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美术鉴赏知识

时间:2022-08-20 09:25:24

导语:在美术鉴赏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美术鉴赏知识

第1篇

一、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践

1.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中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一堂好课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成功的导语是第一个奏响的音符,它准确、悦耳、动听,让教学过程铺陈出动人的旋律,使之迭起,妙趣横生,达到“课继续,趣横生”的教学效果。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美术欣赏的课堂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教师单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并不代表一定能指导好欣赏课,他还必须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欣赏的能力。否则,学生眼睛看着画面,却心不在焉,同样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所以教师作为维系一堂课成败的中心人物,就必须掌握各种教学教法,而且要懂得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才能完成指导作用。

2. 利用现代化网络学习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欣赏美术作品时,首先就是视觉感官的一种享受,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活学活用。在现在网络的时代,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距离已经不是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上的美术知识,更好地诠释美术作品的含义,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所以在上《中国人物画》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学手段。不仅课的内容是新的实验,对于授课的方式方法也是一种新的突破。课的开始运用到现场并配备适合的音乐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对不同年代内容进行分析观察和对比方式来探究画的:人物、环境、动态。在学习名画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不仅靠紧课程主题,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也跃跃欲试。在备课的同时建立博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

二、结合案例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1. 文学艺术和美术欣赏的结合

美术是通过一定的可视形象来传达作者的审美体验,文学则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就与唐代诗人柳宗元诗《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比如元代山水画中著名的《富春山居图》,我们把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读一遍,就会体验到融入客体的作者心境那似平淡的景色,这里没有宣泄的激情。也不是冷漠的旁观,只有平静似水、似“无心”般的恰然闲适。所以,把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理解为“无我之境”。通过以上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音乐与美术欣赏的合理结合

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欣赏陈逸飞的油画《双桥》时,我以二胡曲《江南春色》来渲染气氛。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实现了引导学生从画中看到画家在描绘江南水乡的一种心境。

3. 历史知识对美术欣赏的渗透

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是在了解历史。在高职美术欣赏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历史知识的渗透。比如在讲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画中所绘城郭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它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因此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历史知识,课堂也会更生动。

4. 美术欣赏可借鉴宗教文化知识

早期的艺术无不是为宗教服务的,如我国的佛教造像、敦煌壁画、佛塔等,欧洲的宗教绘画、歌特式建筑等。那么在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教学时,就要适当介绍宗教文化知识。如果不做介绍,学生是不可能接受这些艺术作品的,原因是这些艺术作品无不带着深深的宗教烙印。比如,在欣赏敦煌莫高窟《九色鹿本生》壁画时,就要先讲述一下《佛说九色鹿经》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所谓的本生故事,是指佛教经典中把印度民间流传的种种舍己助人的行善故事,附会成佛祖释迦牟尼前生前世的事迹。学生通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既对艺术进行了欣赏,又扩大了视野,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起来。

第2篇

“赏识教育理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激发审美情趣

世界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身上的美术课堂的老师必定都具有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美的能力,因为他们需要交给学生专业知识,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作品。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老师要善于赞赏,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也具有审美的意识。如《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因为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画中的人都是微笑的。微笑代表肯定,所以这幅画俘获了很多人的心。赏识教育会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善于发现美,乐于发现美。

2.满怀自信心

自信是最阳光的品质,而老师的肯定无疑会带给学生莫大的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美术学习中,面对同一幅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应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看法,了解学生的审美意识,善于赞赏 ,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如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课文《画杨桃》中。老师让学生画摆在课桌上的杨桃,有一位学生交了一份五角星上去,好多学生都哄堂大笑,老师径直走到那位学生的位置认真观察了以后,让其他同学也去相同位置观察,结果其他学生也表示像五角星。老师在课堂上说:“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肯定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自信心的养成将会让他的一生都受益匪浅。”也让其他同学明白了要理解他人,不要轻易嘲笑他人。

