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2-21 06:08:33

导语:在在线教学设计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线教学设计方案

第1篇

关键词:教师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混合式学习

一、引言

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常态化研修活动,目前提倡的研修模式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然而有关研究指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不足,并总结融合的模式,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校本研修活动。

二、研究背景及现状

在“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下,我国出现了多种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校本研修有利于解决教师师资紧缺及集中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也面临着低水平重复问题。而远程网络研修因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便捷等特点,可有效弥补校本研修的不足。 “远程学习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201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并于2014年研究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提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但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只注重完成任务,并没有与线下校本实践相结合,也没有认识到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互促关系,“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三、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2001年,Colis和Moonen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的网络学习的混合,网络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他们指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在线课程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又没有完全舍弃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开始用于学生开展学习,后来被用于在职教师培训。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模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以下三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方式。

1.由助学者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是由助学者,如区县级研修员、研修辅导员、学科专家等,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的过程大致为: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助学者在研修平台研修计划,指定某个教师讲课。第一,讲课教师在研修平台上传教学设计方案,与其他教师在线讨论,根据其他教师意见进行修改。第二,讲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并将教学录像上传至研修平台,其余教师进行线上观课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教者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议课。第三,讲课教师根据在线讨论情况,再次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并上传到平台。第四,讲课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完成第二次现场教学,并上传教学录像,其他教师进行在线观n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学者组织教师进行第二次在线议课。第五,所有教师提交研修心得,助教者研修总结。这类研修模式只适合解决课例研究型的教学问题,并不适合磨课。

2.视频案例研修

马立、郁晓华、祝智庭(2011)介绍了杭州市上城实验区的视频案例研修方案。整个研修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

3.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模式

滕光辉(2015)提出的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简称“U-S伙伴合作”)模式:“大中小学和政府共同参与、以网络研修社区为重要支撑、以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主要依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有课题项目的支持,否则可能会缺少大学的参与,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 要】混合式教学是传统课堂面授教学与网络化在线教学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从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支持为基点出发,结合混合式学习特点,以高职手绘辅助设计类课程为例,探索适合该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和运用的途径。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高职手绘辅助设计类课程;网络资源;环境支持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的相互结合,基于Web教学技术,依靠视频、音频、文本、图形、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结合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交互和基于多媒体网络下的教学模式两者优势并实现互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达到学生认知最佳效果。笔者基于网络资源和学习环境支持两方面,结合混合式学习特点,以高职手绘辅助设计类课程为案例出发,提出混合式教学构建模式。

一、高职手绘辅助设计类课程运用混合式教学可行性

传统类课程停留在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实践活动在课外缺乏有效组织管理平台,学习效率较低。基于如此,高职手绘课程只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传统的物化学习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相结合,才能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建立混合式学习模式,依靠合适的网络连接平台共享机制,在教学实践中考量混合学习的学习效果,让两者相辅相成。

二、基于网络资源和环境支持的手绘辅助设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构建模式

1.网络资源和环境支持的构成内容.

网络资源支持主要包括课程电子教材(PPT)和媒体信息网络资源等,它是教学成功实施与否的关键,通过学习的不同阶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资源大致可分为信息资源和学习资源,信息资源即网络技术支持信息,例如课程网站、网络通信等媒体信息资源;学习资源例如单元视频影音资料、PPT课件、多媒体材料学习档案电子包等电子学习资源。

环境支持包括课堂教学环境、课后通信环境和课程虚拟网络环境,通信设施环境即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线上交流;课程网络环境即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网络媒体教育环境等。它不光指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环境,而是延伸到依靠网络实现的各种学习环境中,例如共享课程教学资源、讨论区、手绘作业交流展示平台、师生课后教学反馈区,以及通过微信等网络通信形式建立师生互动交流。

2.混合式教学构建模式.

在网络资源和环境支持满足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基于网络信息的课程教学,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线上和线下,综合自主学习。

(1)教师课堂模块

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课堂上摒弃传统的讲解,通过听取学生前期网络学习设计方案汇报、实践指导手绘图纸等,激发维持学习动机,强化知识点,深化重难点,进行测评和总结。

(2)教师在线模块

包括教师多媒体在线教学、在线答疑、在线讨论互动、在线教学评价、网络协作学习和在线个别指导等方式,建立“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布置单元项目任务、组织网络协作学习小组等,教学资源,例如电子课件、微课、手绘教学视频等。在课堂和课后不同教学阶段,利用微信等网络媒体通信环境进行学生答疑和针对指导。

(3)学生课堂模块

学生根据课前“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在线预习了解单元知识点和能力目标,课堂环节提出问题,展示手绘图纸设计方案汇报,参与问题讨论,动手实践,根据课堂教师有针对讲解进一步深化知识点,进行学结。

(4)学生在线模块

学生在线接受教学任务,通过课程网站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微信、QQ等网络通信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入掌握,完成图纸或设计方案的在线练习。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更好地巩固知识。

根据以上四个模块,在混合式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导入,即导入学习情境任务;分析总结,即根据学生网络信息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在课堂分析讨论,总结解决办法;案例实训,即教师深入示范讲解,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图纸绘制和设计的最终方案;讲评总结,即教师根据学生网络在线和课堂学习过程,给予汇总评价;能力扩展,即课后基于网络资源环境提供给学生实践性较强的和本课程相关的案例,结合课堂知识完成扩展。

网络平台主要包括课程综合信息认知,项目训练,即在课堂实践训练的基础上,学生课后进行深入自我训练;网络答疑,即师生课后网络交流平台;网络资源,即基于网络的相关网站、视频、课件、行业信息等补充资源。

三、手绘辅助设计类课程《家具与陈设》某单元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以手绘辅助设计类课程《家具与陈设》某单元为例,分别从横向和竖向层面进行设计,横向层面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信息媒体使用等方面,竖向层面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安排如下:

1.课前。

A教师活动

(1)视频录制:在线录制视频,内容对应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分别为:马克笔绘制家具、彩铅绘制家具、综合材料混合使用绘制家具;(2)上传资源:将制作好的3段视频上传至课程网站,并上传该单元的上课课件、手绘素材临摹资源、拓展设计训练等,建立“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B学生活动

(1)自主观看视频:在课前自主完成视频预习,针对视频中各个手绘材料的特点进行归纳并提出疑点难点;(2)根据视频要求完成课前手绘实践单元练习,为课堂中实训练习做铺垫。

信息媒体包括:屏幕录像件(Screen Flow)、学习平台(课程网站和公众微信号)。

2.课中。

A教师活动

(1)抛出问题:根据课程网站课前预习,提供探讨问题:手绘材料分类、单体家具绘制步骤、家具材质表现和色彩层次感体现;(2)解决问题:根据学生课前视频预习共性问题解答,并一对一进行实践指导;(3)布置任务:布置该单元任务“手绘某套家具”,教师进行一对一实践指导,实时点评学生作品;(4)展示交流:组织展示汇报,在整个课堂中给予学生实时反馈。

B学生活动

(1)探讨问题:根据课前预习集中的问题和课中教师抛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根据教师讲解解决问题;(2)分组手绘:根据选取的手绘材料分组完成家具手绘作业,实践过程中寻求教师一对一实践指导;(3)汇报作品:实践手绘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相互交流提高。

信息媒体包括课堂教学内容展示工具PPT、多媒体高清图片、电子视频等。

3.课后。

A教师活动

(1)作品评价:学生课后完善作品上传网络,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自评和互评,结合最后作品进行综合点评打分;(2)反馈总结:结合总体作品情况给予总体评价,将优秀作品进行整理并在网站展示,建立课程资源共享目录供学生查询赏析。

B学生活动

反馈教学:课后根据教师点评网络建立该单元讨论群,有效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反馈单元实践信息,录制课后反馈视频。

信息媒体包括屏幕录像软件、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课程公共微信号。

参考文献:

[1] 刘明样.网络教育中虚拟学习空间和真是学习空间的有机结合[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4)

[2]卢强.课程学习活动设计重审:活动理论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12

[3]孙德玉.我国高师现行教学模式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4]丁兴富. 论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助服务(上)[J]. 中国电化教育, 2002,(03):56-59.

