生简历创业意识,发现商机近年来。许多高校不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为创业学生铺好了绿色通道。但是,就大部分学校来看,一般就开设一门创学课程,只开一学期,所以课程单一并且没有延续性,学校只是认为开设了课程就可以了,课程的质量和具体如何把控课程教育的效果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法,效果大打则扣。而且只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创业教育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容易让学生对创业教育产生应付一下的排斥心理,对后期探索更合适的创业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弊端。

2.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吐火如荼,但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率却未能显著提升,有的甚至是在学校获奖的创业项目最终都无法落地生根,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创业教育大部分来自书本教材和教师的主观意愿,而不是真正的社会需求。而且,现在信息化的社会变化万千,上课学习的知识很可能到毕业的时候都已经过时了,造成理论无法应用到实际,甚至还有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现在一些高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对待创业学这门学科认为只要是一般老师都能胜任,所有很多老师没有实际创业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给学生的借鉴意义自然就大打折扣。

3.缺乏先进灵活的教育模式

高校的创业教育需要增加多种形式教育在创业课程中的比重,比如创业实训、创业模拟、实践体验等,改变的传统教学模式。但目前也仅有少数学校能做到,很多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模式,辅以其他一些活动。这些课程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和创业实践的机会,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影响创业教育实效。而且对于初入社会的学生来说,创业无疑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为他们大多时间在学校,不仅没有创业资金的支持,也没有在社会中获取的实践经验。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制定了自主创业政策,学校会在学生创业过程中给予创业的学者一些创业资金,但仅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学生在实际创业的过程中虽然比较缺乏创业基金

二、高校创业教育改进建议

1.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

要建立其科学高效的大学创新创业的体系,而不是单单只通过开设一两门创业课程就算创业教育了,只能说创业课程是创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核心组成部分。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需要结合不同的创业对象,实现创业课程设计的匹配性;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创业教育的总体要求,综合不同的课题内容设计,实现创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大学创业领域无疑走在了世界的前端,美国高校自上而下都建立起了完善的创业体系,从上世纪开始,硅谷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波士顿高科技产业区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核心,这是引领美国的两大创新创业基地。无数世界顶尖人才从这里走出,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商业帝国。就是因为这些大学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为己任,推动了美国的万众创业、大众创新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创业教育中,理论和实践必须相辅相成,可以通过由高校委派专门指导老师或创业导师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全程指导的方式,而且指导老师不能随便任命,而必须是要有实际创业经验的老师,完全可以去社会上聘请一些创业成功的兼职老师为学生做指导。而且学生将被分成多个团队,体验创业的准备、计划、融资、实施等全部过程。各个团队成员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体验创业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为以后把握创业机会,投身创业做好准备。

3.加强校企、校地合作,为学生创业铺平道路

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实施了校企和校地合作,很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都非常乐意为学校提供这样的实习创业基地,利用课余时间,设置可以是专门安排专门的课程,让学生去企业去地方上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锻炼,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力,还可以让学生将学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拓展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让企业在这批学生中选择相对来说较优秀的学生,为企业注入新活力。而且企业和地方上还可以根据情况为学生提供创业基金的支持,特别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地方上都专门针对高校以及高校毕业生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专门支持高校学生创业。因此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对学生、学校与企业以及及政府来说都是互惠互利的,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促进人才培养

三、总结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111-02

总理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1]。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编辑队伍在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10个新职业网络编辑作为新职业之一正式加入三百六十行之列。网络编辑活动是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生产或整合各种信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传媒组织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激增。网络编辑是指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信息,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的工作人员[2]。网络编辑承担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信息采集和编辑任务,成为当代最有前途和最有前途的职业之一。网络编辑不仅是信息的“搬运工”,更是网站内容的缔造者和网络文化的开风气者;不仅具备网络技术优势,更是信息时代“内容为王”的力行者;不仅拥有相关专业知识,更是网络编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兼长者。2005年11月8日第六记者节,三位网络新闻人员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2005年普利策奖中,网络报纸突破公共服务奖项获得了其他新闻奖项的提名,这在普利策奖历史上实属首次。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让人感到网络媒体乃至网络编辑的地位在不断上升,网络编辑作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新兴职业,其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3]。高职院校培养网络编辑人才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举。在若干年的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如下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一、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一:专业定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

