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7 12:31:44
导语:在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50-02
首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随着城乡产业化的改革,对未来社会的劳动者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具备劳动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新工艺和技术的实行以及新产品的创造和开发能力,也就是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劳动者的学历和素质层次越来越高,仅仅高校毕业生就业就很困难。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是一种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途径;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够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高等教育是国家进行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为我国做出了积极的、全面的贡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实现创新体系变革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国家创新型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二、“任务驱动”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
(一)在实际教学和实验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1.任务制定。任务制定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进行任务的制定要注意任务目标的适度性,不能过高或过低,另外还要注意实施目标过程中要具有梯度性。由于学生在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任务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并且有梯度的进行,为大多数甚至所有学生创造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能力、发挥潜能的条件。任务驱动法明显的特点是有目的的定制任务和创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尤其是在实验课程中,以往的实验课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然后学生自行操作,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规定明确的实验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然后在教师暗示性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中,掌握课程知识,并相应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2.任务解析。在定制好任务后,教师要对制定出的任务做简单的讲解介绍,明确本节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及重点、难点,指出完成任务涉及到的内容,提供相关完成任务的思路,引导学生了解任务,确保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任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弯路,教师要以“暗箱”式给以学生暗示。在学生了解完成任务所需掌握的知识后,教师要对任务作进一步分析,设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作进一步的完成任务的尝试。
3.任务解决。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关键,该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解决任务的方式可以是在教师的适当讲解和提示下,学生探究模拟协同完成,也可由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传授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接触更高层次的技能和更深度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对基本操作进行多次“模仿”,“熟能生巧”进而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但是要注意模仿的尺度,让学生在简单模仿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创新性地探索更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任务框架,包括课程的学习目标、大致的任务范围、具体的操作要求、结果的评价标准等,但不能通过设定一个具体的任务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束缚。在以往的实验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观察,而通过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定制的任务,亲自去找寻相关资料并加以理解和消化,用自己的理解演示对相关问题的阐释。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不停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相应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方法通常有四种:搜集资料、模拟实验、分析结果和总结讨论。通过分组并让这四种方流在小组内执行,能够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驱动法指导下的实验课避免了以往学生被动、简单模仿的弊端,使学生成为实验课程学习和操作的主体。
4.任务评价。解决任务后,对任务驱动法下解决结果的评价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在任务结果评价的过程中,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考核。需要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实践,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明确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能力。任务驱动法更加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亲身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进行任务评价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任务完成的结果,而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能力提高上,对学生能力上的进步予以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
5.总结反馈。任务驱动法教学要求教师在完成一组或一个任务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和以往旧知识联系起来,构建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教师要联系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任务的重难点及规律经验进行总结,可以通过点评学生作业或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等形式进行。
(二)在实训实践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在高校实训实践课程中,任务驱动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实训过程中任务制定需要注意:(1)任务制定要与学生未来岗位挂钩。实训实践课的任务制定能够帮助学生对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或创业的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在实践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制定任务前,要充分了解岗位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的实训环境和水平,保证学生有效完成实训任务。在任务驱动模式实训环节中,注重的是学生未来创业工作能力的培养,如图一所示: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实训环节,模拟真正的创业工作环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实现实境育人的目标;(2)任务形式以作业为主。在作业任务形式下,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完成实训任务,完成作业情况由教师进行评分,作为学生在该部门该岗位实训实践成绩的重要指标,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学生达到实训要求;(3)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除了强调学生完成实践操作,还要注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不断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学习,保证实训的顺利完成。
三、创新创业能力构成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作用
1.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要从自己擅长的行业中开始,作为内行人进行领导和管理,能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在任务的驱动下,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系统的理解和记忆,对行业和岗位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2.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问题和风险是时时存在的,这就要求创业者具有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规避风险,确保企业顺利生存并发展下去。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提出和解决,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和亲身的探索,切实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理论知识是基础,但是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创业者也必定不会成功。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每一次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学生都要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进行相关的演示。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提高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4.团队沟通及协作能力。创业项目的成功实施不是一个人单独努力的结果,而一定是整个团队共同合作的结果,从项目的考察、调研到具体实施运营,是一个持续并且需要团队力量的过程,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完成,需要创业者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号召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组内分工协作探讨,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执行要求
高校在进行各个环节的任务驱动教学时,还要结合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和高校整体知识体系及技能考核等情况进行,重点对学生的各种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为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出一些贡献,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型、创新型、应用型、协作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祝春梅,宋文军,李淑慧.略论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
[2]袁金艳,刘文慧.任务驱动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3).