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酒店专业;餐巾花设计;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123-03

一、引言

餐巾折花是餐饮六大基本技能之一,是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餐宴会摆台项目考核的关键技能点。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主题宴会越来越受到客人的青睐,餐巾花设计也就成为衡量酒店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翻转课堂的思想引入到酒店专业餐饮服务实训教学中。如在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将低层次的记忆、理解放在课前,在课堂上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创设服务情境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设计出符合宴会主题且让顾客满意的餐巾花造型,完成学习任务,这就将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深层归纳放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肯定、点拨的作用,师生一起做中学、学中研、研中用,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教学即将传统课堂讲授的知识传递、课后通过练习进行知识内化的“先教后学”,转变为课前自学,课中进行内化训练的“先学后教”。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翻转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更易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技术运用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达成某项任务的目标,而且是聚集了认知、思维、情感等综合因素形成了课题的独特解决模式,这就是翻转教学的独特魅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无论在互动主体,教学过程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均体现出较大的优势,具体对比如表1。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中职酒店专业餐饮服务实训课程教学的特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构建了适用于中职酒店专业实训课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见图1)。

三、“翻转课堂”在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教学中的实施

(一)课前学知领任务

根据翻转教学理论,学生依托微学习平台课前完成自学。教师课前上传《主题宴会餐巾花秀》微课,微课中播放各种主题的餐巾花图片,分析获奖作品,剖析典型实例,总结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原则及注意点,让知识点以更富趣味、更精悍的形式呈现。学生课前点拨观看微课,对微课内容有疑问的可在线问答,师生互动。

学生通过学习任务书,让自学有了方法和目标。在学习任务书中,要求学生六人一组,各小组到酒店宴会部调研或通过网络调研,收集不同主题宴会的餐巾花图片或视频,并采用PPT、Word文稿、微视频等方式制作调研成果。

(二)课中展示研中做

课堂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任务来实现从知识学习到知识运用的转换,其过程概括为:确定任务――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展示交流――评价反馈――课后拓展。以酒店专业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为例,具体过程如下:

1.展示调研成果,确定任务

课前激发学生兴趣,各小组采用PPT、Word文稿、微视频等方式展示调研成果。教师播放在我校实训基地录制的4个不同主题宴会预订情境,布置任务。

2.分析服务情境,制定方案

各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展开讨论,结合服务情境中顾客的需求,分析主题宴会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在线查看微学习平台,使用百度等信息化手段开展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方案,突破教学重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酒店专业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3.小组分工合作,实施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各组分工合作,实施方案,完成餐巾花的折叠和摆放。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效果对方案进行修改,从而使设计的餐巾花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宴会主题,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要求学生用手机拍摄折叠过程,为评价反馈做好准备。

4.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反馈

各组展示成果,推选一名学生陈述餐巾花设计意图,其他组对其进行评分。同时请实训基地餐饮部经理将学生设计成果的图片与顾客交流,顾客和经理通过微学习平台在线评价小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通过顾客和经理的在线评价,用行业标准鉴定教学成效,达成了学习目标,真正实现了课堂与行业的接轨。

学生展示交流后,教师指出各组餐巾花设计的创新性与合理性,结合小组评分、顾客评价、经理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5.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拓展

教师通过提问 “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总结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让学生能够一课一得。

各组课后根据顾客和经理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餐巾花的设计,同时使用PPT、Word文稿、微视频、印象笔记等方式,制作本组各种餐巾花造型的设计过程,并共享到学校信息资源平台,供全校同学学习交流。这样既能教会学生养成收集、整理资料的学习习惯,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课后学习氛围,同时也为下次课到实训基地真正地为客人设计餐巾花打下了基础。

第4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各中小学都建成了校园网,绝大多数教室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液晶电视,初步搭建了信息化学习环境。新课程改革面临着信息化环境的挑战。基于此,我们依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围绕新课程进行了平台自主研发和应用创新的研究。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环境,为新课程教学提供支持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软件系统(含高中版、初中版和小学版)。它由课程资源管理系统、课程教与学系统和网络教研系统组成。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的研究

1. 自主研发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Moodle系统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满足了新课程学习领域、学科和模块的三级课程结构要求。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开发了单元格式课程。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由一维扩展到二维,课程页面分页显示,缩减了页面的长度。

(2)增加了自定义版块。自定义版块内的资源和活动的设置与主版块完全一致,而且在课程中添加的数量没有限制。

(3) 添加了思维导图插件。这个插件可以让Moodle动态展示由Freemind创建的思维导图。

(4)开发了“电子档案袋”版块。该版块为师生开辟了网络存储空间,可以将师生的个人资源分为共享资源和自我资源。

(5)融合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手机和数码相机等教学终端设备,发挥了教学设备的整体优势。第一,平台上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是依据各学科教学流程以网页形式展示,教师可以面向学生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笔取代鼠标对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操作,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第二,平台支持任何型号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师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屏幕批注。第三,平台与手机和数码相机等教学终端设备有机融合,可以及时采集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如学生作品等,并以附件形式便捷地上传到平台上的学生作品展示区,师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6)彰显了平台主题特色。平台的界面可以量身定做,便于突出平台主题特色。

在平台研发中我们坚持“研发为了应用,应用促进研发”的原则,在应用中不断丰富平台功能,使平台日趋完善。

2. 制定平台课程页面的排版设计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出了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课程页面的排版设计方案,包括课程版块页面布局的设计方案、课程首页的设计方案和课堂教学流程页面的设计方案。

(1)课程版块页面布局的设计方案

为了给课程内容留有足够的空间,我们提出将课程各种版块元素都调整到课程左侧,依次为课程目录、资源与活动、教学论坛、课程标准和计划、专题教参、相关网站链接、学科百科名片、电子档案袋、课程目录(我的课程)、在线用户等,其中大部分版块是利用平台增加的自定义版块开发的。具体版块方案如下。

第一版块是课程目录。课程目录以可折叠的方式呈现课程的章节目录,点击任意一节即可进入该节的教学内容。

第二版块是资源与活动。资源与活动包括资源、测验、讨论等内容。

第三版块是教学论坛。教师可以围绕课程的某一个教学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

第四版块是课程标准和计划。

第五版块是专题教参。专题教参包含学科教师从期刊和报纸中精选加工的电子教学参考资料。

第六版块是相关网站链接。相关网站链接是链接与本学科紧密联系的学科网络资源。

第七版块是学科百科名片。学科百科名片是利用平台提供的词汇表而自定义的版块,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中的相关词汇,还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等。

第八版块是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实现了师生自我资源和共享资源的分类管理。师生还可以对共享资源发表评论。