3.乐于创作

美是可以创作的,学生拥有与老师不一样的视角,他们的作品有自己的美。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作,对他们的作品表示肯定,让学生搜集美的要素,融合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将极大提高,审美能力的提高又会是作品更完美,如此良性循环,学生将会乐于创作,乐于发现美,极大提高美术课课堂的教学效率。

“赏识教育理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中的

应用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

新的教育理念要有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老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如老师在准备讲解一幅画,不要把画挂出来,自己讲解,可以先听听同学们对画中内容的描述,和他们看待这幅画的感觉,然后老师先要肯定学生的看法,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进行民主的讨论。这种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中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审美情趣。

2.理解信任学生

很多时候学生的看法是与老师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世界,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看法时,老师要善于从其中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如在欣赏梵高的十六朵的《向日葵》时,学生看到时肯定会感到其中又明亮又强大的生命力,也会有同学感觉到并不美丽,当学生提出这种看法时,老师与同学交流时要注意用语,不要批评,要理解学生,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与大师的作品产生共鸣。老师可以拿一些其他的作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注意鼓励。“赏识教育理念”就是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3.因材施“赞美”

每个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不同,欣赏美的观点也不同,有的人善于欣赏雕塑,有的人善于欣赏水彩,每个人创造美的能力也不同,有的人表现的豪迈奔放,有的人表现的含蓄委婉,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不同,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好的进步。对于学生擅长的方面要毫不吝啬的表扬,对于学生不擅长的方面要不余遗力的鼓励。例如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久了孔子对弟子的因材施教。老师也要因材施“赞美”

才对。

总结

第3篇

关键词: 多媒体 美术鉴赏课教学 优势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新世纪,社会各个领域都迅速发展。而文化的多元性,又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现代美术鉴赏课教学,不再停留在以往单纯的技能训练上,而是提升到了美术文化的学习层面,这就对今天的美术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更加关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这一观念,在我国已明确提出。正如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所说:“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毫无疑问,教育不可置身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潮流之外,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

一、美术鉴赏课与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

高中美术鉴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已列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现有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包含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四大类的作品介绍及美术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美术鉴赏教学具有直观性、知识性、差异性等特点,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主要功能。美术鉴赏的过程离不开视觉的参与,用一般性的语言转译美术作品信息,是难以具体而详尽地表达人对作品的感觉的。美术鉴赏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更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美术鉴赏是一种与个人主观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再认识和再创造的活动。因而,在课堂鉴赏教学中,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很大,特别是在鉴赏各类美术作品时,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作品数量大。但是现有的美术鉴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小的缺点,加之美术鉴赏课的课时少,而学生已不满足于教材的介绍,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艺术体验。同时,它还能够发挥德育、智育难以发挥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为美术鉴赏课教学提供了许多优势

(一)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而无边的互联网环境。互联网资源的知识容量大、领域广,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的不足。在美术鉴赏教学课上,互联网犹如一个博物馆、一个美术展览馆,也可以是一个图片库。在互联网中,教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美术鉴赏课教学。如在课前制作好课件,教学中就能将课题的知识点、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入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省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鉴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同学们也可以大大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从而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鉴赏名作是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学生通过鉴赏大量的美术作品,分别对其作品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言简意明的评述,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充分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机会和空间。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学可以使多种艺术比较完美地结合。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它们之间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多媒体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还将听觉艺术(音乐)融入美术鉴赏中。音乐的抽象思维与美术视觉的具象思维融合,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鉴赏过程中得到充分调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鉴赏效果。把音乐引入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学能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以前使用的幻灯、录像教材常依赖于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更新周期相对较长。而多媒体教材的增删修改,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独立完成。这样多媒体就容易使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使进行主动教育的主导意识进一步增强。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多种图像处理软件,鉴赏教学活动更富于交流性、研究性、联想性和创见性。学生在对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和进行创造性的鉴赏,激发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促进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开展方式

高中美术鉴赏是新课标规定的必修板块,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环节。在高中,对美术鉴赏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则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能力,展现美术鉴赏课程魅力的有效方式。美术鉴赏课程特点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征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性。