[关键词]PUE;商务外语;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集知识、专业和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素质教育[1]。2010年,教育部正式采用“创新创业教育”的提法,而后,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多元化探索阶段。从2016年起,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近年来,“创客”教育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各级高校也在不断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和搭建各种实践平台。当前,创业教育逐渐向各类专业教育渗透,而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很好满足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宏观层面,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法规保障仍需不断完善;中观层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突出表现在“滞后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高、与实践环节有较大脱节”等[2]诸多方面;在微观层面,学校、学生和企业的良性互动还不够深入和持续。需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联系到相关企业并愿意接受数量众多的学生进行合作培养?又该如何让大批的学生乐意到企业开展富有成效的实习工作?学校如何与企业进行有机衔接和配合?从而在教学管理、教师考核,以及学生的报酬、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效益等之间取得平衡。为此,拟结合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企业创建的PUE平台进行阐述。
二、PUE平台实施的对策与分析
PUE(PlatformofUniversityandEnterprise)即校企合作平台,是一种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也是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在江西省内高校的首创和特色项目。其运作方式是“共育人才、共管过程、共享成果、共担责任”,目标是“搭建平台、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扶持创业”,实质是一种创新实验区、创业实践区。学院积极顺应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趋势,于2015年上半年将PUE作为重大项目立项启动,现已成为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和全省工作亮点。1.建设平台,创新模式。学院与四家企业签订了首批PUE创新实验区协议书,之后在院里共同创建了商务外语人才PUE创新实验区,固定了专门教室并配备了电脑设备和相关仪器。而后,“跨境电商PUE项目”成功列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打造更为科学和灵活的运行模式。合作双方就互联网+和PUE平台入驻我校科技园达成共识,这为更好提升师生的跨境电商实战水平,为学院实践教学摸索出了一条新路。目前,PUE平台签约跨境电商合作企业已达13家。2.举办讲座,选拔培养。开始阶段,学院PUE平台与义乌城商会———创业梦工坊展开合作。采取自愿报名和网上测试方式选拔出110名学生,配备班主任,课程由公司董事长和资深培训师亲自来校授课,系统讲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及PUE平台操作流程。到目前,学院已举办12期专业培训课程,涵盖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的培训内容。比如,实用邮箱工具FOXMAIL的基本原理、PScs6应用、上传产品、互联网自我管理、实操课程分析等。根据个人意愿和企业需求,把学生分配到不同公司去实习,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和出勤情况进行考核。3.暑期实习,推进合作。经过考核,脱颖而出的学生将在学校的PUE平台继续接受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培训。每年暑假,学院召开PUE创业实践区的暑期实习动员会,号召广大学生参与暑期实习。并配备专门的实习带队老师,实习期为一年。到企业后,学生被安排在各个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速卖通、Wish等,有指导实训。前期主要学习平台的运营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基本规则;后期学会独立产品、运营平台操作、做好宣传、谈判与客服等。学会为企业接单,深入了解外贸操作内容和流程,为今后做一名优秀的外贸业务员打下基础。同时,学院还与企业就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外贸精英人才进行探讨,并就双方对外贸易领域的合作达成了诸多框架合作意向,为以后PUE项目的深入实施创造有利条件。4.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每期实习完成后,学院召集PUE创业实验区暑期外贸团队的全体师生召开PUE创业实践总结推进会,征求对今后PUE项目发展的看法与建议,以便进一步研究完善PUE项目工作。根据形势发展,学院适时调整PUE创业实践区的定位和目标,推动实现管理队伍的专门化、人才选拔的科学化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学院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还把学校通识教育与企业个性化培训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并明确了平台区域多样化发展的方向。这些举措围绕“创业教育服务”,通过建设与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和“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四大融合:一是“目标融合”(课程建设模式);二是“内容融合”(课堂嵌入模式);三是“方法融合”(参与式教学模式);四是“学用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力提升平台的吸引力,增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产学合作教育开展的前提[3],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4]。PUE平台是一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它与传统“校企合作”的主要不同在于“取得了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某些利益平衡”,这既可以弥补学校(学院)教学在学生实操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又解决了教师及时了解和学习现实商务实践动态的需求,锻炼了学生接轨工作一线的各种实用能力,满足了公司企业低成本培养、使用高素质大学生(商务外语专业学生具有语言优势)以持续发展自己的愿景。以“从做中学”理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是PUE创业实践区的宗旨,也是有志于提升跨境电商实践能力的学生施展才华的良好平台。PUE平台作为架设在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一座务实的“桥梁”,对于广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育将会带来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储德平,等.近二十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态势—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01):68-71.
[2]〔2015〕36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3]易新河,等.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02):36-41.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育模式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探索与实践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概述
(一)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当前,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时代和国家战略的要求,更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现实需要。如何采取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为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最终助力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就业。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自2011年起在我校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探索试行了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2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试图进一步研究符合文科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和一般规律。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概述。
一般而言,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涵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要素。根据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围绕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总目标,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依据大学生所处不同年级阶段特点,着力构建两项激励机制、四位一体教育载体、一个核心工作抓手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体而言,“2”即“榜样领路”和“家校联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始终;“4”即依据大学生所处不同年级阶段的特点,有侧重地开展系列导学讲座、系列院系级创新创业竞赛、专业课外研习小组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营等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形成的活动;“1”即以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和科创实践活动为抓手,凝练创新创业成果,全程一对一精准辅导,确保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我们在中文类专业试行“241”模式六年来,实践证明,该模式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实现路径
具体而言,六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实施方法。
1.建立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激励机制。
(1)“榜样领路”激励机制。
一是通过院系(年级)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对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和典型学生的宣传,着力营造氛围,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热情。二是定期举办优秀团队经验交流分享会,打造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实践经验薪火相传。三是开展系列表彰,进一步激励学生。如在毕业表彰中加入“创新人才奖”这一荣誉称号,对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毕业生予以充分肯定。
(2)“家校联动”激励机制。
家校合力,共同激励学生提高参与热情。与假期新型家访结合起来,在实地家访、和家长的电话沟通及寄送一对一学生个性化评语等交流中,建议学生家长从家庭教育层面不断引导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相关竞赛和实践。
2.建立“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
(1)开展系列创新创业导学讲座,着力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展系列讲座,有针对性地邀请创新创业领域专家、专业教师、毕业校友举办相关讲座,启蒙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目前我们已形成“新生导学大讲堂”(着力启蒙创新意识)和“未来与发展”(着力提升创新创业素养)两个品牌讲座,三年来累计开展讲座40余次。
(2)成立专业课外研习小组,着力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指导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成效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院系创新创业导师团,制定课外研习小组相关规章制度。在师团指导下,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组建研习小组,引导学生以专业为范围和选题,定期开展主题研讨、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奠定初步基础。
(3)开展系列院系级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精心组织系列院系级创新创业竞赛,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实战演练能力。目前我们已形成院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创新创业论坛、创业项目策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常态化品牌竞赛,累计开展院系级竞赛30余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基本创新能力。