第九版块是课程目录(我的课程)。我的课程存储了用户近期浏览过的课程名称,具有导航作用。

第十版块是在线用户。在线用户主要呈现五分钟内学习该课程的用户,师生可以了解彼此在线情况,并可以选择其中的用户进行“消息”交流,使用方法就像用手机发送短消息一样。

(2)课程首页的设计方案

课程首页一般包括五项内容。

第一项是课程标题。包含课程题目和能够表现本课程主题的标志性动画或图片(尺寸一般为710×180Px,大小在100K以内)。

第二项学习导读。引领指导学生阅读的内容提示。

第三项学习目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第四项知识框架。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的本课程的知识框架。

第五项相关资源。相关资源是运用平台所提供的模块“显示文件目录”,将本课程的所有资源按照章节清晰地呈现出来。

(3)课堂教学流程页面的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流程页面一般包括两大项内容:本节课的题目和能够表现本课主题的标志性动画或图片,尺寸一般为710×180Px,大小在100K以内;基于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流程。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研究

1. 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平台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使用单机管理数字教学资源的方式,平台以科目模块为主线,帮助教师积累、整理和入库那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创作和生成的资源,从而把零散的课程资源集中起来,在校内和区域内共享。课程资源包括预设资源、生成性资源和网络链接资源三大部分。

(1)预设资源是根据课程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由教师与学生共同预先制作、上传到平台中的资源,其中包含教师制作的微课资源。

“预设资源”可以迅速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情境的目的,帮助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预设资源”在平台中有唯一的地址,可以通过平台的链接功能实现重复调用。

(2)生成资源是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创作和生成的资源。它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即时生成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其中,包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和质疑争议中产生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过程性资源和作品(如主题的讨论、习作的发表、作品的提交、作业测试、错题记录等)。

“生成性资源”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中思维融合、碰撞而闪现的智慧火花。教师通过对生成性资源的整理与归纳、对比与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学情、有效教学;学生通过对生成性资源的浏览与比较、思考与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

(3)网络链接资源主要包括在线工具书和与各学科学习内容相关的网站信息。

“网络链接资源”是预设资源的拓展补充,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链接资源”的导航指向,尽快寻找到有用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我们坚持整合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了资源的共建共享。

2. 形成基于平台的教与学模式

(1)普通多媒体教室环境下一对多教学模式第一,课前教师整理上传资源,组织在线调查,实施网络前测;学生网上预习先知,了解重点难点,上传学生作品。

第二,课中教师讲授指导答疑,点评学生作品,引导反思提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动交流,完成达标检测。

第三,课后教师网上辅导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实施差异教学;学生依托平台拓展,复习梳理知识,提交网上作业。

在普通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由于使用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液晶电视,这就要求师生在呈现文字、图片等信息时要保证所有的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以制作幻灯片为例,建议文字标题的字号不低于40Pt,正文句子的字号不低于36Pt,说明性文字的字号不低于32Pt,辅文字的字号不低于28Pt;所选图片的分辨率大于1024×768Px,容量大小保证在1M以上。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可以通过手机或数码相机对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如课堂练习作业、学生的作品等进行采集并上传到平台,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液晶电视对学生的练习作业或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从而促进师生和生生的有效互动和交流。

(2)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一对一教学模式

第一,课前教师整理上传资源,组织在线调查,实施网络前测;学生网上预习先知,发现薄弱环节,了解重点难点。

第二,课中教师讲授指导答疑,实施论坛互动,引导反思提升;学生上网自主探究,生生互动交流,人机互动反馈。

第三,课后教师网上辅导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实施差异教学;学生依托平台拓展,复习梳理知识,提交网上作业。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由于学生人手一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应充分发挥平台所提供的讨论区和测验功能,加强人机交互、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3. 生成基于平台的教学流程

以高中语文为例,其新授课的教学流程是:课标解读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整体感知探究质疑检测反馈拓展延伸。

其复习课的教学流程是:考纲解读学习目标复习回顾例题解析巩固练习反思提升相关资源。

又如,高中物理讲评课的教学流程是: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

再如,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流程包含: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几个环节。

4.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学习目标源于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制定学习目标,同时把教授的知识收集整理好,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体。例如,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功能对学情进行充分的调查,然后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和难点,保证课上的每一项学习内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的起点而设计的。

(2)学习资源出自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生成性资源都是学生口述或书写在纸质材料上,资源不易保存,也不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帮助师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学生课前可以将搜集来的信息提交到平台上交流、讨论,课中的所有生成性资源更是源于学生之思,出于学生之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及时有效,培养了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学习活动属于学生

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中,每一个学习环节的学习活动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端午的鸭蛋”这节课时,在“局部研读品味语言” 、“学以致用练笔反馈”和“学习盘点总结提升”等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借助平台的讨论区功能充分自主地探讨学习话题发表个人观点,一次又一次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中,学生们依托平台自主学习,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技能和方法,培养了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的反思

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应遵循如下原则。

1. 网络教学平台与校内学习环境相适应原则

教师可根据学科内容和学习目标,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或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人手一机)实施教学,其中后者更适合讨论、展示和检测,教师要考虑两种环境下学习资源的呈现和教学策略的设计问题。

2.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原则

目前,普通中小学师生共处一个校园,面授还是当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发挥网络教学中,交流互动的广泛参与性、检测反馈的及时性和学习资源的可重复观看性,又要发挥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达示范和训练,学生集体之间的相互观摩、模仿、学习、评价的氛围。

3. 网络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原则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和注重情境、问题、学习资源、协作、互动、交流、引导、帮助等教学策略的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网络教学中,完全让学生放任自流地自主学习是不可以的,教师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第5篇

关键词:教师主导;学生主导;师生互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微型课程设计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发挥创意设计。会计是一个传统的专业,大多数中职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但是传统教学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方式就是微课。

一、微课教学设计概念

微课是指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反映教师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开展多种教学资源相结合的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微课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课例片段,同时结合相关的教学设计方案、课件的素材、教学中的反思、测试练习及学生的反响、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营造了一个主体突出的“生态环境”的结构关系及展现方式。

教学设计也叫教学系统设计,有关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及确立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实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设计包括分析学习内容、学习了解需求、学者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选择和利用教学媒体及教学的设计策略等。

二、重构中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重构中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大多数中职院校都采取课堂理论教学加上实践环节教学的传统会计教学套路。课堂理论教学大多是“灌输式”的方式,教师讲解理论,学生练习,虽然也有个别案例、分析,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基本上是教师“填鸭式教育”。而微观课程可以形成一个主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网络,在微课中可以将问题的来龙去脉及推导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板书,进行反复观看;而课堂实践教学则通过教师讲授示范、学生模拟训练的模式进行教学,比起理论教学的效率要高得多。虽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比课堂理论教学增强了,也增加了师生互动,但由于技能需要反复练习才会熟练,而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实践能力很难提升。模拟训练实际上是一个类似实际的模仿训练,与真实的工作脱节,因此实现零距离上岗是很难的。而微课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既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内容相关视频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通过视频记录学生的操作过程,把学生录像与教学视频对比,发现和改进不足,创造更多的空间技能升级。

2.重构中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能性

TED公开课、中国微课网等掀起了微课学习的世界性潮流,使微课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趋向成熟。微课是一种在线学习的方式,虽然与早期在线学习模式的开放式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的载体不同,但还是可以参考借鉴的。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基本涵盖了所有会计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包括视频课件、案例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等内容,为会计课程的微课设计提供了全面的参考和思路。微课就是很短的时间内高效高质量的课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教育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而且电脑、摄像机、投影仪,甚至普通手机都可以进行拍摄,满足微课教学不是问题,所以制作微课教学是非常方便的。