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12年开办的信息传播与策划(网络传播方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前景。从毕业生追踪调查信息来看,该专业学生毕业时以在各类公司和网站担任网络编辑工作为主,但一段时间后有相当一部分转向产品运营、网络营销类岗位,其所属部门有运营部、市场部、产品部。很多人并没有沿着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的纵向生涯方向发展,更多人是横向发展成为运营经理和产品经理等。这正契合了镇江高专培养人才“能胜岗+能转岗”的人才培养策略。在培养网编人才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里,既要集中有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和实训,如网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艺术网页设计、网络活动与策划等,又要根据社会要求和实际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如新媒体技术与运用、网络广告和网络营销等课程,按照学校提出的四平台八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制定网编人才教学计划。当前,网络编辑专业设置要适应行业需求变化进行变革,专业定位不再是培养 Web1.0时代狭义的网络编辑,而是培养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紧缺的“大网编”――互联网产品运营人才。不仅培养学生的内容采编制作能力,更要加强移动媒体信息采编和网络传播推广、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综合的互联网运营能力。据此,网络编辑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为:紧密结合互联网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能采编、熟练使用设计软件、懂运营、懂制作,掌握各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移动端内容采编制作和运营的新媒体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二: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一)对口企业外聘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

校企合作与实验教学是培养网络编辑人才的重要思路。该专业建设按照国务院最新文件精神,深化互联网领域产教融合,进一步聘请行业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更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实施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立更多联合实训基地,校企有效对接,实现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镇江高专培养网编人才专业合作的是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名城镇江网和七百度网络传媒公司。金山网是国家一类新闻网站,镇江市第一综合性门户网。数名金山网资深的网编直接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如金山网总编辑许益明的“网络活动策划”、采编部主任陈洁“网络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制作”以及新媒体部主任高新的“新媒体的制作与运用”等。网站资深编辑走进学校,给学生进行网站具体编辑实务(网络新闻采编、网络专题策划和网站编辑案例)的介绍,用具体生动的实务让学生消化课堂理论了解实际操作,并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制度化。这些网站资深专家还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专业学习的若干问题。学生们也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在网站实习实践,参加新闻采编和各类网络营销活动,有效拓展了学习领域,保证了学习效果。校企联手、产学研结合,对于更好地推进复合型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大有裨益。

(二)校企合作保证实践环节效果

由于学校实行“2+1”的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时间学生掌握专业的核心技能有一定困难。镇江高专与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合作,灵活排课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了一个学和生产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个学期完师生共同进入校企合作工作室进行金山网的参观,并且第一时间注册论坛成员参与论坛实践。进入第三学期后,结合具体的专业课教学参加历时数周的网编实训,如网络新闻采编、网络活动策划和网络运营实践等。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勤并实行指导老师制度,有针对性地强化网编核心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第三年顶岗实习,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所学专业到各地网站和传媒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网编实践,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充分调动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企业的作用,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

(三)建立三级专业技能实习体系,保证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获得

实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网络编辑专业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讲课内实践体系、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和校外产学研体系结合构建协同的系统专业实践体系,形成本专业实践育人的特色,分层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表1所示)。

三、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三:以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编辑实训平台

由于在校外合作基地建设、合作项目管理、行业教师引进政策等具体问题上存在观念、制度、操作上的障碍,导致在构建实训体系中存在资金、人力、管理上的持续投入力度不够。一是实习经费不足,二是合作上存在各种障碍使得学校主动放弃,三是学生忙于就业、深造,对实践教学也不够重视。因此以学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模拟网络新闻工作情景,构建网编实训体系就成了有效的实训体系组成。