(4)开办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营,系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于2015年成立了中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依托“中心”和院系3个专业实训基地开办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营,广泛吸纳系优秀的创新创业个人和团队入营,对创业中心内学生团队的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开展创业先锋培训班、创业园区参观、创业项目路演展示等系列活动。并在学生创业团队发展成熟时,与学校创业孵化园对接,将有潜力的项目输送至孵化园进一步培育。
3.以高水平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为抓手,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凝练升级。
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创意挑战赛等国家级高水平创新创业类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同时指定有经验的老师全程一对一精准辅导。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通过备赛进一步磨砺意志力等自我管理技能,进一步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等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实施过程。
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所处不同年级的阶段特点,以“一年级启蒙意识打基础、二年级集中培训提素养、三年级实践模拟练能力、四年级实训演练谋就业”的教育思路,运用“241”教育模式。针对一年级学生重点开展普及性导学讲座和互动性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时间接触创新思维,推动创新意识萌芽;针对二年级学生,重点开展专业性导学讲座和课外研习小组活动,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基本素养。针对三四年级学生,重点开展院系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高水平科创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同时,“榜样引路”和“家校联动”的激励机制,以及“一对一”开展指导的工作方法贯穿大学四年始终。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主要成效及实践经验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主要成效。
我们探索实践“241”模式六年来,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提升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学生参加高水平科创竞赛成绩极为突出。
近三年,中文专业类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高水平学生科创类竞赛,获市级以上奖励28次,多次创学校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获奖突破。如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铜奖;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重庆赛区一等奖。
2.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极为突出。
近三年,中文系学生申报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4项,市级立项30项,校级立项35项,参与学生总计240余人次,学生科创立项成果全校突出。
3.一流的就业水平和学生自主创业成果。
近三年,得益于“241”模式培养出学生的良好创新意识和突出实践能力,学生就业力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明显提升,多名学生自主创业,涌现“绿野仙踪”、“见素茶斋”、“未来职路”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优秀学生创业成果。
(二)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实践经验。
第一,将“榜样领路”和“家校联动”激励机制贯穿始终是运用“241”模式的重要基础。让学生深刻认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不断鼓励学生战胜参与过程中的困难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和重点。为此应始终坚持激励机制的运用,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热情,攻坚克难。
第二,坚持一对一精细化开展工作,是运用“241”模式的关键。尤其在激励机制与竞赛抓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坚持一对一开展工作。一对一鼓励学生个人,一对一联系学生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在学生参与高水平竞赛时,一对一全程精心辅导学生。
第三,将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实践表明,坚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更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促进高水平科创成果产出,进而最终推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改M思路
(一)加强理论研究,探索更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搜集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进一步系统总结六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探究其中一般规律;两相结合,力争在现有“241”模式基础上探索文科类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分阶段分层次的“金字塔式”培养模型,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持。
(二)加强实证调研,探索“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举措。
在同类高校文科专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实际调研,进一步搜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际期待和实际需求,探索贴近大学生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举措;进一步研究“241”模式与学生就业力提升的关联度,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精准就业帮扶相结合的教育举措,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优化,以推动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优化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
[2]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一、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意识和创
新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应该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型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术交流能力以及创业潜能。智力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素养是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潜能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动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不仅是创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广义上来说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评估体系等要素组成的共同体[2],狭义上来说就是实践教学的内容所包含的各个方面,也可理解为内容体系[3]。实践教学体系涉及多种相关因素,不仅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人们认识教育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学生通过实践、实训等环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构建理解事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关系
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创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创新的升华。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实践教学体系是连接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桥梁
实践教学是实现学以致用过程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创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让理论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同时通过实践过程,有助于发现理论缺陷,不断完善理论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支撑本科教学体系
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务的能力,会涉及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理论。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包含多种教学因素的系统,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体现实践的作用是。
3、实践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逐步积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学生在实践中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这些创业意识又会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无形实践之中又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模型构建
(一)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提升
受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引导教学模式以及目前广泛存在的分数制度的影响,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长期被忽略,各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过程中也过多强调理论知识,实践环节较少或几乎不存在,此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如此何谈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教学改革缺乏规划
某些高校已然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开设了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且各环节均具有一定的时间条件保证实施,但是环节鼓励存在,缺乏内在联系,这种无序的状态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施中应该避免孤立片面,紧密围绕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各个方面,运用系统化思维规划实践教学体系。
3、教学支持条件不足
实践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顺利开展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受到各种条件制约,还需得到政府部门、企业、其他院校的支持,操作难度较大。众多高校师首先资队伍建设缺乏,其次教学硬件建设不够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数量不足。
(二)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高效运行,靠考虑到多重要素的相互作用,各种因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共同构建。
1、目标明确。要切实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一目标,以培养理论基础和创新素养和创业潜能作为教学体系的出发点。制定目标应该根据本院校师资情况、本学科专业特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明确。
2、全盘考虑。体系构建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综合考虑各教学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时间安排要保持连续性,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保证各个环节能够良好运转,保持教学构成的系统性。
3、层次清晰。实践教学体系也应该分阶段、层次化深化。分析各个环节的特点及需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有主次之分,有多少之分,有难易之分,体现层次性。
4、注重实践。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拟真实的环境开展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要突出知识更新,用最新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最好先实践后让学生归纳总结理论要点。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目标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这个目标应该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具体应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解决问题能、创新创业潜能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更高一层,创新创业能力是最高追求。