一、高中美术鉴赏特点

1.高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美术鉴赏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一切美的艺术形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容易接触到的艺术实体。

2.高中美术鉴赏的角度具有多样性

比如对画家梵・高的《向日葵》的鉴赏中,可以着重讨论一幅作品的线条勾勒、色彩渲染、画面比例等画家绘画手法的特点;也可以横向比较梵・高所有关于向日葵作品的异同来说明鉴赏作品的特殊之处;还可以根据画面折射出的作者的情感与心态分析作者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

3.高中美术鉴赏的知识具有繁杂性

对一件美术作品的鉴赏往往涉及历史、政治、哲学、地理等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课外知识的积累。

二、研究性学习方式特征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成为一种辅助的工具。学习内容具有选择性,学生可以从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结合自己兴趣,选择属于自己个人或小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式也呈现多样性,可以咨询专业教师、上网搜集资料、动手实验验证等,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为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论,因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消化、应用、创新都将更加得心应手。

三、高中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过程

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学科独特性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优越性,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路人的原则,细化实践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落实实践过程中的每个步骤,不要流于形式,重拿轻放。

1.学生根据兴趣选题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从多种多样的鉴赏内容中,选取并制订适合自己的题目,可以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亦可以使学生的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实践中逐渐增强,避免学生因失败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过程的长期展开。

教师也应当主动为学生创设多样的研究问题的情境,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地域方面的有利条件,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开阔学生鉴赏的视野。例如,北京市区学校则可以根据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鉴赏中国古代特色建筑;苏州地方学校则可以根据苏州地域的便利进行园林的鉴赏;哈尔滨的学校则依据地方特色可以展开别开生面的冰雕鉴赏。

2.个人与小组相结合,讨论解决方案

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老师从旁协调,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组,讨论出从各自的鉴赏角度出发最合适的鉴赏方案,制订方案书,详细地规划自己的鉴赏方法、步骤、搜集信息的渠道等,教师要给出建议或纠正。

比如,某学生的绘画鉴赏选择中国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经过小组讨论后决定从画面内容探索研究,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宴饮及餐桌礼仪,那么该学生制订的方案书至少应包括鉴赏题目――由《韩熙载夜宴图》窥视古代宴饮礼仪,鉴赏方法――理论分析与绘画观察相结合,鉴赏步骤为首先了解关于画作的基本信息,然后搜集全卷画作的音像、图片、文字等资料,最后结合历史知识和画作内容对古代宴饮礼仪做出分析,而信息搜集渠道有博物馆参观、图书馆借阅书籍、查询网络资料等。

3.搜集相关信息资料

搜集关于鉴赏课题的相关资料是进行美术鉴赏的基础,后续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生活阅历对作品进行鉴赏都基于此步骤,可以说资料搜集的全面和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鉴赏成果的质量。

在如今网络技术发达的社会,信息搜集变得方便而且迅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教师可以建立关于美术鉴赏的网站,为学生的鉴赏课程提供方法指导,资料整理等;学生可以上网站查找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字、音像、图片等资料,或者在网上借鉴已有的美术鉴赏成功范例,尽快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鉴赏方式和风格。

4.学生独立完成鉴赏课题,并记录鉴赏结果

在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后,学生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融合吸收,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资料进行再加工和创新,提升认识水平,对鉴赏课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掌握有用的课外知识,熟悉鉴赏过程和技巧,提高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次认识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兴趣爱好。

高中美术鉴赏除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外,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交流思想、开拓思维,提高审美品位,培养精神创新的重要课程。对如何开展美术鉴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才刚刚开始,相信经过一代代教师的不懈努力,这一探索必将更加全面而丰富。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构建美术鉴赏自主课堂的重要性

美术鉴赏课程是高中美术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育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补充,它将具有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深刻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魅力,并且能给予西方文化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新课标也在不断强调,教师要多开展与美术鉴赏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鉴赏,并且能够对鉴赏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评价,从而获得不同层面的启发和感受[1]。另外,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巩固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和鉴赏技能,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积极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自主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就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自觉主动的探究学习,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美术知识。