网络新闻编辑实训不再是理论和模拟,而是真刀实枪真功夫。学院和网站新闻系统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工具。系统采用动态采编系统,支持以记者、栏目编辑和管理员等不同身份登录,实现网络新闻稿件采编和的完整流程。镇江高专艺术设计学院的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就由传播班的学生担纲,主要从事公众号的栏目建设、内容策划、文字采集和编辑以及图片摄影后期技术处理等环节。微信内容紧密联系学院师生实际生活,不仅有校园新闻,还有饮食养生、娱乐、星座、职场等内容。艺术设计学院成立微信工作室,配备了学识和技能过硬的老师,从策划立意、新闻采编、摄影图片、影视拍摄后制、网络技术等方面予以指导并把关。专业老师和传播班学生共同策划了一些有创意和校园生活气息的活动,如杯子舞、设计校徽活动选拔、《超能战队》的大白带你参加艺术学院等活动。在微信专题策划上,传播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策划了环绕音乐会学院老师专题、优秀学生专题和校友专题。这些策划的活动和专题对宣传学院、宣传学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每期微信公众号的访问量从最初的10+到现在的2000+。传播班的学生利用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微信运营、策划、图文编辑和以及部分编辑素材整合排版工作,极好地宣传了学院和学校,为学院招生工作和反应艺术学院师生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四、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四:进一步加强完善师资力量

由于网络编辑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兴职业,因此,高校开办这些专业通常会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步伐。从高校原有的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对应度等方面一时难以适应新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事实上许多高校都亟需建立一支具有新闻采编、网站网页设计、数字技术、媒体经营等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这需要多学科交叉型人才队伍,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不可能事先由高校培养出来。一般情况下,专业教师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高职院校的教师两部分组成。企业的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方法有限;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网站的实践经验。因此要解决师资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定期对网站的网络公司的外聘教师进行教学法等知识的培训,同时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用制度要求他们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学习网站的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培训、业务进修和企业锻炼等方式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能有效加强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 师静.“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人才的培养[J].青年记者,2015 (12):91.

第7篇

支撑着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风范”和“活力”的,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德育工作,“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闪光点,并努力为之提供舞台让其闪闪发光。”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杨国强这样诠释学校的德育宗旨。

激励教育 重塑学生自信

“差生才会到技工学校读书!”这种错误观念造成许多到技校读书的学生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如别人,处处就都不如别人,甚至出现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自信心的缺乏,使他们失去了积极主动提高自己能力的信念,也成了他们今后成长、成才、成功的最大障碍。

为了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从新生一进校就开始实行“亮点工程”,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将这些闪光点作为突破口,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学校要求老师必须做到:发现学生优点时多表扬,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看来,表扬能产生正能量,让学生开始肯定自己,增强信心,减少厌学情绪,进而提高对学习的热情。

在奖励机制方面,除了设立“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常规奖项外,学校还设立了各种奖项鼓励表现出色的学生,如“乐于助人奖”“勤劳节俭奖”“社团先进个人”“学习进步奖”等。这样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得到表彰,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精英”都能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在奖学金的评定上,学校规定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看学生综合实习实训表现以及平时的德育学分。奖学金的表彰面扩大,国家奖学金加上学校奖学金的名额,能让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对学生来说,获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获奖的信心和愿望。

学校机电班曾经有一名男生,患有轻度自闭症,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脾气也比较暴躁。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他舞蹈跳得不错,就鼓励他练习跳舞。他开始只在班级活动时表演,后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演出,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渐渐的,这名男生开始自信起来,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名气越来越大。每年的文艺汇演,他的精彩表演都会将晚会推向,他成为了文艺表演的核心人物,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这名男生的轻度自闭症消失了,性格也开始活泼起来,会主动与人沟通,还会耐心地教同学跳舞。高二时,他与几个有共同爱好的同学组建了街舞社,带领着这群热爱跳舞的同学向大家展示艺术、美和快乐。在去年的“中国潮人秀”电视节目中,他因表演出色,赢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夺得了“最佳人气奖”。老师、同学以及社会的肯定,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他在高级技工班阶段入了党,还当选了学生会文体部部长,学习也大有进步,获得了三等奖学金。毕业后,他成为了专业的舞者。

“这名男生现在的性格很阳光。学生们在学校的这些改变和健康成长,对我们来说已经很满足。”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吕彦斌介绍说,像这名男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学生经过激励教育,如今都成了充满自信的人。

社团活动 发挥内在潜力

如果说,自信教育是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宗旨,那么社团活动就是学校德育工作强有力的载体。

为了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以施展,学校的各类社团应运而生。目前,学校有十余个社团,涵盖了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兴趣爱好、社会实践和专业技术等各个方面。校模特社团、QG动漫社、声乐社、爱音吉他、跆拳道社等等,都是根据学生的自身需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组建的,迎合了学生的“口味”,特别受学生欢迎。