(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内容
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依次应该包含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各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实践阶段是起到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有着重要作用。这一阶段包括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实践能力。课程实践应该以理论为支撑,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能通过一些基础操作和应用来发现解决基本问题。
专业实践阶段是基础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专业知识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此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课程设计、项目实践、专业实训三个部分,强调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是对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升华,通过前两阶段的实践,学生已经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如何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是这一阶段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一阶段可以设置科研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内容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环境
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构建需要有一系列软硬件支持来保障,这些软硬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环境。
1、管理机制是前提条件
适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有与之适应的机制保障实施,合理的管理机制保障的前提。首先要有明确的组织体系,可以试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主管、学院负责。其次,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各负责单位的职责、权利、义务要明确,杜绝模棱两可。再次,要加强评价反馈机制建设,通过评价反馈保证监督实验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以此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基地建设是环境保障
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硬件环境保障,基地应该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两种。校内基地主要面向校内师生,可以依托于学校各学院的实验室开展,邀请专业教师担任校内导师,实时解答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各种问题;也可以建立独立的校内实践基地,目前广泛存在的有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客空间、创业超市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地方交流思想、体验创业。校外基地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依托与学下或者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校外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体验知识指导实践的魅力,在实践过程中又会发现知识的不足或错误,
3、师资队伍是质量保障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虎父无犬子”等,这就说明一个好的榜样对于学习者的影响有多么重要。目前大多高校的创新创业人员或没有专业人员,或由业余人员兼任,这些老师或者具备一定的创业管理知识,或者具有活跃的思维,但是他们缺乏真正的创业实践经验。他们所能教授给学生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更多技能还是要学生自行摸索。高校可以考虑从合作机构中聘请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且具备高学术能力的人员兼任,最好是高新技术企业高管、政府职能部门从事相关业务人员、科研院所主持参与众多项目比赛的专家等,这些人员能将自己的实践经验用较高的学术语言表达出来。
三、结语
1989年,国际教育会议上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称为21世纪教育的三张通行证。目前,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在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下发相关政策文件。2010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印发 《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认定办法(试行)》,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由此可见,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国教育报2011年1月5日第六版刊发“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需课堂内外并举”的文章,文章发表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等观点。有的研究者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总结,例如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基地的实践探索,并提出转变教育观念,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和师资建设等建议。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创业能力、社交与管理才能的开创性人才的教育过程。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开展和有效实施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陈文娟、姚冠新等人认为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尤其要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致力于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进创新创业的理念与内容,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广大学生善于发现与拓展,积极参与创新与创造。此观点从高校不同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这一视角探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实施,为以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从学前教育专业《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出发,尝试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其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分析
2012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能“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这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能够有设计和制作玩教具的实践创新能力,支持幼儿的各项活动。应学前教育实践的需要,《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实践创新为一体的必修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玩教具制作的实践操作与设计创新的能力,能够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工作。因此,许多教师学者着眼于对《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研究,这些研究为本文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究提供有益参考。例如:农丽华在“全实践”的理念下进行高师玩教具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谢丹以“玩”、“意”、“情”贯穿《幼儿园玩教具制作》的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项目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刘利基于整合理念下的探析《幼儿园玩教具制作》的教学方法;刘雪芹尝试用实验的方式把《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结合起来, 探索采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等。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传统的“指导―接受”与“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单纯模仿教师,关注技能技巧的训练。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缺乏玩教具的设计创新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关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关注和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从《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出发,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获得玩教具制作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以《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这一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为例,探究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玩教具制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以玩教具设计与制作为契机的创业意识,强化学生对玩教具的设计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
1、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玩教具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定位
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应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激发学生在玩教具设计与制作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同时关注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未来就业创业需要,设定较为个性化的教学目标。《玩教具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定应坚持应用性与实用性的原则,坚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教学内容不仅紧密联系一线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实践,准确把握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区域活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以及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做到教学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衔接,同时,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玩教具制作的实践操作能力、设计与创新的能力与以玩教具为载体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教学内容中增加玩教具创意设计大赛、玩教具展卖、玩教具捐赠、玩教具委托设计加工等实践教学的内容。