三、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相对复杂和不确定的,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而微课也是复杂的,微课不单是实录课堂,也不仅是教学辅助资源,其核心是一种微观的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是在线教学视频。会计的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专业性很强,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拆分做成微课讲授,因而需要对课程的内容及性质进行合理设计,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补充,使两者能够合理分工、合理运用。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中可以选择和组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或多元化教学的方式,运用最佳的媒体呈现出来,构建多样化的学习平台,达到最佳的教学及学习效果。

师生角色的微课设计:

1.教师主导类

以理论性为主的会计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微课,以教师为主体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从课程的导入开始,概念性的、规律性的及举例说明类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运用语言表达向学生讲述,并结合相应方式扩展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如基础会计中有一章的内容很重要,是“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教师就可运用“思维导图”方式把每一节的关键部分画成不同颜色的导图,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学生学习完某一章节后,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的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将概念、关系连线、逻辑顺序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构建知识网络。

2.学生主导类

在这个阶段课上,老师充当导演兼演员的身份,而学生是主角。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应变能力,增强课堂活力,就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学形式可以是在线实时课堂或教室,教师创造一个情境,给予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发挥,通过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探索、实践等方法进行学习。如在讲会计要素时,可根据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情景创设,以团体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相关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最后情景进行各组结果显示,每个学生都应该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研究结果,听老师和同学的评论,同时对别人的研究过程和结论也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教师通过学习情况的分析、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框架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师生互动类

师生互动其实就是教师组织,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沟通、合作,参与到学生互动中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对学习方式进行对话交流与讨论,形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气氛和学习机制。如理论、实践和技术性较强的基础会计课程,很多难以理解的术语和复杂的研究方法使初学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始,各种各样的会计学科和借贷关系让学生茫然,此时可以通过练习和测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和总结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当然,也可以一种或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微课实现教学活动的连贯和持续性。

综上所述,教师也可通过微课资源库、区域网络的教研等网络资源得到更好的专业提升。对学生来说,满足个性化学习可以通过足够丰富的微课资源,实现按照学习需求选择性学习,既可以查找忘掉、漏掉的内容,又可以强化巩固学习内容,是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辅助资源。教师主要负责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利用这个机会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微课,要降低技术门槛,提高微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玉芹,钟洪蕊.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内容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2(2):33-34.

[2]曾桂华.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之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13(6):45-46.

第6篇

关键词: CCAI; 高职院校; 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4-63-02

Practical ability building of students based on CCAI

Wang Pengfei, Chen Jianyao, Wang Zhongsheng

(Shaox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first indicate in this articl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in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in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propose cloud service platform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the idea. Then they introduce the applicability and scalability of CCAI platform. Finally they propose a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CCAl platform with essential factors such as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process, training modes and the evalu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 practical ability; alent training

0 引言

2009年Horizon Report分析预测:云计算将在未来的几年成为教育的主流技术之一,它将影响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日趋丰富与完善,对于学校用户,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教学支持平台。用户可以通过SUN、微软或是Google等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来搭建自己学校或专业的学生培养平台。有了云计算辅助平台,高职教育模式可以摆脱课堂教学与微格教学的圈子,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延展到课外,延伸到网络。借助云服务平台,学校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CCAI教学的优势,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应用技能、探索新知、协作学习、获取信息与资源、课堂反馈与评价的综合性学习平台[1]。

1 CCAI平台分析

使用CCAI平台,有利于学生围绕选定的任务主题,以网络协作的方式开展实践项目方案的设计、修改与完善;有利于老师及时把握学生实践项目执行进度和学习过程,及时安排任务计划、辅助指导和学习资源等;有利于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适时调整学生实践项目设计能力的培养方案,以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达到预期目标。CCAI平台与教学活动的结合,使学生的课余时间与上课过程有机整合,丰富了沟通交流的渠道,拓展了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培养的时问和空间。平台的主要功能与特性如下[2]:

⑴ 在云端进行数据操作

云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的网络化存储与计算。学生与教师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修改与存储数据信息。

⑵ 云环境中集成常用软件与服务

云服务平台集成了教学常用的软件与服务,用户可以通过CCAI平台实现内容的在线编辑。

⑶ 在线协作功能

目前云服务商为用户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协作平台,师生可以在平台上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定制学习任务、项目的多人协作等。CCAI平台为团队成员之间目标任务的制定、方案设计、实施与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撑。

⑷ 平台易用性

云服务平台具有可视化、易操作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各种信息资源的添加只需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实现。同时平台提供了友好的操作界面、简单的操作流程。借助该平台,我们可以以Google网上论坛作为课程载体,辅之以Google文档开展在线协作,来构建课程学习平台和实践应用项目,实现培养目标。

2 培养方案设计

2.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做、用、鉴”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理念。教学过程,包括能力型课程体系、技术应用型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活动和职业能力评价,贯穿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它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立体组合教学策略与资源,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通过教与学、学与用、用与考、主体与主导、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等各种子系统的有机结合,实施教学全过程[3]。

图1 人才培养模式

2.2 培养目标制定与方案设计

培养目标与方案设计主要考虑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三个维度上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使学生能够对项目设计方案和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并在各种不同情境下选取合适的实现方法和能够有效运用;②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任务方案的设计;③学生能够得到自主学习支持和适时的指导;④将知识点与能力演练相结合,在实践中体现设计方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模式并有所创新。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教师要将项目的学习情境分解到多门课程和案例中,明晰每个学习情境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以避免学生面对综合项目无从下手、对知识乃至课程产生畏难情绪的情况。在分解每个综合性项目为多个任务时,每个任务可以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在能够完成子任务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综合性任务,进而推进到完成整个学习情境对应的项目。这种递进式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率,也拉近了课程教学和岗位工作任务之间的距离。

3 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

项目任务准备工作:首先在CCAI平台上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项目实现设计方案和步骤、项目实践指导手册、项目资源素材库等支持性材料,学生可以参照这些材料在老师指导下设计本小组的项目实现方案,并让各小组能够清晰地了解小组成员之间要合作完成的任务目标、设计时间及每一阶段应该完成的主要学习任务。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实施过程

教师在部署完项目任务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制定任务实现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与检查,学生通过协同工作进行任务实施以及测试与纠错工作。教师对学生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学生,最后形成总结报告进行小组间的沟通交流。

图3 满意度调查

如图3所示,从实施的结果看,绝大多数学生对采用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和方案认可和支持,认为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师生、学生之间沟通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今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其中:①8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经过项目设计能力培养后,能够在项目实践方案设计完毕后,自觉地对方案进行反思,并修改完善;②在任务方案设计时,有78%的学生认为实践学习活动的开展要重点依据项目实施步骤和实践能力目标而有针对性地设计,22%的学生认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优先考虑自己熟悉的方法设计实现方案;③93%的学生会考虑平台的辅助效果、易用性、便捷性等因素,选择平台工具来辅助设计;④90%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实施方案设计分析出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另外40%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够给小组成员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其余60%的同学认为在小组支持和老师指导下能够完成实践项目预期目标,同时设计能力和开发经验得到明显提高[4,5]。

4 结束语

我们在分析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利用CCAI平台开展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制定培养目标与方案设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为其他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编著.教学系统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钟志贤著.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任友群著.技术支撑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第7篇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 into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loud platform, it is to strengthen collaborative and mix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exploring and learn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achieve dock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aken in the cloud platform. Finally, the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have been researched.