“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时受到的批评很多,他们也渴望被认同,渴望进步,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他们的思想其实也很活跃,只是缺乏上进的动力。”杨国强校长坦言,社团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搭建了舞台,成为了学生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思想情操的“阵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许多学生在社团里发现了自己的优点,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对未来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校模特社团是一个集传统与时尚于一身的特色团队,以“秀出气质与美丽,走出时尚与端庄”的建社宗旨吸引了许多学生参加。社团成员凭借着自己对舞台的热爱,秀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提升自我形象气质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各类文艺演出“锦上添花”。如今,模特社团成了学校最光芒四射的团队,成为各种文艺活动不可或缺的表演队伍,受到校内外的广泛好评。

张洁曾是服装设计与制作高级工班的一名学生,2006年刚踏入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时,她认为服装厂的女工就是自己的未来。张洁说,是模特社团改变了她“原以为”的命运,最终让她成为了一名专业模特。

张洁有着高高瘦瘦的傲人身材,在社团纳新时,模特队亮丽的宣传海报吸引了她的目光,穿着高跟鞋踏上耀眼的T台成为了她新的梦想。加入模特社团后,从基本的台步到专业的台型,张洁刻苦练习。在社团指导老师、学长们的热心指导下,张洁进步很快。在2006年“CCTV杯秀色江南”模特比赛浙江赛区的比赛中,初出茅庐的她夺得了第一名,成了全国“十佳模特”。服装专业课程加深了她对服装的理解和诠释,让她与其他模特相比,多了对服装的深刻理解,让她在T型台上更加自信,更能展示出服装的独特个性和魅力。

参加模特社团的训练,也让张洁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专业学习中更加努力。“秀出了服装的灵魂”是大家对张洁的一致评价,越来越多的新装秀、国际车展和珠宝秀向她抛出橄榄枝。毕业后,她带着对服装专业的热爱走上了职业模特的发展道路。

与模特社团一样,跆拳道社、摄影社、爱音吉他社、书画社等社团的组建也在各个层面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以社团活动带动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为学校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也拓宽了学生的职业生涯。

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差异

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班主任是最直接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如何做好学生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除了注重学生的自信心教育、营造社团活动氛围外,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也非常重视班主任工作,要求班主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班、班主任交流论坛,并把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德育论文等编辑成册,供班主任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吕彦斌副校长说,班主任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引导者,学校非常重视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班主任队伍,并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积极作用。

何大志老师是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之一,作为数控专业教研组副组长的他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目前是数控2013高技班的班主任。何老师说:“有些学生读初中时的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没有积极性,而且我们班大多是男生,班级管理更加困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处理班级事务能够随机应变、妥善

处理。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何老师总结出来的经验。每个人都有弱点,只要找准了弱点就能够对症下药。何老师班里曾经有个“特别”的学生,该生脾气暴躁,经常惹事,增加了老师班级管理的难度。经过细心观察,何老师发现该生特别讲义气,“哥们”有事,他都会帮忙。有一次,该生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受伤被送到医院。何老师了解情况后,主动为该生承担了部分医药费。事后,这名学生觉得何老师非常讲义气,而且是真正关心他。此后,只要是何老师说的话,他都能认真听,并且照做。一段时间后,他不仅行为习惯大有改观,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一年之后,他在班干部竞选中成功当选班长,成了何老师的得力助手。

男生大多数比较好面子,求胜心强。军训时候,班里的男生总是很调皮,站军姿不认真,班里仅有的三个女生却纹丝不动地站在太阳底下,任汗水直流。何老师就以女生为榜样教导男生,要他们拿出男子汉的气魄来,不要让女生瞧不起。班里的男生一听此话,立马站直了身子,在之后的军训中,这些男生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何老师说:“只要真正了解学生,抓住每个学生的特性,管理起来就没那么难了。”

在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像何老师这样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的班主任还有很多,他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使得这些原本学习成绩不好、综合素质不高、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变成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好学生。

自主管理 培养责任意识

班主任管理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管理,最终成才。因此,在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的德育管理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被纳入了德育体系中,依托学校的学生会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制。