2、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经验与兴趣需要积极探讨并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传统的“指导---接受”与“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出发,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合作”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以项目教学法为依托,是一种通过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来进行教与学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旨在以玩教具设计制作为载体,把学生融入有积极意义的创新创业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不断涌现新的想法与创意,能够在团队合作下积极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锻炼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依据《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划分的若干单元,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创新创业项目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此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项目教学法、合作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创新创业项目合作”的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师生依据《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内容,合作讨论设计若干创新创业的项目,教师分组指导学生撰写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并组织班级内部的项目答辩;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的技术知识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并制作相关单元的玩教具,例如,布材料玩教具;第三阶段:项目实践阶段,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并构建实践操作平台,开展以玩教具为载体的创新创业实践,例如,自制玩教具的展卖活动、自制玩教具爱心捐赠活动等活动;第四阶段:项目评价阶段,根据实践阶段中问题进行总结反馈,修改完善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并关注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
3、教学评价设计
《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设计应坚持以能力为重、创新为上、成长评价的原则。在教学评价上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至50%,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创新创业项目单元,强化每个单元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原有经验与个性的发展需求建立“档案袋”成长评价体系;引入多元的评价的主体,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实践成效评价相结合;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的期末教学考核评价设计为创新创业项目成果汇报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关注学生平时在完成创新创业项目过程中的表现与项目实践的具体成果。
四、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构
为了保障以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顺利实施,必须构建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以玩教具设计制作为载体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实践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校内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应充分利用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现校内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大学生创客实验室计划、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校内创新创业平台所提供的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实现课堂内外联动创新创业,激发学生设计制作玩教具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与创业的实践能力。
2、校外实践应用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教学模式想要获得成效,要紧跟实践需求,以学前教育专业《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为例,创新创业教育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除了在校内进行之外,还可以拓展到校外的幼儿园、幼教机构、早教机构中进行。与校外的各类的学前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其融入玩教具设计制作的创新创业项目中,以项目为带动,构建实践应用教学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五、结语
当今,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称为21世纪教育的三张通行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要应时展的需求,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培养专业能力过硬、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与能力的21世纪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探索适合专业教育发展的新教学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造、创业。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玩教具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教学为例,探究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玩教具制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以玩教具设计与制作为契机的创业意识,强化学生对玩教具的设计创新创业的能力,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精准理念;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质量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纵深发展的有效动力。“十二五”期间,国家通过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开辟实验基地、支持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深化学分制改革、建立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等七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为大学生双创实践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按照Timmons的创业管理要素分析,机会、团队、资源三要素来看,国家现行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环境基石,而如何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高校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提高创新实践技能,实现团队有效建设,都需要行之有效的具体实践措施。对机电类专业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日常教育活动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机电学院经过充分论证、精心筹备,从2014年3月起成立“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将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新的途径,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通过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实现双创教育从点到线到面到体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的有效互动、与学院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新创业团队的持续传承和学生间的交流碰撞,开辟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渠道。
一、基本概况
机电学院“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采用虚拟班级的方式进行教学,入选该班的学生仍在原班级进行正常的课程学习与实践,学生涵盖大一至大三所有专业,班级配备班主任、辅导员及指导教师,学生重点利用课外以及寒暑假时间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学习及实践应用。每年,班级招收60余名学生,配备20余名校内外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按照能力提升、科研实训、企业实践、转化应用四个模块进行培养:
1.能力提升模块。班级建设的基础模块,重点通过专业知识的理论培训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开拓思维,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2.科研实训模块。班级建设的重点模块,重点通过各种实践训练,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动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3.企业实践模块。班级建设的特色模块,重点通过深入企业一线参观实习,开展顶岗实习,促进学生与生产实际的接轨,提高学生作品向产品转化的能力。
4.D化应用模块。班级建设的关键模块,重点通过组织指导成员参加各级各类大赛、申报项目,进一步提高卓越工程师班的吸引力,推动良性发展。
二、具体实践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按照培养模块,重点从以下7个方面展开工作:
1.聘任导师队伍。这是班级建设的前提。学院聘请党委副书记担任班级班主任,团委书记担任班级辅导员,负责班级日常交流,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学生的管理;聘请了13位企业老总担任实践导师;聘请了学院教授、骨干教师担任学业导师。精干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工程师班的健康发展。
2.开展学术讲座。这是班级建设的基础。自班级成立以来,学院大力开展学术沙龙及培训活动,极大地拓展了班级学生的专业视野;邀请了7位优秀企业家到校做创业报告会,极大地浓厚了学院创业氛围,提升了班级学生的创业意识。
3.举办沙龙活动。按照班级建设方案,每周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沙龙活动,进行创新创业研讨,内容涉及专业前沿、创业理论、科技竞赛、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开设了“创新创业大讲堂”,聘请了学生中的“科创达人”“创业牛人”做客班级开讲,内容涉及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高空飞行器等前沿科技,让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传承与提升,开拓了班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4.组织课题双选活动。这是班级建设的特色。每年10月份,学院均开展“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学生‘进课题’师生双选活动”,班级学生均成功进入班级导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双选,搭建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有效平台,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研究专业知识、提高工程实践素养与能力。
5.赴企业实习实践。企业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学院利用节假日,组织班级学生赴山东省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与企业老总、工程师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的组织与生产,拓宽学生视野,积累创业经验;每年暑期,学院更是下大力气组织班级学生前往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通过与企业的亲密接触,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应用的接轨,提高了作品向产品转化的能力。这也成了班级建设的另一大特色。
6.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进行课题申报。这是班级建设的关键,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试金石,也是班级建设效果的衡量标准。因此,学院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自班级成立以来,共组织班级成员参加了“机电之光”校级活动,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电产品创新大赛以及国家级机器人大赛、信息技术应用大赛等十余项大赛;组织学生成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T、发展性资助等课题,在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团队精神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开辟班级专用活动场所。这是班级建设的重要依托。学院开辟专门场所,作为班级的专用场所,加之学院的创新开放室,学院有三个场所用于保障班级学生的需求,极大地保障了班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促进了班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质量保障
为了确保班级的有效运行,提高班级建设质量,学院还从组织、制度、条件、激励等四个方面制订了翔实的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学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将班级建设列入学院重点工作,积极推进班级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
2.条件保障。学院从师资配备、场地使用、投入经费等方向加强了班级的条件保障,切实提升了班级培养的效果。
3.制度保障。专门出台了“学生选拔制度”“导师评聘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核评价淘汰制度”等,为班级建设提供了依据。