二、高中美术鉴赏自主课堂的实施策略

1、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鉴赏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参与鉴赏活动的关键动力,也是实施自主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鉴赏能力的重要前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要要求,开展不同形式的自主课堂,让学生成为鉴赏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鉴赏、评价过程中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鉴赏活动中[2]。例如:在带领学生鉴赏印象派作品时,传统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为学生讲解作品是艺术境界和创作手法,以及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欣赏。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积累到丰富的写作手法,但单一鉴赏方式不免会让学生觉得过于枯燥。在开展自主鉴赏课堂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关于印象派代表人物的背景资料和生平事迹,让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于作品内容进行自主的鉴赏和评价,之后再给予每位学生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了解作品背景和鉴赏过后的感受和启发,最后再由教师做最终的指导和补充,以及对学生的自主鉴赏结果和方法,给予客观的评价和指导。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启发。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自主鉴赏课堂,调动学生的鉴赏积极性。例如:在引导学生对陶瓷作品进行鉴赏时,学生对陶瓷的了解都比较少,教师的讲解也无法让学生透彻的理解。在自主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鬼情未了》中男女主角制作陶瓷作品的片段,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陶瓷产生感性的认识,从而能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去进行陶瓷作品的鉴赏,也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情感。这样能够使学生的鉴赏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在今后的鉴赏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鉴赏活动中。也让学生在自主鉴赏、分析、体会过程中,不断拓宽自身艺术视野,自主观察、分析、感知能够也得到不断的提升。

2、开展合作学习,提升自主鉴赏课堂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自主鉴赏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更新学习方式,从而营造出轻松、和谐高校的自主鉴赏课堂。合作学习法是开展自主鉴赏课堂,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谈及能力的关键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鉴赏学习,使学生通过互相配合、帮助,去共同发现和解决在鉴赏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运用团队的力量为本小组赢得荣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合作鉴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沟通和创新能力[3]。例如:在讲解“图像与眼睛”一课时,可以给个小组分发不同的图像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图像案例进行分析、对比,并总结出具象、意象和抽象的含义、特征和区别。小组讨论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将讨论结果在班级内部进行共享,在学生陈述结论过程中,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使学生能够对本小组的结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对鉴赏内容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从而不断提升自主鉴赏课堂的学习效果。

3、开展课外活动,拓展课堂鉴赏知识

艺术源于生活,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开展紧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美术自主鉴课堂的构建不能局限于学校,还要适当的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不断为学生延伸课外知识,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受到艺术的熏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去欣赏和感受生活中的美,从而构建出生活中的自主鉴赏课堂。例如:在带领学生鉴赏《清明上河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和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风俗习惯,并结合我们现代的实际生活习惯进行鉴赏;在鉴赏《蒙娜丽莎》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从而使学生对作品有更直观的感受。这样使美术鉴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使学生的鉴赏、观察、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主编《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50-01

新课标要求美术鉴赏教学平衡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心理特征与创新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美学改革,构建出个性的、趣味性的、创新性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领悟美术作品的内涵以及创作初衷,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在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作品情节,采用合适的鉴赏方法,剖析作品内涵

美术作品的创作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或由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抓住作品的情节,才能够更好地品味作品,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如,欣赏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笔者先介绍了相关的背景故事,再让学生对13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找出异同,随即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神态和肢体重现作品,进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掌握作品。

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应切记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鉴赏方法,以便深入理解作品。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有很多,如探究讨论法、参观考察法、直观法、形式鉴赏法、比较鉴赏法等,针对不同的美术作品应采用不同的鉴赏方法。如,可以选择比较鉴赏法,通过横向比较,将同一时期的作品相比,也可以通过纵向比较,把不同时代的作品相比,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史。鉴赏的关键在于思考,对于美术作品我们要有自己的感官体会,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分析、评价,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二、活用教学方法,探索多元教学方式

其一,构建动态课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适时转换师生的定位,根据学生的实际美术水平进行划分,各小组设置不同的课题,让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索。课堂上,让各小组推选出代表上台为大家演示该组的研究成果。这样一来教师从主讲人转变为参与人及组织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