学校的学生会体制由来已久,学校将老师的一部分权力、职责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自治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学校学生会设有主席团、纪检部、宿管部、文体部、学习部等各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学生干部各司其职,协助学校做好日常管理。如纪检部是对学校各项活动纪律进行组织管理,纪检部设立了纪律监督岗,与其他部门联合,对学生违纪行为进行检查(包括课间纪律),对学校的一日常规进行仔细监督,通过每日日记如实反映学校每天出现的问题,认真填写检查表并上报学校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则定期听取学生会的工作报告。

除了协助管理,承办学校的各项活动也是学生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如文艺汇演、运动会等都是由学生会全权负责,老师只起协助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各项赛事的组织中,不仅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活动流程,增强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对他们未来就业、创业都很有帮助。

第8篇

关键词:感恩;培育模式;资助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192-0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施恩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众所周知的古语,都体现了知恩图报的精神。曾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学习和传承“感恩图报”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而奖助学金受助学生又是感恩意识培育的重要对象。一方面,受助学生获得了来自各方面的帮助,比其他学生更易产生感恩的情绪,在这一学生群体中存在更多感恩教育的切入点。另一方面,经济上的资助仅能应对物质上的贫乏,而精神上的财富能成就一个更完整的人,高校理应加强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帮助学生自立自强,进而发光发热、回馈社会。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个别学生身上确实存在伪造困难学生身份、挥霍助学金、欠贷不还等恶劣现象,但这样的案例毕竟还是少数,那些普遍存在的麻木不仁或理所当然的心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易被忽视却影响甚广,更加值得关注[1]。面对困难学生群体,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到感恩意识产生的自然规律,以及来自个体、群体、家庭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要能打出漂亮的“组合拳”,使感恩教育“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因此,本研究结合文献研究成果,以上海某985高校为例,对8个校资助工作先进集体(院系)、30个校资助工作先进个人(辅导员)的工作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尝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助学金受助学生感恩意识培育模式。

一、构建受助学生感恩意识培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在基础心理学中,一般将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陶志琼(2004)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2]。从感恩意识的发展过程来看,感恩教育可以从三个层次入手:一是认知层次,是指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是指在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抒发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自觉的感恩意识和回报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为学生创造条件并提供指导,将感恩意识和回报冲动转化成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3]。

感恩的现实基础是外界对其产生的恩惠,感恩意识的产生无法脱离人与外界的交往。除了人本身的性格特点外,感恩意识也受到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大众传媒、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影响。从感恩意识的影响因素来看,感恩教育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一是设计个性化方案,对每位受助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二是营造感恩教育的微环境,即联合家庭、学校,在朋辈中挖掘榜样,创造良好氛围;三是拓展感恩教育的途径,发挥大众传媒、社会文化等多方作用,打开学生的眼界。

综上,感恩教育的开展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对资助工作者而言,应充分考虑学生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影响感恩意识产生的主观、客观因素,组合使用教育手段,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知恩、谢恩、报恩,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目的[4]。

二、受助学生感恩意识培育的实际做法

本研究对上海某985高校2011-2013年的8个校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和30个校资助先进个人的工作报告进行了内容检索,涵盖了文、理、医、书院四种院系类型,涉及院系资助工作负责人(所有负责人同时也负责带班)、专兼职辅导员、助学类社团指导老师多种角色。从38份报告材料中,共提取出118条与感恩教育相关的实际做法,其中有20条由实施者明确提出以“感恩教育”为目的,剩余98条信息则通过前述三个层次和三个维度对感恩意识的培育产生积极作用。

在院系层面,8个资助工作先进集体都制定了严格的奖助学金评审制度,确保奖助学金评审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辅以较为完整的资助工作制度规范,以此保障工作有序、严肃地开展。在规范制度的基础上,所有院系都进一步对辅导员定期谈心等做了具体的要求。所有院系也都认识到了社会实践对受助学生的教育作用,分别以提供校园服务岗位和拓展校外实习资源的方式,为受助学生提供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实践机会。部分院系还会借感恩节、母情节、少数民族节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教育,通过组织校友座谈、表彰先进和一对一帮扶的形式为受助学生引荐学习对象,还会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幸福心理学的讲座培训提升受助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