4.激励保障。对进入本班的学生进行全过程跟踪式培养,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学院建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了班级学生的积极性。
四、案例实效
1.组织参与了多项创新竞赛,取得了累累硕果。班级成立以来,2016年,班级学生共获得了9项国家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5项省级一等奖、17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优秀成绩的取得是对班级建设的真实也是最好的检验。
2.浓厚了氛围,促进了创新创业工作。班级学生辐射和带动了一大批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中来,80%以上的学生已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学院创业团队孵化出仿生鱼、智能语音垃圾桶等具有机电特色的创业产品,极大地推动了学院创新创业水平。
3.强化了成才导向,催生了明星学生。例如:班级成立以来,班长高琳j同学,成绩优异,曾获多项创新竞赛奖项,成功当选2014年学校“十佳大学生”,荣获2015年“大众报业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称号;班级学生王兴华,家境困难但意志坚定,热衷机器人研究,获得20余项创新奖励,被评为我校2014年“自强之星”,2015年,被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班级同学孙文强,刻苦努力,成功当选2016年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班级中像他们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既是班级建设的优秀成果,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向。
4.培养了学生理论应用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争力。班级注重“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学生经过系统、循序渐进的培训,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上不断提高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及工程素养,进一步提高了班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5.拓宽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实践教学新的路径。学院培养的是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班级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与实践动手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这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有效补充,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总结与展望
实践证明,卓越工程师班自成立以来工作成效明显,尤其是两年来,班级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创新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孵化了一批高质量具有机电特色的创业产品。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新的平台、新的传承、新的抓手、新的氛围,取得了新实效。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应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而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的建立,更是贴合了这一思路,班级建设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还应继续完善,继续提升。
1.注重总结提升。进一步梳理班级建设的总体思路、实施路径、活动内容等环节,进一步凝练班级的特色、文化等,进一步提升班级的软、硬实力。
2.加强与创新学分的结合。目前,班级主要靠团学进行发动、组织,学生参与的动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等还存在问题,下一步重点考虑与创新学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性,提升可持续能力。
3.争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这是班级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班级能够可持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源。因此,下一步应探寻出路,实现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相互承认,相互促进,争取计入人才培养方案,使班级可持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课;课程改革
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推行使得高等教育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大学生不仅掌握方法和钻研技术,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但现阶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差,这极不利于我国竞争力的提高,并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科研事业的需要,我国正在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投入,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与创业指导课程,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1.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含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把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相结合而得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一种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其主要观点有:对新生成想法及所需资源进行整合并以此进行探求与鉴别的能力;对新成立企业的管理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远见的能力。总而言之,创业教育满足了大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2.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建立以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依据,对其教育效果的评价也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实践等。高校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关知识的积累,并把创新创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根据市场变化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课现状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晚,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与经济发展程度、人才需求模式及大学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当创业在社会中广泛流行时,高校才把创新创业教育引进课堂。1999年,清华大学首次举办了高校创新创业竞赛,之后各大高校也纷纷效仿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到2012年,创新创业竞赛的参与者扩展到教育部门,这增强了创业教育的权威性,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全国范围内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逐步开展,但还有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关键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雄厚,教师教育水平不专业;无实训基地,教学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离不开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设要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相符。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改革措施
1.明确课程指导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的理论指导、实务分析和实践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核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基础是创业理论指导,它对创业进行分析和探究。创业实务分析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创业的程序进行实务分析与研究,对创业过程中的经验、素养及商业机会等进行总结概括。创业实践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与实务研究,而是把这些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对理论和实务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改革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使之把理论付诸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掌握市场动态,用创新的眼光看待经济的发展。
2.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课程改革提供支撑
课程的优劣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设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指导经验,以使创业指导的质量水平得到保证。高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对其进行岗前培训、骨干研修、课程轮训等,同时可让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找出不足之处,使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的质量得到保证,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并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教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
3.改变学生片面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许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指导课的认识比较片面,大多数大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未能投入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因而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上,教师不仅要传授与创业有关的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学生的意识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可邀请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发掘自己的优势,找到与自身实际相符的职业,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以此提高自身能力和自我素养。
4.改变教育理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高校应尽快改变教育理念,与国家发展趋势相适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投入。首先,可以成立机制保障机构,设立应用型人才培育中心,制订相关制度和方案鼓励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同时,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对课程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还要加大物质保障,提高对教师培养和课堂经费的投入,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以此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设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时展潮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改革需要明确课程指导核心,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改变教育理念,改变学生片面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让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造思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展,能为我国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使我国逐步向创新型国家转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5):261-261,262.
[2]刘景宏.基于高职学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80-181.
[3]刘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业指导课程新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5(12):7-7,9.