P键词:云计算;协作式混合式;教学实践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collaborative hybrid;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196-03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在现今数字信息化普及的今天重要性无可替代,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如何在高职院校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成为现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应用对于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效果始终达不到预期。基于云计算教学平台,《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课程大胆进行创新实践,进一步优化调整现有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云平台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本文用云计算提供的云服务能将互联网中的各种资源调动起来,从两个主题入手,开展有关云服务协作学习活动,摸索云服务应用于教育课程中的必要条件、实施步骤以及方式方法,旨在能够切实地解决目前出现的资料冗余、资源汇总等实际问题,实现新型学习案例的研究和应用。

1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基于高职院校现行教学模式引入云计算平台进行辅助教学,运用其协作、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对其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实践效果做出研究。同时,在云计算平台针对高职一年级学生开展《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课程,进行实践性教学,并对全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反思,最后以百会云平台为基础,进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教学方案设计,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为高职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平台,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2 云计算平台和百会云平台

云服务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云服务教育领域应用:包括科研协同平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小学信息科技项目以及适合教育应用的云服务集萃等。百会作为一款功能较全面的云服务平台,针对高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多款云应用,其中包括日历、便签、笔记本、联系人、即时通讯、文档处理、百会在线办公(写写、格格、秀秀)、云邮箱、论坛以及支持自主建构的云开发平台等。经过调研、比较,最终确定了一套适合高职辅助教学的云计算网络平台――百会在线,并基于该平台逐步展开本课题的教学研究。师生之间基于共同的教学任务,运用百会平台应用系统开展协作学习;百会文件为用户提供了1G免费在线存储空间以及论坛、会议、百会聊聊等多款在线交流工具,为师生的交流互动创造了一个自由高效的交流空间。

3 云计算下的协作学习实践

云平台辅助教学是通过对云计算平台为广大师生搭建起个性化的信息环境,通过师生协作学习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开展,使得学校利用其办学,教师利用其教学,这对于固定资产成本的节省起到了很大作用。教师也更加愿意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对于培训成本也能很好地进行控制。

3.1 教学设计方案

笔者在高职一年级中担任《计算机应用与实践课程》授课教师,基于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对该课程的教学思路、内容安排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与规划,同时编制了比较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表(详见表1),可参照该方案进行协作学习。

课题:制作校庆嘉年华宣传,设计校庆特刊;课题:云服务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任务导向的协作型教学模式研究。

3.1.1 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①学习者初步能力:学生已经熟悉协作学习流程,已经具有协作学习经历,Word,Excel,PPT部分内容已经讲完。基本熟悉百会云平台的操作。

②认知能力预估:具有正常的自主学习、归纳、演绎、理解能力。

3.1.2 具体描述

①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基于百会云平台的云计算辅助教学学习,加深对高级排版、幻灯片制作、电子表格等操作方法。

2)策略目标:通过百会在线办公的使用,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高级排版进行个人简历、毕业论文制作。掌握工作表、工作簿、数据库的知识;能用Excel制作工作表并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管理。

3)态度体验目标: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地利用计算机,同时,将小组、团队作为互相帮助、提升、评价、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②教学情境和教学任务。

1)教学情境:在信息时代大环境下,人们日常办公过程中对于各种电子设备、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如:电子表格、电子文档等等……电子文档一般会运用专门的文字处理工具进行编辑,但是对于提高电子文档的阅读性、文档排版的速度、高级排版用户需求工作开展等等。

2)教学任务:在百会在线办公(Word)上,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通过搜索网络资源,做一个有关制作校庆嘉年华宣传,设计校庆特刊,制作校友录,能对Word进行合理的排版,达到美观大方、协调统一的要求;能在word中进行板报设计;能利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各类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演示文稿;操作过程要通过PPT呈现。

3.1.3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实现途径分析:教师设计PPT情境、提出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各位参加实践的同学在百会维基上建立各自的资料库,方便上传、资料下载。自主学习阶段:同学在实践过程中接收指定任务之后,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学习资料的搜集,自主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协作学习阶段:讨论,协作。在百会云平台维基上实现教师对学习成果的审阅,在学生小组作品中进行挑选,以其中两个优秀作品进行推选,对作品进行评价以及推优,通过百会秀秀链接到小组论坛中,经过推优后上传到百会维基。

3.2 实践过程

本次实践内容是PowerPonit2010的使用,学生已经比较熟悉Excel和Word的内容,已经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础。但是只有少数同学接触过Power Point,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演示文稿制作以及其他具体应用不够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与策略方法上也较为死板,习惯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多加鼓励和引导,课堂上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课程内容与案例相结合进行授课讲解,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实践采用双主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和目标,以任务驱动协作式学习为策略。运用讲授与PPT演示形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操作方法的掌握,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程度,以能够及时地做出对应调整。学生学习基础与操作技能差别较大,学生单独学习或操作可能难以达到学习目标,可以采取任务小组模式,分工合作,互相协作,最终共同完成任务。

4 总结

通过学生在云服务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任务导向的协作型学习,对高职学生学习时间能力有着很大提高,并且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实践中。以往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现今在创新模式下逐渐向学生为主体靠拢,逐渐形成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学中“任务导向”的开展,对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有着很大帮助,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为高校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骆绍烨.项目驱动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4,15(10):189-191.

第8篇

[关键词] 学习设计; LAMS; 课程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马红亮(1975—),男,陕西华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远程教育研究。E-mail:。

一、引言:学习设计与LAMS

2003年,IMS(全球学习联盟)颁布了学习设计规范(IMS-LD),以提供通用的框架来描述教与学的过程, 整合学习者和教师的活动以及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资源和服务, 同时支持多种教学法、多个学习者的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各种学习资源的可重用。[1]此后,学习设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于学习设计的定义,Chris Alexander(2011)认为有两个定义影响较为广泛:其一是LAMS的创始人James Dalziel(2003)的定义,该定义从电子学习与传统学习区别的角度指出了学习设计所包含的要素(情境、活动、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其二是英国开放大学Conole博士(2011)的定义,该定义认为学习设计是使教师或设计者能够更加清楚如何设计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使教师更加了解教学法并能更有效地利用合适的资源和技术设计教学。[2]此外,Avraamidou等人(2011)分析了有关学习设计的文献,发现学习设计具有产品和过程双重含义:作为产品,学习设计是指学习活动以某种方式被记录,这样其他教师能够理解这些活动并在其他情境中应用这些学习活动;作为过程,学习设计是指教师需要完成备课、设计学习活动和修改已有的教案。[3]同样,James Dalziel和Bronwen Dalziel(2011)认为,早期的学习设计领域更多地关注技术标准和软件开发,而目前学习设计的发展则更多地强调如何支持教育工作者们重新思考教与学的方式并鼓励在电子学习领域的创新。[4]随着人们对学习设计研究领域的拓展,学习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例如,曹晓明和何克抗(2006)认为学习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子集,[5]吴军其和刘玉梅(2009)甚至认为学习设计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者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的新理念。[6]此外,James Dalziel(2011)认为,单独的学习设计通常适用于单节课或单周的活动,或者适用于一门课程的一个章节或模块,[7]而这种学习设计观也等同于“课堂层次”的教学设计。至于学习设计的能力,相应地也可以看作是信息技术时代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