在资助工作者层面,所有30名先进个人获得者均非常重视受助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以谈心说服为主要方法,开展包括感恩教育在内的资助育人工作。有12人(40.0%)提到了制度规范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学院的奖助学金评审制度;11人(36.7%)介绍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案例,包括担任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参加公益类社团、参加支教等社会实践项目;9人(30.0%)组织学生开展过与感恩相关的学生活动,例如制作感恩明信片寄给家人、编排手语节目在感恩节演出等;9人(30.0%)意识到优秀榜样的作用并实际运用,包括与资助方座谈交流、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结对等。事实上,辅导员层面的感恩教育工作往往融入于其他日常工作中,无法分割,有些工作对感恩意识的培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却并未被清晰定义。在申请材料中直接提到“感恩教育”这一概念的辅导员仅有12人,占总数的40.0%,反映出部分辅导员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还相对模糊。

综合分析118条信息,本研究对调查对象的教育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归纳出以下几种类型,即通过规范制度、说服教育、榜样引导、情景教育、课程培训、社会实践培育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与此同时,感恩教育的实施者不仅仅是学校资助工作者,从具体案例来看,至少还涉及专业教师、家长、资助方、媒体四种角色。

三、完善奖助学金受助学生感恩意识培育模式的建议

(一)在意识层面,增强辅导员对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学校和院系层面的工作中看到,受助学生感恩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已较为凸显,且已形成一定的工作机制。但在辅导员层面,近三年只有40.0%的资助先进候选人直接提到了“感恩”这一概念,多数候选人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启发着学生的感恩情怀,说明部分辅导员对感恩教育在受助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直接参与奖助学金的方案制定、过程控制,在学生奖助学金评选方面提供导向并且具有灵活的操作,关心受助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对学生感恩意识培育工作的影响直接而深远。因此,应加强辅导员对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感恩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辅导员形成一套感恩教育的好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自上而下的推进、引导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分享优秀资助工作者的工作经验,来传播感恩教育理念,也可以深化已有工作的感恩内涵。辅导员需要首先思考几个重要问题,包括“什么是感恩”“感恩的度在哪里”“是什么造成学生不感恩”“怎样处理学生不感恩的情况”等等,深入思考开展理论研究,从而增强个人的工作自信。

(二)在理论层面,强调培育模式应同时具有取向和层次

感恩意识培育的目标是非常清晰明确的,即使学生知恩、报恩,符合社会对每个个体德行上的基本要求,并敦促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从这一目标出发,感恩教育应注重主体性体验,不同于学校教授科学知识,脱离现实情境的灌输很可能起到反效果。换言之,感恩意识的培育应注意开展的层次,即从认识、情感、实践这一发展路径入手,挖掘教育工作的着力点。首先,应了解影响感恩意识的各方因素,挖掘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共同创造感恩意识培育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加深学生对具体帮助行为的印象;在具体事件和情景中,注意烘托气氛,引导学生产生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自觉的感恩意识和回报的冲动;最后,在学生希望将感恩意识和回报冲动转化成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时,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在操作层面,应注重机会教育、拓展途径、循序渐进

总结该校各层面已有的工作机制,感恩意识培育大致有规范制度、说服教育、榜样引导、社会实践、情景教育等方法。规范制度可以增强受助学生对帮助行为的认同感,说服教育启发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榜样引导让学生见贤思齐,社会实践为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升华提供新的平台。在学校中,我们不乏开展感恩教育的良机:大到全校的奖学金颁奖典礼,小到每一笔奖助学金;既有公益类社团的长久经营,又有感恩节、母亲节这样的特殊节日。资助工作者们需要认真观察、发现并把握这些教育契机,尽量避免生硬地说教。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思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为感恩意识培育体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14年该校统一部署的送温暖系列活动中,感恩主题教育创新提出了“线上活动”这一模块,鼓励受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送出感恩祝福,让美好的声音传得更远,其操作形式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网络思政是大势所趋,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灵活运用网络手段结合传统方法,从而将感恩教育常态化,如春风化雨,让感恩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四、结语

开展感恩教育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回归,感恩意识培养的对象不应只局限于受助学生这一群体,感恩教育应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甚至对教育工作者本身也应提出同样的要求。事实上,感恩的思想基础就是交换,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常怀感恩之心,以身作则,以情育人,方能动人。

参考文献:

[1]谢敬东.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6(8):47-48.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