其二,多问,消除惰性。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提问。首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其次要保证问题质量、问题难易度,最后提问要针对作品整体。如,该作品吸引你的是什么,这幅作品属于什么派系,等等。鉴赏需要引导,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都不够完善,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教师完全可以像聊天一样对学生提问,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及积极性,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挖掘美术鉴赏的深度。

其三,多角度切入。美术鉴赏综合了视觉、知觉、意识等过程,融合了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是对作品的艺术技艺、文化内涵、思想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判断、鉴别和评价。因此,在美术鉴赏时,针对不同的作品,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以便更好地剖析作品,全面地向学生普及知识。

三、与其他学科整合,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其一,美术与语文的巧妙结合。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意境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不谋而合,无不透露着诗人与画家对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再如,不同时期对山水的描绘总有不同的意境和面貌,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让学生从古诗意境入手,体会山水画的意境。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与古代的山水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将画与诗相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在美术鉴赏中引入音乐。音乐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不仅能活跃美术教学的氛围,推动美术鉴赏教学的顺利进行,也能更好地渲染人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四、开展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鉴赏教学评价形式多种多样,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时代美术类别丰富多彩,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也应呈现多样性。适时采用自评、师评、互评等方式,能让学生及时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增强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当然,这里的评价笔者建议多为良性评价,因为初中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敏感时期,别人的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个肯定都能让其获得充分的满足感,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和鉴赏热情。与此同时,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性特点等都不一样,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把视角总局限在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应尽可能地走近学生,发现其特有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及肯定,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才能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

上述仅是笔者在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学无定师,教无定法”,只要美术鉴赏教学符合新课标理念,能唤起学生的艺术情感,能增强学生的美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就是美术鉴赏有效教学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春瑞.普通初中美术“X合一”教学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第8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性质;特点;分析

所谓的美术鉴赏,可以被理解为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观摩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观念对作品的意境与内涵进行体会、分析、辨别、理解、认可以及想象的过程。其作为一种特别的美术接受形式,具有娱乐、享受等多样化的性质,有助于陶冶欣赏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结合相关美术作品,进而达到对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客观而深入分析的目标[1]。

一、分析美术鉴赏的性质

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术鉴赏是一种性质特殊的美术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鉴赏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同时调动了鉴赏者对艺术境界追求的积极性,此时他们也会客观的去认识以及挖掘艺术作品的价值深度。总之,一部优秀美术作品的完成时建立在建设的基础之上的;美术鉴赏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时,美术鉴赏的性质大体上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美术鉴赏使一种审美享受。其携带这一性质主要是因为距离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谓的距离感,就是说被鉴赏的美术作品能够将人类思想的改变、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文明更替演变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一美术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将观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性表现出来,真实的将15世纪末期犹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现出来。鉴赏者隔着时间的跨度对本部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之时,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此时现实与美术作品之间产生了距离美;所谓的假定性就对鉴赏者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将美术作品中虚设的背景、情节等勾画出来,将特定的美术语言转化为惟妙惟肖的形象图,这是非现实的,但是对鉴赏者来说是审美上的再创造;超越感就是鉴赏者对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跨度,不考虑个人功利以及物质实用性等因素,而专注于审美价值的方向;二是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通常认为,鉴赏是在创作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鉴赏的效果这一定论是较为肤浅的,因为美术鉴赏不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一种被动回复方式。而之所以认为美术鉴赏可以被视为艺术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观赏者始终是积极的、主动的去参与艺术作品意义的构建等环节,此时若没有鉴赏者的加入,艺术家笔下的作品就不够完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的出现出来需要创作者的努力,还需要鉴赏者的认知理念以及审美情趣去将空缺有效的弥补,此时美术作品的意义更加的丰满,因此可以说鉴赏环节的落实使作品得以再创造,此时鉴赏演化为观者审美能力再创造的一种行为方式;三是美术鉴赏时观赏者对其艺术价值的判断。观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之时总会对其造型结构、色质优劣有所评价,对其主旨以及内涵做出评论,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现象。而对于美术鉴赏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艺术的判断,此时情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将鉴赏者爱憎好恶、抑扬褒贬等品质体现出来。例如鉴赏者在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欣赏时,在辩证思维的引导下,能够体会出梵高在最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对自然、朴实、阳光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件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对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效果。总之,这一性质存在于美术鉴赏中,使欣赏不再是单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时也使鉴赏意识与审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术鉴赏的特点