LAMS(Learning Activity Management System)是由澳大利亚麦克夸利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James Dalziel教授主持开发的一款开源的支持IMS学习设计理念的软件,且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国内外的LAMS应用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利用LAMS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方面。例如,在国外,Yap Chin Hooi(2011)将LAMS与Blackboard整合在一起应用于新加坡理工学院机械和航空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中,以改善教师的课堂设计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8]美国杜克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建立的医学研究生院应用LAMS为第一届博士研究生项目设计、开发以及传输基于团队的混合学习课程;[9]希腊的中学教师Ioannis Katsenos等人(2011)将2个LAMS序列应用于边远地区的一所中学的地理和生物课程中,以激发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动机;[10]等等。在国内,崔洁等人(2012)利用LAMS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改革试验,[11]罗莎(2010)在“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中利用LAMS开展小组探究活动,[12]王佳利(2010)利用LAMS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获取信息”单元的教学活动,[13]等等。这些LAMS应用研究的共同特点在于,课程教师预先设计好LAMS序列,然后指导学生完成这些设计好的LAMS活动序列,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并不参与LAMS活动序列的设计或创建,即在LAMS中学生的角色仅仅是学生。另一方面,国内外也有研究者将LAMS应用于教师培训中,以提高在职教师或师范生的学习设计能力。这方面的研究,以LAMS开发者James Dalziel教授所主持的TEP项目(教师教育项目)为代表。该项目培训对象为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主要的目的是让教师应用LAMS设计课堂教学。[14]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仅有华中师范大学严莉等人(2010)和杨慧玲(2008)将LAMS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中,以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15][16](两篇文献描述的是同一项实验研究)。这些研究的共同点在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了LAMS序列的创建,亲自设计了LAMS的序列,即在LAMS中具有学习者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本研究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利用LAMS促进学生学习设计能力发展的有效性,即探讨如何有效利用LAMS促进学生学习设计能力发展的问题。

二、本研究的实验过程

本研究的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个阶段为LAMS工具操作阶段,第二阶段为学习设计实践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依次在教育技术学2008级本科生(92名学生)的“现代远程教育”及“教学系统设计”两门专业必修课程中进行。这两个阶段是联系紧密并依次渐进的过程,且第二阶段的教学实验在第一阶段学生反馈意见和研究者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因此也可以将这两个阶段看作是行动研究的两个阶段。就利用LAMS促进学生学习设计能力发展这一目标而言,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目的在于使学习者熟练掌握LAMS的操作,主要熟悉LAMS的各种工具;第二阶段则为发展学生学习设计能力的核心阶段,目的在于使学习者将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融合在LAMS的序列活动设计实践之中。本次实验跨越两个学期,共计实施了10周的时间,合计课堂时间16.7小时(课外学习时间另外计算),实验时间相当充分。

图1 利用LAMS促进学习设计能力发展的两个阶段

在学生学习LAMS操作时,杨慧玲(2008)通过让学生在一次课的时间里完成教师所设计的《网络资源的搜集与评价》LAMS活动序列来使学生掌握LAMS的操作,这种做法直接导致31%的学生对LAMS的操作不熟练,进而使学习者最后设计的活动序列很简单,无法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思想。与这种做法不同的是,本研究的第一阶段教学为期五周,共10节课,具体的教学过程又细化为五个环节:(1)研究者课堂讲解LAMS;(2)学生网上学习LAMS工具及教学策略模板;(3)学生体验LAMS活动序列;(4)学生协作创建LAMS作品;(5)研究者课堂总结和反思本次实践。在第(2)环节,学生们自主学习Moodle平台(http:///)《LAMS教程》中经过我们汉化的LAMS动画教程以及教学策略模板。在第(3)环节,研究者特意设计了一个供所有学习者学习的LAMS活动序列(如图2所示),该序列包括学习目标说明、前期学习效果评估、小组合作探究、提交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效果反馈。在这一环节,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只提交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案,该教学设计方案要求对象为学习者自身,教学内容则围绕着《现代远程教育》这门课程,学习方式假定为远程学习。在第(4)环节,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Moodle平台相应课程中添加LAMS活动,并进入到LAMS创建界面体验LAMS的各项操作,然后在之前提交的教学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创建LAMS活动序列。

图2 学生体验的LAMS活动序列

在让学生创建LAMS活动序列时,严莉等人(2010)采取不限主题的方法。然而,笔者(2011)的研究发现,这种开放式的做法虽然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兴趣方面具有优势,但却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难度,而且教师往往对学生提交的学科主题非常广泛的教学设计方案很难把握其内容的科学性。[17]本次实验的第二阶段同样为期5周(10节课),而且学生在正式进入第二阶段之前已经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完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已经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这一限定主题,搜集、整理、汇报了各自小组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教案(含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分析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等)。在所有小组完成汇报之后,教师从中选择了10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教案供学生进行LAMS的学习设计实践。此外,我们还将为期5周的LAMS学习设计实践又细化为4个环节:(1)研究者使用4个课时在课堂上详细介绍了6个主要的LAMS教学策略模板;(2)学生根据前期收集的优秀教案创建LAMS学习设计作品;(3)研究者依据自制的评价量表(见表1)对学生的LAMS作品进行评价;(4)研究者在课堂上展示优秀作品并进行LAMS学习设计实践的总结。在第(1)环节中,“LAMS教学策略模板”是指依据特殊的教学方法,例如基于问题式学习、预测—观察—解释、角色扮演、网络窘境、六顶思维帽、网络探究式学习等,提炼概括出实施该教学方法的LAMS活动序列,而在这些LAMS活动序列中,只有实施该教学方面的指南,并不包含具体的学科内容。LAMS的项目研究表明,这种通用的LAMS模板能够作为教学策略的框架来支持教师创建新的学习体验。[18]此外,James Dalziel和Bronwen Dalziel(2011)的研究也表明,在教师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包括师范生)更愿意探索一般性的设计模板——很可能源于这些模板清晰地描述了学科教学法。在第(2)环节,我们预先制定了表1的评价量表,建议学生参照该评价量表完成LAMS学习设计作品的创建。同时我们鼓励学生从教师选定的10个优秀教案中选择一个,然后将其灵活地转变为LAMS学习活动序列。在第(3)环节,我们的评价和评价量表并不包括对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应用方面的评价,因为这方面的评价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小组汇报教学设计方案时已经完成,所以LAMS学习设计实践部分则聚焦于基于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LAMS活动工具,并有效地将这些活动工具连接起来形成合理的LAMS学习活动序列。量表合计为20分是指这次LAMS学习设计实践占《教学系统设计》总成绩的20%。

表1 LAMS学习设计作品评价量表

三、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研究数据的收集

在第一阶段教学实验和第二阶段教学实验结束之后,研究者均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随堂的集体访谈(每个班每次2节课),录制了语音资料以进行课后的整理和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们对这两个阶段教学实验的看法及意见。此外,在第一阶段,研究者还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学生们在LAMS工具操作实践中的收获、看法及建议,以作为集体访谈的补充,而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至于第二阶段的问卷调查,则是在可以在线制作并问卷的专业网站——问卷星(http:///)上设计、制作并的,而最终回收到的有效问卷为65份(参与第二阶段学生共有90名),回收率占72%,且达到有效性判断的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集体访谈和问卷调查之外,两个阶段学生提交的LAMS作品也是我们的重要数据,尤其是第二阶段学生们提交的LAMS学习设计作品则是衡量学生学习设计能力发展的关键数据。