关键词 创新创业 青年教师 民族地区 药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35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教育从古至今都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这个时展的人才。在广西这个少数民族众多、极其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创新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另外,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所以对人才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较高要求。由于笔者从事的是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本文从青年教师的视角,总结了在民族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体会,希冀能够助推学生的创新创业。
1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创新启蒙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没有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淡薄,自主能动性差。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仅满足于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内容,形成了单一直接的定式思维,欠缺发散性和灵活性。多数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信心不足,盲目推崇专家和权威的观点。其次,我国已经进入电子信息高速化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为广大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平台,与此也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我校是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的百色市二本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山区,所以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利用互联网,他们缺乏思考,无法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很难实现超越。最后,青年教师面临着职称评定的巨大压力,精力有限,所以对学生创业创新过程中缺少及时、专业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创业项目选择不当、成功率低;而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充满朝气,理论知识丰富,但很多专业课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临床实践,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2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关键一环
当前,民族地区的学生大部分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绝大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这些学生接受的大部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青年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改变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首先,青年教师不应该采取“满堂灌”的任务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民主性。我们应该借鉴美国课堂,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关怀、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建立起一个文明、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自由、活跃、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师生关系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善于探索、敢于创新、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次,要让大学生明白当前就业现状是“由于高校的急剧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使得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只有学生明白了现在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承,还必须自己探索、创新,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残酷现实,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要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机。大学生的兴趣较为广泛,日常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和敏锐度,并有效激l成功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尝试新事物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3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现在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不再纯粹是通过多媒体互联网工具辅助教学,而是以思想观念的转变为起端逐渐深入到教学形式的改变,在适应改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随着教师树立的新的教学理念来培养新的学习观念。对于“互联网+”教育的初步运用,可以从日常的学生作业入手,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官网学习平台去完成学生作业网络化。作业形式的改革,成功地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创新创业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高校老师们也开始借助“互联网+”来使课堂授课形式更加富有创意性。随着“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之中被运用的次数越来越多时,这样就实现了过程考核的成功转变,这个转变也快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富有创造力。但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中十分忌讳单纯利用传统的课本知识教学,碎片和重构是互联网组织信息的知识的基本方式。而过去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被逐渐替代,而以新型的互联网、多媒体为辅助工具的教学模式必将深入渗透到现代教学活动中。互联网将代替课堂成为新的教学场所,而且互联网将成为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新平台。从我校右江民族医学院的角度来看,通过创建一个属于我校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一方面,它能够将医学院校单调的教育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也由此提供了一个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法。另一方面,它能够引导民族地区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学习、提高创新创业技能、增加文化素养,使学生的学习理念发生新的转变,从而达到渐减小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医学院校学生的差距的目的,最终成为民族地区的卓越医学人才,因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在民族地区教学水平提高的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利用“导师制”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研项目的开展,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可行。右江民族医学院位于百色市,它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城市,尤其以富饶的中医药资源著称,利用本地草药资源的优势,依托我们与广西桂西制药责任有限公司和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等医药公司提供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种类齐全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课题研究的成功率,培养他们科学全面创新思维的能力。我校的老师通过组建科研、教研项目,吸引大学生主动加入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而大学生因专业知识欠缺,没有明确科学的探索目标,因此离不开专业导师的引领,青年教师在导师制度下,通过对学生认真负责地指导,扩展了青年教师的知识面,加深了青年教师在所研究专业的领悟,让青年教师拥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实现青年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局面。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学校十分支持青年教师踊跃加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中去。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易于接受新事物,与学生思维存在共通之处,这是青年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的主要优势,也是大学生积极参加具有创新性科研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例如,学校通过让学生参加“药之声”专业文化节活动之药学专业化学技能操作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院药学实验技能大赛等各种竞赛,塑造学生的创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综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只注重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不重视对学生创业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导致项目成功率下降质量偏低,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所建树离不开导师的引导。除了设计出符合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的创新创业训练的项目,导师还应该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耐心来精心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
Abstract: The ultimate test standard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the suc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is the only way to success. Taking Yil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现状;对策
Key words: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practice;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166-03
0 引言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中国政府目前大力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政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推动大学生改变就业方式、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1]。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伊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较晚,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及实践方面与新疆其他院校相比有所差距,同时本校参训学员在自主创业实践过程中,创业目标的实现质量不是很理想。通过对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要求、目标的调查了解基础上,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现对创业实践过程成效及存在问题给予探索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伊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伊职院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在完成创新创业教学计划学时的同时,增加了创业实践环节。创业实践活动按照自愿参加、提供协助、给予指导、总结点评的思路进行。为期十天的创业实践活动对参与学员是一个真实、艰苦的考验,磨练了意志,体验了市场风险,演练了技能,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活动有以下几个要点:
1.1 “创业家强调行动而非分析”[2]。
创业家起源于法文字“Entreprendre”,其意为“从事(to undertake)”创新和发展的人,从概念上说,创业家一词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Say Jean Baptiste)于1803年提出并加以论证。萨伊认为:“创业家能够将资源从生产力低的地方转移到生产力高、产出多的地方。进入21世纪,创业家是追求整合、重新配置资源机会的人,并且与是否拥有对资源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无关。[3]对于伊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做好创业准备,去实现创业目标,体现学习的价值、人的价值。而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检验成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践,参与实践的学员属于较早的将创新创业中的营销、财务、团队组建等理论知识运用的创业者,他们把概念知识通过实践运用并内化,更好地发挥了学习成效。
1.2 体验创业团队的组建
在此次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开展中要求每个实践小组组建团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创业团队的重要性团队成员3-5人,组建时从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互补,学会分工,并明确划分职责。通过创业实践,小组成员能团结协作,全力以赴的面对创业压力和竞争,发挥1加1大于2的能量,更重的是团队成员能认识到合作的力量及必要性、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3 激发潜能,树立信心
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学员们为赢得利润挑战困难,打破自身原有的个性束缚,挖掘了潜能,重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会对商机的分析、把握机会、整合资源及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
1.4 感受市场风险,增加创业能力储备意识
创业实践小组通过实践活动,切实感受到创业的辛苦和市场的风险,也意识到个人在创业方面的能力短板,增强了主动学习创业相关知识、提高抵抗创业风险意识。
2 伊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存在问题
2.1 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的结合程度不高
此次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员是学校通过宣传、报名和筛选而来,但当进入实践环节后,自愿报名参加的学员仅占原人数的二分之一,有近一半的学员因缺乏实践的勇气和行动等原因放弃了本次实践。经调查,未参加学员一是认为毕业之后如果必须创业再去实践,二是认为个人创新创业技能掌握不足,参加创业实践很难成功,三是认为创业实践项目不适合实践环境等原因。从而可以看出,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高于实践意识,真正的开展有畏难心理。
2.2 创新创业项目选择范围较单一且传统
由于是初次将创新创业理论用于实践,学员们在自己经验少、人脉窄、资金紧缺、抗风险能力低的基础上都选择了投入资金较少、风险较小的服务类、贸易代售类项目。未参加创业实践学员在自己未来的创业项目选择上也偏向于服务类、贸易类企业,没有与自己所学专业结合,没有与互联网+结合,没有创新类项目,没有科技类项目,偏重于谋生性[4]的企业实践,专业性、创新性的体现度低。
2.3 创新创业实践时间安排与选择环境受限
据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创新创业学习有时间、名额之限。因此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与大学生的其他教学活动有互冲现象,少数学生有心参加创新创业培训但受其他教学任务影响并不能完全安心参加培训。同时,本校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从多种因素考虑出发,要求只能在校园内开展,无形就约束了学员对创业实践项目、销售模式的选择,创业实践的成效受影响。
2.4 创新创业实践启动资金受限
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并未独立设置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预留资金,活动的开展启动资金来源于学员个人的资金筹集和任课教师的投入,限制了学员最初开展经营活动的规模。积极的一面在由于资金来源于学员个人及教师,促使了学员100%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尽最大可能去赢利,实现资金价值的增长。
2.5 创新创业实践团队人员配置和个人优势发挥不足
由于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创业实践,每个队员都要发挥在创业团队的作用,才能较好促进实践项目的开展。但学员在此类方面显现出经验不足,对团队组建侧重个人关系,忽略组员的性格能力、人脉资源等因素,没有一个整体分析的意识,也没有把自己和团队的优势进行完全的匹配。
2.6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不完善
伊职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为最后一个学年,集中授课,教学时数为80学时,侧重对准备创业学生进行创业技巧和知识的培训。从时间从内容从教学方式看,学校的创业教育并没有融入到学生日常的专业学习之中,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单独的教育,整个创业教育独立于高校专业教育之中,并没有贯穿学生整个高等教育全程,忽视了对学生在创新创业思想意识方面的培养,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传播和普及。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3.1 加强创业教育与高校教育的融合度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纳入到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专业课程与学科知识都能够与创业意识结合起来,使高校的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成为创业教育的载体[3],认识到高校所进行的各类学科教育都与创业意识、行为的培养有密切联系,改变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学科教育在融合时的限时融合、片面融合、短期融合现象,而是应根据学生在校期间不同的时期、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意识及技能培养。一是根据高校学生在校不同时期开展不同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入学初期开展普识教育,使他们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学习中期开展专修教育,对于具备创业潜质,具有创业兴趣,拥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进行具有实践学时的专修教育。同时对有较成熟创业项目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项目孵化,推进创业项目的成熟,减少创业失败风险。二是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比重。高校创业指导师可辅导学生在不同时期,如企业顶岗实习、专业实践、创业培训、假期期间进行创业实践,鼓励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市场机遇、当地经济发展机会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需要高校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比例,做好相关实践教学工作的配套准备工作。三是确立创新创业实践评估、考核标准。建立由培训师、企业家、行业代表组成的考核小组,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立意、团队组成分工、资源组合、财务管理、项目收益等方面进行考核,来帮助大学生主动从考核项目来要求自己,提升个人的创业能力。
3.2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保障
创新创业实践开展需要从资金、场地、设施、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保障。高校应拨用一定资金来扶持创新创业实践的开展,一是用来建设创业实践基地,为创业学生提供场地和办公条件;二是可根据参与创业实践学员创业项目给予选拔并拨款,也可按参与学员人数给予拨款,保证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时有一定的启动资金;三是对大学生创业培训人员进行创业跟踪调查,按是否创业、创业是否成功、企业存活时间、企业发展状态给予建档评估及分析调查,来搭建伊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亮点,适时调整,来提高教育成效。同时,邀请成功创业的学员以报告会、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宣传。资金的支持、创业基地的建立可以较好的改变大学生创业环境,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3.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为学之“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6]。因此教师必须有着丰富、渊博的知识,作为创新创业教师,只有具备较高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同样富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在充满风险的市场中获得成功的学生。但由于高校目前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度和开展状况来看,高校创业教师一是比较缺乏,二是经过培训后的教师并无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采取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学校已有的师资力量,学校可以培养一支专门讲授创业课程的教师队伍,鼓励其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来提高本校创业培训师的教学水准;二是引进社会中成功企业的经营主或具备先进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专业人士,在学生创业教学、实践活动中给予最真实的指导,以提高创新创业教学的实效。
3.4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
准备创业、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学员具备较好的创业思路,有的学员具备较好的执行力,但缺乏对商机的鉴别力等情况。为此,可在校内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的创意大赛,仅需学员进行创业思路、商机的竞选;在此基础上,可继续进行创业实践大赛,用创业实际活动来历练想创业的学员。针对创业能力不同的学员开展不同内容的创业竞赛,能更好地挖掘适于大学生开展的创业项目,更好地培养他们在不同阶段的能力。
尽管伊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配套措施欠缺,基础条件薄弱,但通过几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已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主动找寻存在问题,通过增加创业实践等环节努力提升本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在未来的创新创业教学教程中,仍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乃至社会共同配合,不断营造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实践的氛围和环境,共同积极探索有利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和途径,促进大学生能真正实现创业目标,提高创业目标的质量,使大学生创业成为改变大学生就业方式、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伟,胡立洲.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6):98-99.
[2][美]斯图尔特・瑞德,等.卓有成效的创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3]智库・百科,《创业家》词条解释.
[4]陶溪.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困境与出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6(6):46-48.