1、使鉴赏者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这是因为美术作品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观者,自然景观也好,人文景观也罢;此外美术作品中渗透率创造者的情感与情绪,或激愤或低沉,鉴赏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开拓眼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鉴赏的又一特点是能够协助欣赏者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下,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此时的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观赏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发展与成长;另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此时鉴赏环节的启用,协助鉴赏者开发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审美情趣;当然,鉴赏环节的开展具有的最大特点是使美术作品得以再创造,这是因为鉴赏者在情绪情感的变化之中,传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新鲜的元素再一次融入进行美术作品之中;

2、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

主客体同时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这才是对艺术的鉴赏。而美术鉴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心理、情感活动的复杂性,主客体之间在情感对话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础上,才会使审美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结合的特点

有些美术作品中带有某些学者对其理解、认识、评价的字眼,这是对美术艺术作品价值与本质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鉴赏者情感接受与肯定的情况下,它们才成为理性上被认可的事物,此时鉴赏者认知上的感性方式与艺术作品所传播的理性内容统一化,也是鉴赏者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结合衍生出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促使鉴赏者认清事物的本质,端正了情感态度,走向了实践路线。

三、结束语

总之,美术鉴赏的性质与特点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性质特殊的审美消费行为,是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特点还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再创造、制约性与能动性、享受与判断、教育与娱乐的统一性。美术鉴赏对审美理念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作用[2],因此,艺术领域提高对美术鉴赏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助鉴赏者感受艺术特色与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升华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职;美术鉴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53-01

高职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就是为了让高职设计专业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和鉴别,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发展他们的美育知识和修养的目的。

一、高职美术鉴赏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在鉴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鉴赏。事实上,在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缺泛兴趣。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美术鉴赏课内容多,课时少,知识不生动,教法也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以至于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或枯燥无味。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产生。

1.教材内容不配套。当前大部分高职采用的美术鉴赏课程教材一般都是体系较为陈旧的美术用书,内容大致是对美术常识和门类做一些简单介绍,再介绍一些中国国画、西方油画作品,知识面过于狭窄,工艺设计、工艺美术的内容相对较少,无法与专业相结合;其次教材内容含量很大,包含了美术六大门类的各个领域,它偏重于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强调技能技法介绍。再者,与理论知识相配的图例很少,特别是彩图更少,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

2.教师自身修养有待提高,教学手段装简单。

美术鉴赏课对教师自身修养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有各美术专业广博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知识,对相关的艺术历比较熟透,学生对教师一味的在课上讲解名作技法而不用引申的上课方法非常反感,而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此尚有一定的差距。

3.学生美术基础差。由于他们多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小学或中学阶段很少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这种从小学以来形成的对美术学科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高职学生的基础差是有目共睹的,多数学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如果从技法上来分析作品的优秀内涵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职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寻

(一)通过故事情节来演绎作品的含义

鉴于学生美术基础差,对美术技法了解有限,过多的讲解作品的技法对学生理解无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解读作品本身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爱国热情,从而提高其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二)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高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决定了美术鉴赏教学非常适合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在高职教学中,虽然美术鉴赏课的课时少,但内容却比较多,实行多媒体组合教学,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信息质量高、容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功能多样、综合性强的特点,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虽然学生基础较差,很多东西难以接收,但这不能成为不重视学生体验的理由。相反,学生的只有在自己有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好的接收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内含。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鉴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鉴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养成。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鉴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鉴赏内容的距离,产生鉴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鉴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魄体味。4)必要时,对于鉴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鉴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