(二)研究数据的分析

1. LAMS工具操作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第一阶段两种方式收集的数据,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于本次LAMS操作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学生们也基本体会到了LAMS的特点及优势。例如,L1同学说:“LAMS操作活动让我受益颇多,不仅了解了这个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也学会了简单的课程设计,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希望以后课程中可以多多设计这种活动。”L2同学说:“LAMS工具各方面的功能介绍在第十三周的(网络课程)版块上都可以通过视频教授,很仔细,LAMS学习的收效很好,至少每一个工具都看过来了。”C同学说到:“LAMS是一种程序化的教学思想下的序列活动式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由一系列连续的活动组成,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完全地按照设计者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有利于将老师的教学理念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学员。”Y同学说:“LAMS实际上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空间,因为从最终提交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他小组的作品,看其他小组是如何设计活动的,从而取长补短,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外,收集的数据也表明本阶段的教学实验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代远程教育”这门课程中的课程教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L3同学说:“通过LAMS,我做了一份简单的作品,虽然说很简单不完善,但是我感觉很高兴,因为是自己亲手做的。小组合作分工,相互配合,同学之间增进了感情。通过LAMS实践操作,同学们的心情愉快多了,因为不用去教室听教师说课本上枯燥无味的东西,而是自己在宿舍亲自动手实践,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然而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一些学生认为实践结束之后教师对LAMS作品讲评得不够细致和深入,无法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LAMS作品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另一方面,研究者对两个班92位学生16个小组的作品进行了评价,发现学生们基本掌握了LAMS活动工具的操作和序列化的操作,但这些作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优秀教学策略的应用还比较少,尤其是使用LAMS教学策略模板的人数很少,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们对这些教学策略模板的使用存在怕增加负担、不易理解、对策略不熟悉等障碍;(2)LAMS的部分工具还不是很熟悉,尤其是容易混淆选择工具和分支工具。

2. 学习设计实践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挑战

针对第一阶段教学实验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在第二阶段的教学实验中作了相应的优化和改进。具体措施主要有:(1)在课堂上详细为学生们讲解了LAMS的教学策略模板;(2)在“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意安排了每个班2课时的计算机实验课,专门用于学生进行LAMS学习设计的实验,并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们的实时指导;(3)在学生们提交LAMS作品后,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评了学生们的优秀LAMS作品。而在第二阶段教学实验结束后,对集体访谈、问卷调查以及LAMS学习设计作品的数据分析也显示出,第二阶段实验要优于第一阶段的教学实验,尤其在促进学生LAMS学习设计实践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1)学生感知的具体收获

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见图3),在学生们感知到的收获方面,有80%表现在进一步熟悉了LAMS的功能和操作,47.69%表现在提高了学习者将教学设计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但仍然有6.15%的学生没有什么收获。访谈中,L同学说到:“设计(LAMS)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复习知识,应用理论于实践、增强自身能力的过程。期间,为了能更好地设计好作品,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查阅资料、学习别的同学设计的作品等,以此来思考怎么去设计一门课。我的收获很大!很感谢有这次实践的机会!”C同学说到:“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理论教学更具有实用性,促使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Y同学说到:“LAMS的工具很丰富,在使用之前必须对工具很熟悉,这样通过不同工具的组合,能够使设计更加丰富和有效。这次的实践操作不是很难,难的是课件的转换(指将教案转换为LAMS活动序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不过我很喜欢这个过程。”

图3 LAMS学习设计实践的具体收获(多项选择)

(2)LAMS学习设计作品的完成情况

在第二阶段,学生们最终提交的LAMS学习设计作品共82份,占《教学系统设计》选课学生总人数的91.1%。研究者依据评价量表(表1)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评价,其中合格和良好的共占69.5%,超过了2/3,如表2所示。具体分析这些学习设计作品发现,学生们基本能够独立地使用LAMS完成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且在活动工具使用方面,能够正确地选择并合理地编辑使用一些主要的活动工具,甚至不少学生能够套用一些优秀的LAMS教学设计策略模板或加上自己的教学想法设计出一个有效连贯的学习活动序列。总的来说,本阶段学生们提交的LAMS学习设计作品比第一阶段提交的作品要完整、连贯、有效得多,蕴含的教学设计思想也明显得多,如图4是某同学的LAMS作品。但是,另一方面,30.5%的作品不合格,这也说明本次教学实验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

表2 LAMS作品得分统计结果

图4 LAMS学习设计作品——《VB程序设计》

(3)影响LAMS学习设计实践效果的因素

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见图5),在影响学生LAMS学习设计实践效果的因素中,对LAMS操作的不熟悉和LAMS系统不稳定占据首位,均为53.85%;不喜欢LAMS这种教学方式是第二大影响因素,占36.92%;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不够完善、及时是第三大影响因素,占23.0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第二阶段,我们的Moodle平台已经从1.9升级到2.0,而LAMS原来的稳定版2.3.5不支持Moodle2.0,支持Moodle2.0的LAMS新版本2.4当时还在测试之中,因此直接导致在本次实验阶段LAMS系统运行不稳定,进而影响了部分学生学习设计作品的完成。此外,由于LAMS许多新的活动工具及其功能还没有汉化,因此也影响了学生们对LAMS的熟练操作。而这两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对LAMS教学方式的喜爱程度,并可能使得学生们觉得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不够完善与及时。另一方面,图5中的数据还说明,本次LAMS学习设计实践的任务难度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不算大,完成任务的时间也比较充分。

图5 影响本次LAMS实践效果的因素(多项选择)

最后,有学生反映,本次LAMS学习设计实践缺乏嵌入具体学科内容的优秀LAMS作品供他们学习和体验。我们认为这也很有可能是导致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不够完善和及时的另外一个原因。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在网络课程中提供有LAMS一般性的教学策略模板,但由于这些模板缺乏融合了具体学科内容和活动方面的范例,仅仅是教学法方面的指导,因而也会直接导致一些学习者无法高质量完成LAMS的学习设计作品。

四、结论及启示

通过将LAMS应用于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现代远程教育”和“教学系统设计”两门必修课的教学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如果要有效地利用LAMS促进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学习设计能力的发展,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开展LAMS工具操作和学习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两阶段教学。由于LAMS的活动工具比较多,学生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如1~2个小时)熟练掌握这些工具,所以首先需要课程教师花费一定的课时来培训学生们的LAMS操作技能,即开展类似于本研究第一阶段的教学。同时,又由于熟练操作LAMS工具的技能并不等同于设计优秀LAMS学习活动序列的能力,所以还需要在培训LAMS工具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LAMS的教学策略模板,开展LAMS学习设计的实践,即进行类似于本研究第二阶段的教学。也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阶段的教学,才能保证利用LAMS促进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学习设计能力发展的有效性。至于这两个阶段的课时,依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经验,至少保证有10课时(每课时约50分钟)的时间,其中包括LAMS的总体介绍(2课时)、LAMS工具的实践操作(2课时)、LAMS教学策略模板讲解(2课时)、LAMS学习设计的实践(4课时)。如果可以利用一学期的时间,将LAMS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均融合在“教学系统设计”这门课程中,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设计能力,可能效果更好。

第9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传统教学 AutoCAD;手绘效果图

一、前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则是学生在课余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微课”则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本文旨在将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国家三级室内设计员》考证课程中的尝试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课程分析

《国家三级室内设计员》考证课程,是技工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必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由AutoCAD制图、手绘效果图和理论测试三部分组成。其中AutoCAD制图和手绘透视图属于实操课程,考试时间为6小时,要求根据答题要求和平面附件图,结合自己的设计创意绘制平面图、天花图、主要立面施工图、主要材质说明等,自定比例。此外,还要根据绘制的AutoCAD图纸,使用A4纸绘制一张透视效果图表现出自己的设计创意并写出不超过200字的简要设计说明。理论测试主要由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三大类型构成。单选题50题每题1分总50分;多选题15体每题2分总30分;判断题20题每题1分总20分。

结合考证要求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共安排了320个教学学时,其中AutoCAD制图总课时为12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AutoCAD软件基础、制图基础知识和考证专题训练;手绘效果图表现总课时为16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手绘基础知识和专题训练;理论课时为40学时。

三、学生现状分析

笔者所带的两个班分别为室内设计专业1337班和1338班。两个班合班上课,总人数共84人。@两个班的学生60%来自高考落榜生,40%来自走出社会多年的社会青年,其中女生占总人数的30%。

这两个班的学生没有什么美术基础,理解和接受能力一般,之前没有接触过CAD软件,对这门课程很陌生,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认为该课程很难掌握,通过考证希望不太大。

四、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室内设计员》考证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在接到上这门课程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也就无法保证考证通过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利用假期通过网络、听讲座等多种途径了解了微课和翻转课堂特点,收集了相关教学资源,准备了教学设计。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检验了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两个班的《三级室内设计员》的考证中,实操通过率达到了100%,理论通过率达到了95.2%。

(一)课程的准备

1.收集资料,分析知识点

《三级室内设计员》的考证,不仅仅要求考生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而更重要的是在熟练掌握AutoCAD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设计制图知识、设计要求及进行自我创意,设计一套完整的设计图纸,此外,还要将设计创意通过手绘效果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写出200字以内的设计说明。其中设计创意占实操的50%。通过对课程的分析、教学资源的收集、分类和整理得出在考证过程中主要用到如下知识点。

AutoCAD主要用到的知识点如下:

(1)二维绘制命令的综合应用,主要命令有20个,用来绘制各种图纸基本线条。

(2)二维编辑命令,主要命令有18个,用来对绘制的基本线条进行编辑。

(3)图层操作命令和界面设置相关命令,主要用在设置工作环境和绘图需要的各种图层的创建、编辑和管理。

(4)图纸尺寸标注,主要用来对绘制的图纸进行各种尺寸标注。

(5)室内设计制图的相关知识,包括平面图、天花图、各主要立面、剖面图、大样图的绘制原理及识图相关知识。

(6)平面图、天花图、主要立面施工图的绘制和尺寸标注。

(7)绘图比例的设置和图样输出。

(8)简要创意设计说明。

(9)商场咖啡厅、卧室、书房、客房、时装精品店和多功能会议室五个专题的设计。

手绘考证用到的知识点如下:

(1)室内家具手绘效果表现。

(2)室内布局手绘效果图表现。

(3)一点透视、两点透视或微角透视绘图原理的表现,在考试中使用其中一种即可。

(4)根据AutoCAD图纸利用透视原理绘制透视效果图。

(5)根据设计要求和创意书写200字以内的设计说明。

理论考证用到的知识点:

理论考试题按单选、多选和判断三者之间的25:7:10的比例出100道题,组合成一套理论试题。单选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多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2.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料准备

根据上面收集的资料,结合微课特征和学生实际,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料进行准备和整合。

AutoCAD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料的准备。

AutoCAD软件与其它软件的最大区别是绘图精准、命令多、命令参数化设置繁琐,这对技校生来说较难掌握。针对此情况,将AutoCAD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并将其录制成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解决一个小知识点,完成一个小任务。例如:Polygon(绘制多边形)命令的使用,主要任务是:使用Polygon命令绘制各种多边形、熟悉Polygon命令的各个参数设置并完成一把简单的公园椅的绘制。将该任务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录制成时长为5分钟的视频。《三级室内设计员》的考证教程中,笔者录制的AutoCAD基础教学微视频总计170段,总计时长1600分,最长10钟左右,最短在5分钟左右。

《三级室内设计员》的考证有5个专题,分别是商场咖啡厅、卧室、书房、客房、时装精品店和多功能会议室。在教学准备中,笔者每一个专题都设计了2套方案,并将每一套设计方案的设计说明、平面图、天花图、主要立面图以及室内装饰陈设的绘制分别录制成微视频。视频长度控制在10分钟之内,共160段视频,总时长1500分钟。

手绘效果图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料的准备。

手绘效果表现要求结合CAD图纸将设计创意以透视效果图的形式绘制在A4纸上。笔者准备了10个设计方案,绘制了10张手绘效果图,录制了165段微视频。其中的家具单体的表现占120个微视频,每个视频在10钟以内。整体布局效果图的表现共录制了45个视频,考虑到效果表现的完整性,视频时长相对较长,约在20分钟左右。

理论考试教学设计和资料准备。

笔者从网络以及兄弟院校历年的考试题目,收集整理了2247道题目,其中单选题目1149题,多选499题,判断题599题。这些试题知识面广,包括了艺术、技术、软件等与室内设计有关的知识。

(二)课程的实践过程

充分的准备,是实行微课、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前提和保障。主要实践过程如下。

在第一堂课中,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介绍考证要求和主要知识点,分配学习任务。第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了解考证的意义,整个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模式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必须在课前将学习任务目标书和教学微视频通过QQ群或移动存储设备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目标书和教学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利用上课前的15分钟,老师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回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根据提问和回答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决定是否对该知识点进行传统方式的教学。如果需要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演示,此过程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讲解和演示完毕之后,留时间给学生练习,老师进行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此过程需要特别关注基础差的学生,要做好帮扶工作,同时也要留意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这需要进行统一讲解和分析。最后留3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点评,并分发下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书和教学微视频。如果点评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将点评以文字的形式上传到班级QQ共享文件中,让学生自行查看。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通过QQ聊天和在线视频进行交流与辅导。

理论辅导课时我校设置了40个课时,收集到的试题共2247道。如果对每一道题目进行讲解是不太可能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开发了一个理论考试系统,将所有收集到的题目录入考证系统,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并进行自我测试。系统会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随机抽题。在测试过程中会给学生提示,答对了给鼓励,答错了给出警示并给出答错的原因,最终给出测评成绩。

在平时的理论课中,主要针对学生较难理解和有疑问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将判断题中错误的地方指出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五、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三级室内设计员》考证教学中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获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第一,采用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工作量提高了好几倍。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以及教学设计和微课视频的录制等工作中。一般准备一堂课的微视频资料需要消耗三堂课的时间,如果没有提前准备的话,采用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实现的。

第二,在实施过程中的时间掌控比较难,课堂教学环节的实施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高。例如,学生是否进行了课前预习,对该知识点是否感兴趣,理解程度以及是否全力配合等情况,这些都需要老师考虑到并想出相应对策,否则无法实施下去,也难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第三,学生是否具备条件,老师是否愿意坚持花费自己的业余时间在QQ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等等。

六、对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三级室内设计员》考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奖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将所有微视频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制作成两个多媒体课件,即《AutoCAD室内设计考证多媒视频教学课件》和《室内设计考证手绘效果图表现多媒体视频教学课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通过多媒体导航S时浏览教学视频。

第二,将所有考试内容编写成教材,拟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名称为《AutoCAD2014室内设计案例教程》。该教程包括整个AutoCAD所有基础知识以及室内设计整个绘图流程,一套完整的家装设计绘图过程,同时还提供两套完整的室内设计家装方案图纸和10套考证专题的源文件以及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视频。

第三,对收集的理论题目进一步进行完善,增加题目的解答分析过程文件。如果学生有理解的地方,可以浏览题目解答分析文件。

第四,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预习情况,通过手机QQ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通过上面的改进,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两套设计方案能增强了学生的实战能力,确保考证通过率。

【参考文献】

[1]张日晶,刘昌丽.详解AutoCAD2014室内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胡海燕.建筑室内设计――思维、设计与制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李国生.室内设计制图习题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